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受试者脂肪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的异常表达

肥胖受试者脂肪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的异常表达

一、肿瘤坏死因子α在肥胖者脂肪组织中的异常表达(论文文献综述)

蔡浩[1](2021)在《慢性低氧对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的调控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s,NAFLD)是全球公认的最为常见的以发病缓慢、机体代谢改变为特征的肝脏疾病之一。NAFLD包括从肝脏脂肪变性在内的多种良性可逆性病理改变,也可进展为更加严重而且不可逆性的病理改变,如24%的患者可以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和肝硬化(cirrosis);<15%的患者可能最终从肝硬化发展为肝衰竭和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NASH的进展阶段,可进展为纤维化、甚至肝细胞癌,严重威胁生命。关于NAFLD进展为NASH的发病机制普遍共识为“多次打击(multiple hitting)”学说,脂质堆积造成氧化应激、脂质过氧化、炎症等是最关键因素之一。大量脂肪在肝细胞中积聚过多而发生NAFLD,引发一系列细胞毒性反应,最终导致炎症及纤维化。然而,在临床上,NASH的发生发展是复杂多样的,“多次打击”理论不能完全解释该病的发生和发展,甚至最新的研究表明纤维化是保护肝脏的一种代偿方式。此外,多种层次和不同来源的氧化应激等其他因素对NASH发生和发展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低氧是最为常见的病理状态,而且多项证据证实慢性缺氧与NASH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临床上最常见的全身性慢性缺氧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S)综合征,可以导致肝脏损伤,并可诱发心脏代谢综合征和NAFLD。加之,当前人们摄入高脂饮食和久坐等生活习惯,导致慢性间歇性低氧联合高脂饮食可导致脂质堆积、炎症和脂质过氧化时常发生并相伴。此外,多种因素都在表明,NAFLD的肝损伤和纤维化的进展似乎与缺氧有关。多项研究证实,长期居住在高海拔人群的肌肉、肝脏等组织线粒体氧化水平显着性高于居住在低海拔地区的人。而且这种现象与海拔升高和肝脏损伤明显相关。作为血供较为丰富的人体重要器官之一,肝脏对低氧刺激极其敏感。低氧不仅可致其微循环障碍,造成肝细胞损伤、充血、水肿及脂肪变性,严重者可引发线粒体等重要细胞器发生缺氧性损伤,最终导致细胞凋亡。长期暴露低氧环境是造成高原地区脂肪肝患病率较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可能的主要原因是低氧阻遏了部分三羧酸循环氧化反应,减少了脂肪酸β氧化的同时,增加或减少合成,进而可能引起肝脏脂质堆积,诱发脂肪肝形成。加之,脂质在肝脏大量堆积不能有效的产生分解代谢,均可引起脂质氧化应激反应,我们认为慢性低氧和高脂饮食、线粒体氧化应激等因素进而可能加重肝脏炎症和纤维化,使其发展为NASH,甚至是肝细胞癌。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HIFs)是生物体内细胞、组织等对缺氧刺激的反应的最关键调节因子。到目前为止,关于急慢性缺氧和HIFs在NAFLD中的作用的研究不多,但经过课题组的形态学证据表明,肝脏缺氧与NAFLD介导的脂肪变性同时发生,特别是在静脉周围,与乙醇诱导的脂肪肝较为相似。HIFs是细胞感受低氧和产生低氧效应的主要调节因子,HIF是由α和β亚基异二聚体组成,其中α可以根据结构和功能不同可分为1α和2α两种分子类型。其中缺氧诱导因子-2α(HIF-2α)是许多细胞中低氧下广泛表达的蛋白分子,其功能虽然没有HIF-1α表达广泛且意义重大,但是在肝脏、小肠和肾脏等组织中高表达,而且与脂代谢、纤维化和炎症通路的关键基因具有调节作用。前期的研究证实,HIF-2α的过度表达在高海拔地区居民肝脏等组织中普遍存在,可能是肝组织损伤的另一个潜在原因。细胞和动物实验均证实,抑制HIF-2α的表达可以减轻由细胞凋亡引起的肝组织损伤。但是,HIF-2α在脂肪肝和NAFLD进展机制的有关人类资料尚缺乏,而且HIF-2α在NASH发展过程中调节纤维化发展、促进肝细胞代谢的潜在机制仍尚不清楚。为了探讨高海拔慢性低氧暴露可能是增加NASH发病率的重要分子机制,本研究通过建立慢性缺氧的NASH小鼠模型,动态观察慢性缺氧对NASH小鼠的代谢表型(包括体重,肝指数,血糖,血清脂代谢及肝损伤指标)、病理组织学改变的影响。检测并分析了HIFs在人NASH肝脏及慢性缺氧的NASH小鼠肝脏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脂质代谢、炎症和纤维化的关系,进一步说明高海拔慢性低氧是如何影响NASH疾病的分子机制。希望通过本实验的研究为NASH的发病机制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并提供一些新的干预策略。第一部分慢性低氧对小鼠NASH总体代谢表征的改变目的:探讨高海拔慢性低氧对小鼠NASH总体代谢表征的改变。方法:(1)通过以高脂、高果糖饮食水联合CCL4构建NASH(C57BL6J小鼠)模型;以普通饮食、水为ND对照组。实验总体分组:常氧NASH组(n=20)、慢性低氧NASH组(n=20)、常氧普食ND组(n=20)和慢性低氧普食ND组(n=20)。慢性低氧组小鼠饲养于海拔4300m处。常氧组小鼠饲养在海拔36m处。为动态观察各项指标变化,分别于第4周和第8周取材。(2)通过检测血常规确定模拟慢性低氧环境。(3)动态监测各组小鼠体重、肝指数、血糖、血清脂代谢(TG、T-CHO)、肝脏TG和T-CHO及肝损伤(ALT、AST)指标。(4)行H&E染色、油红O染色、天狼星红染色评估小鼠肝脏病理变化。结果:(1)与常氧ND组相比,慢性低氧ND组体重减轻,但肝指数、血糖、血清脂代谢及肝损伤指标无差异,肝脏病理学两组均无明显脂肪变性、炎症及纤维化改变。(2)与ND组相比,NASH组小鼠体重、肝重、血糖、血清脂代谢及肝损伤指标显着上升,肝脏病理学提示NASH组小鼠肝脏表现明显脂肪变性。(3)与常氧NASH组相比,慢性低氧NASH组小鼠体重、血糖减轻,但肝指数显着上升,血清TG、T-CHO以及肝脏T-CHO无差异,但ALT、AST以及肝脏TG显着上升,病理学提示慢性低氧NASH组小鼠肝脏脂肪变性、炎细胞浸润和纤维化程度也显着上升,并且,上述改变随低氧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结论:慢性低氧模拟NASH小鼠模型造模成功。慢性低氧改善NASH小鼠体重和胰岛素抵抗;慢性低氧可能不影响NASH小鼠肝脏的脂肪变性和血清TG、T-CHO的水平;慢性低氧加重了NASH小鼠血清ALT、AST的水平;慢性低氧加重了NASH小鼠肝指数和肝脏TG的沉积,而非T-CHO;慢性低氧促进NASH小鼠肝脏的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化程度。第二部分慢性低氧促进小鼠NASH进展的分子机制目的:探讨慢性低氧在NASH发展过程中的潜在机制。方法:(1)通过高脂、高果糖饮食诱导联合CCL4构建NASH(C57BL6J小鼠)模型;以普通饮食水为ND对照组。实验总体分组:常氧NASH组(n=20)、慢性低氧NASH组(n=20)、常氧普食ND组(n=20)和慢性低氧普食ND组(n=20)。为构建高海拔慢性低氧环境,慢性低氧组小鼠饲养于海拔4300m处。常氧组小鼠饲养在海拔36m处。(2)四组小鼠分别于第4周和第8周造模结束后取材(肝脏组织),检测脂代谢相关基因(PPARα、CPT1、MTP、Apo B、FAT、FAS、ACC1、SCD、SREBP-1c)、NF-κB、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和纤维化基因(Collagen I、α-SMA、TGF-β)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或RT-qPCR法)。结果:(1)在慢性低氧的作用下,NASH组小鼠的脂肪从头合成途径相关基因(FAS、ACC1、SCD、SREBP-1c)的表达随缺氧时间的延长显着上调。(2)p-NF-κB表达上调显着,并低氧暴露呈时序性。(3)慢性低氧NASH组小鼠的炎症相关基因和纤维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随缺氧时间的延长显着上调。结论:慢性低氧主要通过上调SREBP-1c介导的DNL相关基因(FAS、ACC1、SCD)的表达促进肝脏TG的沉积;慢性低氧可以上调NASH小鼠肝脏的炎症相关基因TNF-α和IL-1β以及p-NF-κB的表达水平以促进炎症进展;慢性低氧激活NF-κB通路进而促进NASH小鼠肝脏的纤维化相关基因Collagen I、α-SMA和TGF-β的表达水平上调,从而加重纤维化进展;DNL相关基因、p-NF-κB及纤维化相关基因的表达的上调与低氧暴露的相互作用是时序性的。第三部分HIF-2α在NASH中的调控机制目的:探讨HIF-2α在NASH发展过程中的潜在机制。方法:(1)筛选7例NASH患者肝组织标本,9例正常肝组织为对照。通过对NASH人的肝脏组织的常规病理学检查(H&E染色、天狼星红染色)评估NAS评分。行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和RT-qPCR检测HIFs分别在人类和小鼠NASH(小鼠NASH造模方法同前两部分)肝脏组织中的表达水平。(2)通过慢病毒转染构建稳定低表达HIF-2α的HepG2细胞,以空载慢病毒转染HepG2细胞为对照,分别用PAL诱导HepG2细胞构建体外NASH模型,给予常氧(21%O2)、低氧(5%O2)处理24 h,行油红O检测评估脂质沉积;检测脂肪从头合成相关基因(FAS、ACC1、SCD、SREBP-1c)、NF-κB、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和纤维化基因(Collagen I、α-SMA、TGF-β)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或RT-qPCR法)。结果:(1)通过NAS活动评分证实本研究所搜集的7例脂肪肝均为NASH。人和小鼠NASH肝脏中HIF-2α的表达水平显着上调,而非HIF-1α。(2)慢性低氧可以上调HIF-2α的在NASH小鼠肝脏中的表达水平;慢性低氧NASH组小鼠的HIF-2α的表达随缺氧时间的延长显着上调。(3)抑制HIF-2α的表达可以下调SREBP-1c介导的DNL相关基因(FAS、ACC1、SCD)、炎症相关基因TNF-α和IL-1β与NF-κB和纤维化相关基因Collagen I、α-SMA和TGF-β的表达。结论:HIF-2α蛋白在人和小鼠NASH肝脏组织中均表达上调,而非HIF-1α。确定了HIF-2α在NASH发病中的作用;并且,HIF-2α的蛋白表达水平可能与NASH的严重程度相关。慢性低氧可以上调HIF-2α在小鼠NASH肝脏组织中的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体内、外实验均提示,低氧可以通过上调HIF-2α的表达促进SREBP-1c介导的DNL相关基因(FAS、ACC1、SCD)、炎症相关基因TNF-α和IL-1β与NF-κB和纤维化相关基因Collagen I、α-SMA和TGF-β的表达。干扰HIF-2α的表达可以缓解NASH的脂质沉积、炎症及纤维化

