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煤矿主井工作面预注浆施工技术

城郊煤矿主井工作面预注浆施工技术

一、城郊煤矿主井筒工作面预注浆施工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宋有福,刘晨曦,芦兴东[1](2021)在《浅谈煤矿安撤人员的素质教育及安全管理》文中提出装备提升、工艺改进、条件变化对煤矿的安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做好煤矿安撤工作人员的素质教育和安全管理对于适应新形势需要、建设安撤专业化队伍、安全质量标准化创建,有着现实的意义。

代少军,毕玉成,高乃志[2](2021)在《新近系地层井筒注浆堵水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依兰第三煤矿3条立井施工时需穿过涌水量较大第四系冲击层和新近系含水层,井筒掘进施工困难。利用抽水实验、注浆实验等方法,优化了注浆压力、单孔注浆量、单孔注浆时间、井壁结构等参数。结果表明:副井、风井注浆钻孔平均涌水量由第一次注浆后的7.34、10.86 m3/h,下降为第二次注浆后的6.17、5.05 m3/h,降幅分别为15.9%、53.8%,优化后的注浆方案堵水效果明显;通过优化井筒井壁结构,采用"工作面预注浆+壁后注浆"方案后,井筒涌水量由20 m3/h降至5 m 3/h以下。该方案可有效治理新近系含水层水患,为同类地质条件下立井井筒掘进提供借鉴。

陈龙,梁敏[3](2021)在《麻家梁煤矿2号进、回风立井地面预注浆施工》文中研究说明麻家梁煤矿2号进、回风立井井筒工程采用冻-注-凿三同时施工工艺(即井筒上部采用冻结法施工的同时,进行凿井施工;与此同时,冲积层以下基岩含水层采用地面预注浆法施工)施工,缩短了建井工期,实现了井筒快速建成、尽快投产的目的。2个井筒地面预注浆均采用直孔+S孔的布孔方案,既能保证注浆堵水效果,又能实现与冻结、凿井平行作业,为晋北地区其他矿井立井施工提供了经验。

王刚[4](2021)在《孟村煤矿井筒施工水害治理对策》文中认为针对陕西省孟村矿井筒施工水害问题,分别从工作面探水、壁后注浆、注浆高度、注浆孔分布等方面设计注浆方案。通过2段施工的方法分别对主立井、副立井回风立实施工作面预注浆和壁后注浆处理。整个注浆治理工程总计持续1年,工作面预注浆后主立井涌水量被成功控制在20 m3/h以内,施工效果显着。

杨志斌[5](2021)在《煤层底板突水灾害动水快速截流机理及预注浆效果定量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煤层底板突水灾害发生后,钻孔控制注浆过水巷道动水快速截流,可以解决传统过水巷道动水截流工程量大、工期长且易产生次生灾害等技术难题,但其仍不能达到根治突水区域再次发生突水灾害的可能,为此后期还需开展突水通道截流或突水含水层堵源预注浆治理工作。目前,钻孔控制注浆动水快速截流理论研究远滞后于工程实践,突水通道截流或突水含水层堵源预注浆治理效果难以判断。因此,开展煤层底板突水灾害动水快速截流机理及预注浆效果定量评价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践价值。论文以水文地质学、流体力学和计算机科学等理论为基础,采用典型案例分析、理论分析、室内试验、物理模拟、数值模拟、现场实测等方法,对煤层底板突水灾害动水治理模式、过水巷道动水快速截流机理和突水通道截流或突水含水层堵源预注浆效果定量评价开展研究,取得以下主要成果:(1)考虑矿井淹没水位、突水因素和井巷空间位置三类基本因素,对煤层底板突水灾害动水治理条件进行了分类,并阐明了各种动水治理条件的难易程度。结合巷道掘进和工作面回采突水灾害特征,对两者动水治理模式进行了划分。(2)归纳了保浆袋囊钻孔控制注浆动水快速截流的主控因素及其适用条件,建立了过水巷道动水快速截流涌水与阻水模型和注浆建造水力模型,开发出了过水巷道动水快速截流大型模拟试验系统,可实现5m宽、4m高、动水流量2000m3/h的过水巷道在不同矿井淹没水位、不同突水水源水位条件下的快速截流模拟试验,其中突水水源水压最高可达5MPa。(3)开展了水灰比、水玻璃浓度和水泥单液浆与水玻璃体积比对凝胶时间、结石率和结石体强度非交互作用配比试验,得到钻孔控制注浆浆液抵抗动水冲刷最优配比参数为W:C取1,水玻璃浓度取30°Bé,C:S取100:30和100:50,其中C:S为100:30时,用于袋内充填注浆,C:S为100:50时,用于袋外控制注浆。(4)基于保浆袋囊钻孔控制注浆动水快速截流物理模拟和CFD-DEM耦合模型数值模拟,揭示了过水巷道动水快速截流机理是保浆袋囊能够使双液浆在袋囊之间控制运移扩散,并快速与巷道顶板堆积接顶,提前完成部分骨料铺底和充填阶段,加快巷内空气快速排出巷外,使得阻水体具有高阻弱渗阻水性能。(5)建立了突水通道截流或突水含水层堵源预注浆效果定量评价模型,并结合在实际注浆堵水工程案例中的应用,检验了该定量评价模型的可行性。

