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出血与肝功能损害的关系

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出血与肝功能损害的关系

一、胆囊切除围手术期出血与肝功能损害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曹晖,陈亚进,顾小萍,闵苏,彭书崚,王东信,姚宏伟[1](2021)在《中国加速康复外科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文中认为近年来,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的理念及路径在我国得到迅速普及和广泛应用。临床实践表明,ERAS理念及相关路径的实施必须以循证医学及多科室合作为基础,既要体现以快速康复为主要目的的核心理念,也要兼顾病人基础疾病、手术类别、围手术期并发症等具体情况,更需要开展深入的临床研究以论证ERAS相关路径的可行性及必要性。在上述背景下,

赵辉,汪勇,许飞龙,刘立志[2](2021)在《艾滋病合并肝细胞癌与非艾滋病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并发症及肝功能的比较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比艾滋病合并肝细胞癌与非艾滋病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并发症及肝功能,分析根治性肝切除术治疗艾滋病合并肝细胞癌的可行性,探讨围手术期死亡率增高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接受根治性肝切除术的26例艾滋病合并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接受根治性肝切除术的75例非艾滋病肝细胞癌患者对比。根据是否合并艾滋病分为艾滋病合并肝细胞癌组即HIV+组与非艾滋病肝细胞癌组即HIV-组。比较两组的并发症、肝功能及围手术期死亡率。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病例数[n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HIV+组与HIV-组手术方式选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1)。两组间感染性并发症(P=0.259)、非感染性并发症(P=0.357)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术前、术后1 d、3 d、7 d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总胆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IV+组65.4%患者术前AST≥40 U/L。单因素分析术前AST、术后3 d总胆红素、术后7 d白蛋白是预后的影响因素。围手术期3例患者死亡,均为HIV+患者,其中肝功能衰竭死亡2例,出血死亡1例;两组围手术期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结论对艾滋病合并肝细胞癌患者行根治性肝切除术是可行的,但更易发生围手术期死亡,肝功能衰竭是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对其肝切除术应更加严格的选择患者。

罗聪[3](2021)在《逐级导管扩张与球囊导管扩张治疗胆总管远端狭窄的对比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对比分析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中行腹腔镜逐级导管扩张术(laparoscopic progressive dilatable catheter dilatation,LPCD)与腹腔镜球囊导管扩张术(Laparoscopic balloon catheter dilatation,LBCD)治疗胆总管远端狭窄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探讨逐级导管扩张及球囊导管扩张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二者优劣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合并胆总管远端狭窄共95例,按患者采用的不同手术术式分为两组,其中50例术中施行腹腔镜下逐级导管扩张术处理胆总管远端狭窄,简称LPCD组,45例术中施行腹腔镜下球囊导管扩张术处理胆总管远端狭窄简称LBCD组,分析比较LPCD组及LBCD组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性别、年龄、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胆总管最宽处直径、胆总管结石最大直径、胆总管结石数目(单发、多发)、术前AST、ALT、DBIL及AMY、术前狭窄程度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AST差值、ALT差值、DBIL差值、WBC差值、PCT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狭窄情况、术后胆漏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AMY差值、术后急性胰腺炎、术后鼻胆管拔出时间、术后消化道不良症状、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急性胰腺炎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胆总管远端狭窄程度、狭窄扩张方式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总管直径、胆总管结石直径、术前PCT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使用LPCD及LBCD解除胆总管远端狭窄手术成功率高,解除狭窄有效且安全,二者均保护了Oddi括约肌的正常生理功能,LPCD组较LBCD组后急性胰腺炎发生更少,术后住院日更短,恢复更快。

