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为什么不问

他们为什么不问

一、他们为什么不提问(论文文献综述)

林秀彬[1](2021)在《咨询过程中效果相关因子 ——基于文本挖掘和集合论方法的文本研究》文中提出心理咨询的过程与效果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促进了对心理咨询作用机制的理解。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发现,尽管研究者和实践者掌握了大量与心理咨询过程-效果相关的知识,但是这些知识并没有促成等量的心理咨询服务质量的进步,原因之一是心理咨询研究和实践之间存在巨大的断裂带(Goldfried,2019)。而连接心理咨询研究与实践的纽带之一,就是使用心理咨询过程中产生的文本数据进行研究。由于研究方法的限制,直接使用文本数据进行研究的难度高、分歧大,是造成研究和实践鸿沟的原因之一。本研究旨在通过新的技术路线,尝试突破当前研究方法对文本研究的限制,以期在心理咨询的研究与实践之间搭起沟通桥梁。具体而言,本研究通过一般的质性方法、质性对比研究、基于文心(Textmind)词典的词类特征分析,以及基于主题模型的文本分析四种方法,对心理咨询的过程文本,尤其是咨询师文本展开探索。每个研究均试图获取两个层面的信息:(1)该方法能否通过研究咨询文本得出有意义的结论;(2)什么样的咨询会谈内容能够带来更好的效果。具体研究设计如下。研究一:旨在得到咨询师在咨询会谈中的回应质量标准。使用一般的质性方法,邀请2位有经验的咨询师从60篇咨询会谈的逐字稿中,标记出咨询师的“高质量”和“低质量”回应,并通过交叉分析,利用归纳法总结咨询师高、低质量回应的文本特征。结果发现,有经验的咨询师更容易做出高质量回应,也更容易无视当事人谈话内容、持续转移话题;聚焦情绪的咨询师回应更容易被评价为高质量回应,而聚焦问题的咨询师回应中较少出现高质量回应;归咎于当事人、没能听懂当事人的话就急于回应,以及提问让当事人难以回答,是咨询师的低质量回应中最常见的问题。研究二:旨在考察哪些变量影响工作同盟的建立。使用基于集合论的模糊集质性对比研究方法,以工作同盟为结果变量,通过研究一得到的关键要素和当事人初始症状严重性等变量对研究一中10个个案的50次会谈进行分析,找到能够区分不同水平工作同盟的条件组合。结果发现,咨询师在会谈中的表现与当事人的初始症状共同影响了咨询会谈的工作同盟质量;在四种高质量工作同盟的条件组合中,有三种条件组合的当事人都表现为初始症状水平较低,而另一条件组合的当事人初始症状较为严重,这要求咨询师在会谈中不犯错,且当事人在会谈后体验到的积极性和唤起较低;如果咨询师在会谈中不断犯错且没有高光表现,那么无论当事人的初始症状严重性如何,咨询会谈的工作同盟水平都比较低。研究三:旨在寻找适合心理咨询文本基于“文心”词典数据的分类方法,并构建分类器区分咨询效果。使用文心词典指标分析心理治疗文本,采用两种有监督的分类算法(线性判别分析和朴素贝叶斯分类器)和两种无监督的分类算法(主成分分析和学生氏分布随机临近嵌入算法),对224篇咨询会谈的逐字稿文本数据进行处理。结果显示,线性判别分析和朴素贝叶斯分类器这两个有监督的算法,都能够对咨询效果进行较好的分类,但尚未达到可以直接应用于实践的水平,这表明有可能通过使用一种分类器来读取咨询会谈逐字稿,从而直接判断咨询效果好坏;无监督的算法中,主成分分析的结果与咨询效果几乎没有关联,学生氏分布随机临近嵌入算法(t-SNE)的分类能够使同等效果的咨询会谈聚拢为多个不同的簇,这表明同等效果的咨询会谈可能表现为不同的风格。研究四:旨在考察可否通过文本向量化和分类计数对咨询师回应的质量和会谈主题进行评估。首先,使用文本向量化算法对研究一的标注结果进行处理,并采用多种文本向量化算法和分类算法,比较对咨询师回应文本的分类效果。结果显示,几种分类器的分类效果相当,F1测度指标支持向量机的分类效果较好;这些分类器的总体分类效果不逊于目前已有的使用机器分类的其他研究,可尝试在督导不足的情况下应用于心理治疗师的训练,即通过机器对咨询师的回应质量做出判断,为咨询师提供反馈来进行咨询会谈练习,但是离实际应用还有一段距离;同时,研究四还使用咨询师的会谈文本对咨询师回应文本的主题萃取结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事人的主诉问题;咨询师文本的聚类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咨询师的语言特色,但由于数据与聚类方法适配性不够好,后续研究还需要积累质量更高、数据量更大的数据库;咨询师回应文本的聚类结果还提示,可以通过主题算法直接归总咨询焦点和主诉问题,从而获得更加客观的咨询会谈数据,以供进一步研究。

高志宇[2](2021)在《国际汉语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 ——以高级汉语综合课为例》文中认为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国际汉语教师课堂中的教学行为,笔者通过课堂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结合有效教学和汉语国际教育的相关理论,讨论了国际汉语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总结了各个有效教学行为的特征。并在课例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汉语国际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对影响国际汉语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因素展开分析,提出应对的策略。本文共有五个部分。绪论部分论述了本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对象、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对相关的理论进行了文献综述。第一章界定了教学行为和有效教学的相关概念,讨论了汉语国际教育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基本原理,并明确了国际汉语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评价标准。第二章是本研究的重点,是对国际汉语教师教学行为的课例比较分析,包括展示行为、提问行为、讲解行为、反馈行为和课堂管理行为,归纳了有效教学行为的特征。第三章是对国际汉语教师教学行为的问卷分析。第四章归纳了影响国际汉语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包括教师因素和外在因素,并提出了提高国际汉语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对策。

