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果园管理要领

冬季果园管理要领

一、冬季果园管理要点(论文文献综述)

古丽加玛丽·海力力[1](2021)在《新疆阿克苏柯坪县杏树示范园周年管理》文中认为杏树原产中国,栽培历史悠久,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杏树适应能力强,易管理,品种丰富,栽植广泛。该文介绍了新疆阿克苏柯坪县杏树示范园在全年各阶段的管理要点,介绍了修剪、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给杏树种植者提供借鉴。

柳伟[2](2021)在《浅析清水县秋冬季果园综合管理技术要点》文中提出果园秋冬季管理是确保来年果树丰产优质的关键,认真做好这一时期以清园、修剪、越冬保暖等为主的果园综合管理工作,对果品增产、果农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提出了清水县秋冬季果园综合管理技术的实施要求,以提高全县果园综合管理水平,实现果园的提质增效,果农收入持续增长,稳步推进全省核桃大县建设。

魏娅丽[3](2021)在《从小麦到苹果:甘肃李咀村的生计变迁研究》文中认为20世纪80年代中期,静宁县政府做出了将苹果产业作为支柱性经济产业的重要决定。长期被贫困困扰的静宁县乘改革开放之春风,开始进行种植结构调整。政府提出“南部苹果北部梨”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经过30多年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苹果产业成为农村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经过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后的静宁,农业强起来了,农民富起来了,农村也美起来了,昔日的穷山恶水变成了如今山清水秀的金山银山,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存环境与生存现状。本文以位于甘肃省静宁县中南部的李咀村为田野点,以人类学田野调查为基本研究方法,运用人类学变迁理论对李咀村生计方式的变迁过程、变迁的原因及变迁背后的文化意义进行解读。在分析、整理一手田野资料的的基础上反思、探析生计变迁背后的文化意蕴,从而形成关于乡村社会文化变迁的民族志研究。过去,“以粮为纲”的传统的生计方式只能勉强“糊口”而无法“养家”;现在,“一亩园,十亩田”的苹果产业不仅能养家糊口,更能让人们脱贫致富。那么,从传统小麦种植到苹果产业,李咀村是如何实现生计的转型与变迁的,以及在生计变迁后的社会文化发生了怎样的调适,这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基于以上内容,本文着力揭示两种生计方式选择的背后实质上是农民对于土地种植结构的调整、政府对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努力和尝试,是实现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和实践。因此,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背景下研究李咀村生计的转型与变迁是本文的创新与亮点。静宁苹果产业是静宁人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转型的创新与实践,也是实现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从人类学生计变迁的角度来研究静宁苹果可以更加具体、直观、全面地展示静宁苹果产业兴起与发展的历史过程,从果农与当地人的视角来看传统与现代生计的选择可以更深刻地感知生计变迁所带来的巨大影响以及现代苹果产业发展出现的新的问题,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与现实意义。首先,李咀村生计转型的尝试与努力为早日赢得脱贫攻坚战打下了基础。正在稳步发展的静宁苹果产业凭借政府和农民们脱贫攻坚的信心与决心乘势而上,顺势而为,聚势而强,为农民生活创造了财富与幸福,带领人们走上脱贫致富的小康大道,成为李咀村打赢脱贫攻坚的重大胜利和成果。其次,苹果产业作为静宁县“兴农富县”的一项特色农业产业,不仅为果农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而且改善了乡村的生态环境,美化了乡村的整体风貌,村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实现从“小苹果”向“大产业”“大品牌”的转型跨越,苹果产业为静宁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和决胜全面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最后,从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上来看,需要适时调整产业化的方向和目标,持续增强静宁苹果的品牌效应,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因此,对于产业发展中现存的问题需要清晰的认识,如农户对于果园继承问题的担忧、产量滞销、生态保护等问题的解决需要一定的策略和建议,本文的研究将为静宁苹果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王焕玲[4](2019)在《果树栽培技术在现代林果业中的应用》文中提出为了提高现代林果业种植水平,为果农创收更多的经济效益,果树栽培需要得到精细化管理,保证果树生长稳定与寿命延长。本文首先分析果树的生长基础条件,而后对果树培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果树栽培技术在现代林果业中的应用建议,以期获得更好的种植效果。

靳姗姗[5](2019)在《典型农艺措施对山地旱作枣林土壤水分及枣树生长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干旱缺水是限制我国黄土丘陵区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该区地下水埋深较深,降水是当地植被生长的唯一水分来源。黄土丘陵区地形沟壑纵横,土壤侵蚀严重,为此国家采取重多植被建设工程。然而随着植被种植面积增加,该区降水量已难以维持其正常生长,导致深层土壤水分逐渐被过度消耗,形成大面积土壤干层。枣树作为当地一种抗旱性较强的经济林树种,其林地也出现了严重的土壤干燥化问题,给枣树正常生长造成障碍。针对该地区普遍存在的土壤干化问题,本研究以黄土丘陵区陕北米脂县山地矮化密植枣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大田长期定位试验,研究覆盖,修剪,以及覆盖结合修剪等几种典型农艺措施对枣林土壤水分及枣树生长的影响,来探索提高黄土丘陵区旱作枣林水分利用效率的新途径,以期为山地枣林土壤干层治理及枣林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为黄土高原人工林地防治深层土壤干化和可持续经营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与技术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与裸地相比,白色地膜和地布覆盖均可改善枣林土壤水热条件。试验期间白色地膜(16.7%)和地布覆盖(16.5%)土壤平均含水率(050cm)分别较裸地提高3.9%,3.7%,但两者差异不显着(P<0.05)。050cm土层温度表现为,冬季(11-次年2月)地布覆盖增温效果最好,土壤平均温度分别较白色地膜和裸地增加0.5℃和0.8℃;而春夏秋三季(3-10月)白色地膜增温效果最好,土壤平均温度分别较地布和裸地增加0.5℃和0.9℃。覆盖的增温作用使冬季土壤冻结时间延迟,融解时间提前,其中地布较裸地土壤冻融时间缩短711天,白色地膜缩短34天。综合考虑,地布覆盖不仅保墒效果略低于白色地膜,而且能控制地温稳定变化,同时具有成本低,使用年限长及防止杂草生长等特点,因此更适用于旱作山地果园管理中。(2)在2012-2015年四个枣树生育期,试验采取的轻度,中度和重度修剪枣林土壤水分均高于对照(当地枣林普通修剪强度),土壤平均储水量(0300cm)分别较对照增加6.218.2mm,14.340.0mm,24.263.2mm。修剪降低了枣林地土壤水分亏缺量和亏缺度,提高了土壤可再供水量。试验期间平均降雨量高于多年平均降雨量,如果按照多年平均降雨量计算,对照,轻度和中度修剪枣林地土壤储水量变化量分别为-58.8mm,-38.7mm,-11.8mm,土壤水分均出现亏缺,而重度修剪枣林土壤储水量变化量为8.6mm,土壤水分得到补给。(3)修剪可促进枣树叶片增大,有利于提高枣吊数量、单果重,降低果叶比。轻度,中度和重度修剪枣林产量明显高于对照,而耗水量低于对照。综合分析枣林产量和耗水量可知,修剪提高了枣林水分利用效率,轻度,中度和重度修剪分别是对照的1.01.2,1.01.3,1.21.6倍。考虑到研究区枣林已经出现土壤干化情况,重度修剪枣林不仅土壤平均储水量最高,在多年平均降雨量水平下能达到土壤水分正平衡状态,而且水分利用效率也最好,还能获得可观产量(四年年均产量达到9000 kg ha-1左右),因此推荐重度修剪强度作为旱作山地枣林主要推广措施。(4)本研究经过一个干旱年和三个丰水年,结果表明覆盖结合修剪和对照枣林深层土壤水分改善深度分别为480cm和260cm。试验结束时,覆盖结合修剪枣林200500cm土层土壤水分已由二级重度干化转变为一级重度干化水平,而对照枣林仍全部处于二级重度干化程度。(5)覆盖结合修剪(地布+重度修剪)措施在旱作枣林中是一项新措施,能够同时减少土壤蒸发和降低植被蒸腾耗水,更大限度地减少了土壤水分的损失和消耗,有利于保证树体在干旱环境下的生长。该农艺措施能够调节枣树各生长指标变化,与对照相比可提高枣树产量,降低枣林耗水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覆盖结合修剪:2.052.28kg m-3;对照:1.591.79 kg m-3),有效控制了枣林土壤干化,有望实现旱作山地枣林的可持续经营。

