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鸡灵颗粒治疗乳腺增生198例

乳鸡灵颗粒治疗乳腺增生198例

一、乳疾灵颗粒剂治疗乳腺增生198例(论文文献综述)

张磊[1](2020)在《慈莲胶囊的质量控制及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建立慈莲胶囊的质量标准。探究该方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hin-Layer Chromatography,TLC)对方中柴胡、青皮、白芍和山豆根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对方中芍药苷和橙皮苷进行含量测定;采用MTT法检测慈莲胶囊醇提物(3.2、1.6、0.8、0.4、0.2 mg/m L)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活性的作用,采用荧光定量PCR法(q RT-PCR)检测调控因子Caspase-3和Caspase-8基因表达。结果对慈莲胶囊方中柴胡、青皮、白芍和山豆根药材建立了薄层定性鉴别方法,通过实验表明,方中四味药材在薄层色谱板上呈现出斑点清晰、分离效果较好且无阴性干扰,该方法具有重复性好、简洁方便、快速可靠、价格低廉及专属性强等优点,可作为慈莲胶囊质量控制中定性鉴别的一种方法。对方中白芍和青皮采用HPLC进行质量控制研究,得到了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均良好的实验结果。质量在0.4904μg-1.716μg进样范围内,芍药苷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67%,RSD为1.53%;质量在0.1183μg-5.9125μg进样范围内,橙皮苷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06%,RSD为1.59%。体外研究结果表明:慈莲胶囊药物组对比于正常组,药物达到一定浓度时,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生长具有显着抑制作用(P<0.05),表现出剂量和时间依赖性;药物浓度为3.2 mg/m L,作用48 h后,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抑制作用的效果最强,存活率为(38.44±3.58)%。乳腺癌MDA-MB-231细胞给药24 h后Caspase-3和Caspase-8表达量分别为(1.76±0.16)%和(1.77±0.11)%,对比于正常组,随着慈莲胶囊作用于乳腺癌MDA-MB-231细胞浓度的提升,Caspase-3和Caspase-8的表达值也随之升高(P<0.05)。结论慈莲胶囊方中柴胡、青皮、白芍和山豆根薄层色谱定性鉴别特征强,方中白芍和青皮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单且重现性好,二者鉴别方法可对慈莲胶囊检测进行质量控制;慈莲胶囊作用于乳腺癌MDA-MB-231细胞,具有显着的增殖抑制与诱导细胞凋亡作用,机制可能与Caspase-3和Caspase-8表达量的升高有关。

