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重点——农村义务教育

两会重点——农村义务教育

一、两会聚焦——农村义务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刘邱平[1](2021)在《《人民日报》“两会特刊”研究》文中提出“两会”,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人民可以通过“两会”了解国家方针政策,实现参政议政的可能。“两会”报道属于时政新闻的重要报道领域,无论是纸媒还是新媒体都非常重视对“两会”的报道。《人民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总是最先向受众传达“两会”的精神和相关政策。因此,通过分析《人民日报》“两会特刊”创刊以来二十年的变化,包括报道议题、报道形式、版面呈现等方面的发展演变,从中可以发现特定时期新闻媒介传播理念的变化,同时也能直观地反映出国家政策的走势和经济发展轨迹。本文采用历史文献法、个案研究法与内容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选取《人民日报》“两会特刊”2001年至2020年的报道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人民日报》“两会特刊”的研究,总结出“两会特刊”是如何反映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和《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媒体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并就如何做好重大时政报道提出合理的建议。本文由绪论、正文、结论三个部分组成。绪论为第一章,包括研究背景、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进行概述。第二至第六章为正文部分,第二章先介绍了“两会”报道的历史沿革,根据其发展演变,《人民日报》“两会”报道可以划分为1978年到1989年、1990年到1992年、1993年到2000年和2001年以后四个阶段,分析了各个阶段的特点;再从“两会特刊”的创刊背景,报道数量、版面数量、专刊设置、专栏设置等方面介绍了“两会特刊”的发展概况。第三章到第五章从报道议题、报道方式、版面三个维度探讨了《人民日报》“两会特刊”的报道特色。论文最后一章为结论,主要立足在前文的研究基础上得出了本文的研究结果。通过研究发现,《人民日报》“两会特刊”版在报道内容选择上,由原本的媒介本位到受众本位,积极响应国家关于“两会”的政策,积极地引导舆论。“两会特刊”版不仅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且也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报道内容与受众的需求结合程度比较高,为人民解决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对于《人民日报》“两会特刊”的个案研究,还有利于优化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主流媒体对两会的报道,对今后改善政治新闻报道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陈伟华[2](2019)在《新时代中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立法研究》文中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重大矛盾”。而这种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表现在方方面面,学前教育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就是其中之一。在法治社会的新时代,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有相关立法去促进与保障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学前教育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开端与起点,学前教育的公正与均衡发展与否直接影响到后阶段教育是否公平公正。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之立法,是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与教育公正,保证教育公平、社会公正的重要手段。而要对学前教育均衡发展进行立法,那么就要先探讨学前教育立法的必要性、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立法理论基础及立法要点证成、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立法困境,进而才能确定如何具体立法,从而保障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基于此,该论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论述:第一部分,分析了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立法必要性,主要从现实必要性与理论必要性两方面入手。在现实必要性方面着重分析了中国当今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学前教育经费不足;学前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学前教育师资不足并且师资质量不高、教师准入制度不规范等;学前教育监督机制与保障机制不健全、政府责任不明确等。此外,还有其他问题,比如公办民办学前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家长参与度不够等。再进一步到理论必要性的分析,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之立法是完善学前教育立法理论的需要、丰富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理论的需要、丰富教育公平理论的需要。第二部分,从教育公正理论、罗尔斯正义论、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等几方面入手,分析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立法理论基础及论证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立法要点。教育公正分为教育的外部公正与内部公正。教育公正理论指出,教育公正了,社会才能公正。教育公正理论主张我们每人应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也应有通过教育实现其结果带来福祉的平等机会。换而言之,是教育起点公正、教育过程公正、教育结果公正。罗尔斯的正义论表明人们应该不受种族、年龄、身份、等的差别,平等地受到尊重与对待,但现实社会并无法实现真正完全的平等,那么资源和利益的分配应该在某些时候向弱者倾斜。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观也要求每个人都获得均衡、充分的发展。教育内部公正和外部公正综合作用,才能更充分地促进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第三部分,分析了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立法困境。突破困境,才能使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立法更全面与完善。在宏观方面,由于我国目前尚无全国统一位阶的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方面的立法,这使得我们需要对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方面立法进行全面探索。相比之下,在其他许多国家已经有了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方面的立法,如美、英、法等。我国国情与别国有别,但在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立法中难免受国外已有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方面立法的干扰而导致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之立法过度西化的可能。在微观方面,具体到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立法本身,由于目前我国在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方面的立法只有一些并不完善的地方法规,导致政府在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中的具体责任分配难以明确。第四部分,基于前文,逐步导出具体的立法设想,通过立法保障学前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课程的科学设置、合格和高质量师资的培养、学生在教学中与教师地位的平等并相互尊重。通过立法设置合理的学前教育均衡发展评价机制,明确政府的责任分配,还有设置合理的家长参与以及社会监督机制等其他保障机制,使得学前教育均衡发展落到实处。最终通过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立法实现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并进一步达致整个教育的均衡发展,为促进依法治国和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供研究思考。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增进人们的福祉。

