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础地质综合研究探索地质调查创新机制

加强基础地质综合研究探索地质调查创新机制

一、加强基础地质综合研究 探索地调工作创新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胡健民,陈虹,邱士东,王国灿,刘士毅,王家兵[1](2020)在《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1∶50000)思路、原则与方法》文中认为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新时期国家目标,区域地质调查必须为我国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和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文明建设服务.目前,我国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已经向覆盖区为主的平原、盆地、草原、荒漠等地区拓展,但现行的地质填图技术方法体系,难以满足现今覆盖区地质填图工作的需要,亟待探索形成新的地质填图技术方法体系,扩大地质调查成果的服务领域.中国地质调查局于2014年设立了"特殊地质地貌区填图试点"项目,探索总结覆盖区区域地质填图技术方法 .经过努力,形成了以"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50 000)"为核心的覆盖区填图技术方法体系.试点项目初步确立了中国东部晚新生代以来构造-沉积演化的基本格架,揭示了晚更新世以来中国中东部沉积过程与生态环境演化及人类文明发展的制约关系.该方法体系的建立,对引领我国区域地质调查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新的填图方法体系明确提出聚焦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以地球系统科学为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的理论基础,实行需求驱动、问题导向、目标考核,努力解决调查区重大基础地质问题、重大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调查的技术路线是地表地质调查与多种现代地球探测技术、信息技术等高度融合,并强调预研究与设计阶段的重要性.同时规定不平均使用工作量,取消填图主要实物工作量的量化指标规定;创新成果表达方式,明确地质填图服务多种社会需求,倡导填图首席科学家负责制,建立区调填图诚信体系.

王志军[2](2020)在《大港油田XX采油厂项目管理组织构建研究》文中指出经过50多年的开发,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XX采油厂已相继进入中后期开采阶段,面临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高采油速度的“三高”阶段,直接影响油田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经济全球化的速度越来越快,我国经济体制也在不断的持续改革,经营环境的变化也比较迅速,油田企业面临严峻考验和严峻挑战。经营风险大增、国家保护日趋弱化、竞争范围、竞争对手和竞争规则的变化导致竞争倍增,如何运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来提高油气生产单位的稳健可持续发展能力,是目前的重要问题。本文以采油厂的生产运行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己有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分析和整理,以项目管理组织理论和全生命周期理论为指导,对XX采油厂的当前生产运行模式进行了研究,发现其在生产运行过程中由于传统组织结构造成的问题,同时通过发放意见调查问卷和讨论明确了项目管理组织构建的必要性,经过不断的摸索试验,最终按照油气生产的全生命周期理论,设计出了覆盖油气生产全流程的项目管理组织新机制,形成“1+4+1”项目管理运行模式。项目管理组织构建后的主要工作如下:(1)按照油气开发全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的重点工作创建“1+4+1”项目运营管理部并明确职责。(2)通过流程再造使得油气开发工作更加的高质高效。(3)明确了运行保障措施,推动采油厂项目管理组织的高效运行。(4)通过对生产企业运行的持续进行跟踪,对比分析评价在新机制下的生产发展情况。在构建项目管理组织后,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的分析表明:该管理模式能够解决之前传统组织模式中存在的各类不足,大大提高了油气开发生产效果,同时也对部分油田采油厂的下步组织机构改革提供了借鉴。

江苏省自然资源厅[3](2019)在《积极主动作为 严格规范管理 全力服务保障全省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文中指出机构改革以来,江苏省自然资源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然资源管理的重要论述和批示指示精神,坚决落实自然资源部、江苏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推进全省自然资源事业良好开局和高质量发展,?