张磊,宋晓玲,张明旭,臧二欢,李旻辉[2](2020)在《治疗乳腺增生药物的剂型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乳腺增生作为女性最常见的疾病,具有一定的癌变风险,目前治疗乳腺增生的药物剂型种类繁多,相应的药理及临床研究深入程度不尽相同。文章对近年来乳腺增生治疗药物的剂型研究情况进行归纳和总结,同时展望了该制剂的发展前景,以期为后续乳腺增生治疗药物的剂型开发提供参考,为我国的中药现代化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张晓苗[3](2018)在《中成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以“循证为主、共识为辅、经验为鉴”,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共识法为西医医师和全科医师遴选出具有循证医学证据和专家共识意见的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中成药;并以岩鹿乳康胶囊为例,观察其治疗肾阳虚证乳腺增生病的疗效。研究方法:(1)文献系统评价: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的研究方法,全面、系统检索电子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数据库、SinoMed 及 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NGC。根据纳排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后,使用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提取纳入研究的基本信息,用RevMan5.3软件对结果进行Meta分析,并运用GRADEpro软件进行质量评价和证据等级推荐。(2)专家共识:收集整理治疗乳腺增生病的已上市的中成药,设计两轮专家问卷调查表,对不同地区的中医、中西医乳腺病专家进行咨询,第一轮主要是对说明书中中成药的功能主治解释成西医术语以及按照辨证原则对中成药进行分类,并对其种类、剂型、疗程进行推荐。第二轮主要是对不同证型中成药的熟悉程度、推荐强度和应用情况进行咨询。(3)临床试验:以岩鹿乳康胶囊为例,对纳入的30例肾阳虚证的乳腺增生病病人进行治疗,以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患者症状和体征的变化。研究结果:文献研究中共纳入81篇文献,其中78篇RCT研究,3篇系统评价。经过Meta分析和GRADE证据等级评价,推荐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中成药为:乳癖消、红金消结胶囊、乳癖散结胶囊。综合整理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中成药为35种,经专家共识推荐:肝郁气滞证:逍遥丸;肝郁化火证:乳癖消片;肝郁兼血瘀证:红金消结胶囊;肝郁兼痰凝证:小金丸;冲任失调证:岩鹿乳康胶囊。临床试验表明岩鹿乳康胶囊治疗肾阳虚证乳腺增生病患者在缓解乳房疼痛和改善中医证候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中成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相比较西药在有效率和降低不良反应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其文献研究中的临床试验方法学质量大部分偏低,缺乏大规模、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和严格的系统评价,在以后的临床试验中需以此为方向,提高其循证医学证据的等级;专家共识推荐的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中成药强调要辨证为首为主,认为治疗中成药可以单独用于治疗乳腺增生病;临床试验研究结果表面岩鹿乳康胶囊可以缓解肾阳虚证乳腺增生病患者的症状,但病例数较少,且未设对照组,仍需要进一步完善。中成药疗效确切,不良反应相对较少,携带方便,剂型稳定等优势。具有循证医学证据和专家共识的治疗乳腺增生病中成药值得进一步在临床医师(包括西医医师和全科医师)中推广。