王雪菲,刘艺敏[3](2018)在《关于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提议的思考》文中提出学前教育是教育活动的最初阶段,随着公众对学前教育关注的增加,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呼声也随之升高。尽管学前教育阶段尚存在师资水平、地区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但是国家已出台相应文件对学前教育进行扶持。在政府提供资金等支持的同时,社会公众也应对学前教育贡献力量,帮助学前教育事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商莹莹[4](2015)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河南省济源市轵城镇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纵观中国历史,无论何时何地,国家的和谐与稳定,社会的发展与变迁的主要问题一直是与农村问题紧密相关。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是解决农村问题,维持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国家为农民提供有保障的基本公共服务,既具有必要性、紧迫性,又具有现实性。就目前来看,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意义包括:一是推动城乡居民公平发展的根本要求;二是破解城乡二元制度的重要措施;三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及改善民生问题的关键要素。当前,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诸如,不断扩大基本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努力推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积极推动义务教育事业的建设等方面。但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仍然很突出,主要表现在:总量严重匮乏、供需不平衡、供给结构失调、供给主体单一、供给模式僵化、供给制度不完善等方面。虽然,近些年来,全国各级政府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各方面都加大了投入与建设,但农民并未完全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相应提升。因此,通过问卷调查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与分析,了解济源市轵城镇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中的诸多问题,并得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同时,本文借鉴国内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经验,提出了改进当前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对策:一是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二是优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三是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资金保障机制;四是逐步推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以法治理;五是保障事关农村基本民生问题的公共服务项目供给力度。

