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破产的公司,没有破产的党组织”

“只有破产的公司,没有破产的党组织”

一、“只有破产的企业 没有破产的党组织”(论文文献综述)

王洪平[1](2021)在《农民集体与集体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和主体性关系》文中研究表明农民集体与集体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及二者的主体性关系,是未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立法应先予厘清的基础性问题。集体具有"拟制法人"的独立民事主体地位,其性质为"中间团体",具有法人性与拟制性、公法性与私法性、社团性与财团性、公有性与私人性等多重中间性法律人格。集体经济组织的组织形态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合作社法人,与典型的"合作社"不具有同质性。农村要素的市场化配置运作要求开放农村市场,破除集体经济组织对农村要素市场准入的垄断性壁垒。集体经济组织不具有破产能力,这是其作为特别法人的"法定特别性"之一。农村集体经济的市场化运行应借鉴国有资产(资本)的"授权经营"体制,实现集体所有权与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权的"两权分离"。集体经济组织应建立起党组织领导、理事会决策、经理层经营管理的科学治理结构。集体经济组织依其性质不能设立成员大会或者成员代表大会,亦无必要单设监事会,其监督职能应"外挂"于村民委员会。应把集体经济组织打造成集体资产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平台,使其不再从事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集体对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投资运营授权应采取清单管理制度,集体经济组织按照集体的授权或者法律的规定履行出资人职责。

徐宁蔺,曾玉玲[2](2021)在《论我国破产管理人的履职风险与防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健全优胜劣汰市场化退出机制,完善企业破产制度"。我国的破产法的发展时间相较于其他国家虽不算长,但从1986年起直至2021年也已走过35个春秋。并且我国企业破产法制度已经基本成熟,全国各地现已有100多家破产法庭,随着我国市场化的迅猛发展,大量的企业也从出生走向死亡,在死亡的过程中,有些企业能够在破产重整中起死回生、涅盘重生;有的企业则通过破产清算走向消亡。走向破产的企业不断增多,作为破产管理人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清算公司等中介机构也在不断地增多。但是,破产管理人的专业水平、经验能力等参差不齐,从而导致管理人责任纠纷的不断增长。因此,破产管理人如何在保证案件有效进行的情况下,确保自身是否有无风险,是破产管理人需要学习的重点之一。本文就破产管理人制度、破产管理人的职责、履职风险与防范进行分析,为破产管理人规避自身履职风险提供一点建议。

刘其先[3](2021)在《江海击水三千里 风雨兼程二十年 从军需企业集团军转脱钩20周年缩影看百年党史》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江城子·军转20年》:一腔烈焰赤石熔。火光橙,铁流红。四海八荒,水网又铺成。亿线万针千道序,妆百姓,耀三戎。廿年风雨苦兼程。救民生,报国情。敢立潮头,永把党旗擎。舢板铸成新舰队,劈浪去,向阳行。100年前,嘉兴南湖。中国共产党的小小红船由此启航,穿越重重关山,掀起滔滔巨澜,书写了一部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的壮丽史诗。

周彬彬[4](2021)在《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的破产问题》文中认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是农村集体经济的载体和实现形式,兼有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在责任财产方面具有受限性。尽管存在这些"特别性",但该种法人应当具有破产能力,理由在于:破产能力否定说的理由难以成立,其可能陷入债务困境,有利于公平保护债权人权益,能使其获得重新开始的机会,能够切断债务膨胀并防止机会主义行为。在具体程序方面,该种法人仅应适用重整程序,同时应针对其"特别性"设计相应规则并建立破产预防制度。

