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幕布灌浆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边坡幕布灌浆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一、近边坡帷幕灌浆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马鸿发[1](2020)在《边坡与基坑联合支护结构的特性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和雄安新区等大型城市群规划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加上土地开发与保护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工程建设中的边坡与基坑联合支护工程越来越多。然而目前国内外在边坡与基坑联合支护的相关课题上取得的研究成果还较为有限,现行的国家和地方的边坡与基坑工程设计规范、行业标准、工程指南以及专家学者的论着中还没有为边坡与基坑联合支护结构设计提供足够的理论依据。然而众多实际工程中的边坡与基坑联合支护结构问题给设计及施工技术人员带来巨大困扰,这个课题需要给与重视和解决。本文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对边坡工程、基坑工程以及边坡与基坑联合支护工程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基坑和边坡工程中常见的变形规律、失稳类型及其主要原因,总结现有关于基坑、边坡稳定性的分析方法,对现行规范与专家学者的论着及工程手册中提出的各种分析方法做出合理评价,指出了各种方法的实用性、优点和不足。结合目前对边坡工程和基坑工程稳定性的分析方法,针对边坡与基坑联合支护结构的特点,对联合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分析方法进行讨论。基于实际工程项目进行要素概化,重点针对不同边坡高度、基坑深度、平台宽度、联合支护形式、地质条件等情况下开展对联合支护结构变形、内力变化与稳定性变化趋势的分析研究,强调联合支护结构的下部临时性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变形对上部永久性边坡的稳定性的影响,需要对联合支护结构按照统一的永久性支护结构要求进行稳定性和变形的总体综合控制。最后以郁南县第二人民医院医技综合楼边坡与基坑联合支护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式分析联合支护结构的变形与稳定性特征。主要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通过大量查阅和学习当前国内外基坑工程、边坡工程的相关文献和资料,尤其是边坡与基坑联合支护的设计与施工实践情况和研究成果,总结现今基坑工程和边坡工程的相关理论:经典土压力理论,水土压力理论,基坑和边坡的变形机理以及稳定性分析计算方法。通过对已有理论的学习总结,结合相关文献的实际案例,分析边坡与基坑联合支护结构的受力、变形及稳定性机理,为边坡与基坑联合支护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并总结出设计方法。(2)基于工程实际案例,并针对分析模型进行要素概化处理,为了更接近于实际工程设计的计算分析,采用平面应变的二维模型,分别研究在边坡高度、基坑深度、边坡坡脚距基坑坑顶距离、岩土地质条件、联合支护形式等单一影响因素下边坡与基坑联合支护的变形及稳定性特征,总结各种影响因素下的边坡与基坑联合支护结构影响规律,验证适合边坡与基坑联合支护的设计控制方法,为工程实践提出设计和施工的要点。(3)选取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第二人民医院医技综合楼边坡和基坑联合支护的工程实例,分析工程项目区域的岩土地质特点,深入介绍边坡治理方案、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及基坑与边坡的空间关系,并通过三维有限元软件Midas GTS NX对工程进行数值分析模拟,通过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际监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有限元分析的合理性以及边坡与基坑联合支护方案的合理性。(4)结合边坡与基坑联合支护结构的特点和工程特性,提出针对边坡与基坑联合支护结构的工程勘察、设计、施工与监测等的注意事项和防控措施,为边坡与基坑联合支护工程提供安全保障。

杨城[2](2020)在《降雨与开挖方式对黄土边坡稳定性影响分析 ——以榆林市清涧县某边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在黄土高原地区开展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但由于该区域地质环境比较差,降雨比较集中且土地资源有限,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坡脚开挖与分级削坡等,不合理的开挖方式破坏了原有边坡的形态,影响了边坡的稳定性,使得在黄土地区进行工程建设时带来了许多地质灾害问题。因此分析降雨与开挖作用下导致黄土边坡发生变形破坏及稳定性影响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将选取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某黄土边坡为研究对象,结合野外现场调查、钻探勘测和室内土工试验,在此基础上将采用Geo-Studio和Midas/GTS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分别模拟降雨和开挖对该边坡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法分析坡形因素对该边坡稳定性影响的敏感性。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该黄土边坡变形破坏现有的主要形式为:崩塌、滑塌、落水洞、坡面冲刷、坡面剥落;其主要的因素有内部影响因素和外部影响因素,内因为边坡的地形地貌与地层岩性,外因为降雨与不合理的开挖与削坡。(2)通过室内试验可以得知:边坡上部土体较下部土体的粉粒含量比较多,黏粒含量相对较少,其边坡上部土体的孔隙比下部土体较为发育;边坡上部土体的渗透性较边坡下部土体的渗透性大;在土体含水率上升时,边坡土体的内摩擦角与粘聚力都将有所下降,从而影响了边坡的稳定性。(3)在边坡受到降雨的过程中,坡脚处土体受到降雨的作用影响比较大;当雨水入渗深度到达不同渗透性的土层界面时,此处的土体受到降雨的影响将会比较大;降雨强度越大与降雨时长越长对边坡稳定性影响越大;当降雨总量与降雨时长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降雨峰值出现的越晚,对边坡稳定性影响越大。(4)对坡脚进行开挖的过程中开挖进尺和放坡角度越大,对该边坡稳定性影响越严重;坡脚发生崩塌破坏的主要模式为滑移式破坏;坡形因素对该边坡稳定性影响的敏感性与主次顺序为:单级坡率>平台宽度>单级坡高;在分级开挖的过程边坡发生变形破坏的模式为浅层滑坡;可以通过适当减缓单级坡率、降低单级坡高、增大平台宽度来减缓对边坡底部坡脚处的破坏,提高边坡稳定性。

