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色分光光度法测定铑(Ⅲ)-溴酸钾偶氮唑Ⅲ的研究

褪色分光光度法测定铑(Ⅲ)-溴酸钾偶氮唑Ⅲ的研究

一、铑(Ⅲ)-溴酸钾偶氮胂Ⅲ褪色光度法测定微量铑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沈淑君[1](2016)在《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钒(Ⅴ)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随着催化动力学光度法的快速发展,利用该法对痕量钒(Ⅴ)的测定也得到广泛应用。以不同的有机染料为线索,综述了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钒(Ⅴ)的研究进展。从反应介质、检出限、线性范围和应用等方面进行归纳和讨论。

李雪梅,柳玉英,巩秀贤[2](2015)在《分子光谱法测定镧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对1990-2014年间分子光谱法测定镧的国内外研究进行了综述。具体内容包括:普通光度法、动力学光度法、荧光光度法、化学发光法和计算光度法。其中普通光度法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偶氮胂和偶氮氯膦是最常用的显色剂,同时新显色剂如二溴氟基偶氮甲胂(5-MasA-DBF)等的研究也在不断增加。而动力学光度法和荧光光度法因其灵敏度高,相应体系也在逐渐增多。化学发光法具有线性范围宽的优点,相应研究也会不断增加。对每种分析方法从测定体系、测定条件、灵敏度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归纳和分析。

晋晓苹,黄爱平[3](2014)在《非酶催化法测定食品中微量铜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关注.非酶催化分析法具有灵敏度高,且操作简单,检测快速的特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非酶催化法在食品铜含量测定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了其局限性,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李国强,杨建君,何家洪,宋仲容,徐强[4](2014)在《分光光度法测定铁(Ⅲ)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综述了近年来(20002012年)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铁(Ⅲ)的研究进展。内容包括:直接显(褪)色光度法、催化动力学光度法、阻抑动力学光度法、荧光光度法、化学发光分析法以及相关联用技术。对不同分析方法的反应介质、检出限、线性范围、实际应用对象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和概述,并对分光光度法测定铁(Ⅲ)的发展提出了提高仪器性能,以增强灵敏度和减少测量误差;开发灵敏度高、选择性强、稳定性好、绿色环保的显色剂,以改善检测方法;加强与高效分离、富集检测技术的联用,以降低测定干扰,提高方法准确度等建议。

李呈宏[5](2013)在《新显色剂5-羧基-1,2,4-三氮唑偶氮氯膦的合成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分光光度法具有灵敏、准确、快速、操作简便和仪器廉价的特点,因此应用十分广泛。分光光度试剂被广泛应用于测量各种微量金属离子,偶氮类试剂作为分光光度试剂中的一种重要的试剂,它是测定金属离子的高灵敏度显示剂。于此,论文在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基础上,利用5-羧基-3-氨基-1,2,4-三氮唑为母体合成了一种新的分光光度显色剂5-羧基-1,2,4-三氮唑偶氮氯膦(简称CTACPA),并用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谱仪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了CTACPA与镧(Ⅲ)、铜(Ⅱ)离子显色反应条件,建立了微量镧、铜的分析方法;基于褪色反应程度与铜(Ⅱ)、铁(Ⅲ)、钒(V)的量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建立了痕量铜、铁、钒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CTACPA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研究了CTACPA与镧(Ⅲ)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4.0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CTACPA与镧(Ⅲ)可形成配合比为2:1的紫红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645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3.79×104L·mol-1·cm-1,镧(Ⅲ)质量浓度在0.08~0.8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本方法可不经分离直接测定加氢催化剂样品Pt-La/CNTs、 Pt-La/ZrO2中微量的镧,测定结果与AAS测定结果相符。研究了CTACPA与铜(Ⅱ)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4.0的HAc-NaAc缓冲溶液介质中CTACPA与铜(Ⅱ)形成配合比为1:1的紫红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70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66×104L·mol·cm-1。铜(Ⅱ)的质量浓度在0.08~0.8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本方法不经分离直接测定铝合金和镁合金样品中微量的铜,测定结果与AAS测定结果相符。铜(Ⅱ)催化H2O2氧化CTACPA褪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4.0的HAc-NaAc缓冲溶液介质中,褪色体系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35nm,铜(Ⅱ)的质量浓度在0.004-0.2g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ΔA=3.0260C-7.24×10-3(C:μg/mL),相关系数为0.9996。此方法可测定头发和水样中的痕量铜,结果与AAS测定值相符。铁(Ⅲ)催化H2O2氧化CTACPA褪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7.0的NH4Ac缓冲溶液介质下,褪色体系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40nm,铁(Ⅲ)的质量浓度在0.02~0.2μ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ΔA=5.7027C+0.0548(C:μg/mL),相关系数为0.9992。此方法测定头发和面粉中的微量铁,结果与AAS测定值相符。钒(V)催化KBrO3氧化CTACPA褪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4.0的HAc-NaAc缓冲溶液介质下,褪色体系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36nm,钒(V)的质量浓度在0.02~0.2μ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ΔA=5.3075C+0.2485(C:μg/mL),相关系数为0.9988,此方法可测定头发和花生中的微量钒,结果与AAS测定值相符。本论文通过对CTACPA的研究,认为CTACPA是一种具有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的新型显色试剂,可以用于一些金属离子的检测。