孙利昆[4](2017)在《大型公立综合医院药学服务模式探讨及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系统评价》文中提出中医药有着数千年发展历史,对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和中华文明的结晶。中药是中华民族传统药物的总称,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民族药。中药疗效受品种、药效部位、产地、采收、炮制等多种因素影响,药味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在使用125种药物的患者中,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一般为10%~20%,最高达28%。据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中心报道,我国每年约有250万人因出现不良反应而住院,其中19.22万人死亡,病死率为7.69%。据医院统计报道,因用药不当造成医疗事故约40%。为此要保障中药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必须在中医药基本理论指导下、通过临床中药师参与医疗团队,提供个体化治疗技术对疾病的诊治、使药物发挥最大效能、最小毒性防治疾病的作用,此即是临床中药学内涵实质。根据临床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应系统掌握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并且结合实际工作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与医院中药学服务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要是相一致的,保障用药安全,促进合理用药的目标。为能够胜任现代医院中药学服务工作,必须坚持中药学基本理论与医院药学实践结合。探讨医院临床中药学服务模式,尝试性建立以医院药学服务为导向的临床中药学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基于此,本研究从实际出发,临床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结合医院药学服务模式,分为药学实践和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系统评价研究两部分。第一部分,药学实践研究。主要有绪论、中日医院药学服务模式研究、港、澳、台地区医院药学服务模式研究三个章节,绪论部分总结了医院药学发展背景、医院药学服务主要内容、医院药学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指出由传统的"药品供应"药学服务向以"患者合理用药"为核心的药学服务转变,是医院药学服务现在及未来发展的重点和方向。本文以中日医院药学实践基地为依托,对中日医院药学服务结构,服务内容,药事法律法规制度,岗位工作职责,工作设施仪器配置,工作考核标准等方面通过实践轮转进行了解和学习。作为国家卫生计生委直属三级甲等医院,中日医院药学服务具有一定代表性,同时与港、澳、台地区医院药学服务模式对比分析看,药学服务结构较完善,药学部门科室齐全,具备基本药学服务和专科药学服务能力。治疗药物监测作为专科药学服务重要技术,是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手段,治疗药物监测虽已具有一定基础,但发展的还不够成熟,需要加强个体化治疗的研究,药学部作为医院重要组成机构自然也要转变观念和提升药学服务质量,在保障广大患者基本药物可获得性和安全、合理使用药物发挥重要作用。第二部分,小金丸专题研究。在中日医院药学实践过程中,发现使用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患者人群较多,小金丸方原名为小金丹,出自清代·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卷四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版《药典》(1953版)改名小金丹为小金丸,截止现在最新的2015版《药典》记载有小金丸、小金片及小金胶囊等不同剂型。具有散结消肿,化瘀止痛之效;用于痰气凝滞所致的瘰疬、瘿瘤、乳岩、乳癖,症见肌肤或肌肤下肿块一处或数处,推之能动,皮色不变,肿硬作痛。从文献综述研究看,小金丸具有抗炎、镇痛作用,增强NK细胞杀伤活性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抗肿瘤作用;临床应用较广泛:包括妇科疾病(乳腺增生症),外科疾病(胸腺炎性包块),内科疾病(甲状腺病),皮肤疾病(筋膜炎)。其中以治疗乳腺增生病发文量为190篇,占该文献总量的89%,是小金丸临床治疗研究的重点。基于上述,为了进一步全面探究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采用循证医学系统评价方法对收集、整理的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横断面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RCTs)进行Meta分析评价,探讨分析单用小金丸和联用其他中成药、西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及不良反应,并与《中国药典》记载的其它中成药、西药治疗比较其疗效差异。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曾天宝[5](2016)在《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文献系统评价及中药用药规律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研究现状,系统评价中药(包括中药周期疗法与中药非周期疗法)、中西医药物联合(中药+TAM)、纯西药(TAM)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性和安全性,并对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中药用药规律进一步挖掘与分析,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中药规范治疗及进一步开展相关临床研究提供一些思路与方法。方法:运用国内外如CNKI、维普、万方数据库、pubmed、 Nature、 Science等各大数据库平台交叉检索并收集中药(包括中药周期疗法与非周期疗法)、三苯氧胺(TAM)中西医联合(中药+TAM)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文献,对检索出的文献进行筛选,对最终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淘汰jadad评分小于2分的文献,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进行分组,将筛选出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根据试验组与对照组分成4组:(1)中药Versus TAM;(2)中药+TAM Versus TAM; (3)中药+TAM Versus中药; (4)中药周期疗法Versus中药非周期疗法,对这些随机对照性试验文献通过运用RevMan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对纳入的文献中药处方运用Excel文档进行中药的收集、统计与分析,挖掘文献中中药的用药规律,并与2015年8月广东省中医院乳腺门诊乳腺增生病人的中药处方统计结果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论文共计45篇(n=7854),根据研究目的,依次分为TCM VersusTAM N=14篇;TCM+TAM Versus TAM N=22篇;TCM+TAM Versus TCM N=6篇:;TCM(周期)Versus TCM(非周期) N=7篇)。(1)中药组VS TAM:总共纳入14篇符合纳入标准的RCT文献,合计1717个样本含量,森林图结果提示中药组与TAM组在治疗乳腺增生病中,中药组的总有效率是优于TAM治疗组(OR=3.85:95%CI=2.70 to 5.49:P<0.00001);临床治愈率高于纯TAM组(OR=2.44;95%CI=1.92 to 3.10;P<0.00001)临床显效率方面两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47);纯TAM治疗组的临床毒副反应率高于中药治疗组(OR=0.13;95%CI=0.08 to 0.21;P<0.00001)。(2)中药+TAM组VS TAM:总共纳入22篇符合纳入标准的RCT文献,合计4975个样本含量,森林图结果提示中药联合TAM组与纯TAM组在治疗乳腺增生病中,中药联合TAM组的总有效率优于纯TAM治疗组(OR=4.39;95%CI=3.60 to 5.35;P<0.00001);临床治愈率高于纯TAM治疗(OR=2.38;95%CI=1.87 to 3.02;P<0.00001);临床显效率方面优于纯TAM组(OR=1.33;95%CI=1.17 to 1.51;P<0.00001);纯TAM治疗组的临床毒副反应率高于中药联合TAM组(OR=0.45;95%CI=0.35 to 0.58;P<0.00001)。(3)中药+TAM组VS中药组:总共纳入6篇符合纳入标准的RCT文献,合计1019个样本含量,森林图结果提示中药联合TAM组与纯中药组在治疗乳腺增生病中,中药联合TAM组的总有效率是优于纯中药治疗组(0R=3.42:95%CI=2.32 to 5.03;P<0.00001);临床治愈率优于纯中药治疗组(OR=2.98:95%CI=2.12 to 4.19:P<0.0001):临床显效率优于纯中药组治疗(OR=2.27:95%CI=1.72 to 2.99:P<0.00001);临床毒副反应率高于纯中药治疗组(OR=11.08:95%CI=2.06 to 58.60:P=0.005).(4)中药周期疗法VS中药非周期疗法:总共纳入7篇符合纳入标准的RCT文献,合计623个样本含量,森林图结果提示中药周期疗法组与与中药非周期疗法组治疗乳腺增生病中,中药周期疗法组总有效率优于中药非周期疗法组(OR=/4.23;95% CI=2.30to 7.77;P<0.00001;临床治愈率优于中药非周期疗法(OR=2.46;95% Cl=1.74 to3.47;P<0.00001);两组的临床显效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13);本次研究缺乏相关数据对两者的毒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5)文献中药(118种,655味次)与广东省中医院临床中药(186种,11647味次)处方统计结果都显示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中药用药以活血化瘀药、补虚药、清热药、理气药4类药比值最重,味均以苦、辛、甘,性以平、寒、温为主,文献中药数据显示药物归经以肝、脾、肾、胃为主,合计占66.63%,临床中药数据显示药物归经以肝、脾、胃为主,合计占54.32%,同时也比较注重肺药、心药搭配。结论:(1)疗效性方面,现有的meta分析结果及临床证据表明中医药可以明显提高临床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尤其是中药周期疗法;安全性方面,相比于中药联合TAM或者纯TAM治疗,中医药能明显降低不良反应率,具有明显的优势,但由于纳入研究的质量限制,结局存在局限性,仍需更高质量RCT试验来验证。(2)纳入文献的中药处方及广东省中医院的门诊中药处方统计结果都表明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中药用药特点主要以活血化瘀药、补虚药、清热药、理气药为主,药味以苦、辛、甘为主,药性以平、寒、温为主,主归肝、脾、胃、肾二经,其中以“通”品为多。

