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防检网遍布城乡

天水防检网遍布城乡

一、天水防检网络遍布城乡(论文文献综述)

李曼琪[1](2021)在《明代大理士绅参与教育研究》文中指出士绅是学习儒学知识,通过科举考试拥有功名或学衔的地方知识分子,具体可包括生员、监生、贡生、举人和进士等。明朝实施的教育发展政策使大理府学习儒家经典、参加科举考试的知识分子逐渐增多,大理的士人群体随之形成规模,士绅阶层由此产生。研究以明代大理府的士绅为研究对象,探讨他们在明代大理教育中的参与情况,分析士绅参与教育背后的文化意义,最后阐明明代大理士绅参与教育的影响。研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明代大理士绅概况,阐述大理地区士绅的兴起、构成和特点。第二部分探讨明代大理府的教育类型和士绅参与教育的形式。大理的上层士绅和下层士绅通过出资捐建、修缮学校、筹集教育经费、资助贫寒学子等资金投入的方式,参与管理、教学和编撰志书等人力投入的方式,以及展现士绅品质的精神投入的方式,参与至明代大理的官学(社学、学宫、书院),私学(私塾、书院、游学)教育之中。第三部分通过个案研究的方法,对赵州邹氏、邓川艾氏、浪穹何氏、以李元阳为代表的士绅群体为个案进行分析,具体阐述移民士绅和本土白族士绅群体如何参与教育,分析其背后的文化意义。第四部分阐释明代大理士绅参与教育对士绅自身和社会的影响,探究出他们采取的一系列举措有利于促进大理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和进步,推动社会文化的变迁与转型,使明朝在经济、政治统一的基础上实现真正的文化融合,进而强化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性,巩固中国古代的大一统局面。通过对明代大理地区士绅群体参与教育的研究,为民族地区的教育问题、知识分子如何在文化教育中进一步发挥作用提供了一些历史经验。

柳称[2](2014)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家庭教育研究》文中提出魏晋南北朝的家庭教育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历史现象。众所周之,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由于战乱不断,大一统局面不复存在,导致两汉以来曾经盛极一时的官学一蹶不振。于是,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逐步掌握主导权的门阀士族面对官学的缺位而在其家族内部兴起了家庭教育的模式。这种以家诫、家风为特色的家庭教育模式部分地承担起了官学不振情况下,儒学思想的传承和延续的责任,使中华文明得以在社会动荡之中延续下来。另外,这个时期的家庭教育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在教育的内容上不仅以儒为主,兼有道释,且在文学、科技、音乐、绘画、武艺等方面也有增进。毋庸置疑,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庭教育对儒学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贡献。无论是从普通教育规律的研究角度,还是从不同时代官私教育关系的角度来看,魏晋家庭教育确实值得我们进一步挖掘其内涵,从理论的高度进行总结。本文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经济因素与家庭教育兴起之间的关系,需要从一般的理论意义上做进一步的说明和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家庭教育兴起的特殊原因,需要做进一步的分析和阐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庭教育呈现出其他时代所少有的一些特点。把这些特点说清楚、阐述明白,对解释中国家庭教育传统特别是对女子教育和儿童教育的传统,对如何看待当今的家庭教育,不无裨益。不少学人都很重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庭教育研究,因此,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家庭教育史料丰富,研究成果丰硕。本文在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以魏晋南北朝时期不同地域间几大家族的家庭教育为论述对象,从儒礼、经术、玄学、文史、才艺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以期更深入的认识世族社会的家庭教育状况。本文还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家庭教育状况和当代家庭教育进行比较研究,以及对于以往因种种历史原因未被充分重视的方面如胎教,儿童的早教等做进一步的研究探索。本文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庭教育进行考实性和整体性的研究。宏观层面上注重这个时期家庭教育兴起的背景、经济政治文化上的原因;中观层面上注重比较不同的有代表性的家族的家庭教育特色;微观层面上则以主要代表人物为线索,以家庭教育中特别的教育对象为载体,把典型的事件、人物和问题进行筛检,进行具象的描述和分析。本文分为7章正文,外加引言,共8个相对独立又互有内在联系的部分。其中,正文前6章是重要部分。在结构上,宏观部分为引言、第一章和第二章。这部分将按照博士论文写作规范,说明写作选题的意义、学术回顾、思路和方法等。第一章第二章将对两汉的社会政治,经济现状进行梳理,探寻其模式的变迁以及官学衰败和私学兴起的原因,文化方面则通过对当时的儒、道、玄、佛等文化的多元,论述文化对于教育的渗透,对于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影响。中观部分为第三章和第四章,主要是从身份角度横向上和纵向上比较魏晋南北朝时期家庭教育的特点。从身份的纵向上,重点考察帝王家庭、世族家庭、少数民族特别是鲜卑族的家庭教育特点。在横向上,重点对魏晋南北朝时期世族家教个案的比较(选择若干个的家族个案进行比较分析),比较内容从地域性的视角,看南北家族差异,教育思想、内容上的差异等。微观部分为第五章和第六章,这部分首先重点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士家大族中的重点人物的教育观及对家族的影响进行阐述,包含对王导、谢安、颜之推等有代表性的人物的家庭教育思想进行描述和分析。第六章主要针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家庭教育中的女性这个特殊群体进行说明,阐述这个时期家庭教育的特色。第七章为总结性的一章,在结构中相对独立,含有余论之性质。将用不太长的篇幅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庭教育做一个评价,并适当阐述对当今的意义和启示。

