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梗阻啮齿动物模型中细菌易位过程

胆道梗阻啮齿动物模型中细菌易位过程

一、The Process of Bacterial Translocation in a Rodent Model of Biliary Obstruction(论文文献综述)

莫代海[1](2021)在《梗阻性黄疸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影响及术前胆道引流的指征探讨》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和目的梗阻性黄疸是胰头癌及其它壶腹周围恶性肿瘤常见的临床特征,可引起机体各种病理生理变化,包括肝、肾、心等器官功能障碍,凝血异常,营养状况下降,免疫功能不全等全身性障碍。患者对手术耐受差,从而增加胰十二指肠切除(PD)后的并发症风险。术前胆道引流(PBD)可以缓解梗阻,逆转高胆红素血症引起的机体障碍。但PBD对术后结局的影响一直存在争议,目前关于PBD的必要性观点仍不一致,PBD的最佳指征及手术时机没有形成统一共识。本研究的目的,一是探讨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前胆红素水平对PD术后短期结局的影响,二是探讨PBD的必要性和指征。研究方法一、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前胆红素水平对胰十二指肠切除(PD)术后结局的影响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至2018年直接行PD的连续梗阻性黄疸病例,按照术前总胆红素(TB)250umol/L为界值将患者分为轻度黄疸组(TB<250umol/L)和重度黄疸组(TB≥250umol/L)两个队列。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率和围手术期死亡率,以及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天数的差异。二、术前胆道引流(PBD)的价值及指征探讨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至2018年所有行PD的连续梗阻性黄疸病例,包括PBD患者和直接手术(US)患者。按照血清总胆红素(TB)水平(US患者的术前TB,PBD患者的引流前TB,以250umol/L为界值)及术前是否行PBD将患者分为轻度黄疸PBD组,轻度黄疸US组,重度黄疸PBD组和重度黄疸US组。分别对轻度黄疸和重度黄疸的患者进行独立分析,比较轻度黄疸PBD组和轻度黄疸US组,重度黄疸PBD组和重度黄疸US组之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围手术期死亡率差异,以及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天数差异。为了探讨PBD的最佳手术时机,对PBD治疗的患者进行亚组分析。首先寻找影响术后结局的引流时间和引流后TB下降程度的截断值,按照引流时间截断值将患者分为短期引流组和长期引流组两个队列;按照引流后TB下降的截断值,将患者分为轻微下降组和明显下降组,分别比较两组术后结局的差异。为了探讨PBD治疗的最佳方式,将患者按照胆道引流方式分为经皮肝穿刺引流(PTBD)组、经内镜胆道支架引流(ERBD)组及经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组三个队列,比较三组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和引流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结果一、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前胆红素水平对PD术后结局的影响共纳入了249例患者,其中轻度黄疸组149例,重度黄疸组100例。两组术后总体并发症(轻度黄疸组48.3%,重度黄疸组61%,P=0.049)、术后出血(轻度黄疸组8.1%,重度黄疸组17%,P=0.031)发生率和术中失血量(轻度黄疸组454.7±454.5m L,重度黄疸组584.5±521.5ml,P=0.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度黄疸组总体并发症、术后出血及术中出血量高于轻度黄疸组。二、PBD的价值及指征探讨1、共纳入了358例患者,其中轻度黄疸PBD组34例,轻度黄疸US组149例,重度黄疸PBD组75例,重度黄疸US组100例。轻度黄疸患者中,轻度黄疸PBD组和轻度黄疸US组比较,两组术中情况及术后短期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度黄疸患者中,重度黄疸PBD组总体并发症(PBD组42.7%,US组61%,P=0.016)、术后出血(PBD组5.3%,US组17%,P=0.019)、术后输血(PBD组9.3%,US组23%,P=0.018)及胃排空障碍(PBD组8%,US组19%,P=0.04)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PBD是重度梗阻性黄疸PD术后总体并发症(OR:0.444,95%CI:0.237-0.832,P=0.011)和术后出血(OR:0.293,95%CI:0.088-0.978,P=0.046)的独立影响因素。2、对PBD患者的亚组分析显示:引流超过3周的患者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引流时间小于3周的患者(P=0.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胆道引流后血清TB水平下降程度超过40%可以明显减少术后出血的发生(P=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术前胆道引流方式的分析中,PTBD组49例,ERBD组42例,ENBD组18例。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围手术期死亡及术后各项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三组的引流相关并发症发生率(P=0.002)和胆道感染发生率(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采用Bonferroni校正进行两两比较(P<0.0167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RBD组的引流相关并发症(ERBD33.3%,PTBD6.1%,P=0.001)和胆道感染(ERBD23.8%,PTBD4.1%,P=0.006)发生率明显高于PTBD组。PTBD组和ENBD组的总体并发症(P=0.869)和胆道感染(P=1.0)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TB≥250umol/L的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总体并发症和术后出血发生率明显升高。对于TB≥250umol/L的患者,术前胆道引流的患者术后总体并发症和术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直接手术的患者。多因素分析显示,PBD是术后总体并发症和术后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PBD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总体并发症和术后出血减少独立相关。建议对TB≥250umol/L的患者行PBD治疗。

