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优解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观察与护理

百优解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观察与护理

一、百优解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观察及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郭建赟[1](2021)在《柴胡疏肝散联合心理治疗对卒中后抑郁肝气郁结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联合心理治疗对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比较柴胡疏肝散联合心理治疗组与单一的心理治疗组之间的疗效差异,并进行分析。方法临床随机选取72例符合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给予缺血性脑卒中后的基础治疗,治疗组给予柴胡疏肝散联合心理治疗,对照组给予心理治疗。该研究过程中1例患者因复发急性脑梗死,病情加重,脱落试验研究。最终纳入病例71例,治疗组36例,对照组35例。治疗2周、4周后,观察中医证候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BI)评分,并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结果(1)组内比较:治疗2、4周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的中医证候评分、HAMD评分、NIHSS评分三项评分均下降,BI评分均上升,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与2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治疗2周、4周后,在中医证候评分、HAMD评分方面,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NIHSS评分及BI评分方面,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柴胡疏肝散联合心理治疗总有效率(97.2%)高于单一的心理治疗组(91.42%)(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联合心理治疗能减轻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与单一的心理治疗相比,柴胡疏肝散联合心理治疗临床见效快,效果更显着,并且可通过改善患者抑郁的症状,进一步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中西医联合治疗卒中后抑郁临床疗效显着,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及运用。

吕丽佳[2](2021)在《耳穴压丸结合康复疗法对轻中度卒中后抑郁患者情绪及睡眠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卒中后抑郁(PSD)是影响卒中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在卒中各个时期的发病率均可达到30%以上,因此早期识别、诊断和治疗卒中后抑郁不管是对卒中患者的预后还是对家庭和社会都至关重要。目前对于PSD的治疗主要是依靠西医抗抑郁药治疗,但由于其需要长期服用,不良反应较多,且合并卒中常规用药会增加用药风险以及加重肝肾负担,因此对PSD治疗的非药物疗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非药物疗法中的耳穴压丸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可长时间重复刺激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卒中后抑郁的辅助治疗中。目前已有关于耳穴压丸结合针刺、中药等对卒中后抑郁治疗的相关研究,但关于耳穴压丸结合康复疗法对轻中度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情绪及睡眠的改善是否具有协同性,此相关方面的报道较少。目的观察耳穴压丸结合康复疗法对轻中度卒中后抑郁患者情绪及睡眠的影响作用,以及耳穴压丸结合康复疗法对轻中度卒中后抑郁患者心身整体康复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方法,将47名轻中度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患者20人,对照组患者27人。对照组的干预措施为在常规脑血管病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常规的康复治疗,观察组的干预措施是在对照组干预的基础上进行耳穴贴压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及治疗4周时使用HAMD、PSQI、NIHSS等量表对患者的情绪、睡眠、神经功能缺损等情况进行评估,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组别的干预措施对患者的临床症状的改善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对照组(康复疗法组)与观察组(耳穴压丸结合康复疗法组)研究对象治疗前的情绪、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疼痛情况的评分(HAMD评分、HAMA评分、SDS评分、PSDS评分、PSQI评分、NIHSS评分、Barthel评分、VAS评分),组间比较均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治疗结束后,对照组受试者的HAMD评分、HAMA评分、SDS评分、PSDS评分、NIHSS评分、Barthel评分、VAS评分,组内比较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SQI评分组内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受试者的HAMD评分、HAMA评分、SDS评分、PSDS评分、PSQI评分、NIHSS评分、Barthel评分、VAS评分,组内比较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治疗结束后,对照组与观察组受试者的HAMD评分、HAMA评分、SDS评分、PSDS评分、NIHSS评分、Barthel评分、VAS评分,组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PSQI评分,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经过4周的治疗和观察,耳穴压丸结合康复治疗组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睡眠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单纯康复治疗组,说明本研究所选择的耳穴压丸可能会改善轻中度PSD患者的睡眠情况。2.经过4周的治疗观察,耳穴压丸结合康复治疗组对轻中度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情绪、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疼痛等的缓解并未优于单纯康复治疗组,因此尚不能认为本研究所选择的耳穴压丸对轻中度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情绪、日常生活能力、疼痛等具有缓解作用。

