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食管双染的诊断意义

内镜下食管双染的诊断意义

一、内镜下食管双重染色的诊断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刘汝冰,孙玉荣,许克伟,史红岩,盛淑婷,孔德润[1](2021)在《内镜染色在老年患者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内镜下碘染色对老年患者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诊治的220例食管黏膜存在可疑病灶的老年患者,均有完整内镜下碘染色检查及病理诊断结果。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对比分析内镜下碘染色对老年患者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 220例患者经病理诊断食管黏膜正常16例,慢性炎症92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60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38例,早期食管癌14例;内镜下碘染色诊断与病理诊断总体诊断符合率为92.73%(204/220);内镜下碘染色诊断食管黏膜慢性炎症、LGIN、HGIN、早期食管癌的灵敏度分别为95.74%、89.83%、86.84%、92.86%;特异度分别为98.41%;95.65%;97.25%;99.51%;准确率分别为97.27%、94.09%、95.45%、99.09%;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7.82%、88.33%、86.84%、92.86%;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87%、96.25%、97.25%、99.51%。内镜下碘染色诊断食管黏膜慢性炎症、LGIN、HGIN及早期食管癌的Kappa值分别为0.897、0.874、0.866、0.907。结论经内镜下碘染色对老年患者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效能好,与病理诊断一致性高,值得用于食管黏膜病变诊断中。

孙旭彤[2](2020)在《蓝激光放大内镜在非糜烂性反流病中的临床应用》文中认为研究目的: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NERD)指有烧心反酸等临床表现、但在普通白光内镜下与正常无异、看不到黏膜破损的一种食管疾病,因此给镜下诊断及治疗效果的评估带来了困难。食管乳头内毛细血管襻(Intrapapillary capillary loop,IPCL)是食管的树枝状血管再分支发出的更细小的血管网,其形态变化可以用于区分黏膜病变是炎症、溃疡还是癌症。NERD患者的IPCL形态表现为扩张和(或)延长,镜下发现此结构呈上述改变可帮助诊断NERD。但IPCL在传统白光内镜下难以发现,只有将黏膜放大后才可以观察到。蓝激光放大内镜将蓝激光成像技术和放大内镜相结合,能够清晰地显示IPCL以便于观察其形态变化。本研究主要探讨NERD患者IPCL在蓝激光放大内镜下的形态改变,为NERD的镜下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估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实验分为健康组和NERD组,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青岛市中心医院就诊的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作为NERD组,健康组纳入的是同期招募的健康志愿者。对NERD组所有患者行Gerd Q评分并记录得分情况。对所有的研究对象行蓝激光放大内镜检查,在蓝激光成像+放大(Blue laser imaging+Magnification Endoscopy,BLI+ME)模式下观察IPCL形态并根据其形态将NERD组分为IPCLⅠ组和IPCLⅡ组,Ⅰ型组IPCL形态表现为规律排列的卷发状,Ⅱ型组IPCL形态表现为扩张和(或)延长,但仍规律排列。对NERD组行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联合盐酸伊托必利分散片治疗8周后再次行Gerd Q评分,同时对IPCLⅡ型组复查蓝激光放大内镜,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IPCL形态的变化。结果:本研究共招募20名健康志愿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共纳入在青岛市中心医院就诊的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53例,男性和女性分别为26例、27例,两组在年龄、BMI等方面无显着性差异(P>0.05)。行蓝激光放大内镜检查后发现:健康组中90%(18/20)IPCL形态正常,仅有2例IPCL形态有改变;NERD组中发现IPCLⅠ型者占15.1%(8/53),IPCL形态改变者即IPCLⅡ型组占84.9%(45/53)。对IPCLⅠ型组和IPCLⅡ型组治疗8周后再次行Gerd Q评分,治疗前两组Gerd Q评分为10.88±1.36、11.62±1.71,治疗后两组Gerd Q评分为7.00±0.53、6.84±0.79,治疗前后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组内在治疗前后的评分改变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治疗后的IPCLⅡ组行蓝激光放大内镜检查,发现有77.8%(35/45)的患者IPCL形态恢复正常,有22.2%仍表现为形态改变。结论:IPCL形态的改变可以帮助区分正常黏膜和病变黏膜,应用蓝激光放大内镜可清晰观察到此结构。健康人IPCL形态呈正常的Ⅰ型表现,非糜烂性反流病虽然在白光内镜下看不到食管黏膜的破损,但在蓝激光放大内镜下可以观察到IPCL呈扩张和(或)延长的Ⅱ型改变,经正规方案治疗后IPCL形态绝大多数会恢复正常。