张坤[2](2021)在《脂肪因子分泌和炎症微环境交互作用驱动肥胖脂肪组织胰岛素抵抗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血清Glypican4、Proeurotensin和脂联素等脂肪因子与肥胖脂肪组织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研究目的]肥胖症已俨然成为全球公共卫生健康问题之一,形势十分严峻,对人类健康和寿命产生巨大影响。脂肪组织胰岛素抵抗是全身胰岛素抵抗的前奏,早于肝脏和骨骼肌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是2型糖尿病重要的病理生理基础。脂肪组织是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分泌多种脂肪因子参与糖脂代谢。其中新型脂肪因子Glypican4(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4,GPC4)、糖基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D(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specificphospholipase D,GPLD1)、Proneurotensin(前神经降压素,PNT)和经典脂肪因子脂联素(Adiponectin,ADP)均与肥胖症及糖脂代谢密切相关。但它们是否与脂肪组织胰岛素抵抗相关,目前尚无相关文献报道。因此,本课题旨在研究不同糖代谢状态的肥胖症患者的上述脂肪因子血清水平的变化,并进一步分析其与脂肪组织胰岛素抵抗的关系。[研究方法]将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肥胖门诊221名肥胖患者,依据胰岛素及血糖水平分组。正常胰岛素: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2.6;正常血糖: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6.1 mmol/L 和餐后 2 小时血糖(2h-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hPBG)<7.8 mmol/L;糖耐量受损:FBG<6.1 mmol/L,7.8mmol/L≤2hPBG<11.1 mmol/L;糖尿病:FBG≥7.0 mmol/L或2hPBG ≥11.1 mmol/L。共分为以下4组:正常胰岛素正常血糖组(normal insulin,NI,n=66)、高胰岛素正常血糖组(hyperinsulinemia,HI,n=50)、糖耐量受损组(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n=63)和糖尿病组(diabetes mellitus,DM,n=42)。体检中心37名体检正常的受试者作为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s,NC,n=37)。用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血清脂肪因子(GPC4、GPLD1、PNT和ADP)水平;用脂肪组织胰岛素抵抗指数(Adiposetissue insulin resistance index,Adipo-IR)(空腹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FA)X 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评估脂肪组织胰岛素敏感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Bonferroni事后分析对多组间连续资料进行比较;探讨脂肪因子(GPC4、GPLD1、PNT和ADP)与各临床参数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进一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上述脂肪因子的独立影响因素;最后,按脂肪因子水平(GPC4、GPLD1和ADP)进行分组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它们与脂肪组织胰岛素抵抗的关系。[研究结果]1.各亚组Adipo-IR水平:胰岛素抵抗人群(HI、IGT和DM组)Adipo-IR明显高于胰岛素敏感人群(NC和NI组)(P<0.05)。与NC组的Adipo-IR比较,HI 组增加了 3.2 倍,IGT 组增加了 2.1 倍,DM 组增加了 4.1 倍(9.27[6.22,13.71],6.77[3.91,10.64],11.09[7.52,18.02]vs 2.19[1.26,3.28],P<0.05)。2.各亚组脂肪因子水平:肥胖人群(NI、HI、IGT和DM组)血清GPC4水平较正常体重人群(NC 组)显着升高(1.93±0.34 ng/mL,2.27±0.58 ng/mL,2.21±0.60 ng/mL,2.49±0.67 ng/mL vs.1.70±0.33 ng/mL,P<0.05),分别升高了 13.53%,33.53%,30.00%和46.47%;且胰岛素抵抗肥胖人群(HI,IGT和DM组)的血清GPC4水平较胰岛素正常的肥胖人群(NI组)也显着升高(P<0.05)。肥胖人群(NI、HI、IGT和DM组)血清GPLD1水平较正常体重人群(NC组)显着升高(12.48±4.67 ug/mL,15.14±4.47 ug/mL,13.63±5.40 ug/mL,15.47±4.92 ug/mL vs.8.87±2.37 ug/mL,P<0.05),分别升高了 40.70%,70.69%,53.66%和 74.41%;同时,HI和DM组血清GPLD1水平较NI组也显着升高(P<0.05)。另外,IGT组血清 PNT 水平较 NC 组升高(45.02±10.38 pg/mL vs.38.15±7.31 pg/mL,P<0.05)。而NI、HI和DM组血清ADP水平较NC组显着降低(17.77±6.68 μg/mL,15.53±6.41 μg/mL,14.3 1 ±6.09 μg/mL vs.20.49±6.74 μmL,P<0.05),DM 组水平最低,与 NC、NI、IGT 组比较,分别降低了 30.16%、19.47%、23.93%(P<0.05)。3.脂肪因子与临床变量相关性分析:在所有研究受试者中,血清GPC4水平与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r=0.266)、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r=0.306)、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r=0.151)、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r=0.352)、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r=0.307)、尿酸(uric acid,UA)(r=0.152)、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r=0.234)、FFA(r=0.201)、FINS(r=0.254)、HOMA-IR(r=0.256)、Adipo-IR(r=0.359)、脂联素校正的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adiponectin,HOMA-AD)(r=0.247)和 GPLD1(r=0.464)呈正相关,与改良的定量胰岛素敏感性检测指数(Revised quantitative insulin sensitivity check index,Revised-QUICKI)(r=-0.279)呈负相关关系(P<0.05)。血清GPLD1水平与年龄(r=0.146)、BMI(r=0.303)、WC(r=0.278)、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r=0.201)、DBP(r=0.205)、ALT(r=0.232)、AST(r=0.237)、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r=0.268)、TG(r=0.300)、FFA(r=0.239)、FINS(r=0.245)、HOMA-IR(r=0.241)、HOMA-AD(r=0.260)和Adipo-IR(r=0.336)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r=-0.158)和Revised-QUICKI(r=-0.264)呈负相关(P<0.05);血清 PNT 水平与年龄(r=0.128)、TC(r=0.123)、TG(r=0.128)呈正相关(P<0.05);血清 ADP 水平与年龄(r=0.210)、性别(r=0.303)、HDL-C(r=0.336)和 Revised-QUICKI(r=0.390)呈正相关,与 BMI(r=-0.174)、WC(r=-0.263)、SBP(r=-0.146)、DBP(r=-0.208)、ALT(r=-0.223)、AST(r=-0.143)、UA(r=-0.291)、TG(r=-0.386)、FFA(r=-0.264)、FINS(r=-0.304)、FBG(r=-0.205)、2hPBG(r=-0.192)、HOMA-IR(r=-0.330)、Adipo-IR(r=-0.373)、HOMA-AD(r=-0.739)、GPC4(r=-0.187)和 GPLD1(r=-0.180)呈负相关(P<0.05)。4.脂肪因子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所有研究受试者中,GPLD1(β=0.559)、Adipo-IR(β=0.190)和 UA(β=0.128)是血清 GPC4 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其中GPLD1是最主要的独立影响因素;TG(β=0.467),GPC4(β=0.208),Adipo-IR(β=0.197)和年龄(β = 0.107)是血清 GPLD1 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其中TG是GPLD1最主要的独立影响因素;TG(β=0.140)和年龄(β=0.122)是血清PNT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TG是PNT最主要的独立影响因素;Adipo-IR(β=-0.183)、HDL-C(β=0.173)、性别(β=0.145)、TG(β=-0.190)和年龄(β=0.151)是血清ADP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其中Adipo-IR是ADP重要的独立影响因素。Adipo-IR与GPC4、GPLD1和ADP均独立相关。5.不同血清GPC4、GPLD1和ADP水平与脂肪组织胰岛素抵抗的风险: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所有受试者依据血清GPC4水平进行三等分分组(低GPC4 组≤1.81 ng/mL;中等 GPC4 组:1.82-2.18 ng/mL;高 GPC4 组:≥2.19 ng/mL),以低GPC4组为参照(reference=1.00),在校正年龄、性别、BMI、SBP、AST、FBG、TC、TG、HDL-C后,高GPC4组人群患脂肪组织胰岛素抵抗的风险是低 GPC4 组的 2.974 倍(OR=2.974,95%CI 1.262-7.011,P=0.013),表明血清GPC4水平升高是发生脂肪组织胰岛素抵抗的危险因素。同样的,依据血清GPLD1水平进行三等分分组(低GPLD1组:≤10.71μg/mL;中等GPLD1组:10.72-15.05 μg/mL;高 GPLD1 组:≥15.06 μg/mL),以低 GPLD1 组为参照(reference=1.00),在校正年龄、性别、BMI、SBP、AST 和 FBG 后,高 GPLD1组人群患脂肪组织胰岛素抵抗的风险是低GPLD1组的3.568倍(OR=3.568,95%CI 1.545-8.239,P=0.003)。然而,当进一步校正 TC、TG 和 HDL-C 后,高GPLD1组人群患脂肪组织胰岛素抵抗风险增加的趋势消失,表明高GPLD1组人群发生脂肪组织胰岛素抵抗可能是建立在血脂异常的基础上的。另外,将所有受试者依据血清ADP水平进行三等分分组(低ADP组:≤12.99μg/mL;中等ADP 组:13.00-19.84 μg/mL;高 ADP 组:≥19.85 μg/mL)。以高 ADP 组为参照(reference=1.00),校正年龄、性别和BMI后,低ADP组人群患脂肪组织胰岛素抵抗的风险是高 ADP 组的 2.266倍(OR=2.266,95%CI 1.080-4.755,P=0.040)。然而继续校正SBP、AST、FBG、TC、TG和HDL-C后,该趋势消失,表明血清ADP水平降低与脂肪组织胰岛素抵抗风险的增加,是建立在其他糖脂代谢异常基础上的。[研究结论]1.Adipo-IR从NGT到IGT和DM的自然病程中呈进行性升高,提示脂肪组织胰岛素抵抗参与糖尿病的整个发病过程。2.血清GPC4水平在肥胖尤其伴有胰岛素抵抗的肥胖患者中显着升高,血清GPLD1的变化趋势与血清GPC4一致,且GPLD1是GPC4最主要的独立影响因素,支持GPLD1切割GPC4的假说。高GPC4水平人群发生脂肪组织胰岛素抵抗的风险明显增加,血清GPC4是中国北方汉族人群脂肪组织胰岛素抵抗的生物标志物。3.血清PNT与脂质代谢密切相关,但与脂肪组织胰岛素抵抗无关。4.血清ADP水平与糖脂代谢相关指标密切相关,与脂肪组织胰岛素抵抗呈负相关。第二部分脂肪因子分泌和炎症微环境交互作用驱动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的机制研究[研究目的]肥胖症及其相关代谢疾病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脂肪组织胰岛素抵抗是肥胖症的病生理基础。脂肪因子分泌失调和脂肪组织慢性炎症是脂肪组织胰岛素抵抗发生的最主要的两种机制,两者之间相互影响。本课题第一部分已证实肥胖症患者血清Glypican 4(GPC4)和Neurotensin(NT)水平较正常体重人群显着升高。既往研究证实脂联素(ADP)具有显着的抗炎作用,而新型脂肪因子GPC4和NT是否也会对脂肪组织的炎症产生影响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模拟肥胖时体内真实状态,建立脂肪细胞和巨噬细胞不接触共培养体系,探讨在棕榈酸(Palmiticacid,PA)诱导的情况下GPC4、NT和ADP对巨噬细胞炎症的影响。[研究方法]1.脂肪细胞和巨噬细胞共培养后,脂肪因子和炎症因子分泌的变化3T3-L1前脂肪细胞分别在6孔板和Transwell小室中被诱导分化成熟。同时,RAW264.7巨噬细胞也被分别培养在6孔板和Transwell小室。然后,将培养脂肪细胞的Transwell小室移入培养巨噬细胞的6孔板中,同时将培养巨噬细胞的Transwell小室移入培养脂肪细胞的6孔板中,进行不接触共培养24h,分别收集Tanswell小室和6孔板中的细胞,提取总RNA,利用RT-qPCR方法检测脂肪细胞GPC4、NT、ADP、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和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 4)mRNA的表达水平和巨噬细胞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0 mRNA的表达水平。共培养体系的培养上清液被收集,脂肪因子(GPC4、ADP和NT)和炎症因子(TNFα、MCP-1、IL-6和IL-10)的分泌量通过ELISA法被检测。2.PA诱导对脂肪细胞和巨噬细胞细胞因子分泌功能的影响(1)PA诱导3T3-L1脂肪细胞:3T3-L1前脂肪细胞被诱导分化成熟,使用不同浓度梯度的PA(100 μM,200μM,400μM)作用6h、12h和24h,收集细胞,提取总RNA,利用RT-qPCR检测脂肪细胞脂肪因子GPC4、NT和ADP mRNA的表达水平和与胰岛素敏感性相关基因IRS-1和Glut4 mRNA的表达水平。此外,上述条件下的细胞培养上清液被收集,脂肪因子(GPC4、NT和ADP)的分泌量通过ELISA法被检测。对照组采用0.2%BSA诱导脂肪细胞6h、12h和24h。(2)PA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采用不同浓度梯度的PA(100μM,200 μM,400 μM)作用RAW264.7巨噬细胞6h、12h和24h后,收集巨噬细胞,提取总RNA,通过RT-qPCR检测炎症因子(TNFα、MCP-1、IL-6和IL-10)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培养上清液被收集,上述炎症因子在培养基中的分泌量通过ELISA法被检测。对照组采用0.2%BSA诱导巨噬细胞6h、12h和24h。3.脂肪细胞与巨噬细胞间的相互影响:(1)PA诱导的巨噬细胞对脂肪细胞脂肪因子的影响:用400μM PA作用Transwell小室中的RAW264.7巨噬细胞24h后,更换为胎牛血清培养基,与6孔板中培养的3T3-L1脂肪细胞进行不接触共培养24h;对照组共培养前采用0.2%BSA作用Transwell小室中的巨噬细胞24h。用RT-qPCR测定巨噬细胞TNFα MCP-1、IL-6和IL-10 mRNA的表达水平;并检测脂肪细胞GPC4、NT、ADP、IRS-1和Glut4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提取共培养的上清液,采用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中脂肪因子(GPC4、ADP和NT)和炎症因子(TNFα、MCP-1、IL-6和IL-10)的蛋白水平。(2)PA诱导的脂肪细胞对巨噬细胞炎症因子的影响:3T3-L1脂肪细胞被培养于Transwell小室,RAW264.7巨噬细胞被培养于6孔板中。其他步骤同上3(1)。4.GPC4、NT和ADP对PA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的影响:(1)GPC4对PA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的影响:小鼠GPC4重组蛋白采用不同浓度梯度(1,10,100 ng/mL)作用PA(400 μM)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6h、12h和24h,对照组为400 μMPA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用RT-qPCR测定巨噬细胞TNFα、MCP-1、IL-6和IL-10 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培养上清液被收集,上述炎症因子在培养基中的分泌量通过ELISA法被检测。(2)NT对PA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小鼠NT重组蛋白(1,10,100 μg/mL)作用 PA(400μM)诱导的 RAW264.7 巨噬细胞 6h,12h 和 24h,方法同4(1)。(3)ADP对PA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小鼠ADP重组蛋白(0.5,1,2 μg/mL)作用 PA(400μM)诱导的 RAW264.7 巨噬细胞 6h,12h 和 24h,方法同4(1)。[研究结果]1.脂肪细胞和巨噬细胞共培养后,脂肪因子和炎症因子分泌的变化3T3-L1脂肪细胞和RAW264.7巨噬细胞共培养24h后。共培养的脂肪细胞与单独培养的脂肪细胞比较,GPC4和NT mRNA的表达分别增加了 0.7倍和2.2倍(P<0.05),ADP mRNA 的表达下降了 55.0%(P<0.05),Glut4 mRNA 的表达降低了34.0%(P<0.05),IRS-1 mRNA的表达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共培养的巨噬细胞与单独培养的巨噬细胞比较,TNFα、IL-6和IL-10 mRNA的表达分别增加了 1.6倍、2.0倍和2.4倍(P<0.05),MCP-1 mRNA的表达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交换共培养体系上下两层的细胞类型再进行共培养,细胞因子表达与第一种共培养方式细胞因子变化趋势相一致。共培养细胞培养上清中除MCP-1外,其他因子的蛋白水平的变化与其mRNA的变化相一致。提示脂肪细胞和巨噬细胞间可通过细胞因子的旁分泌作用而相互影响。2.PA诱导对脂肪细胞和巨噬细胞细胞因子分泌功能的影响(1)PA诱导3T3-L1脂肪细胞:采用不同浓度的PA(100μM,200μM,400μM)诱导3T3-L1脂肪细胞6h、12h和24h。作用6h时,不同浓度的PA组ADP mRNA的表达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GPC4和NT mRNA的表达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作用12h时,400μMPA组ADP mRNA的表达量较对照组下降了 40.8%(P<0.05),NTmRNA 的表达增加了 0.6 倍(P<0.05)。作用 24h 时,400μM PA 组GPC4和NT mRNA的表达量较对照组分别增加了 1.1倍和1.5倍(P<0.05),ADP mRNA的表达量降低了 30.1%(P<0.05)。400μM PA组作用不同时间(6h、12h和24h)时,IRS-1 mRNA的表达量较对照组分别下降了 44.6%,39.8%和36.0%(P<0.05);作用12h和24h时,Glut4mRNA的表达量分别下降了 39.8%和38.2%(P<0.05)。细胞培养上清中GPC4,ADP和NT分泌蛋白变化与其mRNA的变化趋势与相一致。(2)PA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采用不同浓度的PA(100μM,200μM,400μM)诱导 RAW264.7 巨噬细胞 6h、12h 和 24h。400μMPA 组作用 6h 时,TNFα、MCP-1,IL-6和IL-10 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分别升高1.0倍、7.5倍、3.6倍和3.4倍(P<0.05);作用12h时,上述炎症因子mRNA的表达量较对照组分别升高3.8倍、11.6倍、4.9倍和3.3倍(P<0.05);作用24h时,上述炎症因子mRNA的表达分别增加了 5.5倍、7.4倍、7.7倍和6.9倍(P<0.05)。TNFα和MCP-1 mRNA的表达量在400μM PA 组显着高于 100μM PA 组和 200μM PA 组(P<0.05),而 IL-6 和 IL-10 mRNA在400μM PA组的表达量高于100μM PA组(P<0.05),提示PA对巨噬细胞炎症因子的影响呈剂量依赖性。400μM PA组诱导24h时,TNFα、IL-6和IL-10 mRNA的表达量显着高于作用6h时(P<0.05),MCP-1 mRNA的表达水平在作用12h时最高(P<0.05),提示PA影响巨噬细胞炎症因子存在时间依赖性。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MCP-1和IL-6蛋白的变化与其mRNA的变化趋势相一致,而IL-10蛋白水平无明显升高。3.脂肪细胞与巨噬细胞间的相互影响:(1)PA诱导的巨噬细胞对脂肪细胞脂肪因子的影响:首先400μM PA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24h,再与3T3-L1脂肪细胞共培养24h(实验组)。巨噬细胞TNFα、MCP-1、IL-6和IL-10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分别增加2.3倍、1.5倍、2.5倍和1.6倍(P<0.05)。脂肪细胞GPC4和NT 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分别增加4.0倍和 0.7 倍(P<0.05),ADP mRNA 的表达降低了 21.2%(P<0.05),Glut4 mRNA 的表达水平减少了 56.1%(P<0.05),IRS-1 mRNA的表达水平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脂肪细胞(单独培养组、对照组、实验组)比较,GPC4和NT 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性增加(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较单独培养组GPC4分别增加了1.6倍和6.9倍,NT分别增加了 1.6倍和3.6倍;实验组ADP mRNA的表达显着低于其他两组,较单独培养组减少了 54.0%,较对照组减少了 40.3%(P<0.05);IRS-1 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性下降(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较单独培养组分别下降了54.0%和72.0%(P<0.05);实验组Glut4 mRNA表达较单独培养组减少了 34.3%(P<0.05)。培养上清中GPC4和NT的分泌蛋白水平在上述三组中呈进行性升高(P<0.05),而ADP的分泌量呈进行性下降(P<0.05)。(2)PA诱导的脂肪细胞对巨噬细胞炎症因子的影响:交换共培养体系上下两层的细胞类型。PA(400μM)诱导3T3-L1脂肪细胞24h,与RAW264.7巨噬细胞共培养24h(实验组)。脂肪细胞GPC4和NT 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分别增加了 2.6倍和 1.6 倍(P<0.05),ADP mRNA 的表达降低了 43.3%(P<0.05)。此外,IRS-1 mRNA的表达水平降低了 22.1%(P<0.05),Glut4mRNA的表达水平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巨噬细胞TNFα、MCP-1、IL-6和IL-10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分别增加了 0.7倍、0.6倍、1.0倍和0.8倍(P<0.05)。三组巨噬细胞(单独培养组、对照组、实验组)比较,TNFα、IL-6和IL-10 mRNA的表达水平呈渐进性升高(P<0.05),对照组、实验组较单独培养组TNFα分别增加了 1.6倍和3.7倍,IL-6增加了 2.0倍和4.6倍,IL-10增加了 2.4倍和5.7倍;实验组MCP-1 mRNA表达高于其他两组,较单独培养组和对照组分别增加了 0.5倍和0.4倍(P<0.05)。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MCP-1、IL-6和IL-10的分泌蛋白水平在上述三组中均呈进行性升高(P<0.05)。4.GPC4、NT和ADP对PA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因子的影响:(1)GPC4对PA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因子的影响:GPC4重组蛋白(l,10,100 ng/mL)作用 PA(400μM)诱导的 RAW264.7 巨噬细胞 6h、12h 和 24h。100ng/mLGPC4作用6h时,TNFα、MCP-1、IL-6和IL-10mRNA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分别增加2.0倍、0.8 倍、0.7 倍和 0.5 倍(P<0.05);作用 12h 时,TNFα、MCP-1 和 IL-10mRNA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分别增加1.1倍、0.4倍和0.4倍(P<0.05);作用24h时,TNFα、IL-6和IL-10 mRNA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分别增加0.3倍、0.6倍和0.5倍(P<0.05)。细胞培养上清中上述炎症因子分泌蛋白水平的变化与其mRNA的变化相一致。(2)NT对PA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因子的影响:NT重组蛋白(1,10,100μg/mL)作用 PA(400μM)诱导的巨噬细胞 6h、12h 和 24h。100μg/mLNT 作用 6h、12h、24h时,TNFα、MCP-1、IL-6和IL-10 mRNA的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显着增加,TNFα分别增加了 0.7倍、0.3倍和0.4倍(P<0.05),MCP-1增加了 1.6倍、0.3倍和0.9倍,IL-6 增加了 0.7倍、1.3 倍和 1.9倍,IL-10增加了 2.0倍、0.7倍和 0.9倍(P<0.05)。细胞培养上清中炎症因子蛋白水平的变化与其mRNA的变化相一致。(3)ADP对PA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因子的影响:ADP重组蛋白(0.5,1,2 μg/mL)作用 PA(400μM)诱导的 RAW264.7 巨噬细胞 6h、12h 和 24h。2μg/mLADP 作用 6h时,TNFα和IL-10 mRNA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分别增加了 1.7倍和2.1倍(P<0.05),MCP-1和IL-6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下降了 70.3%和42.7%;作用12h时,TNFα、MCP-1和IL-6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分别下降了 42.5%、78.4%和41.3%(P<0.05),IL-10mRNA 的表达水平增加了 1.2 倍(P<0.05);作用 24h 时,TNFα、MCP-1 和 IL-6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下降了 38.7%、86.2%和45.8%(P<0.05)。细胞培养上清中炎症因子蛋白水平的变化与其mRNA的变化相一致。[研究结论]1.脂肪细胞和巨噬细胞共培养,通过细胞因子间的旁分泌作用而相互影响,加重脂肪组织炎症状态。2.PA诱发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促进GPC4和NT的表达和分泌,抑制ADP的表达和分泌。3.PA激活巨噬细胞炎症反应,影响炎症因子的表达和分泌。4.PA通过促进脂肪细胞和巨噬细胞细胞因子的分泌而增强细胞间的相互作用,进而加重脂肪组织炎症状态。5.GPC4和NT重组蛋白加剧PA诱导的巨噬细胞的炎症,而ADP重组蛋白减缓PA诱导的巨噬细胞的炎症。

