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技术

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技术

一、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盛楠[1](2021)在《全自动血细胞仪定量检测红细胞凝集方法及自身免疫病检出抗红细胞抗体初探》文中研究表明背景:红细胞凝集反应可以使红细胞与红细胞之间的间距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可以被流式细胞仪准确的定性和定量,根据这一原理,我们试图采用血细胞分析仪对红细胞凝集程度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流式细胞仪可以对细胞进行自动化的识别,并进行分选。当红细胞发生凝集时,细胞体积变大,在流式细胞仪上则表现为细胞事件数的下降;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该设备操作规范、标准并且简便,结果直观稳定,当红细胞发生凝集时,数个小的红细胞团会聚集成为一个大的红细胞团,该现象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上将通过红细胞的计数值下降得到直观的体现。在本实验中,可以通过流式细胞仪对红细胞凝集的情况进行定性、定量;红细胞凝集的程度可以通过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得到更进一步的定量检测。在健康情况下和患有免疫力疾病时红细胞凝集程度的差异可以通过抗红细胞抗体得以体现。本实验通过收集抗核抗体(ANA)阳性患者标本,建立运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ANA阳性标本进行定量检测红细胞凝集情况的方法学,定量检测患者标本的抗红细胞抗体凝集情况,为临床打开新的研究思路。方法:1.分别将A型、B型两种血型的红细胞与B型、A型两种血型的血清进行凝集实验,作用条件是固定红细胞浓度,对血清进行倍比稀释,在37℃下温浴30分钟得以建立起恒温条件。2.分别用A型、B型两种血型的红细胞与B型、A型两种血型的血清在37℃下温浴30分钟,记录肉眼观察在玻璃片上的凝集程度,然后通过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逐个测定,保证每一管样本上样前已经混匀。3.建立凝集指数AGI,AGI=检测组RBC计数/对照组RBC计数。(结果保留两位小数)。通过与原倍血清下的凝集反应进行对比得到AGI值,采用AGI值进一步解释ANA阳性的患者血液标本中的抗红细胞抗体的凝集情况,进一步证明抗红细胞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4.收集ANA阳性的临床标本,分离血清-20℃冻存备用。制备0型抗凝全血作为指示细胞,与ANA阳性的血清标本在不同稀释度下,37℃温浴30分钟,逐个混匀后通过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上样测定,通过患病标本与健康标本在相似年龄、相同血型、相同反应条件的情况下对比实验,建立一个全新的检测凝集现象的方法学。结果:1.对红细胞凝集在流式细胞仪上的表现进行了观察,可以用于对红细胞凝集反应的测定,证明了在固定体积参数的情况下,流式细胞仪对于红细胞的凝集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并初步建立了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红细胞凝集反应的新方法。2.通过在固定流式细胞仪体积参数时,ABS 3数值与红细胞稀释倍数呈线性关系,说明随着红细胞稀释倍数的增大,ABS 3数值随之增大,凝集程度随之减弱,对于红细胞的凝集可以做到定量检测,与传统的玻片法有高度的相关性。3.通过分别用健康人的体检标本、ANA阳性患者的血清与红细胞进行凝集反应,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上可以得到定量的红细胞数值有规律的下降,证明ANA阳性的自身免疫疾病或疑似自身免疫疾病患者中存在低水平抗O型红细胞抗体。结论:1.通过流式细胞仪可以对红细胞凝集反应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2.建立了利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定量检测红细胞凝集程度的方法。3.利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现抗红细胞抗体。

