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terin对白菜毛虫和斜纹夜蛾的防治效果

Suterin对白菜毛虫和斜纹夜蛾的防治效果

一、苏特灵对菜青虫、斜纹夜蛾的防治效果(论文文献综述)

吴德东[1](2020)在《烟草和北乌头杀虫活性物质作用机制及微胶囊制剂的研究》文中认为化学农药在森林有害生物防治中占有主导地位,其长期大量使川会引起森林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为此,开发新型生物农药来代替化学农药成为农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自然界中杀虫植物资源丰富,为植物源农药开发提供了充足的原料来源,植物源农药中杀虫活性成分因具有自然降解、无残留、低毒等优势,受到研究者广泛关注。本论文通过北方特有有毒植物的提取物进行生物活性测定,筛选出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北乌头(Aconitum kusnezoffii Rchb.)2 种杀虫活性显着植物;对植物活性物质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分析了 2种植物提取物的生物活性成分;研究了 2种植物提取物对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体内酶活的作用机制,并测定主要活性成分对舞毒蛾及落叶松毛虫(Dendrloimus sperans Butler)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对2种植物提取物微胶囊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并评价了 2种提取物及微胶囊剂的生物安全性。本研究可为烟草、北乌头在植物源农药及制剂开发,及其在森林虫害防治应用上提供技术支撑。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供试杀虫植物提取物最优提取方法为超声波提取法,甲醇为最优提取溶剂;烟草及北乌头提取物杀虫活性显着优于其它14种植物;烟草提取物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51.13℃、液料比32.25:1、40.19 min,提取率为39.36%;北乌头提取物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52.16℃、液料比31.15:1、40.72 min,提取率为23.85%。(2)烟草、北乌头乙酸乙酯萃取物对舞毒蛾3龄幼虫校正死亡率分别为58.62%、48.28%,杀虫活性与其它萃取物相比差异极显着;烟草提取物LC-MS分析得出,烟碱、槲皮素、香豆素为主要杀虫活性成分,烟草提取物GC-MS分析得出,丁酸丁酯、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4-羟基-β-二氢大马酮为主要杀虫活性成分;北乌头提取物LC-MS分析得出,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为主要杀虫活性成分,北乌头提取物GC-MS分析得出,十五烷酸、邻苯二甲酸正辛酯、己二酸二辛酯为主要杀虫活性成分。(3)烟草及北乌头乙酸乙酯萃取物对舞毒蛾幼虫具有神经毒性;烟碱、乌头类生物碱等杀虫活性物质通过抑制羧酸酯酶活性,降低舞毒蛾机体解毒功能;2种药剂通过抑制舞毒蛾表皮超氧化物歧化酶、脂肪体过氧化氢酶活性,使其机体保护功能降低;2种药剂通过抑制舞毒蛾脂肪体中脂肪酶及淀粉酶活性,降低机体提供营养物质能力,抑制舞毒蛾生长发育。2种药剂可作为昆虫神经毒剂、消化酶抑制剂应用。(4)烟碱处理落叶松毛虫4龄幼虫,肠道中肠球菌属丰度显着下降,降低了机体免疫力,抑制其生长发育直至死亡。烟碱处理舞毒蛾4龄幼虫,肠道中65.85%OTU与对照菌群差异显着(P<0.05),影响舞毒蛾肠道微生物辅酶运输及次生产物分解功能,抑制了解毒酶的产生及代谢毒物能力,从而对舞毒蛾机体产生毒害。烟碱处理落叶松毛虫4龄幼虫,肠道中43.24%OTU与对照菌群差异显着(P<0.05),影响了落叶松毛虫肠道微生物细胞结构功能,使细胞储能能力降低,抑制落叶松毛虫生长。乌头碱处理舞毒蛾4龄幼虫,肠道中73.17%OTU与对照菌群差异显着(P<0.05),肠道中魏斯氏菌属丰度显着降低,影响了舞毒蛾肠道微生物的核苷酸运输功能,抑制了机体蜕皮激素合成,降低了机体蛋白产生,从而影响舞毒蛾生长。乌头碱处理落叶松毛虫4龄幼虫,肠道中24.32%OTU与对照菌群差异显着(P<0.05),肠道中沃尔巴克氏菌属丰度显着降低,影响落叶松毛虫肠道微生物的脂质运输功能,抑制了机体ATP合成功能,使机体能量供应受阻,从而抑制落叶松毛虫生长发育。(5)烟草提取物微胶囊制备最佳工艺条件为:壳聚糖质量分数0.31%、芯壁比1:1.04、复凝聚时间48.10 min;北乌头提取物微胶囊制备最佳工艺条件为:壳聚糖质量分数0.30%、芯壁比1:1.06、复凝聚时间48.20 min;在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下,包埋率实测值分别为:45.98%和42.89%,与预测值相对误差均小于1%,工艺优化合理;烟草、北乌头提取物微胶囊失重显着温度分别为129.96℃、148.20 ℃,室温贮存稳定,囊芯较提取物释放延长6 d,微胶囊缓释性能显着提高;2种微胶囊对舞毒蛾LC90分别为18.363 mg/mL、35.831 mg/mL,较其提取物显着降低,微胶囊化提高了杀虫药效。(6)烟草、北乌头提取物对小鼠体重增长、肝脏蛋白含量具有抑制作用;对小鼠肝脏CarE及GSTs活性的可恢复性均优于DDVP;对昆明小鼠的LD50分别为2269 mg·kg-1、3268 mg·kg-1,属低毒,对人、畜安全;烟草、北乌头提取物及相应微胶囊剂对锦鲤的LC50均大于10.0 mg/L,4种药剂均属于低毒农药,2种微胶囊剂较其提取物对鱼类更具安全性。

