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档案局参加“全国档案设备现代办公设备与当代中国档案建筑设计展”

江苏省档案局参加“全国档案设备现代办公设备与当代中国档案建筑设计展”

一、江苏省档案局参加“全国档案装具用品现代化办公设备暨当代中国档案馆建筑设计展览”(论文文献综述)

汪茜[1](2021)在《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档案馆建设模式及优化策略研究》文中指出乡村振兴战略是在解决“三农”问题基础上对新时代乡土中国的召唤与实现,它既将关注乡村发展上升到国家高度,也代表着新时代全面振兴乡村的战略背景。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档案事业应该贡献怎样的新力量、实现怎样的新发展成为档案学界面对的新课题。乡村档案馆在我国已有30余年的发展历史,在繁荣乡村文化、助力基层治理、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作用重大,是新时代基层档案工作发展的一个可行的思路。然而由于乡村社会环境与基层自治等因素,其发展未引起广泛的关注。体现在理论研究层面,乡村档案馆缺乏相关理论支撑与宏观研究,在实践层面,乡村档案馆建设仍存在许多问题。因此笔者通过实地调研,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梳理我国乡村档案馆建设模式,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为新时代我国乡村档案工作提供参考。全文主要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结合国内国外相关文献与专着概括关于本主题的研究现状,最后指明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创新点与研究难点。第二章解析了乡村振兴与乡村档案馆的相关概念。首先,解释乡村振兴的内涵与意义,在概述乡镇档案馆和村级档案馆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乡村档案馆的定义,最后引入乡村档案工作这一中间概念论述乡村振兴与乡村档案馆之间的关系。第三章为本文主体部分。笔者结合实地调研,从时间维度与区域分布两个层面简述我国乡村档案馆建设概况,同时根据乡村振兴的不同发展思路,将乡村档案馆建设模式分为“融入城镇”和“特色保护”两大类,前者包括“参与型”的馆室结合的乡镇综合档案馆体系与“嵌入型”的撤村建居的社区档案馆两种建设模式,后者根据支撑乡村档案馆建设主导要素的不同分为“资源核”、“经济核”、“政策核”、“个人核”四种建设模式。最后对不同乡村档案馆建设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引出第四章优化策略。第四章笔者从资源建设模式、业务管理体系、综合服务职能、长效发展机制四个方面论述乡村档案馆优化策略。第五章对全文内容进行总结,并指出研究的不足和未来尚待深入研究之处。

李欣[2](2020)在《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研究 ——以湖南M职业院校为例》文中认为档案管理工作是职业院校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职业院校长远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不可动摇的地位,它不仅承担着妥善保存学校档案的职责,更在开发学校档案信息资源、推动学校信息化建设、提升学校内涵发展和治理能力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责任。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职业院校也迎来了新的发展,致力于在教育教学质量、科研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影响力等方面提升自身竞争力,经历了教职工人员不断增多、学生数量成倍增长等发展后,档案管理工作在经费投入、开发利用等方面也取得了些许成绩,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它主要体现在制度不完善、责任落实不到位、信息化水平不高等方面,很大程度影响着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水平。本论文详述了档案管理工作相关理论,阐述了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性质、特点、基本原则及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的依据和特征等,并以湖南M职业学院为例分析了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基础设施建设不达标、档案收集工作困难、档案案卷质量不高、档案利用效率较低、档案信息化建设滞后等突出的问题,并深刻剖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档案管理机制不够完善、部门归档立卷制度落实不到位、档案人员队伍素质不高、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力度不够等。针对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健全档案管理机制体、提升档案保管保护水平、夯实档案基础业务、建立考核激励机制、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打造档案数据共享服务平台等规范档案管理工作的意见与建议,提升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水平。

石敏[3](2019)在《武陵山片区土家族档案资源整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湘鄂渝黔四省市接壤的武陵山片区是土家族的主要聚居区域,拥有着数量丰富、类型多样、价值重大的土家族档案资源。为促进档案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本文选择对武陵山片区的土家族档案资源整合进行研究,这是学术界首次以武陵山片区为区域整体,以土家族民族档案资源整合实现为具体目标的探索性研究,旨在服务于民族聚居区、经济协作区以及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等区域发展的战略,具有显着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论文关涉到了民族档案理论、档案双元价值、档案多元论、全宗理论、资源整合理论等,确定了土家族档案资源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引入区域的核心概念,结合国家对武陵山片区发展的整体规划,确定了“区域-历史-文化-生态-档案”的区域研究思路,提出了武陵山片区土家族档案资源整合的“土家族模式”。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历史以来形成的土家族档案资源进行了归纳分析;通过实地调查法,结合问卷、访谈、网络等方式,调研了武陵山片区具有代表性的档案馆、博物馆、文化馆等机构,针对土家族档案资源的管理与整合情况,以及公众对土家族档案资源的认知情况;通过个案研究法,对土家族档案资源整合中现存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在多种学术理论的支撑与研究方法的运行下,本文总结出土家族档案资源具有空间地域集中,保存机构众多、管理分散,民间存储数量庞大等特点,这其中,已经完成的文献整理,机构合作基础,结合良好的政策环境,为土家族档案资源整合提供了客观的便利条件。通过调查发现武陵山片区土家族档案资源现状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公众对档案资源的认知存在鲜明的重藏轻用传统观念,对档案价值理解存在偏差,对档案法律法规意识不甚了解,且具有较为明显的民族文化认同色彩;二是对湘西土家族自治州为案例进行了3个阶段的调研,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组织力量分散、档案来源主体单一、档案管理人才缺乏、经费严重不足、管理体制的局限等问题;三是以档案信息门户网站为对象,武陵山片区内县市档案门户网站建设薄弱,使用专业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相关部门寥寥无几,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明显滞后。针对调查研究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土家族档案资源整合的路径,一方面,应该培养土家族档案资源观,提升土家族档案资源的公众认知;应该开展具有土家族民族特色和武陵山片区地方特色的档案资源建设,推动武陵山片区内档案公众服务向“公共性”转型;另一方面,探索档案馆与其他文化资源收藏、管理机构,与其他社会力量的跨界合作,通过联席会议、编制整合等顶层设计循序渐进地推进档案资源的整合进程;以区域联动机制的构建为基础,利用多元参与主体与多维整合模式的应用机制加以实现,借助法律法规保障机制来协调处理。同时,为确保武陵山片区土家族档案资源整合的实现,需要从土家族档案实体资源、土家族档案信息资源、档案网站以及专业人才资源等内容要素方面形成整合机制,从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等业务流程层面进行具体的整合。整合过程中还需要借助档案机构改革的契机,发挥人才力量,保障整合的顺利进行,确保整合结果的专业性。总的来说,本研究在理论与方法中丰富了民族档案资源的内涵,在研究对象与内容中充实了对土家族档案资源相关研究的不足。土家族档案资源整合的实现,能为武陵山片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丰硕的数据与资料,能为土家族民俗文化的发展与弘扬产生推动力,能为土家族社会记忆的建构提供民族的凝聚力。最终,在实现民族文化繁荣与发展的同时维护和巩固了民族的统一。

