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西红土金矿成矿特征及找矿方向初探

赣西红土金矿成矿特征及找矿方向初探

一、赣西红土型金矿床成矿特征及找矿方向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肖军军[1](2020)在《江西省铜鼓县九峰矿区土壤地球化学异常与金矿找矿预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在系统分析区域金矿成矿地质背景、总结区域金矿成矿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在江西省铜鼓县九峰矿区内圈定了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经异常查证发现了金矿化体。通过对九峰矿区土壤化探特征、成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的初步研究,建立了九峰矿区金矿可能的成矿模式,初步评价了九峰矿区金矿找矿前景,主要成果如下:1、在九峰矿区开展了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结合成矿元素特征参数分析、地学多元统计分析,利用盒须图法确定元素异常下限,圈定单元素异常,圈出Au-As-Sb综合异常2处。土壤化探异常与槽探、硐探工程揭露的金矿化体位置较吻合,圈定的综合异常对九峰矿区金矿找矿具有指导意义。2、工程揭露的金矿化体位于韧性剪切带旁侧派生的构造破碎带内,受构造破碎带控制。通过区域金矿成矿规律分析,认为九峰矿区内金矿为与韧性剪切带有关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通过对金矿化体Au/Ag比值的分析,认为目前工程揭露的矿化体往深部仍有较大延伸,九峰矿区内具备较好的金矿找矿前景。

胡志戍[2](2020)在《贵州泥堡金矿成矿流体特征及找矿预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泥堡金矿是黔西南金矿集区内的一个大型矿床,由受层位控制的“层控型”和受断裂控制的“断控型”两类矿体组成,其中“断控型”矿体是其主体。本论文在详实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之上,重点针对“断控型”Ⅲ号主矿体开展了矿石品位的统计分析、岩矿鉴定、流体包裹体显微测试和原生晕测试等室内工作,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资料进一步探讨了区内两类矿体的成矿流体特征、成矿流体来源、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及流体演化特征,基于对构造控矿特征、矿化富集特征、流体包裹体及原生晕等方面的综合研究,圈定了F1断裂破碎带内的找矿靶区,为区内深边部找矿提供了科学依据。论文获得的主要成果和认识如下:(1)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断控型”矿体成矿流体由中(主)阶段到晚阶段总体表现为温度、压力、x(CO2)、fs2、fo2的减小,而盐度、密度及p H、Eh升高;“层控型”矿体成矿流体由早阶段到晚阶段总体演化规律表现为成矿温度、盐度、fs2降低,密度增加的演化趋势;两者成矿流体均属于中低温、低盐度、中低密度、低氧逸度、低硫逸度的Na Cl-H2O-CO2±CH4±N2体系;成矿环境为弱酸性、弱还原-氧化环境;结合前人资料对比分析认为,二者的成矿流体来源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都具有深部岩浆来源的特征,在运移过程中可能混入了少量变质水,并且流体运移至地壳浅部时有大气降水的加入。(2)NEE向F1、F5和F9等逆冲断裂及二龙抢宝背斜共同组成的逆冲构造系,以及F1断裂下盘沿含矿岩系发育的顺层破碎带是区内控矿构造。其中,F1为逆冲构造系的主干构造,也是区内最主要的导矿和容矿构造。F1产状由陡变缓地带对成矿有利,表明区内主成矿期构造作用具挤压特征。(3)依据宏观地质现象、构造作用特征、矿体及富矿包空间赋存特征、原生晕异常分布及Sb/Bi比值特征等综合判断,泥堡矿区F1断裂中矿体的空间分布有向SW方向侧伏特征。(4)基于成矿中心位置的判断、矿体侧伏方向、原生晕异常特征,以及F1底板“洼兜”分布特征,在F1断裂破碎带中深部预测有两个靶区:靶区Ⅰ位于9020——9420勘探线之间;靶区Ⅱ位于10000——10420勘探线之间。