杨梦娇[3](2021)在《通督调神艾灸法治疗卒中后焦虑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1目的观察通督调神艾灸法及西药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黛力新)对卒中后焦虑的临床疗效,并同时观察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差异变化且与卒中后焦虑发生的关系,从而为临床提供严谨可靠的参考资料。2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1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或病房就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西药组和艾灸组各30例,两组患者同时给予内科常规治疗及卒中后焦虑的常规针刺。西药组患者在医师指导下服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1日1次,1次1片,清晨顿服,共6周。艾灸组患者给予通督调神艾灸法治疗:百会、风府取压灸法;水沟取雀啄灸;大椎、神庭取温和灸,1日1次,周日休息,共6周。评定方法选用汉密尔顿焦虑评定量表(HAMA)、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生活自理能力评定Barthel指数量表(BI),并客观记录和分析患者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3结果(1)一般资料:西药组和艾灸组的年龄、病程、卒中类型及性别经统计学分析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具有可比性;(2)研究结果:治疗前西药组和艾灸组患者采用HAMA、SAS、BI评分并比较hs-CRP,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对西药组和艾灸组患者的HAMA、SAS、BI重新评分并抽血检测hs-CRP,进行组内比较后显示有非常显着差异(P<0.01),表明通督调神艾灸法及西药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均可降低量表评分和hs-CRP;西药组和艾灸组进行治疗后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通督调神艾灸法及西药黛力新的治疗效果相当,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西药组和艾灸组不良反应比较(P<0.05),表明艾灸组临床不良反应小,临床安全性高于西药组。4结论(1)通督调神艾灸法和西药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均能改善卒中后焦虑患者的症状;(2)通督调神艾灸法较西药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不良反应较少;(3)通督调神艾灸法和西药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可以明显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改善超敏C反应蛋白等炎性因子可能是治疗卒中后焦虑的机制之一。

蔡清旭[4](2020)在《“通督调神法”电针结合四花穴麦粒灸治疗气郁化火型中风后抑郁》文中提出目的:中风后抑郁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又称为卒中后抑郁,是卒中后出现的以情绪不稳、兴趣减退、认知能力下降、睡眠紊乱为主要表现的情感障碍性疾病,属于继发性抑郁症,现全球发病率约为27.5%~62.5%,且老年人较青年人更容易出现卒中后抑郁症。目前对中风后抑郁的西医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但众多西医疗法均具有很大的风险和副作用,只能暂时缓解症状,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患者的痛苦。中医针灸治疗擅长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不同特性,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诊疗,并且疗法绿色,避免了西药代谢时带来的肝肾负担及对造血系统的破坏等副作用,同时也避免了口服药物的吸收损伤胃肠功能。随着对中风后抑郁的病因及发病率的认识愈加深刻,运用针灸等绿色疗法治疗本病已刻不容缓。本课题将探讨“通督调神法”电针结合四花穴放血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疗效,为中风后抑郁的治疗提供新的临床思路。方法:本研究共纳入90例中风后抑郁的患者,按照随机数法,将患者分成三组,治疗组30例予通督调神法电针结合四花穴麦粒灸治疗,对照组1的30例采用通督调神法电针治疗,对照组2的30例予四花穴麦粒灸治疗,三组患者每周治疗5次,10次为1个疗程,整个研究所有病例需完成2个疗程的治疗,治疗过程中观察并记录研究对象的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MESSS)、临床疗效指标(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通过统计学分析,比较三组治疗的临床疗效差别,并对“通督调神法”电针结合四花穴麦粒灸的疗效进行初步探讨。结果:1.患者基线资料分析根据本课题对纳入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的统计分析,纳入患者的平均年龄集中在60岁以后,脑梗死患者比例稍多于脑出血患者,而卒中后抑郁的出现多为发病后5个月左右。这一组临床数据提示对于卒中后患者在发病发生后进行针刺治疗、心理疏导、康复指导等有效的干预,对于卒中后抑郁的防治具有积极作用。从一般资料的统计中,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卒中分型上分布均衡,均具有可比性(P>0.05)。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观察指标,包括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MESSS)、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评分数据统计均具有可比性(P>0.05)。2.临床数据分析2.1患者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数据分析三组HAMD评分在各个时点均有波动,治疗后三组的HAMD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1之间HAMD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治疗后与随访时HAMD评分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对照组2治疗后与随访时HAMD评分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三组治疗方法均能改善卒中后患者抑郁状态,但治疗组疗效最好,且长期疗效更佳。2.2患者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MESSS)数据分析三组MESSS评分在各个时点均有波动,治疗后三组的HAMD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2与对照组1MESS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2之间MESSS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治疗组治疗后与随访时HAMD评分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对照组2治疗后与随访时HAMD评分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三组治疗方法均能改善卒中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但治疗组疗效最好,且长期疗效更佳。2.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数据分析三组BI评分在各个时点均有波动,治疗后三组的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1之间BI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BI评分与随访时BI评分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三组治疗方法均能改善卒中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但治疗组疗效最好,三组长期疗效相当。3临床疗效分析研究结果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1总有效率73.33%;对照组2总有效率60%。结果比较三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最佳。说明三种临床方案中,选用通督调神针法结合四花穴麦粒灸疗法总有效率最高,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纳入研究的三组患者年龄、性别和病程,治疗前的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MES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评分等一般基线情况具有可比性的前提下,通督调神法电针结合四花穴麦粒灸疗法和通督调神法电针疗法、四花穴麦粒灸疗法在治疗气郁化火型中风后抑郁时两种疗法在改善患者的神经缺损状态及抑郁状态上,效果都非常明显,让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通督调神法电针结合四花穴麦粒灸疗法和通督调神法电针疗法、四花穴麦粒灸疗法在治疗气郁化火型中风后抑郁时进行临床疗效对比,结果显示通督调神法电针结合四花穴麦粒灸疗法临床疗效更好,且长期疗效更稳定。。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通督调神法电针结合四花穴麦粒灸疗法在治疗气郁化火型中风后抑郁时,是一种疗效确切的方法,并且其操作简便,副反应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为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模式。

