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C~(++)Builder开发Web程序

用C~(++)Builder开发Web程序

一、用C~(++)Builder开发Web程序(论文文献综述)

孙漳林[1](2020)在《基于区域似大地水准面格网模型的高程异常插值系统开发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程异常很难用一个确定的公式进行表达,人们通常是在测区范围内建立等间距的格网,再根据测区内的已知高程异常点数据,通过合适的插值手段获得格网交点的高程异常,形成测区似大地水准面格网模型,然后利用该格网模型再采用某种插值方法来获取测区内任意点的高程异常。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似大地水准面格网模型建立的方法、利用格网模型插值的方法、格网边界点插值有效性的判定、格网插值系统的程序设计与实现等关键技术,并结合香港似大地水准面拟合实例进行了验证。本研究获得了如下成果:(1)基于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开发平台,采用面向对象的C#编程语言,开发了一套基于区域似大地水准面格网模型的高程异常插值系统。(2)依据香港地区的实测GNSS/水准数据,利用有截距的多面函数模型和移去-恢复法拟合了香港地区似大地水准面,其内符合精度为1.1cm,外符合精度为2.3cm。(3)利用香港地区格网模型和所开发的插值系统进行高程异常差值精度测试,结果为双线性插值法、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和最近邻点插值法格网插值的中误差分别为1.2cm、1.3cm和2.7cm。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本研究开发的基于区域似大地水准面格网模型的高程异常插值系统,可以在区域大地水准面精化中直接应用,具有界面友好、插值高效、应用稳定等特点。(2)对任意点的高程异常插值应尽量选择双线性内插法,若提取格网交点的高程异常则应采用最近邻点插值法。(3)本研究建立的香港地区似大地水准面,达到了我国城市大地水准面精化的精度(5cm)要求。

廖静[2](2020)在《基于ASP.NET的配网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中国城镇化的迅速发展电网的覆盖程度越来越高,相关新建电网工程和改造电网工程的数量相对以往有一个巨大的增长。电力工程建设阶段存在各种材料、人工、税费管理要求不断提高,涉及金额非常巨大,配网建设工程中传统遗留下来很多问题,例如落后的管理能力、低下的管理效率、混乱的过程管理文件以及资金设备材料管理不统一,以及原有的配网建设管理模式过于依赖人工和纸张文件的管理,无法适应现阶段项目管理质量的要求等问题。作为电网建设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通过新型管理技术和方式,实现对资金流动、人力资源以及物料的浪费形成有效管理,从而节约资源,有效提高配网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因此开发一套针对于电力系统配网工程的管理系统对于飞速发展中的电力系统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开发了一套针对配网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管理系统,从而实现对配网工程建设项目的全过程管理,改善目前管理方式较为落后和信息化欠缺的现状,使得配网建设工程全过程管理朝着现代化、组件化、信息化的方向前进,规范各项管理流程,减少工作人员、客户、项目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整个配网建设项目的质效。目前在电网配网工程管理中的主要难点一是落后的管理方式无法匹配现代化的项目开展,二是较低的信息化水平无法满足项目管理实际需求。原有的配网建设管理模式过于依赖人工和纸张文件的管理,无法适应现阶段项目管理质量的要求,针对这一现状,本文通过开发信息管理系统,有针对性的将配网工程的现代化信息化管理能力进行提高,对整个配网工程管理的全过程进行梳理和功能需求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系统建设需求分析,然后结合企业具体的业务需求形式,选择ASP.NET进行系统开发并确定技术路线,经过对目标功能模块开展分析,对相应子模块的具体功能进行规划和设定。选择合适软件开发系统开始系统结构、数据库类型、界面等部分的开发工作。对系统线上业务流程进行进一步的梳理和调整,对配网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相关档案、工程管理进度流程进行统筹和调试,初步实现系统的管理试运行,并对完成的系统做进一步的系统调试和错误修正,最后实现系统的正常运行。在配网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帮助下,可以有效解决因为管理方式落后等问题,提高电力系统配网工程建设的管理水平。

董怡蕙[3](2020)在《面向国产平台的OpenJFX的移植》文中指出富互联网应用程序是一种具有传统桌面应用程序特性及功能的Web应用程序,它不仅继承了传统Web应用易于传播的特性,还可以在客户端进行数据的收发和处理。OpenJFX是针对富互联网应用提出的一个现代高效的解决方案,提供了良好的流媒体支持和流畅的动画支持,更丰富的组件和更友好的操作界面。目前,OpenJFX仅支持x86架构和ARM架构,将OpenJFX移植到国产平台有利于丰富国产处理器的软件生态。首先,完成了在国产平台上编译OpenJFX工作。由于国产平台尚不支持Gradle,通过分析OpenJFX的Gradle构建源码及Gradle插件原理,总结了模块编译任务及编译顺序,编写了OpenJFX在国产平台上的编译脚本。然后,通过分析OpenJFX的架构及源码给出了OpenJFX的移植方案,OpenJFX在国产平台上的移植工作主要围绕其媒体模块和Web模块展开。通过编码实现Lib FFI库在国产平台上动态调用及定义函数的功能,完成了媒体模块的移植。其次,OpenJFX的Web模块是由Web Kit改造而来,因此先总结了Java Script Core的前后端工作过程,并比较后端解释执行的不同模式,通过分类描述中间字节码执行过程中的指令翻译和进行浮点运算的异常处理,在国产平台上实现了LLInt解释器。最后,对完成的工作进行测试。使用Lib FFI自带的测试用例验证了编码移植实现的正确性。使用Web Kit自带的自动化测试来验证移植后的LLInt解释器的正确性。这以后,通过编写测试用例来测试移植后的OpenJFX媒体模块和Web模块在国产平台上的可用性。

