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公有制为主体,综合利用卫生资源

以公有制为主体,综合利用卫生资源

一、以公有制为主体 综合利用卫生资源(论文文献综述)

马伟玲[1](2017)在《城市卫生资源配置的正义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正义问题是政治学的基本问题。古今中外的政治学家无不高度关注分配正义。城市卫生资源配置制度的设计虽然具体表现在制度和体制的安排,但本质上是分配正义论的一种体现。因此,本文遵循“有的放矢”原则,以分配正义的政治学研究之“矢”来射城市卫生资源的配置问题之“的”,将这一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基本国策,事关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事关“健康中国”战略实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全局的重大实践问题与政治学的正义理论研究直接关联分析,在全面梳理比较各种正义论基础上,得出科学的和可行的正义理论,进而将理论与实践案例结合起来加以解答。自从福柯将“生命政治学”几乎看作是研究正义问题的极其重要的政治学领域以来,阿伦特、阿·甘本继续这一领域研究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引发了世界学者关注生命权力与国家政治之间关系,因而将生命权和健康权放在正义研究的政治学极其重要的位置。在这一领域研究的每一个重要推进,几乎都能更有效地促进我们对于政治学有关正义理论内涵的思考。本文就成为一座连结政治学正义论研究与城市卫生资源配置研究之间的桥,让两者在相互转换中彼此促进。健康权是公民的基本人权是人的生存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正义的卫生资源配置,就是在空间上得到合理布局和配置,解决不平衡、不平等问题,体现在对卫生资源的使用过程中,各类社会主体地位与占有比例的公平性和平等性。卫生资源配置高度体现出一个国家对卫生事务进行谋划、决策和执行的水平,表现出其为公众提供卫生服务和建立健康保障体系公共管理活动的能力。社会正义是当代民主政治的一个核心观念,卫生资源的正义配置,不仅仅是卫生正义的基本要求,也是一个国家保持内部稳定统一的政治要求。追求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是人们共同努力的方向,由此而来的分配原则的起点应该是建立在卫生正义基础之上。让有限的卫生资源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公平,在不同的社会和制度安排情境下,坚守卫生资源正义分配的价值导向,正义配置卫生资源以推进和保障居民健康,实现合理性与合法性的统一。城镇化正在将一个“乡村中国”转变为“都市中国”。2016年末,中国的城市化率已达57.35%。据预测,未来10-15年间,中国城市人口将占总人口的70%以上,由此,我们的研究聚焦城市,不仅要关注乡村人口如何进城,更要关注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后,城市的制度是否为所有进入城市的人口提供了公平的、包容的、正义的公共产品,特别是保障他们生命健康的卫生资源公共产品。生命健康是所有城市居民的第一需要。保障生命健康的卫生资源公共产品应该是第一公共产品。这一公共产品的配置是否实现正义,是否实现公共产品配置的均等化,如何通过卫生资源配置制度的有效设计和改革来达成正义目标,就成为本文研究的主题。中国的卫生事业改革路程漫长、举步为艰。卫生事业改革直接影响人的生存权和健康权,关系民生、关乎人的自由发展,一直是社会大众和政府关注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也是世界性难题。卫生资源是开展卫生工作、发展卫生事业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物质基础和基本要素,卫生资源配置合理与否关系到卫生服务系统整体的结构和运作效率,更是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权的重要条件,在我国卫生事业改革的成效与成败中一直起着关键的基础性作用。令人欣喜的是:与全面小康社会决胜战略相伴随,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6年10月25日印发并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战略,把保障全体人民的生命健康纳入到一个整体战略规划之中。对我们的研究来说,这是一个莫大的鼓舞。然而,要落实这一战略,还有许多事关方向的正义理念问题需要研究,许多相关的具体方案、规划和政策需要探索。因此,文本的研究更加显得迫切和重要。研究城市卫生资源配置的正义性,首先需要全面梳理相关理论资源。本文主要梳理和分析了中外古今正义理论及其城市对于卫生资源配置正义性的相关意义、公共产品理论及其在城市卫生资源配置正义性中的运用、差异性社会理论及其在城市卫生资源配置正义性中的适用意义、社会保障理论及其在城市卫生资源配置正义性中的具体显现,等等。正义思想与人类一样古老。远古时代人们在氏族和部落内外交往中就产生了正义思想,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正义思想的基本内容也发生着历史性的变化,因而具有历史性、派生性、相对性和阶级性。本文简要梳理了中外正义思想变迁的脉络,从古希腊罗马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到近代马基雅维利、莫尔、康帕内拉、休谟、卢梭、葛德文、欧文、康德、黑格尔,再到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及当代的新自由主义者罗尔斯、社群主义者桑德尔等等。中国古代的儒、道、佛、墨等学派都有自己的深厚的正义思想。这些正义思想资源的合理成分,都对于今天研究城市卫生资源配置、实现社会基本的善起到积极的理论借鉴意义。公共产品理论从休谟起始,经过亚当·斯密、潘塔莱奥尼、马左拉的系统开拓,进展到维克塞尔-林达尔模型,在经过保罗·萨谬尔森和詹姆斯·布坎南、蒂布特等人的深度挖掘,逐步成熟。这一理论对于城市卫生资源配置正义性的性质和特点的揭示具有直接的参考价值。中国学者创立的差异性社会理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利益分化和社会结构的描述以及“差异的正义”的论述,对于本文在研究把握对象的性质和边界方面具有直接的帮助。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思想的缘起和发展,使本文更系统地了解医疗卫生领域社会保障的演化发展史,因而对于借鉴各国相关经验,有了更多帮助。本文在第一章系统梳理相关理论、第二章充分借鉴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新加坡等国外相关经验基础上,从第三章开始,对于中国城市卫生资源配置的相关领域研究分章加以展开。第三章主要研究我国城市卫生资源配置的演变史和现状。对我国城市卫生资源配置的相关分支领域:医疗保险制度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体系三个领域的历史和现状作出全面梳理。关于医保制度体系领域,本文在对于我国医保制度渐进性改革历史作出梳理和说明的基础上,分别对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制度建立过程、基本框架、特点、功能和问题做了深度分析,进而从城市流动儿童和大病医保两个案例分析来进一步深度剖析城市医保制度的内在局限。关于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领域,本文着力从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网状建构历史、现状、问题等加以分析,其中特别分析了医联体这一创新的医疗机构组织形态的革命意义,同时从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这一特定的角度来透视我国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关于公共卫生均等化资源配置和控制,本文也从历史和现状两个角度加以全面梳理。本文关于上述三个领域各自的演化历史和现状的深描,以便能够从历史脉络和横向结构中把握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状况的总体线索。第四章主要分析我国城市基本卫生资源配置的问题及其原因。沿着第三章的三个基本领域的口径,对于我国城市医疗保险制度体系、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公共卫生等三个领域的存在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全面深入的反思和分析。关于我国城市医疗保险制度体系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本文指出存在着制度碎片化设计、社会医疗保险资源配置不公平;制度壁垒,社会医疗保险资源配置的道德风险;“自愿参加”设计缺陷,居民参保率偏低;同城制度不同,基金补偿待遇差异明显;大病医疗保险公私合作,基金安全危机四伏等六个方面的问题。在我国城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本文分析了存在着的医疗机构布局的失衡;卫生服务投入不足,趋利性引致卫生服务公益性缺失;优质卫生服务资源配置结构的失衡;卫生资源流转制度的问题与弊端;医疗服务逐利化,医患矛盾日益尖锐等五大问题。在公共卫生领域,本文着力分析了存在着的诸如国家责任缺失,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各级财政支持力度不足,公共卫生服务供给困难;推进国家公共卫生项目,缺乏地方政府支持;基层公共卫生:趋利倾向与机构不健全;卫生人力资源不足,开展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困难等五大问题。本文指出:上述问题的存在,其结果归结为一点,都是在这样或那样的方式上形成对城市卫生资源配置的正义性的巨大障碍。因此,需要从制度体系变革和发展医疗卫生资源两个方面加以解决。第五章集中回到一个原则性的问题:如何确立我国城市卫生资源配置的正义性原则,以及如何实施这一原则的基本路径。本文指出:我国城市基本卫生资源配置原则是正义原则,正义是社会的首要价值,也因此是我国城市基本卫生资源配置的主要遵循原则。这里所指的卫生资源配置中涉及的所谓“基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指对满足全体市民健康的基本需求:如涉及公民日常普及性健身需求(住宅小区或社区健身设施、体育公园等开放式健康保健设施等)、公共卫生(预防保健、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预防、健康体检等)和对常见病、多发病常规治疗需求。而超越基本需求的卫生保健和治疗,如对于满足健康人群中的特殊健身需求的设施(如健身俱乐部、高尔夫球场等)以及超越常规治疗的高端医疗服务,则成为超越基本的特殊或高端需求。对于可能致使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特殊大病种,也将被逐步纳入城市基本卫生资源配置所应涵盖的范畴。正义原则要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要广泛吸纳中外思想家关于正义思想的合理资源,还要充分考虑中国国情,具体包括:基于公平分配的主体包容性原则;基于卫生资源公平配置的自由权利;基于公共产品均等化的基本卫生资源利益分配原则;“差异的正义”的结构化配置,向最不利者倾斜的原则;限高原则;创造条件逐步消灭卫生资源配置差异、走向未来大同的原则;政府卫生资源配置要合规、合法、接受全民阳光监督的原则等七点内容。城市基本卫生资源配置的正义性需要考虑主要目标和主要路径。主要目标为切实保障全体人民的生命健康,要实现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要明确政府在规划、投资、建设、发展和改革卫生资源配置体系中的主体责任。要根据一般卫生问题、主要卫生问题和重要卫生问题需求分层配置卫生资源。要根据卫生服务需求量表和卫生服务目标、卫生服务/人口比值来规划配置卫生资源。要达到配置均衡,必须要采取一系列方法,如经济基础法、多方程式模拟法、健康保障组织法、固定利用率法、预测利用率法等。配置效果还要进行卫生资源效果评价。第六章关于实施城市基本卫生资源配置正义的路径思考。本文依然沿着医疗保险、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三个基本路径来展开阐述。在医疗保险路径问题上,本文着力探索全国统一的全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指出可以通过均等化和基本医疗保险+多元化补充医疗保险两个路径来试行。对于当下的中国,从可行能力考虑,本文倾向于后一种思路。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上,本文从规划、全科医生培养和分级诊疗、加强资源配置、明确公立医疗机构公益性责任、强化医联体建设等方面作了深度探索。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本文着力指出在加大投入、完善制度、强化政府责任基础上,实现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前提下,可以根据中国现阶段差异性社会特点,建设一个基本公平+比例公平的公共卫生资源配置的区域结构。

