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读者王明伟问:什么是存储

江苏读者王明伟问:什么是存储

一、江苏读者王明伟问:什么是存储(论文文献综述)

叶爱敏[1](2016)在《整合微视频的数字化阅读眼动行为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科学技术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人们已进入了数字媒体时代,数字化阅读成为学生学习、娱乐的主要方式。本研究针对信息技术数字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以培养学习者数字化阅读素养、信息化阅读能力为导向,设计与开发了整合微视频的数字化阅读资源。采用眼动实验等方法,从阅读者特征、阅读环境、阅读任务以及阅读材料等角度探索整合微视频数字化阅读中读者的眼动行为规律及阅读效果。结果显示,认知图式对媒体选择偏好、阅读成绩、阅读时长没有显着影响,有一定的认知图式会比无基础情况下瞳孔大小显着变大。竞争机制对读者阅读知识类内容的媒体选择无显着影响,但竞争会弱化读者对操作类文字的关注;竞争奖励不会影响阅读成绩,但使知识类阅读的测试速度变快。任务单对阅读成绩、测试时间影响均不显着,但促使被试对知识类文字内容的注意力和兴趣程度的提高。有声微视频比无声微视频更能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整合微视频的数字化阅读形式深受读者的喜爱。这些研究结果为数字化阅读及资源的设计开发提供针对性建议。全文共分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针对信息技术数字化阅读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整合微视频的数字化阅读方式,分别采用文献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综述了数字化阅读行为研究及信息技术数字化阅读方面的研究,确定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阐明创新点。第二部分为研究设计。阐述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基于这些理论设计与开发微视频资源,并围绕阅读者、阅读环境、阅读任务、阅读材料四个方面对整合微视频的数字化阅读眼动行为研究进行整体规划与设计。第三部分至第六部分为实验部分,分别为:基于不同认知图式学习者的数字化阅读眼动行为研究,竞争与非竞争情境下的数字化阅读眼动行为研究,有无阅读任务情境下的数字化阅读眼动行为比较研究,有声和无声微视频情境下数字化阅读的眼动行为研究。四个实验均采用眼动实验法记录被试的阅读数据,并结合问卷调查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第七部分为结论与问题探讨。总结研究结果,讨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未来的研究建议。

朱琳[2](2015)在《互联网数字财产继承法律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伴随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逐渐从现实世界向虚拟世界过渡,网络发展速度如此之快的同时给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由此也产生了诸多的新鲜事物,例如,在网络游戏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装备、网店的信誉度,以及微信里的照片、视频、音频等,这些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实物有着本质上的差别:它们看不到、摸不着,仅以电子数据的方式存在于互联网这一庞大的载体中,我们称之为“互联网数字财产”。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如此之快,导致互联网数字财产的存在范围呈扩大趋势,同时种类不断增加,方式不断创新,所以在互联网数字财产领域,各种法律问题层出不穷:互联网数字财产是否属于财产范畴?所有人去世之后,互联网数字财产是否可以被继承?互联网数字财产继承的方式和范围又是怎样的?继承过程中又会带来怎样的问题?本文首先对互联网数字财产的概念、特征及法律属性进行了界定,为法律承认互联网数字财产的继承奠定了基础;接下来分析互联网数字财产的可继承性及各种法律问题,认为互联网数字财产同现实财产一样是可以被继承的;并思考了互联网数字财产继承过程中产生的侵权问题、违约问题及其他领域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法以期待对相关的司法实务有所裨益。本文正文部分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列举了网络环境中发生的大量互联网数字财产案例,引出为了解决此类网络环境纠纷,可否将互联网数字财产纳入可继承范围的问题。第二部分主要内容是互联网数字财产的基本理论综述:首先明确了互联网数字财产的概念及分类,然后对互联网数字财产的可继承性进行论证,最后论述互联网数字财产继承制度的价值与意义。第三部分主要内容是国内外互联网数字财产继承法律依据探析。通过对世界各国各地区有关互联网数字财产方面的立法及判例进行分析,它们是否可以为互联网数字财产的继承制度提供法律依据,最后总结出可以学习和借鉴的内容,为我国相关制度的完善提供学习标准。第四部分主要内容是互联网数字财产继承前后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首先是互联网数字财产法律属性和权利归属问题,为互联网数字财产的继承提供理论支持,然后分析互联网数字财产继承是否会侵犯用户隐私权、是否与网络用户协议想矛盾以及继承过程中的价值评估等问题。第五部分主要根据上面的问题提供解决思路,怎样能在现有法律范围内有效的解决出现的问题,首先可以尝试完善相关法律,其次可以考虑将互联网数字财产纳入遗产继承的范围,还可以建立互联网数字财产价值评估的制度,在法律及实践方面对互联网数字财产继承制度进行完善。