潘桂恒[5](2020)在《柴胡疏肝散联合氢溴酸西酞普兰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联合氢溴酸西酞普兰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的临床疗效,为中医药治疗脑梗死后抑郁提供中医理论基础。方法:将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神经内科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脑梗死后抑郁住院病人共8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的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观察过程中因出现并发症或未按要求治疗等因素有5例病例被剔除,最终病例为对照组37例和治疗组38例。对照组采用脑梗死急性期的常规西药治疗,并给予氢溴酸西酞普兰;治疗组采用脑梗死急性期的常规西药治疗,并给予氢溴酸西酞普兰和柴胡疏肝散;疗程均为4周。结束治疗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以下简称HAMD)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以下简称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以下简称ADL)评分和中风病中医症候量表评分。结果:1、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治疗组有总效率为92.2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97%,由此可见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HAMD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前的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与治疗前对比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在改善抑郁症状方面显着优于对照组。3、NIHSS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前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与治疗前对比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在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方面显着优于对照组。4、ADL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前的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与治疗前对比均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Barthel指数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方面显着优于对照组。5、中医证候积分: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与治疗前对比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在中医证候改善方面显着优于对照组。结论:1.单用氢溴酸西酞普兰,或柴胡疏肝散联合氢溴酸西酞普兰治疗脑梗死后抑郁均有疗效,能够不同程度地改善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中医症候。2.以柴胡疏肝散联合氢溴酸西酞普兰疗效最佳。

黄闻琦[6](2020)在《开窍解郁法针刺结合热敏灸治疗中风后抑郁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应用开窍解郁法针刺结合热敏灸治疗中风后抑郁,并观察其临床疗效,从而为临床治疗中风后抑郁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观察的60例病例均来自江西省中医院针灸科住院部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就诊的缺血性中风后抑郁患者。将符合标准的病例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人,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病例均进行中风的常规基础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组采用开窍解郁法针刺结合热敏灸治疗,治疗组主穴:神庭、本神、风府、百会、四神聪、脑户、内关、公孙、合谷、太冲;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结合热敏灸治疗,对照组主穴:神门、大陵、内关、期门、心俞、合谷、太冲,以上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6天休息1天,3周为1个疗程,共连续治疗2个疗程(上述腧穴有双侧者均取双侧)。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周后及治疗6周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Barthel指数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的数值,对其进行评定,观察指标变化程度,依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变化作为疗效判定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1.治疗前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及各主要观察指标(汉密尔顿抑郁评估量表、Barthel指数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测定简表)的评分结果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具有可比性。2.两组病例在治疗3周和治疗6周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显着降低(P<0.01),两次评分均治疗组的评分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显着。Barthel指数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测定简表评分均显着提高(P<0.01),两次评分均治疗组提高更显着(P<0.01)。3.两组病例治疗6周后的汉密尔顿抑郁评估量表评分降低比治疗3周后的评分降低更为显着(P<0.01),治疗组的评分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显着。Barthel指数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测定简表评分比治疗3周后的评分提高更为显着(P<0.01),且治疗组的评分提高更显着(P<0.01)。4.两组病例治疗结束后,治疗组痊愈率3.33%,显效率30.00%,好转率56.7%,无效率10.00%,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痊愈率0%,显效率16.7%,好转率56.7%,无效率26.7%,总有效率73.3%,治疗组比对照组总有效率较更高,差异显着有意义(P<0.05),说明开窍解郁法针刺结合热敏灸可有效减轻PSD的抑郁症状,且疗效明显优于普通针刺。结论:1.开窍解郁法针刺结合热敏灸和普通针刺结合热敏灸治疗中风后抑郁均有较好效果。2.开窍解郁法针刺结合热敏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普通针刺联合热敏灸。3.开窍解郁法针刺结合热敏灸疗法能够减轻中风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改善抑郁病情,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为中风后抑郁临床治疗及研究提供了参考及新的思路。