冯廷华[2](2021)在《基于淋巴细胞转化在流式细胞仪上的特征而建立的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及临床意义》文中认为背景淋巴细胞转化实验(LTT)是通过刺激淋巴细胞发生增殖,以检测某个体的免疫细胞的功能以及状态的一种方法。试验原理是T细胞表面表达有丝分裂原受体,在接触到抗原或植物血凝素(PHA)、刀豆蛋白A(ConA)和美洲商陆(PWM)等有丝分裂原后,T细胞受到丝裂原的刺激从而发生变化--代谢状态改变,体现在细胞蛋白质和核酸合成增多,增殖反应的发生;细胞的形态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例如细胞变大为成熟淋巴细胞的3~4倍、细胞质增多、产生空泡,细胞染色质变疏松、核仁明显,形态总体向淋巴母细胞转变。LTT是一项广泛使用地试验项目,目前认为PHA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主要是胸腺来源的T淋巴细胞的特性,而机体的细胞免疫状态则可以通过其转化率的大小来进行评价,是为数不多的检验机体细胞免疫水平以及功能实验。本文是在形态学计数法的基础上,观察淋巴细胞转化的流式细胞仪和分子学特征,试图改进检测淋巴细胞转化的方法。并且尝试用该方法检测健康体检者、淋巴瘤、白血病的淋巴细胞转化能力,分析其临床应用意义,探究其临床应用的潜力。方法1、采用全血法用10%小牛血清的1640培养液培养全血细胞,用pha刺激实验样本在37℃5%CO2的条件下培养72h,同时设立空白对照,培养后用裂解液裂解培养液中的红细胞,将得到的白细胞重悬后用流式细胞仪观察,通过设立象限门的方法,观察经过淋巴细胞转化培养的两组淋巴细胞各象限门的百分数变化,利用SPSS软件的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实验组和空白组之间的差异,并利用均值、标准差、变化幅度比较值等分析比较找出象限门中最具有可比性的象限门数据。2、利用上述培养方法培养后的细胞液进行DNA提取,将空白组和实验组提取的DNA利用qPCR的方法进行端粒长度测定,将各空白组和实验组测出的端粒长度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以观察淋巴细胞转化实验的分子生物学特点。3、利用上述培养方法培养后,与经典的形态学计数法进行比较。将培养后的健康体检者样本利用血细胞分析仪观察培养后的两组淋巴细胞百分数,利用SPSS的独立样本T检验的分析方法来比较实验组和空白组之间淋巴细胞百分数的差异,计算淋巴细胞转化率,计算方法为(实验组淋巴细胞百分数-空白组淋巴细胞百分数)/实验组淋巴细胞百分数,并将得到的淋巴细胞转化率同形态学计数法的正常值进行对比,以证明试验的可行性。再通过不同批次之间的对比,证明实验的稳定性。4、对血液病患者和健康人的外周血,采用新建立的方法观察两组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差异。然后采用t检验和正态分布检验的方法对病例组和健康组之间淋巴细胞百分数和淋巴细胞转化率进行比较,证明该方法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对全部血液病患者同健康人外周血培养后的淋巴细胞转化率作对比,观察其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将不同的血液病,即白血病、淋巴瘤患者同健康人的外周血培养比较,观察其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用流式细胞计数仪观察设门后的实验数据,发现空白组和实验组实验数据具有明显的差异,可以用流式细胞计数仪观察淋巴细胞转化,并且第四象限中的"%ALL"最具有可比性,差异性最大。2、通过检测空白组和实验组之间端粒长度的测定分析,发现其配对分析两组之间的变化呈增长趋势,P值为0.023(<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用血细胞分析仪可以观察到实验组淋巴细胞百分比为37.046±12.654%对比空白组的淋巴细胞百分数为15.653±9.469%,有明显的升高。SPSS分析的55例健康体检者的淋巴细胞转化率为0.543±0.269,而形态学计数法的淋巴细胞转化率的正常值为0.6-0.8,其结果也基本吻合。由于本实验样本血液无法长时间保存,因此实验选取健康正常人的血液培养标本分为五个批次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实验,如果五批健康正常人血液标本无显着差异,则认为实验稳定。实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P值为0.892(>0.05),五个批次之间无显着性差异。4、患病组44份(其中白血病组28例,恶性淋巴瘤组16例),健康组30份同时培养,数据结果做正态分布检验Q-Q图,白血病组、淋巴瘤组和健康组的正态检验K-S检验的P值分别为0.305、0.272、0.641(P>0.05),表明三组均呈正态分布。将患有血液病的病人样本与健康人样本的淋巴细胞转化率均值比较,结果有明显差异(P<0.05.)分别将白血病组和淋巴瘤组与健康组进行比较,白血病组的样本同健康组的淋巴细胞转化率均值比较P<0.05,患有淋巴瘤患者的样本同健康人样本的淋巴细胞转化率均值比较P<0.01,均有显着差异。结论1.证实了可以利用流式细胞仪观察淋巴细胞转化。2.成功建立了血细胞分析仪观察淋巴细胞转化试验。3.血细胞分析仪观察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可以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具有临床应用潜力。