张余杰[2](2019)在《小贯小绿叶蝉对噻虫嗪抗性机制研究》文中指出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Matsuda)(即“假眼小绿叶蝉”)是茶树上最重要的害虫之一。由于该虫寄主广泛、适应能力强、每年发生代数多等特点,给茶叶生产造成巨大损失。目前,生产上防治小贯小绿叶蝉的仍然以化学防治为主,但化学药剂的不合理的滥用,导致其抗药性不断升高。噻虫嗪是一种烟碱类杀虫剂,具有触杀、内吸、胃毒活性,且杀虫谱广,是防治小贯小绿叶蝉的主要化学药剂。已有的研究表明,小贯小绿叶蝉对噻虫嗪的抗药性呈逐年增加趋势。评价小贯小绿叶蝉对噻虫嗪的抗性机制是制定抗性治理对策和开发杀虫剂的重要依据。因此,本文以室内驯化获得的抗敏品系为材料,从生命表构建、抗敏品系筛选、酶活测定、转录组学与抗性基因的扩增和原核表达等方面,探究了小贯小绿叶蝉对噻虫嗪产生抗药性生化及分子机制,主要结果如下:1.构建了云贵高原小贯小绿叶蝉生命周期表并筛选了抗敏品系本研究结果表明:成虫的龄期最长,为18.90 d,其次为卵9.02 d,1-5龄若虫的龄期分别为1.28 d、1.92 d、2.12 d、2.78 d、1.37 d。小贯小绿叶蝉的年龄-阶段特定存活率(Sxj)曲线之间存在明显的重叠;随着时间的增加,小贯小绿叶蝉的年龄-特定存活率(lx)在31 d时开始出现下降,44 d时所有个体均死亡;年龄-特定生殖力(fx)、年龄-特定生殖力(mx)曲线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年龄-阶段期望寿命(exj)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呈现逐渐降低;小贯小绿叶蝉雌虫一个初生卵的生殖价值(vxj)为1.065,随着年龄和龄期的不断延长,其生殖价值亦随之增高,当到了第10天时,雌虫产卵时的生殖价值达到顶峰。抗敏品系筛选结果显示:小贯小绿叶蝉敏感品系在24 h、48 h、72 h毒力回归方程分别为y=4.2952+1.6306x、y=4.6528+1.9017x、y=5.0957+2.0957x,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2、0.9705、0.9362;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2.7055 mg/L、1.5226mg/L、0.8971 mg/L。抗性品系连续筛选15代后,LC50上升至52.4806 mg/L,为初始LC50的19.40倍,达到中抗水平。2.探明了小贯小绿叶蝉抗噻虫嗪的生化机制增效醚(PBO)、顺丁烯二酸二乙酯(DEM)以及磷酸三苯酯(TPP)对小贯小绿叶蝉敏感品系的增效比依次为1.4115、1.2251、0.8911,而在抗性品系中增效比依次为3.0153、2.8508、1.010,结果显示,PBO和DEM在小贯小绿叶蝉抗性品系中的增效作用明显,与之相较,TPP增效作用一般。小贯小绿叶蝉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处理组,多功能氧化酶(MFO)的活力分别为0.2977mmol/pro(mg)/30 min与1.9707mmol/pro(mg)/30 min,两者之间差异显着,抗性品系的多功能氧化酶(MFO)的活性为敏感品系的6.62倍;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活力分别为33.3337 U/mg prot与182.2680 U/mg prot,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差异显着,抗性品系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活性为敏感品系的5.47倍;乙酰胆碱酯酶(Ach E)的活力分别为0.2934nmol/min/mg prot与0.3002 nmol/min/mg prot,经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差异不显着,抗性品系的乙酰胆碱酯酶(Ach E)的活性为敏感品系的1.02倍。3.阐明了小贯小绿叶蝉抗噻虫嗪的分子机制通过对小贯小绿叶蝉抗敏品系的转录组进行分析,共计得到222059个unigenes,在七大数据库中注释比对中,其中有7844条unigenes成功注释到所有数据库,有107653条unigenes至少成功注释到一个数据库。此外,仍有114406条unigenes未能成功注释,这部分unigenes序列的作用和功能尚有待进一步挖掘和分析。通过Blastx比对,共获得编码蛋白质的核酸序列(CDS)67224条;经estscan预测,共获得编码核酸和氨基酸的序列(CDS)56437条。基于阈值pval<0.01,fold change≥2对处理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基因进行筛选,共获得差异unigenes 3131个,其中显着上调169个,显着下调1423个。3131个差异unigenes中,共计1598个成功的注释到GO数据库三大类三十个功能组,其中生物学过程大类中以蛋白质水解、氧化还原过程功能组unigenes个数最多,分别为138个、139个;分子功能大类中unigenes数目较多的功能组分别为作用于L-氨基酸肽的肽酶活性(unigenes数142个)、肽酶活性(unigenes数144个)、内肽酶活性(unigenes数102个)、氧化还原酶(unigenes数137个)、水解酶活性(unigenes数296个),说明小贯小绿叶蝉对噻虫嗪的抗性在生物学方面表现为体内细胞不同代谢活动的进行,主要与细胞中的结合抑或催化活性等功能相关。上调差异表达unigenes中共有11个unigenes与抗药性相关,主要包括细胞色素氧化酶、谷胱甘肽转移酶、羧酸酯酶、细胞色素b基因、三磷酸腺苷合酶基因等,且代谢抗性相关的基因差异表达倍数较高,因此推测小贯小绿叶蝉对噻虫嗪的抗性可能以代谢抗性为主。4.克隆并解析了抗性基因Eo GSTs1的生物信息学特征通过对筛选出来的抗性基因进行克隆测试,成功扩增出一个谷胱甘肽转移酶基因Eo GSTs1(Cluster-166.0)的全长c DNA,其长度为841 bp,预测Eo GSTs1基因编码区的长度为624 bp,共编码207个氨基酸,其中5′端非编码取长度为99 bp,3′端非编码取长度为118 bp,起始密码子为ATG,终止密码子为TGA,poly A的长度为16 bp;Eo GSTs1基因蛋白分子量值为23.68932 k Da,理论等电点值为6.00;带负电荷的和带正电荷的氨基酸残基数量分别为30个和29个,N端以蛋氨酸起始,半衰期为30 h。在溶液中的不稳定系数为31.87,低于不稳定系数阈值40,脂肪系数值为78.26,总平均疏水性值为-0.376。该蛋白共含有3331个原子,其中碳原子1078个,氢原子1662个,氮原子276个,氧原子305个,硫原子10个。该蛋白包含20种氨基酸,其中含量排名前三的氨基酸分别为丙氨酸Ala(A)、赖氨酸Lys(K)、谷氨酸Glu(E),数量分别为19个、19个、16个,数量占比分别为9.2%、9.2%、7.7%;含量较低的氨基酸为Cys(C)、His(H),数量分别为2个和1个,数量占比依次为1%、0.5%。Eo GSTs1基因蛋白中不存在信号肽,且无跨膜螺旋区。此外,该蛋白的催化结构域包含69个氨基酸残基。Clustal Omgea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小贯小绿叶蝉与其他四种半翅目的昆虫的GST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具有多个保守氨基酸序列。经Blast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其与枯蝉Subpsaltria yangi、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葡萄根瘤蚜Daktulosphaira vitifoliae、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等的GST基因的氨基酸序列相似度较高,分别为53%、52%、52%、50%。多种不同目昆虫的GST基因氨基酸全长序列经ML与BI系统发育分析,两者的拓扑结构基本一致,小贯小绿叶蝉Eo GSTs1基因与已知半翅目昆虫的GST基因聚为一支,与已知蜚蠊目和膜翅目昆虫的GST基因距离较远,与膜翅目、鞘翅目、蜚蠊目的昆虫亲缘关系较远。不同类型GST亚族基因经邻接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小贯小绿叶蝉Eo GSTs1基因与Sigma亚族的聚为一支,显示出较近的亲缘关系,与Delta和Epsilon亚族距离较远,表明亲缘关系较远。小贯小绿叶蝉Eo GSTs1基因蛋白序列由207个氨基酸组成,包含9个α螺旋和2个β折叠,属于谷胱甘肽转移酶超家族,具有两个保守结构域,与其他昆虫具有较高的相似度;包含2个Asn-Xaa-Ser/Thr序列,其中1个为N-糖基化位点;含有8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丝氨酸磷酸化位点4个,分别位于肽链第95、118、152和166位;苏氨酸磷酸化位点2个,分别位于肽链第47和125位;酪氨酸磷酸化位点2个,分别位于肽链第148和188位。小贯小绿叶蝉Eo GSTs1基因蛋白的三维结构预测结果显示其三维结构与模板德国小蠊的蛋白具有较高的相似度,C-score值为1.21,大于-5小于2,TM-score值为0.88±0.07,大于0.5。5.纯化获得目标蛋白EoGSTs1,初步探明其酶学特征通过原核表达技术,并结合Ni柱亲和纯化获得了目标蛋白EoGSTs1,经SDS-PAGE电泳检测表明EoGSTs1主要以可溶的形式存在,Western blot验证结果显示其与所预测的蛋白分子量23.68932 k Da相一致。酶活测定表明,重组蛋白EoGSTs1(r EoGSTs1)对通用底物CDNB具有催化活性,且在p H 7,温度25℃时酶活力最高。重组蛋白EoGSTs1米氏常数Km为0.07782±0.01990mmol/L,最大反应速度Vmax为12.15±1.673μmol/min·mg。根据其重组酶对模式底物CDNB的催化活性,推测其具有降解外源物质的重要作用。

