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有死无信

自古有死无信

一、自古有死 无信不立(论文文献综述)

李红英[1](2020)在《双音时间副词的来源与演变》文中指出时间是语言表达中重要的一部分,时间副词在副词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前人对于时间副词的研究很多,但是系统性地研究其历时发展的较少。本文将时间副词分为三大类,分别是表时时间副词、表频时间副词、表序时间副词,将表时时间副词又分为时制副词和时体副词,对其形成和演变过程进行了较为详细、系统的描写,并立足于词汇化、语法化和认知语言学等相关理论,对时间副词形成的特点、动因和机制做了归纳和总结。全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为文章的绪论部分,对研究时间副词历时来源的研究意义和目的做了简要分析,对其研究对象和研究现状做了搜集和总结,对时间副词的定义,句法、语义、语用,现代汉语时间系统研究,专书时间副词和时间副词的历时演变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搜集和整理。第二章是时制副词的研究,这类词数量较多。选取了前人尚未研究的或研究较少的“前脚、后脚”和“自古”作为考察对象,对其历时演变发展做了详细考察,并对“前脚、后脚”形成的动因做了简要分析。第三章是时体副词的研究,选取了前人研究较少的“即将”和“早已”作为分析对象,先分析了其组成成分“即”、“将”、“早”、“已”的虚化过程,再分析了双音节副词“即将”和“早已”的形成过程。第四章是表频时间副词的研究,选取了前人研究较少的“屡屡”和“累累”作为考察对象,并对重叠式表频时间副词形成的共性做了简要总结。第五章是对表序时间副词的研究,选取了“首先”和“再次”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词汇化过程进行了考察,“首先”和“再次”在使用过程中都有两种用法,一是作为副词的用法,二是作为代词的用法,两种用法都较多。第六章主要从理论的角度对双音时间副词形成的特点、动因和机制进行了总结。双音时间副词形成的特点主要有两个:源语素最初不一定含有时间义、双音时间副词虚化的程度不同。形成动因主要包括句法位置、语义变化、韵律需要、高频使用以及其他因素。其形成的机制主要有认知隐喻和重新分析。第七章是文章的结语部分,主要对双音节时间副词形成的过程做了归纳,并对其形成的特点、动因和机制做了总结。

林豪[2](2018)在《宋代至民国钓鱼城诗文研究》文中认为重庆市合川区的钓鱼城因宋元战争而闻名于世,作为古战场遗址和旅游景区,研究者多注重其史料和景观,关于钓鱼城的文学作品却少有人关注。从宋代至民国有许多文人墨客到钓鱼城游历并留下了大量的诗文,但这些诗文有些见于碑刻,有些见于诗文集,有些存于地方志,并且目前对这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从文学地理学的角度,利用文献研究法和田野调查法,在前人对钓鱼城诗文整理的基础上加以丰富,并将钓鱼城的诗文综合起来探究其思想和价值。论文搜寻并整理了宋代至民国时间范围内存于地方志、别集、总集和钓鱼城碑刻中有关钓鱼城的诗文,共辑得诗146首,文27篇。钓鱼城的诗存可分为写景诗、交游诗和咏史诗三类。写景诗不仅描绘了钓鱼城的山水风光,还寄托着文人们的闲适之情和进取之志。交游诗体现出钓鱼城承载着文人们互相劝勉之意和惺惺相惜之情。咏史诗大约占诗存总量的一半,且集中在清代,其中有对钓鱼城战争的描述,有对相关人物的品评,有对历史兴亡的感慨。钓鱼城的文存可分为传记、论辩、游记等类。传记包括了与钓鱼城之战相关的主要人物,如余玠、冉琎、冉璞、王坚、张珏、王立、熊耳夫人、李德辉、元宪宗等,从中可了解钓鱼城战争始末。论辩中有对史事的议论,有对人物的评价,且因王立、熊耳夫人和李德辉三人是钓鱼城最终投降元朝的关键人物,所以评价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这三人身上。游记中除了纯粹的游记,还有民国时期出现的带有学术考察性质的游记。钓鱼城诗文中包含的思想内容有三点:一是彰显出忠义精神,诗文对余玠、冉氏兄弟、王坚、张珏等人多有赞颂,突出其对国家和人民的忠义。二是反映出战争观念,诗文中认为钓鱼城之战能坚守三十多年,是因为钓鱼城占据地利、拥有人和、注重防御策略等综合因素促成。三是蕴含有人本思想,诗文中表明了元朝统治者对钓鱼城人民的保全,还有对王立和熊耳夫人的褒扬,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和人文关怀。钓鱼城诗文的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学价值,钓鱼城诗文集中描绘并反思了宋元之战,塑造出忠勇爱国的英雄群像,丰富了巴渝文学的内容,并为后来钓鱼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题材来源;诗存中蕴含的垂钓意象和故垒意象又扩充了巴渝文学的文学地理意象。二是史学价值,钓鱼城诗文对钓鱼城相关人物和史实起到一些补充作用,诗文与历史又可相互印证。