杜明哲[3](2020)在《内镜活检标本诊断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准确性探讨》文中提出背景及目的食管癌是全球八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位于恶性肿瘤的第五位。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2012年及2018年发表的全球癌症状况数据显示,食管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呈不断上升趋势,发病率居全球第7位,死亡率居全球第6位。食管癌存在明显的地区分布,其高发地区主要分布于亚洲及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地区。中国是食管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高发地区主要集中在太行山脉附近,如河南、河北、安徽等,其中河南林县多年来一直是食管癌的高发地区。食管癌的组织学类型主要包括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腺癌(adenocarcinoma,AC)、腺鳞癌(adenosquamous carcinoma,ASC)等,在我国,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是食管癌的主要组织学类型。食管癌的诊断包括临床诊断及病理诊断两部分,且临床诊断均需病理诊断证实。临床诊断需借助内镜检查,包括普通白光内镜(whitelight endoscopy,WLE)、色素内镜、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und,EUS)、窄带成像放大内镜(narrow band imaging magnifying endoscopy,NBI-ME)等;影像学检查,如气钡双重对比造影、电子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超声检查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computed tomography,PET-CT)等;以及实验室检查。其中内镜检查是连接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的桥梁。内镜下的活检病理诊断是食管癌诊断的“金标准”,对临床诊疗起着直接导向作用。近年来,随着消化道内镜技术的发展,食管癌的早期诊断率明显提高,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内镜活检诊断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准确性并不理想,存在着与术后病理结果不一致的情况,其原因有待探究。活检组织的病理诊断本身就存在一定难度,但同时又对后续的诊疗产生着直接影响。因此,提高内镜活检诊断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准确性是很有必要的。为此,本研究对部分ESCC病例的病理特征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探讨近年来活检诊断ESCC的准确性,分析可能与低诊或漏诊相关的因素及有助于诊断浸润性癌的病理形态学表现,同时结合影像学及内镜特征,探寻提高活检标本诊断ESCC的准确性的方法。方法1.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19年5月期间经传统手术/ESD切除并进行术前活检的ESCC病例共901例,调取其术前最后一次活检与术后(传统手术/ESD)HE切片,由两名病理医师分别诊断,对活检病理与术后病理切片进行对比分析,筛选活检与术后病理诊断不一致的病例,纳入不一致组,活检与术后病理诊断一致的病例为一致组。进一步观察比较活检与术后切片,探寻导致活检与术后病理结果不一致的因素,以及可能提示浸润性癌的组织形态学表现。同时查询内镜和影像学报告,探讨对病理诊断的辅助作用。2.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数值(n)或百分比(%)表示,资料之间的比较运用x2检验,对于理论数T<1或n<40的数据,采用Fisher’s精确检验处理,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901例术后病理均诊断为鳞状细胞癌,其中术前活检标本诊断鳞状细胞癌785例,诊断一致率为87.1%(785/901),116例活检标本与术后病理诊断不一致,不一致率为12.9%(116/901)。