参麦活血汤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及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影响

参麦活血汤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及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影响

一、参麦活血饮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及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张慧杰,张文风,钟慧群,史立英[1](2015)在《中药干预实验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肯定,具有多途径、多靶点等整体治疗优势。本文从多元醇途径、蛋白非酶糖基化产物的生成、血流动力学与血管因素、氧化应激、蛋白激酶C的激活、神经营养因子等6个方面,综述近10年来中药单味药及复方干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实验研究进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2](2013)在《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文中认为

张宏[3](2012)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证候规律研究及糖痹康干预高糖环境内皮细胞的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导师刘铜华教授在治疗此方面疾病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为“毒”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致病因素,“毒瘀神络”是导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重要病机。糖痹康是导师应用此方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经验用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本课题临床研究部分采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例的相关症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K类中心聚类分析,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证候规律进行研究。实验研究部分对糖痹康干预高糖损伤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观察糖痹康制备的大鼠含药血清对高糖环境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本研究从微血管损伤的角度及细胞分子水平,研究糖痹康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机制,为临床应用及新药开发提供药理学实验依据。方法:临床研究部分:收集东方医院2010-2011年入院的200例年龄在18-79岁之间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并除外排除标准的患者,设计和填写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例观察证候信息采集表,建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数据库。对数据库中症状进一步筛选后,采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证候分析,使用SPSS17.0软件,将各种症状进行快速聚类,使用K-means算法不断更换聚类中心,把症状分派到与之最近的聚类证候中心,然后结合临床,得出相关结论。实验研究部分:首先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进行培养和高糖造模,使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葡萄糖对HUVEC增殖活性的影响,及不同浓度葡萄糖对培养HUVEC上清液中NO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估。造模后,从氧化应激、血管保护、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磷酸化信号通路的角度,进一步研究糖痹康对内皮细胞及周围神经的保护作用。具体实验有:1、糖痹康对高糖环境下HUVEC分泌LDH、MDA、SOD的NO影响;2、糖痹康对高糖环境下HUVEC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bcl-x、bax和eNOS mRNA表达的影响;3、糖痹康对高糖环境下HUVEC的PI3K-Akt信号途径的影响。基于前期研究基础采用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试剂盒检测LDH、MAD、SOD的NO的含量;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VEGF、bcl-x、bax和eNOS mRNA表达;采用WB及IP法检测PI3K-Akt信号途径的影响。结果:临床研究部分,经过对调查表中123个中医症状体征的反复筛选,最终用出现频率统计大于或等于5%的46个症状体征来分析。本研究采用SPSS17.0软件,通过K-means中心聚类分析方法,结合多位专家意见,将DPN分3型:第一类:阴阳两虚,毒瘀神络;第二类:气阴两虚,毒瘀神络;第三类:气虚,毒瘀神络。实验研究部分:综合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葡萄糖对内皮细胞生长活性的影响与不同浓度葡萄糖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泌NO的影响,得出两个实验的结论,我们认为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予25mmol/L葡萄糖浓度培养液造模最佳。实验结论如下:1、高糖培养的HUVEC培养上清液测得过氧化脂质终产物MDA及LDH的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增高,NO含量及SOD活力则较正常对照组下降。糖痹康含药血清能显着降低高糖损伤HUVEC的MDA及LDH漏出量,同时能升高NO含量并增加SOD活力,与模型组相比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5)。2、糖痹康低、中、高剂量组相对于高糖模型组均能提高VEGF基因表达(P<0.01)。各组对baxmRNA表达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与高糖模型组相比较,糖痹康低、中、高剂量组均可显着提高bcl-xmRNA表达,且糖痹康组优于弥可保组(P<0.01)。与高糖模型组相比较,糖痹康中、高剂量组均可显着提高eNOSmRNA表达,且糖痹康组优于弥可保组(P<0.05)。3、高糖模型中,无论是p85和Akt的磷酸化水平都显着下降(P<0.01)。弥可保组可以提高磷酸化的p85和pAkt的量(P<0.01)。糖痹康组也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高糖组p85和Akt的磷酸化水平(P<0.05)。结论:临床研究部分:采用K-means中心聚类分析DPN辨证分型探索性研究表明:回顾性调查和数学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证型分布规律进行研究是可行的。此次研究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目前临床住院患者常出现的DPN证型。由于此次研究的DPN患者病例数有限,且都来源于同一个单位,因此研究结果有相对的局限性。实验研究部分:①糖痹康可以改善细胞的氧化应激。②糖痹康可能通过提高内皮细胞VEGFmRNA表达来起到对血管的修复和保护作用,从而进一步改善神经血流。③糖痹康可能通过提高bcl-xmRNA、eNOSmRNA表达来抑制内皮细胞的凋亡及恢复内皮细胞功能,起到对周围神经和血管的保护作用。④糖痹康组相对于高糖模型组可以使Akt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提示糖痹康在提高PI3K-Akt信号通路活性的作用中,可以起到与弥可保相似的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磷酸化信号通路保护内皮细胞。