王媛卓[7](2020)在《调神开窍针刺法对缺血性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及相关炎症指标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通过临床随机单盲安慰剂对照试验,比较调神开窍针刺法与西药抗抑郁药盐酸氟西汀治疗缺血性卒中后抑郁(PSD)的临床疗效差异。2.通过观察卒中后抑郁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系统中白细胞、血小板、N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PLR(血小板/淋巴细胞)等炎症指标含量变化,探讨针刺治疗PSD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28例PSD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5例和对照组63例。两组患者均给与缺血性脑卒中基础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与调神开窍针刺法结合口服安慰剂治疗,对照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与盐酸氟西汀结合肢体穴位针刺治疗。两组针刺治疗均3次/周,口服安慰剂或氟西汀20mg/d,共治疗4周。研究对象均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Barthel指数(BI)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并对HAMD-17量表中的胃肠道症状以及全身症状做单独统计,以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在相关兼证方面的疗效差异。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完成血常规检测,对血常规中的白细胞、血小板、N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PLR(血小板/淋巴细胞)的值进行统计分析,探讨调神开窍针刺法治疗PSD可能的疗效机制。结果1.基线资料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及HAMD-17、BI、SDS等量表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具有可比性。2.临床总有效率治疗4周后,试验组显效1例,有效7例,好转31例,无效26例,总有效率为60%;对照组显效1例,有效9例,好转19例,无效34例,总有效率为46.04%。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调神开窍针刺法结合安慰剂与盐酸氟西汀结合肢体穴位针刺对PSD患者的抑郁症状的改善疗效相当。3.量表评分比较3.1 HAMD-17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前HAMD-17量表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具有可比性。治疗4周后,试验组与对照组评分均较基线降低,两组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试验<0.01,P对照<0.01);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说明调神开窍针刺法联合安慰剂与盐酸氟西汀联合体针针刺均能明显改善PSD患者的抑郁症状。3.2 HAMD量表相关兼证评分3.2.1 HAMD-胃肠道症状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前胃肠道症状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具有可比性。治疗4周后,试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说明调神开窍针刺法联合安慰剂相较于氟西汀联合体针针刺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食欲下降、排便障碍等胃肠道症状。3.2.2 HAMD-全身症状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前全身症状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具有可比性。治疗4周后,试验组全身症状评分较治疗前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全身症状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说明调神开窍针刺法联合安慰剂相较于氟西汀联合体针针刺能够更好地缓解PSD患者四肢项背部的疼痛,在改善神疲乏力等全身症状方面更具优势。3.3 BI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前B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具有可比性。治疗4周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与治疗前基线比较,两组的BI评分均有所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试验<0.01,P对照<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调神开窍针刺法联合安慰剂与盐酸氟西汀联合体针治疗均能提高PSD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3.4 SDS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前SDS量表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具有可比性。治疗4周后,试验组与对照组SDS评分均较基线有所下降,两组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试验<0.01,P对照<0.01),说明两组疗法均能显着改善PSD患者的抑郁症状。治疗后组间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对SDS抑郁评分的改善程度相当。4外周血系统中相关炎症指标比较4.1白细胞两组患者治疗前白细胞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具有可比性。治疗4周后,组内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白细胞含量较治疗前基线变化不大且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试验>0.05,P对照>0.05);组间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白细胞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治疗方式对白细胞含量均无显着影响。4.2血小板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小板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具有可比性。治疗4周后,试验组与对照组血小板含量较治疗前基线变化不大,两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试验>0.05,P对照>0.05);组间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小板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治疗方式对PSD患者外周血系统中血小板含量均无显着影响。4.3 NLR两组患者治疗前NLR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具有可比性。治疗4周后,试验组治疗后NLR数值降低,且较治疗前基线比较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调神开窍针刺法能显着降低PSD患者的NLR数值。对照组治疗前后NLR值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NLR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4 PLR两组患者治疗前PLR值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具有可比性。治疗4周后,试验组与对照组PLR值相较于治疗前基线均有所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疗法对PSD患者的PLR数值影响不大。结论1.调神开窍针刺法治疗缺血性卒中后抑郁疗效确切,且与盐酸氟西汀相当。2.调神开窍针刺法可显着降低缺血性PSD患者的HAMD-17、SDS评分,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且能提高BI指数评分,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此外,调神开窍针刺法联合安慰剂相较于氟西汀联合体针针刺能够更好地改善PSD患者的食欲不振及排便障碍等胃肠道症状,并且在减轻项背部疼痛以及缓解神疲乏力等全身症状方面更具优势。3.调神开窍针刺法可显着降低缺血性PSD患者外周血系统中NLR的水平,而对白细胞、血小板、PLR等值无明显影响。初步推测,调神开窍针刺法治疗PSD的可能疗效机制是通过改善患者体内的炎症状态,从而发挥抗抑郁作用。

