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铅锌铁硫化矿选择性浮选方铅矿的进展

中国铅锌铁硫化矿选择性浮选方铅矿的进展

一、Development in selective flotation of galena from lead-zinc-iron sulfide ores in China(论文文献综述)

王潇,文书明,韩广,廖润鹏,孟胜冰,丰奇成[1](2021)在《硫化铅锌矿石浮选分离技术研究进展》文中认为铅和锌是工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金属原料,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易选别的硫化铅锌矿石难以满足铅锌资源的需求。硫化铅锌矿的分离一直都是矿物加工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但是由于铅锌矿中各目的矿物紧密伴生,各种离子对目的矿物作用复杂等多种原因导致其高效分离和综合利用困难。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和分析了硫化铅锌矿难以分离的主要因素,并详细阐述了硫化铅锌矿浮选分离工艺和药剂,讨论了对硫化铅锌矿分离研究的方向,以期对硫化铅锌矿高效浮选提供参考。

王国彬,蓝卓越,王瑞康,赵清平,杨迪,李博琦[2](2021)在《银含量对方铅矿浮选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为了阐明银含量对方铅矿浮选的影响,提高含银方铅矿中伴生银的综合回收效率,通过全面梳理前人研究成果,对含银方铅矿的资源状况、工艺流程和药剂制度进行了总结。首先,从不同维度和层面(从试验到模拟、从宏观到微观)综述了银含量对方铅矿的影响,其中包括银含量对方铅矿浮选行为及表面接触角的影响。然后,评述了前人利用红外光谱、微热动力学、电化学和量子化学等分析方法开展的有关银含量对方铅矿浮选行为影响机理的研究进展,上述分析方法相互验证,均证实银矿物对方铅矿的浮选有促进作用,且银含量与促进程度呈正相关。最后,针对含银方铅矿今后研究方向和银铅锌矿资源开发,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如:在现场生产中应尽量避免使用石灰调浆,如必须使用时,应控制好石灰用量,从而减少伴生银的损失。

杨招君,徐晓衣,陈龙,梁焘茂[3](2021)在《青海某低品位硫化铅锌矿选矿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青海某低品位硫化铅锌矿中Pb品位3.04%、Zn品位1.61%,主要金属矿物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是石英、高岭石、方解石等。有价矿物之间嵌布关系复杂,磁黄铁矿含量偏高,浮选分离难度较大。本试验采用铅、锌顺序优先浮选流程,磨矿细度-0.074mm占70%,用ZnSO4抑制锌、乙黄药作为捕收剂优选浮铅,铅浮选尾矿加入CuSO4活化、丁黄药作为捕收剂再浮锌,铅、锌粗精矿分别经过二次精选提质,最终得到铅精矿含Pb 56.76%、铅回收率为95.73%;锌精矿含Zn 30.72%、锌回收率为82.54%。

晋艳玲,谢海云,张培,柳彦昊,孙瑞,冯艳虎[4](2021)在《典型铜铅锌硫化矿的表面氧化机理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方铅矿、闪锌矿和黄铜矿是三种典型的硫化矿物,且矿物表面氧化程度和氧化产物的类型对其浮选行为有显着影响。以方铅矿、闪锌矿和黄铜矿为研究对象,介绍了铜铅锌硫化矿的表面特性,总结了三种典型硫化矿物的表面氧化机理,旨在为铜铅锌硫化矿物的表面选择性氧化、浮选行为调控及高效浮选分离提供一定的参考。