邢英[3](2021)在《GLP-1通过调节脂代谢基因及肠道菌群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代谢紊乱,评价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对NAFLD的疗效、炎症指标的影响及相关性。探讨GLP-1在体外细胞模型水平、肠道微生态上对NAFLD的作用机制。为NAFLD防治提供更多理论依据。方法:第一部分:通过121例NAFLD患者与121例正常人群的生化指标、炎症指标比较,分析炎症指标的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性。进一步分析NAFLD患者在利拉鲁肽治疗前后生化指标、炎症指标改善情况,及相关性分析。第二部分:从公共数据库即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下载脂肪肝芯片数据,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查找差异靶基因和通路。以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为研究对象,经游离脂肪酸(FFA)和10%胎牛血清的低糖DMEM培养基培养HepG2细胞24h,通MTT测定细胞活性,结合油红O染色及细胞内甘油三酯(TG)的测定,确定NAFLD体外模型的建立。模型确立后给予不同浓度GLP-1干预24h后提取细胞总RNA,并反转录,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差异基因相关通路脂联素(APN)、脂联素受体(Adipo R)、5’-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mRNA的表达;提取细胞总蛋白,通过蛋白印迹法(Westren Blot)检测APN,Adipo R、AMPK、PPARα蛋白的表达;检测细胞内TG含量,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滴蓄积情况。分析GLP-1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第三部分:采用高通量测序手段,对比30例NAFLD患者与30例健康人群的肠道菌群多样性、结构、功能的差异。进一步将60例NAFLD患者完全随机平均分为利拉鲁肽治疗组、二甲双胍治疗组,深入探究利拉鲁肽治疗前后,患者炎症指标、生化指标与肠道菌群共变化机制,并通过功能预测评价和验证利拉鲁肽的治疗效果。结果:第一部分:(1)本研究中NAFLD患者的一般资料(体重指数(BMI)、血压、腰臀比(WHR))、生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C(LDL-C))均显着高于健康人群,但高密度脂蛋白C(HDL-C)显着低于健康人群(P<0.05)。对比分析发现,NAFLD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空腹胰岛素(FINS)、FB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极显着高于健康人群(P<0.05),IL-6、TNF-α均与HOMA-IR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P<0.001)。(2)利拉鲁肽治疗NAFLD患者前后诸多指标变化存在显着相关关系(P<0.05)。对患者一般资料(BMI、WHR、DBP、SBP)、胰岛β细胞功能(FPG、2hPG、FINS、HbA1c、HOMA-IR)、炎症相关指标(IL-6、TNF-α和APN)、脂代谢(TC、TG、LDL-C)、肝功能(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和脂肪衰减值(CAP)均产生极显着影响(P<0.001),对HDL-C、LSM影响不显着(P>0.05)。肝功能指标改善与炎症因子下降、APN升高呈正相关。第二部分:(1)通过生物信息分析,发现NAFLD差异基因富集的AMPK、过氧PPARα信号通路为APN及Adipo R下游通路。(2)通过油红O染色、TG的测定及结合MTT结果显示:(油酸)造模液浓度为1mM,造模时间为24h时,对细胞活性无显着影响,且细胞内TG显着升高,细胞内脂滴蓄积明显,是诱导细胞脂肪变性的最佳条件。(3)TG含量测定:不同浓度GLP-1处理组与模型组细胞比较,TG含量显着下降,并且与浓度呈现正相关关系(P<0.01)。(4)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不同浓度GLP-1处理48h,可不同程度降低细胞内蓄积的脂滴,尤其1000nM效果明显。(5)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不同浓度GLP-1处理48h后,脂代谢基因APN、Adipo R、AMPK、PPARα mRNA表达明显升高;(6)蛋白印迹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不同浓度GLP-1处理48h后,脂代谢基因APN、Adipo R、AMPK、PPARα蛋白表达明显升高。第三部分:(1)NAFLD患者与健康人群肠道菌群差异明显。NAFLD患者肠道中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等典型优势有益菌的丰度均低于健康人群,同时包含多种机会性致病菌的变形菌门的丰度显着高于健康人群。(2)利拉鲁肽对NAFLD的治疗效果优于二甲双胍。且利拉鲁肽对肠道菌群的影响相对较小。利拉鲁肽治疗后,肠道细菌丰度变化与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脂代谢、炎症相关指标、肝功能、脂肪沉积等多项指标密切相关。此外,利拉鲁肽治疗后,患者肠道中多个基因丰度存在显着差异,包括胆汁酸生物合成、胰岛素抵抗、胰高血糖素信号通路显着减弱,丙酸代谢、丁酸代谢显着增强等(P<0.05)。结论:(1)NAFLD患者存血压、血糖、血脂代谢紊乱,并有炎症指标偏高及胰岛素抵抗。故NAFLD患者应全面评估并对危险因素积极进行干预,即控制糖脂等代谢紊乱、合理降压等,GLP-1可显着改善NAFLD患者临床指标,降低炎症指标,改善肝脏脂肪沉积,对脂肪肝治疗效果显着。(2)脂肪肝存在APN基因及下游通路基因的差异表达。1Mm FFA培养HepG2细胞24h,可诱导细胞脂肪变,可作为脂肪肝细胞模型;GLP-1通过激活脂代谢基因APN、Adipo R、AMPK、PPARα的表达,从而缓解HepG2细胞脂肪变,减少细胞内脂滴,因此GLP-1对脂肪肝细胞模型有一定缓解作用。(3)利拉鲁肽对NAFLD的疗效优于二甲双胍,且对患者肠道菌群影响相对较小,肠道菌群与炎症指标相关,肠道菌群结构及代谢组学可能是其改善脂肪肝重要突破口。