谭杰,刘志强,宋朝阳,刘全辉,龙志阳,宁方波[6](2021)在《我国矿山竖井凿井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文中提出矿山竖井工程作为矿井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矿山资源安全与高效开发整个产业链的首要和关键工程。目前我国竖井凿井技术解决了穿越东部深厚冲积层、西部富水弱胶结地层以及金属矿千米深硬岩地层的关键技术难题,解决了竖井凿井过程中千米级深井围岩改性及其稳定性控制技术,研发了千米深井快速掘砌关键技术及系列化的大型配套装备,满足了我国东部、中部、西部现有地下矿产资源开发、大规模矿井建设需求,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成套技术工艺与装备。鉴于我国地下矿产资源开发不断走向深部的趋势,全面综述了我国矿山竖井工程的总体概况,总结了以爆破破岩、排渣、凿井井架、提吊、井壁浇筑和围岩改性等凿井工艺的关键技术与装备的发展历程及新进展,分析了竖井钻机、反井钻机和竖井掘进机等机械破岩钻井装备及其相适应的钻井技术与工艺特点,提出了我国深竖井工程在地质精准探测、岩爆防控、高温防治、深井提升和智能钻井5个主要方面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矿山竖井建设已取得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系列装备和成熟工艺依然为深地资源开发、复杂地层条件建井、非煤矿山等领域,以及水利、交通、铁路、市政、电力等领域的地下工程建设与开发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并逐步向无人化、机械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矿井建设方向发展,为我国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和科技进步作出重要贡献。

杨存备,陈小国,李俊华[7](2020)在《回风立井过强含水层预注浆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为确保裴沟煤矿樊寨井田43采区回风立井安全快速地穿过二叠系下石盒子组五煤底砂岩强含水层,针对砂岩强含水层的特点,合理选取工作面预注浆防治水技术方案,提出预注浆钻孔、检验钻孔布置原则和注浆合格评价标准等关键技术。通过方案的实施,立井井筒在穿过强含水层期间,实际揭露全工作面涌水量仅2 m3/h,防治水效果显着,达到了预期目的。