易大东[3](2012)在《科学发展观视域下党的区域经济战略思想的新发展》文中认为中国地大物博,疆域面积辽阔,又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地区经济发展历来就极不平衡。作为执政党,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就一直致力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探索与实践。从毛泽东重点发展内地的均衡发展战略到邓小平优先发展东部地区的非均衡发展战略;从江泽民协调发展思想到胡锦涛的统筹发展思想,中国共产党的区域经济思想日臻成熟与完善,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标志性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党的区域经济思想的新发展为选题,主要尝试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和论述。一、党的区域经济思想的理论依据或基础。党的区域经济思想主要是中国产党在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自主艰辛探索与实践中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的。其主要理论依据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区域经济布局的基本理论,包括生产地域分工与协作论、生产力平衡分布论和产业结构协调发展论;二是西方经典经济学家的区域经济理论,包括平衡发展理论和非均衡发展理论。二、科学发展观提出前党的区域经济思想的历史演变。科学发展观提出前,我党的区域经济思想及战略经历了三次比较大的调整。建国初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生产力布局和国际国内严峻的政治经济局势,做出了以内陆地区为重点,各地区均衡发展的战略决策。具体而言,从建国到60年代中期,我国区域经济建设的主要思想是以平衡沿海与内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目标,将经济布局中心放在内地尤其是中部地带,重点是发展重工业基地。60年代中期,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急剧变化,多方面的战争威胁和军事压力接踵而至,党中央在进行经济建设时不得不首先考虑国防安全,由此形成了以备战为中心的,重点建设“三线”地区的思想。长达10多年的“三线建设”,使广大的战略后方基本上建成了以国防科技工业为重点,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促进了我国经济建设布局的大调整。但因过于注重政治和国防意义而忽视了经济效益,国民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认真总结了过去30年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逐步提出了“两个大局”、“共同富裕”等思想。区域经济政策也按照邓小平的战略构想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从片面强调区域均衡发展转向着重利用和发挥区域优势的非均衡发展战略,通过允许、鼓励和支持东部沿海地区优先发展,形成了以东部沿海为重点,优势地区率先发展的战略思想,国民经济建设的中心逐渐向东部沿海倾斜。为了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党中央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灵活的特殊政策,先后开辟了沿海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开放区,由此形成了一条从南到北沿海岸线延伸的对外开放地带。与此同时,党中央还着手解决贫困问题。1982年,我党率先在甘肃、宁夏等地开展扶贫试点工作,以此为起点,中国农村扶贫工作开始由局部地区扩大到全国范围。这是党的区域经济战略的第二次重大调整。随着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东部沿海地区快速地发展起来,但同时中西部和东部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在这种形势下,以江泽民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正式把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到了战略高度,由此形成了以缩小区域差距为导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在新的区域经济思想的指导下,党中央做出了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政策、进一步完善国家扶贫政策体系、实施西部大开发等战略部署。三、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思想的形成。200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党中央在我国经济建设的良好形势下,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按照十六大的战略部署,意气风发地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奋斗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袭击了我国。非典的侵袭凸显了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城乡、区域、人与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发展严重不平衡的弊端,也告诉我们,真正的发展应该是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改善人民生产生活环境的发展。以此为契机,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作为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指导思想,并由此确立了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方针。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的经验教训基础上,以我国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基础而形成的。四、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主要包括: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中部崛起。针对西部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党中央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确立了九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即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引导重点区域加快发展;坚持抓好两型社会的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着力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建立健全西部大开发保障机制。这些举措的顺利实施有利于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提高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有利于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扩大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有利于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和谐西部,也有利于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存在的问题,党中央加大了对东北地区的项目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确立了有利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财税、金融政策,并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树立了长远的人才培养机制和政策等。为了继续支持东部地区的发展,党中央确立了东部地区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率先实现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率先在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降耗、节地节水上取得实质性进展;率先加快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推进制度创新;率先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等目标。为了帮助“中部崛起”,党中央提出了在中部地区建设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能源原材料基地和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交通运输枢纽地位,促进商贸流通旅游业发展;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功能,促进城市群和县域经济的发展;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快两型社会建设步伐,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内容。五、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的实现途径。主要有三个方面: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加快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划分主体功能区;促进城镇健康发展。党中央为加快革命老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发展,在完善管理机构的同时,还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各种援助政策。针对我国区域开发的无序状况,党中央将我国国土划分为优先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为我国区域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党中央还要求促进城镇健康发展,并以此作为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六、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特点及前景展望。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一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新发展、新特点。经过60多年的探索,党的区域经济思想已日趋完善和成熟,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思想更具时代性、科学性、系统性、可行性与可操作性,使党的区域经济思想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二是区域经济思想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应对的问题与挑战,包括生命周期理论与可能出现的新一轮区域病,梯度理论与贫富差距的扩大和贫富群体、地区的固化,统筹区域经济发展与市场规律的公平正义之间的矛盾,经济全球化的一体化浪潮的冲击;三是通过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执政能力建设、创新能力建设、制度建设四个方面来确保和推进区域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由于本人理论水平和研究方向的局限,经济学知识的不足,特别是对于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党的区域经济思想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尚属开创性的工作,因此文中错漏、不足之处必然很多,敬请专家指正。

