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枣研究论文统计与分析

红枣研究论文统计与分析

一、中国枣树研究论文的统计与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静怡[1](2021)在《陕西大荔冬枣园土壤养分特征分析及肥料效应研究》文中认为

安霞[2](2021)在《基于时序卫星遥感图像的枣树种植面积提取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阿拉尔垦区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是公认的“水果优生区带”。近几年,随着该地区枣树种植业的蓬勃发展,逐渐成为新疆红枣的主要种植地区之一。阿拉尔垦区枣树种植面积的获取对兵团农作物决策提供相关数据支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使用遥感技术进行枣树面积提取,大幅度降低测算成本的同时,也保证了数据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本文以阿拉尔垦区为研究区域,采用Landsat 8为主要数据源,分别针对单时相和时间序列影像研究如何快速高效的提取枣树种植面积,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基于枣树物候期内的Landsat 8单时相影像,研究阿拉尔垦区枣树种植面积提取方法。获取了2017年枣树生长周期内的9景影像,在对研究区域内的枣树种植面积进行提取之前,为了更好的将枣树与其他作物区分开来,分析枣树和其他作物在同一时期内的光谱特征,选取作物曲线差别较大的影像,然后采用不同监督分类方法对枣树种植面积进行提取。采用随机森林分类方法的效果优于其他分类方法,并且使用枣树成熟期的影像得到的分类结果最好。2、采用枣树生长周期内时间序列的Landsat 8 OLI数据,以新疆阿拉尔市为例,利用动态时间规整算法进行农作物分类识别,探索利用中高分辨率时间序列影像和DTW方法对枣树的识别能力,通过试验分析得到基于NDVI的DTW分类方法精度最高,总体精度为95.23%,分类精度满足用户需求。因此,运用本文提出的时序特征融合的分类方法提取阿拉尔垦区枣树种植面积是可行的。3、利用本研究提出的时序特征融合的分类方法,提取阿拉尔垦区2013年到2018年枣树种植面积。利用多年的数据对该方法进行验证,参考历年统计年鉴,提取得到的枣树种植面积均可达到97%左右,证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提取研究区域枣树种植面积,对研究农作物种植面积提取提出了新的思路。

李玲[3](2021)在《枣棉间作复合系统耗水特性和土地生产力研究》文中指出针对当前干旱区水资源日趋匮乏而基于限量供水的农林间作节水增效理论和技术研究体系不够完善的现状,采用大田试验,以典型农林间作模式枣棉间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5个不同处理(Int 2、Int 4和Int 6为3种不同间距的枣棉间作处理,Sole J为枣树单作处理,Sole C为棉花单作处理),研究枣棉间作复合系统的耗水变化规律、根系分布特征、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探析复合系统的耗水特性、土地和水分生产力,明确复合群体根系分布与土壤水分利用的相关关系,筛选出缓解枣棉间作种间水分竞争并能有效提高间作系统生产力的种植模式,为本地区农果间作系统调控提供重要的理论和技术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枣棉间作土壤水分随着棉花生育期的推进而逐渐减少,且枣棉间距越小,差异越大。与枣树单作系统相比,枣棉间作系统土壤水分效应表现为正效应;与棉花单作系统相比,枣棉间作系统土壤水分效应表现为负效应。2.间作耗水量、土壤贮水消耗量随棉花行数的增加而显着增加,棵间蒸发量随着棉花生育进程的推进呈逐渐降低。苗期是减少土壤无效蒸散的关键时期,花铃期是间作棉田耗水的主要时期。阶段棵间蒸发量和蒸散比随棉花种植行数的增加而减小。3.枣树根长密度随离树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减小,随土层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各处理枣树根系在离树间距最近及离地表土层最浅区域分布最广。棉花根长密度分布由大到小的次序为Int 4>Int 6>Int 2,棉花根长密度随离树距离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下降,棉花细根主要分布在距离枣树水平方向1.0-1.5 m及垂直方向0-40 cm 土壤土层。4.离树距离越大竞争能力越大,水平方向1.0-1.5 m棉花-枣树的竞争能力均大于枣树-棉花的竞争能力,其他水平方向除处理Int 4外,枣树-棉花的竞争能力均大于棉花-枣树的竞争能力;垂直方向上0~100 cm 土层均是枣树-棉花的竞争能力优于棉花-枣树的竞争能力。5.间作模式较单作种植显着影响枣树株高、新枝长、主干茎粗,且对新枝茎粗有显着促进作用。间作可以显着提高棉花株高、茎粗、叶片数、蕾铃数和果枝数。不同田间配置中,处理Int 6对棉花株高有显着促进作用,处理Int 2对棉花茎粗和叶片数生长有明显优势,间作不同田间配置中蕾铃动态变化相似,其中处理Int 2蕾铃数表现最高。6.枣棉间作系统总产较单作种植显着提高21.3%-33.5%,不同田间配置对间作棉花和红枣产量有显着影响,就系统总产而言,处理Int 4下产量最高,土地当量比高达1.35,具有显着增产优势,水分当量比表现为Int 4>Int 6>Int 2,距离枣树1m种植4行棉花的种植模式在水分利用方面更有间作优势。

李忠杰[4](2021)在《摇枝式冬枣振动采收参数的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疆尤其是南疆光热资源充足,干旱降雨少,昼夜温差大,非常有利于红枣扬花、结果,是全球最适宜种植红枣的地区。冬枣,是枣属内着名的一个晚熟鲜食品种,也是品质最好的鲜食枣品种。采收作业约占整个冬枣生产作业过程的40%,是最耗时、最费力的一个环节,目前冬枣采收主要以人工为主,冬枣采收机械化已成为制约冬枣产业发展的难点。本文针对冬枣的振动采收参数进行试验研究,为振动式冬枣采收机械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关键参数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冬枣果柄分离力与成熟度相关参数测定与分析。对成熟期冬枣的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柄分离力进行测定,表明随着冬枣不断成熟,冬枣的果柄分离力和果实硬度值呈下降趋势,冬枣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利用SPSS25.0软件分析冬枣的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对果柄分离力的影响,表明冬枣果柄分离力随着果实硬度的降低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升高而减小,即随着冬枣果实成熟果柄分离力不断减小。(2)冬枣树有限元建模与仿真分析。利用Solid Works2016软件对冬枣树建模,导入ANSYS18.0中进行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冬枣树各个枝干之间均存在一定的独立性,对冬枣树振动应采用树枝振动的形式。选取激振频率为12 Hz、17 Hz、19 Hz时,冬枣树能产生较大振动加速度,当激振力激振频率为12 Hz、17 Hz左右时,冬枣树能取得较大的应力变形响应,进行振动采收试验时,振动频率可以选择在12~20 Hz的范围内进行试验研究。(3)冬枣振动采收试验。以振动位置、振动频率、振幅、振动时间、振动头类型为试验因素,冬枣采收率和不合格率为试验指标。采用单因素和二次回归旋转正交组合试验,利用Design-Expert12.0软件,建立试验因素与指标之间的回归模型,分析显着性影响因素对试验指标的影响规律,得到各因素的最优参数组合:振动位置(夹持位置距地面高度与枣枝长度的比值)为0.85,振幅12mm,振动频率16Hz,振动时间6s,八爪式振动头,进行试验验证表明与优化结果一致。(4)振动采收冬枣品质对比试验。将振动采收和人工采收的冬枣贮藏于0℃冰箱中60d,每隔10d对冬枣的失重率和果实硬度进行测量,分析振动采收对冬枣的品质有无显着性影响,结果表明振动采收和人工采收的冬枣品质无显着性差异,冬枣采用振动采收是可行的。