郑云波[3](2012)在《言官与光绪朝政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言官是晚清统治集团中的重要官僚群体。他们出身于科甲正途,饱受儒学熏陶,有强烈的卫道意识,而其职司纠举弹劾,又与卫道意识产生强烈互动,从而对晚清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光绪朝是晚清政治演化最为激烈时期,洋务、维新、新政、立宪乃至革命,或次第发生,或并驾齐驱,在近代史上,堪称典型的转型时期。在这样的历史节点上,作为社会精英的士大夫集团表现各有不同,言官则以其特殊的身份与地位参与到每一个重大的事件当中。本文通过对光绪朝言官思想的载体——奏折进行分析,揭示言官在历次重大事件中的表现,从而深入展现这一群体在近代社会变迁中的影响与作用,同时也说明巨大的社会变迁又是怎样影响社会的精英群体。光绪入承大统之时,洋务运动已经进行十年,但是,以传统卫道士自居的言官多数站在洋务派的对立面,对洋务新政进行指责、批评,甚至否定。只有少数言官对洋务新政的新兴建设项目进行赞美和支持,打破了传统印象中言官顽固、守旧的形象,标志着经过中国近代化浪潮的洗礼之后,言官群体也开始出现了裂痕。甲午战败,变法兴起,针对变法,言官群体开始分化。其中,热情支持变法者,就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表意见,力陈变法维新之道;顽固反对变法者,不惜落井下石,罗织罪名,对维新派人物及其主张进行非议和攻击。双方的论争与新旧两党的交锋相始终。庚子事变后的内忧外患的政治局势,迫使统治集团发起了一场自救运动,即清末新政,在新政中,言官表现差异巨大,前期相对沉寂,后期趋于活跃,在对新政中各项举措的认识上,虽然也存在着守旧和激进两派争论,但此时的言官已绝少顽固到底、对新政全然否定,而是在宏观上认同新政,却对具体的方案提出各种责难和批评。这种矛盾反映着在浩荡的变革潮流面前言官的犹豫、踟蹰与彷徨。伴随着洋务新政、戊戌新政以及清末新政的进行,晚清的政治斗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无论是言官附和清流弹劾南派政治势力,还是站在帝党一边攻击后党集团,亦或是丁未政潮中与庆、袁的斗争,言官皆以其纠举弹劾,驳正伪失的使命感,积极参与其中。他们虽然以维护封建统治为己任,但是又毫无例外地成为统治者争权夺利的工具。总之,言官在光绪朝的种种表现,既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光绪朝政的发展变化,又使言官本身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这种变化,就整体性特征而言,整个言官队伍在时代风云的激荡之下缓慢的转变着自身,由守旧向开明、消极监督向积极建言、由仅仅做君主的耳目向敢于驳斥皇皇上谕发展,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传统的封驳职能;就个体性特征而言,一些言官在政治参与中实现了某种质的变化,成为新社会政治力量的代言人、拥护者。

焦红[4](2011)在《直升机巡检输电线路图像中防振锤的识别定位》文中认为目前,以清洁能源和智能电网为特征的新一轮能源变革正在全球范围内推进,输电线路的智能巡检与缺陷检测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十一五”期间,直升机巡检输电线路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对于航拍输电线路图像的目标识别与缺陷检测,还未彻底摆脱人工诊断的模式,怎样利用计算机视觉实现对输电线路各部件的准确识别与缺陷的快速检测?仍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对直升机巡检输电线路中防振锤的识别定位展开研究,为防振锤的缺陷诊断做准备。首先,利用防振锤是导线附件的关系,以导线为线索构建含有防振锤的图像数据库。其次,对数据库中的图像进行图像去噪、图像增强和图像分割的预处理:运用均值滤波、中值滤波、平稳小波变换(Stationary wavelet transform, SWT)闽值与中值滤波混合去噪的三种方法进行图像去噪,运用峰值信噪比和均方误差评价去噪效果;通过分析数据库图像中防振锤的灰度特征,进行了灰度对比增强变换;运用迭代法、最大类间方差法、最大熵法三种基于灰度阂值分割的方法进行了图像分割。最后,对经过预处理的图像,分别运用改进了的广义Hough变换(Generalized Hough transform, GHT)方法和特殊广义Hough变换方法(Special generalized Hough transform, SGHT)进行识别定位。在经典GHT的基础上实行了两种改进方法:一是引入了Harris角点特征来代替GHT中的边缘轮廓特征,降低空间复杂度和时间复杂度,形成了基于Harris角点特征的GHT的识别方法;二是将GHT中空间域的索引匹配转换到频域内进行,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的相关性,将旋转、缩放后的模板图像与预处理后的待检测图像进行匹配,针对投票峰值聚集但不集中一点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峰值合并的思想,并应用到阈值限定峰值和指定峰值个数的两种峰值提取方式中,形成了改进的GHT识别方法。通过对基于Harris角点的GHT方法、特殊广义Hough变换(SGHT)方法、改进的GHT方法的对比实验分析,得出改进的GHT方法对防振锤的识别定位是最好的,而其中指定峰值个数的峰值合并提取方式有较高的正检率和较低的误检率。

