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卡特与贝尔合并引发并购风暴?

阿尔卡特与贝尔合并引发并购风暴?

一、阿尔卡特并购贝尔引发并购风暴?(论文文献综述)

陈商府[1](2018)在《TCL集团国际化战略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中央政府反复强调“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性。回首往昔,我国家电企业经历了改革开放后国内经济大环境的变革。经过大环境的洗礼,自身实力不断壮大,许多家电企业逐步走出国门,竞争市场也逐渐转移到国外。为了应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化挑战,TCL集团现阶段任务之一就是大力推进国际业务优先发展,立足于经济全球化的战略思维,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逐步实现企业内部资源优化配置,推进国际化战略经营。TCL集团作为中国家电业的龙头企业,从一个小镇企业发展成为一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集团企业,只用了三十多年时间,这当中企业采取的国际化经营战略功不可没。本文就以TCL集团的国际化战略为研究对象,展开七个篇章论述。首先,交代了TCL集团进行国际化的必要性和目的,并从国际化经营和战略理论中找出本文的理论支撑。其次,定量分析了TCL集团的国际化现状,从中挖掘出国际化存在的问题,并对当前所处的内部外部环境进行分析。最后,分析TCL集团国际化战略的目标、制定原则、战略选择、战略落实点等,并提出了国际化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以下几点:第一,角度创新。本文从一个企业的角度去看整个家电行业。第二,“走出去”不是“乱走”。不要为了国际化而国际化,应立足自身的特点与现状来决定“怎么走”。第三,模型创新。当大多数研究选用六要素模型来测评中国家电企业国际化程度时,本文选用了更贴近实际的八要素模型,并且对其进行改进,使结果更加符合企业实际。第四,结合时政“十九大”谈战略,以及行业的机遇与挑战。TCL集团要想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走得远、走得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要“走哪条路”,即有明确的战略选择。在“这条路”上,企业无法摆脱外部大环境的影响,但要明白内部因素永远是最重要的。因此,在推进国际化的进程中,积极引进外来高技术人才,加强国际合作,拓宽海外融资渠道,提升企业的产品研发与创新能力,努力打造一个世界知名的家电品牌,这些都是TCL集团实现国际化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积极响应国家“走出去”战略,为推进我国向创新型国家转变添砖加瓦。

王牧天[2](2017)在《中国创新驱动发展若干问题研究》文中认为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中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的问题逐渐凸显,传统的发展动力不断减弱,粗放型增长方式难以为继,需要寻找新的发展动能。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将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目标分为三步,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指明了道路。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着后发国家和大国经济体等特殊国情,这在人类发展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而中国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必然也是没有任何前人走过的,只有在探索中不断前进。当今世界创新驱动发展情况如何,国际上创新驱动发展的经验有哪些?中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哪些优势,如何能够更好的利用这些优势为中国的创新提供更强大的力量?而制约中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不足又有什么,怎样才能克服这些不足?中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还要做哪些工作?这些问题,值得深入的研究探讨。当前对于创新驱动的研究很多,中国政府也密集出台相关政策促进创新发展。由于创新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本文没有面面俱到的分析影响创新的各项因素,而是通过对若干问题的研究,结合相关案例分析,试图找出当前制约中国创新驱动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并根据研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本文分别分析了美国、日本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国际经验,认为两国政府对于创新发展的规划帮助了他们保持国际竞争力,同时,两个国家对于人才的高度重视也是其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分析印度的制药行业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指出促进创新的体制机制设计要与本国国情相结合。本文回顾了建国以来中国科技政策,科技规划的历史,总结了当前对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有较大影响的基本情况:科技实力强;创新相关数据快速增长并不断缩小与OECD国家的差距;外部环境不好;科学家地位高、民众科学素养低。通过一个问卷调查,了解了当前青年科研人员职业规划的意向,大多数人对科研待遇的评价相对较低。用共享单车的案例分析了我国风险投资火热,商业模式创新一枝独秀的现状。中国的特殊国情,会对创新驱动发展产生独特的影响。本文分析了社会主义制度、大国经济体、后发国家、一线城市建设科技创新中心这四大特性对于中国创新驱动发展的优劣势。一国经济要想由创新驱动,必须依靠该国的强大创新能力。而衡量一国的创新能力,主要的做法是选取相关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综合指数编制的方法来进行测度。当今知名的测度中国国家创新能力的综合指数有两个——全球创新指数和中国创新指数。本文分析了全球创新指数对中国创新能力的低估,并尝试对该指数中国的得分进行修正。此外,根据对中国创新指数的分解和相关数据的分析,本文得出了近些年中国创新成效不明显的结论,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中国企业创新不足和原始创新能力不强。创新不足的原因在于作为后发国家,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因为海外“技术压制”,产品竞争力不足,利润较低,无法有力支持研发活动,进而创新不足,由此陷入恶性循环,加上受到技术封锁,很难实现跨越发展。同时有创新能力的国有企业因为考核机制的不合理,创新动力不足。原始创新能力不强主要是因为我国研发投入不合理、科研评价体系不合理、缺乏高层次科技人才、对青年科研人员的支持不够造成的。最后,根据分析的问题,结合国际经验和本国实际,本文从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两方面提出了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李璇[3](2010)在《基于风险管理角度的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研究》文中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世界各国经济已经紧密联系在一起,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置世界市场的发展变化于不顾,各国经济不断相互渗透、相互依存,使得跨国并购浪潮得以形成和发展,进而成为当前世界经济的一个显着特征。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日益加深,中国企业将参与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从现在的实际情况来看,中国相对于发达国家,跨国并购尚处初级阶段,投资规模与国外跨国公司相比还不可同日而语。但我国的跨国企业已越来越多,规模也呈扩大之势。如何运用跨国并购理论、有效的进行跨国并购的风险分析及管理工作,并与我国企业开展跨国并购的实际相结合,就成为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个课题。本文研究内容分为七章:第一章提出问题,说明论文的研究背景、意义、文献综述、写作思路和研究方法、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第二章为跨国并购的理论概述,简述跨国并购的概念、类型以及跨国并购的风险理论。第三章是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分析,介绍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历程、分析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归纳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特征及发展趋势。第四章介绍跨国并购的风险,结合一些小的案例介绍,分别从政治、法律、产业、财务、营运及整合几个方面分析了跨国并购的风险因素。第五章系统论述跨国并购中的风险管理,分析了跨国并购风险管理的特征、阐述跨国并购风险管理的程序以及进行跨国并购风险管理的手段。第六章以TCL的系列跨国活动为例,详细论述、分析了TCL集团的概况、跨国并购历程、进行跨国并购的动因、跨国征程中存在的风险、并购完成后进行的整合措施以及企业业绩。第七章通过理论与实例的结合,对论文进行了反思与总结,为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提出若干建议,以期提高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成功率。