莫代海[4](2021)在《梗阻性黄疸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影响及术前胆道引流的指征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和目的梗阻性黄疸是胰头癌及其它壶腹周围恶性肿瘤常见的临床特征,可引起机体各种病理生理变化,包括肝、肾、心等器官功能障碍,凝血异常,营养状况下降,免疫功能不全等全身性障碍。患者对手术耐受差,从而增加胰十二指肠切除(PD)后的并发症风险。术前胆道引流(PBD)可以缓解梗阻,逆转高胆红素血症引起的机体障碍。但PBD对术后结局的影响一直存在争议,目前关于PBD的必要性观点仍不一致,PBD的最佳指征及手术时机没有形成统一共识。本研究的目的,一是探讨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前胆红素水平对PD术后短期结局的影响,二是探讨PBD的必要性和指征。研究方法一、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前胆红素水平对胰十二指肠切除(PD)术后结局的影响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至2018年直接行PD的连续梗阻性黄疸病例,按照术前总胆红素(TB)250umol/L为界值将患者分为轻度黄疸组(TB<250umol/L)和重度黄疸组(TB≥250umol/L)两个队列。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率和围手术期死亡率,以及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天数的差异。二、术前胆道引流(PBD)的价值及指征探讨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至2018年所有行PD的连续梗阻性黄疸病例,包括PBD患者和直接手术(US)患者。按照血清总胆红素(TB)水平(US患者的术前TB,PBD患者的引流前TB,以250umol/L为界值)及术前是否行PBD将患者分为轻度黄疸PBD组,轻度黄疸US组,重度黄疸PBD组和重度黄疸US组。分别对轻度黄疸和重度黄疸的患者进行独立分析,比较轻度黄疸PBD组和轻度黄疸US组,重度黄疸PBD组和重度黄疸US组之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围手术期死亡率差异,以及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天数差异。为了探讨PBD的最佳手术时机,对PBD治疗的患者进行亚组分析。首先寻找影响术后结局的引流时间和引流后TB下降程度的截断值,按照引流时间截断值将患者分为短期引流组和长期引流组两个队列;按照引流后TB下降的截断值,将患者分为轻微下降组和明显下降组,分别比较两组术后结局的差异。为了探讨PBD治疗的最佳方式,将患者按照胆道引流方式分为经皮肝穿刺引流(PTBD)组、经内镜胆道支架引流(ERBD)组及经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组三个队列,比较三组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和引流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结果一、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前胆红素水平对PD术后结局的影响共纳入了249例患者,其中轻度黄疸组149例,重度黄疸组100例。两组术后总体并发症(轻度黄疸组48.3%,重度黄疸组61%,P=0.049)、术后出血(轻度黄疸组8.1%,重度黄疸组17%,P=0.031)发生率和术中失血量(轻度黄疸组454.7±454.5m L,重度黄疸组584.5±521.5ml,P=0.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度黄疸组总体并发症、术后出血及术中出血量高于轻度黄疸组。二、PBD的价值及指征探讨1、共纳入了358例患者,其中轻度黄疸PBD组34例,轻度黄疸US组149例,重度黄疸PBD组75例,重度黄疸US组100例。轻度黄疸患者中,轻度黄疸PBD组和轻度黄疸US组比较,两组术中情况及术后短期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度黄疸患者中,重度黄疸PBD组总体并发症(PBD组42.7%,US组61%,P=0.016)、术后出血(PBD组5.3%,US组17%,P=0.019)、术后输血(PBD组9.3%,US组23%,P=0.018)及胃排空障碍(PBD组8%,US组19%,P=0.04)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PBD是重度梗阻性黄疸PD术后总体并发症(OR:0.444,95%CI:0.237-0.832,P=0.011)和术后出血(OR:0.293,95%CI:0.088-0.978,P=0.046)的独立影响因素。2、对PBD患者的亚组分析显示:引流超过3周的患者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引流时间小于3周的患者(P=0.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胆道引流后血清TB水平下降程度超过40%可以明显减少术后出血的发生(P=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术前胆道引流方式的分析中,PTBD组49例,ERBD组42例,ENBD组18例。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围手术期死亡及术后各项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三组的引流相关并发症发生率(P=0.002)和胆道感染发生率(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采用Bonferroni校正进行两两比较(P<0.0167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RBD组的引流相关并发症(ERBD33.3%,PTBD6.1%,P=0.001)和胆道感染(ERBD23.8%,PTBD4.1%,P=0.006)发生率明显高于PTBD组。PTBD组和ENBD组的总体并发症(P=0.869)和胆道感染(P=1.0)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TB≥250umol/L的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总体并发症和术后出血发生率明显升高。对于TB≥250umol/L的患者,术前胆道引流的患者术后总体并发症和术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直接手术的患者。多因素分析显示,PBD是术后总体并发症和术后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PBD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总体并发症和术后出血减少独立相关。建议对TB≥250umol/L的患者行PBD治疗。