崔恬[4](2019)在《我国国家档案馆展览演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档案展览是档案和档案馆与公众沟通的重要媒介,是档案宣传的重要方式。档案展览的内容包括所藏档案信息,档案工作成果,档案人员贡献,是展示档案及档案工作的有效方式;是配合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积极开展的正面宣传活动;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力量;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工具;是保存社会记忆,传承精神文明成果的载体;档案展览举办方要积极利用档案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档案展览的研究最早来自于档案展览工作经验总结,大致可以分为档案展览筹备工作经验总结、浅议档案展览作用价值和科学技术在档案展览中的应用,研究不够深入,仅是根据社会经济和传媒手段发展变化,划分档案展览发展历程,所以本文基于公开资料统计并分析我国建国至今的档案展览,以统计到的近70年的档案展览数据为基础,从档案展览的举办主体、展览主题、展览形式和展览目的等方面分析档案展览的发展演变,以影响档案展览的标志性事件和改变档案展览的关键技术手段作为档案展览发展历程的划分界限,将档案展览划分成不同的发展阶段。本文概述了档案展览的概念、类型,用以阐释档案展览是什么,以何种方式存在。文章的主体是档案展览发展历程、档案展览演变规律和档案展览发展趋势,根据不同阶段档案展览的主题特征作为档案展览发展历程的划分标准,分为普及档案工作为主的单一主题阶段、宣传档案工作为主的复合主题阶段、档案内容宣传为主的多主题阶段三个阶段。归纳的档案展览演变规律:档案展览举办主体演变规律、档案展览主题演变规律和档案展览举办形式演变规律。档案馆展览发展趋势包括:档案展览举办主体和展览主题发展趋势、档案展览举办形式发展趋势、档案展览人员发展趋势、档案展览资源整合深度挖掘四个发展趋势。

俞剑飞[5](2019)在《档案信息技术产业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档案信息技术产业是顺应档案信息化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技术产业。在信息化成为国家战略的今天,全国档案界都在积极开展数字档案馆建设,广泛的市场需求为档案信息技术产业的衍生和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档案产业”这个概念从提出至今,学术界已从档案信息服务产业、档案文化产业等方面展开了大量研究,但是针对档案信息技术产业却少有问津。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下,档案信息化对档案信息技术产业的需求越发强烈,也越来越多样化,现有政策法规已无法满足档案信息技术产业健康发展的需要。随着档案信息技术企业的增多和产业规模的扩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中小型企业如何实现自身的发展,大型企业如何继续保持行业的领先地位,成为各企业生存发展的战略要决。本文对档案信息技术产业的相关概念及基础问题进行了初步阐释,对我国档案软件产业、档案数字化产业、档案技术装备产业、档案数据备份托管产业、档案技术服务产业的市场状况展开了调研,并从发展现状中梳理出当前我国档案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特点,结合国外档案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状况的引介,提出了我国档案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的对策建议。

许燕梅[6](2018)在《中山陵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孙中山先生乃革命先驱,是提出“振兴中华”的第一人,由先生担任临时大总统的革命岁月里,以身许国、呕心沥血地为革命胜利而奋斗。“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是中国的文化瑰宝。这样的伟人,值得中国所有人民铭记并传承他身上的浓浓爱国情。档案记载了1925年到1949年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斗争活动、就任临时大总统以及逝世于北京、北上迎榇、南京中山陵墓的修建、奉安大典等活动,由南京市档案馆保存下来收集形成中山陵档案,并且首批被评为中国档案文献遗产。中山陵档案“可见之史虽短,可溯之源甚长”,开发利用中山陵档案信息资源是收集保管中山陵档案最根本的目的。本文基于中山陵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加以查阅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综合使用文献研究法、文献计量法、实地调查法以及跨学科交叉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中山陵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调查发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笔者希望为中山陵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贡献绵薄之力,实现孙中山精神文化的长久流传,凝聚海峡两岸人民的向心力,共创和谐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本文共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开始交代了中山陵档案形成的背景、档案信息资源相关知识并详细描述了中山陵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和意义;第二部分分析叙述了文章深厚的理论支持基础以及开发利用中山陵档案的价值和条件;第三部分结合笔者调研收集到的资料以及当前中山陵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取得的已有成绩,详尽地剖析了中山陵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和问题;第四部分针对现有问题从政策法规、强化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意识、加大资金与人才的投入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宏观策略与扩大研究范围、完善开发利用的工作机制、充实开发利用的研究成果形式、加快信息化进程等微观对策。