彭世龙[8](2019)在《厚表土薄基岩开采地层沉陷规律及其井筒偏斜致因研究》文中指出煤矿立井井筒是矿山开采地面与井下运输的“咽喉”,对矿井安全生产至关重要。1987年以来,我国黄淮和东北地区已有200多个立井井筒相继发生破损,经过30多年的大量研究,已基本揭示了黄淮和东北地区矿井大量井筒竖向受力变形、近环向破裂出水机理,并得到共识,相应的井筒破损修复防治技术也已成熟。近年来,山东巨野矿区厚表土(400m以上)薄基岩地层井筒出现一种表土段井筒偏斜与竖向压缩变形共存的新破损形态,其破坏机理不清,国内外相关研究尚属空白。本文以厚表土薄基岩开采井筒偏斜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水文地质学、工程渗流力学、采矿学、地下结构力学等理论,采用试验、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开展厚表土薄基岩开采地层沉陷规律及其井筒偏斜致因研究。研究成果对今后合理留设厚表土薄基岩地层工广保护煤柱,确保类似地质条件矿井井筒运行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利用ETAS和NMR试验系统研究高应力作用下厚表土底部含水土层的渗透与疏水固结力学特性,获得了底部含水土层在高应力作用下孔隙结构演化机制,建立了底部含水土层渗透系数、孔压消散速度与其孔隙结构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底部含水土层在不同围压、不同水力梯度下的渗透和孔压消散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郭屯煤矿底部含水土层属于典型黏土质砂,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和蒙脱石,其压缩指数Cc=0.03~0.05;在各向等压条件下,低承压水和高承压水渗透系数均随围压增大而减小,围压为1 MPa时的渗透系数明显大于高围压状态下的渗透系数,当试样围压大于4 MPa时,低承压水和高承压水渗透系数均小于1×10-8 cm/s;各向等压疏水固结过程中,应变以径向应变为主,试样体积的压缩变形主要是竖向渗透路径的闭合所致;黏土质砂渗透、疏水固结过程中对其渗透性和孔压消散速度起关键作用的是渗透孔中毛细水的含量,该三者与围压均满足幂函数关系。以郭屯煤矿一采区某工作面煤层开采为研究对象,考虑厚表土薄基岩开采与底含疏降水固结沉降共同作用,采用自制高承压疏水水袋模拟底含疏水固结,开展了相似材料模拟试验,研究了厚表土薄基岩开采覆岩破坏垮落与底含疏降水特征、基岩与厚表土层内部移动变形规律,揭示了厚表土薄基岩近距离非对称开采与底含疏降水共同作用下立井井筒偏斜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整个基岩段“三带”范围内,梯形垮落拱两腰附近由于岩层悬臂作用形成大量水平和竖向裂隙,并波及到表土层底部,导致底含发生疏水沉降;底含疏水沉降对基岩段岩体移动变形影响较小;厚表土段第二隔水层的最大下沉量和最大水平移动量随着底含疏水均明显增加,下沉边界和水平移动边界向采区外侧延伸了近1倍;随着底含疏水量增加,地表土体向下沉盆地中心倾覆,井筒随之向非对称开采工作面方向偏斜,其偏斜量随着底含疏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基于厚表土薄基岩开采地表下沉移动特征,首次将厚表土层沉陷过程中底含承压水疏降产生的水土耦合作用考虑到厚表土薄基岩地层沉陷模型中,建立并求解了采煤与底含承压水疏水沉降共同作用下地表沉陷预计模型,探究了底含疏水特性对地表沉陷和水平移动的影响规律,并得到现场沉陷资料的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单独煤层开采产生的地表沉陷曲线呈“小开口 V”型,底含疏水作用产生的地表沉陷曲线呈“大开口 V”型,采煤与底含疏水共同作用下地表沉陷曲线呈“中间小开口 V,两侧大开口 V”型;地表沉陷程度主要受底含厚度和底含最大水头下降值影响,地表沉陷和水平移动范围主要受底含疏水影响半径影响;通过理论计算解与现场实测结果对比分析发现,理论计算所得最大下沉值与实测最大下沉值间误差小于4.0%,由此可见,该理论模型对厚表土薄基岩下开采引起的上覆地层移动变形预测具有指导意义。以郭屯煤矿井筒偏斜为工程背景,通过综合分析矿区水文地质、矿井涌水量与底含水位动态监测成果,采用本文所得厚表土薄基岩地层沉陷模型,分别对郭屯煤矿首采区13个工作面单独采煤作用、采煤与底含疏水共同作用下的地表沉陷和井筒偏斜进行反演计算,获得了导致井筒偏斜的主因,并对该矿既有偏斜井筒的受力状态及其安全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单独采煤作用下,工业广场位于10mm下沉等值线之外,各工作面开采对井筒偏斜基本没有直接影响;采煤与底含疏水共同作用下地表沉陷在采区外侧收敛性明显降低,工业广场位于300~600 mm下沉等值线范围内,井筒偏斜反演结果与实测结果误差小于6%,表明了本预测模型对井筒偏斜反演具有较高的精确度,郭屯煤矿井筒偏斜变形是煤层开采与底含疏降水共同作用造成的。图[96]表[33]参[140]