徐明钻,冯自成,梁胜跃,黄岩,方政[3](2019)在《埃塞俄比亚矿产资源分布及找矿方向初探》文中认为埃塞俄比亚具有良好的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能源矿产的成矿潜力。文章在总结埃塞俄比亚区域地质背景、构造演化特征以及区域矿产分布特征基础上,探讨了埃塞俄比亚成矿远景区金属矿产和油气资源的地质矿产特征,并据此划分了各成矿远景区有利的找矿方向。希望借此为国内矿业企事业单位赴埃塞俄比亚开展地质勘查或矿业开发等提供有益的借鉴。

何格[4](2017)在《新疆北山地区大青山金矿床成因、控矿因素与找矿方向》文中研究说明大青山金矿床位于塔里木板块东北缘,北山古生代裂谷系南亚带西段,处于大青山-红十井-白山金、铜、铁、盐类成矿带上。长期以来,针对大青山金矿床的研究多集中于矿床地质特征,在成矿年代学、成矿流体性质和来源以及矿床成因等方面几乎处于空白,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矿床及成矿带中其他类似金矿床的找矿进程。鉴于此,本文在大量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构造地质学、岩石学、矿物学、矿床学、矿床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地质学、同位素地质学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在查明大青山金矿床成因和控矿因素的基础上,总结了成矿规律,指明了下一步找矿方向。矿床产于下石炭统红柳园组变质岩中,其原岩为一套杂砂岩、亚杂砂岩和长石砂岩夹粘土岩。矿区内识别出3期变质变形作用,分别对应3期石英脉,其中第2期为含金石英脉矿体。金矿体受库鲁克脆韧性-韧性剪切带及其次级断裂控制,总体走向NEE。矿石类型分为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矿石中金属矿物有自然金、毒砂、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磁黄铁矿、铜蓝及赤铁矿等;非金属矿物包括石英、绢云母、方解石、绿泥石、铁白云石、菱铁矿及钠长石等。围岩蚀变以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毒砂化、绿泥石化、钠长石化和碳酸盐化为主。流体包裹体及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期石英脉中主要赋存气液两相盐水包裹体和CO2-H2O三相包裹体。成矿流体总体属于中高温(205423℃)、低盐度(0.228.80%NaCleqv)、中等密度(0.550.85 g/cm3)的H2O-CO2±CH4±N2体系。成矿流体来源主要为变质水,并与围岩发生了水-岩反应。流体不混溶作用可能是该矿床中金等成矿物质大量沉淀的原因。成矿作用发生于早二叠世(274 Ma),与赋矿地层中的变质增生锆石形成时代(269.6 Ma)一致。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来源于毗邻的三峰山VMS铜矿床及其赋矿玄武岩。大青山金矿床属于海西期末区域变质过程中形成的造山型金矿床。综合研究表明,大青山金矿床受地层、构造、蚀变围岩等因素控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构造-成矿作用过程,建立了矿床的成因模式,认为区内4号、37号、41号、68号、104号、109号及115号石英脉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杨华泽[5](2015)在《赣西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成因探讨》文中研究指明为了研究江西省萍乐坳陷带西段微细浸染型金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本论文以矿床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等为指导,通过收集赣西地区四个金矿床的矿床资料,采集流体包裹体样品,分析赣西微细浸染型金矿特征,并对流体包裹体进行显微测温、包裹体成分分析、氢氧同位素测定。探讨了研究区内成矿流体的演化和矿床成因,得到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赣西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流体包裹体按其气液比的不同可分为:5%-10%气液包裹体的Ⅰ类,这类数量最多,同时也拥有最长的延续时间;50%-60%气液包裹体Ⅱ类,这类数量较少;第Ⅲ类数量最少,属于三相包裹体(液相水溶液、液相CO2和气相CO2+H2O)。(2)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特征表明,6D(smow)值为-30.3~-83.1,δ18O(smow)值为-2.93-+16.94,δ180(H20)值为-5.19-+7.25,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的成矿流体多来自大气中的降水,同时伴少许岩浆水,属于混合酸性流体。(3)研究区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成矿流体的盐度一般为1.9-8.6wt%NaCl,密度较高为0.89-0.96g/cm3,成矿压力为247×105Pa-608×105Pa,按275xlO5Pa/km推算,成矿静岩深度为0.9-2.2km,属浅成环境。(4)研究区矿床矿源层为宜丰(岩)组细碧质玄武岩—石英角斑岩系;加里东期岩浆岩;晚泥盆—早石炭系五通组、华山岭组及吴家坊组。成矿流体以大气降水为主,岩浆水、建造水的混合流体为辅。储矿空间为在燕山期大陆活化造山(局部伸展)等构造作用下,前期形成的地层又叠加了小型褶皱与层间断裂,同时在它们附近形成了一系列密集、网状及微裂隙带为主的控矿构造。热液动力:燕山期岩浆岩侵入。(5)研究区金主要是以金硫络合物AuHS、[Au(HS)2]的形式在低压且氧化的层间断裂带附近、在密集裂隙带及微裂隙发育的围岩中沉淀富集成矿,最后沿有利构造组合处发生充填交代作用,形成了层状、似层状、透镜状金矿体,形成赣西微细浸染型金矿床。这些微细粒浸染型矿床主要位于江西省西北部,主要包括宜春、萍乡、新余三市。

