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寮海堤工程项目构想

胶寮海堤工程项目构想

一、胶辽海堤工程项目构想(论文文献综述)

张伟[1](2013)在《我国海上人工岛有效管理研究》文中指出在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人工岛建设已经逐步成为沿海各国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一种新途径。随着我国用地矛盾的日益突出以及土地价值的不断升值,沿海地区也掀起了一股兴建海上人工岛的热潮。但由于我国海上人工岛建设起步比较晚,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不足,缺乏相应的发展规划和有效管理措施,致使在海上人工岛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无序、无度、盲目、随意的行为状态,严重影响了海洋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因此,需要运用多种手段加强对海上人工岛的严格管理,提高海上人工岛的利用效率,以达到维持海洋生态平衡、促进海洋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本文以我国海上人工岛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开发与管理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我国在对海上人工岛的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有效管理为核心视角,为实现海上人工岛的科学管理提供了解决思路和具体对策建议,以期为相关理论的丰富和人工岛开发建设工作的推进产生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本文首先对海岛、海域使用、围填海以及海上人工岛四个概念进行了对比分析并阐述了海上人工岛的经济社会价值和战略意义,并在对海上人工岛开发建设历程和现状进行描述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海上人工岛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以及因科学规划和专项制度缺失、监督协调机构不健全等因素导致的公众参与不足、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并结合国外成功的围填海管理经验,本文提出了加强我国海上人工岛有效管理的对策建议: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系、建立和完善有效管理机制、加强对利益主体的正确引导以及强化后续管理。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研究我国海上人工岛的开发历程及特点指出了当前我国海上人工岛建设在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海岛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法律制度、责任意识、政府博弈三个角度进行了原因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海上人工岛管理的相关经验,从建立健全明确的法律体系和科学的管理体制、加强对利益主体的正确引导以及强化后续管理四个方面提出了加强我国海上人工岛管理的新思路。

张晓霞[2](2013)在《辽宁海洋灾害风险分级及评价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活动的急剧加强,人类活动与自然海岸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而引发的灾害越来越严重。数年来发生的海洋灾害类型复杂多样,分布广泛的海岸侵蚀、海水入侵、海面上升、滨海湿地退化和港湾淤积等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已构成全面持久威胁,开展防灾减灾战略研究已成为海洋学术界的关注热点。因此,提出灾害风险评价方法及对策,制定管理办法,填充此研究领域空白,是我们亟须加以重视和解决的问题。由于海洋资源与环境具有极大的依赖性,随着辽宁沿海的高度深层快速开发,其生态格局和要素发生改变,带来明显的负面效应。除不可抗拒的自然变化外,人类不合理开发活动的叠加,使得海洋灾害问题越来越突出。为此,开展海洋灾害的防治对策研究,保障海洋生态环境安全及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目前海洋灾害风险方面的研究尚不充分,本文在现有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理论体系以及辽宁省海洋生态属性基础上,对构建新的海洋灾害评价模型、划分风险评价等级及进行风险管理,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初步研究:1.系统研究了海洋灾害的特征,分析总结了历史灾害规律,构建了辽宁海洋灾害风险评价理论体系,确定辽宁海洋灾害主要有6种类型,分别为风暴潮灾害、海冰灾害、海岸侵蚀灾害、海水入侵灾害、赤潮灾害和海洋溢油灾害。2.基于海洋灾害危险度和承灾体脆弱度构建了海洋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以及熵权法等计算指标权重,研究建立了“单一海洋灾害”和“复合海洋灾害”风险等级划分及评价方法,为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提供了技术保障。3.系统分析了辽宁主要海洋灾害成灾过程、孕灾环境资料及承灾体指标,综合历史灾害发生情况、孕灾环境及承灾体概况,对辽宁沿海六市进行了海洋灾害风险分级及评价,绘制了风险评价结果图,并提出了风险管理建议。辽宁管理海区特色海洋灾害风险程度等级为:丹东市为低风险等级,大连市为极高风险等级,营口市、盘锦市、锦州市和葫芦岛市均为中度风险等级,为各海区管理和制定法规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据。

