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花根片与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火把花根片与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一、火把花根片加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朱昊希[1](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的孙伟教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用药特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以孙伟教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医案为研究对象,通过数据挖掘的方法,分析孙伟教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用药经验,结合对典型医案的研读,总结孙伟教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学术思想,探索治疗本病的中医药诊疗思路,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客观依据,继承与传扬名老中医经验。研究方法:通过“中国肾脏病大数据应用创新联盟大数据平台”,严格筛选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医案,收集到经孙伟教授诊疗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78例,共计498诊次,建立数据库。借助R语言程序编程系统、SPSS 21.0以及SPSS Modeler 18.0等软件,采用频数分析、因子分析、关联规则、药物关系网络分析等方法,对证型治法、用药配伍、核心处方等进行分析,结合研读医案,客观总结孙伟教授治疗本病的用药规律及学术思想。研究结果:(1)一般情况: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入选患者共78例,共计498诊次。其中男性40例,女性38例,年龄最大83岁,最小19岁,平均年龄(48.92±15.12)岁。(2)四诊分布:498诊次病案中出现频数>50次的症状为:泡沫尿(291次)、下肢水肿(139次)、倦怠乏力(131次)、寐差(105次)、腰膝酸软(100次)、大便不实(72次)、夜尿频多(66次)、口干(56次)。舌象中,较为常见的舌苔为:苔薄白腻(150次)、苔薄腻(133次)、苔白腻(78次)、苔薄腻微黄(48次);较为常见的舌质为:舌淡红(206次)、舌偏胖(93次)、舌偏淡(63次)、舌胖大(59次)、舌淡胖(58次);较为常见的舌下络脉为:瘀紫2/3(261次)、瘀紫>2/3(167次)、瘀紫1/3(63次)。脉象较为常见的为:脉小弦(239次)和脉细弦(217次)。(3)证型分布:498诊次病案中,虚证主要为脾肾气虚证(97.19%);实证主要为血瘀证(92.77%)、湿浊证(69.08%)和湿热证(21.69%);常见证型为脾肾气虚兼夹湿浊、血瘀证(56.63%)及脾肾气虚兼夹湿热、血瘀证(17.07%)。(4)药物分析:①药物及性味归经分布:498诊次中较为常用的药物有黄芪(100.00%)、虎杖(100.00%)、石韦(100.00%)、炒白术(99.60%)、郁金(99.40%)、杜仲(97.59%)、党参(95.78%)、苏梗(95.18%)、炒当归(93.57%)、制苍术(92.97%)、穿山龙(90.96%)、土茯苓(88.96%)、川芎(86.95%)、菟丝子(82.13%)、续断(81.12%)、白花蛇舌草(77.91%)、白英(67.07%)、泽泻(67.07%)、泽兰(66.87%)、猕猴桃根(65.26%)、怀牛膝(61.24%)、炒赤芍(60.44%)。药性以寒(33.03%)、温(32.11%)、平(23.85%)为主;药味以甘(47.71%)、苦(47.71%)、辛(40.37%)为主;药物归经以肝(57.80%)、脾(40.37%)、肾(38.53%)、肺(34.86%)、胃(30.28%)为主。药物类别中以清热药(17.41%)、利水渗湿药(16.73%)、活血化瘀药(14.24%)、补气药(11.77%)、补阳药(10.61%)、解表药(5.32%)为主。②药物因子分析:将除去必用药物黄芪、虎杖、石韦以外的频数≥50次的42味药物进行因子分析,提取出11个公因子,如:因子1由土茯苓、炒赤芍、白英、泽泻、猕猴桃根、怀牛膝组成;因子2由鸡血藤、黄蜀葵花、玉米须、茯苓皮、黑大豆衣、葫芦瓢、积雪草组成;因子3由茵陈、鬼箭羽、荷叶、蚕砂组成。③药物关联规则分析:通过药物与药物关联规则分析得出常见药对,如炒白术-菟丝子、郁金-川芎等。运用关联规则分析症状与药物之间关系,如:与泡沫尿密切相关的药物有白花蛇舌草、全蝎、川芎、怀牛膝、玉米须、淫羊藿、茵陈、猕猴桃根、炒当归、续断;与下肢水肿相关的药物有黄蜀葵花、全蝎、白花蛇舌草、猕猴桃根、穿山龙。通过关联规则分析证型与药物之间关系,如:脾肾气虚证与党参、制苍术、炒当归、菟丝子、川芎、炒白术、土茯苓密切相关;脾肾气虚兼夹湿浊、血瘀证与芡实、醋柴胡、法半夏、淫羊藿、葛根、干姜、炒赤芍、炙僵蚕、杠板归、茵陈、荷叶、瞿麦、泽泻、积雪草、菟丝子、泽兰、山药密切相关。④核心处方:核心处方药物组成包括黄芪、党参、炒白术、制苍术、苏梗、郁金、川芎、炒当归、虎杖、杜仲、石韦、土茯苓、穿山龙。研究结论:孙伟教授认为,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病机为肾虚湿(热)瘀,脾肾亏虚是基本病机,湿浊(湿热)、瘀血是关键因素。病理性质本虚标实,病位主要在脾、肾,与五脏相关。孙伟教授治疗本病时,强调抓病机,扶正祛邪并举,辨病辨证相结合,辨证辨症相结合,宏观微观相结合,治以“益肾清利活血”大法,兼顾祛风,从多角度、多方法、多途径出发补益正气、分消邪气。

