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布利特/多非利特和氟卡尼是转化心房颤动的最佳选择

伊布利特/多非利特和氟卡尼是转化心房颤动的最佳选择

一、Ibutilide/多菲莱德和氟卡尼转复房颤效果最好(论文文献综述)

黄从新,张澍,黄德嘉,华伟[1](2018)在《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的建议-2018》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前言自2015年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China Society of Pacing and Electrophysiology,CSPE)和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Chinese Society of Arrhythmia,CSA)发表《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5》以来,有关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新成果不断问世,尤其是由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

贾振[2](2016)在《伊布利特联合硫酸镁治疗房颤/房扑疗效和安全性评估》文中认为目的:评估伊布利特联合硫酸镁和单独使用伊布利特治疗房颤和房扑患者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过检索历年中英文电子文献数据库和手工检索的方式,纳入符合标准的伊布利特联合硫酸镁和单独使用伊布利特治疗房扑或房颤的所有随机对照试验,依次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荟萃分析显示:(1)房扑/房颤总转复率:伊布利特联合硫酸镁(71%)与单独使用伊布利特(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68,95%CI1.342.12,P<0.05);(2)房颤转复率:伊布利特联合硫酸镁(57%)与单独使用伊布利特(5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5,95%CI0.422.63,P>0.05);(3)房扑转复率:伊布利特联合硫酸镁(79%)高于单独使用伊布利特(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15,95%CI1.064.33,P<0.05);(4)总心律失常发生率:伊布利特联合硫酸镁(4.3%)低于单独使用伊布利特(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43,95%CI0.260.72,P<0.05);(5)TDP发生率:伊布利特联合硫酸镁(0%)低于单独使用伊布利特(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21,95%CI0.070.68,P<0.05)。结论:与单独使用伊布利特相比,伊布利特联合硫酸镁具有更高的转复率和安全性。

刘红彬,王晓燕,张志刚,籍振国[3](2016)在《心房颤动急性发作的处理》文中认为心房颤动(房颤)的急性发作是指房颤发作时间≤48小时、患者症状明显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以快速的心室率为特点,易导致心力衰竭、卒中、猝死等危险,因此需要紧急处理。房颤急性期的处理要根据伴随的原发疾病及诱因、血流动力学是否稳定以及房颤的持续时间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史丽[4](2012)在《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文中认为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简称房颤。房颤是临床中最常见的慢性心律失常,其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60岁以前人群的发病率为0.5%,80岁以上发展到10%。房颤的发生可使死亡率增加1.5~1.8倍,并使各种中风的发病率增加15%[1]。房颤也是最常见的需要用药物控制症

魏潇[5](2011)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美西律治疗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疗效及安全性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心律失常类型,研究表明其发生与迷走神经受抑制有关,自主神经(特别是迷走神经)对心脏的调节能力降低,心肌细胞膜电不稳定性增强,室颤阈降低,易发生猝死。为观察参松养心胶囊在改善室性心律失常症状的同时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是否有影响,我们设计了“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美西律治疗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进一步探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机理,同时为室性心律失常的辨证施治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选取2010年04月至2011年02月在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脏科病房住院气阴两虚、脉络瘀阻型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60例,将纳入观察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心血管病基础用药+关西律(150mmg,3/日);治疗组:心血管病基础用药+美西律(150mmg,3/日)+参松养心胶囊(4粒,3/日)。分别用药,8周为一观察疗程。结果:1.中药联合传统抗心律失常西药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总显效率为43.3%,总有效率为86.7%,与单用传统抗心律失常西药(分别为33.3%和66.6%)相比,前者疗效明显优于后者,有统计学差异;2.中药联合传统抗心律失常西药治疗心悸中医症候的总显效率为53.3%,总有效率为93.3%;单用传统抗心律失常西药总显效率为36.7%,总有效率为60.0%。中药能显着改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症状。3.两组在治疗前后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均未见明显差异,两组治疗前后及两组间经统计亦无差异,说明参松养心胶囊及美西律短期内均不会增加致心律失常及使心功能恶化之风险。4.参松养心胶囊抗室性心律失常的部分机制可能与其改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密切相关。安全性方面:心功能、血常规、肝肾功能及电解质等理化指标显示两组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美西律能明显改善室性心律失常症状,改善中医证候,同时能显着提高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心率变异率。提示参松养心胶囊有效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机制可能是部分通过改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来实现的。