张资茹[5](2021)在《我国个人破产失权制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刘焕申[6](2021)在《十月革命前列宁俄国发展道路思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1)发展道路的选择正确与否至关重要,既关系到决定国家的兴衰成败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也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存和生活境况。1893年至1917年十月革命前,列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俄国的基本国情,依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创造性的回答和解决了俄国应当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怎样走这条发展道路的问题,形成了十月革命前俄国发展道路思想。作为伟大的思想家,更是伟大的革命家的列宁,其俄国发展道路思想随着俄国革命实践的推进而变化、丰富、发展和完善。对此,学界已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十月革命前列宁俄国发展道路思想上承马克思恩格斯落后国家社会发展理论,下启中国等东方国家社会发展道路的理论与实践,指导和推动了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由一国向多国发展,极大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社会发展道路理论和实践。由于时代因素和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的需要,十月革命前列宁俄国发展道路思想也有其局限性,有需要进一步发展完善之处,探究十月革命前俄国发展道路思想的来龙去脉,分析和厘清列宁在探索俄国发展道路中的心路历程,总结其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有助于我们认识和明晰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发展历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正如习近平所说:“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2)概括的说,十月革命前列宁俄国发展道路思想,就是列宁为代表的布尔什维克党人立足俄国国情,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通过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动员和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和农民阶级共同斗争,使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尽快摆脱沙皇专制,消除农奴制度,缩短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实行工农民主专政,尽可能减少俄国人民的痛苦,在此基础上努力使俄国率先走向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进而推动西欧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最终促使全世界成功走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道路而进行的理论思考和理论探索。十月革命前列宁俄国发展道路思想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所谓列宁主观想象、主观意志的结果,而是有其特定的历史依据、时代依据、现实依据和理论依据。它是俄罗斯民族立国千年来向东还是向西的阶段性表现,有其内在的历史发展基因,是为十月革命前列宁俄国发展道路思想的历史依据;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纪之交进入世界历史时代的产物,是社会主义成为世界思潮并在俄国传播的结果,是为十月革命前列宁俄国发展道路思想时代依据;是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和工农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为十月革命前列宁俄国发展道路思想的现实依据;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与俄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为十月革命前列宁俄国发展道路思想的理论依据。列宁个人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对俄国国民性和俄国国情的谙熟、勇于和善于联系实际等主观条件也是这一思想形成的重要依据。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推动下,人类社会是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依次发展,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列宁据此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已经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列宁联系当时国际国内形势,结合俄国具体国情,对俄国未来的社会发展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列宁认为,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已经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一方面,通过沙皇政府得到扶持和外资的大量涌入,俄国资本主义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另一方面,专制制度和封建农奴制度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使得俄国资产阶级既有通过革命推翻专制政权,消灭农奴制度,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的革命性;又有对沙皇专制政权和外国资本主义的依赖性和妥协性。他们担心民主革命中工农运动的壮大和兴起会威胁到自身的政治经济利益,必定会在革命的关键节点同反动势力同流合污,共同对付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不能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行到底。因此,资产阶级不能担当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组建了统一政党的无产阶级由于自身的阶级性和先进性,应当而且能够承担起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责任。农民阶级是工人阶级的坚强同盟军,通过满足农民的利益组成巩固的工农联盟是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重要保障。无产阶级领导农民进行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走一条新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为进行下一步的社会主义变革准备条件。列宁指出,由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性、跳跃式和剧烈冲突的性质,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迫在眉睫。而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在无产阶级的正确领导和科学策略的指导下,俄国完全可以率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最终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本文以《列宁全集》60卷为依据,结合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进程,系统研究十月革命前列宁俄国发展道路思想,发掘其时代价值。研究按照形成依据、形成过程、形成内容、形成意义的逻辑理路展开。论文主体内容包括十月革命前列宁俄国发展道路思想的形成条件、主要内容和重要价值三大部分,分为六章:第一章十月革命前列宁俄国发展道路思想的社会背景。通过阐述俄罗斯横跨欧亚大陆的独特地理位置、交汇东西方文明的独特文化特征和近代以来俄国统治阶级和思想界对俄国发展道路的思考探索以展示列宁探索俄国发展道路的文化渊源、历史文化传统和历史依据;通过阐述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标志着人类历史进入世界历史时代。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和争夺原料产地和世界市场使列强大肆入侵落后国家和地区。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使社会主义成为世界思潮,促进了源自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在经济文化的俄国的广泛传播,论述列宁探索俄国发展道路的时代依据;通过论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后,城乡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结构急剧变化,沙皇政府资产阶级改革促进了各社会力量组建政党表达政治诉求,工农运动蓬勃发展,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不敢也不能把革命进行到底。阐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的基本国情,即列宁探索俄国发展道路的现实依据;通过论述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俄国社会发展道路思想及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普列汉诺夫等俄国先进思想家对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阐释列宁俄国发展道路思想厚重的理论依据。通过概述列宁个人成长学习经历和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俄国国情相结合的思维特点,阐释列宁俄国发展道路思想的主观依据。第二章十月革命前列宁俄国发展道路思想的演进。通过阐述列宁探索俄国发展道路的三个阶段论证十月革命前列宁俄国发展道路思想演进。第一阶段,1893年到1905年,列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分析俄国经济社会实际,论证了俄国资本主义形成发展过程,深刻阐述了资本主义在俄国发展的必然性和历史进步性;第二阶段,1905年到1914年,列宁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剖析俄国社会各阶级,阐释了无产阶级必须掌握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领导权,领导农民等小资产阶级在俄国走工农民主专政的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第三阶段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列宁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认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已经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其腐朽性和垂死性决定这一阶段必然向新社会形态——社会主义社会过渡。革命形势要求俄国无产阶级应当立即夺取政权并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建立巴黎公社制的新型国家——苏维埃共和国。第三章列宁关于俄国已经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思想。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分析了俄国资本主义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历程,继承、丰富、发展了马克思《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的分析论证。通过分析列宁相关论着,阐释列宁关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必然性、历史进步性、特殊性和落后性的思想,雄辩的说明俄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城乡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自然的不可避免的结果,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力,促进了劳动的社会化,为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准备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具有一定历史进步性。但俄国资本主义和农奴制同步形成同时发展的并存性和对内对外的高度依赖性导致了俄国资产阶级对沙皇政权和外国资本主义的依附性、软弱性和滞后性,内外矛盾交织尖锐,使俄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薄弱环节。第四章列宁关于俄国走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思想。通过分析列宁《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等论着,论证列宁对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走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内外因思考和探索,阐述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掌握革命领导权的思想、工农民主专政是资产阶级革命完成标志等思想。在俄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无产阶级完全有条件实现对民主革命的领导,只有无产阶级掌握领导权,俄国资产阶级革命才能取得对沙皇专制的彻底胜利,才能以最有利于无产阶级的形式完成民主革命。实现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必须实现无产阶级对农民的领导。列宁认为,工农民主专政的实现是资产阶级革命完成的标志,之后应立即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掀开欧洲社会主义革命的序幕,以帮助俄国无产阶级政权的巩固和社会主义建设。第五章列宁关于俄国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通过研读《帝国主义论》、《国家与革命》等论着,阐述列宁对帝国主义经济特征和历史地位的分析及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阐释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要论断和俄国无产阶级应立即夺取政权并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列宁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没落的、腐朽的、垂死的帝国主义阶段,这是通向社会主义的阶梯,是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是社会主义的入口和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俄国作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应当把握时机、抓住机遇、大胆出击,在本国无产阶级努力和欧洲无产阶级的帮助下,实现从民主革命想社会主义革命的过渡。第六章十月革命前列宁俄国发展道路思想的影响和价值。通过阐述十月革命前列宁俄国发展道路思想对俄国、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对中国的深刻影响来论述十月革命前俄国发展道路思想的俄国价值、世界价值和中国价值。首先,通过阐述这一思想对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说明十月革命前列宁俄国发展道路思想指明了俄国发展的正确方向,是十月革命的理论基础和基本遵循。这一思想论证了俄国实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途径和策略,坚定了俄国党和人民必胜的决心和信念,引领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其次,论述这一思想对十月革命后俄国巩固政权和国家建设的影响。十月革命前列宁俄国发展道路思想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源头,是实施新经济政策的理论来源,直接影响了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发展道路探索和实践。再次,阐述十月革命前列宁俄国发展道路思想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探求独立解放道路的影响。列宁坚持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联系俄国革命的经验,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政党建设、统一战线、革命策略等提出了针对性意见和建议,推动了这些国家和地区反帝反殖反霸斗争和民主民族独立斗争的开展,坚定了他们开辟新道路的信心和决心。第四,论述十月革命前列宁俄国发展道路思想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影响。通过阐述列宁关于民主革命性质理论、无产阶级领导权理论、农民地位作用理论、革命发展阶段理论、革命前途理论等对于中国民主革命性质理论、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领导权理论、工农联盟理论、中国革命两步走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前途理论等的直接影响来说明这一思想对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和实践的重大理论指导作用。第五,论述十月革命前列宁俄国发展道路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影响。通过阐述列宁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全球化理论等对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执政党建设理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两制和平相处理论的重大启示说明十月革命前列宁俄国发展道路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启迪。第六,通过阐释十月革命前列宁俄国发展道路思想在时代主题认知、革命家集团培养、意识形态教育、历史机遇把握、科学分析资本主义利弊、坚定理想信念等方面的理论贡献,说明这一思想在决策制定、领导核心建设、人才培养、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等领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当代启示。