马媛媛[2](2021)在《昆仙胶囊与泼尼松治疗IgA肾病的疗效对比》文中指出背景IgA肾病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之一,约20-30%的患者随着病程的延长会逐渐进展为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在最新的KDIGO指南中指出,对于给予最大程度的支持治疗,仍存在发展为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高风险的IgA肾病患者,应考虑给予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但由于糖皮质激素的严重不良反应,及部分患者对糖皮质激素的不耐受或不接受,限制其广泛使用。昆仙胶囊是一种植物免疫抑制剂,属于新一代雷公藤复方制剂,近年来逐渐应用于肾病治疗,并在相关肾脏病治疗方面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但其在IgA肾病的应用相对较少,具体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尚不明确。目的探讨昆仙胶囊单药在IgA肾病治疗中近期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选取从2018年10月至2020年4月在新医一附院肾脏病医院确诊为原发性IgA肾病且24H尿蛋白为1.0--3.5g的患者63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泼尼松组(32例)和昆仙组(3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其中泼尼松组口服醋酸泼尼松片,昆仙组口服昆仙胶囊。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血尿酸、血尿素、胱抑素C、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清白蛋白、空腹血糖、血常规等指标变化,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1.两组治疗前后尿蛋白的变化比较在治疗4周时,两组中位24H尿蛋白定量分别为昆仙组为0.75g,泼尼松组为0.70g,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12周时,昆仙组在中位尿蛋白下降差值1.09g大于泼尼松组的0.89g,中位尿蛋白下降率83.61%高于泼尼松组的71.97%(P<0.05);昆仙组中位24H尿蛋白0.24g低于泼尼松组0.40g(P<0.05),两组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水平比较治疗12周时,泼尼松组血清白蛋白(44.54±3.44)g·L-1高于昆仙组(41.68±2.52)g·L-1(P<0.05),并且泼尼松组血清白蛋白水平较治疗前的(41.95±4.33)g·L-1有所升高(P<0.05),但昆仙组血清白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血肌酐、血尿酸、血尿素、胱抑素C、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比较治疗期间血清肌酐、血尿素、胱抑素C以及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在正常值范围波动;空腹血糖、血红蛋白、血尿酸水平治疗前后组内、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疗效及短期安全性对比昆仙组治疗12周后完全缓解率为64.52%明显高于泼尼松组的3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泼尼松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13%高于昆仙组的3.23%(P=0.013)。结论昆仙胶囊3个月内能明显降低IgA肾病患者的24小时尿蛋白水平,短期疗效好,起效快,且不良反应较少,与泼尼松相比,昆仙胶囊治疗的完全缓解率更高。