文涵睿,李利娟[5](2021)在《四川某混合铅锌矿优先浮选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针对四川某混合铅锌矿氧化率高、矿物组成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白铅矿、菱锌矿、石英、白云石的矿石性质特征,按照先硫后氧、优先浮选的分选原则,进行了硫化铅矿物、硫化锌矿物、氧化矿铅锌矿物的回收试验研究。闭路试验分别获得了Pb品位57.32%和45.57%的2种铅精矿、 Zn品位48.66%锌精矿以及Pb品位29.22%、Zn品位20.83%的混合精矿,铅锌综合回收率分别为91.35%、88.63%,可为同类型矿石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王振银[6](2021)在《微生物-氯盐联合浸出锌氧压渣中锌铅银的研究》文中指出锌氧压渣含有多种有价金属元素,例如含有的锌、铅和银等具有很高的综合回收利用价值,目前对于锌氧压渣的回收处理工艺有火法挥发工艺、化学浸出工艺和浮选工艺等,这些工艺方法分别存在着能耗高、试剂耗量大和回收率低等不足。本文为高效经济和分步回收某锌冶炼厂锌氧压渣中有价金属锌、铅和银,提出了微生物-氯盐联合浸出的新工艺。其关键工段包括高效浸矿微生物的选育驯化、微生物浸出锌氧压渣和氯盐浸出微生物浸渣等,针对这些关键工段本文开展了相关基础研究,为绿色环保、高效节能和综合回收锌氧压渣中锌、铅和银提供了新思路和理论技术指导。研究了锌氧压渣的工艺矿物学。主要有价金属元素锌、铅和银的含量分别为3.16%、17.00%和261.20 g/t,主要矿物组成为石英、硫酸铅和正长石等。硫酸铅和硫化铅占据总铅的97.56%,硫酸锌和硫化锌占据总锌的86.52%,单质银和硫化银占据总银的77.18%。样品粒度小于30微米的部分占据86.54%,渣中矿物连生关系较为复杂,硫酸盐类物质多存在与正长石和石英等脉石矿物连生嵌布的现象,极少有单体解离的硫酸铅和其他矿物的存在。选育驯化了适用锌氧压渣特性的高效浸矿菌种,并优化了微生物浸出工艺条件。在初始pH 1.5,矿浆浓度10%,接种量10%的条件下浸出时间15天,得到的微生物浸出渣中锌含量0.4070%,微生物浸出锌的浸出率为88.07%,而铅含量17.94%,银含量271.44 g/t,铅和银在微生物浸渣中得以进一步富集。经过微生物浸出后,硫化铅氧化率为71.51%,硫化银氧化率为62.60%。揭示了微生物浸出锌氧压渣的过程和机理。浸出前期优势菌种为铁氧化菌和硫氧化菌,浸矿体系中存在铁氧化反应和硫氧化反应。由Eh-pH图知,pH值不变时,氧化还原电位进一步升高才会使硫化锌、硫化铅和硫化银继续被氧化。至浸出中后期,浸矿体系pH值逐渐降至稳定范围内,硫氧化细菌数量降低,铁氧化细菌逐渐繁衍为优势菌种,并将Fe2+氧化为Fe3+,体系电位升高,硫化锌、硫化铅和硫化银进一步被氧化。优化了氯盐浸出微生物浸渣中铅和银的工艺条件,在NaCl-CaCl2-HCl-H2O的体系中,双氧水添加量2%、CaCl2添加量20 g/L,使用HCl溶液调节pH 0.5,当在NaCl浓度300g/L、浸出温度90℃、搅拌转速350r/min、液固比10:1和浸出时间120min时,铅、银浸出率分别达到95.47%、83.86%。直接氯盐浸出微生物浸渣中铅、银的浸出率分别为90.88%、68.53%。经过微生物浸出后,氯盐对铅和银的浸出率提高了4.59%和15.33%。化学物相分析结果表明,微生物浸出锌的同时使得硫化铅和硫化银氧化为其各自硫酸盐,提高了后续氯盐浸出铅和银的浸出率。此外,微生物-氯盐联合浸出工艺对锌氧压渣中的锌浸出率为94.40%。研究了微生物浸渣中的铅和银的氯盐浸出动力学特征,并得出了半经验动力学方程。氯盐浸出微生物浸出渣中的铅和银均为有固体产物层或惰性物料层的收缩核模型。氯盐浸出铅和银的反应活化能分别为22.66 kJ/mol和10.88 kJ/mol。氯盐浸出铅符合化学反应速率与固膜内扩散混合控制的模型,氯盐浸出银符合固膜内扩散控制模型。

