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激酶CK2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蛋白激酶CK2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一、蛋白激酶CK2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宛晨晨,陈元利,樊婷婷[1](2021)在《蛋白激酶CK2的结构及其生理功能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蛋白激酶CK2是一种常见的、进化保守的、普遍存在的蛋白激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CK2具有多种磷酸化蛋白底物,这些底物在生长发育及各类疾病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CK2可以通过调控这些底物的磷酸化参与这些生理过程。文中简要综述了蛋白激酶CK2的结构特征及其在生长发育、免疫、肿瘤等疾病中的生理功能,以期为进一步研究CK2的调控机制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王亚越,孙娟[2](2021)在《下咽癌中差异表达的蛋白激酶及抑制剂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在头颈恶性肿瘤中,下咽癌恶性程度高,患者生存质量较差且通常预后不良。下咽癌的治疗采用手术为主的方式,并辅助以放化疗。术后患者喉功能受损严重,寻找能够尽量保护喉功能的治疗方法是目前研究的重点。靶向治疗对下咽癌患者保护喉功能、提高生存质量意义重大。研究发现,下咽癌发生过程中涉及多种蛋白激酶介导的信号通路及基因,对可能在这一过程中有重要意义的蛋白激酶PKC-β、CDK4/6、Cdc42、Rac1、STK33、CK2和PHLPP作一综述,以期为蛋白激酶抑制剂作为下咽癌治疗的靶点提供新的方向。

邢磊[3](2020)在《丹参SmMYB36及SmbHLH128蛋白的CK2磷酸化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属于双子叶植物唇形科鼠尾草属,又称红根、大红袍等。《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记载具有活血化瘀、调经等功效,此外对神经性衰弱失眠、冠心病、关节痛等也有疗效。丹参的有效药用成分有亲水性的酚酸类物质和亲脂性的丹参酮类物质。近年来,CK2已被广泛研究和显示可以磷酸化300多种已知的底物蛋白,参与多种发展途径,植物蛋白激酶CK2对于植物底物的磷酸化作用具有稳定增长的趋势。本研究以丹参为模式材料,克隆丹参Sm CK2基因,并运用生信软件对丹参Sm CK2基因及蛋白序列进行分析,使用酵母双杂交、pull down、Western blot等方法对丹参CK2与丹参转录因子Sm MYB36、Smb HLH128之间的互作进行研究,尝试探讨丹参Sm MYB36、Smb HLH128蛋白的翻译后修饰问题,为丹参次生代谢途径的研究提供一定数据支撑。1对丹参Sm CK2进行生信分析,得到Sm CK2由碳、氢、氧、氮、硫五种元素构成,蛋白均为疏水性蛋白,Sm CKA1、Sm CKA2、Sm CKA3、Sm CKA4为弱碱性蛋白,Sm CKB1、Sm CKB2为弱酸性蛋白。Sm CK2均不具有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不具有糖基化修饰。Sm CKA1、Sm CKA2、Sm CKA3、Sm CKA4定位于细胞核和线粒体基质空间,Sm CKB1、Sm CKB2定位于线粒体内膜和溶酶体上,还有部分在细胞质中起作用,二维和三维结构预测表明Sm CK2以α螺旋为主,并伴有无规则螺旋。2克隆丹参CK2基因,将Sm CK2片段构建到酵母表达载体p GBKT7,得到p GBKT7-Sm CKA1、p GBKT7-Sm CKA2、p GBKT7-Sm CKA3、p GBKT7-Sm CKA4、p GBKT7-Sm CKB1、p GBKT7-Sm CKB2。酵母双杂交验证发现Sm CK2不具有自激活活性。将Sm CK2片段构建到酵母表达载体p GADT7,得到p GADT7-Sm CKA1、p ADKT7-Sm CKA2、p GADT7-Sm CKA3、p GADT7-Sm CKA4、p GADT7-Sm CKB1、p GADT7-Sm CKB2后,与p GBKT7-Sm CKA1、p GBKT7-Sm CKA2、p GBKT7-Sm CKA3、p GBKT7-Sm CKA4、p GBKT7-Sm CKB1、p GBKT7-Sm CKB2分别进行酵母双杂交实验,发现丹参Sm CK2家族成员之间Sm CKB2与Sm CKA1、Sm CKA3、Sm CKB1存在互作关系。Sm CKB1与Sm CKB2各自分别自身发生耦合互作用。3将p GBKT7-Sm MYB361-153和p GBKT7-Smb HLH128?TAD分别与p GADT7-Sm CKA1、p ADKT7-Sm CKA2、p GADT7-Sm CKA3、p GADT7-Sm CKA4、p GADT7-Sm CKB1、p GADT7-Sm CKB2进行酵母双杂交实验,发现丹参Sm CKA2、Sm CKB1、Sm CKB2与丹参Sm MYB36存在互作,丹参Sm CKB1与丹参Smb HLH128存在互作。4将Sm CKA2片段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 ET32a,得到大小为66 k Da的Sm CKA2蛋白。通过pull down技术发现丹参Sm CKA2与丹参Sm MYB36存在互作。5将Sm MYB36和Smb HLH128片段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 ET32a,得到p ET32a-Sm MYB36、p ET32a-Smb HLH128,得到大小为36 k Da和83 k Da的Sm MYB36和Smb HLH128蛋白。与蛋白激酶CK2孵育,通过Western blot验证Sm MYB36能够被蛋白激酶CK2磷酸化。6将丹参Sm MYB6蛋白中的CK2磷酸化位点全部突变后,通过cell-free体系对其进行蛋白降解实验发现,蛋白稳定性明显增加,证明蛋白激酶CK2对丹参Sm MYB36蛋白的磷酸化促进了其通过26S蛋白酶体的降解。

宁贻崇[4](2020)在《p53相互作用蛋白CCDC106和ZCCHC10在癌症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p53功能障碍是导致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p53基因突变是p53功能失活的主要方式,在所有癌症病例中约有一半发生p53基因突变。在没有发生p53基因突变的肿瘤细胞中,p53正调控因子的表达下调或/和负调控因子的过度激活也可以导致野生型p53功能失活。本研究室前期发现CCDC106可以促进p53蛋白的降解,而ZCCHC10可以抑制p53蛋白的降解。本论文进一步对CCDC106和ZCCHC10在癌症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癌症发生发展的作用进行研究。研究方法: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和Western blot实验分别检测基因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量。采用慢病毒系统构建基因过表达和干扰的稳定细胞株。采用免疫共沉淀法和GST-pull down检测蛋白相互作用。核质分离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蛋白亚细胞定位。磷酸化抗体检测蛋白质的磷酸化。MTT法测定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平板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伤口愈合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采用皮下移植瘤小鼠模型研究CCDC106或ZCCHC10对体内肿瘤生长的影响。采用尾静脉注射小鼠模型研究ZCCHC10对肿瘤转移的影响。研究结果:一、CCDC106在乳腺癌和宫颈癌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1、在含有野生型p53(wtp53)宫颈癌HeLa细胞和乳腺癌MCF7细胞中干扰CCDC106可以增强p53蛋白的稳定,促进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存活、集落形成、迁移和侵袭。2、在含有wtp53的正常乳腺上皮HBL100和宫颈癌SiHa细胞中过表达CCDC106则促进p53蛋白的降解,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存活、集落形成、迁移和侵袭。3、CCDC106对p53突变的宫颈癌和乳腺癌细胞(C33A和MDA-MB-231)的细胞存活、集落形成、迁移和侵袭没有显着影响。4、本研究室以前通过体外磷酸化实验发现CCDC106的Ser-130和Ser-147位点是蛋白激酶CK2的磷酸化位点。本文进一步证实在细胞中CK2确实可以在Ser-130和Ser-147这两个位点磷酸化CCDC106。将CCDC106的Ser-130突变为Ala,则CCDC106不能与p53蛋白相互作用;而Ser-147突变为Ala,则CCDC106不能定位于细胞核中,说明Ser-130和Ser-147位点磷酸化分别是CCDC106与p53相互作用和核定位磷酸化所必需的。5、将CCDC106的Ser-130和Ser-147都突变为Ala,或用CK2抑制剂CX-4945处理细胞,可以抑制CCDC106的磷酸化和促癌能力。6、在异种移植小鼠模型中,野生型CCDC106可以促进p53的降解和肿瘤生长,而突变型CCDC106则没有作用。7、在含有wtp53的癌细胞系中干扰CCDC106基因的表达,可以增加细胞对CX-4945的敏感性。二、ZCCHC10在肺癌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1、通过对54对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ZCCHC10的表达分析,发现在肺腺癌组织中的ZCCHC10的表达水平低于相应的癌旁非癌组织。对癌症公共数据库的分析发现,癌组织中ZCCHC10的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生存率正相关。2、在含有wtp53的肺癌细胞中过表达ZCCHC10,显着抑制细胞的增殖、集落形成、迁移、侵袭和顺铂耐药,而在含有wtp53的正常肺细胞系Beas-2b中干扰ZCCCHC10则促进细胞的增殖、集落形成、迁移、侵袭和顺铂耐药。3、ZCCHC10对p53缺失的细胞(H358)或p53突变的细胞(H1437)的集落形成、增殖、迁移和侵袭没有影响。4、裸鼠皮下成瘤实验结果表明ZCCHC10过表达抑制肿瘤的生长,而裸鼠肿瘤转移模型实验结果表明ZCCHC10过表达抑制肿瘤的转移。5、免疫共沉淀证明野生型ZCCHC10蛋白能和p53蛋白相互作用,而突变其CCHC结构域,则不能与p53相互作用,说明ZCCHC10通过其CCHC结构域与p53发生作用。6、ZCCHC10抑制p53和MDM2之间的相互作用和MDM2介导的p53蛋白泛素化,从而增强p53蛋白的稳定性。7、p53抑制剂pifithrin-α减轻ZCCHC10过表达时对p53通路、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和上皮间质转换的影响,而p53激活剂Nutlin3可以反转ZCCHC10干扰引起的影响,说明ZCCHC10通过p53发挥作用。结论:1、在乳腺癌和宫颈癌中,CCDC106通过促进p53蛋白的泛素化和降解,发挥促癌作用。2、蛋白激酶CK2可以在Ser-130和Ser-147这两个位点磷酸化CCDC106,Ser-130和Ser-147位点的磷酸化分别是CCDC106与p53相互作用和核定位所必需的。3、在肺癌中,ZCCHC10通过抑制MDM2对p53蛋白的泛素化,增强p53蛋白的稳定性,从而抑制肺癌的进展和顺铂耐药性。