李浩[5](2021)在《农田景观格局对南疆枣园传粉昆虫群落组成的影响》文中提出阿克苏地区位处新疆南部,枣种植面积广产量高,是当地农民主要经济来源之一。随着城镇化和农业集约化的进程,南疆农田景观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作物布局的调整可能改变着环境中传粉昆虫的食物资源、栖息地及其对景观组成与配置的响应程度。本研究基于南疆农业生产实际情况,于2019年和2020年在阿克苏地区共选取29个枣园作为试验站点的中心枣园,采用陷阱法诱集传粉昆虫,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系统分析了枣园传粉昆虫对周边不同景观尺度(500、1000、1500和2000 m)下生境组成与配置的响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在花期,景观组成对枣园传粉昆虫群落组成影响显着,但不同生境类型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除枣园外其他果园(苹果、梨、核桃等)和非作物生境(林带、田埂、休耕地等)比例的增加降低了中心枣园总体传粉昆虫、蜜蜂和野生蜂类传粉昆虫的丰富度,但有利于传粉昆虫物种多样性的增加;500 m景观尺度范围内小宗作物种植比例的增加促进了野生蜂类传粉昆虫丰富度和总体传粉昆虫的物种多样性;枣园比例的变化对传粉昆虫群落组成无显着影响。枣树花期时景观边缘密度在1000m尺度内对传粉昆虫物种丰富度有显着促进作用,景观香农多样性指数和平均周长面积比对传粉昆虫群落组成无显着影响。在结实期,景观中生境组成和配置显着影响着枣园传粉昆虫的群落组成。其他果园和非作物生境比例的增加降低了总体传粉昆虫和野生蜂类传粉昆虫丰富度,且在较大景观尺度(1500、2000 m)下致使蜜蜂丰富度下降,随着其他果园和非作物生境比例增加总体传粉昆虫的均匀度有所提高;较小景观尺度(500 m)范围内小宗作物比例增加可促进总体传粉昆虫和野生蜂类传粉昆虫丰富度,提高总体传粉昆虫的群落多样性;枣树比例的增加不利于提高传粉昆虫多样性。较大尺度(1500 m和2000 m)下反映斑块形状参数的平均周长面积比增加时总体传粉昆虫物种多样性增加,景观边缘密度和香农多样性指数在1000 m尺度内对传粉昆虫物种丰富度均有促进作用。综合上述结论,景观组成(果园、小宗作物和非作物生境)和景观配置(边缘密度、香农多样性指数和平均周长面积比)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传粉昆虫群落组成,合理配置农田景观格局、提高景观多样性对于传粉昆虫保育至关重要,上述发现对开展传粉昆虫保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为发展适合南疆生产模式的可持续农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宋伞伞[6](2021)在《氮、磷配施对灰枣植株、土壤养分利用及花芽质量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试验以兵团第一师十三团四年生灰枣为研究材料,采用两因素三水平随机区组设计,氮肥(尿素)全年纯养分施用量分别为:N1(202.5 kg/hm2)、N2(405 kg/hm2)和N3(607.5 kg/hm2);磷肥(磷酸二铵)全年纯养分施用量分别为:P1(210 kg/hm2)、P2(375 kg/hm2)和P3(540 kg/hm2);组合后的处理分别为:T1(N1P1)、T2(N1P2)、T3(N1P3)、T4(N2P1)、T5(N2P2)、T6(N2P3)、T7(N3P1)、T8(N3P2)、T9(N3P3),各处理钾肥用量一致,并以氮肥、磷肥均不施为空白对照(CK)。研究不同氮磷配施比例对树体生长、生理指标以及土壤养分、pH、电导率变化的影响;综合分析比较各施肥处理对枣树花芽质量、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得到适合本试验区最佳的施肥方案,为枣树合理施肥、节本增效提供参考。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在枣树显蕾期至末花期,结果枝长度、直径以及展叶数均随生育时间的推移呈“快速增长一缓慢增长一快速增长一缓慢增长”的趋势;T2处理对结果枝营养生长促进效果最佳;T3处理下叶片净光合速率最高;T5处理叶面积指数较其他处理偏大;叶片SPAD值在T9处理下较高。2.枣树多年生枝条枣吊叶片全氮含量高于新生枝条枣吊叶片,全磷含量却恰好相反;T6(N2P3)处理下枣树叶片养分含量较高。各处理土壤p H值明显低于本底值,而EC则远高于本底值。相关性分析发现,土壤pH与EC存在显着负相关关系。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土壤受碱性的危害,但同时也加大了土壤受盐害的风险。综合分析认为,各处理中,T1与T2处理能够有效改善土壤酸碱性及盐分状况。3.不同施肥处理下,枣树开花物候期较对照提前2~3天;各施肥处理对枣树花粉质量及坐果率均起到了一定的提升效果。T3处理坐果率高达2.89%,各处理较对照高0.24~1.37%;T2处理对当年生二次枝及枣吊伸长生长促进效果最佳。综合分析认为,T2、T3处理对花芽质量提升效果明显。4.施肥可提高枣果产量及品质,对照产量低至6261.78 kg/hm2,T3产量高达10227.16 kg/hm2,不同施肥配比较对照增产4.81~63.33%;鲜枣维生素C含量远高于吊干枣,其中鲜枣(T9)及吊干枣(T2)维生素C含量分别比对照高29.07%和197.95%,除T8与T9处理外,T2处理吊干枣维生素C含量显着高于其他各处理。通过综合分析施肥对土壤养分及枣树生长生理指标、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最终筛选出T2(N:202.5 kg/hm2+P2O5:375 kg/hm2)处理为最佳施肥方案,为本地区灰枣生产提供参考。

焦炳忠[7](2020)在《地下渗灌入渗特性及对旱区枣树节水增产效应的研究》文中指出宁夏地处我国半干旱区,年降水量稀少、蒸发强烈,水资源极为短缺,当地农林牧业的灌溉主要以黄河水为主,随着黄河水量的消减及新型工业用水量的增加,经济林果作为宁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其发展受到极大限制,如何通过改进节水灌溉方式、提高经济林果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是实现林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为推动干旱地区经果林精准灌溉,助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切实提高经果林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本文以同心圆枣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地下渗灌入渗特性及对枣树节水增产效应,确定地下渗灌灌水器的加工工艺和布设方式,深入探讨地下渗灌对枣树耗水规律、根系分布、土壤水分变化及渗灌管田间应用技术参数,全面解析地下渗灌技术在林果业中的抗旱节水增产机理。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研究不同加工工艺条件下地下渗灌灌水器的物理特性,发现橡胶颗粒增多,加工温度低,拉伸力度大,均可使地下渗灌灌水器渗水孔密度增多。加工温度对地下渗灌灌水器吸水时间和膨胀率的影响大于原料配比和拉伸力度。加工温度对地下渗灌灌水器渗水量影响较小,不同原料配比条件下的渗水量存在极显着差异(P<0.01)。从不同压力下地下渗灌灌水器的制造偏差系数来看,T2P3L1处理(橡胶粉末:聚乙烯为2.86:1、加工温度151℃、拉伸力度5 N)和T2P1L2处理(橡胶粉末:聚乙烯为2.50:1、加工温度151℃、拉伸力度10N)性能最优。(2)通过研究地下渗灌入渗特性及水分运移规律,结果表明:当压力范围在0.02-0.08 MPa时,地下渗灌灌水器渗水稳定后的额定流量为1.42~4.93 L/(min·m);压力越大额定流量越大,地下渗灌灌水器越长平均额定流量越小。