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野生花卉引种驯化开发利用述评

我国野生花卉引种驯化开发利用述评

一、中国野生花卉引种驯化及开发利用研究综述(论文文献综述)

董晨[1](2021)在《陕西秦岭木本花卉植物的分布格局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陕西秦岭特殊的地理区位、复杂多变的气候条件,为木本花卉植物的生长繁衍创造了适宜的生存环境。木本花卉是城市园林绿化的主体成分,除了具有观赏特性,还能够调节城市气候、降低噪音、防风固沙、产生经济价值。加强对木本花卉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合理运用,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维持自然生态平衡、发展社会国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文献资料,对陕西秦岭木本花卉植物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为陕西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利用提供参考,并对陕西秦岭地区木本花卉风景林建设进行规划。研究结果如下:(1)参照APGⅣ分类系统,陕西秦岭共有木本花卉植物71科210属854种(包括120个变种、15个亚种、3个变型)。其中,包含19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种国家Ⅲ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2种陕西省野生保护植物,38种我国特有种,以及18种陕西特有种,被IUCN物种保护等级评为极危(CR)、濒危(EN)、易危(VU)、近危(TN)的物种分别是1、6、19、21种。根据生活型划分,乔木191种,灌木538种,木质藤本125种;落叶树690种,常绿树164种。在科的组成上,蔷薇科213种,占绝对优势。在属的组成上,蔷薇属、悬钩子属、绣线菊属物种数量位列前三。陕西秦岭木本花卉植物的科、属共包含13个分布区类型、20个变型。热带分布在科的分布区类型中最多,温带分布在属的分布区类型中占绝对优势,这表明陕西秦岭木本花卉植物拥有种类丰富、成分复杂的地理区系类型,以温带成分为主,具有热带和温带过渡的性质。(2)在水平分布上,陕西秦岭木本花卉植物科、属、种的绝对丰富度在各市、县范围内分布不均,但都表现出大体一致的分布格局,物种主要集中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东北部较为贫乏。植物科、属的分化强度与物种密度值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分化强度越大物种密度越大,分化强度在各县(区)的分布格局也与物种丰富度类似。利用物种相似度将陕西秦岭划分为5个地区以及12个独立的县(区)。通过Top 5%丰富度算法、互补算法以及濒危特有保护物种分布格局共同得到安康市宁陕县和宝鸡市太白县2个热点分布县。(3)在垂直分布上,陕西秦岭木本花卉植物科、属、种的绝对丰富度沿海拔梯度表现出单峰格局,主要分布在900~1500m海拔范围内。濒危特有保护木本花卉和不同种域宽度组的物种丰富度沿海拔梯度也呈现出单峰格局,但濒危特有保护物种所占海拔带内物种数的比例随海拔升高不断递增。在各海拔带内,宽种域物种所占比例较大,种域越宽物种丰富度峰值越靠近海拔中点。关于物种平均种域宽度和海拔的关系,传统的Stevens方法、Pagel上限法、逐种法的计算结果都对Rapoport法则显示出支持,但Rohde中点法的结果并不支持Rapoport法则,这是由于中域效应的影响。为了消除影响,按照物种种域宽度大小进行分组。基于分组法的Stevens方法、Pagel上限法和Rohde中点法显示结果一致,种域宽度≤1500m的3组支持Rapoport法则;>1500m的2组并不支持。研究表明,陕西秦岭地区木本花卉植物的垂直分布格局并不能确切证明该地区存在Rapoport法则,这对Rapoport法则的普适性提出了质疑。Rapoport法则明显受到检验方法的影响,有必要利用多种方法,在不同的地区验证其普适性,深入研究其规律和产生机制。(4)以陕西秦岭木本花卉植物的分布格局研究为基础,对陕西秦岭木本花卉风景林建设进行规划,选择观赏价值较高的木本花卉植物进行季节观赏路线规划,对陕西秦岭邻近城市木本花卉植物引种驯化进行物种选择,对城市风景林建设进行植物搭配设计,以期为陕西秦岭木本花卉风景林建设提供参考,利用木本花卉植物创造良好的园林生态景观。

王鑫[2](2020)在《河北武安国家森林公园野生蓝色花卉资源调查与评价》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以河北武安国家森林公园的野生蓝色花卉资源为研究对象,自2018年7月~2019年11月,对该区域内11个资源丰富地点的蓝色花卉资源进行了多次实地调查,将调查中发现的蓝色花卉进行了鉴定和分类,并对其中部分种类进行了繁殖试验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区域内共有野生蓝色花卉23科58属86种,含属、种较多的科为唇形科,菊科。单科单属的科有11个,占总科数的47.83%。有42属为单属单种野生蓝色花卉,占总种数的48.84%。区域内草本花卉有77种,木本花卉6种,藤本花卉3种,其中多年生草本超过了全部调查种类的2/3。草本花卉资源种类占有绝对优势。盛花期在6~8月。(2)将观赏价值、生态价值和应用价值作为评价指标,下设20个评价因子,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区域内的86种蓝色花卉进行综合评价,总分值大于4分为Ⅰ级,3.5~4分为Ⅱ级,3~3.5分为Ⅲ级,小于3分为Ⅳ级。结果表明:Ⅰ级有蓝盆花、华北耧斗菜和紫花耧斗菜等14种,这些野生花卉不仅观赏价值高,而且具有优秀的生态价值和应用价值,可以优先大力推广,使其科学合理的运用到城市绿化中。Ⅱ级包括三花莸、鸭跖草、香薷等33种,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生态价值。(3)以综合评价结果较高的华北耧斗菜和紫花耧斗菜为例,种子采收于2019年5月,分别在2019年9月和2020年3月进行了种子萌发试验。2019年9月两种耧斗菜种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紫花耧斗菜和华北耧斗菜种子成熟后不经过低温打破休眠便可萌发。变温和生长调节剂处理对其萌发均有影响,最佳萌发条件均为200 mg/L的GA3浸泡24 h,光照8 h,昼20℃/夜15℃,发芽率分别为59.33%、48.67%。2020年3月试验结果表明:种子贮藏10个月后,发芽率为0,种子丧失生命力,寿命较短;2019年7月进行大叶铁线莲的扦插实验,发现不同浓度的IBA对大叶铁线莲的嫩枝扦插影响明显,能够明显促进大叶铁线莲的扦插生根,最佳处理为浓度600 mg/L的IBA浸泡30 s,平均生根率、存活率和根系长度分别达到61.67%、61.33%和5.92 mm。