黄栓[3](2020)在《昆仙胶囊治疗肾小球肾炎的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研究背景肾小球肾炎(glomerulonephritis,GN)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常见病因,近年来随着对肾小球肾炎病理机制的逐步深入,肾小球肾炎的治疗方法日趋靶向化、具体化。现已形成了以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和靶向药物为主的治疗体系,其中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对于GN患者的病情恢复大有裨益。但考虑到多数肾小球肾炎患者患病日久,需长期服药,而大量使用免疫抑制剂可引发药物不良反应、药物毒性作用,并进一步抑制机体免疫机能,诱发其他疾患,且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免疫抑制剂多价格昂贵,故临床上开始积极探索经济效益高、毒副作用小且治疗收益较高的免疫抑制类药物。中医药是祖国传统医学的代表,部分中药材被证实具有免疫抑制的作用。大量临床研究已指出以雷公藤多苷为代表的中药免疫抑制剂在治疗肾小球肾炎,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相关指标和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突出作用。有研究发现昆明山海棠可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减轻炎症免疫作用,减少尿蛋白。但上述药物多具有性腺毒性、消化道毒性、肾毒性、骨髓抑制,可影响患者的生育能力,引发消化道不适,损害肾功能,这些毒副作用使部分患者难以忍受。昆仙胶囊是中医科研攻关项目的成果,主要含有昆明山海棠、淫羊藿、枸杞子及菟丝子。淫羊藿主要提取物为淫羊藿苷,具有抗骨质疏松、抗炎、提高造血功能、激素样作用;枸杞子主要提取物为甜菜碱,具有促进造血、保护肝脏的作用;莵丝子主要提取物为黄酮类,具有雌激素样作用,能提高生殖功能,且有护肝、促进成骨细胞活性作用。昆仙胶囊经组方配伍理论上可拮抗昆明山海棠的性腺毒性而不影响其抗炎和免疫抑制效果,故广泛应用于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等免疫相关性疾病的治疗。但目前关于昆仙胶囊治疗肾小球肾炎相关研究相对局限,随访调查研究相对较少。研究目的探究基础治疗方案联合昆仙胶囊治疗肾小球肾炎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研究方法采用干预措施下的同组研究设计,病例来源于2019年2月至2019年7月期间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肾内科门诊患者。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共61例,在基础治疗上加用昆仙胶囊治疗,门诊随访2个月,每月复查尿常规、尿蛋白肌酐比值(UACR)、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清白蛋白、血白细胞(WBC)、血小板(PLT)等指标,观察疗效,记录不良反应,并根据血肌酐、年龄、性别进行亚分组研究,从上述角度分析昆仙胶囊治疗肾小球肾炎的短期疗效。研究结果1.给予基础治疗上加用昆仙胶囊的61例肾小球肾炎患者,治疗1个月后,临床控制者4例,显效者8例,有效者10例,无效者39例,治疗总有效率达36.07%;治疗2个月后,临床控制者6例,显效者12例,有效者18例,无效者25例,治疗总有效率达59.02%。2.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时的Scr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的BUN相比较无显着差异(P=0.143),治疗前与治疗2个月的BUN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1),治疗1个月与治疗2个月的BUN相比较无显着差异(P=0.270);治疗后UACR明显下降,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的UACR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01),治疗前与治疗2个月的UACR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01),治疗1个月与治疗2个月的UACR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02)。3.以Scr是否正常分为血肌酐正常组与异常组。正常组、异常组患者进行组内对比,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的BUN均无显着差异(P>0.05);正常组患者治疗后UACR下降,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的UACR相比较无显着差异(P=0.085),治疗前与治疗2个月的UACR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03),治疗1个月与治疗2个月的尿UACR相比较无显着差异(P=0.165);异常组患者治疗后UACR明显下降,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的UACR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01),治疗前与治疗2个月的UACR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01),治疗1个月与治疗2个月的UACR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07);两组患者进行组间对比,治疗前BUN、UACR均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1个月与治疗前的BUN的差值和UACR的差值均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2个月与治疗前的BUN的差值和UACR的差值均无显着差异(P>0.05)。4.以60岁为分界将患者分为了高龄组和低龄组。低龄组、高龄组患者进行组内对比,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的Scr、BUN均无显着差异(P>0.05);低龄组患者治疗后UACR明显下降,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的UACR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01),治疗前与治疗2个月的UACR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01),治疗1个月与治疗2个月的UACR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22);高龄组患者治疗后UACR下降,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的UACR相比较无显着差异(P=0.490),治疗前与治疗2个月的UACR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08),治疗1个月与治疗2个月的UACR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40);两组患者进行组间对比,治疗前Scr、BUN、UACR均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1个月与治疗前的Scr的差值、BUN的差值、UACR的差值均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2个月与治疗前的Scr的差值、BUN的差值、UACR的差值均无显着差异。5.按性别将患者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男性组患者进行组内比较,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的Scr、BUN均无显着差异(P>0.05);女性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的Scr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的BUN相比较无显着差异(P=0.114),治疗前与治疗2个月的BUN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09),治疗1个月与治疗2个月的BUN相比较无显着差异(P=0.289);男性组患者治疗后UACR明显下降,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的UACR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21),治疗前与治疗2个月的UACR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01),治疗1个月与治疗2个月的UACR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01);女性组患者治疗后UACR明显下降,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的UACR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03),治疗前与治疗2个月的UACR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01),治疗1个月与治疗2个月的UACR相比较无显着差异(P=0.439);两组患者治疗前Scr、BUN、UACR均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1个月与治疗前的Scr的差值、BUN的差值、UACR的差值均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2个月与治疗前的Scr的差值、BUN的差值、UACR的差值均无显着差异。6.临床指标分析显示治疗后尿红细胞明显减少,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的尿红细胞计数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01),治疗前与治疗2个月的尿红细胞计数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01),治疗1个月与治疗2个月的尿红细胞计数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45);治疗后血清白蛋白水平上升,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的血清白蛋白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01),治疗前与治疗2个月的血清白蛋白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01),治疗1个月与治疗2个月的血清白蛋白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01);治疗后第1、2个月外周血白细胞较治疗前分别有所下降,但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低于生理水平下限。7.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1.昆仙胶囊治疗肾小球肾炎的效果较理想,在改善尿蛋白方面的疗效显着。2.昆仙胶囊在短期内对肾小球肾炎患者的血肌酐无明显影响。3.性别及年龄不是昆仙胶囊治疗肾小球肾炎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4.昆仙胶囊短期治疗肾小球肾炎的安全性较高,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王瑞[4](2020)在《黄芪六味地黄合五苓散加味对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观察 ——针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中脾肾气虚证型》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黄芪六味地黄汤合五苓散加味对脾肾气虚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观察。方法:1.将患者随机划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0人。对照组予行西医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服用黄芪六味地黄汤合五苓散加味,4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即观察总疗程为8周。2.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蛋白、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肾功(Scr、BUN、Ccr)、血脂(TC、TG、LDL-C)及中医各症状、证候积分等,并采用医学统计学方法比较和分析其疗效。结果:1.肾病综合征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和对照组总有效率达进行组间比较(P<0.05),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2.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P<0.05),比较后结果有统计学意义。3.中医证候积分: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组内比较、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P值均<0.01),其结果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4.中医各症状:治疗组全部中医症状治疗前与治疗后各组的组内比较结果(P<0.01),对照组的部分中医症状治疗前与治疗后组内比较结果(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组间比较(P<0.05),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5.24小时尿蛋白定量(UPRO)、血清白蛋白(ALB):两组患者治疗前后UPRO、ALB组内比较(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组间比较(P<0.01),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6.尿蛋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蛋白组内比较、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P值均<0.0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7.肾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cr、BUN、Ccr组内比较、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P>0.05),结果无统计学意义。8.血脂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C、TG、LDL-C组内比较、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组间比较(P值均<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9.其余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肝功能、便常规、心电图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黄芪六味地黄汤合五苓散加味可有效改善脾肾气虚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中医症状,减少患者尿蛋白(PRO)、24h尿蛋白定量(UPRO)、增加血清白蛋白(ALB)、降低血脂(TC、TG、LDL-C)。提示黄芪六味地黄汤合五苓散加味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表现,减少尿蛋白,从而达到延缓患者病情发展的目的。

