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移植术后自体上尿路恶性肿瘤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肾移植术后自体上尿路恶性肿瘤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一、肾移植术后并发自体上尿路恶性肿瘤——附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论文文献综述)

童占表[1](2019)在《经腹腔完全腹腔镜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治疗上尿路上皮癌效果及对患者短期生存质量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分析经腹腔完全腹腔镜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治疗上尿路上皮癌(upper urinary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UT-UC)效果及其对患者短期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青海红十字医院泌尿外科诊治的60例上尿路上皮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1例患者采用UUT-UC治疗方法,对照组29例患者采用根治性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radical nephroureterectomy,RNU)。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癌症患者生存质量评估工具EORTC QLO-C30分值、病理随访结果。结果①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药物剂量更少,手术耗时、引流管留置时间、导管留置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更短,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术前及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EORTC QLO-C30分值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EORTC QLO-C30分值高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组患者随访时间、病理分级、病理分期、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死亡率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腹完全腹腔镜输尿管全长切除术与目前临床使用的上尿路上皮癌金标准根治性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比较,两者效果及远期预后相当,且前者创伤更小,并发症更少,能够减少术后镇痛药物使用量,促进短期恢复,改善患者短期生存质量。

董占文[2](2018)在《肾移植术后新发恶性肿瘤的诊疗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在目前已有的终末期肾病治疗手段中,肾移植术是最佳的治疗方式,与以往的长期透析治疗相比,它能够显着提高尿毒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但是,伴随着肾移植术后患者的带肾存活时间不断延长,移植术后继发肿瘤的发病率也不断增加。同时,因为免疫抑制药物长期、大剂量的应用,肾移植术后新发肿瘤患者的生存率较正常人群恶性肿瘤患者明显偏低,这一远期并发症已经严重地影响了移植术后患者的长期生存。目的通过总结、分析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肾移植中心肾移植患者术后肿瘤的发生情况,探究肾移植术后继发肿瘤的发病特点、治疗方式、预后情况及预防方法。资料与方法通过查阅山东省千佛山医院1997年06月至2008年06月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对肾移植术后存在新发肿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15例肾移植患者中发生恶性肿瘤13例,总体发病率为3.13%,发病年龄为41~65岁,平均年龄为50.5岁。确诊时间为移植手术后的8~160个月,平均时间为69.7个月。1年生存率为:84.6%,5年生存率为:53.8%。13例恶性肿瘤中,原肾肾盂癌4例,原肾肾癌1例,膀胱癌2例,输尿管肿瘤2例,移植后淋巴增生性疾病1例,大肠癌1例,甲状腺癌2例。13例患者均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放化疗和免疫抑制药物减量。13例患者中目前仍有5例存活。结论相比于正常人群,肾移植术后患者的恶性肿瘤发生率明显增高,并且在所有新发肿瘤的类别中,泌尿系统肿瘤的发病率最高。免疫抑制药物的应用是肾移植术后患者肿瘤发生的主要原因。肾移植患者术后规范、完善的复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肿瘤。而肿瘤治疗方式的选择需要根据肾移植患者的综合情况,往往以手术治疗为主,配合放化疗,同时减少所应用免疫抑制药物用量,调整用药方案。

徐世全[3](2018)在《肾移植术后自体上尿路肿瘤临床诊疗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分析讨论肾移植术后自体上尿路肿瘤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病理特征、治疗方式及手术时机,加深对本病重视,降低误诊、漏诊率,提高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间于我科行肾移植术后随访患者中33例按自体上尿路肿瘤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并利用卡方检验、双侧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统计学手段,对肾移植术后自体上尿路恶性肿瘤的特点进行分析及讨论。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33例,男性8例,女性25例,术前综合评估后分为临床确诊组与临床可疑组,两组患者均按照自体上尿路肿瘤行手术治疗,最终病理为恶性肿瘤28例,其中确诊组13例,可疑组15例。所有患者肾移植术后均长期稳定使用三联免疫抑制剂维持治疗: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吗替麦考酚酯(MMF)+泼尼松(Pred)。28例上尿路恶性肿瘤患者平均年龄为57.9±8.9岁,移植术后术后平均时间为99.4±44.4个月。术后病理尿路上皮癌27例、绒毛管腺癌1例。手术后随访时间260个月,2例新发现对侧上尿路肿瘤,术后病理均为尿路上皮癌。3例术后复发膀胱癌行手术治疗;1例复发、多发膀胱癌行经腹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右肾切除术、右输尿管切除术、回肠膀胱术;1例左侧髂血管旁淋巴结转移,行放疗治疗;1例复发左侧腹膜后癌性肿物,行放疗治疗;死亡2例,1例为心肺功能衰竭、1例为肝转移癌。余患者均为无肿瘤复发存活。结论:1、输尿管CT平扫发现肾移植术后新出现以原位肾积水、输尿管扩张为主要形式的异常改变是自体上尿路肿瘤的重要提示;2、符合术前临床可疑标准病例,若取得病人及家属的手术治疗意愿并排除手术禁忌症,建议积极手术治疗。

