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疼痛的动脉介入技术

癌症疼痛的动脉介入技术

一、动脉介入技术治疗癌性疼痛(论文文献综述)

钊梦媛,张国梁[1](2021)在《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切入点与难点》文中指出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多数发现时已经是中晚期,生存期短,预后差。近年来,中医药在原发性肝癌的防治方面展现了其独特的优势,在改善肝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增强免疫力、延长生命等方面有着显着疗效。就原发性肝癌的中西医治疗现状进行了综述,结合临床治疗特点提出中医药治疗的切入点与难点,以期为临床治疗原发性肝癌提供一定的参考。

王剑锋[2](2021)在《冷消融联合中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nonsmall-cell lung cancer)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对于驱动基因阴性的患者,化疗是指南推荐的基础治疗方案,然而很多老年晚期NSCLC患者身体储备较差不能化疗或不能耐受化疗副作用不得不停止化疗,还有部分患者化疗效果一般,化疗后很快出现进展,因此治疗手段相对局限。“冷消融联合中药”治疗模式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中医辨证治疗为主线,以冷消融微创治疗为关键节点,具有低损伤、可持续的特点。前期诸多研究结论显示冷消融联合中药模式临床效果较好,然而针对老年患者这一特定人群的研究较少,冷消融联合中药这一治疗模式的疗效能否达到常规化疗水平,是否能够为老年晚期NSCLC患者,特别是不能化疗或者化疗效果不好的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还需要进一步评价;同时通过总结该模式的“优势人群”特征,研究冷消融联合中药队列患者术后的治法和组方用药,以及作用机制有望进一步优化该治疗模式,增加患者获益。[研究目的]临床部分:1.评价冷消融联合中药模式治疗老年晚期NSCLC患者的疗效能否达到常规化疗水平,以期为这类患者特别是不能化疗或化疗效果不好的患者提供可持续、低损伤的治疗选择;2.总结冷消融联合中药治疗模式的“优势人群”特征,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3.研究冷消融联合中药队列患者手术前后中医证候要素变化和治法组方规律,探索冷消融术后中医证候变化特点及适用方药,以期优化该模式提高治疗效果。实验部分:1.评价冷消融联合中药对比化疗、单纯冷消融和单纯中药干预老龄肺癌小鼠的疗效;2.基于免疫调控和血管生成研究冷消融联合中药干预老龄肺癌小鼠的作用机制。[研究内容]临床部分1.倾向得分匹配基线信息:基于多中心肺癌真实世界治疗数据,纳入316例样本,分为冷消融联合中药队列、化疗队列,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减少混杂因素匹配87对;2.生存分析:比较两队列中位OS,中位PFS和生存率,COX回归筛选预后独立影响因素;3.筛选“优势人群”: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冷消融联合中药模式”的优势人群特征;4.评价疗效与安全性:评价两队列实体瘤疗效,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KPS评分,不良反应;5.中医证素变化和组方治法研究:研究冷消融联合中药队列的中医证素变化和术后的治法组方规律。实验部分实验分为实验一和实验二两部分,两组造模、分组及干预相同。1.造模:建立老龄Lewis肺癌小鼠模型。2.分组:分别随机分组40只和45只老龄Lewis肺癌模型小鼠为①模型组,②冷消融联合中药组,③冷消融组,④化疗组,⑤中药组。3.干预:①模型组:仅造模,②联合组:冷冻消融手术和中药灌胃1次/天,共14天;③冷消融组:冷冻消融手术;④化疗组:腹腔注射顺铂3mg/kg,1次/周,共2周;⑤中药组:中药灌胃1次/天,共14天;隔天记录体质量并测量瘤径,非中药干预组予生理盐水灌胃,非化疗干预组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非冷消融干预组予切开缝合。4.指标:实验一观察生存期;实验二计算小鼠的脾脏和胸腺的脏器指数,肿瘤生长/转移抑制率,流式检测小鼠脾脏组织CD4+、CD8+、CD4+/CD8+比值;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IFNγ、IL-2、IL-10的表达;WB检测小鼠肺和肿瘤组织HIF-1α、VEGF、MMP-2和MMP-9的表达。[研究结果]临床部分1.冷消融联合中药队列(下文简称“联合队列”)和化疗队列分别入组96和220例,倾向得分匹配87对,两组中位OS分别为12个月和10.3个月(P>0.05),两组6个月、1年、2年、3年生存率无显着差异(P>0.05)。2.匹配后联合队列和化疗队列中位PFS分别为4.7个月和4个月(P<0.05),6个月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4.2%和18.4%(P<0.05),联合队列患者PFS>6个月的机会是化疗队列的3倍。3.生存期影响因素分析:①联合队列,LY%是独立保护因素,CCI和临床分期是独立危险因素。②化疗队列,LY%和KPS是独立保护因素,NEUT%,KPS,CCI、NLR和临床分期是独立危险因素。4.优势人群特征:本研究中冷消融联合中药队列优势人群特征:年龄≤80岁且优势与年龄呈负相关;CCI评分≤9;Ⅲb、Ⅲc、Ⅳa期;LY%>20%。5.KPS评分:治疗后冷消融联合中药队列KPS>化疗队列患者KPS(P<0.05)。6.实体瘤疗效评价:联合队列的疾病控制率26.83%>化疗队列13.79%(P<0.05)。7.本次研究冷消融联合中药队列患者病位证素以肺、脾、肾为主;病性证素虚症以气虚、阳虚、阴虚为主,实证以血瘀、痰湿为主,冷消融术后血瘀、阳虚证素显着增加(P<0.05);气虚用黄芪、五味子等;阴虚用麦冬、熟地等,健脾益肾用茯苓、白术等;阳虚用细辛、干姜等;血瘀用乳香、没药、三七等;痰湿用半夏、陈皮等;痰热用川贝母、浙贝母等。8.