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波分复用——一种新的网络扩容技术

粗波分复用——一种新的网络扩容技术

一、粗波分复用—一种新的网络扩容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庄煜阳[1](2020)在《基于光子晶体和纳米线波导的波分—模分混合复用/解复用集成器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物联网、云计算、自动驾驶、虚拟现实等流量消耗型应用的快速兴起,通信系统对传输容量、传输速率的需求呈现爆炸式增长,因此需要强大的光纤传输网作为支撑,从而满足其超大容量、超快速率的传输要求。但传统单模光纤的容量现已逼近香农极限,将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空分复用技术应运而生,它采用少模、多芯或是两者结合的方式增加单根光纤所能够传输的信道数,可以极大地提高系统的传输容量和频谱效率。结合波分、模分复用技术,实现波分-模分混合复用/解复用将是突破容量瓶颈的关键技术之一。近年来,硅光子技术利用其低功耗、高速率以及与CMOS工艺兼容的特性,使光子器件与电子器件的集成变为可能。受硅光子学发展的影响,硅基片上波分、模分及其混合复用/解复用器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该类器件正是新型混合复用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但到目前为止,利用硅光子芯片实现片上波分-模分混合复用/解复用的技术仍处于研究阶段。本文首次提出基于光子晶体和纳米线波导的波分-模分混合复用/解复用器,采用具有高品质因数的光子晶体谐振腔进行波分复用/解复用,并利用纳米线波导进行模分复用/解复用,最终实现了波分和模分复用/解复用器件的片上集成。本文主要针对缩小波分-模分混合复用/解复用器的波长信道间隔、扩大其自由光谱范围、降低其插入损耗进行研究,建立了器件模型,优化了结构参数。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构建了微腔-波导耦合简化模型,推导了光子晶体谐振腔型波分复用/解复用器件的耦合模理论。研究了波导-波导耦合机制,提出了通过增大波导间距来抑制非对称定向耦合型模分复用/解复用器件中模式串扰的方法。(2)研究了相位关系对微腔与波导间耦合特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二氧化硅回音壁模式环形腔与硅基光子晶体波导的侧耦合结构,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发现模式匹配是实现微腔-波导高效耦合的前提条件。(3)为了进一步缩小硅基面内型光子晶体波分复用/解复用器件的波长信道间隔,提出了三种类型的光子晶体密集波分复用/解复用器件,分别基于一维光子晶体纳米梁腔、二维光子晶体双反射壁腔,以及二维光子晶体双色腔。利用二维时域有限差分法(2D-FDTD)和二维有限元法(2D-FEM)进行了器件设计和结构参数优化,最终仿真测得这三种类型的光子晶体波分复用/解复用器的信道间隔最小可达0.8 nm。(4)研究了光子晶体波导非对称定向耦合型模分复用/解复用器件在不连续波长处具有高插入损耗的原因,发现周期性介质微扰导致了耦合传输谱的剧烈抖动。对比了纳米线波导型模分复用/解复用器的传输特性,发现后者拥有相对平滑的耦合传输谱,因此更适用于波分-模分混合复用/解复用器件。(5)提出了基于光子晶体和纳米线波导的波分-模分混合复用/解复用集成器件。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该类型器件不仅具有小波长信道间隔(0.8 nm)、大自由光谱范围(500 nm)以及低插入损耗(1.0 d B)的性能特点,还具有非常紧凑的结构。综上所述,本文研究了波分和模分复用/解复用器件中的耦合模理论,构建了微腔-波导耦合简化模型,提出了抑制模式串扰的方案,并探讨了模式匹配对微腔-波导耦合特性的影响。基于理论分析,设计了具有大自由光谱范围和小信道间隔的光子晶体波分复用/解复用器件,并对比研究了光子晶体波导型和纳米线波导型模分复用/解复用器件的耦合传输谱。最后提出了基于光子晶体和纳米线波导的波分-模分混合复用/解复用器件,其同时具有小波长信道间隔、大自由光谱范围和低插入损耗的性能特点。这些学术成果对高速大容量波分-模分混合复用光通信系统以及光子集成芯片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刘莲香[2](2020)在《多信道波分-模分混合复用/解复用器的性能分析》文中提出随着互联网技术、远程教育、医疗以及云计算、大数据的飞速发展,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容量需要大大增加,光纤通信系统正在从多信道、高速率向超高速率、超大容量、超长距离的趋势发展。为了适应需求,多种复用技术被用来提高通信容量,但是单一的复用技术对光通信系统容量的提高有限。将波分复用技术和模分复用技术相结合可以成倍地提高系统容量和频谱效率,成为可以成倍增加通信容量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波分-模分混合复用/解复用器是波分-模分混合复用系统中的关键器件,研究性能优异的波分-模分混合复用/解复用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光子晶体的6信道波分-模分混合复用/解复用器,该器件由三个组合谐振腔、三个波长选择反射微腔、单模波导、多模波导和锥形渐变耦合波导组成。采用组合谐振腔和波长选择反射微腔的结构实现滤波,利用非对称平行波导的结构实现模式转换。建立了两种模型,应用模式耦合理论进行分析、时域有限差分法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该器件可以实现1550nm TM0模、1530nm TM0模、1550nm TM1模、1530nm TM1模、1550nm TM2模和1530nm TM2模6个信道的波分-模分复用和解复用,其插入损耗<0.46d B,信道串扰<-15.28d B。接着缩小波长间隔,将波分模块使用双色腔来代替,提出了一种工作波长为1563.2nm和1558.2nm,工作模式为TM0模、TM1模和TM2模的六信道混合复用/解复用器,将器件的波长间隔减少至5nm。其插入损耗低于0.86d B,信道串扰低于-11.07d B。这两种器件对波分-模分混合复用系统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许柳竣熙[3](2018)在《广播电视台总控传输环网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说明本学位论文围绕云南广播电视台新台总控系统建设中涉及到的流量分析、网络结构、设备配置、自愈保护、故障检测等技术问题,在相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通过专项培训、参观调研、专家指导、理论分析、技术攻关等方式,在研究和分析当前国内外广播电视光传输网络及故障监测发展基础上,采用网络流量、故障检测、轮询系统等理论以及光纤通信、SDH组网、路由交换等技术,对新台与原发射台、省网络公司、市网络公司等站点间的网络流量及业务调度进行研究和分析,设计出行之有效的传输环网、基带矩阵和总控通话系统技术方案;引入预警监测概念,提出一套故障监测流程及其相应的监测功能,采用非对称轮询故障检测模型设计五个外围站点传输环网故障检测系统,以解决新台总控系统传输环网安全运行中相关技术问题,为圆满完成总控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技术基础。本次设计的内容主要包含了以下内容:(1)介绍广播电视光传输网络及故障监测状况,SDH网络结构、自愈保护等内容,为后续研究工作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2)结合新台业务需求,采用统计方法得出新台与外围五个站点间的业务需求数据,提出总控系统传输环网优化设计方案;结合总控业务调度保障需求,提出总控基带矩阵和总控通话系统设计方案;三个技术方案在云南广播电视台新台工程建设中均得以实现。(3)介绍传输环网故障原因及分类、故障处理原则及流程,在对总控系统传输环网故障监测问题研究分析基础上,引入预警监测概念,提出一套故障监测流程及其相应的监测功能,以提高整个传输环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建立非对称轮询故障检测模型,对传输环网外围五个站点进行故障检测,采用嵌入式Markov链和概率母函数方法解析出该模型的系统特性参数,通过理论计算和MATLAB仿真实验进行验证,并与传统Round Robin轮询故障检测方式进行对比分析,表明所建模型具有更好的故障检测效能。

