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试厂技术创新风险及防范

试论中试厂技术创新风险及防范

一、试论中试技术创新风险及防范(论文文献综述)

湖北省人民政府[1](2021)在《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中研究表明鄂政发[2021]18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现将《湖北省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2021年9月24日湖北省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目录第一章塑造在全国科技创新版图中的领先地位一、发展形势二、指导思想三、基本原则四、主要目标第二章构建全域科技创新新格局一、全力争创武汉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和湖北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二、高标准建设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的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

杨敏敏[2](2020)在《我国产学研合作政策法规的结构与体系研究》文中提出产学研合作是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深入合作,充分发挥技术创新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以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国家大力强调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把科技创新作为促进国家创新型体系建设的重要战略选择,政府部门也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产学研合作政策法规是指导技术创新的根本性方法。然而,由于我国产学研合作起步较慢,相关法律法规仍不健全,表现在政策法规的体系和结构存在缺陷,与产学研合作开展的诸多环节和过程不能有效衔接,不能满足我国当前产学研合作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本文在总结分析已有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了文本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从产学研政策法规的结构和体系方面进行文本分析,并结合技术创新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案例,分析了现阶段我国产学研合作政策法规当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产学研合作政策法规结构与体系的特点及其基本要求。依据政策法规的结构和体系两个维度,对产学研的政策法规进行构建和说明,并提出产学研政策法规的结构与体系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要求。其次,从结构和体系两个维度对产学研合作的政策法规进行了文本分析。政策法规的结构方面,缺少促进产学研合作的专门立法,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的指导激励性不足,地方规章的可执行力不强。政策法规的体系方面,合作主体的责权界定不清晰,科研经费管理存在漏洞,科技中介体系不健全,成果转化制度不完善,产权归属与利益分配不明确。接着,选取产学研合作的几个实例进行了案例分析。从成果转化、科研经费、科研院所、科技中介和专利权保护这几个方面,分析案例中所反映的法律制度方面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产学研政策法规完善的建议。结构方面,注重法律法规的立法技术和立法质量,提高部门规章的指导性,加强地方规章的可操作性。体系方面,明确创新主体职责,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科研管理,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

刘波,杨芮,李科[3](2017)在《科技成果转化中试风险源研究——基于西北地区制造业的实证分析》文中提出关注西北地区制造业中试环节风险来源,运用扎根理论质性研究方法识别关键中试风险源,分析其对中试风险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技术风险源、生产风险源和环境风险源是中试风险的关键来源;三类风险源中技术成熟度、配套技术、资金实力、人员素质、政策支持、市场环境均对中试风险具有负向显着性影响;其中,配套技术和资金实力具有中介作用;资金实力、政策支持和人员素质等非技术性因素成为影响西北地区制造业中试风险的最关键要素。

王田荣[4](2016)在《上海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中小企业,其技术创新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关系到其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在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要比大型企业的数量多许多,我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中小企业的作用。在对我国技术创新做出贡献的企业中,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数量占据绝大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可以使企业的整体水平和实力得到提高,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给我国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近几年来我国将建设创新型国家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而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从事的就是与技术创新相关的工作,所以努力提高其技术创新的能力不仅可以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而且对于促进我国建成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作用。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轻资产的特性,所以其进行技术创新时较为灵活,对于加快我国科技创新不可或缺。然而,技术创新活动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外部环境和内部的组织管理问题都会使得技术创新活动面临一系列的风险。为了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提高其技术创新成功的几率,对其技术创新风险进行实时的控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在大量检索和总结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主要介绍不同文献中技术创新以及技术创新风险等相关理论和内容。文章主体部分首先分析上海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阶段的发展状况,从现状的发展情况总结出上海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恰恰就是阻碍其技术创新成功的风险;然后对上海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进行剖析,按照三种技术创新模式在不同技术创新过程阶段的思路,分别分析了自主创新模式、模仿创新模式和合作创新模式在不同创新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风险,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不同的技术创新模式在不同阶段的风险权重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不同的技术创新模式在不同的风险阶段的风险侧重点不一样,本文将根据分析结果,尝试对上海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曹红梅,赵红[5](2006)在《高新技术中试研发项目的风险评价》文中提出本文主要就高新技术中试研发项目存在的主要风险进行分析,探讨了导致中试研发项目高风险性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笔者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中试研发项目风险评价体系。在定性与定量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中试研发项目提出几种防范风险的组织管理措施。