方池送[3](2020)在《血常规检验中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应用价值评估及检测误差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血常规检验中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应用价值及检测误差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3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真空采血的方式采集所有患者空腹12 h状态下的肘静脉血,进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和血涂片镜检检测。比较两种不同血常规检测方法对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的阳性检出率;选取中性粒细胞(N)、淋巴细胞(L)、嗜酸性粒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B)、单核细胞(M)为观察指标。以镜检结果为金标准,评价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各细胞阳性检出的特异度、敏感度和一致性,并记录检测误差原因。结果:血涂片镜检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阳性检出率结果分别为RBC(66.6% vs 62.3%)、WBC(70.3% vs 64.9%)、PLT(77.4% vs 74.0%),血涂片镜检阳性检出率均更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对N、L、E、B、M的阳性诊断特异度分别为93.5%、88.6%、98.4%、98.8%、92.5%,敏感度分别为90.7%、94.0%、93.2%、91.7%、92.6%。经Kappa检验显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检测结果与血涂片镜检一致性均较好(Kappa>0.75,P<0.05)。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误差主要由血液样本不合格(占59.2%)和仪器操作步骤不规范(占26.5%)导致。结论:血常规检验中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应用价值较高,有利于快速、准确地进行大批量血液样本检测,但仍然存在一定的误差,尚不能完全代替血涂片镜检。

石佩茹[4](2020)在《基于模糊理论的血细胞分析仪可靠性分配》文中提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医疗单位对测试设备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血细胞分析仪作为医疗单位最普遍、使用最频繁的设备其检测精度和可靠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提高检测结果和设备可靠性,开展血细胞分析仪的危害性分析及可靠性分配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论文以血细胞分析仪为研究对象,以可靠性分配作为目的,在熟悉其工作原理和结构划分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可靠性危害度、重要度、维修性、工作环境、成本、制造技术等影响因素,引入模糊区间数、模糊云模型等模糊理论以及非线性组合赋权法,对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可靠性分配研究。论文首先根据血细胞分析仪故障维修数据进行可靠性建模,通过模型识别确定模型分布,应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和二分法相结合进行模型参数估计,进而获得血细胞分析仪的可靠性指标;其次,引入区间数原理与风险优先数相结合进行血细胞分析仪危害性定量分析,通过模糊区间数代替实数来表达不确定信息,评估风险因子,降低人为主观性带来的影响的同时又避免了出现危害度的相同值而无法排序问题;再次,通过模糊评分法和模糊云模型分别对血细胞分析仪的单元重要度和维修性进行分析,确定各单元的重要程度和维修指标,为可靠性分配提供参考依据;最后,为解决模糊AHP赋权法的主观随意性以及信息熵赋权法的客观随机误差带来的影响,采用非线性组合赋权法进行影响因素模糊权重的确定,综合VIKOR法,通过MATLAB编程进行血细胞分析仪的可靠性分配,获得各单元的可靠性指标值。本文通过进行基于模糊理论的血细胞分析仪可靠性分配,能够为血细胞分析仪各单元分配合理的可靠性指标,指导产品研发部门进行血细胞仪可靠性的提升,同时本文提供的方法也能应用于同类产品的开发,为企业提供指导意见。

唐洪浩[5](2020)在《联合CRP与SAA的血细胞分析仪硬件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感染性疾病在临床是常见疾病。感染经常会导致白细胞数量升高,以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的浓度升高。目前白细胞检测,CRP检测项目和SAA检测项目一般是由不同的仪器分开检测,因此将这三个检测项目联合到一起检测可以提高检测效率,方便临床诊断感染性疾病。为此本论文完成了将三者的功能结合到同一台仪器上的硬件系统研制。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结合血液样品的预处理过程及测量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气路、液路、机械结构等,设计了一个以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芯片和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芯片为控制核心的硬件系统。同时针对血液样品的不同预处理方法及测量方法,将硬件系统按功能进行模块化规划,完成硬件系统的顶层设计。2.在本论文中,设计了一块控制主板负责协调其他电路板及模块,是硬件系统的核心和顶层。控制主板对上负责执行上位机软件系统下发的指令及测量结果上传等,对下控制硬件系统中的其他模块有序运行。同时利用控制主板的FPGA芯片内部丰富的门逻辑单元、内嵌RAM(随机动态存取内存)、时钟资源等,用并行的方式来处理多个测量模块产生的数字信号。FPGA芯片对激光散射信号检测模块和库尔特信号检测模块进行数据采集、缓存、传输。另外根据对白细胞分类使用的激光散射和细胞化学染色联合检测法,设计了激光散射信号检测模块。该检测模块对白细胞二个角度的散射光进行采集,之后白细胞分类算法将根据这二个角度的散射光强度对白细胞进行分类。同时根据白细胞计数、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的库尔特检测原理设计了库尔特信号检测模块,用于血细胞计数。另外根据蛋白测量的免疫散射比浊法设计了蛋白测量模块,用于CRP蛋白和SAA蛋白浓度检测。3.使用验证数据测试高速数据采集模块的数据传输性能。验证数据由高速数据采集端口传输到MCU芯片端内存中,其传输速度可以达到45MB/S,数据传输准确。激光散射信号检测模块其杂散光最大值不超过19,波动范围小,其CV值不超过0.6%。用7μm计数微球对激光散射信号模块进行测试,高低角度散射信号峰值的变异系数(CV)值分别为6.82%和8.30%。库尔特信号检测模块噪音最大值不超过10,均值较低,不超过5。用7μm计数微球对库尔特信号检测模块进行测试,库尔特信号峰值的平均值为183,CV值为10.23%。蛋白测量模块杂散光占试剂检测时的AD值比例最大值约为1.58%。该模块使用3mg/L、10mg/L、100mg/L三个浓度的校准品10次测试结果的CV<10%。该结果符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出的C-反应蛋白测定试剂盒的行业标准要求的CV不大于10%重复性要求。在3~156mg/L的浓度范围内,测量结果具有较好的拟合性,其线性相关系数|r|=0.99243。该结果符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出的C-反应蛋白测定试剂盒的行业标准要求的常规C反应蛋白线性区间相关系数不小于0.990的要求。

