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夏令营数学建模专题(A、B、C)

2001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夏令营数学建模专题(A、B、C)

一、2001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夏令营数学建模题目(A,B,C)(论文文献综述)

郭柳君[1](2021)在《基于眼动实验的化学图表题问题解决差异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中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做出了明确要求,提出学生应该具备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也有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对化学问题解决进行研究。其次,化学图表题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加工与推理能力,促进学生对化学概念、化学规律以及化学反应特点的理解与掌握,而且化学图表题在高考中屡见不鲜,并且所占分量也在逐步的加重。但是,学生对于该类题型往往把握不准,失分较多。已有研究对化学图表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图表题的教学策略以及解题技巧方面的理论研究,而对化学图表题的解决过程中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并且在研究对象上也缺乏对学生差异的研究。因此,本研究的主题在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探究不同学生在解决化学图表题过程中存在的差异,以及存在的认知障碍,并针对其差异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对近五年高考真题中所出现的化学图表题进行分类统计,结果表明考查最多的化学图表题类型主要包括:工艺流程图表题、理解示意图表题、实验装置图表题以及数据曲线图表题四类,因此在本研究主要以这四类为主进行研究。其次,结合高考真题以及眼动实验需要编制出测试卷初稿,以Rasch模型对初稿进行信效度检测和分析,并根据Rasch模型结果中的怀特图对测试题目的难度进行划分,将其分为较难题目和简单题目两大类。综合已有的研究,本研究以问题解决心理机制以及信息加工理论为基础,选取高三年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组内变量包括学业水平和性别两个变量。在实验过程中采用眼动追踪技术探究不同学业水平以及不同性别高三学生在不同难度工艺流程图表题、理解示意图表题、实验装置图表题以及数据曲线图表题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信息加工、注意力分配以及认知负荷差异,并以口语报告法为辅助,对眼动实验数据结果进行补充说明。通过眼动实验和口语报告法的结合,明确不同学生在这四类化学图表题问题解决过程中存在的认知思维差异,找出学生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和策略,以期提高学生的化学图表题问题解决能力。研究结果表明:结论一:对于不同难度的工艺流程图表题,不同学业水平学生的信息加工速率以及认知负荷不存在显着性差异,在注意分配上学困生更关注于选项,学中生更关注于工艺流程图和选项,学优生则注意分配均匀,题干、工艺流程图以及选项都关注。不同性别学生的信息加工以及认知负荷差异显着,女生更关注工艺流程图和选项,男生则对题干、工艺流程图以及选项都关注。结论二:对于不同难度的理解示意图表题,不同学业水平学生的信息加工速率以及认知负荷不存在显着性差异,在注意分配上,学困生更关注选项,学中生和学优生则更关注选项和理解示意图。不同性别学生的信息加工速率以及认知负荷不存在显着性差异,在注意分配上女生和男生都比较关注选项和理解示意图。结论三:对于不同难度的实验装置图表题,不同学业水平学生的信息加工速率以及认知负荷不存在显着性差异,在注意分配上学困生和学中生更关注选项,而学优生则更关注实验装置图和选项。不同性别学生的信息加工以及认知负荷差异显着,在注意分配上女生更关注于选项,而男生则更关注于实验装置图和选项。结论四:对于不同难度的数据曲线图表题,不同学业水平学生的信息加工以及认知负荷存在显着性差异,在注意力分配上各学业水平学生都关注于题干、数据曲线图以及选项,注意分配均匀。不同性别学生的信息加工以及认知负荷存在显着性差异,在注意力分配上男生和女生都关注于题干、数据曲线图以及选项,注意分配均匀。结论五:对于同一学业水平和同一性别的学生,随着四种图表题问题难度的增大,信息加工速度变慢、深度变深、难度变大,认知负荷增加。并根据以上结论,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和策略。

阎岩[2](2020)在《BOPPPS教学模式下高中生数学态度的研究 ——以济南市S中学为例》文中指出高中阶段是学生情感态度培养和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态度成为了困扰教育者的一大难题。BOPPPS教学模式与学生数学态度培养的基本理念均为以学生为中心,使用BOPPPS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态度,有效地将所学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项技能。本文首先对与数学态度及BOPPPS教学模式相关的文献进行了整理,然后对教师与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及访谈研究,最后利用SPSS等软件处理与分析数据,得到如下结论:不同维度下高中生的数学态度水平不同,有用性、倾向性、学习动机及学习策略四个维度达到了较高水平,但愉悦性、学习信念两个维度水平一般,总体数学态度水平较好。不同年级高中生的数学态度水平不同,高二是学生数学态度下降的严重时期,尤其是愉悦性、倾向性和学习策略三个维度。男女生之间的数学态度在高一、高三阶段无明显差异,但高二阶段无论是总体数学态度还是学科态度、学习态度均存在显着差异。不同科目倾向的学生其数学态度明显不同,倾向理科的学生其数学态度水平略高于倾向文科的学生。不同成绩等级的学生其数学态度水平存在差异,成绩等级越低的学生,数学态度水平越低。环境、同伴、家长、教师等均是影响学生数学态度的重要因素。BOPPPS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因此,最后从教师、学生等角度出发提出关于BOPPPS教学模式各环节的策略与建议,全面提升数学态度水平。