吴承超[4](2011)在《光网络波带交换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数据业务量的快速增长以及光纤传输能力的大幅度提高,对波分复用技术(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WDM光网络中的交换结构和业务疏导算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粒度光交换技术应运而生。多粒度光交换技术的研究则集中在多粒度光交叉连接结构和波带业务疏导算法。本文对多粒度光交换网络中的业务疏导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包括:1.本文对现有的多粒度光交叉连接结构进行了分析和比较。传统的多粒度光交换结构中波带交换平面与波长交换平面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耦合关系,使得多粒度光交换的结构比较复杂。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多粒度光交换结构。在新的结构中,波长交换平面与波带交换平面完全独立。从而可以有效地简化多粒度光交换结构,并减少波长交换平面的端口数量。2.本文比较了几种经典的波带交换算法的差异。为了提高波带利用率,提出了与新结构相适应的业务疏导算法。根据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算法可以有效地减少业务阻塞率,提高网络性能。3.针对传统同目的业务疏导策略性能较差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预测的同目的业务疏导策略。根据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新业务疏导策略有效地改善了传统同目的业务疏导策略的性能。

邓丽琼[5](2007)在《基于粗波分复用技术的城域网设计与优化》文中认为粗波分复用(CWDM)技术是一种波长间隔为20nm的波分复用技术,它延续了密集波分复用高带宽的技术优势,同时也具有DWDM技术所不具备的多业务接口、低成本、低功耗、小体积等诸多优点,使其在城域网、接入网、有线电视网等边缘网络中具有非常大的应用前景。许多国内外制造商也开始研发和陆续推出相关产品,CWDM的国际和国内标准也都已经过多次修订;国内外各大光纤制造商纷纷研制和推出了一些符合规范、性能优良的适用于CWDM的商用光纤。本课题结合不同类型光纤性能特点及其在实际CWDM系统试验中的表现,综合分析了光纤类型对于CWDM系统性能的影响程度。同时考虑到光纤安装到系统中的成本及可行性,为系统设计者提供了一些光纤选型的参考依据。通过软件的参数优化和扫描计算等独有功能,分别对直接调制激光器、波分复用器、接收器等CWDM网络的关键组件进行了分析。根据各类光纤的实测参数建立了一套完整可靠的光纤数据库,并依此测重研究了不同类型光纤对于CWDM网络的影响。对高速CWDM信道的优化,比较和探讨CWDM系统升级的不同方案。当直接调制激光器应用于CWDM网络时,其啁啾引起的色散容限、误码率、Q因子等都受到信号波长、光纤长度以及比特率的影响,文章通过详细地分析计算得出一些定量的变化关系。本文研究结果与真实系统的表现情况较为吻合,展示了系统仿真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对系统设计者一定的参考价值。

孙晓明[6](2006)在《波分技术的现状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通过对波分复用原理、波分复用器件和波分关键技术的研究,针对标准光纤,使用波分复用技术进行光纤波分通信系统的总体规划和系统设计,并对实际应用系统进行研究分析。根据波分技术的发展趋势,本文分析现有城域传输网络的特点,介绍城域粗波分复用和城域密集波分复用的最新发展状况,比较波分系统网络与现有传输网络(MSTP)的各种特性,对城域波分传输网的建设进行研究。在城域网建设方面,本文研究采取由现有传输网络过渡到粗波分复用网络,最后再升级到密集波分复用网络的步骤,提出以最优的性价比来建设城域光传输网络的方案。

王毅[7](2012)在《对基于SDH的MSTP多速率业务收集在CWDM系统中应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光通信领域,伴随着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技术的发展,大型城域网骨干层业务大多采用大容量SDH环网构成, IP数据网传输则通常独立组网;大型城域网的汇聚层以及中小型城域网的骨干汇聚层则采用SDH或MSTP(Multi-Service Transport Platform)环网构成;作为技术上的自然延伸,城域网接入层采用SDH/MSTP设备,应该是理想的选择。本文主要讨论光通信网络的发展状况、全光网络和波分复用系统,并且将着重讨论MSTP中的相关技术。其中分章节介绍了SDH、WDM、CWDM以及SDH的虚级联。然后将阐述这样一套系统及其相关理论,他构建于Alcatel光网络事业部1692MSE产品平台之中(1692MSE是Alcatel光通信部门推出的一款基于CWDM技术的8×2.5GB城域光网络产品),以创新的单盘物理形式实现通信网络中多种不同速率业务的收集、整理和汇聚,以规范的一路SDH STM-16速率通过CWDM系统,并在对端反向操作,实现多种速率业务共享带宽的汇聚传输。这篇论文的主要工作在于系统中的SDH虚容器级联(VC)和链路容量调整规范(LCAS)技术的分析和应用,和对研发中测试板的调试实现。总之,本文的价值在于它提出并设计了一种新的单盘架构,并分析、讨论了其中的关键技术。这张单盘将以高度的集成性和易用性完成从前光网络系统中以若干模块组合完成的应用。这套系统大大提高了光纤网络的利用率,体现了很高的应用价值。

韦乐平[8](2003)在《光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展望》文中认为本文对光通信技术的若干热点领域的发展趋势做了简要评述和展望。主要结论是SDH将向下一代融合的多业务平台转型;40Gbit/s系统的发展将继续推迟并可能首先在短距离互联上获得应用;波分复用除了继续向超长距离和超大容量发展外,粗波分系统将在城域网获得应用;点到点光通信将向光联网方向演进;光以太网将成为城域多业务网的可选技术,但还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无源光接入网技术有突破,但大规模应用还需要解决成本和配套问题;为满足光通信技术的发展需要,下一代光纤的应用时机已经成熟。