曹红梅,赵红[6](2006)在《高新技术中试研发项目的风险评价》文中指出一、引言科技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我国目前的科技创新水平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差距更大的在于科研成果的利用程度。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92~1999年间,我国每年取得省部级以上的科技成果在3万项以上,大约只有20%实现了批量生产,并取得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只有5%的科技成果形成产业化生产。而且由于一系列原因的限制,每年列入中试的重大成果只占全年重大成果的1.5%~3%。我国科技成果的转化率长期在低比率徘徊,科技资源投入大量浪费, 其中原因之一是高技术中试研发项目的高风险性,这已经成为成果转化的“瓶颈”。本文详细分析了导

杨刚[7](2006)在《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机制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本文是吉林省科技厅重点研究项目“吉林省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对策研究”的成果之一及其延伸。在现代经济中,科技和金融已经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因素,金融对科技发展具有促进、保障和拉动的作用,科技与金融相结合是科技发展的客观必然。任何一项科技成果,在其研发阶段、应用转化阶段、直至产业化阶段等各个时期,不仅存在着不断放大的资金需求,需要在金融市场解决资金支持的问题;而且,金融市场所提供的风险规避与转移、公司治理,激励约束、价格发现、流动性供给等功能,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功能性保障;从科技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科技的重大进展及其应用,都以金融创新与深化为先导,显示出金融对科技创新的强大拉动力。目前,我国已明确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但在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机制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开拓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新局面,加速科技产业化,解决科技发展中资金这一瓶颈问题,以促进科技和金融事业共同发展。本文在大量阅读和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以及实际调查的基础上,以科技项目的不同发展阶段为主线,研究科技项目研发阶段——科技成果应用转化阶段——科技成果依托科技企业与资本市场对接、以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阶段的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机制问题,并研究了在这一结合过程中所需要的支撑服务体系以及我国需要进行的金融创新。最后,提出了我国在科技金融相结合方面相应的对策。

万金荣[8](2006)在《中国科技成果产业化问题研究》文中认为当今,使科技成果尽快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重要战略。世界各国除了在行政管理、经济和法律等方面采取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之外,还都千方百计地通过各种渠道,开展多种层次的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加快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投入产业部门的进程,缩短由科学发现到工艺技术创新再到应用的周期,使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商品,以提高本国综合国力。比较而言,虽然我国每年的科技成果很多,但实际转化为生产的科技成果数量却很少,最终形成一个具有竞争力的产业更少。这不能不引起对科技成果产业化问题的思考。 科技成果产业化是一个较复杂的过程,有很多影响因素,需经过一定的途径把科技成果与资金、设备、原材料、劳动力、信息等生产要素通过科学的管理组织结合在一起的工程,涉及因素、环节很多,每个因素、环节都关系到科技成果转化的成败。科研管理方面已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但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的理论研究还很滞后,即使有这方面的研究,大都较为分散、零碎,停留在表象上,理论上的滞后,严重地影响了科技成果产业化工作的开展,尽快开展系统深入的科技成果产业化研究已迫在眉睫。所以,对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过程进行系统的思考与研究,不仅理论上必要,而且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科技成果产业化涉及到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仅就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因素,科技成果产业化模式,我国科技成果产业化存在的问题、科技成果产业化模式的改善、采取的对策措施等几个主要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论文从介绍国外发达国家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经验入手,分析了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取得的成果,及采取的有效措施,阐述了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的内涵和特征,以及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概况和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并简述国外高新技术产业化官、产、学协力机制,资金筹集机制和开放流动竞争的用人机制,进而较深刻地分析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运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比较成熟的产业化发展模式,探讨造成我国科技成果较多,而产业化成果较少这一现象的原因,通过对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层次分析排序,找出制约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主要因素和相关因素,并根据排序的结果进行有重点的分析,同时对目前我国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发展模式进行改善,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及对我国现阶段科技成果产业化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文章最后,结合黑龙江省的农业自然条件和科技发展水平,对目前影响黑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主要因素在借鉴前文的层次分析方法(AHP)基础上进行排序分析,以具体实例来验证前文所作的研究,并结合农业科技发展的独特特点,来为黑龙江省的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之路提出促进其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对策研究。这也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所在,即希望把研究的结果应用到我国的科技产业化生产实践中去,为我国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尽微薄之力。

