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主板上市的好处

在主板上市的好处

一、主板上市对企业的好处(论文文献综述)

黄馨[1](2021)在《碧桂园集团分拆上市路径选择及财务绩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分拆上市是指母公司通过将其持有的子公司股份按照股东持股比例进行分派,在法律层面和公司结构层面将母子公司的经营分割开,使其相互独立。作为收缩性重组方式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种,分拆上市不仅可以减少母子公司业务差异化带来的负协同效应,还能够使母公司获得二次溢价、细分优势产业,让资本市场中的资源重新得到高效配置。分拆上市最早起源于美国,并于20世纪末在发达国家开始盛行,但在我国兴起较晚,2000年才出现首例,且在接下来的十年间都没有得到重视和发展,直到2010年3月,东北高速成功分拆,成为国内A股市场分拆上市第一股,同时证监会对于国内企业分拆至境内资本市场上市的态度趋于缓和,分拆上市才在我国逐渐得到认可。近些年来,越来越多公司看到了分拆上市能使公司获得更高估值、二次融资获得高收益、提高管理层积极性等好处,国内监管部门也逐渐将分拆上市条件放宽,未来我国必然有更多公司通过分拆方式达到上市目的。基于此,对分拆上市进行研究是至关重要的。由于国外建立资本市场的时间较早,经历了若干个市场变革期,形成了清晰完善的交易规则与体系,在国外资本市场中分拆上市的接受程度较高、应用范围较广,与分拆上市有关的实践案例数量丰富,为外国学者进行相应研究提供了充足的资料和数据,使得国外学术界在分拆上市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方面获得了丰厚的研究成果。而在我国,由于正规资本市场发展较晚,目前仍在对分拆上市进行探索和尝试,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案例和素材比较匮乏,学术研究存在一定空白领域,学者的目光主要集中在分拆上市的动因和资本市场反应上,而对于企业选择分拆上市路径时考虑的因素及分拆上市造成的财务效果关注较少,因此,对分拆上市路径选择及财务效果进行案例研究很有必要。碧桂园集团作为国内房地产行业的龙头企业,计划将旗下非全资子公司碧桂园服务分拆至上交所,使其获得独立上市地位,并于2016年8月31日递交A股上市申请及申报材料,然而集团却在2017年12月11日发布公告称由于证监会对分拆上市的政策条件进行改动,因此撤回境内分拆上市计划,并于2018年6月19日成功在港交所主板将其分拆上市,引起资本市场广泛关注。因此,本文以碧桂园集团分拆碧桂园服务为案例,深入分析其选择该种上市路径的原因、分拆上市带来的财务效果及产生此种效果的原因,希望能为我国实施分拆上市的其他企业提供参考经验,促进分拆上市制度在国内资本市场更加完善,惠及更多企业。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理论介绍。首先说明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以及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总结归纳了学术界在分拆上市定义、动因、路径选择及绩效影响方面的研究成果,指出了在目前研究中的欠缺之处,随后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总体框架及采用的研究方法;其次介绍了分拆上市及财务绩效的相关概念,并概括了现有的分拆上市路径;最后是对分拆上市相关理论进行概述,并介绍了财务绩效评价方法。第二部分为案例介绍。首先介绍了碧桂园集团、碧桂园服务两个分拆上市主体的基本情况;其次对碧桂园集团分拆碧桂园服务上市的背景进行了阐述;最后对分拆上市的两个阶段、具体时间线、碧桂园集团为成功分拆上市所做的工作进行了详细说明。第三部分对碧桂园集团分拆碧桂园服务上市进行案例分析。首先对碧桂园集团选择的分拆上市路径进行了介绍,从港交所上市门槛低、实现权益最大化、获取境外资本、减轻税收负担这四个角度剖析了碧桂园集团选择此种分拆上市路径的原因;其次,采用财务指标分析法和经济增加值分析法展示了碧桂园集团及碧桂园服务的财务绩效变动情况;最后分析探讨了分拆上市为何会影响财务绩效。第四部分为研究结论和建议。首先,根据案例分析和数据对比得出本文研究结论:一是分拆上市促进了碧桂园集团盈利能力的提升;二是分拆上市提升了碧桂园服务的财务绩效;三是分拆上市有助于提升碧桂园服务竞争能力。其次,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为分拆上市各方提供了研究建议:第一,对于想要分拆上市的企业而言,应该理性考量,选择适合的分拆上市路径;第二,对于监管部门而言,应逐步完善境内市场分拆上市制度,满足企业的合理需求;第三,对于资本市场和投资者而言,要对企业分拆上市长期后果保持持续关注。