侯恩宾[7](2021)在《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历史演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稳步推进,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民营经济人士已逐渐成为中国新的社会阶层。中国共产党如何正确引领民营经济人士,使其成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始终紧密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重点聚焦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的演进历程,为进一步完善我国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的方针政策、指导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提供切实的经验与建议。本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开展整体性研究。首先,阐释了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的概念、渊源与功能。其次,系统论述了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演进的三个阶段:初步探索、日益完善、纵深发展。再次,明确了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的演进态势、历史经验。最后,指出了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需要优化加强的四个方面。本文主要阐述内容如下:第一,界定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的内涵,并探讨其功能。依据政策界定的四重维度,即政策对象、政策制定主体、政策目标、政策领域,本文认为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是党和国家制定的,以培养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为目标,围绕着民营经济发展与民营经济人士成长,通过运用特定的方法,稳定民营经济人士信心,营造民营经济发展良好环境,团结民营经济人士的一系列方法与法规的总和。本文将方针政策主要内容界定为政治认识和政治引导两类。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具有政治引导、政治吸纳、政党调适三种功能。政治引导以实现“两个健康”为中心,关注民营经济人士的政治价值观、企业经营观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政治吸纳既是党开展统战工作,落实统战方针政策的重要形式,又承担着扩大民营经济人士政治参与渠道,巩固党的领导的重要功能。政党调适是政党主动调整自身以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能力。面对着新生的社会阶层,党及时制定统战方针政策,开展统战工作,积极吸纳民营经济人士,进行组织建设调整以及阶层关系调适,促使党在时代发展变化中永葆先进性。第二,系统论述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的演进历程,将其概括为三个阶段:初步探索、日益完善以及纵向深化。改革开放初期,民营经济统战方针政策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制定了“八字方针”,明确了工商联管理和引导民营经济的新使命。党的十四大以来,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日益完善。民营经济人士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两个健康”“两个毫不动摇”等政治引导方针政策相继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进一步深化了民营经济统战方针政策,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民营企业与民营企业家都是自己人”的论断,深化了对“两个健康”的认识,提出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等。第三,总结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演进的总体态势以及七条经验。在政策价值理念上,方针政策的服务倾向明显;在政策对象地位的变化上,民营经济人士地位越来越高;在政策落实效果上,治理效能越发突出。从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的历史演进可以得出,我国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的七条重要经验:使命型政党特质是方针政策制定的决定性因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方针政策制定的国情依据;社会舆论是方针政策发展的助推器;国际环境是方针政策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关注民营经济人士的利益是方针政策的重要内容;高度重视民营经济人士社会责任感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方针政策协同推进。第四,进一步提出民营经济统战方针政策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优化和加强:从时代发展进程来看,随着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民营企业普遍面临着交接班的现实需要。“民二代”交接班面临着三重考验。党和国家要强化对企业交接班的重视程度;根据“民二代”自身特点进行政治引导,注重政治引导的方式与内容;助推“民二代”企业管理能力成长,建立导师制度,有效提升“民二代”自身的企业管理能力;关注“民二代”的政治成长,积极建立相应的行业协会组织。从统战方针政策落实的重要机制来看,政治安排政策需要进一步优化。严格民营经济人士的政治安排标准;政治安排要凸显企业的差异性;发挥民营经济人士民主监督作用。从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视角出发,统战部门需要结合当下民营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国内外形势,积极制定相应的政治引导方针政策。重视互联网民营经济存在的问题;弘扬企业家精神;保障互联网企业从业者的劳动权益;强化工商联服务民营经济功能。从统战方针政策落实的组织依托来看,民营企业党组织建设仍需要进一步完善。聚焦小微企业党组织设置问题;全面认识党组织与民营企业之间的关系;根据民营企业的发展需要,科学发挥民营经济党组织联系性、协调性、示范性作用;提升民营企业党组织活力。