王婷婷[3](2020)在《西藏鹿蹄草人工驯化环境适应性研究》文中认为随着西藏园林事业的发展,对城市的绿化建设、美化建设的水平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四季皆有景可观,还要求园林植物配置合理、种类多样化。现有的园林植物种类已经不能满足高标准的绿化要求,发展四季景观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西藏社会、经济、文化开始逐渐的发展,园林绿化也逐渐开始显得格外重要,发展迅速。野生花卉具有优美的形姿、花形奇特、花色具有浓郁的自然色彩、开花期长、适应能力强进入人们的视野。西藏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及条件,野生花卉资源非常丰富,具有观赏性的不在少数。开发利用当地的野生观赏花卉资源至关重要,人工驯化野生观赏植物是丰富西藏园林景观最快速和经济的方法。西藏鹿蹄草(Pyrola calliantha var.tibetana)为鹿蹄草科鹿蹄草属下的小型草本状灌木。花葶带紫红色,花为淡红色,萼片宽披针形,蒴果扁球形,花期6~8月,果期8~9月。西藏鹿蹄草花色美丽,四季常绿、耐阴湿、耐寒性强,对冬季景观匮乏的西藏园林来说,是优良的地被植物,是西藏园林绿化需要的植物材料。国内外对鹿蹄草属植物的研究,主要以鹿蹄草、肾叶鹿蹄草、红花鹿蹄草为研究对象,主要集中研究分布、分类、药用价值、开发利用等方面。对鹿蹄草引种驯化方面的研究很少,而西藏鹿蹄草的人工驯化未见报道。西藏鹿蹄草是西藏重要的药用观赏植物,是藏药产业发展中原材料的需要。基于以上原因,本文从西藏鹿蹄草生境调查、不同栽培条件下植株生长情况的比较、生理生化特性、光合特性等方面进行环境适应性研究:(1)对西藏鹿蹄草的生境调查,西藏鹿蹄草在色季拉山区域主要集中分布在海拔3900m左右的阴坡范围,分布地狭小,比较集中生长在郁闭度70%~85%且腐殖质层较厚有枯枝落叶遮盖的地方,草本层及灌木层发育较好,土壤有机质的含量非常丰富,原生境的土壤含有落叶、枯枝等,土壤保水力强,土壤疏松,土壤弱酸性。(2)将采回的西藏自治区林芝市色季拉区域西坡的西藏鹿蹄草多年生植株,移栽至西藏珍稀濒危园林植物培育基地内,6种不同栽培条件下栽植。据观察,林下栽培的西藏鹿蹄草植物能正常的生长,特别是阴湿条件最好的围墙脚斜坡处,成活率最高达87%,且植株生长健壮,叶片浓绿色,冬芽数量达38个。其次为温室内遮阳栽培的,成活率为84%,叶片稍呈紫红色,冬芽数量35个。其他栽培条件下的西藏鹿蹄草植株生长稍弱,植株成活率最低的室外空旷地栽培的,成活率仅有27%,没有萌发的冬芽。这说明西藏鹿蹄草作为地被植物运用到园林中应选择林下栽培,不适宜选择空旷地。(3)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林下栽培围墙脚斜坡的SOD酶活性为423.8μ·g-1·FW·min-1,SOD酶活性最小的为温室外空旷地,为190.0μ·g-1·FW·min-1。林下栽培的SOD酶活性比室内移栽的西藏鹿蹄草叶片内的SOD酶活性高,充分说明了室外移栽的西藏鹿蹄草植株抗寒能力强。室外空旷地的西藏鹿蹄草叶片内的POD酶活性最大,数值为49.55μg·g-1·FW·min-1。林下栽培围墙脚斜坡的西藏鹿蹄草叶片内的MDA含量最大,为102.73μmol·g-1,其次为室内和林下元宝枫下,分别为72.95μmol·g-1和68.85μmol·g-1,含量最低的为林下枫杨1号下含量为35.30μmol·g-1,西藏鹿蹄草抗逆境能力较强。(4)不同栽培条件下西藏鹿蹄草光合特性研究,西藏鹿蹄草为典型的耐荫植物。温室内遮阳和林下围墙脚斜坡栽培的西藏鹿蹄草植株光能利用效率较强,对强光照的适应能力好,植株成活率高。综合分析,作为园林绿化植物应用,露地栽培驯化西藏鹿蹄草较好的环境条件为阴湿、土壤疏松、有机质含量高,不宜选择郁闭度高、土壤易干旱板结的环境。