杨胜[4](2003)在《天水防检网络遍布城乡》文中研究表明 通过推行动物防疫双轨目标管理责任制,甘肃省天水市畜产品安全体系已基本建立,畜产品安全工作正逐步走向规范化。 近年来,该市动物防疫部门紧紧围绕以“产地防疫持久战,春秋防疫歼灭战,公路检疫突击战,市场检疫阵地战”的防

张月安,彭效忠,王联群,李高勰[5](1991)在《甘肃畜牧业“七五”发展成就及“八五”发展的基本思路》文中提出 根据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精神和省委七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按照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的要求,在3月上旬召开的全省畜牧工作会议上认真回顾总结了"七五"畜牧工作,研究提出了"八五"发展基本设想.现将主要内容提出来,供大家参考,探讨."七五"是我省畜牧业发展的最好时期"七五"期间,由于稳步推进改革和深入治理整顿,稳定和落实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畜牧业的政策,开放集市贸易和主要畜产品的经营,为畜牧业经济创造了宽松的环境,调动了广人农牧民的生产

二、天水防检网络遍布城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天水防检网络遍布城乡(论文提纲范文)

(1)明代大理士绅参与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选题缘由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选题缘由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二、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三节 研究内容
        一、研究范畴及田野点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点
        四、主要研究内容
第一章 明代大理士绅概况
    第一节 明代大理士绅阶层的兴起
        一、大理士绅阶层兴起的条件
        二、明代大理士绅阶层的形成
    第二节 明代大理士绅的构成
    第三节 明代大理士绅的社会地位
        一、明代大理士绅的特点
        二、明代大理士绅的特权与地位
第二章 明代大理士绅参与教育的类型和形式
    第一节 明代大理教育的类型
        一、官学
        二、私学
    第二节 明代大理士绅参与教育的形式
        一、资金参与
        二、人力参与
        三、精神参与
第三章 明代大理士绅参与教育的个案
    第一节 赵州邹氏
        一、士绅群体的形成
        二、邹氏成员情况
        三、社会关系网络
        四、参与教育的形式
        五、士绅参与教育的文化意义
    第二节 邓川艾氏
        一、士绅群体的形成
        二、艾氏成员情况
        三、社会关系网络
        四、艾氏参与教育的形式
        五、士绅参与教育的文化意义
        六、艾氏教育理念的传承
    第三节 浪穹何氏
        一、士绅群体的形成
        二、何氏成员情况
        三、社会关系网络
        四、何氏参与教育的形式
        五、士绅参与教育的文化意义
    第四节 以李元阳为代表的士绅群体
        一、白族士绅李元阳
        二、大理士绅阶层的聚集
        三、参与教育的形式
        四、士绅集聚和参与教育的文化意义
第四章 明代大理士绅参与教育的影响
    第一节 对士绅的影响
        一、提高士绅阶层的社会威望
        二、扩大士绅群体的规模
    第二节 对地方社会的影响
        一、完善大理教育文化资源
        二、培育大理地方人才
        三、推动大理教育事业进步
        四、实现大理社会风气转变
        五、促进大理社会文化转型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2)魏晋南北朝时期家庭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节 选题的意义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第三节 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点和难点
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概况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1.1.1 门阀社会的形成及影响
        1.1.2 九品中正制与人才的选拔
        1.1.3 多元文化背景的形成
        1.1.4 经济特点及其影响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教育发展的特点