地下渗灌灌水器湿润体的形状为椭柱体,随时间增长湿润体逐渐增大,不同压力下渗水速率均为垂直向下>水平方向>垂直向上,湿润锋运移距离与灌水时间呈幂函数关系,相关系数在0.99以上。确定了地下渗灌灌水器在2种土壤中的应用参数,其中,砂质土壤地下渗灌灌水器布设深度15~30 cm,半径30~40 cm较适宜;砂壤土布设深度30~45 cm,半径40~50 cm较适宜。(3)由地下渗灌方式与枣树耗水规律研究得出:不同处理对枣树各生育时期的耗水量及日耗水强度影响显着,相同生育期内灌水量与日耗水强度呈正相关关系;相同处理下各生育期作物耗水量和日耗水强度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枣树果实膨大期耗水量最大,日均耗水强度在1.08~2.69 mm/d,耗水模数在38.73~46.01%之间。枣树作物系数总体呈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峰值出现在果实膨大期。(4)根据微孔渗灌室内水分入渗特性,研究了地下渗灌灌水器不同布设方式对土壤水分和枣树根系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地下渗灌灌水器埋深的增加,土壤含水率最大分布范围和湿润中心均向下移动;随着地下渗灌灌水器布设半径的增大,土壤含水率最大分布范围和湿润锋峰值均向外移动;随着灌水量的增加,湿润体的范围逐渐增大。垂直方向40~60 cm 土层各处理的根系干质量密度最大,区间为176.38~181.04g/m3之间,占0~200 cm土层总根系干质量密度的28.65%~30.12%。水平方向根系干质量密度增量主要分布在20~80 cm,20~40cm根系干质量密度最多,区间为129.58~133.24 g/m3,占枣树水平方向0~200 cm 土层根系干质量密度的24.66%~26.01%。(5)由不同地下渗灌灌水器布设方式和灌水量对枣树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D30R30W0.8处理(埋深30 cm、布设半径30 cm和作物-皿系数0.8)下产量最高,3年的枣树产量分别为 7600.49、7588.15、7394.71 kg/hm2;灌溉水利用效率最高分别为 3.15、3.04、3.01 kg/m3;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分别为3.37、3.44、3.31 kg/m3,均与其他处理存在显着差异(P<0.05)。(6)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与TOPSIS模型对枣树各指标综合效益进行评价,均表现为D30R30W0.8处理最优。因此,确定宁夏半干旱区枣树地下渗灌灌水器的合理布置方式为:以地表向下埋深30 cm,以树干为中心向外30 cm的环形布设,灌水量以作物-皿系数0.8最佳,揭示了地下渗灌方式对旱区枣树节水增产效应。

于福锋[8](2020)在《脆熟期红枣物理特性及机械损伤试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脆熟期红枣在采收、清选和运输等作业时,在其表面和内部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损伤,受到机械损伤的红枣,其贮藏时间缩短易腐烂变质,给枣农造成具大的经济损失,严重阻碍其产业的持续发展。不同品种红枣其物理特性和机械损伤呈现出不同的特性,现有与红枣采收、清选及运输相关的机械适应性差,因此本文针对新疆脆熟期不同品种红枣其物理特性及机械损伤进行试验研究,为红枣机械化装备研发、结构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红枣种植模式及生长情况调研。对新疆阿拉尔市8团、10团和12团枣园内不同类型枣树的种植模式及生长情况进行实地调研,采用随机抽样法对红枣种植模式(行间距、株间距)和枣树生长特性(结枣高度、主杆高度、主杆直径和枣树树高)进行尺寸测量,统计分析3种类型枣树的种植模式及生长情况等相关的几何参数,后期可为红枣机械损伤特性研究提供相关参数依据。(2)红枣物理特性试验测定与分析。以脆熟期灰枣、骏枣和冬枣为研究对象,试验测得其含水率、三轴尺寸、密度、孔隙率和摩擦特性等物理特性参数。结果分析:灰枣含水率为66.13%、骏枣为63.71%、冬枣为71.55%;质量和三轴尺寸均服从正态分布,冬枣质量大于灰枣和骏枣;冬枣球度接近球体,灰枣和骏枣呈椭球体;冬枣表面积大于骏枣与灰枣;冬枣平均密度大于灰枣和骏枣,个体间存在差异;骏枣整体孔隙率填充质量小于灰枣与冬枣,骏枣数值为0.872%;整体休止角都随几何平均径增大而减小,依此为灰枣、骏枣和冬枣,灰枣数值为19.78°;整体滑动摩擦系数与钢板、有机塑料板和土壤板接触时数值大小依次为灰枣、骏枣和冬枣,灰枣数值为0.26,0.24,0.44。(3)红枣悬浮速度特性试验测定及分析。研制气吹式悬浮速度试验测定装置,该装置由风力调节装置、气流输送管路和测定装置3部分组成。采用等面积同心圆环原理,当变频器调节频率在20Hz和50 Hz时,验证锥形观察管内各横截面气流速度的可靠性,其变异系数在2.6933.936%、2.9233.861%,流场均匀性在0.0190.352%、0.2110.449%,均满足气流输送管路流场稳定性和装置性能要求。试验得出悬浮速度值与变频器频率间回归方程,分析脆熟期冬枣粒径和含水率二者与悬浮速度之间关系,得出粒径对悬浮速度影响较为明显;气流速度在32.00 m/s时为红枣悬浮最佳气流速度参数;红枣含水率与粒径确定时,优化理论悬浮速度形状修正系数S为0.5650.679。(4)红枣静载压缩特性及挤压损伤试验研究。以脆熟期红枣为试验对象,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析试验因素(红枣品种、加载速度、受压方向)对红枣静压损伤试验指标(表面硬度、弹性模量、果实软化率和表面损伤体积)之间的影响程度及变化关系。试验结果表明:脆熟期红枣品种、加载速度、受压方向与表面硬度、弹性模量、果实软化率和表面损伤体积之间呈显着关系,其中表面硬度均值为4.11 MPa;弹性模量均值为0.81 MPa;果实软化率均值为14.32%;表面损伤体积在均值为11.57×10-66 m3。得出相关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建立相关指标的数学模型,建立数学模型能对试验指标进行预测和评价。(5)红枣跌落冲击特性及碰撞损伤试验研究。以脆熟期红枣为试验对象,进行不同因素下跌落碰撞试验,探究试验因素(跌落高度、碰撞材料和红枣品种)对跌落特性(加速度峰值、表面硬度)和损伤评价(质量损伤率、表面损伤体积)相关关系。试验结果表明:下落高度对跌落特性和损伤评价的影响程度最大,碰撞材料对其影响程度次之。加速度值、质量损失率和表面损伤体积对红枣损伤影响显着程度为:下落高度>碰撞材料>品种类别。加速度值和质量损伤率相关系数为0.908;表面硬度和质量损伤率相关系数为-0.875;加速度值和损伤体积相关系数为0.729;表面硬度和损伤体积相关系数为-0.707;质量损伤率和损伤体积相关系数为0.702。

王中堂[9](2020)在《枣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构建与农艺性状QTL定位》文中研究指明枣(Ziziphus jujuba Mill.)是我国特有传统经济林果,枣产业是支撑我国乡村振兴和农民脱贫的重要产业。然而,随着枣产区的西移,鲜食枣特色明显,产业稳步发展,急需新格局下的品种支撑。而枣主要通过农家选优和实生选育进行品种培育,为了更好地突破枣树杂交育种的理论和技术,本研究以品质为目标,以优质鲜食品种‘冬枣’为母本和干鲜兼用品种‘金丝4号’为父本,进行人工控制自然杂交,利用SSR分子标记,构建F1代杂交群体,采用GBS(Genotyping-by-Sequencing)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开发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分子标记,依据‘冬枣’和‘骏枣’全基因组测序数据,构建枣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评价群体枣树叶片、针刺和果实等重要性状表型,鉴定其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分析群体果实重要性状遗传变异规律,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优株,为枣品种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基础。