李凯[4](2019)在《HIF-1α在肥胖小鼠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及有氧运动的干预作用》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本研究以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BPH)小鼠为基础,通过4周跑台运动为手段进行干预,主要观察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tor-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等与组织低氧相关的蛋白的表达,从而探讨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小鼠前列腺增生发生机制及有氧运动对前列腺增生的改善作用。研究方法:SPF级C57BL/6J小鼠39只,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ontrol,CON组,n=15)进行普通饲料喂养,高脂饮食组(High fat diet,HFD组,n=24)小鼠喂食高脂饲料,经过12周饮食干预后,每组各随机取6只取材,以HFD组前列腺指数较CON有显着性增加确定建模成功。建模成功后进行运动干预,CON组剩余小鼠继续喂食普通饲料为普通饮食组(Standard diet,SD组,n=9)、HFD组继续喂食高脂饲料随机分为肥胖组(Obesity,OB组,n=9)、运动组(training,T组,n=9),T组运动方案为小鼠跑台运动,14m/min,60min/次/天,每周6天,共4周。干预结束后,采集血液,剥离前列腺组织称量小鼠前列腺质量(prostate weight,PW),并计算前列腺指数(prostate index,PI)、用水取代法测量各组小鼠前列腺体积(prostate volume,PV);用ELISA检测血脂指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IF-1α、VEGF、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等;HE染色观察前列腺组织病理学改变;Western Blot检测前列腺组织中HIF-1α、Bcl-2、Bax等蛋白的相对表达含量。实验结果以M±SD表示,统计方法用两组间差异性检验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差异性分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着性用p<0.05表示。研究结果:1.HFD组小鼠平均体重在第9周达到CON组的1.2倍,并出现显着性升高(p<0.01),经过12周高脂饮食,HFD组小鼠体脂率(6.63%±0.85%)与CON组小鼠(3.00%±0.69%)相比出现了显着性增加(p<0.01);2.HFD组小鼠PV(0.14±0.03)ml、PW(0.13±0.03)g以及PI(0.32±0.07)与CON组小鼠PV(0.05±0.02)ml、PW(0.05±0.03)g以及PI(0.16±0.09)相比,均出现显着性增长(p<0.01);3.HFD组HIF-1α的IOD(sum)值为(8.1±2.9)×106,较CON组IOD(sum)值(1.9±0.6)×106,出现显着性升高(p<0.01)。4.通过Pearson积差相关性分析发现:PV与TG呈正相关关系(r=0.573,p=0.007),并且PV与LDL呈正相关关系(r=0.830,p=0.000);5.4周有氧运动后,OB组、T组两组小鼠平均体重变化无显着性变化(p>0.05);对两组小鼠体重变化率(%)分析发现T组小鼠体重变化率较OB组出现显着性降低(p<0.05);6.4周有氧运动对肥胖诱导前列腺增生小鼠PW、PV、PI等相关指标的变化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7.与SD组相比,OB组小鼠前列腺组织中HIF-1α显着性升高(p<0.01)、VEGF显着性升高(p<0.01)、平均MVD出现显着性升高(p<0.05);与OB组相比,T组小鼠前列腺组织中HIF-1α有显着性降低(p<0.05)、VEGF无显着性改变(p>0.05)、平均MVD并无显着性变化(p>0.05)。8.与SD组相比,OB组小鼠前列腺组织中Bcl-2总蛋白相对含量较SD组出现升高(p<0.01),Bax总蛋白相对含量出现升高(p>0.05),但无统计学意义;与OB组相比,T组小鼠前列腺组织中Bax总蛋白相对含量出现升高(p<0.05)、Bcl-2总蛋白的相对含量并无显着性差异(p>0.05)研究结论:1.12周高脂饮食干预可以诱发小鼠出现肥胖现象并且伴随BPH的表现;2.12周高脂饮食干预可以使小鼠前列腺组织出现低氧状况并伴随前列腺细胞核中HIF-1α表达升高的现象;3.4周有氧运动可能通过降低前列腺腺腔面积抑制BPH发展;4.通过4周有氧运动可以使前列腺细胞核中HIF-1α的表达下降,改善前列腺组织低氧状况;5.有氧运动刺激前列腺组织中凋亡诱导因子Bax的表达促进前列腺细胞凋亡从而抑制BPH;6.4周有氧运动对OB小鼠PV、PW、PI的改善作用并不明显,可能与有氧运动干预时间有关。

夏俊[5](2019)在《有氧运动联合迷迭香对肥胖大鼠睾丸组织LC3/TNF-α通路和精子质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实验目的:(1)探讨有氧运动和迷迭香对高脂膳食诱导大鼠肥胖形成的干预作用。(2)从睾丸组织LC3/TNF-α通路的变化中,探讨运动训练和补充迷迭香干预,对高脂膳食大鼠自噬介导炎症水平及精子质量的影响研究。实验方法:选取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NC组,10只);高脂对照组(HF组,10只);高脂+运动组(HE组,10只);高脂+迷迭香组(HR组,10只);高脂+运动+迷迭香组(HER组,10只)。HR和HER组每天灌胃0.6ml浓度为25mg/kg的迷迭香提取物混合溶液,其他组大鼠每天灌胃0.6ml生理盐水。HE组和HER组每天进行60分钟的无负重游泳,每周6次。10周后,测量大鼠体重、体长,计算Lee’ s指数;采用WHO推荐的Diff-Quik快速染色方法对精子形态进行染色,获得精子活动率;ELISA检测大鼠血清TG、TC、HDL、LDL含量,睾丸组织TNF-α、NF-κB含量;采用RT-PCR检测睾丸组织LC31、LC311、p62、TRAF6mRNA表达水平;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睾丸组织超微结构。实验结果:(1)与NC组相比,HF组大鼠体重、Lee’s指数、TG、TC、LDL均显着升高(P<0.05)。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有氧运动对高脂膳食大鼠体重、Lee’s指数、TG、TC、LDL的降低均具有显着性作用(P<0.05),HDL无显着性作用(P>0.05);补充迷迭香对高脂膳食大鼠TG、TC、LDL的降低具有显着性作用(P<0.05),体重、Lee’s指数、HDL变化无显着性差异(P>0.05);有氧运动联合迷迭香干预对高脂膳食肥胖大鼠TG、TC的降低具有显着交互作用(P<0.05),但无协同作用,对体长、体重、Lee’s指数、LDL、HDL变化均无交互作用(P>0.05)。(2)与NC组相比较,HF组大鼠精子总数和精子活动率均显着降低(P<0.05)。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品示,有氧运动对高脂膳食大鼠精子总数和精子活动率升高具有显着性作用(P<0.05);补充迷迭香对高脂膳食大鼠精子活动率升高具有显着性作用(P<0.05),对精子总数无显着性变化(P>0.05);有氧运动联合迷迭香对高脂膳食大鼠精子总数和精子活动率无交互作用(P>0.05)。(3)与NC组相比较,HF组大鼠睾丸组织NF-κB、TNF-α含量均显着升高(P<0.05)。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得知,有氧运动对高脂膳食大鼠睾丸组织NF-κB、TNF-α均显着降低(P<0.05);补充迷迭香使睾丸组织NF-κB、TNF-α均显着降低(P<0.05);有氧运动联合迷迭香对NF-κB、TNF-α降低无显着性交互作用(P>0.05)。(4)与NC组相比较,HF组大鼠睾丸组织LC3-Ⅰ、p62mRNA含量显着升高(P<0.01),LC3-Ⅱ、TAFR6mRNA含量显着降低(P<0.05)。双因素方差分析可知,有氧运动对高脂膳食大鼠睾丸组织中LC3-Ⅰ、p62mRNA水平降低具有极显着作用(P<0.01),LC3-Ⅱ、TAFR6mRNA水平升高具有显着性作用(P<0.05);补充迷迭香对高脂膳食肥胖大鼠睾丸组织中LC3-Ⅰ、p62mRNA水平降低具有显着性作用(P<0.05),LC3-Ⅱ、TAFR6mRNA水平升高具有显着性作用(P<0.05);有氧运动联合迷迭香对肥胖大鼠睾丸组织中LC3-ⅠmRNA水平降低具有显着性交互作用(P=0.015),但无协同作用,对p62、LC3-Ⅱ、TAFR6 mRNA水平均无交互作用(P>0.05)。(5)与NC组相比,肥胖组大鼠线粒体肿胀空泡变性,溶酶体、脂滴增多,线粒体数量减少,线粒体内脊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氧运动和补充迷迭香组观察到大量自噬泡和自噬溶酶体的形成。实验结论:(1)本实验成功复制肥胖大鼠模型,肥胖引起大鼠睾丸组织脂代谢系统产生紊乱。单纯有氧运动或迷迭香干预均能抑制大鼠的脂代谢紊乱和抑制肥胖的形成,但二者联合干预不具有协同作用。(2)肥胖引起大鼠睾丸组织的自噬水平降低、炎症水平升高以及精子质量下降。单纯有氧运动或迷迭香干预均能增强大鼠睾丸组织自噬活性,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减少TNF-α转录表达,改善精子质量,但二者联合干预不具有协同作用。

