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顿和规范金融秩序 六类“隐性”违法存款要深入查处

整顿和规范金融秩序 六类“隐性”违法存款要深入查处

一、整顿和规范金融秩序应深入查处六种“隐蔽式”违法违规存款行为(论文文献综述)

许创强[1](2020)在《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国有企业发展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历史方位上,深化国有企业体制改革,优化国有企业治理架构,促进国有企业转型升级,更好地适应经济新常态,就必须进一步坚持与完善党的领导。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发展形势以及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就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论述与新方略,为全面从严治党以及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提供了科学的方向指南。国有商业银行作为国有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柱。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金融业是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命脉,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业的中坚力量,坚持党的领导是国有商业银行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新时代加强和改善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应主动把握新时代金融业发展新形势、新常态与新机遇,充分认识到加强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创新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增强做好国有金融企业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与此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当前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在党建任务与银行业务融合、党建功能与企业治理均衡、政治优势与经济效率发挥、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兼顾等方面,尚存在不少棘手问题与现实挑战。鉴于此,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新理念、掌握党建工作新要求、把握党建工作新目标。通过创新和优化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的多重机制,探索系统、有效的党建工作新路径,将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打造成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示范与标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实现民族复兴大业贡献应有力量。本文以“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创新研究”为主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南,立足于我国国有企业全面深化改革发展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国有商业银行的行业代表性,综合应用文献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对比分析法与系统分析法,较为全面地展开分析国有商业银行的行业特性及其党建工作的历史变迁;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所面临的机遇、瓶颈及成因;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的内容创新、机制创新以及路径创新。论文第一章以国有商业银行的行业特性及其党建工作的历史变迁开篇。国有商业银行在行业属性、历史脉络与功能定位的差异性,使得其党建工作呈现自身独特性。首先,从经营对象、经营业务、经营原则、经营风险等方面的差异,认识国有商业银行相对于一般国有企业的特殊属性。其次,以改革开放前后的历史区间为划分尺度,分阶段回顾党的领导下国有商业银行变革历程及其党建工作变迁。再次,从稳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选择、构建中国特色银行制度的现实选择以及国企改革发展、走向世界的内在需求,指出加强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创新的迫切性。论文第二章以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的机遇、瓶颈及成因为主题。把握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的机遇,分析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瓶颈及其成因,才能找准找对其党建工作创新的抓手。首先,从经济新常态下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面对的新环境、新特点、新格局,发掘其重要机遇。其次,从党建工作未能有效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未能深度融入银行经营管理、未能完全遏制金融腐败、未能有力约束金融行业薪酬过高等方面,指出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的主要瓶颈。再次,从党组织在国有商业银行的功能定位模糊、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结构脱节、国有商业银行领导人员监督与管理滞后、党组织对国有商业银行的领导方式分化等方面,分析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瓶颈的成因。论文第三章以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的内容创新为主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的内容创新提供基本指引,必须全面准确理解与深入贯彻落实。首先,坚持科学理论指导、科学方法推进、改革创新精神培育与正确价值理念引导,深化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新认识。其次,掌握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在强化政治领导核心、防范金融风险、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肩负历史重任等方面的新要求。再次,以中央部署为引领、以基层网点为抓手、以现实问题为导向,提高党建工作质量、推进党建工作覆盖面、破解党建工作难题,把握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的新目标。论文第四章以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的机制创新为主题。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的多重机制创新,是包括运行、激励、制约、联络、保障等环节的相互整合与结构优化,贯穿于党建工作融入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全过程,有效支撑总行、分行、支行党组织与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相辅相成和有序运作。首先,将国有商业银行党建与经营相结合,以党建提升经济效率,优化运行机制。其次,将国有商业银行党建与政绩相结合,健全考核体系,完善激励机制。再次,将国有商业银行党建与纪检相结合,加强廉洁自律建设,夯实制约机制。其四,促进不同层级的党组织互动以及党员职工之间的人文沟通,增强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活力,构筑联络机制。最后,以全面的制度建设为后盾,为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保驾护航,形成保障机制。论文第五章以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的路径创新收篇。加强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路径创新,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的重要举措,也是国有企业全面深化改革、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内在需求。首先,致力纠正党务领导者对党建工作认识不到位的状况、扭转党建队伍政治理论学习和组织生活不深入的局面、克服党建工作者能力不足的本领恐慌、提升银行党员职工综合素质水平,锻造国有商业银行高水平党务工作队伍。其次,从创新党建工作形式、增强党建工作技术含量、加强校企合作、引进党务专员等方面,创新发展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方式。再次,通过发掘党建工作的特色与优势、细化党建品牌构建方法与增强党建品牌传播,促进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品牌化。最后,通过提升党组织引领力、强化党建工作落实力、扩大党建工作影响力、夯实党建工作监督力,加强国有商业银行海外机构的党建工作。