冯志强[9](2004)在《试论中试技术创新风险及防范》文中指出阐述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中试技术创新的意义,分析了中试技术创新的风险及其成因,并提出了风险防范措施。

周乐[10](2004)在《中国科技成果转化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科技成果的成功转化对科技与经济的协同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实现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一个对发展我国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具有重大意义的课题。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现状是转化率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小。科技成果转化率仅达30%左右,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0-4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大量科技成果被束之高阁。 本论文系统地阐述了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国外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经验进行了借鉴,在此基础上,针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全过程,对科技成果源、科技成果转化的中间环节,科技成果的吸收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和措施。

二、试论中试技术创新风险及防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中试技术创新风险及防范(论文提纲范文)

(2)我国产学研合作政策法规的结构与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核心概念界定
        1.5.1 产学研合作
        1.5.2 政策法规的结构
        1.5.3 政策法规的体系
        1.5.4 科研成果转化
    1.6 研究内容
    1.7 研究方法
        1.7.1 文献研究法
        1.7.2 文本分析法
        1.7.3 案例分析法
    1.8 研究重难点及创新点
        1.8.1 重难点
        1.8.2 创新点
第二章 产学研合作政策法规结构与体系的特点及其基本要求
    2.1 产学研合作政策法规的结构
        2.1.1 产学研合作政策法规的结构框架
        2.1.2 产学研合作政策法规的结构特点
    2.2 产学研合作政策法规的体系
        2.2.1 产学研合作政策法规的体系框架
        2.2.2 产学研合作政策法规的体系特点
    2.3 产学研合作政策法规结构与体系的基本要求
        2.3.1 满足不同领域和不同部门对专门立法的需要
        2.3.2 体现合作主体之间互助互通互享的利益需求
        2.3.3 需要完善的系统性配套政策法规保障
第三章 产学研合作政策法规结构与体系存在的问题
    3.1 产学研合作政策法规的结构方面
        3.1.1 综合性科技法律与行政法规过于宏观,规范性不够
        3.1.2 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不能有效衔接,引导性不足
        3.1.3 地方规章与实施办法没有细化操作,可执行力不强
        3.1.4 地方照搬国家政策文件,实施意见不明确措施不具体
    3.2 产学研合作政策法规的体系方面
        3.2.1 合作主体的职责界定不清晰
        3.2.2 科研经费与设备的管理规定过细过严
        3.2.3 科技中介的引导与规范跟不上现实需要
        3.2.4 成果转化和应用规定跟不上现实需要
        3.2.5 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与保护力度不够
第四章 产学研合作相关案例研究
    4.1 科研经费与成果转化案
        4.1.1 案例简介与分析
        4.1.2 案例问题小结
    4.2 科研经费贪污案
        4.2.1 案例简介与分析
        4.2.2 案例问题小结
    4.3 合作主体职责争议案
        4.3.1 案例简介与分析
        4.3.2 案例问题小结
    4.4 企业诉科技中介机构案
        4.4.1 案例简介与分析
        4.4.2 案例问题小结
    4.5 专利权侵权案
        4.5.1 案例简介与分析
        4.5.2 案例问题小结
第五章 完善我国产学研合作政策法规结构与体系的建议
    5.1 结构构建方面
        5.1.1 加强法律法规的立法技术和立法质量
        5.1.2 提高职能部门法规规章的兼容性和指导性
        5.1.3 加强地方规章的可操作性和可执行力度
        5.1.4 提高政策与规范性文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5.2 体系构建方面
        5.2.1 明确合作主体的职责与权力
        5.2.2 加强科研经费与设备管理
        5.2.3 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5.2.4 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
        5.2.5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3)科技成果转化中试风险源研究——基于西北地区制造业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理论分析与假设
    1.1 中试风险源理论分析
    1.2 假设提出
2 数据收集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收集
    2.2 变量测量
3 数据分析
    3.1 技术风险源对中试风险的影响分析
    3.2 生产风险源对中试风险的影响分析
    3.3 环境风险源对中试风险的影响分析
    3.4 中介效应分析
    3.5 全模型验证
4 结论与讨论
    4.1 研究结论
    4.2 研究贡献
    4.3 研究局限与展望