姜晓天[6](2019)在《基于IRE1α/JNK通路探讨解毒通络调肝方干预脂肪组织胰岛素抵抗的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评价解毒通络调肝方对肥胖2型糖尿病(T2DM)大鼠脂肪组织胰岛素抵抗(IR)的干预效果,观察其对脂肪细胞内质网应激(ERS)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解毒通络调肝方治疗IR的作用和机制。方法:体内实验通过高脂饲料诱导ZDF大鼠建立肥胖T2DM模型,ZL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以普通饲料维持饲喂,无药物干预。西药组以盐酸二甲双胍(0.5g·kg-1·d-1)灌胃作为阳性药物对照。中药组应用低、中、高剂量(1g·kg-1·d-1,3g·kg-1·d-1,5g·kg-1·d-1)解毒通络调肝方进行药物灌胃。灌胃持续8周后观察解毒通络调肝方对成模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评价其糖耐量和胰岛素敏感性,检测脂肪组织中IRE1、P-IRE1、JNK,P-JNK的蛋白表达和IRS1的mRNA表达。体外实验通过衣霉素诱导成熟的3T3-L1脂肪细胞建立ERS模型,对照组未经衣霉素诱导,无药物干预。西药组以盐酸二甲双胍(1mmol/L,即0.166μg/ml)作为阳性药物对照,中药组应用低、中、高剂量解毒通络调肝方(25μg/ml、50μg/ml、100μg/ml)进行药物干预。测定解毒通络调肝方对脂肪细胞葡萄糖摄取量的影响,评价其胰岛素敏感性,检测脂肪细胞IRE1、JNK和NF-κB的蛋白表达,以及脂肪细胞因子和炎症因子ADPN、LP、IL-6和TNF-α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通过12周高脂饲喂,模型组脂代谢相关指标如体质量、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等显着上升(P<0.05,P<0.01),糖代谢相关指标如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IR指数等相关指标显着上升(P<0.01),口服糖耐量试验中出现血糖峰值延迟,IR显着。经药物干预,中药组和西药组糖脂代谢异常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中药各剂量组体质量均下降,其中高剂量组下降显着(P<0.05),IR指数显着下降(P<0.05,P<0.01),血糖峰值延迟恢复,口服糖耐量试验提示中药各剂量组对ZDF大鼠糖耐量起到恢复作用(P<0.01)。中药高剂量组对于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和空腹血糖的调节效果优于西药组(P<0.05)。以Western blot法检测ERS相关蛋白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对脂肪组织中IRE1α和JNK产生抑制,并且降低了其磷酸化的比例(P<0.05,P<0.01)。RT-PCR结果示,与模型组相比,中药中、高剂量组IRS1的mRNA表达有显着上升(P<0.01)。对JNK、p-JNK蛋白表达的抑制和IRS1的mRNA上调,中药高剂量组较西药组更加显着(P<0.01)。提示解毒通络调肝方能够通过降低IRE1α和JNK磷酸化水平,减轻脂肪组织ERS,改善模型大鼠糖、脂代谢异常,减轻体质量,恢复受损糖耐量,降低胰岛素敏感指数,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控制IR进展。通过衣霉素对成熟3T3-L1脂肪细胞进行诱导后,ERS相关蛋白IRE1、JNK的表达出现显着上调(P<0.05,P<0.01),葡萄糖摄取量显降低且胰岛素敏感性降低(P<0.05,P<0.01),NF-κB蛋白表达明显上升(P<0.01),同时TNF-α、IL-6、LP表达亦显着升高(P<0.01),而ADPN显着下降(P<0.01)。经过解毒通络调肝方的药物干预,其炎症和ERS状态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脂肪细胞因子的异常分泌得到控制,胰岛素敏感性上升,IR水平显着降低。中药高剂量组对胰岛素敏感性的改善和对IL-6表达的抑制较西药组更优(P<0.05,P<0.01),中药高剂量组对JNK和TNF-α的抑制、对对IRS1的mRNA表达上调与西药组无显着差异(P>0.05)。提示解毒通络调肝方对于脂肪细胞IR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IRE1α/JNK表达,以减轻炎症状态,缓解ERS,改善胰岛素信号转导。结论:解毒通络调肝方对肥胖T2DM大鼠的糖脂代谢异常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能够减轻体重,并起到胰岛素增敏剂的作用;毒损肝络是T2DM重要病机之一,以解毒通络调肝法治疗IR具有其可行性和独特优势;解毒通络调肝方改善IR的作用靶点可能是脂肪组织ERS,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脂肪细胞IRE1α/JNK信号通路,调节脂肪细胞因子、炎症因子异常分泌,缓解ERS,以改善胰岛素信号转导。

常迎娜[7](2019)在《不同糖耐量人群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不同糖耐量人群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与葡萄糖代谢参数、脂质代谢参数、胰岛素抵抗、内脏脂肪面积等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其在早期血糖升高中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在石家庄各大社区,招募年龄在1870岁、符合入排标准的人群,并自愿原则签署知情同意书参加本研究,共招募了328人,通过OGTT实验分为正常糖耐量(NGR)组118人、糖尿病前期组(IGR)123人、初诊2型糖尿病组(T2DM)87人。收集所有受试人员的性别、年龄、既往史等信息;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等指标,计算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检测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等生化指标及空腹血糖、0.5小时血糖、2小时血糖、空腹胰岛素、0.5小时胰岛素、2小时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计算HOMA-IR、HOMA-β等糖代谢相关指标,利用双能X射线检测全身脂肪百分比、内脏脂肪面积、男性脂肪百分比等体脂相关数据,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TNF-α水平。结果:1.三组人群在性别、年龄、血压、吸烟史、饮酒史、既往史、家族史及一般生化:肝肾功能、血脂指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2.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NGR、IGR、T2DM三组间的空腹血糖FBG、0.5h血糖、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01),与NGR组相比,IGR及T2DM组FBG、0.5h血糖及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显着升高,与IGR组相比,T2DM组FBG、0.5h血糖及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GR组相比,IGR及T2DM组HOMA-IR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与IGR组比较,T2DM组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间的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比较,与NGR比较,IGR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T2DM组有统计学差异(P<0.001);与IGR组相比,T2DM组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3.与NGR组相比,IGR及T2DM组在内脏脂肪组织面积(VAT)、腰围、腰臀比、体质指数(BMI)方面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IGR和T2DM组比较并无显着性差异。与NGR组相比,IGR组在肥胖质量体重比、男性脂肪百分比(A)方面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全身脂肪百分比、周围脂肪百分比、女性脂肪百分比等方面无显着性差异(P>0.05)。三组间TNF-α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与NGR组相比,IGR组及T2DM组TNF-α水平显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IGR组相比,T2DM组TNF-α水平也显着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TNF-α与男性脂肪百分比、内脏脂肪面积、HbA1C、HOMA-IR、全身脂肪百分比呈正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内脏脂肪面积是TNF-α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7)。结论:1.在糖尿病前期人群,血清TNF-α水平较正常人增高,提示在糖尿病前期已有炎症反应存在,随着血糖升高,TNF-α进一步升高,机体炎症反应进一步加重。2.糖尿病前期及初诊糖尿病组内脏脂肪面积增高,提示早期血糖升高的人群以内脏脂肪增加为主。3.随着内脏脂肪面积增加,血清TNF-α水平逐渐升高,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内脏脂肪面积是TNF-α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内脏脂肪面积增高导致机体炎症反应加重,致使TNF-α水平升高。4.随着血糖升高,血清TNF-α水平升高,胰岛素抵抗加重,同TNF-α成相同增高趋势,考虑升高的TNF-α有可能通过加重胰岛素抵抗,进一步引起血糖异常。

陈桥桥[8](2019)在《电针调控肥胖模型小鼠慢性炎症水平和肠道通透性的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肥胖是一种以脂肪组织沉积,慢性低度炎症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疾病。肠道通透性增加在肥胖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观察电针干预前后,高脂饮食诱导肥胖模型小鼠的肥胖相关指标、肠道通透性及TLR4-My D88-NF-κB炎症信号通路的变化,探讨电针治疗肥胖的分子机制,为针灸治疗肥胖及其相关并发症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130只C57BL/6小鼠,从中随机分出2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非高脂饲料喂养11周后随机分为两组:N1和N2,每组10只。剩余110只小鼠用高脂饲料喂养建立肥胖小鼠模型,11周后筛选出体重高出同时间点对照组平均体重15%以上的小鼠作为肥胖小鼠,并随机分为六组:模型组(M1和M2)、电针治疗组(A1、A2、A3和A4)。造模失败的小鼠,靠近体重均值附近随机抽取10只组成肥胖抵抗组(R)。N1、M1组小鼠造模结束即进行取材。而A1、A2、A3、A4组小鼠造模结束后行电针治疗,治疗周期分别为1w、2w、3w、4w;N2、M2、R组小鼠仅捆绑不扎针,治疗周期结束后即进行取材。计算各组小鼠的体重增长值、Lee’s指数、脂肪系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CHO、TG、HDL-C、LDL-C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IL-1β、TNF-α、IL-4、IL-10、LP、ADPN和血浆LPS、PGN以及结肠IL-1β、IL-10等的含量。HE染色观察脂肪细胞形态大小、结肠病理结构及慢性炎症情况。IHC染色检测肠道紧密连接蛋白ZO-1、Claudin-2的分布密度。q PCR法检测结肠组织TLR4、My D88、NF-κB mRNA的表达量。通过M1、N1两组小鼠间的比较,对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小鼠模型进行评价。通过N2、M2、R三组小鼠间的比较,探索高脂饮食在不同表型小鼠(肥胖倾向型、肥胖抵抗型)中诱导肥胖作用的差异。通过模型组和电针治疗组间的比较,确定电针干预对肥胖的治疗作用。通过将A2、A3、A4与A1进行比较,确定延长治疗周期,电针干预在肥胖指标改善方面的作用是否增强。结果:1、高脂喂养11周后,有59只小鼠的体重达到肥胖标准,造模成功率约为55.66%(意外死亡4只)。喂养11周后,N1、M1两组小鼠的体重均增加。M1组小鼠的体重增长值、Lee’s指数、脂肪系数、血清CHO、TG、IL-1β、TNF-α(P<0.01)、LDL-C(P<0.05)水平均显着高于N1组,HDL-C水平显着低于N1组(P<0.01)。镜下(HE′400)M1组小鼠的脂肪细胞体积较大,形态大小不一;而N1组小鼠的脂肪细胞体积相对较小,形态不一,大小相似。M1组与N1组相比,单个视野内脂肪细胞数量减少,细胞长径、短径均增大。2、未接受电针治疗的组间相比:治疗周期结束后,M2组体重、Lee’s指数、脂肪系数、CHO、TG、LDL-C、LP、IL-1β、TNF-α均显着高于N2组(P<0.01)和R组(P<0.01),而HDL-C、ADPN、IL-4、IL-10水平低于N2组(P<0.01)和R组(P<0.01)。R组与N2组相比,体重、脂肪系数、CHO、LP、ADPN、IL-4、IL-10无差异,而Lee’s指数、TG、LDL-C、IL-1β、TNF-α水平均高于N2组(P<0.05),HDL-C水平低于N2组(P<0.01)。各电针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A1组与M2组相比,体重、TNF-α(P<0.01)、TG、LP(P<0.05)水平均下降,IL-10水平升高(P<0.05),其余指标无差异。A2组与M2组相比,体重、脂肪系数、CHO、TG、LDL-C、LP、TNF-α水平均下降(P<0.01),而IL-4、IL-10(P<0.01)、ADPN(P<0.05)含量均升高。A3组与M2组相比,小鼠体重、Lee’s指数、脂肪系数、CHO、TG、LDL-C、LP、IL-1β、TNF-α水平均下降(P<0.01),而HDL-C、ADPN、IL-4、IL-10含量均升高(P<0.01)。A4组与M2组相比,结果与A3组一致。电针治疗组间相比:A2与A1组相比,脂肪系数、TG、LP(P<0.01)、CHO、LDL-C、TNF-α(P<0.05)水平均减少,而IL-4、IL-10水平均增多(P<0.01),其余指标无差异。A3与A1组相比,除同A2组一致的改变趋势外,尚有体重、IL-1β水平下降(P<0.01),HDL-C(P<0.01)、ADPN(P<0.05)水平升高。A4与A1组相比,变化趋势同A3组一致。延长治疗周期,电针干预治疗肥胖作用增强。3、未接受电针治疗的组间相比:电针治疗周期结束后,M2组结肠IL-1β、血浆LPS、PGN含量均高于N2组(P<0.01)和R组(P<0.01或P<0.05),IL-10、ZO-1、Claudin-2水平均低于N2组(P<0.01)和R组(P<0.01)。R组与N2组相比,IL-1β、LPS、PGN含量增多(P<0.05),而IL-10、ZO-1含量减少(P<0.05),Claudin-2无差异。各电针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A1组与M2组相比仅IL-1β含量降低(P<0.05),IL-10含量增高(P<0.01),其余指标无差异;A2组与M2组相比,其变化趋势与A1组一致;A3组与M2组相比,除IL-1降低(P<0.01)、IL-10增高(P<0.01)外,ZO-1(P<0.05)、Claudin-2(P<0.01)表达增高;与M2组相比,A4组IL-1β(P<0.01)、LPS(P<0.05)水平下降,IL-10、Claudin-2(P<0.01)、ZO-1(P<0.05)水平升高,PGN含量无改变。电针治疗组间比较,A2、A3组与A1组比较仅有IL-10增高(P<0.01),其余指标无差异;A4组除IL-10增高(P<0.01)外,Claudin-2表达也升高(P<0.05)。镜下(HE′400)N2组结肠形态结构正常,无炎细胞浸润,未见明显病理改变,与N2组相比,M2、R、电针治疗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炎细胞浸润、肠腺空泡变性等病理性损伤,模型组病变最为明显;而治疗组与模型组M2相比,A4组炎细胞浸润、肌细胞变性等病理性损伤有所改善。4、未接受电针治疗的组间相比:M2组TLR4、My D88、NF-κB基因表达量均明显高于N2组(P<0.01)和R组(P<0.01)。R组与N2组相比,TLR4、My D88基因表达量均升高(P<0.01),而NF-κB基因表达无差异。电针治疗组与M2组相比,A1、A2、A3、A4组TLR4、My D88、NF-κB基因表达量均下降(P<0.01)。电针治疗组间比较,A3、A4组TLR4、My D88、NF-κB基因的表达量较A1组均明显下降(P<0.01),但A2组NF-κB基因的表达量较A1组上升(P<0.01)。结论:高脂饮食可诱导肥胖的发生,出现脂肪堆积和全身慢性炎症反应,诱导肠道通透性增加。电针通过抑制TLR4-My D88-NF-κB炎症信号通路及降低肠道通透性,改善高脂饮食诱导肥胖。