高志生,王旭[4](2011)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药治疗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肢体的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甚至肌肉萎缩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是

庄小芳,胡晓灵[5](2011)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有文献报道DpN发病率可高达90%,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但普遍认为其发生与高血糖引起代谢紊乱、微血管病变、神经营养因子缺乏、自由基损伤及基因表达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西医除控制血糖外,多采用调节代谢及改善微循环,以纠正神经缺血缺氧,增加神经传导功能;此外,还有抗氧化、补充神经营养因子、使用免疫抑制剂以及理疗、高压氧等方法。近年中医药对DPN的治疗则显示了

滕惠兰[6](2010)在《益气养阴、化瘀通络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远端运动潜伏期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益气养阴、化瘀通络法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DPN)的研究,观察该法对2型DPN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以及对远端运动潜伏期(DML)的影响。方法:将40名2型DPN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基础治疗,治疗组使用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益气养阴、化瘀通络的通络糖泰方,每次150ml,每曰3次,疗程8周;对照组加弥可保口服,每次500 u g,每日3次,疗程8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音叉震动觉、DML、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患者生活质量,并对综合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本研究显示,DPN患者DML明显较正常值偏高;中药治疗组显效11例,有效8例,无效1例,显效率为55%,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显效率为25%,总有效率为75%,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症状、体征明显改善,DML明显减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生活质量等也有较明显的改善。结论:益气养阴、化瘀通络法能明显改善DPN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降低DPN患者的DML,对DPN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庄小芳[7](2009)在《复方芪鹰颗粒对DPN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复方芪鹰颗粒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疗效及探讨该方作用机理。方法: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33例)加服复方芪鹰颗粒治疗,对照组加服糖脉康颗粒治疗,疗程4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综合疗效、临床症状、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神经传导速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及血糖均有改善,治疗组临床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降低空腹血糖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用药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用药后神经传导速度较对照组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芪鹰颗粒可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症状,加快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改善糖代谢异常,并通过升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达到促进神经再生作用,可能为该方治疗DPN的机理之一。