李小翠[3](2020)在《生物学问题串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以曲阜市一次“同课异构”公开课为例》文中指出所谓“问题串”是指在一定的学习主题或范围内,为达到某一探究目标,围绕中心问题,富有逻辑性地设计一组彼此联系的多个问题(一般在3个以上)。教师在深入研读教材内容后,针对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串,并在教学活动合适的时机下展示给学生,学生在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解决问题,从而能够掌握知识,并进一步达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而问题串应如何设计?如何进行问题串教学?怎样提高问题串教学的有效性等一系列问题又是每位一线教师所一直探索的问题。在同课异构这一教研模式中,对同一教学内容的不同问题串设计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能够引起一线生物学教师对问题串教学的重视,最终引导生物学教师实现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四个方面促进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目标。本研究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国内外关于问题串教学设计的研究现状,并界定有关概念,确定研究的理论基础等。其次,对于笔者观摩曲阜市实验中学《汗液的形成与排出》一节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后所得到的一手资料,运用案例分析法,对六位教师的教学案例从问题串设计情况、教师的提问情况、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际反应情况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教师访谈,对本节内容进行问题串设计的改进,并分析其优势所在。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教师之间可以进行学术交流,相互之间取长补短,相互促进,改进教育教学技能,促进教师自身专业成长和发展。其次,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使用问题串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其好奇心和求知欲,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进而推动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还可以从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行为等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生物学观念。最后,通过研究发现问题串教学设计中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1)问题串中问题的数量不能很好的把握;(2)问题串的类型较单一;(3)教师在课堂的随机提问情况复杂等。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以下建议:(1)问题串中的问题数量要适中;(2)遵循问题串设计的基本原则;(3)根据课的类型设计不同的问题串;(4)注意课堂中的随机性提问;(5)避免单一使用问题串,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

杨振远[4](2020)在《禾甸白语疑问范畴的类型学研究》文中认为汉语语法研究中,疑问范畴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热门话题。经过几代语言学家的努力,已经产生许多丰富、优秀的疑问范畴的研究着作。其后,在汉语疑问句研究启示之下,少数民族语疑问范畴的研究开始起步,迄今为止也诞生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但是,相比于汉语而言,白语疑问范畴研究则比较稀缺,没有形成专门和系统的研究着作。纵观白语研究的着作,主要集中于主要的几大中心白语的研究,对于次要的边缘土语研究更是稀缺。因此,本文选择大理白语的祥云土语—禾甸白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疑问范畴进行系统的描写和研究,不仅可以弥补白语疑问句研究专着稀少的现状,还可以丰富白语疑问范畴的研究内容。本文以禾甸白语疑问范畴为研究对象,在大量的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笔者母语人的优势特点,从句法结构、语义内容和语用特征等角度,对禾甸白语疑问范畴进行描写和研究。再次,借鉴汉语疑问范畴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立足于“语言类型学”理论,使用描写分析法、归纳法和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系统细致地再现禾甸白语的疑问范畴面貌。本文共分三大部分,分别为绪论、正文和结语。其中,正文分别从禾甸白语的四类疑问句(是非问、正反问、选择问和特指问)的句法结构、语义内容和语义特征等角度出发进行描写、研究。禾甸白语是非问,从句法结构上看,可以分为“传疑标记型”是非问和“语调型”是非问。禾甸白语“传疑标记型”是非问的显着特征就是“传疑标记”,“传疑标记”主要有a55、mu33和a55 mu33三个,它们承载着是非问的疑问信息和疑问含义。“语调型”是非问与汉语是非问句类似,通过句末语调的改变来传达疑问的含义;禾甸白语正反问句用关联标记?au53“还是”连接正反两个方面的选项,构成“正面+?au53+反面”句法结构来表示疑问信息。从语义内容角度分析,禾甸白语正反问句语义内容分为问事件原由、动作行为、性质状态和情感喜好等四类。此外,由于受到当地语言使用习惯的影响,禾甸白语反复式正反问和附加式正反问,可以转变为带有传疑标记的a55类是非问句,句子意思基本相同;禾甸白语选择问,从选择问的“关联标记”的有无情况,可以将分为三种不同类型的结构形式,分别是:半省略形式、完全固定形式、全省略形。从语义角度分析,语义关系可以分为对立关系、差异关系和相容关系等三类;禾甸白语特指问句,疑问代词是其显着的标志。根据询问的信息及询问内容不同可以分为七类,每一类都有自己主要的疑问代词。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一,选题创新。基于汉语疑问范畴的研究理论和方法,以及前贤们对于白语的研究成果,系统全面地再现了边缘白语—禾甸白语的疑问范畴全貌。第二,语料创新。本文中所有的白语疑问句语料均为笔者亲身田野调查所得,其次结合了笔者母语人的语言优势。第三,研究理论新颖。笔者在刘丹青老师的“语言类型学”研究理论的启发之下,将禾甸白语和其它中心白语方言进行了比较,突出二者之间存在的共性和个性。

钟保英[5](2020)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比较研究 ——基于新手型与专家型教师的课堂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源于多方面的因素,其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是决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因为课堂上很多引起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有效教学行为都以问题为开端,而有效的问题设计是前提,所以研究问题设计的有效性是研究教学的有效性的基础和关键。本研究基于18节课堂观察,利用化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有效性评价量表对专家型和新手型教师问题设计的有效性进行了比较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丰富问题设计的有效性评价工具。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修改和补充,进一步丰富了化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有效性评价量表,并对二级维度(亦称“题项”或“题目”)内容进行解读,提出了题项具体的分值划记的操作参照依据。利用SPSS 25.0软件进行信效度检验,最终确定化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有效性评价量表。(二)选取专家型与新手型教师各一名,分别以“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合物”三类课中具有代表性的9个常规教学新授课为研究课例,对课例进行梳理分析,提取问题样本,并利用评价量表和二级维度等级评判参照表对1002个问题样本记分。(三)利用SPSS 25.0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根据统计数据对专家型和新手型教师问题设计的有效性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如下:1.同样的常态课中专家型教师设计的问题数量多于新手型教师。总体上、不同类型课例(含三个类型9个课题内容)教学中、问题的内容设计维度(F1)和问题功能设计维度(F2)上专家型教师的问题设计的有效性显着优于新手型教师。2.《氮的氧化物》和《乙醇》的F11题项,《离子反应》、《化学反应的限度》和《甲烷》的F24题项,《乙烯》的F25题项上,专家型与新手型教师间不存在显着差异。《化学键》和《化学反应的限度》的F11题项,《离子反应》的F23题项,《化学反应的限度》和《乙醇》的F25题项上,没有差异。3.专家型教师平均得分最高的题项是F21,最低的是F23,新手型教师平均得分最高的题项是F12和F21,最低的是F23。两者在问题内容及表述科学准确、引起学生注意上较有效,在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方面有待提高。(四)结合专家型和新手型教师问题设计的有效性比较分析结论,得出问题设计有效性的启示,提出了有关问题设计有效性的思考,希望能为广大教师更加有效的设计问题提供参考。