刘文华[6](2012)在《稀土元素分析》文中认为本文对2006~2010年间我国稀土元素分析化学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内容包括重量法和滴定法、分光光度法、分子荧光和发光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质谱法、电化学法、气体分析及色谱等其它方法,引用文献251篇。

寇明泽[7](2012)在《铑(Ⅲ)-溴酸钾-二溴邻硝基偶氮胂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铑(Ⅲ)催化溴酸钾氧化二溴邻硝基偶氮胂的褪色反应,建立了一种在水相中直接测定微量铑的催化光度分析法.铑含量在0.0-20.0μg.L-1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用于铂-铑催化剂中铑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高芝[8](2010)在《催化光度法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催化光度法具有仪器设备简单,操作简便且灵敏度高等特点,在分析测试中得到了极大地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分析工作者将FIA技术应用到催化动力学分析领域,使许多传统溶液处理方法的基本操作得以快速、自动地完成,从而弥补了采用传统的动力学分析时,反应条件不易控制、试剂消耗大,分析速度慢等缺点,极大地推动了催化动力学分析法的进展。本文包括综述和研究报告两部分:第一部分:流动注射催化光度分析综述介绍了催化光度法近七年来的研究现状;概述了近几年来流动注射催化光度法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包括五个研究报告,具体如下:一、以过氧化氢-橙黄G为指示反应,建立了催化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Co2+的新方法。在pH = 9.53的NH3-NH4Cl缓冲溶液中,沸水浴中加热6min,测定痕量Co2+的线性范围为0.006~2.0μg/25mL,检出限为3.41×10-3μg/25mL,用于维生素B12针剂中微量Co2+的测定,并与火焰原子吸收法比较,方法可靠。二、基于在pH = 11.05的NH3-NH4Cl缓冲溶液介质中,痕量c(Ⅲ)对H2O2氧化橙黄G的褪色反应具有阻抑作用,据此建立了阻抑褪色光度法测定微量Sb(Ⅲ)的新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0~5.50μg/25mL,检出限为6.36×10-4μg/mL,成功用于水样中微量Sb(Ⅲ)的测定。三、利用在B-R缓冲溶液介质中,Sb(Ⅲ)对H2O2氧化孔雀石绿褪色反应具有催化作用,建立了一种流动注射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微量元素Sb(Ⅲ)的新分析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10~2.0μg/mL,检出限为7.8×10-3μg/mL,对0.1μg/mL Sb(Ⅲ)平行测定11次的标准偏差为0.97%,进样频率为22.8样/h。用于环境水样中微量Sb(Ⅲ)的测定,回收率为97.3~97.7%。四、研究了在B-R缓冲溶液介质中,Bi(Ⅲ)对H2O2氧化孔雀石绿褪色反应的显着阻抑作用,结合停留技术,建立了一种停留-反相流动注射阻抑光度法测定超痕量Bi(Ⅲ)的新分析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01~0.54ng/L,检出限为9.9×10-4ng/L,相关系数r = 0.9992。对0.001ng/L Bi(Ⅲ)平行测定11次的标准偏差为1.3%,进样频率为20.9样/h。该方法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可直接用于人发和水中的超痕量Bi(Ⅲ)的测定,回收率为96.0%102.0%。五、在H3BO3-KCl-NaOH缓冲溶液介质中,Bi(Ⅲ)对H2O2氧化结晶紫褪色反应的阻抑作用,建立了一种停留-反相流动注射阻抑光度法测定Bi (Ⅲ)的新分析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05~0.05μg/mL,检出限为7.28×10-4μg/mL,对0.01μg/mL Bi(Ⅲ)平行测定11次的标准偏差为0.45%,进样频率为21.8样/h。用于胃药中的Bi(Ⅲ)的测定,回收率为101.5%。