于玮诗[2](2020)在《彩生活分拆上市的绩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1998年住房体制改革至今已有22年的时间,中国房地产市场从飞速发展的“黄金时代”,逐步回归理性进入平稳增长的“白银时代”。伴随着行业销量见顶和“房住不炒”政策的压力,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企业纷纷开启了战略转型的探索之路。而曾被冠以“费力不赚钱”的物业管理行业却乘着城镇化持续推进、存量房时代到来的东风,借着互联网+概念向物业行业渗透带来的转型机遇与广阔前景,成为房企多元化发展路上的一匹黑马。2014年6月30日,彩生活被成功分拆上市(01778.HK),以我国物业第一股的身份,扣开了港交所的大门,上市仅三天,市值突破55亿元,反超母公司花样年控股52亿元总市值,成功地引领物业管理行业站在了资本的风口上,掀起了房企巨头们分拆物业板块抢滩资本市场上市的热潮。作为我国首家成功上市且上市地点为香港的内地物业企业,彩生活的成功经历及其分拆上市的模式为广大学者分析和研究物业板块分拆上市提供了现实依据,有助于我国的学者研究分拆上市为物业企业带来的影响,具有较好的研究价值。同时也为其他地产公司分拆物业板块上市提供了参考的样本。本文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融资效应理论、归核化理论及管理层激励理论,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事件研究法,力求揭示花样年控股分拆彩生活上市的真实动机,并从市场反应、财务绩效、非财务绩效三个方面剖析分拆上市行为对彩生活的绩效影响。本文主要结论为:第一,彩生活分拆上市的主要动机是扩大彩生活的融资渠道,满足企业大规模收购及社区服务平台搭建所需要的大量资金。第二,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股权激励理论以及归核化理论,彩生活分拆上市的重要动机包括:有利于增加集团的整体价值,提升母子公司各自的核心竞争力,以及优化管理层激励机制及监督机制等。第三,基于资本市场的反应可知,分拆上市为彩生活及母公司带来了短期的财富效应。第四,基于财务绩效分析可知,分拆上市后,彩生活的财务绩效呈现昙花一现,并不具有持续性。分拆上市对企业经营业绩只起到催化剂的作用,而企业如何自身情况及战略规划,合理有效利用现有资源,不断提升经营效率,创造新业绩增长点,才是其提升经营业绩的关键。第五,基于非财务绩效分析可知,分拆上市为彩生活带来了品牌价值的提升,并使董事、高管们薪酬得到了大幅提升。

刘扬[3](2020)在《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国际化程度的调节作用》文中研究说明创新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想要保持长久发展就必须提高创新能力。尽管创新对企业的绩效有重要的影响,但以往的研究表明,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从创新中取得回报,实证显示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有明显的差异性。本研究表明,以往研究结果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对影响创新和绩效关系的因素认识不够全面。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国际化经营是大势所趋,国际化是企业重要的经营战略,国际化能否提升企业的创新收益?尽管过去的研究已经调查了企业规模和技术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对创新收益的影响,但对获取创新价值可能需要的其他企业特有特征还需要进一步探讨。本研究关注的是这些特征之一,并表明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影响企业从创新中获益的能力,企业需要有足够的国际化程度,才能成功地获取创新的成果。本研究探讨了国际化如何影响创新对企业绩效的贡献,首先探讨国际化程度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其次探讨国际化程度对企业从创新中获益能力的影响,最后讨论国际化对企业带来的挑战。然后,运用2013-2018年我国主板上市制造业企业的数据,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转换模型,通过描述性分析、实证分析和稳健性分析对本文主题进行研究。研究将创新变量滞后两年,对比不加入国际化程度和加入国际化程度的回归结果,同时利用国际化程度指标将样本分为两组,对比高、低国际化程度对企业创新和绩效关系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国际化对企业的创新和绩效关系有调节作用,国际化能够提高企业的创新收益率。第二,在以往的研究中,创新投入带来的实际收益可能被低估。第三,国际化对创新和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存在一个阈值,在这个阈值之下,创新的成本可能超过其潜在收益。

李捷[4](2020)在《上市公司税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世纪以来,税收领域的结构性改革政策密集出台,2009年增值税全面转型,2016年全面深入实行"营改增"的改革。"营改增"前后各个企业的税种结构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异,企业的总体税负结构发生了改变。近些年来,国家进一步深化财税制度的改革,减税降费等改革政策密集出台。我国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地区之间的企业税负差异较大,不同行业和税种之间存在明显的税负结构差异。全面"营改增"的改革和减税降费相关政策出台后,了解上市公司的实际税负及其税负的构成,以及税负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税负的问题是为了进一步降低企业税收负担,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和经营能力。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国内关于企业税负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问题研究较少。对其进行深入探讨,从而准确认识上市公司税收负担的主要来源及其影响机理。因此,研究税负问题兼具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本文首先梳理、回顾和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得出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其次,本文对税收负担进行概念界定,提出税收负担的衡量指标,总结归纳税收负担的相关理论。税收负担的相关理论主要有税负转嫁和归宿理论、以及拉弗曲线理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企业税收负担的影响因素分为宏观和微观两大类。宏观影响因素包括行业特征、地区特征、产权性质和税收政策;微观影响因素包括公司规模、资本结构、盈利能力和资本密集度。本文选取我国沪深主板上市公司2009—2018年的数据作为样本,采用描述性统计和时点固定效应模型得出企业税收负担情况,并对企业税负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在描述性统计分析时,首先根据上市公司十年数据得出企业总体税收负担。其次,将企业税负差异分解为行业之间、地区之间和税种之间的税负差异。结果表明,上市公司总体税负逐年下降,地区间和行业间税负差异逐渐减小,说明了全面“营改增”改革和减税降费政策卓有成效。尽管如此,当前我国沪深主板上市公司税负仍然不低,且不同行业、不同地区间企业税负差异较大。技术硬件与设备、电信服务行业税负最低,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税负最高。东部地区上市公司企业税负最高,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低。即使是同一地区同一行业的企业,实际税负也存在差异,表明企业税负还受到微观因素影响。不同税种间的税负差异较大,企业所得税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增值税和营业税。主要税种税收负担的分析结果显示,全面“营改增”和减税降费提高了企业的盈利水平,显着降低了企业的总体税负。在实证研究阶段,首先根据文献综述和分析提出研究假设,并建立时点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探讨各影响因素对企业税负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上市公司的税收负担与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和股权性质显着负相关,与总资产净利率显着正相关。上市公司税负与所在行业相关,与所在地区和资本密集度之间不存在显着的相关关系。选择另一种衡量企业税收负担的计算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各变量的系数正负特征没有变化,只是显着性水平有细微改变。为了降低企业税负,改善营商环境,本文建议:调整税收优惠政策,优化税种设计,加强税收监管,提供融资服务,促进企业所有制改革。