许丽君[4](2019)在《新型园林植物引种及其繁殖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城市植物景观的需求逐渐提升。城市森林、生态园林、景观生态等新的概念的发展,环境绿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植物资源极其丰富,有“世界园林之母”的美誉,然而目前应用于城市景观的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大量可供观赏的野生植物资源尚未被研究和应用。因此,开发利用新型园林植物,对于丰富北京地区园林绿化植物种类、营造北京地方特色的园林景观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在大量收集整理文献的基础上,引种具有观赏价值的野生植物资源;同时,选择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金丝梅、杂交铁线莲建立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体系,为优良品种的驯化和普及提供了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本研究从河北、山西、云南、内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共引种植物86种,经过两年的引种栽培试验,初步筛选出适宜在京津冀地区种植的野生植物种类9个,为狼尾花(Lysimachia barystachys)、野棉花(Anemone vitifolia)、北乌头(Aconitum kusnezoffii)、蒙古韭(Allium mongolicum)、野韭(A.ramosum)、岩青兰(Dracocephalum rupestre)、山楂叶悬钩子(Rubus crataegifolius)、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金丝梅(Hypericum patulum),丰富了北京地区的园林绿化植物材料。2.以金丝梅茎段为外植体,建立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体系,探究了不同生长调节剂对金丝梅组培快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初代培养阶段,最适培养基为MS+6-BA 2.0mg/L+NAA 0.1 mg/L+蔗糖30.0 g/L+琼脂5.0 g/L,诱导率为90%;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1 mg/L+GA3 0.1 mg/L,增殖倍数可达5.12;金丝梅试管苗的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IBA 0.5 mg/L+AC 0.1 g/L,生根率可达96.69%,平均生根条数为5.82条,平均株高为92.17 mm,根系发育健康完整。最适基质为炭土∶珍珠岩=2∶1,移栽成活率达95%以上。3.以杂交铁线莲无菌苗茎段为外植体,建立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体系,为杂交铁线莲的组织培养以及良种选育提供了参考。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增殖培养基为1/2 DKW+TDZ0.1 mg/L+GA30.1 mg/L+6-BA 0.5 mg/L,增殖倍数可达5.90倍;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DKW+6-BA 0.2 mg/L+GA30.1 mg/L+IBA 1.0 mg/L,生根率可达86.33%,根粗壮,组培苗长势良好,叶色浓绿;最适基质为草炭土∶珍珠岩=2∶1,成活率为86.81%。