(4)上海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框架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框架
    1.3 研究方法
    1.4 本文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上的创新
        1.4.2 研究对象上的创新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
        2.1.1 关于科技型企业的界定
        2.1.2 关于技术创新的研究
        2.1.3 关于技术创新风险的研究
        2.1.4 关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的研究
    2.2 国内研究
        2.2.1 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界定
        2.2.2 关于技术创新的研究状况
        2.2.3 关于技术创新风险的研究
        2.2.4 关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的研究
    2.3 研究述评
第三章 上海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上海市中小企业总体发展情况
        3.1.1 中小企业数量稳步增长
        3.1.2 中小企业营业收入增长明显
        3.1.3 中小型私营和集体企业在全市中小企业中优势突出
        3.1.4 市郊中小企业数量普遍高于市中心中小企业数量
    3.2 上海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
        3.2.1 科技活动人员队伍不断壮大
        3.2.2 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稳步增长
        3.2.3 技术获取和技术改造相对减弱
        3.2.4 中小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方面占有优势
        3.2.5 新产品产值和新产品销售收入发展不稳
        3.2.6 技术创新的环境不断优化
    3.3 上海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
        3.3.1 公平竞争环境尚未形成
        3.3.2 融资环境亟待改善
        3.3.3 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3.3.4 经营管理不适应
        3.3.5 持续创新能力不足
        3.3.6 发展的土地空间受限
        3.3.7 税费负担重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3.3.8 风险控制能力薄弱
第四章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分析
    4.1 企业技术创新过程阶段划分
    4.2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各阶段风险分析
        4.2.1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阶段的风险分析
        4.2.2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的研发阶段的风险分析
        4.2.3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的产品中试与批量生产阶段的风险分析
        4.2.4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的市场销售阶段存在的风险
    4.3 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同创新模式在不同技术创新阶段的主要风险
        4.3.1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主要技术创新模式
        4.3.2 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模式在不同创新阶段的风险
        4.3.3 科技型中小企业模仿创新模式在不同创新阶段的风险
        4.3.4 科技型中小企业合作创新模式在不同创新阶段的风险
第五章 上海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评估
    5.1 风险评估的方法选择
    5.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指标体系评价模型分析
        5.2.1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
        5.2.2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5.3 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同模式在不同阶段的风险实证分析
        5.3.1 不同模式在不同阶段的风险指标层次模型
        5.3.2 数据调研
        5.3.3 数据统计及判别矩阵的构建
        5.3.4 上海科技型企业三种创新模式在不同阶段的风险权重
第六章 上海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控制对策
    6.1 自主创新模式下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风险控制对策
        6.1.1 科技型中小企业决策阶段的风险控制对策
        6.1.2 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阶段的风险控制对策
        6.1.3 产品中试与批量生产阶段以及市场销售阶段的风险控制对策
    6.2 模仿创新模式下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风险控制对策
        6.2.1 模仿创新模式下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决策和研发阶段的风险控制对策
        6.2.2 模仿创新模式下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产品中试与批量生产阶段的风险控制对策
        6.2.3 模仿创新模式下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市场销售阶段的风险控制对策
    6.3 合作创新模式下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控制对策
        6.3.1 合作创新模式下企业在决策阶段的风险控制对策
        6.3.2 合作创新模式下企业在研发阶段的风险控制对策
        6.3.3 合作创新模式下企业在产品中试阶段的风险控制对策
        6.3.4 合作创新模式下企业在市场销售阶段的风险控制对策
    6.4 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系统,对风险进行预控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结论