彭沪[2](2021)在《ALDH2调控自噬保护脓毒症急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和目的脓毒症(Sepsis)的本质是因急性感染性疾病引起机体炎症反应失调,从而导致致命性的器官功能障碍。宿主对感染的反应表现为感染的现象以及急性器官功能障碍,这种功能障碍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酸中毒和死亡。目前临床采取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来对脓毒症患者器官损伤进行临床评估。既往多中心临床研究表明,脓毒症伴有器官功能障碍可导致更高的死亡率和再入院率,对于幸存者来说,也会极大的影响其生活质量及远期预后。因此探索脓毒症器官功能障碍过程中的分子调控机制,发现新的作用靶点和分子标志物来积极预防和治疗脓毒症患者出现器官功能障碍,对于改善脓毒症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乙醛脱氢酶2(ALDH2)是肝细胞分泌的重要解毒酶类,在机体组织均有表达,尤其在高代谢的组织器官中如心脏和脑组织中表达普遍较高,主要位于线粒体内,可以保护机体抵抗内源性以及外源性有害物质的损伤。多项研究表明,ALDH2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衰、酒精性脂肪肝、神经功能障碍和糖尿病等一系列疾病中起到很重要的保护作用。ALDH2做为人体中非常重要的解毒酶类,能够快速的清除体内的氧化应激产物和醛类代谢产物,并且抑制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缓解线粒体损伤和内质网应激反应,从而保护细胞免受应激状态的损伤。自噬是真核细胞内高度保守的自我降解过程,主要降解细胞内废弃的大分子物质及衰老或受损的细胞器。线粒体自噬在维持细胞正常功能和形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课题组在前期的研究中也证实,ALDH2高表达可以通过平衡Akt和AMPK以及下游的m TOR、STAT3、和Notch1的表达,从而调节自噬和凋亡的过程,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ALDH2可能通过调控自噬作用保护脓毒症急性肝损伤。ALDH2在脓毒症相关领域的研究近些年开始受到关注,主要聚焦于脓毒症导致的肾脏损伤、心肌衰竭以及肺功能损伤等,ALDH2在脓毒症导致的肝脏损伤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尚无文献报道,而肝脏作为免疫、代谢器官,在脓毒症发生、发展与治疗过程中既是保护者、免疫调节者,又是损害的靶器官。因此我们通过建立ALDH2转基因小鼠脓毒症急性肝损伤模型,收集其在此过程中的血液和组织样品进行检测,探究ALDH2的活性在疾病过程中对肝功能损伤的作用以及对自噬的调控机制,借助临床样本和预后信息分析,评估ALDH2作为脓毒症急性肝损伤的干预靶点和患者预后评估指标的价值。研究方法1、检测ALDH2活性与患者的疾病进展情况的相关性,分析其与患者肝损伤指标、生命体征等临床相关检测信息的关系,阐明其作为患者临床治疗疗效指标的可能性以及预后评估标志物的价值;2、利用转基因技术构建ALDH2全身过表达小鼠模型并培育繁殖,通过将扩增的ALDH2目的片段插入到CAG盒下游的载体p Bs CAG-2的Eco RI克隆位点上,获得了ALDH2转基因小鼠的过表达模型,并且通过Western-blot和IHC分别验证ALDH2在肝脏组织中过表达效果,为后续试验奠定基础;3、在ALDH2+/+小鼠模型基础上通过建立CLP(盲肠结扎穿孔)脓毒症急性肝损伤小鼠模型,来模拟脓毒症急性肝损伤的病理过程;4、建立CLP脓毒症急性肝损伤小鼠模型,收集血液和肝脏组织样本,通过检测血液和肝脏组织相关指标,明确ALDH2活性在疾病过程中变化情况及其对小鼠预后的影响;5、收集上述各组小鼠预后信息,对收集的预后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并比较各组之间的生存差异;6、收集上述各组模型小鼠肝脏样本,利用Realtime-PCR、Western-blot、组织苏木素伊红(Haematoxylin-Eosin,H&E)形态染色等方法检测各组ALDH2的表达情况与肝脏组织形态,观察各组间ALDH2表达量与肝细胞形态之间的关系;7、利用ALDH2血浆活性检测试剂盒以及ELISA方法检测上述小鼠不同阶段血浆中ALDH2的活性水平以及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和谷草转氨酶(AST)的表达情况,并比较ALDH2的活性水平与各组间肝脏损伤指标之间的关系;8、收集各组脓毒症小鼠血清样本,通过ELISA方法检测感染指标TNF-α以及IL-6在血清样本中的表达情况;9、收集各组脓毒症小鼠肝脏组织样本,利用免疫组化以及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检测ALDH2及炎症指标TNF-α和IL-6在肝脏组织中的表达及定位情况;10、收集上述各组小鼠模型中的肝脏组织样本,利用WB检测样本中LKB1以及AMPK的表达情况,利用Realtime-PCR、WB检测不同组别的小鼠肝组织中自噬潮的生物标志物LC3-II的表达情况,并且通过自噬抑制剂抑制小鼠的自噬作用,观察肝组织的凋亡情况;11、在分离纯化的小鼠原代肝细胞基础上,建立了LPS诱导的细胞炎症模型,分别检测了Tunel和LC3II用于判断肝细胞凋亡和自噬的程度。结果1、脓毒症ALDH2高活性组患者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降钙素原(PCT)水平低于ALDH2低活性组患者(P<0.05);脓毒症ALDH2高活性组患者入院24小时血浆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以及总胆红素(STB)水平显着低于ALDH2低活性组患者(P<0.05);2、获得了ALDH2转基因小鼠的过表达模型,通过Western-blot和IHC分别验证了ALDH2蛋白在肝脏组织中表达显着增高(P<0.05);3、成功构建了ALDH2过表达盲肠结扎穿刺(CLP-ALDH2+/+)小鼠模型;4、ALDH2+/+小鼠ALDH2的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脓毒症过程中ALDH2的活性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肝脏HE切片证实,相对于对照组,ALDH2+/+小鼠肝脏组织形态明显破坏减轻(P<0.05)。生存分析发现CLP-ALDH2+/+小鼠较CLP-WT小鼠的预后明显改善(P<0.05);5、CLP-ALDH2+/+小鼠较CLP-WT小鼠血浆TNF-α和IL-6表达显着降低(P<0.05);6、利用F4/80和炎症指标TNF-α、IL-6免疫荧光共染,发现相对于野生盲肠结扎穿刺(CLP-WT)小鼠,CLP-ALDH2+/+小鼠的肝脏TNF-α、IL-6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5);7、肝脏Western-blot结果显示,相对于CLP-WT小鼠,CLP-ALDH2+/+小鼠的肝脏组织中LC3-II蛋白水平升高了(P<0.05),抑制自噬后肝细胞凋亡增加;8、ALDH2过表达可以减轻LPS诱导的肝细胞凋亡,抑制自噬作用后肝细胞凋亡增强。9、ALDH2通过LKB1/AMPK信号通路激活肝细胞自噬作用。结论我们在动物体内和体外细胞的研究发现ALDH2在脓毒症急性肝损伤过程中有着明显的保护作用,可以减轻肝脏组织的凋亡的发生,对于肝脏功能的恢复起到一定的作用,研究提示ALDH2可以在疾病过程中减轻炎症反应,通过减少IL-6和TNF-α的分泌来达到抗炎效果;在对于机制作用的探索中发现ALDH2可以通过增强自噬作用来保护脓毒症急性期肝细胞功能,减轻肝细胞凋亡的发生。通过临床样本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出,ALDH2在临床脓毒症急性肝损伤患者中也有着保护作用,能够明显减轻急性期肝脏损伤的发生,由此,ALDH2具有作为脓毒症急性肝损伤的干预靶点和患者预后评估指标的价值,具有重要的科研和临床转化意义。