卢宁[3](2009)在《山东省海陆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海陆一体化是近年来海洋经济研究领域的一个新议题,也是我国沿海地区广泛采用的一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但由于提出的时间较晚,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沿海地方政府对这一问题的认识都不深入。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尚停留在概念探讨阶段,着重于分析海陆一体化的概念、内涵等问题,没有构建起海陆一体化的理论框架;许多沿海地方政府从自身海洋经济发展的实践出发提出了一些海陆产业联动发展的具体措施和海陆一体化的发展思路,但是主要局限于强调发展理念,缺乏海陆一体化战略的明确实施方案。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明晰海陆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并从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等理论出发构建海陆一体化的基本理论框架,以此为指导提出山东省海陆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具体内容和实施对策。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七个方面:1、绪论。从海洋经济发展趋势和沿海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角度阐明山东省海陆一体化建设的背景、依据和现实意义,并对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2、海陆一体化的多视角分析及其理论基础。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文化融合等多个视角分析海陆一体化问题,明晰海陆一体化的概念及内涵,论述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系统论等理论在海陆一体化研究中的适用性及应用范围。3、海陆一体化的基本理论。在总结海陆经济联系的一般规律和各地海陆一体化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研究海陆一体化的发生机理、海陆产业关联机制、海洋主导产业选择标准及空间布局、近海环境污染的海陆一体化调控机理等理论问题,构建海陆一体化研究的理论框架。4、海陆一体化建设的国外经验借鉴。论述韩国西海岸开发计划的主要内容、实施情况和取得的成就,并对其成功经验进行分析和借鉴,以指导山东省海陆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制定。5、山东省海陆一体化建设的资源条件和经济基础。通过广泛调研,了解山东省海洋资源分布情况、海洋产业发展情况以及沿海地市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研究山东省海陆经济的关联度和关联类型。6、山东省海陆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山东省海陆一体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原则,提出山东省海陆一体化建设的海洋主导产业、陆域主导产业、海岸带区域经济增长点和发展轴以及近岸海域污染的海陆一体化调控策略,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山东省海陆一体化建设的保障措施。7、县域区域海陆一体化建设的案例分析。以东营市河口区、烟台市海阳市和威海市荣成市为例,分析沿海县(区)海陆一体化战略的侧重点和主要内容,并总结归纳出三种县域海陆一体化发展模式,为山东省沿海县(区)制定海陆一体化发展战略提供理论指导。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1、实地调研法。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多次赴山东省沿海地市和江苏、河北等周边省份调研海陆产业发展情况,广泛地了解各地实施海陆联动发展的经验和做法。2、文献查阅法。查阅大量的海洋经济研究论文以及产业关联、区域发展等领域的论文和书籍,为论文的完成提供资料积累和知识积累。3、理论分析法。从系统论、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等理论出发,结合沿海地区的建设实践构建海陆一体化的理论体系。此外,论文研究过程中还用到投入产出分析、灰色关联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等技术方法。论文的创新点主要有:1、明晰了海陆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即海陆一体化是海陆互动的沿海区域发展过程。从这个认识出发,从海陆产业关联、海岸带区域空间结构和近岸海域污染的一体化调控三个方面构建了海陆一体化的理论体系。2、在研究山东省海陆产业关联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山东省海陆一体化建设的总体思路、主导产业、空间布局模式和一些具体保障措施。3、分析了东营市河口区、烟台市海阳市和威海市荣成市三个县域海陆一体化建设的案例,并总结三种县域海陆一体化发展模式。