叶俊[2](2016)在《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健康作为公众的一项基本权利,人人需要且不可或缺。卫生保健制度是人类生存权、健康权和发展权的重要保障,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自建国以来,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经历了萌芽、形成、成长、构建四个历史发展时期,逐步建立起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四大制度体系。200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以社会公众普遍反映的“看病难、看病贵”为问题导向,以“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为改革原则,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提出是中国自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第一次把社会民生建设问题摆到“基本制度”的政治高度。不可否认,自新医改以来,我国政府在制度设计和政策推进中坚持的价值立场和改革方向是正确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建立符合我国政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也集中体现了国家“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意志。然而,我国现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在运行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和有待完善的地方,主要可以归纳为两个层面:一是结构性问题。在供需结构方面,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引致“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凸显;在服务结构方面,基层服务能力薄弱和城市大医院负担过重;在利益结构方面,基本医疗服务提供体系、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和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单兵独进,利益格局不均衡。二是具体性问题。虽然改革整体方向明确,但是基本医疗服务提供体系、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和基本医疗保险体系之间对阶段性任务不明确,政府主导不足与市场作用欠佳,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和积极性难以平衡,卫生行政管理体制不健全,不同人群受益不均,健康保障欠公平。以上种种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良性发展,导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难以实现。那么,究竟如何选择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改革模式,如何实现卫生资源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以及人群之间的合理配置,如何缓解现阶段公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如何消解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割裂化”发展的路径锁定,如何更好地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如何构建“人人公平地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制度框架和可行的深化路径呢?以上这些问题都需要从中国国情、现阶段制度运行问题以及制度发展规律等多方面总体把握和考量。正义理论要求每一位社会成员都应该享有平等地获得自由、机会、收入、财富等社会基本价值的权利。将正义理论引用到医药卫生领域,换言之,卫生正义要求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能够尊重每一位社会成员的基本健康权利,政府在运用公共权力和进行制度设计中要合理考虑不同群体获得健康的正当利益。因此,在卫生正义理论视域下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基本价值立场就在于努力实现社会公众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机会公平、过程公平以及结果公平,最终尽可能缩小人群间健康差异。而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体系内基本医疗服务提供体系、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体系之间的相互协作和整体统筹。本文以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特定的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法、数据分析法、以及归纳分析法在定量的基础上进行定性分析,兼顾理论和实证分析,重点剖析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运行中存在的不足以及问题形成的根源,进而展开以“三医联动”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结构性整合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合理性分析;通过比较分析法对国外典型卫生保健制度以及国内部分地区“三医联动”的先行试点模式进行比较,从中获取对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改革深化的经验和启示;最后,在正义理论和协同理论的指引下,从制定价值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治理结构以及提供制度保障等方面,试图给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深化改革的路径。全文分为六个部分,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相关结论如下。首先是导论部分。介绍选题背景,通过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应然与实然的介绍,突出了推进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发展对于维护社会基本善的重要意义——保证每位社会成员都能够获得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平等权利;继而回顾并评析国内外有关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研究现状以及对其相关概念做出界定;另外,引入正义理论、协同理论以及制度理论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改革进行价值域的应然分析;接着,较为简明地介绍了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可能的创新之处。第一章是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概述。通过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概念、内涵、特征以及功能等维度的分析,提出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指政府为了让每位社会成员公平地享受可及、低廉、优质、有效、安全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而做出的一项制度保障。继而回顾了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历史沿革,并将其划分为萌芽时期、形成时期、成长时期以及构建时期四个阶段,着重介绍了制度演变中取得的成就并总结出制度发展的成功经验,包括政府是制度推进的重要力量,制度是维护社会公众健康权利的重要保障,以及卫生正义要求充分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健康权利等。第二章深入剖析了我国现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存在的问题与问题形成的原因。首先介绍了我国现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框架结构,主要分为基本医疗服务领域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领域,其中基本医疗服务领域主要涵盖了基本医疗服务提供体系、基本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和基本医疗保险体系。不可否认,我国现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改革已经取得了显着成效,但是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结构性问题和具体性问题两个方面。其中,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割裂化”发展问题尤为突出,直接损害着公众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损害了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运行效率。最后,从制度价值、政府政策、社会各方利益诉求以及制度改革重点领域等方面深入挖掘出阻碍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运行的问题根源。可见,如何完善现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从而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是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艰巨任务。第三章分别从国外典型卫生保健制度比较以及国内有关“三医联动”改革的现行试点模式比较展开研究。一方面,比较国际典型的卫生保健制度,包括英国、美国、德国、印度和墨西哥。通过对各国卫生保健制度的发展沿革及制度特色进行阐述,继而比较制度之间在公平与效率、医疗服务提供、医疗保障等方面的异同,得出对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借鉴与启示,主要包括:“健康全覆盖”已经成为国际卫生保健制度改革共识;卫生保健制度需要整体性地推进;管理模式和制度保障等方面的借鉴;走向统一的行政管理体制;强调立法保障和政府责任。对于我国来说,只有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在充分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思考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改革以及当前所面临的各种突出问题,考虑从不同体制中吸取有益经验,才能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满足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改革需要的最佳方案。另一方面,对国内部分地区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改革中有关“三医联动”的先行探索实践进行分析比较。主要选取了国内上海、福建、安徽、山东四个地区的制度模式进行分析比较,虽然试点地区各制度模式逻辑不一、深化路径不同,但是为国家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深化改革提供了地方实践经验,例如:“三医联动”是对现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结构性整合的必然趋势;政府主导是制度模式推进的强大动力;强化基本医疗保险的第三方监督在制度推进中的作用;破除“以药养医”机制是公立医院改革的关键;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是“保基本”的必要基础;以及人、财、物和信息等资源是制度创新的必要保障等。其中,地方实践探索充分体现出“三医联动”是弥合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割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第四章对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结构性整合的必然性、可行性和合理性展开分析,探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与“三医联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首先,提出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结构性整合的必然性在于体现了国家的政治制度底线要求,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自身的复杂性以及“三医联动”具有消除内耗、提高效率的正当性;其次,提出了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结构性整合的可行性在于国家强大的政治承诺,国内先行地区“三医联动”改革的成功示范,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为“三医联动”提供了必要条件;最后,提出了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结构性整合的有效性方面在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三医联动”之间体现了目标与手段的多方对接,系统与要素的具体协同以及夙愿与现实要求的高度统一。由此,进一步突出弥合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割裂化”发展的重要性,也重申了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改革中的主导地位,而且认识到基本医疗服务提供体系、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和基本医疗保险体系之间内在的规律性,充分把握了制度改革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第五章是全文的重点和点睛之笔。在前面几部分探究和总结的基础上,构思出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改革深化的路径,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提出了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深入改革需要明确的价值目标,包括“保基本”、“促公平”、“控费用”和“提效率”;第二,提出了以顶层设计的确定性来确立卫生正义的理念指引,试图通过构建“政府保基本、市场提效率、社会促公平”的治理新格局,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体系以及为制度发展提供人、财、信息、法制等必要保障来消解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改革中出现的结构性问题;第三,提出了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深入改革需要完善的治理结构,包括政府导向、整体统筹、利益均衡和渐进发展;第四,提出了以制度优势的明确性来保证卫生公正的框架建构,从明晰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改革中的应尽职责,推进卫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到位,以及优化“三医联动”机制三方面来解决制度改革中面临的结构性问题和具体性问题。

