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EE1284标准介绍

IEEE1284标准介绍

一、IEEE1284标准简介(论文文献综述)

林霞[1](2019)在《驱动集成在虚拟桌面的应用》文中指出云桌面是根据用户场景通过模板部署的,通常不具备管理员权限。在搭建模板时,打印机等外设驱动一般需在用户现场进行一对一连接安装。根据Windows7用户组与权限,通过Windows7设备驱动管理即可将外设驱动灵活内置在模板中,还可以用这种驱动集成的方式更加方便快捷的收集、部署外设(包含官方不支持Windows 7的外设驱动),大大提高了云桌面运维效率。

胡彩凤[2](2015)在《影像设备OM测试法解读(能源之星2.0版)》文中研究表明美国能源之星对影像设备能效测试2.0版操作模式功率法(OM法)主要反应被测样品在完成准备状态、睡眠状态、低耗能状态或关闭状态的能耗情况。分析了OM法的各测试项目以及相应指标,归纳总结了该标准规范在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对影像设备附加功能进行了详细说明。

梁宝娟,孙少波[3](2012)在《一种嵌入式USB MiniHost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嵌入式USB主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用于解决USB设备不能脱离PC主机的问题。并在设计的硬件和软件基础上利用嵌入式C语言编制了具有USB Host功能通用固件库。并利用这个固件库实现一个具有并口到USB接口的打印转换器。

薛尚武[4](2012)在《安全网络接口模块的硬件设计》文中提出随着互联网迅猛发展,它在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增多的安全问题。众多的企业、组织、政府部门与机构都在组建和发展自己的网络,并连接到互联网上,以充分共享、利用网络的信息和资源。然而,商业行为的互联网化,使得互联网网络攻击被剧增的商业利益所驱动而爆发式增长。因此,建立一种安全便捷的通信技术成为网络安全领域研究的热点。本论文介绍了设计并开发的安全网络接口模块,该模块拥有身份认证和数据加密的功能。首先介绍了安全网络接口模块的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和安全性功能设计。然后详细介绍了安全网络接口模块的并行接口通信方案。此并行接口通信方案加入了缓冲区的设计,提高了并行接口数据通信的数据传输效率,使得安全网络接口模块用户端的数据传输能力达到了与百兆网口数据传输能力相匹配的水平,大大提高了安全网络接口模块的应用范围。最后,对安全网络接口模块进行并行接口通信测试,表明并行接口在终端设备进行百兆速度读写操作时,能够有效地传输数据,并能保证数据的正确性。本课题的研究,顺应网络与信息安全的发展趋势,为用户提供了一种安全网络通信工具,并在提高并行接口通信速率方面做出了一定的探索。

董丽梅[5](2010)在《基于IEEE1284接口标准EPP模式的光栅信号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光栅位移传感器也称计量光栅或光栅尺,做为一种位移传感器,其检测原理是采用光栅莫尔条纹效应,通过传感器内部光电转换和整形电路,将位移量转换成方波信号输出。光栅位移传感器主要用于线位移、角位移测量,被广泛应用在数控机床、光刻设备以及高精度位移或角度检测的机械工业领域。因此,研究光栅信号的位移检测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本文针对光栅位移传感器输出的矩形脉冲信号,基于CPLD技术和IEEE1284并行接口标准EPP模式设计研制了光栅信号采集系统,实现了系统的软、硬件设计。硬件部分由光栅信号处理电路和单片机控制的计算机并口通信电路组成。光栅信号处理电路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应用VHDL硬件描述语言,基于CPLD技术实现,包括细分与辩向模块、计数模块以及接口模块。完成的光栅信号处理电路精度高、测量范围大,可实现数字量输出。单片机控制的并口通信部分实现了光栅测量信号向上位计算机的传输,单片机采用8052,计算机并行接口工作在IEEE1284接口标准EPP模式,实现过程简单、方便、安全。光栅信号采集系统软件部分包括单片机控制程序、并口驱动程序以及计算机应用程序,单片机控制程序采用C语言编写,并口驱动程序利用VC++编程实现,计算机应用程序采用VB语言编程实现。设计完成的基于IEEE1284接口标准EPP模式的光栅信号采集系统可准确进行位移测量,系统体积小,精度高,工作稳定可靠。