张劭兵[3](2019)在《青花菜主要病虫害化学农药协同增效及应用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青花菜是人们日常食用的蔬菜之一,以其营养价值高而广受欢迎。在其生长过程中主要病虫害有斜纹夜蛾、小菜蛾、甜菜夜蛾、菜青虫、蚜虫、根肿病、菌核病等。随着青花菜大面积种植,病虫害发生程度不断加重,化学农药使用量逐年增加,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农残问题日益凸显。为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本文在对斜纹夜蛾、小菜蛾单剂敏感性检测的基础上,进行协同增效药剂组合筛选,并开展组合药剂、助剂添加减水减药田间防效验证;同时探究了不同施药方式对青花菜根肿病的田间防效试验,主要结果如下:1、靶标害虫室内敏感性检测筛选出4种具较高毒力的单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高效氯氟氰菊酯、氯虫苯甲酰胺、氟氯虫双酰胺;筛选出3组对斜纹夜蛾具增效作用的药剂组合: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虫苯甲酰胺质量比1:5,1:7,1:9,1:1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高效氯氟氰菊酯质量比1:3,1:5,1:7,1:9、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氟氯虫双酰胺质量比1:3;筛选出2组对小菜蛾具增效作用的药剂组合: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虱螨脲质量比1:3,1:5、阿维菌素:氟氯虫双酰胺质量比1:2,1:3,1:4。2、组合药剂及助剂添加减水减药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与氯虫苯甲酰胺桶混处理均表现出对斜纹夜蛾、小菜蛾较高的田间防效,其速效性(1d-2d)极显着高于单剂处理,对斜纹夜蛾1d校正防效为85.40%,对小菜蛾2d的校正防效为77.09%。在单剂及组合药剂中添加助剂 N380、WS10、T1602均起到减药减水增效作用,以“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WP+5%氯虫苯甲酰胺SC+助剂”处理防治效果最好,在药、水减少25%,7d-14d的校正防效均超过90%。3、不同施药方式防治青花菜根肿病试验结果表明:药浆蘸根处理和药液灌根处理优于药剂拌土处理;在低浓度(3495mL/hm2)处理下,药浆蘸根处理的校正防效为89.36%,在高浓度(4995mL/hm2)处理下,药浆蘸根处理的校正防效91.48%。