苏娅[5](2020)在《中海物业分拆上市的绩效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间竞争日益加剧,21世纪以来,企业之间战略制胜点开始从强调企业的多元化发展,转向收缩并整合业务板块,不断提高企业的专业服务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分拆上市很好地迎合了企业发展的时代要求,作为收缩性资本运营方式之一,分拆上市在国外资本市场上被广泛运用。近年来,随着国内外资本市场之间衔接与融合的不断加深,以及我国宏观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国内企业对分拆上市这种资产重组方式的关注度和接受度也越来越高。尤其是随着房地产行业步入白银时代,各大房地产上市公司也开始考虑通过分拆物业管理、酒店运营等轻资产板块上市,以谋求母子公司业务转型,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房地产行业的分拆上市随即产生。中海物业作为第二家在港分拆上市的物业管理企业,本文对其从分拆上市的特点、动因、绩效影响等方面开展案例研究,旨在为同行业其他谋求分拆上市的企业提供经验借鉴,促进我国房地产行业持续发展,保障资本市场健康运行。本文采用规范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分拆上市的动因及绩效影响,落点于中海物业这一具体的典型性的案例公司,以管理效率理论、筹资策略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为理论指导,分析中海物业分拆上市的动因,并从财务绩效和非财务绩效两方面展开分析分拆上市的绩效影响。文章在进行财务绩效分析的同时,对非财务绩效如企业专业服务能力、管理层激励进行了分析,从公司发展战略战术层面考虑企业分拆上市是否解决了分拆前的困境,是否达到了分拆的诉求,使分拆的结果与分拆的动因紧密地联系起来。文章通过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认为分拆上市对企业的长期绩效带来利好的影响,对财务绩效如企业融资、经营业绩、企业成长和企业价值,以及非财务绩效如企业专业服务能力、管理层激励都起到了一定的改善作用,很好地契合了分拆上市的动因。

唐华[6](2020)在《中国A股主板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 ——基于各行业股权集中度调节效应的实证检验》文中研究指明利润是企业筹资的重要来源,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如何处理利润留存与分配,即股利政策的问题,一直是学界研究的重点。长期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存在大量上市企业不分或少分股利的情况,但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以及证监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股利分配的政策,不分或少分股利的情况有所改善,但仍有不合理的股利派发,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股利政策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可能呈现新的情况。在股份制结构背景下,股利派发的话语权实际上掌握在大股东手中,股权集中度对股利政策的影响极为显着,但股权集中程度不同,股利政策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也应该有所不同,将股利政策、企业价值和股权集中度结合起来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2012-2017年中国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分行业探究股利政策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研究股权集中度对股利政策与企业价值关系的调节效应。根据研究目标,本文提出两个假设:第一,中国A股主板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对企业价值具有正向影响;第二,股权集中度对股利政策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具有调节效应。通过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股利相关论并不是在所有行业都成立,信息产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采矿业、建筑业、交仓邮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股利政策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不显着,金融业、批发零售(批发和零售业)、电热水供(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制造业和房地产业的股利政策对企业价值具有显着的负向影响;在股利政策对企业价值有影响的行业,股权集中度对股利政策与企业价值关系的调节效应只在部分行业显着。金融业和批发零售(批发和零售业)的股权集中度对股利政策与企业价值的关系没有调节效应,在电热水供(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制造业和房地产业,股权集中度对股利政策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具有显着的正向调节效应。

杨立娜[7](2020)在《药明康德回归分拆上市案例研究》文中提出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国的一些优质企业纷纷寻求海外上市,并造成了一波海外上市的浪潮。但是中概股在海外的估值偏低始终是这些海外上市的企业所面临的问题,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浑水等机构对中概股企业的恶意做空,让一些中概股企业对海外市场失去了信心。而另一边,我国的经济日新月异,资本市场逐渐完善,国家大力支持创新企业,相继出台了政策来支持这些企业的发展,让许多中概股企业看到了希望,纷纷寻求回归。进行私有化的中概股近几年逐渐增多,但是能够成功回归我国资本市场的企业仍占少数,回归成功的企业大多选择的是资产重组借壳上市的方式,但是这也让市场壳价格逐渐攀升,大大增加了回归的成本,让经历过VIE结构拆除的中概股企业望而却步。药明康德成立于2000年,从事医药外包服务行业,2007年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并被称为“华尔街第一次为中国头脑买单”。但是即使药明康德在美股沉浮8年,期间成功并购了许多行业内的优质企业、在不断的在扩大业务板块的情况下,且2015年展现企业良好的发展前景后,企业股价不升反降,让药明康德下决心私有化。2015年末,药明康德成功完成私有化退市,同时,我国政策大力支持医药行业的发展,助力“独角兽”企业的成长,为药明康德的回归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础。2018年5月8日,药明康德经过了一年半时间,成功在A股上市,成为第一家中概股通过IPO回归的企业。药明康德的回归,并非整体上市,而是“一拆三”分拆上市:药明康德将子公司合全药业分拆到新三板上市,分拆板块业务药明生物至港股上市,主体药明康德5月在A股上市后,同年12月在港股上市。本文将对药明康德私有化及分拆上市的过程进行介绍,并对药明康德的回归动机进行研究。本文还对药明康德的分拆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比同期回归整体上市的企业,得出结论:药明康德的分拆上市,首先大大缩小了私有化的体量,降低了私有化的成本,同时分拆出的子公司合全药业也在主体药明康德后期贷款担保以及上市资金问题上提供了帮助,其次分拆后的各个部分能够在不同市场进行融资,降低信息不对称性,扩宽了企业融资渠道。本文着重分析药明康德分拆上市的效应,包括市场效应、融资效应、经营效应以及管理效应四个方面。分析后认为:从股价来看,分拆后每一个主体的股价都不断攀升,获得了投资者的青睐。但是通过事件研究法,发现药明康德的分拆上市并未对药明生物产生超额收益率;从融资效应来看,药明康德通过分拆上市改善资本结构,并提高了公司整体的融资能力;从经营业绩来看,药明康德的盈利能力以及偿债能力有所提升,为了实现公司业务的扩展,研发能力的提升,前期投入也较大,所以从短期来看营运能力下降,但是药明康德的发展能力还比较强劲,仍需要再进行长期的数据分析;在上市之后,药明康德,合全药业纷纷推出激励机制,从短期来看效果较为良好。最后本文认为药明康德此次“一拆三”IPO回归,是非常值得其他中概股企业借鉴的。中概股企业应该结合自身情况,把握国家政策优惠,找到适合自己的回归方式。