孙正[6](2018)在《果园价值评估研究 ——基于河北省主要梨果产区的调查》文中研究指明作为果品生产大国,我国的果树品种丰富且种植面积广阔,其果品总产量长期稳居世界第一。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同时进行,越来越多的果园征地补偿行为和果园投资行为都需要依赖于果园价值评估作为核心决策依据。然而,近年来我国由于征地补偿引发的经济纠纷以及各果品生产基地引资不畅等诸多问题的背后,折射出当前果园价值评估相关理论与方法相对滞后的深层次问题。为此,本文对果园价值评估这一跨学科命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旨在为果园投资建设、征地补偿、资产核算等目的下的果园价值评估行为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有效的实践工具。本文以劳动价值理论、效用价值理论和均衡价值为基础,采用深入访谈法对当前我国果园价值评估实践环节存在的诸多难点与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在对河北省核心梨果产区中各类果园的实地调查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包括成本法模型、收益法模型和市场法模型在内的一整套果园价值评估方法体系,并通过案例实证对各果园价值评估方法体系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提出了后续研究改进的空间与发展方向。通过大量研究,本文得出如下结论:1、通过对果园价值评估相关研究的文献梳理,发现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大多将果树作为生物资产或经济林资产进行评估研究,而很少将果园作为独立且具有综合性生产功能的农业资产组合进行价值评估研究。且国内各类相关研究的理论基础多以各国的会计准则和资产评估准则为依据。其中,我国会计准则倾向于从成本角度对农业生物资产进行价值核算,而我国资产评估准则则倾向于从收益的角度来对经济林资产价值进行评估。2、通过对我国当前具有果园价值评估经验的资产评估师访谈调查发现,突破传统的生物资产评估和经济林资产评估,将果园作为一项整体资产进行评估是我国当前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所在。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场法在我国果园价值评估实践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应用。专业资产评估师对果园价值评估相关理论、方法和工具理解缺乏一致性,以及对现代化果园资产价值形成与发展规律认识不全面,是导致果园价值评估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根源。因此,对当前我国现代化果园这一独特资产的价值规律和价值特征进行深入探究,构建出一套适用于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的果园价值评估方法体系,是解决果园价值评估实践环节诸多问题的唯一路径。3、通过对河北省主要梨果产区中各类果园的实地调查发现,各个产区的果园种植规模、经营方式和现代化程度差异明显。各产区的果园在组织形式、经营方式、栽培技术、管理方法和市场对接形式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创新与进步。现代化程度越高的果园,除果树之外的各类资产构成比例、价值贡献和重要性越高;果园生产技术、管理方式和市场对接方式越多样化;果品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产业链整合程度越紧密。调查结果充分显示,若将果树价值等同于果园这一综合性整体资产的价值已经明显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因此,构建出能够体现出现代化果园资产价值全面性、收益价值多样性和市场价值公允性的评估方法,已经成为进一步促进我国现代果树种植业发展的迫切要求。4、在果园资产价值的视角下,本文将传统资产评估成本法与现代化果园构建方式相结合,本着通过系统性与层序性相结合的原则,构建了一套能够体现出果园整体资产价值且反映实际生产能力的果园价值评估成本法模型。一方面,该模型的核心参数涵盖了现代化果园的全部资产内容,能够通过成本加和的方式表述出符合当前经济和技术条件下的果园整体资产价值。另一方面,本文结合各类果园资产的价值规律,提出了针对不同类型果园资产价值评估的思路与方法,保证了其评估结果能够对果园资产有效性和各类资产匹配程度做出合理反映。5、在果园收益价值的视角下,本文将传统资产评估收益法与现代化果园收益方式相结合,在充分考虑到果树生命周期与果园经济价值实现规律关联性的基础上,构建了果园价值评估收益法模型。该模型中的各核心参数逐一进行了分析,灵活运用各种预测方法作为工具,提出了针对各个核心参数的预测思路与取值方法。在果品产量预测方面,本文从果树生命周期过程中苗木、幼树、初果期到盛果期的生产能力变化规律出发,提出了以果树周干指标为预测依据的果品产量预测方法,进而提高了果品产量预测的便利性和科学性。在折现率取值方面,本文以被评估果园的生产经营风险和实际抗风险能力为依据,构建了全面的果园经营风险报酬率的指标体系,从而提高了折现率取值的科学性和客观性。6、在果园市场价值的视角下,本文将传统资产评估市场法与现代化果园市场交易类型相结合,在充分考虑到当前我国果园交易特殊性的基础上,构建了果园价值评估市场法模型。一方面,对如何筛选具有可比性的参照果园提供了明确的思路与方法;另一方面,从供给因素、需求因素、果园自身因素和果园交易特殊性四个方面,为被评估果园和参照果园之间的对比与量化调整提供可靠的标准、尺度和取值方法。7、通过实际应用,本文对三种果园价值评估模型各自的适用性与局限性进行了对比与分析。市场法模型由于受到应用前提条件的限制,未能进行实践检验。成本法模型体现了被评估果园资产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在初建不久且实物资产占比较高的果园价值评估中体现了较好的适用性。收益法模型因为能够反映出投资者和经营者的收益预期心理,其评估思路和评估结果都获得较高的认可度。总的来说,三种评估模型的应用不仅取决于被评估果园所处的经营方式、自然环境、组织形式、生产技术和资料信息充分度等外部因素,而且还取决于评估机构和评估自身的相关经验与能力水平。最终,本文构建的成本法模型、收益法模型和市场法模型构成了一套具有相互验证关系的果园价值评估方法体系,在搭配应用过程中可以形成更加全面、客观和更具公允性的评估结果。