管健,卢桦[9](2002)在《粗波分复用—一种新的网络扩容技术》文中研究说明介绍了粗波分复用 ( CWDM)技术产生的背景 ,从系统组成、器件、功耗、物理尺寸等方面与密集波分复用 ( DWDM)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描述了 CWDM技术在点对点、环状和链状拓扑结构中的应用

冯振华[10](2017)在《中短距光纤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云计算、物联网、高清电视、虚拟现实等新兴大数据量业务的出现和普及,网络流量分布发生改变:中短距离城域网流量已经超过长途骨干网流量。数据中心和内容分发网络的作用进一步突显,覆盖城域网、数据中心网络及接入网的中短距光纤通信系统将是未来5G和物联网时代大数据传输的主要载体。研究中短距(1~100 km)光纤通信系统相关的调制、复用和传输技术,实现低成本、大容量的灵活光传输对于未来大数据传送和信息交互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良好的应用前景。本论文针对中短距光纤通信系统所面临的问题,开展仿真和实验研究,实现了基于频分、波分、空分的多维混合复用的低成本、大容量高效灵活光传输,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成果包括:(1)以电光调制技术为基础,实验产生了多种高阶调制格式光信号并完成相干或非相干解调,包括偏振复用单载波QPSK及多载波信号如QPSK-OFDM、16QAM-OFDM、32QAM-FBMC等,探索多载波调制系统中子信道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监测技术,不仅为更精细粒度上评估和优化系统性能提供了量化指标,也为研究自适应调制、实现容量和传输性能可定义的灵活光传输奠定了基础。在接入网上行传输实验中验证了子载波SNR监测技术和自适应调制技术,采用Chow比特-功率加载算法,动态分配调制格式和功率,将上行传输速率提升25%。(2)针对直接探测光OFDM系统中存在的色散或带宽受限导致的功率随频率选择性衰落问题,提出了一种与信道和调制格式无关的预编码技术,在不同的子信道之间引入频率分集以抵抗高频子载波衰落。理论分析了预编码技术对OFDM系统峰均功率比(peak to average power ratio,PAPR)的抑制以及对不同子载波上SNR差异的均衡效果,并通过实验和仿真研究了两种不同的预编码矩阵对直接探测OFDM系统在PAPR降低、灵敏度的提升、抗色散性能的增强及子载波间SNR的均衡等方面的改善作用。基于预编码技术,我们还提出并验证了一种新型的简化自适应调制方案,极大地降低了传统自适应调制的复杂度。(3)搭建了大容量中短距离光纤通信系统平台,开展基于空分复用技术、波分复用和多载波调制解调技术的多维复用大容量光传输系统相关的研究,为探索低成本的中短距离光传输系统扩容技术开辟了新的途径。结合低串扰的7芯光纤和高阶调制格式,我们提出了并实验展示了基于波分-空分混合复用(hybrid wavelength space division multiplexing,WSDM)的新型光接入网架构,同时在中短距离光传输系统容量方面实现了一系列的突破:(a)首次实现了兼容移动回传业务的总下行速率为300 Gb/s的大容量多芯光纤光接入网,通过将下行调制格式升级到16QAM-OFDM,进一步展示了这种接入网具有T比特的容量扩展潜力;(b)基于局端光频梳的波长集中分发机制,实现了每用户1 Gb/s速率的双向对称接入;(c)借助于多芯光纤的中间纤芯传输本振光,进一步实现了基于自相干探测16QAM-OFDM下行和直接探测32QAM-FBMC上行的超大容量非对称光接入网,实验展示了 4.8 Tb/s下行和120 Gb/s上行的双向传输能力;(d)采用光延时干涉仪进行啁啾和色散管理,在20 km七芯光纤上演示了 400G OOK信号双向准对称实时光互连,创造了 C波段高速光互连的容量和距离记录。(4)探索基于功率域的非正交复用技术,提出了两种功率复用光纤通信系统模型。在实验中验证了两路QPSK-OFDM信号在数字域和光域进行功率复用后实现同频信号同时传输的可行性,并研究了不同功率分配比例(power division ratio,PDR)对每支路信号传输性能的影响。为了解决光域功率复用系统中合波的光载波之间的拍频干涉噪声问题,我们还提出基于正交偏振合波的方法,利用单探测器实现了两路同频带信号同时在同一波长上传输,充分证实了光域功率复用的可行性。同频带功率复用技术不仅为中短距光通信系统提供了一种低成本多路复用或多用户接入方法,还能根据用户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需求,调整用户的功率分配比例来提供不同误码率性能的灵活光传输。以上研究内容和成果有望为实现低成本、灵活的大容量中短距光纤传输系统提供技术支撑。

