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印鹏[1](2022)在《产教融合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下,产业结构得到持续优化升级,产教融合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快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成为推进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重要要求,也是提升区域竞争优势的关键。本文主要分析了产教融合视域下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意义,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路径和对策,以全面提升产教融合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张海军[2](2021)在《茶文化下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路径探究》文中研究指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的提出使各大产业重视对人才创新能力的考查。而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领地,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我国特色的茶文化为引导,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并在创新实践中形成感悟,最终达到强化学生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的育人目标。为此,针对茶文化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发挥出的促进作用,提出具体落实茶文化下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的对策,为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参考。

石敏[3](2021)在《虚拟商业社会环境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构建研究——基于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兴未艾。在实践中,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仍然较低,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提高创业成功率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体验式教学理论,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irtual Business Society Environment,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从课程定位、培养目标、教学模式、内容体系、软硬件设施和师资水平等多方面构建课程体系,提升大学生企业CEO领导力、团队合作意识、竞争力和竞争意识,进而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李慧[4](2021)在《双创教育背景下大学生“一核五能”培养策略研究》文中指出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关系到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大学生的充分就业,也关系到创新型国家建设。文章简述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与能力培养体系中"一核五能"的内涵,探讨高校大学生"一核五能"的培养策略,并指出高校大学生"一核五能"的培养原则。高校要注重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坚持"五育并举"与"知行合一"的教育原则,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大学生的持续发展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能力与人际沟通能力。

江世银,张杰,毕清波,翟国[5](2021)在《金融学国家一流专业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金融学国家一流专业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研究是国内外高等院校与金融机构普遍关心的重要话题。专业知识全面及时的掌握、实践教学的加强和改进、创新能力的动力和源泉等都对创新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金融学国家一流专业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问题主要是,金融学专业知识跟不上创新的步伐,从理论知识走向创新桥梁的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创新的动力不足导致创新能力有待提升。适应创新发展的需要,全面及时掌握金融学专业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广泛开展各种实践教学创新活动,全程开展多元化的金融学创新实践竞赛,可以提升金融学国家一流专业学生创新能力。

王锐杰[6](2021)在《创新加工类企业管理新思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通过对大型机械制造加工类企业的薪酬绩效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发现,该类企业薪酬绩效管理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从内外部薪酬绩效水平调查来看,其仍需通过内部薪酬绩效的完善与优化,提升整体管控水平,从而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期待本次研究能够为大型机械制造加工类企业的薪酬绩效管理,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孟军,白钰莹,张战国,张誉蓉[7](2021)在《数学建模竞赛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数学建模竞赛是高等院校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为探究其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对我国农业类、工科类和综合类3类院校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从中获取基础数据,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模型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参与数学建模竞赛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显着促进作用,其中影响最为显着的是对大学生创新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使大学生的创新知识基础与创新思维能力在竞赛活动中得到了加强和提高。

尹传忠,郎铮煜,邱慧妍,李瑞艳[8](2021)在《新工科人才培养的STCP创新模式探讨——基于学科竞赛视角下因子分析法的例证》文中提出文章基于新工科对人才素质与能力的要求,构建学生、教师、课程及平台四位一体的STCP创新实践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以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学生为核心,强调教师在其中的关键作用,课程体系及实践平台为保障的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基本思路。设计以不同类型大学生科创竞赛为指标的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上海海事大学的18个工程类专业作为实例,采用因子分析法,将交通运输专业与其他17个专业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交通运输专业创新实践竞争力综合排名第二,仅次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实践能力发展相对均衡,一定程度上证明了STCP模式的有效性。从大学生实际发展需求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两个方面,提出了新工科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建议。

王海亮,刘祚祚[9](2021)在《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课程体系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新时代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课程体系,应当把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特征和课程构建原则,围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课堂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两个方面来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实践,充分发挥有效测评机制的作用,激发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努力培养塑造创新创业型时代新人。

杜磊,李猛[10](2021)在《能力提升视域下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少数民族地区重要且宝贵的人才资源,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双创教育,对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国家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存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化不足、缺乏专业的教师和适宜的教学环境、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多措并举以建设个性化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统一协调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制、打造专业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教辅团队、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是各高校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必要举措。

二、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产教融合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产教融合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能够更好地满足经济转型发展的要求。
    (二)可以提升高校教育教学质量。
    (三)有助于提升企业综合创新能力。
二、产教融合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创新创业教育意识和经验。
    (二)缺乏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三)缺乏高素质的师资团队。
    (四)校企人才协同培养机制不健全。
三、产教融合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路径
    (一)转变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方法。
    (二)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三)打造高素质的师资团队。
    (四)建立健全校企人才协同培养机制。
四、结语