丁莹[6](2010)在《基于微内核系统的设备驱动虚拟化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发展,其架构逐渐呈现出多样化。一体化内核由于其在性能等方面的优势,一直是操作系统的主要架构。但随着人们对系统安全性和灵活性的日益关注,其它架构的操作系统也逐渐发展起来。微内核系统以追求更高的安全性和更好的模块化设计为目标,形成了不同于传统一体化内核的系统结构。但由于第一代微内核对系统通信机制IPC的实现不成功,导致微内核系统的性能较差,没有引起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以L4为代表的第二代微内核系统的出现,实现了同步IPC的通信机制,大大改善了微内核系统的性能问题,使其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微内核只提供策略,并不实现机制。因此,几乎所有位于一体化内核的功能被移到了微内核以外,如设备驱动。目前,为微内核系统实现设备驱动还处于研究阶段,没有统一的方式。本文介绍了第二代微内核标准L4的特点,并以它的一个API实现-L4/Fiasco为例,说明微内核的系统结构和核心机制。文章通过对现有微内核系统实现设备驱动方式的研究,着重讨论了使用DROPS项目提供的设备驱动环境DDE,为L4/Fiasco系统实现设备驱动的过程。文章首先为Linux系统实现了并口马达驱动,以此为基础,设计L4/Fiasco上并口驱动实例,完成微内核系统下的并口驱动服务器。L4/Fiasco的系统功能都被设计成服务器的模式,此并口驱动也实现了服务器接口,故其可对位于微内核之上的不同应用程序同时提供服务,实现了设备驱动虚拟化的功能。文章最后对并口驱动服务器的性能进行测试,对使用DDE为微内核实现设备驱动程序的这种方式进行评估和分析。

钟志彬,刘志国[7](2010)在《基于单片机的USB转ECP模式并口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本文研究了基于单片机的USB转ECP并行口的软硬件的设计方法,重点阐述了并行口ECP模式的软件设计思想,并给出了ECP模式的特点及其协议。利用该系统并行口的ECP模式可以连接其他具有ECP模式的并行口设备,达到了让ECP接口的设备可以和没有并行口的PC机或USB设备进行数据通信的目的。

袁军,谭永东,任俊[8](2009)在《利用WinIo实现并口数据通信》文中指出在Windows2000/XP/NT下,由于系统安全性的考虑,用户不能对底层I/O口进行直接访问。为了利用并口实现PC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本文给出了一种利用WinIo函数库提供的虚拟驱动程序绕过系统的保护机制实现并口数据通信的方法。在分析并口硬件工作原理及其工作方式的基础上,通过硬件接口操作试验,最终给出了在应用程序中利用WinIo动态链接库中的函数实现并口通信的过程及实现代码。

孙晶艳,李明革,朴仁淑,郭铁颖,周广禄,钟玉珍[9](2008)在《ARM与嵌入式Linux平台下SPP设计及驱动移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拓展并口在专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针对以ARM9 CPU和嵌入式Linux为平台的嵌入式系统的特点,设计开发了SPP(Standard Parallel Port)标准并口接口平台。通过硬件设计及仿真验证,实现了S3C2410A与并口的硬件接口电路连接。同时对并口驱动设备栈层次进行了分析,对并口lp上层驱动进行了移植,并开发了parport下层驱动程序,实现了以ARM9 S3C2410A和嵌入式Linux为平台的打印模块。

徐立军[10](2008)在《基于RFID的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文中指出本文阐述了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借鉴国内应用于地面人员车辆管理的成功经验,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国内煤炭行业的具体实情,在射频识别技术基础上,设计了井下人员跟踪管理的应用方案。本文的核心部分是RFID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了射频识别技术各部分硬件组成、工作原理以及在井下人员跟踪管理系统中应用的关键因素和可行性。另一主要研究部分是CAN总线作为井下传输媒介的主要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CAN总线与RFID与PC机的连接及信息传递方式。最后介绍了系统软件设计的总体框架、体系结构和实现方案,以及本文在实现过程中所用到的主要设计思想。

二、IEEE1284标准简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IEEE1284标准简介(论文提纲范文)

(1)驱动集成在虚拟桌面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管理员组、超级用户组、用户组权限与外设安装的关系实测
设备驱动管理
云桌面模版外设驱动系统集成
Windows 7安装HP1010打印机驱动方法
总结

(2)影像设备OM测试法解读(能源之星2.0版)(论文提纲范文)

1 操作模式功率法 (OM法) 测试项目的解读
    1.1 操作模式功率
    1.2 待机功率
    1.3 睡眠状态预设延迟时间
2 操作模式法 (OM) 的测试方法
    2.1 产品操作模式能耗和预设延迟时间的测试
    2.2 产品关闭状态能耗的测试 (测试过程见图1)
    2.3 案例分析 (见表6)
3 结论

(3)一种嵌入式USB MiniHost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 USB系统模型和拓扑结构
2 硬件设计
    2.1 电源电路
    2.2 USB接口电路
    2.3 MCU程序下载电路
    2.4 Reset电路
3 USB Host库设计
    3.1 Time Module部分
    3.2 Mini Host部分
4 并口到USB接口打印转换器实现
    4.1 打印转换器功能描述
    4.2 并口打印机数据传输过程
    4.3 USB接口打印机数据传输过程
    4.4 功能设计
    4.5 并口模块
    4.6 主模块 (Main Module)
5 结束语

