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D70铝合金热稳定性研究

2D70铝合金热稳定性研究

一、2D70铝合金热稳定性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高丽娜,肖建,贾咏馨,聂赛男,苏睿明[1](2022)在《喷射成形2618铝合金组织及性能的研究》文中提出采用喷射成形和传统铸造方法分别制备2618(Al-Cu-Mg-Fe-Ni)铝合金,并通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硬度测试和拉伸测试等设备和手段对时效后的合金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喷射成形工艺对合金常温和高温拉伸性能有明显提升。喷射成形2618铝合金中Al9FeNi耐热相形态较为圆整,Al2CuMg强化相细小、弥散,故合金性能提升明显。

许锐[2](2020)在《高Fe、Si杂质含量耐热铝铜合金显微组织与高温力学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航空航天以及交通领域的高速发展,为了适应节能减排的绿色铸造发展趋势,对轻质、低成本铝合金的耐热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课题以高Fe、Si杂质含量的铝铜合金为研究对象,将合金化、物理外场作用、热处理工艺有效结合,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拉伸性能测试等技术手段对高Fe、Si杂质含量耐热铝铜合金的显微组织与高温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以下结果:1.研究了不同Si含量对Al-6.5Cu-0.6Mn-0.5Fe的显微组织及其常温力学性能的影响,发现添加Si元素能够促进基体中T(Al20Cu2Mn3)相向纳米尺寸的α-Fe(Al15(Fe Mn)3Cu2)相的转变,导致晶粒粗大,抑制热处理后合金中α-Fe(Al15(Fe Mn)3Cu2)向β-Fe(A17Cu2(Fe Mn))的转变,使晶间Al2Cu相增多,从而导致合金的常温力学性能随Si含量的增加而降低。但当Si含量低于1.0%时,合金的常温力学性能下降幅度较小。2.研究了不同Si含量对Al-6.5Cu-0.6Mn-0.5Fe合金的显微组织及其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发现在长时间热暴露和高温拉伸条件下,高Si含量合金中的α-Fe((Al15(Fe Mn)3(Cu Si)2)相在高温拉伸中为不稳定相,将转变成β-Fe(A17Cu2(Fe Mn)),同时析出Si粒子,从而导致合金的高温力学性能随Si含量的增加而降低。但当Si含量低于0.5%合金的高温力学性能下降幅度不大。耐热铝铜合金中的杂质Si含量可以扩大到0.5%,这为废铝回收再利用提供了较大的空间。3.研究了不同Ni含量对Al-6.5Cu-0.6Mn-0.5Fe-0.5Si合金的显微组织及其力学性能的影响,发现添加Ni元素能够促进α-Fe((Al15(Fe Mn)3(Cu Si)2)相的稳定,使合金晶界上的Al2Cu转变为Al3Cu Ni相,提升合金的常温和高温力学性能。4.采用施加物理外场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物理外场(超声振动场、超声+机械振动场)作用下Al3Ti/Al-6.5Cu-1.0Mn-0.5Fe-0.5Si-0.5Ni合金的显微组织及其高温力学性能,结果发现:合金中施加超声振动场和机械振动场能够使Al3Ti相分布均匀,细化α-Al基体中第二相,有利于提升合金的高温力学性能。