王建新[4](2019)在《内蒙古地勘行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全球经济和资源形势面临重大转折,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对地质调查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地质勘查产业结构调整变化,战略性矿产的兴起,科技创新战略实施将不断拓展地质勘查的空间。新的形势对我国地质勘查工作提出巨大的挑战,同时为地质勘查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机遇,也为内蒙古自治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现阶段探索内蒙古地勘行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更好的把内蒙古自治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显得尤为关键。本文在参考借鉴现有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全球及国内的地质勘查形势、内蒙古矿产资源及其勘查开发利用现状、内蒙古地勘行业现状分析等方面,围绕内蒙古地勘行业转型升级路径及动力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提出了“新地勘经济体系”,新地勘经济体系是由地勘经济活动各个环节的相互关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内蒙古地勘行业转型升级发展的路径是建立新地勘经济体系,包括地勘产业体系、绿色发展和对外地勘。地勘产业体系是建立行业化管理、专业化细分和企业化经营的地勘产业体系;企业化经营就是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打造实体经济就是组建地矿集团公司,地矿集团公司采取勘查开发一体化、大地质、地质跨界的战略。并论述了地质跨界战略实施是地勘行业转型升级的衍生和实体经济的补充。建立了地勘行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指标体系。地勘行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是实体经济的创新驱动,实现创新驱动就是要创建高效的组织管控制度,完善的人力资源制度,健全的地勘金融机制,充满活力的文化建设以及科技创新机制。以此为基本点构建了转型升级的动力指标体系,包含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30个三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为准则层,三级指标为方案层。实施转型升级的目的就是要实现地勘新经济,地勘新经济就是在地质勘查业基础性、战略性、公益性的基础上与新经济的大数据、互联网+、智能化的结合体。

金正斌[5](2019)在《浅析地质科学研究与区域地质调查》文中提出随着社会技术的发展,地质科学由于在基建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作为综合性的研究工作,区域地质调查是地质研究的基础,依据地质基础理论选取合理的技术措施,针对指定调查区域就地质条件和矿产构造进行全面系统的综合分析。将地质科学研究与区域地质调查进行有机结合,所得结果可帮助识别有利矿产区段,指导矿山生产服务,为地质环境评价提供支持。

陈润生[6](2018)在《福建基础地质调查研究进展与方向》文中指出近10年来,福建省基础地质调查研究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梳理总结主要有6个方面:(1)古元古代麻源岩群等结晶基底组成物质具多样性,是由不同时代、不同成因的变质杂岩组成("麻源变质杂岩");(2)造山带混杂岩填图方法将新元古代马面山(岩)群解体为"基质"和"岩块",提出"晚古生代马面山俯冲增生杂岩"认识;(3)加里东期构造活动对前泥盆纪基底影响(改造)深远而又强烈,加东期变形-变质-深熔及岩浆作用具有一致性;(4)应用锆石定年,在闽西南及闽北地区确认大量印支期(中-晚三叠世)花岗质岩体;(5)应用紫金山、马坑、上房等矿集区研究资料,构建了精细的晚中生代成矿系列与岩浆序列(四期);(6)确定了长乐—南澳构造岩浆带岩石组合、形成时代,精确划分4个造山阶段(对应四期构造-岩浆演化),反演了地壳隆升过程与机制。福建省所处特殊的地理和构造位置,是研究华南地质的关键窗口,在古老岩石和物质组成、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构造演化、晚古生代构造-岩浆热事件、中生代造山作用机制、中-新生代构造域转换、地壳生长与循环再造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研究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杨添天[7](2018)在《面向自然资源管理的地调机构核心竞争力评价及发展模式》文中提出地调机构是指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建立的以地质现象为对象,以地质学及其相关科学为指导,提供地学信息服务的调查研究机构。中国建设世界一流新型地质调查局对深化地球系统科学认识、支撑自然资源统一集中管理、参与全球资源治理、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资源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设世界一流新型地质调查局,首先要解决“什么是世界一流新型地质调查局”和“如何建设世界一流新型地质调查局”的问题。本研究将两个问题分别落脚到地调机构核心竞争力评价和发展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学者对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成果,从地调机构的本质特征出发,提出了地调机构核心竞争力概念模型。根据各要素对核心竞争力的影响程度,将核心竞争力概念解构为三个层次:核心层、中间层、外围层,分别对应科技创新力和人力资源力、制度管理力和资源整合力、吸引力和影响力。三个概念层次由核心向外围逐步展开,呈递进关系,同时不同层次间存在相互影响关系,并与服务对象发生互动。在此基础上,以该概念模型的核心层和中间层为基础,依据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可比性原则,梳理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评价指标,构建了地调机构核心竞争力的四元评价模型(简称4i模型)并对全球58个典型国家地调机构进行实证研究。区别于以往基于综合实力的评价模型,本研究在筛选评价指标时,综合考虑了“软”和“硬”、“长期”和“短期”、“动态”和“静态”等因素,各维度指标权重及评分经过多位业内专家的综合评估,评价结果得到了多位专家的肯定,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该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和适用性。以地调机构的发展特征和演化趋势为切入点,按地质工作需求划分五大地调机构发展模式类型,采用对比分析法研究中国地质调查局与美国地质调查局在不同历史背景、经济发展阶段下的发展模式,包括发展历史、定位方向、体制机制等各方面。根据当前形势和存在短板补足,提出中国建设世界一流新型地质调查局的战略路径。要以科技为核心,人才为关键,提升管理水平,发挥整合优势,全方位提高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核心竞争力,使中国地质调查工作更有力地支撑国家重大战略的构建与实施,支撑自然资源集中统一管理,更加全面地支撑政府、市场、企业对资源、环境和生态的重大需求,服务于社会公众对地学信息的新要求。