祝文智[3](2021)在《不同引流方式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及预后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不同胆道引流方式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效果、并发症、引流通畅情况、生存预后分析;对两种引流方式做出客观评价,为临床决策提供客观参考,探讨部分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生存预后进行分析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安徽省立医院介入科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治疗的8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所收患者引流术前均行评估确认无根治性手术治疗机会,或者身体条件无法耐受根治性手术治疗,以及拒绝接受根治性手术的患者),根据术中采用的引流方式分为两组:留置内外引流管引流55人,留置外引流管联合置入胆道支架引流25人。通过收集并对比术前及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肝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费用以及生存时间等客观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内外引流管引流和支架联合外引流管两组患者术后ALT、GGT、TBIL、ALP指标均明显下降,患者黄疸的临床症状较术前显着好转,各项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下降情况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ERCP组与PTCD组术后近期并发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内外引流管组可见高于支架联合外引流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胆道引流平均通畅时间分别为(9.01±4.38)和(6.79±3.13)个月,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12.08±5.38和(9.10±4.16)个月,生存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胆道支架型号及肝转移病灶是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针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手术采用内外引流管引流及单独支架联合外引流管引流两种引流方法均可达到解除胆道梗阻,缓解因为梗阻性黄疸造成的肝功能异常的疗效,由于行内外引流管引流较胆道支架联合外引流管引流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稍高,且拔出外引流管后患者无需长期带管,而内外引流管引流可以作为胆道支架引流的重要补充,针对支架置入失败、存在相关手术禁忌和无法承受支架费用的患者,可考虑行内外引流管联合引流。同时,使用放射性125I粒子支架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期,而针对合并有肝多发转移的患者,应予以针对性的辅助治疗,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高建[4](2020)在《白藜芦醇/富勒烯纳米组装体的制备及其在载药抗炎涂层胆管支架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前临床治疗胆管狭窄主要通过植入胆管支架姑息治疗,但愈后胆管炎症再狭窄率高达60%,本课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治疗角度,利用分子自组装技术制备了一种具有良好药物缓释效果、安全高效的药物递送载体,制成胆管支架载药涂层进行治疗。首次将胆管狭窄的支架治疗和抗炎药物白藜芦醇(Res)和富勒烯(C60)结合制成载药涂层,来治疗胆管炎性狭窄,并验证其安全性和抗炎性。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拉曼和X射线衍射研究了纳米组装体形貌、粒径大小及峰值特征。其次,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白藜芦醇的药物缓释行为。最后,通过MTT法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层面验证了载白藜芦醇/富勒烯纳米组装体胆管支架涂层的安全性以及体外的抗炎性。利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了与炎症反应相关的免疫球蛋白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缓释药物作用下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纳米组装体横截面的平均直径为379.74±33.47 nm,属纳米级别,拉曼和X射线衍射图谱中物质的特征峰均显示白藜芦醇和富勒烯药物组装成功。药物缓释实验结果显示,该组装体药物在30天内可持续释放60%左右,可以对胆管再狭窄的引发因素反复慢性炎症长期发挥药效。MTT结果显示HUVECs在纳米组装体孵育培养48 h后,存活率均在90%以上,具有安全性。体外抗炎实验证明药物组装体组中LPS诱导表达上升的炎症因子IL-1,IL-6和TNF-α均在12h时出现明显下降。在Res/C60纳米组装体持续释放Res条件下,ICAM-1的表达量相比较LPS阳性组显着减少,显示出良好的抗炎效果。白藜芦醇/富勒烯纳米组装体成功组装,是一种具有良好药物缓释功能,理化性能且安全性验证较好的抗炎药物载体,在抗胆管炎性狭窄涂层领域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本研究中将抗炎药物白藜芦醇和优良药物载体富勒烯结合尚属首次,这样可以既发挥白藜芦醇的抗炎特性,又可以发挥富勒烯C60的清自由基抗氧化能力,同时结合二者优势治疗和预防胆管炎性狭窄。

尹星[5](2020)在《大黄灵仙胶囊对胆囊成石微环境的调控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大黄灵仙胶囊对胆石症患者行保胆取石术后的排气排便时间、胆囊炎症程度、胆囊功能、结石复发情况以及对消化道症状的影响,并以胆石形成的微环境为切入点,结合动物实验探索大黄灵仙胶囊调控胆石形成的胆囊微环境的作用机制。方法:第一部分(临床研究):选取60例行保胆取石术的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大黄灵仙胶囊治疗组(治疗组)-30例和熊去氧胆酸组治疗组(对照组)-30例。通过术后排气排便时间、血液生化对比治疗前后炎症和肝细胞损伤改善情况、胆囊超声观察胆囊和胆结石变化情况,最终评价该药物的临床疗效。第二部分(实验研究):以C57BL/6小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空白组)、模型组、熊去氧胆酸组(西药组)、大黄灵仙胶囊组(中药组),建立胆囊结石小鼠模型,通过统计小鼠胆囊内成石率,用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肝脏组织中LRH-1、SRBI的转录及表达差异。结果:第一部分(临床研究):①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排便时间比较: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两组患者血液指标比较:WBC、CRP、TBIL、TBA两组间效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效应分析:WBC、CRP、TBIL、TBA在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时间点成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时间点与组别的交互项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胆囊炎症情况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周,两组患者透声差、壁毛糙、壁水肿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周,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胆汁透声差、壁毛糙、壁水肿的情况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组患者胆囊收缩率情况比较:两组间效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效应分析:胆囊收缩率在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时间点成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时间点与组别的交互项上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进行简单效应分析,两组患者在同组内的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⑤两组患者彩超下胆囊内结石情况比较:治疗后12周,均未见结石产生,治疗组患者胆汁粘稠者2例,有泥沙样胆汁淤积1例;对照组患者胆汁粘稠者3例,有泥沙样胆汁淤积2例。两组结石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⑥两组患者消化道症状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脂餐后腹痛、饱餐后腹胀、恶心、纳差的消化道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术后1周和术后12周患者脂餐后腹痛、饱餐后腹胀、恶心、纳差明显减少,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⑦两组患者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6.7%,对照组总有效率是9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⑧安全性指标:治疗过程中及随访期内,对两组患者的常规检查进行复查,主要为心电图、尿常规、血常规、粪便常规等,均未见明显异常。对于不良反应的记录与观察发现,治疗组出现2例(6.6%)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4例(13.3%)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部分(实验研究):①药物干预8周后,各组小鼠结石情况比较,西药组成石率降低明显,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②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脏组织LRH-1、SRBI mRNA转录水平: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西药组和中药组LRH-1、SRBI mRNA转录水平增高,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和中药组LRH-1、SRBI mRNA转录水平降低,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01);与西药组比较,中药组LRH-1、SRBI mRNA转录水平增高,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01)。③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小鼠肝细胞LRH-1、SRBI蛋白的表达量: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西药组和中药组LRH-1、SRBI蛋白表达量增高,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和中药组LRH-1、SRBI蛋白表达量降低,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01);与西药相比,中药组LRH-1、SRBI蛋白表达量增高,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1.大黄灵仙胶囊防止胆石形成的疗效与熊去氧胆酸相当。2.大黄灵仙胶囊防治胆囊结石的同时也能减轻胆囊炎症、提高胆囊收缩率。3.大黄灵仙胶囊在能够明显缓解脂餐后腹痛、饱餐后腹胀、恶心、纳差的消化道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4.大黄灵仙胶囊能够下调致石因子LRH-1、SRBI的基因转录及蛋白表达,效果稍差于熊去氧胆酸。5.大黄灵仙胶囊能调控胆囊成石微环境的失衡状态,使微环境通过调整达到平衡,最终达到胆石形成的目的。