    7.2 研究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7)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机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含义
        1.1.1 科技与科技活动的含义
        1.1.2 金融及金融活动的参与者
        1.1.3 科技与金融相结合及其机制的含义
    1.2 国内外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研究的理论综述
        1.2.1 国外对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理论研究
        1.2.2 国内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理论研究
        1.2.3 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相关理论的简要评述
    1.3 本文研究的意义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框架
        1.4.1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内容
        1.4.2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
        1.4.3 本文的研究方法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科技研发投入与激励机制
    2.1 科技项目来源及其投入机制
        2.1.1 我国的科技体制与科技项目来源
        2.1.2 科技研发投入机制
    2.2 科技项目融资渠道分析
        2.2.1 国家财政资金
        2.2.2 信贷融资
        2.2.3 自有资本和创业资本
    2.3 研发激励机制
        2.3.1 研发激励机制原理
        2.3.2 来自政府的激励机制
        2.3.3 企业研发激励机制
    2.4 科技投入模式及决策
        2.4.1 科技投资模式
        2.4.2 不同投资主体的投资决策模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科技成果转化阶段的融资机制
    3.1 科技成果转化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3.1.1 科技成果转化的内涵
        3.1.2 科技成果转化的特点
    3.2 科技成果转化的途径
        3.2.1 技术贸易与技术市场
        3.2.2 科技成果资本化
    3.3 科技成果转化的约束条件——从微观企业的考察
        3.3.1 供给——需求约束分析
        3.3.2 微观企业的技术应用模式
        3.3.3 科技成果转化中的财务决策与控制
    3.4 科技成果转化阶段的融资模式分析
        3.4.1 科技成果转化阶段的划分和资金需求特点
        3.4.2 科技成果转化阶段的融资模式
        3.4.3 面向市场的中试基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科技与资本市场对接的实现机制
    4.1 科技与资本市场对接的含义与实现机制
        4.1.1 科技与资本市场对接的含义与实现机制
        4.1.2 资本市场对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意义
    4.2 资本市场类型对科技融资的影响
    4.3 创业资本市场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机制
        4.3.1 创业资本市场对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作用
        4.3.2 非证券化创业资本市场支持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机制
        4.3.3 科技成果产业化与首次股票公开发行
        4.3.4 IPO 过程中的定价
    4.4 科技成果转化与场外市场运作机制
        4.4.1 科技融资的平台-----产权交易市场的运作模式
        4.4.2 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和三板市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支撑服务体系
    5.1 科技与金融相结合支撑服务体系的内容及运行机制
        5.1.1 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支撑服务体系的构成
        5.1.2 科技与金融相结合支撑体系的运行机制
    5.2 科技服务中介机构
        5.2.1 科技服务中介机构的现状
        5.2.2 科技企业孵化器运作机制及模式选择
    5.3 科技信用体系与信用担保
        5.3.1 科技信用体系
        5.3.2 信用担保
    5.4 直接融资的服务机构——投资银行
        5.4.1 投资银行及其业务
        5.4.2 我国的投资银行及其业务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科技与金融相结合中的金融创新
    6.1 金融创新的含义和对科技创新的意义
        6.1.1 金融创新的含义和对科技创新的意义
        6.1.2 我国的金融创新
    6.2 面向科技的金融创新要求
    6.3 科技与金融结合中的资产证券化
        6.3.1 资产证券化及其对科技创新的意义
        6.3.2 资产证券化的一般运作模式
        6.3.3 科技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模式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对策研究
    7.1 我国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相关政策综述
        7.1.1 我国主要的科技计划
        7.1.2 政府对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支持
    7.2 我国科技与金融相结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7.2.1 科技研发投入机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7.2.2 科技成果转化中融资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7.2.3 支撑体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7.3 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对策建议
        7.3.1 深化科技投入体制改革,促进科技创新
        7.3.2 完善科技税收激励机制,促进科技创新
        7.3.3 完善资本市场结构,建立二、三板市场
        7.3.4 鼓励设立多种形式的创业投资基金
        7.3.5 加大直接融资力度,放开债券融资和资产证券化融资
        7.3.6 完善间接融资体系,拓展科技融资渠道
        7.3.7 完善支撑服务体系,为科技成果转化保驾护航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本文取得的创新成果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摘要
Abstract