(2)茶文化下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路径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茶文化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1.1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激发自主创新的能力
    1.2 促进创新经验的分享,培养学生正确的发展理念
2 茶文化下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路径探究
    2.1 以茶文化传承为导向,合理设置茶道茶艺选修课程体系
    2.2 以茶文化弘扬为引领,建设以茶为主题的创新实践项目
    2.3 以茶文化融入为目的,增设有关茶文化的实践教学内容
    2.4 以茶文化渗透为核心,构建基于茶文化的创业教育平台

(3)虚拟商业社会环境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构建研究——基于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献综述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 高校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途径
    (二)虚拟仿真实验课程构建现状及效果评估
        1. 虚拟仿真实验课程的建设情况
        2. 虚拟仿真实验课程的优势
        3. 虚拟仿真实验课程能有效契合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需求
    (三)研究评述
二、体验式教学理论基础及其在VBSE跨专业实训课程的应用
    (一)体验式教学的来源
    (二)体验式教学的内涵及特点
    (三)体验式教学在VBSE课程的应用
三、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构建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
    (一)明确VBSE课程的定位和培养目标
    (二)将体验式教学理论融入VBSE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
    (三)基于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目标导向,构建VBSE课程内容体系
    (四)完善VBSE课程的软、硬件设施与师资队伍建设
四、结束语

(4)双创教育背景下大学生“一核五能”培养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与能力培养体系中“一核五能”的内涵
    1. 一个核心
    2. 五项能力
二、高校大学生“一核五能”的培养策略
    1.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 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
三、高校大学生“一核五能”的培养原则
    1. 坚持“五育并举”的教育原则
    2. 坚持“知行合一”的教育原则
四、结语

(5)金融学国家一流专业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金融学国家一流专业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研究状况
二、金融学国家一流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形成的影响因素
    (一)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实践教学的重要影响
    (三)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三、金融学国家一流专业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问题分析
    (一)金融学专业知识跟不上创新的步伐
    (二)从理论知识走向创新桥梁的实践教学普遍流于形式
    (三)创新的动力不足导致创新能力普遍薄弱
四、金融学国家一流专业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对策
    (一)全面及时掌握金融学专业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二)广泛开展各种实践教学创新活动
    (三)全程开展多样化的金融学创新实践竞赛

(6)创新加工类企业管理新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目的
    ●方法
    ●数理统计分析方法
结果
    ●员工薪酬绩效满意度的整体调查结果
    ●影响员工内部薪酬绩效满意度的相关因素
    ●影响员工外部薪酬绩效满意度的相关因素
结论

(8)新工科人才培养的STCP创新模式探讨——基于学科竞赛视角下因子分析法的例证(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新工科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三、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证分析
    (一)因子分析法流程
    (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三)评价过程及结果分析
四、结语

(9)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课程体系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特征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课程宗旨的首创性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过程的探索性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结果的不确定性
二、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课程的构建原则
    (一)必须符合大学生认知能力
    (二)必须注重师生互动
    (三)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四)必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三、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路径
    (一)课程教学活动中科学设置创新创业实践
        1. 要加强产学研与创新创业教学环节相结合
        2. 要模拟教学与创新创业教学活动
    (二)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丰富课外实践
        1. 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提升创新能力
        2. 举办创业计划大赛提高创业素质
        3. 举办创新创业培训和论坛武装大学生头脑
        4. 丰富创新创业类社团,发挥朋辈效应
    (三)健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课程体系测评机制
    (四)高校加大投入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10)能力提升视域下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与意义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二)高校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二、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化不足
    (二)创新创业教育缺乏专业的教辅团队和教学环境
    (三)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内生动力不足
三、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探究
    (一)构建个性化少数民族大学生双创教育体系
    (二)构建统一协调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制
    (三)打造专业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教辅团队
    (四)激发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四、结语

四、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 [1]产教融合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研究[J]. 印鹏.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04)
  • [2]茶文化下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路径探究[J]. 张海军. 福建茶叶, 2021(12)
  • [3]虚拟商业社会环境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构建研究——基于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视角[J]. 石敏. 高教学刊, 2021(34)
  • [4]双创教育背景下大学生“一核五能”培养策略研究[J]. 李慧. 成才之路, 2021(34)
  • [5]金融学国家一流专业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研究[J]. 江世银,张杰,毕清波,翟国.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1(33)
  • [6]创新加工类企业管理新思路[J]. 王锐杰. 人力资源, 2021(22)
  • [7]数学建模竞赛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J]. 孟军,白钰莹,张战国,张誉蓉. 科技管理研究, 2021(22)
  • [8]新工科人才培养的STCP创新模式探讨——基于学科竞赛视角下因子分析法的例证[J]. 尹传忠,郎铮煜,邱慧妍,李瑞艳. 中国高校科技, 2021(11)
  • [9]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课程体系构建[J]. 王海亮,刘祚祚.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06)
  • [10]能力提升视域下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 杜磊,李猛. 大学, 2021(42)

标签:;  ;  ;  ;  ;  

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