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投资者长期不偿还贷款是否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个人投资者长期不偿还贷款是否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一、个人投资者借款长期不还是否需计征个人所得税(论文文献综述)

丁少柏[1](2021)在《股东借款视为红利分配之个人所得税扣缴义务法律责任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针对个人投资者从其投资的企业借款长期不还的税务处理问题,《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规范个人投资者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通知》(财税[2003]158号,以下简称158号文)第2条明确为:"纳税年度内个人投资者从其投资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除外)借款,在该纳税年度终了后既不归还,又未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其未归还的借款可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的红利分配,依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据此,

侯卓[2](2021)在《个人所得税反避税规则的制度逻辑及其适用》文中提出个税规避行为种类多元,难以提炼,且与企业避税相互交织,与节税、逃税之间的界限模糊,长期以来不受立法规制。税务机关运用经济观察法、类型化观察法调整个税规避行为,存在正当性方面的瑕疵。新个人所得税法引入两项特别反避税规则和一项一般反避税规则,但基本照搬《企业所得税法》规定,针对性有限。修法引入反避税规则后,应妥善处理其与下位规范的分工、与《企业所得税法》及《税收征收管理法》的协同。税务机关运用反避税规则时应谦抑克制,坚持主客观相统一并适当强化对主观因素的观照,进而在避税行为的认定标准、认定程序、举证责任与证明标准、规则内部关系四个层面,准确理解和适用法律,弥合制度与实践之间的罅隙。

杨荷霖[3](2021)在《实质课税原则视角下《个人所得税法》反避税规则的完善》文中指出

吕春玉[4](2020)在《宣威市个人所得税征管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个人所得税,作为我国第三大主体税种,具有组织财政收入、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职能,同时又因其属于直接税,税负无法转嫁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个人所得税的征管一方面涉及到国家财政收入的实现;另一方面也涉及到广大纳税人的切身利益,这就使得个人所得税的征管对税收公平和纳税遵从度有更高的要求,对税务部门的日常管理和执法水平要求也越发严格。因此,理清当地在个人所得税日常征管中还有哪些不足之处,探寻一条提升当地征收机关征管工作的道路,尽可能地减少税源流失,成为将自身所学理论知识服务于税收工作的一次有益尝试。本文以宣威市个人所得税当前的征管现状为入手点,采用文献研究、理论分析、数据比对、统计分析等具体方法,首先,对宣威市个人所得税近年来的征管数据进行客观呈现,对当地的个人所得税收入特点、征管措施、具体办法展开介绍,从而发现征管中在税收制度、征收机关、纳税人和社会环境方面存在全员全额申报和代扣代缴制度执行不力、税率结构复杂,最高边际税率过高、税务处罚手段单一,违法成本过低、风险管理系统不健全,识别水平低下、征管资源分配不均,征管能力与征管需要不匹配、纳税意识薄弱,申报行为不规范、高收入群体逃税行为频发、部门协同治理制度不健全,部门间信息壁垒林立等问题,并利用税收公平理论、协同治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等理论,分析宣威市在个人所得税征管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深层剖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优化税收制度、提升征管机关的征管能力、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优化社会征管环境等解决宣威市个人所得税征管问题的途径。本文旨在为解决宣威市个人所得税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减少税款流失、合理规避税收执法风险,提供一定的现实借鉴。

