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垄断WTO信息?!

为什么要垄断WTO信息?!

一、凭什么垄断WTO信息?!(论文文献综述)

蒋捷媛[1](2020)在《外资企业影响中国对外经济政策的政治经济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作为改革开放的重要受益者,外资企业在我国的投资领域逐渐扩大、投资金额不断增加、投资方式持续创新,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贸易水平提高做出重要贡献。随着影响力的多方面上升,外资企业逐步形成了自己特殊的政治经济影响。一方面,外资企业通过正当方式进行利益表达和参与政治生活是我国政治民主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实现政策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另一方面,外资企业作为特殊利益集团可能扭曲和阻挠我国市场化进程,影响政府公共权力功能的发挥,加剧社会的不平等,甚至导致权力寻租和腐败现象,这损害了我国的政策效应。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直接受益者,外资企业是否同时推动了我国对外经济制度的变迁?对我国开放政策产生何种影响?中国政府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外资企业在中国改革开放中的作用并采取相应措施?因此,研究转型时期外资企业在中国对外经济政策过程中的作用与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根据利益集团定义“具有共同利益、组织化结构、形成政治压力”的三大组成要素,在华外资企业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利益集团。本文采用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从“制度——政策——利益集团”的三维分析范式出发,梳理政府的决策过程、利益集团行为逻辑和行动结果,总结并构建了利益集团影响公共政策决策的理论范式与分析框架。在保护待售模型的基础上,本文尝试引入外资企业因素,建立了外资利益集团影响政府决策的一般性模型。鉴于中国政治体制的特殊性和我国对外经济政策决策过程的内生特性,需要进一步探讨用利益集团经典理论分析我国对外经济政策决策的适用性,确定利益集团在我国对外经济决策体系和宏观政治架构中的位置。不同于西方代议制国家,中国的政治决策体系结构较为复杂,外资企业作为重要的利益集团在决策体系中的位置并不稳定,发挥影响的路径和方式较为隐蔽,外资企业拥有的资源要素和面对的外部条件决定了其在对外经济政策过程博弈能力的强弱。本文回顾了外资企业的在华发展历程,根据在华外资企业拥有的资源禀赋和行为策略建立了外资企业影响我国对外经济政策的总体机制和分析框架。外资企业的影响路径分为集体行动和个体行动。集体行动有直接干预和间接干预两种路径。直接干预路径通过干预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影响我国对外经济政策过程。由于我国不允许公开游说且政府的防御性较强,外资企业直接对我国对外经济政策产生的影响并不大,多是利用我国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利益表达渠道来传递诉求,通过《企业所得税法》制定过程的案例可窥一二。间接干预路径是外资企业游说母国政府在谈判和磋商中对中国政府施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华美国企业主要通过(1)向美国政府提交报告、(2)院外游说、(3)非正式会晤等政策工具使美国政府和美国企业界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和在华企业的经营困境;第二阶段,美国政府通过多边对话、双边对话和单边行动向中国政府施加压力,从而影响中国对外经济政策决策。这种方式对外资企业改善在华营商环境起到重要作用,政府采购与自主创新脱钩的案例正是外资企业努力的成果之一。两者共同作用,形成了外资企业集体行动影响我国对外经济政策的重要机制。个体行动是从微观层面出发,分析外商投资企业作为个体进行的游说活动。外资企业个体行动几乎无法改变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及国家战略方针,但由于央地分权制度、地方政府政绩考核等原因,外资企业可能对我国地方外资政策产生影响。本文建立合作博弈模型,研究地方政府与外资企业之间的互动关系,得出结论:外企的寻租活动投入越高,则当地政府提供的补贴越高。之后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外资企业数据,用聚类稳健标准误下的混合回归方法对面板数据进行计量检验,计量结果显示外资企业的寻租投入对政府补贴的影响十分显着,进一步验证了外资企业对我国对外经济政策尤其是地方外资补贴政策存在影响。针对外资企业影响我国政策的行为逻辑和策略方法,本研究从对外经济政策酝酿过程、制定过程和执行过程提供规范外资企业影响行为的思路,从而保障我国政策制定过程健康有序的开展,为我国对外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本文采用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重点聚焦于外资企业影响我国对外经济政策路径的分析,从在华外资企业集体行动和个体行动两个角度,研究其政治干预方式和游说机制,并通过“两税合一”、政府采购等案例分析和实证检验,得出外资企业影响我国对外经济政策的方式和结果,外资企业的进入使我国的开放程度提高。

穆朗峰[2](2019)在《制造业产业升级背景下制造业企业进入壁垒及其突破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及产业升级逐渐推进,中国制造业已由生产低端制造品过渡到生产中高端产品,现阶段,随着产业升级进一步推进,中国制造业正向高端制造业不断迈进。作为中国制造业核心构成元素的制造业企业能否生产出受市场认可的高端产品并成功进入全球高端产市场,将决定着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成败。当前,中国制造业厂商在尝试进入全球高端产品市场时面临着一系列进入壁垒,不同类别进入壁垒有其各自独特的产生原因,只有分析中国制造业厂商面临不同类别进入壁垒的深层原因并找到突破壁垒的有效途径,中国制造才会真正实现向高端制造业升级。如今,中国制造业已逐渐摆脱过去代工、模仿的发展模式,正逐渐形成技术引进加自主创新发展模式,产业内也已诞生多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历史上,制造业领域内实现技术追赶及超越的最成功的国家莫属日韩。研究日韩历史经验,总结我国成功进入全球高端产品市场的企业的经验,找到可以向全行业推广的路径,对中国制造业向高端制造领域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关于进入壁垒问题的研究始于美国,中国国内对于进入壁垒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且研究较少。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了进入壁垒问题的理论发展脉络,通过理论梳理尽可能的涵盖不同种类进入壁垒的成因及可能突破路径,为找到突破中国企业在全球高端产品市场面临的进入壁垒的路径做好理论积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制造业作为中国经济崛起的重要推动力,认清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有助于分析中国企业在高端产品市场面临进入壁垒的真正成因。在全球主要制造业强国掀起第四次工业革命之际以及中国本国劳动力成本优势渐失之时,中国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升级已经展现出必然性。本文通过分析汽车制造业以及ICT产业这两项全球制造业领域内产值最高的产业内中国主要企业的发展现状,归纳出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即:大而强却不是全球最强,部分领域仍存短板。中国大量制造业企业进入全球高端产品市场之时面临各种进入壁垒,本文研究核心在于找到中国企业面临进入壁垒的深层原因并给出路径建议,因此分析不同类型中国制造业企业面临不同种类进入壁垒的成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按照进入壁垒的种类,依次从绝对成本优势进入壁垒、产品差异进入壁垒、政策性进入壁垒三个层面对中国企业面临相关进入壁垒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当前,大量有志进军全球高端产品市场的中国企业在努力突破不同类别进入壁垒时面临一系列困难,本文分析并总结了大多数中国制造业企业突破相关进入壁垒之时所面临的困难,分别从中国企业面临的技术劣势、市场在位者垄断企业所具有的占先优势、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以及中国产业政策在不同所有制企业间的倾斜四个维度分析中国厂商在努力突破进入壁垒之时所面临的困难。历史上大量东亚地区技术追赶型国家的厂商曾在美国高端产品市场上成功突破进入壁垒,在美国高端产品市场站稳脚跟。近年来,我国国内也诞生了以华为为代表的成功突破全球高端产品市场进入壁垒的先驱。分析这些厂商的成功经验对于当前仍在努力突破高端产品市场进入壁垒的中国制造业企业而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分别从日韩政府彼时的产业政策、日韩企业彼时突破美国市场进入壁垒的独特路径以及中国华为公司成功进入全球高端产品市场的经验三个层面,梳理可以在中国制造业全行业内进行推广的企业突破高端产品市场进入壁垒的路径经验。中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根本上决定了党和国家制定的一系列政策会在根本性层面上决定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边界。在大量颠覆式创新和层出不穷的新技术不断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时代,如果政策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中国制造业向高端制造领域发展所面临的短板问题,在党和政府创造的良好创新发展环境内,中国制造业将有机会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来临之际在众多领域内对传统制造业强国实现弯道超车。同时,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自身行为决定了企业未来发展前景,企业只有选取适应时代需求的发展模式,才更有机会在产业升级的背景下成功进入高端产品生产领域并在全球主流高端产品市场站稳脚跟。本文分别从政府政策和厂商行为两方面针对性地提出突破进入壁垒的路径建议,从以科教兴国战略支持企业技术进步、发挥我国大国优势为企业扫清政策性阻碍、以“服务型”政府为企业创建良好创新发展环境、以及企业加强自身竞争力这四个维度针对中国企业在突破进入壁垒时面临的困难,提出提高国家综合科研强度、扩大自由贸易范围、完善国家质量管理体系等一系列政策建议以及企业提高产品设计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企业营销能力等企业突破进入壁垒的路径建议。