吴兴[5](2017)在《国产报春花属(报春花科)种质资源及细胞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报春花属是报春花科的第一大属,约有500种,除少数种类分布于南半球外,全部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和高山地区。我国记载该属300余种,东喜马拉雅–横断山区种类最为丰富,是报春花属的现代分布中心和多样化中心。前人对报春花属的分类学等方面的研究已较为深入和全面,但对该属在资源分布和细胞学等方面的研究尚需加强。本研究主要对国产报春花属的资源分布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野外调查,对其资源分布特征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对这些资源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初步评价,并对其引种栽培的适应性进行了探讨;同时对国产部分种类进行了细胞学研究,结合分子系统学证据对染色体性状及其系统学价值进行了探讨。主要结果如下:1.对国产报春花属资源进行了历时6年的野外调查,涉及125种、9亚种、2变种共368个居群,约占国产报春花属种数的45%。这些种类分属20组,占国产报春花属所有组数(24组)的80%。通过对调查到资源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认为:(1)报春花属资源在水平分布上极不平均,分布范围总体较窄,分布区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主要集中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的横断山区(云南西北部,四川西南部)和喜马拉雅山脉东段(西藏东南部)。在该集中分布区内,不同组之间或同组的不同种之间水平分布也不平均,差异性较大。(2)报春花属资源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性和集中性。根据其分布区的植被类型,可以划分为4个垂直分布带;随着海拔的升高,其资源丰富度总体上先升高后下降,但在其中某一区间段物种丰富度相对较高。报春花属资源丰富度在海拔3600米区间达到最大,海拔3100–4100米是其资源分布最为丰富的区域。(3)报春花属植物的生境具有类型复杂、多样性丰富的特点。结合报春花属资源的垂直分布特征,可将其生境类型主要归纳为灌丛草地型、湿地沼泽型、疏林透光型、阴湿岩生型和高山湿冷型等5个类型,其中疏林透光型是报春花属植物分布最多的生境类型;各类型之间有相互交叉的现象,部分广布种则具有多种生境类型。2.根据野外调查结果,通过后期分类学研究,发现:(1)本研究调查到的136个分类群(种、亚种和变种)中有55个超过30年未见有新的采集记录,其中黔西报春(Primula cavaleriei)、绒毛报春(P.tsiangii)、习水报春(P.lithophila)等3种在模式标本之后就未见有采集。(2)广东报春的湖南省新分布记录。(3)10个报春花属新分类群,并通过分析认为报春花属尚存在一个物种丰富的新分布区,具体位置为:云南东南部经广西西北部、贵州西部、四川东南部、重庆西南部和湖南西南部至广东南岭这一弧形的狭长区域(23o–26oN,103o–113oE)。该区域地貌以喀斯特或丹霞地貌为主,在物种组成上主要以该属最为原始的倒卵叶报春组(sect.Carolinella)和报春花组(sect.Monocarpicae)为主,同时包含鄂报春组(sect.Obconicolisteri)的部分种类。3.本研究结合观赏性状和生态因子对调查到的报春花属资源进行了应用价值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观赏性和适应性强、景观应用价值高的种类有15种,以灯台报春组(sect.Proliferae)和球花报春组(sect.Denticulataare)为主;观赏性和适应性较强、景观应用价值较高的种类有33种,以灯台报春组(sect.Proliferae)、穗花报春组(sect.Muscariodies)、雪山报春组(sect.Crystallophlomis)为主。4.为探讨报春花属资源的引种适应性,基于资源应用评价结果,本研究选择了橙红灯台报春(Primula aurantiaca)、球花报春(P.denticulata)、杂色钟报春(P.alpicola)、紫花雪山报春(P.chionantha)、高穗花报春(P.vialii)等5种报春进行了种子萌发特性的初步研究,同时开展了活体引种栽培试验和引种适应性观察。结果表明:(1)不同的温度、光照及赤霉素处理对其种子萌发有一定的影响:5种报春种子萌发的最佳温度在20–25℃,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种子萌发;赤霉素溶液对5种报春种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但浓度过高会影响萌发的幼苗的质量,建议实践中处理的浓度为200 mg/L;5种报春的种子属于光敏感种子,光照处理会促进种子萌发。(2)报春花属资源的引种适应性具有一些规律性特征:生态幅较宽、分布较广泛的种类较易栽培;分布海拔较低、一般生长于阔叶林下和针叶林带并具有发达须根或原生植株比较粗壮的种类较易栽培,相反生长于高海拔地区且具有深长根系的种类不容易栽培;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引种成活的种类,其人工栽培状态下的生物学性状和观赏性状会得到较为明显的改良,但其自行繁殖能力有所降低。5.研究了13组共48种、3亚种的染色体性状,其中16种、2亚种为首次报道。前人推测的染色体基数(x=8、9、10、11和12)得到了本研究的支持。结合最新的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发现除基数x=12可能仅进化一次外,其他基数都存在显着的趋同或平行进化,但在部分分支,染色体基数仍体现出重要的系统学价值。同时,研究表明,x=11最有可能是报春花属的原始基数。统计结果表明,报春花属的二倍体种数远高于多倍体种(5:1),因此该属的物种分化主要在二倍体水平上进行,但在sect.Auricula等分支,多倍化物种形成仍起了主要作用。报春花属的染色体大小也存在显着差异,同时还存在显着的种内多倍化现象,但这些问题在前人的研究中长期被忽略,它们的生物学意义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张艳[6](2017)在《中国北方地区部分野生宿根花卉繁殖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宿根花卉观赏价值高,管理简单,许多种类抗旱性强,对北京节水园林建设有积极的意义。种子繁殖、扦插和分株繁殖是野生宿根花卉繁殖的重要手段,且方法易推广。本研究调查了华北地区野生宿根花卉资源,进行了 16种野生宿根花卉种子繁殖、8种野生宿根花卉的扦插繁殖及5种野生宿根花卉的分株繁殖试验。主要研究结果及结论如下:(1)种子繁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蓬子菜(Galium verum)、阿尔泰狗娃花(Heteropappus altaicus)、野罂粟(Papaver nudicaule)、旱麦瓶草(Silene jenisseensis)于8月采种后随采随播,于塑料大棚内直接穴盘育苗,出苗率可达60%以上;二裂委陵菜(Potentilla bifurca)、菊叶委陵菜(P.tanaca)etifolia)、瓣蕊唐松草(Thalictrum petaloideum)、展枝唐松草(T.squarrosum)、山岩黄耆(Hedysarum alpinum)、拳蓼(Polygonum bistorta)等 12种野生宿根花卉经预处理后可播种育苗。发芽温度试验表明,全缘橐吾最适发芽温度为5~10℃C,叉分蓼(P.divaricatum)、拳蓼、牻牛儿苗(Erodium stephanianum)、草地老鹳草(Geranium pratense)、野豌豆(Vicia sepium)15℃,紫花耧斗菜度为 15~25℃,野火球(Trifolium lupinaster)、麻花头等为20℃,菊叶委陵菜、沙参为20~25℃,山岩黄耆为25℃,溪荪最适萌发温度为15℃/25℃变温处理。赤霉素处理浓度试验表明:草地老鹳草、沙参、麻花头为不处理发芽最好,菊叶委陵菜最佳处理浓度为125 mg/L,山岩黄耆、拳蓼等为250 mg/L,瓣蕊唐松草、展枝唐松草等为500 mg/L,二裂委陵菜和野豌豆为1000 mg/L。浸种最适温度试验表明:二裂委陵菜、沙参、紫花耧斗菜为室温(20℃),展枝唐松草、全缘橐吾为50℃,菊叶委陵菜、瓣蕊唐松草等为60℃,野火球、溪荪70℃,草地老鹳草为80℃,野豌豆、牻牛儿苗为90℃。草地老鹳草最佳温水浸种处理为60℃,恒温浸种30 min;促进溪荪种子萌发的最佳处理为低温贮藏2个月后,用500 mg/L赤霉素浸种24h;(2)8种野生宿根花卉扦插试验结果表明:歪头菜(Vicia unijuga)、野火球、野豌豆、二裂委陵菜扦插基质宜选用珍珠岩:蛭石=1:1,歪头菜宜于6月底~7月初采用100~300 mg/LIBA处理30 min,生根率88.33%以上;野火球宜于6~7月扦插或用100 mg/L ABT1或300 mg/L的NAA处理10 min后扦插,生根率80%以上;野豌豆宜于8月初用300 mg/LIBA处理10 min,扦插生根率60%以上;二裂委陵菜宜于6~7月用500 mg/L NAA处理10 min后扦插,生根率70%以上。黄花铁线莲(Clematis intricata)扦插宜于7月,选用植株上部枝条,50 mg/L ABT1 或 IAA、100 mg/L IBA 处理 10 min,基质宜选用草炭:沙=1:1,生根率90%以上。扦插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1)歪头菜、二裂委陵菜、草地老鹳草、兴安老鹳草(Geranium maximowiczii)属于皮部生根型;野豌豆、野火球、棉团铁线莲(C hexapetala)、黄花铁线莲兼有皮部生根及愈伤组织生根两种类型,但皮部生根较多。(2)歪头菜、野火球、棉团铁线莲、黄花铁线莲未发现潜伏根原基,扦插形成的不定根均起源于诱生根原基。诱生根原基均发源于形成层。(3)分株繁殖试验结果表明:参试材料宜在8月分株,草地老鹳草宜选多年生(至少2年生)植株为母株,菊叶委陵菜、阿尔泰狗娃花、展枝唐松草、麻花头分株用母株1年以上实生苗即可,子株保留2~4个芽,去除细弱根,保留健康根系和8~10 cm地上部分;需盆栽缓苗后下地。