张洁梅[4](2010)在《企业并购后的知识整合研究》文中认为知识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资源在当前的学术界和实践界已经成为共识,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一切都以知识为基础,所有财富的核心都是知识,企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对知识的有效整合与利用。知识整合是实现知识管理的关键环节,知识整合是企业存在的基础,也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在目前重视专业能力、产品生命周期缩短、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一个企业完全靠自己获取所需的全部知识是非常困难的,并购拥有特定知识的企业或企业的一部分,是企业获取与积累知识从而寻求发展的有效手段。所以,并购已成为企业获取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并购的失败率居高不下,国内外学者对并购失败的原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许多都与并购后的整合有关。如何从以往的并购案例中吸取成功的经验,避免失败的教训,成功进行并购后的整合,是我国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企业并购后知识整合传导机理的研究,为提高企业并购整合绩效提供理论指导;通过对企业并购后知识整合的案例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提高我国企业并购整合绩效提供重要的实践价值。本文在对知识整合、组织学习导向、核心能力和并购整合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引入了组织学习导向、知识整合能力、核心能力和并购整合绩效等变量,构建了企业并购后知识整合传导机理的理论模型;通过可测、可行的量表具体操作执行,并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我国企业并购后的知识整合;选取典型案例,分析了企业并购后知识整合的模式、知识整合的内容和知识整合的过程,并构建一套知识整合评价体系,对企业并购后知识整合的效果进行评价。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知识整合能力和组织学习导向与核心能力之间存在显着的相关关系,知识整合能力对企业并购整合绩效有显着的直接正向影响,核心能力对企业并购整合绩效有显着的直接正向影响。企业在并购后的整合过程中,应从战略上重视知识整合、树立组织学习导向、构建知识整合平台、建立有利于知识整合的企业文化、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重视人本因素等方面提高知识整合的效果。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1)以知识观为基础,研究企业并购后的知识整合问题,属于前沿研究领域。侧重点在隐性知识,具有学术意义和理论意义。(2)研究组织学习导向、知识整合能力、核心能力和并购整合绩效四个逻辑联系的变量及其相互关系,具有创新性。将组织学习导向、知识整合能力、核心能力和并购整合绩效等变量整合在一个框架之中,深入分析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这不仅有利于明确上述两两变量之间的关系,而且有利于明确这些变量的相互影响关系。虽然在这个理论框架中,有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已经被学者验证过,但是把这些变量整合在一个框架中,用来研究企业并购后的整合问题,相关的研究还较少。(3)构建了企业并购后知识整合的理论模型,并运用平衡模式的知识整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所研究案例企业的知识整合效果进行评价。本文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主要有:(1)变量之间的关系需要做进一步研究。虽然本研究对企业并购后知识整合传导机理中涉及的相关变量作了初步探讨,但对于某些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界定不够清晰。(2)没有考虑行业特性。今后对企业并购后知识整合传导机理的研究可以针对不同产业形态、行业特性加以研究,找出产业形态、行业特性对并购后企业知识整合的影响差异,并尝试进行企业并购后知识整合的个案比较研究,那样得出的最终结果将更具针对性;(3)地域的局限性。建议后续研究对更多地区发生并购的企业的进行更广泛的调查,选取更为全面的样本以提高结论的稳定性。

叶阿次[5](2010)在《在华跨国公司全球一体化与本土化战略的决定因素及其对绩效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在中国的经济结构中,跨国公司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研究跨国公司在中国运营的特点,从而找出其成功与失败的规律对于众多在中国运营的跨国公司而言是有积极意义的,对于希望搭乘中国这趟经济快车走向更大成功的外企来说也是如此。尤为重要的是,这对于已经或即将走向世界的中国企业而言更是有积极意义的。本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在华跨国公司的国际管理战略是如何产生的,它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根据产业组织理论的SCP范式,外在环境及其公司的定位将是决定战略和绩效的关键因素。而根据资源基础理论的观点,企业的能力将是决定企业战略及绩效的决定性因素。本研究试图建立一个综合的模型以概括这两大决定性因素并探讨以上理论在何种条件下能够得以成立。本研究根据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战略管理理论、资源基础理论、产业组织理论等相关理论,界定了企业能力的变量,环境的变量,确定了能力结构,建立了适合解释跨国公司国际管理战略的理论模型,并通过实证的方式对理论模型进行了检验,为跨国公司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在文献检索的基础上,构造出跨国公司在华战略的决定因素及对绩效的影响模型,解释变量包括环境因素和能力因素,在环境因素方面构建了三个潜变量,在能力因素方面,创造性地提出来了隐性能力显性能力两大类,共包括四个潜变量。模型将全球一体化战略和本土化战略作为中介变量,企业的财务绩效和非财务绩效作为反应变量。整个模型包括七个解释变量,两个中介变量,两个反应变量和四个调节变量。在考察了一般的影响因素后,本研究对战略的决定因素方面增加了调节变量,共考虑了企业规模、国际化阶段、行业类别以及股权结构在能力与绩效、能力与战略以及环境与战略等关系中的调节作用,在对模型设定假设的基础上,设计问卷并经数据处理后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发现。尤其是发现技术能力对于跨国公司在华的绩效没有显着性的影响,而企业的组织能力在对战略制定上几乎没有显着性影响。只有环境的变化性会直接影响到本土化战略的制定。此外,企业的战略在能力与绩效间没有起到中介作用,这些结论对于在华跨国公司的经营有着重要的指导与借鉴意义。本文的主要创新点:首先是研究方法上的创新,以往的研究往往只是研究环境与战略的关系,如同SCP范式一样,或者是资源基础论的视角研究企业能力与战略及绩效的关系,本研究将企业自身能力与外在环境因素同时整合在一个模型当中,分析这些因素对企业战略及绩效的影响,并获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其次是结论的创新,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的企业技术能力对在华跨国公司的绩效不产生直接作用的这一结论对于那些迷信技术可以解决一切的公司是有借鉴意义的,对于我国的企业走出国门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此外,关于技术能力与全球一体化战略的正相关性结论可以解释为什么在中国合资企业的失败率会偏高,从这种角度来解释IJV的失败是一个创新之举。再次是充分考虑了各种调节变量的影响,更加深化了在能力与绩效,环境与战略、能力与战略等关系中的调节变量及其调节方向和程度,这对于现实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此外,本研究用实证的方式对提出的模型进行了验证,将跨国公司的相关理论应用到中国,并用实证的数据进行验证,这对于已经和即将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也是有相当的借鉴意义的。