林晨[8](2021)在《包商银行破产案例分析 ——基于公司治理及信用风险视角》文中认为伴随着我国经济在过去二十年的迅速发展,中小商业银行规模也在快速壮大、市场份额在不断扩大。近几年来,由于我国宏观经济发展速度有所放缓,且在金融严监管和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大背景下,历经了长期的迅速发展之后的中小商业银行风险也在不断地暴露。包商银行、恒丰银行、锦州银行纷纷出现经营问题,尤其包商银行爆发严重的信用风险,于2019年5月24日被接管,成为近20年来首家被行政接管的中小商业银行,并于2020年11月23日被批准破产。这是中国银行业的一个重大事件,其反映出的问题应作为惨痛教训,警示着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包商银行信用风险的爆发和破产,暴露出的最根本问题就是公司治理失败,因此本文以包商银行破产为案例,站在公司治理及信用风险的角度对其进行剖析。本文分为五章进行阐述。第一章绪论部分介绍了选题背景和意义、总结了相关文献、归纳了研究思路和框架、寻找了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第二章介绍了相关概念和理论。第三章是案例介绍,首先介绍了包商银行的背景,包括公司简介、股权情况、组织结构、信用风险管理情况和信息披露情况;其次,介绍了包商银行自2019年5月24日开始被接管及破产的全过程。第四章是案例分析,首先分析包商银行破产的根源是明天集团对其的掏空,并且介绍了明天集团的掏空手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站在公司治理的其他角度分析其破产的原因;再次,分析了包商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问题,并基于财务数据和Z-score方法分析包商银行在破产前存在的信用风险问题;最后,分析了此次包商银行事件所带来的影响及启示。第五章是结论和建议,对于前面的分析得出结论并给出相应的建议。通过对包商银行破产案例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包商银行破产根源于大股东掏空,明天集团只有包商银行89.27%的股权,达到绝对控制,并采用股东质押股权从而获得融资、为股东提供授信、向股东发放贷款和进行非标准化债权投资等手段掏空包商银行。第二,包商银行不仅股权结构十分不合理,公司治理的其他方面也彻底失效:董事长一人说了算、董事会和监事会不履职、管理层凌驾于公司制度之上、薪酬制度混乱、合规部门不独立、外部监管失效和信息披露不足,这样彻底失效的公司治理结构进一步助推明天集团的掏空,促进包商银行破产。第三,包商银行在破产前存在一定的信用风险管理问题和经营问题,但基于Z-score分析发现,其破产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因此包商银行可能存在美化财务数据的情况,进一步证实其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存在问题。第四,此次包商银行事件打破了银行业的刚性兑付、短期内给市场流动性造成了冲击,但其暴露出的问题警示着中小商业银审慎经营,使他们更加重视公司治理,也使监管部门更加重视中小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且其创新的接管方式也有利于今后问题银行的管理,因此,长期来看有利于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同时,本文也站在公司治理视角下就中小商业银行如何管理信用风险提出几点建议,包括建立有效制衡的内部管理机制、建立合理的股权结构、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和独立的合规管理部门、强化外部监管和信息披露机制以及重视良好企业文化的建立和薪酬管理。希望这些建议能为完善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机制提供帮助。

陈金飞[9](2021)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情境提升学生参与度的行动研究》文中指出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就是看学生能否运用学科内容应对各种复杂社会生活情境的问题和挑战”。为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必须创设情境,营造更有利于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环境或教学氛围。生活化教学情境将学科知识与生活、社会有机联系起来,创设模拟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真实的情境中去学习,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学习和成长的情意因素。因此,生活化教学情境实现了“生活”与“教学”的有机结合,能够有效地支持、服务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目前关于生活化教学情境的研究较为丰富,但多数是分析其创设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相关的策略,具体对学生学习的行为表现的研究相对较少。如何将生活化教学情境与学生参与度进行相应的结合,探究在思想政治课中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对提升学生参与度的影响,成为研究的重要内容。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采用行动研究法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情境提升学生参与度开展实证研究,试图从学生参与度这一视角分析生活化教学情境的教学成效,探讨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实践价值,为提升学生参与度提供新的路径。本研究不但可以促进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同时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开展教学实践、解决教学问题提供更加清晰、明确的指导。本文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通过对生活化教学情境和学生参与度相关文献进行收集与整理分析,阐述本文的选题缘由,明确研究意义及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分析相关的研究综述。第二部分,论文的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明确生活化教学情境和学生参与度的相关概念,在相关概念的指引下结合教育学分析其理论基础,进而厘清生活化教学情境与学生参与度的内在关联,为开展研究进行理论奠定。第三部分,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参与度前测。在行动研究开始之前,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学生参与度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学生课堂参与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依据设计研究方案。第四部分,行动研究方案设计。主要包括研究目标、时间安排、研究步骤及流程、研究参与者以及相应的研究工具,并明确研究中应遵守的伦理原则。第五部分,行动研究实施过程。开展两轮行动研究,均采用“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循环行动研究模式。以问题假设为导向,以行动研究方案为计划。第一轮行动研究以《企业的经营》为例,通过收集相关资料,进行总结和反思,明确存在的问题,由此改进研究方案,并以《新时代的劳动者》为例开展第二轮行动研究;最后进行学生课堂参与度后测,对比前后测数据,分析实践结果。第六部分,研究结论和研究建议。基于实践结果,分析生活化教学情境提升学生参与度的可行性,形成研究结论,进而提出些许教学建议,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教学提供参考。