刘晓蓉[3](2019)在《原位(TiC、TiB2)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蠕变特性研究》文中认为本文采用原位反应Al-Ti-C体系和Al-Ti-B体系制备了原位(TiC、TiB2)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研究了单一 TiC颗粒和TiB2颗粒以及TiC、TiB2协同作用对活塞铝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规律,测试了 T6状态不同复合材料的室温及高温拉伸性能和高温蠕变性能,分析了其蠕变机制。由于合金热稳定性对材料的使用寿命有较大的影响,本文还探讨了热暴露对复合材料组织和拉伸及蠕变性能的影响规律。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T6态TiC/Al和TiB2/Al复合材料的α-Al枝晶主干变短,二次枝晶间距减小,晶粒细化。当TiB2和TiC协同作用时,α-Al晶粒细化显着。T6+350℃/100h热暴露后共晶硅粗化,部分变短棒状;初生硅棱角发生钝化;CuNiMnFe相明显长大粗化,部分条状的CuNiMnFe相发生了断裂;析出黑色汉字状的Mg2Si相。单一加入TiB2颗粒时,随着TiB2的含量从Owt.%增大到0.15wt.%,TiB2/Al室温抗拉强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0.1wt.%时达到最高,由340MPa提高到358.02MPa,提高了 5%;单一加入TiC颗粒时,随着TiC的含量从Owt.%增大到0.06wt.%,TiC/Al室温抗拉强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0.03wt.%时达到最高,由340MPa提高到341.6MPa,提高了 0.4%。根据室温力学性能,确定TiB2、TiC颗粒的最佳含量分别为0.1wt.%和0.03wt.%。当最佳含量0.03wt.%TiC、0.1wt.%TiB2协同加入合金后,室温延伸率提高3%。高温与室温拉伸性能呈现相同的规律。T6+350℃/100h热暴露处理后室温与高温拉伸性能下降,其规律与T6态相同。TiB2/Al和TiC/Al复合材料室温拉伸断裂机制为解理断裂。(TiB2+TiC)/A1复合材料室温断裂机制为解理和部分韧窝的混合型断裂。3种复合材料高温拉伸断裂机制为解理和部分韧窝的混合型断裂,断裂形式为脆性断裂。T6+350℃/100h热暴露处理后3种复合材料室温断裂机制为解理和部分韧窝的混合型断裂,断裂形式为脆性断裂;高温断裂机制为解理和微孔聚集的混合断裂机制。0.03wt.%TiC/Al、0.1wt.%TiB2/Al 和(0.lwt.%TiB2+0.03wt.%TiC)/A1 这 3 种复合材料的蠕变速率均随着应力的增加而增大。0.03wt.%TiC/Al和0.1wt.%TiB2/Al复合材料的抗蠕变性能均优于(0.1wt.%TiB2+0.03wt.%TiC)/Al复合材料。当TiB2和TiC协同作用时,α-Al晶粒细化,晶界比表面积增大,晶界滑移显着,材料蠕变抗力下降,晶界滑移对(0.1wt.%TiB2+0.03wt.%TiC)/A1复合材料蠕变变形机制起到主导作用。T6+350℃/100h热暴露处理后蠕变速率较T6态增大一个数量级,蠕变寿命降低,蠕变抗力大幅下降。其中,0.03wt.%TiC/Al 的蠕变性能优于 0.1wt.%TiB2/Al 和(0.1wt.%TiB2+0.03wt.%TiC)/A1复合材料,在应力32MPa下蠕变断裂寿命比基体合金提高7h,蠕变抗力提高。3种材料名义应力指数分别为8.0、7.5和6.8,其蠕变机制为第二相增强机制为主,伴随晶界滑移机制;0.1wt.%TiB2/Al、0.03wt.%TiC/Al 和(0.1wt.%TiB2+0.03wt.%TiC)/Al复合材料的蠕变断裂机制均为微孔聚集型断裂。T6+350℃/100h热暴露后三种复合材料名义应力指数分别为10.3、10.4和11,其蠕变机制为第二相增强机制为主,伴随晶界滑移机制;蠕变断裂机制为微孔聚集型断裂。

王佳,王金权[4](2017)在《2D70铝合金管材硬质阳极氧化膜白色条状缺陷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针对某大规格2D70铝合金管材零件硬质阳极氧化后出现白色条状缺陷问题,通过成分分析,硬度和电导率检测,微观组织观察等手段对缺陷区域和正常区域进行了研究,发现缺陷区域的析出相较正常区域粗大是导致白色条状缺陷的根本原因,而这由固溶过程不恰当的吊挂方式引起。提出了新的吊挂方式,解决了上述问题。

张利,段国升,武保林[5](2017)在《某2D70铝合金筒形件阳极氧化膜颜色异常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针对某2D70铝合金筒形件表面阳极氧化膜颜色异常发白的缺陷,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电导率仪等研究了基体及氧化膜的显微组织、微区成分、析出相和电导率,分析了其颜色异常发白的原因。结果表明:该筒形件部分区域在时效过程中因温度过高而导致析出相异常长大,在阳极化过程中粗大析出相使该区域内电流密度发生波动,导致膜层致密程度与周围正常区域的差异较大而引起反光能力不同,致使颜色异常发白;可在进行时效等热处理时采取悬挂等措施以避免局部温度过高。

朱国锋[6](2015)在《热变形方式对2D70铝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利用光学显微镜、力学性能测试和投射电镜对分别对合金棒材锻造过程中的组织和进行热处理过程中的组织进行观察,对两种情况下的合金组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表明,强变形工艺所获得的合金组织相对常规变形方式的均匀且各类第二相分布合理;合金棒材抗过时效能力在195℃人工时效阶段更具优越性,2D70合金热稳定性相对较好。