谭欣,王中明,肖巧斌,赵杰[7](2021)在《银铅无碱混选工艺分选含银低品位铅锌硫化矿石》文中研究说明对某含银低品位铅锌硫化矿进行了选矿工艺流程的试验研究。根据矿石性质,采用银铅混选(银铅粗精矿再磨)-锌浮选和银铅混选(银铅中矿再磨)—锌浮选两种原则工艺流程进行试验研究,银铅混选时,采用选择性的银铅捕收剂组合BK906+BK903G在近中性的无碱条件下将银矿物和硫化铅矿物浮出,获得银铅混合精矿;然后通过常规的石灰+硫酸铜+丁基黄药法浮选回收硫化锌矿物,得到锌精矿。通过银铅混选(银铅粗精矿再磨)—锌浮选和银铅混选(银铅中矿再磨)—锌浮选两种试验方案的工艺流程和闭路试验指标的对比分析,最终确定了银铅混选(银铅粗精矿再磨)—锌浮选的工艺流程,闭路试验获得含银5 252.5 g/t、含铅27.54%、含锌3.87%、银回收率73.03%、铅回收率76.47%的银铅精矿和含银359.6 g/t、含铅0.37%、含锌54.96%、锌回收率71.00%的锌精矿。新工艺实现了矿石中有价金属银、铅、锌的高效回收。

熊伟,张行荣,路亮,郑永兴,王逸帆,朱阳戈[8](2021)在《有机大分子抑制剂在多金属硫化矿浮选分离中的应用》文中认为从天然高分子和合成高分子两大类化合物出发,总结归纳了有机大分子抑制剂在多金属硫化矿浮选分离中的应用进展,阐述了有机大分子抑制剂在矿物表面的作用机制及其抑制机理,并结合应用实例综述了天然大分子抑制剂和合成大分子抑制剂在多金属硫化矿分离中的抑制效果及应用现状,预测了有机大分子抑制剂的未来发展方向。

魏民,吕晋芳,郑永兴,高天锐,全英聪[9](2021)在《淀粉对硫化矿物和脉石矿物的选择性抑制作用及机理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对矿山环保力度的不断加强,绿色选矿药剂的研发显得尤为重要。淀粉以来源广、价格便宜、绿色、可再生和易降解等优势,常被用作黄铁矿、方铅矿、辉钼矿等硫化矿与角闪石、滑石、蛇纹石等硅酸盐矿物的抑制剂。本文介绍了淀粉的结构与性质,阐述了淀粉对不同硫化矿物及易浮脉石矿物的抑制作用及机理,以期学者们对淀粉展开深入研究,实现淀粉在选矿领域的广泛应用。

