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党的“软技术”

绿党的“软技术”

一、绿党的“软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吴青值[1](2021)在《安德烈·高兹技术观探析》文中提出安德烈·高兹是法国着名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其技术观揭示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生态环境危机的根源,为解决生态危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发展方式提供了思路与方案。安德烈·高兹技术观的形成既是时代的产物,又广泛吸收和继承了前人的思想,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的技术思想、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等是其直接的理论来源。高兹立足于“技术非中立”的出发点,指出技术受现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理性影响,异化为控制工人与社会的工具,引发了诸多严重后果。在社会层面,技术异化引发的劳动分工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的多重异化,加深了对人的压迫与控制;在自然环境层面,技术选择导致技术滥用极大地破坏了生态环境,引发了全球生态环境危机。要解决这些问题,其根本路径在于改造资本主义技术,并构建以生态理性为主导的生活方式,以生态社会主义实现对资本主义的超越。高兹的技术观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的技术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推动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但是,高兹的技术观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对资本主义技术认识前后不一,具有“技术决定论”倾向,其生态社会主义社会的构建具有“乌托邦”的性质,对资本主义改造具有不彻底性和妥协性等。此外,高兹的技术观对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孙秀梅[2](2020)在《佩珀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对《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正义》的解读》文中研究说明全球新冠疫情的肆虐、生态危机的频发迭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与资本主义生态帝国主义战略的实施,以及等等错综复杂的力量对峙与文明冲突,一方面凸显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对助力现代性发展与人类性文明贡献出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一方面力证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要努力加强“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的研究,“这些观点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和命运,准确把握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新特征,加深对当代资本主义变化趋势的理解”的科学性与紧迫性。本文以英国着名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佩珀为研究对象,以《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正义》为文本依据,以反思国内理论界对佩珀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为思想前提,以该书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意蕴的挖掘、对生态中心主义的批判、对生态社会主义的建构为思想基础,努力完成与实现两个目的:一是通过对佩珀着作的深度耕厘,结合其思想的各种表达,为其思想搭建与之相符合的思想理论框架、澄明其理论蕴涵、彰明其理论方法、揭示其思想特质、展现其实践进路、反思其理论得失;二是在深入理解生态中心主义、生态社会主义、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等思想概念的基础上,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观点和方法加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现代性解读,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光辉的现代性效应呈显出来,以助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对佩珀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生成逻辑进行历史性梳理与思想性把握构成研究的前提与基础。这一历史脉络肇端于20世纪80年代,历经90年代的成熟发展,在21世纪以后走向深化。它通过对生态危机全球性扩张的时间绵延分析、对作为典型社会危机的生态危机的空间侵占批判、对生态运动发展及其红绿转向的实践检视,援引社会生态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人类中心主义、马克思主义等理论资源,逐渐明晰了生态社会主义应当吸收的理论营养,坚定秉持的人类中心主义理论基调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方向引领。通过对佩珀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生成逻辑把捏而努力挖掘其思想的理论逻辑,有助于我们更加合理准确地理解其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蕴涵、主要论题与理论方法。佩珀尝试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意蕴的开掘、对生态中心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深度辨识和有力揭批,以及对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建构,构筑起其思想的主要理论意涵。在这一理论建构过程中,对历史分析法、阶级分析法与辩证唯物主义的运用使其逐渐确立了四个主要论题,即生态社会主义研究需要展开对无政府主义和技术中心主义的政治哲学批判,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深入阐发,需要坚持社会主义与生态学相结合的有效方案,以实现从社会正义到生态正义的价值路向。对佩珀生态社会主义思想蕴涵的揭示使其理论特质更加清晰地呈现出来。佩珀作为典型的生态学者,既呈现出与其他生态中心主义者、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同,又展示出自身与众不同的异,并将这些继承与创新彰显于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理解与资源撷取的不同之中,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弱”化改造与发展之中,以及对生态社会主义的别样理解与独特建构之中。可以说,独到的理论特质使佩珀成为不同于欧洲大陆与北美风格的典型英国当代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代表。佩珀对生态社会主义的实践建构有其独特之处,这种独特既在于他选择性的批判吸收了其他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思想资源,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做了新的解释与运用,更在于他的实践方案努力完成三重变革与转换,即佩珀试图通过从乌托邦式理论到生态现实主义的阶级创建、从“激进变革”到“社会变革”的快速转换、从“红绿对峙”到“红绿联盟”的有效跨越,来完成生态社会主义的逐步推进。这些实践方案是从他所处的时代环境出发形成的新的判断,是从变化了的生态危机中找寻出路的积极尝试与探索实践。总体来看,佩珀生态社会主义思想正朝着更加成熟、更加深化的方向发展。他的思想既有显着的理论创新,也有值得引人深思的缺陷不足。佩珀关于生态社会主义的思考展示出了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新观点,超越了生态中心主义的无政府主义本质与乌托邦理论倾向,拓宽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视域,但也出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折中主义的误读与运用,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偏激武断的认识,以及对生态问题的过度重视而忽视对经济生产等问题的分析。这些理论不足又暗地里挫败了其实践方案的力度与可操作性,这就难免滑向乌托邦的理论困局。所以,认真检视与合理反思佩珀生态社会主义思想对生态危机的现代性批判,既有助于我们参照其生态批评的理论资源,又有益于我们坚定阐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超越与贡献。

