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球囊扩张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的疗效观察

经皮球囊扩张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的疗效观察

一、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质量控制中心,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质量控制中心,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先心病经皮介入治疗指南工作组,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先心病经皮介入治疗指南工作组[1](2021)在《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经皮介入治疗指南(2021版)》文中指出先天性心脏病(CHD)是我国出生缺陷的首位畸形, 大多数常见CHD可通过经皮介入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目前, 常见CHD经皮介入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不断涌现, 我国原创的无放射线经皮介入技术也成为近年的发展热点, 但是, 我国在该领域的治疗意见仍停留在早期的专家共识阶段。鉴于此, 本指南在充分借鉴全球最新临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参考国际指南和中国国情, 针对常见CHD经皮介入治疗的适应证、操作要点、并发症防治和术后随访等进行规范, 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性意见。

尹丹[2](2021)在《回顾性分析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儿童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的即刻及远期随访效果》文中认为目的:分析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治疗儿童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PVS)的即刻及远期随访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由2004年5月至2019年10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单中心接受PBPV的228例PVS儿童。根据患者一般信息和相应检查结果,分析PBPV术后出现中重度肺动脉瓣反流(PR)、残余狭窄和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228例纳入对象中有193例有随访结果。在这193例有随访结果的患者中,平均随访时间为18.6月(中位数:8月;四分位间距[IQR]:3.5–8月)。PBPV术后即刻,右心室-肺动脉收缩期压差峰值(RV-PA PSEG)从54.84 mm Hg(中位数:49 mm Hg,IQR:33-67 mm Hg)显着降低到19.50 mm Hg(中位数:14 mm Hg,IQR:9–23 mm Hg),即刻成功率为89.6%。76例(39.4%)术后有中重度PR,32例(16.6%)术后有残余肺动脉瓣狭窄或再狭窄,9例(4.7%)进行了再次干预。单变量分析表明,小年龄、低体重、肺动脉瓣环直径小、初始RV-PA PSEG较高、右心室/体循环压差较高、严重PVS与中重度PR相关。肺动脉瓣环直径小、初始RV-PA PSEG较高、右心室/体循环压差较高、严重PVS与残余狭窄和再狭窄相关。多变量分析表明,初始RV-PA PSEG较高和低体重是中重度PR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初始RV-PA PSEG较高是残余狭窄和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BPV是PVS儿童的首选治疗方法,成功率高。初始RV-PA PSEG较高是中重度PR、残余狭窄和再狭窄的重要危险因素。

孙保,程端,李波,贺贵宝,王海峰,阿哈提,伊力亚斯,盛唏,李金鹏[3](2020)在《单纯超声引导下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6年3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收治肺动脉瓣狭窄患者32例,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1~12(6.2±3.1)岁,体重7~45(22.7±9.2)kg。术中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多切面全程引导下经股静脉行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评价其疗效。结果术前超声评估患者肺动脉瓣跨瓣压差(PG)为(65.4±11.9)mm Hg。全组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成功完成扩张术,术后即刻PG(19.7±4.0)mm Hg,较术前显着下降(P<0.001)。所有患者均存活,未见严重并发症。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PG分别为(18.4±4.0)mm Hg、(16.4±3.9)mm Hg、(15.2±3.3)mm Hg,显着低于术前水平(P<0.001)。结论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股静脉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安全有效,其总体疗效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