马东[10](2021)在《酰基硫代酰胺对硫化矿的浮选性能与机理研究》文中指出浮选捕收剂是矿物浮选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药剂,具有高效回收能力捕收剂的分子设计与合成成为选矿领域的热点。本文合成了一系列酰基硫代酰胺捕收剂,其分子结构中的S、O配位原子容易与金属原子发生螯合,可以显着提高对硫化矿的浮选性能,同时通过一系列检测手段,考察了酰基硫代酰胺在硫化矿表面的浮选性能与机理。利用量子化学计算考察了乙酰基硫代苯甲酰胺(ATBA)、丁酰基硫代苯甲酰胺(BTBA)、特戊酰基硫代苯甲酰胺(TTBA)的分子几何结构参数和量化性质,并与传统捕收剂乙硫氨酯(IPETC)作对比,预测了不同捕收剂对矿物的捕收能力及其作用位点。乙硫氨酯和酰基硫代酰胺捕收剂疏水性强弱顺序为:TTBA>BTBA>IPETC>ATBA,表明TTBA和BTBA的疏水性都强于IPETC,ATBA的疏水性弱于IPETC;静电势能图表明,酰基硫代酰胺正电荷集中在与N原子相连的H原子上,负电荷主要集中在羰基O和硫羰基S原子上,预测了其与矿物的主要作用位点为C=S、C=O基团;四种捕收剂HOMO能量值大小顺序为TTBA>BTBA>ATBA>IPETC,说明了酰基硫代酰胺具有更强的给电子能力。以硫代苯甲酰胺和酰氯为原料,吡啶为催化剂,在丙酮溶剂中合成了三种酰基硫代酰胺化合物,考察了原料摩尔比、溶剂用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产物收率的影响。在最优的反应条件下,ATBA、BTBA和TTBA收率分别为87.2%、86.2%和82.3%。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和气质联用分析仪对合成的产物进行表征,确定合成了目标产物。考察了三种新型捕收剂ATBA、BTBA、TTBA以及传统捕收剂IPETC对黄铜矿和黄铁矿的浮选分离效果,单矿物浮选实验结果表明,与IPETC相比,酰基硫代酰胺类捕收剂对黄铜矿具有更强的捕收能力,同时对黄铁矿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接触角测试表明,酰基硫代酰胺捕收剂可以显着改善黄铜矿表面的疏水性,对黄铁矿表面疏水性的改善效果不明显;Zeta电位测试结果表明,TTBA可以选择性地吸附到黄铜矿的表面并且使其等电点负移,而TTBA与黄铁矿作用之后,黄铁矿的等电点几乎没有发生变化,说明TTBA更容易吸附到黄铜矿表面;吸附热力学和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TTBA在黄铜矿表面的吸附是一种自发进行、吸热、熵增的化学吸附过程;基于DFT计算和XPS检测分析可知,TTBA的活性中心位于C=S和C=O基团,分子中的S和O原子与黄铜矿表面的Cu原子发生作用,通过形成Cu-S和Cu-O键吸附在黄铜矿表面。

二、Development in selective flotation of galena from lead-zinc-iron sulfide ores in China(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Development in selective flotation of galena from lead-zinc-iron sulfide ores in China(论文提纲范文)

(1)硫化铅锌矿石浮选分离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硫化铅锌矿物难以分离的原因
    2.1 硫化铅锌矿物的晶体结构与表面性质
    2.2 硫化铅锌矿物的伴生关系与嵌布状态
3 硫化铅锌矿石浮选工艺
4 硫化铅锌矿石浮选药剂
    4.1 捕收剂
    4.2 抑制剂
        4.2.1 无机抑制剂
        (1)亚硫酸和亚硫酸盐类:
        (2)硫化钠:
        (3)石灰:
        (4)硫酸锌:
        (5)氰化物:
        4.2.2 有机抑制剂
        (1)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MDC):
        (2)壳聚糖:
        (3)果胶:
        (4)海藻酸钠:
        4.2.3 新型抑制剂
    4.3 活化剂
5 展望

(2)银含量对方铅矿浮选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含银方铅矿的资源特点及主要选矿流程
    1.1 我国含银方铅矿的资源特点
    1.2 含银方铅矿的主要选矿流程及药剂
2 银含量对方铅矿浮选指标的影响
3 银含量对方铅矿浮选行为影响的机理分析
    3.1 银含量促进方铅矿浮选的宏观原因
    3.2 银含量对方铅矿表面Zeta电位的影响
    3.3 银含量对方铅矿表面捕收剂吸附量的影响
    3.4 银含量对方铅矿表面接触角的影响
    3.5 银含量对方铅矿表面影响的红外光谱分析
    3.6 银含量对方铅矿表面影响的微热、动力学分析
    3.7 银含量对方铅矿表面影响的电化学分析
    3.8 银含量对方铅矿表面影响的量子化学分析
4 结语

(3)青海某低品位硫化铅锌矿选矿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矿石性质
2 试验方案
    2.1 试验药剂与设备
    2.2 试验原则流程
3 试验结果与讨论
    3.1 磨矿细度试验
    3.2 铅浮选试验
        3.2.1 ZnSO4用量试验
        3.2.2 乙黄药用量试验
    3.3 锌浮选试验
        3.3.1 CuSO4用量试验
        3.3.2 丁黄药用量试验
    3.4 闭路试验
4 结论