郝璐[3](2017)在《中国对外贸易制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对外贸易制度是一国或地区对外贸易管理和经营所采取的管理机构、管理权限分配、管理方式以及经营组织形式、经营分工和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制度,它是一国国民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对外贸易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对外贸易结构日益优化,对外贸易国际竞争力快速提升,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地位日益重要。这些成绩的取得与不断完善的对外贸易制度是分不开的。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完善,已经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有针对性的、不断变化的对外贸易制度。2016年,在面对全球经济缺乏复苏动力,国内经济的下行压力较大,对外贸易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严峻的形式,中国对外贸易仍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进出口总额为36849.3亿美元,其中出口贸易额为20974.4亿美元,进口贸易额为15874.8亿美元。尽管与上年相比有所下降,但仍然好于全球主要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国家,对外贸易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得到进一步提高。但是,在取得显着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楚的看到中国对外贸易制度存在的问题,如对外贸易法律制度建设进程缓慢、对外贸易产权制度不健全、内外贸管理制度尚未完全建立、对外贸易技术创新制度缺乏、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不完善、对外贸易行政管理制度不明晰以及利用外资制度不合理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国对外贸易健康持续的发展。从制度层面上来看,有效的制度在推动对外贸易发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合理的对外贸易制度一方面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另一方面还能够缩小收益差距,极大的激发企业或个人从事对外贸易的积极性,加快对外贸易的发展。因而,在分析中国对外贸易制度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中国对外贸易制度创新,对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在新形势下平稳增长,提升中国对外贸易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紧紧围绕对外贸易制度这一主题,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梳理的基础上,以制度经济学理论为工具,对中国对外贸易制度变迁的历程、中国对外贸易制度的发展现状、中国对外贸易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中国对外贸易制度的实施效果等进行分析,对中国对外贸易制度进行深入探索,并借鉴美国、日本以及德国等发达国家对外贸易制度的经验,对中国对外贸易制度进行创新。全文共分为6章。第1章,导论。主要阐述了中国对外贸易制度研究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以及框架结构,指明了本文的可能创新与不足之处。第2章,对外贸易制度的理论基础。对制度变迁理论、产权理论以及交易费用理论进行梳理与总结,并指出其与对外贸易之间的关系。第3章,中国对外贸易制度分析。首先,分析中国对外贸易制度变迁的历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制度变迁与对外贸易发展之间的联系。其次,从中国对外贸易制度的构成与特点等方面分析中国对外贸易制度的发展现状。再次,分析中国对外贸易制度存在的问题,即对外贸易法律制度建设进程缓慢、对外贸易产权制度不健全、内外贸管理制度尚未完全建立、对外贸易技术创新制度缺乏、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不完善、对外贸易行政管理制度不明晰以及利用外资制度不合理等。最后,分析中国对外贸易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是过度追求利益、过于依靠劳动力优势、国际环境的变化、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第4章,中国对外贸易制度实施的效果评估与实证检验。通过实证检验分析中国对外贸易制度实施的效果,为完善中国对外贸易制度提供依据。第5章,国外对外贸易制度及其启示。首先,对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对外贸易制度进行梳理和分析。其次,分析发达国家对外贸易制度对中国的启示。第6章,完善中国对外贸易制度的目标及对策建议。首先,确定完善中国对外贸易制度的目标,包括提高中国对外贸易的公平性、提高对外贸易的自由化程度、优化对外贸易结构、降低对外贸易依存度、促进网络对外贸易发展以及形成制度比较优势。其次,提出中国对外贸易制度创新的对策建议,包括培育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加快对外贸易法律制度建设、健全对外贸易知识产权制度、降低对外贸易交易费用、推动自由贸易区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对外贸易管理制度、构建利用外资的新制度等。

杨帆[4](2015)在《论杰克逊的“当代主权观”——以“权力分配论”为核心》文中研究表明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美国国内关于是否接受"乌拉圭回合一揽子协议"所导致的"1994年主权大辩论"为开端,对于"主权"在当代国际经贸政策规范的制定、实施过程中所起作用这一关键问题,美国着名国际经济法学家约翰·杰克逊教授逐渐形成、并撰文发表了系列观点,其思维进路即称为Sovereignty-Modern("当代主权观")。杰克逊力图将主权问题异化为权力分配的问题,并倡议以实用主义的导向将此见解吸收到国家的政策决策进程中。对于这种主权观,因其内在的论证逻辑缺陷和法律价值缺失,尤其应予审慎剖析和辩证评价。

王芳[5](2014)在《TRIPS协定下注册商标的使用要求》文中研究表明本文旨在研究TRIPS协定下注册商标的使用要求。绪论明确了商标使用的意义及TRIPS协定对注册商标的使用要求的国际协调意义,并对本文研究的范围予以了界定。在研究路径的指引下,正文各章具体从如下四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章探讨了注册商标的使用要求之条约义务。首先,梳理和分析了注册商标的使用要求的条约体系,明确了TRIPS协定在注册商标使用要求的协调上所取得的进步以及在国际条约体系中的显着地位。其次,对TRIPS协定中注册商标的使用要求的起草过程、条约义务性质、具体内容和逻辑关系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商标注册阶段的使用要求属于TRIPS协定的选择性条约义务,但对于设定该阶段使用要求的成员方而言,须遵守TRIPS协定的下述规则:商标的实际使用不应成为注册申请的条件,申请之日起三年内的不使用不得成为商标注册的唯一拒绝理由。TRIPS协定中注册商标维持阶段的使用要求也属于选择性条约义务,在该阶段设定使用要求的成员方需恪守TRIPS协定在商标使用主体、不使用的期间、不使用的正当理由以及法律后果等方面的义务。最后,在条约比较和条文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指出TRIPS协定体现了迄今为止国际条约在注册商标使用要求的国际协调上的最高成就,同时也分析了TRIPS协定在协调上存在的局限性。第二章对WTO主要成员方的注册商标的使用要求制度进行了比较研究。分别考察了美国、欧盟及其主要成员国英国、德国、法国等WTO成员方的相关立法和实践,对不同成员方在商标使用的涵义及具体情形、不使用的期间、正当理由、法律后果以及相关程序等问题上的规定作了细致、深入的分析。在商标使用的概念上,尽管各主要成员方在立法规定上存在差异,但在商标实践中对商标使用的本质内涵认识趋于一致,即发挥商标区分来源功能的使用;在商标注册和权利行使阶段的使用要求上,各主要成员方并未都设定相应制度,这与不同的商标权取得制、立法传统以及商标保护制度息息相关;在注册商标维持阶段的使用要求上,各主要成员方无一例外地都规定了使用要求,且在使用主体、变形使用、不使用的法律后果、举证责任等方面规定类似,但在不使用的期间、突击使用的应对、撤销程序的启动主体等方面存在不同。这些制度上的共性与特性为注册商标的使用要求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我国相关立法的完善提供了制度参考。第三章在前两章条约分析和国别比较的基础上,归纳了注册商标的使用要求的基本理论。第一节从商标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商标保护的正当性角度考察了注册商标的使用要求的制度成因;第二节对注册商标的使用要求的基本概念作出解析,首先,从注册的起源探讨了两种商标权取得制下“注册”的不同涵义,明确了TRIPS协定下“注册”的双重涵义;其次,对商标使用的概念作出界定,明确商标使用的内涵是来源区分性使用,并从商标使用的主体、内容、对象、方式等方面探讨了商标使用的外延;最后,针对“使用”与“不使用”的关系,对商标“不使用”的涵义、认定、正当理由以及法律后果等问题作出探讨。第三节对注册商标的使用要求反映的核心关系予以辨析,并指出该制度体现了注册与使用的融合以及公权对私权的介入。第四章分析了我国的注册商标使用要求的制度现状和立法不足,并提出了制度完善的立法建议。第一节从商标使用的涵义、商标注册阶段、商标注册维持阶段以及注册商标权利行使等四个方面对我国使用要求的立法与实践现状予以了全方位的介绍;第二节针对上述四个方面分别分析了我国现行立法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第三节在结合TRIPS协定条约义务并参考其他成员相应制度的基础上,对我国注册商标使用要求的完善提出了立法建议。具体建议为:对商标使用概念进行概括±列举式界定,在商标注册阶段设立意向使用要求,在注册商标维持阶段对不使用的正当理由、突击使用的应对、注册商标权的失效时间等问题进行修改,增加注册商标程序性权利行使上的使用要求,并进一步完善注册商标实体权利行使上的使用要求。