张力[6](2010)在《跨国电信设备制造商在中国的业务发展策略研究(1978-2009):产业生命周期角度》文中研究说明当前的电信产业中,处于集体衰落局面的外资跨国电信设备企业应该如何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以跨国电信设备企业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的业务发展为研究案例,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从产业生命周期的角度对这些企业在不同产业阶段的业务发展策略进行归纳和定性分析,推导出跨国电信设备企业走向集体衰落的根本战略原因,并据此建议其长远发展的策略方向。本研究发现:1)电信产业的发展经历了进入、成长、成熟和衰退的完整阶段。本研究证实了电信产业的阶段性变迁,并明确表明在2000年前技术创新是推动电信产业演变和产业生命周期发展的主要因素,而进入成熟期和当前的衰退期,市场需求转而成为主导推动因素。2)竞争定位的偏差和竞争战略调整的滞后是外资跨国电信设备企业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不同于其他相关研究从产品、技术标准和经营管理等角度的分析,本研究首次提出竞争定位的偏差和竞争战略调整的滞后,才是导致这些企业逐渐丧失竞争优势走向衰落的根本战略原因。3)只有成功向广度差异化发展才能在衰退的电信产业中保持竞争优势获得长远发展机会。这一研究发现印证了相关理论中广度差异化的企业改变产业竞争规则,以及在产业衰退期只有领导企业才能保持规模效应获得长远发展的观点。4)电信设备企业需要开拓新的战略业务,创造新的附加值和经济增长点。相对于其他研究从电信设备制造业务本身的角度分析电信设备企业的发展途径,本研究从新战略业务的角度提出了电信设备企业长远发展的可行思路。5)电信产业市场已从技术导向转入需求导向,企业需要深刻把握市场变化,调整相关业务战略和构建相应商业模式。这一点再次印证了在企业的发展中,市场需求的准确把握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原则的理论。6)电信产业将继续走向集中,产业资源的集中和汇聚对各企业都是重要的变革和发展机会。不同于其他研究把产业资源的汇聚看成是对落后企业的威胁的观点,本研究认为产业的集中也为落后企业带来重要的变革和生存发展的机会。

廖旭东[7](2009)在《TCL集团跨国并购案例分析》文中认为时间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已经有一批中国知名企业成长到一定规模,继日本、韩国企业之后,他们都相继开始了国际化扩张和并购的行动,向着自己国际化的梦想靠近,比较着名的如TCL、联想、海尔、华为等企业。但中国企业在以跨国并购的方式走向国门的短短几年中,都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本文从知名消费电子公司TCL集团的两个跨国并购案例分析入手,阐述其跨国并购整合历程,用比较、归纳的方法,寻找这两家公司在跨国并购中面临的问题及成功失败的要素。这两个案例是本文论述的主要事实依据。本论文共分三章,第一章绪论,包括引言、跨国并购的概念、全球跨国并购及我国跨国并购的历史、现状、目前的特点及影响并购的相关因素,并对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及面临的困难进行了分析。第二章案例介绍,对TCL集团跨国并购的背景与动因、并购整合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探讨。第三章是案例分析,包括研究的背景、意义和基本思路。说明跨国并购已成为“走出去”的重要途径。通过总结TCL集团两家公司在跨国并购中的共同要素,希望对未来可能以跨国并购方式走向国际化的中国企业起到借鉴作用。跨国并购机中有危,只有做好充足的购前准备,全方位的评估及深层次的整合,才有可能转危为安。第四章为结论。

邹小宇[8](2009)在《外资在华并购的经济效应和规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经济全球化和投资自由化加快发展的背景下,跨国并购已经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方式之一。特别是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新时期我国吸引外资的需要,外资在华并购呈现上升势头,产生了一些新的动向和发展趋势,同时给我国的国民经济和企业发展带来了多重的影响,也引起了不同的看法和争论。在当前的发展形势下,确实有必要通过深入研究外资在华并购这一课题,总结其发展历程,推导其走向趋势,系统分析外资并购的正效应和负效应,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和方法。本文沿着跨国并购概念、跨国并购理论、外资在华并购的状况、外资在华并购的正负效应、减少负面效应的政府规制方法这一逻辑主线,主要采用经济学、管理学和法理学的理论和分析框架,对外资并购问题进行系统地研究,藉此提出我国应通过政府规制为主的措施,减轻或防止外资并购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危及、产业发展的影响及企业和个人利益的损害。本文首先从跨国并购的基本问题出发,明确了跨国并购的相关概念,梳理了跨国并购的类型划分,从法理学和经济学结合的视角出发,界定了跨国并购通过主体、客体、主观方面、动因、法律关系表现的内在涵义,并结合其内涵和时代特点,分析了当代跨国并购的外部特性。其次,本文总结了主要的关于跨国并购的基本理论,分别从FDI和M&A两处视角入手,较为系统地归纳和分析了20种跨国并购理论,阐述了相关理论的利弊所在。本文通过研究外资在华并购的发展,整理了其演变历程,归纳了外资并购的14种常规方式,指出了7种进一步发展的并购方式,并分析了外资在华并购今后的发展趋势。其中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初步分析了跨国并购的成因,对外资在华并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从宏观和微观经济出发,本文研究了外资在华并购的正负面效应,并从防范负面效应的目的出发,在比较分析和借鉴美国、德国、日本政府规制经验的基础上,揭示了我国对外资并购采取政府规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建立外资并购审查的政策维、经济维、安全维结合的“三维审查标准”和对应的“分级审查手段”、完善外资国民待遇方式、完善《反垄断法》等建议。