许国明,王吉勇,陈慕天[6](2014)在《云南金平地区金矿化类型及找矿方向》文中提出云南金平地区位于三江造山带哀牢山成矿带南段,是我国重要黄金勘查、生产基地。区内金矿化类型主要有蚀变岩型、石英脉型、红土型和冲(洪)积型。通过对金平地区内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等控矿因素的分析,发现区内的金矿床(点)与构造—岩浆活动关系密切。区内金矿床(点)主要产于古生代浅变质岩系地层中,受NNW向、NW向及NE向断裂及各类侵入岩控制,金矿化与区内岩浆类型有成因上的联系。最后,指出铜厂—大坪一带为区内重要的金成矿远景区。

张文钊,卿敏,牛翠袆,王科强,黄辉,王美娟[7](2014)在《中国金矿床类型、时空分布规律及找矿方向概述》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从宏观上对中国的金矿床类型和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总结,指出了找矿方向。立足于中国金矿成矿地球动力学环境,以矿床基本地质特征为依据,对中国的金矿床进行了类型划分,阐述了8类独立岩金矿床地质特征。基于构造单元和地质演化历史对金矿床区域分布的制约,将中国金矿划分为5大成矿域、37个成矿集中产出区带,并总结了各区带的大地构造环境和相对应的金矿床类型。将矿床作为地质演化的历史指针来研究,把中国金矿床矿化时期划分为7个集中时期,并阐述了各成时期金矿化强度、主要金矿床类型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综合不同方法定量预测成果,认为中国未查明金矿资源潜力巨大,东部深部和西部还有很大找矿空间。简要评述了各个成矿区带找矿潜力,指出了下一步金矿找矿方向。

何淑芳,周梵,王磊[8](2012)在《萍乐坳陷带西部微细浸染型金矿特征及找矿方向》文中指出萍乐坳陷带西段微细浸染型金矿主要赋存于二叠系和三叠系,受武功山伸展构造体系控制,金矿的形成与构造密切相关。金多呈次显微粒级和浸染状包裹于硫化物、氧化物、硫酸盐中,文中指出了今后的找矿方向。