谢银玲[6](2010)在《上市公司对外资敌意并购之反收购对策研究 ——以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为视角》文中提出本文以全球跨境企业对中国内地上市公司的敌意收购为考察对象,以公司自身治理的法理基础为起点,通过世界并购浪潮对现代企业的洗礼、国际组织有关并购的立法和实践分析,以及世界两大法系代表性国家、地区产业政策与经济发展政策的研究与借鉴,试图为现行的中国外资并购相关立法提供进一步完善的建议,以及中国上市公司对外资敌意并购的防御献策,并建立一个更加坚实的法律后盾。本文正文五章,前缀绪论,正文焦点有三:一、发展中国家外资并购之价值分析(第二章第三节);二、现行外资并购法制体系之商榷(第四章第三节);三、完善我国反收购法制之对策(第五章第三节),各章内容概述如次:第一章“上市公司并购防御与治理原则微观分析”彻底揭露上市公司并购中各个公司主要内部机构之间的权利、义务制衡关系,以便从法理上确认管理层并购防御权的正当性。本章以上市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价值为起点,从公司治理角度,较深入地分析并购活动与公司治理的联系,以及上市公司治理原则对反收购的作用,论证上市公司管理层并购防御权之法理基础,并在文中确认:中国上市公司在被收购的过程中,核心管理层──董事会对外来并购防御有法定的防御权,这为上市公司面临敌意收购的防御判断建立了一个更加专业的基础。内容包括第一节“上市公司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之价值分析”(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相关的治理问题)、第二节“经营权的法理基础”(董事权利与义务论证)以及第三节“上市公司并购防御措施之治理基础”(反收购理论争议之核心及并购防御权之归属)。本章结语:“反收购措施不破公司治理原则”将上市公司董事会的防御决策置于其经营权的本职任务,视反收购措施为经营管理的至高表现。第二章“跨境敌意并购之反收购动因、风险及东道国价值论证”为本文所涉有关经济方面之核心理论,涉及古典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帕累托效率概念以及国家竞争力钻石模型理论等多种与市场经济追求有效竞争的相关理论,目的是对当代企业跨境并购的缘起有一根本性的掌握。为完全透视企业外部成长的价值及发展中国家的两难性,本章以比较充裕的篇幅从经济及管理学角度论证企业并购的不可避免性及反收购的必要性,阐述了发展中国家在外资的需求以及国家经济安全发展全局的平衡中,应谨慎规范跨国并购的防御规制。内容包括第一节“跨境敌意并购之理论进路”、第二节“反收购措施之风险结构”以及第三节“发展中国家外资并购之价值分析”。从本文的题名“上市公司对外资敌意并购之反收购对策研究──以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为视角”可看出,发展中国家的价值选择将成为本文的根本点,本节将提示本文最终将要传达的:国家对利用外资有怎样的价值选择就会有怎样的经济政策,同时就会有怎样的外资立法(当然包括外资并购立法)。本章结语最终得出:“发展中国家之并购防御法制必慎裁独断”,意指外资政策思虑要审慎、果决,谨防迷失核心价值。第三章“国际跨境并购竞争规制之比较分析”涉及国际间有关并购的法理、实际法规、实务分析,具体依该国或地区并购法制史在两大主要法系之代表性、与中国竞争立法的相关性、亚洲并购竞争法制最先进代表国家、中国社会条件相似性,以及与我国国情紧密性等五个因素为标准,选取美国、德国、欧盟、日本、印度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等六个代表性国家及地区作为阐述目标,分析了世界历经几次并购浪潮后,两大法系的几个代表性国家及地区的并购与反收购规制的发展进程及其竞争法制的实践经验,观察在并购活动全球化下,各国家、地区乃至各国际组织的竞争政策与规制之发展概况,何以为中国现行相关制度参照系。内容包括第一节“普通法系国家竞争法制与反收购规制之实践分析”、第二节“大陆法系国家及地区竞争法制与反收购规制之实践分析”、第三节“区域组织竞争规制典范──欧盟”以及第四节“国际组织关于投资竞争规制之现况”。本章的结语“趋同乃现实不必是理想”说明经济全球化后,世界各国外资立法的自然融合现象。第四章“我国上市公司外资倂购法制体系分析”旨在为我国现行倂购与反收购法制概念与体系及其缺漏之总体检。本章为本文研究的“重磅区”,在检阅国际有关竞争法制及外资立法例后,回到中国的现行上市公司并购立法与实践现况。全文涉及我国现行规范并购业务数十部主要法律法规的梳理,以及整体并购系统成长空间的抽象总结,为尽量顾及规范阐释的忠实性,本章行文平铺直述,诌议不讳,期能比较准确地掌握我国现行并购法制的优势与缺点。内容包括第一节“现行并购基本法制”、第二节“外资并购专门法制”以及第三节“现行外资并购法制体系之商榷”。结语题为“今非昔比的价值选择”,从我国现行外资立法的政策与思路,揭示国家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价值选择。第五章“再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反收购法制对策之诌议”作为本文的研究目的及结论,本章试图从我国自成体系的现行并购相关法制中,为上市公司的反收购措施抽离出适法的与无法规支持的,并于当下无法施行的反收购措施分析之中,开辟解决的途径,最终也是最重要的任务是为再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反收购法制提出对策与修法建议,希望为未来“中国企业并购规范与制度指南”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内容包括第一节“现行法制下反收购措施之适用分析”、第二节“现行法制适用反收购措施之瓶颈”以及第三节“完善我国反收购法制之对策”。第五章作为本文的结论,其结语“巨人肩膀的登高望远”也传达了本文的重要精神。英国首相布朗(Gordon Brown)于2009年4月2日在英国伦敦的全球最大经济体G20高峰会议的闭幕新闻发布会称“《华盛顿共识》的时代已经结束”,事实上“华盛顿共识”时代的结束暴露的是一种思维(美国式新自由主义经济观念)在历史长河中因过度消费而导致的能量耗尽。人类理性之所以高贵就在于其“选择性”,理性的动能创造了世界的多样性,欧洲的“社会市场经济”、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或者中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是选择项,每个社会都有自己的选择项,将某种价值观强加于所有的对象就是一种“思维的过度消费”,这种傲慢恰恰是反理性的。是以,即使在多元复杂的全球化经济网络,无所谓从一而终的经济发展理论,“永远的宏观微调”是政策不妨碍法制的不二原则。欧洲的“社会市场经济”与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双方过招,对比的结果,明显可见:政府那只鞭策市场的手,轻重不一,则效果各异。1997年的东南亚经济危机首次见证了极端“自由市场经济”的败笔,2007年美国次贷风波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则突显了“社会市场经济”那只宏观的手确实不可偏废。本文将国家宏观调控的“手”视为自由竞争市场的“巨人肩膀”,也将“法制化”的反收购措施视为被收购目标公司的“巨人肩膀”;上市公司反施购措施的法制化,小而言之,是政府保障市场健康发展有关部门对上市公司最具有现实意义的礼献,大而宣之,也是政府对市场自由竞争的理性化支持。我们期待:法律规制成为政府经济计划与政策的真正载体,而法制体系是国家意志抵御社会破坏者的防火墙,更是执法机构与境内外守法个体或组织共同仰望的靠山。经济社会秩序建筑无所谓上层或下层,无论内外资的并购活动,皆应依赖相同的法制系统,法制化规则将使外资对东道国的计划与政策无须比内资更加忧虑,目光只需停留在输入地的法律上,此举必为中国政府对市场施以最少干预的强力体现。