陈宏[5](2019)在《铂(Ⅳ)配合物与基于蛋白靶向降解的抗肿瘤化合物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设计合成并研究了两类抗肿瘤化合物,即铂(Ⅳ)抗肿瘤配合物以及具有蛋白靶向降解功能的抗肿瘤化合物。第一部分:铂类药物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化疗药物,开发毒副作用小、能克服顺铂耐药的新型铂配合物是铂类药物研发的目标。铂(Ⅳ)配合物因具有不同于铂(II)配合物的化学及生物学性质,已经成为新一代铂类抗肿瘤药物的研究热点。鉴于糖酵解抑制剂氯尼达明(LND)可以提高铂类药物的抗肿瘤活性,我们将LND偶联到铂(Ⅳ)配合物的轴向上合成了一系列铂(Ⅳ)抗肿瘤前药。其中,化合物2-1对LNCaP细胞具有优于顺铂的抗肿瘤活性,它能被抗坏血酸(VC)还原为铂(II)活性组分并释放出LND片段。在化合物2-1的作用下,肿瘤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升高,线粒体膜电位降低,并最终发生凋亡。肿瘤细胞中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s)活性的升高与铂类药物耐药性以及毒副作用的产生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将GSTs抑制剂NBDHEX偶联到铂(Ⅳ)配合物的轴向上合成了一系列铂(Ⅳ)抗肿瘤前药。研究发现,轴向上含有一个羟基和一分子NBDHEX的化合物3-2具有优异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且毒副作用小。它能通过抑制GSTs的活性来提高肿瘤细胞的铂摄取,对DNA造成严重损伤,并克服肿瘤细胞的顺铂耐药。抗肿瘤机制研究表明,化合物3-2能够通过内源性凋亡通路诱导骨肉瘤U2OS细胞、非小细胞肺癌A549和A549/DDP细胞发生凋亡,而且还能抑制骨肉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第二部分: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PROTAC)是一种双功能化学偶联物,它能依靠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PS)促进目标蛋白降解。由于具有不同于传统小分子抑制剂的作用机制,PROTAC已经成为目前抗肿瘤药研究的全新方向。蛋白激酶2(CK2)在细胞的生存和增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表达水平的升高与肿瘤的生成和恶化密切相关。我们以泊马度胺作为E3泛素连接酶募集配体,通过点击反应将其与CK2抑制剂CX-4945偶联到一起,合成了一系列靶向CK2蛋白的PROTACs。其中,化合物5-2具有不同于CX-4945的作用机制,它能以UPS依赖的方式促进CK2蛋白降解,进而抑制Akt的磷酸化并上调肿瘤抑制因子p53的表达水平。化合物5-2能迅速地诱导高表达CK2蛋白的MDAMB-231细胞发生凋亡,并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作为肿瘤细胞生长信号的第一转导分子,B-Raf激酶一直都是抗肿瘤药物研究的热门靶点。我们将泊马度胺与小分子Rigosertib偶联到一起,合成了一系列具有B-Raf蛋白降解功能的抗肿瘤化合物。其中,化合物6-2对高表达B-Raf蛋白的MCF-7细胞的抗肿瘤活性优于阳性对照化合物,它能以UPS依赖的方式促进B-Raf蛋白降解,进而下调抗凋亡蛋白Mcl-1的表达水平,最终引起细胞凋亡,并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

唐珊[6](2019)在《基于蛋白激酶CK2亚基作用位点的新型环肽抑制剂的优化及抗癌活性评价》文中指出蛋白激酶CK2因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及凋亡等生理过程调控而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被认定为癌症治疗的重要靶标,其抑制剂成为抗癌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来源。然而,多数作用于ATP结合口袋的小分子抑制剂因具有选择性差及成药性低等缺陷,而未能成为候选药物。因此,靶向作用于非ATP结合位点的抗癌CK2抑制剂的研发,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潜在的应用前景。CK2全酶是由催化亚基CK2α和调节亚基CK2β组成的四聚体结构。作用于CK2亚基结合位点的环肽抑制剂,通过阻断CK2α/CK2β亚基的相互作用,进而特异性的抑制CK2全酶的生物学功能,已成为CK2抑制剂研究中的新热点。本论文综合运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方法和生物学实验技术,开展基于亚基作用位点的新型环肽抑制剂的设计、优化及生物活性评价,为抗癌先导化合物的研发提供了思路和实验基础。1.基于CK2亚基作用位点的环肽抑制剂设计CK2β衍生物环肽Pc(cyclic peptide,Pc)因有效干扰α亚基与β亚基相互作用而阻断CK2全酶结构的形成,进而抑制其生物学功能。为进一步提高环肽与CK2的作用亲和力,在详细阐述Pc与CK2α之间的作用模式基础上,运用蛋白-多肽相互作用结合能计算预测方法,开展基于氨基酸突变策略的新型环肽抑制剂设计。结果表明,Arg186、Tyr188和Phe190因具有较大的结合能贡献而认定为关键残基,在新型环肽设计中予以保留;对于Leu187、Ile192、His193残基,提出了通过增大或延长其侧链结构的设计思路,以增强其与CK2α之间的疏水性作用,综合考虑理论结合能计算结果,设计了L187V(Leu187突变为Val),I192F(Ile192突变为Phe),I192W(Ile192突变为Trp),H193F(His193突变为Phe)及H193W(His193突变为Trp)共五个环肽抑制剂。2.新型环肽的合成及其与CK2α结合力评价研究运用固相合成法和Fmoc正交保护策略,选用Rink树脂,按照环肽的C端到N端的序列顺序,依次将含有Fmoc保护基团的氨基酸连接在Rink树脂上,得到线性的多肽,再进行切割与树脂分离,并将其形成二硫键环化,纯化得到环肽,进行结构表征。为评价环肽与CK2α的结合力,运用等离子共振方法(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选择适用于蛋白-多肽相互作用检测的CM5芯片,预富集并确定最佳的检测条件,将CK2偶联在芯片上,检测不同浓度环肽与CK2α的亲和力。结果表明,环肽抑制剂与CK2α的亲和力由强到弱依次为:I192F,L187V,Pc,H193F,I192W,H193W。其中,I192F的平衡解离常数KD为0.5μM,与CK2α具有最强的亲和力。3.新型环肽抑制剂的抗癌活性评价为进一步探究所合成环肽的抗癌活性,在肺癌细胞A549和肝癌细胞Hep G2中,运用CCK8法、磷脂酰丝氨酸外翻分析法(Annexin-V法)和细胞划痕法分别检测了环肽抑制剂抗细胞增殖、促凋亡以及抑制细胞迁移的活性。结果表明,环肽抑制剂H193W,H193F和I192F对A549和Hep G2的抗细胞增殖活性均优于Pc。同时,H193W与I192F还对上述两种细胞表现出显着的促凋亡活性。另外,I192F也表现出良好的抑制肿瘤细胞迁移的能力。综上,I192F表现出最强的抗增殖,促凋亡以及抑制细胞迁移的活性,有望成为抗癌多肽药物先导物。综上所述,本论文综合运用计算机辅助肽类药物设计、蛋白-多肽相互作用检测和细胞生物学实验等方法,设计、合成了新型CK2亚基作用位点的环肽抑制剂,并进行抗癌活性评价,为抗癌多肽药物的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指导。

吕游[7](2018)在《炎症因子诱导胰岛β细胞凋亡模型中CK2/NF-κB信号通路的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炎症介导的胰岛β细胞凋亡是糖尿病发生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转录因子NF-κB在此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其信号通路被多种炎症因子、代谢应激等激活后,导致NF-κB从细胞浆向细胞核内移位,从而诱导胰岛β细胞凋亡。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发现,CK2与细胞凋亡存在密切的关系。而CK2是否通过NF-κB信号通路参与调控胰岛细胞凋亡的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本研究应用炎症因子(TNF-α+IFN-γ+IL-1β)联合作用于胰岛β细胞系MIN6,建立胰岛β细胞凋亡模型;观察在炎症环境下胰岛β细胞凋亡情况以及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另外,通过siRNA下调CK2的蛋白表达,比较siRNA干预前后CK2对于胰岛β细胞凋亡、NF-κB信号通路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联合应用不同浓度梯度的炎症因子处理胰岛β细胞系MIN6,分别处理24小时、48小时及72小时。CCK法检测胰岛β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及Hoechst/PI染色检测胰岛β细胞凋亡。免疫荧光检测炎症因子处理后的不同时间NF-κBp65从胞浆向胞核移位情况。Western blot(WB)法检测CK2、NF-κB信号通路中NF-κB p65、磷酸化p65、NF-κB抑制蛋白IκB、磷酸化IκB、IκB激酶IKK,凋亡相关因子bax及bcl-2,以及胰岛素转录关键因子PDX-1和Maf A的蛋白表达的变化。ELISA法检测胰岛β细胞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水平(glucose-stimulated insulin secretion,GSIS)。结果:炎症因子(TNF-α+IFN-γ+IL-1β)联合作用可显着降低细胞活力,造成胰岛β细胞凋亡,细胞凋亡程度呈浓度及时间依赖。应用炎症因子处理MIN6细胞系72小时后,bcl-2的蛋白表达下降(P<0.05),bax的蛋白表达升高(P<0.05),提示炎症因子可能通过调节bax和bcl-2的表达来诱导胰岛β细胞的凋亡。在炎症因子诱导的胰岛β细胞凋亡模型中,发现IκB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NF-κBp65蛋白表达降低(P<0.05),磷酸化p65表达增加(P<0.05),p65从胞浆向胞核移位。结果表明炎症因子作用下,IκB被激活后降解,促进p65的移位,从而激活NF-κB信号通路。在构建的胰岛β细胞凋亡模型中,PDX-1及Maf A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5)。在正常MIN6细胞和MIN6凋亡模型中行GSIS试验,分别将上述两组细胞置于葡萄糖浓度为3.3mmol/L(低糖)和16.7mmol/L(高糖)的环境下,发现在低糖环境中,两组分泌的胰岛素水平未见显着差异,而在高糖环境中,凋亡模型组的胰岛素分泌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证明炎症因子明显损伤胰岛β细胞在高血糖环境中分泌胰岛素的能力。通过siRNA降调CK2蛋白的表达后发现胰岛β细胞凋亡程度减少。抑凋亡因子bcl-2表达升高(P<0.05)。表明抑制CK2能够减少胰岛β细胞凋亡。在NF-κB信号通路中,下调CK2后能够减少IκB的降解从而抑制IκB从三聚体中的解离;同时能够减少NF-κBp65从细胞浆移位到细胞核,证明下调CK2可抑制胰岛β细胞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在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上,下调CK2后PDX-1和Maf A的蛋白表达较单纯炎症因子组升高,炎症因子导致的胰岛β细胞的GSIS下降得到部分缓解。说明抑制CK2的表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由于炎症因子作用所导致的胰岛β细胞功能的下降。结论:炎症因子可以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来诱导胰岛β细胞的凋亡。降调CK2能够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减轻胰岛β细胞的凋亡。