黄婉琳[8](2019)在《卒中后抑郁患者护理实践方案的构建》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护理实践现状,检索、评价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指南、系统评价或随机对照试验,构建基于西医指南与中医文献证据的《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护理实践方案》,为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护理实践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1.通过文献阅读,自制“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护理实践现状——护士调查问卷”,经专家咨询、修改后,形成该部分最终问卷。应用便利抽样法,对上海市四家三甲医院及一家社区医院符合纳排标准的58名神经内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2.系统地检索国内外指南网站与数据库,筛选并评价卒中后抑郁相关指南的质量,对纳入的指南进行内容分析,梳理整合卒中后抑郁患者护理实践相关的推荐意见。3.系统地检索国内外数据库,筛选并评价中医适宜护理技术应用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系统评价或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文献进行内容分析,形成中医适宜护理技术相关的推荐意见文本,并通过专家会议法对中医适宜护理技术相关的推荐意见强度进行判断,最终形成中医适宜护理技术应用于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推荐意见。4.将推荐意见汇总形成将卒中后抑郁患者护理实践方案初稿,并通过专家会议法进一步修改与完善,完成卒中后抑郁患者护理实践方案的构建。通过卒中后抑郁患者护理实践方案的临床适用性调查,分析方案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阻力,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1.通过对58名神经内科注册护士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护士对于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观察、识别、评估、干预、健康教育等内容的知晓度低,执行现状较差;临床缺乏明确的、科学的、统一的卒中后抑郁护理操作规范或护理实践方案,下一步应充分考虑国内卒中后抑郁护理实践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整合相关循证证据,构建适合我国临床环境现况的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护理实践方案。2.通过系统地检索各指南网站与电子数据库,共获得204部指南,最终纳入7篇卒中后抑郁护理相关指南,整理出39条推荐意见。3.通过检索各中英文数据库,研究者未检索到符合纳排标准的相关系统评价。进一步检索随机对照试验,最终纳入15篇中医适宜护理技术应用于卒中后抑郁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整理出4条推荐意见。通过专家会议法,借鉴GRADE标准,4条推荐意见强度判断均为弱推荐。4.将上述43条推荐意见汇总形成卒中后抑郁患者护理实践方案初稿,结合13位专家的意见进一步修改与完善,形成卒中后抑郁患者护理实践方案的终稿,共包含31条推荐意见。5.通过15位神经内科护士、医生、护理管理者及护理教育者的临床适用性评价,结果显示,方案整体的临床意义与可行性评分均超过80%;调查对象对不同模块干预内容的临床意义与可行性有不同的看法,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护士的理论知识与患者的配合程度。结论1.目前临床缺乏明确、科学、统一的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护理实践方案,应整合西医护理与中医护理的相关证据,构建基于循证的护理实践方案,以指导临床护士操作,提升护理实践质量。2.《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护理实践方案》是基于我国卒中后抑郁护理实践现况、最佳证据、相关循证资源及医疗护理专家的意见形成的护理实践方案。

黄霞[9](2019)在《“健脾调气法”针灸治疗肝郁脾虚型中风后轻中度抑郁症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健脾调气法”针刺结合麦粒灸治疗肝郁脾虚型中风后轻中度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肝郁脾虚型中风后轻中度抑郁症患者60例,按就诊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进行一般基础治疗。治疗组采用“健脾调气法”针刺结合麦粒灸治疗,针刺选取中脘、章门(双)、足三里(双)、阴陵泉(双)、气海、三阴交(双)、膻中、合谷(双)、太冲(双),麦粒灸选取脾俞(双)、胃俞(双)、中脘、气海、足三里(双),每周进行3次干预,分别于周一、周三、周五进行,1周为1个疗程,共进行4个疗程12次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盐酸舍曲林片进行治疗,日1次,每次50mg,连续服用4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采用中医证候评分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进行疗效评价。所得数据选择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两组治疗前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情况、中医证候评分、HAMD-24项评分、ADL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基线平衡,具有可比性。2、治疗4周后,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3、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表明,两组均能改善肝郁脾虚型中风后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的中医证候。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表明,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4、治疗前后HAMD-24项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表明,两组均能改善抑郁症状。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结果表明,在改善中风后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程度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5、治疗前后ADL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表明,两组均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结果表明,在改善中风后抑郁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健脾调气法”针刺结合麦粒灸疗法和口服盐酸舍曲林片均能改善肝郁脾虚型中风后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的中医证候、抑郁状态和日常生活能力,且“健脾调气法”针刺结合麦粒灸疗法优于口服盐酸舍曲林片。