阚迎松[9](2012)在《北衙金矿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北衙金矿是金沙江—哀牢山成矿带内唯一的超大型与碱性深成岩有关的金多金属矿床,在成矿专属性上有其特殊性。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矿相学、金属矿物成因矿物学、孢粉学以及X衍射和扫描电镜等研究,获得了如下几点认识:金沙江—哀牢山富碱斑岩带的岩浆活动高峰期在35Ma左右,该带内的铜金钼等矿床形成时间也与之相对应。北衙金矿是该带内的超大型金多金属矿,其形成与该时期富碱斑岩的侵入密切相关。Pb、S、O、C同位素特征显示,成矿流体以地幔或壳幔混合层等深源为主。通过矿相学和电子探针分析,得到北衙矿区主矿体的黄铁矿、黄铜矿等主要金属矿物的化学成份;通过对金属矿物主微量元素的分析,得硫化物成矿期温度属中低温范畴,其形成应处于矽卡岩成矿的石英—硫化物期;磁铁矿的Ca+Al+Mn-Ti+V和TiO2-Al2O3-MgO图解显示其后期可能接受了部分沉积改造。目前对含金红土的主要赋存层位丽江组(E2l)形成时代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对丽江组上、下两段展开孢粉学研究,得该层位整体上以阔叶类和灌木草本植物花粉占优势,前者含量为33.3-44.5%,平均38.8%;后者为35.7-38.0%,平均37.2%。针叶类植物花粉居次要地位,含量为10.4-20.0%,平均13.1%;蕨类孢子和藻类含量相对较少,为6.4-12.3%,平均9.6%。与邻区鹤庆、羊邑等地前人的孢粉工作做对比,并结合矿区该层位与岩体的接触关系,得北衙矿区红土型金矿的时代为渐新世—早上新世之间。成矿期区域内植被景观以森林、草原居多,气候以温润的亚热带气候为主,适合红土型金矿的发育。通过对矿区不同产状的含金红土的X衍射及电子显微镜分析,得北衙金矿区红土型金矿的标型矿物组合为高岭石+伊利石+埃洛石+褐铁矿+金。金元素多呈自然金,以机械混入或胶体吸附的方式存在于粘土矿物(主要为高岭石)和褐铁矿中。

杨斌[10](2011)在《萍乐凹陷带构造特征及其对卡林型金矿成矿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萍乐凹陷带位于江西省西部,属于扬子板块与华南板块交接部位,两侧分别为九岭地体和武功山地体,是一处位于九岭隆起与武功山隆起之间的凹陷带。90年代以来,通过化探与地质勘查,在赣西地区相继发现了多处类似金矿床,赋矿层位从三叠系到石炭系,显示出巨大的找矿潜力,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在充分搜集利用区内已有地质、矿产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针对性的野外调研,研究赣西萍乐凹陷带西段的区域构造特征,建立研究区构造体系格架,进一步证实了萍乐凹陷带南北方向上体现的两大构造体系:南部的武功山伸展构造体系和北部的九岭逆冲推覆体系,各构造体系受深大断裂控制,两者在凹陷带中部沿深大断裂带对接。对于构造与成矿,笔者以小龙金矿和余家里金矿为突破点,探讨在其中发育的主要构造样式的生成、展布规律及其对金矿的控制作用,从而研究萍乐凹陷带西段的构造特征及其对微细粒浸染型金矿成矿的影响:区内大多数卡林型金矿点都分布于断裂周围,尤其集中于中部的竹亭—枧溪深大断裂周围,根据区域成矿地质条件,结合部分已开发的矿点的情况,控盆断裂与后期断裂交汇部位往往是成矿的有利部位,即东西向控盆断裂与北北东、南北、北西向构造叠加、交汇部位处,以及控盆断裂旁侧的次级断裂且与主断裂贯通地段控制了矿点的分布;低次序断层、断层交汇处、断层旁侧的牵引褶皱、层间滑动、层间破碎、次级褶皱等部位往往直接控制矿体的产出。

二、赣西红土型金矿床成矿特征及找矿方向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赣西红土型金矿床成矿特征及找矿方向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江西省铜鼓县九峰矿区土壤地球化学异常与金矿找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现状
    1.2 选题依据及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1.4 本次工作情况
第二章 地质背景
    2.1 研究区范围与自然地理概况
    2.2 区域地质特征
    2.3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2.4 区域矿产特征
第三章 九峰矿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3.1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
    3.2 元素特征参数统计分析
    3.3 地球化学异常评价
第四章 控矿因素及金矿找矿预测
    4.1 区域成矿规律分析
    4.2 异常查证
    4.3 九峰矿区控矿因素
    4.4 找矿远景分析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文章