高雷虹[2](2004)在《我国资本市场运行机制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分析了转型期我国资本市场(本文主要讨论证券市场)发展变迁中资本市场运行机制扭曲以及非市场化的表现、特征以及成因,揭示了资本市场制度缺陷与资本市场运行机制扭曲异化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并从制度内生决定机制的角度,得出优化资本市场运行机制以及资本市场制度非均衡的改善所需的制度创新措施与一定的制度方案设计。全文共由九章组成。第一章 导论 本章首先阐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对有关金融发展理论,二元金融结构论,企业融资结构理论,资本市场制度变迁等等国内外研究动态做了全面、系统的评述,指出了已有研究的不足;最后对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论文创新之处做出了说明。第二章 资本市场基础理论 本章首先介绍了资本理论的发展和争论,之后通过分析对于资本市场概念的不同认识,界定了适用于本文研究需要的资本市场概念,并进一步论述了资本市场的四个基本功能为:资金融通和资本集中功能、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价格发现功能和价值评价职能,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为后文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第三章 资本市场运行机制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本章通过对资本市场运行机制概念的界定,阐述了资本市场与资本市场运行机制的区别,并对资本市场运行的基础机制进行了说明。其次,为了从资本定价,资本结构以及外部监管三方面考察资本市场的运行以及相应的制度效率,从可度量的角度分析资本市场各环节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将资本市场运行机制划分为三个主机制,即资本定价机制、资本结构决定机制和资本市场监管机制,诸种机制的相互约束、相互制约以及相互促动构成了资本市场整体运行的完整脉络,三个机制的有效运行可以保证资本市场制度的有效性。第四章 我国资本市场的演变、贡献与制度缺陷 本章首先全景式地描述了我国资本市场制度变迁的背景和历史进程,实证性描述了资本市场的经济贡献,并进而分析指出由于国家信用的过度倾斜和传统公有制的直接移植,导致了资本市场的制度缺陷和市场分割,我国资本市场仍属于“不完全资本市场(政府过度介入和管制)与准市场机制”。第五章 我国资本市场制度变迁过程的路径依赖 本章首先分析论证了了资本市场的诞生源于以国有金融为主导的金融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其经济后果是资本市场非市场化和不完全竞争。而在资本市场后续变迁中政府主导的变迁模式导致了资本市场非市场化和不完全竞争的持续存在。其次,利用模型分析了在政府与其他市场主体的长期多次博弈中,政府着眼于当期最优化,趋向于采取相机抉择式的制度变迁,资本市场<WP=6>制度变迁并非长期最优,从而造成了我国资本市场制度变迁的动态非最优和资本市场运行机制的长期非市场化。第六章 我国资本市场定价机制扭曲及其成因 本章首先简要介评了传统定价理论以及有效市场假说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对证券一级市场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证券发行市场从定价制下的零风险走向核准制下的高风险;通过随机选取样本对二级市场单个股票价格变动与市场指数变动的皮尔逊相关系数的计算比较,得出我国资本市场是一个浅度信息资本化的市场,资本价格形成过程并不是一个理想的信息资本化过程。信息披露制度不规范,政府过度干预以及市场主体结构不合理构成了定价机制扭曲的制度原因,整个资本市场运行中价格非均衡成为常态,投机行为主导市场。第七章 企业资本结构决定机制非均衡—资本市场结构分析 本章首先论述了资本市场结构均衡机制,即融资结构决定着资本市场上债务和权益资本以及初级和次级证券的不同比例,从而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促进了融资机制的择优限劣和资本市场的结构均衡,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结构并非适应融资结构优化的结果,而是受制于制度安排,导致资本市场结构非均衡与低度化趋势,其表现为直接和间接融资市场发展失调,市场主体结构失衡,市场组织结构单一化、低度化;并且,反过来资本市场的不平衡发展(直接融资市场滞后和存在的缺陷)导致了国有企业融资结构畸形。第八章 资本市场监管机制非竞争均衡与绩效分析 本章首先在经济学意义上重新界定了监管概念,明确了资本市场监管目标,从证券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外部性与寻租行为等方面阐述了证券市场监管机制的作用机理:非竞争均衡与市场失灵。结合新兴证券市场监管的特殊性,对我国转型期证券市场监管体制与规则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证券市场监管机制存在制度性功能缺陷,没有建立起完整的市场化运行规则,高度行政化管理和人为干预加剧了市场分割和波动,增加了市场风险,造成市场效率的损失,并进而提出了强法律管制、弱行政监管的监管制度改革目标趋向。第九章 资本市场运行机制优化方案 本章是本文的结论部分。由于资本市场制度性功能缺陷和机制的非市场化,导致价格信号失真,资本市场结构失调,监管失衡,资本市场缺乏效率。因此,本文提出优化资本市场运行机制的制度创新路径:政府推动与市场增进相结合。具体而言包括信用制度与信用关系的市场化,产权制度持续创新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规范化;国有银行产权的社会分?