张继琪[3](2020)在《含连拱隧道软弱围岩边坡地震动力响应特性与稳定性研究》文中认为当前,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发展,国内已建成了大量隧道。其中,相当一部分隧道位于我国西部的强震区。在众多隧道中,连拱隧道作为一种隧道形式,具有通道面积大、用地面积小等特点,在城市用地紧张、山区地质情况复杂施工困难以及线路设计时难以展线等情况下具有明显的优势,已经得到较多应用。由于地震作用,含连拱隧道边坡遭受严重破坏,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损失。目前,对于含连拱隧道边坡的研究集中在数值计算与施工监测,对于地震作用下含连拱隧道边坡的动力响应特性与稳定性研究尚未见于文献。含连拱隧道边坡与普通边坡不同,连拱隧道的存在劣化了边坡的力学环境,使得边坡在地震动力下的受力情况更加复杂,亦不同于含小净距隧道边坡和含单洞隧道边坡。本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04125,51404309)和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8JJ3882)为依托,以汶川波、EL-Centro波、Kobe波为激振波,设计并完成了一个相似比为1:20的含连拱隧道软弱围岩边坡振动台试验,采用Midas gts/nx建立了边坡的三维数值计算模型,探究了边坡地震动力响应规律和地震稳定性。研究结果对含连拱隧道边坡抗震设计有一定借鉴意义。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见下:(1)振动台试验方案设计按照1:20的相似比,参考相似理论,进行了相似设计。根据试验方案确定了模型箱边界处理方法、测点布置方案、数据监测方法等,利用不同材料配合、制作了含连拱隧道软弱围岩边坡模型。根据依托的工程实际,选择了合适的加载地震波,制定了地震波加载方案。(2)基于振动台模型试验的含连拱隧道软弱围岩边坡地震响应规律研究通过振动台模型试验,采集了含连拱隧道软弱围岩边坡相应测点的加速度和动位移数据。利用数据处理软件整理分析试验数据,得到了不同地震波、不同激振强度和激振方向下含连拱隧道软弱围岩边坡的地震响应规律。研究发现,随着边坡相对高度的增大,含连拱隧道软弱围岩边坡加速度放大系数与动位移响应峰值沿坡面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变化趋势,加速度放大系数和动位移响应峰值变化趋势在岩层分界面处发生较明显的突变;边坡岩体对地震波具有滤波作用。不同地震动参数如地震波类型、激振强度、激振方向等对边坡加速度和动位移响应的影响不同。研究表明,激振强度越大边坡地震动力响应越明显,双向激振下边坡的动力响应更强烈,不同类型地震波激振下边坡的加速度、动位移响应不同。(3)基于数值模拟的含连拱隧道软弱围岩边坡地震响应特性研究利用数值模拟软件Midas gts/nx建立含连拱隧道软弱围岩边坡模型,采集数值模拟数据,与振动台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振动台试验及数值计算模型建立的合理性。基于数值模拟结果,分析边坡内部测点加速度放大系数变化规律,发现边坡加速度放大系数具有趋表效应。通过建立不同的数值计算模型,对比模型的地震动力响应,发现含连拱隧道边坡较无隧道边坡地震动力响应更剧烈,稳定性更差;连拱隧道距离坡面越近,对边坡的地震动力响应影响越大,边坡稳定性越差。研究发现连拱隧道的存在劣化了边坡的力学环境,降低了边坡稳定性;连拱隧道距离坡面越近边坡稳定性越差。通过改变振幅、频谱、持时等地震动参数,探讨了地震动参数对边坡地震动力响应规律的影响。研究发现,振幅越大、时间压缩比越小、持时越长的地震波对边坡地震动力响应的影响越大,边坡地震动力响应越剧烈。(4)含连拱隧道软弱围岩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基于振动台试验结果结合数值模拟,计算了不同类型、不同持时、不同激振方向、强度的地震波激振下的边坡稳定安全系数。研究发现,双向激振下边坡稳定安全系数较单向激振下的小;持时越长、激振强度越大的地震波激振下边坡稳定安全系数越小,对边坡稳定越不利。通过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不同边坡模型,设计了四种护坡方式,通过计算边坡稳定安全系数等指标,发现综合护坡措施保护下的边坡稳定安全系数最大,提高含连拱隧道软弱围岩稳定性最合适的措施是综合护坡措施,在实际工程中建议采用多种护坡方式相结合的护坡措施。综上所述,本文通过设计并完成含连拱隧道软弱围岩边坡振动台模型试验,探索了含连拱隧道边坡地震动力响应特性;并结合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 gts/nx对含连拱隧道边坡地震响应规律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讨论了地震动参数对边坡地震响应的影响;最后建立了几种边坡护坡模型,以边坡稳定安全系数为主要指标,提出了适合含连拱隧道边坡的护坡方式;为今后含连拱隧道边坡抗震设计及护坡措施实施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王飞,邹宗兴,鄢俊彪[4](2019)在《基于渗流阻截作用的边坡防治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地下水作为影响坡体稳定性最为活跃的因素之一,控制边坡中地下水是边坡治理中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将帷幕技术应用于边坡工程中,提出渗流阻截帷幕削弱坡体地下水渗流的防治方法,为研究阻截帷幕对于边坡中地下水渗流场的作用效果以及帷幕作用下边坡稳定性的响应规律,通过建立边坡数值模型,基于饱和非饱和相关理论,对阻截帷幕在不同工况下的作用效果进行了数值模拟,对帷幕作用下边坡地下水渗流场进行分析,揭示了阻截帷幕的布设方式与边坡渗流及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阻截帷幕能够改变边坡中地下水渗流场,对坡体中地下水进行有效控制,其作用效果受帷幕布设位置和深度的共同影响;一定深度范围内,相同位置处阻截帷幕的作用效果与帷幕深度成正相关性;在有无降雨条件下帷幕对边坡中地下水渗流的阻截作用均能提高边坡的稳定性,不同降雨工况下阻截帷幕改善坡体稳定性的效果显着,可为边坡防治提供一种新思路。