葛麟[8](2009)在《糖脉通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药效研究及相关机制探讨》文中提出目的:本课题目的在于研究糖脉通对糖尿病神经病变(diabetic neuropathy, DN)的防治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小鼠在禁食不禁水24小时后,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菌素(streptozotocin, STZ) 140mg/kg~150mg/kg以复制Ⅰ型糖尿病小鼠;正常对照组注射同等体积柠檬酸盐缓冲液。以注射后72h后血糖值>16.65mmol/L为造模成功,将造型成功的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卡马西平(0.1 g/kg)、糖脉康4.3g/kg、糖脉通0.45 g/kg、糖脉通0.15g/kg、糖脉通0.05 g/kg。每天灌胃给药一次,连续4周,模型组和对照组则给予等体积的溶媒;在给药2周后运用热板法测定雌性小鼠热刺激痛阈值;在给药后2、4周,分别测定压刺激痛阈值、电刺激敏感值。利用长期灌胃高糖高脂乳加一次性小剂量尾静脉注射STZ 25mg/kg复制Ⅱ型糖尿病模型,正常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缓冲液。在静脉注射STZ 72h后其血糖值>13.7mmol/L为造模成功。将造型成功的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组(盐酸二甲双胍0.1 g/kg和卡托普利0.25g/kg)、糖脉康4.3g/kg、糖脉通0.3 g/kg、糖脉通0.15 g/kg、糖脉通0.075 g/kg。每天灌胃给药一次,连续8周,分别测定给药后2、8周时各动物的标准2导联心电图,末次给药后24小时测定动物坐骨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同时取血清测定葡萄糖(GLU)、总胆固醇(T-CHO)、甘油三酯(TG)、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糖化血清蛋白(GSP)、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取坐骨神经做显微观察和电镜检查,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DP法(labeled dextran polymer method)检测坐骨神经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表达。同时还考察了药物对正常小鼠血糖的影响。结果:小鼠在复制成Ⅰ型糖尿病后,其对热刺激、机械刺激的敏感性显着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MT0.15 g/kg、0.05 g/kg均能减低糖尿病小鼠对热刺激的敏感性(P<0.01,P<0.05),也有降低糖尿病小鼠对机械刺激(压力)敏感性的趋势,但作用较弱,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在CS条件下(30V),Ⅰ型糖尿病小鼠的C纤维调节的逃避反射对电刺激产生明显高放电反应;在post-CS条件下(15V),Aδ纤维调节的逃避反射在强电刺激后对低电刺激的易化程度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糖脉通三个剂量组均可降低糖尿病小鼠C纤维调节的逃避反射在强电压刺激下所表现的高敏感性(均为P<0.01),也可改善Aδ纤维调节的逃避反射在强电刺激后易化程度,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大鼠在复制成Ⅱ型DM模型后2、8周,其清醒心电的心率减缓,MNCV明显减慢,有髓纤维严重脱髓鞘、许旺细胞变性坏死,血清MDA、TG、GSP、AGEs水平显着升高,T-SOD水平降低,但血中TC水平变化不大,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RAGE强度表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糖脉通0.3 g/kg、0.15 g/kg剂量组均能明显增快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改善坐骨神经病理结构,降低血清MDA、GSP、AGEs,增加RAGE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但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率、TC、TG等指标无明显影响。糖脉通对正常小鼠、Ⅰ型糖尿病小鼠及Ⅱ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均无明显影响。结论:糖脉通可降低糖尿病动物痛觉敏感性,改善传导速度,改善或延缓坐骨神经形态学改变,提示糖脉通对周围神经的结构和功能有保护作用:糖脉通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防治作用不是通过降血糖来实现的,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糖基化终末产物通路、抗氧化应激等有关。