刘立峰[6](2020)在《凌云壮语参考语法》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是一篇以百色凌云壮语为研究对象的参考语法,是在田野实地调查基础上,对凌云壮语的语音、词汇、句法结构和语义范畴等进行地全面、系统的共时描写。全文一共分为10章。第1章为绪论部分,第2章为音系部分,第3章到第8章讨论与句法结构相关的系列问题,第9章讨论语义范畴,最后一章是全文的总结。第1章绪论主要介绍凌云及凌云壮语,以及文献综述,理论框架、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第2章主要描写凌云壮语的声母、韵母、声调系统以及音节结构。第3章讨论凌云壮语的词、词类和构词法。第4章讨论做论元的名词及名词性短语。包括名词性短语的扩展形式:受定语修饰和并列;描写和讨论凌云壮语的外延性定语(包括“量名指”短语、“数量名”短语、领属定语等)、内涵性定语、多项定语共现的语序以及名词性成分的并列。第5章讨论做谓语的谓词性短语。描写凌云壮语动词、形容词和状态词等谓词,讨论动补结构、动宾结构、连动结构等谓词性结构,介绍谓词性成分的指称化以及并列。第6章描写凌云壮语的简单句。描写凌云壮语简单句中论元关系的整合及调整和副词性的修饰语,论凌云壮语的话题成分和焦点表达。第7章考察凌云壮语的复杂句和复合句,描写分析凌云壮语的补足语从句(包括主语从句和宾语从句)、定语从句(包括关系从句和同位语从句)、补语从句;介绍凌云壮语的主从复杂句、主次复杂句和并列复合句。第8章介绍凌云壮语的句类,考察凌云壮语的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以及与句类密切相关的句末语气词。第9章讨论凌云壮语的否定、体、情态、量、比较和比拟等语义范畴。第10章总结

蔡双双[7](2020)在《高中化学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电解质”PCK的比较研究》文中指出在舒尔曼提出的PCK结构模型基础上,结合新课程教学理念,研究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PCK差异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以一位专家型教师和一位新手型教师为研究对象,以鲁教版化学必修一“电解质”为主题,在前人文献基础上,构建了PCK分析比较模型和编码规则,通过对教师课堂实录以及教师访谈等进行编码分析,探查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PCK表现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专家型教师比新手型教师PCK四个维度频次更多。(2)专家型教师在PCK各要素的关联上比新手型教师频次高。(3)新手型教师对于课程知识的把握较机械化,逻辑性、系统性不够;对学生可能存在的学习困难分析的笼统,不具有针对性;教学策略知识运用不够灵活;评价维度单一,方法可操作性差。针对研究结论对新手型教师提出如下建议:(1)基于PCK结构框架展开课例分析,培养问题意识以及批判性思维。(2)深入理解概念原理知识内容,挖掘其内在价值,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3)在进行“电解质”知识教学时应正确认识其内容价值制定关注学生素养发展的教学目标,关注学生在判断电解质与非电解质以及电离方程式书写方面的困难,合理选择适合学生学情的教学策略,对学生从思维水平、参与度、目标落实等多维度进行评价并且注意评价方法的可操作性。论文最后对研究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反思。

罗雁雁[8](2020)在《基于高阶思维发展的高中物理课堂提问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从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发展的角度出发,以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理论和SOLO分类理论为基础,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对比分析法对课堂提问策略进行研究。研究主要从以下四部分展开:第一部分基于对课堂提问和高阶思维的相关文献的检索和梳理,总结课堂提问、高阶思维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发现研究的不足之处,确定研究的问题及思路;介绍相关理论基础,界定课堂提问和高阶思维的内涵,为后续研究的开展奠定基础。第二部分是关于学生物理高阶思维能力调查的问卷设计及结果的统计分析。问卷的设计从分析、评价、创造三个维度出发,细分为8个指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学生整体的高阶思维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大多数学生的思维层次还处于低阶思维水平,有待提高。第三部分是提炼促进高阶思维发展的课堂提问要素。借助学者Christine Chin的“以提问为基础的话语”分析框架,对《形变与弹力》、《超重与失重》、《牛顿第一定律》这三个课题的教学视频片段进行转录、编码和统计。最终总结出影响学生高阶思维发展的课堂提问要素,主要包括七个方面:教师要有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的教学理念;创设丰富生动的问题情境进行发问;提问要能发挥脚手架作用;问题要有充足的思维空间和时间;提问的类型和方式应多样化;适度而有效的反馈;问题措辞应清晰、指向性明确。第四部分则结合问卷调查和教学案例分析结果,从问题设计、问题实施、问题反馈三个方面提出促进高阶思维发展的课堂提问策略,并结合相关课例说明相应策略的具体实施过程。本文从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的角度对课堂提问进行研究,在问卷调查和课例分析的基础上探索激发学生高层次思维的课堂提问策略,希冀为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提供一些参考。