卢勤忠[3](2004)在《中国金融刑法改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全球化思潮的冲击下,经济、金融全球化成为各国都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律也深深地受到这种思潮的影响。中国法律的国际化走向正日益凸现,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国际性规则的效力在我国更为明显。刑法是所有部门法律的保障法,是这些法律的最后保障手段,它依托于民事、经济、行政等法律、法规。因此,部门法律的国际化会影响刑法的国际化,金融法律的国际化间接地会导致金融刑法的国际化。 本文结合国际化发展趋势,运用逻辑分析和比较研究的方法,从刑法学、国际法学、金融法学的角度,对我国金融刑法的观念、政策、立法和司法等改革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理性思考。 本文共分为七章。首先以国际法的视角探讨了全球化对我国金融刑法国际化的影响,区分了全球化与国际化的不同含义,指出了我国金融刑法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统一。其次,在金融刑法的基础论部分,以法律观念的变革为起点,指出了我国金融刑法的改革须树立现代、平等、信用和创新等观念。以刑事政策的选择为导向,指明了我国金融刑事政策的法治主义、人道主义、科学主义和效益主义的价值目标。再次,在金融刑法的本体论部分,详尽地阐述了我国金融刑法的立法模式转变和立法体系重构,着重围绕犯罪论和刑罚论的改革剖析了我国金融刑法犯罪网构建及刑罚合理化的问题,提出了许多完善我国金融刑法的立法建议。最后,从金融刑法适用的层面,分析了我国金融刑法的司法改革,使本论文逻辑严密、结构紧凑、体系科学。 全球化的涵义可谓见仁见智,但全球化作为当今国际社会的一种发展趋势却是不容回避的事实,否认这种现实并不是一种理智的主张。当然,全球化是否必然带来法律的全球化目前在理论上有较大的争鸣。本文认为,法律全球化与法律国际化并非同义语。法律全球化主要是指全球的法律趋于完全一致,目标是消除各国法律的差异,使它们完全相同。而法律国际化是指在全球化进程中,一国法律的发展要兼顾国际因素,符合国际化标准。在区别了法律全球化与法律国际化含义的基础上,本文从人性、文化、经济、规则、媒介等五个方面指出了我国法律国际化的必然性。对于有学者提出的全球化的“理论陷阱”问题,本文站在客观的立场上表明了对待我国法律国际化之应有态度,特别应注意泛“西化”、排斥法律借鉴和主权绝对化的三种倾向。 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经济全球化,而经济全球化的核心内容和高级发展阶段又是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对我国金融刑法的国际化影响并非直接表现出来,而是由国际金融监管、国际金融犯罪及我国涉外金融犯罪发展状况所要求的。