王琼杰[8](2017)在《建实建强地质调查科研支柱产业》文中研究指明新常态下,对于一支主要承担矿产资源综合评价、综合开发研究业务的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来说,该如何适应地调工作的新要求,全力支撑能源资源安全,精心服务国土资源中心工作?近日,中国矿业报记者就此专访了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以下简称“成都综合所?

张润丽[9](2014)在《中国地质调查科学发展途径与战略研究》文中提出地质调查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的工作,是整个地质工作的基础,事关国家资源安全、环境保护和生态管护等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内外部形势变化的影响,地质调查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开展地质调查工作科学发展研究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二十一世纪前三十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历史时期,也是我国地质调查工作大转折、大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必须高瞻远瞩,顺应国际大趋势,依托高技术,多学科综合研究、探索和解决人类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地球科学难题。为此,地质调查工作驱动机制必须由供给驱动型转变为需求驱动型,地质调查社会化服务的领域需要不断拓宽。在这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地质调查机构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本论文在国家深化改革开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背景下,在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力图在理论创新、指标构建、预测模型、战略设计方面有所创新与突破,对地质调查需求变化、国内外对比、现状与问题、队伍能力建设等专题进行深入分析,综合研究提出中国地质调查的发展途径与战略选择,包括业务发展、队伍发展、体制机制等战略重点及相关政策措施建议。论文研究内容概述如下:(一)通过地质调查常态需求论、地质调查公共产品论、地质调查科研、生产和服务一体论等理论分析,揭示了地质调查工作中的地质和经济规律,形成了一些重要结论,为地质调查发展战略研究奠定了系统的理论基础。(1)地质工作需求可以分为常态需求和非常态需求。一般情况下,地质调查需求表现为常态需求。即:经济社会发展对地质调查工作的需求具有长期稳定性,地质调查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永久性基础支撑作用。(2)地质调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公共产品(含准公共地质产品)和公益服务。公共产品存在市场失灵,采取政府提供的方式具有高效率,因此地质调查工作是需要国家财政出资的公益性工作,其工作内容由国家需要决定,经费来自政府财政资金,成果提供全行业、全社会使用。公共地质产品应当采用公共生产的方式,也就是说必须有一支专门的,一定规模的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从事公益性地质工作,才能高效率、可持续地提供公共地质产品和服务。地质调查具有常态需求,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建立有稳定国家财政资金保障的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提供了理论依据。(3)地质调查科研、生产和服务一体论。地调局的定位应当是集调查、科研、服务于一身。(二)论述地质调查发展现状和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地质工作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公益性地质工作和商业性矿产勘查逐步分开运行。中国地质调查局1999年7月成立以来,组织开展了一批重大专项,取得一批有重要影响的重大成果,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发挥了重要基础性支撑和保障作用。地质调查工作新体系基本形成,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与资料信息服务迈出重要步伐,地质调查“走出去”初见成效。中央和地方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体系基本建立。面对新形势,地质调查工作存在诸多不适应,主要存在八个方面问题:一是基础地质工作薄弱,严重影响了矿产勘查、社会服务、海洋权益的维护和大地质事业的发展;二是集中统一的地质调查管理体制、中央地方协调运行的机制没有形成;三是地质调查持续发展缺乏制度保障;四是地质调查投入的快速增长对现有工作体系提出新挑战,需要创新工作模式和管理方法;五是地质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六是激励约束机制欠缺;七是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建设滞后。队伍规模过小、结构欠合理,队伍能力亟待提高,野外一线地质调查人才急缺;八是省级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有待进一步建实建强等。(三)发达国家地质调查局的发展趋势。国外地质调查机构经过重组与调整之后,世界地质调查及机构发展的基本态势有如下特点:一是地质调查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宽,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并重;二是地质工作的技术于段日新月异—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三是地质调查的服务意识不断增强,注重社区服务;四是服务对象日趋广泛,采用个性化服务;五是重视信息机构,强调信息服务质量;六是加强部门间的协调合作,应对全球性问题;七是机构实现精简合并。(四)开展了我国地调局与国外发达国家地调机构的对比,并根据其中的重要指标研究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地调局的目标。通过对比分析认为:中国地质调查局与国外发达国家地调机构存在差距突出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地质调查信息化水平不高,服务效果欠佳,服务能力不足:二是人才总量不足,人才专业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人才总体水平不高;三是地质科技创新能力差,缺乏地质技术装备自主创新能力。地质科技创新基地不是很完善,至今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四是在思想文化建设方面,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五是国际影响力有待提高等。(五)地质调查需求分析及预测。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对地质调查需求重点不同。根据发达国家地质调查工作演变历程可知,随着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山工业化初期——中、后期——后工业化阶段演变,地质调查工作也由资源型——资源环境型——社会服务型演变。我国地质调查需求发展趋势总体呈持续上升趋势:一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造成能源资源保障问题凸显,多元投入,国内矿产勘查投入将持续保持高水平。矿产地质调查评价需求呈持续上升趋势。二是环境地质调查需求将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三是基础地质调查需求稳定增长。四是地质调查需求相继出现新领域。五是资源利用方法和技术水平需求提高。六是地质调查社会服务功能发生变化,对服务水平需求明显提高。(六)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战略思路与目标中国地质调查局使命是以地球系统为调查研究主要对象,不断创新地质调查成果和地学知识,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地质基础知识和地学信息的需要。主要职责任务是从事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研究工作:为战略性矿产勘查提供技术支撑;为政府决策提供地质基础依据;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地质信息服务。总体战略目标是:以地球系统为调查研究对象,不断提高地质调查程度,提升地球科学研究和认知水平,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地质基础支撑和公益服务,持续创造社会效益。把地调局建成国家地质调查中心、地质科技创新中心和地学服务中心,争创一流成果、一流服务、流效益、一流人才、一流装备、一流管理的世界一流地质调查局。论文具有以下主要创新之处:(1)在研究提出了常态需求论、地质调查公共产品论、地质调查科研、生产和服务一体论等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地质调查工作中的地质规律和经济规律,形成了一些重要结论。建立了适合地质调查工作的需求预测模型,对地质调查需求进行了定量预测,在具体预测需求上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基数结构比例增长法,即以2009年实际投入为基数,确定各结构年度增长比例,再测算到2020年的总需求;二是地质项目概算法,即按照预计需要完成的公益性地质工作任务,再把任务进行分解,最后用概算费用标准具体计算出总需求。综合预测结果:2011年到2020年地质调查常态需求平均每年90亿元。并对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规模进行了定量预测,得出预测结论:如果不考虑整合行业队伍,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规模为1.2-1.5万人;如果考虑整合行业队伍,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规模为1.7-2万人。(2)在研究并提出世界一流地质调查机构的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开展了中国与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地质调查机构对比,找出差距,并构建了地质调查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影响地质调查科学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确定经济社会发展对地质调查的需求、制度保障体系、地质调查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战略规划体系、地质调查队伍体系、地质调查工作效果等6个指标为一级指标,对一级指标进一步分解,形成17个二级指标。通过对地质调查科学发展二级指标的深入分析,比较系统地把握地质调查科学发展取得成绩和存在问题,从而正确认识地质调查科学发展的状况,为提出改进措施提供依据。(3)研究提出中国地质调查的发展途径与核心业务体系战略选择,围绕业务发展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提出相关政策措施建议。

汪民[10](2013)在《发挥地质工作先行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基础支撑——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工作报告》文中研究指明(2013年1月18日)这次会议的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要求,总结2012年工作,部署2013年任务。下面,我代表局党组讲三点意见。一、全面完成2012年工作任务(一)基础地质调查工作加快。1.基础地质调查程度大幅提高。陆域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完成23.5万

