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政策”=?

“外交”+“政策”=?

一、“外交”+“政策”=?(论文文献综述)

熊炜,姜昊[1](2022)在《“价值观外交”:德国新政府的外交基轴?》文中指出德国新政府提出的"价值观外交"是对默克尔政府开启的"价值观外交"的延续和继承,是作为后现代和后民族国家的德国成功转化身份的必然结果。德国国内政治生态、国际秩序变革和默克尔时期"价值观外交"实践的正向激励,都会促进德国新政府加速推进德式"价值观外交"。但德国的"价值观外交"不完全等同于"意识形态外交",它给中德关系发展带来的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未来针对德国新政府对华政策中的"价值观外交",中国应在坚持"红线"的基础上,注重从积极面入手,明确双方在多边主义规则和制度方面的共同点,争取相互合作以塑造更具包容性的国际秩序。

张中元[2](2021)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双边外交关系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中国方案,也是中国为实现人类美好未来提出的努力方向和目标。作为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渠道和载体,中国外交访问活动在这一理念指导下会对双边外交关系产生何种影响?是否有利于中国实现新时代外交工作的目标?通过实证检验发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后,外交访问活动在总体上有助于中国与其他国家建立或升级伙伴关系,在考虑了"一带一路"倡议正式实施、美国遏制以及其他前期类似外交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后,这一结论依旧成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还提高了其他国家与中国外交政策的相似度,进而提高了彼此国家利益的重合度。此外,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还有助于中国与他国伙伴关系的建立或升级。尽管中国向世界真实、全面地宣传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仍存在一些困难,甚至面临一些国家的恶意曲解,这给中国外交实践带来了挑战,但总体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能够为中国双边外交关系的健康发展提供价值指南,而中国外交也将有力推动这一理念变成全球性共识。

李艳,孙宝云[3](2021)在《美国网络外交的政策演变、组织体系及发展趋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美国作为最早着手开展网络外交政策实践的国家,其网络外交政策实践较为系统完备,具有一定典型性和代表性。美国网络外交从最初着眼于利用数字技术促进外交进程的外交新形态,逐渐演变为利用外交工具和外交思维解决网络空间治理问题的一种战略协调手段。在网络安全成为中美战略博弈前沿的背景下,研判美国网络外交政策演变,有助于防范中美网络空间冲突升级,优化我国网络外交政策实践。在梳理美国网络外交的政策演变和组织体系的基础上,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剖析。

吕萍[4](2021)在《俄罗斯外交政策30年演变》文中指出20世纪90年代,独立后的俄罗斯开始在各领域的转型。外交全面倒向西方,谋求在以美国为主导的欧洲-大西洋体系中确立"符合俄罗斯大国身份的地位"。但是,俄罗斯既想融入这一体系,又不愿接受西方的游戏规则,最终导致其亲西方外交决策失败;普京第一、第二总统任期及"梅普组合"时期,俄罗斯吸取了叶利钦时期的教训,致力于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专注国家经济发展,在与美国和北约的抗衡中实现了俄罗斯重回有影响力大国地位的目标。俄这一时期的外交政策虽然不似叶利钦时期向西方"一边倒",但也是以欧洲,主要是以欧盟为中心规划其外交政策,力推"大欧洲"构想;乌克兰危机后,俄罗斯与西方关系彻底破裂,亚洲为俄罗斯提供了新的选项,俄罗斯开始"向东转",加强了与亚洲国家的交往,并提出了"大欧亚"构想。俄罗斯着重发展与中国的关系,中俄加大了多领域合作力度,并取得显着成效。