金学峰[10](2017)在《电项针结合头针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比较用电项针结合头针疗法干预的试验组与用西药黛力新干预的对照组,在改善中风后抑郁患者的抑郁情绪及神经功能缺损方面的差异。方法:将6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风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针刺组和西药组,每组各32例,两组均进行一般的基础治疗。针刺组用电项针结合头针法干预,即取双侧风池及供血穴,左右两组分别连上导线,上正下负,通上电流,持续30分钟;头部选顶区的百会穴、左右旁神聪穴以及额区的本神穴、双侧的神庭穴,得气后行平补平泻,隔15分钟行手法一次,30分钟后第3次行针结束,与项针一起拔出。以上每日一次,连续6日后休息1日。西药组用黛力新干预,每日早晨和中午各口服1片。两组治疗持续时间均为4周,在治疗前后均对其进行CCS、HAMD、LSIA、QLI的评分,最后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治疗前,两组在性别、年龄、抑郁程度、脑卒中类型的比较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比较组内治疗前后的CCS、HAMD、LSIA、QLI评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比较组间在治疗后的HAMD评分、LSIA评分以及抑郁程度的疗效评价,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在治疗后的CCS评分、QLI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上则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1.电项针结合头针法治疗中风后抑郁,其缓解抑郁情绪的能力与西药黛力新相当。2.电项针结合头针法治疗中风后抑郁,尚可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的恢复和客观生活质量的提高。

二、百优解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观察及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百优解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观察及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柴胡疏肝散联合心理治疗对卒中后抑郁肝气郁结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前言
1 研究方案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病例的脱落与剔除处理
    1.6 研究方法
    1.7 疗效评价
    1.8 观察周期
    1.9 统计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一般资料数据分析
    2.2 研究结果
    2.3 疗效分析
3 讨论
    3.1 卒中后抑郁的中医研究
    3.2 卒中后抑郁的西医研究
    3.3 柴胡疏肝散的方解及现代药理研究
    3.4 心理治疗的相关机理研究
    3.5 从肝论治的理论
    3.6 创新点及优势
    3.7 不足之处及解决措施
4 结论
5 参考文献
6 附录
    1.附表
    2.综述 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2)耳穴压丸结合康复疗法对轻中度卒中后抑郁患者情绪及睡眠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卒中后抑郁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1. 卒中后抑郁发病的相关因素
        2. 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
        3. 中医病因病机
        4. 卒中后抑郁的治疗进展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耳穴疗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
        1. 耳穴疗法的理论基础
        2. 耳穴疗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的选穴原则
        3.不同选穴的临床研究
        4. 治疗卒中后抑郁的耳穴疗法类型
        总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研究方法和设计
        1. 研究设计
        2. 研究方案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结果
        2. 干预结果
    小结
第三部分 讨论部分
    1. 本课题研究的立题依据
    2. 神门、皮质下、垂前、枕等选穴依据探讨
    3. 研究结果分析
    4. 耳穴疗法治疗PSD的优势
    5. 结论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

(3)通督调神艾灸法治疗卒中后焦虑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病例选择
    3 研究方法
    4 疗效评价
    5 评价方法
    6 意外情况处理
    7 统计学处理
    8 技术路线图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
    2 研究结果
    3 结果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 西医对焦虑症的认识
    2 西医对卒中后焦虑的认识
    3 中医对卒中后焦虑的认识
    4 通督调神理论依据
    5 选穴依据
    6 艾灸疗法
    7 卒中后焦虑与超敏C反应蛋白等炎性因子的关系
    8 量表选择
第四部分 结论
第五部分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针灸治疗卒中后焦虑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4)“通督调神法”电针结合四花穴麦粒灸治疗气郁化火型中风后抑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1.1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1.2 中医学对PSD的研究
        1.2.1 中医学有关PSD的病名沿革
        1.2.2 中医学对PSD的病因病机认识
        1.2.3 中医学治疗中风后抑郁的认识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方法
    2.2 诊断标准
        2.2.1 西医诊断标准
        2.2.2 中医诊断标准
        2.2.3 排除标准
        2.2.4 脱落与剔除标准
        2.2.5 观察中止标准
    2.3 随机分组方法
    2.4 治疗方法
        2.4.1 治疗方案
        2.4.2 疗程
        2.4.3 观察方法
        2.4.4 观察指标
        2.4.5 疗效评定标准
        2.4.6 不良事件
        2.4.7 统计学分析
    2.5 研究结果
    2.6 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及解决办法
        2.6.1 患者依从性
        2.6.2 针刺深浅不一、手法操作各异等,引起试验误差偏倚
        2.6.3 意外情况处理
    2.7 伦理原则
第三章 讨论
    3.1 研究结果分析
        3.1.1 患者基线资料分析
        3.1.2 临床数据分析
        3.1.3 临床疗效分析
    3.2 通督调神针法
        3.2.1 督脉
        3.2.2 通督调神针法
        3.2.3 通督调神针法治疗中风后抑郁依据
        3.2.4 通督调神针法的临床应用
    3.3 结语
        3.3.1 四花穴的相关研究
        3.3.2 麦粒灸疗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