陈娥[4](2016)在《顶孢霉可湿性粉剂和微粉剂的药效评价及田间应用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顶孢霉菌属于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丝孢纲(Hyphomycetes),丛梗孢目(Moniliales),淡色菌科(Moliliaceae),是由自然感病的桃蚜虫尸上分离获得。通过对顶孢霉孢子粉加工和生产工艺流程的优化,获得两种常用剂型的中试产品:顶孢霉可湿性粉剂(WP)和微粉剂(MDP)。为使顶孢霉的两种剂型能尽快应用到农业生产的生物防治中,本文开展了顶孢霉WP和MDP对设施和大田作物常见害虫的室内毒力测定、药效评价及田间应用技术的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5个浓度的顶孢霉孢子粉对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 Harris)、甘蓝蚜(Brevicoryne brassicae Linnaeus)、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 Westwood)、菜青虫(Artogeia rapae)、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es Ehara)、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处理7d后,LC50分别为3.20E+07个孢子/m L、1.41E+07个孢子/m L、1.12E+07个孢子/m L、2.14E+07个孢子/m L、4.44E+06个孢子/m L、2.67E+10个孢子/m L、1.03E+08个孢子/m L、4.63E+08个孢子/m L、6.16E+08个孢子/m L。顶孢霉不同浓度的孢子粉对9种供试害虫的校正死亡率都随着时间和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顶孢霉孢子粉对9种害虫均具有较高的毒力。2.用活孢率95%以上顶孢霉孢子粉加工的5.8×109个孢子/g顶孢霉WP和9.8×109个孢子/g顶孢霉MDP对豌豆蚜、小菜蛾、截形叶螨进行盆栽药效试验。结果表明:760mg/m2顶孢霉WP对三种试虫处理9d后,其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3.51%、51.71%和51.36%,处理11d后,380mg/m2和760mg/m2顶孢霉WP对豌豆蚜和截形叶螨的校正死亡率均在64.96%以上,高于同期对照。600mg/m2顶孢霉MDP对豌豆蚜处理9d、11d后,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1.31%和70.29%,对小菜蛾校正死亡率分别为53.00%、68.14%,对截形叶螨校正死亡率分别为48.27%、60.75%。顶孢霉两种剂型对菜豆苗、甘兰苗、蚕豆苗安全,没有任何不良影响。3.用顶孢霉WP和MDP对豌豆蚜、截形叶螨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00g/亩顶孢霉WP对豌豆蚜和截形叶螨处理7d,防效分别为50.62%、66.74%;处理14d后,防效分别为74.60%、72.57%。400g/亩顶孢霉MDP对豌豆蚜和截形叶螨处理7d,防效分别为57.49%、66.44%;处理14d后,防效分别为70.19%、73.37%。可见顶孢霉WP和MDP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对豌豆蚜和截形叶螨的校正亡率逐渐增加,防效逐渐高于或与化学农药相当。4.通过顶孢霉WP和MDP田间应用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顶孢霉WP和MDP采用全面式施药14d后对豌豆蚜的防效分别为64.8%、60.4%。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对设施大棚和大田中豌豆蚜处理14d,顶孢霉WP的防效分别为74.68%和51.62%,顶孢霉MDP的防效分别为70.30%和47.49%。顶孢霉WP与哒螨灵混合使用7d后的防效为69.94%,14d后的防效为70.64%。

刘秀培[5](2013)在《无公害辣椒病虫草害控制技术》文中指出介绍了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控制辣椒病虫害的具体技术措施。

马章甫,宋继伟,张云喜[6](2012)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文中研究指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各地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但也面临诸多问题。如资金供应短缺、组织化程度低、人才资源匮乏、科技支撑乏力等。建议加大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制定健全的管理运行机制,加强融资和人才队伍的建设等,采取多种措施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

刘元宝[7](2009)在《山东省几类主要出口蔬菜病虫害发生消长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文中认为蔬菜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地位,是我国种植业中最具活力和市场竞争力的经济作物。近年来,山东省蔬菜业的总产值已经超过粮食的产值,成为山东种植业中的第一大产业。然而,由于农业结构调整,耕作制度变更,设施农业、保护地农业、蔬菜生产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加上自然气候变化和植物品种变更及化学农药的大面积使用等原因,生物灾害,特别是蔬菜病虫害,严重威胁了蔬菜产品的生产、加工、食用和出口。本文针对出口蔬菜生产需要,通过出口蔬菜主要病虫发生消长规律的调查,以及对农业措施、物理措施、生物措施和化学防治等不同防治方法的试验研究,明确了山东省重要出口蔬菜主要病虫发生消长规律,探明了多种措施对病虫发生、产量和农残的影响;研究了频振式杀虫灯、温室病害臭氧防治机、防虫网等物理措施控制作用;筛选出7种生物制剂和12种安全有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品种。主要结果如下:1查清了山东省出口蔬菜基地蔬菜病虫害发生种类,天敌种类、分布、并评价优势种;探明了主要病虫发生消长规律。2查清了山东省出口蔬菜基地目前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应用技术、施药种类及主要施药方式。3明确了作物品种、肥力、栽培方式等农业措施对病虫发生、产量和农残的影响。4明确了频振式杀虫灯、温室病害臭氧防治机、防虫网等物理措施防治效果及其应用技术。5通过实验,筛选出7种生物制剂和12种安全有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品种。研究明确最佳用药量和使用方式,最大限度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卢清会[8](2009)在《明光地区茄果类蔬菜害虫的发生及防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明光市地处皖东,在南京一小时都市圈内,但同时也属江淮分水岭地区,农业易旱易涝,近年来,政府为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大力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扩大蔬菜种植面积,特别是设施蔬菜的面积逐年扩大,蔬菜病虫害呈逐年扩大趋势。本文着重于明光地区茄果类蔬菜(番茄、辣椒、茄子)为研究对象,对全市番茄、辣椒、茄子的害虫种类进行调查、鉴定,共发现害虫12种,其中烟粉虱、茄二十八星瓢虫、斜纹夜蛾为明光地区茄果类蔬菜的三种主要害虫。本文通过对明光地区烟粉虱、茄二十八星瓢虫、斜纹夜蛾三种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进行调查总结;同时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明光市地区粉虱的种类主要有两种,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和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rorariorum(Westwood),以烟粉虱为害为主。通过调查得知,明光地区烟粉虱7月中旬始见成虫,8月下旬出现全年的最高峰,8月底至9月上旬田间出现第2个成虫高峰,但种群数量较第一个高峰小得多,至10月中下旬气温较低时田间成虫消失。以后随着大棚覆膜,烟粉虱继续在大棚危害。对烟粉虱的防治除科学、合理地施用化学农药防治外,还应注重植物检疫,保护天敌,利用黄板诱集成虫,使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办法。在烟粉虱点片发生时实施化学防治,应选用高效低毒的化学药剂或生物制剂。阿维菌素、吡虫啉、扑虱灵对烟粉虱的防治效果较好,药后7天对烟粉虱成虫的防效在90%以上。茄二十八星瓢虫在明光地区1年发生4代,世代重叠严重。以成虫在向阳背风的各种缝隙或隐蔽处群集越冬,树缝、树洞、石洞、篱笆下也都是良好的越冬滞育场所。越冬死亡虫量较大。根据调查,明光地区茄二十八星瓢虫田间成虫始盛期在4月上中旬,5月中旬为卵孵化盛期。5月底和6月上旬、6月下旬至7月上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8月中下旬分别是第一、二、三、四代幼虫为害猖獗时期。在安排播期时应尽量避开高发期,如需药剂预防,可在成虫盛发期至幼虫孵化盛期施药,对害虫能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在化学药剂防治试验中,乐果、吡虫啉、阿维菌素、乐斯本三种药剂能较好地防治茄二十八星瓢虫,且乐果还有较好的速效性,为推荐使用的农药,而锐劲特防效很低;乐果、乐斯本也显示了较好速效性。斜纹夜蛾在6月中下旬开始迁入明光地区,在7-9月份发生量最大,是斜纹夜蛾为害发生和防治的关键时期。通过药剂防治试验表明,甲维.毒死蜱和威克达2种药剂防治斜纹夜蛾的效果最好,且见效快,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而虫瘟一号具有生物农药的速效性差但持效性好的特点,并且不易产生抗性对人畜无害,对环境无污染。在防治对策上,可采取摘除卵块和初孵幼虫危害叶的方法,降低虫口基数,减少用药次数,且药剂使用时间应掌握在幼虫低龄阶段,且在生产上不要长年单一使用同一种药剂,而要与多种其他不同类型农药交替轮换使用,以免害虫产生抗药性。