刘泽友[3](2009)在《湘鄂西土家族家族司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民族法文化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尤显突出的又是土家族法文化。受此法文化的影响,湘鄂西土家族司法内容丰富,极具特色。土家族家族司法源远流长,其中有许多内容都体现了传统法律文化的精髓,值得我们今人努力挖掘并且大力弘扬。但我们不能否认其中也有相当多的弊端与落后之处,这同样是我们在建设现代法治社会时应当竭力改正和避免的。由于目前学术界对少数民族司法进行研究的并不太多,尤其是土家族作为单一的少数民族,对其家族司法的专门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力图从传统法律文化和民族法文化的角度对之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填补土家族司法研究的某些空白,也为土家族司法的现代传承提供经验教训。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为绪论。包括四个部分,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对目前国内外关于土家民族法制文化及土家族司法的研究现状做了回顾和检讨。总体而言,尽管已有相当数量的论文及专着或多或少地涉及到土家族司法的内容,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未对土家族司法做一系统全面的研究,这就为笔者的写作提供了一个极其有益但却颇具难度的选题。笔者认为,进行本项研究,需要理论与实证齐头并进。这就意味着既要钻研古籍和文献,也要积极进行案例调查分析。第二章为湘鄂西土家族历史渊源与家族法。关于土家族的族源问题,学界素来颇多争议,具代表性的观点有10多种,但本人认为,湘鄂西土家族乃三源合流,即:巴人迁徙和外地移民两大支流,与当地土着民族汇合、融合,形成了湘鄂西土家族大家庭。在没有成文的家法族规出现之前,土家族的家法族规都是以口相传约定俗成的,而且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和发展过程。其家法族规的内容则可大致分为生产、生活、婚姻家庭、丧葬、禁忌、维护和稳定社会秩序等六个方面的规范。第三章为湘鄂西土家族家族司法之效力来源。从表面看来,土家族家族司法的效力直接来源于家族法,但湘鄂西土家族家族司法的理论依据究其根本源自国家,并且还要经地方官府的准呈才发生效力。故可从皇帝诏谕、官府准呈、国家法律肯定等几个方面来对湘鄂西土家族家族司法依据详加阐述。由此可见,土家族司法的存在不仅受古代中国家国一体的国情和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而且也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需要。第四章为湘鄂西土家族家族司法机构与司法程序。土家族司法机构可分为家、房、族三级,由家至族层级递增,三者的主体角色分别为家长、房长和族长。其司法程序则可分为起诉、审断、执罚三大程序。第五章为湘鄂西土家族家族司法之惩罚。为了保证司法的效力,土家族司法有其特有的惩罚手段。对此,可从惩处种类、惩处重点及惩罚原则等几个方面进行说明。其惩处种类包括训戒刑、自由刑、资格刑、财产刑、身体刑、生命刑和鸣官等七个方面。其惩处重点则包括悖伦、犯国法、严重违规等三个方面。在具体惩罚过程中则一般遵循“有服加等”、“累犯加重”、“类推”、“连坐”四大原则。第六章为湘鄂西土家族家族司法之效用。土家族司法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其积极作用在于维护本家本族的生存和发展、协助官府治理地方、稳定基层社会秩序、有效化解民间矛盾和纠纷、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倡导社会的良风美俗、体现家族法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等七个方面。其消极影响则在于维护封建的伦理观念、与国家司法相抵触、息讼观念造成法律意识淡薄等三个方面。可见,我们应当正确扬弃湘鄂西土家族家族司法。

杨钊[4](2007)在《合川钓鱼城诗文及其文化意义》文中指出历代诗文歌咏宋末元初的合川钓鱼城保卫战,多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鱼城之战的胜利,既倚地利,更赖人谋。二是鱼城之战打破蒙古铁骑无敌手的神话,既有“守一城而扞天下”之功,更表现出汉民族的气节。三是从儒家所重的民族气节和现实实用两个方面来评价钓鱼城最后守将王立的降元。这些诗文具有特殊的文化意义:诗史互证,甚或以诗补史;既表现出重民族气节的传统儒家文化特征,又表现出勇猛刚毅、舍生取义的巴渝文化特点。

余治平[5](2006)在《儒家“和”理念的普世价值》文中研究指明后现代的话语系统里,有没有普世价值、需不需要普世价值,或许还是一个颇受怀疑的理论问题。但是,发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的种种危机与冲突,如1999年的科