于乐[6](2012)在《用于乳腺囊性增生病中药小复方筛选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古今文献考察分析揭示乳腺囊性增生病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规律;基于古今文献逻辑和计量分析建立体现中医特色的乳腺囊性增生病(DBCH)中药小复方筛选方法。确认中药小复方干预实验性DBCH的生物效应,并获得初步筛取的小复方,为临床应用和后续中药新药研制奠定基础。材料与方法:1.利用现代文献与上市品种的考察分析,把握治疗DBCH的辨证用药规律,筛选出治疗DBCH行之有效的中药小复方—乳康平颗粒。2.采用药理学实验的方法验证乳康平颗粒对DBCH的影响,通过乳康平颗粒实施干预,检测小鼠的物理、化学痛阈值及对耳肿胀的影响;测定大鼠给药前后第二对乳头直径的变化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考察乳康平颗粒对实验性DBCH的生效效应(小鼠甩尾镇痛实验,小鼠醋酸扭体镇痛实验,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乳康平颗粒对乳腺囊性增生模型大鼠的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各组数据结果以x±s表示,组间进行方差分析用LSD法多重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对于DBCH的辨证各权威文献共收肝郁气滞、痰湿凝聚、血瘀、冲任失调、肝郁痰凝5证。2. DBCH临床辨证以冲仟失调、肝郁气滞、痰瘀凝结、肝郁痰凝证出现频次最多,分别居于前四位。3.在小鼠甩尾镇痛实验中,乳康平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小鼠痛阈值在30min,60min.90min,120min分别与空白组(5.41±0.68),(5.12±1.51),(5.72±1.54),(5.69±1.49)比较,其中中剂量组(7.43±1.50).(7.55±1.55)与高剂量组(8.27±2.93),(6.68±1.14),(7.49±1.70).(7.10±1.15)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4.在小鼠醋酸扭体镇痛实验中,乳康平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小鼠扭体次数(23.00±2.45),(21.90±3.18),(19.10±2.56)与空白组(26.70±4.95)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5.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中,乳康平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耳肿胀重量差(0.00144±0.00066),(0.00104±0.00074),(0.0008±0.00044)与空白组(0.00141±0.00065)比较,只有高剂量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在乳康平颗粒对乳腺囊性增生模型大鼠的实验中,乳康平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第二对乳头直径的测定与模型组(1.28±0.04)比较,其中中剂量组(1.24±0.04)与高剂量组(1.22±0.05)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7.大鼠第二对乳腺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乳康平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可不同程度的减轻乳腺小叶增生、抑制腺泡扩张、导管扩张及导管上皮增生结论:1. DBCH的辨证标准未能统一,造成学术界对本病辨证的混乱局面。2. DBCH临床辨证同证异名现象比较严重;临床辨证灵活性和随意性较强。3.乳康平颗粒能够明显提高小鼠痛阈,具有镇痛的作用。4.乳康平颗粒能够缓解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5.乳康平颗粒能够降低乳腺囊性增生模型大鼠第二对乳头直径,具有缓解乳腺囊性增生的作用。