(2)贵州泥堡金矿成矿流体特征及找矿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泥堡金矿勘查历史及研究现状
        1.2.1 泥堡金勘查历史
        1.2.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主要完成工作量
第二章 成矿地质背景及矿床地质特征
    2.1 成矿地质背景
        2.1.1 区域地层及其与成矿关系
        2.1.2 区域构造及其对成矿控制
        2.1.3 区域岩浆岩及其含金性
        2.1.4 区域金矿床特征
    2.2 矿床地质特征
        2.2.1 矿区地质特征
        2.2.1.1 矿区地层
        2.2.1.2 矿区构造
        2.2.1.3 矿区岩浆岩
        2.2.2 矿体特征
        2.2.3 矿石及围岩蚀变特征
        2.2.4 成矿阶段划分
第三章 成矿流体特征
    3.1 流体包裹体样品采集及测试方法
    3.2 流体包裹体类型及岩相学特征
        3.2.1 断控型矿体中包裹体类型及岩相学特征
        3.2.2 层控型矿体中包裹体类型及岩相学特征
    3.3 流体包裹体显微测试
        3.3.1 断控型矿体
        3.3.2 层控型矿体
    3.4 成矿流体物理化学参数计算及来源探讨
        3.4.1 成矿流体物理化学参数估算
        3.4.2 成矿流体来源探讨
    3.5 成矿流体特征、演化及沉淀机制
        3.5.1 成矿流体特征、演化
        3.5.2 流体沉淀机制
第四章 成矿预测研究
    4.1 构造控矿特征
        4.1.1 褶皱对成矿的控制
        4.1.2 断裂对成矿控制
        4.1.3 构造控制模式
    4.2 F1断裂带成矿中心位置判断
        4.2.1 富矿包空间分布特征
        4.2.2 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4.2.3 F1断裂带成矿元素分带特征
        4.2.4 F1断裂成矿中心位置判断
    4.3 矿体侧伏方向判断
        4.3.1 宏观地质现象指示
        4.3.2 构造地质作用指示
        4.3.3 F1中矿体空间分布特征
        4.3.4 原生晕异常分布特征
    4.4 找矿方向及靶区预测
        4.4.1 找矿方向
        4.4.2 找矿靶区优选
第五章 结论
    5.1 主要成果及认识
    5.2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3)埃塞俄比亚矿产资源分布及找矿方向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现行矿业法律法规概况
2 区域地质背景
    2.1 地层
    2.2 构造
    2.3 岩浆活动
3 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4 矿产资源
    4.1 金属矿产
        4.1.1 贵金属
        4.1.1. 1 金矿
        4.1.1. 2 铂矿床
        4.1.2 稀有金属
        4.1.3 有色和黑色金属
        4.1.3. 1 镍矿
        4.1.3. 2 铁矿
        4.1.3. 3 锰矿
    4.2 非金属矿产
        4.2.1 宝石
        4.2.2 石墨
        4.2.3 膨润土
        4.2.4 硅藻土
    4.3 能源资源
        4.3.1 煤
        4.3.2 油气
        4.3.3 地热
5 找矿方向
    5.1 南部金—铌钽—铀成矿带
        5.1.1 地质特征
        5.1.2 优势矿产
        5.1.2. 1 金矿
        5.1.2. 2 铌钽矿
        5.1.3 找矿远景
    5.2 西部铁—金—铂族—铜成矿带
        5.2.1 地质特征
        5.2.2 优势矿产
        5.2.2. 1 铁矿
        5.2.2. 2 铂矿
        5.2.2. 3 金矿
        5.2.2. 4 铜矿
        5.2.3 找矿远景
    5.3 北部金—铜成矿带
        5.3.1 地质特征
        5.3.2 优势矿产
        5.3.3 找矿远景
    5.4 东部油气远景区
6 结论