(8)中国科技成果产业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2 本文研究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方法及采用的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及主要内容
2 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相关理论
    2.1 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相关概念
        2.1.1 高新技术及其作用和特点
        2.1.2 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概念界定
        2.1.3 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产业地位与意义
        2.1.4 科技成果产业化与商品化的关系
    2.2 系统工程理论
        2.2.1 系统工程
        2.2.2 系统工程的地位及作用
        2.2.3 系统工程方法的应用
        2.2.4 系统工程方法给科技成果产业化带来的启示
    2.3 科技成果产业化与技术创新
        2.3.1 技术创新的概念
        2.3.2 技术创新特征
        2.3.3 技术创新的作用
        2.3.4 技术创新模型及影响因素
        2.3.5 技术创新的意义
    2.4 技术扩散理论
        2.4.1 技术扩散的涵义
        2.4.2 技术扩散的过程
        2.4.3 技术扩散模型及影响因素
        2.4.4 技术扩散的意义
        2.4.5 我国技术扩散现状
    2.5 科技系统评估体系理论
        2.5.1 科技评估及其特点
        2.5.2 科技评估的功能
        2.5.3 科技评估方法与步骤
        2.5.4 科技评估等级体系
    2.6 技术进步
        2.6.1 技术进步的界定
        2.6.2 技术进步的特点
        2.6.3 技术进步的意义
    2.7 知识风险与不确定性理论
        2.7.1 由知识风险看知识产权保护
        2.7.2 知识产权的保护
        2.7.3 知识风险防范
        2.7.4 不确定性理论
        2.7.5 不确定性的分析
    2.8 本章小结
3 国外地区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的启示
    3.1 美国科技成果产业化模式
        3.1.1 美国的科技成果产业化特点
        3.1.2 美国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政策的特点
    3.2 日本科技成果产业化模式
        3.2.1 日本科技成果产业化
        3.2.2 日本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特点
    3.3 英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特点
    3.4 韩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特点
    3.5 其它地区与国家科技成果产业化模式
        3.5.1 加拿大科技成果产业化模式
        3.5.2 台湾地区科技成果产业化模式
    3.6 国外(地区)发展的启示
        3.6.1 重视基础研究,更重视应用研究
        3.6.2 适应市场需求是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基础
        3.6.3 产学研合作是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主要形式
        3.6.4 科学园的建设为科技成果产业化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3.6.5 政府的宏观调控为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
        3.6.6 注重专利法机制的建设与实施
        3.6.7 中介机构在科技成果产业化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3.6.8 完善的风险资本市场为科技成果产业化提供了资金保证
        3.6.9 人才扩散是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最佳途径之一
        3.6.10 完善的产业化服务体系
    3.7 本章小结
4 科技成果产业化相关影响因素
    4.1 影响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供需矛盾分析
        4.1.1 技术供给的障碍
        4.1.2 技术需求的障碍
        4.1.3 其它矛盾
    4.2 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影响因素
        4.2.1 政府对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影响
        4.2.2 企业自身条件对实施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影响
        4.2.3 资金投入对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影响
        4.2.4 科研人员对实施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影响
        4.2.5 科技成果自身对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影响
        4.2.6 信息系统对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影响
        4.2.7 环境因素对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影响
    4.3 各影响因素在科技成果产业化中的地位—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排序
    4.4 科技成果产业化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4.4.1 科技指标体系的历史
        4.4.2 科技成果产业化能力评价指标的建立原则
        4.4.3 指标体系的构建
        4.4.4 对指标进行评估
    4.5 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相关主体
        4.5.1 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提供者
        4.5.2 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传播者
        4.5.3 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使用者
        4.5.4 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协调者
    4.6 本章小结
5 我国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5.1 全国科技成果基本状况
        5.1.1 取得科技成果的基本情况
        5.1.2 科技资金投入的情况
        5.1.3 科技人力资源状况
        5.1.4 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5.1.5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良好
    5.2 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现状
        5.2.1 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5.2.2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特点