李北罡,李欣[9](2009)在《二溴羧基偶氮胂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铈》文中研究指明研究了稀土元素铈对二溴羧基偶氮胂的褪色作用.结果表明,在0.05 mol.L-1H2SO4介质中,Ce(Ⅳ)对二溴羧基偶氮胂具有很强的氧化褪色作用,且有色溶液的褪色程度与Ce(Ⅳ)量在0.2510.00μg/25 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最大吸收波长为530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7.2×106L.mol-1.cm-1,检出限为4.5μg.L-1.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痕量Ce(Ⅳ)的新方法,该法可直接用于红豆、土豆等农副产品中痕量铈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2%102%,样品不需预处理,结果令人满意.

何家洪[10](2008)在《分光及荧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铬(VI)的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铬在自然界中以多种形态存在,其中三价和六价为常见的稳定形态。不同的价态会产生不同的生理作用,铬(Ⅲ)为人体及动植物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可参与糖和脂肪代谢过程,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而铬(Ⅵ)被公认为有毒致癌物质,其毒性比铬(Ⅲ)大100倍,含铬(Ⅵ)物质可造成人体心血管功能和造血功能损伤,引起肝脏、肾脏、肺部等器官病变,对皮肤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较高渗透性,对动物具有胚胎发育毒性和致畸性。近年来随着皮革、电镀、冶金等涉铬(Ⅵ)工业的迅猛发展,环境中含铬(Ⅵ)物质含量在不断增加,使环境污染不断加剧。因此铬(Ⅵ)分析检测受到环卫工作者的广泛关注,铬(Ⅵ)也成为各国环境检测的必测元素之一,铬(Ⅵ)含量的分析检测也成为化学、环境科学、生命科学、生理医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铬(Ⅵ)常用的分析检测方法主要有电分析法、化学发光法、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原子发射光谱法(AES)、离子色谱法、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电化学-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等。由于这些分析方法所需仪器设备昂贵,操作步骤冗长费时,且需要多种化学试剂,因此使得这些方法的应用和推广受到很大的限制。光度法由于所需仪器要求简单,操作简便,药品用量较少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研究了分光及荧光光度法分析测定痕量铬(Ⅵ)的新方法,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甲基橙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铬(Ⅵ)基于90℃温度条件下,在硫酸介质中,痕量铬(Ⅵ)能催化过氧化氢氧化甲基橙的褪色反应,在一定范围内催化剂Cr(Ⅵ)浓度和测量信号的差值(△A)成线性关系,实验研究了该反应的最佳褪色条件,得出方法表观活化能为25.73KJ·mol-1,线性范围为0~72μg·L-1,检出限为4.74μg·L-1,同时对干扰离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离子不干扰测定,该方法选择性好,同时将本法与标准方法测定进行了比较研究,对比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基本相当。2、铬(Ⅵ)—结晶紫—过氧化氢体系催化动力学光谱法测定痕量铬(Ⅵ)75℃温度下,在硫酸介质中,铬(Ⅵ)能显着催化过氧化氢氧化结晶紫褪色反应,铬(Ⅵ)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催化和非催化反应的吸光度差值(△A)成线性关系,且△A在较长时间内稳定。以此建立起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铬(Ⅵ)的新方法。实验研究了该反应的动力学行为,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方法线性范围为0~96μg·L-1,其线性回归方程为ΔA= 0.0033+0.1401C(Ⅵ)(μg·25mL-1) (r=0.9985)检出限为6.91μg·L-1。本方法操作简单,选择性好,可用于电镀废水、工业废水和湖水样品中铬(Ⅵ)含量的分析测定。3、藏红T高灵敏度荧光猝灭法测定痕量铬(Ⅵ)在盐酸酸性介质中,利用具有伯氨基团的藏红T与具氧化性的Cr(Ⅵ)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藏红T中伯胺基这一荧光基团消失,分子π电子共轭度降低,导致产物分子的荧光效率降低,从而使其整个反应体系的荧光强度下降的原理,建立用Cr(Ⅵ)-藏红T荧光猝灭测定痕量Cr(Ⅵ)的荧光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酸性介质中藏红T的最大激发波长为559.0nm,最大发射波长为575.0nm。试验结果表明,铬(Ⅵ)含量在0~128μg·L-1范围内与体系荧光强度有良好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为2.5μg·L-1 ,相对标准偏差为1.2%。本法具有灵敏度高、费用低、操作简便、快速等优点,已用于电镀废水、工业废水、自来水和湖水中痕量铬(Ⅵ)的测定,并与标准法进行对照比较,结果满意。