徐芳[4](2020)在《PBPV治疗266例儿童肺动脉瓣狭窄疗效及中长期随访》文中提出目的:评估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治疗儿童肺动脉瓣狭窄(PS)的疗效,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2008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行PBPV患儿,收集患儿住院资料、术后1、3、6、12月、2、3、4、5年门诊随访资料及同期同龄健康儿童超声心动图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收集266例PS患儿,男144例,女122例,年龄22天14岁3月[(2.91±2.93)岁];其中262例(98.5%)成功行PBPV,跨肺动脉瓣压差(?P)术前、术后24h、术后6个月、术后1年、术后2年及术后5年分别为(62.84±28.21)mmHg(1mmHg=0.133KPa)、(29.13±14.96)mmHg、(23.81±14.96)mmHg、(20.67±12.72)mmHg、(19.34±10.62)mmHg、(19.07±15.15)mmHg,术后24小时?P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随访过程中大多数患儿?P可进一步下降,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无瓣环发育不良或右室流出道梗阻、狭窄程度、术后即刻?P为PS患儿PBPV术后疗效的危险因素,随访5年患儿再狭窄率为8.8%(3/34例);肺动脉瓣反流发生率47.1%,较术前及术后24小时上升,三尖瓣反流程度在随访过程中逐渐减轻;随访5年的患儿右心室舒张期内径[(14.20±1.40)mm]较同期健康同龄人[(13.30±0.67)mm]无明显增大(t=1.833,P=0.56)。结论:PBPV可有效缓解右室流出道梗阻,改善心功能及患儿生活质量,术后严重并发症及再狭窄发生率低,中长期随访疗效好,可作为PS首选的治疗方法,但需注意更长期随访与监测。

李佳林,王琦光,王建铭,朱鲜阳,庚靖淞,张端珍,孟立立,余幸娟[5](2020)在《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成年肺动脉瓣狭窄患者疗效观察及年龄对预后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成年肺动脉瓣狭窄患者的疗效,并分析年龄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6年8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43例单纯肺动脉瓣狭窄成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接受入院常规检查及心电图、心脏正侧位X线、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后接受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根据年龄,将患者分入青壮年组(年龄18~44岁,n=20)和中老年组(年龄>44岁,n=23)。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术后1 d及术后1、3、6个月行心电图检查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患者的跨肺动脉瓣压差、过肺动脉瓣最大血流速度、右房左右径、右房前后径、右室内径、室间隔厚度、右室/左室内径比值等。结果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成功率为100.0%(43/43)。与术前比较,术后各时间点过肺动脉瓣最大血流速度、跨肺动脉瓣压差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各时间点过肺动脉瓣最大血流速度、跨肺动脉瓣压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各时间点右房左右径、右房前后径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右室内径、室间隔厚度、右室/左室内径比值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青壮年组和中老年组患者术后右房左右径、右房前后径、跨肺动脉瓣压差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右房左右径、右房前后径、跨肺动脉瓣压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壮年组患者术后1、3、6个月时的右室内径均明显小于中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成年肺动脉瓣狭窄的近中期疗效良好,青壮年和中老年患者的右房均可显着重构逆转,青壮年患者的右室重构逆转能力明显优于中老年患者。