在活检与术后诊断不一致的病例中,有12.2%(110/901)诊断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包括鳞状上皮“原位癌”),0.5%(4/901)诊断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0.1%(1/901)诊断鳞状上皮乳头瘤样增生,0.1%(1/901)诊断黏膜慢性炎。2.在116例活检与术后病理结果不一致的病例中,有87.9%(102/116)的病例与内镜取材相关,其余12.1%(14/116)的病例主要与病理低诊/漏诊相关。在这102例与内镜取材相关的病例中,有85.3%(87/102)存在活检取材较表浅问题,有69.6%(71/102)的活检取材定位不准确,另外,结合术后病理,116例活检与术后结果不一致的病例中,有64例(55.2%)癌浸润表浅,为早期食管癌。而在785例活检与术后结果一致的病例中,有15.3%(120/785)的病例存在内镜取材问题,均为活检取材表浅,有10.2%(80/785)的病例癌浸润表浅。经统计学分析,活检取材表浅、活检取材定位不准确和癌浸润表浅是导致活检与术后病理结果不一致的主要因素(P<0.05)。3.在116例活检与术后病理结果不一致的病例中,有19.0%(23/116)的活检标本存在鳞状上皮推挤式的边缘,有26.7%(31/116)存在“原位癌”样结构。在785例活检与术后病理结果一致的病例中,有29.4%(231/785)存在鳞状上皮推挤式的边缘,有61.5%(483、785)存在“原位癌”样结构。经统计学分析,鳞状上皮推挤式的边缘、鳞状上皮“原位癌”样结构等形态学表现提示可能存在浸润性癌(P<0.05)。4.901例患者的WLE最多表现为食管肿物或溃疡(54.3%,489/901);碘染色均表现为病灶处浅染或不染(100%,114/114);超声内镜最多表现为食管壁异常回声(40.5%。68/168)。785例活检与术后病理结果一致的病例全部进行了 WLE检查,最多表现为食管肿物或溃疡(61.5%,483/785);有107例行碘染色,均表现为病灶处浅染或不染;有132例行超声内镜检查,最多表现为食管壁异常回声(44.7%,59/132)。116例活检与术后病理结果不一致的病例中,早期食管癌占了 55.2%(64/116),早期食管癌与进展期食管癌的WLE和超声内镜表现存在差异(P<0.05)。116例全部进行了 WLE检查,其中63例(63/116)表现为食管黏膜隆起或结节,且33.3%(21/63)的病例为早期食管癌;41例(41/116)表现为食管黏膜粗糙或糜烂,且85.4%(35/41)为早期食管癌;6例(6/116)表现为食管肿物或溃疡,其中2例(2/6)为早期食管癌;5例表现为食管黏膜色泽改变,均为早期食管癌。116例中,另外有34例行碘染色,均表现为病灶处浅染或不染。有36例行超声内镜检查,25.0%的病例(9/36)表现为食管壁异常回声,38.9%的病例(14/36)存在食管壁层次紊乱,36.1%的病例(13/36)表现为食管黏膜层增厚。由此可见,早期食管癌的内镜表现呈现多样性,且在WLE下典型的肿物/溃疡性表现较少见,这些内镜的表现对早期癌的存在均有提示作用,可对病理医生的诊断提供帮助。5.901 例 ESCC 的 CT(74.5%,596/800)和 MRI(100%,2/2)最多表现为食管占位性病变,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最多表现为充盈缺损或龛影(70.9%,359/506)。在785例活检与术后结果一致的病例中,有702例行CT检查,最多(80.2%,563/702)表现为食管占位性病变;有443例行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最多表现为充盈缺损或龛影(73.8%,327/443);有2例行MRI检查,均表现为食管占位性病变。116例活检与术后病理结果不一致的病例中,早期食管癌占了 55.2%(64/116),且早期食管癌与进展期食管癌的影像学表现存在差异(P<0.05)。116例中有98例进行了 CT检查,有63例(63/98)表现为食管管壁增厚或并强化,63例中有49例(77.8%,49/63)为早期食管癌;33例(33/98)表现为食管占位性病变,其中2例(2/33)为早期食管癌;2例(2/98)表现为食管管腔狭窄,其中1例为早期食管癌。63例进行了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有32例(32/63)表现为充盈缺损或龛影,包括10例(10/32)早期食管癌;24例(24/63)表现为食管管壁僵硬或不规则,16例为早期食管癌,占66.7%(16/24);6例(9.5%,6/63)表现为食管黏膜紊乱,均为早期食管癌;1例(1.6%,1/63)表现为食管管腔狭窄,亦为早期食管癌病例。由此可见,早期食管癌的影像学表现呈现多样性,而占位性表现不典型,这些影像学的表现或许对活检病理诊断具有提示性。结论1.活检取材表浅、活检取材定位不准确、癌浸润表浅等因素是造成内镜活检与术后诊断不一致的常见及主要原因。当发现活检取材问题时,病理医师应及时与临床沟通,避免低诊/漏诊。2.鳞状上皮推挤式的边缘和“原位癌”样结构等形态学表现对浸润癌的存在具有提示作用。当观察到上述结构时,应谨慎诊断,必要时结合内镜及影像学表现,避免低诊/漏诊。