取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 人工控制自然杂交,获得201株‘冬枣’实生后代,采用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值较高(>0.5)和扩增稳定的8对多态性SSR引物,在后代中共检测到84个等位性条带,平均扩增条带数10.5,利用Cervus3.0软件在95%置信区间,鉴别父本为‘金丝4号’的杂交后代111株,其他父本后代32株,33株基因型与母本不符,未发现‘冬枣’自交后代。为构建枣遗传连锁图谱和性状QTL定位,提供了新的枣杂交群体。2. 从111株‘冬枣’和‘金丝4号’F1杂交群体中选择103株为作图材料,采用GBS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开发SNP分子标记,参考‘冬枣’全基因组筛选标记,构建枣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D-map”,包含12个连锁群(Linkage Group,LG),上图SNP标记3678个,总覆盖遗传距离939.23 c M,平均遗传距离0.26 c M。其中,连锁群lg2遗传距离最长,总覆盖遗传距离92.870 c M,含有334个标记,平均距离0.28 c M,最短连锁群为lg11,遗传距离56.970 c M,含有306个标记,平均遗传距离0.19 c M,该图谱锚定‘冬枣’基因组数据量324 Mb,占全基因组的74%。参考‘骏枣’全基因组筛选标记,构建枣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J-map”,包含12个连锁群,上图标记5786个,遗传距离2167.511 c M,平均遗传距离0.358 c M,其中连锁群lg11遗传距离最长,总遗传距离为318.495 c M,含有672个标记,平均遗传距离为0.47 c M,最短连锁群lg07,遗传距离57.683 c M,有237个标记,平均遗传距离为0.24 c M,该图谱锚定‘骏枣’基因组数据量301 Mb,占全基因组的85.7%,为数量性状连锁研究提供了工具。3. 对F1群体叶片(叶长、叶宽、叶面积、叶形指数、比叶重、叶绿素含量),针刺长度和果实(单果质量、横径、纵径、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VC、总糖、总酸、糖酸比和可食率)等17个表型性状评价,2016、2017和2018年评价叶片和针刺性状,2018、2019年评价果实性状。表型在个体间变异较大,表现明显的分离,符合正态或偏正态分布,具备数量遗传性状的特点。依靠构建的遗传图谱“D-map”,采用Map QTL软件的MQM映射方法(=CIM复合区间作图法)对6个叶片表型性状、1个针刺性状和10个果实性状进行QTL分析,共检测到与17个性状指标相关的235个QTL,分属12个连锁群,包括叶片性状相关QTL位点64个、针刺性状相关QTL位点15个和果实性状相关QTL位点156个。其中,检测到叶片长度的QTL位点共8个,叶片宽度的QTL位点7个,叶片面积的QTL位点12个,叶形指数的QTL位点17个,比叶重的QTL位点7个,叶绿素含量的QTL位点13个;检测到针刺相关的QTL位点15个;单果重相关的QTL位点43个,果实横径相关QTL位点16个,果实纵径相关QTL位点36个;果形指数相关QTL位点9个,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相关QTL位点11个,维生素C相关QTL位点13个,总糖含量相关QTL位点3个,总酸含量相关QTL位点8个,糖酸比相关的QTL位点4个,可食率相关的QTL位点13个。其中108个QTL位点的LOD>3.5,可能为主效基因。与6个叶片表型性状、1个针刺性状和10个果实性状相关的235个QTLs在12条连锁群均有分布,连锁群lg1~lg12分布的QTL数目依次为42、3、14、12、6、11、7、25、17、4、5和89。其中,在连锁群lg1、lg4、lg5、lg8和lg12上,共有36个标记关联到2个或2个以上共分离的QTL位点,这些连锁群上共分离的QTL数目依次是19(lg1)、11(lg4)、2(lg5)、8(lg8)和41(lg12)。4. 杂交群体10个果实性状遗传分析发现,各性状均存在较大遗传变异,果实大小表现出衰退现象,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平均值高于亲中值,Vc和总酸含量超亲比例较高,出现衰退的性状后代中也有少量超亲现象,表现一定的杂种优势。对10项果实性状主成分分析,选择单果重、糖酸比、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实纵径共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9.85%。根据主成分综合得分,初步筛选出10株综合性状优良的单株(j-48、j-163、j-47,j-58、j-26、j-49、j-127、j-57、j-32和j-35)。进一步评价,筛选出j-47和j-127为待选优株,其果肉质地紧密,汁液饱满,酥脆、酸甜可口,无残渣,具有优良鲜食枣的特性,接下来将进行高接鉴定和多点区域试验。综上所述,枣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和叶片、针刺、果实相关农艺性状QTL的定位,为我国枣遗传育种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参考。

郝璐[10](2020)在《不同灌水和施肥条件对灵武长枣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灵武长枣树是宁夏中部地区的传统经济林树种,当地枣树灌溉方式为大水漫灌和滴灌结合的灌水方式,这种模式不仅浪费水资源且无法通过水肥调控提高果实品质,本次实验以当地主要鲜食品种灵武长枣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的滴灌灌溉定额和施肥水平的实验研究,探明当地灵武长枣果产量和品质提升的优化灌水施肥方案,以达到节水灌溉和提质增效的目的。不同生育期枣树耗水规律不同,各处理全生育期耗水量大小为开花坐果期>萌芽展叶期>果实膨大期>果实成熟期。各处理全生育期耗水量W1为240.67mm,W2为319.82mm,W3为400.61mm,全生育期平均日耗水强度各处理W1为1.79mm,W2为2.35mm,W3为2.99mm。W1处理下Kc值大小为萌芽展叶期>开花坐果期>果实成熟期>果实膨大期,W2处理下Kc值在开花坐果期>萌芽展叶期>果实膨大期>果实成熟期,W3处理下,作物Kc值在萌芽展叶期和开花坐果期大于1,各生育期Kc同W2排序一致为:开花坐果期>萌芽展叶期>果实膨大期>果实成熟期。灵武长枣日光合变化和蒸腾速率变化呈现双峰曲线,各处理生育期净光合速率为果实膨大期>开花坐果期>果实成熟期。随着灌水量的提高,叶片水分利用效率下降,最高处理为8:00时W1F1水肥处理,其次为W1F2、W1F3水肥处理,同时段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最低为W3F2水分处理。经过分析可以看出灵武长枣在低灌水定额下,光合速率日变化也主要是由气孔限制因素引起而非非气孔限制值,因此合适的低灌溉定额对灵武长枣节水灌溉和提高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具有一定积极影响。通过叶面积解析软件及统计分析,得出了灵武长枣树不同部位和方向的枣树叶片的特点,结果为各方位枣树的叶片大小分别为S东>S南>S北>S西,各部位叶面积为S下>S上>S中,得到了枣树叶片长、宽以及长X宽与长枣叶面积的回归方程,叶面积对长×宽的一元回归方程拟合。拟合的回归方程为y=0.5909x+0.9874。不同灌水对枣树物理品质和化学特性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枣果物理品质随着灌溉定额和施肥量的增大而增大,但果形指数在W1F1处理下达到最大。W2F1处理下,枣果Vc含量最大,达410.67mg·100g-1,实验研究中W3F2处理时长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为31.24%,W1F1处理时还原糖含量最高为19.36%,其中总酸含量最高的处理为W3F3处理,总酸含量可达0.49%,总酸含量最小的处理为W3F1含量为0.33%。不同灌水和施肥组合处理之间,糖酸比最高的处理为W2F2处理,糖酸比最高可达75.17,糖酸比最低为W3F3处理,为60.06,除W1灌水处理外,施肥量为F2处理的糖酸比在不同灌水时糖酸比最高。通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分析可以看出长枣产量在W1F2水肥处理下达到最大,其中灌水量为360L/株,施肥为400g/株,每公顷产可达7244.88kg,其中最高单株产量可达8.3kg/株。灵武长枣树在W1F2水肥条件下(WUE=3.87 kg/m3)枣树的水分生产效率为实验处理中最高。利用优劣解距离法综合所有评价指标可以得到,其中品质最好的为W2F1水肥处理,而品质最差的得分水肥组合为W3F2水肥处理组合,各处理评分从大到小依次为:W2F1>W1F2>W1F1>W2F2>W3F3>W3F1> W1F3>W2F3>W3F2。