刘振语[4](2020)在《基于NB-IoT物联网的温室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在农业现代化的大背景下,智能化温室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目前已有不少专家学者提出了温室智能化的解决方案。但是现有的智能化温室或多或少的存在问题,成本高、操作复杂、不能实现智能化控制等,都限制着智能化温室大棚的普及。本设计根据现存温室大棚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NB-IoT物联网的温室大棚监控系统。该系统采用NB-IoT窄带宽物联网技术、通信网络技术、新能源技术、Java编程语言技术、数据库技术和模糊控制等技术,实现了对温室大棚的智能化监控。该系统采集终端控制传感器采集温室中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环境信息,通过NB-IoT网络将数据传输给远程服务器并存储在数据库中。控制终端采用B/S结构开发的Web网页,调用远程服务器中的数据,以图表和数据的形式显示在网站页面中,温室管理员可通过PC或者移动端登录特定的网站,随时随地对温室大棚进行监控。本设计的监控系统与传统的温室监控系统相比,有以下几点优势:(1)采用窄带宽物联网技术,相较于传统Zigbee、蓝牙等物联网技术,覆盖范围更广,组网简单,功耗低,操作简单。NB-IoT模组选用支持TCP协议的WH-NB73模组,保证系统能够实现可靠的控制。(2)在保证温室大棚内温度和采光量的前提下,将温室大棚与太阳能结合,温室中的用电模块均可由光伏发电系统提供,使其更加节能环保。(3)根据光伏电池板发电时,随着自身温度升高导致发电效率降低的问题,本设计采用水循环的方式对光伏电池板进行主动降温提高系统发电量,同时循环后的水温度升高后可用于温室的灌溉,改变土壤湿度的同时提高了土壤温度,促进农作物的生长,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4)在系统方面,本设计摈弃了现阶段物联网中使用较多的C/S结构,而采用B/S结构和Java-Web技术设计网站式系统。充分应用了SSH(Struts+Spring+Hibernate)框架、AJAX异步请求技术和JXLL/JFreechart技术,提高系统的实用性和舒适度,降低开发和维护成本,利于普及。(5)在控制方面,本设计根据温室中环境因素的特点,以土壤湿度为例,选择模糊控制算法对温室大棚进行自动控制。同时,还建立了ARIMA模型,利用温室内环境因素的历史数据,预测未来环境因素的变化趋势,为温室管的管理提供数据支撑。系统设计完成后,用现有的实验条件对各模块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系统设计可靠,能够正常运行,稳定性较高,具有实用意义。

荣伟[5](2019)在《基于CNN的恶意请求检测》文中研究说明近20年以来,互联网在中国快速普及,各式各样的Web应用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互联网之上,为广大的网民用户提供各方面的网络服务。而由于Web用户的数量越来越庞大,Web服务在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Web应用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重视。特别是Web服务端的安全问题,服务提供商的Web应用在保证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还需提防来自各方面的恶意攻击。而对于Web应用而言,很多恶意的攻击都隐藏在海量的用户请求之中,Web应用要想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抵御这些恶意攻击,就需通过恶意检测系统将正常用户请求与恶意用户请求区分开,以阻止Web应用对恶意请求的处理。目前大部分Web应用实际使用的恶意Web请求的检测方法主要还是基于保留字符串的检测方法。通过对各类恶意请求的原理和外部特征的分析,总结出一些恶意请求特有的字符串作为系统保留的字符串,恶意请求检测过程即是对这些保留字符串的检测,含有保留字符串的Web请求就会被归为恶意请求。这种检测方法虽然查准率较高,但需人工总结和维护保留字符串,而且当恶意请求改变攻击方式或者隐藏关键字后,便可绕过此类检测方法的检测。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CNN模型的恶意Web请求检测系统。通过借鉴CNN模型识别图像时的特征提取原理,本文针对Web请求的URL结构,设计了一个基于CNN的恶意Web请求检测模型,通过CNN的卷积核自动提取各类恶意请求的显着特征,进而从海量的用户请求中检测出待检测的各类恶意请求。通过在最终的测试过程中与其他同类模型相比,本文的模型在查全率与查准率的指标上占优的同时,还大幅降低模型的假阳率。针对复杂的Web应用环境,为了提高整个检测系统的应对攻击方式变化的能力,本文还设计并实现了模型调度系统,帮助检测模型实时采集线上数据,监测线上数据的变化,并筛选典型恶意样本再训练并更新监测模型,使整个系统能自动适应攻击方式的改变,以保证检测系统的长期稳定,高效的运行。而从最终的测试结果来看,当恶意Web请求的攻击方式发生改变时,在调度系统完成对新攻击样本的采集之后,再使用更新的训练集训练现有模型,进而更新检测系统的检测模型,使整个检测系统适应攻击方式的改变,从而使检测系统可持续帮助Web应用有效抵御各类恶意Web请求。