贾伟杰[5](2019)在《帷幕注浆对露天采坑边坡稳定性影响的有限元数值分析》文中提出本文采用ABAQUS软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帷幕注浆过程中注浆方式和注浆压力对露天矿坑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分析表明:单孔和多孔分段注浆时,坡面水平位移随着注浆段埋深的加大而减小,且最大水平位移位置逐渐下移;多孔分段注浆对坡顶沿线水平位移影响差异不大;不同注浆压力下多孔分段注浆时,坡面和坡顶沿线水平位移均随着注浆压力的增加而增大,且最大水平位移位置分别出现在坡顶部分和坡顶沿线中间位置。监测结果表明,此数值分析方法可较好地反映注浆过程中边坡的变形规律。

姜立新[6](2019)在《露天矿边坡注浆帷幕止水效应数值模拟》文中认为以某南方富水石灰石矿为工程背景,研究了注浆帷幕的止水效应。取该石灰石矿某典型边坡横剖面,建立了FLAC3D流固分析数值模型,研究了开挖和渗流作用下边坡应力、边坡变形及孔隙水压力的变化特征。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边坡应力、边坡水平位移和孔隙水压力均随着高程的降低而减小;在同一高程下,边坡开挖侧的孔隙水压力相对较小,说明注浆帷幕可有效减少水的渗入量,这对于露天矿业的安全开采和控制周边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刘增杰[7](2018)在《爆破累积效应对灌浆帷幕止水性能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南方岩溶地区,露天矿开采面临复杂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问题,特别是大水矿山有严重的涌水、突水等水害问题。帷幕注浆作为一种有效止水技术在大水矿山开采中得到广泛应用。帷幕体在矿山开采中要经历多次爆破荷载扰动,帷幕体的止水有效性是矿山开采中需要重点评估的因素。本文以湖南省常德市某水泥矿山开采项目和涌水治理工程为背景,选取矿坑南帮边坡灌浆帷幕体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爆破累积效应对灌浆帷幕止水性能的影响。1、制备了沿轴向、轴向和横向同时开孔(简称组合开孔)的两种类型灌浆帷幕体岩样,进行了循环加卸载作用下的含灌浆帷幕岩样的损伤-渗流耦合试验,分析了不同峰值应力水平、围压、渗透水压差和帷幕填充形式对灌浆帷幕岩样的渗透特性和损伤演化的影响。试验表明:峰值应力水平是灌浆帷幕岩样损伤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高围压可降低含灌浆帷幕围岩损伤;高渗透水压差可改善渗透率测试精度;组合开孔情况下横向开孔面积增大时,侧向渗流通道增加,导致轴向渗流速率降低。2、建立了FLAC3D渗流与开挖耦合模型,从位移、应力、孔隙水压力变化等方面分析研究了灌浆帷幕带对地下水渗流的截断效果。结果表明:在渗流和开挖卸荷作用下,边坡水平位移呈现沿高程方向的鼓肚分布特征;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最大水平位移加大;帷幕的设置削弱了边坡应力的传递,保护了帷幕体外侧的边坡体;矿坑外围设置灌浆帷幕带可有效截断地下水沿岩溶裂隙的渗流。3、建立了考虑流固耦合的动力分析模型,分析了露天矿岩石边坡外侧灌浆帷幕体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高程对动力波速度、加速度在帷幕体内部传播具有一定的衰减作用;在-36m低高程处,增加振动频率会降低帷幕体内测点的水平动位移,增加帷幕体的水平永久位移,减小竖向永久位移;动力荷载的频率可降低自重应力对位移的影响。振动频率越高,振动停止后帷幕体所产生的永久竖向应力变化值越小,不同高程处帷幕体竖向应力呈现相同的波动趋势。4、为对比帷幕体内、靠近开采侧以及靠近保护侧在动载作用下的孔隙水压力动力响应特征,将上述三种位置赋予不同的孔隙率,分析了不同频率振动作用下孔隙水压力特征。研究表明:三种位置孔隙水压力均产生一定的超孔隙水压力,振动停止后,孔隙水压力与未受动力作用时的孔隙水压力有了明显的提高,振动频率越高,振动停止后帷幕体所产生的永久孔隙水压力变化值越小。振动加速度幅值越大,在振动停止后帷幕体所产生的永久孔隙水压力变化值增量也越明显。