通过聚类分析得出与冷冻消融术后契合的新方组合:①乳香,没药,干姜,山楂;②赤芍,红花,细辛,干姜,五味子;③桃仁,赤芍,红花,细辛,干姜,体现温通活血化瘀治法。实验部分实验一1.冷消融联合中药组(简称“联合组”)小鼠平均生存期28d明显高于模型组19d、化疗组22 d(P<0.05);冷消融组24 d、中药组23 d和化疗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二1.体质量:化疗组小鼠的体质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联合组、冷消融组和中药组这三组小鼠体质量均明显高于化疗组(P<0.05)。2.瘤体质量:联合组、冷消融组和化疗组的小鼠瘤体质量均小于中药组和模型组(P<0.05)。3.转移肺结节数量:联合组、冷消融组和化疗组小鼠肺转移结节数量少于模型组(P<0.05),冷消融组、化疗组和中药组肺转移结节数量多于联合组(P<0.05)。冷消融联合中药组、冷消融组、化疗组和中药组的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2.95%、25.85%、22.16%和1.98%,肺转移抑制率分别为50%、28.91%、23.67%和34.12%。4.脏器指数:各组小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均大于模型组(P<0.05);冷消融组、化疗组、中药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均小于联合组(P<0.05)。5.流式细胞术检测:联合组和冷消融组小鼠脾脏组织中CD4+的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0.05);各组CD4+的表达均低于联合组(P<0.05);各组CD8+的表达低于模型组(P<0.05);各组CD4+/CD8+均低于联合组(P<0.05);联合组和冷消融组CD4+/CD8+>1。6.ELISA 检测6.1 IL-2:联合组、冷消融组、化疗组>模型组(P<0.05);联合组>冷消融组、化疗组和中药组(P<0.05)。6.2IL-10:各组IL-10的表达<模型组(P<0.05);联合组<冷消融组、化疗组和中药组(P<0.05)。6.3IFN-γ:各组IFN-γ的表达>模型组(P<0.05);化疗组和中药组<联合组(P<0.05);冷消融组>化疗组、中药组(P<0.05);7.Western Blot 检测7.1 VEGF和HIF-1α①肺组织:各组VEGF和HIF-1α表达<模型组(P<0.05);各组小鼠VEGF的表达>联合组(P<0.05);冷消融组和中药组肺组HIF-1α表达>联合组(P<0.05),中药组HIF-1α表达>冷消融组(P<0.05)。②肿瘤组织:各组VEGF和HIF-1α表达<模型组(P<0.05);各组VEGF的表达均>联合组(P<0.05)。各组HIF-1α的表达>联合组(P<0.05)。7.2 MMP-2和MMP-9①肺组织:MMP-2:各组小鼠MMP-2表达<模型组(P<0.05);联合组<其他各组(P<0.05)。MMP-9:联合组、冷消融组和化疗组<模型组(P<0.05);中药组>联合组(P<0.05)。②肿瘤组织:MMP-2:联合组、冷消融组和化疗组<模型组(P<0.05)。MMP-9:联合组、冷消融组和化疗组<模型组(P<0.05);中药组>联合组(P<0.05)。[研究结论]1.对于老年晚期NSCLC患者,冷消融联合中药治疗模式在延缓病情进展、增强近期疗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优于常规化疗,在总体生存获益方面相当,因此可以作为老年晚期NSCLC患者,特别是不能化疗或者化疗效果不好的患者的治疗选择。2.年龄<80岁,CCI评分≤ 9,肿瘤临床分期为Ⅲb、Ⅲc、Ⅳa期,LY%>20%的老年晚期NSCLC患者更适合接受冷消融联合中药模式治疗。3.冷消融联合中药模式治疗老年晚期NSCLC治法以益气、养阴、温阳、补肺、健脾、益肾等扶正治疗为主线,不同阶段兼顾活血化瘀、燥湿化痰等祛邪治法,同时老年晚期NSCLC患者,特别是冷消融术后的患者阳虚血瘀证候普遍存在,应重视温通活血化瘀治法。4.冷消融联合温通活血化瘀中药组方在延长生存期,抑制转移方面效果较好,其机制与促进抗肿瘤免疫,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楼汪洲洋[3](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的程良斌教授治疗肝癌的用药规律及网络药理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中医治疗肝癌的理论研究目的:分析总结中医目前治疗肝癌的理论,挖掘分析辛温药物是否为黄疸病的治疗的常用药。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结合纸质文献,阐述中医目前对于肝癌的认识及治疗。结论:中医普遍认为,肝癌除了与先天禀赋不足有关,还与后天的生活环境、饮食节律、毒邪外侵、正气盛衰等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肝癌病位在肝,与脾胃肾关系密切,故需要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辩证论治。第二部分:基于基于数据挖掘的程良斌教授治疗肝癌的用药规律研究目的:对程良斌教授治疗肝癌的用药规律进行研究。方法:通过收集程良斌教授门诊治疗的肝癌患者所使用的中药方剂作为基础数据,建立肝癌用药的数据库,对药物的异名、合名进行统一规范,经数据预处理后,利用频次分析、聚类分析等多种数据挖掘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程良斌教授治疗肝癌的用药规律,并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深层挖掘。结果:程良斌教授在治疗肝癌患者的中药处方中多用白术、甘草、半枝莲、当归、党参、茵陈、鳖甲、白芍、白花蛇舌草、郁金、枳壳、山药、黄芪、薏苡仁、柴胡、六神曲、八月札、麦芽。在五味上以性甘的中药为首,苦、平、辛药次之,四气上以寒(微寒)为主,兼用温药。归经上以脾为首,肝次之,胃、肺、肾经为辅,证明程良斌教授在治疗肝癌上着重于脾。网络药理学上分析得到常用治疗肝癌的中药主要药物成分、药物治疗的各种主要通路途径。