(4)典型铜铅锌硫化矿的表面氧化机理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方铅矿、闪锌矿和黄铜矿的表面特性
2 铜、铅、锌硫化矿物的表面氧化机理
    2.1 方铅矿的表面氧化机理
        2.1.1 重铬酸盐氧化法
        2.1.2 亚硫酸(盐)氧化法
        2.1.3 硫酸氧化法
    2.2 闪锌矿的表面氧化机理
        2.2.1 氰化物氧化法
        2.2.2 硫酸锌+亚硫酸钠氧化法
        2.2.3 高锰酸钾+海藻酸钠氧化法
        2.2.4 H2O2+海藻酸钠氧化法
    2.3 黄铜矿的表面氧化机理
        2.3.1 氰化物氧化法
        2.3.2 石灰氧化法
        2.3.3 H2O2氧化法
3 结论与展望

(5)四川某混合铅锌矿优先浮选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矿石性质
    1.1 矿石化学性质
    1.2 矿石主要矿物组成与嵌布特征
2 浮选试验结果
    2.1 探索试验
        (1) 先铅后锌浮选流程:
        (2) 先硫后氧流程:
    2.2 磨矿细度试验
    2.3 硫化矿铅回收试验
    2.4 硫化矿锌回收试验
    2.5 氧化矿物回收试验
    2.6 闭路流程试验
3 结论

(6)微生物-氯盐联合浸出锌氧压渣中锌铅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锌冶炼方法概述
        1.2.1 火法炼锌工艺
        1.2.2 湿法炼锌工艺
    1.3 锌氧压渣特性
    1.4 锌氧压渣有价金属回收研究进展
        1.4.1 火法回收方法
        1.4.2 湿法回收方法
    1.5 氯盐浸出技术
    1.6 微生物浸出技术
    1.7 微生物-氯盐联合浸出技术
        1.7.1 微生物-氯盐联合浸出技术的应用
        1.7.2 微生物-氯盐联合浸出锌氧压渣
    1.8 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1.8.1 论文研究的意义
        1.8.2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9 技术路线图
2 试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样品来源及制备
        2.1.2 多元素分析
        2.1.3 矿物组成及嵌布特征
        2.1.4 主要有价元素赋存状态
        2.1.5 菌种及培养基
        2.1.6 试验药剂仪器和设备
    2.3 研究方法
        2.3.1 菌种培养驯化
        2.3.2 微生物摇瓶浸出锌氧压渣试验
        2.3.3 氯盐浸出微生物浸渣试验
        2.3.4 分析检测方法
3 微生物浸出锌氧压渣试验研究
    3.1 高效浸矿菌种选育驯化
        3.1.1 试验菌种选择
        3.1.2 试验菌种驯化
    3.2 微生物浸出锌氧压渣工艺条件优化
        3.2.1 初始pH值
        3.2.2 矿浆浓度
        3.2.3 接种量
        3.2.4 浸出时间
    3.3 微生物浸出渣性质分析
        3.3.1 锌、铅和银的化学物相分析
        3.3.2 微生物浸出渣的SEM-EDS分析
        3.3.3 微生物浸出渣的XPS分析
    3.4 锌氧压渣浸出过程浸矿菌种群落结构分析
    3.5 锌氧压渣生物浸出过程机理分析
        3.5.1 锌氧压渣中硫化锌的生物浸出机理分析
        3.5.2 锌氧压渣中硫化铅的生物氧化机理分析
        3.5.3 锌氧压渣中硫化银的生物氧化机理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氯盐浸出微生物浸渣中铅和银试验研究
    4.1 氯盐浸出微生物浸渣中铅和银原理
    4.2 氯盐浸出微生物浸渣中铅和银工艺条件优化
        4.2.1 NaCl浓度对微生物浸渣中铅和银浸出的影响
        4.2.2 搅拌转速对微生物浸渣中铅和银浸出的影响
        4.2.3 液固比对微生物浸渣中铅和银浸出的影响
        4.2.4 反应温度对微生物浸渣中铅和银浸出的影响
        4.2.5 反应时间对微生物浸渣中铅和银浸出的影响
    4.3 锌氧压渣的直接氯盐浸出工艺试验
    4.4 微生物-氯盐浸出渣、直接氯盐浸出渣表征分析
    4.5 微生物-氯盐联合浸出工艺金属量平衡
    4.6 氯盐浸出液资源化利用
        4.6.1 铅银回收
        4.6.2 高盐废水资源化处理
    4.7 氯盐浸出渣资源化利用途径
    4.8 本章小结
5 铅和银氯盐溶液浸出动力学研究
    5.1 动力学模型选择
    5.2 模型拟合与验证
        5.2.1 搅拌转速对铅银浸出率的影响
        5.2.2 温度对铅银浸出率的影响
    5.3 银的浸出动力学
        5.3.1 模型确定
        5.3.2 动力学模型参数确定
    5.4 铅的浸出动力学
        5.4.1 模型确定
        5.4.2 动力学模型参数确定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银铅无碱混选工艺分选含银低品位铅锌硫化矿石(论文提纲范文)