陈喆[9](2020)在《《教育家成长丛书》折射的语文教学方法选择研究》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语教学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课程改革,涌现出大量知名的语文教育家。但在先进教学经验的分享过程中往往囿于教师个体差异、学情等诸多因素而无法实现优秀经验的大范围推广与实践。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与分析推理相结合的方法,以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编订的《教育家成长丛书》为依托,使用内容分析法,得出就方式层面而言的改革开放以来中语教学现状,探讨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采用教学方法的行为倾向。对《丛书》中涉及的27位语文教学名家开展的频次统计,以频次定量化的手段分析出朗读法和追问法在所有学段中都具有极高的使用频次,而又由于学段的各不相同,各学段教师的语文教育理念与培养价值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就方法而言,情景模拟法、小组讨论法、重点字词分析法等在不同学段体现出不同的使用倾向,需要调动多样能力的、能力层级较高的情景模拟法、小组讨论法在初高中使用频次明显高于小学。通过对《丛书》的研究,不仅仅可以获得方法的使用频次,更可以在对比中发现相同方法在不同学段、不同教师身上并不完全相同的使用形式,通过进一步分析,研究了朗读法大类下多种实现形式的不同倾向、追问教学法运用中的教师引导力平衡问题以及规避小组讨论低效化的路径。从部编本新教材推出及2017高中语文新课标颁布代表的语文教育新时代出发,结合27位语文名师几十年来的语文教学经验,以承前启后的方式,进一步思考在教材变动、课标变动、理论变动的语文教育新时代,教法应当如何在传承语文教育先进经验的同时,适应新时代的语文教学要求,展望未来语文教育的实践路径。语文数字化阅读教学的课程设计、多媒介素养的养成,新教材课后引导部分对于教学方法选择的建议,都成为了基于教学方法统计考量之后的教法选择创新方向。教学方法的统计并不是研究的目的,解释为什么选择这些教学方法并将它们放到当代语文教学环境中探讨才是本文的核心。研究旨在分析教学方法选择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适合新时代中语教学的教学方法变革路径,帮助教师在新课改以来的语文教学中吸取经验,选择更有效的教学方法。要帮助一线语文教师跟紧语文教育变革的潮流,就必须要在师生最直接互动处的教学方法层面下功夫,本课题在探讨新课改后教法层面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RATKE ALINA(阿琳娜)[10](2020)在《基于俄语,汉语的原因、目的疑问代词研究》文中指出在疑问句当中,表目的和原因疑问结构具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两者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对立。例如,在有的语言当中,同一个疑问代词形式可以表目的和原因,如英语和德语;但在其它语言中又分工明显,如俄语。这似乎跟两个范畴的语义特征、其在自然语言反映的复杂性质有密切关系。因此本文探讨目的、因果语义范畴跟俄汉目的、原因疑问词结构的相关联系。我们按照Fillmore的构式理论从疑问代词内部结构到整个句子结构,问句——答语的整体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探讨了俄汉原因、目的疑问代词选择谓语、人称、时体、构成否定形式等的偏向和限制。汉语当中存在许多可用来询问原因、目的疑问代词结构。本文把汉语原因、目的疑问代词结构分为仅用于询问原因的疑问结构、主要询问目的疑问结构、询问目的和原因即可的结构和用来询问用途的疑问结构。经过对汉语疑问代词构词特征的观察,发现原因、目的疑问结构的语义与其内部结构成分的语义和词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另外,由于俄汉疑问代词内部结构成分不尽相同(前者由介词,后者由动词构成),俄语原因、目的疑问代词与空间相联系,而汉语的则与动作和行为密切相关。句法位置也可以实现原因、目的疑问代词的划分作用,如原因疑问代词位于情态动词之前,而目的疑问代词在情态动词之后。这个现象可以由目的与原因在时间线上的非一致性来解释。通过对原因、目的语义范畴的考察,发现自然语言当中不存在原因和目的语义严格的对立,并且在主观原因和行为前的目的(或可以称它为动机)的平面上十分相近,这也反映在原因、目的疑问代词的用法上。最后,分析了疑问句其它成分对疑问句是否合格和成功的影响,得出:语句若表示可控制的情况,可以与目的疑问代词搭配联用,在非控制的却不行;静态类谓语一般不能与目的词语搭配使用;原因、目的疑问句当中存在对选择时体的一种倾向,即多在过去时和现在时,少在将来时;人称代词的使用可影响疑问句的语用功能;否定,甚至包含否定义项的动词出现在目的问句时视为不合格的语句。

二、他们为什么不提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他们为什么不提问(论文提纲范文)