颜复林[8](2018)在《锚固支护岩坡地基与建筑结构及扩展基础共同作用有限元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我国山地城镇分布广泛,随着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锚固岩坡地基与建筑结构及扩展基础共同作用成为一个具有现实研究意义的课题。论文通过查阅参考文献,在前人的工作基础上,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的方法来开展锚固岩坡地基-建筑结构-扩展基础的共同作用研究,所做的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对不同岩坡高度情况下的锚固岩坡地基、建筑结构和扩展基础共同作用进行了分析:1)当边坡高度加大时,其水平和竖向位移也会上升。锚索锚固较锚杆锚固对减小位移的贡献更大。水平位移对建筑结构受力影响较大,工程中应尽量控制边坡水平位移的发展;2)框架中间基础沉降较大,两边基础沉降较小,同时靠近边坡基础沉降较大。条形基础在基础沉降与弯矩方面都较独立基础更为平均。锚索能使边坡变形有所减小,从而使基础沉降和弯矩较无锚固减小;3)由于边坡倾斜造成的弯矩与框架自重相反,两种基础条件下底层框架局部弯矩随边坡高度增加减少,但这种变化不明显,是锚索对边坡稳定性有所提高所致;4)锚杆最大内力发生在锚杆临近坡面处,同时锚固深度越大锚杆受力越小。锚索的最大内力发生在锚索的中前部,总体内力向两边逐渐减小。当边坡高度增大,锚杆内力随离坡顶距离增大。所有锚索中最大内力发生在坡底的倒数第二排锚索,并向上下两个方向逐渐减小,离坡面越远最大内力位置离坡面越近。(2)对不同建筑离边坡距离情况下的锚固岩坡地基、建筑结构和扩展基础共同作用进行了分析:1)由于随着建筑物边距的加大,坡体水平和上部结构水平的位移会减小,增加了边坡及坡顶上部结构的安全性;2)当建筑物边距增大,基础平均沉降量有所下降,基础倾斜中的近坡面沉降增大,而远离坡面沉降下降,且独立基础沉降在坡距上升的情况下有一定改变;3)当建筑物边距改变时,其对基础弯矩产生作用,其中对近坡面基础弯矩内力的作用最大,随着距离的增加,基础的弯矩内力改变下降。当为条形基础弯矩,建筑物边距增加时,柱底处基础内力增大,柱间处的基础内力下降;4)当建筑边距增大时,底层柱弯矩趋于对称,但局部柱根处绝对值明显增大,所以工程中遇到这种情况需要引起重视。5)建筑边距的改变对锚杆和锚索内力分布情况影响不是很明显,不过在边距上升的情况下,锚索内力会逐渐达到均匀。(3)对不同建筑层数情况下的锚固岩坡地基、建筑结构和扩展基础共同作用进行了分析:1)当建筑物层数减小时,坡体和坡顶水平及竖向位移减小,其中水平位移减小情况比竖向位移大,总的来说,降低建筑物层数可以减小坡顶荷载并能加强安全性;2)当建筑物层数比较多时,近坡面处存在基础整体倾斜,远离坡面时基础整体倾斜较小,当层数较小时情况相反,由此带来的建筑荷载降低的情况影响了边坡地基不均匀沉降变化作用趋势,从而改变基础整体倾斜方向。总之当建筑物层数减小时可使整体沉降稳定,同时条形基础比独立基础更加稳定;3)当建筑物层数上升时,基础内力会上升,条形基础内力不均匀分布的趋势也更加明显;4)当建筑层数下降时,由于岩坡水平位移的减少,上部结构内力变得对称,当建筑层数上升时,底层框架边柱产生反向内力分布,坡面处边柱柱根弯矩变化较大,工程中需要引起重视;5)当建筑层数增多时,锚杆和锚索从上排往下排内力逐渐增大的总体趋势没变,但锚杆和锚索所受内力均随之增大,因此,当建筑层数较多时,应相应加强锚杆和锚索的布置,满足岩坡锚固支护受力的需求。

谢磊[9](2015)在《忠万高速公路小岭隧道出口段围岩及边坡稳定性研究》文中提出隧道洞口施工难以避免出现滑坡、崩塌、偏压、泥石流和雪崩等地质灾害,滑坡是其中最常见的地质灾害。洞口施工是隧道施工中的首要工程。本文主要结合重庆市忠万高速A8标段小岭隧道洞口段的工程实际情况,通过调查分析、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等手段,研究了隧道洞口段围岩应力分布及边坡变形破坏规律;总结了影响隧道洞口段围岩及边仰坡稳定性的基本因素;得出隧道洞口段围岩变形及边坡破坏模式洞口边仰坡的破坏机理;分析了隧道洞口段围岩及边坡稳定性。完成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如下:①通过对小岭隧道出口段的地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小岭隧道出口段天然斜坡整体稳定,出口段人工仰坡稳定性较差;得出影响小岭隧道出口段围岩及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地形地貌、岩体性质、岩体结构、大气降雨等。②研究了隧道洞口段围岩变形特征及边坡破坏模式,得出小岭隧道洞口段围岩破坏类型分为:1)局部落石破坏;2)围岩整体破坏;3)潮解膨胀破坏;边坡的破坏模式主要为:平面滑动破坏和局部塌陷破坏。③通过建立洞口段力学模型,计算得出了浅埋隧道洞口段的围岩压力,并得出围岩稳定性安全系数N。选用简化Janbu法分析隧道洞口边坡稳定性,并根据小岭隧道出口段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计算模型,分析得出在连续降雨情况下,小岭隧道出口段边坡存在滑坡危险性。④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了小岭隧道洞口段自然状态下和开挖状态下的围岩及边坡的稳定性,得出了相应的应力特征、位移特征和稳定性情况。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隧道洞口段开挖对于浅埋隧道在隧道轴线附近的地表岩土体产生较大的地表沉降,出口右洞地表沉降量大于出口左洞地表沉降量,并在进洞2B2.5B(洞径)处,拱顶下沉达到最大,拱顶部位易发生冒顶、坍塌等事故。⑤通过现场监控量测和数据处理分析得到了小岭隧道洞口段围岩变形特征,分别从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入手做了进一步阐述,对洞口围岩变形进行监测分析,总结了山岭隧道洞口围岩变形特征。