郭琳[5](2015)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化办园政策演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幼儿教育社会化”是我国政府特别是有关部门对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形成的关于幼儿教育基本政策的最明确而又最简洁的概括。其政策内涵比较丰富,但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政策就是集国家(以政府为代表)、各类集体、社会团体、公民个人等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而不是单纯依靠政府的力量来兴办幼儿园。为表达的方便,我们将这种办园政策或体制称之为“社会化办园政策”。“社会化办园政策”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在实施过程中也有得有失,在未来也还需要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变化而进行相应的调整。“社会化办园政策”是如何形成的?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如何?这一政策及其实施的利弊得失如何?今后如何完善这一政策?这些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但是,学术界对我国的社会化办园政策发展的历史、现状、以及当前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及解决相关问题的具体对策的研究都比较薄弱。本研究在认真梳理社会化办园政策历史演变进程的基础之上,总结了我国幼儿教育社会化办园政策发展演变各个阶段的明显特征,并分析了社会化办园政策现存的主要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同时,提出了如何进一步完善社会化办园政策的意见和建议。论文在简单介绍社会化办园政策之历史背景即福利化办园制度的兴衰之后,详细论述了随后建立起来的社会化办园政策体系。在论述过程中中,主要以时间发展为顺序,结合其他相关学者对社会化办园政策的历史分期把我国的社会化办园政策具体分为四个阶段(酝酿、成型、基本成熟与进一步发展阶段)来详细论述了其发展历程并在参照前辈学者的已有研究基础上尽力总结了各个阶段的发展特点。论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社会化办园政策所取得的主要成绩和所存在的现实问题并对产生现存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主要成绩有:1总体上顺应了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发展;2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政府主导、全面分担”的幼儿教育办园格局;3整体上促进了民办幼儿园的发展。现存问题有:1具体管理法规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2相互之间缺乏统筹协调;3客观上不利于农村地区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4实际上使公办园发展空问萎缩。产生问题的原因在于:1各级政府对幼儿教育重视程度偏低;2社会化办园政策制定的机制程序不健全;3执行出现了偏差;4群众对社会化办园政策认知有偏差。在分析过去历史积累的经验教训和明确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怎样完善社会化办园政策以使其更有效地促进幼儿教育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主要建议包括:1强化政府职责并拓宽责任主体的责任内涵;2健全政策规范,提高社会化办园政策的可操作性;3构建合理机制,推动民办园所有序成长;4加快立法步伐,保障幼教事业健康发展。综合而言,笔者在研究我国现阶段所施行的“幼儿教育社会化”政策的历史背景、现存主要问题以及如何解决现存问题的理论与对策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但由于个人学识所限,在相关的理论研究方面深度还不足,期待在下一步的学习和研究中进一步加强。

本刊编辑部,孙玉琴,徐富海[6](2015)在《’2015全国两会聚焦 民生情怀民政声音》文中研究指明一年一度春风,一年一次两会。2015年3月3日至15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和全国人大十二届三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在这次盛会上,5000多位代表委员,带着亿万人民的重托,围绕国计民生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畅所欲言、建言献策,形成了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赵娜[7](2014)在《农村小学教师工资福利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S地区为个案》文中研究指明农村义务教育是国家整个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水平某种程度上制约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局,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数量充足、充满活力、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但就目前的现状来说,我国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优秀教师外流现象严重,农村教师岗位不具吸引力,优秀人才难以引进。造成以上种种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为关键的就是农村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偏低,与城市教师相比,更是处于一个十分艰难的境遇。近几年,国家也先后出台了一些政策,加强了对农村教师的倾斜支持力度。然而,农村教师的工资福利仍然较差并制约着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因此,为农村教师解决工资福利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同时也是农村教育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阐明了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并分析了关于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工资福利方面的研究现状,确定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主要包括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首先,介绍了农村教师、教师工资以及教师福利等相关核心概念。其次,阐释了本论文的理论基础,即人力资本理论、教育公平理论以及需要层次理论等研究的基本支撑理论。第三部分:主要内容包括调查设计与实施、数据与问题分析以及研究结论分析。首先,介绍了调查设计中的调查目的、调查内容以及调查工具和对象,还说明了调查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工具。其次阐释了本论文的重点研究部分,即数据与问题分析:城乡教师工资差异;城乡教师福利差异等两大问题。最后,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结论。第四部分:基于第三部分的分析,找出了造成问题的根本原因,即地方财政能力差,对义务教育投入不足;政策本身以及执行上存在问题;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缺乏硬性支持和保障机制;教师福利相关法律法规不清晰;法律法规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等影响着农村教师工资福利偏低的原因。第五部分:基于上述农村教师工资福利偏低的现实和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积极可行性措施,主要包括建立“省级统筹”的财政支持;落实农村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改善农村教师住房条件,设立公积金专款;统一城乡教师津贴补贴项目,增加班主任津贴额度;加强法律法规的执行和监督力度等。