        1.2.1 官学教育的衰弱
        1.2.2 汉以来私学教育的发展变迁
        1.2.3 帝王个人因素对教育的影响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家庭教育的产生和兴起
        1.3.1 家庭教育的渊源
        1.3.2 家族文化价值观的变化
        1.3.3 家庭教育的兴盛
第二章 家庭教育的思想、内容、形式及方法
    第一节 家庭教育的思想及内容
        2.1.1 家庭门风的感化
        2.1.2 处事和入仕的教育思想
        2.1.3 家庭教育的具体内容
    第二节 不同的家庭教育形式
        2.2.1 家传
        2.2.2 设馆施教
        2.2.3 家训的繁荣
    第三节 家庭教育措施
        2.3.1 注重环境、因材施教
        2.3.2 长辈以身作则
        2.3.3 重视情景教学实践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不同类型家庭的教育特点
    第一节 帝王家庭的家教特点
        3.1.1 帝王家庭容易与社会脱离
        3.1.2 帝王家庭教育思想
        3.1.3 帝王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失败
    第二节 世族家庭的家教特点
        3.2.1 重视蒙学,德育教育
        3.2.2 活跃的家庭教育思想
        3.2.3 世家大族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失败
    第三节 少数民族家庭的家教特点
        3.3.1 倡导汉化,施教的书籍
        3.3.2 教子团结
        3.3.3 北朝鲜卑家庭教育特点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世族家教个案的比较
    第一节 王谢家族门风及比较
        4.1.1 琅琊王氏家学门风,书法世家
        4.1.2 陈郡谢氏家学门风,文学世家
        4.1.3 王谢家族门风的差异及影响
        4.1.4 两晋之际琅琊王氏充当南北文化交流的使者
    第二节 江东土着大族家教门风
        4.2.1 江东土着大族文化发展概况
        4.2.2 江东土着大族家教个案(特点、作用)
        4.2.3 士族通过家教改变家族命运
    第三节 各具特色的世族家教
        4.3.1 敦煌索氏家教特色
        4.3.2 河东薛氏家教特点
        4.3.3 汝南应氏家教特点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士家大族中的重点人物的教育观及对家族的影响
    第一节 王导家教研究
        5.1.1 王导的教育思想
        5.1.2 王导的家教特点
        5.1.3 王导的家教影响
    第二节 谢安家教研究
        5.2.1 谢安的家教内容
        5.2.2 谢安的家教特点
        5.2.3 谢安的家教影响
    第三节 颜之推与《颜氏家训》等
        5.3.1 颜之推的教育思想
        5.3.2 源远流长的家学
        5.3.3 《颜氏家训》的地位及影响
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家庭教育中的女性
    第一节 女性接受教育的原因
        6.1.1 官学式微与儒学衰落
        6.1.2 统治者重视并大力发展教育
        6.1.3 家族组织的兴盛
    第二节 女性接受教育的状况
        6.2.1 女性接受教育的目的
        6.2.2 女性接受教育状况分析
        6.2.3 女子教育的内容
    第三节 女性积极参与家庭教育的意义
        6.3.1 作为施教者为家族培养人才
        6.3.2 担任公职或从事社会活动
        6.3.3 一定程度提高女性地位
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家庭教育的几点思考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家庭教育的总结
        7.1.1 魏晋南北朝时期家庭教育的特点
        7.1.2 魏晋南北朝时期家庭教育的作用
        7.1.3 魏晋南北朝时期家庭教育的历史地位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家庭教育与当代家庭教育之比较
        7.2.1 关于当代家庭教育的反思
        7.2.2 魏晋南北朝时期家庭教育的进步意义
        7.2.3 借鉴古代优秀家庭教育经验,提高现代家教水平
参考文献
    一、基本史料(根据所阅读版本出版时间排序)
    二、研究着作(根据所阅读版本出版时间排序)
    三、期刊论文(根据所阅读版本出版时间排序)
致谢
个人简历及科研成果