张涛静[9](2008)在《糖络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糖尿病发病率在逐年增高,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研究已成为普遍关注的课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成人糖尿病发病率达到60%,是造成糖尿病足及截肢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人一旦发生神经病变,生活质量将受到严重损害。由于DPN的高发病率和高致残率,DPN的防治已成为糖尿病研究的重要课题。其发病机制为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目前研究证实主要与高血糖状态引起的代谢、循环障碍有关,同时与神经营养因子减少、自身免疫性损伤以及遗传因素等相关,但至今仍未完全阐明,目前现代医学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导师高彦彬教授通过阅读古今文献并结合对大量DPN患者的临床观察,认为本病主要病机为肝肾气阴两虚,络脉痹阻,治宜滋补肝肾、益气养阴、化瘀通络;糖络宁便是在这一治则指导下组方,经过临床观察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取得较满意疗效。本研究主要分为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两部分。临床观察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观察糖络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实验研究则是进一步开展动物实验,从DPN发病机理的角度探讨糖络宁作用的机制。临床观察目的:观察糖络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DPN病人8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在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的基础上,治疗组予糖络宁治疗,对照组予口服弥可保(甲钴胺)治疗。对患者的临床症状、神经传导速度及血压、血脂、血糖等一般指标进行了观察。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1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2.22%,经Ridit检验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糖络宁治疗组对两侧胫运动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改善均优于弥可保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中药糖络宁可明显改善DPN患者的临床症状、神经传导速度,总体疗效优于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西药弥可保。实验研究目的:探讨糖络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预实验:清洁级SD雄性大鼠24只,随机取10只为正常对照组,其余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按60mg/kg的剂量标准)造模,十天后大鼠禁食8h断尾取血,测定血糖大于16.7mmol/L者为成模,饲养8周后,麻醉大鼠,分离大鼠双下肢肌肉组织,取出两侧坐骨神经组织,进行坐骨神经组织病理观察,糖尿病模型组大鼠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病变;进一步将清洁级SD雄性大鼠120只,随机取15只为正常对照组,其余造模,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弥可保组、糖络宁高剂量组、糖络宁中剂量组、糖络宁低剂量组给药,中药糖络宁制剂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生药5、10、20g/kg?d灌胃,弥可保组按175ug/kg?d剂量标准灌胃,模型组及正常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共给药12周,给药结束后,麻醉大鼠,取出肝组织、神经组织、血液,进行各项指标测定。结果:实验一:糖化血红蛋白比较:与正常组大鼠比较,所有糖尿病组大鼠的糖化血红蛋白均显着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高剂量糖络宁治疗组能够降低糖尿病大鼠的糖化血红蛋白(P<0.05),而弥可保组无此差异;体重比较:各组STZ大鼠12周体重与第1周体重比较均有明显增加,P<0.01;但各组相邻两周体重比较却均无明显差别,P>0.05;组间STZ大鼠体重比较,自第1周到第12周,无论是西药组与模型组比较,还是中药组高、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体重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血糖比较:各组STZ大鼠组间血糖值比较,糖络宁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在8周、12周的血糖值与模型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血糖值与西药组比较在8周和12周时也有显着性差异,余组间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热刺激反应时间比较:与正常组对相比,模型组在造模后2周时对热刺激甩尾反应时间有明显缩短(P<0.01),但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在4周、8周和12周时的大鼠甩尾时间又明显延长(P<0.05,P<0.01,P<0.01)。