    5.3 发展高新技术的主要措施
        5.3.1 “863计划”
        5.3.2 “火炬计划”
    5.4 我国科技成果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5.4.1 科技成果的供给与需求相脱节
        5.4.2 产业化的主体不明确
        5.4.3 资源配置不合理
        5.4.4 信息管理创新薄弱
        5.4.5 知识产权保护不健全
        5.4.6 风险投资机构不完善
        5.4.7 科技管理体制落后
        5.4.8 科技成果的后续工程化研究和系统集成不够
        5.4.9 中介机构素质低
        5.4.10 中试环节薄弱
        5.4.11 政府的作用不恰当
    5.5 本章小结
6 我国的科技成果产业化模式
    6.1 科技成果产业化流程及关键点
        6.1.1 科技成果产业化流程
        6.1.2 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关键点
        6.1.3 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的特点
    6.2 我国科技成果产业化主体的主要形式
        6.2.1 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主体一元化
        6.2.2 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主体并联多元化
    6.3 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模式
        6.3.1 单向线性模式
        6.3.2 团状裂变模式
        6.3.3 双线并行反馈模式
        6.3.4 自由组合模式
    6.4 科技成果产业化模式的发展特点
        6.4.1 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能力
        6.4.2 科技成果产业化模式发展的特点
    6.5 本章小结
7 我国科技成果产业化模式改进及对策
    7.1 科技成果产业化模式的改进
        7.1.1 改进我国科技成果产业化模式的必要性
        7.1.2 科技成果产业化改进模式的内涵与外延
        7.1.3 科技成果产业化组织形式的改进
        7.1.4 高效的产业化主体运行机制
        7.1.5 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
        7.1.6 信息的获取的开发及传递—科技成果信息资源共享系统
    7.2 我国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对策
        7.2.1 制定的原则与方法
        7.2.2 我国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对策
    7.3 本章小结
8 实证研究—黑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
    8.1 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概况
    8.2 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现状
        8.2.1 农业科技资源现状分析
        8.2.2 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的现状
    8.3 影响黑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因素分析(AHP法)
        8.3.1 经济影响因素
        8.3.2 科技发展水平影响因素
        8.3.3 科技体制改革对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影响
        8.3.4 综合人文素质的影响因素
    8.4 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排序分析
        8.4.1 重要性排序
        8.4.2 结果分析
    8.5 推进黑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对策
    8.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中国科技成果转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科技成果转化过程的涵义
    §1.2 加速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背景与缘由
    §1.3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
第二章 国外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评价
    §2.1 美国科技成果转化的特点
    §2.2 德国高技术产业化的现状
    §2.3 日本科技成果转化的特点
    §2.4 国外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第三章 科技成果的成熟性和适应性问题研究
    §3.1 科研课题选题立项定位
    §3.2 科技成果成熟度的度量与科研开发的要素替代
    §3.3 科技成果转化中间试验环节的重要性
第四章 科技中介机构问题研究
    §4.1 发展科技中介机构的必要性分析
    §4.2 国外科技中介组织的成功管理经验
    §4.3 我国技术中介机构的现状分析
    §4.4 发展科技中介机构的策略
第五章 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资本支持问题
    §5.1 传统融资方式与科技成果产业化
    §5.2 高科技企业如何利用二板市场
    §5.3 高科技企业如何利用“天使”投资
    §5.4 高科技企业如何利用企业风险资本
第六章 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问题研究
    §6.1 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综合能力
    §6.2 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策略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四、试论中试技术创新风险及防范(论文参考文献)

  • [1]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的通知[J]. 湖北省人民政府. 湖北省人民政府公报, 2021(21)
  • [2]我国产学研合作政策法规的结构与体系研究[D]. 杨敏敏. 河北大学, 2020(08)
  • [3]科技成果转化中试风险源研究——基于西北地区制造业的实证分析[J]. 刘波,杨芮,李科.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7(01)
  • [4]上海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控制研究[D]. 王田荣.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16(02)
  • [5]高新技术中试研发项目的风险评价[J]. 曹红梅,赵红. 管理评论, 2006(12)
  • [6]高新技术中试研发项目的风险评价[A]. 曹红梅,赵红. 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 2006
  • [7]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机制与对策研究[D]. 杨刚. 吉林大学, 2006(11)
  • [8]中国科技成果产业化问题研究[D]. 万金荣. 东北林业大学, 2006(10)
  • [9]试论中试技术创新风险及防范[J]. 冯志强.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4(12)
  • [10]中国科技成果转化问题研究[D]. 周乐. 长春理工大学, 2004(11)

标签:;  ;  ;  ;  ;  

试论中试厂技术创新风险及防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