王吉宇[3](2020)在《高兹政治生态学思想研究》文中指出政治生态学思想作为高兹的代表性理论思想,对于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分析在资本主义后工业时代的生态危机,深思后现代处境下的人的存在方式,都是重要的文化焦点与理论窗口。高兹思想理论渊源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其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独特性与坚定性,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上的继承性与发展性,都显示出研究其政治生态学思想的重要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高兹政治生态学思想的形成既与其存在主义的哲学根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更与其所处时代生态科学的发展、生态危机的加重有着重要关系。所以从萨特那里继承来的存在主义观点构成其政治生态学思想的理论积淀,环境污染问题所带来的全球性生态危机与生态科学的勃兴又成为高兹政治生态学思想的现实之维。申言之,二战以后弥漫于社会之中的存在主义焦虑使高兹看到了“后工业社会”需求幻象下的存在危机与虚假欲望下分裂且异化的存在方式,所以他力求在存在主义的逻辑下对时代问题进行原初意义上的回应,以便为处于生态危机之中的人们如何更好地生活,成为更有意义的存在找寻出路。基于此,生态学就不得不进入并成为高兹重要的理论视野。在面对这样充满焦虑的生存处境并反思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时,高兹一方面坚持与继承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传统,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进行了吸收与创新;另一方面又在萨特的影响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方法,坚持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武器分析资本主义生态危机,探索实现人的自由发展的现实路径,构筑理想化的生态社会主义图景。可见,高兹政治生态学思想的理论逻辑是从存在主义、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共同交织中勾勒出来的。沿着这样的理论逻辑进发,高兹政治生态学思想的理论蕴涵逐渐丰富与显现出来。他将经济理性、科技理性与生态理性作为自身的批判靶向与理论焦点,逐渐完整地建构起政治生态学思想的理论内涵。其将经济理性的全面批揭作为自身的批判基点,深刻澄清了经济理性统治下人的存在变成了单向度的、无法完整发展的“经济人”;将不断被赋予意识形态功能的科学技术视为政治座架,揭示了科技在执行意识形态的宰制功能与同质化手段时所释放出的政治导向力与“法西斯主义”性质。基于此,高兹指出,只有合理利用政治学的分析视角,重筑生态理性的社会基石,才能具有走向生态社会主义的希望与可能。高兹政治生态学思想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质,即对作为生态发展的自由政治权利的关注、对生态危机的政治经济学诱因分析以及对救赎生态危机的政治主体的重新判定。从对资本主义自由不自由的批判来看,高兹分析了资本逻辑与逐利本性使其走向了发展道路的自我背反;发现了通过“他治”到“自治”,能够实现生态政治社会管理的新转变;明细了将“自给自足”引向“自我设限”,将是治理生态政治方案的新谋划。从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发生诱因来看,高兹强调它从生产领域快速转移到消费一段,这与“制造匮乏”、“丰裕的贫困”、“受控”、“消费异化”等行为现象是紧密相关的。从对重新判定生态危机的社会主体来看,高兹认为工人阶级即将告别历史舞台而退场,新的“非阶级—非主体”正在成为建设生态社会主义的最佳选择。面对这样的存在处境与主体消亡困境,高兹提出实现生态社会主义的战略蓝图与实践构想。支撑这一蓝图的是劳工战略、教育变革与生态理性重塑。高兹试图将陷于劳动与科技宰制的工人解救出来,尝试对资本主义异化教育与生活世界殖民化加以重塑,提醒工人的教育应当进行激烈变革,敞开自由全面的实践,最终在生态理性的构筑与高扬中建构起生态社会主义。高兹政治生态学思想既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也暴露出理论局限。一方面,高兹以政治视角分析了作为社会问题的生态问题,以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坚持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阵营中开辟出独特的生态危机分析路向;一方面其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的误读导致其没有很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分析与阶级分析方法,不可避免地带有西方马克思主义脱离实践、“高开低走”的理论作风。在此意义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以其高远的顶层设计、深刻全面的社会实践以及具有人类性、时代性、现代性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完成了对高兹政治生态学思想的现实超越。

赵晓丹[4](2020)在《生态批判与图景构建 ——当代西方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代以来延续200多年的工业化进程,在创造大量财富的同时,也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环境。随着工业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生态环境的危机日益凸显并逐渐向全球蔓延,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最严重最棘手的问题。突破发展极限,探索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成为全人类的共识。以绿色运动为起点,西方社会一些致力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学者和有识之士不断探索解决生态危机的途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应运而生。生态社会主义思想以法兰克福学派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思想为基础,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论以及西方自然科学的相关理论,从根本上探索和研究生态危机的解决之道。通过对资本主义生态危机进行深入分析,生态社会主义学者指出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由少数资本家占有,资本家的贪婪本性决定了社会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源源不断的利润,因此资本家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加重对工人的剥削,操控科学技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各种手段刺激劳动者进行不必要的消费,采取污染输出、资源掠夺等方式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生态侵略,不仅破坏了本国生态环境的平衡,还导致生态危机全球性蔓延。生态社会主义学者由此指出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元凶是资本主义制度,由此产生的技术异化、消费异化都是加重生态危机的帮凶,而生态帝国主义则是生态危机全球化的根源所在。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改良的方式来解决生态危机是不现实的:自由市场理论主张通过征收生态税和许可证制度的方式内化资本主义的环境成本,其实质是将自然环境商品化了,使得大企业囤积购买排放许可,低减排的企业却得不到发展,最终导致减排达到上限;绿色经济青睐于小规模的生产和小型独立资本,但这并不符合资本主义生产扩张的本性;新型技术如核能、生物燃料、太阳能、风能等在生态实现上都存在着诸如资金消耗大、效率低、清洁性差等弊端,即便资源使用效率提高,资本家却会因此而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导致消耗的增大;人口的增长与个人生活方式并不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源,同时人口减少的政策也不具有可行性。因此根除生态危机的关键在于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生态危机的解决要求人们正确处理自身与自然的关系。在这一问题上,早期的生态社会主义学者大多持生态中心主义的观点,但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生态社会主义学者发现以生态中心主义为代表的非人类中心主义存在理论上的弊端,非人类中心主义站在自然角度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赋予非人存在物与人类相同的道德关怀,其实质是反人类的。完全的自然角度也是不存在的,必须要通过人类进行表达,因此无可避免地受到人类文化和历史背景的影响,他们因此回归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但是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过度强调人类的主体地位,忽视自然规律,肆意破坏自然,加剧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在对这两种思想进行批判的基础上,他们以马克思主义“控制自然”的理论为基础提出了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理论,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坚持人类的主体地位,认为从人类的角度出发有效地“控制自然”能够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从而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解。生态危机的最终解决需要建立起一种生态友好型的社会主义制度。生态社会主义学者对未来社会提出了具体的构想,他们主张未来社会的构建应该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实现充分民主以及社会公平正义,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系列具有生态关怀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制度。在经济上主张实行真正的生产资料公有,采取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实行经济的适度增长;在政治上重视生态环境,反对官僚化,实现真正的民主,在全球范围内解决生态问题;在文化上遵循生态价值标准,发挥教育在生态文化重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使人们树立全新的价值观;在发展模式上主张实行包括经济、社会和人在内的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在实现生态社会主义所依靠的主体力量的问题上,生态社会主义学者大都放弃了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在实现方式上,他们主张通过非暴力的方式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内部的变革。虽然生态社会主义思想也声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来建立社会主义,并且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倡导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但是本质上其与科学社会主义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二者无论在理论基础、社会变革方式上,还是在对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认识以及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上都具有根本的区别。生态社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不够彻底,因此无法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也不够彻底,这就决定了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乌托邦性质。在经济危机全球性蔓延的国际背景下,全面而准确地评价生态社会主义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生态社会主义思想具有积极的贡献,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进行揭露和批判,提出了全新的生态政治理论、经济发展模式以及社会主义存在方式,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在全球生态环境恶化的国际背景下,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建国以来以及改革开放初期所采取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恶化,随着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实现人们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因此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本文以当代西方生态社会主义思想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对这一理论系统而全面地研究,找寻其中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有益启示。文章由七个章节构成:第一章为绪论,主要对文章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思路方法以及创新和不足进行概述;第二章对生态社会主义的概念进行阐释,并总结其产生背景、理论来源以及发展脉络;第三章揭露资本主义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并指出改良资本主义的虚幻性,以奥康纳的“双重危机”理论为例来系统论述生态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在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批判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中,奥康纳的“双重危机”理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对资本主义进行系统、全面地批判,更具有代表性;第四章在否定非人类中心主义和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理论,并以佩珀对人类中心主义的重构为例来阐述20世纪90年代后生态社会主义学者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的主流观点,佩珀的人类中心主义理论是在继承格伦德曼思想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更加具体和深刻;第五章总结生态社会主义的基本构想以及实现路径,并以科威尔的生态社会主义构建思想为例来展示未来社会的完整图式,科威尔对于生态社会主义的构想包括构建原则、政党建立以及实现过程,是提出最早的具体的生态社会主义构建思想;第六章通过生态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比较,揭示生态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七章对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进行全面总结,并探索其对当下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有益借鉴和启示。新时代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应该充分借鉴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有益成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在全社会范围内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生态价值,坚决抵制生态帝国主义的入侵,加强生态环境的治理,最终取得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胜利。