杨波[8](2018)在《抑制蛋白激酶CK2α对顺铂在非小细胞肺癌化疗中增敏作用的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NSCLC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肺部肿瘤,它的侵袭性较强,预后较差,而在所有的肺癌中,NSCLC的比例约为80%。对于NSCLC,最主要的治疗为根治性的手术切除,然而由于缺乏早期特异性的诊断方法,在确诊之后有很多的患者已经失去了手术时机。化疗在NSCLC的治疗策略中仍占据着不可撼动的地位,约60%的患者化疗是有效的[2,3],然而化疗的疗效不是特别显着[4,5]。因此,找到方法从根本上提高化疗的疗效从而提升NSCLC患者的无瘤生存期有着重要的意义。以CDDP为基础的系统性及辅助性化疗是NSCLC药物治疗的主要手段[6],甚至有时可以达到根治程度。但是,在使用CDDP化疗时,肿瘤细胞本身固有的和/或化疗后期出现的对CDDP药物的抵抗极大程度的降低了治疗效果,而CDDP耐药的分子机制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因此化疗增敏让我们产生了极大的兴趣。CK2是一种在哺乳动物细胞内大量存在的第二信使非依赖性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7],为一四聚体异构而成的全酶,它包含两个催化亚基:α和/或α,;两个调节亚基:β。其中CK2α在其中起到主要作用,特别在NSCLC中CK2α较其他亚基有着明显的过表达,且CK2α具有癌基因的致癌效应,并与细胞的存活、凋亡、侵袭、迁移能力存在密切关系,这强调了CK2α与NSCLC肿瘤发生、发展及预后的相关性。同时还有报道表明CK2α在肺癌组织、细胞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甚至可能成为NSCLC化学药物治疗的潜在靶点,但是其具体机制尚未明确[12]。那么对于CK2α在NSCLC的化疗中所起到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就变得尤为重要了。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CK2α的表达与NSCLC病人的临床指标及预后生存关系,分析CK2α在CDDP介导的NSCLC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和凋亡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由此来探索对NSCLC的联合用药治疗,提高CDDP的化疗疗效,从而达到化疗增敏。方法:1.在国际生物信息中心(www.ncbi.nlm.nih.gov)搜索确认CK2α基因名称:CSNK2A1,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http://ualcan.path.uab.edu/index.html)数据库中搜索CSNK2A1所对应的数据,从中查找CSNK2A1在NSCLC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情况。2.本研究选取了经术后病理证实为NSCLC的病人60例,非恶性肺部肿瘤病人4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60例NSCLC癌组织、癌旁组织和40例非恶性肺部肿瘤组织中CK2α的表达,分析CK2α的表达情况与病人临床一般资料的关系。3.从基因表达综合(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http://www.ncbi.nlm.nih.gov/geo/)数据库中下载GSE42127芯片数据,样本总共176例原发性NSCLC肿瘤组织样本,从中找到CSNK2A1对应探针的表达数据,根据CK2α表达水平,结合病人生存时间数据,绘制生存曲线。4.通过MTT法检测CDDP时间和浓度梯度对NSCLC细胞增殖率的影响;流式细胞术(Annexin V-FITC和PI双染)检测CDDP浓度梯度对NSCLC细胞凋亡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CDDP对NSCLC细胞内Cleaved caspase-3、Cytochrome C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及CDDP浓度梯度对NSCLC细胞内CK2α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5.通过MTT法、平板克隆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流式细胞术Rhodamine123染色法、Western blot法检测通过抑制CK2α对CDDP作用下的NSCLC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能力、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及细胞内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6.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p38 MAPK特异性抑制剂对CDDP诱导NSCLC细胞凋亡的p38 MAPK信号通路关键串联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CK2α抑制剂和si RNA基因沉默CK2α基因对CDDP诱导NSCLC细胞中PML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通过Hochest染色法及免疫荧光观察CK2α抑制剂对CDDP诱导NSCLC细胞内Honest和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基因(promyelocytic leukemia gene,PML)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以此探讨抑制CK2α增强CDDP诱导NSCLC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7.通过裸鼠皮下移植NSCLC瘤模型检测CK2α抑制剂对CDDP诱导体内NSCLC肿瘤生长抑制作用的影响。8.实验所得数据均经过三次以上实验重复验证,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D)形式表示,所得相关数据使用SPASS Statistic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及分析,相关影像学统计使用仪器配套软件进行分析,计数数据采用X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对曲线进行logrank检验,不同实验组之间的数据对比,使用ANOVA进行分析,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表示存在显着的统计学差异。结果:1.TCGA数据库中,CSNK2A1所对应的数据显示CK2α在肺腺癌(P<0.05)、鳞癌(P<0.05)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着高于正常组织。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K2α在NSCLC组织、癌旁组织和非恶性肺部肿瘤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1.7%、11.7%和22.5%,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率显着高于癌旁组织(61.7%vs11.7%;P<0.05),也高于非恶性肺部肿瘤组织(61.7%vs22.5%;P<0.05)。3.统计分析结果显示CK2α的阳性表达率及表达强度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与否及肿瘤的TNM分期无关(P>0.05),但与NSCLC组织的病理分化程度具有显着相关性(P<0.05)。4.Kaplan-Meier曲线生存分析结果显示,CK2α低表达者生存期较长,高表达者生存期较短(P<0.05)。5.MTT法检测NSCLC细胞增殖结果显示:CDDP能够抑制H157、A549、H226细胞的增殖活性,并且在一定的范围内,CDDP对NSCLC细胞增殖的抑制呈现出浓度和时间的依赖性。6.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随着CDDP浓度的增加,H157、A549、H226细胞的早期凋亡率随之增加。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随着CDDP作用浓度和时间的增加,NSCLC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Cytochrome C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增高。7.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随着CDDP浓度的增加,NSCLC细胞中CK2α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增高。8.MTT法检测结果显示:在CK2α抑制剂作用下,CDDP对NSCLC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增强;平板克隆实验结果显示:CK2α抑制剂可进一步显着增强CDDP对NSCLC细胞集落形成的抑制。9.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CK2α抑制剂可增强CDDP对NSCLC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抑制。10.流式细胞术Rhodamine 123染色法检测结果显示:CK2α抑制剂可进一步增强CDDP对NSCLC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水平的下调作用。CK2α抑制剂和si RNA基因沉默CK2α基因增强了CDDP诱导的NSCLC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11.抑制CK2α增强CDDP诱导NSCLC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CDDP激活了p38 MAPK信号通路,使得p38 MAPK磷酸化,p38 MAPK磷酸化后进一步激活CK2α,CK2α使得PML磷酸化增多,这种磷酸化的发生导致了蛋白酶介导的多聚泛素化的PML降解,从而导致了PML下调。