刁振娇[4](2002)在《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之理论探析》文中指出本文由引言、正文和结束语三部分组成。其中,正文部分又分为三章。引言。简要地说明了本文的写作动因与探讨的主要问题。第一章。主要从一般性的意义上来论述行政公益诉讼制度问题,以便能为第二章即本文的核心部分作些铺垫。本文首先从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历史演变出发,在阐述了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在罗马时期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在现代法治国家发展的历史沿革之后,又简要的评述了行政诉讼制度的发展规律。本文认为,现代法治国家的行政诉讼制度的共同发展规律是从私人利益保护趋向于私人利益保护和公共利益保护并重,而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产生就是这一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既而,本文界定了行政公益诉讼的涵义,并将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与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刑事自诉和行政诉讼制度相对比,详细阐述了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特征。第二章。此章是本文的核心部分。本文从我国现行行政诉讼制度在法律上、理论上和实践中所面临的种种尴尬出发,引出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进而对如何在我国建立这一制度提出了自己的构想。在理论层面。权力具有极大的易腐性,行政权尤甚,而且行政权的行使与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休戚相关,所以必须对行政权的行使进行制约,防止其被滥用。我国现行权力制约机制——公权制约公权机制虽然有其合理性并在实践中产生了一定的效力,但也存在着其自身无法避免的弊端——缺<WP=3>乏实际有效的监督机制、监控手段和经常化的检查制度,因而无法实现其法定的监督职能,不能实现制度设计之初的夙愿。所以,本文提出以私权制约公权的机制来弥补公权制约公权的不足。在法律层面。我国现行宪法赋予我国人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与社会事务的权利,但公民的这一权利在实践中并没有得到切实的保障。当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受到行政权的违法侵害时,公民作为国家的真正主人却无权启动司法程序对被侵犯的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进行救济。没有救济就没有权利,现行的行政诉讼制度使我国公民的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权利陷入了尴尬之中。实践是充满活力的,在实践的推动之下,最高院的司法解释对现行行政诉讼制度进行了突破。行政诉讼的类型在不断增加,受案范围在不断扩大,原告资格在不断放宽。这一切说明,我国的行政诉讼制度正沿着行政诉讼制度发展的共同轨道前进着,其终点必然是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使宪法规定的公民参与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权利真正得到实现。在实践层面。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一切还都在探索和建设之中,行政权在这一过程中显得十分活跃,由于现行权力制约机制的乏力和司法监督的有限性,使得造成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政权行使行为大量增加。本文将这些违法行为分为三大类分别加以论述的。这些行为都给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受害者众多。随着我国公民法律意识、权利意识的增强,觉醒者勇敢的拿起法律的武器。但依据现行行政诉讼制度,这些觉醒者们又都无一例外地被拒之于法院的大门之外,行政诉讼制度在实践中陷入了尴尬。最后,在分析了我国现行行政诉讼制度在理论上、法律上和实践中面临尴尬的原因后,提出了本文的构想,即放宽对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限制,赋予普通公民及社会团体为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而启动司法审查程序的权利,在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因为我国是成文法国家,确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最终途径当然是要通过修改现行行政诉讼法的途径,将行政<WP=4>诉讼制度完善为由行政私益诉讼和行政公益诉讼两种制度的结合体。但现阶段,在立法尚未实施之前,为了解决实践中已经出现的公益诉讼的萌芽,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本文认为我们可以尝试走先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判例的途径来解决问题。第三章。在阐述了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之后可能引发的种种问题,并对这些问题加以分析后,提出了本文的解决问题的建议。本文认为,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之后可能引发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行政主体和法院可能担心原告的滥用诉权;另一个是原告可能担心诉讼的成本与收益之间的比例及被告的打击报复。对这可能来自两个方面的问题,本文又分别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结束语。简要地重申了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胶辽海堤工程项目构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胶辽海堤工程项目构想(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海上人工岛有效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研究意义