1 矿石性质研究
    1.1 矿石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及含量
    1.2 重要矿物的嵌布特征
    1.4 重要矿物的解离特征
2 试验结果与讨论
    2.1 选矿工艺优化试验研究
        2.1.1 银铅混选条件试验
        (1)磨矿细度对银铅粗选浮选指标的影响
        (2)水玻璃用量对银铅粗选浮选指标的影响
        (3)硫酸锌和亚硫酸钠组合抑制剂对银铅粗选浮选指标的影响
        (4)硫酸锌和亚硫酸钠组合抑制剂添加方式对银铅粗选浮选指标的影响
        (5)捕收剂种类及用量对银铅粗选浮选指标的影响
        (6)石灰用量对银铅粗选浮选指标的影响
        (7)银铅粗精矿再磨细度对银铅粗精矿精选的影响
        2.1.2 锌浮选条件试验
        (1)石灰用量锌粗选浮选指标的影响
        (2)硫酸铜用量对锌粗选浮选指标的影响
    2.2 闭路试验
        2.2.1 方案一全流程闭路试验
        2.2.2 方案二全流程闭路试验
    2.3 不同工艺流程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3 结论

(8)有机大分子抑制剂在多金属硫化矿浮选分离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天然大分子有机抑制剂
    1.1 天然大分子抑制剂
        1.1.1 多糖类抑制剂
        a.淀粉
        b.瓜尔胶
        c.糊精
        d.其他多糖类
        1.1.2 单宁类
        1.1.3 腐殖酸类
    1.2 改性天然大分子
        1.2.1 羧甲基化改性产物
        1.2.2 木质素磺酸盐聚合物类
2 合成类大分子抑制剂
    2.1 聚丙烯酰胺类
    2.2 聚多羧酸类
3 展望

(9)淀粉对硫化矿物和脉石矿物的选择性抑制作用及机理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前 言
1 不同种类淀粉的性质
    1.1 原淀粉
    1.2 糊精
    1.3 改性淀粉
2 淀粉对硫化矿物的选择性抑制作用
    2.1 淀粉对黄铁矿的抑制
    2.2 淀粉对方铅矿的抑制
    2.3 淀粉对辉钼矿的抑制
3 淀粉对硫化矿浮选中脉石矿物的抑制作用
4 结语