胡茜茜,依然[9](2008)在《金融风暴考验电信业承载力》文中研究指明尽管一些电信企业的第三季度业绩表现乐观,但金融风暴的确已经开始在全球多个行业蔓延。10月6日,道琼斯工业指数四年来首次跌破1万点,并创下797点的单日跌幅纪录。截至记者发稿时,道指已逼近7500点,标准普尔500指数甚至创下11年来的新低。同样,出于对全球经济和企业盈利能力的持续忧虑,

薛媛[10](2008)在《外资并购国有企业若干法律问题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有企业应如何转变经营机制,走一条怎样的改革之路,一直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难题。吸收利用外资改组、改造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特大型企业,对于解决国有企业发展资金、盘活存量资产、实现产权多元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外资并购是指某国投资者以并购的方式进入他国市场的行为。在国际投资领域中,外资并购是外商直接投资的主流模式。在我国,外资并购国有企业既是外商寻求新的投资方式,扩大对华投资的需要,也是国有企业改革、经济体制创新、对外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在第五次跨国并购浪潮席卷全球的国际大环境下,外资并购我国企业的潮流也汹涌而至,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案例也越来越多地涌现了出来。外资并购为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不仅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外资并购国有企业实际上属于跨国并购,并购的主体大都是跨国公司,因此,这种并购模式与单纯的国内并购相比具有许多特殊之处。它是国际直接投资中以获得企业经营权和控制权为目的的受国内法和国际法多重规范调整的跨国产权交易行为。但是,我国与此相应的法律体系却明显滞后,难于有效地规制并购行为,保障国有企业的合法权益。为使并购规范、有序地进行,保障外商和国有企业的合法权益,必须加强对并购过程的法律监管。本文从法律规制的角度,对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从分析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基本问题入手,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相关概念、法律性质、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该法律制度的历史发展;第二部分,分析了我国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现有的法律环境,指出了我国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立法体系、基本原则及主要模式,并以国有特大型企业东风汽车公司与日产汽车公司组建成立合资公司为例,得出了其成功的经验与启示。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了我国外资并购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说明建立和完善外资并购国有企业法律制度的客观必要性;第三部分,对西方发达国家有关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法律规制进行了比较法上的研究,并总结出了对我国立法的启示;第四部分,在上述三个部分研究和探讨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我国外资并购国有企业法律制度的缺陷,提出了完善我国外资并购法律制度的立法构想。外资并购国有企业是我国引进外资、利用外资的重要部分,因此,必须构建一个既包括调整国家对外资并购准入进行监管的公法规范,又包括调整外资并购交易的具有一定公法内容的私法规范的协调统一的新的外资并购立法体系。

二、阿尔卡特并购贝尔引发并购风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阿尔卡特并购贝尔引发并购风暴?(论文提纲范文)

(1)TCL集团国际化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内容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意义和创新点
        一、研究意义
        二、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国际化经营理论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外文献相关综述
        二、国内文献相关综述
    第二节 国际化战略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外文献相关综述
        二、国内文献相关综述
    第三节 国际化程度的评估
        一、跨国化指数
        二、沙利文评估法
        三、六要素模型
        四、蛛网模型
第三章 TCL集团国际化经营现状与问题
    第一节 TCL集团国际化程度评估
        一、海外收入
        二、海外财务管理
        三、海外营销网络
        四、人事管理
        五、组织结构
        六、创新技术
        七、世界品牌
        八、跨国化指数
        九、总评估
    第二节 TCL集团国际化经营存在的问题
        一、海外营销网络不完善
        二、国际化人才匮乏
        三、研发能力弱,核心技术不足
        四、国际品牌地位不高
        五、国际资本存在短板
第四章 TCL集团国际化经营环境因素分析
    第一节 TCL集团PEST分析
        一、政治环境
        二、经济环境
        三、社会环境
        四、技术环境
    第二节 TCL集团SWOT分析
        一、TCL集团的优势
        二、TCL集团的劣势
        三、TCL集团的机会
        四、TCL集团的威胁
第五章 TCL集团国际化战略制定和实施
    第一节 TCL集团国际化战略的制定
        一、TCL集团国际化战略的目标
        二、TCL集团国际化战略的制定原则
    第二节 TCL集团国际化战略选择
        一、产品延伸战略
        二、市场开发战略
        三、多元化经营战略
        四、借力发展战略
    第三节 TCL集团国际化战略保障措施
        一、打造国际化专家
        二、合作研发
        三、海外筹资
        四、海外扩张
        五、品牌营销
        六、完善售后服务
        七、处理好公共关系
        八、去除非核心业务
第六章 给后续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2)中国创新驱动发展若干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
    第二节 问题的提出
    第三节 研究意义、方法和论文框架
        一、研究的意义
        二、研究的方法
        三、论文框架
        四、可能的创新及存在的不足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熊彼特创新理论
        一、创新的概念
        二、企业家职能与资源配置
        三、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 技术创新理论
    第三节 制度创新理论
        一、凡勃仑和埃尔斯的“技术决定论”
        二、诺思的“制度决定论”
    第四节 国家创新体系理论
    第五节 中国学者对于创新驱动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研究概况
        二、关于创新驱动国家层面的宏观研究
        三、关于创新驱动产业与区域层面的中观研究
        四、关于创新驱动企业层面的微观研究
第三章 创新驱动发展的国际经验
    第一节 美国创新驱动发展的经验
        一、政府在创新驱动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
        二、制定有利于创新发展的法律法规
        三、大力发展军事科技并且重视军民融合
        四、美国创新驱动发展的缺陷
    第二节 日本创新驱动发展的经验
        一、政府对于创新发展的战略规划
        二、高度重视教育且科学家地位崇高
        三、有利于创新的人文精神
    第三节 印度制药业创新发展的经验
        一、特殊的知识产权制度是印度仿制药发展的基础
        二、面对国际压力印度坚持本国产业优先的原则
        三、仿制药行业在宽松的政策中繁荣发展
        四、印度仿制药行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第四章 中国科技政策的演进及创新驱动发展的现状
    第一节 中国科技政策的演进历史
        一、向科学进军
        二、从“面向、依靠”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三、从“科教兴国”到“建设创新型国家”再到“创新驱动发展”
    第二节 中国创新驱动发展的现状
        一、科技实力不断提升
        二、创新驱动发展相关数据的国际比较
        三、创新驱动发展的国际环境
        四、科学家地位高但公民科学素养有待提高
        五、青年科研人员职业规划调查
        六、案例分析:从共享单车看我国当前的创新创业
第五章 中国创新驱动发展的优劣势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第二节 作为大国经济体在创新发展中的优劣势
        一、大国经济体创新发展的优势
        二、大国经济体创新发展的劣势
    第三节 作为后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优劣势
        一、后发国家创新发展的优势
        二、后发国家创新发展的劣势
    第四节 一线城市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优劣势
        一、一线城市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优势
        二、一线城市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劣势
第六章 中国创新驱动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节 创新指数与中国创新能力不足
        一、全球创新指数对中国创新能力的评价
        二、对全球创新指数的修正
        三、从“中国创新指数”看我国创新能力不足
    第二节 企业创新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后发国家特殊性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
        二、国有企业在我国创新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节 中国原始创新能力不强的原因分析
        一、研发资金投入结构不合理
        二、科研评价体系不合理
        三、缺乏高层次科技人才
        四、对青年科研人员的发展投入不足
第七章 推进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 推动体制机制创新
        一、创新体制机制既要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更要从国情出发
        二、健全有利于创新驱动的市场机制
        三、建立有利于推进创新驱动的政府管理体制
        四、完善有利于创新的财政体制
        五、构建能够发挥国有企业自主创新作用的企业管理体制
        六、有重点的深化改革科技体制
    第二节 推进科技创新
        一、推进“大科学”工程建设
        二、建设科技创新中心
        三、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互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后记