张挺,高素琦,郭惠民,施巍巍[5](2003)在《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出血与肝功能损害的关系》文中研究指明为分析肝功能损害对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出血的影响 ,对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出血的 2 3例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示 ,轻度的肝功能损害不引起胆囊切除围手术期出血 ,而当肝硬化、肝功能C级时围手术期出血的危险性显着增加 (P <0 .0 5)。提示对肝硬化、肝功能C级患者应避免急诊手术。

张挺,高素琦,郭惠民,施巍巍[6](2002)在《胆囊切除围手术期出血与肝功能损害的关系》文中指出目的:分析肝功能损害对胆囊切除围手术期出血的影响。方法:通过对23例胆囊切除围手术期出血的病例按其肝功能情况进行分组分析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轻度的肝功能损害不是引起胆囊切除围手术期出血的主要因素,而当肝硬化、肝功能C级时期危险性显着增加。P<0.05。结论:胆囊切除围手术期出血主要与手术操作有关,而当肝硬化、肝功能C级时出血风险显着增加,应避免急诊手术。

刘文东[7](2021)在《腹腔镜手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肝门部胆管癌最有效的治疗方式是手术切除,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开始被应用到临床工作中。本研究回顾性分析30例因肝门部胆管癌而行腹腔镜或开腹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患者资料,旨在评价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及其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的优势与不足。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肝胆外科自2015年3月至2021年4月的30例因肝门部胆管癌而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组(腹腔镜组)与开腹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组(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输血情况、R0切除率、携带胃管时间、进流质饮食时间、术后住院天数、肝功能变化、住院费用、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等。结果:两组病人围手术期均无死亡。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术前肝功能水平、Bismuth-Corlette分型等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分别完成腹腔镜和开腹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手术切口长度短于开腹组(10.71±4.92cm vs 24.625±2.16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输血情况、R0切除率、携带胃管时间、进流质饮食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腹腔镜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13.29±4.14天vs 17.50±4.69天),有显着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中及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围手术期肝功能变化及住院费用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与开腹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相当的,但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具有腹壁切口小、机体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因此,在完善的术前评估、适当的病例选择下,肝门部胆管癌可以作为腹腔镜手术的适应症,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郭兵[8](2021)在《预测两型肝包虫病术后并发症列线图的建立》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分析两型肝包虫病PHC的相关危险因素,建立预测肝包虫病PHC发生风险的列线图,并评价其临床使用价值,从而更好的指导围手术期临床决策。方法:回顾性搜集青海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263例两型肝包虫病行肝切除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出两型肝包虫病PHC的IRF。根据IRF所占权重,构建NRPM。采用Bootstrap重采样法进行模型的内部验证、构建ROC工作曲线对模型的区分度进行评价、使用校准曲线和Hosmer-Lemeshow检验对模型的一致性进行评价、绘制DCA验证模型的临床有效性。结果:263例肝两型包虫病行肝切除手术患者中,术后并发症93例,发生率为35.36%。ALBI(OR=3.694,95%CI:1.860~7.336)、手术时间(OR=2.848,95%CI:1.384~5.859)、术中出血量(OR=4.832,95%CI:2.384~9.793)、包虫直径(OR=3.073,95%CI:1.528~6.177)是两型肝包虫发生PHC的IRF(p值均<0.05)。基于上述4个IRF所占权重构建NRPM,模型的AUROC为0.877(95%CI:0.831~0.923);Bootstrap重采样法进行内部验证的C-index为0.871,表明模型的区分度良好。校准曲线(P=0.890)观测值和实际值贴合和Hosmer-Lemeshow检验(P=0.905)均显示NRPM的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一致性良好。当阈概率为35.6%时,DCA显示的临床净获益为22%;在8%-89%阈概率区间内有较好的临床适用性。结论:ALBI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包虫直径是两型肝包虫病患者发生PHC的IRF,以此为基础构建的NRPM具有较好的准确度、一致性及临床实用性。从而更好的指导围手术期临床决策,减少PHC的发生率。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肿瘤防治专家委员会[9](2021)在《肝癌肝切除围手术期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1年版)》文中研究说明肝切除术是肝癌最主要的根治性治疗手段。肝脏解剖结构复杂、血供丰富, 手术难度大, 但随着手术设备的不断升级以及手术技术的发展, 目前多数治疗中心的围手术期死亡率<5%。然而, 肝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仍然高达15%~50%, 如何进一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为了规范肝切除围手术期管理, 肿瘤防治专家委员会特邀请国内不同领域专家, 以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为指导, 结合国内肝癌诊疗特点, 遵循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修订并更新形成肝癌肝切除围手术期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1年版)。