杨鸣[4](2021)在《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循证评价及与化疗药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造成巨大疾病负担。尽管现有治疗手段取得了一定疗效,但仍不能解决所有临床问题。中药注射剂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应用广泛。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推进,一系列加强辅助用药管理和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动态调整的通知出台。由于药品说明书对临床定位不清,循证证据不足,中药注射剂的市场份额迅速下降,亟需精准的循证证据支撑中药注射剂在临床治疗或辅助治疗恶性肿瘤。在中西医并重的政策下,中西药联合应用是恶性肿瘤治疗领域最普遍的现状,中药注射剂常与化疗药联合应用以“增效减毒”。然而对于“增效减毒”的本质仍需要药物相互作用临床研究进一步深入探讨。目前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较少,可能与欠缺方法学指导有关,亟待对相关方法学要点和框架进行探索研究。目的明确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定位,以艾迪注射液为例,为临床实践提供全面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证据。在掌握草药-药物相互作用临床研究方法基础上,初步建立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方法学框架和要点,为相关研究提供方法学参考。方法研究一: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临床研究的循证评价在深入了解辅助用药、医保目录调整等政策背景的基础上,检索国家药监局网站、药智网、米内网等数据库,梳理历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医保目录》,调研用于恶性肿瘤的中药注射剂品种;以2019年版国家《医保目录》中抗肿瘤/辅助治疗肿瘤的10种中药注射剂为研究对象,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Web of Science、PubMed和Embase数据库中以上各类中药注射剂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检索时间2020年12月。排除题目摘要明显不符合的研究后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以中国知网的检索题录为资料,通过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及呈现;归纳受试人群病种、分期、中医证候、联合用药、对照和结局,以证据图谱展示,明确治疗或辅助治疗作用。研究二:艾迪注射液治疗/辅助治疗恶性肿瘤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的证据综合系统检索截至2020年12月发表的中药艾迪注射液治疗或辅助治疗恶性肿瘤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研究人员两两一组独立筛选并提取资料,根据系统评价方法学质量评价工具AMSTAR2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优先报告条目:PRISMA声明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完整性。归纳纳入研究基本特征,对生存率和肿瘤缓解、生活质量、恶性积液、放化疗副作用、免疫功能等结局进行分类综合。研究三:草药(中药)-药物相互作用评价方法的初步研究本研究通过概括性评价,系统收集了近10年PubMed收录的草药-药物相互作用临床研究的评价方法,提炼其方法学要点,参考各国药物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指南和相关指导原则、国际临床试验质量与报告规范,结合当前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联合应用的临床实际现状,初步形成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方法框架和方法要点,提出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规范建议清单。结果研究一: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临床研究的循证评价共发现30种曾经或当前应用于恶性肿瘤治疗或辅助治疗的中药注射剂,其中2019版国家《医保目录》包含10个品种。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各类中药注射剂品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系统评价自2000年后发表数量显着增加,发表高峰在2014-2016年。各品种纳入研究的关键词中均包含“化疗”,VOSviewer关键词共现可视化图谱显示中药注射剂常与化疗联合应用,用于非小细胞肺癌、原发性肝癌、结直肠癌等病种,以及恶性积液、癌痛、癌性疲乏等肿瘤相关症状体征,文献报告具有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免疫功能和减轻放化疗副作用的效应。证据图谱共纳入366项RCT和48项系统评价,217项(59.3%)RCT的干预措施包含复方苦参、参芪扶正和艾迪注射液,118项(32.2%)RCT的研究疾病为肺癌(118,32.2%),其次是结直肠癌(39,10.7%)和胃癌(39,10.7%)。355 项(97.0%)RCT 和所有系统评价都评价的是中药注射剂的加载作用。结局证据图谱显示RCT使用较多的结局包括肿瘤近期疗效指标、生活质量、免疫功能和骨髓抑制。仅艾迪和华蟾素注射液分别有2项RCT在生存期相关的结局中报告了一致的获益。与医保规定相比,证据明显不足的有华蟾素注射液治疗吞咽困难、猪苓多糖注射液辅助治疗恶性肿瘤;与药品说明书相比,缺少相应证型临床证据的是参芪扶正注射液、康莱特注射液和注射用黄芪多糖。研究二:艾迪注射液治疗/辅助治疗恶性肿瘤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的证据综合本研究共纳入了 52项艾迪注射液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系统评价。结果表明,肺癌(20,38.5%)、肝癌(10,19.2%)和结直肠癌(7,13.5%)是研究最多的肿瘤类型。14项(26.9%)纳入的RCT受试者为中晚期肿瘤患者。除1项研究之外,其余纳入的系统评价均使用艾迪注射液作为放化疗的加载疗法应用,对比单纯标准治疗(放化疗),显示出对生存率、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的明显获益。此外,联合疗法还可以改善生活质量,减少放化疗带来的副作用。然而,仅2项(3.8%)系统评价采用AMSTAR2工具评价的结果为低质量证据,其余为极低质量证据,没有研究完整报告了全部27项条目,9项(17.3%)英文发表的系统评价研究报告了 25-26项。研究三:草药(中药)-药物相互作用评价方法的初步研究在概括性评价中纳入了近10年发表的20项草药-药物相互作用的前瞻性临床研究。纳入的研究分别为平行组随机对照试验(3,15%)、交叉试验(6,30%)、单臂试验(8,40%)等,涉及心血管疾病(7,35%)、传染性疾病(2,10%)和恶性肿瘤(2,10%)等。研究的草药包括多种草药来源(6,30%)和单一草药提取物(14,70%),联合应用药物为药物代谢酶底物、鸡尾酒药物或在临床实践中与草药干预同时使用的药物。许多研究选择药代动力学结局作为测量终点,而其他研究则使用药效学结局。研究中使用了不同的提高依从性的策略。其他方法学要点包括:草药质量控制(9,45%),受试者体格检查(16,80%),受试者服用的药物、饮食摄入以及饮酒和吸烟习惯限制(18,90%)等。目前未发现中药注射剂-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方法学研究,借鉴现有研究证据、指南和质量评价与报告规范,本研究创新地提出了 4点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前期研究工作基础建议,比较了不同研究设计应用于中药注射剂与化疗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优缺点,细化了研究人群特征和样本量计算方法,分别归纳了中药注射剂与指示药物、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联合应用的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方法,提供结局指标选择与测量的建议。最终初步形成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评价相关研究的质量评价建议和报告规范建议。结论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中药注射剂品种繁多,中药注射剂多与化疗联合应用,在肺癌、结直肠癌和胃癌等病种研究较多,对近期疗效指标、免疫功能和骨髓抑制有较一致的改善作用。《医保目录》中的各品种循证证据、说明书适应症和医保规定之间存在一定证据缺口。艾迪注射液可能对肺癌和肝癌生存期有获益,对大部分肿瘤生活质量和放化疗副作用有改善作用。但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均较低,限制了对艾迪注射液证据的解释和基于证据的应用。需要针对更有临床价值的原发性肝癌和肺癌进行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补充系统评价的原始研究证据。单臂前后对照研究和随机交叉试验是最常使用的草药-药物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方法,在未来的草药-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中应增加对方法学细节的描述。本研究初步梳理完成了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方法学要点,提出了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报告建议清单和质量评价建议清单,为未来相关临床研究提供了方法学支持。

