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摆周期公式适用范围分析

简摆周期公式适用范围分析

一、单摆周期公式适用范围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邵云[1](2022)在《单摆周期的系统误差分析》文中提出文章逐个分析计算了单摆的摆角、摆球的自转、摆线质量、空气浮力以及空气阻力对于单摆周期的影响,以1 m长5°小幅单摆为例,得到这5种因素带来的系统相对误差分别为+0.45‰、+0.02‰、-0.45‰、+0.07‰、-0.14‰,合计仅为-0.05‰,即这5种误差因素几乎相互抵消,小幅单摆实验在理论上的系统误差极小.文章给出了较为详细的推理、计算和分析过程,尤其空气阻力矩的推理过程以及图、表等,意在提供较为完整和准确的认识.文末,针对人们在空气阻力认识上可能存在的某些不足,文章给出了几点必要的说明.

杨天虎,岳志明,李玉宏[2](2020)在《一个计算简单而实用的单摆周期近似公式》文中认为通过对单摆周期准确解的幂级数分析推导,给出了一个计算简单、方便实用的单摆周期近似公式,在振幅近180°的范围内,其相对误差均小于0.05%.

刘庆[3](2020)在《基于MATLAB建模的单摆教学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已在教育领域产生重要的影响,开启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新阶段。本文以已有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相关研究为基础,关注现实课堂教学中的弊端,在新课标背景与核心素养的导向下将建模教学与MATLAB信息技术结合起来以单摆为例探讨培养学生建模能力、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整合教学方案。在参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提出MATLAB应用于物理教学的原则,运用跨学科研究法与建模教学法,编写MATLAB代码,设计可实施可操作的关于单摆的课程整合教学方案,并开展教学实践,编写考察学生对单摆知识的理解,建模能力,实验探究的测试卷,通过对学生进行测试及问卷调查,测量教学效果。最终的测量结果显示,本教学方案在低、中、高分组中都表现出比较明显的效果,在班级总体成绩上可以起到效果,学生建模能力与应用模型的能力有所提高。此外发现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更深刻的理解。

荣幸[4](2020)在《京张高铁车站小间距隧道爆破近区振动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国内外对爆破振动对隧道结构安全和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研究主要局限在爆破远区,就连爆破安全规程中给出的萨道夫斯基公式也只是在爆破远区与实际所测数据比较相符合,为了指导近接既有建筑物隧道的施工,解决没有公式来预测爆破近区振动速度的问题,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通过理论分析研究中的量纲分析得到了比萨道夫斯基经典公式考虑更多影响因素的新形式爆破振动规律模型;(2)实地测量了京张高铁八达岭车站小间距隧道爆破近区振动速度,得到了距离掌子面爆破位置前后50米侧面围岩爆破振动速度的数据,调研了工程项目的地质水文条件、岩石性质,参与了炸药爆破参数设计等工作。通过对监测数据影响因素的回归拟合分别得到了爆破近区围岩萨道夫斯基公式形式与新形式公式模型的振动规律,揭示了京张高铁隧道爆破近区的振动规律。将两种形式的规律进行对比,得出了新形式规律与实际更为接近,更适合对爆破近区振动进行预测;(3)为了进一步明确爆破影响因素,减小随机误差的影响,本文利用ANSYS LS-DYNA有限元软件对隧道爆破过程进行模拟,得到数值模拟条件下两种模型形式的爆破近区振动规律。新形式公式仍然要比经典公式更为接近监测数据,且比实际工程中符合的更好;(4)利用叠加原理,从原理层面上进一步揭示了隧道爆破近区的振动规律。阐述了线性叠加与非线性叠加过程,对比了线性叠加原理与非线性叠加原理的不同,分析了两种叠加模型的优劣,提出了修正的非线性扩展比例药量叠加模型。分别采用不同的模型,将叠加效果与实际效果相比较,验证了所提出的模型在实际工程中的有效性。