于宜含[5](2020)在《安德烈·高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文中认为安德烈·高兹(Andre Gorz 1924—2007)是法国着名的左翼思想家,作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在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他从生态学出发对资本主义进行全面系统的批判,开辟了政治生态批判的独特视角。在高兹看来,资本家在经济理性的支配下追求财富的最大化,对利润的盲目追求导致了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而生态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其他一切危机的根源。可以说,高兹认为资本主义生态危机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矛盾激化的原因和反映。摆脱生态危机,需要改变资本主义以利润为唯一追求的生产生活方式,在遵循生态理性的基础上,通过联合性的社会合作组织实现自我管理、自我设限,实现生态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超越。高兹根据设想的社会主义生态标准批判资本主义的经济理性,主张通过对经济理性设限彻底扭转资本主义社会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因为把社会主义革命转向一种生态文化革命而具有明显的乌托邦色彩。正确把握高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价值与局限,对推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共7章:第1章是绪论部分;第2章交代了高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形成的现实背景和理论渊源;第3章、第4章和第5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分析了高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形成的前提、主题和旨趣;第6章和第7章是论文主体部分的延伸,进一步探讨了高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价值和局限;结论总结了论文的核心观点。第1章,绪论对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等问题进行了介绍。第2章,交代了高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形成的现实背景和理论渊源。就现实背景而言,包括高兹本人的生活经历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现实两部分。就理论渊源而言,高兹批判地继承了包括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法兰克福学派思想以及列斐伏尔日常生活理论在内的各种社会批判理论,为实现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批判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第3章,阐述了高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形成的前提。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依托其政治经济学实现的,高兹在此基础上,从生态学的视角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了新的解读:其一,高兹理清了劳动内涵的新变化,对现代工业社会异化劳动的内涵做出判断之后,提出真劳动的内涵,形成了劳动解放的新观点;其二,高兹分析了现代工业社会工人阶级力量的变化,强调只有能够实现自然和人类社会和谐相处的“非工人非阶级”才是真正的革命动力和历史主体,指出非工人的非阶级的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其三,在指明生态危机取代经济危机的前提下,提出重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原则,实现社会主义生态转向。第4章,提出了高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主题。对资本主义进行生态学批判:高兹首先揭示了经济理性支配下导致生态危机的必然性;其次,高兹对实现经济理性的科学技术进行了批判,揭示了本该中立的科学技术沦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成为阶级统治工具的事实;最后,高兹论证了经济理性和科技理性造成的劳动分工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异化的根源。第5章,揭示了高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旨趣。高兹批判资本主义经济理性、技术理性和劳动分工,表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冲突,而保护环境的最佳制度选择是更为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与奉行经济理性的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不同,高兹主张的是生态社会主义,即以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为依托,使经济理性服从于生态理性,对资本主义工业体系进行生态重构,实现生态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第6章,评价了高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高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既有其理论价值,也有其历史局限性。理论价值主要体现在:开辟了政治生态批判的独特视角;对生产、消费和现代性进行了重新思考;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等。历史局限性表现为:对生态危机矫枉过正;具有鲜明的技术决定论倾向;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具有乌托邦色彩。第7章,分析了高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在推进生态政治建设方面: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开拓生态建设的政治思维;在推进生态经济建设方面:有利于推动以生态为尺度的“新常态”经济转型,建设以生态为导向的新型现代化;在推进生态文化建设方面:有利于构建意识形态的生态话语权,倡导生态文明理念。结语,研究高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形成的结论:其一,高兹通过从生态学视角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发现,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生态危机;其二,指导资本主义的经济理性是造成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而生态危机是资本主义其他一切危机的根源;其三,为了实现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的和谐,必须用生态理性取代经济理性,用生态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其四,高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虽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其生态社会主义构想中蕴含的理论价值对当今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朱旭望[6](2020)在《关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危机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最新流派之一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认为生态危机是当代西方社会危机的主要表现形式,他们以生态问题为切入点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展开生态批判。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危机思想为视角,阅读大量代表性学者的着作以及查阅资料,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进行了系统阐述,厘清脉络。通过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危机基本观点的介绍,重点探讨其关于生态危机成因的分析。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二重矛盾的分析,提出解决生态危机的关键在于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生态理性的生态社会主义社会;对消费社会和消费主义价值观的分析,提出要树立正确的劳动观、需求观、消费观和幸福观,通过在创造性的劳动过程中实现自我需求和幸福的满足;对控制自然观念和技术非理性运用的分析,提出技术的合理化要以人和社会关系的合理化来实现。该理论认为生态危机并不是人类同自然关系之间的危机而是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方式的危机,它在本质上反映的是人们在处理自然资源问题上的矛盾;主张通过变革不正义的社会制度建立生态社会主义社会,改变资本主义生产目的的不正义性和商品需求结构,使社会的生产和经济的发展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实现人同自然、社会协调发展。