当然,我国金融刑法受国际化的影响只是一种法律发展的趋向,它并非是要脱离我国国情而盲目照搬国外甚至西方国家的金融刑法规定。我国金融刑法改革不能也不可能抛弃本土化的特色,法治的国际取向本身内蕴着对法律的本土关注。中国特色并不意味着只是“弘扬”传统、复归传统、强化本土意识,而是立足于现实,由当代中国人创造出与国际通行标准相一致的特色。事实上,全球化的过程是趋同与多元的矛盾统一过程,是全球共同法律价值观念的确立和普遍化与各国保持自己法律制度的独立性和法律发展的特有模式的统一,是法律文化和法律制度的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与各国相对保持民族法律文化特色的统一。本土化与国际化并不完全冲突和矛盾,认为“本土化”只讲本土而不讲国际,或者认为“国际化”只讲国际而拒绝本土都是错误的。 观念是人们头脑中深层或潜隐的意识,没有观念支撑的刑法制度变革仅具改革的躯壳而己,形似而神异。因此,本文在探讨具体金融刑法制度及司法改革前,首先指出了金融刑法观念转变的重要性,具体表现为现代、平等、信用和创新观念的确立。在现代观层面,论文强调要从转变金融犯罪的原因观、本质观和金融刑法价值观着手,实现从阶级性向社会性的转变;从加强对象涉外金融犯罪的立法,实现从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从客观对待金融衍生工具的态度出发,实现从计划观向市场观转变;从兼顾各方利益保护出发,实现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在平等观层面,论文剖析了平等的含义,指出刑法上的平等不仅包括自然人与自然人之间如一国之内公民之间及外国人与中国人之间的平等,而且包括单位与单位之间如公有制经济单位与非公有制经济单位之间的平等。我国金融刑法领域中的不平等现象主要体现为后一类主体的不平等,并突出地表现在保险、贷款、有价证券及有关金融犯罪法定刑适用等几个方面。我国金融刑法在国际化发展过程中之所以应树立起平等的刑法观念,主要是基于我国加入WTO、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性及个体利益强化等三方面的原因。在信用观层面,本文指出现代金融与信用密不可分,金融犯罪有不少是对“信用”这种具有普遍价值的人类道德原则的悖逆和违反,而目前我国理论界与立法、司法界对于货币犯罪、金融诈骗罪、证券期货犯罪及其他金融犯罪中的信用问题重视不足。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金融刑法可借鉴国外有关重视信用制度的一些做法。在创新观层面,本文认为,金融领域是一个不断变化、发?