冯大同[8](2012)在《民生视域下的社会教育公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民生问题一直与国家的存在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历史的视角来讲,民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时代内涵和意义,不同时期民生构成要素的地位是不同的。在中国的现代社会,教育问题被列为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备受政府、学者、爱国人士、老百姓等社会各界的关注。教育公平问题,也是各种教育问题的一大瓶颈。在民生视域下研究义务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教育系统的公平性问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袁婷婷,汪菁,尤静[9](2011)在《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可行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不仅是教育学界的理论问题,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民生问题以及关乎我国学前教育未来发展的实践问题。本文在分析当前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基础上深入探析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的可行性,认为目前我国已经具备实施学前教育义务化的财力条件和社会条件,并进一步认为应建立健全学前教育义务化的法律保障。

温家宝[10](2011)在《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3月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文中研究表明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委员提出意见。一、"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回顾"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和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国家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这五年,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显着提高。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

二、两会聚焦——农村义务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两会聚焦——农村义务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人民日报》“两会特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意义
        1.2.1 实践意义
        1.2.2 学术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4.1 历史文献法
        1.4.2 个案研究法
        1.4.3 内容分析法
第2章 《人民日报》“两会特刊”概述
    2.1 《人民日报》“两会”报道历史沿革
        2.1.1 1978 年到1989 年:散见于各个版面
        2.1.2 1990 年到2000 年:“两会新闻”“两会专页”“两会专版”
        2.1.3 2001 年至今:“两会特刊”
    2.2 “两会特刊”创刊背景
        2.2.1 时代要求:经济快速发展,读图时代到来
        2.2.2 政策导引:全面推进改革,完善市场经济
        2.2.3 传媒格局:媒体竞争加剧,迎合受众喜好
    2.3 《人民日报》“两会特刊”发展概况
        2.3.1 “两会特刊”专刊的设置
        2.3.2 “两会特刊”栏目的设置
        2.3.3 “两会特刊”报道数量变化
        2.3.4 “两会特刊”版面数量变化
第3章 《人民日报》“两会特刊”报道议题分析
    3.1 “两会特刊”报道议题分类
        3.1.1 政治议题
        3.1.2 经济议题
        3.1.3 社会民生议题
        3.1.4 文化教育议题
        3.1.5 生态文明议题
    3.2 “两会特刊”报道议题特点
        3.2.1 议题范围广泛,紧跟时政热点
        3.2.2 政治色彩浓厚,以人民为中心
        3.2.3 反映社会发展,满足大众需求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人民日报》“两会特刊”报道方式分析
    4.1 报道形式分析
        4.1.1 集中报道:排列集中,报道深刻
        4.1.2 组合式报道:集思广益,各显其长
        4.1.3 .专版式报道:以“融两会”为代表
    4.2 “两会特刊”报道特点
        4.2.1 深度融合发展,树立主动的受众意识
        4.2.2 加强整体策划,实现栏目内容主题化
        4.2.3 .深挖新闻价值,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人民日报》“两会特刊”版面分析
    5.1 版面排版
        5.1.1 主题鲜明与版面简洁统一
        5.1.2 版面具有艺术性与装饰性
        5.1.3 .版面具有趣味性与独创性
    5.2 版面图表
        5.2.1 静态新闻图表:直观易懂,方便读者阅读
        5.2.2 可视化图表:可视化数据化,突出版面可读性
        5.2.3 图片新闻:增加图片的使用率,提高总体视觉效果
    5.3 版面风格
        5.3.1 政治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5.3.2 会上会下联动,纸媒网络贯通
        5.3.3 .版面色彩鲜艳,强化视觉效果
第6章 总结与思考
    6.1 《人民日报》“两会特刊”报道总结
        6.1.1 议题精心策划,贴近人民生活
        6.1.2 新闻现场感强,信源真实可靠
        6.1.3 融合新闻传播,壮大主流声音
    6.2 对《人民日报》“两会特刊”未来发展的思考
        6.2.1 满足市场需求,做好可视化新闻
        6.2.2 顺应融合趋势,借助新技术发展
        6.2.3 .更好引导舆论,做好政治传播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人民日报》“两会特刊”版面数据(一)
附录二:《人民日报》“两会特刊”版面数据(二)
附录三:《人民日报》“两会特刊”栏目数据
附录四:《人民日报》“两会特刊”版报道议题数据
致谢