刘英英[7](2005)在《柴芩乳康颗粒制剂工艺、质量标准、稳定性及初步肠吸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乳腺增生是妇科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西医目前多采用手术或性激素治疗,但并不能解决病因问题,而且副作用多,术后常复发,不容易被广大患者所接受,不是理想的方法。中医以舒肝解郁,活血化瘀,消痰散结的基本法则治疗本病,多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本论文将多年临床实践总结的经验方,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制成颗粒剂,用于治疗气滞血瘀型乳腺增生症,以利于更好的发挥临床疗效,适应市场需求。 1 文献综述 中医对乳腺增生的认识、病因病机、分型及治则,西医对乳腺增生的认识及治法,中西医的临床用药三方面论述。 2 试验部分 2.1 药学部分包括制剂工艺研究、质量标准研究、体外吸收研究。 制剂工艺研究:本处方由制剂工艺设计的理论依据和药材的性质确定选用颗粒剂,对方中的 14 味药材做如下工艺筛选:黄芩单独提取精制出有效成分,柴胡、陈皮、佛手、川椒采用双提法提取挥发油并包合,药渣与其余药材采用正交试验进行工艺优选。得到浸膏后优选颗粒剂成形工艺。 质量标准:对颗粒剂中柴胡、黄芩、芍药、川椒、佛手采用薄层色谱进行定性鉴别,并应用 HPLC 法测定了黄芩苷和芍药苷的含量,建立了质量标准。 体外吸收研究:测定油水分布系数,采用外翻肠囊法通过测定大鼠小肠管外黄芩苷含量的减少研究小肠吸收情况。结果表明黄芩苷在小肠内 pH3.5 时吸收较好。 通过以上研究确定了柴芩乳康颗粒最佳提取工艺和制剂工艺,制定了质量标准,进行了体外吸收研究,表明黄芩苷在小肠内吸收较好。 2.2 药品包装材料与药物制剂相容性研究 采用加速试验,从有效成分含量、荧光物质、挥发物及重金属四方面分别考察药物和包装材料的变化情况以研究二者的相容性。

岳书勇,田家军,张云双[8](2001)在《乳疾灵颗粒剂治疗乳腺增生198例》文中研究表明

二、乳疾灵颗粒剂治疗乳腺增生198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乳疾灵颗粒剂治疗乳腺增生198例(论文提纲范文)