赵雄[10](2021)在《ERAS应用于肝切除术对患者术后机体应激的影响》文中提出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是我国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1]。虽然手术切除仍然是治疗肝癌的首选和最为有效的方法[9],但传统的开腹肝脏切除手术是术中术后机体应激反应较大、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较高,影响患者术后恢复。近些年,腹腔镜技术使肝切除术更加微创化,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手术中。快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论又可以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减少患者的身心应激反应,促进患者术后快速恢复[17]。本文主要评估ERAS应用于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对患者术后机体应激的影响。研究目的:本研究将术前使用一次大剂量甲强龙和术前术后口服术能碳水化合物饮料纳入ERAS理念,探讨ERAS策略在腹腔镜下肝切除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及其对术后机体应激指标CRP、IL-6、h GH、Cor、A-II、TNF-α、β-EP、WBC、BG及肝功能ALT、ALB、TBIL的影响,为推广ERAS在肝切除患者中的应用提供更多循证医学证据,丰富与完善ERAS理念。研究方法运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设计,在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接受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拟限期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下行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按入院日期随机分成快速康复外科组(ERAS组)与传统组(T组)各40例。ERAS组采用ERAS理念指导下的围手术期优化处理措施,T组采用传统的围手术期处理措施。两组患者在质量控制下,均采用同一出院标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基本指标、主观指标、机体应激反应指标、病情恢复情况指标、术后并发症指标以及经济学指标。研究结果1.两组患者术前基本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2.术中基本指标:两组患者在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是否输血、肿瘤位置、肿瘤直径、术前术后心率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60min、术后即刻、术后第一天的平均体温明显高于T组体温,ERAS组术中体温与T组相比较基本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主观指标:术前口渴、饥饿情况:ERAS组患者术前口渴、饥饿发生率较T组明显降低(P<0.05)。术后疼痛:ERAS组术后第1、2、3天的平均VAS评分比T组低,ERAS组疼痛较T组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机体应激指标:与T组比较ERAS组术后第1、3、5天IL-6、CRP、ALT明显降低,术后第1天h GH、TNF-α、A-II升高,术后第1天ALB降低,术后第3天A-II降低,术后第5天β-EP降低,术后第1、3天β-EP升高,术后第1、5天皮质醇降低,术后第3、5天TNF-α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围手术期WBC、BG、TBIL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5.恢复情况指标: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ERAS组患者在术后平均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方面均比T组明显缩短(P<0.05)。拔引流管情况:ERAS组患者在术后平均拔尿管时间、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间方面较T组明显缩短(P<0.05)。6.术后并发症指标:ERAS组并发症发生率较T组降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中,有1例患者因术后严重呕吐需重插胃管,重插胃管后患者呕吐明显缓解,胃管留置2天后拔除,未见明显异常。ERAS组患者在术后重置胃管方面与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经济学指标:ERAS组达到出院标准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T组明显缩短(P<0.05);ERAS组住院费用较T组明显节约(P<0.05)。结论:在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围手术期患者应用ERAS策略基础上,将术前使用一次大剂量甲强龙、术前术后口服术能碳水化合物饮料纳入ERAS理念是可行、安全及有效的,能够减轻术后机体应激反应,减少损害性炎症因子的释放,促进胃肠道功能及肝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加速患者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ERAS理念的应用对于制定腹腔镜肝切除术的临床路径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二、胆囊切除围手术期出血与肝功能损害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胆囊切除围手术期出血与肝功能损害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加速康复外科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论文提纲范文)