侯建文,朱丽梅,刘海荣,童梅,李红芹,曹正群[9](2009)在《BV生物复合剂对菜青虫的室内外药效试验》文中研究表明BV(苏云金杆菌与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生物复合杀虫剂为金陵科技学院园艺学院生物农药研究室研制的用于防治叶菜类鳞翅目害虫的生物制剂,试验测定了该生物制剂对菜青虫的室内外药效。结果表明BV生物复合杀虫剂的贮藏期可长达3年。不同虫龄的室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对各龄期的菜青虫幼虫均有较高的防效,其防治效果好于常规的化学农药高效氯氰菊酯和生物农药青虫灵的田间推荐剂量,且BV生物复合剂有防治高龄幼虫的优势;剂量对该药剂的持效期有明显影响,200~300倍液(处理浓度5IU/μL+50PIB/μL和3.33IU/μL+33.3PIB/μL)与其他剂量相比有明显的后效作用。BV生物复合剂不同时间喷药的田间药效结果表明该药剂在傍晚喷药的药效和持效期都好于早晨喷药。

宋云华[10](2008)在《玉溪市蔬菜农药使用现状及污染控制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鉴于玉溪尚未形成针对当地蔬菜生产实际的农药使用状况分析和污染控制理论体系,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玉溪蔬菜上农药使用现状,并提出包括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两个方面的农药污染控制对策。