梁顺文[9](2019)在《五举煤矿白垩系立井施工涌水量预测及防治研究》文中认为煤矿水害是与瓦斯、矿压、火灾、粉尘并列的矿山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的五大灾害之一,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五举煤矿主井、副井、风井穿越下白垩系六盘山群第一段(K1L1)的厚度分别为267nm、242m、244m,在井筒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下白垩系含水层厚度大、富水性强、埋深大、治理艰难的技术问题,在该地区立井建设中还没有采用非冻结法成功通过涌水量如此之大含水层的先例。本论文通过一系列水文地质和涌水量预测分析,模拟研究不同工况下含水层水压头、渗流速度场及涌水量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工作面预注浆十分段掘砌+壁后注浆”的井筒水害治理方案,并对关键施工技术进行研究设计;通过实施解决了该矿井建设难题,实现了安全顺利通过强含水层。本研究进行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如下:(1)通过资料收集系统总结了五举煤矿主井、副井、回风立井穿过地层的整体情况,重点研究了三条井筒穿越白垩系强含水层地层的结构、厚度、地层的水文地质特性;(2)依据井筒检查孔数据,采用理论解析法、类比法获得了井筒一次全段开挖工况下井筒的涌水量数据,对比实际存在较大差异,研究发现本地区白垩系涌水量预测与实际差异原因:采用数值计算方法模拟井筒不同工况下,水压头响应、渗流速度场、涌水量变化,发现了本区域立井开挖时白垩系裂隙含水层水压头、渗流速度场、涌水量变化规律;不同开挖工况支护与不支护条件下涌水量变化规律;(3)依据五举煤矿三条井筒白垩系水害特征、涌水规律研究,设计了“工作面预注浆+分段掘砌+壁后注浆”的立井施工水害治理方案,实施后安全顺利通过下白垩系含水层,综合涌水量控制在国家规范要求之内,实现了安全无事故,井筒施工质量合格,注浆法防治水的附加投资只相当于冻结法的28%,附加工期相当于冻结法的50%,为利用注浆技术治理白垩系裂隙岩体强含水岩层水害,探索出了一条安全可靠的技术之路。本论文通过对五举煤矿白垩系裂隙岩体含水层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立井施工“工作面预注浆+分段掘砌+壁后注浆”的方法,并且通过成功实施,达到了预期理想效果,实现研究目标,对陇东地区新建矿井及国内同类型地层立井施工具有非常大的借鉴价值和推广应用的意义。

黄小平[10](2019)在《二石磕煤矿缓坡副斜井施工方法探讨》文中提出二石磕煤矿缓坡副斜井穿过厚松散层和风化基岩等破碎地层。由于井筒倾角小,其穿过松散层水平距离较长,且风化基岩段井筒涌水量较大,传统的普通施工方法不能满足安全施工要求。根据具体情况,提出了几种可行的井筒施工方法(地面预降水法、冻结法、注浆+普通施工法),并进行了分析对比,从中选择了最适合二石磕煤矿缓坡副斜井的施工方法,即注浆+普通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在确保安全施工的前提下,施工工艺简单,工程造价较低,施工速度有保证。