(1)咨询过程中效果相关因子 ——基于文本挖掘和集合论方法的文本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研究背景
2 文献综述
    2.1 对心理治疗效果与疗效因子的争论与共识
        2.1.1 对心理治疗效果的共识——心理治疗疗效的证据
        2.1.2 对心理治疗疗效因子的争论
    2.2 过程-效果研究为澄清疗效因子所做的努力
        2.2.1 对基于量表的过程变量的黑箱式研究
        2.2.2 目前研究仍存在的问题
        2.2.3 对改变的过程技术、事件研究
    2.3 过程-效果研究的方法学迷思
        2.3.1 “黑箱里面有什么”?“是什么”到“怎么做”的断裂带
        2.3.2 “你不知道你不知道的”,访谈数据中的“缺失值”
        2.3.3 “越多越好”氛围下的两难困境
        2.3.4 定“量”容易定“质”难,治疗性回应的质量差异
    2.4 “地平线上”的可能性
        2.4.1 基于词典的词频统计
        2.4.2 基于文本挖掘的特征分类
        2.4.3 质性对比研究(QCA)
    2.5 小结
        2.5.1 已有的方法尝试和结论
        2.5.2 现有的研究困境
3 问题提出及初步研究思路
    3.1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3.1.1 问题提出
        3.1.2 研究意义
    3.2 初步研究设计与思路
4 研究一: 咨询师回应质量差异评价标准的质性研究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方法
        4.2.1 研究材料
        4.2.2 研究工具
        4.2.3 相关伦理问题的处理
        4.2.4 研究程序
    4.3 结果
        4.3.1 基本编码结果
        4.3.2 不同编码间的关系
        4.3.3 高低质量回应的语言特征
    4.4 讨论
        4.4.1 谁更可能产出高质量的回应
        4.4.2 高质量的回应具备何种特征
        4.4.3 研究价值与限制
5 研究二: 工作同盟析因研究:基于集合论的比较分析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方法
        5.2.1 分析方法
        5.2.2 分析对象及数据来源
        5.2.3 变量测量
        5.2.4 分析工具
    5.3 研究结果
        5.3.1 描述统计结果
        5.3.2 单因素必要性分析
        5.3.3 条件组合的充分性分析(真值表)
    5.4 讨论
        5.4.1 咨询师回应与工作同盟
        5.4.2 当事人状态与工作同盟
        5.4.3 当事人会谈后感受与工作同盟
        5.4.4 本研究的价值与限制
6 研究三: 咨询过程-效果差异的文心词典指标探索
    6.1 研究思路
    6.2 研究材料
        6.2.1 咨询效果测量和逐字稿分析工具
        6.2.2 文本处理和数据分析工具
        6.2.3 研究数据
    6.3 数据分析思路
    6.4 研究过程及结果
        6.4.1 数据清洗与归一化处理
        6.4.2 文心词典词类特征基于PCA的咨询效果区分效力
        6.4.3 文心词典词类特征基于T-SNE的咨询效果区分效力
        6.4.4 文心词典词类特征基于LDA的咨询效果区分效力
        6.4.4.1 基于咨询师数据的LDA降维效果
        6.4.4.2 基于当事人数据的LDA降维效果
        6.4.5 文心词典词类特征基于朴素贝叶斯分类器的对咨询效果预测力
    6.5 讨论
        6.5.1 线性模型与非线性模型的比较
        6.5.2 有无监督模型的比较
        6.5.3 渡渡鸟效应的语言风格解释
        6.5.4 未来的应用前景
        6.5.5 当事人的语言更具价值
7 研究四: 咨询师会谈中语言特征差异的初步探索
    7.1 研究思路
    7.2 研究材料
        7.2.1 文本处理和数据分析工具
        7.2.2 研究数据
    7.3 数据分析思路
        7.3.1 “高质量回应”、“低质量回应”文本数据
        7.3.2 整个咨询会谈的文本数据
    7.4 数据分析过程及结果
        7.4.1 “高质量回应”、“低质量回应”文本数据的分析结果
        7.4.2 整个咨询会谈的文本数据的聚类结果
    7.5 讨论
        7.5.1 使用机器学习对咨询师回应特征的分类情况
        7.5.2 对咨询师回应进行特征和主题提取的结果
        7.5.3 研究价值与限制
8 结论
    8.1 研究的主要发现
        8.1.1 对咨询师回应质量从差异标准的研究
        8.1.2 基于集合论方法对工作同盟的析因研究
        8.1.3 咨询过程-效果差异的词类指标探索
        8.1.4 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对咨询师语言特征差异的初步探索
    8.2 研究意义与临床启发
    8.3 研究限制与进一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研究一部分编码结果示例(节选)
    附录2: 研究二真值表
    附录3: 文心词典词类、英文缩写(数据标签)、总词数
    附录4: 文心词典(节选)
    附录5: 文本清洗代码示例
    附录6: 分类器代码示例
    附录7: 停止词
    附录8: 咨询效果问卷样题(OQ-45)
    附录9: 工作同盟问卷样题(WAI-SR)
    附录10: 会谈效果问卷样题(SEQ)
    附录11: 文本主题汇总(部分)
    附录12: 个案咨询主诉
    附录13: 主题模型代码示例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国际汉语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 ——以高级汉语综合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问题的缘起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三、研究对象、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四、文献综述
第一章 汉语国际教育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相关概念
    第二节 有效教学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理念和原则
    第四节 国际汉语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评价标准
第二章 基于课堂观察的国际汉语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分析
    第一节 展示行为
    第二节 提问行为
    第三节 讲解行为
    第四节 反馈行为
    第五节 课堂管理行为
第三章 国际汉语教师教学行为的问卷分析
    第一节 对学生的问卷分析
    第二节 对教师的问卷分析
    第三节 国际汉语教师教学行为的综合分析
第四章 影响国际汉语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因素及其对策
    第一节 影响国际汉语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第二节 提高国际汉语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对策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3)生物学问题串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以曲阜市一次“同课异构”公开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问题提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目标
    第四节 研究内容
    第五节 研究方法
        一、方法的选择
        二、方法的运用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问题串
        一、问题串的涵义
        二、问题串的类型
        三、问题串的设计原则
        四、问题串教学
    第二节 提问
        一、提问的概念
        二、提问的种类
        三、提问的策略
    第三节 同课异构
    第四节 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理论
        二、系统论
        三、最近发展区理论
        四、布鲁姆·特纳教学提问模式
第三章 案例来源及分析思路
    第一节 案例的来源
    第二节 案例分析的思路
第四章 问题串教学设计案例解析
    第一节 对问题串设计情况的分析
        一、对问题串中问题的数量和类型的分析
        二、对问题串设计原则的分析
    第二节 对教师提问情况的分析
    第三节 对学生实际反应情况的分析
    第四节 访谈
        一、访谈提纲
        二、访谈结果
    第五节 问题串设计的改进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建议
第六章 研究的创新点、不足和展望
    第一节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节 研究的不足
    第三节 研究的进一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禾甸白语疑问范畴的类型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禾甸白语的语言系属和人文地理概况
        一、禾甸白语的语言系属
        二、禾甸人文地理概况
        (一)自然地理
        (二)经济文化
        (三)社会文化
        (四)语言使用概况
    第二节 疑问范畴研究现状综述
        一、汉语普通话和方言疑问范畴研究概况
        (一)汉语普通话疑问范畴研究概况
        (二)汉语方言疑问范畴研究概况
        (三)少数民族语疑问范畴研究概况
        二、白语疑问范畴研究现状综述
    第三节 禾甸白语的语音系统
        一、声母系统
        (一)声母说明
        (二)声母例词
        二、韵母系统
        (一)韵母说明
        (二)韵母例词
        三、声调系统
        四、音节结构类型
        五、音变现象
    第四节 本文相关说明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价值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查阅法
        (二)田野调查法
        (三)描写分析法
        (四)对比分析法
        (五)归纳法
        五、语料来源
        六、符号说明
第一章 禾甸白语的是非问句
    第一节 是非问句的类型及特点
        一、传疑标记型是非问
        二、语调型是非问
第二章 禾甸白语的正反问句
    第一节 正反问的关联标记
        一、“关联标记”的相关研究
        二、“关联标记”的范围和内涵
        三、禾甸白语的关联标记“?au~(53)”
    第二节 正反问的类型及特点
        一、反复式
        二、附加式
    第三节 正反问的语义内容
        一、问事件原由
        二、问动作行为
        三、问性质状态
        四、问情感喜好
    第四节 正反问与是非问之间的演变形式
第三章 禾甸白语的选择问句
    第一节 选择问的关联标记
        一、无标记类型
        二、有标记类型
        三、关联标记的句法演变
    第二节 选择问的结构类型
        一、半省略形式
        二、完整固定形式
        三、全省略形式
    第三节 选择问的语义特征
        一、对立关系
        二、差异关系
        三、相容关系
第四章 禾甸白语的特指问句
    第一节 特指问的疑问代词
        一、疑问代词系统
        二、疑问代词的用法
    第二节 特指问的类型
        一、问人
        二、问事
        三、问原因
        四、问地点
        五、问数量
        六、问性质状态
        七、问方式
第五章 禾甸白语非疑而问的用法及功能
    第一节 禾甸白语疑问代词“非疑而问”的用法及功能
        一、特指问疑问代词的“非疑而问”
        二、反问句疑问代词的“非疑而问”
        三、回声问疑问代词的“非疑而问”
    第二节 禾甸白语疑问句“非疑而问”的用法及功能
        一、语言交际的需要
        二、情感表达的需要
第六章 大理白语方言疑问句的比较
    第一节 赵庄白语
        一、赵庄白语的疑问语气词
        二、赵庄白语的疑问句
    第二节 鹤庆白语
        一、鹤庆白语的疑问语气词
        二、鹤庆白语的疑问句
    第三节 检漕白语
        一、检漕白语的疑问语气词
        二、检漕白语的疑问句
    第四节 漕涧白语
        一、漕涧白语的疑问语气词
        二、漕涧白语的疑问句
    第五节 不同大理白语方言的比较
        一、白语方言间疑问语气词比较
        二、疑问句式的比较
结语
    一、论文撰写的准备及过程
    二、禾甸白语的疑问范畴特征
    三、本文的创新点
    四、今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5)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比较研究 ——基于新手型与专家型教师的课堂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言
    1.1 问题提出
        1.1.1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的颁布
        1.1.2 高中化学课堂问题设计的低效、无效现象
        1.1.3 《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的发布
    1.2 研究现状
        1.2.1 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研究
        1.2.2 化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研究
        1.2.3 化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意义
        1.4.1 探索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1.4.2 促进不同成长阶段教师的自我反思和专业化成长
        1.4.3 推动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和课程改革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课堂教学有效性
        2.1.2 问题设计
        2.1.3 新手型与专家型教师
    2.2 理论基础
        2.2.1 有效教学理论
        2.2.2 问题教学理论
    2.3 研究工具
        2.3.1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有效性评价量表”的编制
        2.3.2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有效性评价量表”等级解读
        2.3.3 工具信效度
第3章 新手型与专家型教师课堂教学课例分析与问题评判
    3.1 样本选取
    3.2 课例分析
        3.2.1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类课例分析
        3.2.2 “元素及其化合物”类课例分析
        3.2.3 “有机化合物”类课例分析
    3.3 课例梳理与问题统计
        3.3.1 课例梳理
        3.3.2 问题统计
    3.4 问题评判与数据处理
第4章 新手型与专家型教师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总体比较与分析
    4.1 问题设计有效性的总体比较与分析
    4.2 不同课型问题设计的有效性总体比较与分析
    4.3 不同维度问题设计的有效性总体比较与分析
        4.3.1 问题内容设计维度的有效性总体比较与分析
        4.3.2 问题功能设计维度的有效性总体比较与分析
第5章 新手型与专家型教师课堂教学中问题的内容设计有效性比较与分析
    5.1 不同课型问题的内容设计有效性的比较与分析
        5.1.1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类
        5.1.2 元素及其化合物类
        5.1.3 有机化合物类
    5.2 三个题项问题的内容设计有效性的比较与分析
第6章 新手型与专家型教师课堂教学中问题的功能设计有效性比较与分析
    6.1 不同课型问题的功能设计有效性的比较与分析
        6.1.1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类
        6.1.2 元素及其化合物类
        6.1.3 有机化合物类
    6.2 五个题项问题的功能设计有效性的比较与分析
第7章 研究结论、启示与思考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启示
    7.3 研究思考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6)凌云壮语参考语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1章 绪论
    1.1 凌云简介
        1.1.1 地理位置
        1.1.2 凌云的建置沿革
        1.1.3 凌云壮语的系属
    1.2 凌云壮语研究综述
        1.2.1 壮语语法的研究现状
        1.2.2 凌云壮语语法研究现状
    1.3 理论框架及研究方法
        1.3.1 理论及框架基础
        1.3.2 语料来源
第2章 凌云壮语音系
    2.1 声韵调系统
        2.1.1 声母系统
        2.1.2 韵母系统
        2.1.3 声调系统
    2.2 音节结构
第3章 凌云壮语的词、词类及构词法
    3.1 词及其判定标准
        3.1.1 词的判断标准
        3.1.2 凌云壮语词的构成
    3.2 词类及其操作性定义
        3.2.1 开放性词类
        3.2.2 封闭性词类
    3.3 构词法
        3.3.1 复合构词法
        3.3.2 派生构词法
第4章 凌云壮语的名词和名词性短语
    4.1 名词
        4.1.1 名词的分类
        4.1.2 光杆名词的指称
    4.2 人称代词
        4.2.1 三身代词
        4.2.2 旁指代词
        4.2.3 统称代词
        4.2.4 反身代词
    4.3 量指结构修饰名词
        4.3.1 指示词
        4.3.2 量词
        4.3.3 定指“量+名+指”结构
    4.4 数词、量词修饰名词
        4.4.1 数词
        4.4.2 数量结构修饰名词
        4.4.3 “量(名)一”结构
    4.5 领属结构
        4.5.1 领属结构类型
        4.5.2 亲属-集体关系领属的表达
        4.5.3 所有权关系领属的表达
    4.6 内涵性定语
        4.6.1 粘合式内涵性定语
        4.6.2 组合式内涵性定语
    4.7 多项定语的共现及语序
        4.7.1 多项黏合式定语的内部语序
        4.7.2 多项定语共现的语序
    4.8 同位结构
        4.8.1 由人称代词参与构成的同位结构
        4.8.2 指示成分复指
    4.9 名词及名词短语的并列
        4.9.1 并列标记
        4.9.2 有无标记使用的差异
第5章 凌云壮语的谓词及谓词性短语
    5.1 动词及其重叠
        5.1.1 动词
        5.1.2 动词的重叠
    5.2 形容词及其重叠
        5.2.1 形容词的类别
        5.2.2 形容词重叠
        5.2.3 形容词句法功能
        5.2.4 形容词短语
    5.3 动补结构
        5.3.1 “补语”的性质
        5.3.2 结果补语
        5.3.3 趋向补语
        5.3.4 程度补语
    5.4 动宾结构
        5.4.1 名词性宾语
        5.4.2 谓词性宾语
    5.5 连动结构
        5.5.1 由普通动词构成的连动结构
        5.5.2 由tau3“来”和pai1“去”构成的连动结构
        5.5.3 由mi2“有”构成的连动结构
        5.5.4 由t(?)?1“是”构成的连动结构
第6章 凌云壮语的简单句及其构成
    6.1 简单句的主要类型
        6.1.1 完整句
        6.1.2 非完整句
    6.2 动词谓语句
        6.2.1 及物性
        6.2.2 存在句
        6.2.3 领有句
        6.2.4 系词句
    6.3 论元关系的调整
        6.3.1 致使结构
        6.3.2 被动结构
        6.3.3 相互结构
    6.4 旁格成分和加接成分
        6.4.1 介宾状语
        6.4.2 副词状语
    6.5 话题
        6.5.1 话题成分及其构成
        6.5.2 话题结构的结构类型
        6.5.3 话题化的规则
        6.5.4 话题的话语功能
    6.6 焦点结构
        6.6.1 整句焦点
        6.6.2 成分焦点
第7章 凌云壮语的复杂句及复合句
    7.1 名词从句
        7.1.1 主语从句
        7.1.2 宾语从句
    7.2 定语从句
        7.2.1 关系从句
        7.2.2 同位语从句
    7.3 补语从句
        7.3.1 结果补语从句
        7.3.2 程度补语从句
    7.4 主从关系和主次关系
        7.4.1 时间小句
        7.4.2 原因小句
        7.4.3 目的小句
        7.4.4 条件小句
        7.4.5 让步小句
    7.5 并列复合句
        7.5.1 连接复合句的手段
        7.5.2 等立关系
        7.5.3 选择关系
        7.5.4 承接关系
        7.5.5 递进关系
        7.5.6 取舍关系
        7.5.7 转折关系
第8章 凌云壮语的句子功能类型
    8.1 疑问句
        8.1.1 是非问
        8.1.2 特指问
        8.1.3 选择问
        8.1.4 回声问
    8.2 祈使句
        8.2.1 肯定性祈使
        8.2.2 否定性祈使
    8.3 感叹句
        8.3.1 (?)in1“真”
        8.3.2 to~6“够”
        8.3.3 h(?)u~6ni~4“这么”
        8.3.4 V+(?)2
    8.4 语气词
        8.4.1 表交际功能的语气词
        8.4.2 表主观态度的语气词
        8.4.3 语气词的连用
第9章 凌云壮语的语义范畴
    9.1 否定范畴
        9.1.1 形态特征
        9.1.2 句法、语义功能
    9.2 时体范畴
        9.2.1 完整体
        9.2.2 完成体和经历体
        9.2.3 起始体
        9.2.4 持续/进行体
        9.2.5 将始体
        9.2.6 反复体
        9.2.7 再次体
        9.2.8 短时/轻说/随意体
        9.2.9 尝试体
    9.3 情态范畴
        9.3.1 情态范畴
        9.3.2 动力情态及其表现
        9.3.3 道义情态及其表现
        9.3.4 认识情态及其表现
        9.3.5 传信
        9.3.6 情态词的连用顺序
    9.4 比较和比拟
        9.4.1 差比
        9.4.2 等比和比拟
第10章 结语
    10.1 本文研究重点回顾
    10.2 本文创新与不足之处
        10.2.1 创新之处
        10.2.2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词
附录二 长篇语料
致谢