吴佳迪[7](2018)在《中国档案服务业企业发展历程研究》文中指出“档案服务业”是近几年才兴起的一个名词,目前学术界有关档案服务业这一概念的界定还没有达成统一的共识,而相关内容的研究主要包括“档案中介服务”、“档案商业化服务”、“档案社会化服务”以及“档案外包服务业”等,这些词汇虽然与“档案服务业”的概念相关,但这些名词中的任何一个都不能代表档案服务行业涵盖的所有范畴,因此本文用档案服务业来对整个行业进行命名。档案服务业的发展已有20多年的历史,其主体构成也由最初的档案部门经济主体、档案设备装具制造厂、档案事务所、档案中介机构、档案信息咨询服务中心、档案寄存服务中心等逐渐发展到档案外包服务企业、档案数字化服务企业、档案综合管理服务企业等以提供档案社会化服务为产品的档案服务业企业。目前我国档案服务业发展迅速,档案服务业企业已成为整个行业的主体构成,学术界还没有关于我国档案服务业企业发展历程方面的研究,本文的写作内容正好弥补了这一方面的空白。本论文以中国知网、《中国档案学会档案设备用品定点企业名录》、《天眼查》和《企查查》企业信息查询平台为数据来源,采用文献分析法、数据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对不同阶段档案服务业的主体服务机构、服务企业的发展概况、发展特点进行全面的分析,梳理出我国档案服务业企业的发展历程。本论文共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档案服务业企业的起步阶段,主要分析了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大背景下档案服务业的萌芽发展情况;第二部分为档案服务业企业的初步形成阶段,主要内容为档案中介机构的发展规模、不同类型档案中介机构的主营业务服务范围和发展特点;第三部分为档案服务业企业的稳步发展阶段,主要内容包括典型档案服务业企业的介绍、不同类型档案服务业企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特点;第四部分为档案服务业企业的快速发展阶段,主要内容包括快速发展阶段档案服务业企业的发展概况及档案服务业企业有哪些新的发展特点。

尤佳新[8](2018)在《中国档案服务业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档案服务业作为一种新型产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档案事业的需求,在不同时期逐步出现不同的数量、规模、实力等不均衡的档案服务业企业。2016年国家档案局在《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纪要》中指出:“鼓励档案社会化服务”,档案服务业企业在未来如何顺应时代的需求,不断发展壮大需要从多角度出发,探寻档案服务业企业的发展道路。“国家富强靠经济,经济繁荣靠企业,企业兴旺靠管理,管理关键在文化”(1),反观其他行业将企业文化纳入到促进自身行业的发展建设中,并取得良好的成效。档案服务业企业总体的发展,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呈现出档案服务机构在数量、规模、实力等方面不均衡性,究其原因很多,但企业文化的建设在现代市场经济竞争中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起到大有可观作用。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自身的需要,良好的企业文化能为企业发展塑造和谐的工作环境;企业管理制度完善的需要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能够弥补企业管理制度的漏洞,提高企业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吸引人才的需要,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给员工归属感及认同感,进而提高企业人力资源建设水平,从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本文试着从档案服务业企业文化的角度展开,对企业文化建设现有状况分析,试图找到企业文化对于档案服务业企业的推动效力,进而推动档案服务业企业的良好发展。我国档案服务业企业从最初的发展数量少到现在的逐步兴盛壮大,在越发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能够提高档案服务业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在档案服务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对企业在自身环境中的所需资源的比重增强;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内在推动力,对目前我国的档案服务业企业整体而言,企业文化建设水平较低,只有部分企业有较为完备的企业文化建设。对于如何将企业文化的指导功能融入到企业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提出更高的要求。本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中国档案服务业企业精神文化建设现状分析。第二部分论述了中国档案服务业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现状分析。第三部分论述了中国档案服务业企业行为文化建设现状分析。第四部分中国档案服务业企业物质文化建设现状分析。并分别针对企业文化建设现状提出几点可行性的改进建议。