王博博[7](2018)在《静宁县苹果果园管理模式调查与评价》文中研究表明以甘肃省静宁县城川、李店、贾河三个乡镇为调查地点,每个乡镇选择三个果园,分别为城川调查果园1(C-1)、城川调查果园2(C-2)、城川调查果园3(C-3)、李店调查果园1(L-1)、李店调查果园2(L-2)、李店调查果园3(L-3)、贾河调查果园1(J-1)、贾河调查果园2(J-2)和贾河调查果园3(J-3)。对14-17年生寒富苹果树的9种不同的管理模式进行调查,主要针对果园土肥水、病虫害防治、果树修剪进行调查总结。通过对果园当年的收益与果实品质进行鉴定,筛选出最适宜的果园管理模式,为通过科学的模式管理果园,进而提高果园产量与品质提供依据。主要调查研究结果如下:1.调查这九种果园管理模式,发现L-1模式的新梢生长量为64.82 cm。J-1果园为17年生寒富,果树主干最粗为21.56 cm,其次是果园L-1、L-3、L-2、C-2、J-3与果园J-1无显着性差异。主成分分析发现,九种果园管理模式排名依次为L-3、C-2、J-3、L-1、C-1、J-1、L-2、C-3、J-2,表明在静宁县李店果园管理质量较高。2.调查这九种果园管理模式的投入与收入情况,发现果园主要投入在疏花疏果、人工授粉、套袋、摘袋、摘叶转果与采收。根据果园的产量、总收入与纯收入可将这九个果园分为高产果园、中产果园、低产果园,高产果园有L-3、C-2、L-1、J-3,中产果园有C-1、L-2、J-1,低产果园有C-3、J-2。收益最高的L-3共种植8亩果园,优质商品果达到2.08万公斤,共收入25元,果园纯收入达到20.83万元,亩纯收入达到2.6万元,比中产果园高出1.2万元左右,比低产果园高出1.8万元左右。3.调查的这九种不同管理模式的果园,对其果实品质的测定发现,李店果园果实的单果重、着色指数、糖酸比等品质较好。4.李店优质果园管理模式为亩施生物有机肥2700公斤与高氮-钾型复合肥120公斤作为基肥;3月底亩追施80公斤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为1:2:1的复合肥;开花前进行拉枝、刻芽,增加短枝量;秋季疏除背上过密枝,改善果园光照,及时摘叶、转果、铺设反光膜、使果实着色。

阴晨雪[8](2018)在《职业农民培训目标构建研究 ——以苹果种植业为例》文中指出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根据农业产业的区位优势布局构建地区农业现代化产业体系,培养专门从事农业产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加之自我国从2013年开始试点实施的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以来,对职业农民从事“专业化、标准化”的生产目标的界定尚不清晰,职业农民的培训需要在区域性主导产业培训的基础上建立职业农民具体的培训目标。具体来说,职业农民作为现代职业体系中的一种,应该建立起适合其发展的职业标准,这样一来,不仅对培训内容具有参考价值,更对职业农民资格的认定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此,本研究在现有职业农民培训的基础上展开,通过对现代职业农民的培训现状以及职业农民培训目标的分析,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分类及职业标准为依据,从目标分类学、目标管理理论以及终身学习的理论视角出发,具体分析了职业农民的培训目标以及存在问题。研究以苹果种植业职业农民为例,首先,在文献查阅的基础上,采用实证调查的方法,对苹果种植业职业农民培训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和访谈研究,厘清苹果种植业职业农民的日常性工作和技术性工作;其次,在大量实证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国内外职业分类中对于农业产业从业人员的职业技术标准要求,运用工作任务分析法构建职业农民培训目标体系,以现阶段苹果种植业职业农民的培训现状为出发点,制定符合苹果种植业职业农民的目标,从而为其它产业职业农民目标的构建提供参考。最后,通过职业农民的行业类型分析和工作分析,逐步完善职业农民培训目标体系,进行职业农民整体化的工作任务分析,最终确定职业农民培训的目标体系,对确定好的目标进行检验,建立监控机制,在培训的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培训目标,使职业农民的培训目标不断适应农业的进步与发展。通过对职业农民培训、培训目标以及苹果种植业职业农民工作的分析,本研究制定出了苹果种植业职业农民培训的目标体系,纵向层级上分为初、中、高三级,横向上从基本素质、专业技能、经营管理能力三个方面对目标进行了分类描述。通过职业农民培训目标的构建,为今后苹果种植业职业农民培训内容、考核标准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吴升[9](2017)在《苹果树冠层三维重建及可视化计算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苹果树是我国栽培面积和产量最大的果树树种,苹果树种植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适宜的树形结构、合理的冠层光分布对提高果树光合利用效率,提升果树的产量和果品质量以及有效防治病虫害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选择合理的树形和改善树冠分布一直是果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然而却面临着相关树形冠层的定量化计算分析方法技术和软硬件工具匮乏的问题。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由植物学、数学、计算机图形学等多学科交叉的虚拟植物技术迅速发展起来,利用三维数字化技术,基于实测数据构建果树冠层三维结构模型并进行可视化计算,从而作出精准的分析和评价,是有效提升果树科研和生产定量化水平的途径,是当前果树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生产实践指导意义,同时,在果园自动化管理、品种培育、农技虚拟培训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为解决基于三维冠层模型的苹果树定量化计算分析的问题,本文主要开展苹果树冠层三维重建、语义特征表达、可视化计算方法研究,并集成研发虚拟修剪培训软件系统,具体内容如下:(1)综合利用三维数字化、三维激光扫描等技术手段和设备,并结合人工测量等方式,系统获取苹果树一个生长周年的冠层三维结构化数据,建立了基于多尺度信息融合的果树形态结构获取方法和流程,实现对苹果树三维冠层结构生长周年的连续观测和数据获取,为三维冠层重建提供精确的数据基础。(2)提出一种基于点云的果树冠层精确三维重建方法。首先,基于致密点云的拓扑结构来解决具有复杂分枝结构的果树冠层点云中的连通拼接错误闭环、细小枝条缺失以及枝条半径精确求解问题,从而实现落叶期果树冠层精确重建;然后,根据叶冠点云的局部和全局特征,提出椭球分层的点云密度收缩算法实现器官点云分离,从而实现冠层叶片的快速自动重建;最后,构建基于物理的模型实现点云的变形与编辑。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正确识别出的叶片数占冠层总叶片数的90%以上,叶面积指数的正确率大于95%,叶片倾角偏离5°以内的叶片数占总叶片数的90%以上。提出一种基于物理的植物三维扫描点云模型变形算法,对一株果树点云模拟风吹的变形模拟,变形动画比较平滑,为果树风吹落果虚拟仿真研究提供技术支撑。(3)提出一种基于四层域图的果树冠层结构语义模型及重建方法,解析不同树形苹果树冠层分层语义特征,利用图域理论,构建苹果树树冠分层、分形、分域及有向树连通的语义关系模型,基于统计理论,构建枝干分布数学模型及叶片分布模型,从而实现冠层三维结构快速重建。由模型构建的不同树形冠层三维模型和人工测量数据对比,构建的模型总枝量误差率小于8%,长枝比和短枝比误差率均小于5%,总叶片数误差率小于6%,表明本文方法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能够为树形分析、整形修剪及虚拟仿真实验研究提供有效的参考。(4)利用果树三维冠层模型,构建基于Z-buffer算法的冠层太阳直射光和有效辐射(PAR)传输模型,构建基于Turtle的天空散射光和有效辐射传输模型,实现一种基于三维的果树冠层光分布计算方法,和实测数据进行算法验证,在a=0.05水平下P值为0.948。对苹果树不同树形冠层结构光分布三维可视化计算模拟,对比分析我国广泛种植的三种树形的苹果树冠层结构,结果表明,冠层叶片接收的光合有效辐射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同比叶面积占有率,所有树形PAR的占有率均由上至下依次递减,开心形苹果树树冠PAR分布主要集中在中间部位,而疏散分层形和自由仿锤形根据其主枝分布规律,其冠层PAR在冠层中上部基本平均分布,且上部的叶面积的比率明显增大。(5)基于Agent软件架构思想和技术,整合果树冠层建模方法和光分布计算方法,开发苹果树建模及可视化计算服务原型软件系统(Applevcss),集成苹果树冠层三维重建、语义特征表达、可视化计算分析等功能模块,面向虚拟修剪技术培训等典型应用提供交互式软件工具。从系统运行效果来看,本文研发的苹果树三维建模和三维可视化计算技术算法能够有效地应用于虚拟辅助修剪系统中,为虚拟修剪过程提供修剪操作的实时交互、修剪效果可视化展示、修剪决策的定量化计算分析,从而为果园管理、品种培育、农技虚拟培训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软件工具。