二、粗波分复用—一种新的网络扩容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粗波分复用—一种新的网络扩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光子晶体和纳米线波导的波分—模分混合复用/解复用集成器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专用术语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硅基片上复用/解复用器件的研究现状
        1.2.1 硅基片上波分复用/解复用器件
        1.2.2 硅基片上模分复用/解复用器件
        1.2.3 硅基片上波分-模分混合复用/解复用器件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3.1 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1.3.2 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波分、模分复用/解复用器件中的耦合模理论
    2.1 波分复用/解复用器件中的耦合模理论
        2.1.1 直接耦合型
        2.1.2 侧耦合型
        2.1.3 三端口下载型
        2.1.4 反射壁下载型
        2.1.5 反射腔下载型
    2.2 模分复用/解复用器件中的耦合模理论
        2.2.1 普适的波导间耦合模方程
        2.2.2 单模波导与单模波导耦合的情况
        2.2.3 单模波导与多模波导耦合的情况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模式匹配对光学微腔与波导间耦合特性的影响
    3.1 微腔与波导耦合结构的设计与制作
    3.2 耦合原理分析
    3.3 微腔与波导的侧耦合实验及结果分析
        3.3.1 实验装置的搭建
        3.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硅基光子晶体波分复用/解复用器件
    4.1 基于一维光子晶体纳米梁腔的波分复用/解复用器
        4.1.1 一维光子晶体纳米梁腔
        4.1.2 双信道波分复用/解复用器的理论模型
        4.1.3 双信道粗波分复用/解复用器的结构设计与性能分析
        4.1.4 双信道密集波分复用/解复用器的结构设计与性能分析
    4.2 基于二维光子晶体双反射壁腔的波分复用/解复用器
        4.2.1 双反射壁腔型滤波器的理论模型
        4.2.2 双反射壁腔型滤波器的结构设计与性能分析
        4.2.3 三信道密集波分复用/解复用器的理论模型
        4.2.4 三信道密集波分复用/解复用器的结构设计与性能分析
        4.2.5 性能优化
    4.3 基于二维光子晶体双色腔的波分复用/解复用器
        4.3.1 基于Aubry-André模型的二维光子晶体双色腔
        4.3.2 双信道密集波分复用/解复用器的结构设计与性能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硅基光子晶体及纳米线波导模分复用/解复用器件
    5.1 硅基光子晶体波导模分复用/解复用器
        5.1.1 光子晶体波导的模式耦合特性
        5.1.2 光子晶体模分复用/解复用器的理论模型与结构设计
        5.1.3 光子晶体模分复用/解复用器的耦合传输谱研究
    5.2 硅基纳米线波导模分复用/解复用器
        5.2.1 纳米线波导的模式耦合特性
        5.2.2 纳米线波导模分复用/解复用器的结构设计与性能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硅基片上波分-模分混合复用/解复用器件
    6.1 硅基片上粗波分-模分混合复用/解复用器
        6.1.1 四信道粗波分-模分混合复用/解复用器的理论模型
        6.1.2 四信道粗波分-模分混合复用/解复用器的结构设计与性能分析
    6.2 硅基片上密集波分-模分混合复用/解复用器
        6.2.1 四信道密集波分-模分混合复用/解复用器的理论模型
        6.2.2 四信道密集波分-模分混合复用/解复用器的结构设计与性能分析
    6.3 硅基片上波分-模分混合复用/解复用器的信道数目拓展
        6.3.1 九信道密集波分-模分混合复用/解复用器的理论模型
        6.3.2 九信道密集波分-模分混合复用/解复用器的结构设计与性能分析
    6.4 硅基片上波分-模分混合复用/解复用器的信道间隔缩小
        6.4.1 小信道间隔的密集波分-模分混合复用/解复用器的理论模型
        6.4.2 小信道间隔的密集波分-模分混合复用/解复用器的结构设计与性能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附录3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2)多信道波分-模分混合复用/解复用器的性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波分-模分混合复用技术及发展状况
        1.2.1 波分复用技术
        1.2.2 模分复用技术
        1.2.3 波分-模分混合复用技术