西药组与模型组比较,8周、12周时热刺激反应时间均有显着差异(P<0.01),在8周、12周时可以缩短甩尾时间;中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在2周时可以延长甩尾时间,但没有统计学意义,在8周、12周时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均可以显着性缩短甩尾时间(P<0.01),与西药组比较,中剂量组在8周时可以显着性缩短甩尾时间(P<0.05);冷刺激反应时间比较:模型组与正常组对比,在2周、4周时无明显差异,而8周、12周出现甩尾时间延长现象,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在8周时有显着性缩短甩尾时间的作用(P<0.05),而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在8周、12周时均有显着性缩短甩尾时间的作用(P<0.05或P<0.01),两组在12周时与西药组比较也有显着性缩短甩尾时间侧作用(P<0.05)。实验二: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比较:组间比较,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在2周、4周、8周、12周时的MNCV均有明显减慢(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在4周、8周、12周可以明显改善神经传导速度(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糖络宁治疗组在各周均能明显改善神经传导速度的作用(P<0.01或P<0.05);与西药组比较,高剂量糖络宁治疗组在12周时有更加明显的改善效果(P<0.05),余均无明显差异。实验三:坐骨神经病理比较: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坐骨神经切片,可见正常组大鼠坐骨神经纤维分布密集均匀,排列整齐,细胞结构完整,单个纤维饱满,髓鞘薄厚均匀;而模型组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纤维形态不规则,结构不清楚,有髓神经纤维密度明显减少,神经纤维间隙扩大,部分髓鞘密度不均匀。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糖络宁组及西药组的神经纤维变性及断裂均明显减少,其中高剂量糖络宁组改善最为明显,神经纤维断裂及变性均很少,基本恢复至正常组水平;其次是低剂量组与中剂量组,两组仍有一些神经断裂及变性;最后是西药组,虽然与模型组比较有所改善,但仍出现不少神经断裂及变性。实验四:粘附分子CD54的比较:与正常组大鼠比较,各组糖尿病大鼠单个核细胞表面CD54的表达明显增强(P<0.01);与糖尿病模型组大鼠比较,西药组与中剂量糖络宁组大鼠CD54表达均有所下降,其中中剂量糖络宁组有显着性下降(P<0.01),西药组下降无统计学意义;中剂量糖络宁组与西药弥可保组比较也有显着性下降(P<0.05);粘附分子CD62P的比较:与正常组大鼠比较,各组糖尿病大鼠血小板表面CD62P的表达均明显增强(P<0.01);与糖尿病模型组大鼠比较,西药组与中剂量糖络宁组大鼠CD62P表达均有所下降,其中糖络宁中剂量组显着性下降(P<0.01);中剂量糖络宁组与西药弥可保组比较也有显着性下降(P<0.05)。实验五:血清IGF-Ⅰ含量比较:与正常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GF-Ⅰ含量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大鼠比较,西药组与中剂量糖络宁组大鼠血清中IGF-Ⅰ含量明显增高(P<0.01或P<0.05),中剂量糖络宁组与西药弥可保组比较更显示出显着差异(P<0.01)。肝组织IGF-ⅠmRNA表达比较:与正常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IGF-Ⅰ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大鼠比较,西药组可提高大鼠肝组织中IGF-ⅠmRNA的表达(P<0.05),中剂量糖络宁组可显着提高糖尿病大鼠肝组织中IGF-ⅠmRNA的表达(P<0.01)。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糖络宁可以降低STZ大鼠糖化血红蛋白,降低STZ大鼠血糖,但是对于体重没有明显影响;糖络宁可以明显改善STZ大鼠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在痛觉过敏而使刺激反应时间缩短时,糖络宁可以延长反应时间,在痛觉迟钝而使刺激反应时间延长时,糖络宁可以缩短反应时间;糖络宁可以改善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糖络宁可以改善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病理改变。糖络宁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大鼠粘附分子CD54、CD62P的表达,而西药弥可保则无此效果;糖络宁能够上调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组织IGF-ⅠmRNA表达,增加糖尿病大鼠血清中IGF-Ⅰ的含量;提示糖络宁可能通过影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粘附分子等血管、神经营养因子等途径发挥治疗DPN的作用。