二、中国枣树研究论文的统计与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枣树研究论文的统计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时序卫星遥感图像的枣树种植面积提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遥感技术的作物面积提取的研究进展
        1.2.2 基于时间序列特征的作物信息提取
    1.3 研究内容
第2章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
    2.1 研究区简介
    2.2 遥感数据及预处理
        2.2.1 数据来源及介绍
        2.2.2 数据预处理
    2.3 构建时间序列数据集
        2.3.1 NDVI时序特征数据集
        2.3.2 EVI时序特征数据集
        2.3.3 PCA1 时序特征数据集
    2.4 样本点数据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单时相遥感数据枣树种植面积提取
    3.1 概述
    3.2 分类器选取
        3.2.1 随机森林分类
        3.2.2 支持向量机
        3.2.3 最大似然分类
    3.3 研究思路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时间序列影像的枣树种植面积提取
    4.1 标准时序曲线生成
    4.2 动态时间规整算法
    4.3 时序统计参数计算
    4.4 实验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分类结果与分析
    5.1 精度评价指标
    5.2 单一时相分类结果分析
    5.3 时序影像分类结果分析
        5.3.1 标准时序曲线生成分析
        5.3.2 时序曲线隶属度图
        5.3.3 分类结果分析
    5.4 多年枣树种植面积提取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枣棉间作复合系统耗水特性和土地生产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间作对产量及土地生产力的影响
        1.2.2 间作对土壤水分特征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1.2.3 间作对作物根系分布特征的影响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试验设计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设计
    2.3 测定项目
    2.4 数据处理方法与统计分析
    2.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枣棉间作复合系统耗水及水分利用特性研究
        3.1.1 研究年度气象因子分析
        3.1.2 不同种植模式水分时空分布特征及水分效应
        3.1.3 田间配置对枣棉间作系统耗水特性的调控效应
    3.2 枣棉间作下根系空间分布及种间竞争关系研究
        3.2.1 田间配置对间作枣树细根分布的影响
        3.2.2 田间配置对间作棉花细根分布的影响
        3.2.3 根长密度与离树距离和土层深度的相关性
        3.2.4 田间配置对枣棉间作系统种间地下竞争关系的影响
        3.2.5 根长密度与水分指标的相关关系
    3.3 枣棉间作复合系统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3.3.1 田间配置对枣树、棉花地上部生长指标的影响
        3.3.2 田间配置对枣棉间作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第4章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枣棉间作复合系统耗水及水分利用特性研究
        4.1.2 枣棉间作下根系空间分布及种间竞争关系研究
        4.1.3 枣棉间作复合系统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4.2 结论
        4.2.1 田间配置方式对枣棉间作土壤水分分布的影响
        4.2.2 田间配置方式对枣棉间作耗水特性的影响
        4.2.3 田间配置方式对枣棉间作根系分布及种间竞争力的影响
        4.2.4 田间配置方式对枣棉间作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摇枝式冬枣振动采收参数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振动式林果采收理论研究现状
        1.2.1 国外振动式林果采收理论研究现状
        1.2.2 国内振动式林果采收理论研究现状
    1.3 振动式林果采收机械研究现状
        1.3.1 气力式振动采收机械
        1.3.2 连续式振动采收机械
        1.3.3 撞击式振动采收机械
        1.3.4 接触式振动采收机械
    1.4 研究内容及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4.4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冬枣果柄分离力与成熟度相关参数测定与分析
    2.1 试验材料与仪器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仪器
    2.2 冬枣果柄分离力的测定与分析
        2.2.1 测定方法
        2.2.2 结果分析
    2.3 冬枣果实硬度的测定与分析
        2.3.1 测定方法
        2.3.2 结果分析
    2.4 冬枣可溶性固形物的测定与分析
        2.4.1 测定方法
        2.4.2 结果分析
    2.5 冬枣各项参数对果柄分离力的影响
        2.5.1 冬枣果实硬度对果柄分离力的影响
        2.5.2 冬枣可溶性固形物对果柄分离力的影响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冬枣树有限元建模与仿真分析
    3.1 冬枣树的三维建模
    3.2 冬枣树模型模态分析
        3.2.1 模态分析方法介绍
        3.2.2 模态结果分析
    3.3 冬枣树模型谐响应分析
        3.3.1 谐响应分析方法介绍
        3.3.2 加速度和位移响应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冬枣振动采收试验与分析
    4.1 振动采收试验材料与方法
        4.1.1 振动采收试验材料与仪器
        4.1.2 振动采收试验方法
    4.2 振动采收试验评价指标与测定方法