胡诚[7](2010)在《“小灵通”退市事件的法律思考 ——兼论我国电信立法》文中研究指明2009年,工业和信息化部3G经营许可牌照的发放和“小灵通”清频退网通知的下发这两记组合“重拳”,在我国的电信服务产业打出了轩然大波,电信产业面临着重大重组,“小灵通”退市不可避免。由此,也引发了诸多法律纠纷,各种类型的法律问题层出不穷,各方围绕权利义务分配的争论也接踵而来。本文以“小灵通”退市所引发的法律问题为出发点,重点谈论了:一、政府电信管理部门的管制程序合法性与合理性问题;二、“小灵通”退市对电信市场竞争机制的负面作用。为下文阐述现代电信法首要原则——促进竞争原则打下基础;三、“小灵通”用户的权益保障问题。引用两个案例,谈论了“小灵通”退市对用户造成的利益损害,并由此引出了电信法重要原则——普遍服务原则。通过分析有关法律问题,得出了电信法的缺失是造成权利义务分配失衡的根本原因。第三章中,本文通过对英、美新旧共四部电信法典的研究,深入分析了电信法对电信服务市场竞争机制的促进作用。通过历史分析,新旧法对照,分析英、美两国的电信业体制改革与立法改革,提炼出其中值得我们借鉴吸收的地方,着重研究了两国电信业从垄断到竞争的法律规制作用。第四章中,本文通过对WTO体系中国际电信条约《基础电信协议》的文本分析,与我国“小电信法”——《电信条例》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了我国电信立法的优点与不足。展望了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框架下,电信法对本国电信产业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本文以“小灵通”事件为明线,以该事件的三方主体——政府、企业、用户为暗线。从“小灵通”退市所引发的法律问题,看到我国电信立法的滞后,通过比较研究,提出展望,呼吁《电信法》尽快出台,为我国的电信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为“电信强国”保驾护航。

贾天钰[8](2006)在《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我国三大骨干旅行社之一的中青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在目前旅游市场秩序比较混乱,恶性价格竞争,行业利润偏低等情况下的发展战略问题。 本文在对发展战略相关理论进行回顾的基础上,特别对我国学者在旅游业发展战略方面的探索进行了综述分析。并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工作:1、对国际旅行社业的发展历史进行了研究,尤其对行业内分工体系的形成过程和一体化进程进行了研究。对我国旅行社业的发展与旅行社业的国际进程进行了对比分析。2、对国际上成功旅行社的核心竞争力和经营模式进行了研究,并对我国目前三家最具代表性的旅行社的发展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3、对中青旅目前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内忧与外患进行了分析,指出中青旅虽具有一定的战略资源和竞争基础,但仍然面临着三方面的内部压力和四方面的外部挑战。基于发展和竞争的需要,制定了中青旅集中与一体化相结合的发展战略。4、给出发展战略的实施框架和主要任务,并从组织结构、市场竞争策略、资源配置与整合、建立信息系统四个方面给出了发展战略的实施策略。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选择了在中国旅行社业中具有特殊地位的中青旅作为研究对象,从国际旅行社业发展历史的纵向对比、国内代表性旅行社发展的横向比较、中青旅自身面临的问题三个角度进行系统研究,为其制定了发展战略并给出了具体的实施策略。

王领[9](2006)在《中美贸易摩擦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在中国对外贸易中,中美贸易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中,中美贸易摩擦的形式最为多样化,也最为典型。研究中美贸易摩擦,通过探究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已成为消除或减少中美贸易摩擦,维持和发展良好的中美政治经济关系,改善中国全球政治经济地位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同时,也对全方位建立我国的贸易摩擦预警和反应机制具有指导作用。本文运用政治经济学动态博弈模型从理论上解释了中美贸易摩擦。该模型的分析表明,国家采取报复还是自由贸易取决于国内政党的政治博弈,而政党博弈的基础是国内企业(利益集团)的寻租能力。这一方面解释了为什么贸易摩擦损害国家的整体福利,而许多国家(这在美国表现得更为突出)却仍背道而驰纷纷挑起贸易领域里的争端;另一方面也启示我们,在考虑贸易摩擦的解决机制时,必须充分考虑各国内部的政治因素和利益集团的影响,并将其纳入最终的解决框架。这个模型及其假设契合了美国的政治生态,从理论上以内生政治决定过程的视角勾勒出了中美贸易摩擦的博弈机制。分析指出中美贸易摩擦是内生政治过程的结果,也就是美国政党和利益集团围绕政治捐资(政治利益)而在贸易决策上博弈的结果。当博弈的结果显示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挑起贸易摩擦能获得的政治捐资(政治利益)比维持自由贸易时更多时,则贸易保护主义就占上风,中美贸易摩擦也就由此而生。本文还进一步研究了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并对中美贸易摩擦进行了政治经济学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美国采取的贸易政策在考虑经济的同时,也强烈地受到政治制度的影响,美国贸易政策实际上是经济利益和政治现实的结合,是美国政治舞台上各种力量相互博弈的结果。分析指出中美贸易摩擦牵涉到从贸易到金融,从经济到政治的广泛领域,如果单纯地从经济利益、国家利益角度出发探寻某个政策是否“合理”,就容易陷入迷茫。在美国的政治规则下,贸易保护主义以及将人权等非贸易问题融入贸易政策的做法,有其存在的基础。只要贸易保护主义仍然强大,美国政治继续坚持着这些游戏规则,这些看起来有些荒诞的做法就有可能继续在中美贸易的舞台上上演,但这些论调和做法并不能改变中美贸易向前发展的大趋势。在理论研究之外,本文归纳了中美贸易摩擦在各个不同时期的表现形态,指出中美贸易摩擦主要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微观贸易摩擦阶段(1980~1989年)、贸易摩擦政治化阶段(1990~2001年)和宏观贸易摩擦阶段(2002年至今),并简要分析了中美贸易摩擦在三个不同历史阶段中的表现形态。为弄清中美贸易摩擦的内在原因,本文先对中美两国贸易发展的总体状况进行了分析,并从贸易依存度、贸易结合度、贸易结构的竞争性方面分析了中美贸易关系的特征。分析表明,中美贸易对于中国和美国的影响是不对称的,中美贸易对于中国的重要性明显高于对美国的重要性。正因为如此,在中美贸易摩擦中,中国处于被动、劣势的地位,而美国在国内政治的干扰下,往往会在中美贸易上挑起纷争,以掩盖和转嫁其国内经济问题出现的矛盾。从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对美国的贸易结合度较高,但美国对中国的贸易结合度较低,数据表明中国对外贸易对美国的依赖性明显大于美国对外贸易对中国的依赖性,这表明中美贸易存在明显的不对称性。而从中美贸易结构竞争性的分析来看,相比于美国,中国外贸结构表现出比较严重的不均衡性,而且竞争力强的产业是处于产业结构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这类产业的附加值低,但能吸收大量劳动力,一旦因其强大的竞争力影响了贸易对象国的同类产业竞争力,就容易让贸易对象国把其国内失业增加的原因归咎于此,在各种利益的博弈下,被认定为对贸易对象国的同类产业造成了损害,结果招致反倾销或“特保措施”的制裁。另外,分析表明中美贸易问题存在政治化倾向,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与其说是经济事务问题,不如说是政治决策问题。以上述分析为基础,本文对中美贸易摩擦的主要表现形态进行分析,并分析了产生贸易摩擦的根源。在实证分析部分,本文分析了东亚因素对中美贸易不平衡产生的影响,并分析了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增大是否是造成美国总的对外贸易不平衡的根源。本文还运用了计量经济学的Granger检验方法,就人民币汇率问题对中美贸易的影响以及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与美国的失业状况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最后还简单考察了美国对中国的反倾销是否过度。基于实践的考虑,本文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几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和评述,并提出了某些启示。最后,本文研究和提出了若干中美贸易摩擦应对对策。鉴于贸易摩擦最终的制裁措施往往反映为实施反倾销和保障措施,本文建立了一个“不完全信息和反倾销威胁下基于效率的最优出口贸易政策模型”,证明了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基于完全信息假设的最优出口贸易政策失效,论证了在不完全信息和反倾销威胁条件下,激励相容的最优出口贸易政策要求出口国政府依据进口国国内要求保护的压力大小采取不同的策略。在应对对策部分,本文则从三个大的层面提出了若干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策略建议。