刘铭,汝继刚,臧金鑫,张坤,何维维,王亮,陈高红[7](2015)在《新型Al-Zn-Mg-Cu铝合金热稳定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采用常温拉伸力学性能测试和透射电镜(TEM)观察,研究新型Al-Zn-Mg-Cu铝合金7D04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7D04-T7451合金的组织和性能在不高于125℃时可长时间保持稳定;当温度高于150℃时,板材的强度随着稳定化处理时间的延长持续下降;稳定化处理温度越高强度下降的幅度越大。稳定化温度175℃处理500h后,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仅为286MPa和385MPa,与未稳定化处理相比分别降低38%和26%。7D04-T7451铝合金在稳定化处理过程中强度下降的内在原因是由于η′和η相的粗化。

王亮,汝继刚,李惠曲,伊琳娜,张坤,陈高红[8](2014)在《7A12-T73铝合金模锻件热稳定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室温拉伸试验、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研究了不同温度热暴露100h对7A12铝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暴露温度低于125℃时,由于晶内及晶界细小的二次析出,导致拉伸强度小幅提高;当热暴露温度超过150℃时,二次析出相开始粗化,合金拉伸强度显着下降。

臧金鑫,汝继刚,伊琳娜,李惠曲,王亮,刘铭,吴秀亮[9](2014)在《热暴露对7A12-T7352锻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采用室温拉伸力学性能测试和透射电镜观察等研究热暴露对7A12-T7352自由锻件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暴露温度显着影响合金的力学性能;当热暴露温度不高于125℃时,合金的强度略有且升高,且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当热暴露温度高于150℃时,合金的强度随着热暴露时间的延长持续下降,热暴露温度越高,强度下降幅度越大。在高于150℃热暴露过程中,η′相和η相的快速粗化是导致7A12自由锻件强度下降的内在原因。

夏卿坤,刘志义,王恒,刘煜,许晓嫦[10](2013)在《热暴露对预变形2A12铝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对不同热暴露制度下2A12铝合金的常温拉伸力学性能测试和微观组织演变的观察,分析热暴露制度对预变形该铝合金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20℃热暴露500 h后2A12合金力学性能提升,热暴露温度提高到160℃、200℃,合金性能直线下降。200℃热暴露100 h时合金强度损失严重,之后缓慢下降。T8态合金中S相的尺寸比T6态更加均匀,粗化速率更低。T8态合金由于大量位错的诱导,溶质充分析出,基体浓度已经降低到一定程度。而T6态合金基体浓度高于T8态合金,加之较小相体的溶解可以提供溶质,其S相更容易粗化,进而降低了合金强度。

二、2D70铝合金热稳定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D70铝合金热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喷射成形2618铝合金组织及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方法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硬度
    2.2 拉伸性能
    2.3 组织形貌
3 结论