而抑制CK2α,PML的磷酸化减少,蓄积增多,从而增强了CDDP对NSCLC细胞的凋亡效应。12.裸鼠皮下移植瘤实验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TBB给药组的生长抑制不明显,CDDP给药组和CDDP联合TBB给药组的肿瘤体积和重量抑制率增高,而且CDDP联合TBB给药较CDDP单独给药,对肿瘤的生长抑制更加明显。Western blot法检测肿瘤组织胞浆内相关蛋白结果显示:CDDP联合TBB组的Cleaved caspase-3和Cytochrome C的表达水平较TBB组、CDDP组升高,CDDP联合TBB组的CK2α的表达水平较CDDP组降低,而PML的表达水平较CDDP组升高,结果与体外实验相一致。结论:1.在临床相关研究中证实了CK2α在NSCLC组织中过表达,并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CK2α表达水平与NSCLC组织病理分化程度相关,推测CK2α可能与NSCLC的发生、发展过程相关,CK2α的表达强度检测可作为判定NSCLC恶性程度的潜在指标之一。2.蛋白激酶CK2α的过表达可能与NSCLC患者的预后相关,可作为NSCLC患者的一项不良愈后指标。3.联合使用CDDP和CK2αsi RNA或者CDDP和CK2α抑制剂在抑制NSCLC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和促进NSCLC细胞凋亡方面比单独使用CDDP更加有效。4.抑制蛋白激酶CK2α使CDDP在NSCLC化疗中增敏的作用机制:CDDP激活了p38MAPK信号通路,使得p38MAPK磷酸化,p38MAPK磷酸化后进一步激活CK2α,CK2α使得PML磷酸化增多,这种磷酸化的发生导致了蛋白酶介导的多聚泛素化的PML降解,从而导致了PML下调。而抑制CK2α,PML的磷酸化减少,蓄积增多,从而增强了CDDP对NSCLC细胞的凋亡效应,达到化疗增敏。5.CK2α可能成为NSCLC分子治疗的潜在靶点,对CK2α抑制剂的研究和应用对NSCLC的治疗具有深远的临床意义。

李倩雯[9](2018)在《抑制蛋白激酶CK2活性增强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敏感性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蛋白激酶CK2在肺癌中的表达以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目的:探究蛋白激酶CK2在肺癌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与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1)Genecard网站检索(2)Western blot法检测CK2α、α’和β亚基蛋白在肺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3)TCGA数据库检索CK2各亚基基因(4)免疫组化法检测CK2各亚基蛋白在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5)Kaplan-Meier Plotter网站检索CK2各亚基基因表达与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6)免疫组化法检测CK2α蛋白表达,分析其与肺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1)CK2各亚基蛋白在A549和H460细胞中均高表达。(2)CK2各亚基蛋白在肺癌细胞中均表达且高于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的表达。(3)CK2各亚基基因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4)CK2各亚基蛋白在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组织中均表达,且表达高于癌旁组织。(5)CK2α和β亚基基因高表达的肺癌患者均预后不良。(6)CK2α蛋白表达高的肺腺癌患者预后差。结论:蛋白激酶CK2在肺癌细胞和组织中均表达,且在肺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并与肺癌患者预后负相关。第二部分:放射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中蛋白激酶CK2亚定位及激酶活性的影响目的:探究X线照射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对CK2蛋白在细胞内亚定位以及CK2激酶活性的影响。方法:1、免疫荧光染色检测A549和H460细胞接受X线照射后CK2各亚基在细胞中亚定位的变化。2、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接受X线照射后CK2各亚基在细胞核及细胞质表达量的变化。3、激酶活性实验检测X线照射后CK2激酶活性的变化。结果:1、A549和H460细胞X线照射后1h CK2各亚基在细胞核内表达增多,持续至6h以上。2、Western blot法检测A549和H460细胞X线照射后CK2各亚基在细胞核内蛋白表达增多。3、激酶活性实验检测A549和H460细胞在X线照射后6h激酶活性增高。结论:X线照射后蛋白激酶CK2在细胞核内表达增高,激酶活性增高,提示CK2可能参与了X线照射后细胞内生物过程的调控。第三部分:抑制蛋白激酶CK2活性对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敏感性的影响目的:探究抑制蛋白激酶CK2活性对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1、激酶活性实验检测25μM CK2抑制剂醌茜素处理A549和H460细胞6h或24h后CK2激酶活性的变化。2、CCK8法检测12.5μM、25μM或50μM醌茜素处理24h、48h或72h后对细胞活力的影响。3、克隆形成实验检测12.5μM、25μM、50μM醌茜素或si-CK2α作用后对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4、流式细胞实验检测25μM醌茜素与4Gy X线照射联合作用对细胞凋亡以及细胞周期的影响。5、Ed U染色检测25μM醌茜素与4Gy X线照射联合作用对细胞DNA复制的影响。6、免疫荧光染色检测25μM醌茜素或si-CK2α作用与4Gy X线照射联合作用对细胞γ-H2AX和53BP1焦点形成的影响。7、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醌茜素与X线照射联合作用对移植瘤生长的影响。结果:1、25μM醌茜素处理A549和H460细胞6h或24h后均可有效抑制CK2的激酶活性。2、醌茜素处理可有效抑制A549和H460细胞活力。3、醌茜素与si-CK2α处理均可降低A549和H460细胞放射后存活分数,增强细胞放射敏感性。4、醌茜素与X线照射联合作用与醌茜素单独处理相比未能进一步增加A549和H460细胞凋亡但与两者单独处理相比均可明显增加G2/M期阻滞。5、醌茜素与X线照射联合作用与两者单独处理相比均可明显抑制A549和H460细胞DNA复制。6、醌茜素或转染si-CK2α处理均可增加A549和H460细胞X线照射后各时间点γ-H2AX焦点数,减少53BP1焦点数。7、醌茜素与X线照射联合作用与两者单独处理相比可进一步抑制H460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结论:抑制蛋白激酶CK2活性可增强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敏感性。第四部分:抑制蛋白激酶CK2活性通过抑制IL-6/JAK/STAT3通路增强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敏感性目的:探究抑制蛋白激酶CK2活性增强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敏感性的主要信号通路机制。方法:1、实时定量PCR法检测A549和H460细胞接受4Gy X线照射1h、6h和24h后IL-6 m RNA水平。2、Elisa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25μM醌茜素和X线照射后IL-6分泌量。3、Western blot法检测醌茜素和X线照射后细胞p-JAK/JAK和p-STAT3/STAT3的蛋白表达变化。4、克隆形成实验检测100 ng/ml IL-6和25μM醌茜素作用对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5、Western blot法检测100ng/ml IL-6和25μM醌茜素作用对细胞p-JAK/JAK和p-STAT3/STAT3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1、A549和H460在X线照射后IL-6 m RNA水平显着升高。2、醌茜素作用可抑制X线照射引起的IL-6分泌升高。3、醌茜素作用可抑制X线照射引起的p-JAK和p-STAT3的蛋白表达升高。4、醌茜素作用可降低IL-6处理引起的细胞放射抵抗。5、醌茜素作用可降低IL-6处理引起的p-JAK和p-STAT3的蛋白表达升高。结论:抑制蛋白激酶CK2活性主要通过抑制IL-6/JAK/STAT3通路增加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敏感性。

武菲[10](2018)在《Apelin-13通过Gαi/Gαq-CK2α通路抑制脑缺血诱发的内质网应激及凋亡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缺血性脑卒中多是由于血栓形成,造成梗阻血管供血区域氧气、营养物质供应中断。缺血中心区神经元因急性氧糖剥夺发生坏死,无法挽救;而缺血中心区周围的半暗带神经元则发生渐进性凋亡,仍有机会挽救。近年来,脑缺血再灌注诱发的神经元凋亡是神经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开发能够切实保护神经元、抵抗凋亡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神经元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可以诱发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进一步激动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若ERS未超过细胞代偿能力,通过UPR解除ERS,神经元将不会发生凋亡;若损伤刺激过强,ERS过强、持续时间过长,最终活化促凋亡分子C/EBP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转录因子同源蛋白(C/EBP-homologous protein,CHOP)等,神经元将发生凋亡。已证实ERS及ERS诱发的凋亡是I/R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葡萄糖调节蛋白78(78 KDa Glucose-Regulated Protein,GRP78)/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2α(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2α,e IF2α)-活化转录因子4(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4,ATF4)-CHOP信号通路是其中的关键分支。蛋白激酶CK2(Casein kinaseⅡ,CK2)是一种多功能、高度保守的丝/苏氨酸蛋白磷酸转移酶,CK2在多种细胞模型中起着促进细胞存活,抵抗凋亡的作用。特别在肿瘤细胞中CK2上调,使细胞对凋亡刺激不敏感;而抑制CK2则诱发肿瘤细胞ERS,进而凋亡。