温新瑞,王娟[6](2006)在《直面孔子:《论语》君子观片论》文中研究表明《论语》作为研究孔子的重要资料,其学术价值不容忽视。“直”在《论语》中共出现22次,主要有两个意思:一是指正直的人,二是指直率、公平、正直的心态。而且可以上升为儒家伦理哲学的“直道”。拙文在此将“直”作为研究孔子君子观新的切入点,并由此说开去。

阎锐[7](2005)在《部分报刊新闻策划套路解析》文中研究表明 在这个媒体纷争的时代,要想在经营上有所作为,首先得把内容做得有声有色,这已经成为传媒人的共识。而要想把内容做得有声有色就离不开新闻策划。纵观近年来在报刊市场上独领风骚的强势媒体,无一不是得益于新闻策划的精巧与独特。因此,对这些媒体新闻策划套路的解析有利于其他媒体的借鉴与创新。

钟伟[8](2002)在《自古有死 无信不立》文中研究表明 弗雷德里克·巴师夏曾经在其名着《和谐经济论》中有如此精彩的描述:一个做粗重体力活的木匠,他清晨起床后穿衣、吃饭,而衣服和面包,并非他亲自生产的;他出门,而宽敞的道路和明亮的路灯也是他人辛苦劳作的成果;他需要将孩子送入学校,要到庄严肃穆的教堂祈祷,而他的孩子和他

赵馥洁[9](1988)在《儒家哲学的价值论》文中提出 儒家哲学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主流,价值论又是儒家哲学的核心。分析儒家哲学的价值论,对于认识儒家哲学在中国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中的深刻影响,把握传统哲学的特征,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自古有死 无信不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自古有死 无信不立(论文提纲范文)

(1)双音时间副词的来源与演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和研究现状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现状
    1.3 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1.3.1 理论基础
        1.3.2 研究方法
    1.4 语料来源和内容安排
        1.4.1 语料来源
        1.4.2 内容安排
第2章 时制副词的来源与演变
    2.1 概论
    2.2 “前脚”和“后脚”的形成与发展
        2.2.1 引言
        2.2.2 副词“前脚”的形成
        2.2.3 副词“后脚”的形成
        2.2.4 副词“前脚”和“后脚”的用法特点
        2.2.5 “前脚”、“后脚”与“前后脚”
        2.2.6 “前脚”、“后脚”形成的动因和机制
        2.2.7 结语
    2.3 “自古”的历时演变
        2.3.1 引言
        2.3.2 “自”的介词化过程
        2.3.3 “自古”的词汇化过程
        2.3.4 结语
    2.4 小结
第3章 时体副词的历时演变
    3.1 概论
    3.2 “即将”的历时发展
        3.2.1 引言
        3.2.2 单音节副词“即”和“将”的形成
        3.2.3 从单音节副词“即”、“将”到双音节副词“即将”
        3.2.4 结语
    3.3 “早已”的成词与发展
        3.3.1 引言
        3.3.2 单音节副词“早”和“已”的形成
        3.3.3 从单音节副词“早”、“已”到双音节副词“早已”
        3.3.4 结语
    3.4 小结
第4章 表频时间副词的产生与发展
    4.1 概论
    4.2 “屡屡”的形成过程
        4.2.1 引言
        4.2.2 单音节副词“屡”的形成
        4.2.3 从单音节副词“屡”到双音节副词“屡屡”
        4.2.4 “屡屡”形成的动因
        4.2.5 结语
    4.3 “累累”的演化历程及其副词化
        4.3.1 引言
        4.3.2 从动词“累”到副词“累”
        4.3.3 从单音节副词“累”到双音节副词“累累”
        4.3.4 结语
    4.4 小结
第5章 表序时间副词的来源与演变
    5.1 概论
    5.2 “首先”的词汇化过程
        5.2.1 引言
        5.2.2 “首”和“先”的词义演变
        5.2.3 双音节词“首先”的形成
        5.2.4 结语
    5.3 “再次”的词汇化过程
        5.3.1 引言
        5.3.2 “再”的语义演变及“再”和“次”的组合
        5.3.3 由短语“再次”到副词“再次”
        5.3.4 结语
    5.4 小结
第6章 双音节时间副词形成的特点、动因和机制
    6.1 引言
    6.2 双音节时间副词形成的特点
        6.2.1 源语素最初不一定含有时间义
        6.2.2 双音节时间副词的虚化程度不同
    6.3 双音节时间副词形成的动因
        6.3.1 句法位置的影响
        6.3.2 语义的变化
        6.3.3 韵律的需要
        6.3.4 高频率的使用
        6.3.5 其他影响因素
    6.4 双音节时间副词形成的机制
        6.4.1 认知隐喻机制
        6.4.2 重新分析机制
    6.5 小结
第7章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宋代至民国钓鱼城诗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第一章 宋代至民国钓鱼城诗文概况
    第一节 诗存概况
        一、宋代
        二、元代
        三、明代
        四、清代
        五、民国
    第二节 文存概况
        一、宋代
        二、元代
        三、明代
        四、清代
        五、民国
第二章 宋代至民国钓鱼城诗文分类
    第一节 诗存分类
        一、写景诗
        二、交游诗
        三、咏史诗
    第二节 文存分类
        一、传记
        二、论辩
        三、游记
第三章 宋代至民国钓鱼城诗文的思想内容
    第一节 彰显忠义精神
        一、赞扬忠义之人
        二、表彰忠义精神
    第二节 反映战争观念
        一、凭地利
        二、重人和
        三、重策略
    第三节 蕴含人本思想
        一、保全人民
        二、体谅降臣
第四章 宋代至民国钓鱼城诗文的价值
    第一节 文学价值
        一、丰富巴渝文学的内容
        二、扩充巴渝文学的文学地理意象
    第二节 史学价值
        一、诗文补史
        二、诗史互证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宋代至民国钓鱼城诗文辑录
后记
在学期间科研情况