王彦杰[3](2015)在《乡镇卫生院医学实用人才内涵的分析与框架设计》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人才相关理论的研究、农村卫生服务需求的调查与分析,提出医学实用人才概念,分析乡镇卫生院医学实用人才内涵,构建乡镇卫生院医学实用人才框架及指标体系,为医学院校基层卫生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提供导向与依据。[方法]1.文献研究法梳理人才结构理论、KAQ理论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理论,总结我国农村地区疾病谱情况,借鉴国外医学人才培养的经验,学习国内外医学教育基本要求与标准。2.专家咨询法在乡镇卫生院医学实用人才内涵指标体系初步确定后,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获得各领域专家对乡镇卫生院医学实用人才内涵指标体系的评价和建议。3.现场调查法在河南省东部、南部、西部与北部各选一个地市,每个地市选9个乡镇卫生院;调查对象主要为乡镇卫生院院长、临床医生,共计279名人员;在指标体系试用的调查中,抽取本专科学生1200名,乡镇卫生院医生300名,进行了指标体系的应用性调查。4.数据分析法将有效的调查问卷分类整理,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用SPSS15.0统计工具进行分析;最后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立人才内涵指标的权重。[结果]1.提出了乡镇卫生院医学实用人才概念,并与相关概念进行辨析。医学实用人才与应用型人才、全科医生是依据不同标准对人才群体进行划分的,三者不是对立的关系,相互支持、互为补充,为医学人才培养提供了参考依据与理论支撑。2.农村地区卫生服务需求调查。在乡镇卫生院住院疾病类别调查中,共有883条常见病种,前20位常见病种的频率占总数87.1%;常用关键技术手段共1199条,前二十位常用技术占总数的78.5%,口服药物、静脉输液、手术、针灸等位于前列。3.农村疾病谱的分析。我国农村调查地区疾病谱情况,两周就诊率较高的分别为急上感、急性胃炎、高血压、损伤与中毒等,就诊疾病类别较为集中,诊疗难度较小;住院率较高的疾病集中在呼吸、消化、妇产科系统等,损伤与中毒次之。4.建立实用人才结构指标体系并初步试用。在医学实用人才内涵分析的基础上,依据知识、能力、素质三要素关系,把医学实用人才内涵设计为3个层级、138项指标的指标体系,并对指标进行效度与信度的调查;验证调查选取了1260名本专科学生和300名乡镇卫生院医生,了解三类人群各自的优势,作为后续研究参考依据。[结论]1.知识、能力与素质是医学实用人才内涵的关键要素。医学实用人才内涵分析需要人才内涵结构理论为依据,KAQ理论把个体人才结构规定为知识、能力与素质三要素构成,阐明了三要素在人才结构的内在联系,符合人才培养规律,因此,三要素是医学实用人才内涵构成的关键要素。2.医学教育标准是确定医学实用人才内涵的的基本依据。医学实用人才是高等医学教育培养的人才,必须符合医学教育最基本的要求,人才内涵分析必须遵循医学教育标准,才能保证医学实用人才质量是合格的。《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和《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既全面又细致,是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据。3.医学实用人才内涵的界定必须满足乡镇卫生院三大基本职能的要求。医学实用人才是服务于乡镇卫生院的,人才培养必须立足于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与公共卫生管理三大职能,注重与上级医院职责上错位与互补关系。惟有如此,医学实用人才才能适应工作环境,满足农民的需要,真正成为农村的实用人才。4.医学实用人才的内涵应兼顾知识的全面性与技能的实用性。农村高频率疾病相对集中,多为常见病、多发病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诊疗手段难度小,易掌握,一般是常规治疗。因此,医学实用人才的知识面重在宽,不是精与专上,专业技能注重实用性,掌握必要的中医诊疗技术,为农民选择经济、有效诊疗方式。5.医学实用人才内涵需要转化为指标体系才能服务于人才培养。本研究分析医学实用人才的内涵,旨在为医学实用人才的培养提供导向和依据,从而使医学人才培养能够满足乡镇卫生院的实际需求。因此,医学实用人才的内涵必须具有可操作性,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医学人才的培养,经过专家咨询和层次分析,确定了医学实用人才内涵的指标体系,共3个层级、138项指标,各项指标被赋予了相应的权重值,能够为乡镇卫生院医学实用人才的培养提供导向与依据。[创新与不足]本研究主要创新点:1.分析了乡镇卫生院医学实用人才内涵。总结乡镇卫生院的职责与功能,调查乡镇卫生院常用的关键诊疗技术手段,总结农村地区疾病谱情况,研究了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标准等,上述基础上,对乡镇卫生院医学实用人才内涵进行了分析。2.构建乡镇卫生院医学实用人才内涵框架。以人才结构理论为指导,以基层卫生服务为导向,以医学实用人才内涵分析为依据,构建了乡镇卫生院医学实用人才内涵指标框架。本研究主要不足:1.在调查对象方面,选取的近279个医生是河南省区域内,可以代表中西部地区的情况,但是不能代表全国的情况,在研究结果推广上需要进一步研究。2.在乡镇卫生院疾病类别与关键诊疗技术于段的调查中,疾病谱有一定的区域性,不能代表更大区域的情况。3.指标体系验证的重要依据是人才培养质量,而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指标体系进一步优化需要较长的时间,短期内难以取得明显的效果。

