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女性雌激素受体变化及雌激素的作用

老年糖尿病女性雌激素受体变化及雌激素的作用

一、老年女性糖尿病雌激素受体变化及雌激素作用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于晓丹[1](2021)在《老年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性别相关差异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老年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性别之间的差异,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新诊断HFpEF患者共412例,按性别分为2组,其中男性HFpEF患者208例,女性HFpEF患者204例,观察两组间临床特点及心脏结构功能的差异,并分析不同危险因素对不同性别右心结构的影响。结果:男性HFpEF患者临床症状咳嗽、口唇紫绀、肺部啰音较女性更常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病率及吸烟、饮酒人数高于女性,女性高血压、肥胖患病率高于男性患者;男性血细胞及生化指标(红细胞、血红蛋白、谷丙转氨酶、血尿素氮、血肌酐),颈-桡动脉脉搏波速度(CR-PWV)高于女性患者;女性血脂较高;男性HFpEF患者左心室及左心房指标(LVIDs、LVIDd、PWTs、PWTd、LVM-AL、LVM-L、LVMi-L、LV-ESV、LV-EDV、LV-EDVi)均大于女性HFpEF患者;女性HFpEF患者左心房结构指标(LADi、LAVi)、左心室内径指数、左心功能的相关指标(FS、E、A、LVEF、DT、E/E’S、E/E’)均大于男性HFpEF患者;男性右心结构(RV-FWd、RV-FWs、RV-D1、RV-D2、RV-D3、RVOT1、RVOT2、RA-D1、RA-D2、RAA)各指标均大于女性。多元回归显示,在临床常见合并症方面,男性RV-FWd、RV-FWs与糖尿病独立相关,RV-D1、RA-D1、RAA与冠心病独立相关,RV-D3与心房颤动独立相关,RVOT1与COPD独立相关,RA-D1与高血压独立相关;女性RV-D1、RA-D1、RA-D2与糖尿病独立相关,RV-D3、RVOT2与肥胖独立相关。左心结构与功能及肺动脉压方面,男性患者RV-FWd与LAVi、肺动脉收缩压(PASP)独立相关,RV-FWs与相对室壁厚度(RWT)、PASP独立相关,RV-D3与E/A独立相关,RVOT2与IVSTd、E/A独立相关,RA-D1与LAVi、E/A独立相关,RA-D2与IVSTd、LAVi、LADi独立相关,RAA与IVSTd、LAVi、E/A独立相关;而女性RV-FWs与LVMi-AL、等容舒张时间(IVRT)独立相关,RV-D1与IVRT独立相关,RV-D3与LVMi-AL、IVRT独立相关,RVOT1与E/E’独立相关,RVOT2与LAVi独立相关,RA-D1与IVSTd独立相关,RA-D2与LVMi-AL独立相关,RAA与RWT独立相关。结论:男性和女性HFpEF患者在临床基本特征、心脏结构和功能、常见合并症及心外因素方面差异显着,这些因素可能使老年女性更易患HFpEF,在影响HFpEF右心结构的危险因素中,糖尿病对男女HFpEF患者右心结构都产生影响,肥胖对女性右心结构产生影响,而高血压、冠心病、房颤、COPD对男性右心结构产生影响,男性和女性左心结构与功能对右心结构的影响不同。

侯颜君[2](2021)在《河北省女性医护人员更年期认知及相关情况调查》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河北地区40-60岁女性医护人员更年期症状的发生情况及对绝经激素治疗(Menopause hormone therapy,MHT)认知和需求情况,为在河北地区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更年期预防保健工作、普及绝经激素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020年6月1日至9月30日期间,通过一项匿名调查(网络在线扫码和专业会议扫码),在河北省内招募了1125名医护人员,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月经生育情况、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情况、更年期认知情况、MHT的认知情况等。采用SPSS 25.0软件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1125份,回收有效问卷961份,有效回收率为85.42%。河北省女性医护人员的平均自然绝经年龄为49.85岁。在40-60岁的女性医护人员中,发病率最高的5项症状为:疲乏(79.71%)、情绪激动(74.92%)、失眠(64.31%)、骨关节痛(60.56%)、性生活问题(56.71%)。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为72.11%,大部分为轻、中度围绝经期综合征,其患病风险与绝经分期相关。62.85%的医护人员对更年期早期症状完全知晓,对绝经远期危害充分知晓的只有42.87%,69.72%的医护人员认为若出现更年期症状是需要治疗的。43.39%的医护人员认为自己了解MHT,58.48%的人充分知晓MHT的益处。在所有医护人员中仅有11.97%使用过MHT,但有58.27%的人愿意接受或继续使用MHT,有42.77%的医护人员会向他人推荐MHT,高达85.95%的医护人员认为自己需要接受更年期及MHT相关知识的培训。结论:1.河北地区女性医护人员自然绝经的平均年龄为49.85岁,符合中国女性自然绝经年龄,略早于欧美地区女性自然绝经年龄。2.河北地区40至60岁女性医护人员大部分都存在更年期症状,多表现为多种更年期症状共存,以躯体症状及心理症状为主,血管舒缩症状患病率相对较低,而绝经后女性主要表现为性生活问题。女性医护人员围绝经综合征的患病率较高,多为轻、中度围绝经期综合征。3.河北地区医护人员对更年期症状及绝经危害的认知优于国内普通人群,但与国内较发达城市的医护人员相比,认知存在不足,导致她们对更年期保健的积极性不高。女性医护人员对MHT的认知存在不足,导致她们自身MHT使用率和对MHT的接受度较低,对MHT的推荐度也低于国内平均水平。4.河北地区大部分医护人员对更年期及MHT知识有强烈的学习需求,这驱使我们在未来加大对更年期知识的普及,针对医疗工作者进行M HT专业内容的教育,从而更好地为广大中老年女性提供帮助。