        (二)现实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动态
        (二)国内研究动态
    四、本文的研究思路及创新之处
        (一)本文的研究思路
        (二)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海上人工岛相关理论阐述
    一、相关概念的阐述与区分
        (一)海岛
        (二)海域使用
        (三)围填海
        (四)海上人工岛
    二、海上人工岛的分类
    三、海上人工岛的开发价值
        (一)经济价值
        (二)社会价值
    四、海上人工岛的战略意义
        (一)有利于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培育战略新支点
        (二)有利于缓解用地矛盾,拓展战略新空间
        (三)有利于缓解陆地环境压力,营造战略新观念
        (四)有利于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助推战略新导向
第二章 我国海上人工岛的开发建设现状
    一、我国海上人工岛的开发历程
    二、我国海上人工岛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一)工程建设起步较晚
        (二)人工岛用途多样化
        (三)选址以近浅海为主
        (四)建岛形式日趋新颖
        (五)岛群建设初露端倪
    三、我国海上人工岛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专项法律制度缺失
        (二)社会公众参与不足
        (三)监督协调机制不健全
        (四)参与主体责任意识偏低
        (五)后续管理不到位
        (六)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四、我国海上人工岛管理不完善的成因
        (一)项目监管力度不够
        (二)管理体制亟待完善
        (三)缺乏科学的发展规划
        (四)政府利益博弈存在偏差
第三章 国外相关管理实践及制度借鉴
    一、国外人工岛的管理实践借鉴
        (一)日本
        (二)荷兰
        (三)美国
    二、国外海岛管理制度借鉴
        (一)海岛管理立法模式
        (二)海岛开发规划制度
        (三)海岛环境管理体系
        (四)海岛生态环保制度
    三、国外相关管理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一)全面加强政策引导
        (二)科学制定发展规划
        (三)健全完善机构设置
        (四)大力加强监督管理
        (五)坚持环境保护优先
        (六)积极创新环保技术
        (七)加强环保制度创新
第四章 推进我国海上人工岛有效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和健全法律体系
        (一)立法理念
        (二)分级立法
        (三)有效管理制度
    二、建立和完善有效管理机制
        (一)监督机制
        (二)协调机制
        (三)公众参与机制
        (四)激励机制
    三、加强对利益主体的正确引导
        (一)地方政府
        (二)开发商
    四、强化后续管理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2)辽宁海洋灾害风险分级及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意义
    1.3 研究的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灾害风险评价理论与方法
    2.1 灾害及灾害风险
        2.1.1 灾害的定义及分类
        2.1.2 海洋灾害
        2.1.3 灾害风险
    2.2 灾害系统
        2.2.1 孕灾环境
        2.2.2 致灾因子
        2.2.3 承灾体
    2.3 灾害风险评价框架体系
        2.3.1 风险辨识
        2.3.2 风险分析
        2.3.3 风险评价
    2.4 灾害风险评价方法
        2.4.1 基于风险概率的建模与评估
        2.4.2 基于情景模拟的动态风险建模与评估
        2.4.3 基于指标体系的风险建模和评估
    2.5 灾害风险评价国内外研究现状
        2.5.1 国外研究现状
        2.5.2 国内研究现状
第3章 辽宁省海洋灾害风险系统主要特征
    3.1 孕灾环境概述
        3.1.1 气象特征
        3.1.2 水文状况
        3.1.3 地形地貌
        3.1.4 海岸类型
    3.2 承灾体概述
        3.2.1 人口密度
        3.2.2 地区人均GDP
        3.2.3 城市耕地比重
        3.2.4 海岸线长度比例
        3.2.5 自然保护区分布
    表3-4 辽宁省自然保护区概况
    3.3 海洋灾害成灾过程
        3.3.1 风暴潮灾害
        3.3.2 海冰灾害