靳丽静[7](2019)在《高兹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当代价值研究》文中提出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关系我国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我国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经济实力有了显着提高,但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给环境带来了一些污染。当前我国的生态环境情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空气、水、土壤污染严重。由于我国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压力,造成了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为了解决我国当前存在的生态危机和生态问题,我们需要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国学者高兹作为生态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生态马克思主义在整个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派别中占有重要地位。本篇论文立足于对高兹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文本的细致解读,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了高兹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了他的当代资本主义危机和生态批判理论以及生态社会主义理论构建等内容,同时将其理论与其他学者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相比较,对高兹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了客观的评价,揭示了高兹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解决当前我国面临的生态危机和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启示作用,阐述了其理论对于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和谐中国、绿色中国、健康中国、教育强国、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和启示价值。全文由6章构成:第1章是文章的绪论部分,包括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2章是高兹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产生渊源。第一部分介绍了高兹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主要有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绿色政治运动的发展、1968年法国“五月风暴”的影响等。第二部分介绍了高兹的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产生的理论基础。主要有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影响、萨特存在主义的匮乏和自由理论的影响、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影响、生态学、系统论及未来学的影响。第3章是高兹的资本主义生态批判理论。高兹从经济理性、劳动分工、异化消费、科学技术、医疗、教育、“汽车意识形态”等维度对现代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生态批判。第4章是高兹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构建。主要有政治生态学的视野、生态社会主义理论构建的模式和制度性选择以及生态社会主义理论构建的具体路径等内容。第5章是高兹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评析。第一部分是高兹和其他学者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比较。从资本主义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构想、实现生态社会主义的路径等三个方面进行比较。第二部分是分析了高兹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意义和理论局限。理论意义主要有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发展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开辟了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等方面。高兹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生态危机理论代替了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技术决定论的倾向、浓厚的乌托邦色彩等局限。第6章是高兹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当代价值。主要有注重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树立绿色低碳消费理念,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坚持生态文明理念,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启示价值。

王玉沿[8](2019)在《戴维·佩珀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所面临的基本关系之一。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础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因为整个社会运动的根本动力在于社会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的最终动力,而生产力是标志着人与自然关系的范畴。肇始于18世纪40年代的工业革命推动人类物质财富巨大增长的同时,带来了诸多环境问题。随着世界工业化的不断推进,这些问题日渐尖锐化,诸如资源、能源匮乏、污染严重、生态环境失衡等问题已经严重地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和时代性的问题。“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文明的活的灵魂”。面对时代的问题,需要思考出现问题的原因,需要从根本上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审视和批判,需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指导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解决。随着整个历史和社会具体条件的变迁,马克思主义哲学也需要发展,需要为新的时代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理论通过不同的方式与生态问题的研究结合起来,希望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生态问题,其路径是批评当代资本主义制度,目的在于保护人类生存的家园——自然,并构建一种新型的生态理论范式,建立一个新型的生态社会主义社会。戴维·佩珀(David Pepper)(1940—)是英国牛津布鲁克斯大学地理系教授,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第三阶段的代表人物,其主要理论创新在于深入讨论了生态社会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区别,对两者的原则进行了细致的区分,辨析了“红色绿党”和“绿色绿党”的政治主张。戴维·佩珀批判了“绿色分子”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误解(马克思主义是机械决定论),忽视人性维度和精神维度。他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改造绿色运动,坚持实践观、客观辩证法(事物和现象的特征在于它们的运动和冲突)、唯物史观、资本主义论和社会主义论等,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才是解决生态危机的正确出路,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解决环境问题,从而主张“绿色红化”,具体提出了生态社会主义的构想,将生态社会主义的社会蓝图清晰地展现出来。戴维·佩珀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学术界和理论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具有重要地位。研究戴维·佩珀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对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在总体结构上分为绪论部分、佩珀思想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理论来源、佩珀的主要思想、对佩珀思想的评析、佩珀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绪论部分介绍本文的选题意义、研究现状和述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论文的创新点。第一章是戴维·佩珀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理论来源。本章首先简单介绍了资本主义社会生态危机的爆发和针对生态危机兴起的绿色运动,正是生态危机的爆发和人们对于生态危机意识的不断增强而采取的一系列运动,使得整个时代精神有了绿色的印记。戴维·佩珀主要在吸收马克思恩格斯有关的生态理论并扬弃其他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基础上,逐步创立了自己解决生态危机的理论。第二章是戴维·佩珀关于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思想。本章首先介绍佩珀对绿色运动中关于生态危机主流理论的批判,在此基础上,佩珀从多个维度分析了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本质,最后得出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第三章是戴维·佩珀关于生态社会主义社会的构建思想。他认为生态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取向是新人类中心主义,而实现的途径是“红、绿联盟”,并最终勾画出生态社会主义社会的具体图景。第四章主要是笔者对于戴维·佩珀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评析,包括其理论的进步意义和局限性。进步意义包括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推进贡献和解决生态问题的创新思考等;局限性主要在于佩珀作为一个西方学者深受西方文化传统影响,未能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表现出一定的妥协性,其理论体现出折衷主义倾向。第五章是笔者在整体结构和一般内容上建构戴维·佩珀生态理论和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之间的关系,发掘其理论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实现在解决生态危机上的哲学创新。结语部分是对整个文章内容的概述。

陈红睿[9](2018)在《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性审视与现实价值》文中认为20世纪中叶,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逐渐增强,带来了物质财富满足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不断紧张,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严重的威胁。生态问题持续加剧成为全球性的热点话题,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并寻求解决生态危机的途径与对策。在探索的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对于解决生态问题具有积极作用。为此,学术界开启了用生态学的观点探讨生态问题产生的根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涌现出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的绿色社会思潮——生态马克思主义。生态马克思主义试图将马克思主义与生态运动相结合,并从生态的维度对资本主义进行深刻的批判,从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社会主义的新理论。论文通过对西方理性中的控制自然、生态中心主义和经济理性等观念进行系统分析,探讨了控制自然与控制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反对非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和人类中心主义的资本主义形式,重新阐释了控制自然的内涵并论述了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强调人类不是引起生态问题的根本原因。同时,还对西方理性观念所产生的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分析,从制度的维度揭示了资本主义反生态的本性,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条件之间二重矛盾以及探析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物质断裂的现象。从经济学的角度着重批判了生态资本主义改良的幻想和资本主义与生态学之间是相矛盾的,并得出改良后的资本主义是不能解决生态问题的结论。对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科技和军事实力,不断向发展中国家进行生态转嫁的生态帝国主义的罪恶的行径展开了激烈的批判。此外,在资本主义追逐利润的驱使下,由此导致的技术异化、消费异化引发的生态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分析并阐述了技术异化和消费异化产生的生态后果和摆脱途径。生态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性与生态危机的内在联系,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造成生态危机的罪魁祸首,提出解决生态危机的唯一途径只能是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强调只有通过构建生态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才能解决生态危机。生态马克思主义所提出的对未来社会应当遵循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例如,发展循环经济、推广生态技术、倡导理性消费、抵制生态转嫁等。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实现生态共享是构建生态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经之路。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为解决全球生态问题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也为我国构建新型社会主义生态环境提供了理论基础。当然,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未来社会的构想具有浓厚的乌托邦色彩,缺乏切实可行的方案。因此,我们在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过程中,应该辩证地看待生态马克思主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程,让生态马克思主义真正为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龙静云[10](2018)在《绿色政治:政治伦理学的新视域》文中提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和欧洲各国绿党的兴起,生态思维进入政治领域,绿色政治蓬勃发展。尽管绿色政治的理论基础和政策主张具有较多局限性,但它开启了人类政治文明的新篇章,对世界影响巨大。从政治伦理的视角透视绿色政治,对于拓新我国政治伦理学的研究视野,有着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绿色政治的转向第一,价值观的转向。近代以来,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在欧洲长期居主流地位。在人类中心主义看