刘媛[5](2021)在《陈四清辨治原发性肝癌病案数据分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陈四清老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病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中探求辨治思路、用药规律及效方组方,总结陈四清老师辨治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经验,进一步研究“癌毒”学说,丰富中医肝癌诊治内容。方法:收集和整理陈四清老师辨治原发性肝癌的病案,将符合标准的病案资料录入Excel2019,数据处理后导入SPSS Modeler18.0和SPSS26.0数据挖掘系统,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数据挖掘,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初步研究治疗肝癌的重要药物,结合陈四清老师的临证经验及典型病案,从临床表现、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组方用药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结果:1.病案基本情况:本研究总计纳入病例80个,共有诊次653次,其中男性60例、共有415诊次,女性20例、共有238诊次。就诊患者年龄主要分布在中老年,年龄最小者40岁,年龄最大者88岁,其中以60~69岁年龄段者最多。相关病史记录中,以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切除术后、经肝动脉介入治疗后、肝硬化者居多。2.描述性统计结果:纳入病案高频临床症状为乏力、口干、胁痛、肝掌、寐差等;高频辅助检查结果为AST高、GGT高、ALT高、腹腔积液等;高频舌象为质暗红、苔薄黄腻、苔淡黄腻、质红、苔薄等;高频脉象为弦、细、滑等;高频药物为郁金、金钱草、黄连、垂盆草、法半夏、胆南星、制白附子、陈皮、僵蚕、生牡蛎等;前36位高频次药物主要功效归类为利胆退黄类、化痰散结类、祛风化痰类、补益类、清热解毒类、理气类等;处方药味主要分布在20~29味,最多药味数为36,最少药味数为10;处方药物总剂量主要分布在300~599g,最大剂量为648g,最小剂量为170g;法半夏主要分布在20g、15g、25g,最大剂量为30g,最小剂量为9g;胆南星主要分布在15g、20g,最大剂量为30g,最小剂量为10g;制白附子主要分布在15g、20g,最大剂量为30g,最小剂量为10g;生牡蛎主要分布在90g、60g,最大剂量为120g,最小剂量为30g。3.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关联支持度较强的症状有乏力与口干、便溏、肝掌、寐差,口干与肝掌、乏力、寐差、便溏,胁痛与乏力、寐差等;关联支持度较强的舌象有质暗红与苔薄黄腻、苔薄、苔淡黄腻、有裂纹,苔淡黄腻与质暗红、质红、质淡红,质红与苔薄黄腻、苔淡黄腻、苔黄腻等;关联支持度较强的脉象有弦与细、滑、数,细与弦、数、滑等;常成对出现的中药有郁金、金钱草、黄连、垂盆草、胆南星、法半夏、制白附子的两两组合,常三种同时出现的中药有郁金、金钱草、黄连、垂盆草的互相组合;胁痛时常选用金钱草、郁金、法半夏、黄连、陈皮、垂盆草、胆南星、制白附子,口干时常选用黄连,肝掌阳性常选用黄连、垂盆草、金钱草、郁金;ALT、AST高时常选用金钱草、郁金、垂盆草、黄连、柴胡,GGT高时常选用金钱草、郁金等。4.药物聚类分析结果:K-均值聚类分析可得出8列药物组合,大部分都包含郁金、金钱草、黄连、垂盆草、胆南星、制白附子、僵蚕、法半夏、陈皮、生牡蛎、浙贝母这11种药物;系统聚类分析可得出5类药物组合,其中第Ⅳ类药物与K-均值聚类分析提示的11种药物相吻合,表明肝癌的基本组方便是由这11种药物组成。5.网络药理学初探结果:半夏共筛选出活性成分13个,共计相关基因靶点75个,其中73个与原发性肝癌基因靶点重合;天南星共筛选出活性成分7个,共计相关基因靶点40个,其中39个与原发性肝癌基因靶点重合;白附子共筛选出活性成分3个,共计相关基因靶点28个,均与原发性肝癌基因靶点重合。结论:原发性肝癌主要病位在肝,多牵连脾、肾,亦可涉及心、肺。湿热贯穿肝病始终;癌毒为患,正气亏虚是肝癌的主要病机;“癌毒”的性质可能与风痰有关。消癌扶正为肝癌的基本治则,其中消癌方面具体有祛风通络、化痰散结、清热利湿、凉血化瘀、利湿泄浊等治法,扶正方面以益气养阴治法为主。肝癌病机复杂,当以复法大方治之,围绕核心病机展开多种治法,依据主次治法配伍多类药物。肝癌基本组方涉及清热利湿、祛风通络、化痰散结这3种主要治法,在此基础上,将肝癌分成肝郁脾虚、肝胆湿热、肝肾阴虚3个基本证型,随症加减,灵活化裁。