杨戬[5](2020)在《我国资产证券化税收政策研究》文中认为资产证券化,通常来讲是由发起人(或原始权益人),将自己拥有的具有未来现金流收入偿付支持的资产(通常缺乏流动性),通过结构化方式,进行重组、信用增级等,从而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的一种融资行为。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融资方式不仅仅可以降低融资成本,还能够盘活企业资产、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同时大大丰富了金融投资产品种类。从2005年首批信贷CLO试点开始,资产证券化在我国不断探索发展,规模愈加庞大,产品类型愈加丰富。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成功与否,融资成本是决定性因素之一,融资成本中税收成本又占很大一部分。资产证券化涉及到复杂的交易,导致纳税环节以及纳税主体的复杂,税收政策不完善将会大大增加各参与方的税务风险,影响税收成本的判断,同时可能缩减利润,从而削弱参与主体的投资动力,所以完善资产证券化税收政策对当下资产证券化市场至关重要。目前国内研究资产证券化税收政策的专家较少,研究的重点对象也是信贷资产证券化,而且较为零散,没有针对完整流程的税收政策问题研究。本文针对资产证券化的税收政策进行分析,而且按整个资产证券化业务流程进行探讨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本文开篇对资产证券化的相关概念、业务流程以及发展现状进行介绍,引入业务交易税收方面的思考。然后对我国目前资产证券化主要涉及的税种相关政策进行归类梳理,并结合资产证券化主要业务环节加以分析,引出目前相关税收政策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如是否判定为增值税纳税范围、重复征税等。紧接着为佐证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的案例析了实务中存在的主要税收问题。最后,根据理论与实务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税收政策完善建议,期望能够对我国资产证券涉税政策体系起到完善作用,并能够引导促进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健康发展。

武瑞纳[6](2020)在《咨询服务台》文中研究表明纳税人适用加计抵减政策其计算销售额比重时,销售额都包括哪些?答: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国内旅客运输服务进项税抵扣等增值税征管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9年第31号):"二、关于加计抵减明确如下:(一)《财政部、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关于深化增值税改革有关政策的公告》(财政部、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公告2019年第39号)第七条关于加计抵减政策适用所称"销售额",包括纳税申报销售额、稽查查补销售额、纳税评估调整销售额。

武瑞纳[7](2020)在《咨询服务台》文中研究指明纳税人适用加计抵减政策其计算销售额比重时,销售额都包括哪些?答:《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国内旅客运输服务进项税抵扣等增值税征管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9年第31号)第二条,对加计抵减作出了如下规定:(一)《财政部、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关于深化增值税改革有关政策的公告》(财政部、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公告2019年第39号)第七条关于加计抵减政策适用所称"销售额",包括纳税申报销售额、稽查查补销售额、纳税评估调整销售额。其中,纳税申报销售额包括一般计税方法销售额,简易计税方法销售额,免税销售额,税务机关代开发票销售额,免、抵、退办法出口销售额,即征即退项目销售额。

曹映平,胡邵峰,王维顺[8](2019)在《股东借款个人所得税的反避税尺度——从财税[2003]158号文看个人所得税反避税的政策困局》文中指出面对被投资企业和投资者通过不分配利润、变相分配利润等方式,试图逃避或延迟缴纳股息、红利所得个人所得税的现象,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先后制定了多项特殊反避税措施,其中以《关于规范个人投资者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通知》(财税[2003]158号)最为核心和关键。本文以一起典型的股东借款个人所得税反避税案件,基于对158号文第2条中投资(者)、借款、长期、归还、生产经营、视为、可、所得8个关键词以及扣缴义务的内涵和外延的分析,可以得出该条反避税措施存在过度与不足双重问题。应当从掌控税法拟制的尺度、非确定性概念的确定化、一般反避税条款与特别反避税条款的组合策略、在实践中探索"疑税从无"原则4个方面,对个人所得税反避税的思路进行调整。

冯曼飞[9](2019)在《基于财务报表分析的税务风险识别研究 ——以CJ公司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的推进,企业面临更为完善的税收监管体系,面对日益严峻的税收监管环境以及逐步提升的税收违法成本,企业开始逐步意识到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如何识别税务风险则是税务风险管理的首要环节。本文通过研究运用财务报表分析方法来识别企业税务风险,目的在于帮助企业树立税务风险意识,学会税务风险识别方法,从而发现自身存在的涉税风险,及时改进,避免出现税收违法行为或是承担过多的税款。首先,本文对税务风险与财务报表分析的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其次,介绍了三种财务报表分析方法来识别税务风险。一是结合现行税收政策,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各项目进行涉税风险分析,列出主要涉税风险点;二是通过构建四类财务指标来识别税务风险,分别是经营性财务指标、占比率指标、变动率指标、税负率指标;三是利用不同财务报表以及纳税申报表之间存在的勾稽关系,对其进行比较分析来识别税务风险。最后,引入CJ公司作为具体案例进行应用分析。运用上述三种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对其税务风险进行识别,得出该公司存在的涉税风险疑点,对各个疑点进行整合并深入解析后,得出CJ公司存在的涉税问题。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本文所述税务风险识别方法的有效性及可操作性。