二、绿党的“软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绿党的“软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安德烈·高兹技术观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安德烈·高兹技术观研究现状评析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评析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性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创新性
2.安德烈·高兹技术观产生的时代背景及思想来源
    2.1 安德烈·高兹的技术观的时代背景
        2.1.1 生态危机与能源危机的爆发
        2.1.2 绿色运动的兴起
        2.1.3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出现及发展
    2.2 安德烈·高兹技术观的理论来源
        2.2.1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2.2.2 马克思的技术思想
        2.2.3 萨特“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思想
        2.2.4 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
3.安德烈·高兹技术观的主要内容
    3.1 技术的非中立性
        3.1.1 技术被资本主义选择
        3.1.2 技术受制并服务于资本主义
        3.1.3 技术被用于控制工人
    3.2 对技术异化的批判
        3.2.1 资本主义制度导致技术异化
        3.2.2 资本主义技术的意识形态化
        3.2.3 技术异化引发多重异化
    3.3 对“技术法西斯主义”的批判
        3.3.1 “技术法西斯主义”的成因
        3.3.2 “技术法西斯主义”的选择实质是政治选择
        3.3.3 “技术法西斯主义”与“技术官僚主义”
    3.4 以技术转化为核心构建遵循生态理性的社会制度
        3.4.1 以生态理性取代经济理性
        3.4.2 改造资本主义的技术
        3.4.3 确立“更少但更好”的生活方式
4.安德烈·高兹技术观评析
    4.1 安德烈·高兹技术观的理论贡献
        4.1.1 坚持与发展了马克思的技术思想
        4.1.2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异化理论
        4.1.3 推动了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4.2 安德烈·高兹技术观的局限性
        4.2.1 对资本主义技术认知前后不一
        4.2.2 具有“技术决定论”倾向
        4.2.3 对生态社会主义构想具有“乌托邦”色彩
    4.3 安德烈·高兹的技术观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参考文献
致谢