(4)新疆北山地区大青山金矿床成因、控矿因素与找矿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造山型金矿床研究现状
    1.3 大青山金矿床研究现状
        1.3.1 地质勘查现状
        1.3.2 科学研究现状
        1.3.3 主要存在问题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1.5 完成工作量
    1.6 主要成果及认识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地层
    2.2 构造
        2.2.1 褶皱构造
        2.2.2 韧性剪切带
        2.2.3 断裂构造
    2.3 岩浆岩
        2.3.1 侵入岩
        2.3.2 火山岩
    2.4 变质作用
    2.5 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特征
        2.5.1 地球物理特征
        2.5.2 地球化学特征
    2.6 区域矿产
    2.7 区域地质构造演化史
第3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 地层
        3.1.1 岩石学特征
        3.1.2 原岩恢复与构造背景
        3.1.3 变质岩含矿性
    3.2 构造
        3.2.1 褶皱构造
        3.2.2 断裂和韧性剪切带
        3.2.3 劈理和节理
        3.2.4 变质变形期次及其构造样式
        3.2.5 讨论
    3.3 石英脉期次及与构造配套关系
    3.4 含金石英脉矿体产出特征
    3.5 矿石类型
    3.6 矿石物质组分
    3.7 矿石组构
    3.8 围岩蚀变
第4章 矿床元素地球化学
    4.1 石英脉含金性分析
    4.2 成矿元素相关性分析
    4.3 矿体横向元素分带特征
    4.4 围岩蚀变地球化学
第5章 成矿流体地球化学
    5.1 样品采集与分析
    5.2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
    5.3 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
    5.4 成矿压力与深度
    5.5 激光拉曼分析
    5.6 三期流体性质对比
    5.7 流体不混溶作用与成矿
第6章 同位素地球化学与成矿年代学
    6.1 氢氧同位素
    6.2 热液锆石U-Pb定年
第7章 矿床成因与成矿模式
    7.1 成矿背景和成矿基本特征
    7.2 成矿流体及成矿物质来源
    7.3 成矿时代
    7.4 成矿过程与成矿模式
第8章 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
    8.1 控矿因素
    8.2 成矿规律
    8.3 找矿标志
    8.4 找矿方向
第9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赣西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成因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关键
        1.4.1 研究内容及思路
        1.4.2 完成工作量
2 区域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位置
    2.2 区域地层及岩性
        2.2.1 基底地层
        2.2.2 盖层
        2.2.3 岩相古地理
    2.3 区域构造
        2.3.1 萍乐坳陷带的构造分区
        2.3.2 区域深大断裂构造特征
        2.3.3 区域构造演化及其形成时期
    2.4 区域岩浆岩
    2.5 区域矿产
3 赣西微细浸染型金矿地质特征
    3.1 萍乐坳陷带构造特征
        3.1.1 株潭—金瑞—宜春构造剖面
        3.1.2 宜丰—上高—南港构造剖面
        3.1.3 东西构造剖面的一致性
    3.2 赋矿地层与容矿岩石
        3.2.1 二叠系下统栖霞组
        3.2.2 二叠系下统小江边组
        3.2.3 三叠系下统飞剑潭组
        3.2.4 三叠系下统青龙组
    3.3 区域化探异常特征
        3.3.1 区域水系沉积物元素共生组合及分带特征
        3.3.2 区域土壤地球化学元素组合及地化异常分带特征
        3.3.3 区域地层的地球化学基本特征
    3.4 微细浸染型金矿特征
        3.4.1 微细浸染型金矿地层与构造特征
        3.4.2 金矿区域分布特征
        3.4.3 矿体特征
        3.4.4 矿石类型及其结构构造
        3.4.5 围岩蚀变
        3.4.6 矿石矿物组合及其矿物成分
        3.4.7 金的赋存状态
4 流体包裹体特征
    4.1 样品的采集及资料收集
        4.1.1 小龙金矿
        4.1.2 余家里金矿床
        4.1.3 以往资料收集
    4.2 分析方法
    4.3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
    4.4 流体包裹体测温
    4.5 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
    4.6 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特征
5 成矿流体演化及矿床成因探讨
    5.1 成矿物质来源
    5.2 成矿流体来源
    5.3 成矿物质成分划分
    5.4 成矿物理化学条件
        5.4.1 成矿流体盐度、密度及成矿压力和深度
        5.4.2 成矿流体的pH、Eh、fO_2、fS_2及fCO_2
    5.5 金的活化迁移富集
    5.6 成矿模式
        5.6.1 赣西地区微细浸染型金矿理想成矿模式
        5.6.2 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剖面成矿模式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云南金平地区金矿化类型及找矿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成矿背景
2 金矿化类型
    2.1 石英脉型金矿
    2.2 蚀变岩型金矿
    2.3 红土型金矿
    2.4 冲 (洪) 积型砂金矿
    2.5 共伴生型金矿
3 控矿因素
    3.1 地层
    3.2 构造
    3.3 岩浆岩
4 找矿方向