刘孙芳[3](2020)在《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高中数学建模活动课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创造性思维不仅对于个人能力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亦离不开个人的创造能力。数学作为一门中学课程,通常被认作是其它社会科学的基础,对于培养人的创造性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数学建模作为六大数学核心素养之一,在数学核心素养中起着引领作用(数学建模的过程可以渗透其它五个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极其重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明确要求在数学课堂上,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以期他们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发现世界的奇妙。本论文在国内外学者近些年来对数学建模研究的基础上,整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引入美国教育理念的代表------STEAM教育,借助STEAM教育先进的教育理念,改进数学建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数学建模课的设计,具体内容包括:一、通过搜集文献,整理出STEAM教育和数学建模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并且对这两个理念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形成文献综述。二、针对STEAM教育和数学建模是否可以进行融合这一问题,从理论上分析两者融合的必要性,以及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模式的形成和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进行了可行性探究。三、在分析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模式的建构,提出了“三阶段五环节”的数学建模教学模式,并梳理出相关的适合进行建模的课题内容。四、按照建构的课堂教学模式,做好教学设计并进行教学实践,本文中选择了《交通信号灯优化问题》和《双层玻璃功效问题》进行教学,并对课堂过程进行详细的记录。五、借助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从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进行课堂教学效果的反思。经过分析数据可以发现,基于STEAM教育理念设计的数学建模课堂,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应用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梁馨之[4](2020)在《高中生数学建模能力现状调查研究 ——以金昌市某两所高中学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高中数学课程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动,数学建模思想也渐渐渗透到了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这表明数学建模能力发展是在学生理解数学与应用数学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形成的,结合新课标的目标,要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就要提升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数学建模素养。但是,目前高中数学建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未达到预期的目的。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了金昌市某两所学校高中生数学建模能力的现状如何、影响因素有哪些、提升高中生数学建模能力的措施有哪些等问题。本研究主要以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测试卷调查法及访谈法为研究方法,对金昌市某两所高中学校调查研究了数学建模能力的现状。首先,对国内外数学建模能力的相关资料进行筛查、整理、分析与研究,再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从数学建模阅读理解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问题表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和反馈评价能力这五个维度设计并编制了“高中生数学建模能力问卷调查及测试卷”,对这两所不同层次高中学校的6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和测试卷的调查,之后对调查所得的数据利用SPSS软件进行分维度统计分析。为更全面了解现状,又对这两所学校的部分学生和教师进行追踪访谈。其次,根据调查结果,找出高中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影响因素。最后,根据研究分析发现高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存在不足,再结合各个影响因素,提出几点提升高中生数学建模能力的策略。本研究通过现状调查分析,从而得出:从整体上看,当地高中生数学建模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其中,金昌市Y高中(省级示范性高中)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高于S高中(普通高中),主要体现在数学建模阅读理解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问题表征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上的差异;男生的数学建模能力高于女生,理科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高于文科学生,高三年级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高于高二年级学生,具体在各个维度中都有所体现。本研究根据调查结论及访谈结果,结合影响高中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学生因素、教师因素以及学校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六点提升高中生数学建模能力的策略:(1)优化学校数学建模的资源配置;(2)提升教师数学建模的综合素养;(3)注重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4)促进数学建模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5)考试命题中可适当渗透数学建模的相关问题;(6)完善学校数学建模的评价机制。

张静[5](2020)在《高中概率统计考情分析与教学策略研究》文中认为概率统计作为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通过梳理2015-2019年数学试题中的概率统计考核知识内容,以新旧理念、内容为主线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整理试题中概率统计相关知识点,寻求相关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并分析带来的教学影响。首先,本文通过对比新旧课标中概率与统计相关内容得出:必修教材部分,新课标比旧课标的课时数明显减少,但课程目标上要求却更加准确、清晰、明了,且难度系数加大;新课标课程结构更加系统完整,课程知识更加系统完整;同时新课标在内容上也增加了信息技术的相关内容,数学建模的相关内容。其次,在梳理概率统计考核知识点分布中得出:统计小题常考查的有古典概型、几何概型、图表分析等;统计大题常要求考生正确理解图表、频率分布直方图、茎叶图、柱形图、扇形图等,独立性检验、期望方差等内容的综合运用。有时候则更加侧重于考查对样本数字特征的理解和应用;除了单纯对于基本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还经常要求对知识的灵活融合和应用,与实际工作和生活的应用相接轨。再次,笔者在一线教学调查研究发现,高中概率统计的考查知识和试题的综合性强,虽然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联系紧密,但是学生考试结果却不如人意。针对以上问题,再加上笔者对高中概率统计知识的研究分析,结合调查分析结果,笔者总结了以下改进策略:教学中渗入数学思想,探究全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多元化,如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注重实际运用,教学贯穿经典案例。最后,笔者对教学策略所带来的教学效果进行检验,经成对样本T检验和正态性检验表明:实验后的数学成绩88.7比实验前的数学成绩54.9有了明显的提高;其数学成绩成对样本相关性,P(sig)=0.005,远远小于0.050,说明数据具有极其显着的相关性;配对样本检验中P(sig)=0,远小于0.050,说明两组数据有明显差异,也直接表明了该方案的有效性;并对其进行有效性分析,得到如下结论:对照组和实验组的KS检验和SW检验中的P值分别为0.200、0.690和0.200、0.681,都比0.050大,因此不能拒绝原假设,认为数据服从正态分布。