(2)佩珀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对《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正义》的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研究综述
        (一)研究现状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
第一章 佩珀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生成
    一、佩珀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社会历史根源
        (一)时间的绵延:生态危机的全球性扩张
        (二)空间的侵占:作为典型社会危机的生态危机
        (三)实践的发展:生态运动的发展及其红绿转向
    二、佩珀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源流
        (一)人类中心主义:在与生态中心主义甄选中确立起的理论基调
        (二)马克思主义: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唯物主义指引
        (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社会主义不断汲取的思想给养
        (四)社会生态学:生态社会主义不可或缺的理论来源
    三、佩珀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演进路向
        (一)思想的萌芽:地理学研究中展示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身影
        (二)思想的成熟:从地理学研究向生态社会主义研究的彻底性转变
        (三)思想的深化:21世纪以来佩珀理论的发展与推进
第二章 佩珀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逻辑
    一、佩珀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蕴涵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意蕴的积极开掘与合理呈显
        (二)无政府主义的深度辨识与有效批揭
        (三)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勾勒与实践建构
    二、佩珀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论题
        (一)关于无政府主义和技术中心主义的政治哲学批判
        (二)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地位的深入阐发
        (三)关于社会主义与生态学相结合的方案论析
        (四)关于从社会正义到环境正义的价值路向确立
    三、佩珀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方法
        (一)用历史分析方法剖析生态危机困境
        (二)用唯物辩证法解决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三)用阶级分析方法研判生态建设主体
第三章 佩珀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思想特质
    一、以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为主题支撑
        (一)深入阐发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价值
        (二)以唯物辩证法分析社会—自然的共生共存
        (三)以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为现代性立论
    二、以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观为价值引领
        (一)融涵马克思辩证法与历史观的人类中心主义
        (二)传承西方马克思主义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文脉
        (三)呈现自身独特的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价值观
    三、以努力通达生态健康的社会主义为目的归宿
        (一)厘清生态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二)彰显作为社会主义核心的社会正义
        (三)建构与众不同的社会主义生态图景
第四章 佩珀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方案
    一、阐明构建原则:生态社会主义的建设遵循
        (一)生态社会主义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社会主义努力实现社会正义
        (三)生态社会主义坚持人类中心主义
        (四)生态社会主义倡导环境友好关系
    二、实践路径之一:从告别乌托邦理论到创建生态现实主义
        (一)告别乌托邦式理论与走向生态现实主义
        (二)工人阶级作为主体力量的历史性地位
        (三)劳动分工的实施与开启工人阶级教育
        (四)阶级斗争的推进与非暴力方式的融合
    三、实践路径之二:从“激进变革”到“社会变革”的转换
        (一)现实困境发生导致激进变革方案流产
        (二)社会变革的推进力证其何以成为可能
        (三)革命性社会变革与生态社会主义建构
    四、实践路径之三:从“红绿对峙”到“红绿联盟”的跨越
        (一)“红绿对抗”局面的结束与历史性退场
        (二)“红绿联盟”从停滞到开启的可行性分析
        (三)“红绿联盟”走向生态社会主义的战略推进
第五章 佩珀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反思评价
    一、佩珀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意义
        (一)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视域
        (二)超越了生态中心主义
        (三)批判资本主义与建构社会主义并举
        (四)积极呈现社会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
    二、佩珀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局限
        (一)以折中主义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二)生态社会主义构想逃不出乌托邦困境
        (三)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存有认识误区
        (四)将生态问题的决定作用过分凸显
    三、佩珀生态社会主义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一)生态危机困境更显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任重而道远
        (二)佩珀生态社会主义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三)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对佩珀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超越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3)高兹政治生态学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 理论背景
        (二) 现实背景
        (三) 研究意义
    二、 研究现状与综述
        (一) 国内研究综述
        (二) 国外研究综述
    三、 研究方法及可能创新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不足
        (三) 可能创新
第一章 高兹政治生态学思想的理论逻辑
    一、 高兹政治生态学思想产生的时代反思:存在主义的焦虑
        (一) “后工业社会”需求幻象下的存在危机
        (二) 存在主义逻辑下对时代问题的原初回应
        (三) 虚假欲望下分裂且异化的存在方式
    二、 高兹政治生态学思想的现实参照:生态学方案与政治学分析的视域融合
        (一) 生态危机的频繁发生与生态政治运动勃兴
        (二)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生态问题的反思与探索
        (三) 高兹对生态危机批判性发展的政治学视角
    三、 高兹政治生态学思想的基本立场:马克思主义思路及方法
        (一) 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思想方法
        (二) 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的现实诉求
        (三) 生态社会主义的构想与向往
第二章 高兹政治生态学思想的思想内涵
    一、 批判基点:经济理性与生态危机的全面批揭
        (一) 启蒙的自我背反:理性神话的降临与自然生态的退场
        (二) 理性神话的坍塌:经济理性走入穷途与生态灾难发生
        (三) “单向度的人”:经济理性统治下人与自然双重异化
    二、 重构基石:在政治学话语中出场的生态理性
        (一) 生态文明的前提反思:现代化进程的再度审查
        (二) 生态问题的深入探讨:何以成为一种政治问题
        (三) 生态文明的重要出路:生态理性的政治化重建
    三、 型塑基架:科学技术意识形态功能与生态危机社会化
        (一) 软技术还是硬技术: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功能
        (二) 科技运用带来生态危机的“新法西斯主义”倾向
        (三) 科技意识形态功能执行与生态危机的政治学再释
第三章 高兹政治生态学思想的理论特质
    一、 生态危机的政治权利审思:资本主义自由背反的解救道路
        (一) 从不自由到自由:政治生态社会的自由解放之路
        (二) 从“他治”到“自治”:政治生态社会的管理转变
        (三) 从“自给自足”到“自我设限”:政治生态方案的治理谋划
    二、 生态危机的政治经济学诱因剖视:从生产批评导向消费批判
        (一) 从制造“匮乏”到消费异化
        (二) “丰裕的贫困”与虚假的需求
        (三) “受控”的消费何以造成生态危机
    三、 生态危机的政治主体研判:从告别工人阶级到“非工人—非阶级”
        (一) “更多”神话的发生与主体的迷失跌落
        (二) 旧主体的黯然退场:工人阶级的告别
        (三) 新主体的诞生:“非工人—非阶级”的历史出场
第四章 高兹政治生态学思想的实现路径
    一、 政治生态主体的重塑:关于劳动战略的再度探索
        (一) 劳动分工与“工人”异化
        (二) 科技发展与“劳动”异化
        (三) 政治生态学思想中的“劳工战略”
    二、 政治生态思想的变革:从教育反思到自由实践
        (一) 沉思资本逻辑下的异化教育
        (二) 走出生活世界殖民化的牢笼
        (三) 完成个体自由实践的解放
    三、 政治生态生活的解放:扭转系统化的日常生活
        (一) 从经济理性的规制中释放出闲暇劳动
        (二) 经济理性服从于生态理性的道德设想
        (三) 政治生态生活是一场文化性社会运动
第五章 高兹政治生态学思想的思想效应及研判
    一、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生态思想
        (一)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生态思想的主要论题与内容
        (二) 高兹政治生态学思想的深入思考与再度检省
        (三) 高兹政治生态学思想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
    二、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与超越意义
        (一) 马克思主义生态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二)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高兹政治生态学思想的深入检视
        (三)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对高兹政治生态学思想的超越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超越与引领
        (一) 新时代条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愈显任重而道远
        (二) 高兹政治生态学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参照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对高兹政治生态学思想的超越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4)生态批判与图景构建 ——当代西方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当代西方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缘起与发展
    2.1 生态社会主义的概念阐释
        2.1.1 国外关于生态社会主义的阐述
        2.1.2 国内关于生态社会主义的界定
    2.2 生态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2.2.1 资本主义国家生态危机爆发频繁
        2.2.2 对传统社会主义国家生态问题的反思
        2.2.3 西方社会生态运动的蓬勃发展
    2.3 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渊源
        2.3.1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
        2.3.2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理论
        2.3.3 西方自然科学的生态理论思潮
    2.4 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
        2.4.1 基本形成阶段
        2.4.2 蓬勃发展阶段
        2.4.3 成熟完善阶段
        2.4.4 与时俱进阶段
第3章 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罪魁祸首”
    3.1 生态危机的根源
        3.1.1 资本主义制度是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
        3.1.2 技术异化是造成生态危机的直接原因
        3.1.3 消费异化是加剧生态危机的重要原因
        3.1.4 生态帝国主义导致全球性经济危机
    3.2 生态资本主义的虚幻性
        3.2.1 自由市场无法解决生态危机
        3.2.2 绿色经济无法解决生态危机
        3.2.3 技术改良主义无法解决生态危机
        3.2.4 人口政策无法解决生态危机
    3.3 奥康纳:资本主义“双重危机”理论
        3.3.1 资本主义“第二重矛盾”的构建
        3.3.2 资本主义“双重危机”的阐释
        3.3.3 资本主义生态危机根源的探寻
        3.3.4 资本主义可持续性的否定
第4章 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解
    4.1 对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否定
        4.1.1 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基本立场
        4.1.2 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典型表现
        4.1.3 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社会主义批判
    4.2 人类中心主义的回归
        4.2.1 对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