杨小强[10](2013)在《岩土类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加固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全球每年因边坡失稳而引发的边坡灾害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边坡稳定性研究及边坡加固已成为岩土界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刚体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元法都广泛应用于边坡稳定性评价,其中极限平衡法的力学模型比较简单,可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定量分析。有限元法能够建立边坡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其能考虑土体的应力应变性质,可对边坡进行施工阶段模拟和稳定性分析。在经过长期的工程实践应用后,两种方法都已积累丰富的使用经验。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是一种新型有效的边坡加固措施,在边坡工程中使用的越来越多,但其实践应用却超前于理论研究,由于桩锚体系与土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导致目前计算方法的不足。本文以实际工程为背景,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GTS对预应力抗滑桩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为:(1)介绍了边坡稳定性研究的历史和进展,简述了目前常用的边坡加固措施。(2)探讨了边坡病害的类型和影响边坡稳定的各种内外因,介绍了几种常用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及其优缺点。(3)简述了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有限元模型中土体的本构模型,抗滑桩、锚索结构、接触面的数值模拟和有限元解的收敛性。(4)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GTS建立二维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加固边坡的源模型,在考虑桩土接触、锚索与土体接触、桩锚协调变形的条件下,分析了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的基本工作原理与力学作用。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分析了锚索预应力、桩的抗弯刚度、锚索刚度对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桩身内力、位移的影响。(5)采用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深圳南澳水头沙村平安宝昌永耀珠宝来料加工厂边坡治理工程进行稳定性分析。在考虑桩土接触、锚索与土体接触、桩锚协调变形的条件下,利用MIDAS-GTS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加固模型,模拟边坡治理的施工过程,对施工后边坡的稳定性、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的内力、变形和锚索拉力进行了分析。