杨鑫[3](2020)在《芪麦白术汤治疗男性2型糖尿病伴高孕酮患者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1.将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中高孕酮与非孕酮升高组间多项临床指标、中医证型、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差异、孕酮与胰岛功能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对孕酮在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诊疗中的意义进行初步探讨。2.观察芪麦白术汤治疗2型糖尿病伴高孕酮男性患者血清孕酮水平、胰岛功能及中医证候的临床疗效,并对其安全性做出评价。研究方法1.不同孕酮水平组间临床指标、常见中医证型、并发症与合并症的数据分析我们选取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内分泌科住院并检测血清孕酮的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共251例。采集患者年龄、病程、腰臀比(WHR)、身体质量指数(BMI)、中医证型、并发症及合并症等基本资料,检测血清孕酮、葡萄糖、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性激素、甲状腺激素、血脂、血钙(Ca2+)等临床指标,计算HOMA2-β、HOMA-IS、HOMA2-IR值。根据孕酮水平将其分为高孕酮组(血清孕酮>0.149ng/ml)和非孕酮升高组(血清孕酮≤0.149ng/ml),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同时对孕酮与胰岛功能的相关性进行分析。2.芪麦白术汤治疗2型糖尿病伴高孕酮男性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我们选取70例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内热血瘀证的2型糖尿病伴高孕酮男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包括进行糖尿病教育,使用西药降糖药物控制血糖。在基础治疗上,对照组加用维生素E胶丸,治疗组加用芪麦白术汤加减口服,连续服药12周后复查血清孕酮、空腹血糖(FBG)、餐后30分钟葡萄糖(30min-BG)、餐后 120 分钟葡萄糖(120min-BG)、HbA1c、空腹 C 肽(Omin-CP)、餐后30分钟C肽(30min-CP)、餐后120分钟C肽(120min-CP)、Ca2+、中医证候积分等,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变化,分析其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研究结果1.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胰岛功能等相关指标与PROG的相关性①相比于非孕酮升高组,高孕酮组患者BMI、Omin-CP、30min-CP、HOMA2-β、HOMA2-IR显着降低,HOMA-IS、E2、T、Ca2+显着升高(P<0.05)。②高孕酮组与非孕酮升高组间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及合并症的发病率均无统计学差异。③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标准,纳入病例辨证分为气阴两虚证144例,湿热困脾证89例,血瘀气滞证4例、阴虚热盛证14例,阴阳两虚及阳虚血瘀水停证型患者未见。选取其中常见两个证型气阴两虚证和湿热困脾证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气阴两虚证与湿热困脾证患者病程、腰围、WHR、BMI、舒张压、Omin-CP、30min-CP、120min-CP、HOMA2-β、HOMA2-IR、HOMA-IS、血清孕酮、睾酮及促卵泡生成素相比均有差异(P<0.05)。气阴两虚组患者血清孕酮水平明显高于湿热困脾证组,且HOMA2-β、HOMA2-IR低,HOMA-IS高,具有统计学差异。④我们结合孕酮水平和中医证型,将纳入病例分为高孕酮气阴两虚证组、高孕酮湿热困脾证组、非孕酮升高气阴两虚证组、非孕酮升高湿热困脾证组。四组间腰围、BMI、0min-CP、30min-CP、120min-CP、HOMA2-β、HOMA2-IR、HOMA-IS、血清孕酮、雌二醇、睾酮、促卵泡生成素均有统计学差异。其中,高孕酮气阴两虚证组血清孕酮水平最高,C肽水平、HOMA2-β、HOMA2-IR最低,同时HOMA-IS、雌二醇、睾酮、促卵泡生成素亦高(P<0.05)。⑤经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血清孕酮水平与HOMA2-β之间的相关性有统计学差异(r-0.158,P=0.031)。2.芪麦白术汤治疗男性2型糖尿病伴高孕酮患者胰岛功能的临床疗效两组治疗后血清孕酮、120min-BG、Omin-CP、120min-CP、HbA1c、HOMA2-β 较治疗前均有显着改善(P<0.05)。治疗组FBG、30min-CP、HOMA-IS治疗后较治疗前亦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30min-BG治疗后较治疗前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后 30min-CP(76.46±34.82ng/ml VS 109.19±40.89ng/ml)、HOMA2-β(3.11±1.45%VS 4.04± 1.51%)差异显着(P<0.05)。在中医证候单项积分比较中,两组治疗后在咽干口燥、倦怠乏力、心烦畏热、肢体麻木或疼痛、腰背痛、多食易饥、小便频多方面均较治疗前改善显着(P<0.05),此外,治疗组治疗后大便干燥和健忘症状较治疗前改善亦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两组咽干口燥、倦怠乏力、心烦畏热、肢体麻木或疼痛、大便干燥的改善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6.14±2.62 VS 2.64±1.47)差异显着(P<0.01)。两组间的临床总有效率(67.9%VS 9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安全性方面,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中,高孕酮水平与胰岛β细胞功能、中医证型相关。男性2型糖尿病伴高孕酮的中医病机为气阴两虚、内热血瘀,我们以益气养阴清热活血为大法,自拟芪麦白术汤,运用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降低血清孕酮水平、改善胰岛功能及中医证候,为糖尿病的中西医治疗提供参考。