但在神经系统中CK2是否参与调制ERS,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将着眼于ERS分支之一的GRP78/eIF2α-ATF4-CHOP信号通路,研究脑I/R损伤是否激动此信号通路,并探究在神经元中CK2是否参与调制其活化。神经肽Apelin为G蛋白耦联受体(G-protein-coupled receptor,GPCR)血管紧张素AT1相关受体(putative receptor protein related to the angiotensin receptor AT1,APJ)的内源性配体之一。近年来有报道Apelin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可对抗兴奋性毒性损伤、氧化应激、血清剥夺诱发的凋亡、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凋亡等,但其机制尚未明确。本研究将重点探讨Apelin/APJ是否参与调节CK2的表达,是否调制ERS的激动,并研究可能的信号转导机制。本研究首先以Wistar大鼠构建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reperfusion,MCAO/R)模型,通过Western blot检测MCAO-2h/R 0h、12h、24h、72h不同时间点ERS的重要分支GRP78/eIF2α-ATF4-CHOP各个分子表达水平,发现MCAO/R诱导GRP78/eIF2α-ATF4-CHOP通路活化。其中GRP78作为上游的分子伴侣,表达高峰出现在MCAO-2h/R-12h,eIF2α磷酸化水平、ATF4、CHOP表达水平均显着升高,于MCAO-2h/R-24h达峰值。此外,我们采用Western blot检测MCAO/R不同时间点CK2的催化亚基CK2α、调节亚基CK2β的表达变化,发现随MCAO/R进展,CK2α、CK2β进行性降低。原代皮层神经元制备氧糖剥夺/复氧(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模型,同样证实OGD/R诱导GRP78/e IF2α-ATF4-CHOP通路活化,同时伴随CK2α、CK2β进行性下调。接下来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催化亚基CK2α在神经元内的分布,发现部分CK2α免疫阳性可以与内质网特异性标记物KDEL共定位,即部分CK2α分布于内质网中,因此有可能与内质网膜上、内质网中的蛋白质相互作用。以CK2化学性抑制剂CX-4945及特异性CK2αsiRNA处理原代皮层神经元,酶活性检测提示CX-4945可有效抑制CK2活性,CK2αsiRNA通过抑制CK2α表达也可显着抑制CK2。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不论CK2活性抑制或催化亚基表达抑制,均可显着激活GRP78/eIF2α-ATF4-CHOP信号通路。TUNEL染色结果显示,抑制CK2活性或抑制CK2α表达均可诱发神经元凋亡。证实在神经元中CK2可能是ERS的负性调节因子,脑I/R损伤导致的CK2抑制是ERS及凋亡的诱因。本研究以Wistar大鼠制备MCAO/R模型,侧脑室注射Apelin-13(0.5μg/g)预处理,通过TTC染色检测梗死灶体积,可见MCAO/R可诱发明显的梗死灶,而Apelin-13可显着减小梗死灶体积,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pelin-13可有效抑制GRP78/eIF2α-ATF4-CHOP通路激活,同时上调CK2α及CK2β表达。原代皮层神经元制备OGD/R模型,Apelin-13(10nmol/L)预处理可显着减轻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释放,上调CK2α及CK2β,提高CK2酶活性,抑制GRP78/eIF2α-ATF4-CHOP通路中各分子的表达,显着抑制神经元凋亡。如前证实在体与离体模型中Apelin-13均可抑制ERS,同时上调CK2表达,而CK2可能为ERS的负性调节因子,因此推测Apelin-13抑制MCAO/R或OGD/R诱发的ERS及凋亡可能是通过上调CK2实现的。进一步实验以CK2αsiRNA抑制其表达,发现Apelin-13上调CK2α、提高CK2酶活性、抑制GRP78/e IF2α-ATF4-CHOP激活、抑制凋亡的效应均被逆转,但Apelin-13仍可促进CK2β表达,接近基础值。证实(1)神经元中CK2活性主要来自其催化亚基CK2α;(2)CK2β并不参与调制ERS,CK2α为ERS的负性调节因子;(3)Apelin-13可同时上调CK2α、CK2β,通过CK2α抑制ERS及凋亡。已有报道APJ主要与Gαi或Gαq耦联,为验证Apelin/APJ对CK2的调节是通过何种信号转导实现的,进一步实验以原代皮层神经元制备OGD/R模型,给予Gαi抑制剂PTX或Gαq抑制剂UBO-QIC及Apelin-1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pelin-13可逆转OGD/R损伤导致的CK2α下调、CHOP活化,Gαi抑制剂PTX、Gαq抑制剂UBO-QIC均能阻断Apelin-13的作用,且效果相近。TUNEL染色同样证实Apelin-13可显着降低凋亡率,而Gαi抑制剂PTX、Gαq抑制剂UBO-QIC均逆转了Apelin-13的作用,两者效果相近。说明Apelin-13对CK2α的调制既可通过Gαi又可通过Gαq,即Apelin/APJ可通过Gαi或Gαq调制CK2α,从而实现对GRP78/e IF2α-ATF4-CHOP信号通路的调控。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1)缺血性脑卒中可激动内质网应激的重要分支GRP78/eIF2α-ATF4-CHOP信号通路;(2)缺血性脑卒中可导致蛋白激酶CK2催化亚基CK2α、调节亚基CK2β下调,即CK2抑制;(3)首次证实在神经元中CK2为内质网应激的负性调节因子,CK2活性抑制或CK2α表达抑制均可诱发ERS及凋亡;(4)首次证实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的CK2抑制是GRP78/eIF2α-ATF4-CHOP信号通路活化并诱发凋亡的原因,这也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机制之一;(5)首次发现Apelin-13通过上调CK2α从而抑制内质网应激及其诱导的凋亡,Apelin-13也可上调CK2β,但并不参与损伤调节机制;(6)首次发现Apelin-13/APJ通过Gαi/Gαq实现信号转导,调制CK2α-GRP78/eIF2α-ATF4-CHOP信号通路,从而保护神经元、抵抗内质网应激及其诱导的凋亡。本研究首次证明了在神经元中CK2,主要是其催化亚基CK2α,为内质网应激的负性调节因子,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发的CK2抑制是内质网应激及凋亡的诱因,而Apelin/APJ通过Gαi/Gαq上调CK2α,从而实现对GRP78/eIF2α-ATF4-CHOP信号通路的调制,抑制凋亡。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研究Apelin/APJ及CK2的神经保护作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本研究证实APJ、内质网应激关键通路及蛋白激酶CK2,特别是CK2α,可作为缺血性脑卒中新的治疗靶点,开发针对内质网应激的药物,或者APJ和CK2的激动剂,在理论上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但仍需进一步研究。

二、蛋白激酶CK2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蛋白激酶CK2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蛋白激酶CK2的结构及其生理功能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CK2的亚基组成与结构特征
    1.1 动物蛋白激酶CK2
    1.2 人类蛋白激酶CK2
    1.3 植物蛋白激酶CK2
2 蛋白激酶CK2的功能
    2.1 CK2与免疫调节
    2.2 CK2与肿瘤
    2.3 CK2与发育
    2.4 CK2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2.5 CK2与血管系统生物学
    2.6 CK2与病毒性疾病
3 蛋白激酶CK2的抑制剂
4 总结与展望

(2)下咽癌中差异表达的蛋白激酶及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蛋白激酶概述
2 下咽癌中差异表达的蛋白激酶及抑制剂
    2.1 蛋白激酶C
    2.2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
    2.3 Rho GTP酶
        2.3.1 Cdc42
        2.3.2 Rac1
    2.4 STK33
    2.5 蛋白激酶CK2
    2.6 PHLPP
3 蛋白激酶抑制剂应用于下咽癌治疗的可能性
4 展望

(3)丹参SmMYB36及SmbHLH128蛋白的CK2磷酸化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丹参及其药用活性成分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2 R2R3-MYB及 bHLH转录因子调控丹参药用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1.2.1 R2R3-MYB转录因子调控丹参药用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1.2.2 bHLH类转录因子调控丹参药用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1.3 蛋白激酶CK2(Casein Kinase Ⅱ)对bHLH及 R2R3-MYB转录因子磷酸化修饰研究进展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植物材料
        2.1.2 菌株与载体
        2.1.3 试剂和工具酶
        2.1.4 培养基
        2.1.5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基因克隆及生信分析
        2.2.2 酵母双杂交
        2.2.3 蛋白原核表达及Western blot
        2.2.4 GST-pull dowm
        2.2.5 植物材料总蛋白的提取
        2.2.6 SmMYB36与SmbHLH128 特异性抗体制备
第三章 结果
    3.1 SmMYB36及SmbHLH128 蛋白的CK2 磷酸化位点预测
    3.2 丹参SmCK2家族基因的生信分析
        3.2.1 SmCK2蛋白理化性质分析
        3.2.2 SmCK2启动子分析
        3.2.3 SmCK2蛋白的信号肽、跨膜结构域及亚细胞定位预测
        3.2.4 SmCK2蛋白的修饰位点预测
        3.2.5 SmCK2蛋白的保守结构域预测
        3.2.6 SmCK2蛋白的二级卷曲结构预测
        3.2.7 SmCK2蛋白的三级结构预测
        3.2.8 丹参SmCK2 与拟南芥AtCK2 多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树的构建
    3.3 SmCK2的时空表达分析
    3.4 酵母双杂验证丹参SmCK2与SmMYB36及SmbHLH128 的互作
        3.4.1 SmCK2自激活活性分析