(7)高中化学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电解质”PCK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问题的提出
    1.1 深化课程改革对高中化学教师的新要求
    1.2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1.3 促进有效教学的需要
2 文献综述
    2.1 PCK的内涵与构成要素
    2.2 PCK的测评方法
    2.3 PCK比较与发展研究
    2.4 电解质教学相关研究
    2.5 文献研究小结与启示
3 研究目的、任务与方法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任务
    3.3 研究方法
4 理论构建
    4.1 相关概念界定
    4.2 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PCK分析模型的构建
        4.2.1 关于课程的知识
        4.2.2 关于学生的知识
        4.2.3 关于教学策略的知识
        4.2.4 关于评价的知识
    4.3 编码方式说明
5 化学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电解质”PCK的具体比较研究
    5.1 研究对象
    5.2 教学视频的转录与编码
    5.3 教师访谈的转录与编码
    5.4 PCK表现分析与比较
        5.4.1 PCK表现整体比较分析
        5.4.2 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PCK各要素关系比较分析
        5.4.3 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电解质”PCK各维度具体比较分析.
6 结果及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对新手型教师的建议
    6.3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1 E教师访谈转录编码
附录2 N教师访谈转录编码
附录3 E教师课堂转录编码
附录4 N教师课堂转录编码
致谢