王荷[7](2009)在《野生花卉用于野花草地的营建初探》文中研究表明野生花卉是指现在仍在原产地处于天然自生状态的观赏植物。作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野生花卉的开发利用程度标志着一个国家或地区文明建设的水平。野花草地是在现代西方园林中兴起的一种野生花卉应用形式,具有较高的景观价值和生态意义,对于国内尚属新兴事物,如何在国内营建野花草地需要大量的研究工作。本课题以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花卉资源为对象,调查和追踪百花山草甸植物群落动态和景观,通过野生花卉引种及混播等工作,研究了野花草地园林应用的技术方法,并探讨了野生花卉在保护前提下开发利用的途径。主要结果如下:1.百花山草甸植物群落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体,多数种类呈聚集分布。单位面积的野生花卉种类为12种-31种,平均种数为22种/m2。单位面积植物株数为150-270株/m2,平均株数为186株/m2。野生花卉种类的重要值、物候期、观赏性状和群落中作用的差异是影响野花草地景观的重要因素。这些数值特征以及总结分析百花山草甸中景观价值高的野生花卉混生状态,可以为今后北京城市野花草地的营建提供参考。2.在室内试验室条件下,37种野生花卉种子萌发的难易程度不同。河北大黄等10种野生花卉,种子较易萌发,发芽天数短,发芽率、发芽势均较高,可以直接应用于野花草地营建;瓣蕊唐松草等17种野生花卉开始发芽时间晚,发芽缓慢,发芽不整齐,发芽势较低;金莲花等10种野生花卉在设定的温度下发芽率低,可能存在不同因素造成的不同程度的休眠现象。不同温度、赤霉素和光照组合处理对提高金莲花等6种野生花卉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的效果差异较大。因此,通过简单地采收野花种子直接混播,可能不能达到快速营建城市野花草地的预期目的,可以采取易萌发种类混播和不宜萌发种类育苗结合的方法进行营建。3.野生花卉引种适应性是判断其城市野花草地适用性的重要指标之一,需要深入研究。28种可应用于野花草地的野生花卉对引种地的适应性存在差异。翠雀等10种野生花卉适应性较强。对于适应性一般的大花剪秋萝等14种野生花卉和适应性较差的金莲花等3种野生花卉应做进一步的栽培技术研究。4.种子混播营建野花草地的初步实践表明:百花山草甸部分野生花卉可应用于野花草地,采用底土播种可降低杂草对野生花卉生长的干扰,提高野花草地营建成功的可能性。5.24种野生花卉种子经液氮保存后都有一定的发芽率,可以采用超低温技术保存种子,实现野生花卉的保护性开发利用。野生花卉种子超低温保存的技术程序为种子采集-放入冻存管-直接投入液氮-自来水冲洗化冻。超低温保存后不同野生花卉种子发芽率不同,需要逐一确定保存程序或深入研究相关技术。

洪丽,庞松龄[8](2008)在《中国野生花卉的开发及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文中研究表明中国有着丰富的野生花卉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野生花卉资源是实现花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现介绍野生花卉种质资源研究的新技术新方法,阐述野生花卉引种驯化和开发利用情况及我国花卉产业可持续发展,并就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提出了一些建议。

周勃,任亚萍[9](2007)在《中国野生花卉资源的研究现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综述了中国各省及各生态分类区域野生花卉的资源现状、保护和利用情况,阐述了花卉种质资源研究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并就中国野生花卉资源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提出了建议。

屈云慧[10](2006)在《野生花卉商品化研究现状及产业化开发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近年来中国野生花卉商品化研究现状和开发前景进行了综述,提出了中国野生花卉发展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商业化开发对策。

二、中国野生花卉引种驯化及开发利用研究综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野生花卉引种驯化及开发利用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陕西秦岭木本花卉植物的分布格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1.2.2 植物分布格局研究进展
        1.2.3 秦岭地区植物研究进展
        1.2.4 木本花卉植物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研究方法
        2.2.1 数据来源
        2.2.2 数据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陕西秦岭木本花卉植物的物种多样性组成
        3.1.1 科、属、种的组成
        3.1.2 生活型组成
        3.1.3 濒危特有保护物种组成
        3.1.4 地理区系组成
    3.2 陕西秦岭木本花卉植物的水平分布格局
        3.2.1 物种丰富度分析
        3.2.2 物种密度和分化强度分析
        3.2.3 物种相似度分区
        3.2.4 物种分布热点
    3.3 陕西秦岭木本花卉植物的垂直分布格局
        3.3.1 物种丰富度的垂直分布特征
        3.3.2 不同种域宽度物种的垂直分布特征
        3.3.3 不同算法对Rapoport法则的检验
第四章 陕西秦岭木本花卉风景林规划
    4.1 风景林
    4.2 陕西秦岭木本花卉风景林的规划
        4.2.1 规划原则
        4.2.2 规划策略
        4.2.3 显在分布的木本花卉风景林
        4.2.4 潜在分布的木本花卉风景林
        4.2.5 陕西秦岭木本花卉风景林观赏路线规划
    4.3 陕西秦岭邻近城市木本花卉风景林的规划
        4.3.1 规划原则
        4.3.2 规划策略
        4.3.3 规划内容
        4.3.4 城市风景林设计
第五章 讨论
    5.1 陕西秦岭木本花卉植物的物种多样性组成
    5.2 陕西秦岭木本花卉植物的水平分布格局
    5.3 陕西秦岭木本花卉植物的垂直分布格局
        5.3.1 垂直分布特征
        5.3.2 Rapoport法则的检验
    5.4 陕西秦岭木本花卉风景林规划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河北武安国家森林公园野生蓝色花卉资源调查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野生花卉资源调查研究进展
        1.2.1 华北地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调查
        1.2.2 蓝色野生花卉资源调查研究
    1.3 调控蓝色花形成分子机理的研究进展
    1.4 植物资源评价研究进展
    1.5 野生花卉引种驯化和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1.5.1 引种驯化研究
        1.5.2 种子繁殖研究
        1.5.3 扦插繁殖研究
        1.5.4 组织培养繁殖研究
    1.6 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7 技术路线
第2章 武安国家森林公园野生蓝色花卉资源调查研究
    2.1 研究区域概况
    2.2 武安国家森林公园野生蓝色花卉研究方法
        2.2.1 调查时间与范围
        2.2.2 调查方法与内容
        2.2.3 种子采集和制作标本
        2.2.4 鉴定和数据处理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河北武安国家森林公园野生蓝色花卉名录
        2.3.2 科属分析
        2.3.3 生活型分析
        2.3.4 花期分析
        2.3.5 应用类型初步分析
    2.4 本章小结与讨论
第3章 河北武安国家森林公园蓝色野生花卉综合价值评价
    3.1 评价对象
    3.2 评价体系的建立
        3.2.1 评价指标的确定及分层结构模型的构建
        3.2.2 评价指标的选择和评价依据
        3.2.3 各项指标的赋分标准
        3.2.4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3.3 评价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部分种类的繁殖技术研究
    4.1 野生花卉种类的选择
    4.2 两种耧斗菜属植物的种子萌发试验研究
        4.2.1 材料与方法
        4.2.2 结果与分析
    4.3 大叶铁线莲扦插繁殖试验研究
        4.3.1 材料与方法
        4.3.2 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与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简介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 武安国家森林公园野生蓝色花卉名录