李健民[6](2019)在《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121例的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回顾性分析行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患者的临床资料,参照有关肺动脉瓣狭窄(PVS)的PBPV介入治疗指南,以年龄界线及狭窄程度为切入点,探讨PVS的临床特征,评价PBPV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9年1月诊断为PVS并行PBPV的1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包括临床表现、心电图(ECG)、胸片、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术中血流动力学参数等,以术后肺动脉瓣跨瓣压差(PTG)作为术后即刻效果评价指标,比较成人亚组和非成人亚组以及轻、中、重度PVS还有不同球囊直径与肺动脉瓣环比值(B/A)患者之间术后即刻效果的优良率,探讨PBPV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71.9%的患者无明显症状,仅28.1%出现活动后胸闷、气促、胸痛等症状;所有患者胸骨左缘第二肋间闻及收缩期杂音,25.6%可触及震颤。术前ECG 70.6%提示右心室肥厚,术前胸片60.2%示心影增大,术前TTE 70.3%示右心室增大。(2)121例PVS患者100%成功完成PBPV;术前右心室收缩压(RVP)、肺动脉收缩压(PAP)、PTG分别为86.79±30.23mmHg、21.69±7.00 mmHg、65.26±31.51 mmHg,术后RVP、PAP、PTG分别为50.61±16.40 mmHg、25.52±7.58 mmHg、25.20±15.92 mmHg,术后RVP、PTG均明显低于术前(P均<0.01),PAP显着上升(P<0.01);术后即刻疗效的优良率为93.3%,效果不良6.7%,并发症发生率为3%。(3)在121例PBPV患者中,成人亚组PBPV术前RVP、PAP、PTG分别为100.41±27.62mmHg、21.64±9.21 mmHg、80.20±28.83 mmHg,术后RVP、PAP、PTG为53.68±11.73 mmHg、23.86±5.73 mmHg、30.17±11.8 mmHg;非成人亚组术前RVP、PAP、PTG分别为82.50±29.75 mmHg、21.83±17.50 mmHg、60.55±30.85 mmHg,术后RVP、PAP、PTG为49.64±6.14 mmHg、26.04±8.00mmHg、23.64±16.71 mmHg;两亚组术后RVP、PTG均明显低于术前(P均<0.01),PAP显着上升(P均<0.01)。成人亚组术后优良率及效果不良率为96.5%、3.5%,非成人亚组的术后优良率及效果不良率为92.4%、7.6%,两亚组PBPV术后即刻效果的优良率及效果不良率均无明显差别(P均>0.05)。(4)在121例PBPV患者中,不同狭窄程度PVS患者的PBPV术后PTG均明显低于术前(P均<0.01)。重度PVS患者的术后即刻效果优良率(85.7%)明显低于轻度狭窄(100%)、中度狭窄(98.2%)(P均<0.01),轻、中度狭窄患者的PBPV术后即刻效果优良率无明显差别(P>0.05)。重度PVS患者的PBPV术后即刻效果不良率(14.3%)明显高于轻度狭窄(0%)、中度狭窄(1.8%)(P均<0.01),轻、中度狭窄患者PBPV患者术后即刻效果不良率无明显差别(P>0.05)。(5)在105例PBPV患者中,球囊直径与肺动脉瓣环比值(B/A)为1.21±0.17,B/A<1.2亚组占52.3%,B/A为1.21.4亚组占36.2%,B/A>1.4亚组占11.5%;三个不同B/A亚组的术后PTG较术前明显降低(P均<0.01);三个不同B/A亚组的效果优良率及效果不良率均无显着差别(P均>0.05)。结论(1)PVS患者大多数症状不明显,但有典型肺动脉瓣区收缩期杂音,并伴右心室增大的ECG或胸片及TTE等影像学表现。(2)PVS患者PBPV术后即刻疗效良好、并发症发生率低。(3)成人与非成人的PVS患者PBPV术后即刻疗效无明显差别,但重度PVS患者的术后即刻效果优良率相对偏低,14.3%患者效果不良。(4)术者根据患者病情选用合适B/A进行PBPV,选用不同范围B/A的PBPV术后即刻疗效无明显差别。

韦舸[7](2019)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新技术进展》文中认为先天性心脏是一类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引发该疾病发生的因素有多种,如环境污染、妇女妊娠时服用药物、感染病毒、遭受射线辐射等,尤其是妊娠早期感染风疹病毒,会急剧增加胎儿发生先天性心脏病的风险,从而也会增大我国缺陷儿的出生率。一旦患者发生该疾病,只有少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和在5岁前自愈,还有大部分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脏畸形,若其畸形较严重,则会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临床需积极探寻有效的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介入术是目前临床治疗先天性心脏的主要手段,本文主要概述了先天性心脏病与介入治疗的含义,并分别对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几种新技术方法及效果进行了介绍,以期为后续临床提供有效的参考。

谢涌泉,闫军,花中东,欧阳文斌,逄坤静,张燕博,张戈军,李守军[8](2017)在《经胸与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的临床对比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比较经胸和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的疗效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16年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接受经胸和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治疗的806例肺动脉瓣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胸组171例,经皮组635例。经胸组男性72例(42.1%),平均年龄(1.6±1.1)岁,体重7.65(7.68)kg[M(QR)]。经皮组男性344例(54.2%),平均年龄(21.0±18.5)岁,体重43.75(47.38)kg。术后随访3个月至10年,平均随访时间(6.3±3.6)年,随访率90.9%(732/806)。每次复诊均复查超声心动图,评估肺动脉瓣跨瓣压差、肺动脉瓣反流程度。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和x2检验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结果住院期间所有患者无死亡及心包填塞等严重并发症,经胸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与经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5)d比2(2)d,Z=-9.404,P=0.000]。手术前肺动脉瓣跨瓣压差经胸组与经皮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0.6±22.4)mmHg比(72.6±20.5)mmHg,t=1.611,P=0.032,1 mmHg=0.133 kPa],手术前后降低值经胸组与经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5.9±21.0)mmHg比(46.6±23.4)mmHg,t=-1.710,P=0.026]。随访两组患者心功能均良好,肺动脉瓣跨瓣压差经胸组与经皮组[(22.3±6.5)mmHg比(25.2±12.6)mmHg]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20,P=0.072),经胸组患者肺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发生率低于经皮组(56.1%比65.2%,x2=4.755,P=0.029)。结论经胸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应用于婴幼儿重症患者,疗效与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相似。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创伤更小,适用于儿童及成人患者的治疗。