二、近边坡帷幕灌浆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近边坡帷幕灌浆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边坡与基坑联合支护结构的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 边坡与基坑联合支护工程理论
    2.1 基坑变形规律与支护机理
    2.2 基坑失稳类型与主要原因
    2.3 边坡失稳类型与主要原因
    2.4 基坑、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2.5 边坡与基坑联合支护设计方法的探讨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边坡与基坑联合支护结构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联合支护结构的特性研究影响因素
    3.2 有限元分析方法
    3.3 联合支护结构影响因素分析条件
    3.4 边坡高度对联合支护结构的性状影响
    3.5 基坑深度对联合支护结构的性状影响
    3.6 平台宽度对联合支护结构的性状影响
    3.7 联合支护形式对联合支护结构的性状影响
    3.8 各主要影响因素的对比分析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工程案例分析
    4.1 工程实例概况
    4.2 工程地质条件与水文条件
    4.3 工程设计方案及设计参数选取
    4.4 边坡与基坑联合支护数值模拟
    4.5 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际监测数据对比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边坡与基坑联合支护工程注意事项
    5.1 联合支护工程勘察注意事项
    5.2 联合支护工程设计注意事项
    5.3 联合支护工程施工注意事项
    5.4 联合支护工程监测注意事项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2)降雨与开挖方式对黄土边坡稳定性影响分析 ——以榆林市清涧县某边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降雨对边坡影响研究现状
        1.2.2 开挖对黄土边坡影响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区域地质环境
    2.1 自然地理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象、水文
    2.2 地形地貌
    2.3 地层岩性
    2.4 地质构造
    2.5 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2.6 水文地质条件
第三章 边坡变形破坏基本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3.1 边坡的基本特征
        3.1.1 边坡形态特征
        3.1.2 边坡体结构特征
        3.1.3 边坡变形破坏特征
    3.2 研究区该边坡变形破坏形式
    3.3 边坡变形破坏及失稳的影响因素
        3.3.1 内部因素
        3.3.2 外部因素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究区边坡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研究
    4.1 试验取样
    4.2 研究区黄土边坡的基本物理性质
        4.2.1 基本试验
        4.2.2 粒度特征指标
        4.2.3 渗透试验
    4.3 研究区黄土边坡力学特性研究
        4.3.1 直剪试验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降雨对黄土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5.1 软件介绍
    5.2 数值计算模型的建立
        5.2.1 模型选取与网格划分
        5.2.2 参数选取
        5.2.3 模型边界条件、初始条件
    5.3 降雨作用下对边坡稳定性影响数值计算分析
        5.3.1 降雨计算方案设计
        5.3.2 降雨入渗对边坡体积含水率的影响
        5.3.3 降雨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5.4 不同降雨条件下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研究
        5.4.1 降雨强度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5.4.2 降雨时长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5.4.3 降雨雨型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开挖对黄土边坡稳定性影响分析
    6.1 受开挖作用黄土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6.2 坡脚开挖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分析
        6.2.1 不同开挖进尺对边坡稳定性影响
        6.2.2 不同开挖放坡角度对边坡稳定性影响
        6.2.3 坡脚开挖作用下边坡发生崩塌的破坏过程及模式
    6.3 不同分级开挖方案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分析
        6.3.1 不同坡形因素对边坡稳定性敏感性分析
        6.3.2 不同分级开挖方案对边坡变形破坏影响分析
        6.3.3 分级开挖作用下边坡发生变形破坏的模式
    6.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含连拱隧道软弱围岩边坡地震动力响应特性与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来源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无隧道的边坡地震响应特性与稳定性研究
        1.2.2 含隧道边坡地震稳定性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含连拱隧道软弱围岩边坡振动台试验设计
    2.1 试验目的、方法和内容
        2.1.1 试验目的
        2.1.2 试验方法
        2.1.3 试验内容
    2.2 试验相似关系设计
        2.2.1 相似理论
        2.2.2 试验相似比
    2.3 试验仪器设备及参数
        2.3.1 振动台系统简介
        2.3.2 传感器及数据采集器
    2.4 模型设计与模型制作
        2.4.1 模型箱边界处理
        2.4.2 隧道与边坡模型制作及传感器安装
    2.5 地震波加载方案
    2.6 本章小节
3 基于振动台模型试验的含连拱隧道软弱围岩边坡地震响应规律
    3.1 概述
    3.2 含连拱隧道软弱围岩边坡加速度响应特性
        3.2.1 边坡水平加速度响应特性
        3.2.2 边坡竖直加速度响应特性
    3.3 地震波类型对含连拱隧道软弱围岩边坡加速度响应规律影响
        3.3.1 对水平加速度响应规律影响
        3.3.2 对竖直加速度响应规律影响
    3.4 激振方向与强度对边坡加速度响应规律的影响
        3.4.1 激振方向对边坡加速度响应规律的影响
        3.4.2 激振强度对边坡加速度响应规律的影响
    3.5 含连拱隧道软弱围岩边坡动位移响应规律
        3.5.1 水平动位移响应规律
        3.5.2 竖直动位移响应规律
    3.6 本章小节
4 基于数值模拟的含连拱隧道软弱围岩边坡地震响应规律
    4.1 概述
    4.2 MIDAS GTS/NX动力分析方法
        4.2.1 特征值分析
        4.2.2 阻尼
        4.2.3 反应谱分析
        4.2.4 时程分析
    4.3 数值模拟模型建立
        4.3.1 分析模型及边界条件
        4.3.2 材料参数及测点布置
        4.3.3 地震波输入与加载方案
        4.3.4 数值模拟结果与振动台试验对比
    4.4 含连拱隧道软弱围岩边坡地震响应规律
        4.4.1 加速度响应规律分析
        4.4.2 连拱隧道对边坡应力场的影响
    4.5 地震波参数对边坡地震响应规律的影响
        4.5.1 地震波振幅对边坡地震响应规律的影响
        4.5.2 地震波频谱对边坡地震响应规律的影响
        4.5.3 地震波持时对边坡地震响应规律的影响
    4.6 本章小节
5 含连拱隧道软弱围岩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
    5.1 非线性时程有限元强度折减法
    5.2 含连拱隧道软弱围岩边坡稳定安全系数变化规律
    5.3 不同支护条件下含连拱隧道软弱围岩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与成果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基于渗流阻截作用的边坡防治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边坡渗流阻截机理
2 边坡中渗流阻截作用效果的数值模拟分析
    2. 1 边坡数值模型的建立
    2. 2 原始状态下边坡中地下水渗流场的模拟分析
    2. 3 阻截帷幕作用下边坡中地下水渗流场的模拟分析
        2.3.1 阻截帷幕位置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2.3.2 阻截帷幕深度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2. 4 降雨条件下阻截帷幕作用效果的模拟分析
        2.4.1 降雨条件下边坡稳定性分析
        2.4.2 降雨条件下阻截帷幕的作用效果分析
3 结论与建议

(5)帷幕注浆对露天采坑边坡稳定性影响的有限元数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工程地质概况
    1.1 研究区地层
    1.2 研究区构造
2 模型建立
    2.1 Mohr-Coulomb(摩尔库伦)模型
    2.2 几何模型
    2.3 影响边坡稳定因素分析
    2.4 工况设计
3 边坡稳定性分析
    3.1 自然边坡稳定性分析
    3.2 注浆方式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3.2.1 单孔分段注浆
        3.2.2 多孔分段注浆
    3.3 注浆压力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4 注浆过程边坡位移监测
5 结论与不足

(6)露天矿边坡注浆帷幕止水效应数值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
2 流固分析原理
3 工程情况及FLAC3D数值模型
    3.1 工程概况
    3.2 数值模型
4 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4.1 边坡变形分析
    4.2 边坡最大剪应力分析
    4.3 边坡帷幕体对孔隙水压力阻隔效应分析
5 结论