陈娟,吴志成,赖小婷,冯景虹[6](2020)在《D6-CRP型与XN-9000型血细胞分析仪比对的结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D6-CRP和XN-9000型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可比性。方法:按照国家卫生行业标准(WS/T406-2012要求,检测40份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新鲜静脉全血标本,参照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9-A2文件,以XN-9000型血细胞分析仪为对照仪器、D6-CRP型血细胞分析仪为待评仪器,统计2台仪器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血细胞比容(HCT)和血小板(PLT)5个检测结果的相对偏差符合度,计算相关系数和回归方程;在医学决定水平(Xc)处,计算2台仪器之间结果的偏倚,以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法案修正法案(CLIA’88)规定的允许总误差(TEa)的1/2作为评价标准,2台仪器检测的WBC、RBC、HGB、HCT和PLT比对的可接受范围依次为±7.5%、±3.0%、±3.5%、±3.0%和±12.5%。结果:两种血细胞分析仪5个检测项目的相对偏差符合要求的比例均≥80%,相关系数r均>0.975。在医学决定水平处,其中PLT为50×109/L的相对偏差Bc%>1/2TEa,但其Ea均落在95%CI内,表明是由抽样误差所造成,其待评方法的偏差可接受,其余检测项目均可接受。在各个医学决定水平处测定结果的偏倚均≤1/2TEa。结论:2台血细胞分析仪的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符合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对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ISO15189-2012),在临床应用时达到检验结果的互认,为临床可接受。

林海标[7](2019)在《血细胞分析参考方法的建立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血细胞分析俗称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上最基础的检查之一。主要项目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白细胞分类和网织红细胞等。血细胞分析结果可以发现许多全身性疾病的迹象,可以为临床判断贫血、感染、血液系统疾病、骨髓造血功能疾病等提供证据。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临床对疾病病情的判断。目前临床实验室血细胞分析均由自动化仪器进行检测,但不同品牌、不同型号仪器或不同实验室检测可造成同一份样本得到结果存在差异,进而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可能造成影响等,因此,要实现血细胞分析测量结果的可比和准确性,血细胞分析的标准化研究就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目前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血细胞分析参考方法,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A浓度.红细胞压积及血小板计数,我国也发布相应的卫生行业标准,旨在促进血细胞分析测量结果的标准化进程,实现不同场所、不同设备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从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数据可知我国临床实验室使用血细胞分析仪厂商超过150家,其中国产近140家.如何实现测量结果的标准化是目前血细胞分析测量发展的瓶颈,本研究通过建立血细胞参考方法,探讨使用新鲜血液样本在区域内验证检验结果的正确度和在厂商实现量值溯源中的应用。目的:通过建立血细胞分析参考方法,探讨血细胞分析测量结果的最值溯源,实现测最结果的标准化。应用建立的参考方法在区域内进行正确度验证调查.评价区域内血细胞分析参考方法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为国产厂商提供血细胞分析量值溯源服务,节约资源。方法:根据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血细胞分析参考方法文件,并结合我国卫生行业标准要求,建立血细胞分析参考方法,评价其精密度、正确度、线性范围、携带污染和稳定性等分析性能,并评定其不确定度。应用研究方法:1.使用具有互通性的新鲜全血作为检测样本,进行区域内的正确度验证计划,探讨建立区域内医疗机构之间检测系统测量结果标准化的质量管理模式。2.通过建立血细胞分析参考系统,与血细胞分析检测系统生产厂商合作,为其提供新鲜全血的赋值服务和校准服务,探讨第三方实验室为厂商提供量值溯源服务的可能性。结果:1.性能评价 5个血细胞分析测量项目(WBC,RBC,PLT,Hct,Hb)的分析性能均满足参考方法的要求,评定不确定度分别为:RBC:(4.17±0.07)×1012/L(k=2);WBC:(9.11±0.22)X109/L(k=2);PLT:(204±5.3)×109/L(k=2);Hb:(148.6±0.96)g/L(k=2);Hct:(38.04±0.0061)%(k=2),在本实验室成功建立血细胞分析参考方法。2.应用研究①根据卫健委临床检验中心评价标准判断:1号样本有2台设备超出允许范围;4号样本Hct有一台设备超出允许范围,总合格率为99.5%(657/660)。参照CLSI推荐标准进行判断,WBC项目有不合格数量为14台次,RBC项目有不合格数量为19台次,HGB项目有不合格数量为3台次,Hct项目有不合格数量为32台次,PLT项目有不合格数量为2台次,总合格率为89.4%(590/660);大部分项目不同品牌的仪器测量结果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应用新鲜全血样本对国产某公司的Z3和Z5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校准并进行校准验证,结果满意。结论:在本实验室成功建立了血细胞分析参考方法,且性能符合要求,该参考方法的建立有助于建立地区间临床实验室血细胞分析测量正确度验证计划,并可为血细胞分析仪生产厂商提供量值溯源服务。