(3)基于风险管理角度的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外的并购相关理论及评述
        二、国外对并购风险的分析研究
        三、我国相关理论研究评述
    第三节 内容结构安排与研究方法
        一、内容结构安排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论文创新点与不足
        一、论文的创新点
        二、论文的不足
第二章 跨国并购理论概述
    第一节 跨国并购的概念
        一、企业并购的含义
        二、跨国并购的含义
    第二节 跨国并购的类型
        一、以跨国并购双方企业所属的行业领域来划分
        二、以跨国并购的资产转移方式来划分
        三、以企业的跨国并购意图来划分
        四、以跨国并购的融资渠道来划分
    第三节 跨国并购的风险理论
        一、风险概述
        二、并购风险评价方法
        三、并购风险管理
第三章 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分析
    第一节 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历程
        一、初始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
        二、发展阶段(1992年至1999年)
        三、活跃阶段(2000年至今)
    第二节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
        一、获得战略资源
        二、获得快捷的国际扩张通道
        三、实现战略目标
        四、寻求境外融资
    第三节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特征及发展趋势
        一、并购主体多元化
        二、并购规模扩大,支付方式多样
        三、并购区域扩大
        四、并购行业分布广泛,横向并购为主
        五、跨国并购思维的转变
第四章 跨国并购的风险
    第一节 政治风险
    第二节 法律风险
    第三节 产业风险
    第四节 财务风险
        一、对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风险
        二、融资风险
        三、流动性风险
    第五节 营运及整合风险
第五章 跨国并购中的风险管理
    第一节 跨国并购风险管理的特征
        一、整体效应扩大化
        二、风险区间化
        三、风险处置灵活化
        四、管理深度差异化
    第二节 跨国并购风险管理的程序
        一、跨国并购风险管理目标的确定
        二、跨国并购风险的识别
        三、跨国并购风险的评测
        四、跨国并购风险管理计划的制定
        五、跨国并购风险管理计划的实施
    第三节 跨国并购风险管理方式
        一、风险避免
        二、风险掌控
        三、风险分散
        四、风险排列
        五、风险限定
        六、风险转嫁
第六章 TCL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第一节 TCL集团概况
        一、集团简介
        二、TCL集团并购背景
    第二节 TCL系列跨国并购活动
        一、收购德国施耐德
        二、收购美国高威达
        三、并购法国汤姆逊
        四、并购法国阿尔卡特
    第三节 TCL跨国并购动因
        一、拓展生产及市场
        二、获取核心技术
    第四节 TCL跨国并购风险
        一、法律风险
        二、产业风险
        三、财务风险
        四、信息风险
        五、营运及整合风险
    第五节 TCL的并购整合及并购后业绩
        一、并购整合
        二、并购后业绩
第七章 总结与启示
    第一节 企业的跨国并购必须从一个有影响力的战略愿景开始
        一、制定正确的战略
        二、做好充分的自我评价
    第二节 进行有效搜索,锁定目标企业
        一、选择合适的目标企业
        二、企业应当有一个专门的业务开发团队
    第三节 充分展开尽职调查活动
    第四节 寻求政府和国际中介机构的大力支持
    第五节 合理评估目标企业的价值
    第六节 设计合理的并购交易结构
    第七节 制定并实施完整有效的系统整合措施
        一、适时调整组织管理架构
        二、充分重视文化差异性整合
        三、加强市场、渠道、品牌及研发技术的整合
    第八节 加强与目标企业所在国政府的沟通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4)企业并购后的知识整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理论意义
        1.2.3 实践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特色和创新之处
        1.4.1 研究特色
        1.4.2 创新之处
    1.5 技术路线和结构安排
        1.5.1 技术路线
        1.5.2 结构安排
2 企业并购后知识整合的相关理论
    2.1 知识整合理论
        2.1.1 知识的界定、内涵
        2.1.2 知识整合的界定、内涵
        2.1.3 知识整合的理论基础
        2.1.4 知识整合研究综述
    2.2 组织学习导向理论
        2.2.1 组织学习的界定、内涵
        2.2.2 组织学习导向的界定、内涵
        2.2.3 组织学习导向研究综述
    2.3 核心能力理论
        2.3.1 核心能力的界定、内涵
        2.3.2 核心能力研究综述
    2.4 并购整合理论
        2.4.1 并购的界定、内涵
        2.4.2 并购整合的界定、内涵
        2.4.3 并购整合的理论基础
        2.4.4 并购整合绩效
        2.4.5 并购整合研究综述
3 企业并购后知识整合的传导机理
    3.1 研究的理论基础
    3.2 变量间的相互关系
        3.2.1 组织学习导向与知识整合能力间的关系
        3.2.2 组织学习导向与核心能力间的关系
        3.2.3 知识整合能力与核心能力间的关系
        3.2.4 知识整合能力与并购整合绩效间的关系
        3.2.5 核心能力与并购整合绩效间的关系
    3.3 假设与模型
    3.4 变量定义与测量
        3.4.1 组织学习导向
        3.4.2 知识整合能力
        3.4.3 核心能力
        3.4.4 并购整合绩效
4 我国企业并购后知识整合的实证分析
    4.1 问卷设计
        4.1.1 问卷设计原则与设计过程
        4.1.2 问卷的社会称许性
    4.2 数据的获取、描述与分析方法
        4.2.1 数据收集
        4.2.2 样本描述
    4.3 信度和效度检验
        4.3.1 组织学习导向的因子分析
        4.3.2 知识整合能力的因子分析
        4.3.3 核心能力的因子分析
        4.3.4 并购整合绩效的因子分析
    4.4 相关分析
        4.4.1 组织学习导向与知识整合能力的相关分析
        4.4.2 组织学习导向与核心能力的相关分析
        4.4.3 知识整合能力与核心能力的相关分析
        4.4.4 知识整合能力与并购整合绩效的相关分析
        4.4.5 核心能力与企业并购整合绩效的相关分析
    4.5 回归分析
        4.5.1 知识整合能力和组织学习导向对核心能力的回归分析
        4.5.2 知识整合能力与企业并购整合绩效的回归分析
        4.5.3 核心能力对企业并购整合绩效的回归分析
    4.6 结果与讨论
5 企业并购后知识整合的案例
    5.1 联想并购IBM
        5.1.1 案例的基本情况
        5.1.2 联想并购IBMPC后的知识整合
    5.2 TCL并购阿尔卡特
        5.2.1 案例的基本情况
        5.2.2 TCL并购阿尔卡特后的知识整合
    5.3 许继集团并购天宇电气
        5.3.1 案例的基本情况
        5.3.2 许继集团并购天宇电气后的知识整合
    5.4 吉利并购沃尔沃
        5.4.1 案例的基本情况
        5.4.2 吉利并购沃尔沃后的知识整合展望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1.1 结论一 从战略上重视知识整合
        6.1.2 结论二 树立组织学习导向
        6.1.3 结论三 构建知识整合平台
        6.1.4 结论四 建立有利于知识整合的企业文化
        6.1.5 结论五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6.1.6 结论六 重视人本因素
    6.2 本研究的局限与后续研究展望
        6.2.1 研究局限
        6.2.2 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企业知识整合访谈提纲
附录2:企业并购后知识整合的传导机理调查问卷
附录3:被试样本来源企业名录(部分)
附录4:许继集团并购天宇电气后的知识整合情况调查问卷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论文
后记