张诗彤[8](2020)在《小米集团赴港上市案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由于我国互联网以及电子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相关的互联网公司也因此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提出了“互联网+”的概念,这一概念极大的促进了传统产业的升级创新,使得企业可以更好的适应市场的需求。制造业的企业纷纷看到了发展的曙光,竞相拥抱互联网,涌现了一批例如机器人、沈阳机床之类的“互联网+制造业”的企业。“互联网+制造业”模式的出现,对于传统制造业的经营,以及管理交易方式都带来了较为大的改变,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我国的监管层也不断的向科技创新型、具有重大发展潜力的公司出台了国家的优惠政策。2018年4月30日,香港交易所修订了《上市规则》,在主板上市规则中新增三个章节,其中一章为允许拥有不同股权架构的公司上市。这也为小米集团在香港上市提供了契机。不仅如此,2018年6月6日我国《存托凭证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对外公布。为更好地促进独角兽以及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我国证监会推出了中国存托凭证,该办法可以更好地促进企业制度的优化,能够帮助优质的独角兽企业,因为股权架构长期为盈利以及VIE模式的企业难以在国内上市的问题,而采用中国存托凭证的方法回归国内,不仅解决了以上问题,而且境外上市的企业不需要拆除其原有的VIE结构,有利于保持企业发展的稳定性。因此,在我国政府针对创新型企业不断的推出优惠政策的背景下,小米集团于2018年7月9日在香港成功上市。本文第一章对研究背景以及研究意义等进行简述,发现小米的成功上市与时代背景以及国家政策不断的完善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其次,第二章介绍了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理论基础以及企业赴港上市的模式,为下文分析小米集团采用上市的模式以及对策的提出作出铺垫。第三章主要针对小米集团发展概况、融资及上市历程进行阐述,分析出小米集团目前处于迅速发展阶段,对资金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这也是小米集团上市的主要原因之一。第四章首先对小米集团内部上市的动因进行探究,小米上市主要是由于其所在行业竞争愈发激烈,赴港上市可以缓解其资金压力、完善治理结构并拓展海外市场。另外,小米选择在香港上市一方面是由于香港出台的政策红利并且在其上市的条件以及成本较低,另一方面是由于香港的区位优势,为其回归A股市场创造便利条件。本章还介绍并分析了小米集团上市搭建的VIE架构及其原因。本文的第五章首先运用财务指标以及杜邦分析法,分析得出其上市后的偿债能力以及营运能力有所改善,但盈利及发展能力有所欠缺,因此公司需要防范经营风险,制定适当的发展战略。结合小米上市后的市场反应情况来看,其上市初期市场反应过度,股价在发行后一直处于较为低迷的状态,说明资本市场并没有消除对小米集团发展的顾虑。同时还梳理了小米可能存在的风险。最后,文章对小米集团赴港上市进行总结,并分别从小米集团、未上市企业以及政府部门提出建议,希望企业可以结合自身情况选择上市模式及地点,保持稳健的发展态势,政府部门需要灵活调整政策法规,为我国企业融资提供便利条件。

李秀婕[9](2020)在《内部控制与财务报表整合审计研究 ——以L会计师事务所对S公司的整合审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自《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颁布以来,内部控制越来越受到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的重视,整合审计的出现是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的结合与延伸,并逐渐发展成为了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上市公司的主流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内部控制已经在我国受到了足够的关注和重视。理论上实施整合审计无论是从审计效率、成本,还是从审计效果来看,都是更优于单独审计的。但是如今在实务中整合审计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则通过实务案例,聚焦问题本身提出建议。本文通过文献研究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整合审计理论与实务相结合,聚焦目前会计师事务所对上市公司实施整合审计时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建议。通过概述L会计师事务所对S公司执行整合审计的过程,分析案例中整合审计各阶段出现的问题,比如审计人员整合经验不足、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视度不够、控制测试的时间及范围安排不合理、连续审计对审计谨慎性影响等,并针对性提出改进方案,比如会计师事务所应注重加强审计人员的执业能力以培养对整合审计的全局意识、合理安排审计时间、利用辅助审计系统降低人为因素对审计结果的影响以及完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等加强审计质量的建议。通过案例引申至对我国整合审计业务的更多思考,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加强整合审计质量控制、加快制定整合审计指引、强制上市公司轮换审计机构等,为完善我国整合审计的发展提出建议。整合审计的概念虽已提出数年,但目前研究主要还是在必要性与可行性、整合流程的研究上,对于理论与实务案例的结合还不多。在此基础上,通过案例指出相关问题,并将相关问题及改进建议代入分析,使其更具体、清晰,为整合审计业务的开展提供借鉴,通过两项审计的不同视角,可以帮助被审计单位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增强财务报告的可信度。