        3.4.2 酵母双杂验证丹参SmCK2家族内部互作情况
        3.4.3 酵母双杂验证丹参SmCK2与SmMYB36及SmbHLH128 的互作
    3.5 Pull-down验证丹参Sm CKA2与SmMYB36 的互作
    3.6 Sm MYB36 蛋白原核表达及CK2 磷酸化验证
    3.7 CK2 磷酸化位点突变对SmMYB36 蛋白体外降解的影响
第四章 讨论
    4.1 讨论
        4.1.1 丹参SmCK2的聚合形式
        4.1.2 丹参SmCK2 家族与SmMYB36及SmbHLH128 的互作关系
        4.1.3 丹参SmCK2 磷酸化SmMYB36 并促进其通过26S蛋白酶体降解
        4.1.4 丹参SmCK2蛋白激酶的生物信息学特征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4)p53相互作用蛋白CCDC106和ZCCHC10在癌症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p53作为转录因子发挥抑癌功能
        1.1.1 p53蛋白的结构
        1.1.2 p53调控细胞周期和凋亡
        1.1.3 p53抑制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
    1.2 p53基因突变是癌症中最常见的突变
        1.2.1 p53突变的热点和频率
        1.2.2 突变对p53功能的影响
    1.3 MDM2介导p53泛素化是野生型p53失活的主要因素
        1.3.1 p53蛋白质的泛素化主要被MDM2调控
        1.3.2 调控p53泛素化降解的其它E3连接酶
        1.3.3 调控p53去泛素化的相关途径
        1.3.4 和p53泛素化降解有关的蛋白
    1.4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意义
第二章 CCDC106在乳腺癌和宫颈癌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材料
        2.2.1.1 细胞株和菌株
        2.2.1.2 载体和工具酶
        2.2.1.3 主要试剂与试剂盒
        2.2.1.4 抗体
        2.2.2 实验方法
        2.2.2.1 细胞培养和转染
        2.2.2.2 质粒构建
        2.2.2.3 免疫共沉淀实验
        2.2.2.4 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
        2.2.2.5 慢病毒感染及稳定细胞株筛选
        2.2.2.6 细胞计数法
        2.2.2.7 细胞增殖测定(MTT实验)
        2.2.2.8 克隆形成实验
        2.2.2.9 细胞划痕实验
        2.2.2.10 Trans 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
        2.2.2.11 裸鼠皮下成瘤实验
        2.2.2.12 RNA抽提、反转录及荧光定量PCR实验
        2.2.2.13 药物敏感性实验
        2.2.2.14 免疫荧光染色
        2.2.2.15 原核融合蛋GST-p53的获得
        2.2.2.16 细胞凋亡分析
        2.2.2.17 核质分离
        2.2.2.18 统计学分析应用
    2.3 结果
        2.3.1 干扰CCDC106 可稳定p53,并抑制具有wtp53 的癌细胞的生长、迁移和侵袭
        2.3.2 蛋白激酶CK2 磷酸化CCDC106
        2.3.3 CCDC106在S130和S147 位点的磷酸化是与p53 相互作用和CCDC106定位所必需的
        2.3.4 抑制CCDC106的磷酸化可减弱其对p53蛋白的降解
        2.3.5 抑制CCDC106 磷酸化可以抑制CCDC106 的促癌功能
        2.3.6 CCDC106 增加具有wtp53 的癌细胞对CX-4945 的耐药性
    2.4 结论
第三章 ZCCHC10在肺癌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1.1 细胞株和菌株
        3.2.1.2 肺癌临床样本
        3.2.1.3 化学试剂和抗体
        3.2.2 实验方法
        3.2.2.1 生物信息学分析
        3.2.2.2 质粒构建
        3.2.2.3 慢病毒感染和稳定细胞株构建
        3.2.2.4 细胞培养和转染
        3.2.2.5 免疫共沉淀实验
        3.2.2.6 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
        3.2.2.7 细胞计数法
        3.2.2.8 细胞增殖测定(MTT实验)
        3.2.2.9 克隆形成实验
        3.2.2.10 细胞划痕实验
        3.2.2.11 Trans 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
        3.2.2.12 裸鼠皮下成瘤实验
        3.2.2.13 RNA抽提、反转录及荧光定量PCR实验
        3.2.2.14 药物敏感性实验
        3.2.2.15 免疫荧光染色
        3.2.2.16 细胞凋亡分析
        3.2.2.17 细胞周期分析
        3.2.2.18 裸鼠肿瘤转移实验
        3.2.2.20 组织切片制作以及苏木精、伊红染色
        3.2.2.21 免疫组化实验
        3.2.2.22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
        3.2.2.23 泛素化分析
        3.2.2.24 统计学分析
    3.3 结果
        3.3.1 ZCCHC10在LUAD中表达下调
        3.3.2 ZCCHC10 抑制含有wtp53 的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3.3.3 ZCCHC10在异种移植小鼠模型中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
        3.3.4 ZCCHC10 通过诱导p53 增强肺癌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
        3.3.5 ZCCHC10与p53 相互作用并稳定p53
        3.3.6 ZCCHC10 通过阻断MDM2与p53 的相互作用来抑制MDM2介导的p53泛素化
        3.3.7 ZCCHC10 通过促进p53 的抑癌功能发挥作用
    3.4 讨论
第四章 全文结论和研究展望
    4.1 全文结论
    4.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写表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5)铂(Ⅳ)配合物与基于蛋白靶向降解的抗肿瘤化合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词注释表
第一部分 铂(Ⅳ)抗肿瘤配合物的研究
    第一章 铂(Ⅳ)抗肿瘤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1.1 引言
        1.2 铂(Ⅳ)抗肿瘤配合物简介
        1.2.1 化学结构与性质
        1.2.2 抗肿瘤作用机制
        1.3 研究现状
        1.3.1 简单的铂(Ⅳ)抗肿瘤配合物
        1.3.2 脂溶性铂(Ⅳ)抗肿瘤配合物
        1.3.3 作用于肿瘤微环境的铂(Ⅳ)抗肿瘤配合物
        1.3.4 靶向细胞表面受体的铂(Ⅳ)抗肿瘤配合物
        1.3.5 作用于细胞器的铂(Ⅳ)抗肿瘤配合物
        1.3.6 具有多个分子靶点的铂(Ⅳ)抗肿瘤配合物
        1.3.7 其它类型的铂(Ⅳ)抗肿瘤配合物
        1.4 选题依据
        1.4.1 偶联氯尼达明的铂(Ⅳ)抗肿瘤配合物
        1.4.2 具有GSTs抑制功能的铂(Ⅳ)抗肿瘤配合物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偶联氯尼达明的铂(Ⅳ)抗肿瘤配合物研究
        2.1 引言
        2.2 化合物的设计、合成与表征
        2.2.1 化合物的设计
        2.2.2 氯尼达明的合成
        2.2.3 铂(Ⅳ)配合物前体的合成
        2.2.4 铂(Ⅳ)抗肿瘤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2.3 体外生物活性及理化性质研究
        2.3.1 体外抗肿瘤活性
        2.3.2 代表性化合物克服顺铂耐药的能力
        2.3.3 代表性化合物的稳定性和还原行为研究
        2.4 代表性化合物抗肿瘤作用机制初步研究
        2.4.1 细胞凋亡
        2.4.2 细胞周期
        2.4.3 铂摄取
        2.4.4 线粒体膜电位
        2.4.5 活性氧水平
        2.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具有GSTs抑制功能的铂(Ⅳ)抗肿瘤配合物研究
        3.1 引言
        3.2 化合物的设计、合成与表征
        3.2.1 化合物的设计
        3.2.2 NBDHEX及其衍生物的合成
        3.2.3 铂(Ⅳ)配合物前体的合成
        3.2.4 铂(Ⅳ)抗肿瘤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3.3 体外生物活性及理化性质研究
        3.3.1 体外抗肿瘤活性
        3.3.2 克服顺铂耐药的能力
        3.3.3 稳定性和还原行为
        3.3.4 GSTs抑制能力
        3.4 代表性化合物对骨肉瘤的抗肿瘤机制及体内活性研究
        3.4.1 细胞凋亡
        3.4.2 细胞周期
        3.4.3 铂摄取
        3.4.4 彗星实验
        3.4.5 抗迁移和侵袭能力
        3.4.6 蛋白质免疫印迹
        3.4.7 体内活性
        3.5 代表性化合物克服肺癌顺铂耐药的机制及体内活性研究
        3.5.1 细胞凋亡
        3.5.2 细胞周期
        3.5.3 铂摄取和DNA铂化
        3.5.4 彗星实验
        3.5.5 蛋白质免疫印迹
        3.5.6 体内活性
        3.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基于蛋白靶向降解的抗肿瘤化合物研究
    第四章 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PROTAC)的研究进展
        4.1 引言
        4.2 PROTAC简介
        4.2.1 作用基础
        4.2.2 结构与作用机制
        4.3 PROTAC的研究现状
        4.3.1 早期的PROTAC