        4.2.2 建立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理论
    4.3 佩珀:人类中心主义的重构
        4.3.1 对格伦德曼人类中心主义的继承
        4.3.2 对生态中心论的马克思主义批判
        4.3.3 对人类中心主义的重构
第5章 生态社会主义:解决生态危机的构想
    5.1 生态社会主义的基本构想
        5.1.1 生态社会主义的构建原则
        5.1.2 生态社会主义的基本模式
    5.2 生态社会主义的实现路径
        5.2.1 生态社会主义实现的主体
        5.2.2 生态社会主义实现的方式
        5.2.3 生态社会主义的实践尝试
    5.3 科威尔:生态社会主义的全面构建
        5.3.1 对于实存生态政治的批判
        5.3.2 生态社会主义的未来图景
        5.3.3 生态社会主义的实现过程
第6章 乌托邦式的幻景:生态社会主义的实质
    6.1 生态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相似之处
        6.1.1 二者皆以马克思主义为立论导向
        6.1.2 二者皆反对资本主义制度
        6.1.3 二者皆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6.2 生态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6.2.1 理论基础不同
        6.2.2 对社会变革方式的认识不同
        6.2.3 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认识不同
        6.2.4 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不同
第7章 价值意蕴与现实意义:生态社会主义的思想评析及启示
    7.1 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评价
        7.1.1 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积极贡献
        7.1.2 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局限性
    7.2 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7.2.1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7.2.2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7.2.3 实施生态伦理和生态道德教育系统工程,构建正确的生态价值观
        7.2.4 克服技术社会“异化”,彰显科技生态价值
        7.2.5 严防生态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控制
        7.2.6 加快生态环境治理,着力建设美好家园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安德烈·高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高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背景考察和理论渊源
    2.1 高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背景考察
        2.1.1 高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形成的轨迹考察
        2.1.2 高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
    2.2 高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理论渊源
        2.2.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
        2.2.2 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
        2.2.3 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
第3章 高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前提: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新路径
    3.1 对劳动的再认识
        3.1.1 “异化劳动”新解
        3.1.2 劳动的现代性内涵
        3.1.3 劳动解放与时间自由
    3.2 对革命主体的再认识
        3.2.1 “非工人的非阶级”的产生
        3.2.2 “非工人的非阶级”的内涵
        3.2.3 “非工人的非阶级”的出路
    3.3 对政治经济学的生态改革
        3.3.1 生态危机取代经济危机
        3.3.2 政治经济学原则的生态重建
        3.3.3 社会主义的生态转向
第4章 高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主题: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
    4.1 对经济理性的生态批判
        4.1.1 经济理性的非理性动机
        4.1.2 经济理性导引下的异化普遍化
        4.1.3 超越经济理性的藩篱
    4.2 对科学技术的生态批判
        4.2.1 “技术法西斯主义”
        4.2.2 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属性
        4.2.3 生态、资本与技术的反思
    4.3 对劳动分工的生态批判
        4.3.1 劳动分工与劳动异化
        4.3.2 异化劳动与异化消费
        4.3.3 异化消费与“丰裕的贫困”
第5章 高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旨趣:“生态社会主义”的建构
    5.1 生态社会主义的提出
        5.1.1 批判传统社会主义
        5.1.2 批判改良资本主义
        5.1.3 重新定义社会主义
    5.2 生态社会主义的内核
        5.2.1 生态自我
        5.2.2 生态理性
        5.2.3 生态劳动
    5.3 生态社会主义的构建
        5.3.1 建立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
        5.3.2 生态社会主义现代化
        5.3.3 生态社会主义的“文化革命”
第6章 高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评价
    6.1 高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贡献
        6.1.1 开辟了政治生态批判的独特视角
        6.1.2 对生产、消费以及现代性的重新思考
        6.1.3 丰富和发展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
    6.2 高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局限性
        6.2.1 对生态危机的矫枉过正
        6.2.2 鲜明的技术决定论倾向
        6.2.3 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具有乌托邦色彩
第7章 高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对中国的启示
    7.1 推进生态政治建设
        7.1.1 发挥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7.1.2 开拓生态建设的政治思维
    7.2 推进生态经济建设
        7.2.1 以生态为尺度的“新常态”经济转型
        7.2.2 以生态为导向的新型现代化
    7.3 推进生态文化建设
        7.3.1 建构意识形态的生态话语权
        7.3.2 倡导生态文明信仰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关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危机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四、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危机思想缘起
    第一节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危机思想产生的客观条件
        一、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与全球性生态危机
        二、生态运动和绿色政治的发展
    第二节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危机思想产生的思想条件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思想
        二、法兰克福学派的技术理性批判理论
第二章 资本主义与生态危机
    第一节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生态危机
        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点
        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性和运行方式与生态危机
    第二节 资本主义的第二重矛盾与生态危机
        一、生产条件与资本主义的第二重矛盾
        二、资本主义第二重矛盾与生态危机
第三章 消费社会与生态危机
    第一节 异化消费与生态危机
        一、资本主义政治合法化危机、财政危机和生态危机
        二、资本主义异化消费与生态危机
    第二节 消费主义价值观及其危害
        一、消费主义价值观与人的异化生存方式
        二、消费主义价值观的危害
        三、“期望破灭的辩证法”与异化消费的消除
第四章 控制自然观念与技术的资本主义运用
    第一节 控制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
        一、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的历史演变
        二、控制自然观念的发展阶段
        三、控制自然与控制人
    第二节 技术的资本主义运用与生态危机
        一、资本主义技术的经济和社会政治功能
        二、资本主义技术的非生态性
    第三节 技术伦理的重建与自然的解放
        一、与自然和谐共存
        二、技术伦理的重建
第五章 生态社会主义社会若干特征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高兹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当代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高兹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产生渊源
    2.1 高兹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
        2.1.1 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2.1.2 绿色政治运动的发展
        2.1.3 1968年法国“五月风暴”的影响
    2.2 高兹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产生的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影响
        2.2.2 萨特存在主义的匮乏和自由理论的影响
        2.2.3 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影响
        2.2.4 生态学、系统论及未来学的影响
第3章 高兹的资本主义生态批判理论
    3.1 对资本主义经济理性的生态批判
        3.1.1 经济理性的内涵阐释
        3.1.2 经济理性的批判
    3.2 对资本主义劳动分工的生态批判
        3.2.1 劳动分工的内涵
        3.2.2 资本主义劳动分工导致劳动异化
    3.3 对资本主义异化消费的生态批判
        3.3.1 异化消费的内涵
        3.3.2 异化消费的根源
        3.3.3 异化消费的危害
    3.4 对资本主义科学技术的生态批判
        3.4.1 对科学技术选择的批判
        3.4.2 对技术法西斯主义的批判
        3.4.3 对科学技术异化的批判
    3.5 对资本主义医疗的生态批判
        3.5.1 医疗与社会
        3.5.2 医学与疾病
        3.5.3 健康与社会
    3.6 对资本主义教育的生态批判
        3.6.1 资本主义教育的分类及实质
        3.6.2 资本主义教育的危害
    3.7 对资本主义“汽车意识形态”的生态批判
        3.7.1 “汽车意识形态”的本质
        3.7.2 “汽车意识形态”的危害
第4章 高兹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构建
    4.1 政治生态学的视野
        4.1.1 政治生态学的内涵
        4.1.2 资本主义的生态与社会危机
    4.2 生态社会主义理论构建的模式
        4.2.1 经济理性与生态理性
        4.2.2 “少但更好”的模式
        4.2.3 批判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增长
        4.2.4 构建二元社会的模式
    4.3 生态社会主义理论构建的制度性选择
        4.3.1 良好的生态保护的制度基础
        4.3.2 批判了传统的社会主义
    4.4 生态社会主义理论构建的路径
        4.4.1 生态社会主义构建的革命主体
        4.4.2 实行劳工战略
        4.4.3 实行多元的运动策略
第5章 高兹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评析
    5.1 高兹和其他学者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比较
        5.1.1 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产生根源的异同比较
        5.1.2 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构想的异同比较
        5.1.3 实现生态社会主义的路径的异同比较
    5.2 高兹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意义
        5.2.1 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5.2.2 发展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5.2.3 开辟了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5.3 高兹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局限
        5.3.1 生态危机理论代替了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
        5.3.2 具有技术决定论的倾向
        5.3.3 具有浓厚的乌托邦色彩
第6章 高兹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当代价值
    6.1 注重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6.1.1 坚持和谐理念
        6.1.2 坚持社会公平正义
    6.2 树立绿色低碳消费理念,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6.2.1 树立绿色消费理念
        6.2.2 树立低碳消费理念
    6.3 坚持生态文明理念,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
        6.3.1 我国生态文明思想的发展脉络
        6.3.2 积极创新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攻读成果
后记