1 总论
    1.1 ERAS定义
    1.2 ERAS的核心项目及措施:
        1.2.1 术前宣教
        1.2.2 术前戒烟、戒酒
        1.2.3 术前访视与评估
        1.2.4 预康复
        1.2.5 术前营养支持
        1.2.6 预防性抗血栓治疗
        1.2.7 术前禁食禁饮
        1.2.8 术前肠道准备
        1.2.9 术前麻醉用药
    1.3 ERAS的核心项目及措施:术中部分
        1.3.1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与皮肤准备
        1.3.2 麻醉方法、麻醉药物与抗应激管理
        1.3.3 术中低阿片多模式镇痛策略
        1.3.4 炎症管理
        1.3.5 气道管理与肺保护策略
        1.3.6 脑保护策略
        1.3.7 术中输液及循环管理
        1.3.8术中体温管理
        1.3.9 手术方式与手术质量
        1.3.1 0 围手术期血糖控制
        1.3.1 1 鼻胃管的留置
        1.3.1 2 腹腔引流
        1.3.1 3 导尿管的留置
    1.4 围手术期液体治疗
    1.5 ERAS的核心项目及措施:术后部分
        1.5.1 术后疼痛管理
        1.5.2术后恶心呕吐的防治
        1.5.3 术后饮食
        1.5.4 术后贫血
        1.5.5 术后早期下床活动
        1.5.6 出院基本标准
        1.5.7 随访及结果评估
    1.6 建立ERAS评估系统
2 肝胆外科手术部分
    2.1 术前宣教
    2.2 多学科评估
    2.3 专科评估
    2.4 手术规划
    2.5 控制术中出血
        2.5.1 入肝血流阻断法
        2.5.2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ontrolled low central venous pressure,CLCVP)
        2.5.3 肝下下腔静脉阻断法
    2.6 损伤与感染控制
    2.7 控制手术时间
    2.8 肝胆外科手术麻醉方法与术后镇痛策略
    2.9 术中CLCVP、循环及容量管理
        2.9.1 实施CLCVP的方法与路径
        2.9.2 CLCVP并发症及其防治
    2.1 0 肝胆外科手术病人围手术期血糖管理与抗炎策略
    2.1 1 早期活动与进食
    2.1 2 围手术期液体管理
    2.1 3 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
    2.1 4 凝血功能紊乱与预防静脉血栓的管理
    2.1 5 引流管管理
    2.16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2.17出院标准
3 胰腺外科手术部分
    3.1 术前宣教及医患沟通
    3.2 术前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ulti-diciplinary team,MDT)诊疗模式的应用
    3.3 预康复
    3.4 术前胆管引流
    3.5 术前营养支持治疗
    3.6 术前肠道准备
    3.7 术前禁食的必要性及碳水化合物治疗的可行性
    3.8 麻醉方法的选择
    3.9 术中液体治疗
    3.1 0 围手术期呼吸管理胰腺外科手术后肺部并发症
    3.1 1 开放与腹腔镜及机器人辅助PD手术的选择与评价
    3.1 2 开放与腹腔镜及机器人辅助DP手术的选择与评价
    3.1 3 围手术期疼痛管理
    3.1 4 术后恶心呕吐的防治
    3.1 5 PD术后鼻胃管留置的必要性评价
    3.16术后应用生长抑素的作用评价
    3.17术后留置腹腔引流管的必要性