(5)在华跨国公司全球一体化与本土化战略的决定因素及其对绩效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跨国公司的本质与定义
        1.3.1 跨国公司的本质
        1.3.2 跨国公司的定义
    1.4 研究问题与路径
        1.4.1 研究问题
        1.4.2 研究路径
    1.5 研究范围与限制
        1.5.1 研究范围
        1.5.2 研究限制
    1.6 研究流程与论文结构
    注释与参考文献
2 文献综述
    2.1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研究综述
        2.1.1 对外直接投资分类
        2.1.2 不同角度的分析路径
        2.1.3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比较
    2.2 跨国公司国际管理战略理论的研究综述
        2.2.1 产业组织理论视角
        2.2.2 资源基础理论视角
        2.2.3 制度经济学理论视角
        2.2.4 国际管理战略文献述评
    2.3 跨国公司全球一体化与本土化研究综述
        2.3.1 全球一体化战略
        2.3.2 本土化战略
        2.3.3 全球一体化与本土化
        2.3.4 全球本土化:思考全球化,行动本土化
        2.3.5 国际管理战略与核心竞争优势
        2.3.6 全球一体化与本土化战略和绩效的关系
        2.3.7 全球一体化与本土化文献述评
    注释与参考资料
3 在华跨国公司全球一体化与本土化战略的变迁
    3.1 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过程
        3.1.1 第一阶段:进入期(1979-1991)
        3.1.2 第二阶段:调整期(1992-2000)
        3.1.3 第三阶段:发展期(2001-2009)
    3.2 跨国公司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3.2.1 跨国公司对中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3.2.2 中国市场对跨国公司的推动作用
    3.3 外资企业在华的独资化倾向
        3.3.1 投资方式的演化
        3.3.2 在华跨国公司独资化倾向的原因分析
    3.4 全球一体化与本土化战略的产生
    3.5 全球一体化与本土化在中国的挑战
        3.5.1 全球一体化的挑战
        3.5.2 本土化的挑战
    3.6 本章小结
    注释与参考文献
4 模型与假设
    4.1 研究理论模型的建构与理论逻辑
    4.2 研究模型的细化
        4.2.1 环境因素
        4.2.2 企业能力因素
        4.2.3 国际战略
        4.2.4 企业绩效
        4.2.5 企业属性
    4.3 相关假设
        4.3.1 环境与国际战略的关联假设
        4.3.2 企业能力与国际管理战略的关联假设
        4.3.3 企业能力与绩效的关联假设
        4.3.4 国际管理战略的中介作用
        4.3.5 调节作用
    4.4 实证模型
    注释与参考文献
5 研究方法
    5.1 研究设计说明
    5.2 问卷的设计
    5.3 变量的度量
        5.3.1 解释变量的度量
        5.3.2 中介变量的度量
        5.3.3 反应变量的度量
        5.3.4 调节变量的度量
    5.4 资料回收与样本数量
    5.5 资料分析方法
    5.6 本章小结
    注释与参考文献
6 研究结果
    6.1 样本数据收集及其描述统计
    6.2 效度检验
        6.2.1 总体效度检验
        6.2.2 各分量表的效度检验
    6.3 信度检验
        6.3.1 分量表的Alpha测试
        6.3.2 问卷的总体Alpha值
    6.4 Pearson相关分析
    6.5 多重共线性检验(Multi-collinearity)
    6.6 验证性因子分析
        6.6.1 环境变量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6.6.2 企业能力因素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6.6.3 企业国际管理战略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6.6.4 企业绩效因素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6.7 假设检验
        6.7.1 环境因素对国际管理战略的影响分析
        6.7.2 企业能力对国际管理战略的影响分析
        6.7.3 企业能力对绩效的影响分析
        6.7.4 中介效应的检验分析
        6.7.5 调节效应的检验分析
    6.8 实证检验结果汇总
    6.9 本章附录
    参考文献与注释
7 结论与启示
    7.1 研究过程
    7.2 研究结论与讨论
        7.2.1 环境因素与国际管理战略
        7.2.2 企业能力与国际管理战略
        7.2.3 企业能力与绩效
        7.2.4 国际管理战略的中介作用
        7.2.5 跨国公司属性的调节作用
        7.2.6 本研究的其它发现
    7.3 对中国公司的启示
        7.3.1 关注外在环境的变化
        7.3.2 战略制定时的显性能力
        7.3.3 技术能力不是决定企业绩效的最主要因素
        7.3.4 国际化阶段与股权结构的重要影响
    7.4 本研究的创新点
    7.5 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7.5.1 本研究的不足与局限性
        7.5.2 今后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调查问卷
    附录二:部分接受调查的跨国公司名录
    附录三: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6)跨国电信设备制造商在中国的业务发展策略研究(1978-2009):产业生命周期角度(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动机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
    1.3 研究设计
    1.4 研究流程
第二章 文献探讨
    2.1 国际市场进入策略
    2.2 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方法
    2.3 业务策略
    2.4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研究架构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限制
    3.4 资料分析方法
    3.5 效度和信度分析
第四章 个案介绍
    4.1 诺基亚西门子在中国的业务发展
    4.2 摩托罗拉在中国的业务发展
    4.3 北电网络在中国的业务发展
    4.4 阿尔卡特朗讯在中国的业务发展
    4.5 爱立信在中国的业务发展
    4.6 华为在中国及全球的业务发展
    4.7 中兴在中国及全球的业务发展
    4.8 主要设备企业在中国市场的业务发展状况对比
第五章 个案分析
    5.1 中国电信设备市场环境分析
    5.2 电信设备产业生命周期分析
    5.3 个案企业各阶段业务发展策略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与命题
    6.2 对业界的建议和后续研究建议
    6.3 研究贡献
参考文献
附录
    Ⅰ 案例中各公司官方网站
    Ⅱ 访谈问题