二、加强基础地质综合研究 探索地调工作创新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强基础地质综合研究 探索地调工作创新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1∶50000)思路、原则与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覆盖区的概念及类型划分
2 覆盖区填图的目的任务
3 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特点
    3.1 指导思想
    3.2 基本准则
    3.3 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的基本特点
        3.3.1 以地球系统科学理论和板块构造理论为指导
        3.3.2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3.3.3 现代地球探测技术应用
        3.3.4 填图阶段划分
4 填图精度要求
    4.1 地质剖面
    4.2 填图单位划分
    4.3 地质路线与地质点
    4.4 地质体标定
    4.5 填图成果创新表达
5 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基本内容
    5.1 覆盖层调查内容
    5.2 隐伏基岩调查内容
    5.3 不同类型覆盖区重点调查内容
        5.3.1 冲洪积扇区
        5.3.2 河湖平原区
        5.3.3 大型干旱内陆盆地
        5.3.4 黄土区
        5.3.5 红土壤区
        5.3.6 滨海岸区
        5.3.7 冰川沉积区
        5.3.8 活动构造发育区
    5.4 不同服务对象的重点调查内容
    5.5 专题研究
6 典型覆盖区类型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方法简介
    6.1 戈壁荒漠浅覆盖区
    6.2 长三角平原区
    6.3 森林-沼泽浅覆盖区
    6.4 强风化层覆盖区
    6.5 活动构造发育区
    6.6 大数据地质填图试验
7 试点填图项目主要成果
8 结语

(2)大港油田XX采油厂项目管理组织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外研究现状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项目组织结构理论
        2.1.1 组织结构相关理论
        2.1.2 项目组织相关理论
    2.2 全生命周期理论
        2.2.1 油气开发全生命周期理论
        2.2.2 项目全生命周期理论
第3章 大港油田公司XX采油厂组织架构现状分析
    3.1 XX 采油厂基本概况
    3.2 XX 采油厂运行现状分析
        3.2.1 采油厂油气生产过程分析
        3.2.2 采油厂组织架构运行分析
    3.3 XX 采油厂组织管理现状调查分析
        3.3.1 采油厂组织管理现状调查
        3.3.2 采油厂组织管理现状分析
第4章 大港油田公司XX采油厂项目管理组织构建
    4.1 项目管理组织构建方式
        4.1.1 项目管理组织构建思路
        4.1.2 全生命周期理论融合方式
        4.1.3 项目管理组织职责分工
    4.2 项目管理组织运行模式研究
第5章 大港油田公司XX采油厂项目管理组织的实施保障
    5.1 项目管理组织运行保障研究
    5.2 项目管理组织激励机制研究
        5.2.1 激励原则
        5.2.2 激励方法
第6章 大港油田公司XX采油厂运营管理组织的实施效果
    6.1 项目管理组织优势分析
    6.2 项目管理组织成效分析
第7章 结论及展望
    7.1 本文结论
    7.2 未来展望
附录 油气开发项目组织结构评价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后记

(3)积极主动作为 严格规范管理 全力服务保障全省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论文提纲范文)

提高政治站位,以政治建设统领自然资源各项工作
强化使命担当,全力服务保障全省高质量发展
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
严守耕地红线 保障绿色发展
    压责任:构筑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
    严管控:从源头推进不占少占耕地
    优配置:创新耕地占补平衡易地调剂体系
    激活力:完善耕地保护补偿激励机制
全力推进江苏第三次国土调查 精准查清自然资源家底
    摸清资源家底 服务江苏发展
    抓好调查实施 确保成果质量
    全力攻坚克难 打赢三调战役
“四个发展”谋划江苏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坚守底线,绿色发展
    以人为本,高质量发展
    多规合一,协调发展
    因地制宜,创新发展
深入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
    科学开展土地综合整治
    积极推进矿山环境治理
    精准实施海洋生态修复
全力打造不动产登记“江苏模式”
    坚持党建引领,实现党建业务融合
    规范登记行为,出台地方性法规
    推行“一窗受理”,不断优化服务模式
    压缩办理时限,推动实现三日办结
    增设服务网点,积极服务实体经济
    强化作风建设,接受群众监督评价
    深化“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推进登记服务改革创新
全面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 强化土地供应监管
    全面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
    全省土地供应及供后监管情况