        4.2.1 振动采收试验指标
        4.2.2 振动采收试验指标测定方法
    4.3 单因素试验设计与分析
        4.3.1 振动位置的影响
        4.3.2 振动频率的影响
        4.3.3 振幅的影响
        4.3.4 振动时间的影响
        4.3.5 振动头类型的影响
    4.4 多因素试验设计与分析
        4.4.1 试验方案
        4.4.2 回归模型的建立与显着性检验
        4.4.3 响应曲面分析
        4.4.4 最佳参数优化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振动采收冬枣品质对比试验
    5.1 振动采收品质对比试验材料与方法
        5.1.1 振动采收品质对比试验材料与仪器
        5.1.2 振动采收品质对比试验方法
    5.2 试验结果与分析
        5.2.1 振动采收对失重率的影响
        5.2.2 振动采收对果实硬度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5)农田景观格局对南疆枣园传粉昆虫群落组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传粉昆虫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服务功能
    1.2 农田景观对传粉昆虫的生态调控作用
        1.2.1 生境类型对传粉昆虫的影响
        1.2.2 景观组成与配置对传粉昆虫的影响
        1.2.3 人类活动对传粉昆虫的影响
    1.3 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第2章 农田景观对枣树花期传粉昆虫群落组成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站点
        2.1.2 枣园传粉昆虫诱集
        2.1.3 景观背景调查与分析
    2.2 数据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景观组成
        2.3.2 枣园花期传粉昆虫群落祖成
        2.3.3 农田景观对枣树花期传粉昆虫丰富度的影响
        2.3.4 农田景观对枣树花期传粉昆虫 Margalef 物种丰富度指数的影响
        2.3.5 农田景观对枣树花期传粉昆虫 Pielou 均匀度指数的影响
        2.3.6 农田景观对枣树花期传粉昆虫辛普森多样性指数的影响
        2.3.7 农田景观对枣树花期传粉昆虫香农多样性指数的影响
        2.3.8 农田景观对枣树花期传粉昆虫优势度指数的影响
    2.4 讨论
第3章 农田景观对枣树结实期传粉昆虫群落组成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站点
        3.1.2 传粉昆虫诱集
        3.1.3 景观背景调查与分析
    3.2 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传粉昆虫群落组成
        3.3.2 农田景观对枣树结实期传粉昆虫丰富度的影响
        3.3.3 农田景观对枣树结实期期传粉昆虫 Margalef 物种丰富度指数的影响
        3.3.4 农田景观对枣树结实期期传粉昆虫 Pielou 均匀度指数的影响
        3.3.5 农田景观对枣树结实期期传粉昆虫辛普森多样性指数的影响
        3.3.6 农田景观对枣树结实期期传粉昆虫香农多样性指数的影响
        3.3.7 农田景观对枣树结实期传粉昆虫优势度指数的影响
    3.4 讨论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4.1 主要结论
    4.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氮、磷配施对灰枣植株、土壤养分利用及花芽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南疆地区土壤养分现状
        1.2.2 施肥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1.2.3 施肥对植株生长的影响
        1.2.4 花芽质量的影响因素
        1.2.5 施肥对红枣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1.3 研究内容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设计
    2.3 技术路线
    2.4 测定项目及方法
        2.4.1 枣树生长生理指标的测定
        2.4.2 土壤养分测定
        2.4.3 枣树花芽质量测定
        2.4.4 产量测定
        2.4.5 果实品质指标测定
    2.5 数据分析及处理方法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施肥处理下枣树结果枝及叶片生长动态
        3.1.1 不同施肥处理对枣树结果枝生长动态的影响
        3.1.2 不同施肥处理对枣树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3.1.3 不同施肥处理对枣树叶片SPAD值及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3.1.4 小结与讨论
    3.2 不同施肥处理对各生育时期枣园土壤及植株养分含量变化的影响
        3.2.1 不同施肥处理对各生育时期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变化的影响
        3.2.2 不同施肥处理对各生育时期枣园土壤pH及电导率的影响
        3.2.3 不同施肥处理对各生育时期植株养分变化的影响
        3.2.4 小结与讨论
    3.3 不同施肥处理对枣树花芽质量的影响
        3.3.1 不同施肥处理下枣树开花物候期调查
        3.3.2 不同施肥处理对枣树当年生二次枝及枣吊生长量的影响
        3.3.3 不同施肥处理对枣树花粉质量及坐果率的影响
        3.3.4 小结与讨论
    3.4 不同施肥处理对红枣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3.4.1 不同施肥处理对红枣产量的影响
        3.4.2 不同施肥处理对红枣品质的影响
        3.4.3 小结与讨论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地下渗灌入渗特性及对旱区枣树节水增产效应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地下灌溉技术的研究进展
        1.2.2 地下灌溉土壤水分入渗的研究进展
        1.2.3 枣树耗水需水规律及生长特性的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不同加工工艺条件下地下渗灌灌水器的物理特性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与设计
        2.1.2 试验过程
        2.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2.1.4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地下渗灌灌水器渗水过程及现象
        2.2.2 不同加工工艺对渗水孔隙率的影响
        2.2.3 不同加工工艺对吸水稳定时间和膨胀能力的影响
        2.2.4 不同加工工艺对拉伸性能的影响
        2.2.5 各处理下地下渗灌灌水器出水量与压力的关系
        2.2.6 各处理下地下渗灌灌水器制造偏差系数
    2.3 讨论
        2.3.1 不同加工工艺对地下渗灌灌水器物理特性的影响