黄从新,马长生,杨延宗,黄德嘉,张澍,江洪,杨新春,吴书林,马坚,刘少稳,李莉,曹克将,王方正,陈新[6](2006)在《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二)》文中研究表明前言心房颤动(atrial fibriuation,AF,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Framingham的研究报告提示,人群发病率为0.5%左右,且随年龄增长其发病率增高。60岁以上的人群中,其发病率可高达6%以上。该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轻者影响生活质量,重者可致残、致死。因此,加强对房颤防治

屈百鸣[7](2006)在《06房颤指南摘要与解读》文中指出1.房颤的定义和分类房颤的分类繁简不一,迄今尚无普遍满意的命名和分类方法。按病因可将其分为瓣膜性和非瓣膜性房颤(或风湿性和非风湿性房颤),非瓣膜性房颤包括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孤立性房颤。按发作时间可分为急性房颤(又称初发房颤)和慢性房颤,慢性房颤又分为阵发性 (paroxysmal)、持续性(persistent)和永久性房颤(permanent)。根据室率快慢可分为快速房颤(fast AF)、控制的房颤(controlled AF)和缓慢房颤(slow AF)。按心电图上颤

卢才义,刘英明[8](2005)在《快速心房颤动的治疗决策及效果评价》文中研究表明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60岁人群的发病率约为0.4%,>60岁者为2%~4%,>75岁者为11%~17%。血栓栓塞是房颤的主要并发症,与健康对照

刘英明[9](2005)在《干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高血压相关心房颤动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心房颤动(AF)是临床上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目前没有一种药物疗法治疗AF是非常理想的,非药物疗法治疗AF的疗效也存在争议。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预测AF的独立危险因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是机体重要的神经内分泌系统之一,高血压患者伴有全身/局部RAS激活,研究表明RAS与AF的发生和维持有关。 目的:通过腹主动脉结扎大鼠高血压动物模型,探讨高血压AF发病率升高的原因,并研究干预RAS对腹主动脉结扎大鼠AF诱发率的影响;调查阻断RAS对高血压患者AF发生危险的影响。 方法:(1)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非手术对照组(C组),腹主动脉结扎组(AB组)和腹主动脉结扎+依那普利组(AB-E组),C组和AB组按常规方法喂养,AB-E组于术后第2天加喂依那普利(20mg/Kg,放于饮水中),三组喂养时间均为4周。4周后动物麻醉,描记Ⅰ导体表心电图,经左侧颈总动脉插管测量收缩压和舒张压.在心脏体外灌流条件下,采用心房短阵刺激评价房间传导时间(IACT)和心房对刺激的反应。取心房组织制作切片,Masson染色,测量纤维组织占总区域的百分比。(2)将高血压患者分为AF组和非AF组,对服用抗高血压药物种类和持续时间进行回顾性调查。 结果:(1)AB组AngⅡ水平较C组明显升高,P波持续时间和IACT也较C组延长,在AB组诱发出5例AF;AB-E组AngⅡ水平较AB组明显降低,P波持续时间和IACT也较AB组缩短,AB-E组和C组大鼠没能诱发出AF。组织学发现AB组心房纤维组织明显增加,纤维化程度与AngⅡ水平呈正相关(r=0.89,P<0.01),与血压无关。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心房纤维化对AF的诱发起显着作用(x2=14.77,P<0.01)。(2)AF组和非AF组性别、年龄、病程、血压控制水平、超声心动图左房直径和左室厚度的差异无显着性意义,服用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α受体阻滞剂和β受体

孙涛,吴永全,沈潞华[10](2004)在《新型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伊布利特》文中认为伊布利特 (Ibutilide)是一种新型的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它通过延长动作电位时间和有效不应期来终止折返激动 ,主要用于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的转复 ,具有疗效显着、不良反应相对较小等优点。

二、Ibutilide/多菲莱德和氟卡尼转复房颤效果最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Ibutilide/多菲莱德和氟卡尼转复房颤效果最好(论文提纲范文)