郭欣欣[9](2019)在《脊髓PPARα在肥胖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神经病理性疼痛(neruopathic pain,NeP)是慢性疼痛的一种,是困扰人类健康的严重问题之一,可由炎症、外伤、手术、癌症、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免疫性疾病(如艾滋病)等因素诱发,表现为自发痛和触诱发痛,即正常情况下非伤害性刺激引起的疼痛和痛觉过敏。研究显示,肥胖已经是术后急性疼痛的一个已知危险因素,肥胖可增加机体对疼痛的敏感性,肥胖大鼠对伤害性机械和热刺激较正常大鼠敏感。肥胖者运动和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明显受损,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热痛阈值减低,其神经损伤可能更严重,疼痛可能更敏感。肥胖可能增强了神经病理性阵发痛以及风险因素,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和信号通路尚不完全明确。过氧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在背根神经节等外周神经系统和包括大脑、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均有表达,其在神经炎症反应的调节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在肥胖动物炎性模型中已证明,中枢PPARα的表达是明显降低,外源性增加PPARα的活性能够改善炎性痛,结果可能表明外周炎症反应和炎性痛觉过敏被肥胖动物介导脊髓水平的异常PPARα表达所影响。本研究通过建立肥胖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检测大鼠的疼痛阈(PWT),明确肥胖可增加机体对疼痛的敏感性;进一步检测大鼠脊髓PPARα表达,探讨PPARα在肥胖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中可能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为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提供新的作用靶点。研究方法:1、建立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分别给予低脂和高脂饲料,设立4组,分别为(1)低脂饮食大鼠组(LF),(2)低脂饮食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组(LF+SNI),(3)高脂饮食大鼠组(HF),(4)高脂饮食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组(HF+SNI)。检测各组大鼠体重和疼痛阈值变化;ELISA检测脊髓(SC)和背根神经节(DRG)中CGRP、TNF-α、IL-1β、IL-6、IL-10、SOD、MDA的含量;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GRP表达;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PARα表达;Western Blot检测Bax、Bcl-2蛋白表达。2、对高脂饮食神经病理性疼痛组大鼠分别给予PPARα激动剂(PEA)、PPARα拮抗剂(GW 6471),一共设立4组,分别为(1)高脂饮食大鼠组(HF),(2)高脂饮食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组(HF+SNI),(3)高脂饮食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PPARα激动剂组(HF+SNI+PEA),(4)高脂饮食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PPARα拮抗剂组(HF+SNI+GW 6471)。检测各组疼痛阈值变化;ELISA检测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因子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脊髓Bax、Bcl-2、p-AMPK、PPARα、NF-?B p65蛋白的表达.3、对高脂饮食神经病理性疼痛组大鼠分别给予PPARα激动剂、PPARα拮抗剂、CGRP拮抗剂、AMPK抑制剂,一共设立4组,分别为(1)高脂饮食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PPARα激动剂组(HF+SNI+PEA),(2)高脂饮食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PPARα激动剂+AMPK抑制剂组(HF+SNI+PEA+DOR),(3)高脂饮食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CGRP拮抗剂组(HF+SNI+CGRP8-37),(4)高脂饮食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CGRP拮抗剂+PPARα拮抗剂组(HF+SNI+CGRP8-37+GW 6471)。检测各组疼痛阈值变化;ELISA检测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因子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脊髓Bax、Bcl-2、p-AMPK、PPARα、CGRP、NF-?B p65蛋白的表达。结果:1、采用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损伤的方法制备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在喂养6周后,与低脂饮食组相比,高脂饮食组的体重明显增加,至12周体重变化更为明显(P<0.05);与低脂饮食组相比,高脂饮食组大鼠疼痛阈明显降低(P<0.05);并且与LF+SNI组相比,HF+SNI组的PWT值明显降低(P<0.05);在第12周时,高脂组大鼠脊髓中CGRP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并且与LF+SNI组相比,HF+SNI组的CGRP表达明显增加(P<0.05);并且与LF+SNI组相比,HF+SNI组的TNF-α、IL-1β、IL-6表达明显增加,而IL-10表达显着降低(P<0.05),HF组与LF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HF+SNI组大鼠脊髓及背根神经节中MDA水平明显增加,而SOD活性显着降低,与LF+SNI组相比,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与HF组相比,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HF组与LF组相比,SOD、MDA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F+SNI组大鼠脊髓中Bax表达明显增加,而Bcl-2蛋白表达显着降低,与LF+SNI组相比,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HF组与LF组相比,Bax、Bcl-2蛋白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F+SNI组相比,HF+SNI组大鼠脊髓中PPARα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HF组与LF组相比,PPARα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2、HF+SNI组大鼠疼痛阈明显降低,给予PPARα激动剂后大鼠疼痛阈显着增加,而给予PPARα拮抗剂后大鼠疼痛阈显着降低(P<0.05);HF+SNI组大鼠脊髓中CGRP、TNF-α、IL-1β、IL-6及MDA的表达量明显增加,而IL-10和SOD水平却显着降低(P<0.05),给予PPARα激动剂后CGRP、TNF-α、IL-1β、IL-6及MDA的表达量明显降低,而IL-10和SOD水平却显着增加(P<0.05);而给予PPARα拮抗剂后CGRP、TNF-α、IL-1β、IL-6、MDA的表达量明显增加,而IL-10和SOD水平却显着降低(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F+SNI组大鼠脊髓中Bax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且Bcl-2蛋白表达显着降低,PPARα与p-AMPK显着降低,AMPK无明显变化,而NF-?B p65蛋白却明显升高(P<0.05);而给予PPARα激动剂,大鼠Bax蛋白表达明显降低,且Bcl-2、p-AMPK蛋白表达显着增加,而NF-?B p65蛋白却明显降低(P<0.05);而给予PPARα拮抗剂,Bax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且Bcl-2蛋白表达显着降低,PPARα显着降低,p-AMPK蛋白显着降低,而NF-?B p65蛋白却明显升高(P<0.05)。3、HF+SNI组大鼠疼痛阈明显降低,给予PPARα激动剂或CGRP拮抗剂后大鼠疼痛阈显着增加(P<0.05);与HF+SNI组相比,给予PPARα激动剂或CGRP拮抗剂后大鼠脊髓和背根神经节中CGRP、TNF-α、IL-1β、IL-6及MDA的表达量明显降低,而IL-10和SOD水平却显着增加(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给予PPARα激动剂或CGRP拮抗剂后大鼠脊髓中Bax蛋白表达明显降低,且Bcl-2蛋白表达显着增加,PPARα与p-AMPK显着升高,AMPK表达无明显变化,而NF-?B p65蛋白却明显降低(P<0.05);但是当给予AMPK抑制剂后,PPARα激动剂的对HF+SNI大鼠的上述调节作用均被抑制,且CGRP拮抗剂对HF+SNI大鼠的上述调节作用也被PPARα拮抗剂所阻断。结论:1、肥胖增加神经病理性疼痛敏感性;肥胖神经病理性疼痛增加中枢及外周炎症敏感性,促进氧化应激反应,促进中枢细胞凋亡过程;肥胖神经病理性疼痛降低中枢PPARα却增加CGRP表达。2、肥胖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外源性PPARα可缓解疼痛;抑制炎症,氧化应激反应及细胞凋亡过程,影响p-AMPK和CGRP的表达情况,提示PPARα能够调控AMPK/CGRP通路并通过降低氧化应激-炎症反应改善肥胖神经病理性疼痛。3、肥胖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外源性减少AMPK、PPARα激动剂的作用被阻断,疼痛增强;促进了炎症,氧化应激反应及细胞凋亡过程。脊髓外源性减少PPARα、CGRP8-37的作用被逆转,疼痛的阈值减低,促进了炎症,氧化应激反应及细胞凋亡过程。二者均影响了PPARα、p-AMPK及CGRP、NF-?Bp65等炎症因子的表达,进一步提示AMPK/PPARα/CGRP通路通过降低氧化应激-炎症反应改善肥胖神经病理性疼痛。