邵砾群[10](2015)在《中国苹果矮化密植集约栽培模式技术经济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苹果产业发展在总体上经过了种植面积与产量快速增长,已基本完成以种植面积增加为主的外延扩张发展阶段和区域间优化布局、品种及结构间优化调整阶段,开始步入以改进苹果质量、提高果园管理效率和产业综合竞争力为主的内涵发展阶段。当前正在经历由乔化稀植制度、乔化密植制度向矮化密植集约制度变迁,由以科技含量较低的粗放型经营模式向以科技含量高的资本密集型经营模式过度过程,但也处于产业转型发展的瓶颈期和关键时期。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农村劳动力周期性与季节性短缺矛盾突出,劳动力投入的机会成本及地租等传统要素价格持续上涨,导致传统生产要素投入增长的边际贡献率逐渐减低。要素越来越稀缺及传统要素禀赋的约束越来越突出,诱导苹果产业发展逐渐由传统的土地、劳动、物质等要素投入转向依靠技术进步,进而诱导苹果栽培制度及经营模式变迁。理论研究结论与实践发展效果均已表明,矮化密植集约栽培制度是一种具有技术简化、劳动力节省、便于机械设备操作特征的先进苹果栽培制度和果园管理模式,并在世界主要苹果产业发达国家得到广泛推广。苹果矮化密植集约栽培模式在中国已经经历了70年的创新与推广历史,但在农业用地集体所有及土地承包经营权难以自由流转,农村劳动力丰富及劳动力价格相对较低,以及苹果产业技术进步缓慢及人力资本投资不足的市场环境中,矮化密植集约栽培制度难以替代乔化稀植制度和乔化密植制度。因而截止目前为止,我国矮化密植集约栽培果园面积仅占全国苹果种植总面积的10%左右(国家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2014)。进入新世纪,特别是2007年以来,中央已经明确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长久不变,而且中央及省级地方政府均全力推进农地确权颁证及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及使用权市场发育也加快。农村劳动力非农化及农业劳动力价格持续、快速上涨,苗木、化肥、农药、灌溉等要素价格也持续、快速上涨。在这种要素市场环境中,乔化稀植制度、乔化密植制度面临高成本、低效益的竞争环境,因而苹果产业技术界及各级地方政府更加重视推广矮化密植集约栽培制度。但实地调研过程中发现,在矮化密植集约栽培制度及经营模式推广过程中,明显存在政府热、产业技术界积极,但苹果种植户在果园栽培制度及技术模式选择中依然存在观望、担忧等行为特征,进而导致矮化密植集约栽培制度及其技术模式推广进展缓慢。是由于农业要素市场发育滞后环境中,要素稀缺诱致性规律在中国体制背景及市场环境中难以有效发挥作用,进而导致苹果种植户的技术选择行为扭曲所致?是由于政府主导的农业技术推广系统及其政策导向,背离了市场规律及苹果种植户的技术需求偏好所致?还是由于苹果矮化密植集约栽培模式在效率及效益方面缺乏比较优势,导致苹果种植户难以接受所致?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为此,本研究依据要素禀赋理论与诱致性技术变迁理论,采用以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中国环渤海湾优势区和黄土高原优势区的15个苹果示范县、635个苹果种植户的实地调研数据为基础,在资源与要素禀赋所诱致的苹果栽培技术的变化与相应的制度性投入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苹果栽培制度中矮化密植集约栽培模式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并设计相应的解决方案。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规划为:第一章,导论。主要是研究、设计论文研究方案。本章阐明论文的研究背景及问题,凝练论文的选题及研究目的和意义,综述和评价国内外苹果矮化栽培制度及技术模式、农业技术经济评价研究文献,以及涉及的相关理论、方法进行详细阐释,并重点对国内外苹果产业经济研究进展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设计论文的研究视角,论文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抽样方法及研究数据获取方法,以及论文的可能创新点。第二章,概念界定及理论分析。本章以苹果矮化密植集约栽培模式为研究对象,将诱致性技术变迁理论、创新理论与苹果栽培技术进步经济评价相结合,在对苹果栽培制度、砧穗结合、矮化栽培、乔化栽培、栽培密度等概念阐述与分析的基础上,系统分析苹果矮化密植集约栽培模式的定义、特征及属性、分类方法及典型类型,影响苹果矮化密植集约栽培模式推广及绩效的外生系统及外生因素、内生系统及内生因素,以及苹果矮化密植集约栽培模式推广绩效的测度方法与模型,建立苹果矮化密植集约栽培技术经济评价的理论分析体系。第三章,归纳分析世界及中国苹果栽培制度的演进规律与技术变迁趋势。苹果栽培制度对苹果栽培模式、技术选择模式、生产效率具有决定性影响。世界苹果产业发达国家的栽培制度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其中矮化密植集约栽培模式代表着苹果产业发展的方向。本章重点就世界典型苹果栽培国家的苹果栽培制度及其技术模式演变的历史过程进行描述性分析,总结、归纳其中的规律及共同特征,以及值得借鉴经验模式及主要做法。系统分析中国苹果栽培模式及其技术模式的演变过程,以农业诱致性技术变迁理论为指导,总结矮化密植集约栽培模式替代乔化密植栽培模式的规律、特征,凝炼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四章,对比分析矮化密植集约栽培模式与乔化密植栽培模式对投入要素需求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运用要素需求模型及我国两个苹果优势产区、7个苹果主产省、612个苹果种植户的实地调研数据,估计并对比分析矮化和乔化两种苹果栽培模式对投入品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乔化栽培模式相比,矮化密植集约栽培模式在提升苹果品质的前提下,会诱导苹果种植户增加使用农业机械、农家肥、化肥等投入要素,特别是有助于有效节约劳动力投入。因此,政府应在苹果适宜产区逐步推行矮化密植集约栽培模式,加快果园适用性作业机械及技术装备研发,支持完善苹果矮化栽培科学管理制度,从而推动传统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苹果产业体系。第五章,评价苹果传统栽培模式、矮化密植集约栽培模式的经济效益。本章采用反映两种栽培模式的成本结构、产出结构、投入产出比、要素密集度、要素弹性等指标,测算并比较分析其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矮化密植集约栽培模式属资本密集型栽培模式,其资本投入对劳动的替代效应明显;在矮化密植集约栽培模式中,单位面积成本结构中的化肥、农药、套袋、机械折旧、燃油等投入费用(即可以用货币量化的固定投入和可变投入)显着高于乔化密植栽培模式。第六章,评价两种苹果栽培模式的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与全要素生产效率。本章运用DEA-Malquist指数方法,测算两种苹果栽培模式的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在现实市场环境中矮化密植集约栽培模式的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矮化密植集约栽培模式和乔化密植栽培模式这两种栽培模式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主要来自技术进步、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变化的共同贡献;矮化栽培模式和乔化栽培模式的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波动增长的特征;无论是矮化栽培还是乔化栽培模式,其产出均未达到生产的前沿面。基于Tobit模型的回归结果证明,采用不同栽培模式的苹果种植户的技术效率主要受到户主受教育水平、参加技术培训情况、家庭身份背景、苹果园细碎化程度、家庭非农劳动力数量等因素的影响。第七章,评价矮化密植集约栽培模式的规模效益及其区域差异。本章运用采用矮化密植集约栽培模式的样本苹果种植户数据,分别按照黄土高原优势区、环渤海湾优势区、黄河故道主产区,进行经济效益评价,进而分析基于矮化密植集约栽培模式的不同种植规模的经济效益。结论表明,矮化密植集约模式推广在不同优势区的苹果产出效益差异显着,其中黄土高原优势区的纯收入最高。从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看,虽然均为苹果的适生区,但果品质量存在明显差异,果园规模对矮化密植集约栽培模式效益的影响也显着,而且规模经济效益显着。第八章,论文基本文研究结论与建议。基本结论认为,苹果矮化密植集约栽培模式在我国并未发挥其技术优势。虽然其在节约劳动要素投入与土地要素投入方面有较为显着的特征,但对现代要素——资本与机械投入的要求比传统栽培模式更高,且对果农个人综合素质要求更高。这也是目前我国苹果矮化密植集约栽培制度推广进程缓慢的根本原因。因此,必须依托苹果优势区,在注重培育农业要素市场、加快创新和推广果园机械及技术装备、完善苹果矮化栽培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稳步推广矮化密植集约栽培制度及其技术模式,才有助于推动苹果产业转型升级。