(1)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的建议-2018(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房颤的流行病学及危害
    2.1 房颤的流行病学
        2.1.1 房颤的患病率
        2.1.2 房颤的致残率、致死率及医疗负担
    2.2 房颤的危害
        2.2.1 脑卒中及血栓栓塞
        2.2.2 心衰
        2.2.3 心肌梗死
        2.2.4 认知功能下降、痴呆
        2.2.5 肾功能损伤
3 房颤的分类
4 房颤的发生机制
    4.1 电生理机制:房颤的发生需触发和维持机制。
        4.1.1 触发机制
        4.1.2 维持机制
    4.2 病理生理学机制
        4.2.1 心房重构
        4.2.2 自主神经系统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ANS) 的作用
        4.2.3 遗传学基础
        4.2.4 其他
5 房颤的临床评估
    5.1 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5.1.1 症状
        5.1.2 体征
    5.2 实验室检查
    5.3 影像学检查
        5.3.1 经胸超声心动图 (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 TTE)
        5.3.2 TEE
        5.3.3 心腔内超声 (ICE)
        5.3.4 X线胸片
        5.3.5 计算机断层扫描 (CT) 或头颅磁共振成像 (MRI)
        5.3.6 心脏磁共振成像 (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MRI)
    5.4 房颤的监测和诊断
        5.4.1 心电图
        5.4.2 动态心电图
        5.4.3 植入式起搏器、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 (ICD) 及心电事件记录仪等
        5.4.4 心脏电生理检查
        5.4.5 新型检测手段
        5.4.6 其他检查
6 房颤的危险因素和合并疾病的管理
    6.1 高血压
    6.2 糖尿病
    6.3 肥胖
    6.4 睡眠呼吸暂停
    6.5 酒精
    6.6 运动
7 房颤的卒中预防
    7.1 卒中与出血评分
        7.1.1 血栓栓塞危险评估 (CHADS2和CHA2DS2-VASc积分)
        7.1.2 抗凝出血危险评估 (HAS-BLED评分)
    7.2 抗栓药物选择
        7.2.1 抗血小板药物的评价
        7.2.2 华法林
        7.2.3 NOAC
        7.2.4 选择抗凝药物应考虑的事项
    7.3 房颤特殊人群的抗凝治疗
        7.3.1 老年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
        7.3.2 急性冠脉综合征和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的房颤患者抗栓治疗
        7.3.3 卒中后患者的抗凝治疗
    7.4 抗栓治疗的中断和桥接
        7.4.1 抗栓治疗的中断
        7.4.2 抗栓治疗的桥接
        7.4.3 房颤导管消融围术期的抗凝
    7.5 抗凝治疗时出血事件的防治
        7.5.1 减少抗凝出血的策略
        7.5.2 抗凝出血并发症的治疗
        7.5.3 有出血风险或发生出血事件患者的抗凝治疗
    7.6 经皮左心耳封堵
8 心室率控制
    8.1 控制心室率的药物
    8.2 房室结消融+植入永久起搏器
9 节律控制
    9.1 药物复律与电复律
        9.1.1 抗心律失常药物转复窦性心律
        9.1.2“口袋药” (‘pill in the pocket’) 复律策略
        9.1.3 电复律
        9.1.4 复律前后的抗凝治疗
    9.2 复律后窦性心律的维持
        9.2.1 抗心律失常药物
        9.2.2 非抗心律失常药物
    9.3 导管消融
        9.3.1 经导管消融房颤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9.3.2 能源
        9.3.3 房颤导管消融术式和终点
        9.3.3. 1 CPVI
        9.3.3. 2 CPVI基础上复合术式
        9.3.3. 3 复杂碎裂心房电位 (CFAEs) 消融
        9.3.3. 4 转子样激动的标测及消融
        9.3.3. 5 左房神经节丛消融
        9.3.4 并发症及处理
        9.3.4. 1 心脏压塞和/或穿孔
        9.3.4. 2 栓塞并发症
        9.3.4. 3 肺静脉狭窄
        9.3.4. 4 左心房-食管瘘/左心房-心包瘘
        9.3.4. 5 膈神经损伤
        9.3.4. 6 食管周围迷走神经损伤
        9.3.4. 7 急性冠状动脉闭塞
        9.3.4. 8 血管并发症
        9.3.5 围术期管理
        9.3.6 随访及复发病例处理[48]
1 0 房颤的外科和杂交手术治疗
    1 0.1 房颤的外科治疗
        1 0.1.1 迷宫手术
        1 0.1.2 心脏外科手术同期房颤消融的现状
        1 0.1.3 微创外科房颤手术
    1 0.2 房颤的内外科杂交手术
1 1 特殊人群的房颤消融治疗
    1 1.1 运动员
    1 1.2 老年人
    1 1.3 肥厚型心肌病
    1 1.4 预激综合征
    1 1.5 心衰
    1 1.6 年轻人
1 2 急性房颤的治疗
    1 2.1 急性房颤发作的定义
    1 2.2 急性房颤的危害
    1 2.3 急性房颤的评估
    1 2.4 房颤的急诊处理策略
    1 2.5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性急性房颤的处理
    1 2.6 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急性房颤处理
        1 2.6.1 急性房颤的抗凝治疗
        1 2.6.2 急性房颤的心室率控制
        1 2.6.3 急性房颤的节律控制
        1 2.6.3. 1 复律的适应证
        1 2.6.3. 2 复律的最佳时机
        1 2.6.3. 3 复律的方式
    1 2.7 急性房颤处理流程及随访
1 3 起搏治疗与房颤
    1 3.1 起搏预防和治疗房颤的可能机制
    1 3.2 起搏预防和治疗房颤临床疗效的评价
    1 3.3 右心室起搏对房颤的影响
    1 3.4 房颤合并心衰患者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CRT)
1 4 尚待研究明确的重要临床问题
    1 4.1 房颤导管和外科消融中尚未解决的问题[42, 48]
    1 4.2 房颤抗凝或其他卒中预防治疗中尚未解决的问题[42, 48]
    1 4.3 房颤其他证据不足的领域