(4)内蒙古地勘行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存在的问题
        1.2.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2.2 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完成主要工作量
    1.5 创新点
2 理论基础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相关概念解析
    2.2 内蒙古地勘行业转型升级的现实背景和实现方式
    2.3 转型升级研究评价
    2.4 国内外研究现状
        2.4.1 国外地质勘查行业的管理体制
        2.4.2 国内研究现状
3 地质勘查行业形势分析
    3.1 全球地质勘查形势分析
    3.2 国内地质勘查形势分析
    3.3 小结
4 内蒙古矿产资源及其勘查开发利用现状
    4.1 综述
    4.2 矿产资源
    4.3 地质矿产勘查
    4.4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4.5 小结
5 内蒙古地勘行业现状分析
    5.1 内蒙古地勘行业单位情况
    5.2 内蒙古地勘行业从业人员
    5.3 内蒙古地勘行业资产状况
    5.4 内蒙古地矿集团发展历程
    5.5 内蒙古地矿集团SWOT分析
    5.6 小结
6 内蒙古地勘行业转型升级发展路径
    6.1 转型升级发展模型构建
    6.2 深耕地勘产业体系
        6.2.1 行业化管理
        6.2.2 专业化细分
        6.2.3 企业化经营
    6.3 服务绿色矿业发展
    6.4 “走出去”拓宽地质市场
        6.4.1 海外发展方案
        6.4.2 境外投资架构
    6.5 小结
7 实现地勘行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的动力
    7.1 发展动力指标构建
    7.2 构建新型组织管控制度
    7.3 激发人力资源潜能
    7.4 强化地勘金融管理
    7.5 探索科技创新途径
    7.6 小结
8 结论
    8.1 成果和认识
    8.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浅析地质科学研究与区域地质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加强全国地质综合研究
2 提升区调地质工作理论基础和运用
    2.1 地层及古生物学
    2.2 地质构造
    2.3 矿床地质及区域成矿规律
3 为区调工作提供地质对比范例和标准
4 丰富区调工作技术手段
5 结语

(6)福建基础地质调查研究进展与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1 重要进展
    1.1 古元古代结晶基底解体:麻源变质杂岩及形成时代
    1.2 新元古代物质组成与构造属性:俯冲增生杂岩识别
    1.3 加里东期造山:变形-变质-深熔-岩浆作用一致性
        1.3.1 变形-变质-深熔-岩浆作用
        1.3.2 闽北变质作用的P-T-t轨迹
    1.4 印支期强烈岩浆作用:大量锆石年代学证据
    1.5 晚中生代岩浆演化:构建精细成矿系列与岩浆序列
    1.6 长乐—南澳构造岩浆带:构造-岩浆演化与隆升过程
2 关键问题及研究方向
    2.1 古老岩石与物质组成
    2.2 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构造演化
    2.3 晚古生代构造热事件
        2.3.1 广泛的~370 Ma构造热事件
        2.3.2 华力期两类不同性质的岩浆作用
    2.4 中生代造山作用机制
    2.5 中-新生构造域转换
    2.6 地壳生长与循环再造
3 主要认识和结论
4 结语