王于梅[4](2020)在《蓝激光成像放大内镜与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对上消化道早癌的诊断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比较蓝激光成像放大内镜结合技术与窄带成像放大内镜技术对上消化道早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6月行普通白光内镜(WLE)筛查出的可疑上消化道早癌患者466例,共计病灶472处,其中227例采用蓝激光成像放大内镜技术(BLI-ME)、239例采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技术(NBI-ME)分别进行早癌精查,病检确诊及内镜下高度怀疑早癌的患者均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最终以ESD术后病理为最高诊断。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价BLI-ME、NBI-ME两种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比较两种检查技术对上消化道早癌的检出率、敏感度、特异度。结果病理结果显示炎症269处,萎缩或肠化生127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7处,早癌59处,存在食管多中心癌。BLI-ME、NBI-ME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一致的病灶分别为85.2%、85.1%,Kappa值分别为0.756和0.759。BLI-ME、NBI-ME对诊断上消化道早癌的检出率分别为12.2%、12.8%;敏感度分别为89.3%、90.3%;特异度分别为97.0%、96.2%。BLI-ME、NBI-ME镜下诊断与早癌病理诊断一致的比例为96.1%和95.5%,Kappa值分别为0.810和0.825。结论BLI-ME、NBI-ME对上消化道早癌的诊断价值较高,且二者的诊断价值相当。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5](2019)在《食管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文中研究表明一、概述我国食管癌发病虽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但食管癌的病死率均较高。据报道,预计2012年全世界食管癌新发患者数455 800例,死亡人数达400 200例。在中国,近年来食管癌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但死亡率一直位居第四位。2017年陈万青等报道,2013年我国食管癌新发病例27.7万,死亡人数为20.6万,我国食管癌粗发病率为20.35/10万,城市粗发病率为15.03/10万,农村为30.73/10万;我国食管癌粗死亡率为15.17/