王汉林[6](2020)在《卡巴胆碱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对肠粘膜屏障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伴随着肠粘膜紧密连接屏障的受损,而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cell division cycle 42,Cdc42)与F-肌动蛋白(F-actin)可以调节紧密连接屏障。本研究旨在探讨卡巴胆碱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紧密连接屏障的影响,并探讨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与F-肌动蛋白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将健康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operation,SO)组(n=10)、SO+卡巴胆碱(SO+carbachol)组(n=10)、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n=30)和重症急性胰腺炎+卡巴胆碱(SAP+carbachol)组(n=30)。将牛磺胆酸钠(5%)逆行注入大鼠胆胰管内,诱导SAP大鼠模型,造模12小时后腹腔注射试剂;观察大鼠死亡率,并在造模24小时后处死剩余大鼠。用16SrRNA测序技术检测肠道细菌移位(bacterial translocation,BT);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eosin,HE)染色检测胰腺和小肠的形态学变化;用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分析F-actin和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用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分析Cdc42的表达。结果:根据病理染色结果,SO和SO+carbachol组肠损伤明显低于SAP+carbachol组(P<0.05),而SO和SO+carbachol组肠损伤相似(P>0.05),SAP组明显高于SAP+carbachol组(P<0.05);同样,SAP和SAP+carbachol组胰腺损伤明显高于SO和SO+carbachol组(P<0.05),SAP和SAP+carbachol组胰腺损伤相似(P>0.05),SO和SO+carbachol组胰腺损伤相似(P>0.05)。血清酶学检测结果显示:SAP组和SAP+carbachol组血清脂肪酶和淀粉酶水平明显高于SO组(P<0.05),SAP组与SAP+carbachol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O组与SO+carbachol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血清脂肪酶和淀粉酶比较水平与胰腺病理染色结果相似。此外,SAP+carbachol组的死亡率和BT率有低于SAP组的趋势,但没有表现出统计学差异(36.7%vs 46.7%,P>0.05;42.1%vs 56.3%,P>0.05)。免疫印迹结果显示:SAP和SAP+carbachol组Cdc42、F-actin和claudin-2的表达明显高于SO和SO+carbachol组(P<0.05),SO和SO+carbachol组与SAP和SAP+carbachol组比较,occludin和ZO-1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SO组相比,SAP和SAP+carbachol组的Cdc42表达显着增加(P<0.01);SO+carbachol组Cdc42的表达最低(P<0.01),SAP+carbachol组Cdc42的表达较SAP组显着降低(P<0.0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SAP+carbachol组的occludin和ZO-1染色强度明显高于SAP组(P<0.05);SO+卡巴胆碱组的occludin和ZO-1染色强度明显高于SO组(P<0.05);相反,SAP组的claudin-2和F-actin染色强度明显高于SAP+carbachol组(P<0.05),而SO+carbachol组明显低于SAP+carbachol组(P<0.05)。免疫荧光、免疫组化结果与免疫印迹一致。结论:SAP大鼠模型肠粘膜中存在Cdc42/F-actin的表达变化及紧密连接屏障的损伤,卡巴胆碱可以保护SAP大鼠模型的肠粘膜紧密连接屏障,Cdc42/F-actin在其中起到了一定的调节作用。