张丽莎[10](2020)在《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影响面较广,不仅影响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还会浪费社会资源,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帕累托最优实现。目前,我国沪深两市主板上市企业的非效率投资十分普遍,考虑到主板上市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所处的重要位置,探讨如何提高主板上市企业非效率投资这一问题变得十分必要。改善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因素很多,国内外学者主要从提高公司治理、实施股权激励以及提高会计稳健性等视角给出了回答。实际上,这些视角实现的共同目标和内部控制目标是相同的,即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效果,从而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然而,更多学者探讨的是内部控制质量对非效率投资的改善作用,鲜有学者以当前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强制披露为背景,研究内控缺陷披露的内部治理机制。本文主要对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和非效率投资的关系进行探讨,同时,引入融资约束探讨其在内控缺陷披露和投资不足关系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引入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充分性研究其在内控缺陷披露和非效率投资中的调节作用。本文采用的是文献研究和实证分析方法。首先,对国内外有关内控缺陷披露、非效率投资以及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和非效率投资关系的文献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回顾了我国内部控制信息强制披露产生的制度背景,对本文所使用的相关概念的定义进行界定,阐述了信息不对称理论、委托代理理论、融资约束理论等相关理论的主要内容,同时分析了内控缺陷披露对非效率投资的作用机制。然后,本文选取了2014年-2018年沪深两市主板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以Richardson模型中的残差值衡量企业的非效率投资,以企业披露的一般缺陷、重要缺陷和重大缺陷作为缺陷存在的标准,同时增加额外两个调节变量,融资约束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充分性,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对假设进行验证。最后,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主板上市企业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和非效率投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且指出本文研究的局限性。经过实证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内控缺陷披露可以缓解企业的投资过度行为;内控缺陷披露对投资不足的缓解作用不显着,受到融资约束程度的影响,当融资约束程度较高时,该缓解作用变为显着;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越充分,内控缺陷披露对投资过度的缓解作用会显着减弱,内控缺陷披露对投资不足的缓解作用会加强,但不显着。

二、主板上市对企业的好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主板上市对企业的好处(论文提纲范文)

(1)碧桂园集团分拆上市路径选择及财务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分拆上市定义的研究
        1.2.2 关于分拆上市动因的研究
        1.2.3 关于分拆上市路径选择的研究
        1.2.4 关于分拆上市对财务绩效影响的研究
        1.2.5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框架
        1.3.3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分拆上市的概念和特点
        2.1.2 财务绩效的概念
    2.2 分拆上市路径类型
        2.2.1 分拆至境内资本市场上市
        2.2.2 直接分拆至境外上市
        2.2.3 通过红筹架构在境外分拆上市
    2.3 财务绩效评价方法
        2.3.1 财务指标分析法
        2.3.2 EVA指标分析法
    2.4 分拆上市的理论基础
        2.4.1 筹资理论
        2.4.2 管理层激励理论
        2.4.3 业务集中化理论
        2.4.4 信息不对称理论
3 碧桂园集团分拆上市背景及过程
    3.1 公司简介
        3.1.1 碧桂园集团简介
        3.1.2 碧桂园服务简介
    3.2 碧桂园集团分拆上市背景
    3.3 碧桂园集团分拆上市过程
        3.3.1 首次分拆上市阶段
        3.3.2 二次分拆上市阶段
4 碧桂园集团分拆碧桂园服务上市路径分析
    4.1 碧桂园集团分拆碧桂园服务上市路径选择
        4.1.1 搭建红筹架构
        4.1.2 分拆至港交所主板上市
    4.2 碧桂园集团分拆上市路径选择的原因
        4.2.1 港交所上市门槛较低,审核时间短
        4.2.2 实现股东及管理层权益最大化,促进公司发展
        4.2.3 有助于提升境外知名度,获取境外资本
        4.2.4 红筹架构减轻税收负担
5 碧桂园集团分拆上市财务绩效评价
    5.1 基于财务指标的分析
        5.1.1 盈利能力分析
        5.1.2 偿债能力分析
        5.1.3 营运能力分析
        5.1.4 成长能力分析
        5.1.5 小结
    5.2 基于EVA指标的分析
        5.2.1 碧桂园集团EVA测算
        5.2.2 碧桂园服务EVA测算
        5.2.3 小结
    5.3 分拆上市对财务绩效影响原因分析
        5.3.1 业务量随知名度的提高而上涨,收入与利润随之增加
        5.3.2 拓宽了融资渠道,充裕的现金流减轻偿债压力
        5.3.3 母子公司各自集中于主业,投资及经营效率提高
        5.3.4 子公司信息更加透明,吸引投资者投入
        5.3.5 打造品牌效应,公司价值与股东财富提升
6 研究结论及建议
    6.1 研究结论
        6.1.1 分拆上市促进碧桂园集团盈利能力提升
        6.1.2 分拆上市提升了碧桂园服务的财务绩效
        6.1.3 分拆上市有助于提升碧桂园服务竞争能力
    6.2 研究建议
        6.2.1 分拆上市公司应理性考量,选择合适路径
        6.2.2 国内监管部门应完善分拆上市制度,满足合理需求
        6.2.3 投资者应对分拆上市长期后果保持持续关注
参考文献
致谢