二、苏特灵对菜青虫、斜纹夜蛾的防治效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苏特灵对菜青虫、斜纹夜蛾的防治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烟草和北乌头杀虫活性物质作用机制及微胶囊制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有毒植物资源的研究进展
        1.2.1 有毒植物的种类
        1.2.2 有毒植物的分布
        1.2.3 有毒植物的应用
    1.3 有毒植物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1.3.1 植物活性物质的分离提取
        1.3.2 植物活性物质的成分分析
        1.3.3 植物活性物质的杀虫作用机理
    1.4 植物源农药的研究进展
        1.4.1 植物源杀虫剂的研究
        1.4.2 植物源杀菌剂的研究
        1.4.3 植物源除草剂的研究
    1.5 农药微胶囊的制备与应用
        1.5.1 农药微胶囊的制备
        1.5.2 农药微胶囊的应用
    1.6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1.6.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6.2 研究内容
2 有毒植物杀虫活性物质提取方法筛选及工艺优化
    2.1 供试材料与仪器
        2.1.1 供试植物
        2.1.2 供试昆虫
        2.1.3 供试试剂
        2.1.4 主要实验仪器
    2.2 研究方法
        2.2.1 植物活性物质的提取
        2.2.2 16种植物提取物杀虫活性比较
        2.2.3 烟草、北乌头提取物提取工艺优化
        2.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不同方法提取试验结果
        2.3.2 不同提取溶剂对提取率的影响
        2.3.3 16种植物提取物杀虫活性分析
        2.3.4 烟草提取物提取工艺优化
        2.3.5 北乌头提取物提取工艺优化
    2.4 讨论
    2.5 本章小结
3 烟草、北乌头提取物杀虫活性成分分析
    3.1 供试材料与仪器
        3.1.1 供试植物
        3.1.2 供试昆虫
        3.1.3 供试药品及试剂
        3.1.4 主要实验仪器
    3.2 研究方法
        3.2.1 2种植物的活性物质提取及分离
        3.2.2 毒力测定
        3.2.3 2种提取物的LC-MS分析
        3.2.4 2种提取物的GC-MS分析
        3.2.5 数据处理及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2种植物不同萃取物含量分析
        3.3.2 毒力测定结果
        3.3.3 LC-MS结果分析
        3.3.4 GC-MS结果分析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4 烟草及北乌头提取物对舞毒蛾酶活的作用机制
    4.1 供试材料与仪器
        4.1.1 供试植物
        4.1.2 供试昆虫
        4.1.3 供试试剂
        4.1.4 主要实验仪器
    4.2 研究方法
        4.2.1 毒力测定
        4.2.2 舞毒蛾6种酶活力的测定
        4.2.3 数据处理及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胃毒毒力
        4.3.2 2种药剂对舞毒蛾羧酸酯酶活性的影响
        4.3.3 2种药剂对舞毒蛾乙酰胆碱酯活性的影响
        4.3.4 2种药剂对舞毒蛾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4.3.5 2种药剂对舞毒蛾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4.3.6 2种药剂对舞毒蛾脂肪酶活性的影响
        4.3.7 2种药剂对舞毒蛾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5 烟碱、乌头碱对2种鳞翅目害虫肠道菌群的影响
    5.1 供试材料与仪器
        5.1.1 供试昆虫
        5.1.2 供试试剂
        5.1.3 主要实验仪器
    5.2 研究方法
        5.2.1 毒力测定
        5.2.2 肠道微生物16S rDNA测序
        5.2.3 数据处理及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毒力测定结果
        5.3.2 数据充分性分析
        5.3.3 肠道微生物种类分析
        5.3.4 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分析
        5.3.5 肠道微生物菌群相对丰度与烟碱、乌头碱的相关性
        5.3.6 肠道微生物群落功能预测
    5.4 讨论
    5.5 本章小结
6 烟草、北乌头提取物微胶囊制备工艺及性能分析
    6.1 供试材料与仪器
        6.1.1 供试植物
        6.1.2 供试昆虫
        6.1.3 供试试剂
        6.1.4 主要实验仪器
    6.2 研究方法
        6.2.1 微胶囊制备工艺优化
        6.2.2 微胶囊表征及性能测定
        6.2.3 2种提取物及微胶囊的毒力测定
        6.2.4 数据处理及分析
    6.3 结果与分析
        6.3.1 北乌头提取物微胶囊制备工艺优化分析
        6.3.2 烟草提取物微胶囊制备工艺优化分析
        6.3.3 2种微胶囊形貌及粒径分析
        6.3.4 2种提取物及微胶囊红外分析
        6.3.5 2种提取物及微胶囊热稳定性分析
        6.3.6 2种提取物及微胶囊缓释性分析
        6.3.7 毒力测定结果
    6.4 讨论
    6.5 本章小结
7 烟草、北乌头提取物及微胶囊生物安全性评价
    7.1 供试材料与仪器
        7.1.1 供试动物
        7.1.2 供试试剂
        7.1.3 供试药液
        7.1.4 主要实验仪器
    7.2 研究方法
        7.2.1 小鼠的急性毒性测定
        7.2.2 小鼠体重及脏器指数测定
        7.2.3 小鼠肝脏解毒酶活测定
        7.2.4 锦鲤的急性毒性测定
        7.2.5 数据处理及分析
    7.3 结果与分析
        7.3.1 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7.3.2 2种提取物对小鼠体重及脏器的影响
        7.3.3 2种提取物对小鼠肝脏蛋白含量的影响
        7.3.4 2种提取物对小鼠肝脏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7.3.5 锦鲤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7.4 讨论
    7.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小贯小绿叶蝉对噻虫嗪抗性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述
    1.1 小贯小绿叶蝉生物学特点与防治概况
        1.1.1 分类与分布
        1.1.2 生物学特点与危害
        1.1.3 综合防治措施
    1.2 小贯小绿叶蝉化学防治研究进展
        1.2.1 烟碱类杀虫剂
        1.2.2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1.2.3 吡咯(吡唑)类杀虫剂
        1.2.4 其他类型杀虫剂
        1.2.5 化学防治存在的问题
    1.3 小贯小绿叶蝉的抗性研究状况
        1.3.1 国外研究状况
        1.3.2 国内研究进展
    1.4 小贯小绿叶蝉抗药性治理与展望
        1.4.1 培育抗性茶树品种
        1.4.2 科学使用农药
        1.4.3 农药轮用与混用
        1.4.4 绿色化学农药的开发利用
        1.4.5 生物农药的开发利用
    1.5 噻虫嗪的研究
        1.5.1 特征特性和应用状况
        1.5.2 作用特点
        1.5.3 存在的问题
        1.5.4 未来发展的前景
    1.6 本研究的方法、目的意义与技术路线
        1.6.1 研究方法
        1.6.2 目的意义
        1.6.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小贯小绿叶蝉生命表的构建与抗感品系的筛选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材料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命表
        2.2 敏感品系室内毒力测定
        2.3 抗性品系室内筛选
    3 讨论
第三章 小贯小绿叶蝉抗噻虫嗪持续诱导的生化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材料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增效活性
        2.2 代谢抗性
        2.3 靶标抗性
    3 讨论
第四章 基于转录组学的小贯小绿叶蝉的抗性机制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材料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RNA与转录组质量控制
        2.2 转录本拼接
        2.3 基因功能注释
        2.4 转录组简单重复序列标记分析
        2.5 基因表达水平分析
        2.6 差异基因分析
        2.7 转录组库中与抗药性相关的基因分析
        2.8 转录组数据荧光定量PCR验证
    3 讨论
        3.1 转录组分析
        3.2 转录组数据荧光定量PCR验证
第五章 抗性基因EoGSTs1的克隆与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材料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总RNA的提取与检测
        2.2 Eo GST基因的全长扩增
        2.3 种类鉴定
        2.4 生物信息学分析
        2.5 序列比对与系统发育分析
        2.6 蛋白结构分析
        2.7 原核表达分析
        2.8 酶学特征分析
    3 讨论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1 结论
        1.1 构建了云贵高原小贯小绿叶蝉生命表并筛选了抗敏品系
        1.2 探究了小贯小绿叶蝉对噻虫嗪持续诱导的生化机制
        1.3 基于转录组研究了小贯小绿叶蝉的抗性机制
        1.4 克隆了抗噻虫嗪基因EoGSTs1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
        1.5 研究了抗性基因EoGSTs1的原核表达与酶学特征
    2 本文主要创新点
        2.1 构建了云贵高原小贯小绿叶蝉的生命表
        2.2 明确了增效剂对噻虫嗪的增效活性与抗敏品系酶活特征
        2.3 阐明了小贯小绿叶蝉抗噻虫嗪的分子机制
        2.4 克隆了抗性基因EoGSTs1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解析
        2.5 获得了EoGSTs1蛋白并明确了其酶学特征
    3 本文的不足之处
    4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Ⅰ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专利与参加的会议
附录Ⅱ 缩略词列表
附录Ⅲ EoGSTs1测序峰图
附录Ⅳ GST聚类分析 2