二、城郊煤矿主井筒工作面预注浆施工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城郊煤矿主井筒工作面预注浆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浅谈煤矿安撤人员的素质教育及安全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 实施煤矿安撤专业化素质培训教育
    1.1 推行煤矿安撤专业管理安全培训
    1.2 推行煤矿安撤专业技能实操培训
    1.3 推行了轮训制安撤技能提升法
    1.4 推行了“三系级考核”“师带徒”等措施
    1.5 实施煤矿安撤“五描述一操作”学习演练及考核
2 实施煤矿安撤专业化安全管理
    2.1 实施安撤专业“633安全管理”法
    2.2 实施安撤重点工程“跟班包保”制度
    2.3 建立煤矿安撤安全基础管理制度
    2.4 发挥生产技术对煤矿安撤管理的保障作用
    2.5 调整改进煤矿安撤生产工艺
3 结论

(2)新近系地层井筒注浆堵水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实 验
    1.1 井筒涌水量
    1.2 注浆方案
2 结果与分析
    2.1 第一阶段注浆
        2.1.1 主井
        2.1.2 副井
        2.1.3 风井
        2.1.4 注浆效果分析
    2.2 第二阶段注浆
        2.2.1 方案优化
        2.2.2 注浆实验结果分析
    2.3 壁后注浆
        2.3.1 井壁结构优化
        2.3.2 井筒涌水量
        2.3.3 注浆起止深度和注浆部位
        2.3.4 结果分析
3 结 论

(3)麻家梁煤矿2号进、回风立井地面预注浆施工(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2 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3 技术难点分析及针对措施
    3.1 重点含水层
    3.2 成孔和止浆问题
4 地面预注浆方案设计
    4.1 总体设计
    4.2 注浆孔布置
    4.3 注浆材料及注浆量
    4.4 注浆段高划分及注浆压力设定
5 施工概况
6 结 语

(4)孟村煤矿井筒施工水害治理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水害防治目标与治理方式选择
2 井筒注浆
    2.1 工作面探水
    2.2 壁后注浆
    2.3 注浆高度
    2.4 布孔方式
        (1)明水点封堵。
        (2)排状布孔。
    2.5 注浆材料参数
3 工作面预注浆设计
    3.1 注浆段选择及划分
    3.2 止浆垫设计
        3.2.1 止浆垫厚度
        3.2.2 井壁强度验算
        3.2.3 止浆垫滤水层的厚度
    3.3 注浆孔布置
4 注浆治理效果
    4.1 工作面预注浆
    4.2 壁后注浆
5 结论