刘洪钟[5](2021)在《拜登政府的中产阶级外交政策:起源、框架与前景》文中研究指明中产阶级外交政策是拜登新政府正在实施的一项旨在推动美国"重建美好未来"的重大战略。该战略的形成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现实背景和理论准备,拜登政府主要通过打破内外政策藩篱、加强国内产业链安全和扩张、强化盟友合作、谨慎选择和加入贸易协定谈判、以中国为外交政策重心等政策选择开启美国传统外交政策的战略转型,进入一个一切外交政策都为国内中产阶级复兴而服务的新阶段。该政策的未来前景主要取决于拜登政府能否超越外交政策与国内政策的鸿沟、重拾盟友全面信任,以及理性处理与中国的竞合关系。从维护世界和平和中美关系稳定的角度,中国可以采取以下战略应对:对拜登中产阶级外交政策转型给予重视;底线思维,以我为主加快推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通过加强多边主义增进各国合作共赢的认知和共识。

陈菲,王佳宁[6](2021)在《外交型智库与韩国外交政策》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冷战后外交环境的变化,韩国国内民主化进程的推进以及全球化和地方自治的发展,韩国越来越多的社会行为体开始关注本国政府的外交政策。其中,韩国外交型智库对韩国外交政策的影响越来越大。韩国外交型智库主要通过三个途径影响韩国外交政策:一是通过学术活动及学术成果来影响相关政策;二是利用媒体和教育项目扩散影响;三是与其他智库、国际组织等开展合作研究活动。现阶段,韩国智库充分发挥作用仍受到自主性发展、资金、人才等多重因素的限制。

李延长,王经民[7](2021)在《不再重演心理:影响中国共产党人外交政策和实践的民族潜意识》文中研究指明引进心理学中的"民族潜意识"概念,以心理认知模型为理论框架,通过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压抑"和总体历史的"积淀"两个因素的综合把握,探寻当下中国具有的民族潜意识的内涵。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西方列强侵略的压抑下,形成了以"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独立自主地位、追求国际平等与和平"为主要内容的不再重演性民族潜意识,并与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历史积淀形成的以"善其身、恶勿施、善天下"为核心的为人处世性民族潜意识相结合,共同构成了当下中国外交领域的不再重演心理。不再重演心理通过影响中国共产党人的认知模型,进而对中国外交的根本准则、指导原则和战略目标产生潜移默化的深刻而持久的影响。

江时学[8](2021)在《国际秩序、中美关系与中国外交——关于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若干认识》文中研究表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中国践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供了多种机遇,但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一方面,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上升,综合国力日益加强,正在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另一方面,霸权主义和霸凌主义飞扬跋扈,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死灰复燃,冷战思维沉渣泛起,国际形势动荡不安。中国倡导构建一种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指导、以多边主义为基础、以《联合国宪章》为准绳、以合作共赢为宗旨、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的国际秩序。中美关系应建立在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基本前提是相互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中国外交政策的定位应以是否符合我们的国家利益为准绳,既不能放弃韬光养晦,同时也应有所作为,甚至应该在一些问题上奋发有为。中国的国际关系研究应努力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供学术支撑。

孙宏云[9](2021)在《中国政治学界对九一八事变后中日关系的反应——以中国政治学会及其重要会员为中心》文中认为九一八事变后,各种研究国际问题尤其是中日关系的团体次第成立,相关的政论学术期刊也纷纷创办。中国政治学会成立后召开的前两届年会均就中日关系与外交政策进行讨论,并将研究结果秘密提供给蒋介石和国民政府作为决策参考。与此同时,周鲠生、钱端升、徐淑希、张忠绂等中国政治学会的重要成员也在《外交评论》等刊物上发表对日言论。无论是秘密建言还是公开议论,都告诫国民政府在对日交涉问题上不要一味妥协,应明确解决条件,同时要注意联络苏联,尽可能地利用国联的力量,以形成对日牵制的局面,并致力于发展自身的实力。学者们基于维护民族国家利益的学术立场,运用国际先进的学术理论和方法,对事关本国的重要问题展开研究。这样的研究取向和方法路径,在王化成、徐淑希等学者的学术实践中有显着的体现。