孙瑞祥[5](2009)在《当代中国流行文化生成机制与传播动力阐释 ——以流行文学、媒体文化为研究框架》文中提出本文以当代流行文化为研究对象,以流行文化(特别是流行文学、媒体文化)在当代中国的现实存在为核心研究内容,以当代中国流行文化的生成机制、传播动力分析为研究重点。其主旨是要解读与阐释影响(推动)当代中国流行文化生成和发展的要素构成、要素的作用机理与动力方式。对流行文化的研究不是一种探寻规律的实验科学,而是一种探求意义的解释科学。因此,“阐释”是其基本的研究方法与论述策略。流行文化是社会文化系统中一个相对晚出又个性鲜明的文化形态。从流行文化的创造主体与功能看,它既不同于体现执政党意识形态和为国家权力所倡导的主流文化,也不同于知识分子孜孜以求的精英文化;它既与农业社会形成的民间文化存在本质差异,也与工业社会创生的大众文化不可等量齐观。我们今天所关注的当代中国流行文化,是指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生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契合并受市场规律支配,以城市大众为主体和主要消费对象,以流行和时尚为突出特征,以娱乐为基本功能,以现代生产方式生产经营,并通过大众传媒广泛传播的新型文化形态。从文化发展史的宏观角度看,无论何时何地,一种新的文化范式或文化精神的生成(包括演进、转型、更替与变迁),无外乎源自两大因素——内源性因素与外源性因素,及其两大因素之间的搏弈。流行文化生成与繁盛的“动力源”构成复杂,有源自主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驱动、源自不同利益集团的经济驱动、源自当下社会心理与社会思潮的文化驱动等等。流行文化在当代中国的生成与繁盛绝非偶然,是社会政治经济条件、文化环境、文化心理与社会思潮等多种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反映了当今世界文化的发展潮流,也体现了中国的现实文化诉求。中国社会发展的世俗化是流行文化生成与繁盛的政治动力;开放与自信的文化心态是其精神动力;后现代文化思潮的入场是其思想动力;消费社会与消费主义文化是其市场动力;城市化、城市精神与休闲是其社会环境动力;中间阶层与青年亚文化是其群体动力;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是其传播动力。站在“大众传播动力学”新视角,观照流行文化动力源,就是把大众传媒视为一个可以相对独立地发挥作用的社会动力系统,这一动力系统能量巨大,对流行文化的生成、繁盛与抑制起到难以替代的作用。

二、江苏读者王明伟问:什么是存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江苏读者王明伟问:什么是存储(论文提纲范文)