(5)煤层底板突水灾害动水快速截流机理及预注浆效果定量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注浆技术研究现状
        1.2.2 注浆材料研究现状
        1.2.3 注浆理论研究现状
        1.2.4 注浆模拟试验研究现状
        1.2.5 注浆效果评价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煤层底板突水灾害动水治理影响因素与模式
    2.1 煤层底板突水灾害动水治理影响因素
        2.1.1 矿井淹没水位对动水治理的影响
        2.1.2 突水因素对动水治理的影响
        2.1.3 井巷空间位置对动水治理的影响
    2.2 煤层底板突水灾害动水治理模式
        2.2.1 巷道突水灾害动水治理模式
        2.2.2 工作面突水灾害动水治理模式
    2.3 本章小结
3 过水巷道动水快速截流主控因素与概念模型
    3.1 过水巷道动水快速截流典型案例
        3.1.1 单孔单袋控制注浆案例
        3.1.2 单孔双袋控制注浆案例
    3.2 过水巷道动水快速截流主控因素
    3.3 过水巷道动水快速截流涌水与阻水模型
        3.3.1 突水通道涌水模型
        3.3.2 过水巷道阻水模型
    3.4 过水巷道动水快速截流注浆建造水力模型
        3.4.1 保浆袋水力模型
        3.4.2 阻水段水力模型
    3.5 本章小结
4 过水巷道动水快速截流模拟试验系统研发
    4.1 模拟试验系统设计原理
        4.1.1 模拟试验意义与目的
        4.1.2 相似准则与设计原理
    4.2 模拟试验功能系统设计
        4.2.1 功能要求
        4.2.2 概念设计
    4.3 模拟试验设备系统组成
        4.3.1 系统设计
        4.3.2 设备组成
    4.4 模拟试验流程与功能验证
        4.4.1 试验流程
        4.4.2 功能验证
    4.5 本章小结
5 过水巷道动水快速截流模拟试验
    5.1 浆液结石体特性配比试验
        5.1.1 浆液初凝时间与结石率配比试验
        5.1.2 浆液结石体强度配比试验
    5.2 保浆袋囊变形移动规律及其对巷道流场变化特征试验
    5.3 保浆袋囊对骨料快速灌注作用机制试验
    5.4 保浆袋囊对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快速封堵作用机制试验
    5.5 不同阻水体阻水能力差异试验
    5.6 本章小结
6 过水巷道动水快速截流数值模拟
    6.1 软件简介与计算原理
        6.1.1 软件简介
        6.1.2 数值模拟控制方程
    6.2 动水抛袋试验数值模拟
        6.2.1 模型结构与参数
        6.2.2 工况条件
        6.2.3 保浆袋囊运移规律及巷道流场变化特征
    6.3 保浆袋囊对阻水体快速建造机制数值模拟
        6.3.1 模型结构与参数
        6.3.2 工况条件
        6.3.3 保浆袋囊对阻水体快速建造机制分析
    6.4 不同阻水体阻水能力差异试验数值模拟
        6.4.1 模型结构与参数
        6.4.2 工况条件
        6.4.3 保浆袋囊对骨料堆积体阻水能力差异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煤层底板突水灾害预注浆效果定量评价
    7.1 煤层底板突水灾害注浆治理工况
    7.2 突水通道截流或突水含水层堵源预注浆效果定量评价模型
        7.2.1 评价指标选择
        7.2.2 评价方法选择
        7.2.3 数学模型建立
    7.3 突水通道截流效果定量评价
        7.3.1 现场测试方案
        7.3.2 测试结果定性分析
        7.3.3 测试结果定量分析
        7.3.4 突水通道截流效果定量评价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我国矿山竖井凿井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矿山竖井工程总体概况
    1.1 矿产资源开采深度
    1.2 竖井凿井深度
    1.3 竖井成井直径
    1.4 竖井凿井速度
2 钻爆法破岩凿井装备技术与工艺现状
    2.1 爆破破岩技术
    2.2 排渣技术
    2.3 凿井井架与提吊技术
    2.4 井壁浇筑技术
    2.5 特殊凿井技术
3 机械破岩钻井技术与工艺现状
    3.1 竖井钻机钻井技术
    3.2 反井钻机钻井技术
    3.3 竖井掘进机钻井技术
4 我国竖井工程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
    4.1 深竖井地质精准探测
    4.2 深竖井岩爆防控
    4.3 深竖井高温防治
    4.4 深竖井提升装备系统
    4.5 深竖井智能钻井技术
5 结语

(7)回风立井过强含水层预注浆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工程概况
2 防治水技术方案
    2.1 超前距的留设
    2.2 预注浆钻孔布置原则
    2.3 预注浆钻孔设计
    2.4 检验钻孔布置
    2.5 注浆压力
    2.6 注浆合格评价标准
3 钻孔施工情况
    3.1 注浆钻孔施工情况
    3.2 检验钻孔施工情况
4 注浆效果评价
5 结论