(2)彩生活分拆上市的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分拆上市的动机
        1.2.2 分拆上市的短期绩效影响
        1.2.3 分拆上市的长期绩效影响
        1.2.4 概括性评论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重要概念界定
        2.1.1 分拆上市概念的界定
        2.1.2 绩效及组织绩效评价的相关概念
    2.2 分拆上市的理论基础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2 融资效应理论
        2.2.3 核心化战略理论
        2.2.4 管理层激励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案例介绍
    3.1 相关企业及行业介绍
        3.1.1 子公司彩生活简介
        3.1.2 母公司花样年控股简介
        3.1.3 彩生活所属行业介绍
    3.2 彩生活分拆上市的过程介绍
        3.2.1 分拆上市地点的选择
        3.2.2 分拆上市前的资产重组
        3.2.3 分拆上市要求及彩生活上市流程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案例分析
    4.1 彩生活分拆上市的动机
        4.1.1 提升彩生活的企业价值
        4.1.2 缓解融资约束
        4.1.3 管理层激励
        4.1.4 专业化经营打造核心竞争力
    4.2 基于资本市场的绩效分析
        4.2.1 分拆上市后的股价波动
        4.2.2 超额累计收益率分析
    4.3 基于财务指标的绩效分析
        4.3.1 盈利能力分析
        4.3.2 偿债能力分析
        4.3.3 营运能力分析
        4.3.4 成长能力分析
    4.4 基于非财务指标的绩效分析
        4.4.1 提升了彩生活的品牌价值
        4.4.2 董事及高管人员薪酬大幅提升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案例启示
    5.1 合理借助分拆上市可提升公司价值及行业认知
    5.2 分拆上市需立足于战略需求
    5.3 分拆上市本身并不会从根本上改善公司业绩
    5.4 选择合适的上市地点至关重要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3)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国际化程度的调节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国际化是企业重要的经营战略
        二、创新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三、创新点和不足
    第三节 研究方法、内容和框架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企业国际化
        二、企业国际化程度
        三、创新
    第二节 创新对企业绩效影响
    第三节 国际化对企业创新收益的影响
    第四节 文献评述
        一、国内外研究特点
        二、论文研究方向
第三章 国际化对企业创新收益的影响
    第一节 国际化给企业创新带来的机遇
        一、国际化能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二、国际化能提高企业从创新中获益的能力
    第二节 国际化给企业创新带来的挑战
    第三节 小结
第四章 我国企业国际化发展历程、现状及问题
    第一节 我国企业国际化的发展历程
        一、探索阶段
        二、起步阶段
        三、稳步发展阶段
        四、加速发展阶段
    第二节 我国企业国际化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现状
        二、我国企业国际化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 实证研究
    第一节 模型和数据
        一、模型
        二、变量
        三、数据来源
    第二节 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二、回归分析
        三、稳健性分析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第一节 基本结论
    第二节 研究建议
        一、企业国际化进程的建议
        二、政府部门引导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4)上市公司税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回顾
        1.2.1 宏观影响因素
        1.2.2 微观影响因素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要评述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1.4.1 研究的创新点
        1.4.2 研究的不足之处
2 上市公司税负差异理论基础及其影响因素
    2.1 税收负担的内涵
        2.1.1 税收负担
        2.1.2 税收负担的分类
        2.1.3 税收负担的度量
        2.1.4 税收负担的衡量指标
    2.2 税收负担的理论基础
        2.2.1 税负转嫁和归宿
        2.2.2 拉弗曲线理论
    2.3 上市公司税负差异的影响因素
        2.3.1 宏观因素
        2.3.2 微观因素
3 我国上市公司的税负现状
    3.1 上市公司的样本和数据来源
    3.2 上市公司的总体税负
    3.3 上市公司税负的分行业差异
        3.3.1 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
        3.3.2 上市公司行业税负的总体分析及差异分析
    3.4 上市公司税负的地区间差异
        3.4.1 上市公司地区间税负差异的现状分析
        3.4.2 上市公司地区间税负差异的原因分析
    3.5 上市公司税负的分税种差异
4 我国上市公司税负差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4.1 研究假设
    4.2 建立模型
    4.3 实证研究
        4.3.1 平稳性检验
        4.3.2 模型回归结果与分析
        4.3.3 稳定性检验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2.1 调整税收优惠政策
        5.2.2 优化税种设计
        5.2.3 加强税收监管
        5.2.4 提供融资服务
        5.2.5 促进企业所有制改革
参考文献
致谢