(7)面向自然资源管理的地调机构核心竞争力评价及发展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相关概念分析与界定
        1.2.1 自然资源管理和全球资源治理
        1.2.2 地质调查工作与地调机构
        1.2.3 地调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模式
        1.2.4 世界一流新型地质调查局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3.3 研究方法
    1.4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1.5 创新点
2 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及以往研究评述
    2.1 地调机构核心竞争力研究与评价方法
        2.1.1 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理论
        2.1.2 核心竞争力研究方法及在各领域的应用
        2.1.3 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2.1.4 地调机构核心竞争力评价研究现状评述
    2.2 地调机构发展模式研究及理论方法
        2.2.1 发展模式的概念
        2.2.2 发展模式研究方法及在各领域的应用
        2.2.3 地调机构的发展模式研究现状评述
    2.3 本章小结
3 地调机构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实证分析
    3.1 地调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概念模型
    3.2 地调机构核心竞争力4I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2.1 地调机构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3.2.2 地调机构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框架及内容
        3.2.3 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立
    3.3 地调机构核心竞争力评价模型的应用
        3.3.1 评价方法
        3.3.2 典型定量分项指标评价
        3.3.3 评价结果
        3.3.4 中国地质调查局在世界地调机构中的位置
    3.4 本章小结
4 地调机构的发展模式研究
    4.1 世界主要地调机构的形成与演变
        4.1.1 世界主要国家地调机构的形成与发展特点
        4.1.2 当代世界地调机构的发展演变趋势
        4.1.3 世界地调机构发展模式的分类
    4.2 中国地质调查局与美国地质调查局发展模式比较分析
        4.2.1 发展历史对比研究
        4.2.2 当前性质和定位对比
        4.2.3 当前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对比
    4.3 本章小结
5 建设世界一流新型地质调查局的战略路径
    5.1 建设世界一流新型地质调查局的背景
        5.1.1 对地球系统科学的探索是永恒主题
        5.1.2 能源和矿产资源需求是地质工作发展的根本动力
        5.1.3 资源环境调查的调整改革是新时代转型的重点
        5.1.4 当前地质工作存在短板和不足
    5.2 建设世界一流新型地质调查局的战略思路
        5.2.1 指导思想
        5.2.2 五大原则和五个转变
        5.2.3 战略目标
        5.2.4 建设目标
        5.2.5 “三步走”战略
    5.3 建设世界一流新型地质调查局的主要措施
        5.3.1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推动地质调查跨越式发展(科技创新力)
        5.3.2 加强人才培养,推进地质调查队伍建设(人才智慧力)
        5.3.3 完善管理体系,创新地质调查运行机制(制度管理力)
        5.3.4 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发挥资源整合优势(资源整合力)
6 成果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成果和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中国地质调查科学发展途径与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介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世界地质调查机构的发展战略研究现状
        1.2.2 国内地质调查发展战略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
        1.2.3 存在问题
    §1.3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3 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地质调查发展相关理论研究基础
    §2.1 地质调查常态需求论
        2.1.1 常态需求的特点
        2.1.2 不同类型地质工作对管理的要求
    §2.2 地质调查公共产品论
        2.2.1 基于经济属性划分地质产品类型
        2.2.2 公共地质产品的提供方式
    §2.3 地质调查科研、生产和服务一体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地质调查发展现状与问题
    §3.1 历史沿革
    §3.2 地质调查工作发展现状
    §3.3 地质调查队伍发展现状
        3.3.1 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
        3.3.2 省级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
        3.3.3 院校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
    §3.4 地质调查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3.4.1 问题树分析法简介
        3.4.2 地质调查科学发展问题树
        3.4.3 地质调查科学发展问题树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世界地质调查发展趋势与启示
    §4.1 世界地质调查工作发展趋势
        4.1.1 21世纪初期地球科学研究的主要趋向
        4.1.2 地质调查工作的技术手段日新月异,高新技术应用广泛
        4.1.3 地质调查工作驱动机制由供给驱动型变为需求驱动型
        4.1.4 地质调查社会化服务的领域不断拓宽
    §4.2 国外地质调查机构发展情况综述
        4.2.1 美国地调局——“为变化的世界”服务
        4.2.2 印度地调局——服务生产、生活,职能不断扩大
        4.2.3 澳大利业地学局——以研究为主,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服务型机构