王曼[6](2020)在《丁香止痛膏联合三阶梯止痛药治疗癌性疼痛的随机交叉对照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癌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的癌痛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虽然NCCN癌痛指南的推广极大地促进了癌痛的规范化治疗,但治疗带来的副作用难以避免。中药内服、外用、针灸等中医疗法在治疗癌痛方面也颇有疗效,还可以减轻癌痛治疗带来的副作用,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但由于相关临床研究证据级别较低,不利于推广应用,所以设计一个具有较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的临床试验来验证中医药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将有助于改善中医药癌性疼痛的治疗现状,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对于癌性疼痛,我院着名肿瘤专家王沛教授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提出了中医论治癌性疼痛八法,即散寒止痛、活血止痛、行气止痛、化痰止痛、固涩止痛、清热止痛、安神止痛,补虚止痛,同时提出了癌性疼痛的外用治疗三大法则,即温通、行气、活血化瘀,在选药上注重以温通为主。课题组前期对科室既往治疗癌痛相关课题文章进行研究,发现以温阳为主的治疗是癌痛的主要治疗大法,其中以研究丁香止痛膏外用联合三阶梯止痛方案居多,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疗效较好,但既往研究循证级别较低,仅有2篇RCT研究且仅针对癌性腹痛和骨转移癌痛进行研究,而临床实践发现丁香止痛膏外敷对多种癌痛都有一定治疗效果,但相关研究循证级别较低。二交叉试验是临床研究的一级设计方案,循证级别较高,具体实施过程是对两组受试对象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干预,再经过洗脱期,然后互换两组干预措施,使得每个受试对象都可以接受两种不同的干预措施,只是干预措施的顺序不同,从而对比两种不同干预措施的疗效,既避免了组间差异,又消除了个体间的差异,且患者自身比较,效果评价更准确。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交叉对照、双盲设计,在温阳理论指导下,以“温通解毒通络,行气活血止痛”为治法,采用科室改良后的经验方“丁香止痛膏”外敷治疗癌痛患者,以探究扩大癌痛范围后丁香止痛膏的疗效。[研究目的]1.评价“丁香止痛膏”外敷治疗癌痛的临床疗效;2.评价“丁香止痛膏”外敷治疗癌痛的安全性。[研究方法]1.本课题采用前瞻性、随机交叉对照、双盲的临床研究设计,同时接受科室外治室负责人全程监察。在多次方案论证后确定最终研究方案,完成患者招募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研究中心的伦理审查,培训研究者,外治室依据循证医学中心预先设定的盲底准备药品(丁香止痛膏和丁香止痛膏安慰剂)。2.对纳入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A组或B组),试验组方案:三阶梯止痛药+丁香止痛膏贴敷,对照组方案:三阶梯止痛药+安慰剂贴敷。A组第一阶段实施试验组方案,第二阶段实施对照组方案。B组第一阶段实施对照组方案,第二阶段实施试验组方案。两个阶段均连续干预3天。两个阶段之间药物洗脱期为3天。3.收集临床数据资料,《病例报告表》由课题组研究人员填写,《患者日志》由患者在课题组研究人员指导下填写。主要结局指标包括NRS评分和QOL评分;次要结局指标包括止痛药剂量、胃肠道功能评分、机制指标(PEG2、β-内啡肽、ET-1、5HT)和满意度评价;安全性指标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及皮肤不良反应。4.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评价丁香止痛膏贴敷治疗癌痛疗效。[研究结果]1.本课题严格按照前瞻性、随机交叉对照、双盲设计完成丁香止痛膏治疗癌痛的研究,基本符合课题预期的质量控制标准。按照课题要求招募58例癌性疼痛患者入组,历时10个月,其中2例患者因死亡脱落,2例患者因中途要求出院脱落,共计54例患者完成本次研究。基线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NRS评分、QOL评分、止痛药剂量、胃肠道功能评分、机制指标(PEG2、β-内啡肽、ET-1、5HT)和安全性指标(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两组癌痛患者在入组基线上具有可比性,符合随机设计。2.主要结局指标研究显示:两组NRS评分比较,试验组方案干预后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方案(P<0.05);分层统计,两组中度疼痛受试者NRS评分比较,试验组方案干预后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方案(P<0.05);两组轻度疼痛受试者NR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两组QOL评分比较,试验组方案干预后的QOL评分高于对照组方案(P<0.05);分层统计,两组中度疼痛受试者QOL评分比较,试验组方案干预后的QOL评分高于对照组方案(P<0.05);两组轻度疼痛受试者QOL评分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3.次要结局指标研究显示:两组止痛药剂量比较,总体及分层统计显示两组受试者止痛药剂量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性(P>0.05)。两组胃肠道功能评分比较,总体及分层统计显示两组受试者胃肠道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性(P>0.05)。两组四大机制指标(PEG2、β-内啡肽、ET-1、5-HT)比较,总体及分层统计显示两组受试者四大机制指标(PEG2、β-内啡肽、ET-1、5-HT)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性(P>0.05)。两组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受试者对试验组方案治疗更满意。4.对于安全性指标,无论组间比较还是组内比较,两组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1例患者出现局部皮肤发红,1例患者出现瘙痒,均为B组患者且处于第二阶段干预期,停止药物外敷后自行缓解,未经药物处理;1例患者(B组患者)对敷料过敏,外用时仅使膏药与患者皮肤接触,敷料四周卷起,尽量不与皮肤接触;余未发现不良反应,过敏反应发生率为5.6%。[研究结论]1.本课题采用随机交叉对照、双盲、单中心临床课题设计,严格执行并完成本课题,属于循证医学较高级别证据,结论真实可靠。2.根据主要结局指标分析得出,温阳理论指导下的丁香止痛膏外敷能改善中度癌痛受试者NRS评分和生活质量;但对改善轻度癌痛者NRS评分和生活质量,三阶梯止痛药+丁香止痛膏外敷没有明显优势。3.根据次要结局指标分析得出,丁香止痛膏外敷对改善受试者胃肠道功能、降低止痛药剂量和改善四大机制指标(PEG2、β-内啡肽、ET-1、5-HT)没有明显优势。满意度评价显示,受试者对丁香止痛膏的治疗更满意。4.外敷“丁香止痛膏”治疗癌痛安全可靠,仅个别患者出现轻微皮肤过敏反应,不影响“丁香止痛膏”的临床使用。