银培萩[10](2021)在《“金智复合体”与美国外交政策的克制主义转向》文中研究指明多数人认同观念和金钱对于政策竞争的重要影响,却疏于探索这种影响的实践机制。在美国,二者融合形成了"金钱—观念—政治"的三元关系链,催生了"金智复合体"这种新的精英政治机制,表现为基金会与智库这两类组织共同运作"观念有机化"与"精英社会化"。本文以保守主义金智复合体为案例详尽展示了以上机制,并对四家主要基金会与3698个资助对象进行了社会网络分析。美国外交政策也深受金智复合体的影响。为了驱逐盛极一时的新保守主义,索罗斯与科赫尝试建立了一个克服政治极化的金智复合体,共同倡导"克制主义"的外交大战略,并已在美国撤离阿富汗的问题上初见成效。金智复合体的意义取决于具体的历史情境,但美国高度私有化的知识生产体制使其被私人财富垄断,加剧了社会不公、政治极化与外交困境。

二、“外交”+“政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外交”+“政策”=?(论文提纲范文)

(1)“价值观外交”:德国新政府的外交基轴?(论文提纲范文)

一、“价值观外交”在德国的源起与成因
二、德国新政府:延续和加速“价值观外交”
    (一)新政府“价值观外交”的民意基础
    (二)代表德国政治新生代的新政府
    (三)后现代思潮影响下的新政府外交
    (四)欧洲和美国对德国的价值观角色期待
    (五)新政府的“价值观多边主义”
三、德国的“价值观外交”与中德关系
    (一)中德关系发展的机遇
    (二)中德关系面临的挑战
四、结语

(2)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双边外交关系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献综述
二研究假设
三实证分析框架
    (一)模型设定与估计方法
    (二)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1.因变量:双边外交关系
        2.核心解释变量:外交访问
        3.其他控制变量
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伙伴关系的影响
    (一)基准回归结果
    (二)稳健性检验
        1.替换双边外交活动测量变量
        2.改变模型回归设定
    (三)异质性检验
五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外交政策相似度的影响
    (一)基准回归结果
    (二)异质性检验
    (三)影响机制检验
六结论与启示

(3)美国网络外交的政策演变、组织体系及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网络外交的内涵界定
2 美国网络外交的政策演变
    2.1 小布什政府的网络外交
    2.2 奥巴马政府的网络外交
    2.3 特朗普政府的网络外交
    2.4 拜登政府的网络外交
3 美国网络外交的组织体系
4 美国网络外交的发展趋势
5 结论及启示

(4)俄罗斯外交政策30年演变(论文提纲范文)

一、1992—1999年:从“一边倒”亲西方到“东西方兼顾”
    (一)20世纪90年代初的“一边倒”亲西方外交政策
    (二)1996年后的“双头鹰”外交
二、2000—2013年:以欧洲为中心的多方向外交
    (一)2000—2008年:去意识形态化,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二)2008—2012年:凸显大国雄心,加强形成国际议程能力
        1. 外交理念的演变
        2. 外交政策的演变
三、乌克兰危机后俄罗斯的外交政策——“向东转”
结语

(5)拜登政府的中产阶级外交政策:起源、框架与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拜登政府外交政策转型的现实背景与思想溯源
    (一)中产阶级的大面积趋势性萎缩是外交政策转型的社会根源
    (二)中产阶级萎缩导致的社会分化和民粹主义是外交政策转向的直接原因
    (三)拜登核心幕僚的相关研究报告是新外交政策的理论准备
三、拜登政府中产阶级外交政策的基本框架
    (一)扩大国家安全内涵的基础上,打破内外政策的藩篱,重点解决对外经济政策的国内分配效应,以此支持国内中产阶级就业和福利增长
    (二)加强国内产业链和供应链发展,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同时,通过有管理的贸易措施和政策激励,吸引外资和鼓励本国跨国企业产业回流,以此创造更多新的就业
    (三)加强与盟友的国际合作,在多边框架下采取联合行动,确保美国在全球经济和分工中的主导地位
    (四)谨慎选择和加入贸易协定谈判,条款制定以满足于本国中产阶级的利益为主要目标
    (五)对华贸易政策将在拜登政府的中产阶级外交政策中处于重心地位,核心则是“竞争性共存”(3)
四、拜登政府中产阶级外交政策面临的三大迷思和前景决定
五、中国应对