二、冬季果园管理要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冬季果园管理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新疆阿克苏柯坪县杏树示范园周年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一、休眠期管理(1~2月)
    1、冬季修剪
    2、病虫害防治
二、花芽萌动前期管理(3月)
    1、果园管理
三、花芽膨大期和盛花期管理(4月上旬~中旬)
    1、果园管理
    2、病虫害防治
四、幼果膨大期和新梢萌生期管理(4月中旬~下旬)
    1、果园管理
    2、病虫害防治
五、果实硬核期及第2次果实迅速膨大期管理(5~6月)
    1、果园管理
    2、病虫害防治
六、果实成熟期管理(6~7月)
七、树体营养补偿期管理(7~9月)
    1、果园管理
    2、病虫害防治
八、落叶期管理(10~11月上旬)
    1、果园管理
    2、病虫害防治

(2)浅析清水县秋冬季果园综合管理技术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 加强秋冬季果园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2 突出重点,全面落实各项技术措施
    2.1 重施基肥
    2.2 清园
    2.3 深翻土壤
    2.4 树干涂白
    2.5 冬季修剪
    2.6 埋土防寒
    2.7 抓灭荒
    2.8 抓流转
3 注重实效,多层次开展果园管理培训工作
4 加大果园指导力度,确保果园冬季管理工作取得成效
5 制度保障措施

(3)从小麦到苹果:甘肃李咀村的生计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背景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一章 走进李咀村
    第一节 苹果之乡——静宁
    第二节 美丽乡村——李咀
第二章 李咀村的传统生计
    第一节 小麦种植
    第二节 “小本生意”
    第三节 外出务工
第三章 李咀村的生计变迁
    第一节 艰难的变迁之路
    第二节 苹果的产业化之路
第四章 李咀村生计变迁的原因
    第一节 历史和自然的选择
    第二节 当地政府的助推
    第三节 市场经济的驱动
    第四节 当地农民的耕作
第五章 李咀村生计变迁的文化调适
    第一节 物质条件的调适
    第二节 思想观念的调适
    第三节 文化习俗的调适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4)果树栽培技术在现代林果业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果树生长条件
    1.1 温度控制
    1.2 水分
    1.3 土壤
2 果树栽培技术应用中较为常见的问题
    2.1 种植技术、管理层面的问题
    2.2 林果业规模效应不突出
3 果树栽培技术在现代林果业中的应用建议
    3.1 研发先进的栽培技术
    3.2 注重修剪技术的落实
    3.3 果园的先进管理措施
4 结语