(3)青花菜主要病虫害化学农药协同增效及应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表格清单
1 文献综述
    1.1 青花菜简介
    1.2 青花菜常见病虫害
        1.2.1 斜纹夜蛾发生规律及抗性
        1.2.2 小菜蛾发生规律及抗性
        1.2.3 根肿病发生规律
    1.3 青花菜病虫害防治现状
        1.3.1 青花菜田常见虫害的防治
        1.3.2 根肿病的防治
2 引言
3 材料与方法
    3.1 不同化学药剂室内配方筛选
        3.1.1 供试药剂
        3.1.2 供试虫源
        3.1.3 供试饲料
        3.1.4 供试试剂及仪器
        3.1.5 毒力测定
        3.1.6 数据处理与分析
        3.1.7 共毒系数依据
    3.2 不同助剂各项指标测定
        3.2.1 供试材料
        3.2.2 供试方法
        3.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3.3 斜纹夜蛾及小菜蛾田间防效试验
        3.3.1 试验地概况
        3.3.2 试验材料
        3.3.3 试验设计
        3.3.4 施药时间及施药方法
        3.3.5 调查统计
        3.3.6 数据处理与分析
    3.4 根肿病田间防效试验
        3.4.1 试验材料
        3.4.2 试验地概况
        3.4.3 试验设计
        3.4.4 调查时间及调查方法
        3.4.5 根肿菌分级标准及计算方法
4 结果分析
    4.1 不同化学药剂室内配方筛选
        4.1.1 不同单剂室内敏感性检测
        4.1.2 不同药剂对斜纹夜蛾室内配方筛选
        4.1.3 不同药剂对小菜蛾室内配方筛选
        4.1.4 几种功能助剂室内各项指标测定
    4.2 青花菜主要病虫害田间防效试验
        4.2.1 不同药剂加助剂对斜纹夜蛾的田间防效试验
        4.2.2 不同药剂加助剂对小菜蛾的田间防效试验
        4.2.3 不同施药方式对根肿病的田间防效试验
5 讨论
    5.1 不同化学药剂室内配方筛选
        5.1.1 不同单剂室内敏感性检测
        5.1.2 不同药剂对斜纹夜蛾室内配方筛选
        5.1.3 不同药剂对小菜蛾室内配方筛选
        5.1.4 几种功能助剂室内各项指标测定
    5.2 斜纹夜蛾及小菜蛾田间防效试验
        5.2.1 斜纹夜蛾的田间防效试验
        5.2.2 小菜蛾的田间防效试验
    5.3 根肿病田间防效试验
        5.3.1 根肿病的田间防效试验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4)顶孢霉可湿性粉剂和微粉剂的药效评价及田间应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虫生真菌研究概况
    1.2 虫生真菌剂型研究概况
    1.3 真菌杀虫剂在田间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4 顶孢霉属真菌研究概况
    1.5 本文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第二章 顶孢霉孢子粉对设施及大田作物常见害虫室内毒力测定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顶孢霉可湿性粉剂和微粉剂对设施及大田作物常见害虫盆栽药效评价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顶孢霉可湿性粉剂和微粉剂对设施及大田作物常见害虫田间药效评价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3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顶孢霉可湿性粉剂和微粉剂田间应用技术研究
    5.1 材料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3 结论与讨论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主要结论
    6.2 问题与讨论
    6.3 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5)无公害辣椒病虫草害控制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农业防治
    1.1 选用抗病虫品种, 适时播种
    1.2 种子消毒
        1.2.1 温汤浸种。
        1.2.2 干热消毒。
        1.2.3 药剂浸种。
        1.2.4 药剂拌种。
    1.3 无病育苗
        1.3.1 育苗器具及育苗棚室消毒。
        1.3.2 培育壮苗。
        1.3.3 采用嫁接和脱毒种苗防病。
    1.4 轮作换茬和清洁田园
        1.4.1 轮作换茬。
        1.4.2 清洁田园。
    1.5 深耕晒垡
    1.6 科学施肥
2 物理防治
    2.1 设施防护
    2.2 诱杀技术
        2.2.1 灯光诱杀。
        2.2.2 性诱剂诱杀。
        2.2.3 色板、色膜驱避、诱杀。
        2.2.4 食物趋性诱杀。
    2.3 防虫网隔离
3 生物防治
    3.1 利用天敌
    3.2 利用细菌、病毒、抗生素等生物制剂
    3.3 蔬菜制剂
        3.3.1 黄瓜蔓。
        3.3.2 苦瓜叶。
        3.3.3 丝瓜。
        3.3.4 南瓜叶。
4 化学防治
    4.1优选农药
    4.2 优选药械
    4.3 严格安全间隔期
    4.4 合理施药

(6)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资金供应不足, 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
    1.2 人才资源匮乏, 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社持续发展
    1.3 组织化程度低, 弱化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功能
    1.4 科技支撑乏力, 削弱农民专业合作社竞争能力
    1.5 扶持政策滞后, 增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压力
2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对策建议
    2.1 强化宣传, 构建平台, 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2.2 多措并举, 加强融资, 解决资金供求矛盾
    2.3 积极引导, 健全制度, 规范管理运行机制
    2.4 强化培训, 推动引进, 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2.5 制定政策, 强化服务, 切实优化政策环境

(7)山东省几类主要出口蔬菜病虫害发生消长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研究状况
    1.3 国外研究状况
    1.4 山东蔬菜生产基本状况
    1.5 生产中存在问题
2 材料与方法
    2.1 山东省出口蔬菜生产概况调查
    2.2 山东省出口蔬菜主要病虫发生消长规律的调查
        2.2.1 生姜玉米螟发生消长规律调查
        2.2.2 大蒜灰霉病发生消长规律调查
        2.2.3 蔬菜烟粉虱发生消长规律调查
        2.2.4 大蒜叶枯病发生消长规律调查
        2.2.5 蔬菜田美洲斑潜蝇发生消长规律调查
        2.2.6 大蒜菌核病发生消长规律调查
        2.2.7 牛蒡白粉病发生消长规律调查
        2.2.8 牛蒡黑斑病发生消长规律调查
    2.3 山东省主要出口蔬菜病虫害防治措施的开发研究
        2.3.1 农业防治措施的开发研究
        2.3.2 物理措施试验研究
        2.3.3 生物措施的试验研究
        2.3.4 化学防治试验研究
3 结果与分析
    3.1 山东省出口蔬菜生产概况调查
        3.1.1 出口蔬菜种植方式
        3.1.2 出口蔬菜病虫主要防治对象与害虫天敌优势种
        3.1.3 出口蔬菜病虫防治采取的主要措施与化学药剂
        3.1.4 出口蔬菜田用药水平现状调查
    3.2 山东省出口蔬菜主要病虫发生消长规律的研究
        3.2.1 生姜玉米螟发生消长规律调查
        3.2.2 大蒜灰霉病发生消长规律调查
        3.2.3 蔬菜烟粉虱发生消长规律调查
        3.2.4 大蒜叶枯病发生消长规律调查
        3.2.5 蔬菜田美洲斑潜蝇发生消长规律调查
        3.2.6 大蒜菌核病发生消长规律调查
        3.2.7 牛蒡白粉病发生消长规律调查
        3.2.8 牛蒡黑斑病发生消长规律调查
    3.3 山东省主要出口蔬菜病虫害防治措施的开发研究
        3.3.1 农业防治措施的开发研究
        3.3.2 物理措施试验研究
        3.3.3 生物措施的试验研究
        3.3.4 化学防治试验研究
4 讨论
5 结论
6 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及对应章节