木库木江·吾布力海日,孙传玉,顾斌,夏国伟[4](2016)在《肾移植术后自体肾癌1例报道及文献荟萃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我国公开发表的肾移植术后肾癌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通过我国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中国知网平台,以"肾移植"和"肾癌"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根据其中13片文献,结合我院诊治的1例肾移植术后自体肾癌患者资料及国内外文献分析肾移植术后肾癌的发病率,发病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共筛选1978年至2013年之间受者肾移植患者20463例,其后原肾癌病例29例,发病率约为0.14%,北方发病率0.18%,南方0.10%,北方发病率高于南方。结论我国肾移植术后肾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国外,是多种因素的作用结果;肾移植术后肾癌在体检时被发现;肾移植术后肾癌病理分期为较早期,预后较好。

李关彬[5](2014)在《经腹腔路径腹腔镜下输尿管膀胱角悬提治疗输尿管中下段长段狭窄的疗效分析(附10例报告)》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经腹腔路径腹腔镜输尿管膀胱角悬提吻合术治疗输尿管中下段长段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08年9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0例输尿管中下段长段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14~65岁,平均年龄40岁,狭窄段均位于输尿管中下段,狭窄段长度4~6cm,平均长度5cm,10例患者均行腹腔镜输尿管膀胱角悬提吻合术,术后输尿管内留置双J管2~3个月。结果10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120~180min,平均126min;术中出血30~150ml,平均64ml;术后住院时间7~14d,平均9.4d;术后2~3个月行膀胱镜检查,拔除输尿管内双J管,术后6个月及12个月复查CT、泌尿系B超提示输尿管通畅,肾积水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腹腔镜下输尿管膀胱角悬提吻合术治疗输尿管中下段长段狭窄效果确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郑宗宇[6](2013)在《肾移植术后并发泌尿系统恶性肿瘤17例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患者并发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863例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受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7例在移植术后发生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发生率1.95%)。结果:17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14例。肾移植术后均采用三联免疫抑制方案进行免疫抑制治疗,14例采用CNI类药物+抗增殖类药物+泼尼松,3例采用西罗莫司+抗增殖类药物+泼尼松。通过术前输尿管CT及根治手术可见肿瘤部位:单纯膀胱肿瘤4例,输尿管合并膀胱肿瘤4例,肾盂、输尿管合并膀胱肿瘤1例,单纯肾盂肿瘤2例,单纯输尿管肿瘤4例,肾盂合并输尿管肿瘤2例。术后病理:移行细胞癌16例,均为高级别,其中2例伴腺性及鳞状分化,1例为鳞状分化(占80%);肾盂-输尿管腺癌1例。根治手术后随访372个月,死亡1例,死亡时间为肿瘤手术后3个月。随访至今,存活16例。结论: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是影响肾移植术后受者长期存活的一个重要因素;无痛性肉眼血尿是最常见的症状;输尿管CT可提高肾移植术后泌尿系统肿瘤的早期诊断的正确性;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