(1)整合微视频的数字化阅读眼动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 绪论
    1 问题的提出
    2 研究综述
        2.1 整合微视频的数字化阅读
        (1)跨媒体阅读概念及特征
        (2)微视频与数字化阅读的整合
        (3)整合微视频的数字化阅读
        2.2 数字化阅读行为研究
        2.3 数字化阅读与信息技术教学
        (1)数字化阅读与信息技术教学
        (2)微视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3 研究定位
        3.1 研究内容
        3.2 研究方法
        3.3 研究意义
        3.4 创新点
二 研究设计
    1 研究理论基础
        1.1 认知负荷理论
        (1)认知负荷理论基础
        (2)认知负荷的分类
        (3)认知负荷的评价指标
        1.2 建构主义理论
        1.3 微学习理论
        1.4 理查德·梅耶的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
        (1)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的三种假设
        (2)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
        (3)梅耶多媒体学习原则
    2 数字化阅读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2.1 学习者特征分析
        2.2 教材分析
        2.3 数字化阅读资源设计
        (1)微视频表达设计
        (2)微视频录制准备
        (3)微视频设计与制作
    3 眼动实验整体设计
        3.1 眼动实验设计
        3.2 眼动指标
三 基于不同认知图式学习者的数字化阅读眼动行为研究
    1 研究概述
    2 实验设计与实施
        2.1 实验目的
        2.2 实验被试
        2.3 实验设备
        2.4 实验材料
        2.5 实验过程
    3 实验结果及分析
        3.1 基于不同图式被试的阅读眼动规律分析
        (1)有基础组被试阅读的眼动规律分析
        (2)无基础组被试阅读的眼动规律分析
        (3)有基础组与无基础组阅读的眼动规律比较
        3.2 图式对整合微视频的数字化阅读中眼动指标和测试成绩的影响
        (1)图式对阅读媒体选择的影响
        (2)图式对阅读成绩、阅读时长的影响
        (3)图式对阅读过程中瞳孔张开大小的影响
        3.3 学习风格与媒体选择偏好的关系
    4 调查结果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总结
        5.2 建议
四 竞争与非竞争情境下的数字化阅读眼动行为研究
    1 研究概述
    2 实验设计与实施
        2.1 实验目的
        2.2 实验被试
        2.3 实验设备
        2.4 实验材料
        2.5 实验过程
        (1)非竞争组实验过程
        (2)竞争组实验过程
    3 实验结果及分析
        3.1 竞争同非竞争组在媒体选择倾向上的差异比较研究
        (1)竞争对阅读媒体相关参数的影响
        (2)竞争组和非竞争组的眼动规律分析
        3.2 竞争对整合微视频的数字化阅读中眼动指标和测试结果的影响
        (1)竞争对数字化阅读眼动行为的影响
        (2)竞争对阅读成绩与测试时间的影响
        (3)阅读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中的眼动规律
    4 调查结果分析
    5 结论与展望
五 有无阅读任务情境下的数字化阅读眼动行为比较研究
    1 研究概述
    2 实验设计与实施
        2.1 实验目的
        2.2 实验被试
        2.3 实验设备
        2.4 实验材料
        2.5 实验过程
    3 实验结果及分析
        3.1 阅读任务对整合微视频的数字化阅读中眼动指标和测试成绩的影响
        (1)阅读任务对阅读媒体选择倾向的影响
        (2)阅读任务对阅读时间及阅读成绩的影响
        3.2 有无阅读任务情境下的数字化阅读眼动数据比较分析
        (1)知识类内容数字化阅读眼动行为比较
        (2)操作类内容数字化阅读眼动行为比较
        3.3 关于任务单眼动数据的分析
        (1)任务单各热区受关注度眼动参数比较
        (2)知识类和操作类阅读任务各兴趣区眼动数据比较
        (3)学习风格同任务单阅读的相关性分析
        3.4 瞳孔大小均值的比较分析
        (1)任务单对各页面pupil均值的影响
        (2)各组在不同页面的pupil均值变化规律
    4 调查结果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六 有声和无声微视频情境下数字化阅读的眼动行为研究
    1 研究概述
    2 实验设计与实施
        2.1 实验目的
        2.2 实验被试
        2.3 实验设备
        2.4 实验材料
        2.5 实验过程
    3 实验结果及分析
        3.1 整合有无声微视频的数字化阅读眼动规律和测试成绩差异比较
        (1)有声组、无声组阅读微视频的眼动规律比较
        (2)阅读时长及阅读测试成绩的差异比较
        3.2 瞳孔(Pupil)变化规律比较
        3.3 有声组、无声组组内眼动规律比较分析
        (1)知识类阅读内容组内眼动规律比较
        (2)操作类内容组内眼动规律比较
    4 调查结果分析
    5 结论与展望
七 结论与问题讨论
    1 结论与建议
        1.1 结论
        1.2 建议
    2 研究局限性
    3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关于信息技术课程微视频信息的调查
    附录B 关于阅读材料的调查问卷
    附录C 整合微视频的数字化阅读调查问卷(竞争组)
    附录D 整合微视频的数字化阅读调查问卷(非竞争组)
    附录E 整合微视频的数字化阅读调查问卷(任务单)
    附录F 整合微视频的数字化阅读调查问卷(无任务单)
    附录G 整合无声微视频的数字化阅读调查问卷
    附录H 整合有声微视频的数字化阅读调查问卷
    附录I 所罗门学习风格量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2)互联网数字财产继承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互联网数字财产继承问题的提出
二、互联网数字财产继承理论综述
    (一) 互联网数字财产的概念及范围
    (二) 互联网数字财产的特征
        1、虚拟性
        2、合法性
        3、客观实在性
        4、价值性
        5、财产性
        6、网络依附性
        7、时限性
    (三) 互联网数字财产继承制度价值
        1、互联网数字财产可继承性分析
        2、互联网数字财产继承价值与意义
三、国内外互联网数字财产继承法律依据探析
    (一) 我国内地互联网数字财产继承法律依据探析