(5)典型农艺措施对山地旱作枣林土壤水分及枣树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枣林地土壤干层研究进展
        1.2.2 土壤干化指标研究进展
        1.2.3 覆盖对土壤水热的影响研究进展
        1.2.4 修剪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研究进展
        1.2.5 修剪对林地土壤水分的影响研究进展
    1.3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研究方法与内容
    2.1 研究区概况
    2.2 研究目标
    2.3 研究内容
    2.4 研究方法
        2.4.1 试验样地的选择
        2.4.2 监测指标的测定方法
        2.4.3 相关指标的计算方法
    2.5 试验设计
        2.5.1 覆盖试验设计
        2.5.2 修剪试验设计
        2.5.3 覆盖结合修剪试验设计
    2.6 试验材料
    2.7 技术路线
第三章 不同覆盖方式枣林地土壤水热变化特征
    3.1 不同覆盖方式枣林土壤水分动态变化
        3.1.1 不同土层土壤水分随时间动态变化
        3.1.2 不同阶段土壤水分变化特征
    3.2 不同覆盖方式枣林土壤温度动态变化
        3.2.1 土壤温度日动态变化
        3.2.2 土壤温度日变幅动态变化
        3.2.3 土壤温度月变化动态
        3.2.4 冻融期土壤温度的动态变化特征
    3.3 连续无降雨条件下不同处理土壤水热动态变化
        3.3.1 连续无降雨条件下土壤水分变化
        3.3.2 连续无降雨条件下土壤温度变化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修剪强度枣林地土壤水分循环及枣树生长特征
    4.1 不同修剪强度枣林地土壤水分周年变化
        4.1.1 枣林地土壤储水量随时间的变化
        4.1.2 不同修剪处理土壤储水量的比较
    4.2 不同修剪强度枣林地剖面土壤水分变化
    4.3 不同修剪强度枣林地土壤水分年际变化
    4.4 不同修剪强度枣林地土壤水分亏缺状况
        4.4.1 枣林地土壤水分亏缺量
        4.4.2 枣林地土壤水分亏缺度
        4.4.3 枣林地土壤可再供水量
    4.5 不同修剪强度枣林地土壤水分平衡
    4.6 不同修剪强度枣林地上器官生长变化
        4.6.1 枣树各生长指标的差异
        4.6.2 枣树各器官生物量的差异
    4.7 不同修剪强度枣林地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覆盖结合修剪方式枣林地土壤干化恢复及枣树生长特征
    5.1 研究区气候条件
    5.2 枣林地分层土壤水分月动态变化
    5.3 枣树生育期和休眠期土壤储水量变化
        5.3.1 生育期土壤储水量变化
        5.3.2 休眠期土壤储水量变化
    5.4 不同处理剖面土壤水分特征
        5.4.1 土壤水分年际变化
        5.4.2 不同土层土壤水分统计特征
        5.4.3 不同土层土壤水分灰色关联度分析
    5.5 不同处理枣林地土壤干化程度
    5.6 不同处理枣林深层土壤耗水特征
        5.6.1 不同处理土壤耗水剖面分布特征
        5.6.2 不同处理分层土壤耗水特征
    5.7 不同处理土壤水分平衡特征
    5.8 不同处理枣树生长特征
    5.9 不同处理枣林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
        5.9.1 枣树坐果率,单果重及单株果实个数
        5.9.2 枣树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
    5.10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主要结论及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6.1 主要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主要进展
    6.4 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果园价值评估研究 ——基于河北省主要梨果产区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
        1.2.1 国内外相关准则依据
        1.2.2 果园价值评估相关理论研究
        1.2.3 果园价值评估相关实践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及研究框架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
    1.5 主要创新点
2 果园价值评估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果园价值评估相关概念
        2.1.1 果园
        2.1.2 果园价值
        2.1.3 果园价值评估
    2.2 果园经济价值评估相关理论
        2.2.1 劳动价值理论
        2.2.2 效用价值理论
        2.2.3 均衡价值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我国果园价值评估现状调查
    3.1 基于成本法的果园价值评估现状
        3.1.1 成本法在果园价值评估中的适用性及适用范围
        3.1.2 成本法在果园价值评估中的难点及主要问题
    3.2 基于收益法的果园价值评估现状
        3.2.1 收益法在果园价值评估中的适用性及适用范围
        3.2.2 收益法在果园价值评估中的难点及主要问题
    3.3 基于市场法的果园价值评估现状
        3.3.1 市场法在果园价值评估中的适用性及适用范围
        3.3.2 市场法在果园价值评估中的难点及主要问题
    3.4 本章小结
4 果园价值现状调查
    4.1 果园资产价值现状
        4.1.1 果园资产分类
        4.1.2 果园资产价值特征
        4.1.3 果园资产价值影响因素
    4.2 果园收益价值现状
        4.2.1 果园收益价值分类
        4.2.2 果园收益价值特征
        4.2.3 果园收益价值影响因素
    4.3 果园市场价值现状
        4.3.1 果园市场价值分类
        4.3.2 果园市场价值特征
        4.3.3 果园市场价值影响因素
    4.4 本章小结
5 果园价值评估成本法模型
    5.1 果园价值评估成本法模型的构建
        5.1.1 果园价值评估成本法模型的构建思路
        5.1.2 果园价值评估成本法模型的构建路径
    5.2 核心参数的评估思路与取值方法
        5.2.1 果树资产的评估思路与取值方法
        5.2.2 园地的评估思路与取值方法
        5.2.3 果园设施的评估思路与取值方法
        5.2.4 果园机械设备的评估思路与取值方法
        5.2.5 果园无形资产的评估思路与取值方法
    5.3 本章小结
6 果园价值评估收益法模型
    6.1 果园价值评估收益法模型的构建
        6.1.1 果园价值评估收益法模型的构建思路
        6.1.2 果园价值评估收益法模型的构建路径
    6.2 核心参数的评估思路与取值方法
        6.2.1 果园收益期的评估思路与取值方法
        6.2.2 果品产量的评估思路与取值方法
        6.2.3 果品价格的评估思路与取值方法
        6.2.4 副产品收益的评估思路与取值方法
        6.2.5 果园观光收益的评估思路与取值方法
        6.2.6 果园生产经营成本的评估思路与取值方法
        6.2.7 果品收益折现率的取值思路与方法
    6.3 本章小结
7 果园价值评估市场法模型
    7.1 果园价值评估市场法模型的构建
        7.1.1 果园价值评估市场法模型的构建思路
        7.1.2 果园价值评估市场法模型的构建路径
    7.2 核心参数的取值思路与方法
        7.2.1 可比案例果园的筛选思路与方法
        7.2.2 各调整系数的取值思路与方法
    7.3 本章小结
8 果园价值评估模型应用与分析
    8.1 评估背景与案例果园介绍
        8.1.1 评估案例背景介绍
        8.1.2 案例果园基本情况介绍
    8.2 果园价值评估模型在案例中的应用
        8.2.1 成本法模型在案例中的应用
        8.2.2 收益法模型在案例中的应用
    8.3 果园价值评估模型的应用案例分析
        8.3.1 基于成本法模型的果园价值评估案例分析
        8.3.2 基于收益法模型的果园价值评估案例分析
    8.4 果园价值评估方法体系的综合评价
    8.5 本章小结
9 研究结论及局限性
    9.1 研究结论
    9.2 论文不足与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介
致谢