(1)慈莲胶囊的质量控制及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慈莲胶囊处方及其药材理化性质
    1 处方
        1.1 方解
    2 方中各药材理化性质
第二章 慈莲胶囊中柴胡、青皮、白芍和山豆根的定性鉴别
    1 实验仪器与材料
    2 试剂与试药
    3 主要试液配制
    4 实验方法及结果
    5 讨论
第三章 慈莲胶囊含量测定的方法研究
    1 实验仪器与材料
    2 试剂与试药
    3 主要试液配制
    4 实验方法及结果
    5 讨论
第四章 慈莲胶囊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1 慈莲胶囊样品
        1.2 实验细胞株
        1.3 实验仪器
    2 常用试剂及耗材
    3 主要试剂的配置及保存
    4 实验方法
        4.1 药品制备
        4.2 配置含药培养基
        4.3 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培养
        4.4 乳腺癌MDA-MB-231细胞悬液制备
        4.5 MTT法检测慈莲胶囊粗浸膏抑制乳腺癌MDA-MB-231 细胞活性作用
        4.6 荧光定量qRT-PCR检测Caspase-3和Caspase-8通路及凋亡基因表达
        4.7 统计学处理
    5 实验结果
        5.1 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生长影响
        5.2 Caspase-3和Caspase-8 表达的影响
    6 讨论
全文讨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治疗乳腺增生药物的剂型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2)治疗乳腺增生药物的剂型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传统剂型
    1.1 散剂
    1.2 汤剂
    1.3 丸剂
    1.4 凝胶贴膏
2 现代剂型
    2.1 颗粒剂
    2.2 胶囊剂
    2.3 片剂
    2.4 口服液
    2.5 贴剂
3 新剂型
4 结语

(3)中成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成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研究进展
        一 乳腺增生病概况
        二 西医认识和治疗
        三 中医认识和治疗
        四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浅析中药温阳法治疗乳腺增生病
        一 肾阳虚理论概述
        二 温阳法的运用
        三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文献研究
    1 确定临床问题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专家共识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小结
    推荐意见(初稿)
第四部分 临床研究
    一 研究资料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结果
    四 小结
第五部分 讨论
    1.中成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文献研宄
    2.中成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专家共识
    3.温阳法治疗乳腺增生病
结语
附录1: 已上市的中成药
附录2: 中成药产品信息
附录3: 专家咨询表(第一轮)
附录4: 专家咨询表(第二轮)
附录5: 岩鹿乳康胶囊对乳腺增生患者肾阳虚证疗效评价的注册登记研究
附录6: 岩鹿乳康胶囊注册登记研究知情同意书
致谢
个人简介