(8)厚表土薄基岩开采地层沉陷规律及其井筒偏斜致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高应力作用下土的渗透与疏水固结力学特性研究现状
        1.2.2 厚表土薄基岩开采上覆地层渗流场与移动变形机理研究现状
        1.2.3 立井井筒破损机理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主要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 高应力作用下底含非线性渗透试验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系统
        2.2.1 ETAS自动环境三轴实验系统
        2.2.2 低场核磁共振测试系统
    2.3 试验方法与过程
        2.3.1 试样制备
        2.3.2 ETAS渗透试验方案
        2.3.3 低场核磁共振试验方案
    2.4 试验结果及分析
        2.4.1 渗流量时程曲线
        2.4.2 渗透系数随时间的变化
        2.4.3 围压对渗透系数的影响
        2.4.4 渗透水力梯度对渗透系数的影响
    2.5 基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的深部黏土质砂非线性渗透机理分析
        2.5.1 低场核磁共振弛豫原理
        2.5.2 黏土质砂T_2谱分布规律
        2.5.3 基于T_2谱分布的黏土质砂非线性渗透机理分析
    2.6 黏土质砂非线性渗透关系的适应性分析及参数测定
    2.7 小结
3 高应力作用下底含疏水固结孔压消散规律试验
    3.1 试验原理
    3.2 试验材料与实验系统
    3.3 试验方法与过程
        3.3.1 试样制备
        3.3.2 ETAS疏水/充水固结试验方案
    3.4 试验结果及分析
        3.4.1 孔隙水压力消散与增长分析
        3.4.2 反压体积变化规律分析
        3.4.3 变形特性分析
    3.5 基于单向固结理论的高承压底含水疏降固结参数求解
    3.6 小结
4 厚表土薄基岩开采与底含疏降水共同作用下地表沉陷规律模型试验研究
    4.1 相似材料模拟试验基本理论
    4.2 相似材料模拟试验设计
        4.2.1 试验目的及特殊性
        4.2.2 模拟工作面概况
        4.2.3 试验方案设计
        4.2.4 相似系数的确定
        4.2.5 相似材料配比及用量
        4.2.6 模型的开采与观测
    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4.3.1 采场覆岩破坏特性与规律分析
        4.3.2 上覆岩土体移动规律分析
        4.3.3 立井井筒偏斜规律分析
    4.4 小结
5 厚表土薄基岩开采与底含疏降水共同作用下地表沉陷规律预计模型研究
    5.1 厚表土薄基岩开采地表沉陷模型
        5.1.1 基本假设
        5.1.2 岩层移动及地表沉陷模型
    5.2 采矿活动引起底含疏水固结及地表沉降
        5.2.1 底含疏水固结沉降机理
        5.2.2 底含疏水固结沉降求解
        5.2.3 底含疏水固结引起的地表移动及变形求解
    5.3 采煤引起的厚表土薄基岩沉降计算
    5.4 采煤和底含疏降水共同作用下地表沉陷预计模型
    5.5 模型参数体系讨论与可靠性验证
        5.5.1 最大水头下降值对地表沉陷移动的影响
        5.5.2 疏水影响半径对地表沉陷移动的影响
        5.5.3 底含厚度对地表沉陷移动的影响
        5.5.4 模型可靠性验证与分析
    5.6 小结
6 厚表土薄基岩开采与底含疏降水共同作用下井筒偏斜机理探讨
    6.1 工程概述
        6.1.1 郭屯煤矿概况
        6.1.2 水文地质条件与底含疏水特征
    6.2 煤层开采与底含疏水共同作用下井筒偏斜机理
        6.2.1 单独采煤作用下井筒偏斜
        6.2.2 采煤与底含疏水共同作用下井筒偏斜
    6.3 既有偏斜井筒受力状态及其安全性评价
        6.3.1 既有偏斜井筒受力状态
        6.3.2 既有偏斜井筒安全性评价
    6.4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博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攻读博士期间申请的专利
    主要参与的科研项目