(4)安全网络接口模块的硬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互联网的发展与网络安全
    1.2 安全网络接口模块技术及研究意义
        1.2.1 安全网络接口模块技术
        1.2.2 带缓冲区的并行接口通信
    1.3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安全网络接口模块的系统概述
    2.1 安全网络接口模块嵌入式系统
    2.2 网络接口模块嵌入式系统的硬件平台
        2.2.1 嵌入式系统的微处理器核心
        2.2.2 存储器
        2.2.3 安全功能芯片
        2.2.4 网卡芯片
        2.2.5 并口与串口
        2.2.6 硬件平台之外观
    2.3 网络接口模块的软件平台
        2.3.1 uClinux嵌入式操作系统
        2.3.2 Libtom密码库
    2.4 网络接口模块的安全性设计
        2.4.1 身份认证
        2.4.2 数据加密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带缓冲区的并口通信的概述
    3.1 并行接口通信工作原理
        3.1.1 并口与IEEE-1284并口
        3.1.2 IEEE-1284并口的五种通信模式
        3.1.3 并口的类型
        3.1.4 几种通信模式的握手协议
        3.1.5 并口的速度
    3.2 带缓冲区的并口通信的设计思路
        3.2.1 可行性分析
        3.2.2 并口电路模型
        3.2.3 并口传输协议
        3.2.4 反向传输过程的协议描述
        3.2.5 前向传输过程
        3.2.6 前向传输过程与反向传输过程的并行进行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缓冲区的FPGA设计
    4.1 FPGA的简介
        4.1.1 FPGA的概述
        4.1.2 Spartan-3E系列芯片之XC3S100E介绍
    4.2 ISE开发平台与IP核
        4.2.1 ISE开发平台
        4.2.2 IP核
    4.3 并行接口缓冲区的电路设计的FPGA实现
        4.3.1 FPGA芯片的外围接口
        4.3.2 并行接口缓冲区的电路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并口通信的实现与效果
    5.1 并口通信测试模型与流程
        5.1.1 并口通信测试模型
        5.1.2 并口通信测试流程
    5.2 测试板的电路设计
        5.2.1 测试板电路设计的整体框架
        5.2.2 控制模块的设计
        5.2.3 参数存储模块的设计
        5.2.4 数据产生模块的设计
        5.2.5 数据累加与核对模块;
        5.2.6 测试板的仿真波形图
    5.3 测试结果
        5.3.1 测试环境
        5.3.2 测试图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论文的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5)基于IEEE1284接口标准EPP模式的光栅信号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光栅位移传感器及其测量原理
    2.1 光栅位移传感器
    2.2 光栅位移传感器测量原理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IEEE1284 并行接口标准及 EPP 模式分析
    3.1 IEEE1284 并行接口标准
    3.2 EPP 模式分析
        3.2.1 EPP 模式信号引脚定义
        3.2.2 EPP 模式读写周期
        3.2.3 EPP 模式寄存器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光栅信号采集系统的硬件设计
    4.1 光栅信号采集系统硬件总体设计方案
    4.2 光栅信号处理电路
        4.2.1 硬件描述语言VHDL
        4.2.2 光栅信号处理电路设计流程
        4.2.3 细分与辩向模块
        4.2.4 24 位可逆计数模块
        4.2.5 接口模块
        4.2.6 主模块设计
        4.2.7 光栅信号处理电路的硬件实现
    4.3 单片机控制的并口通信部分硬件电路
        4.3.1 单片机与光栅信号处理电路的接口
        4.3.2 单片机与双口RAM 的接口
        4.3.3 PC 机与双口 RAM 的接口
        4.3.4 PCB 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光栅信号采集系统的软件设计
    5.1 单片机控制程序设计
    5.2 计算机并口驱动程序设计
        5.2.1 动态链接库及其工作原理
        5.2.2 驱动程序开发工具VC++6.0
        5.2.3 并口驱动程序设计
    5.3 计算机应用程序设计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基于微内核系统的设备驱动虚拟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虚拟化技术简介
        1.1.2 设备驱动虚拟化技术介绍
        1.1.3 目前微内核系统的设备驱动实现方式
        1.1.4 设备驱动重用背景和方式
    1.2 研究内容
    1.3 文章结构
第二章 微内核系统
    2.1 微内核系统简介
    2.2 DROPS项目
        2.2.1 DROPS项目简介
        2.2.2 L4/Fiasco及其内核机制
        2.2.3 L4Env
        2.2.4 DDE
        2.2.5 L4Linux
第三章 并口设备驱动的设计与实现
    3.1 实例设计目标
    3.2 LINUX并口马达驱动实现
        3.2.1 并口硬件设备简介
        3.2.2 Linux并口驱动架构
        3.2.3 Linux并口驱动API
        3.2.4 Linux并口马达驱动设计、实现
        3.2.4.1 引入的原因
        3.2.4.2 设计
        3.2.4.3 实现
    3.3 DDEPARPORT-基于DDE的L4/FIASCO并口马达驱动服务器
        3.3.1 DDEParport设计架构
        3.3.2 DDEParport IDL接口
        3.3.3 DDEParport Server
        3.3.4 DDEParport Client
        3.3.5 DDEParport运行
    3.4 L4LINUX DDEPARPORT STUB程序
第四章 性能评测
    4.1 性能测试方案
    4.2 测试方法和案例
    4.3 测试结果分析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和参与项目
致谢