(4)大型公立综合医院药学服务模式探讨及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表
第一部分 药学实践——大型公立综合医院药学服务模式探讨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医院药学服务模式研究
        1 医院药学服务评价标准
        1.1 药学服务评价标准
        1.2 药学服务相关依据
        2 医院药学组织机构
        3 基本药学服务分析
        3.1 药品调剂
        3.2 医院制剂
        3.3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3.4 医院代煎药服务
        3.5 药品供应
        4 专科药学服务分析
        4.1 临床药学服务
        4.2 药品质量检验
        4.3 治疗药物监测服务
        5 医院药事管理分析
        5.1 医院药事管理概念
        5.2 医院药事管理内容
    第三章 港、澳、台地区医院药学服务模式研究
        1 香港地区医院药学服务分析
        2 澳门地区医院药学服务分析
        3 台湾地区医院药学服务分析
    第四章 讨论
        1 大型公立综合医院药学现况分析
        2 香港地区医院药学现况分析
        3 澳门地区医院药学现况分析
        4 台湾地区医院药学现况分析
        5 中日医院与港、澳、台地区医院药学服务比较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专题研究——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系统评价
    第六章 文献综述
        1 小金丸的现代研究概况
        1.1 小金丸临床应用研究
        1.2 小金丸实验研究
        1.3 小金丸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1.4 小金丸不良反应
        1.5 小结
        参考文献
        2 乳腺增生病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2.1 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病
        2.2 西医治疗乳腺增生病
        2.3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
        2.4 物理疗法
        2.5 结语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七章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技术路线图
    2 文献选择标准
    3 文献检索
    4 文献筛选
    5 资料提取
    6 质量评价
    7 证据分级和推荐强度评估
    8 统计分析
    9 统计软件
第八章 结果
    1 文献检索结果
    2 纳入研究基本情况
    3 诊疗、纳入和排除标准
    4 随访情况
    5 纳入研究质量评价
    6 横断面研究Meta分析
        6.1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横断面研究总疗效Meta分析
        6.2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横断面研究最佳疗效Meta分析
        6.3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横断面研究疼痛缓解率Meta分析
        6.4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横断面研究肿块缩小1/2及以上Meta分析
        6.5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横断面研究亚组分析
        6.6 敏感性分析
        6.7 发表偏倚评价
        6.8 漏斗图对称性的Egger's法检验
        6.9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横断面研究累积Meta分析
        6.10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横断面研究结局指标的GRADE系统证据评级
    7 随机对照试验(RCTs) Meta分析
        7.1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总有效率Meta分析
        7.2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最佳疗效Meta分析
        7.3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疼痛缓解率Meta分析
        7.4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肿块缩小1/2及以上Meta分析
        7.5 不同疗效标准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有效率Meta分析
        7.6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总疗效亚组分析
        7.7 敏感性分析
        7.8 发表偏倚分析
        7.9 漏斗图对称性的Egger's法检验
        7.10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RCTs研究累积Meta分析
        7.11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RCTs研究结局指标的GRADE系统证据评级
    8 网状Meta分析(Network Meta-Analysis)
        8.1 纳入NMA分析RCTs情况
        8.2 网状关系图(Network Plot)
        8.3 总有效率的Meta分析
        8.4 最佳疗效的Meta分析
        8.5 直接比较、间接比较和网状分析比较
        8.6 疼痛缓解率的Meta分析
        8.7 肿块缩小1/2及以上的Meta分析
        8.8 诊断收敛图
        8.9 轨迹图和后验分布密度图
        8.10 16种治疗措施疗效排序概率图
        8.11 敏感性分析
        8.12 一致性分析
        8.13 网状Meta分析应用GRADE系统证据评级
    9 Meta分析森林图解读
    10 不良反应
第九章 讨论
    1 纳入研究文献质量分析
    2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效果
    3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第十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5)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文献系统评价及中药用药规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乳腺增生病国内外研究概况
    1.1 现代医学对乳腺增生病的研究概况
        1.1.1 流行病学
        1.1.2 病因研究
        1.1.3 诊断标准
        1.1.4 治疗方法
        1.1.5 评估标准
    1.2 中医对乳腺增生病的研究概况
        1.2.1 病因病机
        1.2.2 诊断标准
        1.2.3 乳腺增生病的传统药物治疗
    1.3 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优势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1.4 循证医学与系统评价
    1.5 中医药临床研究中的状况
第二章 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系统评价
    2.1 资料与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1.4. 文献检索
        2.1.5. 文献筛选与提取
        2.1.6. 文献质量评价
        2.1.7. 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2.1.8. 发表偏倚分析
        2.1.9. 技术路线图
    2.2 研究结果
        2.2.1 文献筛选与纳入
        2.2.2 纳入文献的年份
        2.2.3 纳入文献质量
        2.2.4 纳入文献的特征
        2.2.5 纳入文献中药用药特征
        2.2.6 纳入文献的毒副作用特征
        2.2.7 森林图结果
        2.2.8 敏感性分析
        2.2.9 发表偏倚分析
    2.3 讨论与分析
        2.3.1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
        2.3.2 疗效指标(meta分析)评价
        2.3.3 安全性分析
        2.3.4 中药特点分析
        2.3.5 总结
第三章 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文献中药与临床中药分析
    3.1 资料与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纳入标准
        3.1.3 排除标准
        3.1.4 研究方法
    3.2 研究结果
    3.3 讨论与分析
        3.3.1 中药用药特点
        3.3.2 总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