张蓉舟[6](2019)在《基于Android平台的核能谱测量系统的研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对核能事业科研能力的不断提高,科学家们也加大对核能的利用开发,核能的使用逐渐深入到军事、工业、农业、科研、医疗卫生领域。在工业中常利用核辐射进行加工,如对医疗器械、药物产品的消毒,对食品进行保鲜等;在农业中常利用核辐射诱变育种和防治虫害等;在医学中常利用核辐射进行疾病的治疗,例如医院中常备的放射科。但由于开发核能所带来的核辐射安全问题使得公民的人身健康受到了威胁。从能测量较大范围内的核能谱数据的角度出发,建立一个安全有效的无线传感器监测网络,准确掌握周围核能谱数据状况、核事故应急防护、降低核事故发生率以及确保核安全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国内关于核能谱测量仅限于点对点测量,即核能谱分析仪只能分析跟它配套的能谱仪传输过来的核能谱数据,不能实现多点核数据监测。为了能够对较大范围内的核能谱数据进行监测,并且能够给工作人员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并且实时查看核能谱数据的平台,需要一个能够实现远程控制、实时测量数据和准确显示现场核辐射数据的系统。因此,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Android平台的核能谱测量系统的方案。本文针对核能谱仪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利用Android平台作为现下市场份额占有率最高的移动端系统,设计了基于Android系统的无线网络核能谱测量系统。该系统选取ESP8266无线模块作为网络节点构建网络硬件平台,将其设置为station模式,通过连接路由器将能谱数据上传到云服务器中存储,用户可以在Android终端上通过连接云服务器选择需要得到的网点数据并将其转换成终端可识别的数据格式。软件基于Android Studio开发平台,以JAVA语言为基础,整个界面简洁美观,采用多线程技术实现数据的传输、读写以及谱线的绘制操作。论文中主要实现的功能有:1.在Android终端程序中,能谱显示界面设置了滚动视图,使各种不同屏幕尺寸的Android平台能够不用考虑自身屏幕尺寸所带来的显示不全等影响。2.在无线网络节点程序中,在ESP8266的官方SDK例程中添加SPI通讯协议,使MCU与ESP8266模块之间能够实现数据的高速稳定传输。3.在无线网络节点与云服务器的通讯中,通过在云服务器官网进行注册并配置相关信息后,ESP8266通过路由器与远程云端相连并上传核能谱数据。4.在Android终端与云服务器的通讯中,APP通过Internet与云服务器相连下载数据并通过选择节点检索出相应的核能谱数据,实现了对核能谱数据的远程传输及控制。5.为了使Android终端软件能够对核能谱进行定性分析,本设计中加入了对谱线进行光滑、寻峰、查询核素库等功能。

沈大框[7](2018)在《BizAT平台上的Web程序自动化测试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网络与计算机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覆盖,基于Web的应用程序被应用到人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它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让使用者越来越重视Web产品的质量,由此Web自动化测试工具被迅速推广应用。但基于Web应用的产品具有产品数量大、产品变化快、对硬件环境和网络敏感等特点,传统的自动化测试技术并不完全适用于Web软件的测试。本文基于上海企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开发的BizAT测试平台,提出了一套Web自动化测试的解决方案。最终目的是让Web测试能运行在BizAT平台中,从而提高测试效率和测试质量,节省测试成本。本文主要实现BizAT测试平台对Web自动化测试支持,并在实现过程中阐述了自己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文章先深入研究Selenium自动化测试的工作机制,解析Selenium Driver API接口,把Selenium拆解成各个模块,然后二次开发,构建适合BizAT平台的API库函数。接着深入研究BizAT平台中各个模块的工作细节,剖析FWScript对Windows应用程序自动化测试的机制。并且在现有FWScript脚本语言基础上增加Web自动化测试部分,从测试的角度出发,设计更适合测试人员开发测试脚本的Web测试解释器。最后从Selenium Builder脚本录制器为切入点,深入研究脚本录制器的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个脚本转换器,能把其Selenium Builder录制的测试脚本转成符合BizAT平台进行测试的FWScript,最终实现平台的间接录制功能。通过对本文设计的解释器和转换器的测试,得出解释器在编写测试脚本上和执行效率上优于Selenium的其他编程语言。并且解释器增加了能自动生成测试报告和支持半自动化测试的功能,让该解释器的实用性更高。转换器一方面实现了BizAT平台间接录制Web测试脚本的功能,另一方面通过把种研究方法扩展到其它录制工具上能增加该平台对录制工具的兼容性。综合以上,把本文设计解释器和转换器应用到BizAT平台中后,能够初步解决BizAT平台对Web软件测试的综合测试需求。