赵国华[7](2010)在《肾移植术后尿路上皮癌诊断及治疗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并发尿路上皮癌的诊断及治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77-2009年8月间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至少半年)的2159例肾移植患者中发生尿路上皮癌的共42例病例。所有42例病例均采用手术治疗,9例行开放的肾根治性切除联合经尿道膀胱袖套状切除,11例行后腹腔镜肾根治性切除联合经尿道膀胱袖套状切除术,22例患者行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常规膀胱灌注化疗药物如吡柔比星或丝裂霉素等防止复发,并定期随访。根据患者是否服用马兜铃酸成分中药,移植前透析时间等因素行相关性卡方检验。结果在2159例肾移植患者中,发生尿路上皮癌42例,发病率为1.9%。全部42例患者病例资料完整,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尿路上皮癌。35例(83.3%)患者因血尿就诊;7例(16.7%)患者体检时发现病情,其中包括2例无尿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辅以化疗及放疗。9例患者行开放的肾根治性切除联合经尿道膀胱袖套状切除,其中2例术后行床旁血滤;11例行后腹腔镜肾根治性切除联合经尿道膀胱袖套状切除术,住院时间13-19天;22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住院天数0-10天。4例患者术后因广泛转移死亡。病理结果:均为泌尿系统尿路上皮癌,纯膀胱癌22例,肾盂癌12例,’肾盂输尿管膀胱癌2例,输尿管癌6例。病理结果均为泌尿系统尿路上皮癌,病理分级:Ⅰ级4例,Ⅱ级34例,Ⅲ级4例。其中有2例并存肾盂腺癌与输尿管癌及膀胱尿路上皮癌。切口愈合时间7-15天,围手术期均未见切口感染、出血、腹腔积液、肠梗阻、肠麻痹、淋巴屡、褥疮或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术后均应用丝裂霉素膀胧灌注化疗。目前随访时间为1-45个月(17.3±11.65),其中4例死亡。复发肾盂癌2人4例次,均行根治性切除术;膀胱尿路上皮癌行TURBt术后的膀胱癌患者,1例于7个月后转移至肾盂、输尿管,行肾、输尿管根治性切除术,另有7人13例次复发,复发后病理为输尿管尿路上皮癌Ⅲ级为3人,恶性程度增加死亡病例中3例为马兜铃酸肾病,最长慢性肾功能衰竭病史11年,平均5.6年。结论对于肾移植术后患者,特别是存在马兜铃酸类似中药成份服药史及马兜铃酸致间质性肾炎的患者,于复查时应加强泌尿系统的常规检查,如尿常规、尿脱落细胞病理检查以及泌尿系B超等;对于出现血尿、腰痛等症状的患者必要时可行膀胱镜、MRI等检查,争取尽早发现病情,以便及时治疗。对具备手术条件的肾移植术后的尿路上皮癌患者尽量选择微创治疗。及时监测患者肾功能及血药浓度,力争不影响移植肾脏功能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免疫抑制药物用量。

张树栋,马潞林,刘余庆,王国良,侯小飞,罗康平,赵磊[8](2009)在《肾移植术后移植肾癌肉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提高对肾移植术后移植肾癌肉瘤的认识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肾移植术后移植肾癌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女,73岁,因尿毒症于1 996年10月在外院行肾移植术,移植肾置入右髂窝;因移植肾失功能于2001年3月行第二次肾移植术,移植肾置于左侧髂窝。2006年11月出现右侧移植肾区疼痛,伴镜下血尿。B超、CT检查发现右侧移植肾占位性病变而入院。在全麻下行移植肾探查术,将右侧移植肾完整切除。结果:手术顺利,手术时间3 h,出血量150 ml,病理检查报告为移植肾癌肉瘤。术后2个月,患者出现排斥反应与肠梗阻,病情急剧恶化,家属放弃治疗。结论:移植肾癌肉瘤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早期诊断有助于提高生存率。