尹铁山[4](2001)在《整顿和规范金融秩序应深入查处六种“隐蔽式”违法违规存款行为》文中研究表明

二、整顿和规范金融秩序应深入查处六种“隐蔽式”违法违规存款行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整顿和规范金融秩序应深入查处六种“隐蔽式”违法违规存款行为(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五、可能的创新点
第一章 国有商业银行的行业特性及其党建工作的历史变迁
    第一节 国有商业银行的行业特性
        一、经营对象特殊性
        二、经营业务特殊性
        三、经营原则特殊性
        四、经营风险特殊性
    第二节 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的历史变迁
        一、改革开放前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变迁
        二、改革开放后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变迁
    第三节 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创新的迫切性
        一、稳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选择
        二、构建中国特色银行制度的现实选择
        三、国企改革发展和走向世界的内在需求
第二章 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的机遇、瓶颈及成因
    第一节 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的机遇
        一、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新环境
        二、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新特点
        三、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新格局
    第二节 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的主要瓶颈
        一、党建工作未能有效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二、党建工作未能深度融入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三、党建工作未能完全遏制金融腐败
        四、党建工作未能有力约束金融行业薪酬过高
    第三节 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瓶颈的成因
        一、党组织在国有商业银行的功能定位模糊
        二、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结构脱节
        三、国有商业银行领导人员监督与管理滞后
        四、党组织对国有商业银行的领导方式分化
第三章 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的内容创新
    第一节 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新理念
        一、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
        二、坚持以科学方法推进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
        三、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激发国有商业银行党组织活力
        四、坚持以正确价值理念引导国有商业银行党员职工
    第二节 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新要求
        一、强化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
        二、将防范金融风险摆在党建突出位置
        三、引导金融服务向国家重大战略倾斜
        四、明确国有金融企业党组织要有历史担当
    第三节 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新目标
        一、以中央部署为引领,提高党建工作质量
        二、以基层网点为抓手,推进党建工作覆盖面
        三、以现实问题为导向,破解党建工作难题
第四章 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的机制创新
    第一节 运行机制:将党建与经营结合
        一、发挥国有商业银行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二、推进党员职工理论学习与业务培训结合
        三、发挥党建文化对生产经营促进作用
    第二节 激励机制:将党建与政绩结合
        一、抓好党建事关金融改革开放大局
        二、把党建工作对接国有商业银行防风险稳发展目标
        三、将党建工作成效纳入国有商业银行领导政绩评价体系
    第三节 制约机制:将党建与纪检结合
        一、确立国有商业银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底线
        二、建设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内新监督机制
        三、多措并举促进国有商业银行党建与纪检结合
    第四节 联络机制:促进网点互动与人文沟通
        一、构建国有商业银行联动化党建工作机制
        二、致力密切国有商业银行党群干群关系
        三、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党组织人文关怀机制
    第五节 保障机制:以制度建设为后盾
        一、促进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制度创新
        二、将制度建设贯穿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
        三、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制度实施细则
第五章 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的路径创新
    第一节 锻造国有商业银行高水平党务人才队伍
        一、纠正党务领导者对党建工作认识不到位状况
        二、扭转党建队伍理论学习和组织生活不深入局面
        三、克服党建工作者能力不足的本领恐慌
        四、提升党员职工综合素质水平
    第二节 创新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方式
        一、丰富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形式
        二、提高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技术含量
        三、通过校企合作方式促进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
        四、引进党务专员助力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
    第三节 促进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品牌化
        一、遵循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品牌构建原则
        二、发掘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特色
        三、促进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品牌传播
    第四节 加强国有商业银行海外机构党建工作
        一、提升国有商业银行海外机构党组织引领力
        二、强化国有商业银行海外机构党建工作落实力
        三、扩大国有商业银行海外机构党建工作影响力
        四、夯实国有商业银行海外机构党建工作监督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后记