沈冰玉[10](2005)在《贸易投资一体化与WTO规则之互动研究》文中提出贸易投资一体化是当代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表现,所谓贸易投资一体化是指当代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之间高度融合、相互依赖、共生发展、合为一体的一种国际经济现象。这种一体化不仅表现为贸易流向和投资流向的高度一致性、时间上的同步性,而且表现为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互补共存、互动发展的格局。因此,对贸易投资一体化条件下WTO贸易与投资规则发展的关注与研究则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文采用法律与经济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试图从晚近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的经济理论发展以及二者相互关系的变迁入手,对贸易投资一体化——这一国际经济现象进行分析。传统的国际经济理论将贸易与投资问题孤立地进行研究,缺乏对二者之间关系的系统分析。战后,随着国际投资和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贸易与投资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对传统国际经济理论提出了挑战。经济学家开始注意分析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的相互关系,在理论研究上,出现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趋势。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贸易与投资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是跨国界配置资源的两种方式,都能有力地推动一国经济增长,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历经了以替代、互补为主的阶段,目前表现为在跨国公司全球战略控制下的并重、互动的关系。 其次,本文在对贸易投资一体化这一经济现象分析的基础之上,进一步阐释当前WTO法调整领域的扩张以及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规则的交叉融合,正是这一经济现象的表明和记载。成立于1995年的WTO,其职能从促进贸易自由化逐渐发展为促进贸易与投资两个自由化,并为促进两个自由化制定“游戏规则”,协调各国的贸易投资政策。乌拉圭回合将全球贸易范围由商品贸易扩大到服务贸易、知识产权、国际投资这三个新领域,并通过了《服务贸易总协定》、《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从而为贸易自由化与投资自由化开辟了广阔的通路,也为贸易投资一体化奠定了法律基础。在WTO框架内贸易与投资规则融合的趋势已经显而易见。 最后,通过对当前WTO体系内贸易与投资规则的研究以及未来WTO相关规则的发展趋势的分析,认为,通过20多年的对外开放,中国经济已经全面融入了国际分工体系。中国融入国际分工的进程表现出明显的贸易投资一体化的特征。我国应主动应对贸易投资一体化条件下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在国际法层面,我国应利用发展中

二、凭什么垄断WTO信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凭什么垄断WTO信息?!(论文提纲范文)

(1)外资企业影响中国对外经济政策的政治经济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理论意义
        1.1.2 现实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1.2.1 研究思路
        1.2.2 结构安排
    1.3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1.5 核心概念及界定
        1.5.1 外资企业
        1.5.2 对外经济政策
        1.5.3 利益集团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对外经济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2.1.1 政治经济学产生与发展
        2.1.2 政治经济学分析方法
    2.2 外资利益集团理论综述
        2.2.1 利益集团理论
        2.2.2 外资利益集团
    2.3 利益集团和中国政治
        2.3.1 中国政治体制
        2.3.2 中国利益集团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利益集团行为影响政策机制的理论范式与分析框架
    3.1 .利益集团和政策过程
        3.1.1 政策过程分析
        3.1.2 利益集团行动逻辑
        3.1.3 结果分析
    3.2 利益集团影响政策决策的经典理论模型
        3.2.1 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
        3.2.2 非合作博弈模型
        3.2.3 “保护待售”模型
    3.3 外国资本影响对外经济政策的理论模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外资企业影响中国对外经济政策的行为逻辑
    4.1 中国政治体制特性
        4.1.1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4.1.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4.1.3 国务院
    4.2 中国对外经济政策制定
        4.2.1 政策制定过程
        4.2.2 政策制定机构
        4.2.3 加入WTO后的新特点
    4.3 对外经济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外资企业的行为逻辑
        4.3.1 外资企业在中国政治决策体系中的位置
        4.3.2 外资企业的资源禀赋
        4.3.3 外资企业影响中国政策决策的方式与手段
    4.4 外资企业影响中国对外经济政策的路径和机制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外资企业在华发展回顾:1978年-2019年
    5.1 第一阶段:外资初步发展与试点探索阶段(1978年-1991年)
    5.2 第二阶段:外资快速发展阶段(1992年-2000年)
    5.3 第三阶段:外资高层次开放阶段(2001年-2011年)
    5.4 第四阶段:外资全面开放阶段(2012年至今)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外资企业集体行动影响中国对外经济政策的分析
    6.1 概述
    6.2 外资企业集体行动的直接作用路径:干预东道国政府
        6.2.1 影响立法机关
        6.2.2 影响行政机关
        6.2.3 案例分析:“两税”合一的博弈过程
    6.3 外资企业集体行动的间接作用路径:游说母国政府
        6.3.1 第一阶段:在华外资企业游说母国政府
        6.3.2 第二阶段:外国政府向中国政府施压
        6.3.3 案例分析:政府采购与自主创新脱钩
    6.4 外资企业对华策略现状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外资企业个体行动影响对外经济政策的分析
    7.1 .传统“反向寻租”理论和外资企业个体行动的寻租行为
        7.1.1 地方优惠外资政策和传统“反向寻租理论”
        7.1.2 外资企业寻租行为
    7.2 外资企业寻租行为的理论模型
    7.3 外资企业寻租行为的实证分析
        7.3.1 研究假设
        7.3.2 数据、变量和实证方法
        7.3.3 实证检验和结果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规范在华外资企业影响对外经济政策过程的建议
    8.1 对外经济政策酝酿过程中规范外资企业行为的思路
    8.2 对外经济政策制定过程中规范外资企业行为的思路
    8.3 对外经济政策执行过程中规范外资企业行为的思路
    8.4 本章小结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2)制造业产业升级背景下制造业企业进入壁垒及其突破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理论基础
    四、论文创新点、难点及研究方法
    五、数据来源综述
第一章 制造业产业升级背景和趋势
    第一节 全球制造业产业升级背景及趋势
        一、美德引领的全球制造业产业升级背景
        二、美国“工业互联网”时代制造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三、德国“工业4.0”时代制造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四、其他发达国家制造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五、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第二节 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背景及趋势
        一、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背景及必然性
        二、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目标-进入全球高端产品市场
        三、中国制造业企业进入高端产品市场面临的挑战
第二章 中国制造业企业在高端产品市场面临的进入壁垒
    第一节 绝对成本优势进入壁垒
        一、中国企业面临的技术劣势
        二、中国企业面临的创新劣势
        三、中国企业面临的管理能力劣势
        四、中国企业面临的产业链一体化劣势
    第二节 产品差异进入壁垒
        一、在位者寡头企业的占先优势
        二、在位者寡头企业的销售网络优势
        三、中国企业面临的广告壁垒
        四、中国企业面临的文化差异壁垒
    第三节 政策性进入壁垒
        一、中国企业面临的政策性法律法规进入壁垒
        二、中国企业海外收购受到的限制
    第四节 其他进入壁垒
        一、自然垄断行业
        二、中国企业面临的规模经济进入壁垒
第三章 中国制造业企业突破进入壁垒的主要困难
    第一节 突破技术劣势的困难
        一、在位者寡头企业的专利优势
        二、突破尖端技术的困难
        三、我国质量标准的落后
    第二节 突破在位者寡头垄断企业占先优势的困难
        一、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消费者转换成本
        二、突破在位者企业销售网络优势的困难
        三、在位者寡头垄断企业受到的地方保护
    第三节 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不受承认
    第四节 中国产业政策在不同所有制企业间的倾斜
第四章 突破制造业高端产品市场进入壁垒的经验
    第一节 日本、韩国的历史经验
        一、日本产业政策经验
        二、日本企业的经验
        三、韩国产业政策经验
        四、韩国企业的经验
    第二节 我国成功突破制造业高端产品市场进入壁垒企业的经验
        一、标杆企业选择-中国华为
        二、华为突破技术垄断经验
        三、华为突破产品差异进入壁垒经验
    第三节 突破制造业高端产品市场进入壁垒的经验总结
        一、日、韩产业政策经验总结
        二、中、日、韩企业突破全球高端产品市场进入壁垒经验总结
第五章 产业升级背景下突破制造业高端产品市场进入壁垒的路径和对策
    第一节 以科教兴国战略为企业突破进入壁垒提供科技支撑
        一、加大科教投入占GDP的比重
        二、促进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
        三、延长“五年规划”对战略性产业的支持时间
        四、打造适应智能制造时代的配套教育、科研体系
    第二节 发挥大国优势为企业进入海外高端产品市场清扫障碍
        一、扩大自由贸易谈判的范围和深度
        二、扩大政府间商务谈判范围和谈判频率
        三、加强对“中国制造”系统性地宣传工作、打造中国“品牌簇”
        四、强化政府对战略性海外收购的支持
    第三节 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企业创设突破壁垒的发展环境
        一、提高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二、完善创新推动的政府管理体制
        三、完善创新推动型财政体系
        四、利用国有企业优势填补产业链空缺
    第四节 加强企业突破壁垒的能力
        一、提高技术创新和产品设计实力
        二、提高产品质量
        三、提高营销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后记