蓝洋,王宏宇[4](2019)在《雌激素水平与血管相关疾病》文中认为绝经是女性衰老的生理过程之一。围绝经期及绝经后的女性雌激素水平明显降低,可影响体内脂质代谢、凝血功能、血管内皮功能等,从而出现心脑血管疾病。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在性别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其原因可能是中老年女性血清中性激素种类变化、水平减低以及性别之间的危险因素差异。现就雌激素水平与血管相关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姚思宏[5](2019)在《老年住院患者肌少症和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危险因素及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调查老年住院患者肌少症和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讨论肌少症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科学预防老年人肌少症及骨质疏松症。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从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科住院的患者中,招募年龄≥60岁的患者378名。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生化指标,测量股骨颈骨密度(BMD)、第一腰椎(L1)、第二腰椎(L2)、第三腰椎(L3)、第四腰椎(L4)骨密度及骨骼肌肉量、肌力、步速。分析老年住院患者肌少症、骨质疏松症和骨骼肌肉减少症的患病率,肌少症及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以及骨骼肌质量、相对骨骼肌质量(RASM)、肌力、步速与股骨颈骨密度、第一腰椎、第二腰椎、第三腰椎、第四腰椎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1、老年住院患者肌少症患病率为12.4%,其中男性为9.8%,女性为14.2%,男女性肌少症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老年住院非肌少症患者相比,肌少症患者年龄较大,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血同型半胱氨酸(HCY)较高,体重指数(BMI)、血钙偏低,合并糖尿病的比例高(P<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年龄或/和性别后显示:年龄、糖尿病史、SBP、DBP、TG、LDL、HCY为肌少症的危险因素,BMI、血钙为肌少症的保护因素(P<0.01或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纳入所有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有意义的变量,发现年龄(OR 1.17,P<0.01)、SBP(OR 1.05,P<0.05)、DBP(OR 1.08,P<0.05)、TG(OR 1.25,P<0.01)为肌少症的危险因素,BMI(OR 0.68,P<0.01)、血钙(OR 0.03,P<0.01)为肌少症的保护因素。2、老年住院患者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55.3%,其中男性为43.1%,女性为63.6%,女性患病率较男性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老年住院非骨质疏松症患者相比,骨质疏松症患者年龄较大,SBP、DBP、HCY、C反应蛋白(CRP)偏高,BMI、血钙及全身脂肪量偏低,合并糖尿病的比例高(P<0.01或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年龄或/和性别后显示:年龄、女性、糖尿病史、SBP、DBP、HCY、CRP为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BMI、血钙、全身脂肪量为骨质疏松症的保护因素(P<0.01或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纳入所有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有意义的变量,发现女性(OR 3.40,P<0.01)、糖尿病史(OR 4.29,P<0.01)、CRP(OR 1.08,P<0.01)为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BMI(OR 0.92,P<0.05)、全身脂肪量(OR 0.93,P<0.01)为骨质疏松症的保护因素。3、老年住院患者骨骼肌肉减少症患病率为11.1%,其中男性患病率为7.8%,女性患病率为13.3%,男女性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住院肌少症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85.1%,肌少症相比非肌少症患者L1(P<0.01)、L2(P<0.01)、L3(P<0.01)、L4(P<0.01)骨密度均偏低。老年住院骨质疏松症患者合并肌少症患病率为19.1%,骨质疏松症相比非骨质疏松症患者骨骼肌肉量、RASM、步速、握力均偏低(P<0.01)。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老年住院患者四肢骨骼肌质量、RASM、步速、握力与股骨颈骨密度、L1骨密度、L2骨密度、L4骨密度呈正相关(P<0.01),与L3骨密度不相关(P>0.05)。结论:(1)老年住院患者肌少症、骨质疏松症、骨骼肌肉减少症的患病率可能较高。(2)肌少症发病的危险因素可能有年龄、SBP、DBP、TG,低BMI、低血钙水平可能与肌少症的发生有关;骨质疏松症发病的危险因素可能有女性、糖尿病史、CRP,低BMI、低全身脂肪量可能与肌少症的发生有关。(3)老年住院患者肌少症与骨质疏松症可能相关。(4)老年住院患者肌少症及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可能较高,影响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可能较多,两者可能存在一定相关性,应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以延缓或减少老年住院患者肌少症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照娜[6](2019)在《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骨密度水平与性激素、胰岛素抵抗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男性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不同水平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与性激素、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2型糖尿病骨密度的研究,对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患骨质疏松症有重要意义。方法收集确诊为T2DM的男性患者90例,年龄均≥50岁,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监测腰椎(L1-4)、双侧股骨颈(FN)骨密度(BMD),依据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诊断标准将所有入选对象分为3组:骨量正常组(D1组,30例)、骨量减少组(D2组,30例)、骨质疏松组(D3组,30例)。每组患者均检测糖脂代谢指标及性激素水平,并计算出胰岛素抵抗指数。数据应运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不同骨密度组间比较在BMI、25-(OH)D3、肌酐(Cr)、睾酮、雌二醇、孕酮水平上有显着差异(P<0.05)。2、相关性分析结果示腰椎L1-L4部位骨密度分别于与BMI、25-(OH)D3、睾酮、雌二醇、孕酮水平呈显着正相关性,与Cr水平呈显着负相关性。双侧股骨颈部位的骨密度与BMI呈显着正相关性。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雌二醇、孕酮是抑制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中雌二醇、孕酮水平与BMD密切相关,表明雌激素水平在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作为早期糖尿病患者的检测指标。

王驰誉[7](2019)在《糖尿病人群性激素水平与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关系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治疗的关键,内源性激素对血管重塑的作用在不同种族、性别的研究差异很大。本文将分析中国上海社区糖尿病患病情况,探讨血清总睾酮(TT)、雌二醇(E2)和脱氢表雄酮(DHEA)与大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肾病(DKD)的关系。方法课题依托METAL研究(ChiCTR1800017573,www.chictr.org.cn),研究对象来自上海市黄浦及浦东新区的≥18岁糖尿病常驻人口。通过超声检测颈动脉(CCA)斑块和管径,心血管疾病(CVD)被定义为自报曾诊断有冠心病、心肌梗塞或中风。DKD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指南(DKD1)和肾脏病预后质量倡议(DKD2)进行定义。结果(1)本研究中,糖尿病男性患者CVD和DKD的患病率分别为36%和27.9%,糖尿病绝经女性患者分别为39.6%和28.5%。(2)在男性中,CVD与E2水平呈正相关(OR 1.16,95%CI 1.002,1.25,p=0.003)与DHEA水平呈负相关(OR 0.826,95%CI 0.752,0.907,趋势检验p值<0.001)。在绝经后妇女中,TT水平与CCA直径呈负相关(回归系数(β)-0.041,95%CI-0.076,-0.005,p=0.026)且与CVD呈正相关(OR 1.192,95%CI 1.039,1.368,p=0.012);DHEA水平与CVD呈负相关(OR 0.903,95%CI 0.820,0.993,p=0.036)。(3)在男性和绝经后女性中,TT水平与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的对数转换(lnACR)和DKD均呈负相关(β-0.098,95%CI-0.154,-0.043,p=0.001和OR 0.887,95%CI0.790,0.997,p=0.044 vsβ-0.084,95%CI-0.137,-0.031,p=0.002和OR 0.822,95%CI 0.731,0.924,p=0.001),DHEA水平与DKD呈正相关(均p<0.05)。