(2)高Fe、Si杂质含量耐热铝铜合金显微组织与高温力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耐热铝铜合金研究现状
        1.2.1 变形耐热铝铜合金研究现状
        1.2.2 铸造耐热铝铜合金研究现状
    1.3 再生耐热铝铜合金研究现状
    1.4 Al_3Ti金属间化合物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研究现状
    1.5 物理外场在铸造铝合金中作用的研究现状
    1.6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6.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6.2 技术路线
    1.7 本章小结
第2章 材料及实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精炼剂及涂料
    2.2 合金的熔炼及浇注
        2.2.1 高Fe、Si杂质含量合金熔炼及浇注
        2.2.2 Al_3Ti增强高Fe、Si杂质含量合金熔炼及浇注
    2.3 合金的热处理工艺
    2.4 合金显微组织分析
        2.4.1 金相试样的制备
        2.4.2 显微组织分析
    2.5 合金力学性能测试
        2.5.1 拉伸强度测试
        2.5.2 显微硬度测试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Si含量对高Fe含量耐热铝铜合金显微组织和常温力学性能的影响
    3.1 引言
    3.2 Si含量对高Fe含量耐热铝铜合金常温显微组织的影响
        3.2.1 不同Si含量铸态合金的显微组织
        3.2.2 不同Si含量热处理态合金的显微组织
    3.3 Si含量对高Fe含量耐热铝铜合金常温力学性能的影响
    3.4 Si含量对高Fe含量耐热铝铜合金常温断口形貌的影响
        3.4.1 不同Si含量合金的横向断口形貌
        3.4.2 不同Si含量合金的纵向断口形貌
    3.5 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Si含量对高Fe含量耐热铝铜合金显微组织和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
    4.1 引言
    4.2 Si含量对高Fe含量耐热铝铜合金高温显微组织的影响
    4.3 Si含量对高Fe含量耐热铝铜合金高温性能的影响
        4.3.1 不同Si含量合金的显微硬度
        4.3.2 不同Si含量合金的高温力学性能
    4.4 Si含量对高Fe含量耐热铝铜合金高温断口形貌的影响
        4.4.1 不同Si含量合金的横向断口形貌
        4.4.2 不同Si含量合金的纵向断口形貌
    4.5 讨论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Ni含量对高Fe、Si含量耐热铝铜合金显微组织和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
    5.1 引言
    5.2 Ni含量对高Fe、Si含量耐热铝铜合金显微组织和常温力学性能的影响
        5.2.1 不同Ni含量合金常温显微组织
        5.2.2 不同Ni含量合金常温力学性能
    5.3 Ni含量对高Fe、Si含量耐热铝铜合金高温显微组织的影响
    5.4 Ni含量对高Fe、Si含量耐热铝铜合金高温性能的影响
        5.4.1 不同Ni含量合金保温不同时间的显微硬度
        5.4.2 不同Ni含量合金保温不同时间的高温力学性能
    5.5 Ni含量对高Fe、Si含量耐热铝铜合金高温断口形貌的影响
        5.5.1 不同Ni含量合金的横向断口形貌
        5.5.2 不同Ni含量合金的纵向断口形貌
    5.6 讨论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超声和机械振动场对Al_3Ti增强高Fe、Si含量耐热铝铜合金显微组织和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
    6.1 引言
    6.2 不同物理外场作用对Al_3Ti增强高Fe、Si含量耐热铝铜合金高温显微组织的影响
    6.3 不同物理外场对Al_3Ti增强高Fe、Si含量耐热铝铜合金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
    6.4 不同物理外场对Al_3Ti增强高Fe、Si含量耐热铝铜合金高温断口形貌的影响
        6.4.1 不同物理外场作用下合金的横向断口形貌
        6.4.2 不同物理外场作用下合金的纵向断口形貌
    6.5 讨论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3)原位(TiC、TiB2)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蠕变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Al-Si活塞合金
    1.3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1.3.1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1.3.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热暴露
    1.5 蠕变性能研究
        1.5.1 蠕变行为
        1.5.2 蠕变变形和断裂机理
        1.5.3 复合材料蠕变机制
    1.6 本文研究的意义与内容
        1.6.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6.2 主要研究内容
2 试验方法
    2.1 试验用原材料及设备
        2.1.1 基体材料
        2.1.2 反应体系
        2.1.3 试验设备
    2.2 复合材料制备
        2.2.1 制备工艺方法
        2.2.2 原位(TiC、TiB_2)/Al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
        2.2.3 热处理工艺
    2.3 技术路线
    2.4 性能测试
        2.4.1 拉伸试验
        2.4.2 高温蠕变试验
    2.5 微观组织分析
        2.5.1 OM分析
        2.5.2 SEM和 EDS分析
3 原位(TiC、TiB_2)/Al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和性能
    3.1 引言
    3.2 T6 态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及拉伸性能
        3.2.1 Al-Si活塞合金的微观组织
        3.2.2 原位TiB_2/Al和 TiC/Al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及拉伸性能
        3.2.3 原位(TiB_2+TiC)/Al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及拉伸性能
        3.2.4 拉伸断口分析
    3.3 热暴露态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及拉伸性能
        3.3.1 热暴露态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
        3.3.2 热暴露态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
        3.3.3 拉伸断口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原位(TiC、TiB_2)/Al复合材料蠕变行为研究
    4.1 引言
    4.2 T6 态复合材料的蠕变性能分析
        4.2.1 复合材料不同应力下的蠕变行为
        4.2.2 相同应力下复合材料的蠕变行为
        4.2.3 应力与蠕变速率的关系
        4.2.4 复合材料蠕变损伤组织
        4.2.5 蠕变断口分析
    4.3 热暴露态复合材料的蠕变性能分析
        4.3.1 复合材料不同应力下的蠕变行为
        4.3.2 相同应力下复合材料的蠕变行为
        4.3.3 T6 态和热暴露态的蠕变行为对比
        4.3.4 复合材料和活塞合金热暴露前后的蠕变行为对比
        4.3.5 应力与稳态蠕变速率的关系
        4.3.6 热暴露态复合材料蠕变损伤组织
        4.3.7 蠕变断口分析
    4.4 蠕变机制
        4.4.1 蠕变变形机制
        4.4.2 蠕变断裂机制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4)2D70铝合金管材硬质阳极氧化膜白色条状缺陷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2D70铝合金管材硬质阳极氧化工艺
2 白色条状缺陷特征
3 缺陷原因分析
    3.1 分析思路和测试方法
    3.2 试验结果及分析
        3.2.1 基材组织、成分及缺陷再现
        3.2.2 膜层性能
        3.2.3 基材性能
4 改进措施
5 结语