王成[9](2014)在《当代安徽淮河流域工业发展研究 ——以年鉴、方志等史料为中心》文中研究指明安徽淮河流域(以下简称“本区”)工业发展与变迁的历史是我国相对落后地区尤其是中部地区工业化的缩影,反映了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领导下的当代安徽淮河流域人民群众奋发图强建设家乡的光辉历程。研究这段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本区工业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并总结出经验,将之发扬光大。通过发现其中的问题与不足,我们又可以从中汲取教训,从而更好地加快本区经济与社会发展。本区具备发展工业的资源基础,然而由于起步晚,发展缓慢,其历史起点较低。新中国成立以前,本区工业始终处于“开而未发”的状态,主要以传统手工业为主,以机器生产为标志的现代工业严重滞后并发展速度缓慢。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中央及安徽地方政府在本区创建了一批现代工矿企业,为本区工业建设奠定了基础。通过三年经济恢复以及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本区基本建立。50年代初,沿海工业企业内迁以及苏联对华工业援建使本区工业发展获益匪浅。1965年开始的“小三线”建设使本区六安、金寨、霍山等地落后的工业面貌有所改变。“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期间,安徽淮域工业在曲折中艰难前行甚至遭受重创。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成为国有工业企业发展的主要内容。与全国一样,本区的国有企业改革大致经历了放权让利、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等几个阶段。改革开放以后,本区非公有制工业企业有所发展,个私经济及乡镇企业的发展使本区工业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格局。本区工业发展具备一定的自身优势,比如自然资源丰富、交通条件便利,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历史上本区工业基础薄弱,自然灾害频仍,社会长期动乱。虽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本区工业得到了一定发展。然而由于很长一段时期内,本区都不是国家和安徽省工业发展的重点区域,所得到的政策支持非常有限,因而即使与本省非淮地区相比也处于落后状态,遑论与江浙沿海等发达地区。从纵向来看,60多年来本区在煤炭、电力、建材、食品加工、酿酒等工业较之新中国成立以前有大幅度的提升。然而从横向来看,由于缺少工业发展极和长期稳定的政策支撑等多重历史和现实因素,当代安徽淮河流域工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本区总体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沿海及本省非淮地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并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工业化水平参差不齐,总体偏低。本区整体处于工业化实现阶段的前期。其中淮南高于整体标准,部分地区如亳州、阜阳等甚至处于前工业化阶段。从安徽省整体来看,安徽省和皖中工业水平已处于工业化前期的后半阶段,皖南则整体处于整体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本区与全省其他地区相比,工业化进程滞后。2.工业发展资金投入不足。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和安徽地方政府在本区工业建设投资十分有限。本区实行改革开放和引进外资的进程远远落后于沿海地区及本省非淮地区。最近几年来,本区加强引进外资力度,加强与中央企业的合作,但效果均不如人意。3.民营工业经济薄弱。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鼓励发展个私经济以满足广大人民的生活需要。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本区个私经济基本消失。改革开放以后,本区个私经济出现了短暂的繁荣。阜阳模式曾一度与温州模式、苏州模式并称为全国乡镇企业发展的三大模式,但由于主客观原因最终走向衰落。4.以初级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结构。1949年以来,国家在本区投资主要集中于水利建设和农田改造,具体到工业建设仅有两淮煤矿的开发,因而本区工业方面除煤炭、电力、食品加工等工业相对发展较好以外,其余如钢铁、机械等工业均比较落后。5.与长三角经济区联系紧密。近代以来,上海经济圈对本区工业的发展带动作用尤为明显。新中国成立初期,沿海工业企业内迁使本区工业经济发展获益匪浅。此后,在省委省政府的推动下,安徽省积极融入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经济圈。同时,安徽及本区地方政府也积极参与长三角经济区建设,提出“远学闽粤,近学江浙”、“开发皖江,呼应浦东”等口号,拉近安徽及其淮域地区与江浙沪等地的距离。21世纪以来,本区和全省其他地区一样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工业发展分工。工业的发展绝不是孤立的,必然与社会其他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本区工业建设总体上取得了一定成就,本区落后的经济与社会面貌初步得以改变。随着工业的发展,本区各市的工业经济结构各具自身特色。淮南和淮北已发展成煤、电、化类型的工业基地,蚌埠是以建材、机械、轻纺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和交通枢纽,阜阳和宿州的工业则以农产品加工为主,亳州的药材加工和酿酒等工业初具规模,其余如滁州、宿州、六安等地工业发展也颇具自身特色。工业的发展促进了本区农业经济、城镇化以及教育等方面的进步与发展,但是工业发展也使经济与社会付出了较为沉重的代价,其中最为突出的即是工业发展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当代安徽淮域工业经济存在停滞、爱慢的发展现象,但总趋势仍然是上升的、向上发展的。

王旭东[10](2013)在《论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文中指出档案是社会文化发展的产物,是珍贵的社会文化遗产,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资源的价值只有通过开发利用使其服务于人的过程中才能实现。对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能够实现档案蕴藏的文化价值,能够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强化档案馆文化功能,更有助于社会文化发展与繁荣,实现公民文化权利。在文化强国成为国家最高决策,文化软实力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力量,文化产业成为主要国民经济部门的条件下,充分开发利用档案文化资源理应成为档案事业改革的突破口和发展的新方向。基于这个背景,本文立足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以档案学理论和实践为基础,借鉴文化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中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关注社会文化发展方向,观察文化产业发展动态。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问题中涉及的主要概念、类型、意义,阐述了面临的障碍与困难,提出了具体的开发利用方式,并对解决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些对策和办法。本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组成,正文共五章:第一章:“档案文化资源概说”。主要分析了档案的文化价值,在分析“文化资源”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档案文化资源”的定义,对其资源特性、类型进行了说明。第二章:“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概念与意义”。主要给“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做了定义界定,说明了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主体和客体,对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在各个层面的重要意义进行了阐释。第三章:“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制约因素和档案馆面临的‘文化危机”’。主要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阻碍因素、不足和问题。并着重对档案馆正在经历的“文化危机”的具体表现和肇因进行了分析。第四章:“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式与内容”。主要从公益性开发利用与产业性开发利用两个部分提出了具体的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及内容。在公益性开发利用方式中,讨论了以档案馆为首要主体的编研、展览、文化活动、公共文化产品开发、社会教育等开发利用方式。在产业性开发利用方式中,主要对档案馆的文化商品开发活动,对文化产业部门进行档案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第五章:“加强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主要针对第三章所分析的各种阻碍因素和第四章的开发利用需要,认为应当加强档案文化资源的调查与整合、加强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并从观念、资源、信息化、制度、机构等多个方面提出了解决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档案界围绕档案与文化进行了为时甚久的讨论,但至今罕见专门以“档案文化资源”和“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为主题的研究,本文试图对此进行相对系统的研究和探讨,以期抛砖引玉,引起档案学研究者、实践者对这个问题的共同关注,以便更好地实现档案的文化价值,使档案文化资源这一文化富矿能服务于我国的文化战略,服务于公众的文化需求。