曾坤[8](2017)在《电动汽车充电站运行管理平台设计》文中研究说明电动汽车使用可再生、清洁的电作为动力来源,具有可持续性,已成为世界各国重点发展的对象。建设可靠、高效、安全的电动汽车充电站,是推广电动汽车的重要环节。目前,已建成的示范性充电站往往依靠人工方式管理,效率低,容易出错。研发一套基于WEB、具有统一接口、高度自动化的运维管理平台,能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降低维护成本,减轻监控中心负担。现代即时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控制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的发展给提供了解决此问题的有效途径。论文依据电动汽车充电站几种建站方式和功能需求,针对电动汽车充电站运维管理平台没有统一的通讯协议问题,设计并实现了基于TCP/IP Modbus总线协议及IEC60870协议的电动汽车充电站运维管理平台。论文设计了管理平台的总体方案,研究了电动汽车充电站建站模式、电动汽车充电站管理运维特点、工业监控协议Modbus总线协议和IEC60870协议、监控软件开发常用语言和平台,提出了基于B/S架构构建电动汽车充电站运维管理平台,设计了电动汽车充电站运维管理平台数据库架构、通讯前置机、人机交互界面。电动汽车充电站运维管理平台由通讯前置机、告警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网页服务器构成。通讯前置机,通过IEC60870协议或Modbus协议与多个充电站或离散的充电桩进行通讯,收集实时数据,下发控制或设置命令。告警服务器实现系统告警的发送,能够及时准确的发送告警,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数据库服务器负责存储历史数据及相关配置信息,为整个系统提供数据支撑。网页服务器处理人机交互界面包括实时数据展示、GIS地理信息展示、实时告警信息显示、历史数据统计分析、基本信息管理等功能。论文最后对电动汽车充电站运维管理平台软件进行测试与优化,经测试与实际应用,系统达到了预期设计的性能指标和功能指标。

孟红秀[9](2016)在《供热系统控制及远程监控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城市供热系统遍及城市每个角落,对供热系统实时有效的监控成为行业的一个难点。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与控制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而移动互联网打破区域性界限,使无线远程工业控制成为可能。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对供热系统进行远程监控特别是无线远程监控工业现场的课题应运而生。课题对供热系统运行进行分析,针对目前远程监控中存在的不足,设计出基于Web应用程序网页访问的远程监控方案。系统选用罗克韦尔Compact Logix控制器构建控制系统,其中包含以太网通信模块,数字量模块和模拟量模块。分析比较了经典PID控制算法和模糊自整定PID控制算法对温度的控制效果,最终确定选用模糊自整定PID控制算法对温度进行自动控制,另外PLC增加手动控制模块。利用RSView32软件设计监控界面,建立OPC服务器实现上位机与下位机数据通信,应用C#编程语言设计Web应用程序,一方面通过访问OPC服务器的方式建立数据传送通道,另一方面将应用程序发布到IIS服务器上,最终实现手机无线终端等客户端通过网页访问对下位机的远程实时监控,无需安装组态软件和网页控件。这种方式为工业控制和互联网结合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方法,是“互联网+”的典型案例,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刘媛媛[10](2016)在《面向C#程序的异常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文中指出从上世纪末开始,针对各种各样不同类型的软件应用,很多新型编程语言被相继研发,并成为了软件开发人员们的得力工具。这些软件编程语言都普遍采用了异常处理机制,其中包括C++、Java、C#等。异常处理机制也由此成为了先进编程语言的重要特征。C3语言作为一种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以其简单、现代、通用的特点在网络服务和应用软件开发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C#语言相对与其他编程语言,在异常处理机制方面,存在着缺少异常规范、可扩展性差的局限性,加之目前多数C#程序在异常处理方式上比较简单、用户体验差、对异常报告信息没有合理管理等,这些都严重影响着软件系统的可靠性。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异常处理机制在C#程序中的应用进行研究,设计面向C#程序的异常处理系统,来提高程序的异常处理能力,保证软件系统的健壮性和可靠性。(1)比较分析C#语言在异常处理机制上的特点,针对C#程序在异常处理方式上存在的问题,提出面向C#程序的异常处理系统的需求分析和总体设计方案,并对系统中涉及的相关技术进行分析。(2)结合需求分析和总体设计,从设计思路、设计方案和关键功能的设计等方面来对本系统的异常处理模块、异常信息通信模块和异常管理模块进行详细设计与实现,从而改善现有C#程序在异常处理方式上的缺陷,达到友好、灵活、高效的异常处理的目的。(3)搭建测试环境。将本异常处理系统在不同类型的C#程序中进行应用测试。从实践的角度来验证系统的可行性,同时指出系统的不足之处和有待提高的方面。本文基于.NET开发环境下,结合C#异常处理机制,利用XML技术、C#网络编程以及数据库技术等实现了从处理异常、获取异常信息到管理异常信息的完整过程,同时将本异常处理系统应用于实际的企业应用程序中,提高系统的实际应用价值。