    §4.3 经验总结及启示
        4.3.1 调整组织机构适应科学发展要求
        4.3.2 注重人才队伍建设
        4.3.3 提供持续的经费和装备保障
        4.3.4 增强地质调查的服务意识,注重社区服务
        4.3.5 加强部门间的协调合作,应对全球性问题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地质调查工作的供需分析与发展预测
    §5.1 2013年地质调查投入跟踪分析
        5.1.1 经费投入分析
        5.1.2 队伍投入分析
    §5.2 地质调查需求与发展趋势
        5.2.1 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地质调查的新需求
        5.2.2 调查问卷显示的我国地质调查需求特点
    §5.3 地质调查需求定量预测
        5.3.1 基数增长法预测
        5.3.2 工作量法预测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地质调查科学发展定位与方向
    §6.1 建设世界一流地调机构的必要性
    §6.2 世界一流地质调查机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6.2.1 评价指标设置及内容
        6.2.2 关键评价指标对比应用分析
    §6.3 对比分析与发展建议
        6.3.1 中国地质调查局与世界一流地质调查机构的差距
        6.3.2 中国地质调查局未来发展探索与思考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中国地质调查科学发展评价与战略选择
    §7.1 中国地质调查科学发展评价
        7.1.1 构建地质调查科学发展指标体系
        7.1.2 地质调查科学发展指标分析
        7.1.3 研究结论
    §7.2 地质调查业务的战略思路
        7.2.1 地质调查核心业务战略取向
        7.2.2 地质调查核心业务体系的总体要求
    §7.3 地质调查工作核心业务体系战略新框架
        7.3.1 基础地质调查:认识和描述“关键带”地球作用与过程
        7.3.2 能源与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服务经济建设需求
        7.3.3 地质灾害调查预警:服务国家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7.3.4 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服务民生,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7.3.5 地质勘查技术体系创新与应用:提供方法与技术支撑
        7.3.6 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社会服务与公众认知
    §7.4 战略保障措施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成果与认识
    §8.2 建议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10)发挥地质工作先行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基础支撑——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工作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全面完成2012年工作任务
    (一)基础地质调查工作加快。
        1. 基础地质调查程度大幅提高。
        2. 地质找矿和环境保护基础进一步夯实。
        3. 深部地质调查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
    (二)地质找矿成果显着。
        1. 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形成一批新的勘查接续区。
        2. 公益性地质工作引导和拉动找矿重大突破。
    (三)地质环境调查成效明显。
        1. 环境地质调查服务国土空间开发布局。
        2. 地质灾害调查促进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3. 抗旱打井缓解群众饮水困难。
        4.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为节能减排提供决策依据。
        5.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为特色
    (四)科技创新与国际合作有新进展。
        1. 基础理论与前沿技术研究取得原创性成果。
        2. 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
        3. 勘查技术方法研发取得新突破。
        4. 综合利用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
        5. 国际合作交流扩大了影响力。
    (五)业务管理与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1. 加强需求调研,做好顶层设计。
        2. 狠抓项目监管,提升成果质量。
        3. 搭建应用平台,提高服务水平。
        4. 夯实技术基础,支撑国土资源管理。
    (六)基础保障能力显着增强。
二、准确把握十八大对地质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
    (一)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推动地质事业大发展。
    (二)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地质调查工作持续发展。
    (三)认识把握自然规律,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基础支撑。
    (四)坚持开源节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资源保障。
    (五)坚持改革创新,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三、扎实推进2013年地质调查工作
    (一)部署和实施好地质调查任务。
        1. 基础地质工作。
        2. 矿产资源调查评价。
        3.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和综合评价。
        4. 水工环地质调查。
        5. 科技支撑与国际合作。
        6. 信息化建设。
    (二)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1. 完善立项方式。
        2. 狠抓质量管理。
        3. 做好其他管理工作。
        4. 增强服务能力。
    (三)提高地质调查能力。
        1. 队伍能力建设与评估。
        2. 成果交流与技术培训。
        3. 生产安全管理。
        4. 地质文化建设。