二、江苏省档案局参加“全国档案装具用品现代化办公设备暨当代中国档案馆建筑设计展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江苏省档案局参加“全国档案装具用品现代化办公设备暨当代中国档案馆建筑设计展览”(论文提纲范文)

(1)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档案馆建设模式及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价值
        1.2.2 实践价值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综述
        1.3.2 国外研究综述
        1.3.3 研究评述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与难点
        1.5.1 创新之处
        1.5.2 研究难点
第2章 乡村振兴与乡村档案馆概述
    2.1 乡村振兴战略
        2.1.1 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
        2.1.2 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
    2.2 乡村档案馆的定义与相关概念解析
        2.2.1 乡镇档案馆
        2.2.2 村级档案馆
        2.2.3 乡村档案馆
        2.2.4 乡村记忆馆、乡村文化馆、村史馆、农家书屋
    2.3 乡村档案馆的意义
        2.3.1 构筑乡村记忆之场,维系巩固社群认同
        2.3.2 助力乡村经济振兴,推进农业产业发展
        2.3.3 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完善乡村文化建设
        2.3.4 巩固完善乡村档案工作,促进档案事业新发展
    2.4 乡村振兴、乡村档案工作与乡村档案馆的关系
第3章 我国乡村档案馆建设模式
    3.1 我国乡村档案馆建设概况
        3.1.1 时间维度
        3.1.2 区域分布
    3.2 “融入城镇”: 参与嵌入型建设模式
        3.2.1 参与型: 馆室结合的乡镇综合档案馆体系
        3.2.2 嵌入型: 撤村建居的社区档案馆
    3.3 “特色保护”: 要素主导类建设模式
        3.3.1 资源核: 资源为王,底蕴深厚
        3.3.2 经济核: 资本支撑,经济优势
        3.3.3 政策核: 政策引领,以上带下
        3.3.4 个人核: 精英力量,榜样先锋
    3.4 我国乡村档案馆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4章 乡村档案馆建设的优化策略
    4.1 起点: 兼具时代性和特色性的资源建设模式
        4.1.1 时代性: 融入乡村振兴背景,重点建档
        4.1.2 特色性: 因地制宜收集历史档案,特色建档
    4.2 定位: 保用教合一的综合服务职能
        4.2.1 乡村档案安全保管
        4.2.2 乡村档案利用服务
        4.2.3 村务信息查阅中心
        4.2.4 乡风文明培育基地
        4.2.5 电子文件中心
    4.3 承接: “三链两网”的业务管理体系
        4.3.1 组织管理链
        4.3.2 资金流入链
        4.3.3 业务指导链
        4.3.4 技术运用网
        4.3.5 人事管理网
    4.4 持续: 多元参与的长效发展机制
        4.4.1 国家政策引领,制度规范
        4.4.2 乡村内生动力,自主管理
        4.4.3 社会组织参与,合作共赢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研究 ——以湖南M职业院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职业院校档案
        二、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
第二章 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概述及理论依据
    第一节 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理论基础
        一、来源原则理论
        二、科学管理理论
    第二节 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概述
        一、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
        二、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性质
        三、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
        四、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
    第三节 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的特征与依据
        一、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的特征
        二、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的依据
第三章 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湖南M职业学院档案管理工作现状
        一、档案机构设置情况
        二、室藏档案类别及数量
        三、档案人员队伍建设
        四、档案管理工作取得成效
    第二节 湖南M职业学院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保管设施建设落后
        二、档案收集工作较困难
        三、档案案卷整理不规范
        四、档案利用效率较低
        五、档案信息化建设滞后
第四章 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档案管理工作重视度不高
        一、院领导对档案工作的认识不够全面
        二、档案机构领导责任意识不强
        三、部门归档立卷制度落实不到位
    第二节 档案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一、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二、缺乏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
    第三节 档案人员队伍素质不高
        一、档案人员专业素养不高
        二、档案人员缺乏进取意识
        三、档案队伍变动性较大
    第四节 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力度不够
        一、对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二、档案人员的编研专业素养不够高
        三、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手段落后
第五章 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建议
    第一节 健全档案管理机制
        一、提高档案工作重视程度
        二、加强档案人员队伍建设
        三、完善档案管理制度体系
        四、建立档案工作考核常态制
    第二节 提高档案保管保护水平
        一、完善档案库房设施
        二、配备档案信息化设备
    第三节 重视档案基础业务建设
        一、落实部门归档立卷制度
        二、严格归档案卷质量
        三、重视档案鉴定工作
        四、优化档案室藏资源结构
        五、做好档案开发利用服务
    第四节 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
        一、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
        二、建设档案管理系统
        三、打造数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本人读研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
致谢