徐文[6](2019)在《食管上皮内瘤变活检与术后病理比较及ESD疗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背景:食管癌的预后与分期明显相关,内镜及活检病理是确诊食管癌的金标准。早期食管癌经内镜治疗后有较高的术后生活质量,并且五年生存率可达到95%,但是我国的早期食管癌确诊率仅为10%,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目的:分析比较食管上皮内瘤变患者活检与内镜切除术后的病理结果差异,并初步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在食管上皮内瘤变中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收集太和医院消化内镜中心2014年1月2018年12月经内镜活检诊断为食管上皮内瘤变或早癌并行ESD治疗的的患者临床资料,总计340例病变。对比活检及术后病理结果的差异,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及内镜特点,探索发生术后病理升级的危险因素,同时评估ESD在食管上皮内瘤变中的疗效。结果:活检提示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LGIN)88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N)207例,早期食管癌(early esophageal cancer,EEC)45例。术前活检与最终诊断比较总体一致率为66.2%(225/340),病理升级率为33.8%(115/340);LGIN组一致率为38.6%(34/88),HGIN组为70.5%(146/207),EEC组为100.0%(4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病变表面有结节、联合碘染色或窄带成像技术(Narrow-band Imaging,NBI)或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und,EUS)的靶向取检以及标本最长径等三个因素与术后病理升级有关(P<0.05)。ESD手术的整块切除率为97.4%(331/340),完全切除率为90.9%(309/340),治愈性切除率为85.6%(291/340);术中有15例患者因创面剥离较深,使用钛夹封闭创面,平均使用钛夹数量为2枚;术后迟发型出血发生率为2.94%(10/340),术后食管穿孔发生率为5.29%(18/340),术后发热的发生率为2.65%(9/340),其中穿孔发生率与病变的严重程度呈现正相关(P<0.05)。结论:内镜活检对于食管上皮内瘤变及早期食管癌的病理诊断存在局限性,局部病检不能代表整体病变,活检诊断LGIN发生术后病理升级较为多见,因此对于表面有结节及长径较长的病灶,联合碘染色或NBI或EUS进行靶向取检对提高术前评估准确性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此外,ESD治疗食管上皮内瘤变是安全有效的。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7](2019)在《胃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概述胃癌(Gastric Carcinoma)是指原发于胃的上皮源性恶性肿瘤。在我国胃癌发病率仅次于肺癌居第二位,死亡率排第三位。全球每年新发胃癌病例约120万,中国约占其中的40%。我国早期胃癌占比很低,仅约20%,大多数发现时已是进展期,总体5年生存率不足50%。近年来随着胃镜检查的普及,早期胃癌比例逐年增高。胃癌治疗的总体策略是以外科为主的综合治

邱勇[8](2019)在《钛夹关闭对胃ESD术后医源性溃疡愈合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钛夹关闭对胃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术)术后医源性溃疡愈合速度与质量以及对ESD术后并发症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01月至2018年12月因胃癌前病变以及胃早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在我院行ESD术的住院患者,共纳入106例,按照ESD术后是否使用钛夹关闭分为使用金属钛夹关闭ESD术后医源性溃疡组(以下简称关闭组)与未使用金属钛夹关闭ESD术后医源性溃疡组(以下简称旷置组)。记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住院时间、术后出血、术后穿孔、术后发热,以及ESD术后医源性溃疡的大小,6周后复查胃镜,再次记录两组患者胃镜下的溃疡大小和溃疡的愈合质量。对比两组患者6周后医源性溃疡愈合的速度和溃疡的愈合质量,比较两组患者ESD术后出血、穿孔、感染。运用SPSS24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106例患者,关闭组中共63人,其中男性30人、女性33人;旷置组中共43人,其中男性24人、女性19人,两组患者性别比例上无统计学差异(P=0.407)。关闭组与旷置组患者平均年龄无统计学差异(53.16±10.03vs 54.62±7.89,P=0.664)。关闭组与旷置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无统计学差异(8.10±2.58 vs 7.88±2.62,P=0.682)。2)关闭组与旷置组术后溃疡面积无统计学差异(405.19±393.93 vs 457.47±449.71,P=0.659)。关闭组术后6周溃疡面积明显小于旷置组溃疡面积,有统计学差异(3.05±4.45 vs 17.84±24.59,P=0.000)。关闭组术后6周溃疡面积的缩小率明显高于旷置组,有统计学差异(99.2%vs93.1%,P=0.003)。3)关闭组的愈合质量优于旷置组,有统计学差异(P=0.000)。关闭组的愈合率(82.5%)高于旷置组的愈合率(48.8%),有统计学差异(P=0.000)。4)关闭组中术后出血有1例(发生率1.6%)远低于旷置组中的5例(发生率11.6%),有统计学差异(P=0.039);关闭组中2例患者发生术后穿孔,并在内镜下行钛夹关闭,愈合良好;旷置组中的1例患者术后穿孔,保守治疗后好转,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1.000)。5)对钛夹关闭ESD术后医源性溃疡与术后6周溃疡完全愈合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钛夹关闭ESD术后医源性溃疡与术后6周完全愈合密切相关(odds ratio,4.461[95%CI(1.793-11.100),P=0.001])。绘制ROC曲线,钛夹关闭ESD术后医源性溃疡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0.689(P=0.002),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金属钛夹关闭可促进ESD术后医源性溃疡愈合,并可减少ESD术后出血的发生。