(5)某2D70铝合金筒形件阳极氧化膜颜色异常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理化检验及结果
    1.1 宏观形貌
    1.2 基体铝合金的化学成分
    1.3 基体铝合金的硬度
    1.4 基体铝合金的显微组织
    1.5 阳极氧化膜的形貌及成分
    1.6 阳极氧化膜的厚度及硬度
    1.7 阳极氧化膜的电导率
    1.8 基体铝合金中的析出相
2 氧化膜颜色异常原因分析
3 结论与措施

(6)热变形方式对2D70铝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实验方法
2结果与讨论á
    2.1 2D70棒材在锻造过程中的组织分析
    2.2 热变形工艺对合金棒材组织的影响
3 结束语

(7)新型Al-Zn-Mg-Cu铝合金热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实验材料及方法
    1.1实验材料
    1.2实验方法
2实验结果
    2.1合金力学性能的变化
        2.1.1稳定化处理温度对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2.1.2稳定化处理时间对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2.2合金微观组织的变化
        2.2.1原始板材的微观组织
        2.2.2不同稳定化处理温度下合金微观组织
        2.2.3不同稳定化处理时间下合金微观组织
3分析与讨论
4结论

(8)7A12-T73铝合金模锻件热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材料及方法
2 试验结果及讨论
    2.1 热暴露后力学性能
    2.2 显微组织分析
        2.2.1 7A12-T73铝合金原始锻件微观组织
        2.2.2 7A12-T73铝合金热暴露后锻件微观组织
    2.3 室温拉伸断口观察
3 结论

(9)热暴露对7A12-T7352锻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
2 实验结果
    2.1 合金的力学性能
        2.1.1 热暴露温度对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2.1.2 热暴露时间对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2.2 合金微观组织变化
        2.2.1 原始锻件的微观组织
        2.2.2 不同热暴露条件下合金微观组织
3 分析与讨论
4 结论

(10)热暴露对预变形2A12铝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材料及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1 室温拉伸性能
    2.2 热暴露对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2.2.1 200℃下热暴露不同时间的室温拉伸性能
        2.2.2 不同温度热暴露500 h的力学性能
    2.3 热暴露对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
        2.3.1 200℃热暴露不同时间的显微组织
        2.3.2 不同温度热暴露500 h的显微组织
3 结论

四、2D70铝合金热稳定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喷射成形2618铝合金组织及性能的研究[J]. 高丽娜,肖建,贾咏馨,聂赛男,苏睿明. 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 2022(01)
  • [2]高Fe、Si杂质含量耐热铝铜合金显微组织与高温力学性能研究[D]. 许锐. 贵州大学, 2020(04)
  • [3]原位(TiC、TiB2)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蠕变特性研究[D]. 刘晓蓉. 西安工业大学, 2019(03)
  • [4]2D70铝合金管材硬质阳极氧化膜白色条状缺陷分析[J]. 王佳,王金权. 电镀与涂饰, 2017(19)
  • [5]某2D70铝合金筒形件阳极氧化膜颜色异常分析[J]. 张利,段国升,武保林. 机械工程材料, 2017(08)
  • [6]热变形方式对2D70铝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J]. 朱国锋.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31)
  • [7]新型Al-Zn-Mg-Cu铝合金热稳定性研究[J]. 刘铭,汝继刚,臧金鑫,张坤,何维维,王亮,陈高红. 材料工程, 2015(04)
  • [8]7A12-T73铝合金模锻件热稳定性研究[J]. 王亮,汝继刚,李惠曲,伊琳娜,张坤,陈高红. 轻金属, 2014(09)
  • [9]热暴露对7A12-T7352锻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 臧金鑫,汝继刚,伊琳娜,李惠曲,王亮,刘铭,吴秀亮.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14(08)
  • [10]热暴露对预变形2A12铝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 夏卿坤,刘志义,王恒,刘煜,许晓嫦. 材料热处理学报, 2013(10)
2D70铝合金热稳定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