王靓[8](2018)在《基于结构化中医住院病历的围绝经期2型糖尿病中医诊疗特点探讨》文中提出研究目的基于对结构化住院病历系统采集847例围绝经期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真实数据的挖掘与分析,旨在找到围绝经期女性2型糖尿病证治规律。进一步为临床诊治围绝经期女性糖尿病提供实践依据。研究方法1.数据采集:本研究通过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运用结构化病历采集系统,采集2009年到2014年广安门医院的临床数据,通过编写结构化查询语言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45岁至60岁女性2型糖尿病病例,共计847例。2.数据处理:将符合标准的数据导出为Excel表格,包括病人基本信息、主诉、刻下症、既往史、个人史、月经史、家族史、舌、脉、苔、体格检查、检验、中西医诊断、方剂、中药等模块。就原始病案的首程、住院病历和首次查房记录,对所缺数据进行补充录入并规范书写与表达。3.数据分析:(1)运用Excel表格进行不同分组的基本资料的一般统计,包括吸烟饮酒史、家族史、理化指标、刻下症、并发/合并症、证候、中药、方剂等,客观探讨其演变规律。(2)采用Spss modeler 18软件,基于关联规则按是否绝经和病程长短对围绝经期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关联研究,找出绝经与否/病程-症状,绝经与否/病程-草药,绝经与否/病程-并发/合并症-证之间的关系。(3)用回归分析法对围绝经期糖尿病“证-理化指标”关系进行研究。(4)统计常用方剂、症状、理化指标、运用贝叶斯网络系统,探讨主要中医证型特点及演变规律。结果1.847名围绝经期女性糖尿病患者中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占59.29%。BMI分析表明,围绝经期2型糖尿病患者超重的占总样本的46.46%,肥胖人群占18.11%,共计 64.57%。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随着病程的迁延而升高,已绝经的患者血糖异常的比例高。已绝经血糖明显升高且超重的占31.07%,肥胖占13.3%;未绝经超重的占2.30%,肥胖的占6.43%。病程≤1年超重的占30.43%,肥胖的占5.43%;>1年且≤5年超重的占42.59%,肥胖的占16.67%,>5年超重的占39.80%,肥胖的占17.63%。随着绝经的到来,肥胖超重的比例均有所升高;随着病程的发展,肥胖的比例越来越高。已绝经空腹血糖明显升高且性激素水平异常的占45.21%,明显异常占22.74%;未绝经异常的占13.04%,明显异常的占5.80%。病程≤1年空腹血糖明显升高且性激素水平异常的占43.64%,明显异常的占16.36%;>1年且≤5年异常的占44.30%,明显异常的占18.99%;>5年异常的占13.50%,明显异常的占20.88%。随着月经的停止空腹血糖明显升高且性激素水平无论异常程度高低,均为已绝经病人所占比例高;随着病程的迁延空腹血糖明显升高且性激素水平明显异常的比例有所升高。运用回归分析理化指标-证的关系得出:阴阳两虚证与C肽有关;气阴两虚证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胰岛素有关。围绝经期糖尿病的并发/合并症主要以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病变、血脂紊乱、周围神经病变为主,并随着围绝经期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和女性月经的停止,多种并发/合并症发生的比例逐渐增多。围绝经期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的患者,绝经前后均是以气阴两虚证为主,兼、夹证主要为夹瘀和夹湿;未绝经患者阴虚热盛证也占有一定比例。围绝经期糖尿病伴乳腺增生、肥胖和子宫肌瘤的患者,绝经前后均是以气阴两虚证为主,兼、夹证主要为夹瘀和夹湿。围绝经期糖尿病伴泌尿系感染的患者,绝经前后均是以气阴两虚证为主,兼、夹证主要为夹瘀和夹湿;未绝经患者阴虚热盛证所占比例也比较大,兼夹证中夹热也比已绝经患者的比例高,已绝经患者除了以上特点外,兼、夹证中夹痰的比例也比较高。2.围绝经期糖尿病以乏力、口干或咽干、多饮为主要症状,除以上症状外,肢体麻木,视物模糊等症状出现的比例也较高。其舌象、苔象和脉象分布比较集中:舌象分布主要集中在暗红舌、淡暗舌、红舌、暗舌、淡红舌、紫暗舌;苔象以薄白苔、薄黄苔、白腻苔、黄腻苔为主;脉象主要以沉细脉、弦滑脉、弦细脉居多。围绝经期糖尿病不同时期的中医证型为:病程≤1年的病人阴虚热盛证明显比病程>5年的多,分别为22.22%和9.31%,病程>5年的患者阴阳两虚证的病人的比例逐渐增高。证型主要以气阴两虚、阴虚热盛和阴阳两虚为主,兼、夹证主要以夹瘀、夹湿、夹痰为主。且始终贯穿于整个病程。已绝经和未绝经病人证型和兼、夹证方面差异不大。3.围绝经期女性2型糖尿病病症结合诊疗规律运用关联分析和贝叶斯网络得出。1)病程≤1年的患者,主要以阴虚热盛证为主,这一证型主要以口干、多饮、心悸、气短、失眠、急躁易怒、潮热多汗、纳差、小便频多为主。舌象以暗红、淡暗舌为主;苔象上以薄白、薄黄、白腻为主;脉象以沉细、弦滑、弦细脉为主。理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升高,空腹血糖升高,雌激素水平异常/明显异常。BMI指数异常,以超重病人居多。并发/合并症主要有:高血压、周围神经病变、血脂紊乱、泌尿系统感染等。单味药用黄芩、知母、桃仁、葛根、鸡血藤、苍术为主;常用中药联合用药主要有五味子-麦冬-当归-茯苓。可以用滋阴清热为法,用大柴胡汤、知柏地黄汤、白虎汤等方剂加其他方剂联合应用。2)病程>1年且≤5年的患者,主要以气阴两虚证为主,这一证型主要以多饮、多食、多汗、头晕、口渴、气短、小便频数、夜尿频、颈腰背痛、入睡困难为主。舌象:暗红、暗、红舌为主;苔象:薄白、薄黄、白腻苔为主;脉象:沉细、弦细为主。理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升高、空腹血糖升高、雌激素水平异常/明显异常、25-羟维生素D3降低。BMI指数异常,以超重病人居多。并发/合并症:高血压、周围神经病变、血脂紊乱、心脏病、泌尿系统感染。单味药以太子参、当归、丹参、山萸肉、生黄芪、川芎、白芍、黄连、黄柏、黄芩为主;常用中药联合用药主要有五味子-麦冬-当归-太子参,其次还有丹皮-山萸肉-生地-茯苓,丹参-五味子-麦冬-太子参,泽泻-丹皮-山萸肉-生地,丹参-五味子-麦冬-太子参,五味子-麦冬-当归-太子参等。可以以益气养阴为法,用参芪麦味地黄汤和参芪地黄汤等加减。3)病程>5年的患者,主要以阴阳两虚证为主,这一证型主要以气短、乏力、多饮、口干咽干、头晕耳鸣、心悸、胸闷、视物模糊、肢体麻木、下肢肿、腰酸、眠差等为主。舌象:暗红、淡暗为主;苔象薄白、薄黄为主;脉象沉细、弦滑、弦细为主。理化指标:空腹血糖升高、糖化血红蛋白升高、性激素水平异常/明显异常等,且性激素水平明显异常的居多。BMI指数异常,以超重的病人居多。并发/合并症:泌尿系统感染、周围神经病变、高血压、血脂紊乱等。>5年且已绝经组,单味药用药以茯苓、当归、麦冬、生地、五味子、赤芍、山萸肉为主。常用中药联合用药有五味子-麦冬-太子参-茯苓,五味子-麦冬-当归-太子参,五味子-生地-麦冬-太子参,丹皮-山萸肉-生地-茯苓,泽泻-丹皮-山萸肉-茯苓等。>5年且未绝经组:单味药用药以白芍、白术、陈皮、枳实、柴胡、竹茹为主;常用中药联合用药有太子参-茯苓-生黄芪,生黄芪-生地-太子参,生地-熟地-太子参,生黄芪-五味子-太子参,川芎-赤芍-茯苓,生黄芪-生地-茯苓。可以以阴阳双补为法,用金匮肾气丸,肾气汤加用其他方剂联合应用。4)围绝经期女性糖尿病患者证候方面除了有以上规律外,多夹瘀、夹痰、夹湿。故而多加用活血化瘀、利湿化痰的草药组方。结论基于关联规则和贝叶斯网络的分析研究提示:1.围绝经期女性2型糖尿病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有BMI指数、糖尿病家族史等。2.理化指标与性激素水平异常、糖化血红蛋白升高、空腹血糖升高、25-羟维生素D3降低有关。3.对围绝经期糖尿病就绝经与否/病程-症状,绝经与否/病程-草药的研究,以症状判证,以方测证,提示围绝经期女性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的演变规律:主要由阴虚热盛证、气阴两虚证逐渐演变为阴阳两虚证,主要兼、夹证则为夹疲、夹痰、夹湿。4.根据症状的归纳研究和证型分析提示:围绝经期女性2型糖尿病治法主要以滋阴清热、益气养阴、阴阳双补、活血化瘀、利湿化痰为主。5.围绝经期2型糖尿病常用的方剂有补气养阴补肾的参芪麦味地黄汤、参芪地黄汤、知柏地黄汤、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生脉饮加减等;益气滋阴活血的生脉散合丹参饮等;疏肝理气的大柴胡汤等;祛湿的藿朴夏苓汤等;降糖的白虎汤等。6.根据绝经与否/病程-草药的关联分析和贝叶斯网络分析,围绝经期女性2型糖尿病各个病程常用的中药有补气药:太子参、山药;利水渗湿药:获苓、泽泻;活血化疲药:当归、丹皮、川芎、红花、赤芍;滋阴药:麦冬、生地、熟地;平补阴阳的山萸肉;生地、丹皮亦可清热凉血等。