(3)科学发展观视域下党的区域经济战略思想的新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科学发展观提出前党的区域经济思想的历史演变的研究
        1.2.2 关于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党的区域经济思想研究
        1.2.3 以往研究的成就与不足
    1.3 主要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科学发展观提出前党的区域经济思想的历史演变
    2.1 党的区域经济思想的理论基础
        2.1.1 马列主义关于区域经济布局的基本理论
        2.1.2 西方主要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2.2 以内陆地区为重点,各地区均衡发展的战略思想(1949——1978)
        2.2.1 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的形成背景
        2.2.2 区域经济平衡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
    2.3 以东部沿海为重点,鼓励优势地区率先发展的战略思想(1978—1991)
        2.3.1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
        2.3.2 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思想体系的基本内容
    2.4 以缩小区域差距为导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1991—2003)
        2.4.1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思想的确立
        2.4.2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具体内容
第3章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形成
    3.1 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提出的现实背景与理论依据
        3.1.1 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提出的现实背景
        3.1.2 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提出的理论依据
    3.2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思想的形成过程
        3.2.1 初步探索阶段
        3.2.2 发展丰富阶段
        3.2.3 整体完善阶段
    3.3 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内涵和目标
        3.3.1 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科学内涵
        3.3.2 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目标
第4章 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
    4.1 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
        4.1.1 西部大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4.1.2 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主要任务
        4.1.3 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4.2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4.2.1 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中主要问题
        4.2.2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启动
        4.2.3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
    4.3 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4.3.1 东部地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3.2 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优势
        4.3.3 东部率先发展战略的实施
    4.4 中部崛起
        4.4.1 中部地区发展的主要问题
        4.4.2 中部崛起战略的形成
        4.4.3 中部崛起战略的主要任务
        4.4.4 中部崛起的战略意义
第5章 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实现途径
    5.1 加快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5.1.1 加快革命老区的发展
        5.1.2 加快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5.1.3 加快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5.2 划分主体功能区
        5.2.1 主体功能区战略提出的背景和形成过程
        5.2.2 主体功能区的类型
        5.2.3 我国主体功能区划分的重要意义
    5.3 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5.3.1 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5.3.2 加强城市群的发展
        5.3.3 加强县域经济的发展
    5.4 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推动经济圈和经济带的发展
        5.4.1 我国主要经济圈和经济带发展现状
        5.4.2 经济圈和经济带的发展方向
第6章 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特点及其前景展望
    6.1 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特点
        6.1.1 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更具时代性
        6.1.2 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更具可操作性
        6.1.3 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更具科学性
        6.1.4 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更具系统性
        6.1.5 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更具主动性
    6.2 统筹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应对的问题与挑战
        6.2.1 生命周期理论与可能出现的新一轮的区域病
        6.2.2 梯度理论与贫富差距的扩大和贫富群体、地区的固化
        6.2.3 统筹区域经济发展与市场规律之间的矛盾
        6.2.4 统筹区域经济发展与公平正义之间的矛盾
        6.2.5 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浪潮对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的冲击
    6.3 加强党的建设,统筹区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6.3.1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统筹区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前提
        6.3.2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统筹区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基础
        6.3.3 加强党的创新能力建设是统筹区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动力
        6.3.4 加强党的制度建设是统筹区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保障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四、天水防检网络遍布城乡(论文参考文献)

  • [1]明代大理士绅参与教育研究[D]. 李曼琪. 大理大学, 2021(08)
  • [2]魏晋南北朝时期家庭教育研究[D]. 柳称. 南开大学, 2014(04)
  • [3]科学发展观视域下党的区域经济战略思想的新发展[D]. 易大东. 湘潭大学, 2012(02)
  • [4]天水防检网络遍布城乡[J]. 杨胜.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3(12)
  • [5]甘肃畜牧业“七五”发展成就及“八五”发展的基本思路[J]. 张月安,彭效忠,王联群,李高勰. 甘肃畜牧兽医, 1991(04)

标签:;  ;  ;  ;  ;  

天水防检网遍布城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