龙小燕[10](2019)在《我国宏观调控中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研究》文中指出新时代、新常态和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宏观调控的理论与实践提出了新要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作为实现宏观调控目标最重要的两大经济政策,加强协调配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阐述宏观调控中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基本概念、梳理相关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上,对比了我国宏观调控和西方国家干预、供给学派等理论的区别与联系,提出应统筹兼顾处理好短期与长期、供给与需求、总量与结构、速度与质量四大关系,构建宏观调控中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基本框架。两大政策应加强协调配合,以实现宏观调控目标为核心导向,短期应着力熨平经济周期波动,适时适度发挥政府投资的需求管理优势,维护经济总量基本稳定;长期应着眼优化经济结构,通过供给管理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经济持续优质增长;同时应加强两大政策工具之间的协调配合,提高政策合力。论文回顾了美国自大萧条后、日本和德国自二战后财政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发展历程,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各国运用两大政策应对金融危机的相关措施;介绍了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两大政策协调配合的历史沿革;总结了各国运用两大政策维护经济总量基本稳定、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增长、利用国债助力实现两大政策目标的经验做法。论文运用不同的实证模型分析了两大政策在维护经济平稳增长、促进结构优化和加强政策工具协调配合的现状,探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首先,运用VAR模型分析实际GDP增速、赤字率与广义货币供给量M2的关系。研究证明,货币供给变化通常与GDP增速变化方向正相关;财政赤字率变化通常与GDP增速变化方向负相关。赤字财政政策短期可能会诱导货币供给增加,但长期会因挤出效应有损于经济增长;货币供给对赤字影响较小,但在增加产出的同时可能会造成通货膨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类型的组合形式取决于具体的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目标的综合权衡。分析认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两大政策效力都有期限约束;政府投资波动对经济增长影响较大;宏观政策执行需把握好力度,尤其是应充分考虑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在政策传导中发挥的巨大作用。第二,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就两大政策对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分别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两大政策各自对各地区各次产业结构的影响力均不一样,在各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中难以发挥合力。分析认为,单靠任一政策调整结构的作用有限,两大政策缺乏全面系统的协调配合机制,缺乏两大政策实施的配合端口,且各地情况和执行方式差异较大,效果不一。第三,从央行资产负债表角度分析,认为利用国债丰富外汇投资未能解决外汇波动带来的基础货币供给调节难题。运用VECM模型就国库现金对货币供应量流通中的现金(M0)、狭义货币供应量(M1)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影响分别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国库现金对货币供应量的冲击总体有限:国库现金对M0变动影响的最大贡献率为35%,对M1变动的最大贡献率为10%,对M2变动的最大贡献率仅为6%。分析认为,我国央行持有国债占央行总资产的比重低、流动性弱,国债市场尚不完善,国债期限结构与发行管理难以满足央行公开市场操作需求等因素制约了国债各项功能的发挥。同时,国库现金预测的科学性、中央国库资金转化为商业银行定期存款的管理有待提高。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着力从供给侧推进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结合我国面临的国内外新形势,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宏观调控总体战略基调、财政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基本机制及相关政策建议。两大政策短期应注重维护经济总量基本稳定,发挥需求管理的优势,应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协调配合;适当发挥政府投融资的优势,从需求侧维护总量基本稳定;利用国债优势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长期应注重促进结构调整实现经济优质增长,发挥供给管理的优势,支持科技创新引领经济增长动能转换,加大端口扶持力度推动相关市场经济主体改革和发展。在积极稳妥扩展赤字和债务规模、优化国债管理的同时,应利用国债打破外汇占款与人民币发行的直接联系,增加利用国债、国库现金调控货币供应量的主动权,完善人民币发行机制,促进国债和人民币国际化。

二、个人投资者借款长期不还是否需计征个人所得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个人投资者借款长期不还是否需计征个人所得税(论文提纲范文)