(8)基于高阶思维发展的高中物理课堂提问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2 相关理论
第3章 高中生高阶思维能力的调查与分析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对象
    3.3 问卷编制
    3.4 信效度分析
    3.5 调查结果与分析
第4章 促进高阶思维发展的课堂提问要素研究
    4.1 研究设计
    4.2 教学视频的转录与编码
    4.3 数据分析及结果
    4.4 研究结论
第5章 基于高阶思维发展的课堂提问策略研究
    5.1 问题设计策略
    5.2 提问实施策略
    5.3 提问反馈策略
第6章 结论
    6.1 研究成果
    6.2 研究创新点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附录 1 高阶思维能力调查问卷
附录 2 《形变与弹力》编码结果
附录 3 《超重与失重》编码结果
附录 4 《牛顿第一定律》编码结果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9)《教育家成长丛书》折射的语文教学方法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现状
        (一) 从历时角度看语文教学方法选择研究
        (二) 从共时角度看语文教学方法选择研究
        (三) 研究过程中的问题总结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以《丛书》为核心的语文教学方法选择情况
    第一节 分析方法的介绍
        一、抽样:材料的范围与选择
        二、界定观察类别:划分学段和课型
        三、界定记录单位和语境单位:频次的统计单位
        四、界定点算体系:归纳与结论的判定
    第二节 《丛书》的教学方法选择情况梳理
        一、选择范围
        (一) 《丁有宽与读写导练》
        (二) 《于漪与教育教学探索》
        (三) 《王崧舟与诗意语文》
        (四) 《刘金玉与阳光语文》
        (五) 《孙双金与情智教育》
        (六) 《杨一青与和谐教育》
        (七) 《李元昌与乡土教育》
        (八) 《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
        (九) 《张桂蕊与语文拓展式教学》
        (十) 《赵谦翔与绿色语文》
        (十一) 《钱梦龙与导读艺术》
        (十二) 《唐江澎与体悟式教学》
        (十三) 《黄厚江与语文本色教学》
        (十四) 《韩军与新语文教育》
        (十五) 《程红兵与语文人格教育》
        (十六) 《管建刚与后作文教学》
        (十七) 《窦桂梅与主题教学》
        (十八) 《潘新和与表现——存在论语文学》
        (十九) 《魏书生与民主教育》
        (二十) 《王开东与深度语文》
        (二十一) 《王君与青春语文》
        (二十二) 《洪宗礼与母语教育》
        (二十三) 《祝禧与文化语文》
        (二十四) 《于永正与五重教学》
        (二十五) 《杨屹与情趣教育》
        (二十六) 《薄俊生与发展性教学》
        (二十七) 《汪智星与本真教育》
        二、总结
    第三节 《丛书》的教学方法选择情况分析
        一、对教学思维方式的分析
        二、对教学行为方式的分析
        (一) 小学教师的教学方法频次使用情况分析
        (二) 初中教师的教学方法频次使用情况分析
        (三) 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频次使用情况分析
        三、总结
第二章 名师教法选择的分析与创新
    第一节 名师教学方法选择的原因分析
        一、分析哪些方法
        二、朗读法与追问法中的深层理据
        (一) 朗读法
        (二) 追问法
        三、活动类方法中的深层理据
        (一)小组讨论法
        (二) 情景模拟法
        (三) 游戏、比赛法
        四、特色尝试类方法中的深层理据
        (一) 绘画法
        (二) 听写法
    第二节 名师教学方法使用中的创新性
        一、学生成为交流中表达的主体
        (一) 丁有宽、黄厚江等的追问法探索
        (二) 王君、韩军等的朗读法探索
        二、课堂成为多元化的学习环境
        (一) 祝禧、赵谦翔等的情景模拟教学法探索
        (二) 窦桂梅、钱梦龙等的小组讨论教学法探索
        三、教材成为发散性探索的支架
        (一) 于永正的绘画法使用探索
        (二) 唐江澎的听写教学法探索
        (三) 李元昌的乡土教育实践探索
第三章 新时代中语教学方法选择探讨
    第一节 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指导教学方法的选择
        一、以语言和审美为核心的朗读教学法
        二、以思维发展为重点的对话教学
        三、从语言到文化的活动设计
    第二节 名师教学方法选择倾向的启示
        一、多样化的朗读教学法可以进一步细分
        二、追问法中教师引导与学生思考的平衡点
        三、小组讨论高效化离不开教师的支架
    第三节 新教学思路下的教学方法选择
        一、承前——在名师教法选择的思路上“守正”
        二、启后——在部编新教材编排体现的教法选择上“出新”
        三、展望——在语文数字化阅读教学的时代开掘“新路”
        (一) 内容上:提供更广域的知识获取面
        (二) 形式上:基于多样媒介的教学
        (三) 思维上:辩证思维的有意培养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致谢