(3)西藏鹿蹄草人工驯化环境适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西藏野生观赏植物资源概述
    2.1 西藏野生花卉研究的重要性
        2.1.1 观赏价值
        2.1.2 药用价值
    2.2 西藏野生花卉研究进展
    2.3 西藏野生花卉的园林应用
第三章 鹿蹄草属植物的研究进展
    3.1 鹿蹄草属植物种质资源
    3.2 鹿蹄草属植物的栽培
    3.3 鹿蹄草属植物的生理特性
    3.4 鹿蹄草属植物的药用功能
    3.5 鹿蹄草属植物的园林应用
    3.6 西藏鹿蹄草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四章 研究方法
    4.1 自然概况
        4.1.1 分布区自然概况
        4.1.2 试验地自然概况
    4.2 研究方法
        4.2.1 生境调查方法
        4.2.2 迁地栽培试验方法
        4.2.3 生长状况调查方法
        4.2.4 生理生化研究方法
        4.2.5 光合能力测定方法
第五章 结果分析
    5.1 生境调查
    5.2 不同栽培环境下西藏鹿蹄草的生长状况比较
    5.3 不同栽培环境下西藏鹿蹄草的生理生化变化
        5.3.1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
        5.3.2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
        5.3.3 丙二醛(MDA)含量变化
    5.4 不同栽培环境下西藏鹿蹄草的光合能力比较
        5.4.1 光合有效辐射与净光合速率关系比较
        5.4.2 光响应特征参数比较
        5.4.3 光合生理参数随光合有效辐射比较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新型园林植物引种及其繁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北京地区园林绿化植物材料应用现状
    1.3 引种及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1.3.1 植物引种驯化
        1.3.2 植物引种及繁殖技术研究
    1.4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1.4.1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概述
        1.4.2 植物组织培养繁殖技术的应用
    1.5 研究目标及主要研究内容
        1.5.1 研究目标
        1.5.2 主要研究内容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1.7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部分野生观赏植物的引种与栽培
    2.1 引种试验地概况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引种材料的采集
        2.2.2 引种材料的栽培与养护管理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引种整体情况概述
        2.3.2 初步筛选出的9种植物的生长情况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金丝梅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3.1.3 植物生长调节剂
        3.1.4 主要仪器和工具
        3.1.5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金丝梅茎段的初代培养
        3.2.2 不同激素处理对金丝梅茎段继代培养的影响
        3.2.3 不同浓度的NAA与 IBA对生根的影响
        3.2.4 试管苗炼苗移栽
    3.3 小结
第四章 杂交铁线莲(Clematisparisienne'Evipo019' ?giselle'Evipo051')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4.1.3 植物生长调节剂
        4.1.4 主要仪器和工具
        4.1.5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浓度6-BA对无菌试管苗增殖的影响
        4.2.2 不同浓度的IBA对丛生芽生根的影响
        4.2.3 试管苗炼苗移栽
    4.3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5.2.1 野生植物引种
        5.2.2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基本培养基的选择
        5.2.3 不同浓度的6-BA、NAA对组培苗增殖的影响
        5.2.4 不同浓度的NAA或 IBA对组培苗生根的影响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5)国产报春花属(报春花科)种质资源及细胞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报春花属简介
    1.2 报春花属植物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系统与分类学研究
        1.2.2 种质资源调查与收集利用的研究
        1.2.3 引种驯化与栽培繁殖研究
        1.2.4 细胞学研究
    1.3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2章 报春花属种质资源的野外调查
    2.1 引言
    2.2 调查方法与内容
    2.3 调查结果与分析
        2.3.1 调查区域内报春花属资源概况
        2.3.2 报春花属资源的分布特征
        2.3.2.1 报春花属资源的水平分布
        2.3.2.2 报春花属资源的垂直分布
        2.3.2.3 报春花资源的生境特征
        2.3.3 报春花属种质资源的保护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报春花属资源的新发现和新资料
    3.1 引言
    3.2 报春花属新采集记录
        3.2.1 黔西报春
        3.2.2 绒毛报春
        3.2.3 习水报春
    3.3 报春花属新分布记录
    3.4 报春花属新资料
        3.4.1 绵阳报春
        3.4.2 其他新分类群
        3.4.3 讨论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报春花属资源观赏应用评价与引种栽培研究
    4.1 引言
    4.2 报春花属资源的观赏应用评价
        4.2.1 观赏应用评价及优质资源筛选
        4.2.2 资源应用类型分析
    4.3 报春花属部分资源的引种栽培研究
        4.3.1 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4.3.1.1 材料与方法
        4.3.1.2 结果与讨论
        4.3.2 活体植株引种栽培研究
        4.3.2.1 材料和方法
        4.3.2.2 结果与分析
    4.4 资源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4.4.1 资源应用存在的问题
        4.4.1.1 资源利用率偏低
        4.4.1.2 园艺化研究关注度不够
        4.4.1.3 科研和资源应用需求不对等
        4.4.2 资源应用展望
        4.4.2.1 建立野生资源引种驯化和繁育基地
        4.4.2.2 加强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工作
        4.4.2.3 积极拓宽资源应用领域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报春花属的细胞学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3 结果
    5.4 讨论
        5.4.1 报春花属染色体基数及其系统学价值
        5.4.2 报春花属染色体进化式样
        5.4.3 报春花属的多倍化现象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本研究创新点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已发表的论文