(7)基于单片机的USB转ECP模式并口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ECP模式的协议
    2.1 ECP信号定义
    2.2 EC P模式下的主要寄存器
    2.3 EC P模式的传输控制时序
3 USB转ECP模式并口电路
4 软件设计
5 结语

(8)利用WinIo实现并口数据通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并行端口简单介绍
2 WinIo简介
3 在VC中借助WinIo实现并口操作
    3.1 测试并行端口的存在
    3.2 并行端口通信实现
4 结束语

(9)ARM与嵌入式Linux平台下SPP设计及驱动移植(论文提纲范文)

引 言
1 SPP协议
2 基于S3C2410A并口电路设计
3 驱动移植
    3.1 并口驱动层次结构
        1) 全局函数大多数用于设备驱动与并口子系统间的操作:
        2) 端口函数由底层驱动提供, 尽管核心parport module提供通用的默认例程。
    3.2 驱动移植
    3.3 lp底层驱动
        3.3.1 时序图
        3.3.2 驱动主要实现
        1) parport×××init (void) :
        2) parport×××writecontrol:
        3) parport×××readcontrol:
        4) parporthisensewritecontrol:
4 结 语

(10)基于RFID的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
    1.3 本文所做的工作
2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2.1 系统概述
    2.2 系统结构
3 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
    3.1 RFID 系统的构成
    3.2 电子标签
    3.3 读写器
    3.4 数字集成电路
    3.5 相关规范和标准
    3.6 RFID系统常用频段
    3.7 通信协议
4 CAN 总线原理
    4.1 CAN 总线简介
    4.2 CAN 总线特点和结构
    4.3 CAN 协议
    4.4 CAN 控制器
5 带CAN 控制器的单片机
    5.1 P8xC591 在 80C51 基础上增加的特点和功能
    5.2 概述
    5.3 引脚描述
    5.4 I/O 功能
    5.5 复位
    5.6 CAN 控制器局域网络
    5.7 CAN 报文的发送
    5.8 CAN 报文的接收
    5.9 总线长度及节点数的确定
    5.10 总线终端及网络拓扑结构
6 CAN 总线与 PC 机并行端口的接口
    6.1 PC 机并行端口简介
    6.2 IEEE1284 标准
    6.3 PeliCAN 与并行端口的接口电路设计
7 系统软件的总体设计思想
    7.1 系统软件的总休框架
    7.2 系统软件的功能模块
    7.3 系统软件的体系结构
    7.4 面向对象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7.5 系统软件的设计要求
    7.6 小结
8 实验结果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四、IEEE1284标准简介(论文参考文献)

  • [1]驱动集成在虚拟桌面的应用[J]. 林霞.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 2019(03)
  • [2]影像设备OM测试法解读(能源之星2.0版)[J]. 胡彩凤. 日用电器, 2015(04)
  • [3]一种嵌入式USB MiniHost系统设计与实现[J]. 梁宝娟,孙少波. 电子设计工程, 2012(06)
  • [4]安全网络接口模块的硬件设计[D]. 薛尚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2(04)
  • [5]基于IEEE1284接口标准EPP模式的光栅信号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D]. 董丽梅. 河北大学, 2010(03)
  • [6]基于微内核系统的设备驱动虚拟化技术研究[D]. 丁莹. 兰州大学, 2010(10)
  • [7]基于单片机的USB转ECP模式并口的设计与实现[J]. 钟志彬,刘志国.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0(03)
  • [8]利用WinIo实现并口数据通信[J]. 袁军,谭永东,任俊. 计算机与现代化, 2009(08)
  • [9]ARM与嵌入式Linux平台下SPP设计及驱动移植[J]. 孙晶艳,李明革,朴仁淑,郭铁颖,周广禄,钟玉珍.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8(06)
  • [10]基于RFID的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D]. 徐立军.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8(01)

标签:;  ;  ;  ;  ;  

IEEE1284标准介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