郑韵恒[5](2020)在《昆仙胶囊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IgA肾病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过去一直认为该疾病呈良性进展,但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不断的深入,现已明确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的病程呈进展性,经大量数据证实约有50%的IgA肾病患者在患病后25-30年将发展至终末期肾病。目前针对IgA肾病患者的治疗,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断剂的作用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是否联合使用免疫抑制治疗方面的药物,尚有一定争议,对中药治疗IgA肾病尚缺乏研究证据。雷公藤多苷作为一种中药单体成分,具有较强的抗炎、免疫调节等作用,既往已被广泛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疾病,近年来其逐渐应用于肾脏病领域,如IgA肾病的治疗。研究证实,雷公藤多苷能够有效降低IgA肾病24小时尿蛋白、延缓肾小球硬化损害、提高临床缓解率,且与使用ACEI/ARB药物治疗IgA肾病相比疗效更佳,但同样存在白细胞下降、肝功能损害、月经紊乱等不良反应。随着现代制药工艺的发展,更多高效低毒的雷公藤类药物开始应用于临床。昆仙胶囊作为雷公藤类中药复方制剂,由昆明山海棠与补肾强精之品,淫羊藿、枸杞子、菟丝子四味中草药组方配伍而成,具有祛风除湿、温阳益肾等作用,中医理论上可对抗昆明山海棠的生殖毒性,但不影响其抗炎和免疫抑制效果,较单一的雷公藤有增效减毒的作用。目前昆仙胶囊在类风湿关节炎、狼疮性肾炎等的治疗中疗效肯定。但迄今为止国内外,昆仙胶囊在IgA肾病的治疗方面尚未见相关报道,缺乏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证据,治疗上缺乏证据参考,疗效及不良反应仍有待进一步证实。目的: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评价昆仙胶囊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将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肾脏穿刺活检病理确诊为IgA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选取共计39例,随机分为昆仙胶囊治疗组20例及来氟米特对照组19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包括口服氯沙坦钾片50mg 1次/日,双嘧达莫片50mg 3次/日,昆仙胶囊治疗组口服昆仙胶囊0.6g 3次/日,来氟米特对照组口服来氟米特片20mg 1次/日。观察时限为12周,治疗前、治疗后第4、8、12周分别检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血清肌酐、尿素氮、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并记录临床不良反应。结果:1、临床疗效:本研究共纳入患者39例,试验期间,来氟米特对照组1例患者因不良反应退出试验,最终纳入有效分析病例38例。昆仙胶囊治疗组患者完全缓解16例,部分缓解2例,未缓解2例,总有效率为90%,来氟米特对照组患者完全缓解11例,部分缓解4例,未缓解3例,总有效率为83.3%。昆仙胶囊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来氟米特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指标:(1)与治疗前相比,昆仙胶囊治疗组与来氟米特对照组治疗后第4、8、12周24小时尿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后第12周,两组患者24小时尿蛋白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治疗前相比,昆仙胶囊治疗组与来氟米特对照组治疗后第4、8、12周血清白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4、8、12周,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治疗前相比,昆仙胶囊治疗组与来氟米特对照组治疗后第12周血清肌酐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后第12周,两组患者血清肌酐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昆仙胶囊治疗组与来氟米特对照组治疗后第4、8、12周尿素氮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后第12周,两组患者尿素氮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安全性指标:治疗前,两组患者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2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第4、8、12周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第12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第4、8、12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均出现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不良反应:昆仙胶囊治疗组有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1例月经不调,2例胃肠道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来氟米特对照组共有4例发生不良反应,其中2例肝功能损害,2例胃肠道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昆仙胶囊能降低IgA肾病患者尿蛋白,起效迅速,作用稳定,与来氟米特片治疗效果一致;2、昆仙胶囊可稳定IgA肾病患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延缓慢性肾脏疾病的进展;3、昆仙胶囊可降低IgA肾病患者尿蛋白,但短期内对提升血清白蛋白无明显作用;4、昆仙胶囊与来氟米特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无明显的肝毒性,轻微消化道不适反应,调整用药后可得到改善。

李凯[6](2016)在《雷公藤多苷片联合激素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回顾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特发性膜性肾病、继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并探讨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病案室查询或电话随访方式,回顾性分析我院行肾穿刺病理活检术并诊断为膜性肾病47例患者(包括特发性膜性肾病39例及继发性膜性肾病8例)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回顾性分析我院接受治疗的43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2例使用雷公藤多苷片联合激素治疗,21例单独使用雷公藤多苷片治疗),分别对其治疗前及治疗6月后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其疗效做出评价并进行比较。结果:对膜性肾病的病理及临床资料分析发现:继发性膜性肾病在肾脏组织中IgA阳性率、肾小球硬化程度及系膜增生程度明显高于原发性膜性肾病,P<0.05;继发性膜性肾病血清白蛋白低于原发性膜性肾病,且24小时尿蛋白定量高于原发性膜性肾病,P>0.05;继发性膜性肾病较原发性膜性肾病小管萎缩、小管间质纤维化及间质炎症发生率高,P>0.05。对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病理及临床资料发现: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伴血尿组血肌酐高于不伴血尿患者,P<0.05;伴血尿患者血清白蛋白明显低于不伴血尿患者,P<0.05;伴血尿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明显高于不伴血尿患者,P<0.05;伴血尿患者肾脏病理活检中Clq阳性率、小球硬化率及系膜增生率明显高于不伴血尿患者,P<0.05;回顾性分析43例接受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雷公藤多苷片联合激素治疗组: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血清白蛋白明显升高,P<0.05;24小时尿蛋白排泄明显降低,P<0.05;血肌酐及总胆固醇治疗后较治疗前减低,P<0.05。单用雷公藤多苷片组: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血清白蛋白较前升高,P<0.05;24小时尿蛋白排泄较前下降,P<0.05;高密度脂蛋白较前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雷公藤多苷片联合激素组血清白蛋白升高程度及24小时尿蛋白缓解程度均显着高于单用雷公藤多苷片组,P<0.05;雷公藤多苷片联合激素治疗的患者90%能达到缓解,而单用雷公藤多苷片治疗仅55%的患者缓解,P<0.05。结论:1.继发性膜性肾病在诊断初期可能比特发性膜性肾病诊断初期病情较为严重。2.特发性膜性肾病伴血尿患者比不伴血尿患者病情可能较重。3.单用雷公藤多苷片及雷公藤多苷片联合激素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对于尿蛋白的控制以及疾病的缓解均有一定作用。4.对于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治疗,雷公藤多苷片联合激素的疗效更为显着。