(5)柴胡疏肝散联合氢溴酸西酞普兰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病例标准
        1.6 退出(脱落)病例标准
        1.7 治疗方法
        1.8 观察指标
        1.8.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评分、临床疗效判定
        1.8.2 中医症候积分
        1.9 疗效评定标准
        1.10 数据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
        2.2 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
        2.3 两组患者HAMD评分情况比较
        2.4 两组患者NIHSS评分情况比较
        2.5 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得分情况比较
        2.6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情况比较
        2.7 用药安全性观察
第二部分 讨论部分
    3 讨论
        3.1 现代医学对脑梗死后抑郁的认识
        3.1.1 脑梗死后抑郁的流行病学研究
        3.1.2 脑梗死后抑郁的病因学研究
        3.1.3 脑梗死后抑郁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
        3.1.4 脑梗死后抑郁的治疗
        3.2 祖国医学对中风后郁证的认识
        3.2.1 中风后郁证的研究沿革
        3.2.2 对中风后郁证病位的认识
        3.2.3 对中风后郁证分型的认识及治疗
    4 柴胡疏肝散的研究
        4.1 组方分析
        4.2 柴胡疏肝散现代药理研究
    5 临床疗效分析和观察指标分析
        5.1 临床疗效分析
        5.2 HAMD评分分析
        5.3 NIHSS评分分析
        5.4 Barthel指数得分分析
        5.5 中医症候积分分析
    6 临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附录2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
    附录3 :Barthel指数(BI)评定量表
    附录4 :中风病中医症候量表
综述 中医药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6)开窍解郁法针刺结合热敏灸治疗中风后抑郁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引言
历史回顾
    1 中医对中风后抑郁的认识及治疗
        1.1 中医对中风后抑郁的治疗
    2 西医对中风后抑郁的认识及治疗
        2.1 西医对中风后抑郁的认识
        2.2 现代医学对中风后抑郁的治疗
    3 总结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试验设计
    2.2 样本数估算
    2.3 随机分组方法
    2.4 分组对照
    2.5 治疗方法
    2.6 观察指标
    2.7 疗效判断标准
    2.8 注意事项及不良事件的相关处理
    2.9 资料整理与数据统计
3 研究结果及分析
    3.1 两组病例一般情况对比
    3.2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3.3 临床研究的完成情况
    3.4 不良反应
4 讨论
    4.1 选题依据
    4.2 对中风后抑郁的认识及病因病机探讨
    4.3 开窍解郁法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的机理探讨
    4.4 现代医学对脑卒中后抑郁的认识
    4.5 疗效分析
5 不足与展望
    5.1 不足
    5.2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7)调神开窍针刺法对缺血性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及相关炎症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观察中止标准 1.6
    剔除与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试验设计 2.2
    针具及材料 2.3
    干预方法 2.4
    观察指标 2.5
    质量控制 2.6
    统计学分析 2.7
    试验技术路线图 3
    结果 3.1
    基线资料比较 3.2
    疗效分析 3.3
    不良事件 4
    小结 讨论 1
    传统医学对PSD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PSD的认识 3
    调神开窍针刺法治疗PSD的理论基础 4
    评定量表选用依据 5
    调神开窍针刺法治疗PSD的临床疗效分析 6
    相关炎症指标比较分析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不同刺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卒中后抑郁患者护理实践方案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前言
    1 文献回顾
    2 研究目的
    3 研究内容
    4 相关概念定义
    5 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 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护理实践现状调查
    1 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护理实践现状调查问卷的编制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结果
        1.5 讨论
    2 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护理实践现状调查与分析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方法
        2.4 研究结果
        2.5 讨论
第三部分 卒中后抑郁相关证据综合
    1 卒中后抑郁相关指南推荐意见的证据综合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方法
        1.3 研究结果
    2 中医适宜护理技术应用于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证据综合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结果
        2.4 讨论
第四部分 卒中后抑郁患者护理实践方案的形成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第五部分 卒中后抑郁患者护理实践方案的评价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3 研究方法
    4 研究结果
    5 讨论
第六部分 总结
    1 研究结论
    2 研究的创新点
    3 研究的局限性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护理实践现状——护士调查问卷》专家咨询表
    附录2 《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护理实践现状——护士调查问卷》
    附录3 AGREEⅡ指南质量评价表
    附录4 OQAQ 系统评价质量评价表
    附录5 RCT 研究偏倚风险评估表
    附录6 中医适宜技术应用于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推荐意见强度的判断依据
    附录7 卒中后抑郁患者护理实践方案终稿
    附录8
    附录9 文献综述 卒中后抑郁的护理干预现状与国内外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10 在校期间发表科研论文
    附录11 在校期间参加学术会议