李佳成[5](2020)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实验是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实验教学不仅成为物理教学当中的核心内容,也成为物理知识学习的重要方法及手段。通过实验可以引导学生探索物理规律,全方位地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索能力。因此教师应该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安排学生实验,让学生参与探究实验过程,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技能、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为此,笔者选取了人教版高中物理《单摆》一节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创设出更优良的单摆实验教具和设计出更适合学生理解、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案。由于当前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设计的不足,导致学生容易混淆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为此,笔者通过分析当前实验教具的不足与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设计开发了新型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探究教具,并利用该教具探究了单摆周期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以及测量了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与教材教具相比较,改良后的单摆实验教具测量精度有了很大的提升。此外,笔者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利用该新型教具设计了具体的教学过程作为本文的补充。

朱赛男[6](2020)在《基于乐高教育理念的高中物理模型教学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新一轮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推进,世界各国科学教育的关注点已从“科学探究”能力转向“科学实践”能力。建模己逐渐成为科学各领域乃至工程实践、数学中的一种重要的综合实践活动。我国教育部也在2017年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建构理想模型”是物理学的基础,学生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应该具有建构理想模型的意识和能力。然而,从我国当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来看,模型教学的普遍性和深入性与新课标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由于学生建模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期才能见效,受应试教育思潮的影响,不少高中教师不太愿意进行物理模型教学,只是在课堂上简单提及常见的物理模型,一般不作过多讲解,更谈不上提高学生的物理建模能力。这种情况下培养出的学生,不仅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薄弱,而且对物理模型的本质特征描述不清,缺乏应用物理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改变高中物理模型教学的现状,就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教学途径,引领学生经历模型建构的具体过程,促进学生自主地建立物理模型,并运用物理模型去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建模能力。乐高教育正是秉承“玩中学”、“做中学”的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一套教育方案。应用乐高教育理念进行教学,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布置实践任务,引导学生在建构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知识体系,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所以,将乐高教育理念融入高中物理模型教学,藉由其独特的教学方式显化物理模型的教育,对物理模型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无疑具有积极意义。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研究法、调查法和案例研究法。本论文由以下六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分析了国内外物理模型教学和乐高教育的研究现状,简述了本研究的意义、内容和方法。第二部分是研究的理论基础。首先对物理模型的定义和分类进行了简要的阐述;接着对物理模型教学的内涵、作用、和常用方式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然后分析了乐高教育的主要理念及其涵义;最后介绍了对本研究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建构主义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和情境认知理论。第三部分是对高中物理模型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自编了学生问卷和教师访谈提纲,对扬州市某高中的物理模型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分别从学生和教师的角度,归纳出现阶段高中物理模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另外,笔者还了解了高中物理教师对乐高教育理念,及其对高中物理模型教学的看法。第四部分是基于乐高教育理念的高中物理模型教学探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高中物理模型教学的特点,分析了乐高教育理念对高中物理模型教学的作用点,探索出了将乐高教育理念融入高中物理模型教学的具体方法和途径。第五部分是教学案例分析和教学设计。笔者在校外导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根据本研究提出的具体教学策略,设计了教学案例,进行了教学实践。在反思实践不足之处后,进一步完善了教学策略,并提供了一节新授课的教学设计。第六部分是结束语。笔者对本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分析了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

刘丝雨[7](2019)在《开发PhLab软件提高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有效性的研究》文中提出信息技术的高速变革,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而教育作为人类生活的重要一环,也随之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前,我国高度重视教育现代化建设。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学校的大好平台支持下,笔者与团队一起自主开发出一款新软件——PhLab,并将其应用于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在实践中探索一种新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为提高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有效性贡献绵薄之力。笔者用五个章节阐述对该课题的研究: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具体研究方法,经查阅文献后发现,近年来虚拟实验热度居高不下。与此同时,如何有效提高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效果,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们的密切关注。第二章介绍了本研究课题的相关理论基础。紧密结合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从理论基础上,建立PhLab软件和提高物理演示实验有效性之间的桥梁,为后续实验教学做好铺垫。第三章对PhLab软件进行介绍,而后阐述了该软件的设计背景,服务器的后台搭建,移动客户端的开发,以及PhLab软件的基本操作介绍,并且详细阐述了软件的具体功能。第四章,结合PhLab软件的特点以及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要求,初步构建出一种契合PhLab软件的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模式。而后在实践教学中进行前后测对比实验,发现使用PhLab软件辅助实验教学的班级教学效果较好。第五章,对本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反思。总结实践结果,并归纳结论。反思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根据实践中的问题提出建议,展望后期的发展。通过本论文的实践研究,初步验证了使用PhLab软件能够提高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有效性。信息技术和传统实验教学的有效融合对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学习兴趣,认识物理本质,培养学生学科素养具有积极作用。