焦谊[10](2016)在《腺病毒36型对脂肪细胞分化和糖脂代谢的调节机制》文中指出目的:虽然肥胖是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但并非所有肥胖个体都伴随胰岛素抵抗,或都因肥胖而增加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人感染腺病毒36型(Adenovirus type 36,Ad36)后引起体重、体脂增加,但血脂相对较低、血糖容易控制、对脂肪组织的炎症应答较低等代谢表型改变。目前关于Ad36对脂肪细胞分化与糖脂代谢通路调节的分子机制还不清楚。本课题首先以肥胖发病率较高的维吾尔族为研究对象,利用血清中和反应检测Ad36的感染率,分析维吾尔族肥胖与Ad36感染的相关性及Ad36感染后临床参数、生化指标和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变化;其次在体外建立Ad36诱导人脂肪源性干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的模型,检测Ad36诱导对脂肪细胞代谢特征及信号通路基因表达的影响,初步探索Ad36使糖、脂良性转化的可能分子机制;最后建立Ad36与高脂饲料诱导的大鼠肥胖模型,比较体脂分布、临床生化指标、胰岛素敏感性及基因表达的异同,通过在体实验进一步探索Ad36对糖脂代谢的调节作用。方法:1)根据亚太地区成人BMI<25kg/m2为非肥胖,BMI≥25kg/m2为肥胖的分类标准,收集维吾尔族血清样本,利用酶法检测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ELISA检测血清脂联素(APN)浓度;血清中和反应检测研究样本血清中的Ad36抗体,并计算维吾尔族群体Ad36感染率;2)采用成脂或成骨诱导剂定向分化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免疫表型鉴定人脂肪源性干细胞(hADSC);利用RT-qPCR检测E1A表达和油红O染色确定Ad36诱导的脂肪细胞模型建立;应用RNA-seq和RT-qPCR筛选并验证Ad36诱导分化的脂肪细胞差异表达的基因;3)软件预测转录因子与靶基因启动子区结合位置后,利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技术检测Ad36感染后FoxO1与PPARγ启动子区、PPARγ与下游靶基因启动子区的结合情况。收集Ad36诱导后2、4、6、8天的细胞,利用RT-qPCR和Westernblot检测Ad36诱导hADSC成脂过程中FoxO1、PPARγ、ACC、LPIN1、APN及GLUT4的表达水平的变化;4)PI3K抑制剂渥曼青霉素(WM)处理Ad36诱导的脂肪干细胞后,油红O染色检测WM对成脂的影响,利用RT-qPCR和Westernblot检测PI3K、Akt、FoxO1、PPARγ及下游靶基因的表达水平;5)分别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和Ad36诱导构建肥胖大鼠模型,从以下几方面分析两种诱因导致肥胖的异同:(1)利用葡萄糖氧化酶法、GPO-PAP法及放免法分别检测血糖、甘油三酯和胰岛素浓度;(2)利用IPGTT、ITT分析血糖的变化情况;(3)利用HE染色观察脂肪细胞和肝细胞形态学变化及脂质异位沉积;(4)RT-qPCR检测两种肥胖大鼠脂肪组织ACC、LPIN1、APN及GLUT4基因的表达,并综合分析不同诱因引起的肥胖对胰岛素敏感性及糖脂代谢的影响。结果:1)依据严格的纳入与排除标准共筛选维吾尔族样本185例,其中非肥胖95例,肥胖90例。利用血清中和反应检测研究样本是否感染Ad36,结果显示Ad36感染样本91例,其中肥胖患者53例,非肥胖38例;未感染Ad36者94例,其中肥胖患者37例,非肥胖57例。肥胖与非肥胖组比较,Ad36的感染率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肥胖组Ad36感染率明显高于非肥胖组。肥胖人群中,Ad36感染后TG的水平降低,与非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肥胖人群中感染Ad36后脂联素的水平与未感染组相比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从脂肪组织分离并鉴定hADSC,hADSC在体外呈梭形贴壁生长,且能稳定传代。细胞在加入成脂、成骨诱导剂后可定向分化成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造血干细胞标记抗原CD34、CD45和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CD31呈阴性表达,而间充质干细胞标记抗原CD44、CD105呈阳性表达。上述结果确认所分离的细胞为人脂肪源性干细胞;3)Ad36诱导后的第2到第8天细胞逐渐扁圆,细胞内脂滴逐渐增多并开始融合。RNA-seq筛选及RT-qPCR验证出参与脂肪细胞分化、脂质聚集和糖脂代谢的基因,结果显示与未感染组比较,Ad36感染后使FoxO1基因的表达降低,而PPARγ、ACC、LIPIN1、GLUT4、LPIN2、APN和FASN基因的表达显着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ChIP检测结果显示:Ad36感染使FoxO1与PPARγ启动子区DNA的结合率显着降低,提示FoxO1对PPARγ的转录抑制作用减弱。Ad36感染48小时后PPARγ与ACC、APN、LPIN1启动子区DNA的结合率显着增强,感染72小时后PPARγ与ACC、APN、LPIN1和GLUT4的结合率均增强,提示PPARγ提高了靶基因ACC、APN、LPIN1和GLUT4的转录活性。RT-qPCR和Westernblot检测上述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显示:Ad36诱导人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总FoxO1含量降低,但磷酸化FoxO1及PPARγ、ACC、APN、LPIN1和GLUT4靶基因的表达量增多;检测第0、2、4、6、8天培养基中葡萄糖的含量,显示第2、4、6、8天培养基葡萄糖浓度均降低,与第0天未感染Ad36比较,第4、6、8天培养基葡萄糖浓度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6天和第8天细胞内甘油三酯的含量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第8天甘油三酯的含量最高;5)WM干预Ad36诱导的脂肪干细胞后,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WM使Ad36诱导脂肪细胞分化能力显着降低。Westernblot结果显示:与Ad36单独诱导组比较,WM干预后使磷酸化的Akt、磷酸化的FoxO1及PPARγ2的表达量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qPCR结果显示:与Ad36单独诱导组比较,WM干预后使ACC、APN、LPIN1和GLUT4mRNA表达水平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WM抑制PI3K/Akt/FoxO1/PPARγ信号通路,降低Ad36诱导脂肪细胞分化和葡萄糖的摄取的能力;6)高脂饮食或Ad36诱导均可使Wistar大鼠体重增加及内脏脂肪含量增多。但与高脂诱导的肥胖相比,Ad36诱导的肥胖大鼠血糖、血TG、胰岛素和HOMA-IR维持在正常水平,糖耐量与胰岛素耐量正常,肝脏细胞内未见脂质异位沉积。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高脂饲料喂养的肥胖大鼠脂肪组织GLUT4和APN的表达量降低;而Ad36诱导的肥胖大鼠脂肪组织GLUT4、LPIN1和APN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新疆维吾尔族肥胖人群Ad36感染率明显升高但甘油三酯水平降低,血清脂联素浓度升高,提示Ad36可能是通过上调肥胖个体脂联素的表达而使血脂出现良性转化;2)Ad36通过PI3K/Akt/FoxO1/PPARγ信号通路,增加ACC、LPIN1、GLUT4和APN的表达,使Ad36促进脂肪酸、甘油三酯的合成并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3)Ad36可能通过上调GLUT4、LPIN1和APN的表达而改善肥胖大鼠胰岛素的敏感性,并且Ad36虽然诱导大鼠肥胖,但没有出现血糖、血TG紊乱及脂质异位沉积。

二、肿瘤坏死因子α在肥胖者脂肪组织中的异常表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肿瘤坏死因子α在肥胖者脂肪组织中的异常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1)慢性低氧对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的调控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部分 慢性低氧对NASH小鼠总体代谢表征的影响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实验动物及饲料
        2.1.2 实验试剂及耗材
        2.1.3 实验仪器
        2.1.4 分析软件
        2.2 方法
        2.2.1 NASH小鼠模型制备及分组
        2.2.2 取材
        2.2.3 葡萄糖耐量检测
        2.2.4 小鼠肝脏组织包埋与石蜡切片的制备
        2.2.5 苏木素-伊红染色
        2.2.6 油红O染色
        2.2.7 天狼猩红染色
        2.2.8 NAFLD活动度评分(NAFLD activity score,NAS)和纤维化分期
        2.2.9 脂代谢及肝功能相关生化指标检测
        2.2.10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慢性低氧对NASH小鼠血常规指标的影响
        3.2 慢性低氧对NASH小鼠体重及肝指数的影响
        3.3 慢性低氧对NASH小鼠肝脏病理形态的影响
        3.3.1 慢性低氧对NASH小鼠肝脏病理形态的影响
        3.3.2 慢性低氧对NASH小鼠肝脏NAS活动评分的影响
        3.4 慢性低氧对NASH小鼠血清脂代谢、血糖及肝损伤指标的影响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第二部分 慢性低氧促进小鼠NASH进展的分子机制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标本采集
        2.1.2 实验试剂及耗材
        2.1.3 实验仪器
        2.2 方法
        2.2.1 NASH小鼠模型制备及分组
        2.2.2 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实验
        2.2.3 逆转录PCR和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
        2.2.4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慢性低氧促进NASH小鼠脂肪从头合成(DNL)
        3.2 慢性低氧促进NASH小鼠肝脏组织炎症
        3.3 慢性低氧促进NASH小鼠肝脏组织纤维化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第三部分 HIF-2α在NASH中的调控机制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标本采集
        2.1.2 实验试剂及耗材
        2.1.3 实验仪器
        2.2 方法
        2.2.1 NASH小鼠模型制备及分组
        2.2.2 组织包埋与石蜡切片的制备
        2.2.3 苏木素-伊红染色
        2.2.4 天狼猩红染色
        2.2.5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2.2.6 细胞培养
        2.2.7 细胞油红O染色实验
        2.2.8 逆转录PCR和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
        2.2.9 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实验
        2.2.10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NASH患者评分结果
        3.2 HIFs在人类不同肝脏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3.3 慢性低氧对HIFs在小鼠肝脏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的影响
        3.4 慢性低氧通过上调HIF-2α促进NASH进展
        3.4.1 HIF-2α干扰慢病毒构建及检测慢病毒HIF-2α的干扰效率
        3.4.2 细胞存活率
        3.4.3 检测各组HIF-2α表达情况
        3.4.4 抑制HIF-2α的表达可以减低HepG_2细胞脂质堆积
        3.4.5 抑制HIF-2α的表达可以减低HepG_2细胞炎症及纤维化程度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全文总结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一 脂毒性和缺氧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进展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炎症机制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2)脂肪因子分泌和炎症微环境交互作用驱动肥胖脂肪组织胰岛素抵抗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血清Glypican4、Proneurotensin和脂联素等脂肪因子与肥胖脂肪组织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引言
    技术路线图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收集临床资料
        2、检测生化指标
        3、胰岛素抵抗评价指标计算公式
        4、ELISA方法测定血清脂肪因子水平
        5、统计分析
    结果
        1、研究对象的一般特征
        2、血清脂肪因子水平
        3、血清脂肪因子水平与人体测量学和代谢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4、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脂肪因子的影响因素
        5、不同血清脂肪因子水平发生脂肪组织胰岛素抵抗的风险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脂肪因子分泌和炎症微环境交互作用驱动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的机制研究
    引言
    技术路线图
    材料和方法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1、实验试剂的配制
        2、3T3-L1前脂肪细胞的培养
        3、RAW264.7巨噬细胞的培养
        4、3T3-L1脂肪细胞与RAW264.7巨噬细胞共培养体系的建立
        5、PA处理细胞
        6、脂肪因子干预PA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
        7、荧光定量PCR (RT-qPCR)检测细胞因子基因表达
        8、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细胞因子水平
        9、统计分析
    结果
        一、脂肪细胞和巨噬细胞共培养后,脂肪因子和炎症因子分泌的变化
        1. 3T3-L1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和RAW264.7巨噬细胞培养
        2. 脂肪细胞与巨噬细胞共培养后,脂肪因子和炎症因子分泌的变化
        二、PA诱导对脂肪细胞和巨噬细胞细胞因子分泌功能的影响
        1. PA影响脂肪细胞脂肪因子的表达与分泌
        2. PA降低脂肪细胞胰岛素敏感性
        3. PA促进巨噬细胞炎症因子的表达与分泌
        三、脂肪细胞和巨噬细胞间的相互影响
        1. PA诱导的巨噬细胞对脂肪细胞脂肪因子的影响
        2. PA诱导的脂肪细胞对巨噬细胞炎症因子的影响
        四、GPC4,NT和ADP对PA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因子的影响
        1. GPC4对PA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因子的影响
        2. NT对PA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因子的影响
        3. ADP对PA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因子的影响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脂肪因子分泌失调和脂肪组织慢性炎症与脂肪组织胰岛素抵抗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GLP-1通过调节脂代谢基因及肠道菌群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利拉鲁肽对NAFLD的治疗效果及其对炎症指标的影响
    1 IL-6、TNF-α在NAFLD的水平变化及与HOMA-IR相关关系
        1.1 研究内容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方法
        1.1.3 统计方法
        1.2 结果与分析
    2 利拉鲁肽治疗前后NAFLD患者各项指标比较
        2.1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试验方法
        2.1.3 统计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GLP-1对Hep G2 细胞脂肪肝模型的影响
    1 生信分析及细胞试验
        1.1 数据来源与差异分析
        1.2 GO富集分析
        1.3 差异基因KEGG富集分析
        1.4 细胞培养
        1.5 实验方法
        1.6 质量控制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GLP-1对NAFLD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与健康人群肠道菌群差异
        1.1 研究内容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试验方法
        1.1.3 统计方法
        1.2 结果与分析
    2 利拉鲁肽对NAFLD患者生化指标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2.1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试验方法
        2.1.3 统计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胰高血糖素样肽-1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新疆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4)HIF-1α在肥胖小鼠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及有氧运动的干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1. 前言
2. 文献综述
    2.1 前言
    2.2 前列腺增生的诊断与相关概念
    2.3 肥胖与BPH的相关研究
    2.4 肥胖诱发BPH的可能因素及其机制
        2.4.1 脂代谢异常
        2.4.2 雌、雄激素调节失衡
        2.4.3 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
        2.4.4 其他因素
        2.4.5 微量元素与BPH
    2.5 结语与展望
第一部分 HIF-1α在高脂饮食诱导肥胖BPH小鼠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
    1 实验对象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及处理
        1.2 实验试剂
        1.3 主要仪器及试剂
        1.4 实验方法
        1.4.1 酶联免疫吸附法
        1.4.2 组织包埋及切片制作
        1.4.3 HE染色
        1.4.4 免疫组织化学
    2 统计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小鼠体重与体脂率及小鼠血脂变化
        3.2 小鼠前列腺质量、体积、指数变化
        3.3 前列腺组织病理学变化
        3.4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
    4 讨论
        4.1 高脂饮食诱导诱导小鼠出现BPH
        4.2 肥胖小鼠出现BPH可能与前列腺组织低氧有关
第二部分 有氧运动对HIF-1α高脂饮食诱导肥胖BPH小鼠的改善作用
    1 实验方法
        1.1 实验分组
        1.2 检测指标
        1.3 实验试剂
        1.4 主要实验仪器与试剂
        1.5 实验方法
        1.5.1 酶联免疫吸附法
        1.5.2 组织包埋及切片制作
        1.5.3 HE染色
        1.5.4 免疫组织化学
        1.5.5 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
    2 统计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有氧运动对小鼠体重及血脂水平的影响
        3.2 有氧运动对小鼠PW、PV、PI的影响
        3.3 相关性分析
        3.3.1 前列腺体积与体重、体脂率的相关性
        3.3.2 PV与TG、LDL相关性分析结果
        3.4 前列腺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影响
        3.5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
        3.5.1 有氧运动干预后,前列腺组织中HIF-1α表达结果
        3.5.2 有氧运动干预后,前列腺组织中VEGF表达结果
        3.5.3 有氧运动干预后,前列腺组织中MVD表达结果
        3.6 前列腺组织相关总蛋白Western Blot结果
        3.6.1 HIF-1α总蛋白Western Blot结果
        3.6.2 促细胞凋亡因子Bax总蛋白Western Blot结果
        3.6.3 抑制细胞凋亡因子-2(Bcl-2)总蛋白Western Blot结果
    4 讨论
        4.1 有氧运动对肥胖控制的作用
        4.2 有氧运动对BPH的作用
        4.3 有氧运动对前列腺组织低氧状况的作用
        4.3.1 有氧运动对前列腺组织HIF-1α的影响
        4.3.2 有氧运动对前列腺组织VEGF的影响
        4.3.3 有氧运动对前列腺组织MVD的影响
        4.4 有氧运动对前列腺组织中Bcl-2、Bax的作用
    5 研究结论
    6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有氧运动联合迷迭香对肥胖大鼠睾丸组织LC3/TNF-α通路和精子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s
中英文对照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肥胖
        1.1 肥胖的概念和发病机制
        1.2 肥胖对精子质量的影响研究
        1.3 肥胖与炎症因子的影响研究
        1.4 肥胖与自噬相关基因的影响研究
        1.5 自噬介导炎症水平与肥胖形成的作用研究(LC3/TNF-α通路)
    2 有氧运动对肥胖的干预作用研究
        2.1 有氧运动对肥胖的作用研究
        2.2 有氧运动对炎症因子的作用研究
        2.3 有氧运动对自噬相关基因的作用研究
        2.4 有氧运动对自噬介导炎症反应的影响研究
    3 迷迭香对肥胖大鼠的干预作用研究
        3.1 迷迭香的成分与特征
        3.2 迷迭香的药理作用
        3.3 迷迭香对炎症的影响研究
        3.4 迷迭香对自噬的影响研究
    4 小结
第二部分 实验部分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饲料与迷迭香提取物
        1.2 实验对象与饲养
        1.3 动物分组与实验方案
        1.4 实验取材
        1.5 实验试剂
        1.6 实验仪器
    2 指标的测定
        2.1 大鼠身体形态指标
        2.2 精子总数和精子活率
        2.3 血清TG、TC、HDL、LDL指标测定
        2.4 睾丸组织总蛋白测定
        2.5 睾丸组织TNF-α、NF-κ B指标测定
        2.6 RT-PCR检测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
        2.7 透射电镜观察睾丸组织超微结构变化
    3 数据处理
    4 实验结果
        4.1 各组大鼠体重、体长及Lee's指数变化
        4.2 各组大鼠TG、TC、HDL、LDL指标变化
        4.3 各组大鼠睾丸精子总数和精子活动率变化
        4.4 各组大鼠睾丸组织NF-κB、TNF-α含量变化
        4.5 各组大鼠睾丸组织LC3-Ⅰ、LC3-Ⅱ、p62、TAFR6mRNA水平变化
        4.6 各组大鼠睾丸组织超微组织结构变化
    5 分析讨论
        5.1 高脂膳食肥胖模型的建立以及有氧运动和迷迭香的干预作用
        5.2 肥胖对大鼠精子质量的影响以及有氧运动和迷迭香的干预作用
        5.3 自噬介导炎症反应在肥胖形成中的作用以及有氧运动和迷迭香的干预作用
        5.4 有氧运动联合迷迭香对肥胖大鼠不具有协同作用讨论分析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基于IRE1α/JNK通路探讨解毒通络调肝方干预脂肪组织胰岛素抵抗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引言
文献综述
    第一章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医药研究进展
        1 中医药对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2 肥胖与消渴病的关系
    第二章 现代医学对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1 2型糖尿病的现代医学研究概述
        2 内质网应激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3 肥胖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抵抗与内质网应激
实验研究
    第一章 解毒通络调肝方对肥胖2型糖尿病大鼠的糖脂代谢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章 解毒通络调肝方对脂肪组织中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解毒通络调肝方对衣霉素诱导的内质网应激脂肪细胞调节作用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7)不同糖耐量人群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肿瘤坏死因子-α与肥胖、2型糖尿病关系的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电针调控肥胖模型小鼠慢性炎症水平和肠道通透性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1 肥胖的流行现状
    2 肥胖的西医认识
        2.1 肥胖发生的原因
        2.2 全身性慢性低度炎症——肥胖的主要特征之一
        2.3 肥胖中慢性低度炎症的发生机制
        2.4 肥胖的西医治疗
    3 肥胖的中医认识
        3.1 肥胖的病因病机
        3.1.1 肥胖的中医病因
        3.2 肥胖的辨证施治
第一部分 C57BL/6小鼠肥胖模型的建立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动物
        1.1.2 实验动物饲料
        1.1.3 实验试剂
        1.1.4 实验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 造模方法
        1.2.2 指标测定
        1.2.3 脂肪组织HE染色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体重及饮食消耗量变化
        2.2 小鼠体重增长值、Lee's指数、BMI指数差异
        2.3 小鼠体内脂肪垫重及脂肪系数的差异
        2.4 小鼠附睾脂肪病理形态的差异
        2.5 小鼠血脂水平的差异
        2.6 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IL-1β、TNF-α的浓度差异
    3 小结
第二部分 电针对肥胖小鼠肥胖指标的影响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动物及实验动物饲料
        1.1.2 实验试剂
        1.1.3 实验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 实验动物喂养及动物肥胖模型复制
        1.2.2 实验动物分组
        1.2.3 电针干预方法
        1.2.4 指标测定
        1.3 统计学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电针干预前后小鼠体重及体重增长的差异
        2.2 电针干预对小鼠Lee's指数、BMI指数的影响
        2.3 电针干预对小鼠附睾周围脂肪垫重量及脂肪系数的影响
        2.4 电针干预对小鼠血脂水平的影响
        2.5 电针干预对小鼠血清LP、ADPN的影响
        2.6 电针干预对小鼠血清中相关炎症因子浓度的影响
    3 小结
第三部分 电针对肥胖模型小鼠肠道通透性的影响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动物及实验动物饲料
        1.1.2 实验试剂
        1.1.3 实验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 实验动物肥胖模型复制、实验动物分组及电针治疗方法
        1.2.2 指标测定
        1.2.3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电针干预对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2.2 电针干预对小鼠结肠组织中炎症因子IL-1β、IL-10浓度的影响
        2.3 电针干预对小鼠血浆LPS及 PGN含量的影响
        2.4 电针干预对小鼠结肠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
        2.4.1 电针干预对小鼠结肠组织ZO-1蛋白表达的影响
        2.4.2 电针干预对小鼠结肠组织Claudin-2 蛋白表达的影响
    3 小结
第四部分 电针对TLR4-MyD88-NF-κB炎症信号通路的影响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动物及实验动物饲料
        1.1.2 实验试剂
        1.1.3 实验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 肥胖模型复制及电针干预
        1.2.2 指标测定
        1.2.3 qPCR检测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电针干预对小鼠结肠组织TLR4、MyD88、NF-κB基因表达的影响
    3 小结
讨论
结论
创新与特色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1:肥胖的针灸治疗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件 2: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示例)