呼怡菲[7](2020)在《血浆置换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疗效及生存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与目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是在慢性肝病基础上,由各种诱因引起的以急性黄疸加深、凝血功能障碍为表现的综合征,可合并包括肝性脑病、腹水、电解质紊乱、感染、肝肾综合征、肝肺综合征等并发症,以及肝外器官功能衰竭。慢加急性肝衰竭病情严重,并发症多,进展迅速,临床病死率极高。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内科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治疗周期长、费用高、生存率低。肝移植是公认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由于肝源短缺、费用昂贵、术后护理等问题,只有少数患者可从中获益。人工肝支持系统便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运而生,它通过暂时的替代衰竭肝脏的部分功能,为肝细胞再生及肝功能恢复创造条件或等待机会进行肝移植。其中血浆置换因疗效确切、操作方便、设备要求简单,而成为国内过去几十年人工肝治疗的主流。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血浆置换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并对比同期接受内科综合治疗的患者,确定其治疗特点,并探讨影响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的有关因素,为其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7月~2019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208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血浆置换组94例,内科综合治疗组114例,随访90天。通过对比两组患者入院时和出院前的实验室指标、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的变化,明确血浆置换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通过分析血浆置换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明确血浆置换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安全性;通过对比两组患者28天、90天的短期病死率及90天平均死亡时间,并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明确血浆置换的治疗特点和对生存结局的影响。本研究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M(Q3-Q1)]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WWilcoxon秩和检验,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Pearson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应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将有差异的指标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影响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实验室指标 血浆置换组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均下降(P<0.05);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白蛋白、血清钠均升高(P<0.05)。2.不良反应 血浆置换治疗过程中共发生34次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15次,寒颤10次,低血压5次,肢体麻木3次,抽搐1次。3.生存分析 随访28天,血浆置换组死亡30例,对照组死亡38例,对比两组28天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90天,血浆置换组死亡43例,对照组死亡51例,对比两组90天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置换组90天平均死亡时间为18.7天,对比对照组15.9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加急性肝衰患者的主要死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其次为感染和出血,对比两组患者死亡原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7.4%vs56.8%;20.9%vs29.4%;11.6%vs13.7%;P>0.05)。我们根据患者年龄、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值及是否合并肝性脑病,做分层分析,发现各亚组90天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蛋白血症、肝性脑病≥Ⅱ级、肝肾综合征,为影响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血浆置换可以改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肝功能、凝血功能指标,降低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2.血浆置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人工肝治疗模式,患者总体耐受性良好,主要的不良反应包括过敏、低血压、肢体麻木、抽搐。3.血浆置换无法改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短期生存结局。4.低蛋白血症、肝性脑病≥Ⅱ级、肝肾综合征为影响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邵长凤[8](2020)在《有氧运动通过H2S调控HMGB1/TLR4/NF-κB通路改善OJ肠损伤》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以雄性KM小鼠为实验对象,构建阻塞性黄疸(OJ)模型,明确中等强度的有氧跑台运动对OJ肠黏膜屏障损伤小鼠术后恢复期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研究方法:50只雄性KM小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组)、模型组(M组)、有氧运动组(TM组)、硫氢化钠(NaHS)联合运动组(NT组)、DL-炔丙基甘氨酸(PAG)联合运动组(PT组)。M、TM、PT和NT组小鼠均采用本课题组构建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线直角悬挂胆总管法,构建OJ小鼠模型,S组小鼠仅在腹部做一切口,缝合,作为空白对照组。胆总管解除悬挂5天之后,TM、NT和PT组进行坡度为0%、速度为12m/min的无负重训练(75%VO2max),60min每天,每周6天,共训练6周;PT和NT组,分别腹腔注射PAG(40mg/kg)和NaHS(50μmol/kg),每周6次,其中NaHS是H2S的供体,增加机体H2S的含量,PAG是H2S合成酶的抑制剂,抑制机体H2S的产生。实验结束后,麻醉收集血液,处死动物并取回肠组织。采用分光光度法对各组小鼠血清和回肠组织中的H2S进行检测;HE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肠粘膜形态结构的病理变化;速率法检测血清二胺氧化酶(DAO)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D-乳酸(D-LA)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回肠组织中HMGB1、TLR4、NF-κB蛋白的表达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回肠组织中HMGB1、TLR4、NF-κB基因的表达水平。研究结果:(1)HE染色显示:S组绒毛形态正常;M组肠黏膜萎缩,绒毛断裂;TM组小鼠肠黏膜结构有所改善;NT组小鼠肠黏膜基本正常;PT组绒毛组织较短,排列紊乱,基底部炎症细胞浸润。(2)血清和回肠组织中H2S含量:TM组H2S含量高于M组和PT组(P<0.05,P<0.01),NT组高于TM组(P<0.01)。(3)肠黏膜屏障功能的评价指标检测结果:S组血清中DAO和D-LA含量最低,M组含量最高,TM组较M组、PT组含量下降(P<0.01);与TM组比较,NT组DAO、D-LA含量下降(P<0.01)。(4)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与M组比较,TM组HMGB1、TLR4、NF-κB mRNA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5,P<0.01),与TM组比较,NT组TLR4、NF-κB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PT组HMGB1、NF-κB mRNA水平升高(P<0.01,P<0.05)。(5)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显示:HMGB1、TLR4、NF-κB在S组中低表达,与M组比较,TM组表达均下降(P<0.01,P<0.05)。与TM组比较,NT组各因子表达下降(P<0.01,P<0.05),PT组表达升高(P<0.05)。结论: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OJ小鼠术后恢复期的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有明显缓解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该类有氧运动促进内源性H2S产生,进而抑制HMGB1/TLR4/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王恺岑[9](2020)在《长双歧杆菌R0175对D-半乳糖胺诱导的大鼠急性肝衰竭的保护作用》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本研究重点是长双歧杆菌R0175(Bifidobacterium longum R0175)对D-半乳糖胺(D-Gal N)诱导的大鼠急性肝衰竭的保护作用,并进一步探究其潜在机制。研究方法:SD大鼠被随机分为三组:阴性对照(NC)组,阳性对照(PC)组和B.longum R0175处理(R0175)组。R0175组的大鼠连续7天每天用1ml的B.longum R0175菌液(3×109CFU/ml)灌胃,而NC和PC组的大鼠则予以等量(1ml)的无菌生理盐水(NS)。在第8天,对PC和R0175组的大鼠腹腔注射1.1g/kg体重剂量的D-Gal N溶液诱导急性肝衰竭,而NC组接受等剂量的NS注射。24小时后留取大鼠粪便,血液及肝肠组织等以进行粪便微生物组和代谢组,肝功能,肝脏和回肠组织病理学,回肠电镜和血浆细胞因子等检测。研究结果:1. B.longum R0175灌胃处理显着减轻了肝脏病理性损伤,以及通过降低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g-谷氨酰转肽酶(g-GT)的水平明显改善了肝功能损害;2. B.longum R0175处理显着降低了血浆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趋化因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生长调节致癌基因α[GROα],调节活化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因子[RANTES],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的水平;3. B.longum R0175预处理通过增加潜在有益菌,如Alloprevotella spp.的相对丰度及减少潜在有害菌,如Acetatifactor muris,Butyricimonas spp.,Oscillibacter spp.的相对丰度部分逆转了肝衰竭大鼠的肠道菌群失调;4. B.longum R0175灌胃通过降低粪便中石胆酸(LCA)的浓度部分改善了肠道微生物的代谢功能。结论:本次研究的结果表明,补充B.longum R0175对急性肝衰竭大鼠具有保护作用,这可能是通过影响肠道菌群及其代谢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实现的。因此,有必要对B.longum R0175的作用及临床应用前景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郝晴[10](2019)在《茶叶改善高脂诱导肥胖小鼠肠道免疫功能的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肥胖大多由营养过剩和代谢紊乱所致,已成为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肥胖是一种系统性慢性低度炎症的状态,但肥胖和炎症发展进程的起始事件却不完全清楚。茶叶是公认的健康饮料,其降脂减肥和缓解代谢性综合征的健康功效已被广泛报道,但由于茶多酚(茶叶主要功效成分)的较低生物利用度和分子靶标不确定性等问题存在,茶叶健康功效的深层次机制尚未明确。基于前期研究结果,本论文以高脂饮食诱导肥胖C57BL/6J小鼠为模型,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探讨茶叶干预后动物肠道屏障功能的变化,初步阐明肠道免疫屏障在茶叶缓解动物代谢异常过程中的作用。选取74只6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四组:低脂对照组(LF,n=14)、高脂模型组(HF,n=20)、高脂加绿茶组(GT,n=20)、高脂加红茶组(BT,n=20),实验周期为14周,每隔2天监测一次小鼠饮食饮水量,每周监测体重,每4周鼠尾取血监测空腹血糖水平。主要实验结果如下:1.与HF组小鼠相比,GT组和BT组小鼠平均体重分别降低20.49%和17.67%(p<0.001),体内脂肪累积量也显着降低(p<0.001),同时,肝脏细胞内脂肪空泡的分散量明显减少,脂肪化程度显着减轻。另外,与HF组小鼠相比,GT组动物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分别降低24.42%和81.32%,BT组小鼠AST和ALT水平分别降低33.04%和77.76%;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也显着下降(p<0.001)。与此同时,小鼠血糖水平分别比HF组降低23.22%和22.35%(P<0.01)。2.GT和BT处理显着降低了小鼠血清内毒素(LP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a)、白介素6(IL-6)和单细胞趋化因子1(MCP-1)水平(p<0.01)。其中,GT和BT组动物血清LPS的含量分别降低83.95%(p<0.01)和69.14%(p<0.05),而血清TNF-α水平分别降低80.54%和68.11%(p<0.001)。同时,茶叶显着降低小鼠血清SIgA水平,GT 组降低 35.70%(p<0.01),BT 组降低 24.37%(p<0.05)。此外,GT 和 BT 处理显着降低了小鼠肝脏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环氧化物酶-2(COX-2)的基因表达水平。与HF组相比,GT组和BT组动物肝脏MMP-3的基因表达量分别降低了 66.13%(p<0.01)和 49.19%(p<0.05)。3.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本研究进一步探究了茶叶干预条件下小鼠肠道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GO分类结果显示,HF-vs-LF、GT-vs-HF和BT-vs-HF各组动物肠道差异基因所归类的前10个GO Term都与肠道免疫相关,如免疫应答(GT-vs-HF 32个基因,BT-vs-HF 50个基因,HF-vs-LF 74个基因),免疫系统过程(BT-vs-HF 82个基因),先天免疫应答(GT-vs-HF,22个基因)。KEGG通路分析显示,IgA生成相关肠道免疫网络,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和NF-κB信号通路在以上三组动物差异基到比对中均被显着富集。其中,经典MHC-II类基因、F4/80、CD40、CD80、CD11c、CD163、BAFF、APRIL、LBP、TRAM、CD74、MyD88和NF-κB等与免疫密切相关的基因表达水平在GT和BT组小鼠中均被显着下调(p<0.01或p<0.05),并与低脂组动物(LF)保持相同趋势。实时定量PCR(q-PCR)试验结果也进一步验证了以上基因在转录组测序中的结果。综上所述,膳食茶粉的补充显着改善了高脂饮食小鼠代谢异常和系统性低度炎症反应,同时,动物肠黏膜抗原呈递、IgA生成及炎症反应等通路关键基因发生显着变化。然而,茶叶干预肠黏膜免疫屏障功能的深层次机理有待进一步探究,肠道菌群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明确。本研究结果为探讨茶叶缓解代谢综合征的发生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二、The Process of Bacterial Translocation in a Rodent Model of Biliary Obstruction(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The Process of Bacterial Translocation in a Rodent Model of Biliary Obstruction(论文提纲范文)