(9)五举煤矿白垩系立井施工涌水量预测及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井筒涌水量预测研究现状
        1.2.2 立井施工水害防治发展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研究路线
2 五举煤矿水文地质特征及井筒涌水量预测
    2.1 五举煤矿井水文地质特征
        2.1.1 井田基本概况
        2.1.2 井田水文地质特征
        2.1.3 井筒设计概况
        2.1.4 井筒地层水文特性
    2.2 井筒涌水量预测
        2.2.1 解析法涌水量预测
        2.2.2 类比法涌水量预测
        2.2.3 涌水量预测结果综合分析
    2.3 五举井筒施工实际水害情况
    2.4 实际涌水量与预测结果对比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立井施工井筒涌水规律数值模拟研究
    3.1 数值计算理论基础
        3.1.1 渗流水力比降的有限元计算
        3.1.2 渗流量的有限元计算
    3.2 井筒含水层一次全段开挖模拟分析
        3.2.1 构建数值计算模型
        3.2.2 井筒水压头变化规律
        3.2.3 围岩渗流速度场特征
        3.2.4 井筒涌水量规律
    3.3 井筒含水层分段掘砌模拟分析
        3.3.1 数值计算模型的建立
        3.3.2 井筒水压头变化规律
        3.3.3 围岩渗流速度场特征
        3.3.4 井筒涌水量规律
    3.4 本章小结
4 五举煤矿井筒施工水害治理对策
    4.1 井筒施工水害治理方案
        4.1.1 井筒过强含水层水害治理认识
        4.1.2 治理思路
        4.1.3 防治水目标
        4.1.4 治理方式选择依据
    4.2 井筒注浆法施工设计
        4.2.1 工作面探水设计
        4.2.2 带水作业井壁质量控制
        4.2.3 壁后注浆设计
        4.2.4 工作面预注浆设计
    4.3 方案实施及水害治理效果
        4.3.1 主立井白垩系水害治理情况
        4.3.2 副立井白垩系水害治理情况
        4.3.3 回风立井白垩系水害治理情况
        4.3.4 取得的实际效果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Ⅰ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Ⅱ
        五举井田综合柱状图(上半部分)
        五举井田综合柱状图(下半部分)
    附录Ⅲ 主立井穿过的白垩系柱状图
    附录Ⅳ 副立井穿过的白垩系柱状图
    附录Ⅴ 风井穿过的白垩系柱状图
    附录Ⅵ 图1-4主立井围岩注浆前照片
    附录Ⅶ 图5-8主立井围岩注浆后照片
    附录Ⅷ 图9-10回风立井围岩注浆前照片
    附录Ⅸ 图11-12回风立井围岩注浆后照片

(10)二石磕煤矿缓坡副斜井施工方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副斜井工程及水文地质
    1.1 副斜井工程地质
    1.2 副斜井水文地质
2 副斜井施工方法选择
    2.1 地面预降水法
    2.2 冻结法
    2.3 注浆+普通施工法
    2.4 工期与造价
3 结论

四、城郊煤矿主井筒工作面预注浆施工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浅谈煤矿安撤人员的素质教育及安全管理[J]. 宋有福,刘晨曦,芦兴东. 山东煤炭科技, 2021(12)
  • [2]新近系地层井筒注浆堵水的实验研究[J]. 代少军,毕玉成,高乃志. 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 2021(06)
  • [3]麻家梁煤矿2号进、回风立井地面预注浆施工[J]. 陈龙,梁敏. 建井技术, 2021(05)
  • [4]孟村煤矿井筒施工水害治理对策[J]. 王刚. 能源与环保, 2021(09)
  • [5]煤层底板突水灾害动水快速截流机理及预注浆效果定量评价[D]. 杨志斌.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2021(01)
  • [6]我国矿山竖井凿井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 谭杰,刘志强,宋朝阳,刘全辉,龙志阳,宁方波. 金属矿山, 2021(05)
  • [7]回风立井过强含水层预注浆关键技术研究[J]. 杨存备,陈小国,李俊华. 能源与环保, 2020(03)
  • [8]厚表土薄基岩开采地层沉陷规律及其井筒偏斜致因研究[D]. 彭世龙. 安徽理工大学, 2019(03)
  • [9]五举煤矿白垩系立井施工涌水量预测及防治研究[D]. 梁顺文. 西安科技大学, 2019(01)
  • [10]二石磕煤矿缓坡副斜井施工方法探讨[J]. 黄小平. 陕西煤炭, 2019(03)

标签:;  ;  ;  ;  ;  

城郊煤矿主井工作面预注浆施工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