裴瑞[10](2021)在《资源衰退型城市低保群体贫困问题研究 ——基于云南东川区调查与分析》文中提出资源衰退型城市又称为“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资源趋于枯竭,经济发展滞后,民生问题突出,生态环境压力大的地区,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难点地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支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社会救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对社会安全和人的生存起到兜底作用,被称为“最后一道安全网”,在这其中,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又是社会救助中的关键一环。资源衰退型城市由于资源枯竭、就业岗位缺失、人才流失和环境污染等原因,城市贫困问题严峻,研究资源衰退型城市低保群体贫困问题,分析资源衰退型城市低保群体贫困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相关对策,对缓解城市低保群体贫困,推动农村与城市同步减少贫困,促进资源衰退型城市的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选取能力贫困理论、社会排斥理论以及协作治理理论作为理论分析框架,以全国具典型代表性的云南东川区为调查地点,以东川区民政局提供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整群抽样、多段抽样、问卷调查法、文献法、访谈法等方法,对东川区城市低保群体贫困问题展开研究。研究发现:1.资源衰退型城市低保群体贫困面较广,贫困程度较深。表现为家庭月收入低、就业不充分;有下岗经历、求职困难、就业信息不畅;社会救助来源单一且救助意愿强烈;住房来源多为廉租房、移民安置区、棚户区、租房等。2.资源衰退型城市低保群体贫困的外部因素为资源枯竭、产业结构单一、失业率偏高、人力资本投入下降。内部因素表现为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健康状况不佳、工作稳定性差、就业培训少。资源衰退型城市低保群体家庭经济状况、收入、是否下岗职工的相关性统计分析结果均为正相关,显着性强,相关系数值较大。3.资源衰退型城市低保群体反贫困对策。一是通过资源衰退型城市产业转型,化解城市整体贫困。二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升贫困群体的就业、教育、住房等条件。三是发挥社区治理和社会支持网在城市低保群体反贫困中的作用。

二、“只有破产的企业 没有破产的党组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只有破产的企业 没有破产的党组织”(论文提纲范文)

(1)农民集体与集体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和主体性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间团体:农民集体的多重中间性人格
    (一)农民集体的法人性与拟制性
    (二)农民集体的公法性与私法性
    (三)农民集体的社团性与财团性
    (四)集体的公有性与私人性
二、去特别化:集体经济组织的市场地位
    (一)集体经济组织与合作社的关系
    (二)集体经济组织的“特别性”
    (三)农村市场准入的“去特别化”
三、授权经营:集体经济市场化运行新机制
    (一)改革参照:国有资本投资运营的授权经营体制
    (二)两权分离:集体所有权与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权
    (三)直接授权:农民集体对集体经济组织的概括授权和特别授权
    (四)治理结构:党组织领导、理事会决策与经理层经营管理
    (五)投资运营:打造集体资产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平台
结语

(2)论我国破产管理人的履职风险与防范(论文提纲范文)

一、破产管理人制度
    (一)破产管理人制度的概念
    (二)我国破产管理人的选任方式
二、破产管理人的职责
三、破产管理人的履职风险
    (一)承担民事责任的风险
        1. 破产管理人违反勤勉义务的行为
        2. 破产管理人违反尽责谨慎义务的行为
        3. 破产管理人违反忠实义务的行为
    (二)承担司法责任的风险
    (三)承担刑事责任的风险
    (四)承担降级除名的风险
四、破产管理人的履职风险防范
    (一)建立健全破产管理人的操作制度
    (二)为破产管理人提供适当的便利保障制度
    (三)保证破产管理人的报酬取得权
    (四)完善破产管理人的执业责任保险制度
结语

(3)江海击水三千里 风雨兼程二十年 从军需企业集团军转脱钩20周年缩影看百年党史(论文提纲范文)

一段段筚路蓝缕的奋进征程,构建了军民融合发展格局
一股股倾力击楫破浪的改革激流,激活了体制机制蕴含潜能
一支支矢志初心使命的坚守续曲,彰显了国防民生责任担当
一首首聚焦解放思想的探索壮歌,激发了变革创新精神动力