(2)我国资本市场运行机制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赫瑞克和金德伯格金融阻滞论
        1.3.2 二元金融结构论
        1.3.3 信用利用可能性学说
        1.3.4 资本市场制度变迁相关研究及简要结论
        1.3.5 证券市场融资绩效相关分析与简要结论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资本市场基础理论
    2.1 资本理论
    2.2 资本市场理论
        2.2.1 资本市场的界定
        2.2.2 资本市场宏观理论
        2.2.3 资本市场微观理论
    2.3 资本市场的基础功能
        2.3.1 资金融通和资本集中功能
        2.3.2 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
        2.3.3 价格发现功能
        2.3.4 价值评价职能
        2.3.5 财富再分配职能
    2.4 资本市场与经济增长
第三章 资本市场运行机制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3.1 资本市场运行机制的界定
    3.2 信息、竞争性价格机制与资本市场运行机制:基础机制的说明
    3.3 资本市场运行机制划分的逻辑依据
    3.4 资本市场运行机制
        3.4.1 资本市场价格决定机制的内生机理
        3.4.2 资本结构决定机制的内生机理
        3.4.3 资本市场监管机制的作用机理
第四章 我国资本市场的演变、贡献与制度缺陷
    4.1 我国资本市场产生的制度背景和条件
        4.1.1 经济体制变迁与多元财产主体的形成
        4.1.2 经济市场化与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改变
        4.1.3 国企改革与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4.2 我国资本市场制度演变的历史进程
    4.3 我国资本市场的经济贡献
        4.3.1 证券市场直接筹资为企业提供巨额的发展资金
        4.3.2 界定产权,促进了企业机制的转换
        4.3.3 促进金融结构的优化,促进金融深化进程
        4.3.4 优化配置资源,促进企业规模扩张和产业结构优化
        4.3.5 资本市场价格变动促进储蓄总量增长
    4.4 资本市场制度缺陷与准市场机制
        4.4.1 产权制度的缺陷和国家信用过度倾斜
        4.4.2 公司治理结构的制度缺陷
        4.4.3 资本市场机构存在制度风险
        4.4.4 证券市场的管制均衡
        4.4.5 资本市场结构非均衡
        4.4.6 资本市场运行和管理的非市场化
第五章 我国资本市场制度变迁过程的路径依赖
    5.1 变迁起点的路径依赖:经济渐进转轨的思路
    5.2 变迁起点路径依赖的表现及后果:非市场化和不完全竞争
    5.3 后续变迁中的路径依赖:博弈论的思路
    5.4 后续变迁中路径依赖的表现及其后果:不完全竞争和非市场化持续存在
    5.5 后续变迁中路径依赖的根源:政府执行制度的动态不一致性
        5.5.1 动态不一致性与路径依赖的产生
        5.5.2 执行制度的基本模型
        5.5.3 一次性博弈下的制度变迁
        5.5.4 连续博弈时的动态制度变迁决策
    5.6 分析与简要结论
第六章 资本市场定价机制扭曲及其成因
    6.1 资本市场定价机制概括性描述
    6.2 证券定价理论发展及评析
        6.2.1 传统定价理论
        6.2.2 传统定价理论适用性的简要评价
        6.2.3 证券投资组合选择、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与套利定价模型简要评述
    6.3 有效市场假说(EMH)的含义
    6.4 有效市场假说实质及其局限性
        6.4.1 有效市场假说信息效率实质
        6.4.2 “有效市场假说”的理论不足及应用中的局限性
    6.5 我国证券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实证研究
        6.5.1 一级市场中发行定价的非市场化
        6.5.2 定价制下的零风险发行市场
        6.5.3 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核准制下发行市场的高风险
        6.5.4 二级市场信息深度的测度
    6.6 我国资本市场定价机制的制约因素
        6.6.1 信息披露与定价效率
        6.6.2 政府干预行为与定价效率
        6.6.3 市场主体结构与定价效率
    6.7 价格机制扭曲的制度解析
        6.7.1 市场主体的有限理性
        6.7.2 资本市场的管制与人为分割
        6.7.3 融资制度非均衡条件下的证券市场管制均衡
        6.7.4 资本市场管制均衡与价格非均衡
第七章 企业资本结构决定机制非均衡-资本市场结构分析
    7.1 企业资本结构决定与资本市场结构均衡机制