二、用C~(++)Builder开发Web程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C~(++)Builder开发Web程序(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区域似大地水准面格网模型的高程异常插值系统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rt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GNSS高程拟合
        1.2.2 格网插值方法
        1.2.3 插值系统设计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基于高程异常格网模型插值的理论基础
    2.1 移去-恢复法的原理
    2.2 似大地水准面拟合
        2.2.1 多项式拟合法
        2.2.2 多面函数拟合法
    2.3 区域似大地水准面格网模型的建立
    2.4 基于高程异常格网模型插值的原理
        2.4.1 最近邻点插值法
        2.4.2 反距离加权插值法
        2.4.3 双线性插值法
    2.5 由空间直角坐标求大地坐标的方法
    2.6 边界点插值有效性判定的方法
    2.7 本章小结
3 基于C#的高程异常插值系统设计
    3.1 高程异常插值系统设计概述
        3.1.1 系统设计的内容
        3.1.2 系统设计的原则
    3.2 系统需求分析
        3.2.1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3.2.2 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3.3 系统功能设计
        3.3.1 系统高程异常插值功能设计
        3.3.2 系统输入输出功能设计
    3.4 系统界面设计
        3.4.1 登录界面设计
        3.4.2 主界面设计
        3.4.3 帮助界面设计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C#的高程异常插值系统实现
    4.1 系统开发环境
        4.1.1 环境配置
        4.1.2 Visual Studio2008 简介
    4.2 C#语言简介
        4.2.1C#概念及特点
        4.2.2 C#与C++、Java的比较
    4.3 系统界面实现
        4.3.1 登录界面实现
        4.3.2 高程异常插值系统主界面实现
        4.3.3 帮助界面实现
    4.4 系统高程异常插值功能实现
        4.4.1 利用横向格数和纵向格数确定点的位置
        4.4.2 单点插值实现
        4.4.3 批量点插值实现
    4.5 文件输入输出功能实现
        4.5.1 基于流的文件操作
        4.5.2 用流读写文本文件
        4.5.3 文件输入输出功能程序实现
    4.6 系统测试
        4.6.1 模块测试
        4.6.2 集成测试
        4.6.3 性能测试
    4.7 本章小结
5 实例分析
    5.1 测区概况
    5.2 有截距的多面函数拟合法
        5.2.1 选取多面函数拟合模型
        5.2.2 绘制研究区高程异常等值线图
        5.2.3 选取核心点及一般控制点
        5.2.4 拟合似大地水准面
        5.2.5 精度评定
    5.3 香港似大地水准面格网模型的建立
    5.4 基于高程异常插值系统计算
    5.5 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 格网模型节点的拟合高程异常值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在学期间参加专业实践及工程项目研究工作
致谢