(2)伊布利特联合硫酸镁治疗房颤/房扑疗效和安全性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内容与方法
    1 文献检索
    2 纳入与排除标准
        2.1 纳入标准
        2.2 排除标准
    3 文献质量评估与资料的提取
    4 结局指标
    5 统计学分析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心房颤动急性发作的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 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1.1针对病因
    1.2血流动力学分析
    1.3房颤时间
2 急性房颤的抗凝治疗
3 急性房颤复律治疗
    3.1药物复律
    3.2 电复律治疗
        3.2.1电复律适应证及复律前注意事项
        3.2.2电复律方法
        3.2.3电复律联合药物治疗
        3.2.4并发症
4 控制心室率
    4.1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
    4.2β-受体阻滞剂
    4.3洋地黄
    4.4联合用药
5 急性房颤复律后的治疗

(5)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美西律治疗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疗效及安全性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部分
    1. 中医对心悸病证的研究进展
        1.1 对病名和临床表现的认识
        1.2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辨证论治
    2. 西医关于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2.1 发病机制
        2.2 药物治疗
        2.3 室性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2.4 室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新观点---上游疗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病例选择标准
        1.3 疗效观测指标
        1.4 疗效判定标准
        1.5 治疗方法
        1.6 统计方法
        1.7 一般资料
    2. 结果
        2.1 疗效分析
        2.2 两组安全性指标治疗前后变化
        2.3 结论
第三部分 讨论与总结
    1、木次研究临床疗效评述
    2、本次研究安全性评述
    3、现代医学对心率变异性的认识
    4、参松养心胶囊组成、方解及现代研究
    5、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6)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二)(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心房颤动的定义和分类
心房颤动的流行病学
心房颤动的病因和诱因
心房颤动的病理生理机制
心房颤动的并发症与预后
心房颤动的临床表现、诊断与评价
心房颤动的治疗
    转复房颤为窦性心律
    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
    控制心室率
    抗凝治疗
    起搏治疗
    导管消融治疗
心房颤动的外科治疗
急性房颤的治疗
围手术期心房颤动的处理

(9)干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高血压相关心房颤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腹主动脉结扎大鼠心房结构和电生理特征的改变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5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依那普利对腹主动脉结扎大鼠心房颤动诱发率的影响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5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高血压患者心房颤动发生危险的影响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5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综述 心房颤动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致谢

(10)新型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伊布利特(论文提纲范文)

1 药理作用
2 药代动力学
3 临床研究
    3.1 临床试验结果
    3.2 同其他药物的比较
    3.3 药物的副作用
    3.4 剂量和用法
4 临床应用

四、Ibutilide/多菲莱德和氟卡尼转复房颤效果最好(论文参考文献)

  • [1]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的建议-2018[J]. 黄从新,张澍,黄德嘉,华伟.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8(04)
  • [2]伊布利特联合硫酸镁治疗房颤/房扑疗效和安全性评估[D]. 贾振. 新疆医科大学, 2016(10)
  • [3]心房颤动急性发作的处理[J]. 刘红彬,王晓燕,张志刚,籍振国. 临床荟萃, 2016(01)
  • [4]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J]. 史丽.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02)
  • [5]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美西律治疗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疗效及安全性临床观察[D]. 魏潇.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4)
  • [6]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二)[J]. 黄从新,马长生,杨延宗,黄德嘉,张澍,江洪,杨新春,吴书林,马坚,刘少稳,李莉,曹克将,王方正,陈新.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6(03)
  • [7]06房颤指南摘要与解读[A]. 屈百鸣.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第六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 2006
  • [8]快速心房颤动的治疗决策及效果评价[J]. 卢才义,刘英明. 临床急诊杂志, 2005(03)
  • [9]干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高血压相关心房颤动的影响[D]. 刘英明.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2005(06)
  • [10]新型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伊布利特[J]. 孙涛,吴永全,沈潞华.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4(03)

标签:;  ;  ;  ;  

伊布利特/多非利特和氟卡尼是转化心房颤动的最佳选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