单长吉,陈光操,罗艺,龙烨,申敏[8](2018)在《基于万能公式和泰勒级数展开的高倍角对单摆周期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分别对正弦函数倍角公式(四倍角到七倍角)及万能公式展开后的倍角公式进行局部常化,再利用泰勒级数展开,将展开式带入到无阻尼动力学方程导出新的一系列近似公式,并对其规律进行分析总结。

殷东强,钱长炎[9](2015)在《“单摆”内容编排存在的问题及教学建议》文中提出结合单摆自身特点,分析课程标准对"单摆"的要求以及我国现行高中物理教科书中"单摆"内容安排在教学目标、内容定位、单摆概念、单摆周期及实验等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建议教师在"单摆"教学中要注重单摆模型的建构过程,融合伽利略对单摆周期的研究,同时实验设计要凸显学生的自主探究性.

蒋炜波,何龙,孟卫东[10](2013)在《小物和小理的物理对话录(10)——单摆的周期》文中认为前言:小物和小理是两名普通的高中生,他们酷爱物理,在学习高中物理的过程中,小物经常向小理提出许多刁钻而有趣的物理问题,了解他们的故事也能让你的物理达到新的高度.1对话录小物:嗯,经你上回那么一说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单摆要求摆角角度不能够太大了,原来摆角小于5°可以控制误差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这样单摆的回复力才能够认为与偏离平衡位置的距离成正比.

二、单摆周期公式适用范围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单摆周期公式适用范围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单摆周期的系统误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小幅、大幅单摆周期的理论值
2 小球绕质心轴的转动动能对于单摆周期的影响
3 摆线质量对于单摆周期的影响
4 空气的浮力对于单摆周期的影响
5 小幅度单摆受到的空气阻力及其力矩
6 小幅单摆较严格的理论周期及空气阻力影响
7 单摆周期系统误差的综合分析
8 关于空气阻力的几点补充说明

(2)一个计算简单而实用的单摆周期近似公式(论文提纲范文)

1 单摆准确周期公式
2 单摆周期近似公式推导
3 数值计算误差分析
4 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3)基于MATLAB建模的单摆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教育部提出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
        1.1.2 实际物理教学中学生缺乏真正的问题意识
        1.1.3 物理实验教学中忽视科学探究过程
        1.1.4 学生信息素养有待提高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跨学科研究法
        1.2.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1.2.3 MATLAB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流程
        1.4.3 研究方法
第2章 基本概念和理论依据
    2.1 基本概念
        2.1.1 MATLAB
        2.1.2 建模教学
        2.1.3 课程整合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
        2.2.2 迁移理论
第3章 MATLAB在单摆中的应用研究
    3.1 建立单摆运动的数学模型
    3.2 利用MATLAB软件编程对模型进行数值模拟
    3.3 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的实验仿真
第4章 基于MATLAB建模的单摆教学设计
    4.1 传统单摆教学存在的问题
    4.2 MATLAB应用于物理教学的原则
    4.3 基于MATLAB建模的单摆的教学设计
    4.4 实践结果与讨论
第5章 基于MATLAB建模的单摆教学设计的实践不足与展望
    5.1 总结
    5.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MATLAB程序
附录二 实验中的问卷与数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所获荣誉
致谢