董文朝[4](2012)在《新疆卫生政策研究》文中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的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如今,全自治区已基本形成初具规模的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医疗质量显着提高,农牧区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由于新疆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新疆的卫生事业的总体发展水平在全国仍处于相对落后地位,特别是基本医疗服务覆盖率和质量方面仍有不小的差距。在新疆不同区域之间的医疗卫生综合发展不均衡,优质卫生资源主要集中在首府乌鲁木齐及周边地州,南疆卫生资源相对匮乏;此外,城市与农牧区的卫生事业发展极不均衡,农村卫生综合状况和城市相比差距很大。南疆地区、广大农牧区各族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比较突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尚未实现,严重影响当地群众健康状况,也制约着新疆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本论文从调查研究新疆卫生事业现状入手,综合分析卫生政策层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并尝试从理论层面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为新疆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相关借鉴和参考。本论文由五部分构成,绪论部分阐述研究意义,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研究主要内容和方法、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一章简要介绍新疆的历史沿革、地理与民族概况。第二章介绍新疆卫生政策的理论基础、价值取向和影响因素。本章深入探讨民族地区卫生政策所依据的基本理论,在理论研究基础之上阐释新疆卫生政策的价值取向与影响因素,为研究相关问题提供基本理论依据。第三章进行新疆卫生政策分析。本章系统分析新疆卫生政策所涵盖的医疗资源、医院管理、民族医疗卫生机构管理、社区卫生服务、农牧区卫生服务、农牧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民族医药七个方面的政策,找出其政策层面存在的问题并剖析成因。第四章提出进一步完善新疆卫生政策的建议。在系统分析新疆卫生政策所涵盖的七方面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之上,从理论层面分别给出向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结论如下:一、通过卫生资源配置政策调整,改变现有优质卫生资源在乌鲁木齐及周边地州过度集中的局面,大幅度增加南疆地区、农牧区医疗卫生资源,特别是在少数民族集中的地区适度增加民族特色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加快这些地区卫生事业的发展。二、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新疆医疗卫生政策的基本目标,不断提高新疆医疗卫生服务的覆盖范围,努力实现全疆范围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三、把严格控制医疗卫生服务价格作为新疆卫生政策改革的核心,有效遏制医疗卫生服务价格上涨过快的趋势,促进其价格的理性回归,保证新疆各族群众的医疗费用支出与实际收入水平相适应。四、大力发展新疆社区卫生服务,不断提高其质量和水平、拓宽其服务范围,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提供公共卫生服务、诊治常见病、多发病的主要机构,有效缓解大医院就医困难的压力,为基本医疗服务重心下移奠定坚实的基础。五、大力推进新疆民族医药产业的发展,一方面为新疆各族群众提供更多的便捷价廉、疗效突出的民族医药产品,使之成为有效控制新疆医疗卫生费用快速上涨的基本途径之一,另一方面使之成为推动新疆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何芸芳[5](2010)在《可持续发展视角下重庆市村级卫生服务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村级卫生服务是我国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最基层的服务领域,也是接触农村居民最广泛的一线服务阵地,是一支扎根农村、深入基层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一直以来,它由于看病方便、药价低廉而受到百姓的普遍欢迎。因此,在目前和将来一定时期内,村级卫生服务都将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其可持续发展也必然受到关注。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村级卫生服务经历了曲折艰难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在集体经济组织解体以后,其发展受到重创。虽在市场经济体制的自发性作用下得以延续,但这种发展已经渐渐偏离了原有的公益性质,其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受到撞击。本研究以重庆市村级卫生服务为立足点(因其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特殊市情及城乡统筹发展改革试验区,成为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现状的典型缩影),探讨其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对策。在研究过程中,注重对村级卫生服务发展历史的借鉴性分析,得出“政府行为、并行制度及体制机制的运行”对村级卫生服务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同时,通过对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卫生领域的内涵延伸,明确了村级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必须依赖于卫生资源的合理、可持续利用,并将“坚持以人为本、兼顾公平与效率、确保村级卫生服务公益性及持续性等”作为村级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结合重庆市村级卫生服务现状,分析出当前发展的根源性困境:制度困境、资源困境、运转困境及市场困境,从而探出其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入口,即政府主导地位的确立及资源运转流程的再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可行性对策:一是明确政府在村级卫生服务工作中的责任,二是引入PPP管理模式,建立多元的筹资渠道,增强村级卫生服务运行动力,三是对现有村级卫生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四是重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五是加强运转流程的再造,六是建立并完善村级卫生服务监管体系,以供相关部门决策参考。

邬静艳[6](2008)在《民营医疗机构在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中的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农村地区民营医疗机构的现状进行深入研究,明确农村民营医疗机构存在的问题以及其发挥的作用。理性分析农村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思路,总结如何使民营医疗机构与公立机构和谐相处、协同发展,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与功能,阐明发展农村民营医疗机构时的政府责任。在国家卫生政策环境下,总结各地的改革经验,探索村级医疗服务体系发展方向与发展策略,进一步明确民营卫生室的功能定位。方法:1.文献研究法查阅大量国内外关于农村卫生、民营医疗机构等的文献。2.规范分析法将研究需要的资料运用政策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伦理学、政治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进行逻辑推理。3.实证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深入访谈等方式在三县收集论文所需相关资料。4.专家研讨法本研究在前期形成的研究结论和一些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反复的访谈和严格的论证,在医药卫生管理学院的有关专家的深入讨论下完成。5.统计分析方法利用Epidata对调查问卷数据进行录入,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2003,SPSS11.5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明确了村民在利用卫生服务时,选择民营医疗机构的比例依据课题组在东、中、西部三个地区的实地调研结果显示,中、西部地区的村民利用民营机构医疗服务的比例超过70%。2.阐述了网络中民营医疗机构的功能表达不完全的表现及原因农村民营医疗机构表现出“协同缺失”和“机制偏差”。民营与公立机构“各自为战”,没有形成整体合力,民营医疗机构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标所建立的各种利益机制,忽视公共卫生服务职能,这些都影响网络的整体功能。3.明确了农村卫生网络各层级民营医疗机构的数量村卫生室中,民营所占比例在80%以上,有些西部地区,甚至已经达到了100%。县级医院中民营机构的比例在10%以内,乡镇卫生院中民营的比例在1%以内。结论:1.不同层级的民营医疗机构在卫生网络中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县乡两级民营医疗机构的作用是补充卫生服务项目、促进竞争、活跃市场;村级民营医疗机构的作用是补充村级卫生资源的不足,填补卫生服务提供体系的空缺。2.网络中民营医疗机构的主要问题在乡村两级,尤其是村级机构县乡两级医疗机构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竞争现象较少。而在村级存在较多的民营机构,出于机构的经济利益的驱动而引起一系列的无序竞争。3.村级民营医疗机构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影响了村级卫生服务网络的服务提供能力,也影响了农村卫生工作的开展。4.民营村卫生室体现出功能缺陷,主要表现为卫生室功能取向偏差、卫生室的服务质量受到质疑。同时,卫生院对卫生室的管理制度不科学。5.村级卫生服务提供体系在未来还将表现为“公私并存”的模式,当务之急是对卫生室的现状进行评估,对不同构的主要政策建议(1)进一步完善有关民营发展程度的卫生室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6.健康发展农村民营医疗机医疗机构的法律法规与政策文件(2)建议吸纳部分民营医疗机构成为合作医疗的定点机构(3)多种措施合力加强村卫生室的建设(4)加强政府责任表达,提高民营村卫生室综合性服务提供能力