(1)梗阻性黄疸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影响及术前胆道引流的指征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前胆红素水平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结局的影响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
第二部分:术前胆道引流的价值及指征探讨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梗阻性黄疸的危害及术前胆道引流现状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论文发表和科研工作情况说明
致谢

(2)ALDH2调控自噬保护脓毒症急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ALDH2 在临床患者中的应用探究
    材料和方法
        一、临床病例收集
        二、实验材料和设备
        三、研究方法
    实验结果
        一、脓毒症患者血浆ALDH2 的活性水平检测
        二、ALDH2 活性水平与炎症指标的相关性
        三、ALDH2 活性水平与肝损伤指标的相关性
第二部分 ALDH2在LPS诱导的小鼠原代肝细胞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资料和方法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统计分析
    结果
        一、ALDH2 分子在ALDH2~(+/+)小鼠肝脏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二、ALDH2对LPS诱导的原代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三、ALDH2对LPS诱导的原代肝细胞自噬调控的影响
第三部分 ALDH2在CLP诱导的脓毒症动物模型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材料和方法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统计分析
    结果
        一、ALDH2 对小鼠肝功能和生存期的影响
        二、ALDH2 对血浆和肝脏组织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
        三、ALDH2 对脓毒症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四、ALDH2 对脓毒症急性肝损伤过程中自噬的影响
结论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ALDH2在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说明
致谢

(3)不同引流方式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2.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梗阻性黄疸的影像学诊断及干预
    参考文献