(4)京张高铁车站小间距隧道爆破近区振动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背景
        1.1.2 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岩石爆破理论
        1.2.2 小间距隧道爆破施工方法
        1.2.3 爆破振动规律研究方法
        1.2.4 爆破作用分区
        1.2.5 爆破远区研究成果
        1.2.6 爆破远区与近区振动规律的差异
        1.2.7 爆破近区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 研究的主要目标
    1.5 创新点
    1.6 技术路线图
2 量纲分析
    2.1 量纲分析方法简介
    2.2 量纲分析法应用的则与方法
    2.3 量纲分析法的解题步骤
    2.4 量纲分析法的应用
    2.5 爆破振动规律的量纲分析
        2.5.1 量纲分析在爆破振动中的理想化假设:
        2.5.2 对爆破振动速度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
        2.5.3 利用量纲分析原理推得萨道夫斯基公式的形式:
        2.5.4 用量纲分析原理解释经典爆破振动公式存在的局限性:
    2.6 爆破振动规律新形式
    2.7 量纲分析的不足
    2.8 本章小结
3 实际工程中的爆破近区振动规律
    3.1 工程背景
    3.2 爆破参数设计
        3.2.1 炮孔参数的确定及炮孔布置
        3.2.2 炸药及装药参数
        3.2.3 三洞分离段中洞Ⅲ级围岩台阶法爆破图表
        3.2.4 三洞分离段中洞Ⅴ级围岩台阶法爆破图表
    3.3 监测方案
        3.3.1 监测点位置的选择
        3.3.2 监测仪器
        3.3.3 监测方法
        3.3.4 监测内容
        3.3.5 监测范围与周期
        3.3.6 监测项目的控制标准
    3.4 监测结果
    3.5 爆破振动速度传播规律
        3.5.1 传统公式形式下的爆破近区振动规律
        3.5.2 传统形式下爆破近区振动规律分析
        3.5.3 新形式下的爆破近区振动规律
        3.5.4 新形式下爆破近区振动规律分析
    3.6 传统形式与新形式下振动规律的对比
    3.7 本章小结
4 数值模拟下的爆破近区振动规律
    4.1 概述
        4.1.1 有限元法的概念
        4.1.2 有限元法的特点
        4.1.3 数值模拟的目的
    4.2 ANSYS/LS-DYNA软件介绍
        4.2.1 ANSYS/LS-DYNA软件功能特点
        4.2.2 ANSYS/LS-DYNA软件的计算方法
    4.3 模型的建立
        4.3.1 整体计算模型
        4.3.2 隧道掌子面炮孔布置
        4.3.3 监控测量点
    4.4 爆破模型参数设置
    4.5 数值模拟结果
    4.6 两种形式规律拟合
        4.6.1 萨道夫斯基公式形式的振动规律
        4.6.2 新形式公式模型的振动规律
    4.7 爆破振动规律的对比
5 振动波形叠加
    5.1 概述
    5.2 Anderson线性叠加模型
    5.3 非线性叠加模型
    5.4 线性与非线性模型叠加的比较
        5.4.1 线性与非线性过程
        5.4.2 炮孔近场与远场距离
        5.4.3 两个炮孔的振动估计
    5.5 扩展比例药量叠加模型
        5.5.1 扩展比例药量叠加模型
        5.5.2 线性叠加模型的非矢量误差
        5.5.3 扩展比例药量叠加模型在爆破近区中的应用
        5.5.4 叠加效果与实际监测结果的比较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5)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现状
        1.5.1 单摆测重力加速度教具的研究现状
        1.5.2 单摆测重力加速度教学设计的研究现状
第二章 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发现学习理论
    (三)“做中学”理论
第三章 课程标准及考纲对教学的要求
    3.1 课程标准的要求
    3.2 考纲的要求
    3.3 相关高考试题的统计
第四章 教材内容及学情分析
    4.1 对教材内容的分析
        4.1.1 从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分析
        4.1.2 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
        4.1.3 从教材内容的篇幅进行分析
        4.1.4 从需要掌握的知识进行分析
        4.1.5 从新旧教材内容进行对比分析
    4.2 学情分析
        4.2.1 从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进行分析
        4.2.2 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进行分析
        4.2.3 从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分析
第五章 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教具的设计与制作
    5.1 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教具制作想法来源
        5.1.1 当前实验教具存在的不足
        5.1.2 教材及教学经验
    5.2 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教具的设计原理
        5.2.1 单摆测重力加速度探究教具的设计
        5.2.2 双线摆替代单摆的理论讨论
    5.3 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教具的制作过程
    5.4 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教具的实验效果
    5.5 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教具的优点
第六章 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教学设计
    一、前期分析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
第七章 总结与反思
    7.1 研究总结
    7.2 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基于乐高教育理念的高中物理模型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物理模型教学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乐高教育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的内容
    1.5 研究的方法
第2章 理论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物理模型
        2.1.2 物理模型教学
        2.1.3 乐高教育理念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理论
        2.2.2 最近发展区理论
        2.2.3 情境认知理论
第3章 高中物理模型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3.1 调查的目的
    3.2 调查工具的设计
        3.2.1 调查问卷的编制
        3.2.2 调查问卷的信度
        3.2.3 访谈提纲的编制
    3.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3.1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3.3.2 访谈结果与分析
    3.4 高中物理模型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3.4.1 学生层面
        3.4.2 教师层面
第4章 基于乐高教育理念的高中物理模型教学探究
    4.1 乐高教育理念在高中物理模型教学中的作用点分析
        4.1.1 教师层面
        4.1.2 学生层面
    4.2 乐高教育理念与高中物理模型教学
        4.2.1 物理模型教学与乐高4C教学模式的关系分析
        4.2.2 基于乐高教育理念的高中物理模型教学基本环节
    4.3 乐高教育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模型教学策略
        4.3.1 合理运用情境教学,将问题作为联系原型和模型的桥梁
        4.3.2 给予动手动脑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建构物理模型的过程
        4.3.3 及时安排分析评价,促学生总结反思物理模型建构的不足
        4.3.4 灵活展开实际应用,使学生拓展延续加深物理模型的理解
第5章 教学实例评析与案例设计
    5.1 《电容器和电容》教学实例评析
        5.1.1 教学实践过程及分析
        5.1.2 教学实践反思及改进
    5.2 《单摆》教学设计案例
第6章 结束语
    6.1 本课题研究的总结
    6.2 本课题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高中物理模型教学现状调查问卷表
附录二: 关于高中物理模型教学现状的教师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开发PhLab软件提高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有效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2.2 认知学习理论
    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 Phlab软件的概述
    3.1 Phlab软件简介
    3.2 Phlab软件的设计背景
    3.3 Phlab服务器的后台搭建
    3.4 PhLab移动客户端的开发
    3.5 PhLab软件的操作介绍
    3.6 PhLab软件功能简介
4 基于PhLab软件的实验教学
    4.1 教学设计的原则
    4.2 构建以PhLab软件为基础的中学实验教学模式
    4.3 基于PhLab软件的教学案例开发
    4.4 基于PhLab软件的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研究
    4.5 实验数据分析
5 研究的结论与反思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的不足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理论知识前测试卷初中物理运动学部分测试卷(理论知识前测)
附录二:实验操作技能前测试卷及评分标准实验技能前测试卷(1)
附录三:实验操作技能前测试卷及评分标准实验技能前测试卷(2)
附录四:理论知识后测试卷高中物理运动学部分测试卷(理论知识后测)
附录五:实验操作技能后测试卷及评分标准实验技能后测试卷(1)
附录六:实验操作技能后测试卷及评分标准实验技能后测试卷(2)
致谢
在校期间获奖情况