谢杰[9](2019)在《食管胃黏膜异位症检出率的影响因素分析及症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食管胃黏膜异位症与反酸、烧心、咽部异物感、吞咽不适、咳嗽、哮喘这些症状是否具有相关性。了解症状与内镜下病灶的特点有无关联性。研究该病的检出率,探索检出率的影响因素。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统计2016年11月至2018年9月来我院就诊行电子胃镜检查的患者数量,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病例的筛选。在胃镜检查前对患者进行详细问诊,使用电子胃镜仔细观察食管,精确记录食管内病灶的数量、位置、大小、形状、色泽,在病灶处活检,进行病理学检查。参加本次研究的胃镜操作由两名操作医师执行,本次研究的胃镜检查采用普通白光和内镜窄带成像两种方式,部分患者在退镜时使用NBI模式观察食管。计算食管胃黏膜异位症的检出率。结果:经过统计,2016年11月至2018年9月来我院就诊行电子胃镜检查的病例中,符合入选标准并进入本次研究的共有17090例。共检查出165例确诊为食管胃黏膜异位症,检出率为0.97%。在所有食管胃黏膜异位症患者中,自诉有反酸症状的患者达78例,自诉有烧心症状的患者共120例,出现咽部异物感的病例数为95例,有吞咽不适症状的例数有132例,反复咳嗽症状的患者58例,出现哮喘症状的患者共10例。HGM(Heterotopic Gastric Mucosa Patch of the Esophagus,食管胃黏膜异位症)组与非HGM组出现烧心症状的比例分别为72.72%与35.39%,P值0.0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吞咽不适症状的分析中,HGM组与非HGM组患者比例分别为80.00%与61.90%,P值0.0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GM组同非HGM组进行对比,在性别比、平均年龄、反酸、咽部异物感、咳嗽、哮喘症状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胃镜下可见异位的胃黏膜病灶区分布在距离门齿的距离为15厘米到20厘米之间;距门齿15~17cm的病灶数量为50例,比例为30.30%。食管距门齿18~20cm的病灶数量为115例,比例为69.70%。单病灶的分析过程中,食管右壁的病灶区占据了绝对比例,占42.35%。双病灶数量为12例,三病灶的患者为1例。单病灶组、多病灶组在出现烧心、吞咽不适症状方面,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距门齿15cm~17cm组、距门齿18cm~20cm组出现烧心、吞咽不适症状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病灶长径>1cm组、病灶长径≤1cm组在出现烧心、吞咽不适症状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病灶长径>1cm组出现吞咽不适症状的病例数为24例,所占比例为96.0%,病灶长径≤1cm组出现吞咽不适症状的病例数为108例,所占比例为77.14%,P值为0.0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顾性分析发现,食管胃黏膜异位症的发生与患者吞咽不适、咳嗽、哮喘以及岛状Barrett食管等均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胃镜方式、胃镜操作医师是影响食管胃黏膜异位症检出率的主要因素。NBI(Narrow Band Imaging,内镜窄带成像技术)组对食管胃黏膜异位的检出率高于普通白光胃镜组,P值<0.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65例患者均经过病理学检查证实,食管内橘红色病灶可见到胃柱状上皮。结论:食管胃黏膜异位症与烧心、吞咽不适症状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单病灶区分布以食管右壁居多。异位胃黏膜病灶长径大于1cm更容易引起吞咽不适感的发生。胃镜方式、操作医师是食管胃黏膜异位症检出率的主要影响因素。NBI胃镜对食管胃黏膜异位症检出明显高于普通白光胃镜。

彭樱花,谢志刚,邓丽英[10](2019)在《内镜下窄带成像结合卢戈氏液染色对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内镜下窄带成像结合卢戈氏液染色对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4年1月~2018年5月在我院内镜中心作常规白光胃镜检查发现可疑食管病变者的5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NBI以及卢戈氏液染色检查,并对病灶进行活检,统计单用NBl、卢戈氏液染色及NBI联合卢戈氏液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癌前病变包括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检出率,比较三组的检查结果。结果 NBl组、卢戈氏液染色组和NBI联合卢戈氏液染色组使用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癌前病变包括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检出率分别为20.7%(12/58)、24.1%(14/58)、32.8%(19/58);NBI联合卢戈氏液染色组与NBl组、卢戈氏液染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NBl组与卢戈氏液染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炎症检出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NBI联合卢戈氏液染色组漏诊率明显低于NBl组、卢戈氏液染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内镜下窄带成像结合卢戈氏液染色对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较高,能够指导内镜下早期食管癌切除范围,且操作简便,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二、内镜下食管双重染色的诊断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内镜下食管双重染色的诊断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内镜染色在老年患者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内镜下碘染色后不同食管病变中黏膜表现
    2.2 2组病理检查结果比较
    2.3 内镜下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诊断效能分析
    2.4 内镜下碘染色与病理诊断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Kappa值
3 讨论