(3)武陵山片区土家族档案资源整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评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研究难点与创新
第一章 土家族档案资源整合核心概念界定
    第一节 土家族档案资源的阐释
        一、土家族档案资源的释义
        二、土家族档案资源的分类
    第二节 土家族档案资源整合的内涵
        一、土家族档案资源整合含义
        二、土家族档案资源整合目标
    第三节 武陵山片区的区域范围界定
        一、土家族的历史溯源
        二、武陵山片区的划分依据
        三、土家族与武陵山片区的联系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武陵山片区土家族档案资源整合理论依据与研究视角
    第一节 理论基础及应用
        一、民族档案理论赋予土家族档案内涵
        二、档案双元价值拓展土家族档案外延
        三、档案多元论提供资源整合多元思路
        四、全宗理论保障土家族档案有序管理
        五、资源整合理论提供整合建构性支撑
    第二节 区域视角与应用
        一、区域的辨析
        二、区域视角的运用
        三、“土家族模式”的提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武陵山片区土家族档案资源整合的现实基础与需求
    第一节 土家族档案资源的内在彰显
        一、多维度的土家族档案资源价值
        二、集散型的土家族档案资源分布
        三、资源整合的优势综合作用
    第二节 土家族档案资源整合的实践导向
        一、项目引导式整合解析
        二、编辑出版式整合解析
        三、建档保护式整合解析
        四、网站建设式整合解析
    第三节 整合武陵山片区土家族档案资源的意义
        一、整合保障土家族档案资源满足社会利用的需求
        二、区域整合确保土家族档案资源建设内容的完整
        三、协调管理调解土家族档案资源所有权矛盾纠纷
        四、整合避免信息孤岛阻碍档案资源体系建设实施
        五、开展整合土家族档案资源服务武陵山片区发展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武陵山片区土家族档案资源整合的滞后问题
    第一节 公众对土家族档案资源的认知问题
        一、认知调查的调研设计
        二、认知调查的数据分析
        三、认知调查的核心结论
    第二节 相关机构对土家族档案资源的管理问题
        一、相关机构访谈调研基本情况
        二、相关机构的管理问题与分析
    第三节 武陵山片区土家族档案资源整合的技术问题
        一、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的建设
        二、异构档案数据整合的瓶颈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武陵山片区土家族档案资源整合的路径
    第一节 土家族档案资源观的深入挖掘
        一、土家族档案资源观的培养
        二、公众对土家族档案资源的认知提升
        三、档案机构工作服务的转型发展
    第二节 区域发展的资源整合顶层设计
        一、“自上而下”的整体规划
        二、“区域-历史-文化-生态-档案”的整合设计
        三、顶层设计的具体内容
    第三节 资源整合保障机制的有效建立
        一、区域联动机制的构建
        二、组合应用机制的选择
        三、法律保障机制的协调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武陵山片区土家族档案资源整合的实现
    第一节 基于内容元素的整合
        一、土家族档案实体资源整合
        二、土家族档案信息资源整合
        三、土家族档案网站整合
        四、人才力量整合
    第二节 基于体制改革的机遇
        一、档案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
        二、武陵山片区内的档案机构改革
        三、档案机构改革带来的有利时机
    第三节 基于业务流程的措施
        一、拓宽收集渠道
        二、规范全宗整理
        三、控制信息安全
        四、完善利用服务
    本章小结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致谢

(4)我国国家档案馆展览演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背景及意义
        0.1.1 研究背景
        0.1.2 研究意义
    0.2 研究对象
    0.3 概念界定
        0.3.1 档案展览概念
        0.3.2 档案展览类型
    0.4 研究现状
    0.5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0.5.1 研究思路
        0.5.2 研究方法
    0.6 创新点与不足
        0.6.1 创新点
        0.6.2 不足
1 普及档案工作为主的单一主题阶段(1949—1978)
    1.1 档案展览发展背景
        1.1.1 建国初党政工作逐渐开展
        1.1.2 国民文化水平逐渐提高
    1.2 接收整理档案(1949-1955)
    1.3 推广档案工作经验(1956-1965)
        1.3.1 推广档案工作展览为主
        1.3.2 档案文化展览为辅
    1.4 档案工作被迫停止(1966-1978)
2 宣传档案工作为主的复合主题阶段(1979—1996)
    2.1 档案展览发展背景
        2.1.1 开放历史档案
        2.1.2 文化事业发展
    2.2 历史档案展览
        2.2.1 展示馆藏精品档案
        2.2.2 配合重大纪念活动
    2.3 展示政绩、工作成就展览为主
        2.3.1 档案工作成就展览
        2.3.2 档案工作效益展览
        2.3.3 展示政绩档案展览
3 档案内容宣传为主的多主题阶段(1997—至今)
    3.1 档案展览发展背景
        3.1.1 档案学理论发展
        3.1.2 多媒体技术渐入辅助展览
        3.1.3 档案局(馆)门户网站应用
        3.1.4 档案局(馆)移动端出现
    3.2 档案展览举办常规化
        3.2.1 档案展览数量稳定
        3.2.2 档案展览来源广泛
    3.3 爱国主义教育展览逐渐增多
    3.4 地区文化档案展览为主
    3.5 档案展览政治性与文化性兼具
        3.5.1 档案展览关注政治
        3.5.2 档案展览关注文化
    3.6 网络展览与实体展览共存
4 档案馆展览演变规律
    4.1 档案展览举办主体演变规律
        4.1.1 从独立举办展览到联合举办展览
        4.1.2 从立足于馆藏资源展览到征集档案展览
        4.1.3 从临时举办展览到展览工作常态化
    4.2 档案展览主题演变规律
        4.2.1 从注重档案工作到注重档案内容
        4.2.2 从宏观综合性展览到小专题展览
    4.3 档案展览举办形式演变规律
        4.3.1 从实体档案展览到网络档案展览
        4.3.2 从向内部人员展览到向社会公众展览
5 档案馆展览发展趋势
    5.1 档案展览举办主体和展览主题发展趋势
        5.1.1 展示专题内容的联合办展
        5.1.2 展示精品馆藏的独立办展
        5.1.3 精准服务的定制主题展览
    5.2 档案展览举办形式发展趋势
        5.2.1 更加灵活的网络档案展览
        5.2.2 面向不同类型公众的展览
    5.3 档案展览人员发展趋势
        5.3.1 档案展览人员数量丰富
        5.3.2 档案展览人员具有多元的知识背景
        5.3.3 档案展览策展人员社会化
    5.4 档案展览资源整合深度挖掘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5)档案信息技术产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难度和创新点
第二章 档案信息技术产业概述
    2.1 现代技术对档案事业的重要性
    2.2 推动档案信息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
    2.3 档案信息技术产业定义
        2.3.1 档案技术
        2.3.2 档案技术与档案信息技术
        2.3.3 档案信息技术产业化
    2.4 档案信息技术产业化意义
        2.4.1 形成产业规模,降低平均成本
        2.4.2 形成产业链条,放大自身优势
        2.4.3 接受市场监管,获得市场回报
    2.5 档案信息技术产业的构成要素
        2.5.1 档案信息技术企业
        2.5.2 档案信息技术产品
        2.5.3 档案机构
        2.5.4 政府
第三章 档案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3.1 档案管理软件产业
    3.2 档案数字化产业
    3.3 档案技术装备产业
        3.3.1 智能档案密集存储设备
        3.3.2 智能档案库房设备与系统
    3.4 档案数据备份托管产业
        3.4.1 档案托管
        3.4.2 档案数据容灾备份
    3.5 档案技术服务、运维产业
        3.5.1 档案资源挖掘利用
        3.5.2 档案系统运营维护
第四章 档案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特点
    4.1 企业类型多元化
    4.2 服务内容综合化
    4.3 行业规模扩大化
    4.4 行业发展有序化
第五章 国外档案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5.1 美国
    5.2 加拿大
    5.3 英国
    5.4 澳大利亚
第六章 档案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6.1 档案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6.1.1 档案信息技术产业标准不够完善
        6.1.2 档案信息技术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6.1.3 档案信息技术企业管理有待提高
        6.1.4 档案信息技术人才数量不足
        6.1.5 档案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不平衡
    6.2 档案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对策
        6.2.1 完善档案信息技术产业相关法律法规
        6.2.2 提升档案信息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
        6.2.3 提高档案信息技术企业管理水平
        6.2.4 注重培养档案信息技术人才
        6.2.5 把握机遇加强政企合作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着、论文
致谢