骆敏[7](2011)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脾肾阳虚型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 PNS)是原发于肾小球的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不同程度的水肿,高脂血症为基本特征的临床综合征。目前糖皮质激素仍是治疗PNS公认的首选药物,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但疗程较长,毒副作用大,且易产生激素依赖、激素抵抗及频繁复发的问题。近年来一些学者运用中医中药治疗PNS的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PNS有着比较理想的疗效,同时可以减轻激素的不良反应,减少复发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中医药在PNS的治疗中如何更好的发挥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研究目的着名中医学家高辉远教授提出以肾之阴阳为本,益肾健脾则开阖有度,水邪有制而肿可自消的学术观点,创拟了“新加春泽汤”,经高辉远教授及王发渭老师临床运用数十年,治疗肾病综合征,疗效显着。总结导师治疗肾病水肿的经验,对新加春泽汤联合激素治疗PNS的临床疗效进行系统的观察,评价该方法治疗PNS的可行性及研究价值,探讨新加春泽汤治疗PNS的作用机理,丰富中西医结合治疗PNS的治疗思路。研究方法以明确诊断为PNS,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西医激素治疗)和治疗组(新加春泽汤联合激素治疗),其中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激素治疗(强的松1mg/kg·d,晨起顿服),治疗组在常规激素治疗(强的松1mg/kg·d,晨起顿服)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新加春泽汤(日一剂,水煎分服,2/日)治疗,其余基础治疗两组相同。疗程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肾病疗效指标,实验室指标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对结果进行探讨。研究结果1.临床疗效:治疗组的总体有效率为85.7%,显着高于对照组的71.4%(p<0.05)2.中医症状疗效:两组均能有效改善中医症状,减少中医证候积分(p<0.05),治疗组在改善面浮身肿、畏寒肢冷,大便稀溏的中医症状方面的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组在减少尿蛋白,提高血清白蛋白,调节血脂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能改善高凝状态(p<0.05),对肾功能无明显影响(p>0.05)。研究总结1.新加春泽汤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脾肾阳虚型)有着明显的疗效,该方能显着降低尿蛋白,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同时能改善PNS患者的脂质代谢,有效的改善对患者的浮肿,畏寒,腰痛,便溏等症状,且未发现明显的副作用。2.在常规激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症(脾肾阳虚型)的基础上运用新加春泽汤联合治疗,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能显着提高疗效,治愈率高,值得进一步的临床探讨。3.健脾益肾、化气行水可作为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脾肾阳虚型)的常法,随症加减,辨证施药,可获满意的疗效。

高宗银,金敏,朱云喜[8](2010)在《火把花根片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89例虹膜睫状体炎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研究火把花根片治疗虹膜睫状体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06-01/2007-12在我院眼科住院治疗的虹膜睫状体炎患者89例,分为治疗组(火把花根片+糖皮质激素)45例,对照组(糖皮质激素+安慰剂)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组为火把花根片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第14d时统计其治愈率分别为88%,60%,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mo,治疗组复发3例3眼,复发率8%;对照组复发5例5眼,复发率17%,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把花根片可用于虹膜睫状体炎的治疗,治愈率及复发率较单纯应用糖皮质激素好。

姚琼[9](2010)在《温阳利湿通络法对阿霉素肾病大鼠治疗作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 NS)是临床上常见多发的疾病,西医治疗难度大,而中医治疗取得了显着成果,故从新的理论总结开始,开展了本课题研究。本课题分为理论探讨和实验研究两大部分,以邱幸凡教授提出的“脏虚络痹”病机理论为基础,拟定了温阳利湿通络方,运用现代医学研究方法,深入研究了该方对阿霉素诱导的肾病综合征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及其部分机制,目的在于为临床NS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和实验依据。理论探讨:1、基于络脉络病理论及“脏虚络痹”的病机理论,提出“肾脾阳虚,湿瘀阻络”是NS的基本病机:(1)肾脾阳虚是致病之本:肾脾阳虚是NS的基本病机;(2)湿瘀阻络为致病之标:湿瘀阻络是NS发生的病理关键;(3)脏虚络痹相互影响,互为因果。2、根据病机,提出“温肾补脾,利湿泄浊,化瘀通络”是NS的基本治疗法则:(1)补脏以治其本:以补脾肾之阳为基本;(2)通络以治其标:“利湿泄浊,化瘀通络”是治疗NS的关键;3、提出治疗NS的方药为“温阳利湿通络方”。该方由熟附片10g、黄芪30g、党参10g、白术10g、泽泻10g、车前子15g、水蛭6g和蝉蜕10g组成。方法:本研究采用尾静脉一次性注射阿霉素6mg/kg的方法建立阿霉素诱导的肾病综合征大鼠模型,即按Bertani法造模,进行了温阳利湿通络方干预该模型的实验研究。将4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0)、模型组(n=10)、中药组(n=10)、西药组(n=10)。造模成功后,正常组和模型组灌生理盐水(1ml/100g体重);中药组灌温阳利湿通络方(1ml/100g体重);西药组灌盐酸贝那普利溶液(0.3mg/100g体重),均每日一次,连续灌胃四周。给药期间每天观察食量、体毛、大便、精神状态、体重及水肿情况。尿标本检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HUPQ)、β2微球蛋白(β2-MG)、尿白蛋白(ALB),采用干化学法检测;血标本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总蛋白(TP)、白蛋白(ALB)、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CHO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ET-1、VEGF及TGF-β1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研究。TGF-β1mRNA的表达采用RT-PCR方法检测。结果:1、对大鼠一般情况的观察:正常组大鼠活动灵活,反应较快,皮毛致密、有光泽,没有出现水肿;模型组大鼠造模后3天出现活动减低,精神差、体毛翻转凌乱、大便稀,食量减少,3周后出现水肿并逐渐加重,尤以腹水明显;中药组与西药组大鼠经治疗后,精神较模型组好,食量好,大便呈颗粒状,活动情况好转,且水肿较轻。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在造模成功时,体重较正常组显着下降(P<0.01);实验结束时,中药组和西药组大鼠体重显着高于模型组(P<0.05),而中药组与西药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2、对大鼠蛋白尿的影响: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于造模后第7天开始,24HUPQ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说明造模成功。治疗后第14、21、28天,中药组的24HUPQ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中药组与西药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实验结束时,中药组的尿β2-MG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尿ALB低于模型组(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3、对大鼠血脂的影响:实验结束时,模型组大鼠TG、CHOL结果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中药组和西药组的TG结果低于模型组(P<0.01),中药组与西药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中药组和西药组的CHOL结果低于模型组(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比较无显着差异;4、对大鼠肾功能的影响:实验结束时,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与正常组比较,血Sci、BUN的结果均无显着性差异;5、对大鼠血清蛋白的影响:实验结束时,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大鼠的TP、ALB结果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中药组和西药组大鼠的TP、ALB结果高于模型组(P<0.05),而中药组与西药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6、对大鼠ET-1、VEGF、TGF-β1及TGF-β1mRNA水平的影响:模型组与中药组的ET-1、VEGF、TGF-β1及TGF-β1mRNA水平均明显升高(与正常组相比,P<0.01),但中药组的ET-1、VEGF、TGF-β1及TGF-β1mRNA水平较模型组显着降低(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无显着性差异;7、病理学观察:在光镜下,模型组大鼠HE及PAS染色病理切片有轻度系膜增生,其它各组肾小球及肾小管均未见明显病理变化。在电镜下,正常组大鼠肾小球基底膜未见增厚,系膜未见增生,足突清晰完整,未见融合。模型组大鼠肾小球基底膜未见增厚,局部系膜细胞、基质增生,足突间隙消失,足突广泛融合,尚可见部分内皮细胞异染色质染色加深、成块、趋边,核孔增宽,出现细胞凋亡;模型组大鼠可见部分肾小管细胞周边水肿,溶酶体增多。中药组和西药组,肾小球病变程度相似,基底膜平滑,未见增厚,系膜未见增生,足突部分融合,肾小管细胞结构正常,与模型;组比较,病变程度明显较轻。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温阳利湿通络方能显着改善阿霉素诱导的肾病综合征大鼠的一般营养状况;提高阿霉素诱导的肾病综合征大鼠血清白蛋白、总蛋白水平,降低大鼠蛋白尿、甘油三酯、胆固醇水平。该方对阿霉素诱导的肾病综合征大鼠肾组织的超微结构有改善作用。其治疗机制可能与下调ET-1、VEGF、TGF-β1及-TGF-β1mRNA水平有关,在降低ET-1、VEGF、TGF-β1及TGF-β1mRNA水平的过程中,减少了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浸润,抑制炎症细胞的聚集活化和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减轻足突细胞损伤,减少足突融合,达到保护肾小球滤过膜的结构和功能的作用,,最终降低尿蛋白,并且,因其减轻了肾脏免疫损伤,从而能调节蛋白和脂质代谢,抑制脂质过氧化物的形成,达到升高血清白蛋白,降低血脂的作用,因此,对ET-1、VEGF、TGF-β1及TGF-β1mRNA的研究,从细胞免疫及分子角度更深入阐明了温阳利湿通络方对NS治疗作用的分子机制。提示:温阳利湿通络法及其方是中医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一种优势方法。