(6)中国北方地区部分野生宿根花卉繁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1 引言
    1.1 野生宿根花卉繁殖技术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野生宿根花卉种子萌发特性研究概况
        1.2.1 影响野生宿根花卉种子萌发的内因
        1.2.2 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因子
        1.2.2.1 温度
        1.2.2.2 光照
        1.2.2.3 水分
        1.2.3 促进野生宿根花卉种子发芽的方法
        1.2.3.1 机械破皮与酸侵蚀
        1.2.3.2 水浸种
        1.2.3.3 层积
        1.2.3.4 赤霉素处理
        1.2.3.5 复合处理
        1.2.4 小结
    1.3 野生宿根花卉无性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1.3.1 分株繁殖
        1.3.1.1 植物种类
        1.3.1.2 时间与方法
        1.3.2 扦插繁殖
        1.3.2.1 插穗部位
        1.3.2.2 时间和方法
        1.3.2.3 扦插环境
        1.3.2.4 扦插生根的解剖学与生理学基础
        1.3.3 组织培养
        1.3.3.1 外植体种类
        1.3.3.2 启动培养基
        1.3.3.3 增殖培养
        1.3.3.4 生根培养
        1.3.3.5 移栽与成活
        1.3.4 小结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2.1 研究方法
        1.4.2.2 技术路线
2 华北地区野生草本花卉资源调查
    2.1 研究方法
        2.1.1 调查时间
        2.1.2 调查地点
        2.1.3 调查内容
        2.1.3.1 观赏特性
        2.1.3.2 生活型
        2.1.3.3 生境
        2.1.4 调查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调查结果
        2.2.2 观赏价值及园林应用潜力分析
        2.2.2.1 优良的花坛、花境花卉
        2.2.2.2 用于湿地绿化
        2.2.2.3 用于假山、岩石园或荒坡绿化
        2.2.2.4 地被的应用
        2.2.2.5 用于切花
        2.2.2.6 观赏草的应用
    2.3 小结与讨论
3 野生宿根花卉种子育苗试验
    3.1 播种育苗技术
        3.1.1 种子及来源
        3.1.2 种子的处理及保存
        3.1.3 研究方法
        3.1.3.1 种子形态观察
        3.1.3.2 千粒重测定
        3.1.3.3 试验地点
        3.1.3.4 穴盘播种育苗
    3.2 结果及分析
        3.2.1 种子形态及千粒重
        3.2.2 穴盘育苗出苗率
    3.3 讨论与小结
4 16种野生宿根花卉种子萌发试验
    4.1 材料
    4.2 方法
        4.2.1 种子形态观察及千粒重测定
        4.2.2 种子硬实率的测定
        4.2.3 TTC法测定种子活力
        4.2.4 预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4.2.4.1 不同温度处理
        4.2.4.2 赤霉素处理
        4.2.4.3 不同温度水处理
        4.2.4.4 恒温温水浸种处理
        4.2.4.5 硫酸处理
        4.2.4.6 低温贮藏处理
    4.3 结果与分析
        4.3.1 种子形态及千粒重
        4.3.2 4种野生宿根花卉种子硬实率及种子活力
        4.3.3 预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4.3.3.1 不同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4.3.3.2 不同赤霉素浓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4.3.3.3 不同温度浸种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4.3.3.4 不同温度恒温水浸种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4.3.3.5 不同硫酸浸种时间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4.3.3.6 不同低温贮藏时间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4.4 讨论
        4.4.1 种子的重量、形态特征与种子萌发
        4.4.2 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4.4.3 赤霉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4.4.4 浸种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4.4.5 硫酸浸种时间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4.4.6 低温贮藏时间对溪荪种子萌发的影响
    4.5 小结
        4.5.1 16种野生宿根花卉最适萌发温度
        4.5.2 16种野生宿根花卉最适赤霉素处理浓度
        4.5.3 最适浸种温度
        4.5.4 硫酸浸种及低温贮藏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5 扦插繁殖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扦插试验
        5.1.1.1 正交试验
        5.1.1.2 不同扦插基质处理试验
        5.1.1.3 不同枝条部位处理试验
        5.1.1.4 不同扦插时间处理试验
        5.1.1.5 不同激素及浓度处理试验
        5.1.1.6 插床的建立
        5.1.1.7 扦插基质配制与消毒
        5.1.1.8 扦插与管理
        5.1.1.9 数据统计与分析
        5.1.2 解剖结构观察
        5.1.2.1 材料
        5.1.2.2 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5.2.1.1 扦插基质、激素种类及浓度对歪头菜及棉团铁线莲扦插生根的影响
        5.2.1.2 激素种类及浓度、枝条部位对草地老鹳草扦插生根的影响
        5.2.1.3 不同扦插基质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5.2.1.4 不同扦插部位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5.2.1.5 不同扦插时间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5.2.1.6 不同激素及浓度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5.2.2 扦插生根解剖学研究
        5.2.2.1 生根类型及不定根形成
    5.3 讨论
        5.3.1 不同外源激素处理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5.3.2 不同扦插时间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5.3.3 不同基质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5.3.4 不同枝条部位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5.3.5 正交试验最优处理
        5.3.6 扦插不定根的发生
    5.4 小结
        5.4.1 扦插繁殖技术
        5.4.2扦插生根解剖学研究
6 野生宿根花卉分株繁殖试验
    6.1 材料
    6.2 方法