李冰弦[6](2020)在《基于SOLO理论的高考物理试卷能力层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我国,高考承担了人才筛选和阶层流动的功能。因此物理高考直接指导着中学物理教学,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的选择等都有着明显的导向作用。高考作为重要的评价和分流方式,要基于物理学科素养的视角,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进行考察。SOLO理论将高考物理试题分成由低到高四个思维层次,正好对应着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不同水平层次。本研究通过SOLO理论分析了新课标Ⅰ卷(全国乙卷)、新课标Ⅱ卷(全国甲卷)、新课标Ⅲ卷(全国丙卷)、北京卷和江苏卷从2010年到2019年的高考物理试卷,纵向对比了同一地区高考物理试卷,横向对比了不同地区高考物理试卷,从而丰富物理高考相关的研究。通过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将每个地区的高考物理试卷进行纵向分析,得出了每个地区试卷的SOLO分布变化趋势。新课标Ⅰ卷、新课标Ⅱ卷和新课标Ⅲ卷对于能力层次的要求除了个别年份外,呈现出以2年为周期,高低交替的特点,且波动幅度较小;江苏卷能力层次要求在小范围内呈降、升再降的波动特点,2017年后趋于平稳;北京卷从2010到2017年能力层次要求总体波动较小,2018年小幅下降后2019年反升。从2016年开始进行每年五套试卷的横向对比,数据显示新课标Ⅰ卷(全国乙卷)、Ⅱ卷(全国甲卷)、Ⅲ卷(全国丙卷)以R层次为主,M层次之,没有E层次的题,对知识点挖掘较为深入,但试题的情境性和新颖性不突出。北京卷和江苏卷以M层次为主,注重知识点的全面考察。江苏卷E层次的题对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要求很高。而北京卷一直在做E层次命题的尝试,对学生的物理建模能力提出较高要求。总体而言,北京卷最具有全面性和创新性,与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教学理念十分贴近。在新高考的背景下,结合高考物理试卷的特点,本文对高考命题提出了一些优化策略:合理设置M层次占比,保证试题的全面性;巧妙安排R层次比例,加强试题的综合性;探索设计E层次题型,注重试题的开放性和创新性;把握SOLO层次分布的合理性,有利于高校选拔不同水平的人才。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从三个方面入手,着力实现物理教学的育人功能:在现实问题情景中保证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掌握;在提升知识广度的基础上强调知识点的综合运用;在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过程中促进高层次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

胡冬明[7](2020)在《高中生数学建模能力水平的个案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中小学教育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数学建模。教育部颁发《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2017)》),把数学建模作为数学六大核心素养之一,对发展学生素质教育和提高学生关键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高中生的数学建模能力水平进行个案研究。本文对国内外的数学建模有关文献进行了研究分析,根据《新课标(2017)》中对数学建模素养水平的划分,编制了高中生数学建模了解及学习状况调查表,对HD县第一中学高中生进行摸底,得出高中生对数学建模的学习了解程度非常低、兴趣度不是很高、数学建模题了解较少、难度较大、学生参与度较低、学习数学建模呼吁度较强、对其他学科学习有作用。经过与一线教师多次讨论,编制了高中生数学建模素养水平测试卷,调查高中生个案的数学建模能力水平。测试卷的对象选取实习班级3男3女共6名学生,结合个案的测试结果以及平时交谈情况,得到个案学生之间数学建模能力水平的相关结论:(1)男生的建模能力水平稍微高于女生的建模能力水平;(2)建模水平高的学生比建模水平低的学生平时的数学成绩要好;(3)建模水平越高的学生对数学建模的认知越多,兴趣越强;(4)建模水平越高的学生对数学教材中的建模题越了解;(5)建模水平越高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参与程度越高;(6)建模水平越高的学生在平时习题作业中表现越好;(7)建模水平越高的学生认为数学建模的作用越大。基于以上的研究结果,对高中生数学建模能力水平的提高提出以下教学策略:(1)重视数学建模,制定相关机制;(2)成立教师数学建模培训班,加大对数学建模的宣传;(3)建立资料库,提供经典建模案例;(4)建立建模合作小组,开展建模研究活动;(5)编写建模研究报告,进行建模成果汇报;(6)学生网络互评,教师点评总结。本研究对高中生进行数学建模的个案研究,对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水平起到借鉴作用,希望对一线教师以及研究人员有所帮助。

刘艳杰[8](2020)在《基于数学模型思想的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设计研究 ——以数与代数领域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数学教学中,对数学问题进行分类的模式化教学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把问题类型固定化,随之学生的思维也就变得机械化了,容易形成思维定势。众所周知,在生产生活中,机械化的程序适合做“批量”作业,不能灵活应对实际状况。机械化的记忆方式无法使学生面对多样且多变的现实世界,实际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灵活运用已知解决现实未知问题。本研究是在问题解决与数学模型思想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探明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所蕴含的基本数学模型思想,建构基于数学模型思想的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设计。为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论体系建构提供可能的材料或依据,为教师的问题解决教学提供一个可能的模式。具体研究过程是:首先,采用文献分析法,从问题解决与数学模型思想的研究两个角度对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搜集、整理与分析,确定研究方向。其次,从数学思维方式的维度出发,深入分析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问题解决中的基本数学模型思想为加法模型思想和方程模型思想。再者,从两个角度进行基于数学模型思想的问题解决教学设计构想:一个角度是,完整的课时角度构想基于数学模型思想的问题解决教学设计;另一个角度是,关注课时教学下如何基于数学模型思想进行解决问题教学的设计,即从整体与部分两方面进行教学设计的建构。最后,将上述理论分析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基于加法模型思想/方程模型思想的问题解决教学设计案例实施与分析。将数学模型思想与问题解决结合教学具有时代教育教学价值,建构基于数学模型思想的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模型素养的培养,基于教学设计理论的课堂实际教学产生了积极的效果。根据研究的理论与教学实践,为一线教师开展实际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将数学模型思想融入常态课堂;关注数学建模主体,立足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学生数学素养,避免对建模的机械训练;坚持建模与用模教学,深化数学模型思想;遵循层次渐进原则,逐步加强建模能力。教学设计模式并非固定一成不变,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进行相应的变化和设计。但是由于自身的局限性等多种因素,本研究还具备一定的不足之处:研究范围在数与代数领域,对教学实践指导不全面;研究过程片段化,缺乏整体性等。如何运用模型思想进行常规教学,以及在“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中,又蕴含着怎样的数学模型?值得更多的思考和关注。