(9)“健脾调气法”针灸治疗肝郁脾虚型中风后轻中度抑郁症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现代医学对PSD的认识
        1.1 PSD病名的由来
        1.2 PSD的发病机制
        1.2.1 原发性内源性机制学说
        1.2.2 反应性机制学说
        1.3 现代医学治疗
        1.3.1 药物治疗
        1.3.2 心理治疗
        1.3.3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
        1.3.4 其他治疗
    2 中医学对PSD的认识
        2.1 对病名的认识
        2.2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2.2.1 情志不遂
        2.2.2 脏腑功能失调
        2.2.3 痰瘀互结
        2.3 对近代中医辨证分型的认识
        2.4 中医药治疗PSD的研究进展
        2.4.1 中药治疗
        2.4.2 单纯针刺疗法
        2.4.3 艾灸疗法
        2.4.4 针药并用疗法
        2.4.5 其他中医疗法
    3 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选择标准
        1.2.1 现代医学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1.2.3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脱落、终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分组
        2.2 治疗方法
        2.2.1 一般基础治疗
        2.2.2 治疗组
        2.2.3 对照组
        2.3 观察指标
        2.3.1 中医证候评分
        2.3.2 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
        2.3.3 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
        2.4 疗效评价标准
        2.5 安全性评价标准
        2.6 不良反应
        2.7 统计学处理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一般情况比较
        3.2 临床疗效比较
        3.3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变化比较
        3.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24项评分变化比较
        3.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L评分变化比较
        3.6 不良反应观测
第三部分 讨论
    1 中医对肝郁脾虚型PSD病因病机的认识
        1.1 肝郁脾虚是PSD发病的重要病机
        1.2 气机不畅贯穿PSD整个发展过程
    2 “健脾调气法”针灸治疗肝郁脾虚型PSD的理论基础
        2.1 从脾胃论治PSD
        2.2 “调气法”论治PSD
    3 本研究治疗选穴依据
    4 毫针针刺+麦粒灸治疗PSD的依据
    5 “健脾调气法”针灸治疗肝郁脾虚型中风后轻中度抑郁症临床疗效评价
        5.1 临床疗效评价
        5.2 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5.3 HAMD-24 项量表评分比较
        5.4 ADL量表评分比较
    6 创新点与存在的问题
        6.1 课题创新点
        6.2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10)电项针结合头针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一 西医学对中风后抑郁的认识
    (一) 流行病学
    (二) 病因和病机
    (三) 症状和诊断
    (四) 治疗和预后
二、中医学对中风后抑郁的认识
    (一) 基础理论
    (二) 辨证分型
    (三) 临床治疗 临床研究
一 临床资料
    (一) 研究对象
    (二) 诊断标准
    (三) 纳入标准
    (四) 排除标准
    (五) 脱落标准
二 试验方法
    (一)随机分组
    (二) 治疗方法
    (三) 观察指标
    (四) 疗效评定
    (五) 统计方法
    (六) 意外情况处理
三 研究结果
    (一) 治疗前基本情况
    (二) 治疗后量表比较
    (三) 临床疗效的比较
四 讨论
    (一) 选穴依据
    (二) 统计结果分析
    (三) 不足与展望
    (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 个人简历

四、百优解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观察及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柴胡疏肝散联合心理治疗对卒中后抑郁肝气郁结证的临床研究[D]. 郭建赟.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耳穴压丸结合康复疗法对轻中度卒中后抑郁患者情绪及睡眠的影响[D]. 吕丽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3]通督调神艾灸法治疗卒中后焦虑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杨梦娇.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通督调神法”电针结合四花穴麦粒灸治疗气郁化火型中风后抑郁[D]. 蔡清旭.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5]柴胡疏肝散联合氢溴酸西酞普兰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的临床研究[D]. 潘桂恒.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6]开窍解郁法针刺结合热敏灸治疗中风后抑郁临床疗效观察[D]. 黄闻琦.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0(05)
  • [7]调神开窍针刺法对缺血性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及相关炎症指标的影响[D]. 王媛卓.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8]卒中后抑郁患者护理实践方案的构建[D]. 黄婉琳.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9]“健脾调气法”针灸治疗肝郁脾虚型中风后轻中度抑郁症临床观察[D]. 黄霞.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10]电项针结合头针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观察[D]. 金学峰.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7(08)

标签:;  ;  ;  ;  

百优解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观察与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