    3.18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胃排空延迟的防治
    3.19术后饮食管理与营养支持治疗
    3.20出院标准与指征
4 胃外科手术和减重与代谢外科手术部分
    4.1 术前宣教
    4.2 预康复
        4.2.1 术前营养评估和治疗
        4.2.2 减重手术术前饮食管理
        4.2.3 减重手术术前血糖管理
        4.2.4 术前呼吸系统管理及预康复参见总论部分。
        4.2.5 合并幽门梗阻病人的术前处理
    4.3 术前禁食禁饮及肠道准备
    4.4 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
    4.5 麻醉方案及管理
        4.5.1 术中麻醉方式选择及区域神经阻滞
        4.5.2 腹腔镜手术肌松管理
        4.5.3 内环境的管理
        4.5.4 目标导向的围手术期液体管理
    4.6 手术方式
        4.6.1 腹腔镜手术
        4.6.2 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荧光腹腔镜手术
        4.6.3 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
    4.7 行减重手术的肥胖病人的术后呼吸管理
    4.8 减重手术病人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术后管理
    4.9 术后胃管的留置
    4.1 0 术后饮食管理与营养
    4.1 1 围手术期静脉血栓预防
    4.1 2 术后镇痛及止吐管理
    4.1 3 术后急性胃黏膜病变的预防
    4.1 4 术后切口及引流管道的管理
    4.1 5 出院标准
5 结直肠外科手术部分
    5.1 术前宣教
    5.2 预康复
        5.2.1 术前风险评估
        5.2.2 预康复
        5.2.3 预防性抗血栓治疗
    5.3 术前肠道准备
    5.4 术前禁食及口服碳水化合物清饮料
    5.5 麻醉前用药
    5.6 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参见总论部分。
    5.7 麻醉方案及管理
    5.8 PONV的防治
    5.9 手术方式的选择
        5.9.1 腹腔镜技术
        5.9.2 机器人辅助手术技术
        5.9.3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transanal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a TME)
        5.9.4 腹腔镜及机器人辅助结直肠癌肝转移手术
        5.9.5 转流性造口
    5.1 0 鼻胃管
    5.1 1 预防术中低体温
    5.1 2 围手术期液体管理
    5.1 3 腹腔或盆腔引流管的管理
    5.1 4 导尿管
    5.1 5 预防术后肠麻痹
    5.16低位前切除术后综合征(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LARS)、肛门功能保护与评估
    5.17术后镇痛
        5.17.1硬膜外镇痛(epidural analgesia,EA)胸段硬膜外镇痛(thoracic epidural analgesia,TEA)存在术后低血压和尿潴留的风险,对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病人镇痛获益不大,甚至可能延长住院时间。
        5.17.2 NSAIDs NSAIDs是多模式镇痛的重要措施之一。
        5.17.3外周神经阻滞
        5.17.4镇痛辅助用药
    5.18围手术期营养状态的评估及营养支持治疗
    5.19术后早期活动与康复训练
    5.20评估及审查制度
    5.21出院标准及随访