李怡帆[7](2020)在《基于中医“痛证”理论的国产脊髓电刺激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文中指出背景: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技术兴起于上世纪60年代,已被广泛应用于以难治性疼痛为代表的多种疾病的治疗当中。而目前国内无自主研发的SCS刺激系统,所用设备均来自进口,价格昂贵,限制了该疗法的普及应用。为打破国外技术对SCS的技术垄断,提高国内SCS治疗的应用水平,课题组前期与清华大学神经调控实验室、北京品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合作自主研发了植入式SCS设备(包括刺激电极、脉冲发生器、延长导线、程控仪等)。目的:验证设备系统的生物安全性、系统稳定性、手术操作性、组织相容性及刺激作用有效性;同时在中医“痛证”理论指导下,观察设备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中西医结合理论指导SCS治疗提供切入点。方法:本研究包括动物研究以及临床研究两部分。(1)动物研究:在小尾寒羊身上行SCS植入术,分别验证在不同刺激模式下(低频及10kHz高频模式)穿刺电极、外科电极以及脉冲发生器的性能;观察术后动物的行为学改变、血白细胞水平、设备阻抗值,并在术后1个月时取脊髓标本行HE染色;以此验证SCS刺激对实验动物感觉运动功能、感染状态和脊髓结构等的影响,同时验证设备连接稳定性。(2)临床研究:纳入慢性顽固性疼痛患者,行SCS设备(穿刺电极)植入治疗(传统刺激模式),测试成功的患者后续植入脉冲发生器;分别在入组前、治疗14天、1月及3月时评估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简明36问健康测量量表(SF-36)、简式麦吉尔疼痛量表2(SF-MPQ-2)、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贝克抑郁量表(BDI),观察SCS设备对疼痛程度、生活质量、睡眠状态以及心理情况的影响;同时在患者入组时,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划为“不通则痛”及“不荣则痛”两型,比较不同证型患者在测试期和术后3月的有效率。结果:(1)动物研究:实验羊术后1月内的运动和感觉功能正常,术后WBC水平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术中、术后阻抗值正常,设备运转工作正常。治疗1月后,电极未见明显的位置移动;且脊髓组织HE染色结果提示,与未刺激节段相比,刺激节段脊髓形态结构正常,未见明显细胞坏死、水肿、缺血、炎症等病理改变。(2)临床研究:共纳入11例慢性顽固性疼痛患者,男性5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57.33岁,平均病程5.18年;VAS评分在术前、治疗14天、1月及3月时分别为8.12±0.32、4.06±0.79、3.59±0.77、4.22±0.86,治疗后的VAS评分均较术前有显着改善(P<0.05),以VAS下降≥50%评定的测试期有效率为81.8%(9/11),治疗3月时的有效率为75%(6/8);术后3月时,SF-36量表中“躯体疼痛”(BP)维度、SF-MPQ-2四个维度以及AIS评分均较术前有显着改善(P<0.05));SF-36量表中其他维度及BDI评分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并未发现统计学差异;11例患者中,2例患者为“不荣则痛”型(A组),9例患者为“不通则痛”型(B组),测试期A组成功率为0,B组为100%,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3月时B组患者有效率为66.7%,两组未见统计学差异。临床研究过程中设备连接良好,未见不良事件报告。结论:(1)新型植入式SCS系统,包括穿刺电极以及外科电极,能够实现传统低频刺激模式,以及新型高频(10kHz)刺激模式;优化的电极锚定装置能够更好地固定电极,避免电极移位的发生;同时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组织相容性以及可操作性;设备连接状态良好,功能稳定,能够符合临床应用的安全性需求。(2)新型植入式SCS系统具有显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在规范手术操作下,SCS设备能够显着改善慢性顽固性疼痛患者的疼痛程度、生活质量、睡眠质量以及心理状态;本研究首次在SCS治疗中引入了中医“痛证”的概念,发现中医证型与SCS的临床疗效有一定相关性,提示了基于“痛证”理论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法指导SCS治疗的可行性。

杨磊,王林海,邹治木,聂彩霞,尹思敏[8](2017)在《临床药师参与老年癌性疼痛患者规范化治疗的药学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老年癌性疼痛患者规范化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老年晚期胃癌患者癌性疼痛的规范化治疗,协助医师完善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并指导合理用药。结果及结论:临床药师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协助临床医师制订和优化了治疗方案,提高了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保证了临床合理用药。

向琴[9](2014)在《胰腺癌疼痛保守治疗进展及未来展望》文中研究表明胰腺癌是一种恶性度较高的消化系统肿瘤,死亡率极高,几乎达100%。胰腺癌患者早期病情隐匿,患者往往无明显临床症状,早期不容易被发现,导致患者被误诊,等到发现时几乎已经是晚期,很少有患者适合手术切除,临床上只能采取一些对患者伤害较小的治疗方式进行保守治疗,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的生活质量越来越低。据了解,我国目前只有10%~15%的胰腺癌患者诊断后有手术切除的机会,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仅5%左右,未经治疗者90%以上一年内死亡,平均存活期少于6个月。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胰腺癌在临床上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还趋于年轻化。所以在临床上胰腺癌患者的治疗目的是尽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患者的寿命。胰腺癌癌性疼痛是导致胰腺癌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和影响寿命的主要原因之一,很多患者的疼痛VAS评分可以达到10分。持续性疼痛不仅带给患者低落的情绪,而且对饮食、睡眠也有很大的影响,降低患者的自身免疫力,从而加速病情的发展。为了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缓病情的发展,减轻胰腺癌患者的疼痛感非常重要。本文综合分析了目前临床上胰腺癌癌性疼痛保守治疗情况及未来展望,希望获取更多对治疗胰腺癌癌性疼痛有帮助的信息。