(3)中国对外贸易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论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关于制度对对外贸易影响的研究
        1.2.2 关于制度创新对对外贸易影响的研究
        1.2.3 关于对外贸易政策的研究
        1.2.4 关于对外贸易制度创新路径及对策的研究
    1.3 研究方法与框架结构
        1.3.1 研究方法
        1.3.2 框架结构
    1.4 可能创新与不足之处
        1.4.1 可能创新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对外贸易制度的理论基础
    2.1 制度变迁理论
        2.1.1 制度
        2.1.2 制度变迁
        2.1.3 制度与对外贸易
    2.2 产权理论
        2.2.1 产权的内涵
        2.2.2 产权的形式
        2.2.3 产权的功能
        2.2.4 产权与对外贸易
    2.3 交易费用理论
        2.3.1 交易费用的内涵
        2.3.2 交易费用的形式
        2.3.3 交易费用的决定因素
        2.3.4 交易费用与对外贸易
第3章 中国对外贸易制度分析
    3.1 中国对外贸易制度变迁
        3.1.1 中国对外贸易制度变迁的历程
        3.1.2 中国对外贸易制度变迁与对外贸易发展
    3.2 中国对外贸易制度的现状
        3.2.1 中国对外贸易制度的构成
        3.2.2 中国对外贸易制度的特点
    3.3 中国对外贸易制度存在的问题
        3.3.1 对外贸易法律制度建设进程缓慢
        3.3.2 对外贸易产权制度不健全
        3.3.3 内外贸管理制度尚未完全建立
        3.3.4 对外贸易技术创新制度缺乏
        3.3.5 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不完善
        3.3.6 对外贸易行政管理制度不明晰
        3.3.7 利用外资制度不合理
    3.4 中国对外贸易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
        3.4.1 过度追求利益
        3.4.2 过于依靠劳动力优势
        3.4.3 国际环境的变化
        3.4.4 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
第4章 中国对外贸易制度实施的效果评估与实证检验
    4.1 理论综述与变量选择
        4.1.1 理论综述
        4.1.2 研究假设
    4.2 研究假设与样本选择
        4.2.1 变量设置
        4.2.2 样本的选取
        4.2.3 多元回归数理模型构建与求解
    4.3 实证结果与分析
        4.3.1 对外贸易制度对贸易总量影响的效果评估与检验
        4.3.2 对外贸易制度对贸易地区影响的效果评估与检验
        4.3.3 对外贸易制度对主要贸易国影响的的效果评估与检验
        4.3.4 对外贸易制度对主要产品类别影响的的效果评估与检验
    4.4 结论
第5章 国外对外贸易制度及其启示
    5.1 国外对外贸易制度
        5.1.1 美国对外贸易制度
        5.1.2 日本对外贸易制度
        5.1.3 德国对外贸易制度
    5.2 国外对外贸易制度的启示
        5.2.1 美国对外贸易制度的启示
        5.2.2 日本对外贸易制度的启示
        5.2.3 德国对外贸易制度的启示
第6章 完善中国对外贸易制度的目标及对策建议
    6.1 完善中国对外贸易制度的目标
    6.2 完善中国对外贸易制度的对策建议
        6.2.1 培育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
        6.2.2 加快对外贸易法律制度建设
        6.2.3 健全对外贸易知识产权制度
        6.2.4 降低对外贸易交易费用
        6.2.5 推动自由贸易区制度建设
        6.2.6 建立有效的对外贸易管理制度
        6.2.7 构建利用外资的新制度
参考文献
    (一)外文文献
    (二)中文图书
    (三)中文期刊
    (四)学位论文
    (五)报纸及电子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获得的科研成果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一、已发表的学术论文
        二、已结项的科研项目
致谢

(4)论杰克逊的“当代主权观”——以“权力分配论”为核心(论文提纲范文)

一、杰克逊“当代主权观”的流变
    ( 一) 1994 年证词———驳斥美国国内“入世有损主权”的主张
    ( 二) 1997 年文———首次提出“权力分配”是“主权辩论”的核心
    ( 三) 2002 年文———“主权辩论”实为政策决策分析
    ( 四) 2003 年文———首次提出“当代主权观”
    ( 五) 2006 年书———完善论证逻辑,创建思想体系
二、对杰克逊“当代主权观”的诠释
    ( 一) “当代主权观”的内涵与外延
    ( 二) “权力分配论”的逻辑层次
三、杰克逊“当代主权观”的实践应用
    ( 一) 驳“入世有损主权”
    ( 二) 驳“WTO/DSB 有损主权”
四、对杰克逊“当代主权观”的评论
    ( 一) 对已有评论的考察
        1. 霸权主义论
        2. 实用主义论
    ( 二) 本文的评论观点
        1. 对立论前提的商榷
        2. 治权和主权的混淆
        3. 类比适用的不合理
        4. 正义立场的缺失
五、反思及结语