冉圣元[9](2017)在《雌激素对绝经早期及绝经晚期大鼠主动脉雌激素受体亚型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建立SD大鼠绝经模型,观察绝经早期和绝经晚期大鼠主动脉雌激素受体两种亚型ERαα和ERβ表达和二者比例情况,以及给予雌激素干预后主动脉ERα和ERβ表达以及ERβ/ERαL比例的改变。拟阐明绝经早期和绝经晚期大鼠血管ER亚型表达及雌激素对不同绝经时期血管作用的潜在雌激素受体相关机制,进一步验证“窗口期”理论。方法选取32只10月龄雌性SD大鼠,切除双侧卵巢建立绝经模型,分别以卵巢切除术后3天和卵巢切除术后4个月模拟绝经早期E组(16只)和绝经晚期L组(16只);绝经早期组与绝经晚期两组组内分别随机分为非雌激素治疗组(Eovx组8只、Lovx组8只)以及雌激素治疗组(Eovx+E2组8只、Lovx+E2组8只)。E组术后3天分别给予17-β雌二醇或空白对照隔日皮下注射1个月后处死,L组术后正常喂养4个月起,分别给予17-β雌二醇或空白对照隔日皮下注射1个月后处死。取材大鼠主动脉后,一半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比较绝经早期和晚期主动脉ER两种亚型表达情况,以及雌激素干预后主动脉ER亚型表达和ERβ/ERα变化,剩余组织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验证ER两种亚型的表达结果。结果雌激素治疗之前,与Eovx组相比,Lovx组ERα表达明显下降,而ERβ表达轻微上升。Lovx组ERβ/ERα比Eovx组比值有所升高,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雌激素治疗后,与Eovx+E2组相比,Lovx+E2组ERα表达轻微下降,而ERβ表达显着上升。Lovx+E2组ERβ/ERα比Eovx+E2组比值显着升高;绝经早期组中,Eovx+E2与Eovx组相比,ERβ/ERa比例无显着变化;绝经晚期组中,Lovx+E2组与Lovx组相比,ERβ/ERαL比例显着升高。mRNA水平检测,表现出统计学差异的结果为:雌激素治疗之前,Lovx比Eovx组ERβ mRNA表达水平显着升高,雌激素治疗之后,Lovx+E2比Eovx+E2组ERβ mRNA表达水平显着上调。结论雌激素可通过多种复杂途径影响心血管的功能,而年龄在这个过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显着影响到使用雌激素之后的主动脉ERβ/ERα的比例变化。绝经早期进行雌激素的补充会对心血管起到保护作用,而绝经晚期使用雌激素则不但不会起到保护作用,反而成为心血管疾病的一个不利因素。我们的实验结果也进一步为临床MHT应用的“窗口期”理论增添了实验证据。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10](2016)在《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文中研究说明1冠心病概述1.1定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痉挛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发的心脏病,统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或冠状动脉疾病,简称冠心病,归属为缺血性心脏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1.2解剖及病理生理机制冠状动脉分为左、右两支,分别位于主动脉窦的左、右开口。左冠状动