(6)中山陵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二、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论文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论文思路
    第四节 研究创新点及不足点
        一、创新点
        二、不足点
第一章 中山陵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概述
    第一节 中山陵档案
        一、中山陵历史背景简要陈述
        二、中山陵档案的定义和种类
        三、中山陵档案的特点与价值
    第二节 中山陵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一、中山陵档案信息资源定义
        二、中山陵档案信息资源开发
        三、中山陵档案信息资源利用
第二章 中山陵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条件与理论
    第一节 中山陵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条件
        一、中山陵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
        二、中山陵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条件
    第二节 中山陵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理论
        一、档案开放原则
        二、档案的信息化
        三、档案文献编纂
第三章 中山陵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第一节 中山陵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成就
        一、中山陵档案的阅览利用
        二、中山陵档案的公开展览
        三、中山陵档案的教育传承
        四、中山陵档案的旅游宣传
        五、中山陵档案的编研成果
        六、档案的多元化开发主体
    第二节 中山陵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问题
        一、法规不健全对档案开发利用的制约
        二、档案开发利用工作的意识相对淡薄
        三、档案开发利用人才与资金不够充足
        四、档案开发利用的研究范围分布集中
        五、工作机制的相关程序不够完善便捷
        六、档案开发利用的成果形式较为单一
        七、档案开发利用信息化进程较为缓慢
第四章 中山陵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策略措施
    第一节 中山陵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宏观策略
        一、健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法规政策
        二、强化对中山陵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识
        三、加大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人才资金的投入
    第二节 中山陵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微观措施
        一、扩大中山陵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范围
        二、完善中山陵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工作机制
        三、充实中山陵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成果形式
        四、加快中山陵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信息化进程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致谢