(5)TRIPS协定下注册商标的使用要求(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学术概述
    一、国内主要研究状况
    二、国外主要研究状况
    三、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注释
绪论
    一、商标使用的意义
    二、注册商标的使用要求的重要性与复杂性
    三、TRIPS协定关于注册商标的使用要求的协调意义
    四、本文研究范围的界定和研究思路
    注释
第一章 TRIPS协定下注册商标的使用要求之条约义务
    第一节 注册商标的使用要求的条约体系
        一、《巴黎公约》下注册商标的使用要求
        二、马德里体系下注册商标的使用要求
        三、TRIPS协定下注册商标的使用要求及其与《巴黎公约》的关系
        四、后TRIPS协定条约下注册商标的使用要求
    第二节 TRIPS协定下商标注册阶段的使用要求
        一、商标注册阶段的使用要求纳入TRIPS协定的起草历史和原因
        二、商标注册阶段的使用要求之条约义务性质
        三、商标注册阶段的使用要求之主要内容及内在逻辑
        四、不满足商标注册阶段的使用要求可以成为拒绝商标注册的理由
    第三节 TRIPS协定下注册商标维持阶段的使用要求
        一、注册商标的使用主体
        二、注册商标不使用的期间
        三、注册商标不使用的理由
        四、注册商标不使用的法律后果
    第四节 TRIPS协定对注册商标使用要求的协调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一、TRIPS协定对注册商标使用要求的协调在国际条约体系中的地位
        二、TRIPS协定对注册商标的使用要求协调的进步性
        三、TRIPS协定对注册商标的使用要求协调的局限性
    本章小结
    注释
第二章 TRIPS协定下主要成员的注册商标使用要求制度之比较
    第一节 概述
        一、制度比较之目的
        二、比较对象之选取
    第二节 美国的注册商标使用要求制度
        一、商标使用的概念
        二、美国在商标注册阶段的使用要求
        三、美国在注册商标维持阶段的使用要求
    第三节 欧盟及其主要成员国的注册商标使用要求制度
        一、作为WTO成员的欧盟及其成员国的商标制度间的关系
        二、欧盟的注册商标的使用要求制度
        三、欧盟主要成员国的注册商标的使用要求制度
    第四节 注册商标的使用要求制度之比较
        一、商标使用界定之比较
        二、商标注册阶段的使用要求制度之比较
        三、注册商标维持阶段的使用要求制度之比较
        四、注册商标权利行使上的使用要求之比较
    本章小结
    注释
第三章 TRIPS协定下注册商标的使用要求之理论探讨
    第一节 TRIPS协定下注册商标的使用要求之原因分析
        一、商标资源的合理配置是设定注册商标使用要求的直接动因
        二、商标保护的正当性是设定注册商标使用要求的内在机理
    第二节 TRIPS协定下注册商标的使用要求之基本概念解析
        一、注册商标的使用要求之“注册”
        二、注册商标的使用要求之“使用”
        三、注册商标的使用要求之“不使用”
    第三节 TRIPS协定下注册商标的使用要求之核心关系辨析
        一、TRIPS协定下注册商标的使用要求折射出使用与注册的关系
        二、TRIPS协定下注册商标的使用要求体现了私权与公权的关系
    本章小结
    注释
第四章 TRIPS协定下中国注册商标的使用要求制度之完善
    第一节 我国注册商标的使用要求制度之立法与实践
        一、商标使用的涵义
        二、商标注册阶段未设定使用要求
        三、注册商标维持阶段的使用要求
        四、注册商标权利行使方面的使用要求
    第二节 我国注册商标的使用要求制度之问题与不足
        一、商标使用的概念
        二、商标注册阶段没有落实意向使用要求
        三、.注册商标维持阶段的使用要求
        四、注册商标权利行使上的使用要求
    第三节 我国注册商标的使用要求制度之完善
        一、完善商标使用概念之立法建议
        二、完善商标注册阶段的使用要求之立法建议
        三、完善注册商标维持阶段的使用要求之立法建议
        四、完善注册商标权人权利行使上的使用要求之立法建议
    本章小结
    注释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主要缩略词和简称一览
附录二 我国有关案例
附录三 本人发表的相关论文
后记