(1)股东借款视为红利分配之个人所得税扣缴义务法律责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适用158号文的前提条件及举证责任分配
二、企业是否存在法定的扣缴义务
三、视同红利分配的税务处理
    1. 适用158号文的前提条件。
    2. 适用158号文的事实条件。
    3. 较为适当的税务处理。

(2)个人所得税反避税规则的制度逻辑及其适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个税规避的行为类型
二、个税反避税规则入法前的替代机制
    (一)反避税规则长期不被纳入《个税法》的原因
    (二)税务机关的因应方案
    (三)因应方案的正当性检视
三、个税反避税规则的入法路径
    (一)《个税法》引入反避税规则的必要性
    (二)《个税法》上的规则框架
    (三)个税反避税规则与其他制度资源的整合融通
四、制度供给不足条件下的规则适用
    (一)发挥两项原则的指引作用
    (二)优化四个维度的执法实践
五、结论

(4)宣威市个人所得税征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评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可能的创新之处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个人所得税及征管的概念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个人所得税及征管的概念
        一、个人所得税的概念及课税模式
        二、个人所得税的征管主体、征管方法和内容
        三、税收流失
        四、制约个人所得税征管效果的四个因素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税收公平理论
        二、协同治理理论
        三、信息不对称理论
第二章 宣威市个人所得税征管现状
    第一节 宣威市个人所得税收入规模及结构
        一、个人所得税收入规模
        二、个人所得税收入结构
    第二节 个人所得税流失现状及违法处罚
        一、个人所得税的流失规模估算
        二、个人所得税的违法处罚
    第三节 征管人员分配及日常征管业务
        一、征管人员分配情况
        二、日常征管业务
第三章 宣威市个人所得税征管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税收制度视角下存在的问题
        一、申报扣缴制度乏力,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
        二、税率结构复杂,边际税率过高
    第二节 征收机关视角下存在的问题
        一、税务处罚手段单一,违法成本过低
        二、收入结构不合理,违背税收公平原则
        三、风险管理系统不健全,识别水平低下
        四、信息来源单一,数据处理效率不高
        五、征管资源分配不均,征管能力与征管需要不匹配
        六、部门内部信息不对称,协同治理效率不高
    第三节 纳税人视角下存在的问题
        一、纳税意识薄弱,申报行为不规范
        二、高收入群体利用信息不对称优势花式逃税
    第四节 社会环境视角下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部门间协同治理程度低,信息不对称
        二、社会纳税信用体系不健全,约束力不足
第四章 宣威市个人所得税征管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税收制度方面的原因
        一、扣缴和申报制度强制性不足
        二、税收法律约束性不强
        三、课税范围过窄,不符合收入多元化趋势
        四、税率设置有待优化,税收公平尚需加强
    第二节 征收机关方面的原因
        一、工作方法落后,信息不对称现象长期存在
        二、税源监控不力,偷漏税现象屡禁不止
        三、税务稽查缺位,税法威慑力不足
        四、税务人员素质无法满足协同治理需要
        五、任意扩大手中权力,破坏税收公平
    第三节 纳税人方面的原因
        一、缺乏诚信纳税的价值观念
        二、纳税人心理不平衡
        三、信息不对称优势地位的滥用
    第四节 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
        一、权利与义务不对等,税收认同度低
        二、税法宣传不到位,纳税环境不佳
        三、协同治理程度低下,信息不对称局面难以打破
        四、个人纳税信用信息公众关注度不够
第五章 解决宣威市个人所得税征管问题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优化税收制度
        一、健全法律保障,提升税法约束力
        二、减少税率级次,降低边际税率
        三、扩大征税范围,适应收入多元化趋势
    第二节 提升征管机关的征管能力
        一、建设大数据平台,打破信息不对称困境
        二、加大高收入者的税源监控力度
        三、完善财产性所得、资本性所得的税源监控
        四、提高涉税违法的检查频率和处罚力度
        五、加强税收协同治理人才队伍的培养
    第三节 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
        一、丰富税法普及方式,优化社会征管环境
        二、尊重权利与义务,提升税收认同感
        三、提高社会公众税收协同治理参与度
    第四节 优化社会征管环境
        一、争取相关部门支持,树立协同治理意识
        二、引入个人纳税信用等级评定
        三、完善涉税服务第三方职能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我国资产证券化税收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关于资产证券化的研究
        二、国内关于资产证券化的研究
        三、文献评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内容
    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资产证券化概念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资产证券化简介
        一、资产证券化的定义及业务类型
        二、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意义
    第二节 资产证券化的业务流程
        一、资产证券化参与人解析
        二、资产证券化运营流程解析
    第三节 资产证券化的理论基础
        一、资产证券化的核心理论
        二、资产证券化的基本理论
        三、资产证券化相关税收理论
第二章 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
    第一节 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历程
    第二节 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
        一、企业ABS
        二、信贷CLO
        三、交易商协会ABN
第三章 我国资产证券化主要业务环节税收政策分析
    第一节 我国资产证券化税收政策梳理
        一、增值税相关政策
        二、所得税相关政策
        三、印花税相关政策
        四、相关政策文件总结
    第二节 资产证券化三大环节税务处理分析
        一、资产证券化设立环节
        二、资产证券化运营环节
        三、资产证券化退出环节
    第三节 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中存在的税收问题
        一、资产证券化的税收根源问题
        二、资产证券化各业务环节税收问题
第四章 保利租赁住房类REITs案例分析
    第一节 案例介绍
    第二节 REITs各环节的税务处理
        一、REITs产品设立期
        二、REITs产品运营期
        三、REITs产品退出期
    第三节 保利租赁住房类REITs各环节涉税问题
        一、设立环节涉税问题
        二、经营环节涉税问题
        三、退出环节涉税问题
第五章 针对资产证券化三大环节税收问题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 针对资产证券化三大环节涉税问题的建议
        一、设立环节涉税政策建议
        二、运营环节涉税政策建议
        三、退出环节涉税政策建议
    第二节 资产证券化及其税收环境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咨询服务台(论文提纲范文)