(5)中海物业分拆上市的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分拆上市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
        2.1.1 分拆上市的含义与特点
        2.1.2 分拆上市的模式
        2.1.3 分拆上市绩效的含义与研究方法
    2.2 文献综述
        2.2.1 分拆上市的动机研究
        2.2.2 分拆上市的绩效研究
        2.2.3 研究评述
    2.3 理论基础
        2.3.1 管理效率理论
        2.3.2 筹资策略理论
        2.3.3 信息不对称理论
3 中海物业案例介绍
    3.1 我国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现状
        3.1.1 行业发展态势提升
        3.1.2 行业集中趋势明显
        3.1.3 管理业态全面拓展
        3.1.4 经营模式不断创新
        3.1.5 资本青睐度不断提升
    3.2 中海物业与参与分拆上市相关各方背景
        3.2.1 中海物业背景
        3.2.2 参与分拆上市相关各方背景
    3.3 中海物业分拆上市过程
    3.4 中海物业分拆上市特点
        3.4.1 选择业务差异型的上市模式
        3.4.2 选择介绍上市
        3.4.3 选择实物分派
        3.4.4 选择在香港主板上市
4 中海物业案例分析
    4.1 中海物业分拆上市动因分析
        4.1.1 行业发展驱动
        4.1.2 核心化战略驱动
        4.1.3 拓宽融资渠道
        4.1.4 提高市场价值
        4.1.5 有效激励管理层
    4.2 中海物业分拆上市财务绩效分析
        4.2.1 对企业融资的影响分析
        4.2.2 对经营业绩的影响分析
        4.2.3 对企业成长的影响分析
        4.2.4 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分析
    4.3 中海物业分拆上市非财务绩效分析
        4.3.1 专业服务能力分析
        4.3.2 管理层激励分析
5 结论与启示
    5.1 结论
    5.2 启示
        5.2.1 企业方面
        5.2.2 监管方面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6)中国A股主板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 ——基于各行业股权集中度调节效应的实证检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股利政策与企业价值的关系
        1.3.2 股权集中度与企业价值的关系
        1.3.3 股权集中度与股利政策的关系
        1.3.4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价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创新点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股利政策
        2.1.2 企业价值
        2.1.3 股权集中度
        2.1.4 调节效应
    2.2 理论基础
        2.2.1 代理成本理论
        2.2.2 股利政策理论
3 中国A股主板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分析
    3.1 上市公司股利派发现状总体分析
    3.2 上市公司股利派发现状行业对比分析
4 实证分析
    4.1 研究假设
    4.2 变量选取
        4.2.1 被解释变量
        4.2.2 解释变量
        4.2.3 调节变量
        4.2.4 控制变量
    4.3 样本选取
    4.4 模型设计
    4.5 实证检验
        4.5.1 描述性统计
        4.5.2 相关分析
        4.5.3 各行业股利政策与企业价值的回归结果分析
        4.5.4 各行业股权集中度对股利政策与企业价值的调节效应检验
5 研究结论及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建议
        5.2.1 对上市公司的建议
        5.2.2 对投资者的建议
        5.2.3 对证监会的建议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药明康德回归分拆上市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及思路
第2章 相关理论及概述
    2.1 分拆上市
        2.1.1 分拆上市的定义
        2.1.2 分拆上市的动机
        2.1.3 分拆上市的优缺点
        2.1.4 我国分拆上市的现状
    2.2 中概股
        2.2.1 中概股的概念
        2.2.2 中概股回归路径的选择
        2.2.3 我国中概股回归概况
第3章 案例正文
    3.1 药明康德简介
    3.2 药明康德回归A股背景简介
        3.2.1 纽约交易所上市
        3.2.2 回归原因分析
    3.3 私有化过程
    3.4 回归面临的问题
        3.4.1 回归路径的选择
        3.4.2 融资手段的选择
        3.4.3 分拆市场的选择
第4章 案例分析
    4.1 私有化前合全药业的分拆
        4.1.1 合全药业的分拆过程
        4.1.2 合全药业分拆市场的选择
        4.1.3 合全药业的分拆上市对药明康德的好处
    4.2 私有化后药明康德再次上市的选择
        4.2.1 回归路径的选择
        4.2.2 药明康德IPO过程
    4.3 回归后整体上市与分拆上市的选择
        4.3.1 整体上市与分拆上市的选择
        4.3.2 药明生物的剥离与上市
        4.3.3 药明康德“A+H”模式
第5章 分拆效应分析
    5.1 市场效应分析
        5.1.1 短期股价分析
        5.1.2 分拆上市对股价的影响
    5.2 融资效应分析
        5.2.1 增强融资效应
        5.2.2 改善资本结构
        5.2.3 港股上市为融资提供了更多可能
    5.3 经营效应分析
        5.3.1 盈利能力分析
        5.3.2 营运能力分析
        5.3.3 偿债能力分析
        5.3.4 发展能力分析
    5.4 管理效应分析
        5.4.1 组织构架
        5.4.2 激励机制
第6章 结论与启示
    6.1 结论
    6.2 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8)小米集团赴港上市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二)国内文献综述
        (三)文献评述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一)创新点
        (二)不足之处
第二章 中国企业赴港上市的理论基础与模式
    一、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理论基础
        (一)市场分割理论
        (二)绑定假说
        (三)流动性理论
    二、中国企业赴港上市的模式
        (一)H股模式(直接上市)
        (二)典型红筹架构
        (三)协议控制模式(VIE)
    三、本章小结
第三章 小米集团赴港上市案例介绍
    一、小米集团基本情况介绍
        (一)公司介绍
        (二)小米集团主营业务及收入
        (三)小米集团行业属性探究
    二、小米集团赴港上市前融资及上市历程
        (一)小米集团赴港上市前融资历程以及融资工具
        (二)小米集团赴港上市历程
    三、本章小结
第四章 小米集团赴港上市动因及模式分析
    一、小米集团赴港上市的内部动因分析
        (一)自身融资需求
        (二)规范公司治理结构
        (三)国际化发展需要
    二、小米集团赴港上市的外部动因分析
        (一)赴港上市的条件较低
        (二)赴港上市的时间及资金成本较低
        (三)港交所新规允许双层股权结构公司上市
        (四)着眼内地市场,为回归A股做铺垫
        (五)避免与海外市场同类型产品竞争
    三、小米集团赴港上市选择模式分析
        (一)小米集团选择VIE架构原因
        (二)小米集团的VIE架构
    四、本章小结
第五章 小米集团赴港上市绩效分析
    一、小米集团赴港上市的财务绩效分析
        (一)盈利能力分析
        (二)偿债能力分析
        (三)运营能力分析
        (四)成长能力分析
        (五)杜邦分析
    二、小米集团上市后的市场反应分析
        (一)基于事件研究法的短期市场反应
        (二)基于股票价格的长期市场反应
    三、小米集团可能存在的风险
        (一)商业模式存在的风险
        (二)搭建VIE架构存在的风险
        (三)缺乏知识产权存在的风险
    四、小米集团上市需求基本实现
        (一)小米集团与苏宁绩效对比分析
        (二)小米集团上市目标基本达到
    五、本章小结
第六章 小米集团上市后的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对小米集团的建议
        (一)明晰主业,加大研发投入
        (二)完善企业信息披露机制
    三、对其他海外上市企业建议
        (一)上市前合理评估自身上市状况
        (二)合理选择上市地点、方式
    四、对政府部门建议
        (一)针对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上市要求