(2)基于ASP.NET的配网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主要工作安排
    1.5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系统开发所采用的相关技术
    2.1 ASP.NET与 BOOTSTRAP前端开发应用
        2.1.1 Bootstrap应用介绍
        2.1.2 ASP.NET应用介绍
    2.2 MVC编程模式与JQUERY代码库应用
        2.2.1 MVC编程模式
        2.2.2 j Query代码库应用
    2.3 SQL SERVER2017 数据库的应用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功能需求
    3.1 角色权限控制
    3.2 工作台与项目应用管理
    3.3 项目立项管理
    3.4 项目汇总管理
    3.5 项目档案管理
    3.6 系统管理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设计
    4.1 系统技术构架
    4.2 系统网络架构
    4.3 功能设计
        4.3.1 权限设计
        4.3.2 工作台设计
        4.3.3 项目立项管理设计
        4.3.4 项目汇总管理设计
        4.3.5 项目档案管理设计
        4.3.6 系统管理设计
    4.4 界面设计
    4.5 数据库设计
        4.5.1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
        4.5.2 数据表创建
        4.5.3 数据表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实现
    5.1 入口实现
    5.2 系统主要功能实现
        5.2.1 工作台
        5.2.2 项目立项管理
        5.2.3 项目汇总管理
    5.3 档案管理
        5.3.1 档案上传
    5.4 档案管理
        5.4.1 档案上传
        5.4.2 附件下载
    5.5 系统管理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
    6.1 系统测试
        6.1.1 登录测试
        6.1.2 响应式布局测试
        6.1.3 项目立项管理测试
        6.1.4 档案管理测试
        6.1.5 兼容性测试
    6.2 存在问题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面向国产平台的OpenJFX的移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概况
    1.3 主要研究工作
    1.4 论文组织结构
2 OpenJFX移植关键技术
    2.1 OpenJFX架构
    2.2 国产平台ABI
    2.3 本章小结
3 OpenJFX移植方案
    3.1 OpenJFX媒体引擎移植分析
    3.2 Lib FFI概述
    3.3 OpenJFX Web引擎移植分析
    3.4 Java Script Core解释执行分析
    3.5 OpenJFX移植方案
    3.6 本章小结
4 国产平台下OpenJFX的移植实现
    4.1 OpenJFX在国产平台上的编译
    4.2 OpenJFX媒体引擎的移植
    4.3 OpenJFX Web引擎的移植
    4.4 本章小结
5 移植工作的测试
    5.1 实验环境
    5.2 实验目的及过程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基于NB-IoT物联网的温室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温室监控系统的研究现状
        1.2.1 国内温室监控系统研究现状
        1.2.2 国外温室监控系统研究现状
    1.3 文章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系统框架和关键技术分析
    2.1 影响农作物生长的主要因素
        2.1.1 农作物光合作用
        2.1.2 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
        2.1.3 环境因素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2.2 系统总体设计
    2.3 NB-IoT技术
        2.3.1 NB-IoT简介
        2.3.2 NB-IoT节电技术原理分析
        2.3.3 NB-IoT强覆盖技术原理分析
        2.3.4 NB-IoT大连接技术原理分析
    2.4 NB-IoT核心网络架构和数据传输方式分析
        2.4.1 NB-IoT核心网络架构
        2.4.2 Co AP、UDP协议和TCP协议
    2.5 温室现场供电方案
        2.5.1 光伏发电技术
        2.5.2 光伏发电效率
        2.5.3 温室现场供电方案
    2.6 温室大棚光伏板铺设方式
    2.7 温室监控系统现场组网结构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监控系统硬件分析与设计
    3.1 系统硬件要求和开发工具
    3.2 控制核心设计
        3.2.1 控制核心选型与简介
        3.2.2 单片机最小系统外围电路设计
    3.3 NB-IoT通信模块
        3.3.1 NB-IoT通信模组选型
        3.3.2 外围电路设计
    3.4 传感器模块电路设计
    3.5 远程服务器
    3.6 水循环光伏发电设计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监控系统软件分析与设计
    4.1 系统的数据流向
    4.2 终端嵌入式软件
        4.2.1 嵌入式软件开发工具
        4.2.2 系统的总体工作流程
    4.3 温室环境数据接收器
        4.3.1 接收器窗体开发
        4.3.2 Socket网络通信
        4.3.3 服务端接收器控制流程
    4.4 系统数据库设计
    4.5 Web网页设计
        4.5.1 C/S结构和B/S结构
        4.5.2 SSH框架分析
        4.5.3 Tomcat服务器
        4.5.4 Web页面开发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控制理论分析与选择
    5.1 控制算法选择
    5.2 模糊控制算法
        5.2.1 模糊控制的集合与隶属度
        5.2.2 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
        5.2.3 模糊算法MATLAB实现
        5.2.4 输入输出参数确定
        5.2.5 隶属函数
        5.2.6 模糊规则设计
    5.3 环境数据预测算法
        5.3.1 ARIMA模型的基本原理
        5.3.2 ARIMA建模
        5.3.3 温室大棚环境因素预测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调试
    6.1 NB-IoT通信模块联网配置
    6.2 网站式系统管理页面
        6.2.1 系统主页
        6.2.2 登录注册界面
        6.2.3 数据显示界面
        6.2.4 控制页面
    6.3 水循环水箱
    6.4 系统自动控制模式下的调控效果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课题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5)基于CNN的恶意请求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相关知识介绍
    2.1 URL介绍
    2.2 常见Web攻击介绍
        2.2.1 SQL注入攻击
        2.2.2 文件包含攻击
        2.2.3 XSS攻击
    2.3 机器学习相关预备知识介绍
        2.3.1 CNN中的反向传播算法
        2.3.2 批量梯度下降算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检测模型结构设计
    3.1 检测模型结构总体设计