陈苗雨[9](2020)在《民族地区高中生化学模型认知能力的测评研究 ——以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2013年,教育部民族教育司提出“重点加强民族地区理科教学”,并强调“以理科教学为突破口,全面提高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少数民族学生是未来建设民族地区的主力军,他们的能力直接关系着民族地区的发展。云南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拥有52个少数民族,世居云南的少数民族有25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少数民族种类、数量均居全国前列。云南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在我国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云南少数民族的化学教育意义非凡。而化学模型认知能力作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和学科理念核心,测量云南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的化学模型认知能力可以成为窥探其化学学科能力水平现状的一个切入点。本研究将通过建立高中生化学模型认知能力的测评体系和测评试卷来测评云南民族地区学生的化学模型认知能力,为当地一线化学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模型认知能力以及有针对性地采取策略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提供思路和启示。研究主要分为四个大的部分,详情如下:第一,从化学模型认知能力相关研究、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理科教育发展现状和云南民族学生认知特点等方面进行文献梳理,明确了民族地区、模型及分类、化学模型认知能力等核心概念内涵;在新课标和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等基础上形成民族地区高中生化学模型认知能力测评指标;并结合云南民族地区学生认知特点,通过层次分析法对测评指标权重赋值,建立起具有民族特色的高中生化学模型认知能力测评体系。第二,根据上述建立的测评体系选取近五年各地化学高考题、以实测试卷2-3倍的题量编制初测测评试卷,在云南某民族中学选取2个高三班级实施初测并回收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初测试卷信度、效度及各题难度、区分度,实施初测的同时对初测试卷进行一线化学教师专家效度调查,综合数据处理结果与专家意见对初测试卷进行筛选和修订,形成实测试卷。第三,在云南昆明市、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8个地州市的16所民族中学实施实测,共有来自28个民族的3055名高中生参与。批改试卷后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并进行教师访谈,得出以下结论:(1)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高中生化学模型认知能力水平整体处于中上水平,其中认识模型和理解模型的能力较高,运用模型能力次之,分析及建构模型等需要较多思维加工的能力得分较低;(2)云南省各地州参与测验的学生中,昆明与普洱市的高中生化学模型认知能力水平最高,且各子能力分布较为均匀;怒江州与迪庆州次之,其学生的分析模型能力较其他地州的水平高;大理州、西双版纳州、德宏州、文山州位于其后略逊一筹,略低于云南省平均水平,落后成因主要与学生和家长有关;(3)对各民族学生进行了划分并选取参与学校、人数较多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几个民族的学生进行了化学模型认知能力的差异性比较,发现不同民族学生的化学模型认知能力并不存在显着性差异,说明来自不同民族并不是影响化学模型认知能力高低的因素;(4)虽然测评试卷中选取的题目均为高一已教授过的必修内容,但高三年级学生的得分明显高于高二学生,尤其是认知模型、理解模型等基础部分,说明通过更深层次的学习和复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化学模型认知能力。最后,根据本研究在文献综述以及研究过程中得到的结论和发现的问题,分别从教师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角度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希望能为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同时对本研究的不足和疏漏进行了反思总结,希望能为后续研究与实践提供启示和方向。

宋周丽[10](2019)在《高三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课程改革将数学建模内容列入了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建模能力。新高考改革中湖南省的数学教材章节变化说明明确指出高中学生数学建模要求完成一个研究课题,至此,数学建模的重要性和对学生建模能力的要求又上升了一个高度。高三学生正处于人生中第一个分叉路口,所以在高三期间对高三学生进行数学建模内容教学,提升其建模能力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是对所调查问题的背景、研究的问题和意义、以及数学建模能力进行概述。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主要是对所用教学理论依据进行了阐述和诠释;整理分析国内外建模能力他们在中学期间数学建模学习过程中所培养的各种能力不但能够有助于他们在高校的学习,还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水平的研究和具体划分;并根据分析思考,得出本次调查研究所用的能力水平划分依据。第三部分是调查研究部分,主要是针对要调查问题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并进行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将调查结果通过相关软件进行统计,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分析总结高三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水平情况,以及郴州地区数学建模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并对所调查学生建模能力水平与高中、大学数学建模能力要求的差距和造成相关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第四部分是与高三数学建模相关的建议部分。对调查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从建模教材内容编写、建模内容教学、以及学生建模内容学习三个部分提出相关建议。第五部分是结语,主要是描述本研究的不足以及对今后研究的展望。

二、2001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夏令营数学建模题目(A,B,C)(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1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夏令营数学建模题目(A,B,C)(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眼动实验的化学图表题问题解决差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1.2.研究目的
    1.3.研究意义
        1.3.1.理论意义
        1.3.2.实践意义
2.文献综述
    2.1.化学图表题的相关研究
        2.1.1.化学图表题的概念
        2.1.2.化学图表题的类型
        2.1.3.化学图表题的研究现状
        2.1.4.化学图表题的研究评述
    2.2.问题解决的眼动研究
        2.2.1.化学问题解决的概念
        2.2.2.国外有关问题解决的眼动研究
        2.2.3.国内有关问题解决的眼动研究
        2.2.4.研究评述
3.研究基础
    3.1.化学问题解决的心理机制
    3.2.信息加工理论
    3.3.图表加工理论
    3.4.眼动追踪技术
4.研究设计
    4.1.研究思路
    4.2.研究方法
    4.3.测试题的编制
        4.3.1.测试题筛选
        4.3.2.专家咨询
        4.3.3.测试题的质量检测
    4.4.眼动实验材料的选择
    4.5.眼动实验对象的选择
    4.6.眼动实验工具
    4.7.眼动实验程序
    4.8.眼动指标的确定
    4.9.口语报告分析框架确定
5.实验数据整理与分析
    5.1.工艺流程图题分析
        5.1.1.眼动数据分析
        5.1.2.眼动热点图分析
        5.1.3.眼动轨迹图和口语报告分析
    5.2.理解示意图题分析
        5.2.1.眼动数据分析
        5.2.2.眼动热点图分析
        5.2.3.眼动轨迹图和口语报告分析
    5.3.实验装置图题分析
        5.3.1.眼动数据分析
        5.3.2.眼动热点图分析
        5.3.3.眼动轨迹图和口语报告分析
    5.4.数据曲线图题分析
        5.4.1.眼动数据分析
        5.4.2.眼动热点图分析
        5.4.3.眼动轨迹图和口语报告分析
6.研究总结
    6.1.研究结论
    6.2.教学建议
    6.3.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眼动实验测试题目
致谢
研究生期间参与课题及获奖情况