(3)湘鄂西土家族家族司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相关研究与检讨
    1.3 研究资料与分析思路
        1.3.1 从相关的古籍和其它文献中分析研究
        1.3.2 从民间族谱和其它地方文史资料中分析研究
        1.3.3 从图腾崇拜和禁忌中分析研究
        1.3.4 从土家族家族司法的构成要素中分析研究
    1.4 概念界定
第2章 湘鄂西土家族历史渊源与家族法
    2.1 历史渊源
        2.1.1 巴人迁徙
        2.1.2 土着民族
        2.1.3 外地移民入“土”
    2.2 家法族规
        2.2.1 家法族规的演变
        2.2.2 家法族规的内容
第3章 湘鄂西土家族家族司法之效力来源
    3.1 皇帝诏谕
    3.2 官府准呈
    3.3 国家法律肯定
    3.4 理论探析
第4章 湘鄂西土家族家族司法机构与司法程序
    4.1 司法机构
        4.1.1 家:家族司法的初级司法机构及主客体关系
        4.1.2 房:家族司法的中级司法机构及主客体关系
        4.1.3 族:家族最高的司法机构及主客体关系
        4.1.4 家、房、族三级司法之关系
    4.2 司法程序
        4.2.1 起诉
        4.2.2 审断
        4.2.3 执罚
第5章 湘鄂西土家族家族司法之惩处
    5.1 惩处种类
        5.1.1 训戒刑
        5.1.2 自由刑
        5.1.3 资格刑
        5.1.4 财产刑
        5.1.5 身体刑
        5.1.6 生命刑
        5.1.7 鸣官
    5.2 惩处重点
        5.2.1 悖伦
        5.2.2 犯国法
        5.2.3 严重违规
    5.3 惩罚原则
        5.3.1 有服加等原则
        5.3.2 累犯加重原则
        5.3.3 类推原则
        5.3.4 连坐原则
第6章 湘鄂西土家族家族司法之效用
    6.1 积极作用
        6.1.1 维护本家本族的生存和发展
        6.1.2 协助官府治理地方
        6.1.3 稳定基层社会秩序
        6.1.4 有效化解民间矛盾和纠纷
        6.1.5 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6.1.6 倡导社会的良风美俗
        6.1.7 体现司法平等性
    6.2 消极影响
        6.2.1 维护封建的伦理观念
        6.2.2 与国家司法相抵触
        6.2.3 息讼观念造成法律意识淡薄
    6.3 正确扬弃湘鄂西土家族家族司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9)儒家哲学的价值论(论文提纲范文)

价值根据论:天命——人性
价值评价论:“义以为上”
价值选择论:“义然后取”

四、自古有死 无信不立(论文参考文献)

  • [1]双音时间副词的来源与演变[D]. 李红英.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2]宋代至民国钓鱼城诗文研究[D]. 林豪. 重庆工商大学, 2018(07)
  • [3]湘鄂西土家族家族司法研究[D]. 刘泽友. 湘潭大学, 2009(11)
  • [4]合川钓鱼城诗文及其文化意义[J]. 杨钊. 重庆社会科学, 2007(05)
  • [5]儒家“和”理念的普世价值[A]. 余治平. 《与孔子对话——论儒学的现代生命力》——上海文庙第三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 2006
  • [6]直面孔子:《论语》君子观片论[J]. 温新瑞,王娟. 井冈山学院学报, 2006(02)
  • [7]部分报刊新闻策划套路解析[J]. 阎锐. 中国报业, 2005(04)
  • [8]自古有死 无信不立[J]. 钟伟. 南风窗, 2002(01)
  • [9]儒家哲学的价值论[J]. 赵馥洁. 人文杂志, 1988(03)

标签:;  ;  

自古有死无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