二、铑(Ⅲ)-溴酸钾偶氮胂Ⅲ褪色光度法测定微量铑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铑(Ⅲ)-溴酸钾偶氮胂Ⅲ褪色光度法测定微量铑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分子光谱法测定镧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光度法
2 动力学光度法
3 荧光光度法
4 化学计量学在分光光度法中的应用
    4.1 正交回归分析法
    4.2 神经网络算法
    4.3 其他计算法
5 展望

(3)非酶催化法测定食品中微量铜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催化光度法
    1.1 催化氧化动力学光度法
    1.2 催化还原动力学光度法
2 催化荧光法
3 催化电位法
4 方法局限性及展望

(4)分光光度法测定铁(Ⅲ)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直接显(褪)色光度法
    1.1 邻菲啰啉
    1.2 苯基荧光酮类
    1.3 磺基水杨酸
2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
3 阻抑动力学光度法
4 荧光光度法
5 化学发光分析法
6 联用技术用于铁?的分析检测
7 结语

(5)新显色剂5-羧基-1,2,4-三氮唑偶氮氯膦的合成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变色酸偶氮类显色剂
    2.2 卟啉类显色剂
    2.3 三氮烯类显色剂
    2.4 荧光酮类显色剂
    2.5 吡啶偶氮类显色剂
    2.6 其他类显色剂
        2.6.1 5-偶氮罗丹宁类显色剂
        2.6.2 亚甲胺H类显色剂
        2.6.3 偶氮苯类显色剂
        2.6.4 二安替比林甲烷类显色剂
        2.6.5 噻唑偶氮类显色剂
        2.6.6 含氮唑偶氮类显色剂
    2.7 本论文选题与研究思路
第三章 配合物显色机理
第四章 5-羧基-1,2,4-三氮唑偶氮氯膦的合成及结构鉴定
    4.1 实验仪器及试剂
        4.1.1 主要实验仪器
        4.1.2 试剂及药品
    4.2 试剂的合成
        4.2.1 合成原理
        4.2.2 合成方法
    4.3 结构鉴定
第五章 5-羧基-1,2,4-三氮唑偶氮氯膦与镧(Ⅲ)的显色反应研究
    5.1 实验部分
        5.1.1 主要仪器和试剂
        5.1.2 实验方法
    5.2 结果与讨论
        5.2.1 显色剂和配合物的吸收光谱
        5.2.2 酸度的选择
        5.2.3 缓冲液用量的选择
        5.2.4 CTACPA用量的选择
        5.2.5 显色时间与体系的稳定性
        5.2.6 配合物的组成
        5.2.7 工作曲线
        5.2.8 共存离子的影响
    5.3 样品分析
        5.3.1 样品的测定
        5.3.2 回收试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5-羧基-1,2,4-三氮唑偶氮氯膦与铜(Ⅱ)的显色反应研究
    6.1 实验部分
        6.1.1 主要仪器和试剂
        6.1.2 实验方法
    6.2 结果与讨论
        6.2.1 配合物的吸收光谱
        6.2.2 酸度的选择
        6.2.3 缓冲液用量的选择
        6.2.4 CTACPA用量的选择
        6.2.5 显色时间与体系的稳定性
        6.2.6 配合物的组成
        6.2.7 工作曲线
        6.2.8 共存离子的影响
    6.3 样品分析
        6.3.1 铸造镁合金
        6.3.2 铝合金样品