王忠,井明霞,刘军,杨磊,秦江梅,郭淑霞[7](2004)在《新疆卫生事业发展的探讨与思考》文中提出几十年来 ,新疆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2 0 0 0年新疆进行了首次卫生服务调查 ,得到了新疆卫生服务的基线数据。笔者就今后新疆卫生事业发展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①深化改革 ,实施区域卫生规划 ;②整合卫生资源 ,提高卫生服务效率 ;③积极探索不同形式的医疗保障制度 ;④营造公平竞争的医疗服务市场环境 ;⑤大力开展继续医学教育 ,提高卫生人员素质 ;⑥建立健全信息服务体系 ;⑦积极开展卫生改革政策专题研究等。

秦江梅[8](2004)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制定和实施区域卫生规划的要求,并把它列为卫生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这对于提高政府对卫生事业发展的宏观调控能力和水平,统筹规划和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具有深远意义。为贯彻和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国家《关于开展区域卫生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推动新疆卫生资源合理配置,2000年6月自治区卫生厅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研究》为题,在全疆范围内公开招标,确立课题研究。本研究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 目的 研究新疆城乡居民卫生服务需要量以及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探讨卫生服务需求、潜在需求、卫生服务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新疆卫生资源的发展变化及卫生服务资源利用的效率,找出卫生资源配置、利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适应新疆社会、经济、人口发展和居民的健康需要的卫生资源配置标准。评价制定的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及可行性。探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对区域卫生规划的指导作用。 方法 主要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资源配置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具体应用以下技术和方法: 采用卫生服务现场调查的方法获得居民健康状况,卫生服务需要、需求、潜在需求和利用情况。采用需求法进行新疆各地州(市)医院医生与床位的测算。采用人口比值法进行新疆各地州(市)的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和卫生监督专业技术人员数的测算。采用平均发展速度法进行新疆各地州市的医院的护士数测算。采用专家组访谈法和焦点访谈法对医院医生、床位数测算时有关参数进行确定和配置结果的调整。利用Lorenz曲线、基尼系数和差别指数对配置的卫生资源的公平性进行评价。 结果 1、新疆调查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为219.0‰,城市277.6‰、农村170.0‰,高于1998全国调查居民慢性病患病率157.5‰,城市273.3‰、农村118.4‰。突出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研究表现在:循环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运动系统疾病等的患病率高于全国水平。这对新疆的预防保健战略提出新的挑战。2、新疆城乡居民两周就诊In.1%0,城市127.4%0、农村97.5%0。两周患病未就诊率为44.7%,城市为47.4%,农村为41.5%。年住院率为60.9%。,城市为70.1编,农村为53.2%0。未住院率为303%,其中城市为30.8%,农村为29.9%。城市居民因经济困难未住院者占所有原因的 64.4%,农村占74.6%,城乡居民均存在有效需求受到抑制的情况。3、大约80%农村居民在乡镇卫生院及以下医疗机构就诊,20.60/0在县及以上医疗机构就诊,32%农村居民在乡镇卫生院住院,68%在县及以上医疗机构住院。分析潜在需求,预测出2005年在城市,对医生的潜在需求相当于目前医生数的26.5%,对床位的潜在需求相当于目前床位数的21.3ry0:在农村,对医生潜在需求相当于目前医生数的15.3%,对床位的潜在需求相当于目前床位的9.5%。4、卫生人力总量增长过快,素质低下。卫生资源利用效率逐年下降,居民医疗负担逐年加重。大型医疗设备过剩,常规设备的投入不足。5、卫生资源配置应综合考虑当地经济、卫生资源发展、卫生资源现状及居民的健康需求。合理规划卫生资源的布局和结构,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现有的卫生人力与床位己可以满足人民的基本卫生服务,不宜再继续增长,因此今后卫生资源配置的重点应放在提高卫生人员的学历结构和业务素质上,放在加强基础设施和常规设备的质量和配置上。6、测算200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人力与医院床位总量及区域内16个地州市卫生人力与床位的配置,对卫生机构、大型医疗设备和卫生事业经费进行配置。7、2005年配置标准中的医生和医院床位在各地州市的分布趋向公平,配置护士分布的公平性的也有所改善。8、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充分考虑兵团的特殊性,结合兵团实际制定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资源配置标准》。9、依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资源配置标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利用1998年、2003年两次卫生服务调查,结合农八师石河子市实际制定出《农八师石河子市区域卫生规划》。结论1、现有的医生总数可以满足2005年底自治区范围内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但各地州市医生发展不平衡,需要进行卫生资源结构的调整。有7个地州市需要增加医生配置数量,6个地州市需要减少医生配置数量。2、现有床位总数也可满足2005年底居民的医疗服务需求,总量不必增加,但各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研究地床位从需求的角度衡量不平衡,需要进行调整。有2个地州市需要增加床位数配置,9个地州市需要减少床位数配置。3、在自治区范围内,需要重点加强的是预防保健队伍建设,特别要提高预防保健人员的学历层次。在5年之内逐步增加的大专以上学历护士配置。4、以历史发展为基础强调资源的可调整性。以实际需求为依据,强调资源配置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多种研究方

曲江斌[9](2003)在《我国农村民营和私立医疗服务的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本刊编辑部[10](2002)在《《中国卫生经济》杂志创刊20周年回眸》文中研究指明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本刊已经走过了20个春秋。20年的历史,记载着她的初创、成长和不断改革创新的足迹;20年的历史,记载着她在研究卫生经济理论、普及卫生经济知识、交流卫生改革经验。传播卫生工作信息和在促进卫生改革与发展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20年的历

二、以公有制为主体 综合利用卫生资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以公有制为主体 综合利用卫生资源(论文提纲范文)