(2)BOPPPS教学模式下高中生数学态度的研究 ——以济南市S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有利于了解高中生的数学态度
        1.3.2 有助于提升BOPPPS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1.3.3 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
        1.3.4 有助于BOPPPS教学模式下高中生数学素养的形成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问卷调查法
        1.5.3 访谈法
        1.5.4 数据分析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BOPPPS教学模式
        2.1.2 数学态度
    2.2 研究现状
        2.2.1 BOPPPS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
        2.2.2 数学态度的研究现状
        2.2.3 数学态度量表的研究现状
第三章 调查工具及过程
    3.1 调查工具
        3.1.1 数学态度量表
        3.1.2 调查问卷
        3.1.3 访谈提纲
        3.1.4 数学期中测试成绩
    3.2 调查过程
        3.2.1 确定对象
        3.2.2 收发问卷
        3.2.3 整理数据
        3.2.4 分析数据
第四章 研究结果分析
    4.1 BOPPPS教学模式下全体高中生的数学态度分析
        4.1.1 全体高中生数学态度的总体分析
        4.1.2 全体高中生数学态度的各维度分析
        4.1.3 全体高中生数学态度的具体问题分析
    4.2 BOPPPS教学模式下不同年级高中生的数学态度分析
        4.2.1 不同年级高中生数学态度的差异分析
        4.2.2 不同年级高中生数学态度的比较分析
    4.3 BOPPPS教学模式下不同性别高中生的数学态度分析
        4.3.1 各年级男女生数学态度的均值比较
        4.3.2 各年级男女生数学态度的非参数检验
        4.3.3 高二男女生数学态度的比较分析
    4.4 BOPPPS教学模式下选择不同科目高中生的数学态度分析
        4.4.1 数学态度与所选科目的相关性分析
        4.4.2 不同科目倾向高中生数学态度的差异分析
        4.4.3 不同科目倾向高中生数学态度的比较分析
    4.5 BOPPPS教学模式下不同成绩高中生的数学态度分析
        4.5.1 数学态度与数学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4.5.2 数学态度与成绩等级的方差分析
    4.6 BOPPPS教学模式下高中生数学态度的访谈结果分析
        4.6.1 学生访谈结果及分析
        4.6.2 教师访谈结果及分析
第五章 BOPPPS教学模式下提高学生数学态度的策略
    5.1 学生角度
        5.1.1 参与课堂教学之中,加强自身愉悦性水平
        5.1.2 梳理课后小结内容,增强自身学习策略水平
        5.1.3 对比课堂测试成绩,提高自身学习信念水平
    5.2 家长角度
        5.2.1 应用课上举例内容,增高学生有用性水平
        5.2.2 关注课堂测试成绩,提升学生学习动机水平
    5.3 教师角度
        5.3.1 B(Bridge-in引入)环节
        5.3.2 O(Objective目标)环节
        5.3.3 P(Pre-assessment前测)环节
        5.3.4 P(Participatory Learning参与式学习)环节
        5.3.5 P(Post-assessment后测)环节
        5.3.6 S(Summary总结)环节
    5.4 BOPPPS教学模式下《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案例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在校期间的获奖情况
附录B 高中生数学态度调查问卷
附录C 高中生数学态度调查问卷的设计标准
附录D 访谈提纲

(3)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高中数学建模活动课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学生创造能力有待提高
        1.1.2 数学是创造力培养的重要学科
        1.1.3 数学建模活动是数学教育中培养创造力的有效途径
        1.1.4 STEAM教育对于学生创造力培养具有强有力的作用
    1.2 研究的问题与意义
        1.2.1 研究的问题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创新之处
第2章 文献综述及相关概念
    2.1 关于数学建模
        2.1.1 基本概念
        2.1.2 国外中学数学建模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2.1.3 国内中学数学建模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2.1.4 高中开展数学建模活动的意义
        2.1.5 当前高中数学建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2 关于STEAM教育
        2.2.1 基本概念
        2.2.2 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2.2.3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3章 基于 STEAM 教育理念的高中数学建模活动课设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3.1 必要性分析
        3.1.1 符合现代教育理论
        3.1.2 符合新课程改革中对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
        3.1.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知识迁移能力
    3.2 可行性分析
        3.2.1 教学内容的选择
        3.2.2 教学模式的形成
        3.2.3 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
第4章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高中数学建模活动课建构
    4.1 概念介绍
    4.2 理论依据
        4.2.1 “做中学”理论
        4.2.2 “项目式学习”理论
    4.3 “三阶段五环节”教学模式
        4.3.1 “三阶段五环节”的内涵
        4.3.2 “三阶段五环节”的实施流程
        4.3.3 “三阶段五环节”的基本教学程序
    4.4 教学内容的制定
        4.4.1 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
        4.4.2 梳理高中课本适合融合的内容
第5章 教学实践
    5.1 活动对象的选择及课程安排
    5.2 活动过程的教学设计
        5.2.1 概念介绍
        5.2.2 基本原则
        5.2.3 教学案例呈现
    5.3 活动过程
        5.3.1 案例一《交通信号灯优化问题》
        5.3.2 案例二《双层玻璃功效问题》
第6章 教学实践评价
    6.1 学生自评
    6.2 教师反馈评价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Ⅰ
附录 Ⅱ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高中生数学建模能力现状调查研究 ——以金昌市某两所高中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问题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1.数学模型
        2.数学建模
        3.高中生数学建模能力
    (四)研究的主要问题
二、相关文献综述
    (一)有关数学建模素养与数学建模能力概念的研究
    (二)有关数学建模教学现状的研究
    (三)有关数学建模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
    (四)有关高中生数学建模能力水平的研究
    (五)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
    (二)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分析法
        2.问卷调查法
        3.测试卷法
        4.访谈法
四、高中生数学建模能力现状调查研究
    (一)高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分维度现状调查及分析
        1.高中生数学建模阅读理解能力现状
        2.高中生数学建模抽象概括能力现状
        3.高中生数学建模问题表征能力现状
        4.高中生数学建模运算求解能力现状
        5.高中生数学建模反馈评价能力现状
    (二)不同类型高中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差异性分析
        1.不同层次学校高中生数学建模能力比较
        2.不同性别高中生数学建模能力比较
        3.不同科别高中生数学建模能力比较
        4.不同年级高中生数学建模能力比较
五、高中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学生因素
    (二)教师因素
    (三)学校因素
六、提升高中生数学建模能力的措施
    (一)优化学校数学建模的资源配置
    (二)提升教师数学建模的综合素养
    (三)注重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
    (四)促进数学建模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五)考试命题中可适当渗透数学建模的相关问题
    (六)完善学校数学建模的评价机制
七、研究结论及启示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致谢