(6)十月革命前列宁俄国发展道路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一)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二)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三、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内容
        (二)创新之处
    四、主要研究方法
    五、相关概念界定
        (一)发展概念的界定
        (二)社会发展概念的界定
        (三)社会发展道路概念的界定
第一章 十月革命前列宁俄国发展道路思想的形成
    一、十月革命前列宁俄国发展道路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
        (一)历史依据:东向还是西向的千年徘徊
        (二)时代依据:世纪之交世界历史时代的形成
        (三)现实依据: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沙皇俄国的基本国情
        (四)理论依据:马克思、恩格斯和俄国先进思想家对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思索
    二、十月革命前列宁俄国发展道路思想形成的主观条件
        (一)良好的家庭氛围和进步的家庭环境
        (二)接受并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三)熟悉了解俄国国情
        (四)善于理论联系实际
第二章 十月革命前列宁俄国发展道路思想的发展历程
    一、萌芽和初步探索时期
        (一)联系俄国实际阐明马克思主义观察社会发展道路的科学方法论
        (二)论证俄国已经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三)阐明新型无产阶级政党是实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领导力量
    二、形成和基本确立时期
        (一)对俄国发展道路的深度思考
        (二)阐明俄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美国道路
        (三)俄国民主革命与欧洲社会主义革命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三、发展和成熟时期
        (一)帝国主义时代具备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成熟条件
        (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政权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经途径
        (三)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中间环节
第三章 列宁关于俄国已经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思想
    一、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必然性
        (一)社会分工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前提
        (二)俄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自然结果
        (三)俄国农业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四)俄国工业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二、俄国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
        (一)资本主义的发展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力
        (二)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劳动的社会化
        (三)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准备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
    三、俄国资本主义的特殊性和落后性
        (一)资本主义和农奴制的并存性
        (二)俄国资本主义对内外的依赖性
        (三)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滞后性
第四章 列宁关于俄国走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思想
    一、无产阶级掌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权
        (一)俄国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具有不彻底性
        (二)俄国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必须保持自身的独立性
        (三)俄国无产阶级掌握民主革命领导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四)实现无产阶级对农民的领导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
        (五)无产阶级实现领导权的途径和保证
    二、工农民主专政是资产阶级革命完成的标志
        (一)建立工农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二)建立工农民主专政的可能性
        (三)工农兵代表苏维埃是工农民主专政的合适形式
    三、民主革命胜利后应立即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二)俄国民主革命的胜利后要及时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
    四、工农民主专政与世界革命
        (一)落后国家实现社会主义要通过把革命纳入到世界革命体系
        (二)俄国的民主革命是欧洲社会主义革命的序幕
第五章 列宁关于俄国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
    一、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通往社会主义的阶梯
        (一)从旧资本主义到新资本主义
        (二)从新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入口
        (一)帝国主义是现代战争的策源地
        (二)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
    三、将俄国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准备阶段
        (一)俄国资本主义民主革命已经完成
        (二)俄国已经具备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客观前提
        (三)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第六章 十月革命前列宁俄国发展道路思想的价值
    一、十月革命前列宁俄国发展道路思想是俄国十月革命的基本遵循
        (一)指导俄国十月革命的科学理论
        (二)指引俄国党和人民奋发图强的精神动力
    二、十月革命前列宁俄国发展道路思想是世界其他国家革命运动的理论指南
        (一)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制度的崩溃
        (二)吸引世界一些国家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三)开辟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崭新道路
    三、十月革命前列宁俄国发展道路思想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理论依据
        (一)解决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如何进行革命的问题
        (二)提供了利用私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路
    四、十月革命前列宁俄国发展道路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借鉴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法论指导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指导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镜鉴
    五、十月革命前列宁俄国发展道路思想的当代启示
        (一)科学把握时代主题,制定正确决策
        (二)坚持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打造坚强领导核心
        (三)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灌输,培育合格建设者
        (四)坚持把握历史机遇,及时全面深化改革
        (五)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利弊,积极主动予以扬弃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着
致谢