(4)白藜芦醇/富勒烯纳米组装体的制备及其在载药抗炎涂层胆管支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与缩写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胆管狭窄
        1.1.1 胆管狭窄的成因
        1.1.2 炎症与胆管再狭窄
        1.1.3 胆管狭窄的诊疗和支架的应用发展
    1.2 白藜芦醇和富勒烯的抗炎应用
        1.2.1 白藜芦醇的抗炎机制
        1.2.2 白藜芦醇在生物材料中的负载应用
        1.2.3 富勒烯的抗炎和药物载体功能
    1.3 药物递送系统
        1.3.1 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分类和特性
        1.3.2 分子自组装在药物载体方面的应用
        1.3.3 纳米载药涂层的研究进展
    1.4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及仪器设备
    2.2 主要试剂及配制
        2.2.1 PBS缓冲液的配制
        2.2.2 SDS缓冲液的配制
        2.2.3.电泳缓冲液的配制
        2.2.4 .TBST缓冲液的配制
        2.2.5 10%十二烷基磺酸钠(SDS)溶液配制
        2.2.6 RIPA强蛋白裂解液的配制
        2.2.7 30%丙烯酰胺溶液配制
        2.2.8 10×Tris-缓冲盐溶液(TBS)的配制
    2.3 白藜芦醇/富勒烯(Res/C60)纳米组装体的制备
    2.4 载Res/C60纳米组装体的聚氨酯(PU-Res/C60)涂层的制备
    2.5 Res/C60纳米组装体理化性能表征方法
        2.5.1 Res、C60和Res/C60纳米组装体形貌研究
        2.5.2 不同投料比例的Res/C60纳米组装体的粒径分布
        2.5.3 Res、C60、Res/C60纳米组装体拉曼光谱分析
        2.5.4 Res、C60、Res/C60纳米组装体结晶性分析
        2.5.5 Res/C60纳米组装体载药量和包封率测量
    2.6 载Res/C60纳米组装体的聚氨酯涂层的理化性能表征
        2.6.1 C60、PU和 PU-Res/C60的纳米组装体聚氨酯涂层亲/疏水性能
        2.6.2 载Res/C60纳米组装体的聚氨酯涂层的机械性能
        2.6.3 载Res/C60纳米组装体的聚氨酯涂层表面形貌观察
        2.6.4 载Res/C60纳米组装体的聚氨酯涂层的药物缓释实验
    2.7 Res、C60、Res/C60纳米组装体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检测
    2.8 细胞提取和培养
        2.8.1 HUVECs细胞的培养条件
        2.8.2 原代树突状细胞的获取
        2.8.3 细胞复苏、传代和冻存
    2.9 MTT法验证Res、C60、Res/C60纳米组装体的生物安全性
    2.10 细胞总RNA、总蛋白提取及表达量检测
        2.10.1 细胞总RNA提取
        2.10.2 细胞总蛋白提取
        2.10.3 Real-time PCR
        2.10.4 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蛋白表达量
    2.11 数据统计和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Res、C60和Res/C60纳米组装体的表面形貌观察
    3.2 不同投料比对纳米组装体粒径的影响
    3.3 Res、C60、Res/C60纳米组装体拉曼光谱及X-射线衍射图
    3.4 载Res/C60纳米组装体的聚氨酯涂层表面形貌观察
    3.5 载Res/C60纳米组装体的机械性能
    3.6 Res、C60和Res/C60纳米组装体清自由基能力评价
    3.7 C60、PU、Res/C60纳米组装体的亲/疏水性
    3.8 PU-Res/C60胆管支架涂层的药物缓释行为
    3.9 Res、C60及Res/C60纳米组装体对体外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3.10 qPCR法检测Res/C60纳米组装体对炎症因子的抑制效果
    3.11 细胞间黏附分子在药物处理下的表达水平
第四章 讨论
    4.1 形貌观察和选定最佳投料比
    4.2 组装体结构分析及深入研究
    4.3 胆管支架表面涂层机械性能良好
    4.4 Res/C60纳米组装体具备抗氧化能力
    4.5 Res/C60纳米组装体具有良好药物缓释效果
    4.6 Res/C60纳米组装体的生物安全性和抗炎效果良好
第五章 全文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5)大黄灵仙胶囊对胆囊成石微环境的调控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1.1 纳入标准
        1.1.2 排除标准
        1.1.3 剔除与脱落标准
        1.1.4 临床实验中止要求
        1.2 病例分组
        1.3 治疗方案
        1.3.1 基础方案
        1.3.2 对照组方案
        1.3.3 治疗组方案
        1.4 观察指标
        1.4.1 一般项目
        1.4.2 疗效性指标
        1.5 疗效评判标准
        1.6 安全性评价
    2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3.2 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排便时间比较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炎症指标和肝细胞损伤指标比较
        3.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胆囊超声变化比较
        3.4.1 两组患者胆囊炎症情况比较
        3.4.2 两组患者胆囊收缩率情况比较
        3.4.3 两组患者超声下胆囊内结石情况比较
        3.5 两组患者消化道症状比较
        3.6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3.7 安全性观察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1.2 动物分组
        1.1.3 造模方法
        1.1.4 成功标准
        1.1.5 观察一般情况
        1.1.6 药物干预方法及效果
        1.2 标本采集
        1.3 小鼠肝脏组织超微病理检测方法
        1.3.1 取材及前固定
        1.3.3 观察切片
        1.4 实验药物及试剂(见表2)
        1.5 实验仪器(见表3)
        1.6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脏组织LRH-1、SRBI基因表达量
        1.6.1 取材
        1.6.2 实验方法
        1.7 Western blot检测肝脏组织LRH-1、SRBI基因表达量
        1.7.1 样本蛋白提取及浓度测定
    2 统计学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各组小鼠一般情况比较
        3.2 病理结构情况
        3.3 RT-PCR检测结果
        3.3.1 扩增曲线与溶解曲线
        3.3.2 各组相对定量结果
        3.4 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结果
讨论
    1 中医学对于胆石症治疗溯源
        1.1 病名起源及病因病机
        1.2 辨证论治
        1.2.1 常见证型
        1.2.2 药物治疗
        1.2.3 针灸治疗
    2 西医学对于胆石症的研究概况
        2.1 疾病定义及发病机制
        2.1.1 疾病定义
        2.1.2 发病机制
        2.2 治疗方法
    3 导师“胆病从肝论治”防治胆石症学术思想
        3.1 大黄灵仙胶囊的方解
        3.2 大黄灵仙胶囊主药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4 大黄灵仙胶囊对保胆取石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4.1 基线资料分析
        4.2 加快患者术后排气、排便时间机理分析
        4.3 胆囊炎症改变机理分析
        4.4 胆囊收缩率改变机理分析
        4.5 胆囊结石改变机理分析
        4.6 消化道症状改变及机理分析
        4.7 总体疗效评价
        4.8 安全性分析
    5 大黄灵仙胶囊对胆石症小鼠肝组织LRH-1、SRBI的干预效果探讨
        5.1 各组小鼠成石及肝脏病理改变分析
        5.2 基于RT-PCR、WB技术探讨大黄灵仙胶囊对胆石症小鼠LRH-1、SRBI的干预效果
    6 大黄灵仙胶囊对胆囊成石微环境的调控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核受体基因SRBI及其转录因子的LRH-1在胆固醇结石致病机制中的表达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6)卡巴胆碱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对肠粘膜屏障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动物
    2 主要试剂和仪器
        2.1 主要试剂
        2.2 主要仪器
    3 实验方法
        3.1 实验分组与动物模型建立
        3.2 样本采集
        3.3 血清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检测
        3.4 细菌16SrDNA测序
        3.5 小肠和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
        3.6 免疫印迹检测肠粘膜TJ蛋白、Cdc42与F-actin的表达
        3.7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dc42的分布
        3.8 免疫荧光检测F-actin和 TJ的分布
    4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死亡率和细菌移位率
    2 血清脂肪酶和淀粉酶水平
    3 小肠和胰腺组织病理变化
    4 肠上皮Cdc42、F-actin与 TJ蛋白表达情况
    5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c42的分布
    6 免疫荧光法检测TJ蛋白与F-actin的分布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7)血浆置换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疗效及生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发病机制及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8)有氧运动通过H2S调控HMGB1/TLR4/NF-κB通路改善OJ肠损伤(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对象
    2.2 主要试剂
    2.3 主要仪器
    2.4 实验方法
        2.4.1 实验技术路线图
        2.4.2 模型的构建及实验对象的分组
        2.4.3 干预方案
        2.4.4 样本采集与处理
        2.4.5 硫化氢含量的测定
        2.4.6 肠黏膜屏障功能评价指标的测定
        2.4.7 病理学观察
        2.4.8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2.4.9 Realtime-PCR检测回肠组织中HMGB1、TLR4、NF-κB m RNA表达
    2.5 质量控制
    2.6 统计学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OJ小鼠模型的建立及一般行为学观察
    3.2 血清及肠组织中H_2S含量检测结果
    3.3 肠黏膜屏障功能评价指标检测结果
    3.4 肠道组织病理学观察
    3.5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3.6 Realtime-PCR检测结果
4 讨论
    4.1 小鼠阻塞性黄疸模型构建
    4.2 有氧运动对OJ小鼠体内H_2S生成的影响
    4.3 有氧运动对OJ小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干预效果
        4.3.1 肠黏膜屏障功能评价指标
        4.3.2 回肠组织病理学观察
    4.4 运动通过H_2S对 HMGB1/TLR4/NF-κB通路的干预作用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硫化氢与肠道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致谢