(8)戴维·佩珀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国内研究现状
    四、论文研究思路
    五、论文研究方法
    六、论文创新点
第一章 戴维·佩珀思想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理论来源
    第一节 戴维·佩珀思想的社会历史背景
        一、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危机
        二、绿色运动的兴起
    第二节 戴维·佩珀思想的理论来源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
        二、马克思恩格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
        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的历史
    第三节 戴维·佩珀自身的思想历程
第二章 戴维·佩珀关于生态危机的理论
    第一节 对“绿色”生态危机理论的“红色”批判
        一、生态危机的根源
        二、对人口大量增长论的批判
        三、对其他生态危机理论的批判
    第二节 对生态危机原因的探讨
        一、不同生产方式下人与自然的相处模式
        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人和自然的摧残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人与自然的异化
    第三节 “生态帝国主义”理论
        一、“生态帝国主义”的产生原因
        二、“生态帝国主义”的表现
        三、“生态帝国主义”的内在矛盾
第三章 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的构想
    第一节 “弱”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是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范式
        一、对绿色运动中传统价值原则的批判
        二、新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确立过程
        三、新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内容
    第二节 生态社会主义社会的实现途径
        一、从“红绿相争”到“红绿联盟”
        二、工人阶级是依靠的力量
    第三节 对生态社会主义社会的具体构想
        一、生态社会主义社会的“红”和“绿”
        二、生态社会主义社会的构想原则
        三、生态社会主义社会的愿景
第四章 对戴维·佩珀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批判
    第一节 戴维·佩珀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进步意义
        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创新性发展
        二、从生态层面对资本主义的深度批判
        三、准确把握了“人的尺度”
        四、对正义问题的深层思考
        五、以“红绿联盟”构建生态社会主义
    第二节 戴维·佩珀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局限性
        一、未厘清生态危机与经济危机的关系
        二、没有彻底贯彻马克思主义
        三、对社会主义国家认识不足
        四、难以避免的乌托邦困境
第五章 戴维·佩珀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第一节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
        一、生态文明建设是解决资源环境恶化的必然选择
        二、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生态文明建设是树立生态大国形象的必然选择
    第二节 中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以生态文明建设解社会主要矛盾之忧
        二、以生态文明建设解社会生产力之难
        三、以生态文明建设展社会主义制度之优
    第三节 戴维·佩珀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一、以正确导向促个人理性消费
        二、以生态经济促社会持续发展
        三、以社会公正促国家生态正义
        四、以合作互利促全球生态安全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9)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性审视与现实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及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生态马克思主义的概述
    2.1 生态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2.1.1 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
        2.1.2 社会环境保护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2.1.3 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生态反思
    2.2 生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渊源
        2.2.1 马克思的人与自然关系理论
        2.2.2 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
        2.2.3 生态学、系统论和未来学的相关思想
    2.3 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
        2.3.1 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形成阶段
        2.3.2 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阶段
        2.3.3 生态马克思主义的成熟阶段
第3章 生态马克思主义对西方理性观念的生态批判
    3.1 “控制自然”观念的谬误
        3.1.1 “控制自然”的历史沿革
        3.1.2 “控制自然”与控制人的双重解放
        3.1.3 “控制自然”的重新阐释
    3.2 生态中心主义的批判
        3.2.1 生态中心主义及其人的失落
        3.2.2 为人类中心主义辩护
    3.3 经济理性的批判
        3.3.1 经济理性的产生和发展
        3.3.2 经济理性的危害
        3.3.3 经济理性的超越
第4章 生态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生态批判
    4.1 资本主义制度反生态的本性
        4.1.1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4.1.2 资本主义的双重矛盾
        4.1.3 资本主义的物质断裂
    4.2 生态资本主义的批判
        4.2.1 生态资本主义的幻象
        4.2.2 生态资本主义的经济学分析
    4.3 生态帝国主义的批判
        4.3.1 生态帝国主义兴起的原因
        4.3.2 生态帝国主义的表现
        4.3.3 生态帝国主义的危害
第5章 生态马克思主义对技术异化的生态批判
    5.1 技术与生态危机
        5.1.1 技术悲观主义
        5.1.2 技术乐观主义
        5.1.3 技术异化产生的根源
        5.1.4 技术异化的批判
    5.2 技术的非理性运用
        5.2.1 “技术法西斯主义”的批判
        5.2.2 技术的非理性运用的生态后果
    5.3 技术的生态合理化转变
        5.3.1 技术伦理的重建
        5.3.2 技术选择的转向
第6章 生态马克思主义对消费异化的生态批判
    6.1 消费异化与生态危机
        6.1.1 消费异化现象的产生
        6.1.2 消费异化产生的根源
        6.1.3 消费异化现象的表现
    6.2 消费异化的生态性危害
        6.2.1 消费异化的社会后果
        6.2.2 消费异化的生态后果
    6.3 克服消费异化的途径
        6.3.1 需求理论的重新构建
        6.3.2 “期望破灭的辩证法”
        6.3.3 “更少地生产、更好地生活”
第7章 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性审视及其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7.1 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审视
        7.1.1 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
        7.1.2 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困境
    7.2 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构建:生态社会主义
        7.2.1 生态社会主义的社会变革战略
        7.2.2 生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案
        7.2.3 生态社会主义的经济模式
        7.2.4 生态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
    7.3 生态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价值
        7.3.1 发展循环经济
        7.3.2 推广生态技术
        7.3.3 倡导理性消费
        7.3.4 抵制生态转嫁
        7.3.5 生态共享共同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10)绿色政治:政治伦理学的新视域(论文提纲范文)

一、绿色政治的转向
二、绿色政治的伦理基础
三、绿色政治对我国政治伦理学研究的启示

四、绿党的“软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安德烈·高兹技术观探析[D]. 吴青值.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2]佩珀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对《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正义》的解读[D]. 孙秀梅.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3]高兹政治生态学思想研究[D]. 王吉宇.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4]生态批判与图景构建 ——当代西方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研究[D]. 赵晓丹. 吉林大学, 2020(01)
  • [5]安德烈·高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D]. 于宜含. 吉林大学, 2020(08)
  • [6]关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危机思想研究[D]. 朱旭望.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2020(08)
  • [7]高兹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当代价值研究[D]. 靳丽静. 吉林大学, 2019(02)
  • [8]戴维·佩珀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D]. 王玉沿. 中央民族大学, 2019(11)
  • [9]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性审视与现实价值[D]. 陈红睿. 吉林大学, 2018(03)
  • [10]绿色政治:政治伦理学的新视域[J]. 龙静云. 伦理学研究, 2018(05)

标签:;  ;  ;  ;  ;  

绿党的“软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