二、老年女性糖尿病雌激素受体变化及雌激素作用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老年女性糖尿病雌激素受体变化及雌激素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老年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性别相关差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概述
    1.2 心脏结构、功能及血管
    1.3 肺血管功能障碍
    1.4 神经体液、激素
    1.5 性激素、妊娠
    1.6 炎症
    1.7 常见合并症对男女HFpEF患者的不同影响
    1.8 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
    1.9 老年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性别相关差异研究现状
第二章 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基本资料
        2.2.2 实验室检查
        2.2.3 心脏超声检查
    2.3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基本特征
    3.2 研究对象资料分析
        3.2.1 一般临床资料结果分析
        3.2.2 HFpEF男女患者左心结构与功能的分析
        3.2.3 HFpEF男女患者右心结构及PASP比较分析
        3.2.4 院外常用不同药物使用率结果分析
        3.2.5 男女HFpEF患者右心结构与合并症、左心结构和功能及PASP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男性和女性HFpEF患者临床基本特征及左心结构与功能的差异分析
    4.2 男性和女性HFpEF患者右心结构危险因素差异的分析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女性易患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河北省女性医护人员更年期认知及相关情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芪麦白术汤治疗男性2型糖尿病伴高孕酮患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理论研究
    1. 西医对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1.1 概述
        1.2 激素与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1.3 性激素与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2. 中医学对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2.1 病名
        2.2 传统病因与现代病因新说
        2.3 病机不同学说
        2.4 治法
第二章 临床研究方案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2.1 糖尿病西医诊断及分型标准
        2.2 高孕酮标准
        2.3 中医证候分型标准
    3. 病例选择
    4. 研究方法
        4.1 数据分析研究
        4.2 临床试验研究
第三章 研究结果
    1. 数据分析
        1.1 非孕酮升高组和高孕酮组患者相关指标的比较
        1.2 非孕酮升高组与高孕酮组患者常见并发症及合并症的比较
        1.3 气阴两虚证与湿热困脾证患者血清孕酮水平及其他相关指标比较
        1.4 孕酮水平与中医证型相结合相关指标比较
        1.5 孕酮水平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2. 临床试验数据结果
        2.1 治疗前各组相关指标的比较
        2.2 治疗后各组相关临标的比较
        2.3 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比较
        2.4 安全性评价
第四章 讨论
    1. 气阴两虚、内热血瘀是男性2型糖尿病伴高孕酮的基本病机
    2. 益气养阴、清热活血是男性2型糖尿病伴高孕酮的治疗大法
        2.1 芪麦白术汤组方分析
        2.2 芪麦白术汤药对配伍分析
        2.3 芪麦白术汤单味药分析
    3. 孕酮与疾病
        3.1 孕酮
        3.2 孕酮与糖代谢
        3.3 拮抗高孕酮的治疗
    4. 研究结果分析
        4.1 孕酮与糖尿病常见指标相关性分析
        4.2 芪麦白术汤临床疗效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语
攻读博士期间科研情况
致谢
作者简介

(4)雌激素水平与血管相关疾病(论文提纲范文)

1 雌激素的结构特点及生理学功能
2 雌激素调节心血管系统的机制进展
3 雌激素与危险因素的关系
    3.1 高血压
    3.2 急性心肌梗死
    3.3 动脉粥样硬化
    3.4 脑血管疾病
    3.5 糖尿病与代谢综合征
4 展望

(5)老年住院患者肌少症和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危险因素及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一般资料
        1.2.2 临床检查资料
        1.2.3 临床生化指标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老年住院患者肌少症患病率及危险因素
        2.1.1 老年住院患者肌少症的患病率
        2.1.2 老年住院肌少症与非肌少症患者一般情况及代谢危险因素的比较
        2.1.3 老年住院患者肌少症的危险因素
    2.2 老年住院患者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及危险因素
        2.2.1 老年住院患者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
        2.2.2 老年住院骨质疏松症与非骨质疏松症患者一般情况与代谢危险因素的比较
        2.2.3 老年住院患者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2.3 老年住院患者骨骼肌肉减少症患病率、肌少症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
        2.3.1 骨骼肌肉减少症患病率
        2.3.2 老年住院肌少症患者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骨密度情况
        2.3.3 老年住院骨质疏松症患者肌少症患病率、四肢肌肉量、RASM、步速、握力情况
        2.3.4 老年住院患者四肢骨骼肌质量、RASM、步速、握力与股骨颈骨密度、L1、L2、L3、L4 骨密度的相关性
3 讨论
    3.1 老年住院患者肌少症患病率及分析相关危险因素
    3.2 老年住院患者骨质疏松患病率及分析相关危险因素
    3.3 老年住院患者肌少症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分析
4 结论
5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肌少症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骨密度水平与性激素、胰岛素抵抗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7)糖尿病人群性激素水平与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表
中文部分
    绪论
    第一章 上海市浦江两岸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及危险因素调查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对象
        1.3.1 研究范围
        1.3.2 研究对象
        1.4 研究方法
        1.4.1 问卷调查
        1.4.2 体检与超声检查
        1.4.3 实验室检查
    第二章 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与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关系
        2.1 研究背景
        2.2 研究对象
        2.3 实验设计
        2.4 定义
        2.5 统计分析
        2.6 结果分析
        2.6.1 根据性别和CVD分组的糖尿病患者基本特征
        2.6.2 不同性激素水平的糖尿病人群特征
        2.6.3 性激素水平与大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
        2.6.4 有颈动脉斑块的糖尿病患者亚组分析
        2.7 讨论
    第三章 糖尿病肾病与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关系
        3.1 研究背景
        3.2 研究对象
        3.3 实验设计
        3.4 定义
        3.5 统计分析
        3.6 结果分析
        3.6.1 根据性别及糖尿病肾病患病情况分组的患者基本特征
        3.6.2 不同性激素水平的糖尿病人群特征
        3.6.3 性激素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分析
        3.7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文章及其成果
八年制学位论文要求
英文部分
    Introduction
    Chapter 1 Investigation of vascular complications and risk factors in diabetic patients in thecommunity both sides of the huangpu river of Shanghai
        1.1 Backgrounds
        1.2 Propose
        1.3 Objects
        1.3.1 Research Scope
        1.3.2 Population
        1.4 Methods
        1.4.1 Questionnaire
        1.4.2 Physical examination and ultrasound
        1.4.3 Laboratory examination
    Chapter 2 Relationship between ma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and serum sex hormone levelsin diabetic patients
        2.1 Research background
        2.2 Subjects
        2.3 Experimental design
        2.4 Definition
        2.5 Statistic
        2.6 Results
        2.6.1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diabetic patients grouped according to cardiovascular disease
        2.6.2 Characteristics of diabetic population with different sex hormone levels
        2.6.3 Correlation between different sex hormone levels and ma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2.6.4 Subgroup analysis of diabetic patients with carotid plaque
        2.7 Discussion
    Chapter 3. Relationship between diabetic kidney disease and serum sex hormone levels
        3.1 research background
        3.2 Subjects
        3.3. Experimental design
        3.4 Definition
        3.5 Statisc analyse
        3.6 Results
        3.6.1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grouped according to gender and DKD
        3.6.2 Characteristics of diabetic population with different sex hormone levels
        3.6.3 Correlation between sex hormone levels and DKD
        3.7 Discussion
    Graphical Abstract