孟霞[9](2017)在《249例儿童肺动脉瓣狭窄经皮球囊瓣膜成形术的病例分析与随访》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肺动脉瓣狭窄(PS)为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所有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8%~10%。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通过外科手术,但该方法存在需开胸、创伤大、遗留疤痕、术后恢复时间较长等缺点。1982年Kan等首先采用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成功为PS患儿解除狭窄,因该方法与外科手术相比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不留手术瘢痕、恢复快、经济等优点,逐渐成为PS患儿首选的治疗方法。既往研究多为PBPV即刻及短中期疗效的评价,而对跨肺动脉瓣压差(AP)、瓣膜反流、再狭窄、右心室内径大小等评价PBPV疗效指标的长期观察研究的大样本报道较少。目的本研究旨在于探讨PBPV在我院儿童PS患儿中的应用情况,评估PBPV治疗儿童PS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合患儿长期连续随访资料,观察研究PBPV术后患儿长期预后,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对象和方法选取山东省立医院小儿心脏科自1987年11月至2016年12月249例行PBPV治疗的PS患儿,收集患儿住院期间PBPV术前、术中、术后的症状体征、心电图、心脏正侧位片、超声心动图、心导管参数等资料,以及术后1个月、3个月、半年、1年及以后每隔1~2年的门诊复查随访资料,并在门诊收集同时期健康同龄人的超声心动图右心室内径资料,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49例患儿中,男134例,女115例,年龄4个月~17岁,中位数为3.20岁,体重为6~65 kg,平均为(17.96 ±9.96)kg,术后随访时间1个月~30年;年龄<1岁有19例、1~3岁101例、>3岁129例;轻度狭窄80例,中度狭窄148例,重度狭窄21例;30例患儿伴有不同程度右室流出道狭窄,13例患儿轻度肺动脉瓣发育不良;199例(80%)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右心室壁增厚或右心室扩大。2.PBPV手术成功率为99%(247/249),2例未成功,心血管造影分别为右心室流出道明显肥厚性狭窄、合并肺动脉分支狭窄,转心外科治疗;术中选用球囊与瓣环比值(BAR)为1.17±0.11(1.00~1.40);心导管测得球囊扩张前右心室压力、△P 分别为(78.16±32.99)mmHg、(54.77±33.04)mmHg,球囊扩张后复测分别为(45.06± 19.66)mmHg、(20.06± 12.91)mmHg,右心室压力、AP在球囊扩张后均明显下降(P<0.05);手术时间为(58.54 ±24.51)min,X线曝光时间为(10.52±4.14)min,住院时间为(6.12±1.54)天。3.患儿术中及术后短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4.5%(11/247),其中心包积液2例,右室流出道痉挛6例,室上性心动过速、上消化道出血、主肺动脉夹层动脉瘤各1例,经积极对症或外科手术治疗,无死亡病例。4.超声心动图测得AP值较心导管检查测得值偏高(P<0.05),两种检查方法AP值相关系数为0.78;两种检查方法测得肺动脉瓣环直径大小无差异(P>0.05)。可见,超声心动图和心导管在测量AP和肺动脉瓣环直径上均具有良好的直线相关性。5.术后共随访223例,总随访率达90.3%(223/247),随访时间为1个月~30年,平均为(7.68±4.77)年。本组患儿术前、术后24h、术后半年、术后1~2年、术后5年、术后10年及以上的患儿AP分别为(63.56±24.07)mmHg、(26.65±11.19)mmHg、(24.23 ±11.41)mmHg、(20.93 ±8.94)mmHg、(18.27±8.83)mmHg、(15.27±7.25)mmHg,患儿术后各随访时间段AP与术前相比均明显降低,大部分患儿术后△P在随访过程中会进一步下降,术后5年、10年的患儿平均AP较术后24h的AP均有明显下降(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瓣膜发育不良型或伴右室流出道狭窄、术后即刻残余较高△P为PBPV术后患儿中远期疗效不能达到优标准(≤25mmHg)的危险因素,而年龄、术前狭窄严重程度、BAR、是否同时合并其他畸形对中远期疗效没有明显影响。6.术后半年随访的患儿中有29例(14%)AP≥36mmHg,术后1~2年随访时仍有12例(6.5%)△P≥36mmHg,其中3例患儿先后住院再次给予手术治疗;3例患儿在随访过程中逐渐降至36 mmHg以下;2例患儿术后10年回院门诊复查时仍大于36mmHg;3例失访。随访中还发现1例患儿PBPV术后即刻、短期效果均达到优的标准,而在术后长期过程中△P逐渐增高,术后10年复查时升至41 mmHg。7.肺动脉瓣反流在术前24 h、术后24 h、术后半年、术后1~2年、术后5年及术后10年总发生率分别为58%、68%、73%、76%、80%、83%。随访时间在10年及以上的65例患儿中有14例(21%)患儿伴有中度及以上肺动脉瓣反流,12例中度反流,2例重度反流。肺动脉瓣反流发生情况在术前24 h、术后24 h及术后10年三个时间段存在显着差异(M=37.56,P<0.05),术后随访10年及以上的患儿较术前24 h、术后24 h时间点肺动脉瓣反流总发生率及反流程度均显着增高(P<0.05),PBPV术后的患儿随着时间的延长,其肺动脉瓣反流发生率及反流程度均增高。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术后随访10年及以上患儿肺动脉瓣反流程度在不同年龄组、狭窄程度、BAR组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8.随访时间长达10年及以上的患儿右心室舒张期内径为(19.27±3.03)mm,门诊同期健康同龄儿右心室舒张期内径为(15.24 ±2.89)mm,PBPV术后患儿远期右心室舒张期内径较健康同龄人明显偏高(P<0.05)。9.本研究病例术前有43%(107/249)的患儿伴有三尖瓣反流,PBPV术后24h、术后半年、术后1~2年、术后5年及术后10年及以上患儿的TR总发生率分别为42%、41%、45%、43%、44%,三尖瓣反流总发生率在术后随访中无明显变化,但术前伴有中度及以上三尖瓣反流的20例患儿,17例患儿反流程度在术后随访过程中逐渐减轻或消失,仅有1例术后6年给予外科手术治疗。FriedmanM检验显示TR发生情况在术前24 h、术后24h及术后10年三个时间段存在显着差异(P<0.05),术后随访10年及以上的患儿TR反流程度较术前24h、术后24h时间段均有明显减轻(P<0.05)。结论1.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儿童肺动脉瓣狭窄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即刻、近期、中远期疗效良好,并发症少,再狭窄率低,可作为儿童肺动脉瓣狭窄的首选治疗方法。2.患儿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中远期疗效不能达到优标准(≤25mmHg)的危险因素包括非典型肺动脉瓣瓣膜狭窄和术后即刻残余较高跨肺动脉瓣压差,而年龄、术前狭窄严重程度、球囊与瓣环比值、是否同时合并其他畸形等因素对中远期疗效没有明显影响。3.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术后中远期三尖瓣反流程度减轻,肺动脉瓣反流发生率及程度有增加趋势,右心室舒张期内径较健康同龄人群仍偏大,个别患儿可再次发生瓣膜狭窄,需引起重视,注重院外长期随访监测。