(6)外交型智库与韩国外交政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韩国智库和韩国外交型智库
二韩国外交型智库对外交政策的影响
三影响韩国外交型智库发挥作用的制约因素
四结论

(7)不再重演心理:影响中国共产党人外交政策和实践的民族潜意识(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提出
二、民族潜意识与外交
    (一)民族潜意识的概念辨析
    (二)民族潜意识与外交的关系
        1. 民族潜意识影响外交的路径
        2. 民族潜意识对外交政策的具体影响
三、中国的民族潜意识——不再重演心理
    (一)近代历史的压抑
        1. 屈辱与苦难——救亡图存性民族潜意识
        2. 探索与抗争——不再重演性民族潜意识
    (二)总体历史的积淀
    (三)不再重演心理
四、不再重演心理对中国共产党人外交的影响
    (一)不再重演心理影响中国外交的根本准则——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二)不再重演心理影响中国外交的指导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三)不再重演心理影响中国外交的战略目标——人类命运共同体
五、结语

(8)国际秩序、中美关系与中国外交——关于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若干认识(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际秩序与中国的选择
    (一)国际秩序认知与外交政策路线选择
    (二)中国维护二战后国际秩序,推动国际秩序朝着公正合理方向发展
二、现行国际秩序下的中美关系
三、当前中国外交的若干问题
    (一)关于韬光养晦
    (二)关于“战狼外交”
    (三)关于中国的国际话语权
        1.致力于缩小中国特色话语体系与国际主流话语体系之间的差异性
        2.恪守实事求是、公正客观原则
        3.在国际社会发出更有力声音
四、构建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任重道远
五、结 语

(9)中国政治学界对九一八事变后中日关系的反应——以中国政治学会及其重要会员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10)“金智复合体”与美国外交政策的克制主义转向(论文提纲范文)

前 言
一、 美国精英政治的双重困境
    (一) “观念—政治”的操作化困境
    (二) “金钱—政治”的合法化困境
二、 金智复合体:金钱与观念的力量融合
    (一) “金钱—观念—政治”关系链
    (二) 基金会与智库
    (三) 观念有机化与精英社会化
三、 保守主义金智复合体
    (一) 观念有机化
    (二) 精英社会化
四、 金智复合体与外交政策:新保守主义vs克制主义
    (一) 新保守主义
    (二) 克制主义
    (三) 撤离阿富汗
结 语

四、“外交”+“政策”=?(论文参考文献)

  • [1]“价值观外交”:德国新政府的外交基轴?[J]. 熊炜,姜昊. 国际问题研究, 2022(01)
  • [2]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双边外交关系的影响[J]. 张中元.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21(12)
  • [3]美国网络外交的政策演变、组织体系及发展趋势[J]. 李艳,孙宝云.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2021(12)
  • [4]俄罗斯外交政策30年演变[J]. 吕萍. 俄罗斯学刊, 2021(06)
  • [5]拜登政府的中产阶级外交政策:起源、框架与前景[J]. 刘洪钟. 美国问题研究, 2021(02)
  • [6]外交型智库与韩国外交政策[J]. 陈菲,王佳宁. 韩国研究论丛, 2021(01)
  • [7]不再重演心理:影响中国共产党人外交政策和实践的民族潜意识[J]. 李延长,王经民.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2021(05)
  • [8]国际秩序、中美关系与中国外交——关于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若干认识[J]. 江时学.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2021(06)
  • [9]中国政治学界对九一八事变后中日关系的反应——以中国政治学会及其重要会员为中心[J]. 孙宏云.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06)
  • [10]“金智复合体”与美国外交政策的克制主义转向[J]. 银培萩.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2021(06)

标签:;  ;  ;  ;  ;  

“外交”+“政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