(5)高中概率统计考情分析与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高考改革的背景
        1.1.2 新课标数学命题趋势
        1.1.3 概率统计在高中数学中的重要性
        1.1.4 概率统计内容研究存在不足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过程与方法
        1.3.1 研究过程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
2 新课标下概率统计内容变化与研究综述
    2.1 新旧课标中概率统计类内容变化
        2.1.1 新旧理念的变化
        2.1.2 新旧内容的变化
    2.2 研究综述
        2.2.1 概率统计发展的相关研究
        2.2.2 概率统计教学的相关研究
        2.2.3 概率统计考查的相关研究
3 高考数学概率统计类试题综合分析
    3.1 近5年全国卷概率统计专题考核情况
        3.1.1 题型分值即相应知识点分布
        3.1.2 概率统计考核知识点总结
    3.2 常考知识点学生易犯错误分析
        3.2.1 概念界定不清、公式选取混乱
        3.2.2 对问题分析理解能力不足
        3.2.3 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与主观认识不深入
        3.2.4 计算能力不强
4 高中数学中概率统计的教学策略
    4.1 渗入数学思想,探究教学模式
        4.1.1 渗入具体的数学思想
        4.1.2 探索自己的教学模式
    4.2 教学方法多元化
        4.2.1 创设教学情境,重实际运用
        4.2.2 教学贯穿经典案例
        4.2.3 注重数学模型的构建
        4.2.4 强化实践性教学
    4.3 教学案例展示
    4.4 案例实战练兵
5 概率统计教学效果分析
    5.1 实验前后学生调查问卷分析
    5.2 对比设计与分析
        5.2.1 成绩分析
        5.2.2 有效性分析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发现与结论
        6.1.1 概率统计试题的特征
        6.1.2 教学策略的效应
        6.1.3 概率统计教学分析
        6.1.4 增强模型意识,提高统计计算技能
    6.2 存在的问题
    6.3 思考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6)基于SOLO理论的高考物理试卷能力层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法
        1.3.2 内容分析法
    1.4 研究综述
2. 理论基础
    2.1 .SOLO分类理论
        2.1.1 SOLO分类理论的起源
        2.1.2 SOLO分类理论的主要内容
3. SOLO分类理论在本文中的应用
    3.1 研究范围的界定
    3.2 SOLO分类理论在物理高考试卷研究中的具体化
4. 高考物理试卷能力结构分析
    4.1 2013-2019年新课标Ⅰ卷SOLO层次分析
    4.2 2010-2019年新课标Ⅱ卷SOLO层次分析
    4.3 2016-2019年新课标Ⅲ卷SOLO层次分析
    4.4 2010-2019年江苏卷SOLO层次分析
    4.5 2010-2019年北京卷SOLO层次分析
5. 2010-2019年各地区高考物理试卷纵向比较
    5.1 2013-2019年新课标Ⅰ卷纵向比较
    5.2 2010-2019年新课标Ⅱ卷纵向比较
    5.3 2016-2019年新课标Ⅲ卷纵向比较
    5.4 2010-2019年江苏卷纵向比较
    5.5 2010-2019年北京卷纵向比较
6. 2016-2019年各地区高考物理试卷横向比较
7. 结论
    7.1 研究结论
    7.2 命题与教学建议
        7.2.1 命题建议
        7.2.2 教学建议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高中生数学建模能力水平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1.1 高中数学新课标强调数学建模
        1.1.2 高中生数学建模能力亟需提高
        1.1.3 数学建模的教育价值
    1.2 核心名词界定
    1.3 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的思路
        1.4.1 研究计划
        1.4.2 研究技术路线
    1.5 论文的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文献收集的途径
    2.2 国内外数学建模相关研究综述
        2.2.1 数学建模的相关研究
        2.2.2 数学建模过程的相关研究
    2.3 国内外数学建模能力研究综述
        2.3.1 数学建模能力的相关研究
        2.3.2 数学建模能力水平的相关研究
        2.3.3 数学建模能力发展的相关研究
        2.3.4 数学建模能力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2.4 国内外个案研究法研究综述
    2.5 文献评述
    2.6 小结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思路
    3.2 研究对象的选取
    3.3 研究方法
        3.3.1 文献分析法
        3.3.2 问卷调查法
        3.3.3 课堂观察法
        3.3.4 行动研究法
        3.3.5 个案研究法
    3.4 研究工具的说明
        3.4.1 调查问卷的设计
        3.4.2 测试卷的设计
    3.5 研究的理论基础
        3.5.1 最近发展区理论
        3.5.2 人本主义理论
        3.5.3 元认知理论
        3.5.4 构建主义理论
    3.6 研究的伦理道德
    3.7 小结
第4章 高中生数学建模情况调查结果
    4.1 高中生学习成绩情况
    4.2 高中生对数学建模的认知情况
    4.3 高中生对教材中数学建模题了解情况
    4.4 高中生对数学建模的参与度情况
    4.5 高中生数学建模题作业情况
    4.6 数学建模对高中生的作用情况
    4.7 小结
第5章 数学建模能力个案分析
    5.1 谭同学(S1)的调查过程与访谈分析
        5.1.1 谭同学(S1)的数学学习现状
        5.1.2 谭同学(S1)的问卷调查结果
        5.1.3 谭同学(S1)的测试卷答题结果
    5.2 丁同学(S2)的调查过程与访谈分析
        5.2.1 丁同学(S2)的数学学习现状
        5.2.2 丁同学(S2)的问卷调查结果
        5.2.3 丁同学(S2)的测试卷答题结果
    5.3 李同学(S3)的调查过程与访谈分析
        5.3.1 李同学(S3)的数学学习现状
        5.3.2 李同学(S3)的问卷调查结果
        5.3.3 李同学(S3)的测试卷答题结果
    5.4 胡同学(S4)的调查过程与访谈分析
        5.4.1 胡同学(S4)的数学学习现状
        5.4.2 胡同学(S4)的问卷调查结果
        5.4.3 胡同学(S4)的测试卷答题结果
    5.5 刘同学(S5)的调查过程与访谈分析
        5.5.1 刘同学(S5)的数学学习现状
        5.5.2 刘同学(S5)的问卷调查结果
        5.5.3 刘同学(S5)的测试卷答题结果
    5.6 彭同学(S6)的调查过程与访谈分析
        5.6.1 彭同学(S6)的数学学习现状
        5.6.2 彭同学(S6)的问卷调查结果
        5.6.3 彭同学(S6)的测试卷答题结果
    5.7 小结
第6章 高中生数学建模能力水平转化的教学策略
    6.1 数学建模能力水平入门的策略
        6.1.1 重视数学建模,制定相关机制
        6.1.2 成立教师数学建模培训班,加大对数学建模的宣传
    6.2 数学建模能力水平一转化至水平二的策略
        6.2.1 建立资料库,提供经典建模案例
        6.2.2 建立建模合作小组,开展建模研究活动
    6.3 数学建模能力水平二转化至水平三的策略
        6.3.1 编写建模研究报告,进行建模成果汇报
        6.3.2 学生网络互评,教师点评总结
    6.4 教学案例
        6.4.1 案例一:《泡茶问题》
        6.4.2 案例二:《桌腿着地问题》
        6.4.3 案例三:《包粽子求体积》
    6.5 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反思
    7.1 研究的结论
    7.2 研究的创新之处
    7.3 研究的反思
    7.4 研究的展望
    7.5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A:高中学生数学建模了解及学习状况调查表