(7)TCL集团跨国并购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引言
    1.2 全球跨国并购概述
    1.3 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
2 案例介绍
    2.1 TCL企业概况
    2.2 TCL合资并购汤姆逊彩电业务案例介绍
    2.3 TCL并购阿尔卡特移动电话部门案例介绍
3 案例分析
    3.1 案例分析的目的、意义和基本思路
    3.2 TCL并购汤姆逊彩电业务案例分析
    3.3 TCL并购阿尔卡特移动电话业务案例分析
    3.4 案例剖析
4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8)外资在华并购的经济效应和规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的思路和内容
    1.3 研究的主要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2. 跨国并购概述
    2.1 跨国并购的概念界定
        2.1.1 企业并购的定义
        2.1.2 跨国并购的定义
    2.2 跨国并购的内在涵义和外部特性
        2.2.1 跨国并购的内在涵义:基于法理学和经济学的结合
        2.2.2 跨国并购的外部特性:内在涵义和当代特征使然
    2.3 跨国并购的具体类型划分
        2.3.1 分类一:横向跨国并购、纵向跨国并购和混合跨国并购
        2.3.2 分类二:私人公司跨国并购和上市公司跨国并购
        2.3.3 分类三:公开要约跨国并购和非公开要约跨国并购
        2.3.4 分类四:直接跨国并购和间接跨国并购
        2.3.5 分类五:金融性跨国并购和战略性跨国并购
3. 跨国并购的相关理论综述
    3.1 以FDI 为视角的跨国并购理论
        3.1.1 垄断优势理论:着眼企业本身的静态优势分析
        3.1.2 内部化理论:从交易费用出发的对外投资理论
        3.1.3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以产品为基点的动态分析
        3.1.4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国际生产的综合分析理论
        3.1.5 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国际贸易分工中比较优势在对外投资中的应用
    3.2 以一般并购为视角的跨国并购理论
        3.2.1 基于市场配置的并购理论
        3.2.2 基于公司效率的并购理论
        3.2.3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并购理论
        3.2.4 基于代理问题的并购理论
    3.3 对跨国并购理论的总结评析
4. 外资在华并购的演变历程、并购方式和发展趋势
    4.1 外资在华并购的演变历程
        4.1.1 酝酿准备期
        4.1.2 萌芽生长期
        4.1.3 积极探索期
        4.1.4 发展培育期
        4.1.5 涌动壮大期
    4.2 外资在华并购的方式分析
        4.2.1 跨国公司并购的成因分析——基于博弈论的视角
        4.2.2 对上市公司的并购方式
        4.2.3 对非上市公司的并购方式
        4.2.4 外资在华并购方式的拓展分析
    4.3 外资在华并购的发展趋势
        4.3.1 外资在华并购的规模稳步上升
        4.3.2 日趋着眼于我国行业优质排头企业
        4.3.3 不再满足于一般参股而是要求绝对控制权
        4.3.4 更具典型的行业特征和地区特征
        4.3.5 并购凸显策略性
        4.3.6 外资恶意并购不可避免
5. 外资在华并购的经济效应分析
    5.1 外资在华并购的宏观正面经济效应
        5.1.1 加速市场竞争
        5.1.2 提高行业集中度
        5.1.3 为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5.1.4 优化产业结构
        5.1.5 形成更好的开放格局
    5.2 外资在华并购的宏观负面经济效应
        5.2.1 影响我国经济安全
        5.2.2 民族品牌丧失
        5.2.3 形成市场垄断
        5.2.4 产生失业风险
        5.2.5 国有资产流失
    5.3 外资在华并购的微观正面经济效应
        5.3.1 汲取先进的技术
        5.3.2 引进核心管理经验
        5.3.3 使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合理
        5.3.4 利用外资并购企业本土化的趋势提升自身实力
        5.3.5 优化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
        5.3.6 加快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5.4 外资在华并购的微观负面经济效应
        5.4.1 挤出国内企业
        5.4.2 外资整合失败
        5.4.3 削弱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5.4.4 投机性并购风险
6. 外资在华并购的政府规制
    6.1 跨国并购中的政府规制
        6.1.1 经济学中政府规制的一般涵义
        6.1.2 跨国并购中政府规制的依据
    6.2 跨国并购规制的具体政策和国外经验
        6.2.1 跨国并购规制的具体政策
        6.2.2 跨国并购规制的国外经验
    6.3 外资在华并购政府规制的现状
        6.3.1 法律法规体系
        6.3.2 反垄断政策
        6.3.3 外资并购政策
        6.3.4 外资并购审查
    6.4 外资在华并购政府规制存在的问题
        6.4.1 价值导向:产业政策远胜竞争政策
        6.4.2 法律规范:欠缺科学的体系构架
        6.4.3 国民待遇:外资政策“阵痛”调整的产物
        6.4.4 审查制度:难以形成有效的运作机制
    6.5 进一步规范外资在华并购政府规制的路径思考
        6.5.1 构建科学有效的外资并购法律体系:规制的基石
        6.5.2 按照WTO 规则要求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实施外资并购的国民待遇
        6.5.3 建立维护竞争和保障安全的外资并购产业政策:两重价值的平衡
        6.5.4 切实改革和完善我国外资审查制度
    6.6 案例分析:可口可乐公司收购汇源集团
        6.6.1 交易概述
        6.6.2 收购背景
        6.6.3 收购过程
        6.6.4 案例评析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10)外资并购国有企业若干法律问题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外资并购国有企业概述
    第一节 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概念
        一、“外资”的概念
        二、“并购”的概念
        三、“国有企业”的概念
    第二节 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法律性质
        一、外资并购的国际投资性
        二、外资并购的跨国性
        三、外资并购的国际规范性
    第三节 外资并购国有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二、消极影响
    第四节 我国外资并购国有企业法律制度的历史发展
        一、我国利用外资情况
        二、我国外资并购国有企业法律制度的发展概况
        三、我国外资并购国有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特点
第二章 我国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现有法律环境分析
    第一节 我国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立法体系
    第二节 我国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基本原则
        一、遵守中国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原则
        二、符合产业政策原则
        三、公开、公平、公正、等价有偿原则
        四、诚实信用原则
        五、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原则
    第三节 我国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主要模式
        一、股权式外资并购与资产式外资并购
        二、上市企业并购与非上市企业并购
    第四节 国内外资并购国有企业之个案分析
        一、“东风携手日产”之合资个案简介
        二、东风、日产合资的特点
        三、经验及启示
第三章 国外外资并购之立法例
    第一节 各国外资并购法律制度考察
        一、英国的外资并购法律制度
        二、美国的外资并购法律制度
        三、德国的外资并购法律制度
    第二节 各国外资并购法律制度之比较与启示
        一、严格准入,保护本国利益
        二、反对垄断,维护公平竞争
        三、完善外资并购立法体系
        四、实体法和程序法相结合
第四章 我国外资并购国有企业法律制度之完善
    第一节 我国外资并购国有企业法律制度之缺陷
        一、法律效力偏低,欠缺体系性且内容不完善
        二、外资待遇标准不合理
        三、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四、职工权益保护机制欠缺
    第二节 我国外资并购国有企业法律制度之完善
        一、我国外资并购国有企业宏观立法体系的完善
        二、我国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立法中应当坚持的基本原则
        三、我国外资并购国有企业具体法律制度的完善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阿尔卡特并购贝尔引发并购风暴?(论文参考文献)