(8)基于万能公式和泰勒级数展开的高倍角对单摆周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预备公式
2 局部常化高倍角近似公式推导
3 用万能公式转化倍角公式求单摆周期近似公式
4应用泰勒级数展开的高倍角近似公式推导
5 结论

四、单摆周期公式适用范围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单摆周期的系统误差分析[J]. 邵云. 大学物理, 2022(01)
  • [2]一个计算简单而实用的单摆周期近似公式[J]. 杨天虎,岳志明,李玉宏. 大学物理, 2020(10)
  • [3]基于MATLAB建模的单摆教学设计研究[D]. 刘庆.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20(04)
  • [4]京张高铁车站小间距隧道爆破近区振动规律研究[D]. 荣幸.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5]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教学研究[D]. 李佳成.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1)
  • [6]基于乐高教育理念的高中物理模型教学研究[D]. 朱赛男. 扬州大学, 2020(05)
  • [7]开发PhLab软件提高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有效性的研究[D]. 刘丝雨.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2)
  • [8]基于万能公式和泰勒级数展开的高倍角对单摆周期的研究[J]. 单长吉,陈光操,罗艺,龙烨,申敏. 大学物理实验, 2018(01)
  • [9]“单摆”内容编排存在的问题及教学建议[J]. 殷东强,钱长炎. 物理教师, 2015(07)
  • [10]小物和小理的物理对话录(10)——单摆的周期[J]. 蒋炜波,何龙,孟卫东. 高中数理化, 2013(19)

标签:;  ;  ;  ;  ;  

简摆周期公式适用范围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