卢燕萍[8](2019)在《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探究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9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血常规检验患者共计105例,均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后予以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比较不同检测方法下血红蛋白、白细胞、红细胞检出率及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中粒细胞阳性检出率。结果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阳性率中,血红蛋白58.09%、白细胞68.57%、红细胞62.85%,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阳性率中,血红蛋白80.95%、白细胞85.71%、红细胞82.85%,联合检测的检出率均高于单一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阳性检出率中,嗜酸性粒细胞47.61%、单核细胞45.71%、淋巴细胞38.09%、中粒细胞33.33%,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阳性检出率中,嗜酸性粒细胞61.90%、单核细胞60.00%、淋巴细胞59.04%、中粒细胞50.47%,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阳性率均低于联合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血常规检验中的结果相对准确,极大的避免了单一检测下误诊、漏诊可能性,可在临床实践中予以推广和应用。

刘宏[9](2018)在《不同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的比对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不同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可比性。方法以希森美康XN-1000型血细胞分析仪、配套试剂、原装配套校准品、质控品作为参比系统;迈瑞BC-5600型血细胞分析仪、配套试剂、原装配套校准品、质控品作为待评系统。依据行标WS/T406-2012要求收集血液样本40份,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9-A2文件,分别应用两台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GB)、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并予以分析。结果PLT、Hct、HGB、RBC、WBC相对偏差符合要求比例,分别为98.00%、95.25%、98.00%、96.00%、100.00%,五个测定参数相对偏差符合比例,均≥80%,临床评估可接受;线性回归分析可知,两台仪器具有良好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使用多台仪器检测时,要加强实验仪器的质量控制,定期对不同的检测仪器进行校准和比对,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从而更好的服务临床。

刘晓婷,向代军,徐菡,乐家新,王成彬[10](2016)在《迈瑞BC-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性能的可靠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血细胞分析仪(BC-5000)全血细胞计数(CBC)和白细胞分类(DC)的可靠性。方法:按照相关文件规定对BC-5000的CBC和DC性能指标进行评价,并与参比仪器希斯美康XE-2100(XE-2100)及人工分类进行比较。结果:BC-5000血细胞分析仪CBC的携带污染率、总重复性和精密度均符合要求,在正常及常见的病理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0.998),与XE-2100血细胞分析仪相关性好(r>0.95);BC-5000血细胞分析仪DC性能评价中,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重复性好,与XE-2100血细胞分析仪的结果比较,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3个参数的相关性较好(r>0.96),Mon%次之(r=0.9413),Baso%的相关系数最低(r=0.7270)。BC-5000与人工分类的结果比较,Neu%、Lym%及Eos%分类结果的一致性良好(r=0.9806,r=0.9691,r=0.9839),Mon%次之(r=0.8993),Baso%的分类结果相关性欠佳(r=0.4110)。结论:除对怀疑白细胞分类异常的结果需人工分类复核外,BC-50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的结果准确、可靠,主要性能指标符合临床检验要求。