  • [1]TCL集团国际化战略研究[D]. 陈商府. 深圳大学, 2018(07)
  • [2]中国创新驱动发展若干问题研究[D]. 王牧天. 中共中央党校, 2017(06)
  • [3]基于风险管理角度的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研究[D]. 李璇. 中央民族大学, 2010(05)
  • [4]企业并购后的知识整合研究[D]. 张洁梅. 河南大学, 2010(10)
  • [5]在华跨国公司全球一体化与本土化战略的决定因素及其对绩效的影响[D]. 叶阿次. 复旦大学, 2010(01)
  • [6]跨国电信设备制造商在中国的业务发展策略研究(1978-2009):产业生命周期角度[D]. 张力. 北京邮电大学, 2010(03)
  • [7]TCL集团跨国并购案例分析[D]. 廖旭东. 暨南大学, 2009(09)
  • [8]外资在华并购的经济效应和规制研究[D]. 邹小宇. 西南财经大学, 2009(02)
  • [9]金融风暴考验电信业承载力[J]. 胡茜茜,依然. 世界电信, 2008(11)
  • [10]外资并购国有企业若干法律问题探析[D]. 薛媛. 中国海洋大学, 2008(02)

标签:;  ;  ;  ;  ;  

阿尔卡特与贝尔合并引发并购风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