        7.1.1 企业融资与资本结构
        7.1.2 现代企业资本结构理论
        7.1.3 企业资本结构决定与资本市场结构均衡机制
    7.2 我国资本市场结构分析
        7.2.1 资本市场发育中结构非均衡
        7.2.2 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特点及成因
        7.2.3 优化企业融资结构与资本市场结构均衡
第八章 我国资本市场监管机制非竞争均衡与绩效分析
    8.1 证券监管概念及目标
        8.1.1 证券监管的概念:经济学意义上的界定
        8.1.2 证券监管目标的再理解
    8.2 证券市场监管机制的作用机理:非竞争均衡与市场失灵
        8.2.1 证券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与非竞争均衡
        8.2.2 证券市场的外部性与非竞争均衡
        8.2.3 证券市场失灵与寻租行为
    8.3 新兴证券市场监管的特殊性分析
    8.4 中国证券监管机制演变与制度绩效分析
        8.4.1 中国证券监管体制的变革与分析
        8.4.2 中国证券监管规则的变迁与分析
    8.5 中国证券监管机制优化的路径与目标趋向
        8.5.1 中国证券监管制度的改革路径
        8.5.2 中国证券监管制度改革的目标趋向
第九章 资本市场运行机制优化方案
    9.1 制度创新:资本市场运行机制优化的逻辑必然
        9.1.1 制度创新主导力量:市场还是政府
        9.1.2 制度创新的路径:政府推动与市场增进相结合
    9.2 信用制度与信用关系的市场化
    9.3 公司治理结构规范化与治理机制市场化
        9.3.1 调整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机制市场化的基础
        9.3.2 规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治理机制市场化的核心
        9.3.3 完善市场治理手段是公司治理机制市场化的保证
    9.4 持续制度创新与资本市场运行机制市场化
        9.4.1 证券发行制度创新与发行定价机制市场化
        9.4.2 上市公司并购制度创新与资产重组机制市场化
        9.4.3 建立和完善上市公司退出机制
    9.5 持续制度创新与资本市场结构优化
        9.5.1 国有银行制度创新:产权的社会分解
        9.5.2 逐步实现利率市场化
        9.5.3 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构建
    9.6 持续制度创新与监管机制优化
        9.6.1 完善资本市场监管制度
        9.6.2 转变资本市场监管方式
        9.6.3 提高资本市场的监管水平
致 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3)中国金融刑法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全球化与我国金融刑法面临的新课题
    第一节 全球化与我国法律国际化
    第二节 金融全球化与我国金融刑法国际化
    第三节 我国金融刑法的国际化与本土化
第二章 我国金融刑法的观念变革
    第一节 现代观
    第二节 平等观
    第三节 信用观
    第四节 创新观
第三章 我国金融刑法的政策取向
    第一节 法治主义
    第二节 人道主义
    第三节 科学主义
    第四节 效益主义
第四章 我国金融刑法的立法模式转变及体系重构
    第一节 立法模式转变
    第二节 立法体系重构
第五章 我国金融刑法的犯罪论改革
    第一节 入罪
    第二节 出罪
    第三节 分罪
第六章 我国金融刑法的刑罚论改革
    第一节 量刑情节细化
    第二节 刑罚幅度紧缩
    第三节 刑种配置得当
    第四节 单位人员责任趋轻
第七章 我国金融刑法的司法改革
    第一节 司法解释适用
    第二节 司法推定运用

(4)整顿和规范金融秩序应深入查处六种“隐蔽式”违法违规存款行为(论文提纲范文)

1、“变通”支付费用的违规存款行为。
2、提供“超水平”服务的违规存款行为。
3、以放松管理职责为手段的违规存款行为。
4、违反特殊利率政策的违规存款行为。
5、以办理保险为名的违规存款行为。
6、以权钱交易为条件的违法吸存行为。

四、整顿和规范金融秩序应深入查处六种“隐蔽式”违法违规存款行为(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党建工作创新研究[D]. 许创强. 中央财经大学, 2020
  • [2]我国资本市场运行机制优化研究[D]. 高雷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4(01)
  • [3]中国金融刑法改革研究[D]. 卢勤忠. 华东政法学院, 2004(01)
  • [4]整顿和规范金融秩序应深入查处六种“隐蔽式”违法违规存款行为[J]. 尹铁山. 河北审计, 2001(11)

标签:;  ;  ;  ;  ;  

整顿和规范金融秩序 六类“隐性”违法存款要深入查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