杨义龙[10](2009)在《三靶点治疗IgA肾病中量蛋白尿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蛋白尿是肾功能衰竭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而中等量蛋白尿的治疗方面争议较大。患者常由于各种原因,对糖皮质激素或雷公藤多贰存在使用禁忌,此时调整药物方案就显得尤为必要。本研究拟用科内经验效方(益肾泄浊方)联合小剂量雷公藤多甙片、糖皮质激素,用于治疗IgA N中量蛋白尿,从整体机能调节、免疫抑制、免疫调节与抗炎三个靶点进行临床干预,分阶段对其临床疗效及副作用进行动态观察,验证三靶点联合用药的优越性,后续深入研究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通过文献整理,结合科室先期研究成果,探讨IgA肾病的中医范畴、症候分布、中西医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在此基础上,根据深圳中医院肾病科IgA肾病的病例数情况,严格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选择病例,以就诊时间先后顺序半随机分组,单号为治疗组,双号为对照组,治疗组共收集33例,均采用中药汤剂辨证施治(以益肾泄浊方为基本方);强的松20mg每日一次,晨起服(规律用药,六个月减撤完全);雷公藤多甙片10mg,日三次服(可视病情调整,六个月减撤完全)。对照组共收集病例32例,采用强的松20mg每日一次,晨起服(规则用药,六个月减撤完全);雷公藤多甙片10mg,日三次服(可视病情调整,六个月减撤完全)。各入选病例血压均控制在125/75mmHg以下,不能达标者加用CCB类或a-受体阻滞剂;非首诊患者均需经1-2周洗脱期后方可入组。分别在3月初及6月初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进行观察。结果1)气阴两虚型临床证候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前六位为统计对象,同组治疗后的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降低幅度更大;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疗后积分比较:在面色无华、少气乏力、午后潮热/手足心热、口干咽燥/咽部暗红症候方面,治疗3月及6月时相应积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食少纳呆症候在治疗6月后组间差异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O1);腰酸痛症候在治疗6月后组间差异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主要实验室指标变化分析显示,入组时,治疗组与对照组在24h尿蛋白定量、内生肌酐清除率、血浆谷丙转氨酶、血白细胞计数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月后,组间比较在血浆谷丙转氨酶及血白细胞计数两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4小时尿蛋白定量组间差异则在治疗6月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观察期内,治疗组内生肌酐清除率虽有改善趋势,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在24h尿蛋白定量方面都呈下降趋势,且在治疗3月和6月时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生肌酐清除率方面,治疗组有改善趋势,但组内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则逐渐下降,与初始水平相比,在6月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有所波动,前3月呈上升趋势,并具有统计学意义,之后逐渐下降,治疗组则保持稳定;在血清白细胞计数方面,两组均保持稳定。3)主要副作用方面,治疗组呼吸道及泌尿系感染总次数均少于对照组,且在消化道反应方面亦有相似结果,但在治疗6月时,三者的组间差异才具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而言,治疗组在消化道反应、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方面的出现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1)益肾泄浊方能明显改善气阴两虚型症状、减少尿蛋白,并稳定肾功能。2)三靶点疗法从整体机能调节、免疫抑制、免疫调节与抗炎三个主要方面对气阴两虚型IgA肾病进行临床干预,在疗效及减轻相关药物毒副作用等方面都显示了不错的效果。科内经验方(益肾泄浊方)在三靶点治疗中起到了减毒增效的重要作用,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3)由于受观察时间及样本量等因素影响,本疗法对肾功能远期进展的影响及生殖系统损害等方面尚有待深入研究。