吴群励[10](2008)在《中药筋脉通对糖尿病大鼠神经生长因子及对雪旺细胞作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观察筋脉通对STZ-DM大鼠模型的热水甩尾试验、机械痛阈以及坐骨神经中NGF和NGF-mRNA表达的影响。2.观察筋脉通含药血清对高糖培养雪旺细胞的增殖及其分泌NGF的影响。【方法】1.整体实验:用链脲佐菌素(STZ,60mg/kg)一次性腹腔内注射Wistar大鼠的方法制作糖尿病模型,简单随机分为5组:模型对照组、筋脉通小剂量、中剂量和大剂量组及神经妥乐平组,每组各10只。以体重、鼠龄相匹配的正常大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成模后即开始灌胃给药,筋脉通小、中、大组分别按成人剂量的5倍、10倍和20倍给药;神经妥乐平组按成人剂量的10倍给药。模型组和正常组予灌服蒸馏水1mL/100g/d。所有实验大鼠于灌胃16w后处死。检测各组治疗前及治疗后4w、8w、12w和16w的体重和血糖变化,并进行热水甩尾试验和机械痛阈检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测定坐骨神经中NGF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坐骨神经中NGF-mRNA的表达。2.细胞实验:从Wistar乳鼠坐骨神经取材,采用反复植块法、差速贴壁法+低浓度胰蛋白酶消化法+G418来培养和纯化雪旺细胞,S-100蛋白免疫组化法进行鉴定。取第3代雪旺细胞,加入DMEM、50mMGlu、75mMGlu培养液以及含葡萄糖50mM的筋脉通未稀释(JMT1:1)、筋脉通1:2稀释(JMT1:2)、筋脉通1:8稀释(JMT1:8)和神经妥乐平(Ntp)含药血清进行培养,设立空白对照组,于培养24h、48h、72h及96h后行MTT比色试验,观察雪旺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并采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术,进一步检测DMEM、50mMGlu培养基以及含葡萄糖50mM的JMT1:2、Ntp含药血清培养48h后雪旺细胞内NGF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1.整体实验(1)血糖和体重监测:STZ-DM大鼠血糖值均显着高于正常组(P<0.01);各治疗组血糖在各时间点与模型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灌胃前后,各组大鼠的血糖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造模及灌胃前后,各组大鼠之间的体重无明显差异(P>0.05)。(2)热水甩尾试验:模型组和各治疗组的甩尾潜伏期均较正常组显着延长(P<0.01或P<0.05)。与模型组相比,筋脉通小、中剂量组与神经妥乐平组的甩尾潜伏期显着缩短(P<0.05);筋脉通大剂量组无明显变化(P>0.05)。筋脉通各剂量组与神经妥乐平组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3)机械痛阈检测: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和筋脉通大剂量组的痛阈值降低非常显着(P<0.01);筋脉通小、中剂量组与神经妥乐平组无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筋脉通小、中剂量组与神经妥乐平组的痛阈值显着升高(P<0.05);筋脉通大剂量组升高不明显(P>0.05)。筋脉通各剂量组与神经妥乐平组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4)坐骨神经NGF表达:模型组和各治疗组的积分光密度值较正常组显着下降非常(P<0.01或P<0.05)。各治疗组的积分光密度值较模型组均有显着增大(P<0.05或P<0.01)。各治疗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5)坐骨神经NGF-mRNA表达:模型组及各治疗组的NGF-mRNA值均较正常组非常显着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筋脉通中剂量组和神经妥乐平组的NGF-mRNA值均有明显上调(P<0.01);筋脉通大、小剂量组无显着变化(P>0.05)。与筋脉通大剂量组相比,筋脉通中剂量组和神经妥乐平组的NGF-mRNA值明显增高(P<0.05);筋脉通小剂量组无显着差异(P>0.05)。(6)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坐骨神经NGF-mRNA的表达水平与甩尾潜伏期呈负相关(r=-0.467,P<0.01);与机械痛阈值呈正相关(r=0.394,P<0.05)。