        4.3.2 基于E3s-MDM2的小分子PROTAC
        4.3.3 基于E3s-IAP的小分子PROTAC
        4.3.4 基于E3s-VHL的小分子PROTAC
        4.3.5 基于E3s-CRBN的小分子PROTAC
        4.4 选题依据
        4.4.1 泊马度胺作为E3泛素连接酶配体
        4.4.2 CK2和B-Raf蛋白激酶的靶向降解
        参考文献
    第五章 靶向降解CK2蛋白的化合物研究
        5.1 引言
        5.2 化合物的设计、合成与表征
        5.2.1 化合物的设计
        5.2.2 泊马度胺及其衍生物的合成
        5.2.3 CX-4945及其衍生物的合成
        5.2.4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5.3 生物及化学性质研究
        5.3.1 化合物对CK2蛋白激酶的抑制能力
        5.3.2 不同细胞株CK2蛋白表达水平分析
        5.3.3 化合物促进CK2蛋白降解
        5.3.4 CK2蛋白降解的机制
        5.3.5 CK2蛋白发生降解对下游蛋白的影响
        5.3.6 代表性化合物的稳定性
        5.4 体外抗肿瘤作用研究
        5.4.1 体外抗肿瘤活性
        5.4.2 细胞凋亡
        5.4.3 细胞周期
        5.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具有B-Raf蛋白降解功能的化合物研究
        6.1 引言
        6.2 化合物的设计、合成与表征
        6.2.1 化合物的设计
        6.2.2 泊马度胺及其衍生物的合成
        6.2.3 RGS及其衍生物的合成
        6.2.4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6.3 体外抗肿瘤作用研究
        6.3.1 体外抗肿瘤活性
        6.3.2 细胞凋亡
        6.3.3 细胞周期
        6.4 代表性化合物的抗肿瘤机制初探
        6.4.1 不同细胞株B-Raf蛋白表达水平分析
        6.4.2 代表性化合物促进B-Raf蛋白降解
        6.4.3 代表性化合物促进B-Raf蛋白降解的机制
        6.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全文总结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题录
致谢
附录一 实验试剂与仪器
附录二 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表征谱图

(6)基于蛋白激酶CK2亚基作用位点的新型环肽抑制剂的优化及抗癌活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蛋白激酶CK2结构及其与肿瘤发生机制
        1.2.1 蛋白激酶CK2全酶结构特征
        1.2.2 CK2与肿瘤发生机制
    1.3 阻断CK2亚基作用的抑制剂
        1.3.1 5,6-二氯-1-β-D-呋喃核糖基苯并咪唑(DRB)
        1.3.2 化合物W16
        1.3.3 重氮二萘化合物Diazo
        1.3.4 环肽类抑制剂
    1.4 环肽抑制剂的设计与优化方法
        1.4.1 环肽的设计方法
        1.4.2 环肽的合成方法
        1.4.3 多肽-蛋白结合力评价方法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2章 基于亚基作用位点的新型环肽类抑制剂设计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CK2α-环肽复合物体系构建
        2.2.2 CK2α-环肽复合物结合能预测
        2.2.3 基于残基的能量分解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环肽抑制剂的作用机理
        2.3.2 CK2α-环肽复合物结合能预测
        2.3.3 基于残基的能量分解
        2.3.4 新型环肽抑制剂的设计
        2.3.5 环肽抑制剂的初步筛选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新型环肽的合成及其与CK2α结合力评价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3.2.2 环肽的合成与表征
        3.2.3 环肽与CK2α的结合能力研究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环肽的合成
        3.3.2 合成环肽的表征
        3.3.3 CK2α-环肽亲和力评价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环肽抑制剂的抗癌活性评价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4.2.2 环肽的抗肿瘤细胞增殖能力测定
        4.2.3 环肽的促肿瘤细胞凋亡能力测定
        4.2.4 环肽抑制肿瘤细胞迁移能力的测定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评价
        4.3.2 促肿瘤细胞凋亡能力测试
        4.3.3 抑制肿瘤细胞迁移能力分析
    4.4 本章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炎症因子诱导胰岛β细胞凋亡模型中CK2/NF-κB信号通路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胰岛 β 细胞凋亡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1.2 炎症在胰岛 β 细胞凋亡中的重要作用
        1.2.1 炎症因子对胰岛 β 细胞的损害作用
        1.2.2 炎症因子损伤胰岛 β 细胞的机制
        1.2.3 影响胰岛 β 细胞凋亡的其他原因
    1.3 NF-κB信号通路与糖尿病
        1.3.1 NF-κB信号通路概述
        1.3.2 NF-κB信号通路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1.4 蛋白激酶CK2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
        1.4.1 CK2的结构特征及作用
        1.4.2 CK2在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
        1.4.3 CK2与NF-κB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1.4.4 CK2在糖尿病及相关代谢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第2章 炎症因子对胰岛 β 细胞凋亡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2 实验结果
        2.2.1 炎症因子对胰岛 β 细胞形态学的影响
        2.2.2 炎症因子对胰岛 β 细胞活性的影响
        2.2.3 炎症因子对胰岛 β 细胞凋亡的作用
    2.3 实验小结
第3章 炎症因子对胰岛 β 细胞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方法
    3.2 实验结果
        3.2.1 炎症因子对胰岛 β 细胞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3.2.2 炎症因子对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水平的影响
        3.2.3 NF-κB信号通路激活对胰岛 β 细胞凋亡的作用
        3.2.4 炎症因子对胰岛 β 细胞功能的影响
    3.3 实验小结
第4章 CK2/NF-κB信号通路在炎症因子诱导胰岛 β 细胞凋亡模型中的作用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方法
    4.2 实验结果
        4.2.1 炎症因子对CK2蛋白表达的影响
        4.2.2 下调CK2的表达对胰岛 β 细胞凋亡的作用
        4.2.3 CK2通过调控NF-κB信号通路在炎症因子诱导的胰岛 β 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4.2.4 CK2在炎症因子诱导的胰岛 β 细胞凋亡模型中对胰岛 β 细胞功能的影响
    4.3 实验小结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8)抑制蛋白激酶CK2α对顺铂在非小细胞肺癌化疗中增敏作用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综述
    1.肺癌的研究概况
        1.1 肺癌的组织学分型
        1.2 NSCLC组织学分类变化
        1.2.1 腺癌分类的主要变化
        1.2.2 鳞癌分类的主要变化
        1.3 肺癌的流行病学特征和预防
        1.4 肺癌的早期筛查
        1.5 肺癌的诊断
        1.6 NSCLC的治疗
        1.6.1 NSCLC的手术治疗
        1.6.2 NSCLC的放射治疗
        1.6.3 NSCLC的化学药物治疗
        1.6.4 NSCLC的靶向治疗
        1.6.5 NSCLC的免疫治疗
    2.CK2的研究进展
        2.1 CK2的一般结构特点
        2.2 CK2与细胞调节
        2.3 CK2与细胞凋亡
        2.4 CK2与恶性肿瘤
        2.4.1 CK2与NSCLC的治疗
        2.5 CK2的抑制剂及其在NSCLC治疗中的应用
        2.5.1 CK2的抑制剂
        2.5.2 CK2的抑制剂在NSCLC治疗中的应用
        2.6 CK2与CDDP
    3.PML的研究进展
        3.1 PML的功能
        3.1.1 PML与细胞衰老
        3.1.2 PML与细胞凋亡
        3.1.3 PML与血管生成
        3.1.5 PML与DNA损伤反应
        3.1.6 PML与病毒防御
        3.1.7 PML与干细胞维护
        3.2 PML与CK2
第2章 蛋白激酶CK2α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
    2.1 引言
    2.2 主要实验试剂、材料及设备
        2.2.1 主要实验试剂
        2.2.2 主要实验材料及设备
    2.3 主要实验方法
        2.3.1 CK2α在NSCLC与正常组织中表达差异分析
        2.3.2 组织样本收集
        2.3.3 苏木素-伊红染色
        2.3.4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2.3.5 CK2α的表达对NSCLC患者预后生存的影响分析
        2.3.6 统计分析