●纳税人适用加计抵减政策其计算销售额比重时,销售额都包括哪些?
●可以加计抵减15%的服务范围是如何规定的?
●小微企业的增值税优惠是如何规定的?
●使用加油卡加油后,能否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企业租入固定资产,同时用于一般计税项目和简易计税项目,这笔租金对应的进项税额是否允许全额抵扣?
●生活性服务业纳税人享受15%加计抵减政策,是否需要提交声明?
●购进国内旅客运输服务进项抵扣,对取得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开具有何要求?
●所有小规模纳税人是否都可以自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小规模纳税人的纳税期限是否可以自由选择?
●非企业性单位中的一般纳税人提供信息技术服务能否简易计税?
●企业从事蔬菜种植能否免征企业所得税?
●企业新购进的器具、设备,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如何扣除?
●取得不征税收入的财政性资金用于研发活动所形成的费用或无形资产,是否可以加计扣除或者摊销?
●发生商业折扣和债务扣除时,如何确定商品销售的金额?
●享受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是否需要备案?
●个人因没有休带薪年假而从任职受雇单位取得补贴,是否需要缴纳个税?
●单位从提留的福利费或者工会经费中支付的临时性生活困难补助,是否需要缴纳个税?
●个人投资者从其投资的企业借款长期不还,是否需征收个税?
●工资、薪金所得与劳务报酬所得的区别?
●取得劳务报酬所得,计入综合所得时,收入额如何计算?
●工伤职工取得的工伤保险待遇是否缴纳个税?
●保险营销员、证券经纪人的佣金收入如何计征个人所得税?
●单位向员工低价出售住房,差价部分员工是否需要缴纳个税?
●对个人中奖的奖金,有何个人所得税征免规定?
●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的商品房,是否缴纳房产税?
●母子公司之间资产划转是否缴纳契税?
●房地产开发企业竣工后,绿化等公共配套设施用地,是否需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

(7)咨询服务台(论文提纲范文)