    (二) 我国香港、台湾地区互联网数字财产继承法律依据探析
    (三) 美国互联网数字财产继承法律依据探析
    (四) 韩国互联网数字财产继承法律依据探析
四、我国互联网数字财产继承面临的法律障碍
    (一) 互联网数字财产法律属性难以确定
        1、非财产说
        2、债权说
        3、知识产权说
        4、新型财产说
        5、物权说
    (二) 互联网数字财产归属不明确
        1、互联网数字财产权利归属争论
        2、互联网数字财产权利归属之我见
    (三) 互联网数字财产继承与用户隐私权保护存在争议
        1、互联网数字财产与隐私权是否关联
        2、“隐私权保护”是否排除继承可能性
    (四) 互联网数字财产继承与网络服务协议存在矛盾
        1、网络服务协议的定性
        2、格式条款是否排除继承可能性
    (五) 互联网数字财产价值评估困难
    (六) 可继承互联网数字财产分割问题
五、我国互联网数字财产继承问题的解决思路
    (一) 完善互联网数字财产相关法律制度
    (二) 将互联网数字财产纳入法定遗产范围
    (三) 制定互联网数字财产评估制度
    (四) 完善无主遗产处理方法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3)言官与光绪朝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学术史回顾
        (一)民国时期
        (二)台湾学者的研究成果
        (三)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
    二、 本选题的学术意义
    三、 本文的基本框架及内容
    四、 本文的研究方法
    五、 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清代言官制度之沿革
    第一节 清代言官制度之源流
    第二节 清代言官的选任考核与升转
        一、 言官的选任
        二、 言官的考核与升转
    第三节 清代言官的职权
        一、 参议政事权
        二、 监察行政权
        三、 驳正违失权
        四、 弹劾官吏权
        五、 考核官吏权
        六、 侍班纠仪权
        七、 会谳重案权
        八、 辨明冤枉权
        九、 财政审计权
        十、 监察科举权
    第四节 晚清言官制度的变化
        一、 言官机构存废的论争
        二、 晚清言官制度的改革
        三、 对清末言官制度改革的评价
第二章 言官与洋务新政
    第一节 言官对洋务新政的态度
        一、 言官对洋务新政的冷漠
        二、 言官对洋务新政的批评
        三、 言官的治国之术
    第二节 言官与修建铁路的论争
        一、 洋务派与顽固派关于修建铁路的争论
        二、 言官对建造铁路的态度
        三、 对言官在铁路问题论争中表现的评价
    第三节 言官与其它洋务新政
        一、 筹办海防、各业并举
        二、 整顿同文馆,选拔经世人才
        三、 振兴商务以保利权
        四、 兴办矿务以开财源
第三章 言官奏议与戊戌新政
    第一节 言官倡导的政治变革主张
        一、 诏定国是以正趋向
        二、 改革体制以推行新政
        三、 操权柄、明赏罚、斥顽臣,以行实政
    第二节 言官的经济变法主张
        一、 振兴农工商务以杜外洋之漏卮
        二、 筹办铁路矿务以杜各国觊觎
        三、 裁厘加税以裕国恤商
        四、 借洋款以办实业
    第三节 言官的文化教育变法主张
        一、 改革科举制度
        二、 建立新式学堂
        三、 言官的其它文教主张
    第四节 言官的反变法主张
        一、 攻击维新团体
        二、 攻击支持维新变法的官员
        三、 攻击维新变法领袖康有为
        四、 重惩维新党人
第四章 言官与清末新政
    第一节 言官与清末新政的施行
        一、 言官与清末新政的发动
        二、 言官与教育改革
        三、 言官与内政改革
        四、 言官与经济改革
    第二节 预备立宪的缘起与言官的态度
        一、 日俄战争的结局催生了立宪思潮
        二、 考政大臣对清末预备立宪的推动
        三、 言官对君主立宪的态度
    第三节 言官与官制改革
        一、 对官制改革的态度
        二、 对责任内阁的态度
        三、 对于化除满汉畛域的陈言
        四、 关于设立议院的建议
第五章 言官与光绪朝政争
    第一节 言官与光绪初年的政争
        一、 同、光之交的政局与清流派的产生
        二、 言官与清流
        三、 云南报销案与南北党争
        四、 言官与慈禧、奕之争
    第二节 初期帝后党争中的言官
        一、 言官与李鸿章靠近后党之始
        二、 言官与慈禧太后复出
        三、 言官与帝后两党的对立
    第三节 言官与丁未政潮
        一、 丁未政潮的缘起
        二、 言官在政潮推波助澜
        三、 丁未政潮的余波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4)直升机巡检输电线路图像中防振锤的识别定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直升机巡检输电线路的研究及应用
        1.2.1 国内的研究及应用
        1.2.2 国外的研究及应用
        1.2.3 防振锤检测的研究现状
    1.3 数字图像处理与识别技术的研究
    1.4 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2章 图像数据库的构建与图像预处理
    2.1 图像数据库的构建依据
        2.1.1 图像数据库的构建依据
        2.1.2 构建图像的分析
    2.2 图像增强
        2.2.1 均值滤波
        2.2.2 中值滤波
        2.2.3 平稳小波阈值和中值滤波的混合去噪
        2.2.4 图像滤波实验分析
        2.2.5 灰度对比增强变换
    2.3 图像的阈值分割方法
        2.3.1 迭代法
        2.3.2 最大类间方差法
        2.3.3 最大熵分割法
        2.3.4 分割结果对比分析
    2.4 小结
第3章 基于广义Hough变换的防振锤识别定位方法
    3.1 广义Hough变换概述
        3.1.1 广义Hough变换原理及应用
        3.1.2 边缘检测算子
    3.2 基于Harris角点特征的广义Hough变换方法
        3.2.1 Harris角点特征
        3.2.2 基于Harris角点特征的广义Hough变换原理描述
    3.3 特殊广义Hough变换(SGHT)方法
        3.3.1 特殊广义Hough变换的原理
    3.4 改进的广义Hough变换方法
        3.4.1 快速傅里叶变换(FFT)
        3.4.2 改进的广义Hough变换的原理概述
    3.5 小结
第4章 基于广义Hough变换的防振锤的识别定位实验分析
    4.1 基于Harris角点的GHT实验结果分析
    4.2 SGHT实验效果分析
    4.3 基于改进的GHT的防振锤识别定位实验分析
    4.4 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履历