二、火把花根片加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火把花根片加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数据挖掘的孙伟教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用药特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特发性膜性肾病的西医研究概况
        1.1 概述
        1.2 流行病学
        1.3 发病机制
        1.4 预后影响因素
        1.5 治疗
    2. 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中医研究概况
        2.1 病名
        2.2 病因
        2.3 病机
        2.4 辨证论治
        2.5 中成药
        2.6 孙伟教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疗效确切
    3. 数据挖掘技术在名老中医经验传承中的应用
        3.1 因子分析
        3.2 关联规则
        3.3 聚类分析
        3.4 决策树
        3.5 人工神经网络
第二部分 基于病案数据挖掘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资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频数分布与分析
        3.2 主要药物因子分析
        3.3 关联规则分析
        3.4 药物关系网络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 一般情况与临床症状
    2. 舌象脉象
    3. 证型方面
    4. 用药治法
    5. 核心处方
    6. 孙伟教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用药特点及学术思想探讨
        6.1 病因病机
        6.2 治则治法
        6.3 调摄养护
        6.4 典型医案
第四部分 研究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就
致谢

(2)昆仙胶囊与泼尼松治疗IgA肾病的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昆仙胶囊在肾脏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及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3)昆仙胶囊治疗肾小球肾炎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第三章 结果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肾小球肾炎的病理机制及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黄芪六味地黄合五苓散加味对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观察 ——针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中脾肾气虚证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1 引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目的
    2.2 病例选择
    2.3 病例选择标准
        2.3.1 西医诊断标准
        2.3.2 中医诊断标准
        2.3.3 纳入标准
        2.3.4 排除标准
        2.3.5 剔除、脱落和终止标准
    2.4 分组
    2.5 治疗方法
        2.5.1 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
        2.5.2 治疗组:西医常规治疗+黄芪六味地黄汤合五苓散加味
    2.6 疗程
    2.7 观察指标
        2.7.1 疗效性观察指标
        2.7.2 安全性观察指标
    2.8 疗效判定标准
        2.8.1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判定标准
        2.8.2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2.9 疗效分析
    2.10 统计学处理方法
3 临床资料
    3.1 性别比较
    3.2 年龄、病程比较
    3.3 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比较
    3.4 尿蛋白定性比较
    3.5 肾功比较
    3.6 血脂、肝功比较
    3.7 血常规比较
    3.8 中医证候比较
    3.9 其余指标
4 研究结果
    4.1 两组患者临床总疗效比较
    4.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4.2.1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4.2.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4.2.3 两组患者中医症状比较
        4.2.4 两组患者舌、脉象比较
    4.3 两组患者蛋白比较
        4.3.1 两组患者24h尿蛋白及血清白蛋白比较
        4.3.2 两组患者尿蛋白定性比较
    4.4 两组患者肾功比较
    4.5 两组患者血脂比较
    4.6 两组患者安全指标比较
        4.6.1 两组患者肝功比较
        4.6.2 两组患者血常规比较
        4.6.3 两组患者其余安全指标和不良反应比较
5 讨论
    5.1 中医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认识
        5.1.1 中医对其病名的相关论述
        5.1.2 中医对其病因病机的相关论述
    5.2 本课题所选方剂及方中单味药的中医研究
        5.2.1 方剂来源
        5.2.2 方剂组方分析及单味药研究
    5.3 对本课题研究结果的分析和探讨
        5.3.1 临床总疗效的分析
        5.3.2 中医症候疗效、症候积分及各症状的分析
        5.3.3 蛋白结果的分析
        5.3.4 肾功能结果的分析
        5.3.5 血脂结果的分析
        5.3.6 安全性指标的分析
6 结论
7 问题与展望
8 参考文献
9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10 附录
11 致谢

(5)昆仙胶囊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临床资料
        1.1 临床试验设计
        1.2 伦理审批及知情同意
    2、病例选择
        2.1 诊断标准
        2.2 病理分级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退出标准
    3、研究对象及分组
    4、试验方案
        4.1 基础治疗
        4.2 昆仙胶囊治疗组
        4.3 来氟米特对照组
        4.4 观察内容
        4.5 标本收集
    5、评价标准
        5.1 疗效评价
        5.2 不良反应评价
    6、统计学方法
结果
    1、一般临床资料
    2、昆仙胶囊治疗组及来氟米特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
        2.1 昆仙胶囊治疗组与来氟米特对照组患者24 小时尿蛋白水平
        2.2 昆仙胶囊治疗组与来氟米特对照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
        2.3 昆仙胶囊治疗组与来氟米特对照组患者血清肌酐水平
        2.4 昆仙胶囊治疗组与来氟米特对照组患者尿素氮水平
        2.5 昆仙胶囊治疗组与来氟米特对照组患者的疗效
    3、昆仙胶囊治疗组与来氟米特对照组临床用药安全性比较
    4、临床不良反应
讨论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6)雷公藤多苷片联合激素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第一节 特发性膜性肾病的西医文献研究
    一、临床特征
    二、发病机制
    三、病理及诊断
    四、西医的治疗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二节 中医治疗膜性肾病的文献研究
    一、膜性肾病的命名
    二、中医发病机制
    三、中医治疗
    