高慧林[9](2009)在《后入路显露右肾外动脉主干的一级分支和腹侧二级分支处的相关解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观察测量右肾外动脉一级分支处与肾门和下腔静脉之间距离的解剖、右肾腹侧支二级分支处与肾门的关系,探讨后入路显露右肾外动脉主干的可行性及注意事项。材料与方法:1.解剖标本来源与观测指标选取经常规防腐处理的成年尸体解剖教学标本30具(男性27具,女性3具)全部标本由昆明医学院解剖教研室提供,腹部各个脏器按常规解剖都已暴露(全部标本为解剖教研室制成的解剖教学标本和为外院制作的解剖教学标本)标本右肾外血管无破坏、下腔静脉无破坏、后腹膜右侧肾脏位置未变动纳入本研究对象。观测指标:1)观察每具标本的右肾动脉的支数、副肾动脉的存在与否。2)一级分支处分别距下腔静脉、肾门的距离、肾门到下腔静脉距离之间的肾动脉的长度。3)一级分支处在下腔静脉右侧缘内和外—0.5cm、>0.5 cm区段例数和比例。4)腹侧支二级分支处与肾门的关系。2.DSA动脉造影资料来源与观测指标收集2003年—2007年昆明医学院附属二院介入DSA造影室提供的临床右肾动脉血管造影的影像资料(男性21例、女性9例),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或怀疑肾脏、肾动脉或肾上腺疾病而行肾动脉造影。术后DSA动脉造影诊断:右肾癌5例(病变未侵及右肾外动脉)、右肾炎性病变1例、右肾上腺病变3例、右肾动脉狭窄2例;左肾病癌3例、左肾动脉狭窄2例、左肾萎缩2例、左肾上腺病变2例,左肾病变的病例同时行右肾外动脉主干显像;术前诊断动脉狭窄术后未见双肾动脉异常10例。观测指标:1)观测右肾动脉的支数、副肾动脉的存在与否;2)右肾动脉一级分支与肾门和下腔静脉的关系即:一级分支处在下腔静脉右侧缘的内或外;一级分支处在肾门的内或外。3)腹侧支二级分支处在肾门内或外。结果:1.解剖标本观测结果1)右肾动脉支数1支型28具尸体(93.3%)、2支型2具尸体(6.7%)。副肾动脉出现的尸体有4具(13.3%),副肾动脉均进入肾上极。2) 20例右肾动脉一级分支处位于下腔静脉右侧缘外距肾门的距离为2.4±0.11 cm、距下腔静脉距离为0.7+0.59;20例右肾动脉一级分支处位于下腔静脉右侧缘外的肾门到下腔静脉距离之间肾动脉长度为2.7±0.74。10例右肾动脉一级分支处位于下腔静脉后段距下腔静脉右侧缘的距离为-0.7±0.41cm;10例右肾动脉一级分支处位于下腔静脉后段,下腔静脉到肾门之间肾动脉的长度为2.2±0.24。3)右肾动脉一级分支处位于下腔静脉右侧缘外的有20例(66.7%):右侧缘外到0.5cm段13例(43.3%)、>0.5cm段7例(23.3%):右肾动脉一级分支处位于下腔静脉右侧缘内的有10例(33.3%)(包括两只型动脉的解剖标本)。4)腹侧支二级分支处在肾门内10例(33.3%);腹侧支二级分支处在肾门外20例(66.7%)。2.DSA动脉造影观测结果1) DSA动脉造影资料1支动脉型30例:存在副肾动脉有5例(16.7%),副肾动脉均进入肾上极。2)肾动脉一级分支处在各段间例数和比例为:一级分支部位在肾门内侧9例(30.0%);肾门到腔静脉段15例(50.0%);下腔静脉右侧缘内6例(20.0%)。3)腹侧支二级分支处在肾门内12例(40.0%);腹侧支二级分支处在肾门外18例(60.0%)。结论:1.右侧下腔静脉外可显露2/3研究对象肾动脉主干,越靠近肾门则越易显露肾动脉段支而不易显露肾动脉主干。2.13.3%--16.6%肾上极存在副肾动脉当分离肾上极时,应高度警惕,避免损伤。3.当一级分支处位于下腔静脉后或太接近下腔静脉,前后入路结合分离前、后支是更合理的选择。

李文刚,文前军,方强,宋波[10](2007)在《中国人肾移植后自体上尿路肿瘤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肾移植后自体上尿路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报告1例肾移植后自体上尿路肿瘤并结合文献总结分析我国肾移植后自体上尿路肿瘤的临床表现、临床病理学特点。结果肾移植后自体上尿路肿瘤49例,主要病理组织学类型为肾细胞癌36.7%(18/49)、移行细胞癌59.2%(29/49)、肾肉瘤6.1%(3/49),肾移植后自体上尿路多发性肿瘤18例。肾移植后自体上尿路肿瘤1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1.7%、32.3%。结论移植后自体上尿路肿瘤不同于普通人群,易发生多发性肿瘤,且预后差。

二、肾移植术后并发自体上尿路恶性肿瘤——附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肾移植术后并发自体上尿路恶性肿瘤——附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经腹腔完全腹腔镜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治疗上尿路上皮癌效果及对患者短期生存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手术方法
        1.3.1 观察组手术方法
        1.3.2 对照组手术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3 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EORTC QLO-C30分值比较
    2.4 两组患者病理随访情况比较
3 讨论