(5)当代中国流行文化生成机制与传播动力阐释 ——以流行文学、媒体文化为研究框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与关键词
The eontent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论题主旨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三节 核心内容与基本观点
    注释
第二章 流行文化与时尚潮流的传播动力
    第一节 流行文化理论辨析
    第二节 时尚潮流的当代特征与扩散机制
    第三节 流行文化的传播动力
    注释
第三章 传播技术与文学文本的话语转换
    第一节 传播技术演进的文学/文化意蕴
    第二节 中国现代文学的媒介化生存
    第三节 中国当代流行文学的传媒转向
    注释
第四章 消费社会与媒体文化的欲望诉求
    第一节 消费主义价值观的张扬
    第二节 媒体文化的市场动力与媒介文学事件
    第三节 广告的欲望书写逻辑
    注释
第五章 城市精神与流行文化的群体动力
    第一节 城市精神与休闲文化
    第二节 中间阶层及其文化格调
    第三节 后现代思潮与城市青年亚文化
    注释
结语 流行文化视阈中大众传播动力学的构建—兼谈媒体文化低俗化与媒介素养教育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四、江苏读者王明伟问:什么是存储(论文参考文献)

  • [1]整合微视频的数字化阅读眼动行为研究[D]. 叶爱敏. 温州大学, 2016(04)
  • [2]互联网数字财产继承法律问题研究[D]. 朱琳. 广西师范大学, 2015(08)
  • [3]言官与光绪朝政研究[D]. 郑云波. 吉林大学, 2012(03)
  • [4]直升机巡检输电线路图像中防振锤的识别定位[D]. 焦红. 大连海事大学, 2011(09)
  • [5]当代中国流行文化生成机制与传播动力阐释 ——以流行文学、媒体文化为研究框架[D]. 孙瑞祥. 天津师范大学, 2009(11)

标签:;  ;  

江苏读者王明伟问:什么是存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