(一) 中医药汤剂治疗原则
    
(二) 中药制剂 第二章 实验研究
第一节 研究材料和方法
    一、研究材料和方法
    
(一) 研究对象及资料收集方式
    
(二) 诊断标准
    
(三) 特发性膜性肾病病例排除标准
    
(四) 中医各证型诊断标准
    
(五) 疗效判断
    
(六) 治疗
    二、数据处理
第二节 结果
    一、继发性膜性肾病与特发性膜性肾病临床及病理资料对比
    二、特发性膜性肾病中伴血尿患者与不伴血尿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
    三、雷公藤多苷片联合激素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临床疗效分析
    四、雷公藤多苷片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疗效分析
    五、治疗前两组各指标分析
    六、治疗后两组疗效对比
    七、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证型
    八、治疗后疗效对比
第三节 讨论
第四节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7)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脾肾阳虚型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语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学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认识与研究进展
        1.中医古籍对水肿的认识
        2.中医治疗研究现状
        2.1 辨证论治
        2.2 专方专药
        2.3 复方及复方制剂
        2.4 其他疗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现代医学对PNS的认识
        1.1 PNS的诊断
        1.2 PNS的病理生理
        1.3 常见病理类型及预后
        2.PNS的治疗研究现状
        2.1 免疫抑制治疗方案
        2.2 RAAS阻断剂
        2.3 非甾体类消炎药
        2.4 一般治疗
        2.5 合并症防治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中西医结合治疗PNS的临床观察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和掉落标准
    2.临床研究方法
        2.1 随机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时间
        2.4 观察指标
        2.5 疗效评定
        2.6 统计学方法
    3.治疗结果
        3.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2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3.3 两组治疗前后24小时尿蛋白及血清白蛋白比较
        3.4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情况比较
        3.5 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比较
        3.6 两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比较
第三部分 结果与讨论
    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
    2.新加春泽汤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探讨
    3.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4.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火把花根片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89例虹膜睫状体炎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1.2.2疗效标准
2结果
3讨论

(9)温阳利湿通络法对阿霉素肾病大鼠治疗作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中医对肾病综合征的认识
        1.1 病因病机
        1.2 辨证论治
        1.3 治疗药物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
        1.5 小结
    2 西医对肾病综合征的认识
        2.1 病因
        2.2 病理
        2.3 临床表现
        2.4 诊断标准
        2.5 鉴别诊断
        2.6 并发症
        2.7 治疗
    3 从"脏虚络痹"理论认识肾病综合征的基本病机及治则治法
        3.1 基本病机
        3.2 治则治法
    4 温阳利湿通络方的组方依据及方药分析
        4.1 组方依据
        4.2 方药分析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温阳利湿通络方对阿霉素诱导的肾病综合征大鼠血液生化学及尿蛋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小结
    实验二 温阳利湿通络方对阿霉素诱导的肾病综合征大鼠肾组织ET-1、VEGF及TGF-β_1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小结
    实验三 温阳利湿通络方对阿霉素诱导的肾病综合征大鼠肾组织TGF-β_1mRNA表达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小结
    实验四 温阳利湿通络方对阿霉素诱导的肾病综合征大鼠肾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讨论
    1 温阳利湿通络方的现代药理研究
        1.1 单味中药药理
        1.2 复方药理
    2 模型评价及阳性对照药物介绍
    3 温阳利湿通络方对阿霉素诱导的肾病综合征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探讨
        3.1 对一般情况的影响
        3.2 对尿蛋白及血清生化学的影响
        3.3 对ET-1、VEGF、TGF-β_1水平的影响
        3.4 对TGF-β_1mRNA表达的影响
        3.5 对肾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中医药治疗成人肾病综合征研究进展(综述)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附图
致谢

(10)三靶点治疗IgA肾病中量蛋白尿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上篇 理论研究
    1 传统医学对IgA肾病及IgA肾病蛋白尿的认识
        1.1 对IgA肾病的认识
        1.2 对IgA肾病蛋白尿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IgA肾病及IgA肾病蛋白尿的认识
        2.1 IgA肾病概述
        2.2 现代医学对IgA肾病蛋白尿的认识
        2.3 在IgA肾病蛋白尿治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下篇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资料与方法
        2.1 诊断及病例纳入标准
        2.2 观察指标
        2.3 疗效判断指标
        2.4 一般资料
        2.5 研究方法
        2.6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气阴两虚型主要症候积分变化情况
        3.3 主要副作用比较
        3.4 其他副作用观察结果
        3.5 临床总疗效评估分析
    4 讨论
        4.1 "肾风"的病名及病因病机探讨
        4.2 IgA肾病辨证论治的创新
        4.3 "益肾泄浊方"的组方原则及药理探讨
        4.4 整体机能调节在三靶点治疗IgA肾病中量蛋白尿的重要性探讨
        4.5 减毒的效果及机制探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气阴两虚型中医证候评分标准
附录2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四、火把花根片加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数据挖掘的孙伟教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用药特色研究[D]. 朱昊希.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昆仙胶囊与泼尼松治疗IgA肾病的疗效对比[D]. 马媛媛. 新乡医学院, 2021(01)
  • [3]昆仙胶囊治疗肾小球肾炎的疗效观察[D]. 黄栓. 山东大学, 2020(02)
  • [4]黄芪六味地黄合五苓散加味对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观察 ——针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中脾肾气虚证型[D]. 王瑞.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 [5]昆仙胶囊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疗效[D]. 郑韵恒. 成都医学院, 2020(08)
  • [6]雷公藤多苷片联合激素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回顾性分析[D]. 李凯.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02)
  • [7]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脾肾阳虚型的临床疗效观察[D]. 骆敏.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10)
  • [8]火把花根片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89例虹膜睫状体炎临床分析[J]. 高宗银,金敏,朱云喜. 国际眼科杂志, 2010(05)
  • [9]温阳利湿通络法对阿霉素肾病大鼠治疗作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 姚琼.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0(12)
  • [10]三靶点治疗IgA肾病中量蛋白尿的临床研究[D]. 杨义龙.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9(11)

标签:;  ;  ;  ;  ;  

火把花根片与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