(2)肾移植术后新发恶性肿瘤的诊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肾移植术后新发恶性肿瘤的特点及预后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肾移植术后自体上尿路肿瘤临床诊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综述
    2.1 流行病学
    2.2 肾移植术后泌尿系肿瘤的发病原因
    2.3 诊断方法
    2.4 治疗策略
        2.4.1 手术切除
        2.4.2 免疫疗法
    2.5 总结
第3章 资料和方法
    3.1 一般临床资料
    3.2 术前临床诊断标准
    3.3 术前临床可疑标准
    3.4 纳入标准
    3.5 排除标准
    3.6 研究方法
    3.7 随访系统
第4章 结果
    4.1 一般资料
    4.2 临床表现
    4.3 相关检查
    4.4 治疗方式
        4.4.1 术前准备
        4.4.2 手术方式的选择
        4.4.3 免疫抑制剂量的调整及免疫抑制剂的毒副作用的监测
    4.5 病理结果
    4.6 肿瘤复发与存活
第5章 讨论
    5.1 流行病学
    5.2 临床表现
    5.3 辅助检查及治疗策略
    5.4 手术及术后免疫抑制剂调整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经腹腔路径腹腔镜下输尿管膀胱角悬提治疗输尿管中下段长段狭窄的疗效分析(附10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肾移植术后并发泌尿系统恶性肿瘤17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综述
    2.1 肾移植术后肿瘤的流行病学概况
    2.2 肾移植术后并发恶性肿瘤的病因分析
        2.2.1 肾移植术后的免疫抑制治疗
        2.2.2 肾移植手术对于恶性肿瘤的影响
        2.2.3 肾移植手术前的治疗对于肾移植术后并发恶性肿瘤的影响
    2.3 肾移植术后并发恶性肿瘤的发病时间及治疗方法
        2.3.1 泌尿系统恶性肿瘤
        2.3.2 皮肤癌
        2.3.3 卡波西肉瘤(Kaposis sarcoma, KS)
        2.3.4 肾移植术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TLD)
    2.4 肾移植受者恶性肿瘤根治切除术的预后
    2.5 肾移植术后并发恶性肿瘤的防治进展
第3章 资料和方法
    3.1 一般临床资料
    3.2 临床表现与检查
    3.3 治疗
        3.3.1 术前准备
        3.3.2 手术方式的选择
        3.3.3 围手术期治疗
    3.4 随访系统
    3.5 分析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病例资料
    4.2 诊治经过
    4.3 肿瘤部位与病理结果
    4.4 肿瘤复发与存活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7)肾移植术后尿路上皮癌诊断及治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肾移植术后尿路上皮癌研究背景及发病原因探讨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第三章 结果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一
综述二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9)后入路显露右肾外动脉主干的一级分支和腹侧二级分支处的相关解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 中文摘要
二 英文摘要
三 论文正文
    (一) 前言
    (二) 材料来源与方法
    (三) 实验结果
    (四) 讨论
    (五) 结论
    (六) 论文参考文献
四 综述
五 综述参考文献
六 致谢

四、肾移植术后并发自体上尿路恶性肿瘤——附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论文参考文献)

  • [1]经腹腔完全腹腔镜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治疗上尿路上皮癌效果及对患者短期生存质量的影响[J]. 童占表. 中国性科学, 2019(09)
  • [2]肾移植术后新发恶性肿瘤的诊疗分析[D]. 董占文. 山东大学, 2018(01)
  • [3]肾移植术后自体上尿路肿瘤临床诊疗分析[D]. 徐世全. 吉林大学, 2018(01)
  • [4]肾移植术后自体肾癌1例报道及文献荟萃研究[J]. 木库木江·吾布力海日,孙传玉,顾斌,夏国伟. 中国医药指南, 2016(01)
  • [5]经腹腔路径腹腔镜下输尿管膀胱角悬提治疗输尿管中下段长段狭窄的疗效分析(附10例报告)[D]. 李关彬. 山东大学, 2014(11)
  • [6]肾移植术后并发泌尿系统恶性肿瘤17例临床分析[D]. 郑宗宇. 吉林大学, 2013(09)
  • [7]肾移植术后尿路上皮癌诊断及治疗研究[D]. 赵国华.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2010(12)
  • [8]肾移植术后移植肾癌肉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 张树栋,马潞林,刘余庆,王国良,侯小飞,罗康平,赵磊.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9(12)
  • [9]后入路显露右肾外动脉主干的一级分支和腹侧二级分支处的相关解剖研究[D]. 高慧林. 昆明医学院, 2009(10)
  • [10]中国人肾移植后自体上尿路肿瘤的临床分析[J]. 李文刚,文前军,方强,宋波.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07(03)

标签:;  ;  ;  ;  ;  

肾移植术后自体上尿路恶性肿瘤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