        2.3.2 不同加工工艺对地下渗灌灌水器水力性能的影响
    2.4 小结
第三章 地下渗灌入渗特性及水分运移规律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地下渗灌管在空气中的渗水试验
        3.1.2 地下渗灌管在土壤中的渗水试验
        3.1.3 地下渗灌入渗技术参数试验
        3.1.4 测定指标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地下渗灌灌水器工作稳定性分析
        3.2.2 地下渗灌灌水器在土壤中湿润体特征
        3.2.3 压力水头、渗水时间与累计渗水量之间的关系
        3.2.4 地下渗灌灌水器土壤水分运动模型
        3.2.5 地下渗灌灌水器入渗模型及影响因素分析
    3.3 讨论
        3.3.1 地下渗灌灌水器长度和压力对渗水性能和均匀度的影响
        3.3.2 地下渗灌灌水器在林果树中应用参数确定
    3.4 小结
第四章 不同渗灌方式和灌水量对枣树耗水规律与作物系数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研究区概况
        4.1.2 试验设计与方法
        4.1.3 土壤水分及气象数据监测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
        4.2.2 不同渗灌方式和灌水量对枣树各生育期耗水规律的影响
    4.3 讨论
        4.3.1 不同渗灌方式和灌水量对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的影响
        4.3.2 不同渗灌方式和灌水量对作物耗水量和作物系数的影响
    4.4 小结
第五章 不同渗灌方式和灌水量对土壤水分和枣树根系分布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研究区概况
        5.1.2 试验设计
        5.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不同渗灌方式和灌水量对枣树生育期水分变化的影响
        5.2.2 不同渗灌方式和灌水量对枣树根系分布的影响
    5.3 讨论
        5.3.1 不同渗灌方式对枣树土壤水分分布的影响
        5.3.2 不同渗灌方式对枣树根系分布的影响
        5.3.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5.4 小结
第六章 不同渗灌方式和灌水量对枣树生理生长特性的影响
    6.1 材料与方法
        6.1.1 研究区概况
        6.1.2 试验设计
        6.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不同渗灌方式和灌水量对枣树生理特性的影响
        6.2.2 不同渗灌方式和灌水量对枣树农艺性状的影响
        6.2.3 不同渗灌方式和灌水量对枣树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6.2.4 不同渗灌方式和灌水量对枣树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优选
    6.3 讨论
        6.3.1 不同渗灌方式和灌水量对枣树生理特性的影响
        6.3.2 不同渗灌方式和灌水量对枣树生长特性的影响
    6.4 小结
第七章 地下渗灌灌水器布设方式对枣树节水增产综合效益评价
    7.1 主成分分析及评价
        7.1.1 评价指标标准化
        7.1.2 计算各指标的相关系数矩阵
        7.1.3 计算贡献率及提取主成分
        7.1.4 计算主成分评价值
    7.2 基于TOPSIS法的地下渗灌灌水器枣树综合评价
        7.2.1 TOPSIS模型建立
        7.2.2 TOPSIS模型评价的结果分析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一

(8)脆熟期红枣物理特性及机械损伤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红枣种植产业背景
        1.1.2 红枣物理及损伤特性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物料物理特性的研究现状
        1.2.2 物料损伤特性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3.4 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红枣种植模式及枣树特性测定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红枣种植模式结果分析
        2.2.2 枣树生长特性结果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红枣物理特性试验测定与分析
    3.1 材料与仪器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仪器
    3.2 红枣含水率的测定与分析
        3.2.1 测定方法
        3.2.2 结果分析
    3.3 红枣质量及形状的测定与分析
        3.3.1 测定方法
        3.3.2 结果分析
    3.4 红枣密度的测定与分析
        3.4.1 测定方法
        3.4.2 结果分析
    3.5 红枣孔隙率测定与分析
        3.5.1 测定方法
        3.5.2 结果分析
    3.6 红枣摩擦特性的测定与分析
        3.6.1 测定方法
        3.6.2 结果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红枣悬浮速度特性试验测定与分析
    4.1 试验测定装置的设计
        4.1.1 整体结构与工作原理
        4.1.2 关键部件的设计
        4.1.3 装置性能可靠性分析
    4.2 试验材料与测定原理
        4.2.1 试验材料与仪器
        4.2.2 试验测定原理
    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4.3.1 单因素试验测定
        4.3.2 多因素试验测定
        4.3.3 悬浮速度与变频器频率之间的关系
        4.3.4 理论悬浮速度形状修正系数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红枣静载压缩特性及挤压损伤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仪器
        5.1.3 试验评价指标与计算方法
        5.1.4 试验设计方法
    5.2 试验结果与分析
        5.2.1 单因素试验结果与分析
        5.2.2 多因素试验结果与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红枣跌落冲击特性及碰撞损伤研究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材料
        6.1.2 试验仪器
        6.1.3 试验评价指标与计算方法
        6.1.4 试验设计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单因素试验结果与分析
        6.2.2 多因素试验结果与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枣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构建与农艺性状QTL定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遗传图谱概述