(6)用于乳腺囊性增生病中药小复方筛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一、现代医学对DBCH的认识和治疗
    二、中医对DBCH的认识和辨证治疗
    三、中医药治疗DBCH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 文献研究
    1 现代中医文献考察范围
    2 DBCH辨证规律考察分析
    3 DBCH辨证用药规律考察分析
    4 干预DBCH中药小复方一乳康平颗粒的确定
二 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分析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柴芩乳康颗粒制剂工艺、质量标准、稳定性及初步肠吸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第一章 乳腺增生的研究概况
        1 乳腺增生的概念
        2 中医对乳腺增生的认识及病因病机
        3 现代医学对乳腺增生的认识
        4 临床治疗与用药
        参考文献
试验部分
第一部分 柴芩乳康颗粒的制剂工艺研究
    第一章 剂型选择
    第二章 药材鉴别及前处理
    第三章 制剂工艺的理论依据
    第四章 工艺技术条件的优选
        1 黄芩提取、精制工艺条件的优选
        2 柴胡、陈皮、佛手、川椒提取工艺及挥发油包合条件的优选
        3 白芍、赤芍等水提部分提取、精制工艺的优选
        4 颗粒剂成形工艺的优选
        5 颗粒剂的制法
        6 温度与湿度对颗粒的影响
        7 讨论
第二部分 柴芩乳康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
    第一章 药物的原料(药材)的质量标准
    第二章 药品成品的质量标准
    第三章 柴芩乳康颗粒的质量标准起草说明
        1 仪器与试药
        2 药品成品质量标准起草说明
        2.1 鉴别
        2.2 检查
        2.3 含量测定
        2.3.1 黄芩苷的含量测定
        2.3.2 芍药苷的含量测定
        3 讨论
第三部分 稳定性研究
    第一章 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
    第二章 药品包装材料与药物制剂相容性研究
        1 试验方法
        2 试验结果
        2.1 药品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
        2.2 粘附或渗透到包材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在不同时间点的含量测定
        2.3 荧光物质检测
        2.4 挥发物测定
        2.5 重金属测定
        3 结论
        4 讨论
第四部分 柴芩乳康颗粒初步肠吸收研究
    第一章 柴芩乳康颗粒中黄芩苷油/水分布系数的测定
        1 利用AFC 方法预测LogP 值
        2 试验方法与结果
        2.1 溶剂的预饱和
        2.2 平衡时间确定
        2.3 分配系数的测定
    第二章 柴芩乳康颗粒的大鼠肠膜体外吸收研究
        1 试验方法
        1.1 仪器、药品与材料
        1.2 试验方法与结果
        1.3 体外相关性分析
        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个人简历

四、乳疾灵颗粒剂治疗乳腺增生198例(论文参考文献)

  • [1]慈莲胶囊的质量控制及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张磊.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4)
  • [2]治疗乳腺增生药物的剂型研究进展[J]. 张磊,宋晓玲,张明旭,臧二欢,李旻辉. 中国药师, 2020(01)
  • [3]中成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应用研究[D]. 张晓苗.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8)
  • [4]大型公立综合医院药学服务模式探讨及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系统评价[D]. 孙利昆.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
  • [5]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文献系统评价及中药用药规律分析[D]. 曾天宝.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01)
  • [6]用于乳腺囊性增生病中药小复方筛选研究[D]. 于乐.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2(07)
  • [7]柴芩乳康颗粒制剂工艺、质量标准、稳定性及初步肠吸收研究[D]. 刘英英.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5(05)
  • [8]乳疾灵颗粒剂治疗乳腺增生198例[J]. 岳书勇,田家军,张云双. 中国疗养医学, 2001(06)

标签:;  ;  ;  ;  ;  

乳鸡灵颗粒治疗乳腺增生198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