四、加强基础地质综合研究 探索地调工作创新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 [1]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1∶50000)思路、原则与方法[J]. 胡健民,陈虹,邱士东,王国灿,刘士毅,王家兵. 地球科学, 2020(12)
  • [2]大港油田XX采油厂项目管理组织构建研究[D]. 王志军. 天津财经大学, 2020(07)
  • [3]积极主动作为 严格规范管理 全力服务保障全省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N]. 江苏省自然资源厅.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19
  • [4]内蒙古地勘行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研究[D]. 王建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5]浅析地质科学研究与区域地质调查[J]. 金正斌. 中国金属通报, 2019(02)
  • [6]福建基础地质调查研究进展与方向[J]. 陈润生. 福建地质, 2018(02)
  • [7]面向自然资源管理的地调机构核心竞争力评价及发展模式[D]. 杨添天.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08)
  • [8]建实建强地质调查科研支柱产业[N]. 王琼杰. 中国矿业报, 2017
  • [9]中国地质调查科学发展途径与战略研究[D]. 张润丽. 中国地质大学, 2014(02)
  • [10]发挥地质工作先行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基础支撑——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工作报告[J]. 汪民. 国土资源通讯, 2013(04)

标签:;  ;  ;  ;  ;  

加强基础地质综合研究探索地质调查创新机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