(7)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历史演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一) 研究缘起
        (二) 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 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研究
        (二) 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研究
        (三) 研究现状述评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四、论文创新点与难点
        (一) 论文创新点
        (二) 论文难点
第一章 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的概念、渊源与功能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统一战线
        二、民营经济
        三、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
    第二节 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思想渊源
        一、马克思恩格斯统一战线思想
        二、列宁新经济政策蕴含的对资产阶级统战思想
        三、毛泽东关于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思想
    第三节 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的三重功能
        一、政治引导功能
        二、政治吸纳功能
        三、政党调适功能
第二章 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初步探索(1978-1992)
    第一节 民营经济产生与党对民营经济人士初步认识
        一、改革开放政策出台与民营经济产生
        二、“看一看”方针
        三、邓小平对民营经济人士群体的判断
    第二节 民营经济发展波动与民营经济人士选择
        一、治理整顿与左倾思想抬头:民营经济发展波动
        二、民营经济人士政治境遇表现:红帽子与假集体
    第三节 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正式出台
        一、制定统战工作“八字方针”
        二、赋予工商联新历史使命
第三章 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日益完善(1992-2012)
    第一节 促进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完善的因素
        一、南方谈话破除社会主义传统认识
        二、民营经济人士群体新需要
        三、民营经济发展引发新争议
    第二节 党对民营经济人士政治认识的突破
        一、民营经济人士政治身份再认识
        二、民营经济人士可以入党
        三、政治安排扩大民营经济人士政治参与渠道
    第三节 政治引导方针政策日渐完善
        一、坚定公有制经济与民营经济共同发展
        二、首倡“两个健康”
        三、协调劳动关系助力和谐社会建设
        四、民营企业党组织建设提上日程
        五、推进光彩事业引导先富帮后富
第四章 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纵深发展(2012——)
    第一节 推动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深化的多重因素
        一、十八大以来党的重大方针政策调整
        二、“民营经济离场论”引发热议
        三、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增加
    第二节 党对民营经济人士政治认识深化
        一、民营企业与民营企业家都是自己人
        二、“两个始终”
    第三节 政治引导方针政策日益深化
        一、“两个健康”新阐释
        二、信任、团结、服务、引导、教育
        三、光彩事业助力精准扶贫
        四、民营企业党建出现多种形式
    第四节 新课题:构建新型政商关系
        一、政商关系畸形的三重因素
        二、新型政商关系内涵
        三、构建政商交流常态化机制
第五章 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演进历程的回顾总结
    第一节 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演进总体态势
        一、政策价值理念的调整
        二、政策对象的地位变化
        三、政策实施效果突出
    第二节 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演进的经验启示
        一、使命型政党特质是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制定的决定性因素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制定的国情依据
        三、社会舆论是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发展的助推器
        四、国际环境是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
        五、必须关注民营经济人士的自身利益
        六、高度重视民营经济人士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七、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协同发展
第六章 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优化完善
    第一节 创新“民二代”统战政策
        一、“民二代”交接班的三重考验
        二、提高对“民二代”交接班的重视程度
        三、根据“民二代”自身特点进行政治引导
        四、助推“民二代”企业管理能力成长
        五、关注“民二代”的政治成长
    第二节 优化对民营经济人士的政治安排政策
        一、严格政治安排标准
        二、凸显政治安排差异性
        三、发挥民营经济人士的监督作用
    第三节 积极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一、重视互联网民营经济发展问题
        二、弘扬企业家精神
        三、保障互联网从业者劳动权益
        四、强化工商联服务民营经济的统战功能
    第四节 完善统战方针政策的组织依托
        一、聚焦小微企业党组织设置
        二、全面认识党组织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三、科学发挥党组织的结构性功能
        四、提升党组织活力
结语: 基于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演进历程的进一步思考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包商银行破产案例分析 ——基于公司治理及信用风险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方面的相关研究
        1.2.2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方面的相关研究
        1.2.3 公司治理视角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相关研究
        1.2.4 破产重整方面的相关研究
        1.2.5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
        1.3.1 研究思路
        1.3.2 基本框架
    1.4 创新点和不足
        1.4.1 可能的创新点
        1.4.2 不足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公司治理的概念
        2.1.2 信用风险相关概念
    2.2 理论基础
        2.2.1 委托代理理论
        2.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3 控制权收益理论
        2.2.4 隧道挖掘理论
        2.2.5 合谋理论
        2.2.6 非上市银行Z-score方法介绍
第3章 包商银行破产案例介绍
    3.1 包商银行背景概况
        3.1.1 包商银行公司简介
        3.1.2 包商银行历史股权概况
        3.1.3 包商银行组织结构
        3.1.4 包商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
        3.1.5 包商银行信息披露情况
    3.2 包商银行被接管及破产的过程
第4章 包商银行破产案例分析
    4.1 包商银行破产根源于大股东掏空
        4.1.1 股东过度质押股权
        4.1.2 为股东提供授信
        4.1.3 向股东发放贷款
        4.1.4 进行非标准化债权投资
    4.2 包商银行公司治理的全面失效
        4.2.1 董事会形同虚设
        4.2.2 监事会权利受限
        4.2.3 管理层凌驾于公司制度之上
        4.2.4 薪酬制度混乱
        4.2.5 没有独立的合规管理部门
        4.2.6 外部监管失效
        4.2.7 信息披露不足
    4.3 包商银行破产前的信用风险暴露及隐患
        4.3.1 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不成熟
        4.3.2 基于一般财务数据的信用风险分析
        4.3.3 基于Z-score方法的信用风险分析
    4.4 包商银行破产事件带来的影响及启示
        4.4.1 打破了中小商业银行的刚性兑付
        4.4.2 开辟了问题银行退出新路径
        4.4.3 健全了存款保险制度的机构设置
        4.4.4 中小商业银行更加重视公司治理问题
        4.4.5 警示中小商业银行须审慎经营
        4.4.6 警示监管部门重视中小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公司治理视角下对中小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相关建议
        5.2.1 建立有效制衡的内部管理机制
        5.2.2 建立合理的股权结构
        5.2.3 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和独立的合规管理部门
        5.2.4 强化外部监管和信息披露机制
        5.2.5 重视良好企业文化的建立和薪酬管理
参考文献
致谢