(7)中国金矿床类型、时空分布规律及找矿方向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金矿成矿地质环境概述
2金矿床类型及其特征
    2.1独立岩金矿床
        2.1.1产于太古宙中深变质岩或其衍生的后期花岗岩 (通称“绿岩带”) 中的金矿床 (Ⅰ)
        2.1.2产于浅变质碎屑岩 (包括变火山-沉积岩) 中的金矿床 (浅变质碎屑岩型金矿) (Ⅱ)
        2.1.3产于沉积岩中的金矿床 (卡林-似卡林型金矿) (Ⅲ)
        2.1.4产于陆相火山岩和次火山岩中的金矿床 (Ⅳ)
        2.1.5产于海相火山岩中的金矿床 (Ⅴ)
        2.1.6产于中深成侵入岩内及其外接触带中的金矿床 (Ⅵ)
        2.1.7产于风化壳 (红土型) 中的金矿床 (Ⅶ)
        2.1.8产于砂砾岩中的金矿床 (Ⅷ)
    2.2砂金矿床
    2.3伴生金矿床
3金矿床的空间分布———成矿区带
    3.1金矿成矿区带及其矿化特征
    3.2金矿床空间分布规律
        3.1.1金矿成矿区带分布的大地构造环境受中国独特的大地构造背景控制, 中国金矿床在空间上的分布也具有自己的特色。古陆块及基底构造层隆起区的边缘, 裂陷、隆起带、地壳断裂带、碰撞带 (陆—陆、弧—陆) 、古大陆边缘等控制了金矿区 (带) 的展布 (陈纪明, 1994;蒋志等, 1996) 。
        3.3.2不同成矿域主要金矿床类型
4金矿床的时间分布———成矿时代
    4.1成矿时代划分
2500 Ma)'>4.1.1太古宙成矿期 (>2500 Ma)
        4.1.2元古代成矿期 (2500~570 Ma)
        4.1.3早古生代成矿期 (570~409 Ma)
        4.1.4晚古生代成矿期 (409~250 Ma)
        4.1.5三叠纪成矿期 (250~208 Ma)
        4.1.6侏罗-白垩纪成矿期 (208~65 Ma)
        4.1.7新生代成矿期 (65Ma以来)
    4.2成矿时代演化
5金矿资源潜力及找矿方向
    5.1中国金矿资源总量预测
    5.2金矿成矿区带资源潜力预测
    5.3金矿找矿建议