    3.2 模型结构设计细节
        3.2.1 字符表示模块
        3.2.2 特征提取模块
        3.2.3 神经网络模块
        3.2.4 概率计算模块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模型调度系统设计
    4.1 调度系统设计目的及要求
    4.2 调度系统总体设计及运行流程
        4.2.1 总体设计
        4.2.2 运行流程
    4.3 调度系统实现细节
        4.3.1 交互模块
        4.3.2 采样模块
        4.3.3 再训练模块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测试与评估
    5.1 测试目的及方法
        5.1.1 测试目的
        5.1.2 测试方法
    5.2 测试环境介绍
    5.3 测试结果与评估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基于Android平台的核能谱测量系统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环境核数据监测研究现状
    1.3 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现状
    1.4 论文章节安排
第2章 Android平台概述及开发环境的搭建
    2.1 Android操作系统概述
    2.2 Android系统架构
    2.3 Android的应用程序组件
    2.4 软件开发环境及配置
        2.4.1 开发环境
        2.4.2 环境搭建
        2.4.3 测试平台搭建
第3章 基于WIFI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
    3.1 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
    3.2 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
    3.3 WIFI概述
    3.4 IEEE802.11架构
    3.5 WIFI加密协议
        3.5.1 WEP加密
        3.5.2 WPA加密
第4章 核能谱监测系统的硬件设计
    4.1 系统硬件结构设计
    4.2 系统网络节点硬件设计
        4.2.1 WIFI芯片选型
        4.2.2 网络节点硬件电路
第5章 核能谱监测系统的软件设计
    5.1 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5.1.1 结构设计
        5.1.2 监测系统软件程序设计及流程
    5.2 MCU WIFI模块通讯
    5.3 配置云服务器
    5.4 ESP8266 与云服务器建立通信
    5.5 Android界面设计
    5.6 HTTP通信
    5.7 多线程
    5.8 谱数据分析处理
        5.8.1 谱光滑
        5.8.2 寻峰
        5.8.3 计算峰面积
        5.8.4 能量刻度
        5.8.5 核素库的建立
    5.9 文件操作
        5.9.1 保存文件
        5.9.2 打开文件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7)BizAT平台上的Web程序自动化测试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来源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论文组织结构
2 软件自动化测试和相关技术
    2.1 软件自动化测试
        2.1.1 自动化测试的概念
        2.1.2 自动化测试的优势
        2.1.3 自动化测试的过程
    2.2 Web软件自动化测试
        2.2.1 Web自动化测试的特点
        2.2.2 Web自动化测试工具
    2.3 BizAT测试平台
        2.3.1 平台的系统组成
        2.3.2 平台的框架结构
        2.3.3 DashBoard 的工作原理
        2.3.4 FWScript 脚本语言
        2.3.5 BizAT的创新与优势
    2.4 解释器相关技术
        2.4.1 解释器的定义
        2.4.2 词法分析技术
        2.4.3 语法法分析技术
    2.5 Selenium Builder 脚本录制工具
    2.6 本章小结
3 Web自动化测试解释器的设计与实现
    3.1 解释器的模型构建
        3.1.1 Selenium 的工作原理
        3.1.2 构建解释器模块
    3.2 解释器功能设计
        3.2.1 窗口属性值和控件元素属性值获取模块
        3.2.2 元素的定位控件方式模块
        3.2.3 窗口与控件的动作执行模块
        3.2.4 数据的验证模块
        3.2.5 外部数据源的读取
        3.2.6 半自动化测试
    3.3 解释器的实现
        3.3.1 解释器自动化测试的过程
        3.3.2 符号表的数据结构
        3.3.3 解释器的词法分析设计
        3.3.4 解释器LALR(1)语法分析设计
    3.4 解释器的测试与评价
        3.4.1 解释器的测试
        3.4.2 解释器的评价
    3.5 本章小结
4 脚本录制转换器的设计与实现
    4.1 转换器结构构建
        4.1.1 转换器的工作原理
        4.1.2 转换器模块构建
        4.1.3 设计转换器系统结构
    4.2 转换器算法实现
        4.2.1 数据结构
        4.2.2 算法实现
    4.3 转换器的评估
    4.4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电动汽车充电站运行管理平台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电动汽车充电站运维管理系统研究现状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电动汽车充电站运维管理平台总体设计
    2.1 电动汽车充电站
        2.1.1 充电站建站模式
        2.1.2 电动汽车充电站功能构成
    2.2 充电站运维管理平台的设计原则
    2.3 充电站与运维管理平台之间通讯协议选择
        2.3.1 集中监控系统常用协议研究
        2.3.2 运维管理系统通讯拓扑结构
        2.3.3 通讯协议选择
    2.4 软件开发语言及平台
        2.4.1 常用软件开发平台
        2.4.2 软件开发语言及平台对比
        2.4.3 开发平台选择
    2.5 运维管理平台框架设计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数据库结构设计
    3.1 数据模型设计方法
    3.2 监控信息模型设计
    3.3 权限管理模型设计
    3.4 设计数据库实体
        3.4.1 前置机信息表
        3.4.2 受控对象模型数据定义表
        3.4.3 受控对象模型数据告警定义表
        3.4.4 告警级别定义表
        3.4.5 用户信息表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通讯前置机的设计与开发
    4.1 远程通讯方案设计
    4.2 VPN技术
    4.3 Apachemina框架
    4.4 通讯前置机设计与实现
        4.4.1 实时数据获取与解析
        4.4.2 轮询结果管理器
        4.4.3 轮询结果保存器
        4.4.4 配置信息更新线程
        4.4.5 告警通知管理器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软件界面设计
    5.1 Web前端技术
        5.1.1 HTML语言、CSS样式
        5.1.2 JavaScript语言
        5.1.3 JavaScript库
        5.1.4 Structs2框架
    5.2 软件界面设计
        5.2.1 软件登陆界面
        5.2.2 监控中心
        5.2.3 统计分析
        5.2.4 基本信息管理
    5.3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附录6
    附录7