(10)酰基硫代酰胺对硫化矿的浮选性能与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铜资源概述
    1.3 硫化矿的综合回收利用
        1.3.1 硫化矿浮选设备
        1.3.2 常用硫化矿浮选工艺
        1.3.3 硫化矿常用捕收剂的研究进展与现状
    1.4 铜硫浮选捕收剂设计
        1.4.1 软硬酸碱原理
        1.4.2 前线分子轨道理论
        1.4.3 量子化学计算
    1.5 表面检测手段
    1.6 选题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6.1 论文的选题意义
        1.6.2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实验试剂、仪器设备、矿样和实验方法
    2.1 主要试剂
    2.2 仪器设备
    2.3 实验矿样
    2.4 实验方法
        2.4.1 捕收剂的分析与表征
        2.4.2 捕收剂的含量测定
        2.4.3 溶液配制
        2.4.4 单矿物浮选实验
        2.4.5 捕收剂与金属离子及矿物作用机理研究
3 酰基硫代酰胺捕收剂的设计与DFT计算
    3.1 酰基硫代酰胺捕收剂的设计
    3.2 捕收剂分子最优构型及参数
    3.3 酰基硫代酰胺的疏水性
    3.4 捕收剂分子的电荷分布
        3.4.1 分子静电势
        3.4.2 原子净电荷
    3.5 捕收剂的前线分子轨道
    3.6 本章小结
4 酰基硫代酰胺的合成与表征
    4.1 酰基硫代酰胺的合成原理与步骤
        4.1.1 酰基硫代酰胺的合成原理
        4.1.2 酰基硫代酰胺的合成步骤
    4.2 酰基硫代酰胺的结构表征
        4.2.1 紫外光谱
        4.2.2 红外光谱
        4.2.3 核磁共振波谱
        4.2.4 质谱
    4.3 本章小结
5 酰基硫代酰胺对黄铜矿和黄铁矿的浮选性能与作用机理
    5.1 酰基硫代酰胺对黄铜矿和黄铁矿的浮选性能
    5.2 接触角
    5.3 Zeta电位
    5.4 TTBA在黄铜矿表面的吸附
        5.4.1 吸附时间和温度对TTBA在黄铜矿表面吸附量的影响
        5.4.2 TTBA在黄铜矿表面的吸附等温线
        5.4.3 TTBA在黄铜矿表面的吸附动力学
        5.4.4 TTBA在黄铜矿表面的吸附热力学
    5.5 XPS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Development in selective flotation of galena from lead-zinc-iron sulfide ores in China(论文参考文献)

  • [1]硫化铅锌矿石浮选分离技术研究进展[J]. 王潇,文书明,韩广,廖润鹏,孟胜冰,丰奇成.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21
  • [2]银含量对方铅矿浮选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进展[J]. 王国彬,蓝卓越,王瑞康,赵清平,杨迪,李博琦. 黄金科学技术, 2021(05)
  • [3]青海某低品位硫化铅锌矿选矿试验研究[J]. 杨招君,徐晓衣,陈龙,梁焘茂. 中国矿业, 2021(S2)
  • [4]典型铜铅锌硫化矿的表面氧化机理研究进展[J]. 晋艳玲,谢海云,张培,柳彦昊,孙瑞,冯艳虎. 矿冶, 2021(04)
  • [5]四川某混合铅锌矿优先浮选试验研究[J]. 文涵睿,李利娟. 矿业研究与开发, 2021(06)
  • [6]微生物-氯盐联合浸出锌氧压渣中锌铅银的研究[D]. 王振银.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2021
  • [7]银铅无碱混选工艺分选含银低品位铅锌硫化矿石[J]. 谭欣,王中明,肖巧斌,赵杰.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21(02)
  • [8]有机大分子抑制剂在多金属硫化矿浮选分离中的应用[J]. 熊伟,张行荣,路亮,郑永兴,王逸帆,朱阳戈.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21(02)
  • [9]淀粉对硫化矿物和脉石矿物的选择性抑制作用及机理研究进展[J]. 魏民,吕晋芳,郑永兴,高天锐,全英聪.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21(02)
  • [10]酰基硫代酰胺对硫化矿的浮选性能与机理研究[D]. 马东. 青岛科技大学, 2021(01)

标签:;  ;  ;  

中国铅锌铁硫化矿选择性浮选方铅矿的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