(8)基于结构化中医住院病历的围绝经期2型糖尿病中医诊疗特点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围绝经期2型糖尿病中医认识概述
    综述二 围绝经期2型糖尿病西医研究进展概述
第二部分 基于结构化中医住院病历的围绝经期2型糖尿病中医诊疗特点探讨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思路
    3 研究对象
        3.1 病例来源
        3.2 诊断标准及依据
        3.3 病例纳入标准
        3.4 病例排除标准
        3.5 中医证候判定规则
        3.6 证型的判定规则
    4 研究方法
        4.1 数据采集
        4.2 数据取舍方法
        4.3 数据分析方法
    5 结果
        5.1 一般分析
        5.2 分组
        5.3 多指标综合分析
        5.4 基于关联规则病程与绝经与否-并发/合并症-证的关系研究
        5.5 基于关联规则的病程与绝经与否-症状的关系研究
        5.6 基于关联规则的病程与绝经与否-中药的关系研究
        5.7 基于回归分析的“证-指标”之间的关系探讨
        5.8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证-症-方-理化指标的关系研究
    6 讨论
        6.1 围绝经期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特征
        6.2 病证结合诊疗规律
    7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雌激素对绝经早期及绝经晚期大鼠主动脉雌激素受体亚型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10)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论文提纲范文)

1 冠心病概述
    1.1 定义
    1.2 解剖及病理生理机制
    1.3 临床分型
        1.4.1 国际冠心病流行情况
        1.4.2 我国冠心病流行情况
    1.5 危险因素及预防
2 冠心病用药分类
    2.1 减轻症状、改善缺血的药物
        2.1.1 β受体阻滞剂
        2.1.2 硝酸酯类药物
        2.1.3 CCB
        2.1.4 其他治疗药物
        2.1.5 减轻症状、改善缺血的药物治疗建议
    2.2 预防心肌梗死、改善预后的药物
        2.2.1 阿司匹林
        2.2.2 氯吡格雷
        2.2.3替格瑞洛
        2.2.4 β受体阻滞剂
        2.2.5 他汀类药物
        2.2.6 ACEI或ARB
        2.2.7 改善预后的药物治疗建议
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理用药指南
    3.1 定义
    3.2 危险分层
    3.3 诊断和鉴别诊断
        3.3.1 诊断
        3.3.2 鉴别诊断
    3.4 治疗策略
        3.4.1 治疗原则和目标
        3.4.2 STEMI的治疗
        3.4.2. 1 住院后初始处理
        3.4.2.2溶栓治疗
        3.4.2. 3 抗栓治疗
        3.4.2. 4 抗心肌缺血
        3.4.2. 5 调脂治疗
        3.4.2. 6 其他治疗
        3.4.3 UA及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的治疗
        3.4.3. 1 一般治疗
        3.4.3. 2 抗缺血治疗(具体推荐见表1)
        3.4.3. 3 抗血小板治疗(表2)
        3.4.3. 4 抗凝治疗
4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合理用药指南
    4.1 诊断与鉴别诊断
    4.2 病情评估
        4.2.1 临床评估
        4.2.2 负荷试验
        4.2.3 左心室功能
        4.2.4 心肌缺血成像(SPECT)
        4.2.5 冠状动脉CTA
        4.2.6 冠状动脉造影
    4.3 治疗原则
        4.3.1 建议健康的生活方式
        4.3.2 循证药物治疗
        4.3.3 血运重建
    4.4 药物的选择和合理使用
        4.4.1 缓解心绞痛/心肌缺血治疗的药物
        4.4.2 预防危险事件治疗的药物
5 微血管性心绞痛
    5.1 定义
    5.2 病因与机制
        5.2.1 内皮功能不全及MCD
        5.2.2 炎性反应
        5.2.3 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失调
        5.2.4 雌激素水平紊乱
        5.2.5 冠状动脉慢血流综合征
        5.2.6 神经内分泌及代谢因素
    5.3临床表现
    5.4 诊断及鉴别诊断
    5.5 药物治疗
        5.5.1 β受体阻滞剂
        5.5.2 CCB
        5.5.3 硝酸酯类药物
        5.5.4 ACEI
        5.5.5 他汀类药物
        5.5.6 其他药物
    5.6 非药物治疗
6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6.1 定义及分型
        6.1.1 完全SMI
        6.1.2心肌梗死后的SMI
        6.1.3 心绞痛伴SMI
    6.2 可能机制
    6.3 诊断
        6.3.1 动态心电图
        6.3.2 心电图运动试验
        6.3.3 负荷超声心动图
        6.3.4核素心肌灌注显像
    6.4 预防及治疗
        6.4.1 预防
        6.4.2 治疗
7 冠心病特殊合并症的用药治疗原则
    7.1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
        7.1.1 概述
        7.1.2 药物选择
        7.1.2. 1 降压治疗的启动
        7.1.2. 2 目标管理
        7.1.2. 3 药物推荐
        7.1.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7.2 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
        7.2.1 概述
        7.2.2 冠心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
        7.2.2. 1 发病机制
        7.2.2. 2 诊断及评估
        7.2.2. 3 药物治疗
        7.2.3 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
        7.2.3. 1 发病机制
        7.2.3. 2 诊断及评估
        7.2.3. 3 药物治疗
    7.3 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
        7.3.1 概述
        7.3.2 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和出血风险评估
        7.3.3 规范抗栓治疗是平衡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和出血风险的关键
        7.3.3. 1 稳定性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抗栓治疗
        7.3.3. 2 NSTE-ACS合并心房颤动的抗栓治疗
        7.3.3. 3 STEMI合并心房颤动行直接PCI患者的抗栓治疗
        7.3.4 NOAC
        7.3.4. 1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酯
        7.3.4. 2 直接因子Ⅹa抑制剂
        7.3.5 注意事项
    7.4 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疾病
        7.4.1 概述
        7.4.2 一般药物治疗
        7.4.2. 1 主动脉瓣反流
        7.4.2. 2 主动脉瓣狭窄
        7.4.2. 3 二尖瓣反流
        7.4.2.4二尖瓣狭窄
        7.4.2. 5 三尖瓣反流
        7.4.2. 6 三尖瓣狭窄
        7.4.3 抗凝治疗
        7.4.3. 1 心脏瓣膜疾病合并心房颤动
        7.4.3. 2 瓣膜置换术后
    7.5 冠心病合并脑卒中
        7.5.1 概述
        7.5.2 流行病学
        7.5.3 冠心病合并脑卒中的抗栓治疗原则
        7.5.3. 1 冠心病合并出血性脑卒中是否需进行抗血小板治疗
        7.5.3. 2 冠心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TIA抗血小板、抗凝治疗
        7.5.4 一般治疗
        7.5.4. 1 抗血小板治疗