(8)明光地区茄果类蔬菜害虫的发生及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明光市发展蔬菜产业的有利条件
        1.1.1 地理条件和气候特征
        1.1.2 明光市的农业产业结构特点
    1.2 明光市蔬菜产业现状
        1.2.1 蔬菜生产规模逐年扩大
        1.2.2 蔬菜生产模式及种类
        1.2.3 蔬菜生产科技含量不断提高
        1.2.4 蔬菜产业的市场化程度加强
        1.2.5 蔬菜受农药污染问题仍较为突出
        1.2.6 蔬菜病虫害危害上升,损失较大
        1.2.7 明光市蔬菜生产存在的问题
        1.2.8 明光市茄果类蔬菜害虫发生情况
        1.2.9 研究明光地区茄果类蔬菜主要害虫的目的和意义
    1.3 烟粉虱的研究概况
        1.3.1 分类、分布与为害
        1.3.2 防治措施
    1.4 二十八星瓢虫的研究概况
        1.4.1 分类、分布与为害
        1.4.2 防治措施
    1.5 斜纹夜蛾的研究概况
        1.5.1 分类、分布与为害
        1.5.2 防治措施
第二章 明光地区茄果类蔬菜烟粉虱的发生与防治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烟粉虱的鉴定
        2.1.2 烟粉虱田间消长规律
        2.1.3 烟粉虱在明光地区寄主植物上为害程度的调查
        2.1.4 田间药剂防治试验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烟粉虱的种类
        2.2.2 烟粉虱的田间动态消长规律
        2.2.3 烟粉虱在明光地区茄果类蔬菜上的危害
        2.2.4 烟粉虱化学防治试验
    2.3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明光地区茄果类蔬菜茄二十八星瓢虫的发生与防治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茄二十八星瓢虫田间消长规律
        3.1.2 田间药剂防治试验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越冬情况调查
        3.2.2 田间消长规律
        3.2.3 茄二十八星瓢虫化学防治试验
    3.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明光地区茄果类蔬菜斜纹夜蛾的发生与防治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斜纹夜蛾田间消长规律
        4.1.2 田间药剂防治试验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斜纹夜蛾田间消长规律研究
        4.2.2 不同药剂防治斜纹夜蛾田间药效统计
    4.3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总结与讨论
    5.1 总结
    5.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BV生物复合剂对菜青虫的室内外药效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药剂
        1.1.2 供试昆虫
    1.2 方法
        1.2.1 不同贮藏期BV生物复合剂的杀虫活性测定
        1.2.2 BV生物复合剂和高效氯氰菊酯对不同龄期菜青虫的室内药效测定
        1.2.3 BV生物复合剂与青虫灵对菜青虫的田间药效测定
        1.2.4 不同浓度的BV生物复合剂对菜青虫的田间药效测定
        1.2.5 不同时间喷药的BV生物复合剂的田间药效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贮藏期BV生物复合剂的杀虫活性比较
    2.2 BV生物复合剂和高效氯氰菊酯对不同龄期菜青虫的室内药效比较
    2.3 BV生物复合剂与青虫灵对菜青虫的田间药效比较
    2.4 不同稀释倍数的BV生物复合剂对菜青虫的田间药效比较
    2.5 不同时间喷药的BV生物复合剂的田间药效比较
3 结论

(10)玉溪市蔬菜农药使用现状及污染控制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农药施用情况调查
    1.1 调查方法
    1.2 调查内容
2 结果与分析
    2.1 农药使用品种
    2.2 农药使用情况
        2.2.1 禁用农药屡见不鲜
        2.2.2 农药施用量及施用方法
        2.2.3 农药混用现象严重
3 蔬菜农药污染控制对策
    3.1 技术对策
        3.1.1 病虫害综合防治
        3.1.2 农药施用技术的改进
        3.1.3 无公害绿色农药的开发应用
        3.1.4 农药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
        3.1.5 蔬菜产品中农残消解
    3.2 管理对策
        3.2.1 逐步淘汰高毒、高残留产品
        3.2.2 以法治菜, 加强“放心菜”生产基地的建设
        3.2.3 建立健全病虫监测体系, 强化病虫防治的技术指导
        3.2.4 制定农药使用标准和病虫防治指标

四、苏特灵对菜青虫、斜纹夜蛾的防治效果(论文参考文献)

  • [1]烟草和北乌头杀虫活性物质作用机制及微胶囊制剂的研究[D]. 吴德东. 东北林业大学, 2020
  • [2]小贯小绿叶蝉对噻虫嗪抗性机制研究[D]. 张余杰. 贵州大学, 2019(05)
  • [3]青花菜主要病虫害化学农药协同增效及应用技术研究[D]. 张劭兵. 安徽农业大学, 2019(06)
  • [4]顶孢霉可湿性粉剂和微粉剂的药效评价及田间应用技术研究[D]. 陈娥. 甘肃农业大学, 2016(08)
  • [5]无公害辣椒病虫草害控制技术[J]. 刘秀培. 农技服务, 2013(11)
  • [6]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马章甫,宋继伟,张云喜. 长江蔬菜, 2012(01)
  • [7]山东省几类主要出口蔬菜病虫害发生消长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研究[D]. 刘元宝. 山东农业大学, 2009(03)
  • [8]明光地区茄果类蔬菜害虫的发生及防治研究[D]. 卢清会. 南京农业大学, 2009(06)
  • [9]BV生物复合剂对菜青虫的室内外药效试验[J]. 侯建文,朱丽梅,刘海荣,童梅,李红芹,曹正群. 农药, 2009(02)
  • [10]玉溪市蔬菜农药使用现状及污染控制对策[J]. 宋云华. 北方园艺, 2008(07)

标签:;  ;  ;  ;  

Suterin对白菜毛虫和斜纹夜蛾的防治效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