        1.1.1 遗传图谱构建原理
        1.1.2 枣遗传图谱构建方法
    1.2 枣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构建研究
    1.3 枣树性状QTL定位研究
        1.3.1 QTL定位原理
        1.3.2 枣树QTL定位研究情况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1 目的意义
        1.4.2 主要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冬枣’与‘金丝4号’杂交群体构建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研究结果
        2.2.1 引物筛选
        2.2.2 杂交后代的鉴别
    2.3 讨论
        2.3.1 引物筛选
        2.3.2 亲本选择
    2.4 小结
第三章 基于SNP标记的枣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构建
    3.1 材料和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测序数据质量评估
        3.2.2 数据比对
        3.2.3 SNP检测与基因分型
        3.2.4 构建连锁图谱
        3.2.5 共线性分析
    3.3 讨论
        3.3.1 标记开发
        3.3.2 图谱构建
    3.4 小结
第四章 枣农艺性状QTL定位
    4.1 材料和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表型指标测定
        4.1.3 QTL定位
        4.1.4 数据统计与绘图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农艺性状分析
        4.2.2 QTL分析
    4.3 讨论
        4.3.1 QTL定位准确性
        4.3.2 叶片和针刺性状QTL定位
        4.3.3 果实性状QTL定位
    4.4 小结
第五章 枣杂交子代果实性状综合评价及优株筛选
    5.1 材料方法
        5.1.1 性状调查
        5.1.2 仪器设备
        5.1.3 测试方法
        5.1.4 统计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群体结果期
        5.2.2 果实形状的变异分析
        5.2.3 果实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
        5.2.4 果实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5.2.5 果实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5.3 讨论
        5.3.1 果实遗传分析
        5.3.2 群体评价方法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不同灌水和施肥条件对灵武长枣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果树需水和耗水规律的研究
        1.2.2 水肥交互作用对作物的影响
        1.2.3 不同水肥条件作物光合研究进展
        1.2.4 国内外枣树产量和品质的研究
    1.3 灵武枣树研究现状
        1.3.1 灵武枣树现状
        1.3.2 灵武枣树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目标与内容
        2.1.1 研究目标
        2.1.2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
        2.2.1 实验地区概况
        2.2.2 实验设计
        2.2.3 样地布置
        2.2.4 观测项目与方法
第三章 灵武长枣树土壤水分动态规律研究
    3.1 不同灌水处理土壤剖面含水率变化
    3.2 不同灌溉处理各深度土壤含水率变化
        3.2.1 生育期内0-20cm土层含水率变化动态
        3.2.2 生育期内20-40cm土层含水率变化动态
        3.2.3 生育期内40-60cm土层含水率变化动态
        3.2.4 生育期内60-80cm土层含水率变化动态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灵武长枣树耗水规律研究
    4.1 灵武长枣各处理参考作物蒸散量的计算
    4.2 不同灌水处理灵武长枣耗水量研究
    4.3 不同灌水处理灵武长枣作物系数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不同水肥组合对灵武长枣光合的影响
    5.1 不同水肥组合对灵武长枣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5.1.1 相同肥力水平不同灌水对枣树光合速率的影响
        5.1.2 相同灌水水平,不同肥力对枣树光合速率的影响
        5.1.3 不同处理其他光合指标日变化
    5.2 不同生育期枣树光合指标变化
    5.3 灵武长枣叶片特征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不同水肥组合对灵武长枣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
    6.1 不同水肥组合对灵武长枣品质影响
        6.1.1 不同水肥处理灵武长枣品质差异分析
        6.1.2 灵武长枣枣果性状分析
        6.1.3 灵武长枣品质偏相关分析
    6.2 不同水肥组合对灵武长枣产量的影响
    6.3 TOPSIS法求解灵武长枣优质高效水肥方案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展望
    7.3 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四、中国枣树研究论文的统计与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陕西大荔冬枣园土壤养分特征分析及肥料效应研究[D]. 李静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2]基于时序卫星遥感图像的枣树种植面积提取技术研究[D]. 安霞. 塔里木大学, 2021(08)
  • [3]枣棉间作复合系统耗水特性和土地生产力研究[D]. 李玲. 塔里木大学, 2021(08)
  • [4]摇枝式冬枣振动采收参数的试验研究[D]. 李忠杰. 塔里木大学, 2021(08)
  • [5]农田景观格局对南疆枣园传粉昆虫群落组成的影响[D]. 李浩. 塔里木大学, 2021(08)
  • [6]氮、磷配施对灰枣植株、土壤养分利用及花芽质量的影响[D]. 宋伞伞. 塔里木大学, 2021(08)
  • [7]地下渗灌入渗特性及对旱区枣树节水增产效应的研究[D]. 焦炳忠. 宁夏大学, 2020(02)
  • [8]脆熟期红枣物理特性及机械损伤试验研究[D]. 于福锋. 塔里木大学, 2020(11)
  • [9]枣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构建与农艺性状QTL定位[D]. 王中堂.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
  • [10]不同灌水和施肥条件对灵武长枣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研究[D]. 郝璐. 宁夏大学, 2020

标签:;  ;  ;  ;  ;  

红枣研究论文统计与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