2.细胞实验(1)MTT比色实验:①原代培养的乳鼠坐骨神经雪旺细胞在工作培养基培养的第24h~72h快速增殖、生长旺盛;72h后增殖明显减缓。②在50mMGlu及75mMGlu高糖环境中,雪旺细胞的OD值较DMEM培养液普遍减小,48h后显着降低(P<0.05或P<0.01)。③与50mMGlu组相比,75mMGlu组在24h、48h及72h时的OD值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96h时显着降低(P<0.05)。④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雪旺细胞的增殖与葡萄糖浓度呈负相关(r=-0.471,P<0.01);排除了时间因素后的偏相关分析显示二者仍呈负相关(r=-0.679,P<0.01)。⑤JMT1:1组的雪旺细胞在24~72h持续增殖,在72h以后衰减;JMT1:2组和Ntp组的雪旺细胞在24~48h增殖明显,在48~72h时减慢,72h后开始衰减;JMT1:8组的雪旺细胞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递增。⑥在24h时各组之间的OD值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48h时:与50mMGlu组相比,JMT1:2组与Ntp组的OD值显着升高(P<0.05);与Ntp组相比,JMT1:1组的OD值非常显着降低(P<0.01)。在72h时:与Control组相比,50mMGlu组及JMT1:1组、JMT1:2组与Ntp组的OD值显着下降(P<0.01或P<0.05);JMT1:8组无明显下降(P>0.05)。在96h时:与50mMGlu组相比,JMT1:2组的OD值显着降低(P<0.05);其它组则无显着变化(P>0.05)。(2)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检测:①50mMGlu组及治疗组的雪旺细胞表达NGF的荧光强度值较Control组明显降低(P<0.01)。②与50mMGlu组相比,JMT1:2组与Ntp组的雪旺细胞表达NGF的荧光强度值明显升高(P<0.01),二者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1.整体实验:(1)空腹单次腹腔注射STZ 60mg/kg后16周,大鼠出现痛觉过敏和温度觉减退,提示有感觉神经纤维受累,DPN造模成功。(2)DPN大鼠坐骨神经中NGF及NGF-mRNA表达水平显着下降,减弱了受损神经纤维的修复再生能力。(3)STZ-DM大鼠的痛觉过敏和温度觉减退与坐骨神经NGF-mRNA的表达下降有关。(4)筋脉通可显着改善DPN大鼠的痛觉过敏和温度觉减退、上调坐骨神经中NGF及NGF-mRNA的表达,中剂量组效果最好,疗效与神经妥乐平相似。(5)筋脉通具有防止DPN大鼠周围神经组织进一步损伤、促进受损神经纤维修复再生的功能。此作用不是通过降低血糖实现的,且与胰岛素应用无关。2.细胞实验:(1)采用组织贴块法原代培养、经差速贴壁法+低浓度胰蛋白酶消化法+G418纯化的Wistar乳鼠坐骨神经雪旺细胞,经S-100蛋白免疫组化鉴定,纯度可达90%左右。(2)原代培养的乳鼠坐骨神经雪旺细胞于第24~72h生长旺盛;72h后增殖明显减缓。(3)高糖对雪旺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与葡萄糖浓度呈显着负相关。(4)高糖使雪旺细胞分泌NGF的能力明显降低。(5)筋脉通含药血清可有效促进高糖环境培养的雪旺细胞的增殖能力及其分泌NGF的水平,作用与神经妥乐平含药血清相似。【创新点】从整体、细胞及分子水平,研究中药筋脉通对糖尿病大鼠的温度觉、痛觉和坐骨神经中NGF表达的作用,以及筋脉通含药血清对高糖培养雪旺细胞的增殖与分泌NGF的影响,经检索国内外文献未见报道,为筋脉通临床治疗DPN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二、参麦活血饮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及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参麦活血饮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及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中药干预实验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抑制多元醇通路激活
2 抑制蛋白质非酶糖基化
3 抑制蛋白激酶C(PKC)激活
4 改善血流动力学及血管因素
5 抑制氧化应激
6 促进神经营养因子生长