        3.3.3 海岸侵蚀灾害
        3.3.4 海水入侵灾害
        3.3.5 赤潮灾害
        3.3.6 海洋溢油灾害
    3.4 辽宁省海洋灾害历史灾害
        3.4.1 风暴潮
        3.4.2 海冰
        3.4.3 海岸侵蚀
        3.4.4 海水入侵
        3.4.5 赤潮
        3.4.6 海洋溢油
    3.5 小结
第4章 海洋灾害风险分级及评价方法建立
    4.1 单一灾种风险分级及评价方法建立
        4.1.1 评价方法与思路
        4.1.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3 评价因子的标准化
        4.1.4 指标权重的确定
        4.1.5 单一灾害风险等级划分
    4.2 复合灾种风险分级及评价方法建立
        4.2.1 复合灾害危险性合成及分级
        4.2.2 复合灾害环境脆弱性合成及分级
        4.2.3 复合灾害风险等级合成及分级
    4.3 小结
第5章 辽宁海洋灾害的风险评价及风险管理
    5.1 评价区域及数据资料
    5.2 致灾因子危险性分级及分布
        5.2.1 风暴潮灾害
        5.2.2 海冰灾害
        5.2.3 海岸侵蚀灾害
        5.2.4 海水入侵灾害
        5.2.5 赤潮灾害
        5.2.6 海洋溢油灾害
        5.2.7 复合灾害危险性分布分级
    5.3 承灾体脆弱性评价分级及分布
    5.4 风险评估分级及分布
        5.4.1 单一灾害风险评估分级及分布
        5.4.2 复合灾害风险评估分级及分布
    5.5 风险管理
        5.5.1 小结
        5.5.2 风险管理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建议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山东省海陆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海陆一体化:海洋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1.1.2 海陆一体化: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1.1.3 海陆一体化:新时期山东省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主要研究成果述评
        1.3.1 国内外主要研究成果
        1.3.2 主要研究成果评述
    1.4 主要研究内容
2 海陆一体化的多视角分析及其理论基础
    2.1 海陆一体化的概念和空间范围
        2.1.1 海陆一体化的概念
        2.1.2 海陆一体化建设的空间范围
        2.1.3 海岸带地域系统的特征
    2.2 海陆一体化的多视角分析
        2.2.1 经济发展视角下的海陆一体化
        2.2.2 生态环境视角下的海陆一体化
        2.2.3 文化视角下的海陆一体化
    2.3 海陆一体化的理论基础
        2.3.1 系统论
        2.3.2 产业关联理论
        2.3.3 产业布局理论
3 海陆一体化的基本理论
    3.1 海陆产业关联与海洋主导产业选择
        3.1.1 基本概念
        3.1.2 海陆产业关联效应分析
        3.1.3 海陆产业关联度测算方法
        3.1.4 海陆一体化建设中的海洋主导产业选择
    3.2 海陆一体化建设的空间结构
        3.2.1 海岸带空间结构发展的阶段及其特征
        3.2.2 海陆一体化的空间组织模式
    3.3 近岸海域污染的海陆一体化调控
        3.3.1 近岸海域污染调控的范围
        3.3.2 近岸海域污染海陆一体化调控的机理
        3.3.3 近岸海域污染海陆一体化调控模式的构建
4 海陆一体化建设的国外经验借鉴
    4.1 韩国西海岸开发计划提出的背景
    4.2 韩国西海岸开发计划的主要内容
    4.3 韩国西海岸开发计划实施情况
    4.4 韩国西海岸开发计划的经验总结及借鉴
5 山东省海陆一体化建设的资源条件和经济基础
    5.1 山东省海陆一体化建设的海洋资源基础
        5.1.1 海洋生物资源
        5.1.2 海水资源
        5.1.3 海岸带矿产资源
        5.1.4 海洋油气资源
        5.1.5 海岸带土地与空间资源
        5.1.6 滨海旅游资源
        5.1.7 再生能源资源
        5.1.8 海洋科技资源
    5.2 山东省海陆一体化建设的社会经济基础
        5.2.1 国民经济基础
        5.2.2 海洋经济基础
    5.3 山东省海陆经济联系分析
        5.3.1 山东省临海经济与海洋经济总体关系模式
        5.3.2 山东省海洋产业与陆域产业的灰色关联分析
        5.3.3 山东省海洋产业贡献率分析
        5.3.4 沿海7 市区域经济与海洋经济关系模式
6 山东省海陆一体化发展战略
    6.1 山东省海陆一体化发展战略提出的背景
        6.1.1 “海上山东”建设成果显着,海洋经济快速发展
        6.1.2 “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等区域发展战略相继实施
    6.2 山东省海陆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原则
        6.2.1 总体思路
        6.2.2 目标原则
    6.3 山东省海陆一体化建设中的主导产业选择
        6.3.1 海洋主导产业
        6.3.2 陆域主导产业