二、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全自动血细胞仪定量检测红细胞凝集方法及自身免疫病检出抗红细胞抗体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章 红细胞凝集在流式细胞仪上的表现
    材料和方法
        1.材料
        1.1 仪器
        1.2 试剂
        1.3 标本来源
        2.方法
        2.1 固定流式细胞仪的加样数量参数测定红细胞凝集实验
        2.1.1 指示细胞的制备
        2.1.2 稀释红细胞
        2.1.3 设置血清稀释组
        2.1.4 过滤样本
        2.1.5 样本温浴
        2.1.6 用流式细胞仪上样
        2.1.7 结果判定
        2.2 固定流式细胞仪的加样体积参数检测红细胞凝集实验
        2.2.1 指示细胞的制备
        2.2.2 稀释红细胞
        2.2.3 设置血清稀释组
        2.2.4 过滤样本
        2.2.5 样本温浴
        2.2.6 用流式细胞仪上样
        2.2.7 结果判定
    结果
        1.固定加样数量参数下的原倍组与空白组红细胞凝集在流式细胞仪上的结果
        2.固定加样数量参数下的原倍组与512倍稀释组红细胞凝集在流式细胞仪上的结果
        3.固定加样体积参数下的原倍组与空白组红细胞凝集在流式细胞仪上的结果
        4.固定加样体积参数下的原倍组与512倍稀释组红细胞凝集在流式细胞仪上的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红细胞凝集在流式细胞仪上的定量分析
    材料和方法
        1.材料
        1.1 仪器
        1.2 试剂
        1.3 标本来源
        2.方法
        2.1 固定流式细胞仪的加样体积参数测定红细胞凝集实验
        2.1.1 指示细胞的制备
        2.1.2 稀释红细胞
        2.1.3 设置稀释组
        2.1.4 过滤样本
        2.1.5 样本温浴
        2.1.6 用流式细胞仪上样
        2.1.7 结果分析
        2.2 优化实验
        2.2.1 固定红细胞体积
        2.2.2 固定血清浓度
        2.2.3 流式细胞仪上机检测
        2.2.4 结果判定
    结果
        1.固定加样体积参数下的原倍组、512倍稀释组与空白组红细胞凝集在流式细胞仪上的结果
        2.优化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基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红细胞凝集进行定量检测
    材料和方法
        1.材料
        1.1 仪器
        1.2 试剂
        1.3 标本来源
        2.方法
        2.1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红细胞凝集的原理
        2.2 临床红细胞倍比稀释实验
        2.3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红细胞凝集检测方法的建立
        2.4 数据分析
        2.5 玻片法检测红细胞凝集
        2.5.1 5%A型红细胞悬液的制备
        2.5.2 血清稀释及孵育
        2.5.3 结果判定
        2.6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临床红细胞倍比稀释实验的线性关系
        2.红细胞凝集强度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与玻片法高度相关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基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抗红细胞抗体的临床意义
    材料和方法
        1.材料
        1.1 仪器
        1.2 试剂
        1.3 临床标本来源
        2.方法
        2.1 指示细胞的制备
        2.2 实验方法检测值的线性观察
        2.3 实验稳定性观察
        2.4 ANA阳性标本(患病组)与健康标本(对照组)的检测
        2.5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
        2.6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AGI与血清抗体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稳定性实验
        3.患病组与对照组血清与O型红细胞凝集结果
        4.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工作展望
综述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自身抗体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ANA阳性患者标本信息
附录 中英文对照表
附录 作者简介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2)基于淋巴细胞转化在流式细胞仪上的特征而建立的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章 基于流式细胞仪观察淋巴细胞转化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
        1.1 仪器
        1.2 试剂
        1.3 标本来源
        2.方法
        2.1 在流式细胞仪的基础上初步建立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2.1.1 配制RPMI1640
        2.1.2 配制PHA
        2.1.3 准备
        2.1.4 接种
        2.1.5 培养
        2.1.6 裂解红细胞
        2.1.7 仪器准备
        2.2 设门
        2.3 分析
    (二)结果
        1. 设门结果
        2. 设门结果
        3. 分析结果
        4. 分析结果
        5. 分析结果
    (三)讨论
    (四)小结
    (五)参考文献
第二章 淋巴细胞转化与端粒长度的关联
    (一)材料和方法
        1.材料
        1.1 仪器
        1.2 试剂
        1.3 标本来源
        2.方法
        2.1 健康体检者的淋巴细胞转化
        2.2 待测标本全血基因组DNA提取
        2.3 端粒长度测定
        2.3.1 qPCR测定端粒长度
        2.3.2 端粒长度计算
        2.4 统计分析
    (二)结果
    (三)讨论
    (四)小结
    (五)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基于血细胞分析仪分析的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的方法的建立
    (一)材料和方法
        1.材料
        1.1 仪器
        1.2 试剂
        1.3 标本来源
        2.方法
        2.1 形态学计数法
        2.2 在血细胞分析仪的基础上初步建立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2.2.1 配制RPMI1640
        2.2.2 配制PHA
        2.2.3 准备
        2.2.4 接种
        2.2.5 培养
        2.2.6 仪器准备
        2.2.7 处理
        2.2.8 对比
        2.3 稳定性实验
        2.4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在不同性别之间的测定
        2.5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在不同年龄段之间的测定
        2.6 统计分析
    (二)结果
        1.基于血细胞分析仪的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初步建立
        2.稳定性实验结果
        3.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在不同性别之间的测定结果
        4.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在不同年龄段之间的测定结果
    (三)讨论
    (四)小结
    (五)参考文献
第四章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
        1.1 仪器
        1.2 试剂
        1.3 标本来源
        2.方法
        2.1 血液病样本与健康人样本的正态分布检验
        2.2 血液病样本与健康人样本的T检验
        2.3 不同血液病样本与健康人样本的T检验
        2.4 统计分析
    (二)结果
        1.血液病样本与健康人样本的正态分布检验结果
        2.血液病样本与健康人样本的T检验结果
        3.不同血液病样本与健康人样本的T检验
    (三)讨论
    (四)小结
    (五)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工作展望
综述 细胞免疫检测技术进展及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致谢