(1)城市卫生资源配置的正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主要内容、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四、主要概念的界定
        (一)卫生资源
        (二)卫生资源配置
        (三)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四)医疗服务体系
        (五)公共卫生
    五、创新与不足
        (一)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二)论文有待进一步完善之处
第一章 卫生资源配置正义的思想资源
    一、分配正义理论
        (一)分配正义理论的概述与辨析
        (二)实现卫生资源配置“基本的社会善”
        (三)平等获取卫生资源的“可行能力”
    二、公共产品理论
        (一)公共产品理论的起源与适用
        (二)实现公共健康基本产品均等化的底线
        (三)卫生资源公共产品配置的原则与特点
    三、差异性社会理论
        (一)差异性社会理论的诠释与启迪
        (二)差异性社会资源配置的适应性
        (三)卫生资源配置差异性的正义界定
    四、社会保障思想
        (一)社会保障理论的演绎与应用
        (二)社会福利与民粹主义思潮的分析
        (三)卫生资源配置消解健康“贫困陷阱”的作用
第二章 国外卫生资源配置正义的探索与实践
    一、国外卫生资源配置模式
        (一)英国:国家统一配置模式
        (二)日本:社会分担配置模式
        (三)美国:市场竞争配置模式
        (四)新加坡:公私合作资源配置模式
    二、国外卫生资源配置模式对我国的研究与启示
        (一)实现国家治理,推进卫生资源公平配置
        (二)组合型医疗保险模式,有效利用医疗保险资源
        (三)双医整体运行,实现医疗保险资源合理配置
        (四)卫生资源配置倾向老年群体,消解社会难题
        (五)精细化设计卫生服务供给,缓解卫生资源紧缺
第三章 我国城市卫生资源正义配置的状况
    一、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与医疗保险资源配置
        (一)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渐进性改革历程
        (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四)商业医疗保险
        (五)案例分析一:城市流动儿童医保包容性制度‐‐苏州为例
    二、医疗服务体系网状构建与运行
        (一)国家政治意志:我国卫生服务体系发展历程
        (二)医疗服务资源配置趋于合理:医疗服务机构与卫生人员
        (三)优化卫生服务资源的组织革命:医联体模式
        (四)案例分析二: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国家治理
    三、公共卫生资源配置均等化路径与实践
        (一)我国公共卫生制度变迁与资源配置状况
        (二)国家公共责任下的公共卫生服务供给
        (三)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人员、机构
        (四)案例分析三:儿童预防接种疫苗供给,公共卫生的资源配置研究
第四章 我国城市卫生资源正义配置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我国城市基本保险资源正义配置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制度碎片化,居民获得医保资源公平性差
        (二)制度性壁垒,资源配置存在道德风险
        (三)同城制度不同,基金补偿待遇差异明显
        (四)制度设计存在缺陷,居民“自愿”参保率偏低
        (五)医保地域分割,流动人口参保机会不平等
        (六)大病医保公私合作,基金风险偏大
    二、我国城市卫生服务资源正义配置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卫生服务机构布局不合理,城乡资源配置比例不公
        (二)卫生服务投入不足,卫生服务公益性缺失
        (三)“双失灵”,卫生服务资源配置结构失衡
        (四)卫生资源流转机制不畅,配置不均衡
        (五)医疗服务逐利化,医患矛盾日益尖锐
    三、我国城市公共卫生资源正义配置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国家公共责任缺失,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
        (二)各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不一,公共卫生服务供给困难
        (三)常规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缺失,基层卫生机构趋利倾向
        (四)卫生人力资源不足,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困难
第五章 城市卫生资源配置:正义原则
    一、我国城市卫生资源配置原则:正义原则
        (一)我国城市卫生资源配置的对象和内容
        (二)我国城市卫生资源配置正义原则产生的基本要求
    二、我国城市卫生资源配置的正义原则的前提和内容
        (一)我国城市卫生资源配置正义原则的两个前提
        (二)我国城市卫生资源配置正义原则的内容
    三、城市卫生资源配置路径思考
        (一)总体目标:切实保障全体人民的生命健康
        (二)城市卫生资源配置的政府责任:公共健康与支持
第六章 实施城市卫生资源配置正义的路径思考
    一、公平配置医疗保险资源,实现全民基本医疗保险正义路径
        (一)社会正义两项原则引导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调整线路
        (二)基本公平与比例公平,推行全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两个路径
    二、重塑医疗服务体系,优化医疗资源合理配置
        (一)科学制定卫生发展规划,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二)明确社会责任,提升医疗服务公益性
    三、加强公共卫生供给侧结构改革,实现公共卫生资源配置均等化
        (一)创新机制,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高效推进
        (二)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供给均等化
        (三)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五)扩充卫生服务人才队伍,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质量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2)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价值与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文献综述
        (二)国外文献综述
        (三)对国内外文献综述的简要评述
    三、主要理论依据
        (一)正义理论
        (二)协同理论
        (三)制度理论
        (四)理论述评
    四、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思路(技术路线图)
        (三)研究方法
    五、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一) 全新的研究视角
        (二)理论运用上的创新
        (三)研究方法的创新
第一章 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概述
    一、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一般定义
        (一)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内涵界定
        (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特征与功能
        (三)“三医联动”
    二、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历史沿革
        (一)萌芽时期:建国后的初级卫生保健制度
        (二)形成时期:改革开放后的基本医疗卫生保健
        (三)成长时期:2003年非典后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四)构建时期:2009年医改的新思路
    三、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变迁中取得的成就及经验总结
        (一)我国基本医疗卫制度变迁取得的成就
        (二)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变迁经验总结
第二章 我国现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存在不足与原因分析
    一、我国现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
        (一)基本医疗服务领域(包括医疗、医药、医保三大体系)
        (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领域
    二、我国现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运行中的结构性问题
        (一)供需结构不匹配: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引发看病就医难题
        (二)服务结构不完善:基层服务能力薄弱和城市大医院负担过重
        (三)利益结构不均衡:医疗、医药和医保单兵独进,利益难以调和
    三、我国现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运行中的具体性问题
        (一)改革整体方向明确,但是三医对阶段性任务不明确
        (二)政府主导不足,市场作用欠佳
        (三)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和积极性难以平衡
        (四)行政管理体制不健全
        (五)不同人群受益不均,健康保障欠公平
    四、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对制度改革缺乏正义性考量
        (二)政府相关政策跟进不及时
        (三)各方利益诉求难以均衡
        (四)制度改革的重点领域推进与政治、经济、社会的协同参与不足
第三章 他山之石及国内各地实践创新与探索
    一、国外典型卫生保健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一)英国:国家福利型卫生保健制度
        (二)美国:以自由市场为主的卫生保健制度
        (三)德国:强调“国家、社会、个人合理分担”的卫生保健制度
        (四)印度:“全民免费医疗”
        (五)墨西哥:“全民覆盖”的卫生保健制度
    二、我国部分地区“三医联动”的先行实践与探索
        (一)上海市松江区“整体统筹、协同推进”模式
        (二)福建省三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模式
        (三)安徽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模式
        (四)山东省潍坊市“三位一体”模式
    三、国外及国内各地模式比较分析与启示
        (一)国外典型卫生保健制度的比较分析
        (二)国内部分地区“三医联动”模式比较分析
        (三)对推进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启示
第四章 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结构性整合的必然性与可行性分析
    一、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结构性整合的必然性
        (一)体现国家的政治制度底线要求
        (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自身的复杂性
        (三)“三医联动”具有消除内耗、提高效率的正当性
    二、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结构性整合的可行性
        (一)国家强大的政治承诺
        (二)国内先行地区“三医联动”改革的成功示范
        (三)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为“三医联动”提供了必要条件
    三、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结构性整合的合理性
        (一)目标与手段的多方对接
        (二)系统与要素的具体协同
        (三)夙愿与现实要求的高度统一
第五章 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改革深入的路径
    一、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深入改革需要明确的价值目标
        (一)保基本
        (二)促公平
        (三)控费用
        (四)提效率
    二、以顶层设计的确定性来确立卫生正义的理念指引
        (一)构建“政府保基本、市场提效率、社会促公平”的治理新格局
        (二)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体系
        (三)以人、财、信息、法制为有益补充,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
    三、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深入改革需要完善的治理结构
        (一)政府导向
        (二)整体统筹
        (三)利益均衡
        (四)渐进发展
    四、以制度优势的明确性来保证卫生公正的框架建构
        (一)“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要明晰政府职责
        (二)协同医疗、医药、医保联动改革需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到位
        (三)提升制度运行效率需要“三医联动”机制的优化跟进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主持参与的科研
后记