附录B:数学建模能力测试卷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8)基于数学模型思想的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设计研究 ——以数与代数领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与价值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问题解决的研究现状
        二、数学模型思想的研究现状
        三、小结
    第三节 基于模型思想的问题解决教学的教育价值
        一、促进个体发展
        二、顺应课程改革趋势
        三、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客观需求
    第四节 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问题、目标与内容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第五节 核心概念界定及相关概念辨析
        一、数学问题解决
        二、数学模型及数学模型思想
        三、教学设计
第一章 数与代数领域内基本数学模型思想的分析
    第一节 加法模型思想
        一、对四则运算的思考
        二、加法模型及其变式
    第二节 方程模型思想
        一、对方程的思考
        二、方程模型
第二章 基于数学模型思想的问题解决教学设计构想
    第一节 基于数学模型思想的问题解决教学设计模式
        一、明确基于数学模型思想的教学内容
        二、把握学生学习心理
        三、确定教学目标、重难点
        四、设计师生教学活动
        五、确定教学评价方法
    第二节 基于数学模型思想的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一、数学问题中现实情境转化为数学信息
        二、提出数学问题
        三、明确数学信息中的等量关系
        四、辨别等量关系中的已知和未知量
        五、列式、求解
        六、判断或解释结果
        七、判断等量关系是否可以一般化
第三章 基于加法模型思想的问题解决教学案例及分析
    第一节 基于加法模型思想的问题解决教学设计案例
        一、教学内容的选取
        二、学生学习心理分析
        三、确立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过程
        五、教学评价
    第二节 基于加法模型思想的问题解决教学设计分析
        一、教学设计对比分析
        二、积极效果与存在问题
第四章 基于方程模型思想的问题解决教学案例及分析
    第一节 基于方程模型思想的问题解决教学设计案例
        一、教学内容的选取
        二、学生学习心理分析
        三、确立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过程
        五、教学评价
    第二节 基于方程模型思想的问题解决教学设计分析
        一、教学设计对比分析
        二、积极效果与存在问题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基本结论
        一、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中主要的数学模型思想
        二、基于数学模型思想的问题解决教学设计模式
        三、基于数学模型思想的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四、基于数学模型思想的问题解决教学取得的教学效果
    第二节 教学建议
        一、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将数学模型思想融入常态课堂
        二、关注数学建模主体,立足学生的生活经验
        三、提高学生数学素养,避免对建模的机械训练
        四、坚持建模与用模教学,深化数学模型思想
        五、遵循层次渐进原则,逐步加强建模能力
结语
    第一节 不足之处
        一、研究范围单一,对教学实践指导不全面
        二、研究过程片段化,缺乏整体性
        三、个人理论和研究水平的局限
    第二节 可继续研究的问题
        一、模型思想如何深入到常规教学
        二、如何灵活运用数学模型思想进行教学
        三、数学其他领域中蕴含的基本数学模型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9)民族地区高中生化学模型认知能力的测评研究 ——以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民族地区理科教育质量提升的现实需要
        1.1.2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需求
        1.1.3 关于民族地区化学模型认知的现有研究中存在空白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设计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内容
        1.3.4 研究框架
2 文献综述
    2.1 化学模型认知能力相关研究综述
        2.1.1 什么是“模型”
        2.1.2 化学模型及分类
        2.1.3 建模
        2.1.4 什么是模型认知
        2.1.5 化学模型认知能力
        2.1.6 学生模型认知能力现状分析
        2.1.7 针对化学模型认知能力的教学策略
    2.2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理科教育发展现状
        2.2.1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成因
        2.2.2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2.3 民族地区学生认知方式的相关研究综述
    2.4 核心概念界定
        2.4.1 民族地区
        2.4.2 模型
        2.4.3 化学模型认知能力
3 民族地区高中生化学模型认知能力测评试卷的开发
    3.1 测评试卷开发的总体思路
    3.2 测评框架的构建
        3.2.1 测评框架构建的理论基础
        3.2.2 初步划分评价指标
        3.2.3 专家效度调查
        3.2.4 评价指标确定
        3.2.5 评价指标权重赋值
        3.2.6 评价体系形成
    3.3 测评试卷的编制
        3.3.1 测评项目编制的基础
        3.3.2 测评项目的初步编制
    3.4 测评试卷的检验
        3.4.1 实施初测
        3.4.2 初测数据收集与分析
        3.4.3 初测试题的专家效度调查
    3.5 测评试卷的修订与形成
        3.5.1 初测试题筛选
        3.5.2 筛选后试题的信度、效度、难度评估
        3.5.3 实测试题的修订
        3.5.4 实测试题的形成
4 民族地区高中生化学模型认知能力现状水平研究
    4.1 研究地区
    4.2 研究内容
    4.3 研究对象
    4.4 数据分析
        4.4.1 不同年级学生成绩的权重赋值
        4.4.2 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被试学生整体得分情况
        4.4.3 各地州高中生化学模型认知能力现状水平及差异分析
        4.4.4 不同年级高中生化学模型认知能力现状水平的差异性分析
        4.4.5 不同民族高中生化学模型认知能力现状水平的差异性分析
    4.5 教师访谈
        4.5.1 教师访谈提纲
        4.5.2 教师访谈分析
        4.5.3 教师访谈总结
5 研究总结
    5.1 研究结论
        5.1.1 建立了民族地区高中生“化学模型认知能力”测评体系
        5.1.2 开发了民族地区高中生“化学模型认知能力”测评试卷
        5.1.3 揭示了民族地区高中生“化学模型认知能力”的水平现状
        5.1.4 分析了云南落后地州高中生“化学模型认知能力”现状成因与对策建议
    5.2 研究启示
    5.3 研究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一、中文文献
        着作类
        期刊论文类
        学位论文类
        其他类
    二、英文文献
附录
    附录 Ⅰ:化学模型认知能力测评指标专家效度调查问卷
    附录 Ⅱ:层次分析法化学模型认知能力测评指标重要性调查问卷
    附录 Ⅲ:民族地区高中生化学模型认知能力初测试卷
    附录 Ⅳ:初测试题专家效度调查问卷
    附录 Ⅴ:民族地区高中生化学模型认知能力实测试卷
    附录 Ⅵ:高二与高三学生成绩对地区间学校间成绩比较的影响重要性调查问卷
致谢
研究生期间主要参与课题及获奖情况