(2)蓝激光放大内镜在非糜烂性反流病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时间与范围
        1.2 伦理审查
    2 质量控制
    3 研究方法
        3.1 纳入及排除标准
        3.2 研究流程
        3.3 内镜检查
        3.4 ICPL形态分型参考标准
        3.5 内镜图象解读
        3.6 治疗方案
        3.7 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
    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2 内镜下图像一般资料
    3 GerdQ评分情况
    4 IPCL形态改变情况
讨论
    1 总述
        1.1 非糜烂性反流病的总述
        1.2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讨论
        1.3 非糜烂性反流病GerdQ评分讨论
        1.4 对照组和治疗前NERD组镜下IPCL形态的讨论
        1.5 IPCLⅡ型组治疗后IPCL形态改变的讨论
        1.6 PPI联合促胃肠动力药治疗NERD的讨论
    2 研究前景
    3 研究的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3)内镜活检标本诊断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准确性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诊疗现状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4)蓝激光成像放大内镜与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对上消化道早癌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对照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上消化道早癌的内镜下筛查和精查诊断技术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5)食管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论文提纲范文)

一、概述
二、食管癌诊疗流程
三、食管癌诊断规范
    (一)临床诊断
        1. 食管癌高危因素和高危人群
        2. 食管癌的临床表现
    (二)辅助检查
        1. 血液生化检查
        2. 肿瘤标志物检查
        3. 影像学检查
        4. 内镜检查
        5. 其他检查
    (三)诊断
        1. 临床诊断
        2. 病理诊断
    (四)鉴别诊断
        1. 食管其他恶性肿瘤
        2. 食管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
        3. 食管良性病变
    (五)食管癌的病理分类和分期
        1. 食管癌的分段
        2. 食管癌的大体分型(附录A)
        3. 食管癌的病理分类及分型
        (1)病理术语和定义
        (2)病理诊断分类、分级和分期
        4. 标本类型及固定规范
        (1)标本类型
        (2)标本固定
        5. 取材及大体描述规范
        (1)查对
        (2)活检标本
        (3)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ESD)标本
        (4)根治切除术标本规范
        6. 病理报告内容及规范
四、食管癌的治疗规范
    (一)治疗原则
    (二)手术治疗
        1. 手术治疗原则
        (1)完善术前所有相关检查,并做好术前患者状况和病变期别评估(cTNM)。
        (2)术前风险评估
        (3)由胸外科外科医师决定手术切除的可能性和制订及实施手术方案:
        (4)手术入路选择
        (5)手术方式选择:
        (6)淋巴结清扫
        (7)替代器官:
        (8)替代器官途径:
        2. 手术适应证
        3. 手术禁忌证
        4. 围手术期的药物管理
        5. 手术治疗后随访
    (三)放射治疗
        1. 食管癌放疗适应证
        (1)术前新辅助放疗/同步放化疗:能耐受手术的T3~4N+ M0
        (2)术后辅助放疗/同步放化疗
        (3)根治性放疗/同步放化疗
        (4)姑息性放疗
        2. 放疗前相关检查评估
        3. 放疗方案制订规范
        (1)放射治疗技术
        (2)CT模拟定位
        (3)靶区定义
        A.术前新辅助放疗/同步放化疗或根治性放疗/同步放化疗
        ①GTV和GTVnd
        ②CTV
        ③PTV
        ④PGTV(采用序贯或同步加量时)
        B. 术后辅助放疗/同步放化疗
        ①GTV和GTVnd
        ②CTV
        ③PTV
        ④PGTV(有肿瘤或淋巴结残存需序贯或同步加量时)
        4. 处方剂量
        (1)术前新辅助放疗/同步放化疗
        (2)术后辅助放疗/同步放化疗
        (3)根治性放疗/同步放化疗
        5. 正常组织限量
        (1)双肺:
        (2)心脏:
        (3)脊髓PRV:
        (4)胃:
        (5)小肠:
        (6)双肾:
        (7)肝:
        6. 同步化疗方案
        (1)紫杉醇+铂类
        (2)顺铂+5-FU或卡培他滨或替吉奥
        (3)紫杉醇+5-FU或卡培他滨或替吉奥
        (4)奥沙利铂+5-FU或卡培他滨或替吉奥
        7. 放疗相关并发症防治
        (1)营养不良
        ①营养评估与评定
        ②肠内营养支持
        (2)食管穿孔
        ①临床表现
        ②处理
        (3)放射性食管炎
        (4)气道反应
        (5)食管梗阻
        8. 放疗后随访
        (1)术前放疗后随访
        (2)术后放疗后随访
        (3)根治性放疗后随访
    (四)药物治疗
        1. 食管癌化疗的适应证
        (1)新辅助化疗
        (2)术后辅助化疗
        (3)姑息性化疗
        2. 化疗前相关检查评估
        (1)评估肿瘤情况
        (2)评估患者身体条件
        (3)评估合并疾病情况
        3. 常用化疗方案
        (1)顺铂+5-FU
        (2)紫杉醇+顺铂
        (3)紫杉醇+顺铂
        (4)表柔比星+顺铂+5-FU(ECF)
        (5)表柔比星+奥沙利铂+卡培他滨(EOX)
        (6)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FU(FLO)
        (7)多西他赛+顺铂+5-FU(改良的DCF方案)
        (8)伊立替康+5-FU/亚叶酸钙
        (9)伊立替康+5-FU/亚叶酸钙
        4. 化疗后疗效评估
        5.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防治
        (1)骨髓抑制
        (2)胃肠道反应
        (3)肝、肾功能损害
        (4)神经系统毒性
        (5)过敏反应
        6. 化疗后随访
        7. 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进展
        (1)分子靶向治疗
        (2)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
        8. 对症支持治疗与姑息治疗
        (1)营养支持
        (2)姑息治疗
    (五)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筛查和内镜治疗原则
        1. 食管癌高危人群定义
        2. 筛查方法
        (1)检查前准备
        (2)内镜检查技术
        (3)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下分型及病变层次
        (4)活组织病理检查
        3. 早期食管癌内镜下治疗术前评估
        (1)病灶范围、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评估
        (2)病理分型标准及临床处理原则
        4. 早期食管癌内镜下治疗
        (1)治疗原则
        A. 食管鳞癌适应证
        (a)绝对适应证:
        (b)相对适应证:
        B. 食管腺癌适应证
        C. 禁忌证:
        1. 绝对禁忌证:
        2. 相对禁忌证:
        (2)内镜下切除术
        A. EMR
        B. 多环套扎黏膜切除术(multi-band mucosectomy,MBM)
        C. ESD
        (3)适应证和禁忌证
        (4)操作相关并发症及处理
        (5)内镜下非切除治疗
        5. 高危人群和内镜治疗后随访
    (六)食管癌分期综合治疗模式
        1. Ⅰ期(T1N0M0):
        2. ⅠB期、Ⅱ期和部分ⅢA期(T1b~3N0M0、T1~2N1M0)。
        3. Ⅲ期(T3N1M0、T4N0~1M0):
        4. Ⅳ期(任何T,任何 N,M1,N3 或T4b):
    (七)中医中药治疗
五、治疗指引图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附录E
附录F
    1.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1981):
    2.RECIST疗效评价标准(2000):
        2.1靶病灶的评价
        2.2非靶病灶的评价
    3.最佳总疗效的评价
附录G
    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和急性食管炎分级标准
        1.急性放射性肺损伤RTOG分级标准:
        2.急性食管炎诊断RTOG标准
附录H
附录I
    术语和定义(适用本规范)
        (一)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
        1.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2.食管腺癌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
        (二)Barrett食管Barrett esophagus
        (三)食管的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
附录J
    缩略语(适用本规范)