(3)乡镇卫生院医学实用人才内涵的分析与框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
        1.1.1 地方医学院校人才培养定位的困境
        1.1.2 农村卫生状况对医学人才的迫切需求
        1.1.3 乡镇卫生院卫生人才匮乏
        1.1.4 基层卫生人才的培养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方案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结构与技术路线
        1.4.1 论文的结构与安排
        1.4.2 技术路线
    1.5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1.6 资料来源与分析方法
        1.6.1 资料来源
        1.6.2 分析方法
2 相关理论研究及相关概念辨析
    2.1 相关概念辨析
        2.1.1 人才
        2.1.2 农村实用人才
        2.1.3 实用人才
        2.1.4 医学实用人才
        2.1.5 实用人才与应用型人才、乡镇卫生院实用人才与全科医师概念辨析
        2.1.6 人才培养模式
    2.2 KAQ模式理论
        2.2.1 知识的概念与分类
        2.2.2 能力的概念与分类
        2.2.3 素质的概念与分类
        2.2.4 知识、能力与素质之间的关系
    2.3 国内外医学教育标准
        2.3.1 《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
        2.3.2 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
        2.3.3 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与国际医学教育基本要求的比较
        2.3.4 国外基层卫生人才培养状况
3. 乡镇卫生院发展历程与功能定位及其对人才内涵分析启示
    3.1 乡镇卫生院发展历程
        3.1.1 萌发期
        3.1.2 成长期
        3.1.3 挫折期
        3.1.4 复苏期
    3.2 乡镇卫生院发展演变对卫生人才培养的启示
        3.2.1 全方们观念促进卫生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
        3.2.2 分层次有特色的卫生服务是人才培养重要依据
        3.2.3 人才培养的设计需要供需结合的理念
    3.3 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内容与人才内涵关系分析
        3.3.1 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定位
        3.3.2 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内容
        3.3.3 乡镇卫生院职责与功能对人才内涵结构的影响
4 基于服务需求的乡镇卫生院医学实用人才内涵分析
    4.1 农村疾病谱的现状分析
        4.1.1 农村地区居民疾病别两周就诊率分析
        4.1.2 农村地区居民住院疾病别分析
        4.1.3 农村地区疾病谱对实用人才内涵要求
    4.2 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调查与人才内涵分析
        4.2.1 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
        4.2.2 接诊频率较高的前十二位疾病病种及诊疗所需要技术手段
        4.2.3 乡镇卫生院医生医疗服务的关键技能水平
        4.2.4 乡镇卫生院医生综合能力与素质
5 乡镇卫生院医学实用人才内涵的框架构建
    5.1 实用人才内涵框架模型的提出
        5.1.1 人才结构的构成要素
        5.1.2 实用人才内涵框架模型图的构想
    5.2 实用人才内涵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
        5.2.1 一级指标体系的构建依据
        5.2.2 二级指标体系的构建依据
        5.2.3 三级指标体系的构建依据
    5.3 构建实用人才内涵指标体系
        5.3.1 人才内涵指标的初步构建
        5.3.2 德尔菲咨询法评价指标体系
        5.3.3 各项指标的评价与权重计算
    5.4 实用人才内涵指标的讨论
        5.4.1 确定指标体系选项的分析与讨论
        5.4.2 指标体系权重系数的分析
        5.4.3 指标体系的总结
6 指标体系的应用
    6.1 调查目的
    6.2 调查对象
    6.3 研究方法
    6.4 调查结果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6.4.1 效度检验
        6.4.2 信度检验
    6.5 调查结果与分析
        6.5.1 医学本科学生与乡镇卫生院医生的比较
        6.5.2 医学本科学生与医学专科学生的比较
    6.6 指标应用调查总结
7. 研究总结与前景展望
    7.1 研究的主要结论
    7.2 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
    7.3 后续的研究
致谢
参考文献
论文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件2 乡镇卫生院医学实用人才内涵指标体系专家咨询调查问卷
附件3 专家权威程度量化表
附件4 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情况调查表(医生类)
附件5 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情况调查表(学生类)
附件6 德尔菲咨询法对三级指标选择的评价结果
附件7 各项指标权重系数的计算结果

(4)新疆卫生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二、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实地调查法
        三、综合分析法
    第五节 相关定义界定
        一、政策
        二、公共政策
        三、卫生政策
        四、价值取向
        五、卫生资源
        六、社区卫生
    第六节 本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新疆概况
    第一节 新疆历史沿革
    第二节 新疆地理概况
    第三节 民族与人口概况
第二章 新疆卫生政策的理论基础、价值取向与影响因素
    第一节 新疆卫生政策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二、哲学、伦理学理论基础
        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基础
        四、社会学理论基础
        五、经济学理论基础
    第二节 新疆卫生政策的价值取向
        一、坚持卫生事业的公益性
        二、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三、坚持以人为本
    第三节 新疆卫生政策的影响因素
        一、政治因素
        二、经济因素
        三、利益博弈
        四、公众参与
        五、二元结构
        六、不同阶层需求
第三章 新疆卫生政策分析
    第一节 新疆卫生资源配置政策分析
        一、新疆卫生资源现状
        二、新疆卫生资源配置的问题与成因分析
        三、新疆卫生资源配置的原则
        四、新疆卫生资源配置的发展方向
    第二节 新疆医院管理政策分析
        一、新疆医院的发展现状
        二、新疆医院管理政策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三、新疆医院管理政策的发展方向
    第三节 新疆维吾尔医医院管理政策分析
        一、新疆维吾尔医医院的现状
        二、新疆维吾尔医医院管理政策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三、新疆维吾尔医医院管理政策的发展方向
    第四节 新疆社区卫生政策分析
        一、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背景
        二、新疆社区卫生的现状
        三、新疆社区卫生政策的问题与成因分析
        四、新疆社区卫生政策的发展方向
    第五节 新疆农牧区卫生政策分析
        一、新疆农牧区卫生机构的现状
        二、新疆农牧区卫生政策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三、新疆农牧区卫生政策的发展方向
    第六节 新疆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保障政策分析
        一、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历程
        二、新疆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保障制度的成就
        三、新疆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保障政策的问题与成因分析
        四、新疆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保障政策的发展方向
    第七节 新疆维吾尔医药产业政策分析
        一、新疆维吾尔医药的历史与现状
        二、新疆维吾尔医药产业政策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三、新疆维吾尔医药产业政策的发展方向
第四章 新疆卫生政策建议
    第一节 优化新疆卫生资源配置改革的对策建议
    第二节 深化新疆医院管理改革的对策建议
    第三节 增强新疆维吾尔医医院实力的对策建议
    第四节 提高新疆社区卫生质量的对策建议
    第五节 发展新疆农牧区卫生事业的对策建议
    第六节 完善新疆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保障的对策建议
    第七节 加快新疆维吾尔医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后记