(7)中国档案服务业企业发展历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相关概念与研究范畴
    0.2 研究现状
    0.3 选题的意义
    0.4 研究方法与写作思路
    0.5 创新与不足
1 档案服务业企业的起步阶段(1987年~1991年)
    1.1 档案馆面向社会公众开放
    1.2 档案部门兴办经济实体
2 档案服务业企业的初步形成阶段(1992年~1999年)
    2.1 档案中介机构的发展规模
    2.2 档案中介机构的类型及其主营业务范围
    2.3 档案中介机构的发展特点
3 档案服务业企业的稳步发展阶段(2000年~2005年)
    3.1 国有型档案中介机构的消亡和转型
    3.2 民营型档案服务业企业的逐步建立
    3.3 外资型档案服务业企业融入我国市场
    3.4 档案服务业企业的主营业务范围
    3.5 档案服务业企业的发展特点
4 档案服务业企业的快速发展阶段(2006年~2016年)
    4.1 档案服务业企业的发展规模
    4.2 档案服务业企业的主营业务范围
    4.3 本阶段档案服务业企业的发展特点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8)中国档案服务业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相关概念与研究范畴
    0.2 研究现状
    0.3 研究目的与意义
    0.4 创新与不足之处
1 档案服务业企业精神文化建设总体分析
    1.1 宏观视角下档案服务业企业精神文化建设
    1.2 微观视角下档案服务业企业精神文化建设
    1.3 档案服务业企业精神文化建设总结分析
    1.4 档案服务业企业精神文化建设改进建议
2 档案服务业企业制度文化建设分析
    2.1 企业领导体制机制
    2.2 企业组织机构
    2.3 企业管理制度
    2.4 档案服务业企业制度文化建设改进建议
3 档案服务业企业行为文化建设分析
    3.1 企业家行为
    3.2 企业模范人物行为
    3.3 企业员工行为
    3.4 档案服务业企业行为文化建设改进建议
4 档案服务业企业物质文化建设分析
    4.1 企业整体环境、建筑风格
    4.2 企业的LOGO标志
    4.3 企业核心技术与产品包装设计
    4.4 档案服务业企业物质文化建设改进建议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9)当代安徽淮河流域工业发展研究 ——以年鉴、方志等史料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相关界定
    三、文献资料与理论方法
    四、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危中有机:当代安徽淮河流域工业发展的条件
    第一节 地理环境
        一、地理与地貌特征
        二、区位特点
        三、交通状况
    第二节 资源基础
        一、农牧业资源
        二、矿能资源
        三、旅游及土特产品资源
    第三节 历史渊源
        一、行政区划演变与城市经济沿革
        二、手工业的嬗变
        三、现代工业的萌芽
        四、根据地与解放区的工业建设
第二章 艰难困苦:当代安徽淮河流域工业的历史演进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安徽淮河流域的工业
        一、现代工业的奠基与初步发展
        二、手工业的恢复与社会主义改造
        三、“大跃进”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曲折前行
        四、“三线”建设时期工业建设的异质化
    第二节 改革开放后安徽淮河流域工业
        一、国有工业企业的变革与发展
        二、非公有制工业经济的崛起与快速发展
        三、乡镇工业的勃兴与低落
第三章 新陈代谢:当代安徽淮河流域工业的发展状况
    第一节 国家战略选择与当代淮河流域工业发展
        一、区域均衡发展战略背景下的淮河流域工业
        二、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背景下的淮河流域工业
    第二节 轻重工业与手工业的新发展
        一、轻工业的多样化发展
        二、重工业的不均衡发展
        三、手工业的再恢复与再发展
    第三节 当代安徽淮河流域工业发展的基本态势
        一、工业化水平的初步判定
        二、工业发展资金投入不足
        三、民营工业经济力量薄弱
        四、以初级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结构
        五、与长三角经济区联系紧密
第四章 管中窥豹:当代安徽淮河流域煤炭工业的个案研究
    第一节 煤炭工业的发展进程
        一、民国以前的煤炭开发
        二、民国时期煤炭工业的起步
        三、新中国成立后煤炭工业的飞跃
    第二节 煤炭工业的成就
        一、煤炭产量
        二、煤矿基本建设
    第三节 煤炭工业发展的原因
        一、华东经济建设的需要
        二、政策支持
        三、骨干企业的高效经营
第五章 任重道远:当代安徽淮河流域工业发展的影响
    第一节 工业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一、农村工业的发展改变了农村产业结构
        二、涉农工业有效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
        三、乡镇工业加快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
    第二节 工业发展使区域生态环境恶化
        一、高污染工业加重了水污染
        二、煤炭工业加剧了土地塌陷
    第三节 工业发展对城镇化的深远影响
        一、工业发展为城镇化提供了社会保障
        二、小城镇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城镇化
        三、工业布局对城镇布局的影响
        四、工业发展对城镇教育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论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二、课题研究现状
    三、论文结构与主要内容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档案文化资源概说
    第一节 档案与文化
        一、文化
        二、档案的文化价值
    第二节 档案文化资源的概念、特性及类型
        一、档案文化资源的概念
        二、档案文化资源的特性
        三、档案文化资源的类型
第二章 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概念、主客体及意义
    第一节 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概念
        一、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概念分析
        二、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
    第二节 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主体和客体
        一、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核心主体——档案馆
        二、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其他主体
        三、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客体
    第三节 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
        一、有利于充分实现档案文化价值
        二、有利于档案馆融入社会,参与国际文化事业
        三、有助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社会福利体系的构建
        四、有助于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五、有助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第三章 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制约因素和档案馆的“文化危机”
    第一节 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主观因素
        二、客观因素
    第二节 档案馆的“文化危机”
        一、档案馆文化身份难以获得认同
        二、档案馆对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功能不显着
        三、档案馆缺乏清晰的文化定位
第四章 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式与内容
    第一节 档案文化资源的公益性开发利用
        一、加强编研,探索新的编研方式
        二、改进展览方式,贴近社会文化主题
        三、围绕档案举办各种文化活动
        四、提供公共文化产品
        五、进行社会教育
        六、其他开发利用方式
    第二节 档案文化资源的产业性开发利用
        一、档案馆与“档案文化产业”
        二、档案馆对档案文化资源的“商品化”开发利用
        三、产业部门对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五章 加强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
    第一节 推进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探索与改革
        一、加强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与实践
        二、建立档案文化资源的调查与整合机制
        三、探索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制度革新
        四、推动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机构建设
    第二节 提升档案馆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能力
        一、观念建设
        二、善用资源
        三、信息化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江苏省档案局参加“全国档案装具用品现代化办公设备暨当代中国档案馆建筑设计展览”(论文参考文献)

  • [1]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档案馆建设模式及优化策略研究[D]. 汪茜. 山东大学, 2021
  • [2]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研究 ——以湖南M职业院校为例[D]. 李欣.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3]武陵山片区土家族档案资源整合研究[D]. 石敏. 云南大学, 2019
  • [4]我国国家档案馆展览演变研究[D]. 崔恬. 辽宁大学, 2019(01)
  • [5]档案信息技术产业研究[D]. 俞剑飞. 苏州大学, 2019(04)
  • [6]中山陵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研究[D]. 许燕梅. 云南大学, 2018(01)
  • [7]中国档案服务业企业发展历程研究[D]. 吴佳迪. 辽宁大学, 2018(01)
  • [8]中国档案服务业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分析[D]. 尤佳新. 辽宁大学, 2018(01)
  • [9]当代安徽淮河流域工业发展研究 ——以年鉴、方志等史料为中心[D]. 王成. 安徽大学, 2014(08)
  • [10]论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D]. 王旭东. 云南大学, 2013(11)

标签:;  ;  ;  ;  ;  

江苏省档案局参加“全国档案设备现代办公设备与当代中国档案建筑设计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