江勇,欧阳文斌,张丽,吴伟春,王浩,潘湘斌,逄坤静[10](2016)在《单纯超声引导儿童经皮肺动脉瓣狭窄球囊成形术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非X线下,超声心动图在经皮球囊成形术治疗儿童单纯性肺动脉瓣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筛选单纯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患儿38例。入选标准:年龄≥3岁,单纯性肺动脉瓣狭窄,肺动脉瓣跨瓣压差≥40 mmHg。术中单纯应用超声多切面全程引导下行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成形术,并评价即刻疗效。术后1个月门诊超声随访。结果 38例患儿均成功完成经皮肺动脉瓣狭窄球囊成形术,患儿年龄(7.1±2.5)岁,体重(25.3±7.1)kg,术前超声评估肺动脉跨瓣压差(65.9±8.9)mmHg,肺动脉瓣环内径(14.6±1.1)mm,术后即刻肺动脉跨瓣压差为(15.5±3.4)mmHg,所有患儿均存活,未见明显并发症。术后1个月随访超声测量肺动脉瓣跨瓣压(16.1±3.3)mmHg。结论超声心动图在儿童单纯性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的经皮球囊扩张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非X线下导管治疗的必备监测手段,贯穿术前病例筛选、术中实时监测和术后疗效评价。