(9)供热系统控制及远程监控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1.1.1 所选课题的现实意义
        1.1.2 课题的应用前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集中供热控制系统
        1.2.2 换热站
        1.2.3 供热控制系统网络远程监控现状
    1.3 课题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1.3.1 课题目标
        1.3.2 主要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第2章 主要技术介绍
    2.1 PLC简介
        2.1.1 PLC的特点与功能
        2.1.2 PLC的组成
        2.1.3 PLC的编程语言
    2.2 OPC技术
        2.2.1 OPC技术结构体系
        2.2.2 OPC的特点
    2.3 Web技术
        2.3.1 Web应用程序开发技术
        2.3.2 基于Web的实时动态数据发布技术及远程监控
    2.4 C#语言简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集中供热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3.1 系统概况
        3.1.1 研究对象
        3.1.2 功能分析
    3.2 系统整体方案
        3.2.1 控制系统选择
        3.2.2 控制系统框架
        3.2.3 控制方案
    3.3 硬件选型
        3.3.1 传感器件
        3.3.2 PLC控制器
        3.3.3 单元模块
        3.3.4 I/O地址分配
    3.4 PLC控制系统搭建
        3.4.1 通信协议选择
        3.4.2 系统结构设计
        3.4.3 I/O模块组态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软件设计
    4.1 下位机程序设计
        4.1.1 编程环境配置
        4.1.2 程序流程图
        4.1.3 程序标签建立
        4.1.4 主要控制程序
    4.2 温度控制器
        4.2.1 温度控制器工作原理
        4.2.2 供热用户供、回水温度与室外温度的关系
    4.3 温度控制算法
        4.3.1 经典PID控制
        4.3.2 先进的控制算法
        4.3.3 模糊自整定PID控制
        4.3.4 模拟仿真
    4.4 软件编程实现
        4.4.1 初始化单元
        4.4.2 控制算法单元
    4.5 通信网络配置
        4.5.1 通信网络简介
        4.5.2 驱动配置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远程网络监控的仿真实现
    5.1 温度控制模型
    5.2 人机交互组态设计
        5.2.1 上位机与控制器通信设置
        5.2.2 监控界面设计
        5.2.3 监控界面运行
        5.2.4 用户登录管理
    5.3 OPC服务器配置
        5.3.1 建立OPC服务器
        5.3.2 组态Topic
    5.4 Web应用程序编写
        5.4.1 OPC服务器接口程序
        5.4.2 数据连接初始化
        5.4.3 建立数据控件进行数据传输
        5.4.4 绘制趋势曲线图
    5.5 基于网页访问的远程控制实现
        5.5.1 建立IIS服务器
        5.5.2 配置Web站点
        5.5.3 网页访问控制系统的运行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10)面向C#程序的异常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现状研究
    1.3 课题来源
    1.4 研究内容
    1.5 论文章节安排
第2章 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
    2.1 异常处理概述
        2.1.1 异常处理机制
        2.1.2 异常处理方式
    2.2 C#异常处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2.2.1 异常处理机制的问题分析
        2.2.2 异常处理方式的问题分析
    2.3 异常处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2.3.1 用户需求分析
        2.3.2 功能需求分析
        2.3.3 非功能需求分析
    2.4 异常处理系统的总体设计
        2.4.1 总体解决方案
        2.4.2 系统业务流程
        2.4.3 系统功能结构
        2.4.4 软件层次结构
    2.5 异常处理系统的相关技术
        2.5.1 全局异常处理
        2.5.2 XML技术
        2.5.3 .Net反射机制
        2.5.4 .Net的TCP编程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异常处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3.1 设计思路
    3.2 设计方案
        3.2.1 模块的工作流程设计
        3.2.2 模块的组成结构设计
    3.3 关键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3.3.1 配置文件
        3.3.2 基类和接口
        3.3.3 异常解析器
        3.3.4 异常处理器
        3.3.5 异常辅助处理器
        3.3.6 异常日志记录器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异常信息通信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1 设计思路
    4.2 设计方案
        4.2.1 通信模型的设计
        4.2.2 通信协议的设计
    4.3 关键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4.3.1 通信服务器
        4.3.2 通信客户端
        4.3.3 通信终端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异常管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5.1 设计思路
    5.2 设计方案
        5.2.1 模块的数据库设计
        5.2.2 模块的功能设计
    5.3 关键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5.3.1 异常通信
        5.3.2 异常日志
        5.3.3 异常分析
        5.3.4 异常说明
        5.3.5 异常帮助
        5.3.6 系统管理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异常处理系统的应用测试
    6.1 异常处理系统的配置
    6.2 异常处理系统在某产品质量分析系统中的应用
    6.3 异常处理系统在某汽车销售服务系统中的应用
    6.4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四、用C~(++)Builder开发Web程序(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区域似大地水准面格网模型的高程异常插值系统开发研究[D]. 孙漳林. 长春工程学院, 2020(04)
  • [2]基于ASP.NET的配网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廖静.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3)
  • [3]面向国产平台的OpenJFX的移植[D]. 董怡蕙. 华中科技大学, 2020(01)
  • [4]基于NB-IoT物联网的温室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刘振语. 广西大学, 2020(02)
  • [5]基于CNN的恶意请求检测[D]. 荣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2)
  • [6]基于Android平台的核能谱测量系统的研制[D]. 张蓉舟. 成都理工大学, 2019(02)
  • [7]BizAT平台上的Web程序自动化测试的设计与实现[D]. 沈大框. 东华大学, 2018(06)
  • [8]电动汽车充电站运行管理平台设计[D]. 曾坤. 西南交通大学, 2017(10)
  • [9]供热系统控制及远程监控的设计与实现[D]. 孟红秀. 河北科技大学, 2016(04)
  • [10]面向C#程序的异常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D]. 刘媛媛.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1)

标签:;  ;  ;  ;  ;  

用C~(++)Builder开发Web程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