        1.2.4 波分-模分混合复用/解复用器研究进展
    1.3 光子晶体波分-模分混合复用/解复用器及研究进展
        1.3.1 光子晶体概念及特性
        1.3.2 光子晶体波分-模分混合复用/解复用器的研究进展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二章 光子晶体波分-模分混合复用/解复用器的基础理论与分析方法
    2.1 耦合模理论
        2.1.1 模式耦合的概念
        2.1.2 耦合波方程
        2.1.3 耦合功率方程
    2.2 平面波展开法
        2.2.1 平面波展开法的基本介绍
        2.2.2 二维光子晶体带隙的计算
    2.3 时域有限差分法
        2.3.1 时域有限差分法的基本介绍
        2.3.2 Yee网格划分法
        2.3.3 吸收边界条件和稳定性条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光子晶体2波长×3模式混合复用/解复用器研究
    3.1 基于光子晶体的波分复用/解复用器理论分析
    3.2 基于光子晶体的波分复用/解复用器
        3.2.1 结构设计
        3.2.2 性能分析
    3.3 基于光子晶体的模分复用/解复用器的理论分析
    3.4 基于光子晶体的模分复用/解复用器
        3.4.1 结构设计
        3.4.2 性能分析
    3.5 基于光子晶体的2波长×3模式混合复用/解复用器
        3.5.1 结构设计
        3.5.2 原理分析
        3.5.3 性能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波长间隔为5nm6信道波分-模分混合复用/解复用器
    4.1 二维光子晶体双色腔
    4.2 波长间隔为5nm的双信道的波分复用/解复用器
        4.2.1 结构设计
        4.2.2 原理分析
        4.2.3 性能分析
    4.3 波长间隔为5nm的6信道波分-模分混合复用/解复用器
        4.3.1 结构设计
        4.3.2 性能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3)广播电视台总控传输环网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本学位论文主要符号说明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3 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及其故障监测发展状况
        1.3.1 广播电视系统构成
        1.3.2 广播电视传输方式
        1.3.3 广播电视光传输网络发展状况
        1.3.4 广播电视网络故障监测发展状况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组织结构
        1.4.1 论文的主要工作
        1.4.2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SDH网络技术
    2.1 概述
    2.2 SDH网络结构
        2.2.1 组网原则
        2.2.2 拓扑结构
    2.3 SDH自愈保护
        2.3.1 两纤单向通道倒换环
        2.3.2 两纤双向通道保护环
        2.3.3 四纤双向复用段共享保护环
        2.3.4 两纤双向复用段共享保护环
        2.3.5 DXC保护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台总控传输环网分析
    3.1 概述
    3.2 网络流量
        3.2.1 网络流量类型
        3.2.2 网络流量模型
        3.2.3 网络流量测量
    3.3 新台网络业务需求
        3.3.1 老台业务现状
        3.3.2 新台业务考虑
    3.4 新台传输环网优化设计
        3.4.1 流量分析
        3.4.2 各站点业务量
        3.4.3 环网优化设计
    3.5 新台总控基带矩阵及通话系统设计
        3.5.1 基带矩阵系统设计
        3.5.2 通话系统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台传输环网故障检测分析
    4.1 概述
    4.2 传输环网故障处理原则及流程
        4.2.1 故障处理原则
        4.2.2 故障处理流程
        4.2.3 故障处理方法
    4.3 传输环网故障预警监测
        4.3.1 故障预警监测流程
        4.3.2 故障预警监测业务
        4.3.3 故障预警监测功能
    4.4 非对称轮询故障检测分析
        4.4.1 结构模型
        4.4.2 数学模型
        4.4.3 系统特性参数
        4.4.4 系统仿真实验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主要工作总结及创新点
    5.2 下一步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及取得的成果