二、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2)回顾性分析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儿童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的即刻及远期随访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纳入对象
    1.2 定义
    1.3 数据收集
    1.4 超声心动图
    1.5 心导管和血管造影检查
    1.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PBPV术后即刻结果
    2.3 随访
        2.3.1 超声心动图结果
        2.3.2 中重度肺动脉瓣反流的危险因素
        2.3.3 残余狭窄和再狭窄
        2.3.4 残余狭窄和再狭窄的危险因素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4)PBPV治疗266例儿童肺动脉瓣狭窄疗效及中长期随访(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PBPV操作
        1.2.2 PBPV术前、术后临床资料
        1.2.3 术后随访
        1.2.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PS患儿基本资料
    2.2 PS患儿术后短期疗效及并发症
    2.3 超声与心导管测值相关性分析
    2.4 随访
        2.4.1 一般情况
        2.4.2 PBPV中长期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2.4.3 瓣膜反流
        2.4.4 右室大小
        2.4.5 心电图表现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5)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成年肺动脉瓣狭窄患者疗效观察及年龄对预后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
    1.3 主要检查与随访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围术期指标与术后即刻疗效评价
    2.2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前后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比较
    2.3 青壮年组和中老年组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前后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比较
3 讨论

(6)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121例的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7)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新技术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先天性心脏病及介入治疗概述
    1.1 先天性心脏病
    1.2 介入治疗
2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新技术方法及效果
    2.1 导管介入手术
    2.2 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
    2.3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
    2.4 支架植入介入治疗
3 结语

(9)249例儿童肺动脉瓣狭窄经皮球囊瓣膜成形术的病例分析与随访(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大会交流
附件

四、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经皮介入治疗指南(2021版)[J].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质量控制中心,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质量控制中心,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先心病经皮介入治疗指南工作组,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先心病经皮介入治疗指南工作组. 中华医学杂志, 2021(38)
  • [2]回顾性分析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儿童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的即刻及远期随访效果[D]. 尹丹.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3]单纯超声引导下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的疗效分析[J]. 孙保,程端,李波,贺贵宝,王海峰,阿哈提,伊力亚斯,盛唏,李金鹏.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20(12)
  • [4]PBPV治疗266例儿童肺动脉瓣狭窄疗效及中长期随访[D]. 徐芳.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5]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成年肺动脉瓣狭窄患者疗效观察及年龄对预后影响[J]. 李佳林,王琦光,王建铭,朱鲜阳,庚靖淞,张端珍,孟立立,余幸娟. 临床军医杂志, 2020(05)
  • [6]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121例的回顾性分析[D]. 李健民. 广西医科大学, 2019(08)
  • [7]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新技术进展[J]. 韦舸.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9(03)
  • [8]经胸与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的临床对比研究[J]. 谢涌泉,闫军,花中东,欧阳文斌,逄坤静,张燕博,张戈军,李守军. 中华外科杂志, 2017(06)
  • [9]249例儿童肺动脉瓣狭窄经皮球囊瓣膜成形术的病例分析与随访[D]. 孟霞. 山东大学, 2017(09)
  • [10]单纯超声引导儿童经皮肺动脉瓣狭窄球囊成形术的应用价值[J]. 江勇,欧阳文斌,张丽,吴伟春,王浩,潘湘斌,逄坤静.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16(06)

标签:;  ;  ;  ;  ;  

经皮球囊扩张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的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