(2)新时代中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立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述评
    二、本文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三、拟解决的问题与本文观点
    四、本文基本思路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新时代中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立法必要性
    一、现实必要性
        (一)学前教育经费不足
        (二)学前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三)学前教育师资不足
        (四)学前教育监管机制不健全
        (五)政府责任不清
        (六)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中存在其他不足
    二、理论必要性
        (一)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立法是完善学前教育立法理论之需
        (二)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立法是丰富教育均衡发展理论之需
        (三)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立法是丰富教育公平理论之需
第二章 新时代中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立法理论基础及立法要点证成
    一、中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立法理论基础
        (一)教育公正理论
        (二)罗尔斯正义论
        (三)马克思主义教育观
    二、促进个体与个体之间均衡发展的立法证成
        (一)教育起点平等的立法证成
        (二)教育过程平等的立法证成
        (三)教育结果平等的立法证成
    三、促进个体自身均衡发展的立法证成
        (一)课程设置的立法证成
        (二)教师准入制度的立法证成
        (三)关于教师与学生主体地位的立法证成
    四、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之保障机制的立法证成
        (一)学前教育评价机制的立法证成
        (二)学前教育的监督机制即政府责任分配的立法证成
        (三)家长参与以及社会监督机制的立法证成
第三章 新时代中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立法困境
    一、宏观的立法困境
        (一)中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方面统一立法的空白
        (二)国外已有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方面立法的可能干扰
    二、微观的立法困境
        (一)政府责任难以划分
        (二)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地方保障制度不足
第四章 新时代中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立法实现
    一、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具体立法
    二、学前教育课程设置的具体立法
    三、学前教育教师准入制度与师资均衡的具体立法
    四、学前教育学生与教师主体地位的具体立法
    五、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之保障机制的具体立法
        (一)学前教育均衡发展评价机制的具体立法
        (二)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监督机制即政府责任分配的具体立法
        (三)家长参与以及社会监督机制的具体立法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3)关于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提议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学前教育是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阶段
二、学前教育在向前发展的同时还存在引人深思的问题
    (一) 学前教育资金投入不足或不合理
    (二) 师资不足、质量参差不齐
    (三) 城乡地区发展不均衡
三、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可能性
四、现行政策下的展望

(4)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河南省济源市轵城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2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基础理论概述
    2.1 基本概念界定
    2.2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意义
    2.3 分析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理论依据
3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现状:以济源市轵城镇为例
    3.1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发展历程
    3.2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基本状况
    3.3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主要问题
    3.4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 国内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经验的借鉴
    4.1 国内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实践经验
    4.2 国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实践经验
    4.3 国内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启示
5 改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对策
    5.1 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
    5.2 优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5.3 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资金保障机制
    5.4 逐步推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以法治理
    5.5 保障事关农村基本民生问题的公共服务项目供给力度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化办园政策演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核心概念界定
    (三)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四) 文献综述
    (五)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六) 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化办园政策的演变历程
    (一) 社会化办园思路的酝酿阶段(1978—1983)
    (二) 社会化办园政策的成型阶段(1983—1989)
    (三) 社会化办园政策的基本成熟阶段(1989—2003)
    (四) 社会化办园政策的进一步发展阶段(2003—今)
二、我国社会化办园政策的主要成绩与现存问题分析
    (一) 社会化办园政策的主要成绩
    (二) 社会化办园政策的现存问题
    (三) 产生社会化办园政策现存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三、关于完善我国社会化办园政策的思考
    (一) 强化政府职责,拓宽责任主体和责任内涵
    (二) 健全政策规范,提高社会化办园政策的可操作性
    (三) 构建合理机制,推动民办园所有序成长
    (四) 加快立法步伐,保障幼教事业健康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6)’2015全国两会聚焦 民生情怀民政声音(论文提纲范文)