    6.4 山东省海陆一体化建设中的空间结构
        6.4.1 山东省海陆一体化建设的增长点
        6.4.2 山东省海陆一体化建设的发展轴
    6.5 山东省近岸海域污染的海陆一体化调控
    6.6 山东省海陆一体化建设的保障措施
        6.6.1 加强宣传教育,强化海陆一体意识
        6.6.2 建立健全海洋管理体制,加强制度保障
        6.6.3 加强临海经济带建设,打造胶东半岛经济特区
        6.6.4 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加强临海七市经济实力
        6.6.5 大力提高海洋科技创新能力
        6.6.6 增加资金投入,提高科技成果产业化能力
        6.6.7 加强海洋基础设施建设
7 县域区域海陆一体化建设的案例分析
    7.1 东营市河口区海陆一体化发展战略
        7.1.1 河口区概况
        7.1.2 河口区海陆一体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7.1.3 河口区海陆一体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7.1.4 河口区海陆一体化建设的保障措施
    7.2 烟台市海阳市海陆一体化发展战略
        7.2.1 海阳市概况
        7.2.2 海阳市海陆一体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7.2.3 海阳市海陆一体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7.3 威海市荣成市海陆一体化发展战略
        7.3.1 荣成市概况
        7.3.2 荣成市海陆一体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7.3.3 荣成市海陆一体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7.3.4 荣成市海陆一体化建设的保障措施
    7.4 总结与分析
        7.4.1 县域海陆一体化发展战略的侧重点和主要内容
        7.4.2 河口、海阳与荣成海陆一体化战略的比较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

(4)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之理论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第一章 行政公益诉讼的概述
    第一节 行政公益诉讼的历史发展
        一、 公益诉讼的起源--罗马法
        二、 现代法治国家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
    第二节 行政公益诉讼的涵义和特征
        一、 行政公益诉讼的涵义
        二、 行政公益诉讼的特征
第二章 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
    第一节 我国现行权力制约机制所面临的尴尬
        一、 权力制约的必要性
        二、 公权制约公权机制的合理性与弊端
        三、 私权制约公权的必要性
    第二节 我国行政诉讼法在保障公民行使参政权时所面临的尴尬
        一、 公民参政权的宪法保障与行政诉讼法的缺位
        二、 实践对行政诉讼法的突破
    第三节 我行政诉讼制度在实践中所面临的尴尬
        一、 行政违法案件的大量增加
        二、 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
    第四节 解决前述理论上、法律上和实践中所面临的尴尬的出路
        一、 前述所面临的种种尴尬的原因:我国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违法行政,侵犯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案件依法没有审判权。
        二、 解决前述所面临的尴尬的出路:赋予普通公民和社会团体诉权,在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
第三章 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将会引发的问题及其相应的对策
    第一节 原告滥用诉权及相应对策
        一、 原告滥用诉权的可能性不大
        二 防止原告滥用诉权
    第二节 原告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顾虑及相应对策
        一、 原告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成本与效益问题
        二、 被告对原告的打击报复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四、胶辽海堤工程项目构想(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海上人工岛有效管理研究[D]. 张伟. 中国海洋大学, 2013(03)
  • [2]辽宁海洋灾害风险分级及评价方法研究[D]. 张晓霞. 大连海事大学, 2013(S1)
  • [3]山东省海陆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D]. 卢宁. 中国海洋大学, 2009(10)
  • [4]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之理论探析[D]. 刁振娇. 华东政法学院, 2002(01)

标签:;  ;  ;  ;  ;  

胶寮海堤工程项目构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