(3)血常规检验中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应用价值评估及检测误差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入组患者基本情况
    2.2 两种血常规检测方法对RBC、WBC、PLT的阳性检出率比较
    2.3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血常规检测中的价值分析
    2.4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误差因素分析
3 讨论

(4)基于模糊理论的血细胞分析仪可靠性分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血细胞分析仪应用发展
        1.2.2 可靠性分配技术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内容
        1.3.2 创新点
        1.3.3 本文体系结构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血细胞分析仪可靠性评估
    2.1 引言
    2.2 故障间隔时间分布模型评估
        2.2.1 常用失效分布模型
        2.2.2 分布模型优选
    2.3 故障分布模型参数估计
    2.4 参数拟合优度检验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模糊区间数的血细胞分析仪故障分析
    3.1 引言
    3.2 血细胞分析仪基本结构分析
    3.3 血细胞分析仪故障综合分析
        3.3.1 FMECA分析基础理论
        3.3.2 血细胞分析仪故障部位、模式及原因分析
        3.3.3 故障模式影响分析(FMEA)表
    3.4 血细胞分析仪区间风险危害性分析
        3.4.1 区间风险优先数原理
        3.4.2 血细胞分析仪危害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单元重要度和维修性分析
    4.1 引言
    4.2 基于模糊评分法的单元重要度分析
    4.3 基于云模糊的单元维修性分析
        4.3.1 云模型在模糊综合评分中的应用
        4.3.2 血细胞分析仪单元维修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模糊权重确定的可靠性分配
    5.1 引言
    5.2 可靠性分配准则及影响因素确定
    5.3 影响因素权重确定
        5.3.1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指标赋权法
        5.3.2 基于信息熵的指标赋权法
        5.3.3 基于非线性规划的组合赋权法
    5.4 基于VIKOR的单元综合排序
        5.4.1 VIKOR算法
        5.4.2 单元综合排序
    5.5 可靠性指标分配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附录

(5)联合CRP与SAA的血细胞分析仪硬件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血细胞分析仪现状
    1.3 CRP与 SAA蛋白检测技术发展现状
第2章 检测原理
    2.1 血细胞计数检测原理
    2.2 白细胞分类检测原理
    2.3 CRP和 SAA蛋白检测原理
第3章 血细胞分析仪系统方案设计
    3.1 血液分析仪整体结构
    3.2 血液预处理模块
    3.3 硬件系统整体设计
第4章 血细胞分析仪硬件电路设计
    4.1 控制主板设计
        4.1.1 控制主板主控芯片
        4.1.2 控制主板FPGA芯片
        4.1.3 控制主板外设电路设计
        4.1.4 控制主板软件
    4.2 激光散射信号检测模块设计
    4.3 库尔特信号检测模块设计
    4.4 蛋白测量模块设计
第5章 实验与数据分析
    5.1 数据高速采集功能模块传输性能验证及分析
    5.2 激光散射信号检测模块性能验证及分析
        5.2.1 白细胞鞘流实验
        5.2.2 激光稳定性实验
        5.2.3 激光散射信号检测模块杂散光实验
        5.2.4 激光散射信号检测模块标准粒子样本实验
    5.3 库尔特计数信号检测模块性能验证及分析
        5.3.1 库尔特信号检测模块噪声实验
        5.3.2 库尔特信号检测模块标准粒子样本实验
    5.4 蛋白测量模块性能验证及分析
        5.4.1 蛋白测量模块的噪音实验分析
        5.4.2 蛋白测量模块的性能评估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指导教师对学位论文的学术评语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D6-CRP型与XN-9000型血细胞分析仪比对的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检测材料
    1.2 仪器与试剂
    1.3 检测方法
    1.4 判断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日间精密度
    2.2 实验室结果可比性
    2.3 相关性
    2.4 临床可接受判断
3 讨论
4 结论