●纳税人适用加计抵减政策其计算销售额比重时,销售额都包括哪些?
●可以加计抵减15%的服务范围是如何规定的?
●生活性服务业纳税人享受15%加计抵减政策,是否需要提交声明?
●小微企业的增值税优惠是如何规定的?
●使用加油卡加油后,能否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企业租入固定资产,同时用于一般计税项目和简易计税项目,其租金对应的进项税额是否允许全额抵扣?
●购进国内旅客运输服务进项抵扣,对取得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开具有何要求?
●所有小规模纳税人是否都可以自开专用发票?
●小规模纳税人的纳税期限是否可以自由选择?
●非企业性单位中的一般纳税人提供信息技术服务,能否选择简易计税?
●企业从事蔬菜种植能否免征企业所得税?
●企业新购进的器具、设备,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如何扣除?
●企业取得作为不征税收入处理的财政性资金用于研发活动所形成的费用或无形资产,是否可以加计扣除?
●债务扣除能否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享受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是否需要备案?
●个人因没有休带薪年假从任职受雇单位取得补贴是否需要缴纳个税?
●单位从提留的福利费或者工会经费中向其支付的临时性生活困难补助,是否需要缴纳个税?
●个人投资者从其投资的企业借款长期不还,是否需征收个税?
●工资、薪金所得与劳务报酬所得有什么区别?
●取得劳务报酬所得,计入综合所得时,收入额如何计算?
●工伤职工取得的工伤保险待遇是否缴纳个税?
●保险营销员、证券经纪人的佣金收入如何计征个税?
●单位向员工低价出售住房,差价部分员工,是否需要缴纳个税?
●对于个人中奖的奖金,《个人所得税法》的征免是如何规定的?
●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的商品房是否缴纳房产税?
●母子公司之间资产划转是否缴纳契税?
●房地产开发企业竣工后,绿化等公共配套设施用地,是否还需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
●拆迁补偿款购置房屋是否缴纳契税?