(6)上市公司对外资敌意并购之反收购对策研究 ——以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现况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现况
    第二节 研究价值及主要论点
        一、研究价值
        二、主要论点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章节结构
        一、研究方法
        二、章节结构
第一章 上市公司并购防御与治理原则微观分析
    第一节 上市公司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之价值分析
        一、所有权的永恒搏奕──公司派与市场派之较量
        二、经营权与所有权之信赖关系
    第二节 经营权的法理基础
        一、董事与公司的法律关系
        二、董事的义务
        三、董事的责任
    第三节 上市公司并购防御措施之治理基础
        一、公司治理的自身逻辑
        二、反收购理论争议之核心问题
        三、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防御权谁掌乾坤
    结语:反收购措施不破公司治理原则
第二章 跨境敌意并购之反收购动因、风险及东道国价值论证
    第一节 跨境敌意并购之理论进路
        一、全球化之滥觞
        二、无国界并购效应理论
        三、国际投资之发展趋势
    第二节 反收购措施之风险结构
        一、上市公司并购之基本分析
        二、防御目的与反收购措施风险之关系
        三、防御决策之博弈特性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外资并购之价值分析
        一、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风险考察
        二、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的价值取向
        三、发展中国家外资并购立法的基本原则
    结语:发展中国家之并购防御法制必慎裁独断
第三章 国际跨境并购竞争规制之比较分析
    第一节 普通法系国家竞争法制与反收购规制之实践分析
        一、美国
        二、印度
    第二节 大陆法系国家及地区竞争法制与反收购规制之实践分析
        一、德国
        二、日本
        三、台湾地区
    第三节 区域组织竞争规制典范──欧盟
        一、欧盟竞争法制总览
        二、欧盟竞争法制的三大支柱
        三、法律责任与救济
        四、欧盟竞争法制的阻碍与未来展望
    第四节 国际组织关于投资竞争规制之现况
        一、西方并购浪潮之历程
        二、国际组织竞争规制进程
        三、发达国家的矛盾情结
        四、发展中与经济转型国家的发想
    结语:趋同乃现实不必是理想
第四章 我国上市公司外资并购法制体系分析
    第一节 现行并购基本法制
        一、并购法制体系总览
        二、基本并购法制分析
    第二节 外资并购专门法制
        一、外资政策与法制
        二、外国投资者并购规范
        三、外商企业并购规范
    第三节 现行外资并购法制体系之商榷
        一、产业挂帅,竞争阻碍
        二、立法用语含混晦涩、歧义丛生
        三、法律效力等级错乱、体系交叠
        四、内外双轨、烟硝难止
        五、历史问题不容再留
    结语:今非昔比的价值选择
第五章 再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反收购法制对策之诌议
    第一节 现行法制下反收购措施之适用分析
        一、外资合法敌意收购模式
        二、现行法制的反收购设置适用
    第二节 现行法制适用反收购措施之瓶颈
        一、现行法制下禁止或有限制的反收购措施
        二、国家安全审查机制阙如
    第三节 完善我国反收购法制之对策
        一、完善竞争市场之进路
        二、完善外资并购法制之建议
    结语:巨人肩膀的登高望远
案例索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7)“小灵通”退市事件的法律思考 ——兼论我国电信立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从“小灵通”退市事件看我国电信服务产业发展
    1.1 全球电信服务产业的改革历程
    1.2 我国电信服务产业的发展
    1.3 我国“小灵通”的发展史及退市原因
    1.4 “小灵通”产业在我国电信服务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2 “小灵通”退市所引发的法律问题及其深层次原因——电信立法的缺失
    2.1 “小灵通”退市所引发的法律问题概述
    2.2 政府电信管理部门的管制程序合法性、合理性探讨
    2.3 “小灵通”退市对电信市场竞争机制的负面作用
    2.4 “小灵通”用户权益保障
    2.5 小结:“小灵通”退市的法律问题频发的根本原因——电信立法的缺失
3 电信立法对现代电信服务产业的促进作用
    3.1 国外电信体制及立法改革概述
    3.2 促进竞争原则
    3.3 美国《1934 通信法》与《1996 电信法》对其电信服务产业的促进作用
    3.4 从私有化改革到完全竞争——英国电信立法对电信服务产业的发展的作用
    3.5 从美、英电信管制模式看“小灵通”退市事件
4 国际立法将电信服务产业的竞争推向全球化
    4.1 WTO《基础电信协议》
    4.2 《基础电信协议》与《电信条例》
    4.3 新的竞争环境下,需要《电信法》的出台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8)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1 问题提出的背景
    1.2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逻辑主线
第二章 发展战略相关理论的分析与综述
    2.1 战略概念的提出
    2.2 发展战略理论的流派及其观点
        2.2.1 设计学派的主要观点
        2.2.2 计划学派的主要观点
        2.2.3 学习学派的主要观点
        2.2.4 定位学派的主要观点
        2.2.5 资源学派的主要观点
    2.3 战略管理三种战略思维的比较与制定战略目标的目的
    2.4 国内外对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及其发展
        2.4.1 国外对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情况
        2.4.2 战略管理在我国的理论发展与旅游行业战略管理实践研究
        2.4.3 本文制定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
第三章 旅行社业的发展历史及旅行社发展战略的对比研究
    3.1 国际旅行社业发展历史探究
        3.1.1 旅行社发展中分工体系的形成
        3.1.2 欧美旅行社的一体化进程
    3.2 国际旅行社围绕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战略对比
        3.2.1 国际上成功旅行社的核心竞争力与核心理念
        3.2.2 国际上成功旅行社的信息系统与经营模式
    3.3 我国旅行社业的发展历史
        3.3.1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
        3.3.2 我国旅行社业的特点
    3.4 国内代表性旅行社发展战略的对比研究
    3.5 旅行社发展历史及发展战略对比的重要启示
第四章 中青旅发展战略的制定
    4.1 中青旅的历史与现状
        4.1.1 中青旅的发展历史
        4.1.2 中青旅现有的战略资源和竞争基础
    4.2 中青旅发展中面临的问题:竞争优势面临严峻挑战
        4.2.1 中青旅进行战略规划的外部挑战
        4.2.2 中青旅进行战略规划的内部压力
    4.3 中青旅发展战略的制定
        4.3.1 中青旅发展战略中需要解决的重点难题
        4.3.2 中青旅的使命与宗旨陈述
        4.3.3 中青旅的发展战略
第五章 中青旅发展战略的实施策略
    5.1 实施发展战略的框架和主要任务
    5.2 组织结构调整,提供具有竞争力的组织管控平台
        5.2.1 中青旅现有的组织管控模式结构分析
        5.2.2 中青旅组织结构的调整思路和切入点
        5.2.3 中青旅组织中部门管控关系的调整思路
    5.3 市场竞争策略调整,深化业务结构,强化竞争优势
        5.3.1 深化旅游主业的结构,强化竞争优势
        5.3.2 发展顾客规模,提升参与中国旅游业竞争的资格和能力
    5.4 资源配置调整与优势资源整合,大酒店、大交通协同
        5.4.1 掌控关键因素,确立基于资源的发展战略
        5.4.2 通过大交通、大酒店协同使中青旅地接资源形成强大优势
    5.5 建立信息系统,实现内部协同与整体优势
        5.5.1 建立信息系统实现企业内部前、后台协同
        5.5.2 创造商业价值,激励与约束职能部门相互协同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硕期间发表论文
附录
    附录 1:中国国际旅行社的发展战略
    附录 2:2004年度全国旅行社业务年检情况通报

(9)中美贸易摩擦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思路
    第三节 论文结构安排
    第四节 论文的主要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贸易摩擦理论背景与理论基础
    第二节 贸易摩擦的成因理论
    第三节 贸易摩擦的政治经济学
    第四节 贸易摩擦的福利效应
    第五节 战略性贸易政策与贸易摩擦
    第六节 其它贸易摩擦理论与实证文献
    第七节 有关中美贸易摩擦的文献综述
    第八节 简要评论
第三章 中美贸易摩擦的理论研究
    第一节 中美贸易摩擦:相关贸易摩擦理论的应用分析
    第二节 中美贸易摩擦的理论基础—贸易保护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三节 贸易摩擦的政治经济学动态博弈模型
    第四节 美国贸易保护政策的研究与中美贸易摩擦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第四章 中美贸易摩擦的表现形态及内在原因分析
    第一节 中美贸易发展总体状况及特征分析
    第二节 中美主要贸易摩擦的表现形态分析
    第三节 中美贸易摩擦的根源分析
第五章 中美贸易主要摩擦实证分析
    第一节 中美贸易不平衡中的东亚因素*
    第二节 人民币汇率对中国向美出口的影响
    第三节 中国对美出口对美国失业状况的影响
    第四节 美国对中国发起反倾销的态势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美贸易摩擦典型案例分析
    第一节 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
    第二节 中美彩电反倾销摩擦
    第三节 中美知识产权摩擦
第七章 中美贸易摩擦对策研究
    第一节 不完全信息和反倾销威胁下效率基准的最优出口贸易政策研究*
    第二节 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策略建议
第八章 结语
    第一节 本文结论
    第二节 正确认识和看待中美贸易摩擦
    第三节 中美贸易摩擦未来的发展态势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10)贸易投资一体化与WTO规则之互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贸易投资一体化
    (一) 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
    (二) 贸易投资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
二、国际贸易与投资理论的融合
    (一) 国际贸易理论的简要回顾
    (二) 国际贸易与投资理论的融合轨迹
三、国际贸易与投资关系的变迁
    (一) “替代关系”阶段
    (二) “互补关系”阶段
    (三) 跨国公司全球战略下的“并重、互动”关系
四、WTO框架下贸易与投资规则的整合
    (一) 从“GATT”到“WTO”:投资规则纳入多边贸易体系的历史进路
    (二) 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
    (三) 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
    (四) 服务贸易总协定
    (五)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
    (六) WTO贸易与投资规则整合的现状和未来
五、我国的相关对策
    (一) 国际法层面
    (二) 国内法层面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四、凭什么垄断WTO信息?!(论文参考文献)

  • [1]外资企业影响中国对外经济政策的政治经济学研究[D]. 蒋捷媛.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20(01)
  • [2]制造业产业升级背景下制造业企业进入壁垒及其突破问题研究[D]. 穆朗峰.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1)
  • [3]中国对外贸易制度研究[D]. 郝璐. 吉林大学, 2017(09)
  • [4]论杰克逊的“当代主权观”——以“权力分配论”为核心[J]. 杨帆.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5(02)
  • [5]TRIPS协定下注册商标的使用要求[D]. 王芳. 复旦大学, 2014(03)
  • [6]上市公司对外资敌意并购之反收购对策研究 ——以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为视角[D]. 谢银玲. 华东政法大学, 2010(05)
  • [7]“小灵通”退市事件的法律思考 ——兼论我国电信立法[D]. 胡诚. 华中科技大学, 2010(02)
  • [8]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D]. 贾天钰. 北京化工大学, 2006(11)
  • [9]中美贸易摩擦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 王领. 复旦大学, 2006(02)
  • [10]贸易投资一体化与WTO规则之互动研究[D]. 沈冰玉. 山东大学, 2005(03)

标签:;  ;  ;  ;  ;  

为什么要垄断WTO信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