冯晓峰,孙卫东,任普海,周春柳,郑永志[10](2014)在《动脉介入治疗消化道肿瘤后腹膜淋巴结转移癌性疼痛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评价动脉介入治疗消化道肿瘤后腹膜淋巴结转移癌性疼痛的临床价值。方法 77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46)。前者采用药物止痛,而观察组采用奥沙利铂和5-氟尿嘧啶的方案经导管动脉介入化疗辅以药物止痛。观察2组疼痛缓解情况、止痛药用量、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术后疼痛缓解率及吗啡使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同时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动脉介入治疗消化道肿瘤后腹膜淋巴结转移癌性疼痛是安全有效的,是控制是后腹膜淋巴结转移癌性疼痛比较理想的方法。

二、动脉介入技术治疗癌性疼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动脉介入技术治疗癌性疼痛(论文提纲范文)

(1)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切入点与难点(论文提纲范文)

1 PLC的研究现状
    1.1 西医对PLC的认识
    1.2 中医对PLC的认识
2 PLC的治疗
    2.1 PLC的西医治疗
    2.2 PLC的中医治疗
3 中医药治疗PLC的切入点
    3.1 单纯中医药治疗
    3.2 与西医联合治疗
        3.2.1 中医联合手术治疗
        3.2.2 中医联合介入治疗
        3.2.3 中医联合射频消融术
        3.2.4 中医联合放射疗法
        3.2.5 中医联合全身化疗方法
        3.2.6 中医联合靶向、免疫疗法
    3.3 常用于治疗的PLC中成药(包括静脉注射剂药物)
4 中医药治疗PLC的难点
    4.1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难以统一
    4.2 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达到“带瘤生存”
    4.3 延缓肿瘤复发与转移
5 结语

(2)冷消融联合中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 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现代医学治疗进展
        1. 肺癌的流行病学
        2. 老年患者的特殊性
        3. 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治疗措施
        4. 讨论
        参考文献
    (二) 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中医治疗进展
        1. 中医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认识
        2. 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中医特征
        3. 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中医治疗原则
        4. 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中医治疗作用
        5. 冷消融联合中药模式是中西医结合模式的创新探索
        6. 中医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优势与不足
        7. 中医药治疗晚期肺癌的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冷消融联合中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队列研究和中医证素治法分析
    前言
    研究一 冷消融联合中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队列研究和优势人群特征分析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内容
        3. 研究结果
    研究二 冷消融联合中药队列患者术后证素变化和治法组方分析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内容
        3. 研究结果
    讨论
        1.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多中心队列研究方法
        2. 冷消融联合中药模式是中西医结合模式的创新探索
        3. 冷消融联合中药模式是局部与全身治疗的有机统一
        4. 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分析
        5. 不同治疗方法优势人群特征分析
        6. 冷消融术后患者的证素变化分析
        7. 冷消融术后的治法组方规律分析
        8. 临床部分的研究小结
第三章 冷消融联合中药干预老龄Lewis肺癌小鼠的疗效和机制研究
    前言
    实验一 冷消融联合中药对老龄Lewis肺癌荷瘤小鼠生存期的影响
        1. 实验材料、方法和技术路线图
        2. 实验结果
    实验二 冷消融联合中药对老龄Lewis肺癌荷瘤小鼠转移作用及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方法和技术路线图
        2. 实验结果
    讨论
        1. 转移是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失败和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2. 血管生成和免疫抑制是转移的重要机制
        3. “温通活血化瘀”治法抑制转移的理论探讨
        4. 醒消丸是“温通活血化瘀”治法的代表方剂
        5.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讨冷消融联合中药抑制转移过程
        6. 实验研究的结果分析
        7. 实验部分的研究小结
结语
    1. 研究结论
    2. 创新与不足
    3. 思考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病例报告表
附录2 ECOG和KPS评分标准
附录3
个人简历

(3)基于数据挖掘的程良斌教授治疗肝癌的用药规律及网络药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s)
前言
第一部分:中医目前治疗肝癌的理论研究
    1 肝癌病因病机
    2 肝癌辨证论治
    3 肝癌常用方药
第二部分:基于数据挖掘的程良斌教授治疗肝癌的用药规律研究
    第一章:程良斌教授治疗肝癌的用药数据收集分析
    第二章:程良斌治疗肝癌常用中药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中药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辅助作用及未来中药肝癌治疗中的应用思路的探讨
        1 前言
        2 中药治疗肝癌现状
        3 临床上中药在西医治疗肿瘤时的应用
        讨论
        参考文献(综述)