        6.3.3 回收试验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5-羧基-1,2,4-三氮唑偶氮氯膦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铜(Ⅱ)的研究
    7.1 实验部分
        7.1.1 实验仪器及试剂
        7.1.2 实验方法
    7.2 结果与讨论
        7.2.1 催化与非催化体系的吸收光谱
        7.2.2 CTACPA用量的选择
        7.2.3 反应介质和用量的选择
        7.2.4 H_2O_2用量的选择
        7.2.5 反应温度的选择和表观活化能的计算
        7.2.6 反应时间的选择和表观速率常数的计算
        7.2.7 体系的稳定性
        7.2.8 共存离子的影响
        7.2.9 工作曲线
    7.3 样品分析
        7.3.1 头发中铜的测定
        7.3.2 水中铜的测定
        7.3.3 回收实验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5-羧基-1,2,4-三氮唑偶氮氯膦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铁(Ⅲ)的研究
    8.1 实验部分
        8.1.1 实验仪器及试剂
        8.1.2 实验方法
    8.2 结果与讨论
        8.2.1 催化与非催化体系的吸收光谱
        8.2.2 CTACPA用量的选择
        8.2.3 反应介质的选择
        8.2.4 缓冲溶液用量的选择
        8.2.5 H_2O_2用量的选择
        8.2.6 反应温度的选择和表观活化能的计算
        8.2.7 反应时间的选择和表观速率常数的计算
        8.2.8 体系的稳定性
        8.2.9 共存离子的影响
        8.2.10 工作曲线
    8.3 样品分析
        8.3.1 头发中铁的测定
        8.3.2 面粉中铁的测定
        8.3.3 回收实验
    8.4 本章小结
第九章 5-羧基-1,2,4-三氮唑偶氮氯膦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钒(Ⅴ)的研究
    9.1 实验部分
        9.1.1 实验仪器和试剂
        9.1.2 实验方法
    9.2 结果与讨论
        9.2.1 催化和非催化体系的吸收光谱
        9.2.2 CTACPA用量的选择
        9.2.3 反应介质的选择
        9.2.4 缓冲溶液用量的选择
        9.2.5 KBrO_3用量的选择
        9.2.6 H_2SO_4用量的选择
        9.2.7 反应温度的选择和表观活化能的计算
        9.2.8 反应时间的选择和表观速率常数的计算
        9.2.9 体系的稳定性
        9.2.10 共存离子的影响
        9.2.11 工作曲线
    9.3 样品分析
        9.3.1 花生中钒的测定
        9.3.2 头发中钒的测定
        9.3.3 回收试验
    9.4 本章小结
第十章 结论与展望
    10.1 结论
    10.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铑(Ⅲ)-溴酸钾-二溴邻硝基偶氮胂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铑(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和仪器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吸收光谱
    2.2 反应介质
    2.3 试剂用量
    2.4 反应温度和加热时间
    2.5 共存离子的影响
    2.6 标准曲线
    2.7 铂-铑催化剂中铑含量测定
        2.7.1 铂-铑催化剂处理液
        2.7.2 铑的测定