'2015两会聚焦之民生数字
    数字一:1.1万亿
    数字二:6000万
    数字三:1000万
    数字四:1000万
    数字五:740万
    数字六:9.97%、14.1%
    数字七:320元、380元
'2015两会聚焦之民生热词
    热词一:工资制度改革
    热词二:新增就业1000万人
    热词三:提高养老金
    热词四:下调社保费率
    热词五:房地产税
    热词六:教育公平
    热词七:降低药价
    热词八:精准扶贫
    热词九:网购立法
'2015两会聚焦之民生声音
'2015两会聚焦之民政热点
    热点一养老服务, 这一民生福祉有何新期待?
    热点二养老专业人才, 怎样才能留得住?
    热点三对被侵害的未成年人实施监护职责, 民政部门做好准备了吗?
    热点四社会组织活力, 如何才能真正被激发?
    热点五社会救助, 如何把该兜的“底”兜好?
'2015两会之民政建言
    建言之一关键词:养老服务
    建言之二关键词:公益慈善
    建言之三关键词:社会组织
    建言之四关键词:社会救助
    建言之五关键词:社会事务
    建言之六关键词:减灾救灾
    建言之七关键词:优抚安置
    建言之八关键词:社会工作
    建言之九关键词:家庭收养
结语

(7)农村小学教师工资福利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S地区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一、 选题背景
        (一)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需要
        (二) 农村教师工资福利理论研究发展的需要
        (三) 农村教师工资福利相关政策难以兑现
    二、 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三、 文献综述
        (一) 国内相关研究
        (二) 国外相关研究
        (三) 研究评述
    四、 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一章 农村小学教师工资福利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农村小学教师工资福利核心概念界定
        一、 农村教师
        二、 教师工资
        三、 教师福利
    第二节 教师工资福利相关理论基础剖析
        一、 人力资本理论
        二、 教育公平理论
        三、 需要层次理论
第二章 农村小学教师工资福利现状的调查分析
    第一节 S 地区农村小学教师工资福利现状调查设计与实施
        一、 调查设计
        (一) 调查目的
        (二) 调查内容
        (三) 调查工具及对象
        二、 数据分析与处理
    第二节 城乡教师工资差异分析
        一、 城乡教师工资差异
        (一) 城乡教师工资总体差异
        (二) 城乡相同岗位教师工资差异
        (三) 城乡相同职称教师工资差异
        (四) 城乡相同教龄教师工资差异
        (五) 城乡相同学历教师工资差异
        二、 城乡实施教师绩效工资差异
        三、 城乡教师工资满意度分析
    第三节 城乡教师福利差异分析
        一、 城乡教师“五险一金”享受及满意度差异分析
        (一) 城乡教师医疗保险享受及满意度差异分析
        (二) 城乡教师养老保险享受及满意度差异分析
        (三) 城乡教师生育保险享受及满意度差异分析
        (四) 城乡教师失业保险享受及满意度差异分析
        (五) 城乡教师工伤保险享受及满意度差异分析
        (六) 城乡教师住房公积金享受及满意度差异分析
        二、 城乡教师国家津贴补贴享受及满意度差异分析
        (一) 城乡教师班主任津贴享受及满意度差异分析
        (二) 城乡教师(特殊)岗位津贴享受及满意度差异分析
        (三) 城乡教师教龄津贴享受及满意度差异分析
        (四) 城乡农村教师津贴享受及满意度差异分析
        (五) 城乡教师超课时津贴享受及满意度差异分析
        (六) 城乡教师教育教学成果奖津贴享受及满意度差异分析
        三、 城乡教师地方及校内津贴补贴享受及满意度差异分析
    第四节 研究结论分析
        一、 工资分析
        (一) 乡镇和村屯教师岗位工资较低
        (二) 乡镇和村屯班主任津贴偏低
        (三) 乡镇和村屯艰苦边远津贴项目少及额度偏低
        (四) 城市教师绩效工资实施现状比县城、乡镇以及村屯较好
        二、 “五险一金”分析
        (一) 乡镇和村屯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额度小且覆盖面窄
        (二) 乡镇和村屯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基本缺位
        (三) 住房公积金对乡镇和村屯教师作用不大
        三、 津贴补贴分析
        (一) 国家津贴补贴落实不到位
        (二) 地方及校内津贴补贴项目缺失
        四、 农村教师工资福利满意度较低
第三章 农村小学教师工资福利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 地方财政能力差,对义务教育投入不足
    二、 政策本身以及执行上存在问题
    三、 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缺乏硬性支持和保障机制
        (一) 地方教育资金匮乏
        (二) 考核指标模糊不清
        (三) 政策宣传不到位
    四、 教师福利相关法律法规不清晰
    五、 法律法规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
第四章 改善农村小学教师工资福利现状的对策建议
    一、 建立“省级统筹”的财政支持
    二、 落实农村教师绩效工资制度
        (一) 加大资金投入
        (二) 绩效考核指标应明晰且具体化
        (三) 加大对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宣传力度
    三、 改善农村教师住房条件,设立公积金专款
    四、 统一城乡教师津贴补贴项目,增加班主任津贴额度
    五、 加强法律法规的执行和监督力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8)民生视域下的社会教育公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现代社会“民生”的内涵解读
二、基于民生视角的基础教育公平政策研究
    (一) 基础教育的民生现状
    (二) 基于“民生”的基础教育公平政策研究
三、基于民生视角的高等教育公平政策研究
    (一) 高等教育的公平性现状
    (二) 基于“民生”的高等教育公平政策
四、民生视域下的社会教育公平的实现路径与意义教育的公平已经成为社会民众关注的焦点