(7)爆破累积效应对灌浆帷幕止水性能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灌浆帷幕堵水技术研究现状
        1.2.2 岩石类材料损伤变量的研究现状
        1.2.3 岩石渗流特性的试验研究现状
        1.2.4 渗流-损伤耦合试验研究现状
        1.2.5 渗流-动力耦合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循环加卸载作用下含灌浆帷幕岩样的渗透-损伤特性
    2.1 引言
    2.2 工程概况
    2.3 试验原理
        2.3.1 荷载等效原理及思路
        2.3.2 试验原理
    2.4 试样制备
        2.4.1 岩芯的选取
        2.4.2 含灌浆帷幕围岩试样制备
        2.4.3 黏土水泥浆的制备
        2.4.4 钻孔孔洞的填塞和打磨
        2.4.5 灌浆帷幕质量填充率计算
    2.5 试验设计
        2.5.1 试验方案
        2.5.2 试验仪器
        2.5.3 实验方法
    2.6 试验结果分析
        2.6.1 不同应力水平下含灌浆帷幕围岩渗透-损伤演化规律
        2.6.2 围压对含灌浆帷幕围岩的渗透率-损伤演化的影响
        2.6.3 渗透水压差对含灌浆帷幕围岩的渗透-损伤演化的影响
        2.6.4 不同灌浆帷幕填充形式的渗透-损伤特征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露天矿边坡灌浆帷幕止水效果分析
    3.1 引言
    3.2 FLAC3D流固耦合原理
    3.3 基于FLAC~(3D)的帷幕防渗评价模型建立
    3.4 边坡的流固耦合响应特性分析
        3.4.1 开挖与渗流耦合作用下边坡的变形分析
        3.4.2 开挖与渗流耦合作用下边坡的应力分析
        3.4.3 边坡帷幕体内外的孔隙水压力分析
        3.4.4 埋深对水平、竖向位移及孔隙水压力的影响
        3.4.5 坡顶监测点的位移变化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露天矿含灌浆帷幕围岩边坡的动力特性研究
    4.1 模型的建立
    4.2 边界条件的转换
    4.3 阻尼设置
        4.3.1 瑞利阻尼
        4.3.2 滞后阻尼
    4.4 动力荷载的输入
    4.5 本构模型的选择
    4.6 不同频率下含灌浆帷幕边坡的动力与渗流耦合响应特征
        4.6.1 不同高程处灌浆帷幕区在不同频率下的速度响应特征
        4.6.2 不同高程处灌浆帷幕区在不同频率下的加速度响应规律
        4.6.3 不同高程处灌浆帷幕区不同频率下水平位移响应规律
        4.6.4 不同高程处灌浆帷幕区在不同频率下的竖向应力响应
        4.6.5 不同高程处灌浆帷幕区节点在不同频率下的孔隙水压力动力响应特征
        4.6.6 不同高程处灌浆帷幕区节点不同加速度幅值下的孔隙水压力响应特征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读硕士期间的主要成果
致谢