(2)艾滋病合并肝细胞癌与非艾滋病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并发症及肝功能的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二、手术方法
    三、临床资料收集
    四、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一、HIV+组与HIV-组患者基本特征
    二、HIV+组与HIV-组患者肿瘤临床特点及分期
    三、HIV+组与HIV-组患者术中指标对比及单因素分析
    四、HIV+组与HIV-组患者术中并发症对比及单因素分析
    五、HIV+组与HIV-组患者术前、术后肝功能对比及单因素分析
    六、HIV+组与HIV-组术患者围手术期死亡对比分析
讨论

(3)逐级导管扩张与球囊导管扩张治疗胆总管远端狭窄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同期三镜胆总管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件 1
致谢
作者简介

(4)梗阻性黄疸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影响及术前胆道引流的指征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前胆红素水平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结局的影响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
第二部分:术前胆道引流的价值及指征探讨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梗阻性黄疸的危害及术前胆道引流现状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论文发表和科研工作情况说明
致谢

(5)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出血与肝功能损害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分组及统计方法
2 结 果
3 讨 论

(7)腹腔镜手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围手术期处理
    3.研究资料的采集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预测两型肝包虫病术后并发症列线图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表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研究对象及方法
    2.1 基本资料
        2.1.1 数据来源
        2.1.2 资料搜集
        2.1.3 纳入排除标准
    2.2 相关定义
    2.3 统计学处理
第三章 结果
    3.1 一般资料描述
    3.2 两组间一般资料比较
    3.3 PHC发生风险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
    3.4 共线性诊断
    3.5 预测方程建立
    3.6 预测PHC发生风险列线图的构建
    3.7 模型评价
    3.8 NRPM的临床使用方法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致谢
附录 综述 肝切除术后胆漏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10)ERAS应用于肝切除术对患者术后机体应激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肝癌概念
        1.1.2 肝癌的临床表现
        1.1.3 肝癌的检查
        1.1.4 肝癌的诊断
        1.1.5 肝癌的治疗
    1.2 快速康复外科
        1.2.1 快速康复外科的发展
        1.2.2 快速康复外科应用于肝切除术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一般资料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2.3 终止标准
        2.2.4 脱落标准
    2.3 试验仪器及主要药品试剂
    2.4 主要手术设备及器械
    2.5 围手术期处理
        2.5.1 术前准备
        2.5.2 术中干预
        2.5.3 手术过程
        2.5.4 术后干预
    2.6 质量控制
    2.7 标本采集
    2.8 观察指标
        2.8.1 基本指标
        2.8.2 主观指标
        2.8.3 机体应激反应指标
        2.8.4 恢复情况指标
        2.8.5 术后并发症指标
        2.8.6 经济学指标
    2.9 应激指标操作流程
    2.10 出院标准及随访
    2.11 统计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两组患者术前基本指标比较
    3.2 两组患者术中基本指标比较
    3.3 两组患者主观指标对比
    3.4 两组患者应激反应指标对比
    3.5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指标比较
    3.6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指标比较
    3.7 两组患者经济学指标比较
第4章 讨论
    4.1 术前ERAS的应用
    4.2 术中措施
    4.3 术后ERAS措施
    4.4 机体应激反应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综述 机体应激反应在腹腔镜肝切除围手术期的调控研究进展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四、胆囊切除围手术期出血与肝功能损害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加速康复外科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J]. 曹晖,陈亚进,顾小萍,闵苏,彭书崚,王东信,姚宏伟.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21(09)
  • [2]艾滋病合并肝细胞癌与非艾滋病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并发症及肝功能的比较分析[J]. 赵辉,汪勇,许飞龙,刘立志. 中华肥胖与代谢病电子杂志, 2021(03)
  • [3]逐级导管扩张与球囊导管扩张治疗胆总管远端狭窄的对比研究[D]. 罗聪.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4]梗阻性黄疸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影响及术前胆道引流的指征探讨[D]. 莫代海.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1(09)
  • [5]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出血与肝功能损害的关系[J]. 张挺,高素琦,郭惠民,施巍巍.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03(08)
  • [6]胆囊切除围手术期出血与肝功能损害的关系[J]. 张挺,高素琦,郭惠民,施巍巍. 上海生物医学工程, 2002(04)
  • [7]腹腔镜手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应用研究[D]. 刘文东. 山东大学, 2021(09)
  • [8]预测两型肝包虫病术后并发症列线图的建立[D]. 郭兵. 青海大学, 2021(01)
  • [9]肝癌肝切除围手术期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1年版)[J].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肿瘤防治专家委员会. 中华肿瘤杂志, 2021(04)
  • [10]ERAS应用于肝切除术对患者术后机体应激的影响[D]. 赵雄. 长江大学, 2021

标签:;  ;  ;  ;  ;  

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出血与肝功能损害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