(9)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学前教育举步维艰
二、学前教育为何要纳入义务教育
三、学前教育能纳入义务教育否
    (一) 财力条件:我国已具备实施学前教育义务化的财力
    (二) 社会保障:我国已基本具备学前教育义务化的社会条件和经验
    (三) 法律保障:我国可建立健全保障学前教育义务化的立法
四、结语

(10)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3月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论文提纲范文)

一、“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回顾
二、“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三、2011年的工作
    (一)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二)进一步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
    (三)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四)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五)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六)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
    (七)大力加强文化建设
    (八)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九)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十)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四、两会聚焦——农村义务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人民日报》“两会特刊”研究[D]. 刘邱平.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1)
  • [2]新时代中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立法研究[D]. 陈伟华. 赣南师范大学, 2019(07)
  • [3]关于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提议的思考[J]. 王雪菲,刘艺敏. 基础教育研究, 2018(21)
  • [4]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河南省济源市轵城镇为例[D]. 商莹莹. 中国矿业大学, 2015(03)
  •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化办园政策演变研究[D]. 郭琳. 西南大学, 2015(12)
  • [6]’2015全国两会聚焦 民生情怀民政声音[J]. 本刊编辑部,孙玉琴,徐富海. 中国民政, 2015(06)
  • [7]农村小学教师工资福利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S地区为个案[D]. 赵娜. 东北师范大学, 2014(01)
  • [8]民生视域下的社会教育公平研究[J]. 冯大同.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02)
  • [9]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可行性研究[J]. 袁婷婷,汪菁,尤静. 出国与就业(就业版), 2011(14)
  • [10]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3月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J]. 温家宝. 中国乡镇企业, 2011(03)

标签:;  ;  ;  ;  ;  

两会重点——农村义务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