(9)脊髓PPARα在肥胖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饮食诱导的肥胖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及PPARα表达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主要仪器和试剂
        2.1.1 主要实验仪器
        2.1.2 主要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肥胖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的建立
        2.2.2 大鼠体重检测
        2.2.3 机械疼痛阈值检测
        2.2.4 HE染色观察大鼠脊髓组织病理变化
        2.2.5 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脊髓组织CGRP的表达变化
        2.2.6 ELISA
        2.2.7 Real-time PCR法检测PPARαmRNA水平
        2.2.8 Western Blot检测
        2.2.9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高脂饮食对大鼠体重变化的影响
        3.2 高脂饮食对大鼠疼痛阈值变化的影响
        3.3 肥胖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对疼痛阈值变化的影响
        3.4 肥胖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对脊髓炎性变化的影响
        3.5 肥胖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对脊髓及背根神经节炎症因子的影响
        3.6 肥胖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对脊髓及背根神经节氧化应激的影响
        3.7 肥胖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对脊髓凋亡蛋白变化的影响
        3.8 肥胖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对脊髓CGRP表达的影响
        3.9 肥胖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对脊髓PPARαmRNA及蛋白变化的影响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 :PPARα在肥胖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及对AMPK/CGRP信号通路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主要仪器和试剂
        2.1.1 主要实验仪器
        2.1.2 主要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鞘内置管
        2.2.2 肥胖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的建立
        2.2.3 鞘内注射PPARα激动剂及PPARα拮抗剂
        2.2.4 机械疼痛阈值检测
        2.2.5 ELISA
        2.2.6 SOD及 MDA检测
        2.2.7 Western Blot检测
        2.2.8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外源性PPARα对肥胖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痛阈值的影响
        3.2 外源性PPARα对肥胖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脊髓炎症因子的影响
        3.3 外源性PPARα对肥胖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脊髓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3.4 外源性PPARα对肥胖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脊髓凋亡蛋白的影响
        3.5 外源性PPARα对肥胖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脊髓CGRP表达的影响
        3.6 外源性PPARα对肥胖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脊髓 PPARα,p-AMPK,表达的影响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部分 :PPARα通过AMPK/PPARα/CGRP通路调控肥胖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主要仪器和试剂
        2.1.1 主要实验仪器
        2.1.2 主要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鞘内置管
        2.2.2 肥胖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的建立
        2.2.3 鞘内注射PPARα激动剂及PPARα拮抗剂
        2.2.4 机械疼痛阈值检测
        2.2.5 ELISA
        2.2.6 SOD及 MDA检测
        2.2.7 Western Blot检测
        2.2.8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外源性AMPK和PPARα抑制剂对肥胖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
        3.2 外源性AMPK和PPARα抑制剂对肥胖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脊髓炎症因子的影响
        3.3 外源性AMPK和PPARα抑制剂对肥胖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脊髓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3.4 外源性AMPK和PPARα抑制剂对肥胖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脊髓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
        3.5 外源性AMPK和PPARΑ抑制剂对肥胖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脊髓CGRP表达的影响
        3.6 外源性AMPK和PPARα抑制剂对肥胖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脊髓PPARa,p-AMPK,,CGRP表达的影响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10)腺病毒36型对脂肪细胞分化和糖脂代谢的调节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Ad36 感染与维吾尔族肥胖的相关性及诱导h ADSC分化过程中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与验证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Ad36 诱导h ADSC分化过程糖脂代谢基因变化的分子机制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Ad36 感染对大鼠糖、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脂肪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四、肿瘤坏死因子α在肥胖者脂肪组织中的异常表达(论文参考文献)

  • [1]慢性低氧对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的调控机制研究[D]. 蔡浩. 青海大学, 2021(01)
  • [2]脂肪因子分泌和炎症微环境交互作用驱动肥胖脂肪组织胰岛素抵抗的机制研究[D]. 张坤.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02)
  • [3]GLP-1通过调节脂代谢基因及肠道菌群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机制研究[D]. 邢英.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8)
  • [4]HIF-1α在肥胖小鼠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及有氧运动的干预作用[D]. 李凯. 上海体育学院, 2019(02)
  • [5]有氧运动联合迷迭香对肥胖大鼠睾丸组织LC3/TNF-α通路和精子质量的影响[D]. 夏俊. 扬州大学, 2019(02)
  • [6]基于IRE1α/JNK通路探讨解毒通络调肝方干预脂肪组织胰岛素抵抗的机制研究[D]. 姜晓天.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9(01)
  • [7]不同糖耐量人群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 常迎娜.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 [8]电针调控肥胖模型小鼠慢性炎症水平和肠道通透性的机制研究[D]. 陈桥桥.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1)
  • [9]脊髓PPARα在肥胖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D]. 郭欣欣. 中国医科大学, 2019(01)
  • [10]腺病毒36型对脂肪细胞分化和糖脂代谢的调节机制[D]. 焦谊. 新疆医科大学, 2016(05)

标签:;  ;  ;  ;  ;  

肥胖受试者脂肪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的异常表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