(10)基于俄语,汉语的原因、目的疑问代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疑问及代词研究
        1.2.2 目的、因果范畴研究
    1.3 解决问题拟采用的理论、方法、语料来源及相关说明
        1.3.1 拟采用的理论
        1.3.2 相关的研究方法
        1.3.3 语料来源
第二章 俄汉原因疑问代词和目的疑问代词考察
    2.1 疑问范畴
    2.2 俄汉疑问句分类
        2.2.1 俄语疑问句分类
        2.2.2 汉语疑问句的分类
    2.3 俄汉疑问代词系统
        2.3.1 俄语疑问代词系统与其特征
        2.3.2 汉语疑问代词系统与其特征
        2.3.3 俄语原因、目的疑问词及其特点
        2.3.4 汉语原因、目的疑问代词及其特点
    2.4 原因、目的疑问词的语义特点
        2.4.1 原因、目的疑问代词内部结构
        2.4.2 ‘原因’的复杂语义对‘因为’、‘由于’的影响
        2.4.3 询问‘事理’的‘哪里/哪儿’
        2.4.4 ‘用’词语义分析
        2.4.5 ‘做(作)/干’动词对相应的疑问代词语义的影响
    2.5 疑问代词的句法位置
第三章 目的、因果范畴之间关联的多视角考察
    3.1 原因、目的在哲学、逻辑和自然语言中的关系
    3.2 原因、目的的概念在俄汉语中的发展与其特征
        3.2.1 原因:客观与主观
        3.2.2 原因与目的融合
        3.2.3 目的与用途
第四章 原因、目的疑问结构特征分析
    4.1 谓语特征分析
        4.1.1 俄语原因、目的疑问结构谓语特征分析
        4.1.2 汉语原因、目的疑问结构谓语特征分析
        4.1.3 疑问结果与动词方向性的关联
    4.2 影响言语行为的因素:人称代词
    4.3 疑问结构与否定范畴
第五章 结语
    5.1 所作的主要工作和结论
    5.2 创新之处及研究价值
    5.3 论文不足之处原因及改进办法
参考文献
致谢

四、他们为什么不提问(论文参考文献)

  • [1]咨询过程中效果相关因子 ——基于文本挖掘和集合论方法的文本研究[D]. 林秀彬. 华中师范大学, 2021(02)
  • [2]国际汉语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 ——以高级汉语综合课为例[D]. 高志宇. 兰州大学, 2021(02)
  • [3]生物学问题串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以曲阜市一次“同课异构”公开课为例[D]. 李小翠.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4]禾甸白语疑问范畴的类型学研究[D]. 杨振远.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5]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比较研究 ——基于新手型与专家型教师的课堂观察[D]. 钟保英.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2)
  • [6]凌云壮语参考语法[D]. 刘立峰.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7]高中化学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电解质”PCK的比较研究[D]. 蔡双双. 山东师范大学, 2020(11)
  • [8]基于高阶思维发展的高中物理课堂提问策略研究[D]. 罗雁雁. 福建师范大学, 2020(12)
  • [9]《教育家成长丛书》折射的语文教学方法选择研究[D]. 陈喆.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10]基于俄语,汉语的原因、目的疑问代词研究[D]. RATKE ALINA(阿琳娜).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0)

标签:;  ;  ;  ;  ;  

他们为什么不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