(9)基于财务报表分析的税务风险识别研究 ——以CJ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税务风险定义的研究
        1.2.2 关于税务风险管理的研究
        1.2.3 关于税务风险识别的研究
        1.2.4 关于财务报表分析的研究
        1.2.5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税务风险与财务报表分析相关理论
    2.1 税务风险的内涵
        2.1.1 税务风险的概念
        2.1.2 税务风险的特点
        2.1.3 税务风险的分类
    2.2 税务风险识别的概念
    2.3 财务报表分析基本理论
        2.3.1 财务报表分析的概念
        2.3.2 财务报表分析的意义
        2.3.3 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
第三章 财务报表分析在税务风险识别中的运用
    3.1 财务报表项目涉税风险分析
        3.1.1 资产负债表项目涉税风险分析
        3.1.2 利润表项目涉税风险分析
        3.1.3 现金流量表项目涉税风险分析
    3.2 财务指标涉税风险分析
        3.2.1 经营性财务指标分析
        3.2.2 占比率指标分析
        3.2.3 变动率指标分析
        3.2.4 税负率指标分析
    3.3 报表间涉税风险比较分析
        3.3.1 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比较分析
        3.3.2 财务报表与纳税申报表比较分析
第四章 CJ公司税务风险识别案例
    4.1 CJ公司基本情况
        4.1.1 CJ公司简介
        4.1.2 CJ公司所处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4.1.3 CJ公司涉税情况
    4.2 CJ公司财务报表项目涉税风险分析
        4.2.1 资产负债表项目分析
        4.2.2 利润表项目分析
        4.2.3 现金流量表项目分析
    4.3 CJ公司财务指标涉税风险分析
        4.3.1 经营性财务指标分析
        4.3.2 占比率指标分析
        4.3.3 税负率指标分析
    4.4 CJ公司报表间涉税风险比较分析
        4.4.1 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比较分析
        4.4.2 财务报表与纳税申报表比较分析
    4.5 CJ公司税务风险疑点汇总及解析
        4.5.1 CJ公司税务风险疑点汇总
        4.5.2 CJ公司税务风险疑点解析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我国宏观调控中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2.1 维护经济稳定,为“五位一体”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
        1.2.2 发挥合力共同优化结构调整,促进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
        1.2.3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共同实现宏观调控总目标
    1.3 基本概念与研究范畴
        1.3.1 宏观调控的基本概念
        1.3.2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基本概念与研究范畴
        1.3.3 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必要性
    1.4 研究方法
        1.4.1 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
        1.4.2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1.4.3 历史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相结合
    1.5 研究框架
    1.6 创新与不足
        1.6.1 论文创新点
        1.6.2 论文难点与不足
2 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国外相关研究
        2.1.2 国内相关研究
    2.2 宏观调控的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关于宏观调控的理论
        2.2.2 经济周期理论
        2.2.3 经济增长理论
        2.2.4 凯恩斯主义流派
        2.2.5 其他理论
    2.3 财政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主要理论模型
        2.3.1 IS-LM曲线——封闭经济下财政与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2.3.2 米德冲突——单一政策无法兼顾内外均衡
        2.3.3 丁伯根法则——不同经济目标需要不同的政策工具
        2.3.4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开放经济下财政货币政策效果不同
    2.4 国内外理论与文献的启示与不足
        2.4.1 我国宏观调控与西方国家干预等理论的联系与区别
        2.4.2 国内外理论与文献的不足
    2.5 构建宏观调控中财政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基本框架
        2.5.1 短期注重维护经济总量基本稳定,侧重需求管理
        2.5.2 长期注重优化结构提高经济质量,侧重供给管理
        2.5.3 加强两大政策工具协调配合,提高政策合力和效率
3 世界主要国家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经验与启示
    3.1 美国各阶段财政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情况
        3.1.1 “罗斯福新政”中财政与货币政策及其协调配合
        3.1.2 二战期间财政与货币政策及其协调配合
        3.1.3 二战后至70年代财政与货币政策及其协调配合
        3.1.4 20世纪80年代财政与货币政策及其协调配合
        3.1.5 20世纪90年代财政与货币政策及其协调配合
        3.1.6 21世纪国际金融危机前财政与货币政策及其协调配合
    3.2 日本各阶段财政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情况
        3.2.1 财政政策的演进
        3.2.2 货币政策的演进
        3.2.3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3.3 德国各阶段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情况
        3.3.1 二战后到60年代中期中性的财政政策和偏紧的货币政策协调配合
        3.3.2 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反周期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
        3.3.3 80年代初至2008年紧缩的财政政策与偏紧的货币政策协调配合
    3.4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主要国家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概况
        3.4.1 美国应对金融危机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3.4.2 日本应对金融危机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3.4.3 德国应对金融危机中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3.5 国际经验的启示
        3.5.1 两大政策共同维护经济基本稳定
        3.5.2 两大政策配合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3.5.3 充分利用国债功能助力两大政策实现各自目标
4 我国宏观调控中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历史沿革
    4.1 从双松到双紧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1993年—1997年)
        4.1.1 从双松转向双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4.1.2 两大政策共同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过热
        4.1.3 央行试行以国债为公开市场操作对象
    4.2 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协调配合(1998年—2004年)
        4.2.1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4.2.2 共同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维护经济总体稳定
        4.2.3 利用特别国债注资国有商业银行应对亚洲金融危机
        4.2.4 国债期限结构受限央票成为公开市场业务主力
    4.3 双稳健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2005年—2008年)
        4.3.1 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4.3.2 两大政策引导经济结构调整
        4.3.3 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购买外汇储备进行投资
    4.4 积极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协调配合(2008年—2011年)
        4.4.1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4.4.2 共同支持4万亿投资应对经济下滑
        4.4.3 共同支持结构调整促进出口、投资和消费
        4.4.4 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业务逐步增加
    4.5 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协调配合(2011年—今)
        4.5.1 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
        4.5.2 两大政策定向扶持相关领域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4.5.3 两大政策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4.5.4 两大政策加大国债、国库现金工具协调配合力度
5 两大政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与原因探析
    5.1 实际GDP增速、赤字率及货币供给M2增速关系的实证研究
        5.1.1 样本数据及计量方法
        5.1.2 基本检验
        5.1.3 VAP模型建立及检验
        5.1.4 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
        5.1.5 实证分析结论
    5.2 原因探析
        5.2.1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相互影响
        5.2.2 政府投资波动对经济增长影响较大
        5.2.3 货币政策目标与执行传导力度需合理把握
6 两大政策促进结构调整的实证分析与原因解析
    6.1 样本数据及计量方法
        6.1.1 样本数据选取及说明
        6.1.2 计量方法
    6.2 两大政策促进我国各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证分析
        6.2.1 两大政策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证分析
        6.2.2 两大政策促进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证分析
        6.2.3 两大政策促进中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证分析
        6.2.4 两大政策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证分析
        6.2.5 实证分析结论
    6.3 原因解析
        6.3.1 单靠任一政策作用有限,难以发挥合力促进结构调整
        6.3.2 两大政策缺乏协调配合的机制和端口支撑
        6.3.3 各地差异较大,执行财政、货币政策的方式和效果不一
7 两大政策工具在协调配合中的实证分析及原因分析
    7.1 国债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分析
        7.1.1 外汇占款大幅波动使货币供给较为被动
        7.1.2 外汇占款过多影响金融机构资金效率和货币政策有效贯彻
        7.1.3 利用特别国债创新外汇管理仍未解决货币供给难题
        7.1.4 利用“央票”等货币政策工具对冲“外汇”效率低于国债
    7.2 国库现金对货币供给量的VECM模型实证分析
        7.2.1 变量选择及单位根检验
        7.2.2 国库现金影响流通中的现金(M0)的实证分析
        7.2.3 国库现金影响狭义货币供给量(M1)的实证分析
        7.2.4 国库现金影响广义货币供给量(M2)的实证分析
        7.2.5 实证分析结论
    7.3 原因分析
        7.3.1 央行持有国债规模和比例过低
        7.3.2 国债规模的安全区间难以确定,国债管理有待提高
        7.3.3 国债市场尚不完善
        7.3.4 缴税周期性特征使国库现金对货币供应量产生影响
        7.3.5 国库现金预测的科学性有待提高
        7.3.6 中央国库现金进行商业银行定期存款管理有待进一步提高
        7.3.7 两大政策缺乏协调配合机制
8 完善宏观调控中财政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建议
    8.1 宏观经济面临的国际国内新形势
        8.1.1 国际经济新形势
        8.1.2 国内经济新形势
    8.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宏观调控的总体战略基调
    8.3 构建宏观调控中财政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基本机制
    8.4 短期维护经济基本稳定,发挥需求管理优势
        8.4.1 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协调配合
        8.4.2 发挥政府投融资优势,从需求侧维护总量基本稳定
        8.4.3 利用国债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8.5 长期促进结构调整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侧重供给管理
        8.5.1 两大政策协调配合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增长动能转换
        8.5.2 推动相关市场经济主体改革和发展
    8.6 加大两大政策工具协调配合力度,提高政策效率
        8.6.1 积极稳妥扩展赤字和债务规模,进一步优化政府债务管理
        8.6.2 善于利用国债、国库现金增加货币供应量调控的主动权
    8.7 进一步完善其他制度供给
参考文献
博士研究生学习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