(4)光网络波带交换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WDM 光网络概述
        1.1.1 WDM 光网络技术的发展
        1.1.2 WDM 光网络技术的原理
    1.2 WDM 光网络中的多粒度交换技术
        1.2.1 波带交换技术的概念
        1.2.2 波带交换的基本分类
    1.3 本文主要内容安排
第二章 多粒度光交换的业务疏导算法
    2.1 多粒度光交换的基本概述
    2.2 波带汇聚策略
    2.3 多粒度光交换的波带路由和波带分配算法
        2.3.1 波长分配算法
        2.3.2 波带交换算法的研究现状
    2.4 本章总结
第三章 一种新的多粒度光交换结构及其疏导算法
    3.1 新颖的高效多粒度光交换结构
        3.1.1 传统的多粒度光交换结构
        3.1.2 一种新颖的多粒度交换结构
    3.2 基于多向汇聚的业务疏导算法
        3.2.1 包含汇聚疏导策略
        3.2.2 前向汇聚疏导策略
        3.2.3 后向汇聚疏导策略
    3.3 仿真结果与性能分析
        3.3.1 算法仿真环境
        3.3.2 仿真结果及其性能分析
    3.4 本章总结
第四章 基于预测的同目的业务疏导算法
    4.1 引言
    4.2 两种经典的波带汇聚策略及其仿真分析
    4.3 基于预测的同目的业务疏导策略
    4.4 仿真结果与性能分析
        4.4.1 算法仿真环境
        4.4.2 仿真结果及性能分析
    4.5 本章总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5)基于粗波分复用技术的城域网设计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选题背景
    1.2 本文的工作与意义
    1.3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CWDM城域网络架构
    2.1 CWDM技术产生的背景
    2.2 CWDM系统原理
    2.3 CWDM的标准化
        2.3.1 系统标称波长
        2.3.2 相关器件标准
        2.3.3 应用光接口标准
    2.4 CWDM的技术优势
        2.4.1 成本低
        2.4.2 功耗小
        2.4.3 体积小
        2.4.4 灵活性
    2.5 城域网CWDM传输技术
        2.5.1 城域网概述
        2.5.2 城域传输网的特点
        2.5.3 CWDM城域传输技术
第三章 CWDM系统的光纤选型
    3.1 光纤的特性及分类
        3.1.1 光纤的不同分类
        3.1.2 单模光纤的国际标准
    3.2 不同类型光纤对CWDM系统的影响
        3.2.1 常用单模光纤
        3.2.2 低水峰全波光纤
        3.2.3 其它类型光纤
    3.3 城域网CWDM系统的光纤选型建议
        3.3.1 光纤选型的原则
        3.3.2 光纤的选型考虑
第四章 高速CWDM城域网系统优化
    4.1 CWDM试验系统
    4.2 光纤收发装置
    4.3 光纤参数优化
    4.4 实验结果分析
    4.5 性能评估
第五章 CWDM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
    5.1 CWDM产品现状
    5.2 城域网CWDM的应用状况
    5.3 CWDM产品的发展趋势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波分技术的现状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提出
    1.2 波分技术国内外研究和应用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波分复用原理和关键技术
    2.1 波分复用技术简介
    2.2 光纤种类介绍
    2.3 波分复用器件
    2.4 光放大器
    2.5 信号增益均衡
    2.6 色散
    2.7 非线性效应
第三章 波分系统方案设计与应用研究
    3.1 总体设计思路
    3.2 波分传输系统方案设计
    3.3 波分系统应用现状研究
第四章 城域波分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4.1 城域波分技术的提出
    4.2 城域波分技术的发展状况
    4.3 城域波分传输网络建设的研究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摘要
ABSTRACT
致谢