(5)可持续发展视角下重庆市村级卫生服务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论文正文:可持续发展视角下重庆市村级卫生服务发展对策研究
    前言
    第一章 村级卫生服务概述
        第一节 村级卫生服务的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第二节 村级卫生服务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三节 我国村级卫生服务的发展轨迹
    第二章 村级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村级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理念与村级卫生服务的耦合
    第三章 重庆市村级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审视
        第一节 重庆市村级卫生服务发展现状
        第二节 重庆市村级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困境分析
    第四章 重庆市村级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对策
        第一节 明确政府责任,确保村级卫生服务的公益性
        第二节 引入PPP 管理模式,增强村级卫生服务运行动力
        第三节 合理规划布局,实现资源的合理流动
        第四节 重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净化农村卫生服务市场
        第五节 再造运转流程,提升村级卫生服务能力
        第六节 完善监管体系,促进村级卫生服务健康有序发展
结语
文献综述
注释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课题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6)民营医疗机构在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中的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1 资料来源
    2 研究方法
    3 研究内容
结果与分析
    1. 农村医疗预防保健网络中民营医疗机构的理论探讨
        1.1 民营医疗机构的内涵界定
        1.2 农村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背景与作用分析
        1.3 民营医疗机构在网络中的功能表达
    2. 网络中的村级民营医疗机构
        2.1 村级民营医疗机构数量
        2.2 村级民营医疗机构存在的问题
        2.3 县、乡两级民营医疗机构数量与功能表达
讨论与建议
    1. 如何充分发挥农村民营医疗机构在网络中的作用与功能
        1.1 完善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的相关政策与法律
        1.2 民营与公立医疗机构协同发展、合作互补
        1.3 纠正民营医疗机构的机制偏差,承担公共卫生服务职能
    2. 民营村卫生室的健康有序发展的政策探讨
        2.1 民营村卫生室发展方向的讨论
        2.2 村级卫生服务体系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附件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件2 调查表及访谈提纲

(7)新疆卫生事业发展的探讨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深化改革, 实施区域卫生规划
2 整合卫生资源, 提高卫生服务效率
3 积极探索不同形式的医疗保障制度
4 营造公平竞争的医疗服务市场环境
5 大力开展继续医学教育, 提高卫生人员素质
6 建立健全信息服务体系
    6.1 组织开展连续性卫生服务调查
    6.2 公示医疗机构绩效信息
7 积极开展卫生改革政策专题研究

(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一、 研究背景
        (一) 问题提出
        (二) 国内外研究进展
        (三) 新疆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的研究
    二、 研究目的
    三、 研究框架
    四、 资料来源
    五、 研究方法
第一章 新疆居民卫生服务调查研究
    一、 概述
    二、 调查目的
    三、 研究方法和内容
        (一) 研究对象与调查方法
        (二) 抽样调查设计
        (三) 调查内容
        (四) 调查实施的质量控制
    四、 调查数据质量与代表性的检验与评价
        (一) 玛叶指数(MYER'S INDEX)
        (二) 年龄构成的拟合优度检验
        (三) 样本性别构成与总体的性别构成比较
        (四) 民族构成的拟合优度检验
        (五) 省、地、县、乡人口构成的拟合优度检验
    五、 结果与分析
        (一) 居民两周患病情况分析
        (二) 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分析
        (三) 居民门诊利用情况分析
        (四) 居民住院利用情况分析
        (五) 居民医疗服务潜在需求分析
    六、 讨论和建议
第二章 新疆社会经济、人口及卫生资源发展状况分析
    一、 前言
    二、 资料来源与分析方法
        (一) 资料来源
        (二) 卫生资源指标的选取及统计口径
        (三) 分析方法
    三、 结果与分析
        (一) 新疆经济、人口发展情况
        (二) 居民健康状况分析
        (三) 卫生资源发展情况
        (四) 卫生服务利用变化
        (五) 新疆卫生资源拥有量与全国水平比较
    四、 存在问题与建议
第三章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研究
    一、 概述
    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资源配置标准测算的基本原则
    三、 资料来源
    四、 研究方法
        (一) 定性研究
        (二) 定量研究
    五、 医院医生数和床位数的测算
        (一) 测算基本公式及指标的说明
        (二) 有关参数的确定及基本数据
        (三) 与测算调整有关的人口预测
        (四) 基本测算结果的调整
    六、 卫生人力与床位的配置
        (一) 2005年床位的配置
        (二) 2005年医院医生的配置
        (三) 2005年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和卫生监督人力的配置
        (四) 2005年区域医生的配置
        (五) 2005年护士的配置
        (六) 2005年新疆血站的卫生技术人员的配置
    七、 定性研究结果
        (一) 卫生机构的配置
        (二) 大型医用设备的配置
        (三) 卫生事业经费的配置
    八、 讨论
第四章 新疆卫生人力与医院床位配置的公平性评价
    一、 概述
    二、 资料与方法
        (一) 资料来源
        (二) 研究方法
    三、 结果
        (一) 配置前后的卫生人力与床位分布Lorenz曲线比较
        (二) 配置前后的卫生人力与床位分布的基尼系数比较
        (三) 配置前后卫生人力与床位分布的差别指数比较
    四、 讨论
第五章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研究
    一、 概述
    二、 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的原则
    三、 资料来源与方法
    四、 结果
        (一) 2002年兵团基本现状
        (二) 基础数据的分析
        (三) 兵团卫生资源的配置
    五、 讨论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政策建议
    一、 研究总结
    二、 政策建议
    三、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四、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附录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资源配置标准
附录二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资源配置标准
附录三 农八师石河子市区域卫生规划
附录四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与获奖
附录五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进步奖获奖证书
附录六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奖获奖证书

(10)《中国卫生经济》杂志创刊20周年回眸(论文提纲范文)

一、20年来刊发论文基本情况
    (一)作者构成
    (二)文章分类构成
    (三)刊发文章内容的动态分析
        1. 对农村卫生方面文章的分析
        2. 社区卫生服务文章的动态分析
        3. 药品经济研究和信息开发与应用文章的动态分析
        4. 医疗保障制度文章的动态分析
二、卫生经济研究的历史回顾
    1.关于卫生事业性质、作用、地位的讨论
    2.关于农村卫生经济的研究
    3.关于加入WTO问题的研究
    4.关于区域卫生规划的研究
    5.关于城镇医疗保障体制改革的研究
    6.关于卫生总费用的研究
    7.各地卫生改革的经济介绍
    8.关于药品经济的研究
    9.关于社区卫生服务的研究
    10.关于产权问题研究
    11.配合卫生中心工作,做好舆论宣传

四、以公有制为主体 综合利用卫生资源(论文参考文献)

  • [1]城市卫生资源配置的正义研究[D]. 马伟玲. 苏州大学, 2017(04)
  • [2]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研究[D]. 叶俊. 苏州大学, 2016(08)
  • [3]乡镇卫生院医学实用人才内涵的分析与框架设计[D]. 王彦杰. 华中科技大学, 2015(07)
  • [4]新疆卫生政策研究[D]. 董文朝. 中央民族大学, 2012(10)
  • [5]可持续发展视角下重庆市村级卫生服务发展对策研究[D]. 何芸芳. 重庆医科大学, 2010(05)
  • [6]民营医疗机构在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中的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D]. 邬静艳. 华中科技大学, 2008(06)
  • [7]新疆卫生事业发展的探讨与思考[J]. 王忠,井明霞,刘军,杨磊,秦江梅,郭淑霞. 农垦医学, 2004(03)
  • [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研究[D]. 秦江梅. 复旦大学, 2004(01)
  • [9]我国农村民营和私立医疗服务的作用[J]. 曲江斌. 中国卫生经济, 2003(11)
  • [10]《中国卫生经济》杂志创刊20周年回眸[J]. 本刊编辑部. 中国卫生经济, 2002(01)

标签:;  ;  ;  ;  ;  

以公有制为主体,综合利用卫生资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