四、个人投资者借款长期不还是否需计征个人所得税(论文参考文献)

  • [1]股东借款视为红利分配之个人所得税扣缴义务法律责任分析[J]. 丁少柏. 中国注册会计师, 2021(11)
  • [2]个人所得税反避税规则的制度逻辑及其适用[J]. 侯卓.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6)
  • [3]实质课税原则视角下《个人所得税法》反避税规则的完善[D]. 杨荷霖. 西北大学, 2021
  • [4]宣威市个人所得税征管问题研究[D]. 吕春玉.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 [5]我国资产证券化税收政策研究[D]. 杨戬.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 [6]咨询服务台[J]. 武瑞纳. 税收征纳, 2020(Z1)
  • [7]咨询服务台[J]. 武瑞纳. 税收征纳, 2020(01)
  • [8]股东借款个人所得税的反避税尺度——从财税[2003]158号文看个人所得税反避税的政策困局[J]. 曹映平,胡邵峰,王维顺. 税法解释与判例评注, 2019(02)
  • [9]基于财务报表分析的税务风险识别研究 ——以CJ公司为例[D]. 冯曼飞. 厦门大学, 2019(02)
  • [10]我国宏观调控中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研究[D]. 龙小燕.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19(01)

标签:;  ;  ;  ;  ;  

个人投资者长期不偿还贷款是否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