    2.4 实验结果
        2.4.1 CK2α在NSCLC与正常组织中表达差异结果
        2.4.2 免疫组化结果
        2.4.3 CK2α的表达对NSCLC患者预后生存的影响分析
    2.5 讨论
第3章 抑制CK2α对顺铂在非小细胞肺癌化疗中增敏作用的机制研究
    3.1 引言
    3.2 主要实验试剂、材料及设备
        3.2.1 主要实验试剂
        3.2.2 主要实验材料及设备
    3.3 主要实验方法
        3.3.1 细胞系及细胞培养与裸鼠饲养
        3.3.2 实验液体及配制方法
        3.3.3 细胞复苏、传代及冻存
        3.3.4 蛋白激酶CK2ɑ特异性si RNA质粒构建
    3.4 主要实验技术
        3.4.1 MTT法检测NSCLC细胞生存率
        3.4.2 平板克隆实验检测TBB(1u M)对CDDP诱导的NSCLC细胞增殖的影响
        3.4.3 Transwell实验检测TBB(1u M)对CDDP诱导的NSCLC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
        3.4.4 流式细胞术检测NSCLC细胞的凋亡
        3.4.5 流式细胞术检测NSCLC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
        3.4.6 Western Blot法检测NSCLC细胞内蛋白的变化
        3.4.7 免疫荧光观察NSCLC细胞内PML蛋白水平的变化
        3.4.8 小鼠皮下移植瘤实验
        3.4.9 统计学分析
    3.5 实验结果
        3.5.1 CDDP以时间和浓度依赖的方式抑制NSCLC细胞的增殖
        3.5.2 CDDP诱导NSCLC细胞凋亡
        3.5.3 CDDP对NSCLC细胞中CK2α表达水平的影响
        3.5.4 抑制CK2α对CDDP作用下的NSCLC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和凋亡的影响
        3.5.5 抑制CK2α对CDDP诱导NSCLC细胞凋亡的影响机制研究
        3.5.6 抑制CK2α增强CDDP诱导NSCLC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
        3.5.7 CK2α抑制剂增强CDDP对体内NSCLC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3.6 讨论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抑制蛋白激酶CK2活性增强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敏感性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蛋白激酶CK2在肺癌中的表达以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1.1 前言
    1.2 材料与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第二部分 放射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中蛋白激酶CK2亚定位及激酶活性的影响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第三部分 抑制蛋白激酶CK2活性对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敏感性的影响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第四部分 抑制蛋白激酶CK2活性通过抑制IL-6/JAK/STAT3通路增强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敏感性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3 结果
    4.4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10)Apelin-13通过Gαi/Gαq-CK2α通路抑制脑缺血诱发的内质网应激及凋亡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缺血性脑卒中
        1.1.1 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
        1.1.2 缺血再灌注损伤与内质网应激
    1.2 Apelin/APJ系统
        1.2.1 Apelin/APJ系统概述
        1.2.2 Apelin/APJ系统的组织学表达与分布
        1.2.3 Apelin/APJ系统的神经保护作用
    1.3 蛋白激酶CK2
        1.3.1 CK2的基本结构
        1.3.2 CK2与内质网应激
    1.4 本课题的思路和研究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仪器与设备
        2.1.3 主要试剂
        2.1.4 主要溶液及配制
    2.2 实验方法
        2.2.1 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模型
        2.2.2 侧脑室注射
        2.2.3 氯化三苯基四氮唑(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 TTC)染色
        2.2.4 原代皮层神经元培养
        2.2.5 氧糖剥夺/复氧(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 OGD/R)模型
        2.2.6 siRNA转染
        2.2.7 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 LDH)释放量检测
        2.2.8 酶活性的检测
        2.2.9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2.2.10 末端标记法染色(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biotin nick end labeling, TUNEL)
        2.2.11 Westernblot
        2.2.12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缺血再灌注对CK2及GRP78/eIF2α-ATF4-CHOP表达水平的影响
    3.2 缺氧后复氧对CK2及GRP78/eIF2α-ATF4-CHOP表达水平的影响
    3.3 CK2α与内质网共定位
    3.4 CK2抑制对内质网应激和凋亡的诱导作用
    3.5 Apelin-13的神经保护作用——对抗在体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3.5.1 Apelin-13对梗死灶体积的影响
        3.5.2 Apelin-13对I/R诱导CK2及GRP78/eIF2α-ATF4-CHOP表达水平的影响
    3.6 Apelin-13的神经保护作用——对抗离体缺氧后复氧损伤
        3.6.1 Apelin-13对神经元凋亡及神经元活力的影响
        3.6.2 Apelin-13对OGD/R诱导CK2及GRP78/eIF2α-ATF4-CHOP表达水平的影响
    3.7 CK2抑制对Apelin-13效应的影响
    3.8 Gα_i、Gα_q在Apelin/APJ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4 讨论
    4.1 脑缺血再灌注诱发内质网应激
        4.1.1 内质网应激诱导凋亡的机制
        4.1.2 内质网应激参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
    4.2 CK2参与调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
        4.2.1 CK2的一般生理特性
        4.2.1.1 CK2的结构与组织学分布
        4.2.1.2 CK2活性的调节
        4.2.1.3 CK2的基本功能
        4.2.2 CK2的神经生物学功能
        4.2.2.1 CK2在CNS的组织学分布
        4.2.2.2 CK2参与维持神经元生理功能
        4.2.2.3 CK2参与调制脑缺血再灌注诱发的ERS及凋亡
    4.3 Apelin/APJ系统的神经保护作用
        4.3.1 Apelin/APJ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表达
        4.3.2 Apelin/APJ系统的神经保护作用概述
        4.3.3 Apelin/APJ系统对ERS的调制
        4.3.4 Apelin/APJ调节CK2α-GRP78/eIF2α-ATF4-CHOP的信号转导机制
    4.4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计划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四、蛋白激酶CK2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蛋白激酶CK2的结构及其生理功能研究进展[J]. 宛晨晨,陈元利,樊婷婷. 生物工程学报, 2021(12)
  • [2]下咽癌中差异表达的蛋白激酶及抑制剂的研究进展[J]. 王亚越,孙娟.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21(01)
  • [3]丹参SmMYB36及SmbHLH128蛋白的CK2磷酸化特征分析[D]. 邢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
  • [4]p53相互作用蛋白CCDC106和ZCCHC10在癌症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D]. 宁贻崇.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5]铂(Ⅳ)配合物与基于蛋白靶向降解的抗肿瘤化合物研究[D]. 陈宏. 东南大学, 2019(06)
  • [6]基于蛋白激酶CK2亚基作用位点的新型环肽抑制剂的优化及抗癌活性评价[D]. 唐珊. 北京工业大学, 2019(06)
  • [7]炎症因子诱导胰岛β细胞凋亡模型中CK2/NF-κB信号通路的作用研究[D]. 吕游. 吉林大学, 2018(04)
  • [8]抑制蛋白激酶CK2α对顺铂在非小细胞肺癌化疗中增敏作用的机制研究[D]. 杨波. 吉林大学, 2018(12)
  • [9]抑制蛋白激酶CK2活性增强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敏感性及其机制研究[D]. 李倩雯. 华中科技大学, 2018(05)
  • [10]Apelin-13通过Gαi/Gαq-CK2α通路抑制脑缺血诱发的内质网应激及凋亡作用的研究[D]. 武菲. 山东农业大学, 2018(09)

标签:;  ;  ;  ;  ;  

蛋白激酶CK2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