(8)催化光度法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一、催化动力学光度法
    二、流动注射催化动力学光度分析法
    三、结论
第二部分 研究报告
    第一章 过氧化氢-橙黄G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钴
    第二章 催化光度法测定环境样品中的Sb(Ⅲ)
        2.1 阻抑褪色光度法测定微量Sb(Ⅲ)
        2.2 流动注射催化光度法测定微量Sb(Ⅲ)
    第三章 催化光度法测定环境样品中 Bi(Ⅲ )
        3.1 停留-反相流动注射阻抑光度法测定超痕量Bi(Ⅲ)
        3.2 反相流动注射阻抑光度法测定药物中的Bi(Ⅲ)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10)分光及荧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铬(VI)的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铬(Ⅵ)的研究综述
    1.1 引言
    1.2 铬元素的作用与危害
    1.3 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铬(Ⅵ)研究综述
        1.3.1 常规分光光度法
        1.3.2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
        1.3.3 阻抑动力学光度法
    1.4 荧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铬(Ⅵ)研究综述
        1.4.1 荧光增强法
        1.4.2 荧光猝灭法
    1.5 小结与展望
        1.5.1 小结
        1.5.2 展望
    1.6 研究课题的提出
2 甲基橙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铬(Ⅵ)
    2.1 试验部分
        2.1.1 试验仪器
        2.1.2 试验药品
        2.1.3 试验溶液配制
        2.1.4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吸收光谱曲线
        2.2.2 反应介质及其用量的影响
        2.2.3 甲基橙用量的影响
        2.2.4 过氧化氢用量的影响
        2.2.5 反应温度的影响
        2.2.6 反应时间的影响
        2.2.7 工作曲线、灵敏度及重现性
    2.3 共存离子的影响
    2.4 样品分析
    2.5 结论
3 结晶紫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铬(Ⅵ)
    3.1 试验部分
        3.1.1 试验仪器
        3.1.2 试验药品
        3.1.3 试验溶液配制
        3.1.4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吸收光谱曲线
        3.2.2 反应介质及其用量的影响
        3.2.3 结晶紫用量的影响
        3.2.4 过氧化氢用量的影响
        3.2.5 反应温度的影响
        3.2.6 反应时间的影响
        3.2.7 工作曲线、灵敏度及重现性
    3.3 共存离子的影响
    3.4 样品分析
    3.5 结论
4 藏红T 高灵敏度荧光猝灭法测定痕量铬(Ⅵ)
    4.1 实验部分
        4.1.1 仪器与试剂
        4.1.2 溶液配制
        4.1.3 试验原理及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激发和发射光谱曲线
        4.2.2 反应介质及用量的影响
        4.2.3 藏红T 用量的影响
        4.2.4 反应时间的影响
        4.2.5 反应温度的影响
        4.2.6 试剂加入顺序的影响
        4.2.7 工作曲线和方法精密度与检出限
    4.3 共存离子的影响
    4.4 样品分析
    4.5 结论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及待发表的论文目录

四、铑(Ⅲ)-溴酸钾偶氮胂Ⅲ褪色光度法测定微量铑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钒(Ⅴ)的研究进展[J]. 沈淑君.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1)
  • [2]分子光谱法测定镧的研究进展[J]. 李雪梅,柳玉英,巩秀贤. 冶金分析, 2015(01)
  • [3]非酶催化法测定食品中微量铜的研究进展[J]. 晋晓苹,黄爱平. 化学研究, 2014(02)
  • [4]分光光度法测定铁(Ⅲ)的研究进展[J]. 李国强,杨建君,何家洪,宋仲容,徐强. 冶金分析, 2014(01)
  • [5]新显色剂5-羧基-1,2,4-三氮唑偶氮氯膦的合成与应用研究[D]. 李呈宏. 浙江工业大学, 2013(05)
  • [6]稀土元素分析[J]. 刘文华. 分析试验室, 2012(07)
  • [7]铑(Ⅲ)-溴酸钾-二溴邻硝基偶氮胂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铑[J]. 寇明泽.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4)
  • [8]催化光度法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D]. 高芝. 延安大学, 2010(05)
  • [9]二溴羧基偶氮胂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铈[J]. 李北罡,李欣.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2009(02)
  • [10]分光及荧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铬(VI)的方法研究[D]. 何家洪. 重庆大学, 2008(06)

标签:;  ;  ;  ;  ;  

褪色分光光度法测定铑(Ⅲ)-溴酸钾偶氮唑Ⅲ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