(9)北衙金矿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 论文工作量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红土型金矿研究现状
    2.2 区域岩浆岩带研究现状
        2.2.1 大地构造位置
        2.2.2 岩浆岩带形成时代
        2.2.3 岩浆岩带成因研究
    2.3 区域成矿带研究现状
        2.3.1 金沙江—哀牢山斑岩铜钼金成矿带
        2.3.2 哀牢山金矿带
    2.4 矿区研究现状
        2.4.1 矿区地质特征
        2.4.2 矿区岩浆岩研究
        2.4.3 成矿物质来源研究
第3章 北衙矿床矿石矿物特征
    3.1 矿体产出特征
    3.2 矿石矿物组构特征
        3.2.1 矿石构造
        3.2.2 矿石结构
    3.3 电子探针分析
        3.3.1 黄铁矿
        3.3.2 黄铜矿
        3.3.3 磁黄铁矿
        3.3.4 磁铁矿
        3.3.5 小结
第4章 红土型金矿的成矿时代及环境分析
    4.1 含矿丽江组形成时代的争议
    4.2 样品采集及孢粉提取的方法
    4.3 孢粉组合特征
    4.4 时代及环境分析
第5章 红土型金矿成因机制的探讨
    5.1 红土型金矿的标型矿物组合
    5.2 X 衍射分析
    5.3 金的赋存状态研究
    5.4 金富集机制的讨论
第6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10)萍乐凹陷带构造特征及其对卡林型金矿成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目的任务
    1.2 研究区范围、交通和自然地理条件
    1.3 以往工作程度
    1.4 工作完成情况及其主要成果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地层概况
    2.2 构造特征
        2.2.1 区域深大断裂构造特征
        2.2.2 区域构造演化
    2.3 岩浆岩
第3章 萍乐凹陷带西段构造特征
    3.1 株潭-金瑞-宜春构造剖面
        3.1.1 黄茅—慈化—株潭—魁溪
        3.1.2 魁溪—龙塘—洪塘镇
        3.1.3 新田—新坊
    3.2 宜丰—上高—双林镇构造剖面
    3.3 东西构造异同及构造体系的划分
        3.3.1 强度差异对比
        3.3.2 发育时间对比
        3.3.3 南北向构造变化
        3.3.4 武功山伸展构造体系
        3.3.5 九岭南缘逆冲推覆构造体系
        3.3.6 南北构造体系对接带
第4章 萍乐凹陷带对金矿的控制作用
    4.1 区域地层中金的分布
        4.1.1 地层与矿化的关系
        4.1.2 岩性与矿化的关系
        4.1.3 地层与矿源层
    4.2 断裂构造作用与成矿作用
        4.2.1 区域构造解析
        4.2.2 剪切变质带对成矿的影响
    4.3 构造组合对成矿的影响
        4.3.1 “褶皱+断裂”组合样式对成矿的影响
        4.3.2 断裂叠加部位对成矿的影响
第5章 构造控矿实例
    5.1 小龙金矿
        5.1.1 矿区地质简介
        5.1.2 构造控矿特征
    5.2 余家里(吴村)金矿
        5.2.1 矿区地质概述
        5.2.2 构造控矿
    5.3 大石芴金矿
    5.4 构造对卡林型金矿成矿的控制作用
第6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1:株潭-金瑞-宜春构造剖面
附图2:宜丰-上高-南港构造剖面
附录1:个人简历
附录2:论文发表
附录3:获奖成果证明

四、赣西红土型金矿床成矿特征及找矿方向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江西省铜鼓县九峰矿区土壤地球化学异常与金矿找矿预测[D]. 肖军军. 南京大学, 2020(12)
  • [2]贵州泥堡金矿成矿流体特征及找矿预测研究[D]. 胡志戍. 广西大学, 2020(05)
  • [3]埃塞俄比亚矿产资源分布及找矿方向初探[J]. 徐明钻,冯自成,梁胜跃,黄岩,方政. 矿产勘查, 2019(10)
  • [4]新疆北山地区大青山金矿床成因、控矿因素与找矿方向[D]. 何格.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7(09)
  • [5]赣西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成因探讨[D]. 杨华泽. 安徽理工大学, 2015(07)
  • [6]云南金平地区金矿化类型及找矿方向[J]. 许国明,王吉勇,陈慕天. 四川地质学报, 2014(03)
  • [7]中国金矿床类型、时空分布规律及找矿方向概述[J]. 张文钊,卿敏,牛翠袆,王科强,黄辉,王美娟.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4(05)
  • [8]萍乐坳陷带西部微细浸染型金矿特征及找矿方向[J]. 何淑芳,周梵,王磊. 中国矿山工程, 2012(03)
  • [9]北衙金矿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D]. 阚迎松.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2(10)
  • [10]萍乐凹陷带构造特征及其对卡林型金矿成矿的影响[D]. 杨斌.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1(08)

标签:;  ;  ;  ;  ;  

赣西红土金矿成矿特征及找矿方向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