(8)锚固支护岩坡地基与建筑结构及扩展基础共同作用有限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主要符号
1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建筑结构与地基基础共同作用分析研究现状
        1.2.2 锚固支护建筑边坡研究现状
        1.2.3 锚固支护岩坡地基与建筑结构及基础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目的、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的技术路线
2 锚固支护岩坡地基与建筑结构及扩展基础的有限元分析基本理论
    2.1 引言
    2.2 锚固支护岩坡地基的有限元分析
        2.2.1 岩坡地基本构模型与单元模拟
        2.2.2 锚杆和锚索的本构模型及与单元模拟
    2.3 建筑结构的有限元分析
        2.3.1 建筑框架结构本构模型
        2.3.2 建筑框架结构单元模拟
    2.4 扩展基础的有限元分析
        2.4.1 扩展基础本构模型
        2.4.2 柱下独立扩展基础单元模拟
        2.4.3 柱下条形扩展基础单元模拟
    2.5 锚固边坡地基与建筑结构及扩展基础的接触方式
    2.6 共同作用分析的基本方程
    2.7 小结
3 无锚固支护岩坡地基-建筑结构-扩展基础共同作用相互影响分析
    3.1 引言
    3.2 无锚固支护情况下岩坡地基-建筑结构-扩展基础共同作用分析
        3.2.1 计算模型建立
        3.2.2 计算结果及分析
    3.3 小结
4 锚杆支护岩坡地基-建筑结构-扩展基础共同作用相互影响分析
    4.1 引言
    4.2 不同坡高情况下锚杆支护岩坡-建筑结构-扩展基础共同作用分析
        4.2.1 计算模型建立
        4.2.2 计算结果及分析
    4.3 不同建筑边距情况下锚杆支护岩坡-建筑结构-扩展基础共同作用分析
        4.3.1 计算模型建立
        4.3.2 计算结果及分析
    4.4 不同建筑层数情况下锚杆支护岩坡-建筑结构-扩展基础共同作用分析
        4.4.1 计算模型建立
        4.4.2 计算结果及分析
    4.5 小结
5 锚索支护岩坡地基-建筑结构-扩展基础共同作用相互影响分析
    5.1 不同坡高情况下锚索支护岩坡-建筑结构-扩展基础共同作用分析
        5.1.1 计算模型建立
        5.1.2 计算结果及分析
    5.2 不同建筑边距情况下锚索支护岩坡-建筑结构-扩展基础共同作用分析
        5.2.1 计算模型建立
        5.2.2 计算结果及分析
    5.3 不同建筑层数情况下锚索支护岩坡-建筑结构-扩展基础共同作用分析
        5.3.1 计算模型建立
        5.3.2 计算结果及分析
    5.4 小结
6 结论及展望
    6.1 主要研究成果及结论
    6.2 后继研究的展望及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9)忠万高速公路小岭隧道出口段围岩及边坡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隧道洞口段围岩稳定性研究现状
        1.3.2 边坡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工程概况
    2.1 技术标准
    2.2 隧道规模
    2.3 工程地质条件
        2.3.1 地形地貌
        2.3.2 气象、水文
        2.3.3 地质构造
        2.3.4 地层岩性
        2.3.5 不良地质现象
        2.3.6 地震
        2.3.7 水文地质条件
    2.4 隧道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
        2.4.1 场地稳定性评价及围岩分级、分布
        2.4.2 小岭隧道出口段围岩工程地质评价
        2.4.3 小岭隧道出口段边坡稳定性评价
        2.4.4 小岭隧道涌水量预测
        2.4.5 洞顶建筑物及鱼塘分布情况及影响评价
        2.4.6 隧道建设对地表生态的影响
    2.5 影响隧道洞.段围岩及边坡稳定性的因素
        2.5.1 影响小岭隧道洞口段围岩变形的主要因素
        2.5.2 影响小岭隧道洞口段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2.6 本章小结
3 隧道洞口段围岩变形及边坡破坏模式研究
    3.1 隧道洞口段围岩及边坡的特殊性
    3.2 小岭隧道出口段岩土层分布及岩体结构分析
        3.2.1 小岭隧道出口段岩土层分布情况
        3.2.2 小岭隧道出口段岩体结构分析
    3.3 洞.段围岩变形特征及边坡破坏模式
        3.3.1 隧道洞口段围岩变形破坏特征
        3.3.2 隧道洞口段边坡破坏特征及模式
    3.4 本章小结
4 隧道洞口段围岩及边坡稳定性分析
    4.1 隧道洞口段围岩稳定性分析
        4.1.1 隧道洞口段围岩稳定性分析方法
        4.1.2 隧道洞口段围岩压力计算方法
        4.1.3 隧道洞口段围岩稳定性判据
    4.2 隧道洞口段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4.3 小岭隧道洞口段边坡稳定性分析计算
        4.3.1 计算方案和参数选取
        4.3.2 边坡稳定性计算
    4.4 本章小结
5 小岭隧道洞口段围岩变形及边坡稳定性数值模拟
    5.1 引言
    5.2 数值模拟模型
        5.2.1 FLAC~(3D)建模过程
        5.2.2 模型参数的选取
        5.2.3 开挖方式及支护方式模拟
        5.2.4 分析方法
    5.3 自然状态下隧道洞口围岩及边坡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
    5.4 开挖状况下隧道洞口围岩及边坡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
        5.4.1 位移分析
        5.4.2 应力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现场监控量测数据处理与分析
    6.1 小岭隧道洞口段围岩变形监测技术及方法
    6.2 基于现场监控量测数据的隧道围岩变形过程分析
        6.2.1 隧道洞口段围岩变形时间效应分析
        6.2.2 隧道洞口段围岩变形空间效应分析
    6.3 基于现场监控量测数据的隧道地表变形破坏过程分析
    6.4 小岭隧道洞口段发生滑坡原因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10)岩土类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加固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边坡稳定性研究进展
    1.3 滑坡治理主要措施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2.1 边坡病害类型
    2.2 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
    2.3 边坡稳定常规分析方法
        2.3.1 极限平衡分析法
        2.3.2 条分法存在的缺陷
        2.3.3 临界滑移面的确定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加固有限元分析
    3.1 概述
    3.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2.1 土的本构模型的选取
        3.2.2 抗滑桩的数值模拟
        3.2.3 预应力锚索的数值模拟
        3.2.4 接触面的数值模拟
        3.2.5 有限元解的收敛性判断
    3.3 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有限元分析
        3.3.1 计算模型的基本假定
        3.3.2 边坡模型的建立
        3.3.3 锚索抗滑桩基本原理与力学作用
        3.3.4 单因素变动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工程实例分析
    4.1 工程概况
    4.2 边坡工程设计
    4.3 边坡静力作用下稳定性评价
        4.3.1 极限平衡法稳定性分析
        4.3.2 有限元抗剪强度折减稳定性分析
        4.3.3 极限平衡法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的比较
    4.4 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加固边坡有限元分析
        4.4.1 三维有限元几何模型的建立
        4.4.2 模型计算参数的选取
        4.4.3 施工阶段分析
        4.4.4 边坡加固后稳定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的文章

四、近边坡帷幕灌浆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边坡与基坑联合支护结构的特性研究[D]. 马鸿发. 广州大学, 2020(02)
  • [2]降雨与开挖方式对黄土边坡稳定性影响分析 ——以榆林市清涧县某边坡为例[D]. 杨城. 长安大学, 2020(06)
  • [3]含连拱隧道软弱围岩边坡地震动力响应特性与稳定性研究[D]. 张继琪.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01)
  • [4]基于渗流阻截作用的边坡防治方法研究[J]. 王飞,邹宗兴,鄢俊彪.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19(06)
  • [5]帷幕注浆对露天采坑边坡稳定性影响的有限元数值分析[J]. 贾伟杰. 中国矿业, 2019(S2)
  • [6]露天矿边坡注浆帷幕止水效应数值模拟[J]. 姜立新.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2019(04)
  • [7]爆破累积效应对灌浆帷幕止水性能的影响研究[D]. 刘增杰. 湖南工业大学, 2018(02)
  • [8]锚固支护岩坡地基与建筑结构及扩展基础共同作用有限元分析[D]. 颜复林. 重庆大学, 2018(04)
  • [9]忠万高速公路小岭隧道出口段围岩及边坡稳定性研究[D]. 谢磊. 重庆大学, 2015(07)
  • [10]岩土类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加固设计[D]. 杨小强. 湖北工业大学, 2013(S1)

标签:;  ;  ;  ;  ;  

边坡幕布灌浆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