(7)静宁县苹果果园管理模式调查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全国苹果产业发展现状
    1.2 甘肃省静宁县苹果产业发展现状
    1.3 苹果果园的现有管理模式
        1.3.1 苹果果园的土肥水
        1.3.2 苹果果园的修剪技术
        1.3.3 苹果果园的病虫害防治
    1.4 苹果果实的品质评价
    1.5 本项目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1.6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静宁县苹果果园管理模式调查
    2.1 调查内容
        2.1.1 调查内容
        2.1.2 调查地概况
    2.2 调查方法
        2.2.1 静宁县苹果果园的基本情况调查
        2.2.2 静宁县苹果果园土肥水调查
        2.2.3 静宁县苹果果园病虫害防治调查
        2.2.4 静宁县苹果果园果树修剪调查
        2.2.5 测定项目
        2.2.6 数据处理与分析
    2.3 结果分析
        2.3.1 静宁县苹果果园含水量分析
        2.3.2 果园百叶重分析
        2.3.3 果园果树枝条生长分析
        2.3.4 果园果树主干与花量分析
        2.3.5 果园果树管理的主成分分析
    2.4 讨论
第三章 静宁县苹果果园收益分析
    3.1 调查内容
        3.1.1 调查内容
        3.1.2 调查地概况
    3.2 调查方法
        3.2.1 静宁县苹果果园的基本情况调查
        3.2.2 静宁县苹果果园的投入调查
        3.2.3 静宁县苹果果园的收入调查
    3.3 结果分析
        3.3.1 静宁县调查果园的生产资料投入
        3.3.2 静宁县调查果园的人工投入
        3.3.3 静宁县调查果园的收入
    3.4 讨论
第四章 静宁县苹果果园果实品质鉴定与评价
    4.1 材料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剂
        4.1.3 仪器与设备
    4.2 方法
        4.2.1 苹果的感官品质测定
        4.2.2 苹果的理化与营养品质测定
        4.2.3 苹果的鲜果品质测定
        4.2.4 数据处理
    4.3 结果分析
        4.3.1 静宁县调查果园的果实感官品质评价分析
        4.3.2 静宁县调查果园的果实营养品质鉴定
        4.3.3 静宁县调查果园的果实鲜果品质鉴定
        4.3.4 静宁县调查果园的主成分分析
    4.4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8)职业农民培训目标构建研究 ——以苹果种植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
        1.1.3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国内研究概况
        1.2.2 国外研究概况
        1.2.3 对相关研究的述评
    1.3 研究的内容、思路及创新点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的思路
        1.3.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和培训目标构建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职业农民培训
        2.1.2 培训目标
        2.1.3 苹果种植业职业农民
    2.2 理论基础
        2.2.1 现代终身教育理论
        2.2.2 教育目标分类学
        2.2.3 目标管理理论
第三章 当前职业农民培训目标的分析
    3.1 现阶段职业农民培训的现状分析
        3.1.1 职业农民培训的类型划分
        3.1.2 职业农民培训的等级划分
        3.1.3 职业农民培训的课程设置
    3.2 苹果种植业职业农民培训目标的分析
        3.2.1 认知领域的目标分析
        3.2.2 情感领域的目标分析
        3.2.3 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分析
    3.3 职业农民培训目标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职业农民培训目标的构建
    4.1 职业农民培训目标构建的路径
        4.1.1 培训目标的构建依据
        4.1.2 培训目标的构建原则
        4.1.3 培训目标的构建步骤
        4.1.4 培训目标的构建要素
    4.2 职业农民培训目标构建的层次与方法
        4.2.1 职业农民培训的行业类型分析
        4.2.2 职业农民的工作分析
        4.2.3 职业农民整体化的工作任务分析
    4.3 职业农民培训目标的确立
    4.4 职业农民培训目标的保障
        4.4.1 监控目标的实施
        4.4.2 建立相应的考核标准
第五章 职业农民培训目标体系的评价
    5.1 职业农民培训目标体系的优点
        5.1.1 目标具体明确
        5.1.2 目标体系完整
        5.1.3 易于操作
    5.2 职业农民培训目标体系的缺点
        5.2.1 目标未体现受教育者个性化的发展要求
        5.2.2 职业农民的晋升渠道略单一
        5.2.3 职业农民相应的保障体系未建立
    5.3 职业农民目标体系的改进措施及展望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苹果树冠层三维重建及可视化计算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树冠层三维重建研究现状
        1.2.2 树三维冠层光分布计算研究现状
        1.2.3 树冠层结构计算研究现状
        1.2.4 果树建模及修剪培训智能化应用系统的研究进展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框架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3.4 技术路线
2 苹果树形态结构三维数据获取
    2.1 试验果园简介
    2.2 基于三维数字化仪的数据获取
        2.2.1 设备及工作原理
        2.2.2 获取规则建立及数据处理
    2.3 基于三维扫描仪的数据获取
        2.3.1 设备及工作原理
        2.3.2 采集点云及预处理
    2.4 基于多尺度的果树形态结构获取方法
        2.4.1 苹果树的周年生长物候期
        2.4.2 基于多尺度信息融合的果树形态结构获取方法
    2.5 小结
3 基于点云的果树冠层重建及变形研究
    3.1 果树点云数据
    3.2 枝干冠层重建
        3.2.1 点云收缩
        3.2.2 粗连接
        3.2.3 闭环处理
        3.2.4 有向图拼接
        3.2.5 基于枝条半径的细小枝条修补
        3.2.6 枝干冠层重建结果与分析
    3.3 叶冠层重建
        3.3.1 点云存储列表
        3.3.2 点云密度求解
        3.3.3 基于近邻聚类的叶片点云分割
        3.3.4 叶片特征参数计算
        3.3.5 叶冠重建及可视化效果
        3.3.6 重建结果分析
    3.4 果树冠层点云物理变形
        3.4.1 点云模型离散化
        3.4.2 质点-弹簧系统模型
        3.4.3 基于物理的点云树变形仿真
        3.4.4 变形效果可视化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域图的果树冠层结构建模方法研究
    4.1 苹果树形态结构特征
        4.1.1 植物的轴结构及抽象树模型
        4.1.2 果树树体的一般结构
    4.2 域图
        4.2.1 有向树连通图
        4.2.2 关键节点域
        4.2.3 图域连接作用关系
    4.3 基于域图的苹果树冠层四层语义模型
        4.3.1 果树的生长单元和节点
        4.3.2 树体结构的刚性和非刚性特征
        4.3.3 基于域图的果树冠层四层语义结构及模型参数
        4.3.4 基于域图的果树冠层四层结构数据存储与矩阵计算
        4.3.5 模型参数数据拟合
    4.4 结果与分析
        4.4.1 模型构建流程及可视化
        4.4.2 模型精度验证
    4.5 本章小结
5 果树冠层三维光分布计算
    5.1 基本概念
        5.1.1 光斑与阴影
        5.1.2 Z-buffer(深度排序)算法
        5.1.3 Turtle算法
    5.2 果树冠层内外PAR三维空间分布的测定
    5.3 果树3D模型构建
    5.4 太阳直射PAR空间分布模拟
        5.4.1 基于Z-buffer模型的算法构建流程
        5.4.2 太阳直射光分布计算及可视化模拟
    5.5 天空散射PAR空间分布
        5.5.1 基于Turtle模型的算法构建流程
        5.5.2 天空散射光分布计算及可视化模拟
    5.6 模型验证
    5.7 结果与分析
        5.7.1 不同冠层高度
        5.7.2 不同树形冠层PAR分析