(10)高三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问题提出的背景
        1.1.2 研究的问题和意义
    1.2 数学建模能力概念概述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研究理论依据
    2.2 国内建模能力水平的划分标准
        2.2.1 国内建模能力水平的划分标准
        2.2.2 国外建模能力水平的划分标准
        2.2.3 本研究所依据的能力水平划分标准
第3章 调查研究
    3.1 研究设计与过程
        3.1.1 研究方法
        3.1.2 研究对象
        3.1.3 调查试题设计
        3.1.4 调查的实施
    3.2 测试结果统计与分析
        3.2.1 测试题结果统计分析
        3.2.2 能力评估分析
        3.2.3 调查结论
        3.2.4 原因分析
        3.2.5 与高中、大学数学建模能力要求差距分析
第4章 与高三建模相关的一些建议
    4.1 关于高三数学建模教材内容的建议
    4.2 对高三数学建模教学的建议
    4.3 对高三学生数学建模学习的建议
        4.3.1 针对高考背景下数学建模学习的建议
        4.3.2 针对中学至大学数学建模过渡学习的建议
第5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数学建模能力水平测试卷
附录B 访谈提纲
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2001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夏令营数学建模题目(A,B,C)(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眼动实验的化学图表题问题解决差异研究[D]. 郭柳君. 西南大学, 2021(01)
  • [2]BOPPPS教学模式下高中生数学态度的研究 ——以济南市S中学为例[D]. 阎岩. 济南大学, 2020(01)
  • [3]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高中数学建模活动课设计研究[D]. 刘孙芳. 陕西理工大学, 2020(10)
  • [4]高中生数学建模能力现状调查研究 ——以金昌市某两所高中学校为例[D]. 梁馨之.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5]高中概率统计考情分析与教学策略研究[D]. 张静. 河南科技学院, 2020(11)
  • [6]基于SOLO理论的高考物理试卷能力层次研究[D]. 李冰弦.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7]高中生数学建模能力水平的个案研究[D]. 胡冬明.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8]基于数学模型思想的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设计研究 ——以数与代数领域为例[D]. 刘艳杰.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9]民族地区高中生化学模型认知能力的测评研究 ——以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为例[D]. 陈苗雨. 西南大学, 2020(01)
  • [10]高三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调查研究[D]. 宋周丽. 湖南科技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2001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夏令营数学建模专题(A、B、C)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