        6.2.1 试验地
        6.2.2 不同时间地栽试验
        6.2.3 盆栽试验
        6.2.4 管理
    6.3 结果与分析
        6.3.1 不同分株时间及不同栽植方式对草地老鹳草分株繁殖的影响
        6.3.2 4种野生宿根花卉分株繁殖成活情况
    6.4 讨论
    6.5 小结
7 结论
    7.1 主要结论
        7.1.1 种子育苗种类选择及种子预处理方法
        7.1.2 扦插繁殖种类筛选及方法
        7.1.3 扦插生根解剖学研究
        7.1.4 分株繁殖种类筛选及方法
    7.2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华北地区野生草本花卉名录
图版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7)野生花卉用于野花草地的营建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野生花卉的研究概况
        1.1.1 野生花卉的资源调查
        1.1.2 野生花卉的资源评价
        1.1.3 野生花卉的引种栽培研究
        1.1.4 野生花卉的种质保存
    1.2 野生花卉的园林应用
        1.2.1 国外野生花卉的园林应用
        1.2.2 国内野生花卉的园林应用
    1.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
2 国外野花草地的营建技术研究
    2.1 野花草地的价值
        2.1.1 野花草地的景观价值
        2.1.2 野花草地的生态意义
    2.2 野花草地的发展与应用
        2.2.1 野花草地在公园的应用
        2.2.2 野花草地在道路两侧的应用
        2.2.3 野花草地在公共绿地的应用
        2.2.4 野花草地在高尔夫球场的应用
        2.2.5 野花草地在学校的应用
        2.2.6 野花草地在私家庭院的应用
        2.2.7 野花草地在乡村的应用
    2.3 野花草地的设计与营建方法
        2.3.1 野花草地的营建途径
        2.3.2 场地分析与准备
        2.3.3 杂草控制
        2.3.4 植物选择和混合构成
        2.3.5 建植与养护管理
3 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草甸植物群落调查
    3.1 百花草甸的重要生态因子调查方法及结果
    3.2 百花草甸的群落特征分析
        3.2.1 试验方法
        3.2.2 试验结果
    3.3 百花草甸的景观特征
    3.4 百花草甸主要野生花卉的物候期观测
        3.4.1 试验方法
        3.4.2 试验结果
4 草甸群落调查对营建野花草地的借鉴作用研究
    4.1 野生花卉的观赏性状与评价
    4.2 野生花卉在野花草地中的作用
    4.3 草甸群落中观赏价值高的混生野生花卉
        4.3.1 单一色彩的野生花卉混生
        4.3.2 两种色彩的野生花卉混生
        4.3.3 多种色彩的野生花卉混生
    4.4 城市绿地中野花草地应用可接受性调查
        4.4.1 试验内容与方法
        4.4.2 试验结果与分析
    4.5 国内野花草地的应用前景
5 野生花卉引种栽培研究
    5.1 种子生物学特性试验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方法
        5.1.3 试验结果
    5.2 野生花卉引种栽培试验
        5.2.1 引种栽培地基本情况
        5.2.2 试验方法
        5.2.3 试验结果
    5.3 野生花卉混播试验
        5.3.1 混播场地基本情况
        5.3.2 试验方法
        5.3.3 试验结果
        5.3.4 结论与讨论
6 野生花卉种子超低温保存研究
    6.1 试验材料
    6.2 试验方法
        6.2.1 超低温保存方法
        6.2.2 化冻方法
        6.2.3 种子发芽率测定
    6.3 试验结果与分析
        6.3.1 超低温保存对野生花卉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6.3.2 化冻方式对超低温保存效果的影响
    6.4 结论与讨论
7 结论
附录Ⅰ 野花草地应用的可接受性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插图目录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8)中国野生花卉的开发及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野生花卉种质资源研究新技术和方法
    1.1 野生花卉种质资源鉴定
    1.2 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野生花卉种质资源保存
2 野生花卉种质资源的引种驯化和开发利用
    2.1 引种驯化概况
    2.2 开发利用概况
3 野生花卉的开发利用与花卉产业
4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4.1 存在的问题
    4.2 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9)中国野生花卉资源的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野生花卉的主要特点及功能
2 野生花卉资源调查及研究状况
    2.1 野生花卉资源调查
    2.2 花卉种质资源的研究进展
        2.2.1 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种质资源的鉴定和分类
        2.2.2 采用多种方法对园艺植物种质资源进行保护
        2.2.3 运用科学标准对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进行综合评价
3 野生花卉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
    3.1 野生花卉资源的保护
    3.2 引种驯化
    3.3 开发利用
4 野生花卉资源的研发思路
    4.1 野生花卉资源的品种调查 收集和整理
    4.2 野生花卉的繁育
    4.3 野生花卉的引种驯化和大规模种植栽培
5 野生花卉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注意事项
    5.1 野生花卉资源的开发利用
    5.2 野生花卉资源开发利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四、中国野生花卉引种驯化及开发利用研究综述(论文参考文献)

  • [1]陕西秦岭木本花卉植物的分布格局研究[D]. 董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2]河北武安国家森林公园野生蓝色花卉资源调查与评价[D]. 王鑫. 河北工程大学, 2020(05)
  • [3]西藏鹿蹄草人工驯化环境适应性研究[D]. 王婷婷. 西藏大学, 2020(12)
  • [4]新型园林植物引种及其繁殖技术研究[D]. 许丽君.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9(03)
  • [5]国产报春花属(报春花科)种质资源及细胞学研究[D]. 吴兴.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
  • [6]中国北方地区部分野生宿根花卉繁殖技术研究[D]. 张艳. 北京林业大学, 2017(04)
  • [7]野生花卉用于野花草地的营建初探[D]. 王荷. 北京林业大学, 2009(11)
  • [8]中国野生花卉的开发及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J]. 洪丽,庞松龄. 北方园艺, 2008(07)
  • [9]中国野生花卉资源的研究现状[J]. 周勃,任亚萍.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02)
  • [10]野生花卉商品化研究现状及产业化开发对策[J]. 屈云慧. 云南农业科技, 2006(S1)

标签:;  ;  ;  ;  ;  

我国野生花卉引种驯化开发利用述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