(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证候规律研究及糖痹康干预高糖环境内皮细胞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证候规律研究
    前言
    1 研究对象
    2 入选病例标准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参考文献
    细胞实验技术路线图
第三部分 糖痹康干预高糖环境内皮细胞机制研究
    前言
    第一章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及高糖干预条件选择研究
        实验一 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葡萄糖对HUVEC活性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二 不同浓度葡萄糖对培养HUVEC上清液中NO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糖痹康干预高糖环境内皮细胞的机制研究
        实验一 糖痹康对高糖环境下HUVEC分泌LDH、MDA、SOD的NO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二 糖痹康对高糖环境下HUVEC的VEGF、BCL-X、BAX和ENOS MRNA表达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三 糖痹康对高糖环境下HUVEC的PI3K-AKT通路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证候信息采集表
附录二 实验图片
致谢
个人简历

(4)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药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2 内治法
    2.1 活血化瘀通络法
    2.2 化痰通络法
3 针灸及外洗法
    3.1 针灸治疗
    3.2 中药熏洗治疗
4 问题与展望

(6)益气养阴、化瘀通络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远端运动潜伏期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1. 一般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一般情况
2. 病例选择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辨证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剔除标准
    2.6 病例的脱落
    2.7 中止标准
3. 治疗方案
    3.1 治疗分组
    3.2 治疗方案
4. 疗效判定
    4.1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
    4.2 综合疗效判定标准
    4.3 疗效指标分析
5. 安全性评价标准
6. 统计学处理
7. 结果
    7.1 综合疗效评价
    7.2 药物治疗前后患者症状总积分情况
    7.3 中医单项症状疗效
    7.4 药物治疗前后DML比较
    7.5 药物治疗前后两组动作电位波幅比较
    7.6 药物治疗前后神经反射检查比较
    7.7 治疗前后音叉震动觉评分比较
    7.8 药物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7.9 治疗前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比较
    7.10 安全性评价
8. 讨论
    8.1 中医对消渴的认识
    8.2 传统中医对DPN病名及病因病机的认识
    8.3 益气养阴、化瘀通络法治疗DPN的理论基础及组方原理
    8.4 DML在DPN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8.5 对照药物的选择
    8.6 益气养阴、化瘀通络法对DPN患者的疗效评价
9. 结论
10.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现代医学治疗进展
        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1. DPN的中医病因病机的研究进展
        2. DPN的中医治疗进展
        3.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随机分组表
    附录二:中医症状计分标准
    附录三:SF-36生活质量量表
    附录四:临床研究受试者知情书
    附录五: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7)复方芪鹰颗粒对DPN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影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诊疗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剔除、脱落和中止试验的标准
    6. 研究方法
    7. 观察指标
    8.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9. 质量控制
    10. 统计方法
结果
    1.临床资料分析
    2.治疗结果分析
讨论
    1.现代医学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认识
    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神经组织的作用
    3.中医学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认识
    4.益气养阴、祛瘀化痰、疏风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 机理
    5.研究结果分析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8)糖脉通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药效研究及相关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引言
实验研究
    第一部分 糖脉通对糖尿病动物感觉神经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部分 糖脉通对糖尿病大鼠运动及自主神经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三部分 糖脉通防治糖尿病神经病变作用机理探讨
        1 实验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综述 糖基化终末产物与糖尿病神经病变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9)糖络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
        1. 发病机制
        2. 病理改变
        3. 诊断与分类
        4. 治疗
        5.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1. 病名探讨
        2. 病机研究
        3. 治疗
        4. 中药作用机制研究
        5.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糖络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附表:糖络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表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实验一糖络宁对STZ诱导糖尿病大鼠的一般指标及热刺激和冷刺激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实验二糖络宁对STZ诱导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实验三 糖络宁对STZ诱导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组织病理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实验四糖络宁对STZ诱导糖尿病大鼠粘附分子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实验五 糖络宁对STZ诱导糖尿病大鼠血清IGF-Ⅰ及肝组织IGF-Ⅰ基因表达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附图

(10)中药筋脉通对糖尿病大鼠神经生长因子及对雪旺细胞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研究背景
第一部分 筋脉通对STZ-DM大鼠坐骨神经中NGF表达的影响
    材料
    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筋脉通含药血清对高糖培养雪旺细胞的增殖及其分泌NGF的作用
    材料
    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1
综述2
致谢

四、参麦活血饮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及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药干预实验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研究进展[J]. 张慧杰,张文风,钟慧群,史立英. 新疆中医药, 2015(06)
  • [2]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J].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3(05)
  • [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证候规律研究及糖痹康干预高糖环境内皮细胞的机制研究[D]. 张宏.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08)
  • [4]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药治疗进展[J]. 高志生,王旭.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1(03)
  • [5]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机理研究[J]. 庄小芳,胡晓灵. 新疆中医药, 2011(01)
  • [6]益气养阴、化瘀通络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远端运动潜伏期的临床研究[D]. 滕惠兰.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0(02)
  • [7]复方芪鹰颗粒对DPN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影响的临床研究[D]. 庄小芳. 新疆医科大学, 2009(S2)
  • [8]糖脉通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药效研究及相关机制探讨[D]. 葛麟.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9(S1)
  • [9]糖络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及作用机制研究[D]. 张涛静.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8(12)
  • [10]中药筋脉通对糖尿病大鼠神经生长因子及对雪旺细胞作用的研究[D]. 吴群励.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8(07)

标签:;  ;  ;  ;  ;  

参麦活血汤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及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