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衡散文集读书报告

梁衡散文集读书报告

问:求一篇《觅度》(梁衡)的读后感
  1. 答:读梁衡《觅渡,觅渡,渡何处》有感
    秋白不朽,不朽在何处?我翻遍他很薄却又很厚的36页人生,想找到答案,却又很茫然。
    他是一个艺术家吗?不错,他是一个才子,诗书、刻印、翻译,样样精通,也曾影响了一代文学人。但在文学史上,只看到梁实秋在悠闲,鲁迅在疾呼,徐志摩在康桥,找不到瞿秋白的一席之地。这也难怪,他短暂的一生根本不容他匀一点时间给美文或治学。
    他是一个政治家吗?不错,他曾是党的最高领导人。批判陈独秀,主持“八七”会议,决定武装斗争,受命于白色恐怖之中。但很快又被自己人打倒,永不重用。
    那么至少他是一个烈士了?是的,在狱中从容斗敌,高旁裂唱《国际歌》英勇就义,泣天地动鬼神。但偏偏又有一些《多余的话》:“不,我是一个多重色彩的人。”
    他什么都是又什么都不是,他是中国典型的知识分扒兄子,有着一副多么秀气但又有几分苍白的面容,有着文弱书生的古典美和迂腐之气,有着几千年沉淀积累的知识分子的爱国和责任。却偏偏没有学会聪明、世故,见风使舵或者一些政治家的圆滑、权术。为了国家危难,他不惜以珠玉之身扑火,毫不可惜,不像梁实秋、陈望道之春启袭流懂得避让,修成金身;又因为知识分子本身的缺陷,不懂政治权谋,被拥上浪尖却又被抛下政治的深谷;又因为知识分子的理想主义和迂腐作怪,他甚至连一个完整意义上的烈士都算不上。
    我突然有些明白了,秋白不朽,在于他是一个中国知识分子而不朽,像朱自清、文天祥那样。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哺育了他的才俊,也造定了他多难坎坷的生命。他一生都在苦觅,却一事无成,没有傍到一个好的渡口。“觅渡,觅渡,渡何处”其实是他不屈,却又略带伤感、迷惘一生的写照。他一生都在找这个问题的答案,却一直没有找到。只是凭着一腔热血与信念,奋斗,碰壁直至死亡。
  2. 答:叔本华说,“智力和意欲早羡核的关系就是光和可燃物的关系”。何解?前者依存后者而生也。梁衡的文字和他的背景在我看来也是光和可燃物的关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把栏杆拍遍》,这篇文章高中阶段就有阅读,非常喜欢。至少其大境界突破了一些传统的局限性。某日在书城瞥见《觅渡》一书,阅读良久不肯归,于是在某一个假期将其买下。
    有一些观点和视角是要在梁衡这个位置上才能看清的,有一些疑问和背景也只有在梁衡的位置上才会产生。“意派罩欲”之为“意欲”,非为个人,实为团体也;“智力”之为“智力”,非为团队,亦属个人也。
    不过,在梁衡大境界大阅读手法掩盖下的,却是一些从属关系过强的意欲表征。我们只能说,阅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吧。
    陆掘觅渡,觅渡,渡何处?到现在为止,梁衡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还是非常模棱两可的。
问:《把栏杆拍遍》读书笔记
  1. 答:掩卷沉思,再三咀嚼。如不是有渊博的学识,深邃博大的思想,梁衡先生怎能从中发出如此多的感悟?《把栏杆拍遍》一文中富有哲理的句子如同一泓清泉沁人心宏悔扉,笔下所绘的稼轩一颦一笑若隐若现。于是,在梁衡先生字里行间所注入的无限深睁绝核情中,真切感受到先生对词人的同情和惋悉掘惜。我想如果稼轩在世,也会有当年白乐天那种“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感慨。当然,更有知音为何在千年之后出生的余恨。而我在阅读此文时,时而为其绝妙的一笔而赞叹,时而在平淡中品味生活的哲理,真是“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问:梁衡散文集笔下韩愈的读后感
  1. 答:山无言,水无语毁坦,千古神话梦里依稀。梁祝化蝶双双去,终究是沧海桑田梦一场。彼岸花,繁华似锦,年华豆蔻,光阴一去催人老,转眼鬓染霜花,淡却芳华。暮色深,秋残,月清冷,难以上弦。西楼梦断独凭栏,残夜风寒,天涯留牵念,海角亦无缘,君生伴我老,我遇君已迟,一曲常相思,两两相望心自知,相逢太迟!
    兰芽短,玉蕊长,淡雅一枝秋风里。一卷诗心,几点烟雨。红尘一曲,卿知否?孤芳自赏月徘徊,顾影自怜心难平。月有长恨意,云有沧桑情,姹紫嫣红昨日事,秋色如画和泪染。淡墨难描远山韵,朱砂一点更销魂。九疑月如钩,珠江烟雨浓,马蹄声碎,琵琶声咽。无限潇湘意,空添亘古愁!清风白云两相逐,日月星辰劳伏余困相挂。
    亿君安,万水千山情意牵,百转回肠落花叹。十里长街九曲弯,八月荷塘月色翩,七夕银河难相聚,六月如火心亦寒,五湖四海遇知己,三生石畔情凄凄,两心相知情空负,一帘幽梦伴残生!
    半轮明月上碧峰,一个野僧卧溪云。两河环抱是潇湘,三山飞去到蓬莱,四五只寒鸦啼黄昏。莫叹那六宫粉黛无颜色,休论那七窍玲珑心长愠。笑东坡八风吹不动,待到九九归一日,十面埋伏,西楚缺念霸王也会晕。百年不过,弹指一挥间,回首,原来是,千山万水皆风韵。亿卿意氤氲。
梁衡散文集读书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