(9)长双歧杆菌R0175对D-半乳糖胺诱导的大鼠急性肝衰竭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语表
1 引言
2 实验材料和方法
    2.1 仪器设备
    2.2 试剂和耗材
    2.3 实验方法
    2.4 统计学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B.longum R0175 减轻D-Gal N引起的肝损伤
    3.2 B.longum R0175 缓解D-Gal N引起的肠道损伤
    3.3 B.longum R0175 缓解D-Gal N引起的系统性炎症
    3.4 B.longum R0175 缓解D-Gal N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衡
    3.5 B.longum R0175 改善D-Gal N引起的粪便代谢谱改变
    3.6 差异肠道微生物、标志性代谢物、肝损伤指标和炎症因子之间的相关性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慢性肝病与肠道微生态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10)茶叶改善高脂诱导肥胖小鼠肠道免疫功能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写和符号清单
1 文献综述
    1.1 肥胖的发生发展与慢性低度炎症
        1.1.1 肥胖和代谢紊乱
        1.1.2 肥胖发生过程中的主要炎症标志物
        1.1.3 肥胖促进炎症的发展
        1.1.4 炎症参与肥胖和代谢紊乱进程
    1.2 肠道屏障在慢性低度炎症中的作用
        1.2.1 肠道屏障的介绍
        1.2.2 肠道屏障与慢性炎症反应研究现状
    1.3 茶叶的健康功效
        1.3.1 茶叶的概述
        1.3.2 茶叶的降脂减肥和改善炎症功效
        1.3.3 茶叶中活性成分的低生物利用度
2 引言
    2.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2 技术路线
3 材料与方法
    3.1 实验材料与试剂
    3.2 仪器设备
    3.3 茶叶中主要酚类和生物碱类化合物含量的测定
        3.3.1 茶叶中主要多酚类化合物含量的测定
        3.3.2 茶叶中茶黄素类化合物含量的测定
        3.3.3 茶叶中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总量的测定
    3.4 动物实验
        3.4.1 动物饲养
        3.4.2 组织样品收集与保存
        3.4.3 表观指标测定及脂肪肝评价
        3.4.4 血脂血糖水平测定
    3.5 小鼠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中炎症水平的检测
        3.5.1 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的测定
        3.5.2 小鼠血清中内毒素的测定
        3.5.3 小鼠血清中SIgA的测定
        3.5.4 小鼠肝脏中炎症相关基因表达量的测定
    3.6 小鼠炎症机制的转录组学分析
        3.6.1 小鼠回肠总RNA提取
        3.6.2 样品RNA的质量检测
        3.6.3 RNA-seq测序文库制备和BGISEQ-500测序
        3.6.4 RNA-seq数据分析
        3.6.5 差异表达基因筛选
        3.6.6 差异表达基因功能的GO分析
        3.6.7 差异表达基因通路的KEGG富集
        3.6.8 qRT-PCR验证差异表达基因
        3.6.9 统计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茶叶中主要酚类和生物碱类化合物的测定
    4.2 茶叶对小鼠体重和饮食饮水量的影响
    4.3 茶叶对小鼠腹部和肝脏脂肪沉积的影响
    4.4 茶叶对小鼠血脂和血糖的影响
    4.5 茶叶对小鼠血清中炎性因子的影响
    4.6 茶叶对小鼠肝脏中炎症相关基因的影响
    4.7 转录组数据的初步分析
    4.8 筛选差异表达基因
    4.9 GO分析鉴定差异基因功能
    4.10 KEGG富集差异表达基因通路
    4.11 qRT-PCR验证RNA-seq结果
    4.12 茶叶对小鼠血清中SIgA的影响
5 讨论
    5.1 茶叶改善肥胖小鼠表观指标和炎症反应
    5.2 RNA-seq分析回肠免疫参与代谢异常机制
    5.3 IgA生成网络及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的作用
    5.4 NF-κB信号通路的变化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四、The Process of Bacterial Translocation in a Rodent Model of Biliary Obstruction(论文参考文献)

  • [1]梗阻性黄疸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影响及术前胆道引流的指征探讨[D]. 莫代海.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1(09)
  • [2]ALDH2调控自噬保护脓毒症急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D]. 彭沪.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1(01)
  • [3]不同引流方式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及预后分析[D]. 祝文智.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4]白藜芦醇/富勒烯纳米组装体的制备及其在载药抗炎涂层胆管支架中的应用[D]. 高建.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5]大黄灵仙胶囊对胆囊成石微环境的调控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D]. 尹星.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6]卡巴胆碱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对肠粘膜屏障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 王汉林. 青岛大学, 2020(01)
  • [7]血浆置换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疗效及生存分析[D]. 呼怡菲. 郑州大学, 2020(02)
  • [8]有氧运动通过H2S调控HMGB1/TLR4/NF-κB通路改善OJ肠损伤[D]. 邵长凤.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9]长双歧杆菌R0175对D-半乳糖胺诱导的大鼠急性肝衰竭的保护作用[D]. 王恺岑. 浙江大学, 2020
  • [10]茶叶改善高脂诱导肥胖小鼠肠道免疫功能的作用研究[D]. 郝晴. 安徽农业大学, 2019(05)

标签:;  ;  ;  ;  ;  

胆道梗阻啮齿动物模型中细菌易位过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