(4)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循证评价及与化疗药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药注射剂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1. 中药注射剂的历史和发展
        2. 监管加强,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3. 循证研究助力科学决策
        4. 具有较强科技竞争力的肿瘤用药中药注射剂品种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药-化药相互作用研究方法的国内外进展
        1. 前言
        2.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方法
        3. 中药-化药相互作用临床研究方法
        4. 有望应用于中药-化药相互作用临床研究的新方法
        5.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循证评价及与化疗药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
    研究一 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临床研究的循证评价
        1.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研究二 艾迪注射液治疗/辅助治疗恶性肿瘤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证据综合
        1.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研究三 草药(中药)-药物相互作用评价方法的初步研究
        研究3-1 草药-药物相互作用的临床评价方法:对前瞻性临床研究设计的概括性评价
        1.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研究3-2 中药注射剂与化疗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方法初探
        1.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附录
在读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陈四清辨治原发性肝癌病案数据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原发性肝癌的理论研究
    1 现代医学对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
        1.1 流行病学现况
        1.2 发病机制
        1.3 诊治进展
    2 祖国医学对肝癌的研究进展
        2.1 古代医家对肝癌的初步认识
        2.2 现代医家对肝癌的中医药研究概况
    3 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医案分析方面的运用与研究进展
        3.1 数据挖掘概念
        3.2 中医医案发展现状
        3.3 数据挖掘与中医医案
第二部分 原发性肝癌病案数据分析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资料
        2.1 病案来源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数据录入
        3.2 数据处理
        3.3 病案数据挖掘平台的建立
        3.4 数据挖掘研究方法
        3.5 网络药理学初探
        3.6 典型病案分析
    4 研究结果
        4.1 病案基本情况
        4.2 描述性统计结果
        4.3 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4.4 药物聚类分析结果
        4.5 网络药理学初探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与分析
    1 基本情况
    2 临床表现
    3 病因病机
        3.1 湿热贯穿肝病始终
        3.2 “癌毒”性质初探
        3.3 肝贼五脏,邪实正虚
    4 治则治法
        4.1 消癌解毒
        4.2 匡正祛邪
    5 组方用药
        5.1 复法大方的内涵
        5.2 肝癌基本组方
        5.3 辨证施治,随症加减
    6 病案举隅
        6.1 病案一
        6.2 病案二
        6.3 病案三
第四部分 结语
    1 研究总结
    2 问题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英文缩略词表
附录二:药物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丁香止痛膏联合三阶梯止痛药治疗癌性疼痛的随机交叉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研究
    (一) 癌性疼痛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流行病学
        2. 发病机制
        3. 诊断标准
        4. 治疗
    (二) 癌性疼痛的中医文献研究
        1. 癌性疼痛的中医认识
        2. 癌性疼痛的治疗
        3. 文献阅读体会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临床试验
    前言
    (一)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的选择
        2. 试验药物的制备及使用方法
        3. 研究方法
        4. 药物疗效判断标准
        5. 研究程序
        6. 统计分析
        7. 研究的伦理问题
        8. 研究路线图
    (二) 研究结果
        1. 入组病人基线分析
        2. 主要结局指标分析
        3. 次要结局指标分析
        4. 安全性评价
    (三) 讨论
        1. 立法依据
        2. 丁香止痛膏组方的中医理论探讨
        3. 本研究相比前期研究的改进
        4. 本研究的结果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 研究中心伦理批件
    附录2. 患者知情同意书
    附录3. 病例报告表
    附录4. 受试者日记
    附录5. 简明疼痛评估量表(BPI)
个人简历

(7)基于中医“痛证”理论的国产脊髓电刺激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慢性疼痛的概述、发病及治疗进展
    综述二 脊髓电刺激的镇痛机制及应用进展
    综述三 慢性疼痛的中医辨证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研究正文
    动物实验植入式国产SCS设备的临床前验证
        1 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与结论
        参考文献
    临床研究基于“痛证”理论的国产SCS设备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与结论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8)临床药师参与老年癌性疼痛患者规范化治疗的药学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2 主要治疗经过及药学监护
3 讨论
    3.1 老年患者癌性疼痛治疗药物的合理应用
    3.2 阿片类药物给药途径的药学监护
    3.3 长效阿片类药物联合应用的药学监护
    3.4 关于镇痛药不良反应的药学监护

(9)胰腺癌疼痛保守治疗进展及未来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节 胰腺癌癌性疼痛的产生机制及特点
第二节 胰腺癌癌性疼痛保守治疗方案
    1.镇静镇痛药物方案治疗胰腺癌癌性疼痛
        1.1 胰腺癌癌性疼痛使用镇静镇痛方案机制
        1.2 镇静镇痛方案治疗胰腺癌癌性疼痛临床意义
        1.3 镇静镇痛方案治疗胰腺癌癌性疼痛原则
        1.4 镇静镇痛方案不规范使用可能产生后果
    2. 微无创治疗缓解胰腺癌疼痛
        2.1 射频消融缓解胰腺癌癌性疼痛原理及临床运用情况
        2.2 微波治疗技术缓解胰腺癌癌性疼痛的原理及临床意义
        2.3 介入治疗缓解胰腺癌癌性疼痛的原理及临床运用情况
        2.4 超声消融治疗对胰腺癌癌性疼痛缓解的临床作用
        2.5 三维适形放疗(3-D CRT)对缓解胰腺癌疼痛的临床作用
    3.中医治疗缓解胰腺癌癌性疼痛情况
    4. 心理干预对胰腺癌癌性疼痛的临床意义
        4.1 心理干预的定义及意义
        4.2 心理暗示对胰腺癌癌性疼痛缓解的临床意义
第三节 胰腺癌癌性疼痛治疗的未来展望
第四节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动脉介入治疗消化道肿瘤后腹膜淋巴结转移癌性疼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病例入选标准
    1.3 动脉介入主要药物及剂量
    1.4 方法
    1.5 疗效评价
        1.5.1 疼痛缓解评价
        1.5.2 观察指标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术后1周疗效评价
        2.1.1 患者疼痛缓解情况
        2.1.2 每例患者平均增加止痛药物剂量 (吗啡mg计) 变化情况
    2.2 术后1月疗效评价
        2.2.1 患者疼痛缓解情况
        2.2.2 每例患者平均增加止痛药物剂量 (吗啡mg计) 变化情况
    2.3 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
    2.4 不良反应
3 讨论

四、动脉介入技术治疗癌性疼痛(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切入点与难点[J]. 钊梦媛,张国梁.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1(09)
  • [2]冷消融联合中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D]. 王剑锋.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基于数据挖掘的程良斌教授治疗肝癌的用药规律及网络药理学研究[D]. 楼汪洲洋.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4]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循证评价及与化疗药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D]. 杨鸣.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2)
  • [5]陈四清辨治原发性肝癌病案数据分析研究[D]. 刘媛.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丁香止痛膏联合三阶梯止痛药治疗癌性疼痛的随机交叉对照研究[D]. 王曼.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7]基于中医“痛证”理论的国产脊髓电刺激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D]. 李怡帆.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8]临床药师参与老年癌性疼痛患者规范化治疗的药学实践[J]. 杨磊,王林海,邹治木,聂彩霞,尹思敏.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7(09)
  • [9]胰腺癌疼痛保守治疗进展及未来展望[D]. 向琴. 重庆医科大学, 2014(02)
  • [10]动脉介入治疗消化道肿瘤后腹膜淋巴结转移癌性疼痛的临床研究[J]. 冯晓峰,孙卫东,任普海,周春柳,郑永志. 当代医学, 2014(11)

标签:;  ;  ;  ;  ;  

癌症疼痛的动脉介入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