    5.8 本章小结
6 基于Agent的果树建模及可视化计算服务软件系统
    6.1 基于Agent的系统设计
        6.1.1 果树的Agent属性及建模
        6.1.2 基于Agent的系统架构
    6.2 果树建模及可视化计算服务软件系统(Apple_vcss)开发
        6.2.1 系统开发平台
        6.2.2 系统功能模块
        6.2.3 模块工作流程设计
    6.3 系统应用实例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7.3 创新点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10)中国苹果矮化密植集约栽培模式技术经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国苹果产业已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
        1.1.2 中国苹果栽培模式正处于关键变革时期
        1.1.3 中国苹果产业竞争力提升必须改造传统栽培制度模式
        1.1.4 苹果产业发展方式必须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1.1.5 技术市场变迁与要素禀赋结构决定农业技术进步方向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与评价
        1.3.1 苹果矮化栽培技术研究方面
        1.3.2 农业技术变迁与栽培制度变革研究方面
        1.3.3 文献评价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数据资料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栽培制度及其理论分析
    2.1 栽培制度及其内涵与特征
        2.1.1 栽培制度
        2.1.2 种植制度
        2.1.3 养地制度
        2.1.4 苹果栽培制度
    2.2 栽培制度的功能与意义
        2.2.1 栽培制度的功能
        2.2.2 栽培制度的意义
        2.2.3 果树栽培制度影响因素
        2.2.4 中国果树栽培制度特征
    2.3 矮化栽培及乔化栽培技术特征分析
        2.3.1 乔化栽培与矮化栽培
        2.3.2 砧木
        2.3.3 栽培密度
        2.3.4 苹果矮化密植集约栽培技术要点
    2.4 苹果栽培技术变迁理论分析
        2.4.1 希克斯—速水—拉坦—宾斯旺格假说
        2.4.2 技术变化分类及类型
        2.4.3 技术变迁与收入分配
        2.4.4 诱致性技术变迁
    2.5 小结
第三章 苹果栽培制度发展与变迁
    3.1 世界苹果栽培与制度变迁
        3.1.1 世界苹果栽培历史与特征
        3.1.2 世界苹果栽培现状与分布特征
        3.1.3 世界苹果栽培制度变迁
        3.1.4 世界苹果栽培制度变迁经验与借鉴
    3.2 中国苹果栽培历史与现状
    3.3 中国苹果栽培制度的变迁及存在问题
        3.3.1 苹果砧木种类及繁育特征
        3.3.2 苹果矮化密植集约栽培制度的主要特征
        3.3.3 我国苹果栽培制度变迁
    3.4 中国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模式基本情况
        3.4.1 种植面积
        3.4.2 砧木类型及应用方式
        3.4.3 机械推广应用
        3.4.4 物质投入
    3.5 中国苹果矮化密植集约栽培制度存在问题
        3.5.1 配套省力化机械缺乏
        3.5.2 苗木市场混乱
        3.5.3 砧木适应能力有待提高
        3.5.4 肥水调控管理水平低
    3.6 中国苹果栽培制度发展趋势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栽培模式对投入品需求的影响
    4.1 引言
    4.2 要素需求分析及需求函数
        4.2.1 不同栽培技术对要素的需求分析
        4.2.2 不同栽培技术的要素需求模型
    4.3 不同栽培模式要素投入的描述性统计
        4.3.1 样本来源与抽样方法
        4.3.2 样本苹果种植户特征
        4.3.3 农户要素亩均投入水平
    4.4 要素需求函数的经验估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矮化密植集约栽培模式与乔化密植栽培模式效益对比分析
    5.1 引言
    5.2 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5.2.1 数据来源
        5.2.2 分析方法
    5.3 不同苹果栽培模式的技术经济评价
        5.3.1 建园初期经济对比分析
        5.3.2 盛果期经济评价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不同栽培模式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及全要素生产率
    6.1 引言
    6.2 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及全要素生产率概念与测量
        6.2.1 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
        6.2.2 全要素生产率—曼奎斯特TFP指数
    6.3 基于Malquist指数的生产效率估计
    6.4 生产效率的决定因素
        6.4.1 Tobit模型及其原理
        6.4.2 变量选择
        6.4.3 估计结果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矮化密植集约栽培技术效率的区域差异及规模差异分析
    7.1 引言
    7.2 矮化密植集约栽培区域差异技术经济效益分析
        7.2.1 我国苹果种植区分布分析
        7.2.2 苹果生产成本区域间差异状况
        7.2.3 苹果矮化密植集约栽培模式区域间比较分析
        7.2.4 矮化密植集约栽培模式及其产出效益影响因素分析
        7.2.5 苹果矮化密植集约栽培不同区域投入结构对比分析
        7.2.6 矮化密植集约栽培模式要素密集度对比分析
        7.2.7 苹果矮化密植集约栽培不同区域纯收入分析
    7.3 矮化密植集约栽培模式规模差异技术经济效益分析
        7.3.1 矮化密植集约栽培模式规模差异的产出效益分析
        7.3.2 矮化密植集约栽培模式规模差异投入结构对比分析
        7.3.3 规模差异的纯收入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8.1 主要研究结论
        8.1.1 建立苹果矮化密植集约栽培制度技术经济评价体系
        8.1.2 苹果栽培制度对栽培模式、技术选择模式、生产效率具有决定性影响 .. 988.1.3 矮化密植集约栽培制度是现代要素投入密集的栽培制度
        8.1.4 矮化密植集约栽培模式具有劳动节约与资本、技术密集特征
        8.1.5 矮化密植集约栽培模式尚未达到生产前沿面
        8.1.6 矮化密植集约栽培模式区域差异与规模效益差异显着
    8.2 政策建议与讨论
        8.2.1 加大资本投入,促进矮化密植集约栽培模式发展
        8.2.2 加快新技术和适宜性果园作业机械研发及推广
        8.2.3 推行苹果矮化密植集约种植的农户适度经营规模
        8.2.4 加快培养适应矮化密植集约栽培模式职业果农
        8.2.5 构建苹果矮化密植集约栽培制度
        8.2.6 加速完善要素市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四、冬季果园管理要点(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疆阿克苏柯坪县杏树示范园周年管理[J]. 古丽加玛丽·海力力. 农业工程技术, 2021(32)
  • [2]浅析清水县秋冬季果园综合管理技术要点[J]. 柳伟. 农业灾害研究, 2021(08)
  • [3]从小麦到苹果:甘肃李咀村的生计变迁研究[D]. 魏娅丽. 北方民族大学, 2021(09)
  • [4]果树栽培技术在现代林果业中的应用[J]. 王焕玲. 乡村科技, 2019(34)
  • [5]典型农艺措施对山地旱作枣林土壤水分及枣树生长的影响[D]. 靳姗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
  • [6]果园价值评估研究 ——基于河北省主要梨果产区的调查[D]. 孙正. 河北农业大学, 2018(04)
  • [7]静宁县苹果果园管理模式调查与评价[D]. 王博博. 甘肃农业大学, 2018(10)
  • [8]职业农民培训目标构建研究 ——以苹果种植业为例[D]. 阴晨雪.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01)
  • [9]苹果树冠层三维重建及可视化计算方法研究[D]. 吴升. 北京林业大学, 2017(04)
  • [10]中国苹果矮化密植集约栽培模式技术经济评价研究[D]. 邵砾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01)

标签:;  ;  ;  ;  ;  

冬季果园管理要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