        (二)拓宽国内公司融资渠道
        (三)调整市场监管思路
    五、文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内部控制与财务报表整合审计研究 ——以L会计师事务所对S公司的整合审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
    2.1 与整合审计相关的概念
        2.1.1 财务报表审计
        2.1.2 内部控制审计
        2.1.3 整合审计
    2.2 理论基础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2 协同效应理论
        2.2.3 成本效益理论
        2.2.4 风险规避理论
第3章 整合审计的现状及关键整合点
    3.1 整合审计的现状
    3.2 整合审计的关键整合点
        3.2.1 制定整合审计计划,确定同一重要性水平
        3.2.2 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点及拟测试的内部控制
        3.2.3 执行控制测试
        3.2.4 评价内部控制缺陷,确定其对财务报表审计范围的影响
        3.2.5 整合利用审计证据形成审计报告
第4章 整合审计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4.1 整合审计存在的问题
        4.1.1 整合审计团队经验不足影响整合效果
        4.1.2 内部控制审计程序执行不到位影响整合效果
        4.1.3 整合审计的谨慎性与独立性更易受连续审计的影响
        4.1.4 会计师事务所对整合审计工作的复核流于形式
        4.1.5 实务中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与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区分困难
    4.2 整合审计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4.2.1 会计师事务所方面
        4.2.2 审计准则及指引方面
第5章 完善整合审计的建议
    5.1 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对整合审计的质量控制
        5.1.1 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执业能力,培养高质量整合审计团队
        5.1.2 提高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视度,合理安排审计时间
        5.1.3 利用信息技术降低人为因素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5.1.4 落实会计师事务所整合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的执行
    5.2 加快整合审计准则及指引的制定
第6章 L会计师事务所对S公司整合审计的案例分析
    6.1 案例背景简介
        6.1.1 S公司简介
        6.1.2 L会计师事务所简介
    6.2 L会计师事务对S公司整合审计的实施情况
    6.3 L会计师事务所对S公司实施整合审计的关键整合点
        6.3.1 制定整合审计计划
        6.3.2 风险评估
        6.3.3 执行控制测试
        6.3.4 评价内部控制缺陷
        6.3.5 出具审计报告
    6.4 L会计师事务所对S公司实施整合审计时存在的问题
        6.4.1 审计人员整合经验不足影响整合效果
        6.4.2 内部控制审计程序及审计复核制度执行不到位影响审计效果
        6.4.3 连续审计影响了注册会计师的谨慎性
    6.5 完善L会计师事务所整合审计的改进建议
        6.5.1 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执业能力,培养高质量整合审计团队
        6.5.2 提高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视度,合理安排审计时间
        6.5.3 落实L会计师事务所对整合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的执行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10)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文献研究
        1.3.2 非效率投资的影响因素研究
        1.3.3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非效率投资关系的研究
        1.3.4 文献述评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框架
    1.5 研究方法
    1.6 创新点
第二章 制度背景、概念界定与理论分析
    2.1 我国内部控制制度的变迁
    2.2 企业内部控制缺陷
        2.2.1 内部控制的定义
        2.2.2 内部控制缺陷的定义
    2.3 企业非效率投资
        2.3.1 投资的认定
        2.3.2 非效率投资的认定和度量
        2.3.3 非效率投资的成因分析
    2.4 理论基础
        2.4.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4.2 委托代理理论
        2.4.3 融资约束理论
        2.4.4 信号传递理论
    2.5 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对非效率投资的作用机制
        2.5.1 内控缺陷披露可以促使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减少代理问题
        2.5.2 内控缺陷披露可以促使企业提高财务报告质量,缓解信息不对称
第三章 主板上市企业内控缺陷披露和非效率投资现状分析
    3.1 主板上市企业内控缺陷披露现状及问题
        3.1.1 主板上市企业内控缺陷披露的总体概况
        3.1.2 主板上市企业内控缺陷披露的发展情况
        3.1.3 主板上市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充分性的情况
        3.1.4 主板上市企业内控缺陷披露存在的问题
    3.2 主板上市企业非效率投资现状及问题
        3.2.1 主板上市企业非效率投资现状
        3.2.2 主板上市企业非效率投资产生的原因及后果分析
第四章 研究设计
    4.1 研究假设
        4.1.1 内控缺陷披露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
        4.1.2 内控信息披露充分性、内控缺陷披露和非效率投资
    4.2 变量设计
        4.2.1 被解释变量
        4.2.2 解释变量
        4.2.3 调节变量
        4.2.4 控制变量
    4.3 模型构建
    4.4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第五章 实证分析
    5.1 非效率投资模型的实证分析
        5.1.1 多重共线性检验
        5.1.2 多元回归分析
    5.2 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对非效率投资影响的实证分析
        5.2.1 描述性统计
        5.2.2 多重共线性检验
        5.2.3 多元回归分析
        5.2.4 稳健性检验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相关建议
    6.3 研究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学术成果

四、主板上市对企业的好处(论文参考文献)

  • [1]碧桂园集团分拆上市路径选择及财务绩效研究[D]. 黄馨.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2]彩生活分拆上市的绩效研究[D]. 于玮诗.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3]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国际化程度的调节作用[D]. 刘扬.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2020(12)
  • [4]上市公司税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李捷. 江西财经大学, 2020(10)
  • [5]中海物业分拆上市的绩效研究[D]. 苏娅.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2)
  • [6]中国A股主板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 ——基于各行业股权集中度调节效应的实证检验[D]. 唐华.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 [7]药明康德回归分拆上市案例研究[D]. 杨立娜. 吉林大学, 2020(08)
  • [8]小米集团赴港上市案例分析[D]. 张诗彤. 西北民族大学, 2020(08)
  • [9]内部控制与财务报表整合审计研究 ——以L会计师事务所对S公司的整合审计为例[D]. 李秀婕. 天津财经大学, 2020(07)
  • [10]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研究[D]. 张丽莎.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在主板上市的好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