(7)对基于SDH的MSTP多速率业务收集在CWDM系统中应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的发展概述
        1.1.1 基于 SDH 的 MSTP
        1.1.2 MSTP 及其关键技术
    1.2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全光网络中的同步数字体系(SDH)与波分复用(WDM)技术
    2.1 WDM 全光通信网技术及其发展
        2.1.1 WDM 全光通信网优点
        2.1.2 WDM 全光通信网发展现状
        2.1.3 基于 OXC 和 OADM 的 WDM 光传送网
        2.1.4 实现全光网的关键器件
        2.1.5 全光传送网的发展趋势
    2.2 同步数字体系(SDH)
        2.2.1 SDH 的概念
        2.2.2 SDH 的产生背景
        2.2.3 SDH 的基本传输原理
        2.2.4 SDH 的特点
        2.2.5 SDH 的应用
        2.2.6 SDH 的发展趋势
    2.3 WDM 技术的分析
        2.3.1 WDM 技术原理
        2.3.2 WDM 技术的主要特点
        2.3.3 WDM 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
        2.3.4 WDM 的发展方向
        2.3.5 WDM 的发展前景
第三章 粗波分复用(CWDM)系统与 ALCATEL 1692MSE
    3.1 CWDM 系统概述
    3.2 CWDM 系统优点
    3.3 CWDM 关键技术说明
        3.3.1 波长选择
        3.3.2 光收发模块
        3.3.3 复用器/解复用器(MUX/DEMUX)
    3.4 CWDM 与 DWDM 比较
    3.5 CWDM 系统的扩容问题
    3.6 ALCATEL 1692MSE 系统简介
        3.6.1 1692 MSE 系统介绍与结构组成
        3.6.2 系统软件、硬件结构简要说明
    3.7 小结
第四章 设计一种新颖的 MSTP-4×ANY
    4.1 4 ×ANY 设计思路
    4.2 系统整体介绍
    4.3 系统的关键技术说明
        4.3.1 发包和标记时间
        4.3.2 虚级联(H4 位插入)
    4.4 详细的系统框图以及说明
第五章 实现 SDH 的虚容器级联(VC)和链路容量调整(LCAS)
    5.1 SDH 虚容器级联(VC)
        5.1.1 级联的定义
        5.1.2 级联提高了传输系统的带宽利用率
    5.2 VC 虚级联应用中的链路容量调整方案(LCAS)
        5.2.1 LCAS 的产生背景
        5.2.2 LCAS 基本思想
        5.2.3 LCAS 的部分实现过程
    5.3 系统中 LCAS 的应用功能展望
第六章 系统样板的测试
    6.1 测试系统与环境
    6.2 测试过程及结果
        6.2.1 测试步骤
        6.2.2 测试结论
第七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 ITU-T 关于光网络的标准化进展