(9)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情境提升学生参与度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来源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研究综述
        1.关于生活化教学情境的研究综述
        2.关于学生参与度的研究综述
        3.关于行动研究的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2.问卷调查法
        3.观察法
        4.访谈法
一、论文的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一)生活化教学情境的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1.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含义
        2.生活化教学情境的理论基础
        3.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的一般程序
    (二)学生参与度的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1.学生参与度的含义
        2.学生参与度的理论基础
    (三)生活化教学情境与学生参与度的内在关联
        1.生活化教学情境是提升学生参与度的有效途径
        2.学生参与度是验证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效果的标杆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学生参与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一)量表的设计
    (二)量表的发放与回收情况
    (三)量表数据分析
        1.整体情况分析
        2.具体情况分析
三、行动研究方案设计
    (一)研究目标
    (二)时间安排
    (三)研究步骤及流程
    (四)研究参与者
        1.研究者
        2.研究对象
        3.协同教师
    (五)研究工具
    (六)研究伦理
四、行动研究实施过程
    (一)以《企业的经营》为例的第一轮行动研究
        1.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
        2.课前教学准备
        3.课堂教学实录
        4.教学实施情况
        5.第一轮行动研究总结与反思
    (二)以《新时代的劳动者》为例的第二轮行动研究
        1.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
        2.改进第二轮行动研究方案
        3.课前教学准备
        4.课堂教学实录
        5.教学实施情况
        6.第二轮行动研究总结
    (三)生活化教学情境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实践结果分析
        1.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课堂参与度比较分析
        2.实验班学生课堂参与度前后测比较分析
五、研究结论与教学建议
    (一)研究结论
        1.生活化教学情境提升学生参与度具有可行性
        2.尽量选取动态方式呈现情境,给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
        3.要为学生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增进师生互动交流
    (二)教学建议
        1.创设丰富生活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2.唤醒学生学习的内在自觉,提高主体参与意识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互动的课堂氛围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学生参与度》量表
附录二 课堂教学观察评价表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资源衰退型城市低保群体贫困问题研究 ——基于云南东川区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二、文献回顾
        (一)国外文献综述
        (二)国内文献综述
        (三)研究述评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访谈法
    四、基本概念界定
        (一)资源衰退型城市
        (二)城市贫困
        (三)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第一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分析单位
        一、调查地点
        二、调查对象
    第二节 问卷调查设计
        一、抽样
        二、问卷设计
        三、问卷收集
    第三节 理论分析框架
        一、能力贫困理论
        二、社会排斥理论
        三、协作治理理论
第二章 资源衰退型城市低保群体贫困现状
    第一节 城市低保群体基本情况
        一、性别结构
        二、民族结构
        三、婚姻状况
        四、家庭人口数
        五、家庭月收入
        六、家庭贫困原因
    第二节 城市低保群体就业
        一、下岗经历
        二、下岗类型
        三、下岗求职
        四、就业信息
    第三节 城市低保群体社会保障
        一、低保领取
        二、“五险一金”
        三、其他救助
    第四节 城市低保群体收入与消费
        一、个人月收入
        二、个人月支出
    第五节 城市低保群体居住情况
        一、住房性质
        二、住房面积
第三章 资源衰退型城市低保群体贫困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城市低保群体贫困的外部影响因素
        一、矿产资源衰退
        二、产业结构单一
        三、失业率偏高
        四、人力资本投入下降
    第二节 城市低保群体贫困的内部影响因素
        一、年龄偏大
        二、文化程度偏低
        三、健康状况不佳
        四、工作稳定性差
        五、就业培训少
    第三节 城市低保群体贫困的相关分析
        一、家庭经济状况的相关分析
        二、收入的相关分析
        三、是否下岗职工的相关分析
第四章 资源衰退型城市低保群体反贫困的对策
    第一节 加快资源衰退型城市的转型
        一、促进经济结构转型
        二、鼓励个体和私营经济的发展
        三、大力推动新兴替代产业
        四、加大对人才的重视力度
    第二节 完善资源衰退型城市的社会保障制度
        一、切实加强就业保障力度
        二、不断完善医疗救助制度
        三、建立健全教育救助制度
        四、不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第三节 发挥社区治理缓解城市低保群体贫困的作用
        一、明确社区治理中各主体参与城市低保群体反贫困的定位
        二、发挥社区治理中各主体参与城市低保群体反贫困的作用
    第四节 健全城市低保贫困家庭的社会支持网
        一、加强城市低保贫困家庭的正式支持与非正式支持
        二、完善城市低保贫困家庭网络互动式社会支持模式
        三、重视社会工作者在城市低保贫困家庭社会支持网中的作用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不足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1 资源衰退型城市低保群体贫困状况调查问卷
附录2 资源衰退型城市低保群体贫困状况访谈记录
附录3 资源衰退型城市低保群体贫困状况调研图片
致谢
本人在读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

四、“只有破产的企业 没有破产的党组织”(论文参考文献)

  • [1]农民集体与集体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和主体性关系[J]. 王洪平. 法学论坛, 2021(05)
  • [2]论我国破产管理人的履职风险与防范[A]. 徐宁蔺,曾玉玲. 《上海法学研究》集刊(2021年第9卷 总第57卷)——上海市法学会破产法研究会文集, 2021
  • [3]江海击水三千里 风雨兼程二十年 从军需企业集团军转脱钩20周年缩影看百年党史[J]. 刘其先. 国企, 2021(15)
  • [4]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的破产问题[J]. 周彬彬. 中国不动产法研究, 2021(01)
  • [5]我国个人破产失权制度研究[D]. 张资茹. 海南大学, 2021
  • [6]十月革命前列宁俄国发展道路思想研究[D]. 刘焕申. 山东师范大学, 2021(12)
  • [7]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历史演进研究[D]. 侯恩宾. 山东大学, 2021(11)
  • [8]包商银行破产案例分析 ——基于公司治理及信用风险视角[D]. 林晨.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9]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情境提升学生参与度的行动研究[D]. 陈金飞.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10]资源衰退型城市低保群体贫困问题研究 ——基于云南东川区调查与分析[D]. 裴瑞.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标签:;  ;  ;  ;  ;  

“只有破产的公司,没有破产的党组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