        7.5.4.2降压治疗
        7.5.4. 3 他汀类药物治疗
        7.5.4.4其他
    7.6 冠心病合并肺栓塞
        7.6.1 概述
        7.6.2 稳定性冠心病合并急性肺栓塞
        7.6.2. 1 初始抗凝治疗
        7.6.2. 2 溶栓治疗
        7.6.2.3长期抗凝治疗
        7.6.3 ACS合并急性肺栓塞
        7.6.4 PCI合并急性肺栓塞
    7.7 冠心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7.7.1 概述
        7.7.2 COPD影响冠心病的发病机制
        7.7.3 冠心病合并COPD的药物治疗
        7.7.3. 1 β2受体激动剂
        7.7.3. 2 β受体阻滞剂
        7.7.3. 3 他汀类药物
    7.8 冠心病合并消化道出血
        7.8.1 概述
        7.8.2 抗血小板药物与PPI联用
        7.8.2. 1 抗血小板药物损伤消化道机制
        7.8.2. 2 PPI
        7.8.3 消化道出血风险评估与预防策略
        7.8.4 消化道出血的处理
        7.8.4. 1 停用抗血小板药物
        7.8.4. 2 药物治疗
        7.8.4. 3 内镜止血治疗
        7.8.5 止血后治疗药物选择
    7.9 冠心病合并肝功能异常
        7.9.1 概述
        7.9.2 常用的肝功能评价指标
        7.9.3 肝功能障碍患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改变
        7.9.4 肝功能异常患者的用药原则
        7.9.5他汀类药物对肝功能的影响
        7.9.6 他汀类药物在合并肝功能异常患者中的应用
        7.9.8 他汀类药物所致肝损害的治疗
        (1)非特异性抗炎药:代表药物为复方甘草酸二铵、复方甘草酸苷、异甘草酸镁等。
        (2)解毒类药物:代表药物为谷胱甘肽、硫普罗宁。
        (3)肝细胞膜修复保护剂:代表药物为多烯磷脂酰胆碱。
        (4)抗氧化类药物:代表药物为水飞蓟宾。
        (5)利胆类药物:代表药物为腺苷蛋氨酸、熊去氧胆酸。
        7.9.9 其他冠心病常用药物对肝功能异常患者的影响
    7.1 0 冠心病合并慢性肾脏病
        7.1 0. 1 CKD的定义和分期
        7.1 0.1.1 CKD的定义
        7.1 0.1.2 CKD的分期
        7.1 0. 2 冠心病合并CKD患者的药物治疗
        7.1 0.2.1 抗栓治疗
        7.1 0.2.2 他汀类药物
        7.1 0.2.3 抗缺血治疗
    7.1 1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
        7.1 1. 1 概述及流行病学
        7.1 1. 2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病理生理
        7.1 1. 3 临床特点
        7.1 1. 4 诊断
        7.1 1. 5 治疗
    7.1 2 冠心病合并甲状腺疾病
        7.1 2. 1 概述
        7.1 2. 2 冠心病合并临床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
        7.1 2.2.1 流行病学
        7.1 2.2.2 一般治疗
        7.1 2.2.3 特殊治疗推荐
        7.1 2. 3 冠心病合并临床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
        7.1 2.3.1 流行病学
        7.1 2.3.2 一般治疗
        7.1 2.3.3 特殊治疗推荐
    7.1 3 冠心病合并风湿免疫疾病
        7.1 3. 1 概述
        7.13.2药物治疗推荐
    7.1 4 冠心病合并外科手术
        7.1 4. 1 概述
        7.1 4. 2 药物选择
        7.1 4.2.1 β受体阻滞剂
        7.1 4.2.2 他汀类药物
        7.1 4.2.3 ACEI或ARB
        7.1 4.2.4 硝酸酯类药物
        7.1 4.2.5 抗血小板药物
        7.1 4.2.6 抗凝药物
        7.1 4.2.7 CCB
        7.14.2.8α2受体激动剂
        7.1 4. 3 注意事项
        7.1 4.3.1 β受体阻滞剂
        7.1 4.3.2 他汀类药物
        7.1 4.3.3 ACEI
        7.1 4.3.4 硝酸酯类药物
        7.1 4.3.5 抗血小板、抗凝药物
8 冠心病特殊类型的用药治疗原则
    8.1 川崎病所致冠状动脉病变
        8.1.1 概述
        8.1.2 临床诊断
        8.1.2. 1 KD合并CAL的诊断
        8.1.2. 2 AHA制定的CAA分类
        8.1.3 药物治疗
        8.1.3. 2 大剂量IVIG
        8.1.3. 3 CAA治疗
        8.1.3. 4 冠状动脉狭窄治疗
        8.1.3. 5 其他药物
        8.1.4 预后及随访
    8.2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所致冠心病
        8.2.1 概述
        8.2.2 诊断
        8.2.3 调脂药物治疗
        8.2.3. 1 调脂治疗原则
        8.2.3. 2 调脂药物开始时间
        8.2.3. 3 调脂药物治疗目标
        8.2.3. 4 调脂药物种类及选择
    8.3 非粥样硬化性冠心病
        8.3.1 冠状动脉痉挛(coronary artery spasm,CAS)
        8.3.1.1疾病概述
        8.3.1. 2 药物治疗策略
        8.3.2 冠状动脉肌桥
        8.3.2. 1 疾病概述
        8.3.2. 2 药物治疗策略
        8.3.3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
        8.3.3. 1 疾病概述
        8.3.3. 2 药物治疗策略
9 冠心病常用药物用药小结
    9.1 冠心病一级预防常用药物
        9.1.1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的常用药物
        9.1.2 调脂治疗的常用他汀类药物
    9.2 冠心病二级预防常用药物
    9.3 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术期抗凝及溶栓治疗常用药物
    9.4 冠心病合并其他疾病的用药

四、老年女性糖尿病雌激素受体变化及雌激素作用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老年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性别相关差异的研究[D]. 于晓丹. 兰州大学, 2021(12)
  • [2]河北省女性医护人员更年期认知及相关情况调查[D]. 侯颜君.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3]芪麦白术汤治疗男性2型糖尿病伴高孕酮患者的临床研究[D]. 杨鑫.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4]雌激素水平与血管相关疾病[J]. 蓝洋,王宏宇.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9(04)
  • [5]老年住院患者肌少症和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危险因素及相关性分析[D]. 姚思宏. 吉首大学, 2019(02)
  • [6]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骨密度水平与性激素、胰岛素抵抗的关系研究[D]. 照娜.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19(03)
  • [7]糖尿病人群性激素水平与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关系的研究[D]. 王驰誉.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8]基于结构化中医住院病历的围绝经期2型糖尿病中医诊疗特点探讨[D]. 王靓.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8(01)
  • [9]雌激素对绝经早期及绝经晚期大鼠主动脉雌激素受体亚型表达的影响[D]. 冉圣元.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7(11)
  • [10]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J].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06)

标签:;  ;  ;  ;  ;  

老年糖尿病女性雌激素受体变化及雌激素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