(9)粗波分复用—一种新的网络扩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网络传输中的扩容技术
2 CWDM技术
3 CWDM与DWDM技术的比较
    3.1 器件
        (1) 激光器
        (2) 滤波器层数
    3.2 系统组成
    3.3 功耗
    3.4 物理尺寸
    3.5 传输介质
4 CWDM的应用
    4.1 点对点应用
    4.2 OADM应用
    4.3 环状应用
5 CWDM技术有待完善

(10)中短距光纤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4 文章结构安排
2 中短距光纤通信系统基础
    2.1 光发射机
    2.2 光纤信道
    2.3 光接收机
    2.4 信噪比监测与自适应调制
    2.5 本章小结
3 DDO-OFDM系统中的预编码技术研究
    3.1 预编码DDO-OFDM系统模型
    3.2 CAZAC预编码FFT-OFDM系统
    3.3 DHT预编码FHT-OFDM系统
    3.4 基于预编码的简化自适应调制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多芯光纤的中短距光纤传输系统
    4.1 基于多芯光纤和DDO-OFDM的大容量光接入网
    4.2 基于多芯光纤和自相干探测超大容量光接入网
    4.3 基于多芯光纤的双向对称400G实时互连
    4.4 本章小结
5 非正交功率域复用技术研究
    5.1 功率复用光纤通信系统模型
    5.2 数字域功率复用系统的实验验证
    5.3 光域功率复用系统的实验验证
    5.4 基于偏振正交合波的光域功率复用系统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和展望
    6.1 本论文的工作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专利列表
附录3 缩略词汇表

四、粗波分复用—一种新的网络扩容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光子晶体和纳米线波导的波分—模分混合复用/解复用集成器件研究[D]. 庄煜阳. 南京邮电大学, 2020
  • [2]多信道波分-模分混合复用/解复用器的性能分析[D]. 刘莲香.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3)
  • [3]广播电视台总控传输环网研究与设计[D]. 许柳竣熙. 云南大学, 2018(04)
  • [4]光网络波带交换技术研究[D]. 吴承超.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1(07)
  • [5]基于粗波分复用技术的城域网设计与优化[D]. 邓丽琼. 华南师范大学, 2007(02)
  • [6]波分技术的现状及应用研究[D]. 孙晓明. 吉林大学, 2006(05)
  • [7]对基于SDH的MSTP多速率业务收集在CWDM系统中应用的研究[D]. 王毅. 电子科技大学, 2012(01)
  • [8]光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展望[J]. 韦乐平. 电信科学, 2003(08)
  • [9]粗波分复用—一种新的网络扩容技术[J]. 管健,卢桦. 光通信研究, 2002(06)
  • [10]中短距光纤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 冯振华. 华中科技大学, 2017(10)

标签:;  ;  ;  ;  ;  

粗波分复用——一种新的网络扩容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