(6)食管上皮内瘤变活检与术后病理比较及ESD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一、引言
二、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ESD治疗
        2.3.1 术前准备
        2.3.2 器械及手术方法
        2.3.3 术后用药及随访
        2.3.4 ESD术后观察指标
    2.4 统计方法
三、结果
    3.1 术前活检与术后病理比较
    3.2 不同病变程度诊断符合率
    3.3 内镜活检发生病理升级的单因素分析结果
    3.4 内镜活检发生病理升级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5 不同诊断方法与最终诊断比较的ROC曲线
    3.6 食管LGIN、HGIN和早癌ESD术后治疗效果对比
    3.7 ESD术后短期并发症情况
四、讨论
五、结论
六、附图
七、参考文献
八、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九、致谢

(7)胃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论文提纲范文)

一、概述
二、诊断
    (一) 临床表现
    (二) 体征
    (三) 影像检查
        1. X线气钡双重对比造影:
        2. 超声检查 (ultrasonography, US) :
        3. CT:
        4. MRI:
        5. PET-CT:
        6. 发射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 (ECT) :
        7. 肿瘤标志物:
        8. 胃镜检查
        (1) 筛查
        A.筛查对象
        B.筛查方法 (图1)
        (2) 内镜检查技术
        (3) 胃镜检查操作规范
        (4) 早期胃癌的内镜下分型 (图2)
        (5) 活检病理检查
        9. 内镜超声 (endoscopic ultrasound, EUS) :
    (四) 胃癌的诊断标准及内容
    (五) 鉴别诊断
三、病理学规范
    (一) 术语和定义
    (二) 标本类型及固定
    (三) 取材及大体描述规范
        1. 活检标本
        2.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标本
        3. 根治术标本
    (四) 病理诊断分型、分级和分期方案
    (五) 病理报告内容及规范:
    (六) 内镜下切除病理报告中的几个问题
四、治疗
    (一) 治疗原则
    (二) 早期胃癌内镜治疗
        1. 内镜治疗有关定义及术语
        2. 内镜治疗术前评估:需根据以下内容判定是否行ESD或EMR。
        3. 内镜治疗技术
        4. 早期胃癌内镜治疗适应证 (表1)
        5. 早期胃癌内镜治疗禁忌证:
        6. 围手术期处理
        7. 术后并发症及处理:
        8. 预后评估及随访:
    (三) 手术治疗
    (四) 化学药物治疗
        1. 姑息化疗
        2. 辅助化疗
        3. 新辅助化疗
        4. 转化治疗
    (五) 放射治疗
        1. 放疗指证
        2. 放疗技术
        (1) 放疗靶区
        (2) 放疗剂量
        (3) 照射技术
        (4) 同步化疗
    (六) 靶向治疗
        1. 曲妥珠单抗
        (1) 适应证
        (2) 禁忌证
        (3) 治疗前评估及治疗中监测
        (4) 注意事项
        2. 阿帕替尼
        (1) 适应证
        (2) 禁忌证
        (3) 治疗前评估及治疗中监测
        (4) 注意事项
    (七) 免疫治疗
    (八) 胃癌的介入治疗
    (九) 中医药治疗
    (十) 支持治疗
        1. 胃癌患者支持/姑息治疗的基本原则
        2. 胃癌患者支持/姑息治疗的管理
        (1) 出血
        (2) 梗阻
        (3) 疼痛
        (4) 恶心/呕吐
        (5) 营养
        (6) 心理痛苦
        (7) 厌食/恶液质
        (8) 其他症状
        3. 胃癌生存者健康行为的辅导
    (十一) 随访
附录一:AJCC/UICC胃癌TNM分期 (第八版)
附录二:胃癌组织学类型和分级
附录三:胃癌的大体分型
附录四:胃癌病理学报告标准模板
附录五:胃癌影像学报告规范
附录六:胃癌影像诊断流程
附录七:胃癌淋巴结分组标准
附录八、不同部位胃癌的各组淋巴结分站标准
附录九:胃肿瘤的解剖部位编码
附录十:胃食管结合部示意图
附录十一:Siewert分型
附录十二:胃癌CT分期征象及报告参考
附录十三:胃癌超声内镜 (EUS) 分期征象
附录十四:胃癌常用系统治疗方案
附录十五:胃癌常用靶向治疗药物
附录十六、胃癌放射及化学治疗疗效判定基本标准
    一、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
    二、RECIST1.1疗效评价标准
        (一) 靶病灶的评价。
        1. 完全缓解 (CR) :
        2. 部分缓解 (PR) :
        3. 病变进展 (PD) :
        4. 病变稳定 (SD) :
        (二) 非靶病灶的评价。
        1. 完全缓解 (CR) 。
        2. 未完全缓解/稳定 (IR/SD) 。
        3. 病变进展 (PD) 。
        (三) 最佳总疗效的评价。
附录十七:肿瘤术前辅助治疗疗效评估 (肿瘤退缩分级TRG)

(8)钛夹关闭对胃ESD术后医源性溃疡愈合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语及英文索引
第1章 前言
第2章 方法
第3章 结果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消化内镜诊断技术在消化道疾病中的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9)食管胃黏膜异位症检出率的影响因素分析及症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
中英文缩略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方法
        2.1 问卷调查
        2.2 胃镜检查
        2.3 病理学检查
        2.4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基本情况分析
    2.内镜下表现分析
    3.病灶与主要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3.1 病灶数目与主要症状的相关分析
        3.2 病灶位置与主要症状的相关分析
        3.3 病灶长径与主要症状的相关分析
    4.食管胃黏膜异位症的检出率相关分析
    5.病理特点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10)内镜下窄带成像结合卢戈氏液染色对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结果判定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内镜下食管双重染色的诊断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内镜染色在老年患者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中的应用价值[J]. 刘汝冰,孙玉荣,许克伟,史红岩,盛淑婷,孔德润. 河北医药, 2021(14)
  • [2]蓝激光放大内镜在非糜烂性反流病中的临床应用[D]. 孙旭彤. 青岛大学, 2020(01)
  • [3]内镜活检标本诊断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准确性探讨[D]. 杜明哲. 郑州大学, 2020(02)
  • [4]蓝激光成像放大内镜与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对上消化道早癌的诊断价值[D]. 王于梅.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5]食管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J].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2019(04)
  • [6]食管上皮内瘤变活检与术后病理比较及ESD疗效分析[D]. 徐文. 湖北医药学院, 2019(02)
  • [7]胃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J].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2019(03)
  • [8]钛夹关闭对胃ESD术后医源性溃疡愈合的影响[D]. 邱勇. 南华大学, 2019(01)
  • [9]食管胃黏膜异位症检出率的影响因素分析及症状研究[D]. 谢杰.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
  • [10]内镜下窄带成像结合卢戈氏液染色对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J]. 彭樱花,谢志刚,邓丽英. 中国医药科学, 2019(03)

标签:;  ;  ;  ;  ;  

内镜下食管双染的诊断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