(7)血细胞分析参考方法的建立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血细胞分析参考方法的建立与性能评价
    1.1 样本采集与要求
    1.2 参考方法的建立
        1.2.1 红细胞和白细胞计数
        1.2.2 血红蛋白参考方法
        1.2.3 血小板计数参考方法
        1.2.4 红细胞比容参考方法
    1.3 数据处理及统计学分析
    1.4 性能评价结果
        1.4.1 红细胞计数和白细胞计数
        1.4.2 血小板计数
        1.4.3 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
    1.5 讨论
    1.6 结论
第二章 血细胞分析参考方法的不确定度评定
    2.1 材料
        2.1.1 仪器
        2.1.2 试剂
    2.2 方法
        2.2.1 红白细胞计数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2.2.2 血小板计数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2.2.3 血红蛋白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2.2.4 红细胞比容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2.3 结果
        2.3.1 红细胞计数不确定度评定结果
        2.3.2 白细胞计数不确定度评定结果
        2.3.3 血小板计数不确定度评定结果
        2.3.4 血红蛋白不确定度评定结果
        2.3.5 红细胞比容不确定度评定结果
    2.4 讨论
    2.5 结论
第三章 血细胞分析参考方法的应用
    3.1 临床血细胞分析测量结果的正确度验证调查
        3.1.1 材料与方法
        3.1.2 结果
        3.1.3 讨论
        3.1.4 结论
    3.2 通过为厂商校准标准血细胞分析仪,建立第三方量值溯源体系
        3.2.1 材料与方法
        3.2.2 结果
        3.2.3 讨论
        3.2.4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英文缩略语
    附录2:知情同意书
    附录3:健康调査表
    附录4:综述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8)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判断标准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检验方法下血红蛋白、白细胞、红细胞检出率比较
    2.2 不同检查方法下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中粒细胞阳性检出率比较
3 讨论

(9)不同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的比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仪器、试剂
        1.1.2 样本来源
    1.2 方法
        1.2.1 比对项目
        1.2.2 试验条件
        1.2.3 测定方法
        1.2.4 对比实验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种检测系统可比性分析
    2.2 两种检测系统相关性、可接受性能比对评价结果
3 讨论

(10)迈瑞BC-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性能的可靠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1.2 检测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检测指标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携带污染率
    2.2 总重复性
    2.3 精密度
        2.3.1 批内精密度
        2.3.2 批间精密度
    2.4 线性分析
    2.5 两种血细胞分析仪的可比性
    2.6 白细胞分类
3 讨论
4 结语

四、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全自动血细胞仪定量检测红细胞凝集方法及自身免疫病检出抗红细胞抗体初探[D]. 盛楠.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2]基于淋巴细胞转化在流式细胞仪上的特征而建立的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及临床意义[D]. 冯廷华.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3]血常规检验中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应用价值评估及检测误差因素分析[J]. 方池送. 中国医学创新, 2020(36)
  • [4]基于模糊理论的血细胞分析仪可靠性分配[D]. 石佩茹. 长春工业大学, 2020(01)
  • [5]联合CRP与SAA的血细胞分析仪硬件设计与实现[D]. 唐洪浩. 深圳大学, 2020(10)
  • [6]D6-CRP型与XN-9000型血细胞分析仪比对的结果分析[J]. 陈娟,吴志成,赖小婷,冯景虹. 中国医学装备, 2020(05)
  • [7]血细胞分析参考方法的建立与应用[D]. 林海标.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8)
  • [8]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J]. 卢燕萍. 中国医药科学, 2019(05)
  • [9]不同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的比对分析[J]. 刘宏.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18(02)
  • [10]迈瑞BC-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性能的可靠性研究[J]. 刘晓婷,向代军,徐菡,乐家新,王成彬. 中国医学装备, 2016(04)

标签:;  ;  ;  ;  ;  

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